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茹大班语言教学设计

2024-05-04

高晓茹大班语言教学设计(精选3篇)

篇1:高晓茹大班语言教学设计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话

一、基本情况

1、课题:大自然的话

2、设计者:高晓茹

3、年龄段:大班

4、活动领域:语言 设计背景: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重要的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达到积极地应答环境。我设计的“大自然的话”这一课题,首先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字面上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按着原教案按部就班地“复制”给孩子的话,可惜了这样美的教学素材。孩子们感受美的能力就不会在课堂中表现出来,我通过对教案的反复研讨,结合我们大班的孩子实际发展的状况,我对此教学活动进行了再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只有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才能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开展此类的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这首诗歌科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有所了解,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能从视觉上对大自然的美丽有一个深刻的了解,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随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活动设计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认真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比较严谨,适合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重点也比较恰当,环节的设置能够紧紧的围绕目标来服务,而且重点比较突出。整个活动能够紧紧的抓住活动目标,脉络比较清晰。活动的设计能够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的要求,在目标设置上比较完整,整个活动能够很好的把握活动层次,以引导的方式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突出显示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主要过程及思考:

(一)活动生成

我此次活动选择了诗歌《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科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要想让幼儿理解体会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有所了解,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由于平时的积累,幼儿对大自然的景象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已能初步认识大自然的初步规律,了解四季变化特征,动植物的变化,感受了大自然中生活的美妙与神奇,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激发幼儿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活动的趣味性及人和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重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有感情的初步朗诵诗歌。难点: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能主动发现大自然中各种现象以此来尝试仿编诗歌。

(三)、活动准备:

1、对大自然有初步的感性经验。

2、大自然景象图(白云、太阳、蚂蚁、雨伞„„)

(四)、活动过程:

1、游戏“指五官”,引起幼儿兴趣。(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人的语言大家都能听懂,在此基础上引发提问:大自然的语言你们能听懂吗?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与欲望)

师:我们一起来玩“指五官”的游戏,听我的口令,看谁指得又快又对!小结:小朋友的反应很快,说明刚才老师的语言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这语言在哪里呢?靠什么发现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吧!

2、了解诗歌(设计意图:图片的出现使幼儿对大自然有了了解,也为学习诗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出示大自然景象图,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1)、这儿有一幅图,图里有什么?(花、草、树木、白云、太阳、„)这就是大自然。那么大自然到底会不会说话呢?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2)、小结:花上有一条青青的小河,河里的鱼儿快乐的游来游去,河边到处都是绿绿的草,红红的花,蓝蓝的天空中白云轻轻的飘着,多美啊!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些什么话呢?老师把大自然的话编成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就

叫《大自然的话》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3、欣赏理解诗歌。(设计思路:将中间部分作为重点学习,幼儿很快就能理解诗歌,也为创编诗歌作了准备)(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一遍。提问:刚才老师朗诵的诗歌题目叫什么?(大自然的话)。

(2)老师还把这首诗歌画成了漂亮的图画,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好吗?(出示图片,再次朗诵)

(3)、你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哪位小朋友能勇敢的试一试,将这首诗歌朗诵出来,教师及时纠正幼儿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4)、理解歌词。(重点学习中间部分)

a、诗歌里说了大自然里谁在说话?(白云、蚂蚁和树桩„)白云是怎么说的?(个别回答后集体朗诵,提醒幼儿读出感情)

白云的话你记住了吗?那蚂蚁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个别回答后集体朗诵)

提问:为什么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就要带伞?(蚂蚁往高处搬家就是要下雨了)

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因为要下雨了地上很潮湿,所以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又说了些什么呢?(个别回答后集体朗诵)

小结: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一圈就是一年,这是在告诉我们大叔的年龄,小朋友们一年大一岁,大树是一年就多一个圈。

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象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b、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师: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把白云、蚂蚁树桩说的话一起来朗诵一遍。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要读出喜爱大自然的情感。(5)、学习诗歌最后一部分

a、大自然的语言可真美,诗歌里是怎样赞美大自然的呢?(个别回答)b、我们来一起赞美大自然好吗?(集体朗诵)(6)、完整朗诵诗歌(设计意图:用各种形式朗诵诗歌,加深了幼儿对诗歌的了解,也更能读出感情)

①、师幼齐读

②、男孩女孩分别朗诵 ③、男孩女孩交换

④、教师朗诵前后部分,幼儿朗诵中间部分 ⑤、幼儿齐读

师:《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揭开诗歌外的形象图谱)

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歌。

(7)、幼儿尝试仿编诗歌2—4段内容(设计意图:通过仿编,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和感受大自然,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①幼儿交流自己发现的大自然的话。

过渡语: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你们平时都注意观察了吗?有没有发现感受到大自然的话?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②组织幼儿看图片。

过渡语:我这儿也搜集了一些大自然的话,你们能听懂吗?

