小学记事作文怎么写

2022-09-01

第一篇:小学记事作文怎么写

怎么写记事作文

怎么写记事作文-怎样写事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现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 ”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篇:怎么写记事作文

小学生怎么写记事作文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1)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2)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第三篇:小学生写人记事作文

我的“老师妈妈”

云南省元谋县凉山中心学校曹志

我有一个小秘密,告诉你吧,我有两个妈妈。你说我在撒谎?不,是真的。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哺育我健康成长的母亲,一个是教我学知识、学做人的老师——我的“老师妈妈”。

“海边的娃娃爱浪花,山里的孩子玩泥巴”,你听,这就是“老师妈妈”在手工课上教我们的歌谣。就是在那一堂难忘的手工课上,我们一群“泥娃娃”拥有了一个共同的“老师妈妈”。还记得那是我刚进学前班的第一天,铃声响了,一个漂亮姐姐走进教室,我敢说,她的眼睛比天上的形象更亮,她的笑美得像仙女一样,可是那时的我们正沉浸在陌生的恐惧里,哭着喊着要找妈妈。还记得是“老师妈妈”的歌声让我们安静下来的,她唱了一支歌,几个孩子抬起了头,小脸上还挂着泪花,哭声小了,渐渐地,当她唱到第三支的时候,哭声停止了,我记得自己那时候是被歌声吸引了,根本就忘记了哭。“真乖”,“想妈妈了吗? ”, “我来做你们的妈妈,好不好?”她不嫌我们脏脏的衣服难看,也不怕我们的小花脸染脏她的白裙子,这个抱抱,那个亲亲,还帮我擦干净眼泪鼻涕,给小思思扎羊角辫。她的衣裙上有我们的黑手印,可在我的记忆里却开成最美丽的白荷花;她的怀抱那么温暖,至今我仍然记得那天我们在她怀里一声声地叫着“妈妈”、“妈妈”。然后,在歌声中,在笑声中,我们和“妈妈”一起唱呀,笑呀,第一次学会了用橡皮泥捏小人、小动物、水果、树叶……

我知道,听了我的小秘密,你一定羡慕我吧!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也能像我一样幸运,拥有两个“妈妈”!

(指导教师:黎桂丽)

第四篇:小学生写人记事作文 (500字)

小学生写人记事作文

小学生>写人>记事作文

(一)

我的班级有两个我最好的同学,一个叫王婷婷,一个叫孙悦。

孙悦和王婷婷是非常好的朋友,整天一起上下学每天她们来的都很早,在一起欢声笑语。

可她们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王婷婷是个坚强的女孩,梳着不太长的小辫子,整天几乎都穿着一身牛仔服,平时她非常谦让,可学习上可是当然不让,她心中始终保持着一个信念“我坚信,不服输,事事争先,绝不落后”,每次遇到困难她都很振作,从不退缩,我对她不得不佩服!

而孙悦呢?则是一个让人产生怜爱的女孩,她是那么的柔弱,那么的温柔,她貌若天仙,仿佛仙女下凡一般,什么闭月羞花,出水芙蓉,美如冠玉,都无法形容她的丽美,她身上总是散发着那淡淡的清香,留着到肩上的小辫子,大家都很喜欢她,她总是喜欢默默的帮助别人,别人对她的印象十分好。她学习也是那样出色!唱歌跳舞,更是她的强项。

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孩子,居然是好朋友,可能是缘分吧!

王婷婷是老师同学的好帮手,孙悦是班上的乐于助人的好学生,她们都在班上做了许多好事,就是因为她们的付出得到了同学们的尊敬和欢迎。

她们两个也是我的好朋友,和她们在一起我很快乐,并在她们身上学到自己身上缺少的优点。我有这两个朋友而感到骄傲!

小学生写人记事作文

(二)

春寒料峭的周六早上,正在熟睡中的我被窗外“嘀嘀哒哒”的雨声吵醒了。“哎,又睡不成懒觉了。”我一边懊恼地穿衣服,一边拉开了窗帘。这时,楼下的一个身影映入我的眼帘:那是一个微微有些瘦削的中年人,他正在整理垃圾投放到身旁的清运车中——他是小区的清洁工。

雨不停的下着,只见垃圾桶堆满了垃圾,有纸盒、饮料瓶、果袋子没有扎紧,垃圾顺着袋口滑了出来,落在地上,和着雨水流皮等,桶旁也散布着居民丢弃的各色袋子,有些得到处都是,那位清洁工不厌其烦地多次弯腰拾起散落的垃圾,然后放进黑色塑料袋里收纳起来。雨水顺着他薄薄的雨衣流下来,早已淋湿了裤腿、鞋子??

