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证用工证明

2024-04-30

失业证用工证明(通用5篇)

篇1:失业证用工证明

广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

关于印发《广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的通知

穗劳社就〔2008〕2号

各区、县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广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问题,请迳向本局反映。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八年三月四日

广州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部《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广东省流动人员劳动就业管理条例》、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居民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6〕4号)以及省劳动保障厅《印发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粤劳社〔2006〕125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本市常住户籍城镇劳动者、本市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以及进入本市就业的流动人员,进行就业或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工作。

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以及就业和失业登记。

本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经办劳动用工备案以及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也可由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上述工作具体事务。本市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残疾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市、区(县级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简称为就业服务机构。

第四条 全市统一实行城乡一体化就业失业登记凭证制度。《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的载体,是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进行就业和失业登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参加社会保险并享受待遇的凭证。

第二章 《手册》的发放和管理

第五条 《手册》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制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免费发放。

第六条 本市户籍的劳动者初次申领《手册》,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小一寸彩照两张,并据实填写《广州市劳动力资源登记表》,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

流动人员初次申领《手册》,需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小一寸彩照一张。属于用人单位招聘的,由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时,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属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由劳动者在办理就业登记时,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核发《手册》

第七条 劳动者在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从事自由职业期间,《手册》由其本人保管。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的,在工作期间,《手册》由用人单位保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关系15日内,将《手册》及其它个人资料交劳动者本人。

第八条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遗失、损毁《手册》的,应及时向最近一次办理失业登记或就业登记备案的就业服务机构报失、申请补发,并提交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小一寸彩色照片两张,据实填写《申请补发〈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登记表》。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后,在15个工作日内核实申办材料并向申领人发放新《手册》,在《手册》内记载最近一次失业登记记录。第三章 劳动用工备案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当把一份劳动合同交劳动者本人,并由劳动者在《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上签名确认。用人单位自招用劳动者之日起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和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以下简称劳动用工备案)。

用人单位续用流动人员,应自续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在劳动合同期内与流动人员解除劳动关系,应自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

第十条 用人单位初次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时,应当向就业服务机构提交以下资料,办理用工主体资格登记手续:

(一)《广州市劳动用工单位资料登记表》;

(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原件、复印件;

(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副本、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副本或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营业执照副本的原件、复印件。

新成立的用人单位,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办理登记手续。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之日起30日内,应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主体变更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因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投资人、经营地址等劳动用工主体登记事项发生变化,应在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须提交如下材料:

(一)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

(二)劳动者的《手册》原件;

(三)经劳动者签名和用人单位盖章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件。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的,还须提交劳动者在本市的暂住证明和有效的计划生育证明复印件;办理流动人员续用、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只须提交《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用工备案材料齐全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即时受理办结,并在《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和《手册》上加盖“劳动用工备案专用章”;对人数较多、无法即时办结的,可以与用人单位约定办结时间。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用工备案材料不齐全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用人单位需要补充的全部材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凭劳动用工备案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填写《手册》,并于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15日内,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手册》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停止缴纳社会保险手续。

第四章 就业登记

第十六条 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应在就业后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业登记,提交如下材料:

(一)身份证复印件、《手册》;

(二)《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并签名或盖章;

(三)属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的自主创业劳动者,还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的原件、复印件,填写《广州市劳动用工单位资料登记表》并加盖公章;

(四)属在未列入单位社团登记、民办非企业登记统计和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组织提供的岗位从事灵活就业的劳动者,还须提供与雇主签订劳动协议书。第十七条 通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凭劳动用工备案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第十八条 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劳动者终止就业的,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手册》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停保手续。

第五章 失业登记

第十九条 本市失业人员到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现处于失业状态,失业前在本市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可到暂住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本市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时,须由本人亲自办理,如实填写《广州市失业登记表》并提交户口簿、《手册》及如下材料:

(一)属学校毕(肆)业生且未有就业经历的,凭毕业证书或学校毕(肆)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二)与用人单位(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凭原单位(雇主)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或解聘证明。

