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杭州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

2024-05-07

2016杭州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精选12篇)

篇1:2016杭州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观摩会有感 在春意盎然的四月,带着兴奋和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天堂般的杭州,参加“千课万人”第二届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本次活动历时4天,共计22节名师示范课,9场专家专题报告,1场专家辩课。四天的学习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大师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他们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走近名师,我的心灵是如此的震撼和感动,每一位名师的教学风格都各具特色,或儒雅,或幽默,或沉稳,给了我不同的启示和引导,让我从中受益颇多。名师的课堂中精彩的设计,经典的话语,让我回味无穷。透过名师课堂让我看到了:

一、数学课也可以如此的“美”。

杭州时代小学校长唐彩斌老师带来的《数学欣赏 螺旋的美妙》,这节课的内容源于唐老师在英国访学期间听到的一节数学欣赏课,一位英国小学数学老师给学生介绍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螺旋线。唐老师深受启发,于是精心设计了这堂数学欣赏课,从斐多那契数列的认识延伸到螺旋线的认识,增强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本节课从电影《达芬奇密码》引入,卢浮宫馆长遇害后凶手留下了一串难以捉摸的密码,这串密码经过重新排列后,是斐多那契数列。斐多那契数列藏在哪里?原来它藏在了除法竖式里,还可以变成一个非常美丽的图案,通过观看1分钟的视频,美丽的螺旋线让学生和与在会的老师感到震撼,原来数学可以如此之美。接着,唐老师出示的动手创造螺旋的任务,虽然这一任务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唐老师也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很多同学成功画出了螺旋线。螺旋线为什么这么美?唐老师继续出示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前一个数除以后一个数所得的商,发现越往后算,原来这些商或者说比值越接近黄金比0.618,让学生再一次感到惊叹!而此时,探究的任务并没有停止,唐老师继续让学生探索黄金螺旋线的长度,从猜测到计算,调动了学生运用计算周长弧长等知识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对黄金螺旋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最后在一组漂亮的运用黄金螺旋线原理的照片中结束了本次课。这节课素材丰富,让在场的每一位都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原来数学也可以如此的美!透过名师课堂让我知道了:

二、数学课也可以如此的“设计”。

著名教育专家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教育的若干深层次思考》的报告中说到,优秀教师的特色不应局限于教学方法或模式,无论教学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我们都应该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更为积极地去进行思考,我们在教学中要将隐性的东西体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学会思考。。。这一点,苏派名师华应龙老师做到了,华老师的这堂课名为《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他以自己亲历的天安门广场大阅兵为素材,和学生一起讲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数学、有文化,有想象、有智慧。每一个听故事的人都会惊叹:阅兵如此精彩,数学功不可没。学生在编织故事的过程中,真正体会了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感受了数学的神奇,体会了知识的力量。记得在“破解51之谜”的故事中,华老师呈现“三军仪仗队派出51名女仪仗队员首次参加受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问:51名女仪仗队员怎样排列方阵?面对这个开放的数学问题,学生的思考非常丰富。有的说:应该是有一个女兵排在前头来领队,然后5个一行排10行;有的说:两个人在前面,还剩下49人,七七四十九,剩下排成7行7列的方阵;还有的说:每行17人,排3行。这些不同的思考是课堂中最值得交流与分享的,也是故事中引人入胜的重要情节。透过学生们不同地想法,求同存异,寻找到了最终正确的答案。华老师教学的艺术在于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形成数学的多样化,让不同的思考汇聚成滔滔不绝的思维洪流,在思维的洪流中发掘了学生的数学智慧。不得不佩服名师的睿智与高操的教学技能。

精彩的课还有很多很多,真的是说之不尽道之不完,名师的课堂有太多的精彩,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悟„„他们的睿智,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新颖的课堂,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他们的课堂就像是一首好歌或一部好电影,给我带来了震撼,同时又鞭策自己不断地前进,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希望在名师们引领下,我们也能勤于钻研,慎于思考,勇于创新,善于反思,去践行自己的追求!

青碧

2016.4

篇2:2016杭州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

四天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名师专家的教育魅力,让我目睹了他们的精彩课堂展现,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对我而言是新的,也让我体会到了新的教学理念。

一、我知道了什么。

10日那天早上,我拿到《“千课万人”参会指南》一书时,我看到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师“五力修炼”高峰论坛,当时,我就在想:到底什么是“五力修炼”?到底是哪“五力”?这在我脑海中没有任何概念。如果不是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我压根就不知道这个词,更不会知道它包含的内容。个人教学五力修炼包括:课程理解力、教学创新力、教学执行力、学生研究力、课堂反思力五个方面。这五方面是教师应具备的五大教育教学能力,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五大支柱,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如何加强自身的“五力修炼”呢?《参会指南》,我知道了原来可以这样做: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课程理解力;二、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教学创新力;三、提升教育智慧,提高教学执行力;四、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研究力;五、坚持以四促教,提高课堂反思力。

二、我看到了什么。

4月10至13日,为期四天的学习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从上午的八点到晚上的9点,形式很丰富,内容很充实。这里有朱乐平老师带领的同课异构展示工作室新成果、大问题教学探寻教改新路、海峡两岸名师同课异构、以学定教推进课堂转型、课堂生成修炼教学执行力等等。

在整个的听课过程中,我看到了名师专家们的精彩课堂演绎,看到了他们对学生的爱和耐心,看到了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

