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2024-05-24

教学论复习思考题(共6篇)

篇1: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0281)《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教学

2、范例教学

3、发现学习

4、行为目标

5、学科课程

6、活动课程

7、隐性课程

8、核心课程

9、微型课程

10、长期课程

11、校本课程

12、教学过程

13、教学组织形式

14、个别化教学

15、教学设计

16、教学模式

17、自学辅导模式

18、教学评价

19、信度 20、效度

21、难度

22、区分度

23、档案袋评价法

24、导生制

25、形成性目标

26、形成性评价

27、总结性评价

28、表现性评价

29、课程评价

二、简答题

1、什么是道尔顿制?

2、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其基本做法是怎样的?

3、什么叫开放课堂?

4、程序教学的原则要求是怎样的?

5、教学的物理环境指的是什么?

6、教学的心理环境指的是什么?

7、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8、教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

9、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

10、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11、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2、教学模式的要素包括哪些?

13、教学模式的功能是什么?

14、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15、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16、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

17、教师教学工作包括哪几种形式?

三、判断说理题

1、课堂教学的生命价值观是指学生生命的成长与发展。

2、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生成的特征,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性特征。

4、教育目标即教学目标。

5、教学目标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能。

6、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应该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来源之一。

7、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主要的课程类型。

8、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主辅关系。

9、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直到目前,班级教学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1、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就是对学习需要的分析。

12、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常模参照评价。

13、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14、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很低,教学评价应以教师的外部评价为主。

四、论述题

1、实现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前提和保证是什么?

2、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3、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优缺点。

4、教学目标确定的一般程序。

5、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6、综合课程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7、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8、校本课程的设计。

9、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不能由教师教的活动所取代的认知活动。

10、为什么“教”和“学”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11、为什么说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12、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13、教学过程的功能有哪些?

14、比较接受式教学和发现式教学的优缺点。

15、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16、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7、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8、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9、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20、什么叫班级教学?班级教学有哪些不足?

21、分组教学的优点与缺点。

22、教学环境具有哪些功能?

23、传统座位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24、如何创设与优化课堂气氛?

25、如何优化师生人际关系?

26、教学设计的意义及特点。

27、比较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

28、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29、课堂纪律与问题行为常采取哪些管理策略?

30、如何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

31、学习任务的安排与管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2、合作性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33、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什么?

34、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35、教学艺术的个性特点有哪些?

36、制约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37、制约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外在因素有哪些?

38、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创造性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39、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

(0281)

《教学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2、范例教学

通过典型事例和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的教授和探索,促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带动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3、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的知识内容的过程。

4、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 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5、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而成的课程。

6、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7、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没有明确计划的、广泛存在的、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的课程。

8、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是指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

篇2: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选择(单项)、简答(占50%): 语文课程论和语文教学论的功能各是什么?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程?(当代教育学所作的定义)教育史上曾经有过的课程流派有哪些? 什么是教学论?语文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5 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6语文课程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分别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试简述之。“五经”、“四书”、蒙学读物的“

三、百、千、千”各指什么? 8 语文教材的专指概念是什么? 9 语文教材的功能有哪些?试简述之。语文教材由哪些系统构成? 11 “语文”名称的确定是哪年?“语文”的涵义是什么? 新“课标”有哪些创新理念? 13 语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试简述之。14 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什么?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包括“积累·整合”等哪五项? 16 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 17 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有哪些特点? 语文教学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语文常规教案包括项目? 21 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利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3 确定语文教学方法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试简述之 语文考试试卷的评析方法哪几种? 阅读能力包括哪些能力? 26 常见的对外汉字教学法包括哪10种方法? 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抓关键词语进行阅读教学?试举例说明。朗读的要素和要求有哪些? 30 课文赏析包括哪些内容? 31 成功的板书和图示有哪些要求?

阅读教学针对不同的文体要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素,其中,议论文、小说、诗歌的教学要素(或要领)有哪些?

怎样进行文言文的教学?试简述之。

从师生活动关系来看,写作教学过程包括哪四个阶段?

写作教学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怎样进行立意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试举例说明。

怎样进行写前指导?试简述之。

作文批改的要求是什么? 作文讲评有哪些常用方式?

38供材料作文的写作要领是什么?