这个小区我已经住了快两年了,但我好象第一次知道窗口正对着这个垃圾桶,也好象第一次见到垃圾是早上清运走的。雨依然在下,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样子,我眼前的>景色忽然变得有些模糊了,我们身边像这位清洁工伯伯一样的人其实有很多,他们是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每天默默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自已的一切。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了我们整洁、舒适的环境,城市有了他们的身影才美丽。

小学生写人记事作文

(三)

凛冽的寒风吹过大街,吹过小巷。仿佛要把熟睡中的人们冻醒。而此时的我,正徒步在大街上,寻找着那位只在早晨卖水果的阿姨。

就在昨天,妈妈让我去买苹果,我来到了这位阿姨的摊位前,对阿姨说:“买苹果。”说完,便顺手拿了几个。、出乎意料,阿姨抓着我的手,对我说:这些苹果不怎么好吃,这样吧!我帮你选几个甜的!”话音刚落,她就挑了起来。

瞬时间,我的心灵蒙上了一大片阴影——我连价钱都还没问,如果他要是向我多要

钱那可怎么办!可她却只要了我十块钱,看来,他和我想象中的人有着天壤之别啊!就在我准备掏钱的时候,却发现我只带了九元钱,还差一元钱,这可怎么办?

我尴尬地把这件事说出来后,没料到,阿姨对我说:“没关系,少要一元钱也没什么损失!”就在我感激地冲他说了声谢谢后,便匆匆忙忙地回家了。

第二天,我走到大街上,却怎么也看不到那位慈祥和善的阿姨。

真诚,就好似一粒粒小小的种子,被风吹到每个人的心田,在每个人的心田开出灿烂的花朵!

第五篇:小学生写记事类作文的方法(本站推荐)

专题:小学记事类作文的要求及写作方法

记事就是记叙事情的经过,通过记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感情。

一、记事作文的要求:

1、要把事情记叙完整。

写一件事,就要写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简称“六要素”〉,要有头有尾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这样才能使读者对整个事情有全面完整的印象。

“六要素”的交待要自然有序,不能呆板排列。

练习:从孙犁的《荷花淀》开头段落中找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事情〈人物干什么〉的词句来。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的很,干净的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的怀里跳跃着。”

(小结:“六要素”的交待应该像淙淙流水,顺势而下,顺乎自然,切不可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框框。)

2、要写出事情的灵魂。

事情的灵魂,就是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所写事情包含的思想意义。写一件事必须明确地把中心思想表达出来。

(我们平时说的话都有一定的目的。一个炎热的夏天的街头,小璐跟她妈妈说:“妈妈,你看,那个小朋友的妈妈给他买雪糕了。我也想吃雪糕。”第1句环境衬托中心,第2句是借题发挥引向中心,第3句则点明中心,目的明确。)

例2:一所小学为学生安排吃早点,这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可是一位小同学却写到:“喝着甜津津的牛奶,嚼着暖烘烘的面包,我陷入了沉思,我想到以前。因为上学的路远,自从上学后,就没好好吃过一顿饭,饿了只好买凉点心吃,特别是冬天,咬一口,嚼半天,结果闹出了胃病,自从上学期每天早上学校安排吃早点,胃病竟然好了……我想,为了让我们吃上面包和牛奶,老师们不辞辛苦,市长伯伯四处奔走联系,送牛奶、送面包的叔叔阿姨以最低价格出售……我一边吃着一边品味着,觉得嘴里的不是面包、牛奶,而是祖国母亲的乳汁,滋润万物的甘露啊。”

练习:想一想上面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3、要把事情的重要部分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不少学生写一件事,往往是平铺直叙,没有重点,像报流水账似的,读了没味儿。这就要求在写作中,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例3:A.写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的作文,常常把重点放在描写友谊的破裂口。 B.写《他进步了》的作文,却把大量笔墨放在描述他的缺点上,过多地记叙他的过去。

练习设计:

⑴、根据下列事情的特点,确定写作重点。

①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和姐姐商量好,要帮妈妈干家务活。 ②放学回家,我们急忙做完作业。 ③我整理房间,姐姐洗菜淘米。 ④我和姐姐一起烧菜煮饭。

⑤饭做好了,我和姐姐看书,等妈妈回来。 ⑥妈妈回家看到这一切,高兴极了。

⑦晚饭时,我们祝妈妈生日愉快,妈妈说我们长大了。 〈提纲中③④⑦的内容可详写,⑤可以不写,其他应略写。〉 ⑵、修改下面这段重点部分描写不够具体的话。 我们放上油锅,烧起菜来。我先烧了一盘炒肉丝,接着姐姐烧了妈妈最爱吃的几个菜,两个人干得汗流浃背,手忙脚乱,心里却很高兴。

