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培训感悟

2024-04-10

青年教师培训感悟(共9篇)

篇1:青年教师培训感悟

青年教师培训感悟

为期两个月的青年教师培训,使我获益良多。感谢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安排了如此好的学习提升的良机,更感谢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精心准备,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言传身教,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精彩绝伦的讲座。以下是本人对这一阶段的一些体会与感悟。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

很多老师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学习总是凭兴趣,太孩子气。喜欢哪门课就认真听,不喜欢哪门课就不认真听,甚至不听,找他们谈话也总是敷衍你,从来不把学习,把自己将来的前途的当回事。李新娥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学生为什么不喜欢自己的课呢?关键在于她们没有兴趣。初中生还都是小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万全来自于老师的引导与激发。如果一个老师上的课索然无味,课后又跟学生没什么交集,学生喜欢你的课那就真的有问题了。李老师指出,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自己的这门课程,或者说让学生接受自己,我们起码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初一的第一堂课特别重要。进入初中,学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师,充满了好奇与求知欲。如何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让她们对你的课产生兴趣,第一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为这一堂课精心准备,认真策划,力争给学生留下一个最好的深刻的印象。

2、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好了开端,那么如何才能让学习兴趣持久呢?李老师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她指出,我们应

当在初一的时候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让他们掌握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了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自然而然的就不断的提升了。

3、多投入感情,用爱来教育学生。初中生是一群感情特别丰富,并且喜欢根据自己对老师的喜恶来决定对课程的喜恶的特殊群体。因此,我们在平时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与学生感情的交流。课堂上,我们可以严格要求,课后,我们可以与学生多交流,多关心的学生的生活,多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投桃报李,把你当成的良师益友,真正的喜欢上你这个老师和你所教的这门学科。

二、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邹老师有句话讲得好,以实力赢得学生的尊重。老师本身没实力,学生提的问题你都不能很好的解答,学生怎么服你,怎么会爱听你的课。其次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经常去听各层次教师的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完成自我超越。

希望学校以后能够经常举行这样的活动,让我们青年教师快速的成长,成为学校的顶梁柱。

篇2:青年教师培训感悟

当然,他们产生这些心理障碍也是有具体原因的,除了学生个人因素更多的是家庭、教师对他们的影响:

一、学生语文基础差、意志薄弱、忽略生活积累。写作是一项复杂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它不仅需要运用字、词、句、段、修辞、逻辑等“硬件”作支撑,还需要调动社会阅历、生活感受、写作情感等“软件”来支持。如果这两方面存在问题,写作就会遇到障碍。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没有打好语文基础,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过少,缺乏基本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家庭教育不得当,让孩子失去了表达的欲望。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自己可能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就把自己的希望全寄托在学生身上,不顾学生的先天条件,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多读书、多练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些家长到外地打工,把学生托付给年迈的父母或亲戚看管,使这些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直接管教或关爱,很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或产生一些诸如胆怯、自卑、自弃等心理问题。也有些学生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凡事包办,从而产生了依赖心理。

三、孩子生活枯燥乏味,没有丰富的体验就没有了写作的动力和资源。一切创作必须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如若要求学生作文避免假大空,必须就要让他们有体验生活的空间,而这恰恰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忽略的一部分。

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刻板陈旧,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陈旧的教学方法使作文课变得沉闷、枯燥,使学生听得费劲,学得吃力,写得艰难。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作文、畏惧作文的心理障碍。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知道接受拼音教学的主体是理解能力差的儿童,他们更善于记忆形象、生动、具体的材料;从接受心理上趋向于情趣和童真;从接受环境上更乐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变枯燥为生动,变生动为具体,把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充满情趣、充满童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拼音,并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喜于用拼音表达所见、所闻、所想。

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以形象的内容记忆枯燥的字母。除了教材提供了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图片,还适时选择他们喜爱的动画形象、可爱的小动物,动画形象变形成字母样,这样可使学生在欣赏可爱的动画角色的同时,对字母进行对比记忆。

二、以学生的角度设置情景,提高参与兴趣,寓教于乐。我们可以通过模仿他们这个阶段的语言和行为,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中间,诱使他们积极加入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童趣中消除畏惧感。

三、将拼音教学设计到游戏、谜语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中,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悦、积极的氛围。让孩子在充分表现时学会更多知识,在成功后得到及时的表扬,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拼音教学路有多种,最重要的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开发一种适合于学生,能使学生在形象、趣味、童真、愉悦中活泼快乐的学习和运用,能够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能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的拼音学习之路。