话题作文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哪些训练方法?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能力?试简述之。

篇3:语文总复习的教学思考

一.明确复习目标, 把握目标要求与方法

1、把握复习依据

在语文复习时, 应以《考试说明》为总复习依据。因为这规定了学生的不同能力目标, 使我们明白“考什么”及“如何考”。如 (1) 识记与理解:识记课文中的作品、著名作家及相关文化与文学常识;理解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默写古诗词中的名篇名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实词的意义与作用等。 (2) 分析与综合:筛选与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课文结构、思路、写作特点;概括文章要点、主旨、作品要点等。 (3) 鉴赏与评价:鉴赏作品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艺术形象等;评价作品思想及艺术价值等。

2、明确复习要求与方法

第一、明确复习的目标要求。具体如下: (1) 目标应清晰、明了。每个单元、每节课、每个专题以及每项复习活动等均应明确要求, 使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如: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复习:把握文体特点———“颂”;把握语言与结构特点等。 (2) 目标应可行。这需结合学生实际, 因才施教, 因材施教。 (3) 目标应集中, 不能贪多, 每堂课重点解决一至两个问题。 (4) 注意连续性。依据知识的联系性与相关性, 有序列、有计划制定复习目标, 实现知识整体化与系统化。 (5) 应有针对性, 把握复习难点与重点, 发现学生薄弱环节; (6) 注意可量性, 以便控制与评估, 矫正与反馈。

第二、明确复习的目标方法:这可基于终极目标, 按照复习阶段来确定中程目标, 再将其分解为即时目标, 而后指导学生围绕即时目标来进行复习与评价。如:专题纵向复习的开展, 可根据《考试说明》专项内容的顺序确定专题的中程目标, 再根据知识点分为一些即时目标, 指导学生展开复习训练。

二.加强复习训练, 提高学生复习效果

第一、进行单元训练。就是按照书本单元或根据题材自编单元而展开训练。这应明确目标, 知识点与能力要求与《考试说明》相符。训练题型根据高考题型来设计, 需定量定时, 问题具有层次性。

第二、开展课堂训练。如抓“诗眼”训练, 王维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注释]氛垢:尘埃。在该诗的第三联上下两句中, 写的最传神的分别是哪一字?并简要分析。

第三、展开专项训练。这涉及了基础知识、能力以及写作等专项训练。训练时, 内容应集中, 连续而有梯度。对重要专题可反复训练。主要适用于第二阶段纵向复习。例如:文言文的专项训练, 教师先梳理基础知识, 然后设计专项习题: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词语、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句子翻译等。

第四、注重综合训练。即考前模拟训练。其具体要求为: (1) 题量与时间需等同于高考; (2) 试题的难度、题目信度、试题效度、题型区分度应与高考等同; (3) 根据《考试说明》来确定命题思路、角度、内容; (4) 试卷结构、长度以及分值应与高考试卷切合。 (5) 注意题目的递进性、连续性、序列性, 训练以7至10套题适宜; (6) 练后及时反馈与矫正。

第五、加强现代文阅读训练。这是高考重点与难点。 (1) 注重课堂阅读训练, 教授学生阅读方法。适时补充课本知识, 以精读、跳读、泛读、评读等方式展开训练。 (2) 强化语言训练。掌握篇、段、句、词、字的表面含义及深层意义, 学会分析与评价文章表达技巧与思想感情, 筛选关键信息, 概括主要内容。 (3) 加强语段训练。主要分析语段层次、内部结构, 某一词语于句段中的意义, 句和句间的联系, 语段的中心句, 概括段意, 语段对文章的作用等, 从而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分析、阐释、归纳、综合等。 (4) 加强自读能力训练。

篇4:教学论复习思考题

【关 键 词】 综合视野;主题式;语言复习;实践与思考

一、课型界定

主题式语言复习教学是指语言复习基于某一主题(或话题)创设教学情境,以该主题(或话题)作为整个教学设计的主线,把语言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所创设的语境或语篇里,并和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学习和体验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二、实施流程

(一)围绕话题,进行单元重组归类

NSEFC教材话题丰富,涵盖了考纲中的绝大多数话题,笔者以话题为依托,打乱教材7个模块35个单元的编排,按话题重组出12个主要话题,如人际关系、旅游与交通、自然环境等。在单元话题重组的基础上,基于话题对语言知识进行总体梳理和架构,确立以话题为复习主线,对选择的话题进行立体开发和资料编写,进行主题式语言复习的综合训练。