1语言的魅力。

在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中,当场有位老师还原黄老师讲的《倒数》。当时,这位老师提到:对于倒数,你有什么疑问?黄老师扮演的学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老师,为什么你把课题贴在了左边?这几个字是谁打印的?等等。这些回答让人听着哭笑不得,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老师的想法相差甚远,不着边际。但这样的回答可能会真正的存在于现实课堂。此时,如果老师能换种问法:你想研究有关“倒数”的什么问题?看到课题,你想研究什么?那么,孩子提问题的倾向性会不会更明确呢?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对问题做出判断,该放就放,该收就收,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教育机智。

“那我们一个一个的来,好不好?”“孩子们,……”对于孩子,名师专家们都用柔和而富有亲和力的话语与学生对话,表现出了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语言的交流,消除了师生间初次见面的陌生感,也除去了学生心中的恐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自然、亲切,能很快地融入到课堂中来。

2 以疑入课,以错引对,以思促研。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过程总是从有问题开始的。在很多名师的课堂中,都体现了“以疑入课”。例如,在吴正宪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出示课题“面积”之后,你有什么问题?“什么是面积?”“面积可以用在什么地方?”“面积是谁发明的?”“面积与长度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亮点。老师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判断,带着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开展教学。

“以错引对”,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从中去探索正确的方法,从而真正领会方法。在喻巧月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当老师出示学生的位置图片后,在讲解数对之前,直接给出了数对4,3,并让自认为自己是4,3的同学站起来。刷的一下,站起来4个。当时,学生肯定也纳闷着:为什么会站起来这么多人呢?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呢?这些问题肯定会立马出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让学生带着这份错误、带着这份好奇心,开始一节课的学习,他们能不保持课堂的激情和兴趣吗?

“以思促研”,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只有不断的反思,才会有不断的进步。一杯热水,如果不加热,搁置一会之后,热水也会逐渐降温,变成温水、凉水。面对学生,教师要重视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而作为教师自身,也要不断的加温、反思,要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这样才能不断发展。

以疑入课,以错引对,以思促研的课堂,才是一节真正意义上有思想有内涵的课堂。

3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这些名师专家的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他们能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我现实的教学中,虽然很难点到每个孩子,但我们也要把我们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孩子。

“那我们一个一个的来,好不好?”用商量的口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大人说到面积定义”“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等等,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研究教学,让我们的教学合着孩子的节拍走,和学生一起进行一次数学家的思考。

4因材施教,有差异教学。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在面对这些差异时,要因材施教,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都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和发展。

三、我想到了什么。

通过四天的学习,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现实。在我的教学中,我是否注意到了我语言的严谨性和亲和力,是否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是否根据孩子的差异进行了有差异的教学?在处理班级事务时,是否对孩子表现出了我足够的爱心和耐心?面对这些问题,我毫无底气。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那么多孩子,在维持班级秩序的时候,我的亲和力去哪儿了?那些个不善于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孩子,你们的声音又响在哪儿了?教学的差异性、作业的差异性呢?

在繁杂的班级管理中,我们总感觉,孩子们带给我们的,不是他们的天真无邪,不是他们的可爱童趣,更多的是他们的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不让人省心。他们的天真无邪、可爱童趣都去哪儿了?也许都是被我们的不耐烦和责怪给淹没了吧。在面对孩子、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我们缺少的就是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一次两次还是心平气和,可三次呢?

不管是教学教法,还是个人魅力,都得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修炼。

篇3:千课万人数学学习心得五

四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浙江杭州市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如春风化雨,让孩子们在“数学关系”的海洋里翱翔;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展示的《方程的认识》,她柔和的声音,亲切的笑容,贴近生活的事例,精湛的设计,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如一汪清泉涓涓细流,润人心田;著名特级教师罗明亮,从生活情景出发,引出“近似数”,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凸显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在四天的观摩中,充分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每位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堂是学堂,学生是主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次名师们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一开始就会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放下教师的威严,“蹲”下来看学生。孩子的自信,孩子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呵护和赏识。在这四天中,我看到无论是课前师生的自我介绍,还是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板书,交流数学学习的心得等,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包办代替,都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悟自得。而这些学习成果都是教师在前引领着。在这些精彩纷呈的课堂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数室主任,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课。

通过学习,我发现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通过听吴老师的课,我感觉有以下三方面非常重要:

1、真诚的教学感情 吴老师以情激情,用智慧使课堂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真诚的赞赏与热情的鼓励,如:“好极了!我很欣赏这位同学,很会倾听,并会接纳别人的思想。你又知道呀„„”这些话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除了语言的激励,吴老师还非常善于用体态语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2、让我看到了“自主学习”的魅力。

吴老师的课堂上的自始自终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我们见到的不是一位淳淳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的老朋友

篇4:杭州“千课万人”培训学习心得

西寺小学

晏飞

5月11日我们赶赴于水波潋滟的西子湖畔,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同仁一起,坐在逸夫体育馆里聆听全国各地音乐名师及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为期三天的活动,听了来自全国顶尖级大师们的课及几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又在理论的高度上,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再一次明确了方向。几位音乐教师的课堂,更是异彩纷呈,对比反思之中,给我们有效的指导和深深的启示,此次外出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国内各省出类拔萃的音乐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及体会:

一、观摩内容“全”,自身受益多:

这次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内容很全面,他们在音乐表演、技巧与情感、音乐教师现状分析与建议、以及如何做智慧型教师等方面做了详细阐述。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开阔了我的教学思路,使我更好的学习了不同知识内容教学的新思想。通过听课,我对自己所教课本的教材要求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听课,使我对自己教学的不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以后教学改进的方向,自身受益颇多。

二、课上展示“亮”,课下体会多:

讲课的教师大多是各省市选拔出的优秀音乐教师,因为优秀,所以有很多新理念;因为是代表,所以有很多特色。每一位上课的老师

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音乐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首先,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与会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老师以录像,有的以小游戏、猜谜语等活动导入新课。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其次,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教师素养也同样重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艺体类教育更是一门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任教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演、唱、弹、跳可以说是每位音乐老师必不可缺的能力。此次参加示范课的老师们的基本功都非常扎实,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节音乐游戏课。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教师也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使教学充满了童趣,激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有情节、有形象的乐曲。这节课把孩子们最常见的实物小闹钟,通过打击乐器的模拟表现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去体验音乐的诸要素。此为本课的特点之一。教师还采用音画结合的方法,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课的一开始,教师以故事和动画吸引学生倾听音乐,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做

动作,这是一种很好的情绪体验方式。通过表现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使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手段有了深一层次的认识。此为特点之二。第三个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随着音乐的流动,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思维的动,手动、脚动、全身动。学生在动中感受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

三,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你收集的资料很有价值”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我认为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好”,还要对于他回答的问题给予一个准确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准确的评断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自己获得信息的准确性。

通过听课,我归纳了一下,要上好一节课,要做到如下几点:

1、要有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情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积极的探究。如果不能舍弃已有的固定模式和观念,就不会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课,必须在头脑里有新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会在课堂改革中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

2、真诚的赞扬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你的声音真好听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

3、中肯地分析

通过耐心细致又合理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也许别人在有些方面比你强,但你却在另一个方面要比他强。当学生在由于嗓音不佳,音唱不准或其他原因而不敢开口唱歌时,明确的告诉她,她的其它方面比别人强,鼓励他用其他音乐形式表现音乐,给学生增添勇气,战胜自卑。

4、多提供尝试的机会

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5、设计的要求不必过高

在音乐课上有意识的降低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6、“快乐”教学,让学生愉快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收获快乐,找寻快乐元素,在放松愉悦的心境下学习。这种观念与新课标大纲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

个性发展”刚好吻合。“快乐”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著名的教学法。其中德国奥尔夫教学法是“快乐”教学的典范。它在创造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自信心提高、与他人的社交能力及其他优良个性的培养上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我们还可以通过小型音乐剧、即兴表演等形式来对少年儿童的性格进行重塑。

篇5:千课万人数学 学堂课堂观摩心得

11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现场。“千课万人”对于我来说,属于第一次,我满怀期待来到了西子湖畔,走进了浙大的华家池的观摩现场。虽然那几天的天气很冷,但我的精神却很振奋。

当水墨画般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在铿锵有力的钟声中,当主持人满怀激情的演讲,我才真的意识到此刻的与众不同,才深深的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翻开《参会指南》,看到一排排专家、大师的名字,我突然意识到他们此刻竟是如此与我贴近。往日只能在书本中见到的人,现在我竟能坐在下面听他们上课,听他们讲座,实在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四天的时间,实在是太匆忙了,这四天里,让我近距离的感受了大师们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高超但有看似朴实的课堂演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 和新的教学理念。

本次观摩活动的主题是学导·课堂,而它首先提醒我们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注意倾听孩子心中的想法。对于学导课堂新课标也这样补充到补充:“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当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从教师“教”为主到学生“学”为主再到提倡的“学导”并举,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深入。理想的课堂不应该是舞台,因为它不是任何人表演与展示的地方,它应该是教学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

在“千课万人”活动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快乐、思维、深度。

1、快乐。我想对于徐长青的课,用快乐来形容无可厚非,之前的《重复》到这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的数学》,老师上的很投入,学生玩的很投入,我们听的很投入。整堂课我们时常能听到一阵阵发自内心的笑声。徐老师通过一堂课的精彩演绎,让我们看到了策略形成的过程。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时,整个班的学生围绕在徐老师的周围,我想作为一个老师,当你受到学生这般热情的对待时,那种满足感这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吧。但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来说,对他们的示范课作为学习课的话,是否可以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做些思考和改进呢?当然有可能不准确。

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许洋老师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俞正强老师 的《度量天下》等等的课,刘老师幽默的语言配合有效的动作,在老师的引导下,对于乘法分配律有了扎实的认识。许洋老师通过建圆环粘圆环这个简单的游戏,带领着学生认识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虽然时间是傍晚的5点多,但学生仍学的兴致勃勃,我想这就是对老师最好的肯定。而俞正强老师的课堂的开放性,则让我不得不佩服老师的知识底蕴的深厚,而学生那有模有样的回答如“感情可以用时间来度量,用心去度量......”则赢得了我们一次有一次热烈的掌声。

2、思维。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刘德武老师的《怎样使得数最大》。其实可以说这是一堂思维训练课更为的贴切。柳老师的课朴实扎实,在他巧妙又细心的安排下,小学课本里很多的诸如“烙饼问题”、“打电话问题”等结合在了一起,提示最优化的两个基本方案:资源确定时要追求最好的目标;目标确定是要使用最少的资源。在进行问题解决时,更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思维考好的过程借助图形式、简单算式形来解释,在老师直观演示之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解题的关键,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深度。其实应该说,这四天下来的五十节名优课,十多堂学术讲座,四十八位名师,各个有深度有内容,也是我最难感受的一点吧。整个活动下来我才真真意识到知识方到用时才觉得自己学的少。所以我只能想到什么说什么了。如朱乐平老师的《分数中的“平均分”》一课,谈到分数,我们就想到平均分,可是朱老师的课师徒引领学生深入到分数中的“平均分”的内在。围绕“如何选择合适的维度理解平均分”展开层层深入观察、辨析、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这让我想到我听到的关于这堂课最好评价的一句话:惟有“深层”的关注,才有“深度”的精彩。看来要想让学生学会静下来思考问题,教师首先要学会静下心来教学。