一起快乐学习

——关于识字教学的一点感受

刚接手四年级语文时突然感受到:对于四年级学生,虽然字词教学还是语文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课上根本拿不出多余的时间来帮学生消化生字。后来在此次培训中听到到这样一句话给了我一点灵感:“识字时不应该硬硬地灌输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我想必须要让学生在主动识字情感的支配下,自主识字、交流、合作,能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喜悦。这样促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学生在兴趣中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所以我开始尝试在课堂上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有时,用谜语识字;有时用讲故事 记生字;有时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时用熟字稍加变化记生字。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再加上适当的赞美,和洋溢着民主平等的意识,课堂上,孩子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热情高涨、思维活跃。一年以来,我感觉字词教学容易了很多,期中考试时基础字词题很少有失分的学生。

最近,我又在尝试让学生借助一些学习工具进行自学,从而深入了解字义。因为汉字一字多义,所以对于字义应结合在文中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才能让学生识记字形、掌握字义,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自己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课前预习,次日早自习同桌互助互检,读懂字音后,进行字形的识记,并通过多次的朗读读通课文,对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听写练习。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字义。希望也有好效果。

我眼中的课堂教学

在平常的教研活动中,人们总是把目光更多地关注的是教材的剪裁、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选择。但是经过此次提高培训,我想其实解决好“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上述两个问题更为重要。

“不为生计而教,不为功利而教,不为完成任务而教,不为应付检查而教,不为表演作秀而教。”尽管事有例外,情有特殊,但教师的主观意识上,也就是课堂教学的理念上应该如此。那么“为什么教”?为孩子的发展而教,为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教,为若干家庭的希望不致破灭而教,当然,也是在为教师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而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说学生爱听的话、同学学生喜爱的方法而教学生爱学的知识,营造有爱的课堂氛围,培养出有爱的学生。

篇3:青年教师培训感悟

然而, 通过听——评——思的形式, 所衍生出我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很多很多。目前, 整个教育领域都在学习实施新课程标准, 每位教师都付以很高的热情以新的教育理念投身到课堂教学中去, 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这次教育教学变革中来, 用新课标的新理念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反思自己的行为。作为青年教师的我, 也愈发得感到急切, 迫不及待地自觉深入学习新课标, 转变教学观念, 从而在反思中提炼自己, 在发展中完善自我。反思, 他既是个人成长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 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合理有效手段。而对于反思, 不应仅仅停留在某些时候某些事物特定界面上的反思, 更应扩展、渗透到与事物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下面本人就通过本次活动, 粗略地谈谈自己对教学反思的一些感悟和认识。

一、强化“能力培养”反思意识

学习新课改教学目标后使我认识到:现阶段教学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 教育思想也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眼下, 培养学生的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也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培养学生能力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是太熟悉不过的了。然而在现实教学中“重智轻能”的现象还较常态化。比如:启发式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很好途径。教后使我反思到:在日常历史课堂教学中, 我们常用的启发式一般有正向启发、反向启发亦或是观察启发、对比启发等等, 总之, 启发的形式呈现出多样性, 但是, 无论哪种启发式, 其“启”须启到点子上、启得恰到好处, 这样才有可能“发”。其原则只有一个, 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 让课堂成为学生创设自我、发挥自我、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 逐步达到培养智能型全方位人才的初衷。

二、强化“效益”反思意识

社会上各行各业都要讲效率、效果。作为教育, 固然更要遵循这样的规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走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是教师工作永恒的主题。教学优先、质量至上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那么, 我们评价“效益”的价值是什么呢?我认为, 说到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 是一个系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 涉及到方方面面, 但无论怎样, 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俗话说“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只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才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无数次的事例验证了这一点, 那就是教师必须用心上好每一课。向课堂教学的高效果要质量, 就需要教师依据课标要求及教学规律精心设计组织好每一节课。