(二)基于话题,回归教材解读文本

文本解读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有怎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怎么样的教学定位。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教师需用心解读教材阅读文本内涵,梳理文本信息和核心语言知识,找出不同单元阅读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以话题为中心、串联起不同单元复习内容的教学主线,准确定位教学设计,整体架构教学内容。如在进行旅游与交通话题复习时,笔者从文本内容、核心词汇和句式、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层解读,总体把握复习信息。

(三)依托话题,选择核心复习内容

在对所授课内容有了宏观把握后,教师应按《考试说明》归纳和提炼好授课所需要的核心语言知识,根据教学需要明确哪些核心词汇、表达、句式和语法是教学重点,哪些内容是教学难点,这样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由于重组后过多的语言知识和信息量在一个课时内可能无法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安排2~3个甚至更多课时进行教学,并在每个课时里做到教学目标有所侧重。

三、教学策略

(一)依托话题,融知于境

语言复习应始终依托话题贯穿于整个情境教学中。话题是单元的核心,是连接重组后复习各个单元的纽带和构想教学设计灵感的源泉。教师应始终以话题为中心,依托话题创设语篇和教学情境主线,把所复习的语言知识内容融入到一个个相关的情境和语篇中,并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学习和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创设语篇,强化运用

语言知识复习不应脱离语篇进行支离破碎的讲解和分析,应放在真实语境创建的语篇里感知、理解、内化、吸收和运用。语言复习只有做到了凸显语篇,语言的运用才能得以强化。

四、课例呈现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NSEFC 模块1 Unit3 Travel Journal,模块3 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和模块5 Unit2 The United Kingdom “sightseeing in London”三个单元的语言知识复习。在整合核心词汇的基础上,围绕旅游话题,以笔者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旅游经历构建语篇和教学情境主线,在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旅游景点的介绍中展开主题式语言学习。

(二)教材处理

如何找到教材文本和构建的新文本之间的契合点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难点。通过对教材解读,笔者发现三个文本的故事线索都是外出旅游,因此,结合自己的旅游体验自创文本,能顺利实现教材文本到新构建文本之间的顺利对接和知识迁移。同时,选择呼伦贝尔大草原神秘美丽的田园生活和丰厚的历史风俗文化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世界的有效手段。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学生将能够在具体语境和语篇中感知和运用:baggage,chat,eastward,scenery,bush,border,downtown,within,nationwide,countryside,multicultural,mix,distance,enjoyable,description,sightseeing,splendid,thrill,be surrounded by,settle down,have a gift for,break away from等词汇;学生将能够熟练学会并运用:rather than,the + adj.最高级;It is/was…that 强调句;The first delight was…What attracted/interested sb. most was…等重要句型。

②语言技能:采用语篇填空、短文改错、句子翻译、语段写作等形式,展开对核心词汇的重点训练和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

③学习策略:通过语篇阅读,培养学生在文本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思维评判的能力。

④情感目标与文化意识:培养学生探索世界和学习当地文化历史的积极态度。

(四)教学过程

Step1 Lead in

(出示“爸爸去哪里”节目组在草原上的图片)

T:In your eyes, Hulunbeier may be …

Ss:Hulunbeier may be…/attractive./ a place with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

【设计意图与说明】 用正热播的“爸爸去哪里”节目组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照片引出旅游话题。

Step2:Presentation

T:Do you want to know further about Hulunbeier?Lets read “My General Impression of Hulunbeier” quickly and fill in the blanks.

Hulunbeier is a vast grassland with _____________ (自然风光和名胜). Every one of us seems to be_____ (surprise) and __________(attract)by its beautiful scenic spots. In fact, not only does it have a ________ (与…交界) of 1723km with Russia and Mongolia but also has the largest land trading p______ (口岸), Manchuria. The fact that Hulunbeier is a_______ (mix) of many cultures and races is amazing, that is, we can call it a _________(multiculture) place. Many people are ______(mix) up for having lived near the______(国界) for so long so that we cant tell their origins, which ______________(留下深刻的的印象) on the tourists nationwide and worldwide.

【设计意图与说明】 通过新高考题型语篇填空训练学生正确运用词汇的能力。

Step3:Practice

(出示呼伦贝尔大草原著名景点图片,展开讨论。)

T:If you had a chance to travel in Hulunbeier,What would you see and do most?Why?