篇6:杭州千课万人学习有感

张虹

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有幸走入杭州“千课万人”的大课堂,接受知识的洗礼,收获求知的喜悦。三天的活动,共计20节精彩课例,8位专家的经典点评,可谓异彩纷呈。

在此次学习中,我近距离的聆听课例、欣赏各位名师的经典点评。让我印象颇深的是黄慧老师所执教的译林版课程《Signs》,黄老师基于教材搭建支架,基于学情提供语言材料。在课前确定了一个明确而科学的目标;上课过程中鼓励学生为完成目标而树立信心,培养责任心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整堂课学生们经历了由“能学”到“想学”到“会学”到“坚持学”的过程。黄老师在其支架式的教学过程中犹如放风筝的人,在不断拓宽学生思路的同事,紧牵主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拓宽视野。

黄老师短暂的40分钟展示,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我们,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有人说,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个演员。那么,作为“演员”就应该能够根据“剧本”的情节要求,能够扮演符合要求、观众喜欢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因其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不同而不同,但其共性,教师的角色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即研究者。应该由教书匠向反思型教师转变,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教师通过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地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剖析与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地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针对问题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不断地提升教育教学素养。

二、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善与其工作对象——学生的关系,实现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到师生学习共同体关系的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方式上,而且还应该体现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教师应该是一个未来合格的社会人的启迪者。

三、教师也是管理者。教师是构成学校的主要部分,也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有对学生管理的职责,它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教师管理的主要范围是校园、是班级,但也不排除对学生离校之后的管理。这里的管理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管理,而是一种科学、民主、切合实际的管理,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的教师也应该调整管理行为和角色。

四、教师还是学习者。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构成学习的共同体,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正如《学记》所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

从不同的角度看,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教学角度看,教师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从发展的角度看,教师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辅导者;从社会的角度看,教师是伦理道德的教化者;从教养的角度看,教师也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因此,教师的多种职业角色既体现了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和重托,也体现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师和学生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关系,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对等,使得教师成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两种不同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正是由这种不同的社会角色所带来的。如在课堂上,学生的话语权被教师控制着,呈现的方式是教师是语言的“警察”而不是语言的“导游”。

聪明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启发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学生独立思考后的个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篇7:杭州千课万人学习汇报

这次杭州“千课万人”之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句话是:

好的数学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启迪智慧,更要滋润生命。

——华应龙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的开场。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独自一个人讲课到铃响,你任劳任怨地分析那课文,可知道学生心里真勉强。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讲,教学总是简单,交流太难,不是你的,就不要多讲。铃响了,你还努力在讲,你还要讲几分钟吗? 你这样讲解到底累不累? 明知学生心里在埋怨,只不过想好好讲透课,可惜学生无法给你满分。多余的牺牲,你不懂心痛,你应该不会只想做个“讲师”,噢,算了吧,就这样忘了吧,该放就放,再讲也没有用,!傻傻等待,学生学会依赖,你总该 为学生想想未来!

光看还不算,黄老师还让我们全体在场者和着音乐一起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具亲和力的开场。我也借鉴一下,活跃一下气氛吧!

这次杭州“千课万人”活动整体可以用一个“大”字来形容。第一是“大气”,全国五湖四海的老师们怀抱着一颗提升自我的热切之心,不远万里来到杭州,而组委会也是以无数数学界大咖所执教的高品质精品课回报。第二是“大容量”,短短四天时间,光白天我们就可以欣赏并学习到33节好课和6场报告会,晚上则是以论坛形式进行,直到十点。这次活动每天都有一个活动专题及相对应的课程安排。

第一天的主题是: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会数学核心概念。第一堂课的执教者徐长青老师凭借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幽默睿智的教学语言,使得学生们在一个又一个极富创意与连接性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收获知识。记得曾经有位数学名师如是评价徐长青老师:我老婆是个超铁杆韩剧爱好者,但是自从看了徐老师的视频课,她再也不看韩剧了。确实,这次徐老师所执教的《重叠问题》堪称此次活动的开门红,让学生和老师们从开始一直笑到了结束。课堂从《理发师的困惑》入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我也曾试过以“两对父子为何只有三个人”作为导入,现在一对比,才知道不管是从情景设置,还是从提问以及教学语言方面,我都做得太不够。如徐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这个故事并模仿父子的声音,又如在孩子回答出有一个爷爷、一个爸爸、一个儿子后,徐老师的一句句看似寻常的追问“还对呀,她都弄出个爷爷来了。” “不对不对,看我看我,父子是4个人,怎么就是3个人了呀?”,直到学生用手指表示三人之间的关系,用到了“既。。。又”的关联词时,徐老师才停止追问。紧接着而来的抢椅子游戏和猜拳游戏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真心佩服徐老师的巧妙设计以及游戏中的一步步引导。而从好爸爸与坏爸爸的评选活动中,徐老师又对所学内容做了进一步拔高,出现了多集合圈图。课程从始至终尊重了学生的学情与知识接受程度,“集合”这一不属于小学生的术语从未出现,只是在最后以一句“其实你还真不比知道她叫什么,在若干年后的初中课本中你便会与他相见”作为结束语。