〈提示:①姐妹俩烧菜的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②两人烧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③烧了哪几种菜,烧好以后菜的颜色、形状、味道如何?〉

【作文如同指路,条理不清,读者读了文章会糊里糊涂;条理清楚,就是说,我们写文章要有一定的顺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要做到言之有序。

练习:说说从你们家怎么走,才能走到学校。不能说“拐”字。】

4、要注意记事作文的顺序。

写一篇记事作文,总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即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记叙的顺序通常分为三种:按事情本身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先后次序来写,叫做顺序;把事情的结果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写事情的起因、经过,最后再回到结果上来,叫做倒叙;在记事过程中,暂时中断一下事情本身的叙述,插入有关别的内容,叫做插叙。

一篇作文应该采用哪种叙述方法,应根据作文的内容来确定,如果事情的结果能感动人,有助于表现中心,就可以采用倒叙。在运用倒叙时要注意过渡自然,前后照应,在运用插叙时,插入的内容要与中心有关,而且不宜太多,以免冲淡原文故事,使文章失去重点。

练习设计:

读下面这篇文章,想想这篇文章是按什么方法叙述的,试用另一种方法改写这篇文章。 今天哥哥放学一进门就喊:“妈、妈,市长伯伯真姓张!”妈妈白了哥哥一眼:“有话慢慢说,干啥着头不着尾的!”

这是怎么回事?事情是这样的:

今年春天,我们从广播里听到西安代市长张伯伯为当地小学修路的事,就想起我们校门前的路不也春夏秋三季晴天时,路也不见干,我们也给咱们的市长伯伯写封信吧。信写好了,拿给妈妈看,妈妈笑了笑:“信是该写,就是咱们的市长布一定姓张啊!”

我们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把信寄出了,没想到市长伯伯真派人来修路了。哥哥说压路机已经开到学校门口了,工人叔叔说他们是市长张克孝派来的……

此刻,我也像跟妈妈赌赢了似的高兴:“妈妈你不是说市长伯伯不一定姓张吗?你看他也姓张呢!”

妈妈沉思了一会说:“傻孩子,关键不是他们姓张,是因为他们都姓共产党!”

《市长伯伯真姓张》

5、记事作文要在叙述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文章是以“情”动人的。没有真情,任你技巧运用得如何娴熟,词藻如何华丽,也不能打动读者。

例4:“难忘啊,妈妈临终前那双眼睛,她躺在病床上,苍白的脸上挂着两道泪痕。我多么希望那闪烁着母爱的眼睛永远地看着我啊!可是无情的病魔还是夺走了妈妈年青的生命。任凭我喊破了喉咙,哭干了眼泪;任凭我扑在她的身上,贴着她的脸,摇着她瘦小的身躯,妈妈的眼睛还是永远合上了。哦,亲爱的妈妈!您睁开眼睛,再看一看您心爱的女儿啊……”

这段文字催人泪下,感人至深。主要是写出了真情实感。

怎样写出真情实感来呢?概括地说:选择的事情要真实,感情要真实,言辞要真实。 (就技巧而言,老舍先生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必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音不太响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缓慢、文字暗淡而感到悲。”)

练习设计:

⑴、通过补充描写,写出真情实感。

①他正在校园里和同学们玩,突然看见一个飞跑着的小同学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半天起不来,这时他──────────────。 ②“妈妈,老师来了。”老师年老体衰又多病,今天赶这么。“远路来家访。看着她,我情不自禁地说:“──────────────。”

③深夜十二点了,我不知道怎么醒了,看见爸爸还在伏案工作,我思绪万千,心想:“──────────────。”

【小结:生活中人物的真情实感往往会在他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所以写作时写好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也就表达出人物的真情实感了。】

⑵、试比较下面几句话中,哪句富有真情实感。 老师提问时,总是亲切和蔼地看着我。

我看着讲台边的老师,总觉得她的眼睛在讲话:“小明,您能行!” 我真是紧张极了。

我的心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简直快要跳到喉咙口了。 他狠狠地下了决心,成绩要上去。

他咬了咬嘴唇,捏了捏拳头,似乎在下决心。

【小结:每组第二句都没有用华丽的词语,用词造句朴朴实实、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爱师”、“紧张”和痛下决心的真情实感。】