(三)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停业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

(四)原从事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人员凭社会保险停保凭证。

(五)按政策规定迁入本市户籍的无业人员,凭其相关入户通知或证明。

(六)属复员退伍军人、随军家属未安置就业的,凭安置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或证件。

(七)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及社区矫正对象,凭司法(公安)部门证明或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证明。

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可以在本市进行失业登记,并于失业后180天内由本人亲自办理,如实填写《广州市失业登记表》并提交《手册》、身份证、暂住证、计生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及如下材料:

(一)与用人单位(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凭原单位(雇主)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或解聘证明。

(二)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停业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第二十条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失业登记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给予办理登记,在《手册》中记载失业登记情况,并在《手册》相关栏目上加盖失业登记专用章。

第二十一条 《手册》中有效的失业登记记录,是失业人员享受各项就业服务和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失业人员按规定享有以下权利:

(一)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

(二)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减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三)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就业扶持政策;

(四)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可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第二十二条 失业登记有效期180天。

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就业服务机构注销其失业登记:

(一)失业登记超出有效期的;

(二)被用人单位录用的;

(三)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

(四)已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并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五)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超出法定劳动年龄的;

(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七)入学、服兵役、移居市外或境外的;

(八)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

(九)终止就业要求或3次以上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

(十)自登记失业之日起连续180天未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或进行求职查询的;

(十一)流动人员暂住登记有效期期满,超过60天未续期的;

(十二)已进行就业登记的其他人员。第二十三条 本市失业人员在市内迁移户籍的,凭户口簿到原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出具失业登记转移证明,并持该证明、个人档案及其他有关材料到户籍迁入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 建立健全全市失业调查统计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统计等有关部门开展劳动力状况抽样调查,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级市)就业服务机构要做好辖内失业人员名册和台帐的登记工作,定期开展调查,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状况等情况,准确、及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

第六章 本市失业人员档案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本市失业人员档案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保管。第二十七条 由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本市失业人员,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次月内,将个人档案从原用人单位或其它档案代管单位转移至失业登记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存档。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失业人员后,应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后30日内,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或《手册》、用人单位调档函及提档人身份证,到档案保管机构提取该人员个人档案。

劳动者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或到其它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用人单位就业的,其个人档案可委托本人户口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保管。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就业,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以各种方式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是指在本市居住满6个月,失业前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就业满6个月,或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形式在本市连续就业满6个月,并进行了就业登记的流动人员。

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本市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而未能就业的本市常住户籍城镇人员及拟转移到非农业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本办法实施后,劳动者原已领取的《失业证》、《广州市职工劳动手册》、《广州市农村劳动力就业手册》以及《广州市流动人员劳动手册》仍继续有效,在劳动者进行《失业证》年审或就业登记备案时,申领《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

篇2:失业证用工证明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部《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广东省流动人员劳动就业管理条例》、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居民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6〕4号)以及省劳动保障厅《印发广东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的试行办法的通知》(粤劳社〔2006〕125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进行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本市常住户籍城镇劳动者、本市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者,以及进入本市就业的流动人员,进行就业或失业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工作。

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协调全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以及就业和失业登记。

本市各级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经办劳动用工备案以及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也可由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上述工作具体事务。

本市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负责残疾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工作。

市、区(县级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简称为就业服务机构。

第四条 全市统一实行城乡一体化就业失业登记凭证制度。《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是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登记的载体,是记载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进行就业和失业登记、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和再就业扶持政策、参加社会保险并享受待遇的凭证。

第二章 《手册》的发放和管理

第五条 《手册》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统一制作,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免费发放。第六条 本市户籍的劳动者初次申领《手册》,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小一寸彩照两张,并据实填写《广州市劳动力资源登记表》,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

流动人员初次申领《手册》,需提交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小一寸彩照一张。属于用人单位招聘的,由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时,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属于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由劳动者在办理就业登记时,向受理的就业服务机构申领。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后,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核发《手册》