第三堂,大名鼎鼎吴正宪老师登场。由于未及时了解教学进度,吴老师所执教的四年级内容《乘法分配律》的上课学生改为三年级。通过这节课,我收获了两点。第一:备课中的“备学生”真是重要。由于三四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认知程度的差异,一节好课最终成为了一堂普通课。第二,我意识到听课过程中也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吴老师课堂最大的特点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自己当小老师”从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与自信,从而爱上数学。而这节课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是“你们对我的算式(说法)还有什么问题吗?”,就这样一层层的问题下来,学生已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再配合上教师恰到好处的总结,一节课就这样轻轻松松结束了。所以以至于吴老师的很多课在下课时,学生都会意犹未尽,以不舍作为最后的情感体现。

下午张齐华老师所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位数学老师的智慧。课前,张老师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了自己的名条,通过轻声呼唤几个孩子的姓名和及时的表扬,老师与孩子间的距离一下子就变得很近。这让我体会到,想要与孩子们距离更近一步,有时候往往只需要一声鼓励与赞扬。名条的第二个作用是方便老师及时的叫举手学生回答问题。可别小看这些名条哦,他可是还有个很重要的作用呢。在这里,先卖个关子!紧接着,张老师出示了一个照片墙,让学生们找出他“正宗的“儿子。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找出了一个又一个张老师的儿子,而张老师的回答也是极有趣味。最后张老师以一句“别吓我,我可没有这么多儿子。你们说是我没有说清楚还是你们没有找出来?”制造了第一个小高潮,让学生指出他的“表述不清”。此处可真是“无声胜有声”呀,由学生口中说出来的更有价值和意义。然后张老师以挑战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在位置所表示的数对,从而明确数对的一一对应性质。最高潮处,莫过于让学生用一个数对口令命令全班学生起立了,学生的想法各异,首先是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全体起立”,然后是(3,X)(X,3)的出现,最后当(X,Y)这一形式从学生口中说出,全场气氛达到最高潮,以至有的学生还为自己的精彩发现而发抖,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呀!这里面有学生为自己想法的突破暗自叫好,有老师为张老师的循循善诱的结果的敬佩。通过这节课,我还意识到,每一位小学老师自己也是个孩子,他们沉浸在学生的学习世界,感受着学生带来的美好体验。好啦,揭示谜底,张齐华老师的这些名条找出谁是“既。。又”的作用及特点时再一次发挥作用。

第二天的主题是:新课标 新变化 新解读,大问题 新思考

新实践。从这天起,我开始了每天五点多起床,十一点多睡觉的“苦行僧”生活。一开始郑毓信老师就进行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另类”解读。讲座中落实到了一线教育,提出了“数学三十六计”,并就“不要为了动手而动手,闭上眼就是内化”做了深刻讲解。并结合现在学生学情,重点解释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写进新课标的意义。然后,著名大师黄爱华老师以“为什么圆形井盖不会掉下去”问题的抛出,开始了《圆的认识》的教学。学生整堂课围绕着这样一个大问题,自己动手到黑板上写出了自己所了解的各种圆的特征。然后每一个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都会问一句“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作为结束语,这恰恰也是一个个思想火花的碰撞点。

这是黄老师及其团队正在探讨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的关键词是:生命自由,思考独立,主动表达,即时分享。这种教学方式特别忌讳以下几种问:成串的“连问”(让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以及表达的机会),简单的“碎问”(教师提问没有目的性导致学生思考问题无方向性),随意的“追问”(脱离了数学的严谨和逻辑性)。他们还提出了以下四个教学主张:

一、教师的高尚不在于讲台上用过多的时间来表现自己知识的富有,而在于为学生 腾出尽可能多的思考与创造的时空;

二、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问题或提问,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更集中、更深入的 思考和探究;

三、一个有张力的数学课堂必然是最大程度的接近孩子真是思维,使其得以展示和 完善;

四、课堂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心理空间,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

此次报告会的气氛一直都很轻松,与黄老师的为人和蔼可亲有关,也与教师们对此 课题的兴趣有关。所以不得不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下午的课程有多节几何与图形课程,教师们用理性的态度与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们掌握了 知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魏洁老师在执教《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对潜能生的关爱与坚守。魏洁老师先从学生所搜集的有小数的资料入手,让学生既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对本课的内容有了一份自信。当发现到一位潜能生对知识点的不理解后,老师抱住学生的肩膀,轻轻站到了学生的一旁,表达出了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同样不解,请求帮助。一个学生讲解,潜能生不懂,再来一个,就这样,三遍过后,在魏老师的引导下,潜能生终于懂得。回想自己教学时,可曾有过这样的耐心和爱心?恐怕是没有的。

而以“把公开课上成随堂课,把随堂课上成公开课”为宗旨的贲友林老师则将《圆的认识》上出了不一样的数学味。课上通过让学生画圆引出“半径、圆心”等相关概念,并进行了延伸。最值得一提的是贲老师的课后练习,不得不赞呀!先是在方格纸上的两点间画一个圆,学生先后画出了三个不同圆心的圆,接着是在方格纸上三点之间画圆,这下孩子们的思维小匣子一下子被打开,画出了无数个圆,并总结出找到圆心的方法。。。纵观本老师的课堂,就是让学生不断的写,不断的说,从而使学生知识得以内化,从而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让我领悟到,一节优质课或许应具备以下要求: ① 从学生“学”的角度研读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② 把握好教学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③ 新知的引入和过程的转折明了、有趣; ④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素材; ⑤ 教学过程富有弹性空间。(多给学生一点思考余地)第三天的主题是“数与形的有效结合,好玩与理性的融合”。这一天,我终于迎来了“我就是数学”的数学狂人——华应龙老师。曾经有学生在学分数时问华老师这样一个问题:“华老师,你的生活中几分之几的时间是给了数学呀?”华老师如是回答:“我生命中二分之一的时间是数学,另外二分之一的时间是为了数学。”这是一个狡猾的“老狐狸”才有的回答。是啊,华老师是一只不折不扣的狐狸。从课题你就知道,《台湾长什么样》。这哪里是数学课,恐怕是语文课,科学课,地理课吧!真正是吊足了胃口。原来这是我们一直所忽略的一节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而这次课题的产生得益于华老师的一次台湾飞行之旅。这样一种灵感的产生,让我想到了当年落在牛顿头上的那个苹果。一开始华老师出示了数张台湾著名景点照片,抛出问题“没有去过台湾的请举手,想去吗?”,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然后出示如下PPT:

台湾本岛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4千米,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学生马上打开了话匣子,猜测她是瘦瘦长长的,也许是个椭圆形。师不急不慢引导学生算出周长约是1100千米,比海岸线短,从而推断台湾是一个坑坑洼洼的类似长方形图形,在师给定的长方形上开始第一次创作。通过面积等的约束,孩子们最终画出了心中的台湾。而本课主题也最终揭示:周长相等的图形不一定面积相等;周长越长,面积不一定越大。

这节课,华老师始终强调:“发现问题即是收获。”不得不说,华老师是个极具数学涵养的数学人,随后华老师还做了《我不只是数学》的报告会,并得出“治大课若烹小鲜”的最终结论。

最后一日,收官之日,这天的主题是:感悟数学思想,积淀活动经验。数学界元老刘德武老师带领一票教学新星们送上了一堂堂趣味横生的数学课堂。

匆匆四天,学习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也有如下不成熟体会。

第一,作为一名老师,要尽可能的去爱每一个学生,爱是时间最强大的的力量。教师要用爱去设计孩子们喜欢、易于理解的课堂,教师要用心去感受与体会学情,教师要用爱去鼓励每一位学生敢于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用爱去融化每一颗怕错、不懂的心;

第二,课堂上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多说,“发现即是收获。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提与课堂相关的问题,学会从更深层次去提问并自己解决问题,这不得不说需要教师的耐心等待与精心辅导。在课堂上将“你懂了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的问话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须知,在尘埃中静静开花,也是一种教学艺术。

篇8:“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怀着对名师的敬仰,我走进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我知道,这将是一次“拾宝”的过程,我准备了足够的工具——笔、本了、照相机。四天下来,我收获颇多。下面列举几项记忆犹新的收获。

一、文字、文学、文化,谋全面素养提升,构建“和谐课堂”的课堂展示。黄爱华老师以“三声”为特征的生态教学,是一堂三年级《比较数的大小》的课。在掌声、笑声、欢呼声中师生共同学演绎了生命、生本、生态的数学课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意见,在一起碰撞让知识形成认识归属。聪慧数学的角度了解世界河流之最,关注到数的大小排列,数学与生活相得益彰。

徐卫国老师简约中蕴含着睿智。《认识圆》是一节空间几何课,曾经有人调侃:几何几何,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可是徐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了一些显而易见的知识,如:直径,半径等。留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动手探索,突破重点,学以致用。整堂课徐老师也没说几名话,更没有什么让人能记住的妙语,下是简约中蕴含着睿智,平实中彰显大气。

二、生命、生本、生态为幸福人生奠基,唯求“三生有幸”的名师讲座。李鹏老师提到了生态课堂要关注学生成长的自然规律。课堂上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及成长的规律。避免出现“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等得不偿失的做法。关注知识的建构过程,一方面要尊重知识本身原生态,同进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张丹老师认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也就是说教育不像一部有序运转的机器,而更像是有机的生态系统。我们不妨把这种数学教育的生物模型称为“绿色的数学教育”。把学生学习看成了人这个生命体的自然成长。作为人,他们需要获得尊重和关注;作为未成熟的人,他们需要获得宽容和爱护;作为成长中的人,他们更需要鼓励和期待。学生将遵循着内在的生长规律,吸收着丰富的养料,从而快乐、健康、全面地生长着。这些养料不仅仅包括学习的数学内容,更包括这些内容所承载的对于人发展所具有的价值:包括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知识探索、形成或应用过程中的思维价值,学习过程中对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价值等。

张梅玲老师对生态课堂的理解是“童心”的课堂。俗话说的好“童言无忌”。说的是小孩子天真烂漫,说话没有忌讳,小孩子说的话是真话。“童心”的本质是真,这也应该是人类道德的本色。教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为本”。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教导的:“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实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体与生命体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是师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多边的交流流动。因此,课堂必能激发师生生命的活力。

三、我对方法、技巧、理念的理解与运用。

有人说,把你所学到的知识全忘了,留在脑子里的,就是你的智慧。我想留在我脑子里的是教育的智慧。并把这些智慧运用到教学中。教室布置方面:帮助学生无意识记忆。把一些知识要点展示在教室的空白的地方。并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去读,一定要去记。每天在教师里走来走去,会在无意识中见到这些知识,久而久之,一些不好记、不好理解的知识,学生掌握情况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方面:减少花架子,对学生看书就能知道的知识,就让学生自己看书,不占用课堂时间,这样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让学生在自学中获得了成就感;对学生能动手操作的知识,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操作,这样不仅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又能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快乐;对学习效率高的学生,求更高,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对学习效率低的学生,不放弃,细心夯实基础。