6、记事作文中的环境描写必须为中心服务。

例5:一走进吕老师的房间,我呆住了:小小的房间,两个大书橱占了将近一半地方。书橱里整整齐齐地摆着各年级语文课本,教学参考书,还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和一套精装的《鲁迅全集》特别引人注目。再看看,写字台上堆着厚厚两叠报纸,五斗橱上摆着叠叠各种各样的杂志,连缝纫机上也放满了书。

【小结:这段话,写吕老师房间的环境,来表现吕老师是一位酷爱读书的人。】

二、写人记事作文的一些写作方法。 ㈠认真审题,紧扣题意。

审题,就是对题目进行认真的审查,正确地理解题意,明确题目对体裁、选材范围、重点方面的要求,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

先看这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张长弓的箭手,射箭时百发百中,人称“张神剑”。有一次,他遇到了另一个射箭高手,张神剑瞧不起那人,夸口说:“我张长弓,闭眼射箭也能百发百中。”于是蒙上眼睛射百米之处的一个树桩,接连射了几支箭也没有射中,羞得他无地自容。那人语重心长地说:“朋友,再高明的射箭手,不看中靶子也是不能百发百中啊。”

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把写文章比作射箭,那么审题就是瞄准靶子,瞄不准靶子,箭就射不中;审不清题意,文章就会离题。走了题的文章,即使文字组织得再好,也是徒劳无功的。

审题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审题呢?

1、找标记,审清对象。

在一般情况下,题目的头和尾如果有《记……一事》、《发生在……的一件事》或涉及“事”的文章都是记事的作文;有《记……》、《我的×××》因为涉及到人,往往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有《××读(观)后感》、《从……想到(谈起)》等字样,应该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有《×××说明》、《××制作》、《介绍××》,因涉及到事物的名称,所以是以说明为主的文章。

2、抓住重点词语,审明范围,审准重点。 例6:《记一件难忘的事》

题目中的“记……事”,说明是记事的作文,“难忘”说明所写事件必须影响大,有重要的意义,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件”说明只能写一件,不能写两件或三件。

例7:《记先进人物二三事》

这个题目中的“二三”说明不能写一件,可写两件或三件,但决不能超过三件。“先进”这个词语说明所写人物必须是思想进步,言行受大家赞扬的人物。

3、深入思考,把握题目的含义。

见到题目后,不要只看到表面意思,而是要深入思考体会出题目暗含的意思,或者比喻义,或者引申义。

例8:《无名花》这个题目,如果仅仅写出无名花的形状、眼色和气味是不够的,它还暗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无名花虽然没名气,但它仍然默默地把色彩和芳香献给了自然,从而借它来赞美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人们。

练习设计:按要求完成下面审题练习。 ⑴、《记寒假中的一件事》 ①这个题目由6个词组成。

②第1个和第6个词,限定我们这次的文体必须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题目中的第5个词是“一件”,在数量方面对作文的内容进行了限制,只许写一件。 ④题目中的第2个词是“寒假”,对我们要写的事从时间说进行了限制,只许写发生在寒假中的事。

⑵、《记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①什么文体?记叙文 ②记叙的对象是什么?事

③写作的重点是什么?成长中起“重要”作用的事

④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可以是使我树立了什么理想、明白了什么道理或接受了什么教训 ⑤用第几人称写?第一人称 ⑥还有其他要求没有?只许选一件事 ⑶、《在温暖的集体里》 ①“在……里”限定了作文的───────。

②“集体”是什么意思?看看下列的词语中哪些符合集体这个要求。 A.家庭 B.市场 C.班级 D.影院内 E.兴趣小组 F.街道上 G.少先中队 ③“温暖”本来是什么意思?在这个题目中的“温暖”应该怎样理解? ⑷《蜡烛》这个题目记叙的对象是什么?写作的目的又是什么? ㈡“动笔”且慢,“立意”当先。

1、什么是立意?特级教师王有声在一篇文章中写他辅导一位同学作文时说,每次作文都写新内容才好,不能看到题目就动手。看到题目最少10分钟内不能动笔,这时主要是动脑子,这叫构思。一般说构思分四步:审题、立意、选材、列提纲。迈出了这四步,才能开始写。可见看到题“动笔”且慢,“立意”当先。

立意,又称确立主题,也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或者表明自己称赞什么?反对什么?或者表明自己爱什么?恨什么?有的讲述某种道理、有的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中心思想。

2、中心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中心思想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细心观察、体验,对所得的材料进行分解、思考、归纳而形成的,需从大量的生活材料中去提炼。

如看到有人随便扔掉大块馍、倒掉米饭、扔掉那些半新的衣服,就应该思考这种行为是应该称赞还是反对。从而形成一个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思想认识,这便可以作为你今后写作这方面文章的一个中心或主题。