第七条 劳动者在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从事自由职业期间,《手册》由其本人保管。劳动者被用人单位招用的,在工作期间,《手册》由用人单位保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关系15日内,将《手册》及其它个人资料交劳动者本人。

第八条 劳动者或用人单位遗失、损毁《手册》的,应及时向最近一次办理失业登记或就业登记备案的就业服务机构报失、申请补发,并提交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小一寸彩色照片两张,据实填写《申请补发〈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登记表》。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后,在15个工作日内核实申办材料并向申领人发放新《手册》,在《手册》内记载最近一次失业登记记录。

第三章 劳动用工备案

第九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应当把一份劳动合同交劳动者本人,并由劳动者在《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上签名确认。用人单位自招用劳动者之日起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和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以下简称劳动用工备案)。

用人单位续用流动人员,应自续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在劳动合同期内与流动人员解除劳动关系,应自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

第十条 用人单位初次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时,应当向就业服务机构提交以下资料,办理用工主体资格登记手续:

(一)《广州市劳动用工单位资料登记表》;(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原件、复印件;(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副本、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副本或者企业(个体经济组织)营业执照副本的原件、复印件。

新成立的用人单位,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办理登记手续。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之日起30日内,应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主体变更登记手续。

用人单位因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投资人、经营地址等劳动用工主体登记事项发生变化,应在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须提交如下材料:(一)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二)劳动者的《手册》原件;(三)经劳动者签名和用人单位盖章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件。

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的,还须提交劳动者在本市的暂住证明和有效的计划生育证明复印件;办理流动人员续用、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只须提交《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及其电子版。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用工备案材料齐全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即时受理办结,并在《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和《手册》上加盖“劳动用工备案专用章”;对人数较多、无法即时办结的,可以与用人单位约定办结时间。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用工备案材料不齐全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用人单位需要补充的全部材料。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凭劳动用工备案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填写《手册》,并于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15日内,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手册》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停止缴纳社会保险手续。

第四章 就业登记

第十六条 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应在就业后30日内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就业登记,提交如下材料:

(一)身份证复印件、《手册》;(二)《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一式三份并签名或盖章;(三)属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民办非企业的自主创业劳动者,还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的原件、复印件,填写《广州市劳动用工单位资料登记表》并加盖公章;(四)属在未列入单位社团登记、民办非企业登记统计和未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组织提供的岗位从事灵活就业的劳动者,还须提供与雇主签订劳动协议书。

第十七条 通过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凭劳动用工备案的《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第十八条 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劳动者终止就业的,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手册》及按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提供的有关材料,到相关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停保手续。

第五章 失业登记

第十九条 本市失业人员到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现处于失业状态,失业前在本市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可到暂住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本市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时,须由本人亲自办理,如实填写《广州市失业登记表》并提交户口簿、《手册》及如下材料:

(一)属学校毕(肆)业生且未有就业经历的,凭毕业证书或学校毕(肆)业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二)与用人单位(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凭原单位(雇主)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或解聘证明。

(三)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停业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

(四)原从事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人员凭社会保险停保凭证。

(五)按政策规定迁入本市户籍的无业人员,凭其相关入户通知或证明。

(六)属复员退伍军人、随军家属未安置就业的,凭安置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或证件。(七)刑满释放、假释、监外执行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及社区矫正对象,凭司法(公安)部门证明或户口所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证明。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可以在本市进行失业登记,并于失业后180天内由本人亲自办理,如实填写《广州市失业登记表》并提交《手册》、身份证、暂住证、计生证的原件和复印件及如下材料:

(一)与用人单位(雇主)解除劳动关系的,凭原单位(雇主)出具的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证明或解聘证明。

(二)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的停业人员,凭工商行政部门或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证明。

第二十条 就业服务机构受理失业登记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给予办理登记,在《手册》中记载失业登记情况,并在《手册》相关栏目上加盖失业登记专用章。