篇9:“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毕业之初的懵懂,憧憬至今日的碌碌无为,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教学,真可谓千篇一律。此次有幸赴杭州参加为期四天的“千课万人”观摩活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人间天堂——美丽的西子湖畔。在这里我邂逅一场流光溢彩的文化盛宴,逢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之旅。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上,我被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和折服,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里,我不但欣赏着小语名师的教学风采和精彩,更是在接受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

短短两天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实效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名师们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张弛有度,那些经典的话语,我都来不及细细品味,只是一味贪婪地吸收着,感觉内心富足而美丽。

现就本次活动浅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对于绘本阅读,我一直有着很大困惑,那就是到底“阅读的兴趣”和“阅读后的知识累积”哪个更重要?在阅读中,教师该不该穿插一些语言训练或者写话练习。很高兴,在这次的“千课万人”活动中竟然有“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研讨会”这一环节。两天的活动下来,我逐渐对低段的绘本教学有了些许思路。平时,读绘本是囫囵吞枣为完成文字内容而讲故事,连自己都搞不懂意图,而通过本次的聆听,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读绘本。下面,我说说觉得很不错的两节绘本阅读课《纸马》《100万只猫》。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许嫣娜执教的《纸马》及李玉贵老师执教的《100万只猫》都让人有余犹未尽之感。由于紧张,都无法完整的记录整节课,但并不会破坏整节课给人印象深刻之感。教师总是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之后展示出来的仿写句子也很精彩。然后,师生愉快地读完后面的环节。回顾课堂,有师生快乐的阅读,有教师精心的设计,也有后面情感的升华。整节课,并没有听到教师传授写作技巧的术语,但却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浅潜易懂地明白了什么叫写作的具体,条理性及生动感,不枯燥、不乏味,彰显了教师教学的功底及魅力。师生完全在绘本的世界里边阅读边猜想,或者边表达自己的阅读想法。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保证了孩子的阅读,达到了低年段阅读教学的语言表达,这样的阅读,多么快乐,多么有效。

低年级学生正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要让他们敢说,爱说,能够大胆说;教师要少说,让学生多说。说的多了,自然就会对写话,对以后高段的写作感兴趣了。不要一开始就写写,那阅读也就没兴趣了。让我们一起在绘本阅读的路上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吧!因为阅读,所以快乐!因为阅读,所以成长!

篇10: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郑娅萍

有人说,每一篇心得体会的开场白几乎都是俗不可耐的套话,可是今天在这里,我还是想发自内心的“俗”一回。从踏进兴华的那一刻起,我就是一个幸运的女子,如今也幸运的参加了“千课荟萃,万人共享”的“千课万人”活动!所以在这里我特别感谢高校长和张曹两位领导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下面就将此次出行所得与大家分享,有言语不到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5月6日在高校长、张校长的短信嘱咐下我们到达了美丽的杭州,并于次日8点整开始我们为期4天的“小学多元化习作教学研讨观摩会。”是的,虽然看不到所谓大家的辛苦付出,但感谢名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精彩课堂,却是让我受益匪浅!开篇雪野老师用他富有磁性的声音将我们带入了《夏天的滋味》,首先,他配乐朗诵了一首《弯弯的月亮》,将孩子们引入诗歌的意境中,接着,他从“夏天”一词发问:“看到夏天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的思维瞬间被打开,举起的小手不计其数。紧接着又用孩子们的回答继续发问,比如,一个孩子回答说看到夏天这个词他 想到的是冰淇淋,看到冰淇淋他的感受是流口水,一步一步的将孩子们脑海中的词汇挖掘了出来,最后,将孩子们所说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雪野老师告诉孩子们,同时也是告诉我们说:“其实,诗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陌生,只要我们学会发现!这个观点与王松周老师报告中所说的部分观点几乎一致。孩子们之所以不会写文章,写不出东西,原因之一便是孩子们没有生活,不会生活,其二,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正确的引导。周一贯老先生也说过孩子们的常态与非常态的生活我们都应该关注。所以,学习中我学到的第一点就是:学会尊重孩子!薛发根老师也说:只要是孩童写出来的文章都是有意义的文章,不要用我们成人的眼光去批判孩子们的思想。这句话一直撞击着我的内心!

浙江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蒋军晶老师的绘本教学《流浪狗之歌》让我记忆犹新,每每想到这节课,课堂中的所有精彩细节便会像雨滴一样清脆的落入我的心田。这是这些课中唯一一位说写作文要用感觉去写的教师!在将老师的这堂课上他开篇就让学生在音乐中去感受观看绘本,在两遍的绘本观看中,将孩子们彻底的拉入他所要营造的氛围中。在最后一天林志芳点课时也说过一堂好课与音乐是分不开的。这是我在学习中感触深刻的另一点:学会营造教学氛围。

以为蒋老师不会教方法,直接就让孩子们在感觉中去写,可我的想法总是那么天真,一曲《流浪狗之歌》过去后,孩子们所呈现的精彩让场内的掌声不断,音乐中的语言让在座的喉头哽咽。而蒋老师,抓住孩子们所呈现的内容进行评价时,这个时候才点名了写作方法,这些方法,是孩子呈现出来的,而非教师讲解的。这种授课方法,其实也就是张老师经常跟我们说起的管建刚老师常用的“先写后教”的方法。而接下来管老师的课中也确实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先写后教,其实,他的这堂课是习作讲评课,他能在课上直接说出给他感受最深的作品的作者名字,大屏幕上展现出孩子的精彩段落并署名,就像平日里我们展现在大屏幕上的名言警句一样。当时我就在想,凭什么屏幕上不能出现孩子们的作品呢,这何尝不是一种有效的鼓励方式呢?在报告中,管老师还告诉我们平日里他鼓励学生的很多种方式,如:发表、等级评奖、积分兑换等等。他这种鼓励方式的直接后果是家长找到他对他说:管老师,您能不能不要让孩子写作文了,他现在写作文就跟着了魔一样······会场里的笑声渐渐小了,而这句话带给我们的震撼力永远不能抹去。反问自己:我的学生面对写作文又是怎样的效果呢······这是我收获的第三点及第四点:先写后教、有效鼓励。

周一贯老师说,作文不用教,这是个伪命题;孙世梅老师说,我们要注重儿童形象思维的培养;林莘老师说,教学中我们要凸显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的老师都在呼吁孩子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是否更应该向着这一呼吁靠近呢?