再如,看到父母为了子女或自己的工作调动请客送礼,或者是看到自己当官的父母收受别人送来的礼物时,应该想想这是当今社会的一种不良现象,应该坚决杜绝这一现象,端正社会风气。

3、常见的毛病 ①中心(观点)不正确

例9: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了在学校食堂买饭时,有的同学老插队,有的同学站在卖饭的窗口一个人替十几个人买饭,后面排队的同学越排越靠后,于是作者发出了“老实人吃亏”的感慨,并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

作者写这篇文章就表现了“老实人吃亏”这一观点,告诫大家以后别做老实人,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②中心不明确,不集中

如果我们把一些建筑材料胡乱地堆积在一起,就不能称其为建筑物。写文章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把人物所有的事,或一件事的方方面面都一股脑儿写下来。这样就会犯中心不明确的错误。

例10:《我的爸爸》一文

我的爸爸是工人,他很爱学习,也很爱看电视。一次,他想看球赛,而我呢,想看动画片。我和爸爸争起来了,我争不过他,只好依了他,因为他胳膊粗,力气大,我怎能敢不让着他呢?

我的爸爸爱抽烟。晚饭后,他架起二郎腿,喷云吐雾。他在工厂里人缘混得不错,一有事,几个徒弟都来帮忙。他的徒弟有良心。在家里,爸爸一说话就大嗓门儿,震得小屋嗡嗡响。有时吓得我打哆嗦。干吗那么厉害呀?有话不会好好说吗?

这几天,爸爸搞起革新来了,人都累瘦了,瘦了一圈儿。过去我常生爸爸的气,现在我心疼他了。

〈本文到底写爸爸哪方面的品质?很不明确〉

如果一篇文章它的头绪多了,再分不清主次,突不出重点,中心就不会集中。 练习设计:根据下面几篇文章的题目,想想写这几篇文章应该注意些什么?确立怎样一个中心。

Ⅰ、《我爱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这个题目要求写四季中的一个季节的───。要突出一个──字,准备表现得中心是────。

Ⅱ、《告诉你一件新鲜事》

这篇文章的题目要求用第──人称写。所写的事一定要───。准备确立的中心是─────────。

Ⅲ、《我的理想》

准备确立的中心是─────────。 ㈢、学会选材

写文章好比做衣裳,也有个选取材料的问题。如果选择上等的好面料,做出来的衣裳就美观、挺阔;如果面料质地低劣,即使工艺再好,也不可能缝制好衣裳。所以有人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选材的好坏决定着作文的优劣、成败。

那么如何选择材料呢?

1、首先,选材要从题目入手,根据中心来确定选材的范围。 有的文章特别是部分写人的文章的命题,就决定了选材范围。 例11:如下面一些题目:

《可爱的弟弟》 《大公无私的李大伯》 《一个不徇私情的人》 《闲不住的李大嫂》

《一个努力工作的人》

这些题目中,每个题目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中心词语:“可爱”、“大公无私”、“不徇私情”、“闲不住”、“努力工作”。这些“中心词语”基本上确定了文章应有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因此,也就构成了选材范围,作文时,就理所当然应当围绕这些“中心词语”去选择材料。

2、大部分作文的题目,并没有确定文章的中心。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自己所确定的写作目的来选择材料。

例12:以《我的同桌》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心与选材的关系。 中心:表现同桌之间的互助精神。 选材范围:

我和同桌在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这些事一般就发生在班内、校内。以前,现在的同桌都可以写。

中心:表达同桌之间的真正友谊,说明同桌对“我”的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 选材范围:

同桌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因为哪些事对“我”进行过批评、帮助。 写作目的:

表达对同桌刻苦学习精神的佩服。

选材范围:同桌是怎样认真学习各门功课的,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是怎样做的。地点一般在班内、校内,时间不限。

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写作的目的不同,范围也不同。

3、要选取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

例13:有一次,老师出了个《我学会了……》的作文,多数同学写了《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学会了做饭》、《我学会了游泳》……只有一位同学却写了《我学会了谦虚待人》,介绍自己怎样学会做人,他能在常写的题目中写出新意的材料。这样的作文最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14:大家都写《我》这篇文章,如果没有选取体现自己个性特点的材料,写起来就可能千人一面,一般化了。但是有个同学在作文中选取了这两个材料来表现自己的特点。可以说是同中求异的好材料了。

“当我出生来到这个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上,爸爸就给我起了个有意义的名字—贾文骆。我长大念书了,查字典以后知道‘骆’是‘骆驼’的‘骆’。‘骆驼’能耐饥渴,适合于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又称‘沙漠之舟’。啊,原来爸爸希望我像骆驼一样,任重道远,踏踏实实地为大众服务。”