三、强化“教后”与“学后”反思意识

教师的教学水平或教学效果, 往往是通过另一层面映射出来的, 那就是借助于学生反馈的渠道体现出来。同样, 教师的“教后反思”也是通过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回答、作业信息的反馈等途径来验证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是这一过程中辩证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教师通过“教后反思”, 及时了解对知识传授正确与否、教法是否得当、课堂教学是否达标等一系列问题, 便于改进完善教法, 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 还应引领学生自我总结、自我验证、自我评价。鉴于此, 我认为, 主张让学生谈谈或回顾某章节、某节课的学习经过和结果以及感受、体会, 从中感悟出学法是否适合于自己实际, 学习效果是否理想, 最终做出自我评价反思。另外, 也可评价老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 当然, 老师要做到虚心接受, 善于纳谏。进而, 教师又可对某些学生的“学”提出评价, 让其悔悟, 继续改进“学法”。如此, 师生间的互动反思, 彼此间会感悟出“教后”和“学后”的得失, 达到“教”与“学”最佳平衡点和结合点, 有利于“教”与“学”的相互改进, 推进教改进程, 从而利于优化课堂效率。

篇4: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反思与感悟

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当2014年会泽县“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拉下帷幕的时候,我的感触颇多,这次大赛给予了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一个很大的锻炼机会,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强大的压力,我感觉当下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的要求又提到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不是对个体而言,而对教师这一个群体。我们当一名教师已经不仅仅把课教好,也不仅仅是利用课程新理念来指导教学、指导学生学习那么简单。作为小学教师,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素养刻不容缓,要博览全书,不断锤炼内功、丰富自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此次基本功竞赛是会泽县前所未有的一次竞赛,它不单单从某一方面来考察一位教师,而是全方位的教师教学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大比武”,参加本次比赛的教师都是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语文科目的比赛,语文比赛内容包括说课、语文知识素养答题、钢笔听写粉笔板书、朗诵、才艺展示五个环节。回顾整个比赛过程,老师们无论是在个人综合素质、教材把握能力等方面都有精彩的展示,让我获益颇多:让我了解了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一些进步,在哪些方面依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而更多的则是自己在今后一定要努力提高,重要的是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一、准备在比赛中,每一项比赛都要多用脑、善用脑。在各个项目的比赛中,要思考怎样才能展示自己的特长,“掩饰”自己的不足。劝学中提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很明确,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要想收获硕果,就必须把一个个小的胜利果实聚集起来。在我们参加的各种基本功比赛中个,我们决不能因为某项比赛的分值很小,我忽略它,不关注的,不去精心准备它。二、正式比赛这次比赛可谓是层层选拔,首先得从学校脱颖而出,再进入一类校选拔,得到一等奖的进入镇的比赛,经过这一环一环的比赛才进入会泽县“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可以说这一路走来真的不容易,但在会泽的比赛让我感触最深。说课环节给我最多的感受还是几位说课教师的从容和自信,从课件的制作到说课稿的组织,从说课时的语言到姿态,都是那么的自然。说课让我充分认识到了“不经历风雨哪能得彩虹”,要想成功不付出辛勤的努力是不可能的。书写环节让我印象很深,说实话,看到他们的粉笔字,我自愧不如:有的线条流畅,笔画之间呼应连贯;有的遒劲有力;有的布局美观,疏密有致;而大多数选手的作品是集几个优点于一身。我们中国的字,写好了就像一幅画。而在这次比赛中大多数选手都是女教师,但却能把粉笔字写得那么刚劲有力,确实让我感到佩服。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一定要有意识地练习,要求自己把每一个字写好。最使我难忘的还是朗诵和才艺展示环节,各位参赛教师朗读的精彩之及、感受颇多啊! 朗读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必修课。我们平常可能只注意到了断和连、轻和重、缓和急、抑和扬等等基本的技巧,从篇章的整体着眼,逻辑顺序着眼,对于“篇章的段落、层次”,也应予以考虑到。不仅关注篇章的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角色意识等角度,也应关注到主题、层次等的分析。朗读更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在气质,深入作品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气韵、节奏,用自己的声音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韵味。我选择的诵读是《孩子,来生还要一起走》,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效果非常好,在场的评委、参赛者和所有观摩教师没有不流泪的。才艺是一位老师综合能力的展示,是兴趣爱好的体现。我们的教育理念是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的人才,而我们自己却“先天不足,后天不补”,怎么能够为人师表呢?又怎么理直气壮的对学生评头论足呢?才艺展示环节各位选手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在台上,老师们或引吭高歌,或挥笔泼墨,或弹奏吟诵,这“十八般武艺”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精彩纷呈的才艺表演让参赛的我深切体会到了“技不压身”,同时也让原本自信满满的我渐渐有了些许自卑。在被老师们各种才艺所吸引的同时,心里酸酸的,那是因为相形见绌,自感自身才疏学浅。三、团队的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这次比赛,我不得不相信团队的力量,在我们的比赛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想不到或想到做不到的,担心比赛成绩等,可张老师说:“你们不是一个人来比赛,你们背后站着我们者海镇400多名教师,我们会支持你们。”这真是让我们感动,我们比赛时缺什么,张老师就及时帮我们准备好了,有了团队的力量,虽然我们辛苦、紧张,但更多的是幸福。四、赛后反思比赛完以后,我又对比赛的前前后后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对比赛的心得与体会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我觉得这种比赛对我们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也是对我们青年教师的一种考验。诚然,比赛就要注重结果,,比赛当然重要,关乎个人成长得失,关乎个人颜面。,一位有心的语文教师,一位真正关心自己专业化成长的老师,比赛的真正重要的意义不是结果,而是用心去感受这些基本功比赛,感受比赛为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次比赛,让我在自己的教师生涯中又成长了一步,我不再惧怕任何来自业务上的考验,因为他们的来临只会让我变得更加成熟,只会让我离优秀教师的标准更近一步。我不再惧怕,我敢于迎接任何挑战。只有试过了,才知道原来一切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难。从这次比赛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做一个老师不易,做一个语文老师很不易,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更不易! 我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多么不简单的事,我和前辈师友们相比的差距和不足又有多大。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都会牢牢记住这些点评和感悟,不断思索、诚惶诚恐地认真准备我的课程,不敢有一丝懈怠。我将在身边这个给我力量的集体中潜心学习前辈师友们的长处、和大家积极互动交流,争取更大的进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这次比赛,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能努力去做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