③幼儿进行仿编。

师:我用诗歌的形式把我发现的大自然的话告诉了你们,你们也来用诗歌的形式说说你发现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话,好吗?

小结:真棒!你们一定都是爱学习肯动脑,细心观察,勤于积累的小朋友,只有这样的小朋友才能听懂大自然的话,课后你们可以把你们观察到感受到的大

自然的话画下来我们装订成一本大的诗歌集,好吗?

三、结束部分

大自然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只要我们善待她,她就会给我们人类好的回报,但是现在我们人类有些人却不能善待大自然,大量地砍伐树木、捕杀动物,乱扔垃圾、工厂排除废气、废水污染环境,使大自然受到严重的破坏。大自然还会和我们人类做朋友吗?她还会以好的回报给人类吗?我们应该怎样做?课后你们可以去了解了解,再来告诉我,好吗?

篇2: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之我见

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幼儿语言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语言教学设计, 拉近幼儿与课程之间的距离, 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唤起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从而让幼儿积极主动运用语言去交流、去体验、去感悟生活,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和运用习惯。

比如, 在进行“快乐的暑假”的教学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出示暑假活动统计表, 让幼儿按照这个表格内容的提示进行语言描述。通过描述, 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激发了幼儿运用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幼儿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懂得做事的意义, 并学会在出游活动中学会照顾他人。

在本节课的结束环节, 教师还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出示这样一个表格 (暑假活动时间表) 。通过表格提示, 帮助幼儿养成按计划做事的习惯, 培养幼儿学会制订计划, 综合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二、设置语言游戏环节, 提高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丰富幼儿掌握语言知识的技能

语言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 教师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幼儿才是这个活动的主体, 是语言学习的主人。幼儿语言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喜好, 利用多种方法为幼儿创设语言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尤其是通过语言游戏环节的设置, 启迪幼儿语言思维, 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语言所要表达的本意, 从而丰富幼儿的语言运用技能, 实现高效语言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 在进行“猫的一家”的教学时,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 选择了游戏教学法。在基础知识学完后设置了游戏环节, 将学生分成几个游戏小组, 教师准备一个神秘袋, 将很多文字卡片放在其中。游戏时, 教师随机拿出文字卡片, 看哪个组的幼儿能够说出卡片上的字的反义词。开始时每个组有同样的三次机会, 之后就是抢答, 有三次机会, 最后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多又准。教师对获胜的幼儿进行语言和物品的奖励, 激发幼儿运用语言的积极性。这样教学, 使幼儿准确地掌握了多少、粗细、薄厚、高矮、上下、胖瘦、黑白、哭笑等反义词, 既能有效提高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参与度, 又能丰富幼儿掌握语言知识的技能, 大大提高了语言教学效果。

三、巧用幼儿画册进行语言教学,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综合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是幼儿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根据幼儿喜欢画册的特点, 结合教材内容利用画册进行语言教学, 培养幼儿自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观察能够想象出故事的大意, 在小朋友面前讲出来, 提高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在机会成熟时, 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在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同时, 还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让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将语言表达出来, 综合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

比如, 在进行“小猫钓鱼”的教学时, 教师根据幼儿喜欢画册的特点, 课上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份“小猫钓鱼”的画册, 让幼儿仔细观察, 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在观察画册的同时, 要注意多媒体大屏幕上的问题提示: (1) 小猫钓了几次鱼? (2) 小猫每次都能钓上鱼来吗? (3) 最终小猫钓上鱼来了吗?为什么能钓上来呢? (4)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幼儿带着这些问题, 仔细地阅读着画册的每一页内容, 观察每一幅图画, 清楚地勾画出每幅图的重点。在讲述环节, 教师让幼儿进行自我展示, 将自己从绘本上观察到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很多幼儿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准确、完整地回答了问题。尤其是在第四个问题上, 教师提醒幼儿有什么收获, 幼儿异口同声地说道: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不可“三心二意”。这样教学, 对幼儿来说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有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综合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

总之, 语言教学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优化语言教学环境, 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巧妙设置教学环节, 全面落实幼儿自主学习的地位, 让幼儿在知识的体验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综合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2]龚蕊萍.教师评价语言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之我见.当代学前教育, 2011 (2) .

[3]幼儿学习网——http://www.jy135.com/.

[4]苏景.幼儿语言教学之我见.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 (17) .