篇11: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我有幸参加了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行的“千课万人”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活动。这是“万人磨一课,千课磨万人”的盛会!此次观摩活动专家云集,名师荟萃,不仅有小学语文界的泰斗,更有目前活跃在小学语文界的知名特级教师,一位位大师的精彩讲座,学导课堂的精彩演绎,如同灿烂的阳光温暖着我,如同清澈的甘泉滋润着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再次聆听于永正老师的课,倍感亲切,于老师《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体现“一切从学生起点、发展做好准备”的观点,倡导“自学、共学、研究”的教学模式,交流后生成新问题,又解决问题,再生成,师生共同进步。精彩至极!

吉春亚老师的《绝对小孩》作文指导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坛常青树的扎扎实实的风采,他的课没有复杂的课件,只有简单的板书;没有华丽的赞美,只有有效的评价与批评;没有夸张的表演,只有真实的写作。这才是真正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才是一线教师学以致用的课堂。而孙双金老师用“站着读书”的观点教学《匆匆》,又让我们眼前一亮。他在文章细节上挑战,在结构处挑战,对原文观点挑战,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和自己的思想去读书,读出自己不一般的看法,练就学生高贵、独特的读书方式,这是多么高明的引导啊!他对文本深刻独到的解读,独具匠心的批判阅读尝试,是我追求的境界。

篇12:2014年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3月27日—30日,我和同伴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英语成长课堂研讨观摩会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举行。参加这次活动,听了这么多优秀老师的课,受益匪浅。我想每堂课都凝聚着这些优秀老师的辛勤劳作。

赵涯老师亲切自然,语言明丽流畅,通过一些问题让学些了解自己,然后引出I like to play games。接下来设计的两个活动,opposite words和Yes or No,有节奏感的音乐,丰富的肢体语言,很好地带动地课堂气氛。整节课,有倾听,有观看,有小组合作,有上台表演,也有静下心来思考和写的时间,这样的课实在是太丰富了!

主维山老师上课非常有激情,注重细节和层次,整堂课自然流畅,循序渐进,把控课堂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特别突出,整节课都在渗透情感教育,特别注重小组合作理念,用真实的例子告诉学生work in group is important。一篇那么长的文章在主老师的处理下,各个部分地衔接非常的自然,学生接受的也很快,让我真实感受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英语课堂中的实践。

龚海平老师的《Keeping fit》,没有刻意的设计,没有刻意安排的环节。他在课堂上信手沾来,游刃有余。学生盯着他,时而轻笑,时而回答,一副陶醉的样子。这样随性的课堂,也许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最让我难忘的是来自河南郑州王超老师的课《 Singing dad》,我觉得他就是本次千课万人中的一个亮点,王老师的个人魅力感染了在场的学生们和所有老师,课后就拥有了众多粉丝,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教师个人魅力的重要性。王老师的很好地把自己会唱歌的优势和这节课的主题singing联系在一块,最后的hip-pop把整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听他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如果我们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发展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把自己的兴趣特长在课堂上发挥到淋漓尽致,那么学生们会更喜欢我们的课,我们也能实现自身更大的价值。

千课万人只是一个开始,名师的课堂给我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更多的理性思考.教学永远在路上,如何使英语课堂真实、自然而厚重,是我教学之路的永远追求。通过三天的学习,我有如下的感悟:一,英语做为一种语言,它首先应该是学生思维表达的一种工具。看到课堂上孩子们用英语侃侃而谈的那种

积极的开口欲时,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学生。虽然杭州的学生能如此这般,与他们所处的大环境有很多关系,但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在平时的课堂中他们的英语老师一定经常让他们有基于话题用英语表达自我的机会,当学生享受到那种用英语表达自我思维的酣畅淋漓时,他们会更加喜欢英语,会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中,去进行字词句的基础学习。

感悟二:教师个人素质高,课堂驾驭能力强,动作优雅,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身人格魅力更高,使整个一节课神采飞扬。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专业能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专家刘兆义在报告上也特别强调:“听,是攻破英语城堡的突破口”,回忆我的教学,我的课堂上给学生听了吗?听了多少呢?又有多少是地道的英语呢?我反思,此次杭州之行物有所值,甚至是物有超值。

感悟三:活动方式多样,小学英语课堂注重的是活动教学,但活动要全面,有针对性,老师们运用的group work、look and match、play a guessing game、say and act、the riddle等一系列活动,都是全体同学能参与的,能辅助教材内容的。还有老师们注重创设语境,使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每节课的设计都创设了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实的运用语言,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三天的时间,让我们感受的是课堂的精彩有味,老师的多才多艺,以及专家们的高瞻与睿智让我意犹未尽。如今坐在桌子前,再次翻开听课记录,精彩仍是处处可见,值得一品再品。

上一篇:心中的无奈谁人知的散文下一篇:宿舍卫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