篇5:青年教师教学感悟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光阴荏苒,似乎昨天还在新教师岗前培训,似乎还在努力地思考新学期第一节课该怎么上,蓦然回首,我来到农五师小学却已是将近一年。这一年既短暂又漫长,这里边既有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也有自己的艰辛努力。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在此,我有几点感悟想与大家分享:

一、把教师视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从千湖之省九省通衢的中原腹地来到这戈壁草场之上的边境小城,心里难免会有落差感。同时我选择的“教师”这个职业虽然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事实上选择教师职业就等于选择了“清贫”、“繁忙”与“劳累”。把教师视为自己的终生职业,要求我们不再把教育仅仅当作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而我们要做平凡的教师,创不平凡的事业。

二、乐观向上、保持良好心态

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心情舒畅;好的心态会能让我们淡然面对一切;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笑口常开;好的心态能让我们正视一切困难与挫折,并很好的将其一一打尽;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每天活在快乐幸福的阳光中。如果你拥有了一个好的心态,那看周围的一切都将会是非常的美妙的,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妙的世界里,你的一切将会更加的灿烂。刚开始遇上学校活动或者其他老师外出培训调课,我们这些带两个班的数学老师有时需要一天上五节甚至六节课,连续一个星期如此,刚开始时,每天下班后我想着第二天还有五六节课,成堆的试卷练习册在等着我,心情真是十分灰暗,但抱怨与忧虑事实上都是无济于事的,我慢慢学会了自我调剂:下班后打打羽毛球,听听音乐,调整身心,积极迎接第二天的工作。

三、平等的关爱、尊重每一个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孩子们在学习成绩、道德品质等方面会存在着不同和差异。作为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待孩子特别是后进的孩子,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多一些关爱。我们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孩子,去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一味地训斥,刺伤孩子的心。老师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并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孩子的需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

初登讲台之时,我很是羡慕老教师的威严,也努力在学生面前端着一副严肃的“老学究”架势,试图用严厉的话语,严肃的表情赢得学生的敬畏,却发现孩子们并不买账,也许在他们眼里故作的老成的我甚至有些可笑吧。我本身性格十分活泼开朗,虽然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严肃镇定,却时常被孩子们的童真可爱所感染,不自觉的上扬嘴角。在与孩子们的不断相处中,我渐渐发现,微笑时我说的话比正经严肃时更有力度,孩子们更愿意听。我发现,原来我真的错了,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我们不需要去刻意模仿谁,而是要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我不该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站在讲台上俯视学生的老师,而是要低下身,与他们站在同样的高度上,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对话。我们三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单纯可爱,年轻教师能让他们产生独特的亲切感,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这种亲切感,善于引导,培养出自己与孩子们之间特有的默契。