篇3:高晓茹大班语言教学设计

一、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分析

幼儿对语言符号的学习是被动而不完整的过程。在语言交际环境中, 当幼儿有交往需要时, 他们才会去探索记忆中需要使用到的词汇或句子, 常识性地进行表述, 而这也是生活中常常听到幼儿说错话的原因。也由此可见, 当幼儿需要表达而又缺乏必要的词汇或语法时, 交往就可能被中断。因此,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促进幼儿的正常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大班幼儿语言发展来看, 首先大班幼儿的语言更具有个性特点。这在幼儿日常交往活动模仿语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和变通性就可见。应该说, 幼儿的模仿能力是超乎想象的, 他们甚至能说出看过一两次的动画片中的语言, 甚至会跟着学习, 但这个过程中大班幼儿又会创造性地使用所学到的语言。如, 幼儿接受了“如果”这一词汇后, 在生活中就会常常说“如果我怎么样?老师要怎么样?”等句子。其次, 大班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还表现出了一定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 语言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如表示水果一类的词语。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的形式, 同时也在揣摩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当他们理解了某些语言所代表的含义后, 就会试着“以此类推”。如, 告诉他们香蕉、苹果是水果后, 他们就会问, “梨是水果吗?”其实, 这个过程就是幼儿在综合语言的过程。最后, 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还表现出了循序渐进的过程, 幼儿逐渐学会积累词汇。幼儿在一岁左右开始开口说话, 而此时只能简单地说出如“妈妈”一类的简单词汇,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开始更加独立地探索语言的应用并学着积累语言。这时幼儿在语言学习方面表现出较强的欲望, 表达能力逐渐发展, 如教师向幼儿讲述一个故事后, 幼儿就开始学着去重复, 甚至补充一些新的情节, 增加一些新的词汇。

二、影响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分析

掌握幼儿语言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 但在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 社会因素、成人的观念和对幼儿的态度都会成为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 正确分析这些影响因素, 发挥积极影响因素的作用, 减少不良因素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就社会因素而言, 因幼儿生活于社会中, 他们的语言环境不同, 所受到的影响也就自然不同。如一个孩子从来没有见过大熊猫, 也没有听说过大熊猫, 他也就无法学会大熊猫这一词语, 如果一个孩子去过动物园, 见过大熊猫, 那么, 他对“大熊猫”这一词汇也就会有个更深刻的体会。同理, 一个在菜市场长大的孩子更多会受菜市场的环境所影响, 而一个在科学院长大的孩子自然会受科学家的影响。故而, 社会环境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在日常生活中, 因成人在工作中更多的是使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 而认为生活中的口语不太重要, 于是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就更加关注书面语的培养忽视口语能力的培养, 这就自然让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趋向于“书面化”, 口语能力较差。这还受我国教育体制所影响, 因我国教育所采用的是应试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要通过书面语言来作答, 于是口语能力就不高。在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 家长或教师的态度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作用。在教学中不难发现, 一些幼儿出现表达错误后, 如果遭到教师的批评, 幼儿便不再喜欢去尝试表达, 而如果教师能先鼓励, 然后再引导, 结果幼儿不断能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 还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家庭教育中也一样, 有的幼儿因生活在较为开放的家庭中, 喜欢和家长交流, 有什么想法也喜欢表达出来, 而有的幼儿则生活在较为封闭的家庭中, 受家长的态度影响,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

三、提高大班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分析

从对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因素探究中不难发现, 要提高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环境是关键因素。因此, 在大班幼儿语言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为幼儿创设表达的语言环境, 要让幼儿多方面接触语言, 如, 教学中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看图书、讲故事、对话、朗读等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各类语言, 在活动中学习并应用语言, 从而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面, 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大班幼儿喜欢展现自我的特点, 在语言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为幼儿创设表演的情境, 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语言的应用。尤其要将游戏和表演活动结合起来。因为此类活动不仅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 还能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如, 在学习动物词汇的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戴上有动物图标的帽子, 然后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小动物,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动物的名称, 结果发现, 幼儿对此类词语的掌握速度更快。同时, 在表演活动中, 幼儿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于是, 活动中幼儿就会尝试用各种语言去表达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语言得到更好的应用。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也是接受知识的知识的工具。在大班语言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注重尊重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 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敢说、愿说、会说, 有针对性、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 为幼儿创设自由表达、交流的语言环境, 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家芳.浅析幼儿园大班语言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以《秋的畅想》为例[J].教师:上, 2011 (4) .

[2]张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活动的一些体会[J].考试周刊, 2012 (22) .

上一篇:新课标高二下期末考试下一篇:总务部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