第二十一条 《手册》中有效的失业登记记录,是失业人员享受各项就业服务和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凭证。失业人员按规定享有以下权利:

(一)享受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服务;(二)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减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三)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就业扶持政策;(四)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的,可申领失业保险待遇。第二十二条 失业登记有效期180天。

失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就业服务机构注销其失业登记:(一)失业登记超出有效期的;(二)被用人单位录用的;(三)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企业,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四)已从事有稳定收入的劳动,并且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五)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超出法定劳动年龄的;(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七)入学、服兵役、移居市外或境外的;(八)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的;(九)终止就业要求或3次以上不接受公共就业服务的;(十)自登记失业之日起连续180天未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或进行求职查询的;(十一)流动人员暂住登记有效期期满,超过60天未续期的;(十二)已进行就业登记的其他人员。

第二十三条 本市失业人员在市内迁移户籍的,凭户口簿到原户籍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出具失业登记转移证明,并持该证明、个人档案及其他有关材料到户籍迁入地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 建立健全全市失业调查统计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统计等有关部门开展劳动力状况抽样调查,完善就业和失业统计制度。

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级市)就业服务机构要做好辖内失业人员名册和台帐的登记工作,定期开展调查,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就业状况等情况,准确、及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

第六章 本市失业人员档案管理

第二十六条 本市失业人员档案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保管。

第二十七条 由就业状态转为失业状态的本市失业人员,应在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次月内,将个人档案从原用人单位或其它档案代管单位转移至失业登记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存档。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失业人员后,应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后30日内,凭《广州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增减员表》或《手册》、用人单位调档函及提档人身份证,到档案保管机构提取该人员个人档案。

劳动者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或以自由职业形式实现就业,或到其它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用人单位就业的,其个人档案可委托本人户口所在地就业服务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机构保管。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就业,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以各种方式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合法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流动人员,是指在本市居住满6个月,失业前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就业满6个月,或以自主创业、灵活就业、自由职业形式在本市连续就业满6个月,并进行了就业登记的流动人员。第三十条 本办法所称本市失业人员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而未能就业的本市常住户籍城镇人员及拟转移到非农业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篇3:失业证用工证明

【摘要】中国高校自从1999年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生年毕业数从1998到2009年翻了6倍。因扩招过快所带来的就业难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些部门和媒体把产生问题的根源指向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到位,以及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等方面。本文认为,这些并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出现反映出的是劳动力的结构不合理。要解决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应该从高校招生规模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性和学校现有的招生和就业体制着手。

【关键词】学生;结构性失业

2010年春节过后,“用工荒”成了新闻媒体关注报道的热点,曾经一度被标识为文化水平低、就业困难的农民工突然成了市场的香饽饽。而与“用工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据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观察,现在农民工与大学生工资差别越来越小,很多农民工职位的月工资都在1500元以上,一些技术工人的月工资甚至能拿到2000元以上,且处于增长态势。而目前很多为大学生提供的职位,待遇通常在1500元至2000元之间,甚至出现了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状态。“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出现说明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难并非绝对的岗位缺乏,而是结构性失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结构性失业呢?

一、产业结构和大学生本身不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一)调整产业结构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对于“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现象,说明我国目前的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着不一致的状况。对此,相关部门和媒体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从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手。固然,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从粗放式逐渐转向集约式。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受经济规律的驱动,它绝不会因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而主动增加高新科技产业。因此,缓解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不能从经济产业结构着手,让经济适应教育就业要求,而只能从教育调整和改革想办法,使教育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否则,就违背了规律,颠倒了主次。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是导致其结构性失业的关键因素

有论者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事实上,大学生经验、观念、学习等能力的强弱从总体上,并不影响其整体的就业难易。当大学生在扩招前供小于求的情况下,无论就业个体就业能力的强弱或质量的高低都会因“稀缺商品”而被抢购。纵然高校毕业生的个人就业能力很强,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还是有一部分大学生会竞争失败。所以就业能力的强弱影响的只是个人就业层次,不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高校招生规模增长过快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直接原因