“我属鼠,家里的人都叫我“小老鼠”。我经常偷吃东西,哥哥放在橱里的巧克力被我咬了一口;妈妈煮的鸡块被我捞吃了;爸爸放在篮子里准备下酒的花生米被我吃了一大半,至于分给我的零食,更是留到第二天。难怪妈妈常常笑我:‘老鼠不留隔夜食’。”

4、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选取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 ㈣编写提纲,胸有成竹。

北宋时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清秀挺拔,栩栩如生。因为他在画竹子前,胸中早已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竹子形象。所以他的朋友赞扬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来人们就用“胸有成竹”来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成熟的考虑。

写文章也像画竹子,在动手之前,心理就要先有这篇文章的轮廓,也要有通盘的考虑,这叫打腹稿,把腹稿简要地写出来,就是编写提纲。

写文章有了提纲,可以明确思路,确定段落明确详略。 提纲的内容与要求:

提纲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即题目、中心、材料安排。 写提纲内容要简而明、语言应准确。 “简”指简单扼要,没有多余的话。 “明”指清楚明了,一看提纲,就能了解全文的布局,各部分的内容及详略安排。 有的同学,提纲写得过于简单。他交代了作文题目与中心后,在材料的安排一项中写道: ①事情的起因 ②事情的经过 ③事情的结果

这个提纲,虽“简”但不明,从提纲上看不出文章的内容,当然更看不出各部分的重点及详略安排。这样的提纲对我们的写作毫无作用,起不到“计划”和“向导”的作用。

那么写提纲是否越详细越好呢?不是,只有简明扼要才能一目了然。 例16:题目《怪老师》

中心:赞扬顾老师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在备课留作业上不惜花费心血,摸清规律,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好老师。

材料的组织安排:

①、我们认为顾老师很怪。(略) ②、顾老师的“三怪“。(详)

Ⅰ、留作业怪,我们都上六年级了,可他每天只留少量作业。(略) Ⅱ、留题怪,类型多并且一题多解。(详) Ⅲ、讲课怪,善于把新旧知识融汇起来。(详)

③、顾老师的怪办法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略)

④、看了顾老师的备课本,我解开了“怪”的谜,明白了顾老师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略)

练习设计:为《这不是一件小事》和《寒假里一件让我高兴地事》这两篇作文列提纲。 ㈤写好文章的开头。 古人说,好文章应是“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应优美多姿,文章的主体应丰满,文章的结尾应该深刻有力,发人深省。

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不例外。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德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

文章的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好的开头,应该具备三个条件:切题、新颖、开门见山。

1、切题,就是要与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协调,不能离开主题任意发挥,乱写一气。 例18:《我的文具盒》一文,小作者第一次用了这样的开头:“我心爱的东西很多,最爱的是我的文具盒。”他仔细一想,觉得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是文具盒的作用,在“爱”字上做文章与材料不贴切。于是换了这样一句:“如果举行文具盒大奖赛,我一定推荐我的文具盒。”这句显然与中心贴近了一些,但还不能突出文具盒作用大这一特点,接着改成了这样一句:“如果举行文具盒大奖赛,我的文具盒一定能选中!”

2、新颖,就是要有独特的语言和方法,不要老一套。

例18:一位同学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是这样开头的:“在我身边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它们就像一个个快乐的气球飞上了天空,可有一个气球却永远飞不到天上去。那就是……”

例19:鲁迅先生的《秋夜》是这样开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显然这个开头就很有特色。

3、开门见山,就是一起笔就点明题旨,直截了当。

例20:试比较《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事》的两种开头,看看哪种开头方式好。 A.“上课铃声响了,我们迅速跑进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时老师‘吱’的一声推门进来,‘起立!’,班长喊了一声,‘唰’,同学们站起来,‘老师好!’‘同学们好!’师生敬礼后,同学们坐下了,老师说:‘同学们,请把书打到82页,今天我们讲新的一课。’老师转过身去板书课题……”

B.“这是堂语文课。老师正津津有味地分析课文,突然‘哗’的一声,我后桌的同学吐了一地,立刻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很显然第一种开头绕了许多弯子,读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第二种开头紧扣题目,没有废话,一下子抓住了读者。

开头的方法很多,如倒叙法、揭示中心法、对比法、描写环境法、引导诗词法等等。总之文章的开头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文章的中心,什么方法有利于表达中心、什么方法能使你的文章吸引读者,感动读者,你就用什么样的方法。

练习设计:

①伊凡诺夫是俄国的一位作家,他早期的一个短篇小说开头是这样写的:“在西伯利亚是不长棕榈的。”

诗人勃洛克翻开小说,只读了这个开头,就说:“这是我知道的!”因此,他没有读完这篇小说。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②有一篇题目为《在电影院里》的文章,记叙在看电影是两个男孩子为了争座位而打架,而一个小女孩却主动将好座位让给一位老奶奶。通过对比,批评了不讲纪律、不懂礼貌的错误行为,表扬了懂礼貌、守纪律的好品质。文章用了这样的开头形式:

“姐姐,今晚去不去看电影?” “到哪儿去看呀?”