四、不断反思,终身学习

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加以改进。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我开始慢慢意识到,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第二是让学生爱上数学。当然具体细分还可以分为好多方面,但基本可以归为这两方面,作为新老师,我一直在教学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下苦功夫,但不管怎样,必须承认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提高,那么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第二点,而这也正是为大多数老师所熟知却没有或疏于实践的,其实数学老师是最应该做到这点的。数学是“由知至情”的,我们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参考融入语文、科学等其他科目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在“情”的感召下,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数学。通过兴趣的引导而有了一定理

解和感悟,就逐渐能克服困难解决一些问题,然后有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这又促使他们不断寻求更大更多的成就感,这便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功用、奇妙和魅力。比如在本学期学习《年、月、日》和《24小时计时法》等内容时,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天文知识入手,带领学生在科学知识的情境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

五、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平凡而又辛劳的职业,默默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就注定远离了金钱与名利。在当今的物质社会中,青年教师更应该有一颗淡薄名利的心。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积极进行教学教研活动。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我们青年教师接受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我们要积极主动的承担起学校教学工作之外力所能及的任务。比如在学校推广电化教学的过程中,一些老教师对于电脑并不是很精通,我们青年教师一定要主动承担这部分工作内容,或是热情耐心的为他们讲解。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育也是一门艺术,以上是我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总结,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篇6:青年教师成长感悟

初一年级生物教师 王婷

转眼间,进入九中已有一年了,从一开始我就十分喜欢这,这里的教师爱岗敬业,同事之间关系和睦,工作气氛融洽。学生活泼,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经过了一年的学习,现在我虽然不够成熟,但是收获颇多。入校以来我一直担任现初一年级的生物教学工作,在此要感谢学校给予的信任和各位老师的帮助。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成长:

(1)对于教师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教师育人,已经不在是一句口号了,我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师德素质、师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成为培养人才的人,就要有深厚的底蕴,因此,要严格要求自己各项素质都更得上时代,树立现代的教学思想并有强的信息素养及不断学习的能力时刻进步。

(2)心理态度上的转变:

从心理上,对学生的看法有所转变,学生是渴望知识的孩子,多给予他们信任、鼓励、他们寻找闪光点,学习知识的同时,塑造性格。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不是一个填鸭机器,能主导他们,做到教学相长。

从工作的态度上,自己角色的转变十分重要。处于适应期,即使老师又是需要学习的学生。收敛浮躁,对工作付出更好的热情和爱,敢

于创新尝试,同时保持宽容和平的心态,多交流、多请教。理念指导行动,思想上成熟起来,做事才能尽善尽美。

(3)学校的用心培养是进步的关键:

首先,学校的校教研气氛浓厚。

教研活动的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去校外学习听课、远程课堂等,帮助我积累教学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同时“迎进来、走出去”学校常鼓励我们青年教师出去参加比赛。其次,师徒结对,促进成长。

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少走弯路,加快适应工作,并及时的反馈,点拨为我的成长铺平了道路。

最后,还有教学反思促进发展。

篇7:青年教师成长感悟

东台市富安镇小学 王昭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这样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 教师的事业虽不是轰轰烈烈,但是是一直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每一个心灵。我因为怀抱着对在座的各位的崇拜,终于在去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小学教师。

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来自校领导的关怀及各位同事们的友爱。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欢乐与辛酸同行,收获与遗憾同在。

首先,我在经验上的积累和各方面的进步,离不开学校领导的耐心教导和优秀教师们的悉心帮助。还记得第一次杨主任和顾主任说要来班级听课,我忙坏了,准备了许多的内容,可是课堂的效果却是令我终身难忘,有些我自认为简单无比的问题,任凭我如何启发,学生都坚决不开口。课后,我急了,主任们也急了,“你的课堂太像高中课堂了,小学的课堂不是这样的,学生们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负责引导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小学生要从读书的过程中去感悟。”我看着顾主任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知道他们是对我抱着希望的,这让我自己觉得更加无地自容。很快,他们研究决定,让我跟着杭老师学着上一堂课,他们还要继续来听。我当时真心的特别感动,对他们的敬业精神也十分的敬佩。在杭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勉强上完一节 “形似”的小学课堂了,卢校长听完课后在我的笔记上画了一座山,我明白这是领导对我寄于的希望,期待我站到山顶的那一刻,还有主任们听完课后对我的鼓励我铭记在心,这些都成了我发奋的动力。