(一)高校规模超越了经济承受和发展要求的速度

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招生的反馈,招生规模和经济保持相同速度发展,可以达到供需的相对均衡。

从宏观层面来说,经济基础对教育发展起着物资保障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经济是教育要服务的对象,教育的发展水平总体上要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指标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参考。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短短的5年内由9.1%增长到15%,比1999年我国《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所确定的“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的目标提前了8年之多。而从国际上看美、欧、日、韩以及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实现这一过程普遍经历了10-30年[1]。至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2%,十年时间规模翻了一番还要多,这个速度明显超越了我国实际的经济供应能力和发展需求。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在1999-2009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而高等教育毕业人数的年均增长率为20%左右,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的增速。教育上的冒进积累了就业问题,大量毕业生无业可就从而直接导致了近几年的结构性失业难题。当然,我国当前的基本教育政策是教育优先发展,可以有一定比例的超前,以引领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我们绝不能以此为借口做出违反经济与教育发展规律的事情,这样不但不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会产生大众对高校的信任危机,阻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国际的对比分析为我们提供前车之鉴

高等教育扩招对于我国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从纵向来看,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但从横向来看,国外的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阶段看,印度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对我们有启发之处。上世纪50-60年代,印度为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以13%-14%的速度进行扩招[2],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教育质量的迅速下降,据统计在4个工程专业中只有一个具备就业能力。到20世纪80年代,其增速大致维持在4%-5%左右,而在最近几年则维持在6.1%左右[3]。印度在2001年的就业率为83%,个人收益为18.2%,社会收益为10.3%。中国在2007年就业率为70.9%,个人与社会收益率为6.0%,而实际社会收益可能还要小些[4]。

新加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加坡严格控制高校招生规模比例,其录取率一般在20%左右,并且不鼓励大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免引起恶性竞争、学历泛滥,维护高等教育的权威和质量。

虽然美国的招生相对规模大于我国,但在总体上,美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比较大,美国有相当大规模的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可以吸收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虽然人数较多但总体上是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

从目前现实情况和国际经验来看,大规模扩招不仅超出高校的软件和硬件所承受的能力,也超出了经济的承受和需求能力,并直接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三、政策性过强与市场化不足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间接原因

从理论上讲,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大学生供给大于需求时,大学生供给量在市场的调节之下会自动减少。然而由于强有力招生政策的引导和教育本身的滞后性,招生数量依然呈骤增态势,这展现了我国市场化不足和政策指导性过强的现实。

根据西奥多?W?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接受高等教育是一项投资行为,教育成本成为其人力资本的一部分。在随后的工作中,个人将获得丰厚的个人和社会回报。当收益大于投资之和时,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就会愿意为此进行不断投资。但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买方市场逐渐掌握话语权,并不断降低大学生雇佣价格。当大学毕业生的实际雇佣价格低于应有价值时,高等教育投资行为就是一项失败的投资。当一部分举债投资高等教育的农村家庭和不富裕的普通家庭因教致贫,而那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同龄人在同一时间已经工作3-7年,逐渐过上富裕生活时,一些家庭就会减少投资高等教育的热情,甚至撤离高等教育市场。然而,中国的现实是在国家扩招政策的惯性指引下,高校为了自身发展给予积极回应,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继续大规模扩招。而广大民众由于市场意识的不足和观念转变较慢,在长期形成的接受高等教育可以产生高额个人及社会经济、精神回报的思维惯性之下,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热情不会很快减退。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使市场的滞后性越加明显,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更加严重。

四、体制滞后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根本原因

本源性问题应该从教育本身而非外部因素入手。如果说上世纪末的大规模扩招冲动是源于国家在1997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下为扩大内需所做的部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但接下来的10年平均20%的扩招增速则显示了政策不受约束的体制原因。同时,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下,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连续2年以5%的速度增长之后,为缓解就业压力又增加到12.7%,显示了招生的非规范性。在当前我国高校招生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政府在招生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而就业市场却相对市场化。政府和高校有招生的义务却没有安置就业的责任。这种体制的缺陷使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存在招生规模扩张的冲动,但另一方面,却没有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相应压力。