“中山堂影院放映好片子呢!”妹妹高兴地对我说。

“去,去!”我高兴极了,急忙和妹妹一起来到中山堂,走进一看,电影院里已座无虚席了…… 这个开头有什么毛病。请为这篇文章重写一个开头。 ③为《买菜》这个文章写一个开头。 ㈥写好文章的结尾。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的结尾写好了,可以给读者强烈的感受,无尽的回味。

一般来说,文章的结尾至少要考虑三点:收束全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我们刚学写作的同学,结尾最常见的毛病有三种。

1、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例21:一位同学写《登山》一文。“我与小峰立即在地上铺了一块塑料布,两人躺在上面休息,多舒服啊!接着我们喝了汽水,吃了面包。过了一会儿,我便与小峰拿出象棋杀了起来,连续两盘都以我的胜利而告终。”

(除了第一句,其他内容都与本文无关。)

2、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有的文章结尾就像“拔苗助长”一样,勉强地用上一些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词,与全文内容很不协调。

例22:一位同学写一位班主任的文章是这样结尾的。

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谁也比不上!母爱是无私的,它最爱自己的儿女!我们的祖国里有许许多多的母亲,我们的班主任虽然是个男子汉,但是,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因为他在我们的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爱。

小结:班主任工作细致、耐心、认真负责的态度用“母爱”来赞颂显得很不自然,况且这位班主任是个男老师,所以这样的结尾实际是与内容脱节的。

3、空喊口号,淡而无味。 有不少同学的作文,结尾时总是老一套的几句话,“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四化做贡献。”“我一定学习他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啊,我爱伟大的祖国母亲。”“我们的友谊像松柏一样万古长青。”

像这样喊喊口号,表表决心,哪能感染读者,不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结尾的方法很多,但不论什么样的结尾,都要笼罩全文,与前文相呼应,并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练习设计:

1、一篇《漫步节日的街头》的文章,写春节街头欢乐地景象,表达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心情,结尾如下:

春节的街头时热闹非凡的。我漫步节日的街市,满眼是欢腾喜庆的景象。当我走到街的尽头时,夜幕已经降临了。我便穿过沸腾的人群,赶到工人俱乐部去观看精彩的文艺晚会了。

想一想,这个结尾好不好?为什么?

2、如果你写《漫步节日的街头》着这篇文章,你怎样写结尾呢?

记事文

小学阶段,除了学习必要的应用文之外,主要是掌握记叙文的基本写法,它包括四大类——记事、写人、绘景、状物。其中,记事是作文学习的第一步,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三百多篇课文,其中一半是记事的,甚至进入中学,记事文仍是个重点,可见记事文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下苦功把她学好。

一、选材要下硬功夫

面对记事文题目,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写什么呀?没有发生什么事呀?甚至半节课过去了,有的同学还没有下笔,这都是因为不会选材的缘故。其在你身边每天都发生无数的事情,如学校的、家里的、路上的、听说的、看见的,这都是你选择的范围,在这些事中,选什么样的材料去写呢?

1、选积极、健康的材料。热爱祖国,助人为乐,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这些都是积极地、健康的材料,能使人受到教育,催人向上。

2、选真实的材料。从观察入手,写生活中发生的真事。不要复述别人讲的故事,更不能瞎编乱造,那样会使人感到乏味,难以置信。我们初写作文,就一定要养成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写作习惯。

3、选新鲜材料。同样是真实事,新鲜的要比陈旧的好,新鲜的事时代性强,最能吸引读者。比如:年年都举行夏令营活动,当然要写今年的,而不写往年的。有的同学在作文时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写,如三年级时经历的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时写了。四年级时作文题为《难忘的一件事》,他又写了。五年级时,作文题为《这件事教育了我》。他还写。这样材料就不新鲜了。

二、文章的序

材料有了,怎样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写成一篇好文章呢?这里面有一个“序”的问题。文章没有序,就会东一句西一句,没有头绪,让人读了头疼,老师平时给你们讲的注意层次,条理,也就是这个意思。