此后,王主席,杭老师,张老师,还有丁老师等人成了我第一手学习资源,在办公室,在饭堂,在路上,我总是爱黏着她们,对于请教教学和管理上的问题问长问短。庆幸的是她们都非常乐意帮助我,哪怕我问些超级简单的问题,她们也都十分耐心地教给了我非常可行而又周详的处理办法,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加快脚步的适应工作。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做一名学生,积极汲取周围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其次,做个有心人。及时的反思教学,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又是什么?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那些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作为一个新手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值得我反思和学习的东西也太多太多了。

最后,我十分感谢学校常常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每次组织的青年教师的学习活动,都让我觉得十分新鲜,也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学校组织的现场评课活动,不仅让我静心地聆听大师们的课堂,也让我在评课的同时反思自己的课堂,促使自己努力进步。再比如,去年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微型课比赛,我认真听完了所有老师的讲课,感悟颇深,取长补短。今年,学校领导决定让我去参加东台市组织的教学基本功比赛,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十分开心,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促进自己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也十分担心,都说教学基本功是青年教师的立足之本,我何德何能代表富安镇的形象去参加。所幸的是,比赛结果没有太过丢人,并且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学会了很多,增强了自己的信心,也看到了自己和其他优秀青年教师之间的差距。为此,我非常坚定,要更加努力,继续加快自己的成长。

篇8:青年教师培训感悟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简介

人才培养目标一般认为法定、部定和校定三个层面。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反映, 人才培养目标还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 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加速和本科院校的大量涌现, 以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一个讨论的主题, 成为高教研究关注的热点。潘懋元教授在研究和探讨中国高等院校的分类与定位时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 就是主要以学习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 将高新科技转换为生产力 (包括管理能力、服务能力) , 培养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如工程师、医师、律师、教师和管理干部等。人才培养目标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出发点和依据, 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首要任务, 其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即人才培养类型指向定位;二是明确这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是应坚持理论科学教育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原则, 人才培养的重心不在于使学生掌握系统、高深的理论知识, 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理论教育和系统的职业训练, 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能够独立从事职业活动的人才。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应以市场为主导, 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师资状况等因素确定人才培养规格,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类型, 建设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和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的要求

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是本科教育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志。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高校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 要将教学内容综合起来, 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学手段要多样, 都需要教师对课程精心设计, 即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匹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因为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 不管是对基础理论的掌握还是在实践中的操作技能都有不懂或不会之处, 所以教师应该是指导者或示范者;不管是理论课堂上还是实践操作中, 有许多因素会导致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或不遵守实践教学的操作规则, 那教师必须对整个教学或实践过程进行监督, 确保学生能严格按照规则去操作;还有就学生而言, 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或实践的操作, 结果怎么样呢?那就需要老师作为公正的评价者, 去评判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操作技能的掌握。

那么教师就必须有着宽厚的理论知识、有相应的技术操作能力、有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育教学的几点感悟

1师德

温总理曾指出:国家兴衰在于教育, 教育好坏在于教师。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句教育名言:“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最为确切的一种表达。在师德这点上, 不仅要求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而且还要求教师有着一颗全心全意“传道、授业、解惑”的心。

2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 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 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高校, 教学是最具学问的一门科学, 是难度最大的科学, 任何高校教师不管在何时都应该认识到教学是高校的第一科学, 她的难度至少比自然科学研究课题难十倍, 并且永远不会结题;高校教师应重视其科学价值与地位, 潜心研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具备学识能力;高校教师应该认识到为本科生授课是一种责任, 不认真上课就会具有负罪感, 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本科教学是高校教师的神圣职责, 应敬畏之、践行之。教学的目的是育人, 教学本身就是文化的展示和传播。

3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 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 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 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 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这主要是把握课程的精髓———“活”。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 把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即图例讲解法、复现法、问题叙述法、局部探求法和研究法。高校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一种方法或照搬多媒体教材上的来讲课, 而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灵活应用表情、语言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王金发教授能把课程中一小节内容 (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用四种不同的简图讲述, 这才真正把握住了讲课的精髓。

4创新之悟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 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 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对于高校教学更应该去改变, 去创新。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变、教学艺术的增强, 这些无不是创新的。1994年,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王金发教授在国内率先探索“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此后, 又创立了“开放式、研究性”的实验教学模式。此“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不管在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还是在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上都更符合应用型目标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总之,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高校教师不仅必须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相应的技术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师德之悟、教学理念之悟、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悟、创新之悟, 这样我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周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 2011 (9) :109-110.