总之,当国家取消高校毕业生包分配政策后,就把毕业生推向了市场,在这个市场当中,教育部门成为人才培养和供给的卖方,企业以及其他用工部门则成为人才消费需求的买方,供需双方以人力资本价值为基础进行自由交易。作为人才供给的高校应该根据人才消费的主体――公司企业――的需求来决定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数量并确保质量,否则就会遭到市场的无情惩罚。大学生结构性失业说明了人才市场的供需失衡,这种失衡如不能得到合理控制,必将会引发更深刻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中国现有体制不可能完全转变的情况下,需要认清问题关键所在、转变观念、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现有状况及结构构成,根据市场的需求、遵循经济和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控制好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速度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篇4:办理失业证证明怎么开

失业证的用途:

第一,失业证可领取失业保险金;

第二,办理失业证后可以进行免费的就业培训(具体情况根据各地区规定);

第三,创业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招工办理社保时需要失业证证明人员工作状态。

这些是我了解到的常见失业证用途,随着国家对就业监控力度的加大,需用失业证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失业证办理所需材料:

劳动者进行失业登记时,应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或公安机关出具的户籍证明、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表一份(如图所示,地区不同可能表内的具体项目有所区别)、两张两寸近期免冠彩照,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还需提供以下材料原件:

1、从学校毕业或肄业的需提交学校出具的毕业或肄业证明,择业期处于无业状态的高校毕业生,须提供《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2、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需提交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证明及完整的职工工作档案;

3、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停业(注销)的需提供工商部门(民政部门)出具的停业(注销)证明;

4、灵活就业和自由职业者失业的,提供村居(社区)出具的停止灵活就业或停止自由职业证明;

5、军人退役且未纳入国家统一安置的需提交退役证明和民政部门出具的未安置证明;

6、具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提交相关证书原件。

失业证的一般办理流程:

劳动者提出失业登记申请,工作人员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和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办理失业登记手续,并发放失业证。

失业证的审验:

失业证有效期为一年,需要每年到劳动就业部门审验,请根据当地劳动就业部门的具体要求,按时审验。

失业证办理地点:

篇5:失业证用工证明

各县(市、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为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就业局势基本稳定,根据《就业促进法》、《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59号)和《关于开展建立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8‟53号)等有关精神,现决定,在全市建立健全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制度和企业用工需求分析制度(以下简称“两项”制度),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一)组织深入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用工状况调查工作

1、全市支柱行业(汽摩配件、家用电器、缝制设备、塑料模具、医药化工以及船舶制造)和服务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用工情况、职工待岗情况、裁员及计划裁员情况等(详见附件1、2、3);

2、在经济严峻形势下,当前企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以及就业岗位的增减状况;

3、用人单位招工工种情况,通过对企业岗位主要招用工种人数统计反映前15种当前需求人数较大的工种(详见附件5、6、7);

4、各县(市、区)政府采取保发展、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的措施,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帮助企业化解难题、调控失业率的思路和对策。

(二)确定重点企业进行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工作(详见附件8)

二、具体方式

根据点面结合、统分结合、内外结合、准确掌握的工作原则,采取表式调查、点上剖析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要求调查面要广、剖析问题要深、建议措施要实,客观准确反映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市就业的现状,并制定出切实有效扶持企业发展、稳定就业岗位的建议对策。

(一)定点企业的调查和监测

1、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就业供求状况的调查。各县(市、区)选取辖区内支柱行业和占有较大比重的重点行业及重点服务业作为调查剖析对象,每一支柱行业的抽样调查数需占辖区内该行业重点企业(员工数超过100人)数1%以上,通过上门了解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查,摸清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的经营、人员增减情况及今后发展的打算、需要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的就业问题。