1、顺序。

2、倒叙。

3、插叙。

三、要素齐全,详略得当

一提起“六要素”,同学们会说:“知道了,老师早给我们讲过。”是的,叙述一件完整的事,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要交代齐全,缺一不可。这些同学们都知道,但同学们写作文遇到的难题是怎样使用“六要素”呢?有的同学写一件事,把“六要素”像回答老师提问题一样,一一答出,显得很生硬,这样读者就不喜欢看。“六要素”就像六个小朋友做游戏一样,不但缺一不可,还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出现。所以要根据文章的需要安排好“六要素”的出现方式和时机。有的文章一开头就交代要素,也有的在叙事过程中交代。要学会将“六要素”自然地渗透到文章里。让读者在阅读时自然而然地感到“六要素”就在其中,那才叫会用“六要素”呢!

四、把握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㈠小学生最头痛的是文章的开头,真是“万事开头难”,但是有一句:“有一个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好的开头,就能引人入胜,统领全篇,现归纳几种常见开头发,供同学们借鉴。

1、交代要素开头法。文章首先将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给读者初步印象。如《基金花的双龙洞》:四月十日,我在浙江的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2、开门见山开头法。作者一开头就直入中心总括全文,使读者一目了然。如《我爱故乡的杨梅》: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3、描写开头法。作者利用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题。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4、倒叙开头法。先将结局讲出,以引起读者注意,然后再娓娓道来。如《小木船》: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记起陈明来。

㈡结尾和开头同样重要。好的结尾,能更好地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现介绍几种供同学们参考。

1、自然结尾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清结局。如《晏子使楚》: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点睛结尾法。文章结尾处照应题目,深化主题。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3、描写结尾法。以描写环境结尾,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如《小音乐家杨科》: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杨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4、抒情结尾法。文章结尾抒发感情,或悲、或喜、或褒、或贬,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如《参观人民大会堂》:我情不自禁地说:“盖得可真快,工人叔叔真伟大!” 附:

记事作文好的开头:

1、五彩的童年生活,总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两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如今我想起来还觉得脸红。

2、这件事虽然不大,但它洗去了我心灵上的尘埃,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记事作文好的结尾:

1、那位姑娘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就飘然而去了。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觉得她是那样美丽,那样动人。

2、这盘棋以我的胜利,马俊的失败而告终,她告诉我失利时不要泄气,顺利时不要骄傲,沉着应战,才能取得胜利。

3、少先队员心灵美不美,不在于他穿的衬衫是否漂亮,而要看他有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写人作文好的开头:

1、“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我唱起这支歌,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是啊!我就是妈妈的一块宝,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2、你若问我最爱的人是谁,我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我爷爷。”我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好像一部书,记载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他嘴角总是挂着微笑,眼不花,耳不聋,身子骨很硬朗。

3、提起我们的班长尚雨,全班同学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 写人作文好的结尾:

望着大伯远去的背影,我觉得他是那样高大。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大伯的影子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它时刻鞭策我,激励着我: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写景篇好的开头:

1、星期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让我们到郊外去“找春天”。

2、夏日的脸,娃娃的脸,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朗朗的天空,一会就是乌云密布。我隔窗向外一望,大块的乌云从西北方向压过来,天色变暗了。 写景篇好的结尾:

1、我爱百花争艳的春天,我爱电闪雷鸣的夏天,我爱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我更爱金色的秋天!因为秋天带给人丰收的喜悦,秋天孕育着成熟与希望。

2、冬天真美啊!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3、雪呀,你总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把美丽留给人间,给庄稼带来温暖。你是那样纯洁无私,我从心底赞美你的品格!

4、故乡,永远是我记忆海洋中闪光的明珠! 状物作文好的开头:

1、在百花王国中,有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喜欢争奇斗艳的月季,还有人喜欢亭亭玉立的美人蕉,而我却喜欢菊花,喜欢它的花,喜欢它的叶,更喜欢它那傲霜斗雪的顽强精神。

2、一副矮小的身躯,一朵如玉兰花蕾的火焰,再加上一颗纯洁无私的心,构成了那并不显眼而又令人钦佩的蜡烛。 状物篇好的结尾:

1、我仰望着这并不算美丽的枣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崇敬之情。我爱你—枣树,我爱你顽强的生活态度,更爱你为人类造福的崇高品格,我要把枣树的品质移植到自己心中,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造福于人类的人。

2、文具盒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爱我的文具盒。

3、这些猪崽儿能吃、能睡、能玩,它们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我喜欢它们。

上一篇: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下一篇: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