[2]杨春生.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定位[J].盐城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71-73

[3]王根顺, 范秀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和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22 (9) .

[4]周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研究[J].引进与咨询, 2006 (7) .

[5]姜毅.独立学院师资建设问题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12) .

[6]安云初, 荆光辉, 谢志钊, 欧阳斐.依托与依赖: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关系思辨[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5) .

[7]荆光辉, 张润泽, 安云初, 欧阳斐.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思辨与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4) .

[8]戴林富, 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 .

[9]李庆军.关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的思考[J].江苏高教, 2006 (1) .

篇9:青年教师培训感悟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 内容体系 自主学习 科学素养 创造性

我是个刚走上讲台的青年化学教师,使用新课程必修1和必修2近一年,结合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切身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品味新教材教学过程中的点滴,再次全面认识新课程教材。

一、新课程“新”在何处

1.新课程教材理念新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而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2.新课程教材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教材内容选材上都是从身边的化学知识入手,教材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冷冰冰的化学知识活跃起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化学知识原来就存在于身边,而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如我在“铁及其化合物”学习中,让学生分析耳熟能详的电视广告语“Vc和铁搭档”的科学道理;在“葡萄糖”学习中,引用“三精葡萄糖酸钙”让学生更易接受葡萄糖酸。

3.新课程内容体现出层次性

像电解质这个概念,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同分异构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这些实际上都反映了核心知识在整个高中化学新课程中是螺旋上升的,体现出“层次性”。

4.新课程教材章节标题的名称新颖,让学生有亲切感

比如选取的几个章节标题:“认识化学科学”“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本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乙醇和乙酸”。这样新颖活泼的标题,不要说学生,就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第一眼看到这样的标题都会觉得欣喜,相信每个学习者看到这样亲切的标题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受其启发,我在教学中也经常为各学习主题取一些生活化的标题。比如在学习乙酸这个主题时,我取的标题是“厨房里常用的调味品”,学生极容易被这样的标题吸引。

5.新课程教材变漂亮了

图文并茂,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和醒目标题,以图代文,提供信息,说明问题,美观、活跃版面,显示实际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物质或景象,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启发思维、丰富想象。

6.新课程教材附带了情景素材光盘

情景素材内容丰富翔实,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实践证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非常喜爱,有利拓宽学生的视野。

7.新课程教材学习栏目多

如“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学与问”“讨论”等,在教学中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参与其中,通过交流讨论,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了语言表达等能力。特别是“科学视野”,多为联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一些阅读资料。可拓宽学生视野,但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二、新课程关注“生活”

新课程内容一方面更加体现学科内容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化学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既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既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学习、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必修1中元素化合物内容的选择不仅考虑化学学科的体系,还非常强调与生产生活、学生已有知识的关联。主要介绍了八种元素钠、铝、铁、铜、氯、氮、硫、硅,不再刻意强调族的概念,而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统领物质性质,然后以元素为核心,建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必修2中,以必修1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建构元素周期律系统,并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处理,要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情境中,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核心内容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更要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落实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

必修2让全体学生对有机世界形成初步认识,精选了与资源、生产生活、健康饮食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代表物,如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乙烯和苯(基本的化工原料),乙醇和乙酸(生活中常见的酒及醋的有效成分)。改变了以前按官能团的编排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切勿用原来的线索指导学生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有机化合物,并结合实验学习具体有机化合物性质,获得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认识,形成科学、合理使用有机化合物的意识和方法。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三、新课程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发展空间

面对新课程,教材编者在内容的设计上更多地着眼于学生,以丰富且多样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拓展性活动等素材资源的提供,为学生、教师主体的创造性活动提供可操作平台。教师能有机会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即用教科书教而非教教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通过内容的整合来重组教学单元,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重视学习过程的亲历性,创设合理情境,巧妙地设计探究实验。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有高观点、大视野,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尊重教材,创新教材,努力建设新型的课程文化——民主、科学、平等、对话、协商。

面对新课程,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和评价时面临了从未有过的困惑和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反思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在创造性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朱建宝,王祖浩.高中课程标准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内容建构[J].化学教学.2005.(2).

[3]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80~84.

[4]魏冰.关于化学课程中“能力培养”[J].化学教育.2004.7.

上一篇:鸿劼邮政储蓄银行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内购会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