2、重点企业失业动态监测制度的设立。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县(市、区)要在以上抽样调查中,全市确定30家重点企业(人员规模不少于200人)作为浙江省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和用工需求情况调查对象进行跟踪监测,其中:椒江、黄岩、路桥、温岭、临海、玉环各4家,仙居、天台、三门各2家(详见附表4)。各县(市、区)在1月4日前要确定重点监测企业名单上报市局,并明确专人负责(名单同时上报),还要建立监测月报制度。

(二)行业剖析

剖析内容。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市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就业岗位的变化、各类就业人员的变化(用工情况、劳动报酬等),重点分析行业半停产、关闭停产和用工需求及裁员等情况,调查内容要数据化、体现真实性。对监测企业要形成一定的综合数据分析。

(三)座谈

定时选取10家以上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参加座谈,参加对象为企业的法人或经营负责人或财务负责人。按照调研提纲内容,请企业介绍情况,提出建议,综合分析,商讨对策。

请各县(市、区)人事劳动保障局要组织专人负责向各自责任县(市、区)召开相关企业座谈和综合填报相关报表及撰写调查报告。

三、时间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12月30日)

12月30日前准备调查表格设计、制定调查方案等。

(二)调研实施阶段(1月1日-1月15日)

根据调查主要内容和具体分析要求,召开会议,广泛发动,明确任务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实施。

(三)分析总结阶段(1月15日-1月20日)

1月18日前由各县(市、区)汇总,完成调查表式汇总、剖析情况综合分析报告和调查材料上报市局。

1月20日前市局汇总各县(市、区)材料,编写调查报告。

四、工作要求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2009年可能是近十年来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一年。为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实体的严重影响,准确把握当前我市趋缓的经济发展形势对就业供需状况的影响因素,客观反映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必须在思想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两项”制度实施的极端重要性,强化与企业共度忧患、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的意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两项”制度的实施工作。

2、切实加强组织和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两项”制度的实施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就业服务机构和劳动力管理职能科室具体实施,共同做好总体部署和组织协调工作,落实“两项”制度的统计和分析工作人员,确保“两项”制度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立失业动态监测月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大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工作力度,各县(市、区)要根据工作要求,按时、如实地填报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调查数据,在每月8日之前将重点监测情况(附件8)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其他表格和分析材料每季首月8日之前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立完善定点监测机制,扩大定点企业监测范围,重点监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情况,定点监测企业可给予适当补助,具体由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与财政局商定。各地要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区(村)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建立分片包干、普遍走访和重点联系制度,摸清辖区内企业用工动态,对企业生产订单大幅减少,发生职工工资拖欠,有可能关闭停产的企业要会同当地劳动执法机构重点跟踪,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报告,以便及早介入提供就业服务和岗位信息,有效控制失业规模。

4、健全用工需求分析季报制度。在重点监测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市内外经济形势,动态分析辖区内用工需求和就业状况,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于每季度首月8号前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5、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对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变化的影响,及时研判形势,采取更加有效措施,维护我市就业局势稳定。各地要着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援助服务,做到失业人员集中在哪里,公共职业介绍服务到哪里。各地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减薪不减员、歇岗不失业等各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各地要增加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改进培训方式,注重提高实用技能和就业能力,为我市经济发展储备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人才。

附件:

1、企业用工情况抽样(定点)调查表

2、企业用工情况乡镇(街道)汇总表

3、企业用工情况县(市、区)汇总表

4、重点企业失业动态监测行业分布推荐表

5、企业用工需求工种抽样调查表

6、企业用工需求工种抽样调查乡镇(街道)汇总表

7、企业用工需求工种抽样调查县(市、区)汇总表

8、重点企业就业人员变化情况表

9、工种一览表

联系人:赵继光 姚攀 联系电话(传真):88200367

附件1-9.doc

上一篇:《湘报》与科学技术的传播下一篇:幼儿园食品安全自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