(展示笔者一家人在呼伦的旅游照片及路线图,导入复习主题)

Do you want to share my sightseeing experience there?

Task1(出示海拉尔图片)

________(不愿) go to other places,our first delight was Halar National Forest Park after our b_______ was taken to SenLiang Hotel. On the way to the park, our friend,Laoxia,____________(chat) about the trip.“Go e__________,youll see great ________(景色). Youll see b______ first,then bigger trees. The park has some of_________(old) and ___________(beautiful) forests in the world,which is __________.(suggested answers: Rather than,baggage,chatted,eastward,scenery,bushes,the oldest,most beautiful,impressive.)

【设计意图与说明】 运用快读策略阅读语篇,进行语篇填空,让学生在所创设的真实语境中初步感知、理解并运用核心词汇。

Task2:(出示金帐汗旅游图片)

Our second delight was Golden Horde Tribe(金帐汗). Genghis Khan was the greatest hero of Mongolian. At the end of 12th century, he settled down in the Golden Horde Tribe(金帐汗). In 1277, He died of disease and age. Nadam is held in July or August every year, which was a great invention of the leader. At the early of 12th century, to prevent other tribes from breaking away from his leader. He arranged a big party in celebration of friendship and harvest. The congress _________________(一般持续7天),________________(它吸引了) many herdsmen and visitors.

【设计意图与说明】 通过在语篇中呈现重点词组、句型和句子翻译等训练形式,加强核心词汇的掌握。

Task3(出示敖鲁古雅原始部落旅游图片)

Proof reading My Experience in Aoluguya Tribe(敖鲁古雅原始部落)The 3rd day Ewenki was the last hunting tribe in China. Rather than attracted by outside,they settled down in oldest and most beautiful forests of Greater Xingan Mountain. When you crossed the forests,we can managed to catch sight of wild pigs,deer,even a grizzly bear. It was so wet here that the trees were extreme tall,some measuring over 70 meters. Cuoluozi(撮罗子) was their shelter,often surrounding by trees. people lived by breed reindeer(饲养驯鹿). Before1950, they ate meat of animals and wore animals skins. Now they settle down in mountains. Unluckily,their simple enthusiastic characters and customs still remain.

【设计意图与说明】 运用短文改错形式重点训练学生应掌握的语言技能和纠错能力,既凸显了rather than,attract,settle down,the+形容词最高级,manage to do sth. catch sight of,measure,be surrounded by等核心词汇的用法,又在语境中强化了运用能力。

Step4 Writing & Homework

Task4:翻译下面的句子,并用适当的连接词衔接起来,用第三人称改写成一篇旅游日志。

1. 自从中学以来,我一直梦想去呼伦贝尔旅游。

2. 直到今年暑假我们才下定了决心。(It was..that…)

3. 我的父母努力劝我乘飞机去,而不是乘火车。

4. 我们最终还是决定了7月乘火车从南到北横穿中国去那里。

5. 第三天傍晚,从远处我们看到了大草原以及美丽的湖泊、山脉和森林,这一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 我们迫不及待地在当天参观了第一个景点海拉尔森林公园,我们的每个人都惊讶于那里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树木。

9. 金帐汗景区是我们参观的第二站,在那里我们听导游讲了成吉思汗和那达慕大会的概况。

10. 第三天参观敖鲁古雅原始部落人的生活方式。那里的驯鹿让我们印象深刻。

11. 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草原上的蚊子和昼夜温差(What attracted/interested sb. most was…)。如果你到草原上来观光,请一定注意保暖和防蚊叮咬。

【设计说明】 该语篇写作输出文本几乎包括了本节课所复习与运用过的大多数核心词汇和句式,该环节的设计既是对语言知识的再次巩固与内化,也实现了语言复习从知识输入到运用输出,真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综合视野下主题式复习课型打破了原有高三按单元编排按部就班的复习模式,具有一定创新和实践意义。这种课型教学设计既基于教材文本,又超越了文本本身,是对教材文本的活化与灵活运用。但是,该课型在教学实践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如该课型教学设计会不会因为内容过多产生碎片化教学与复习主题相脱节?五维目标在教学设计时该如何恰当把握和统筹兼顾?重组后语言知识容量过大复习系统庞大教师该如何正确对待?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开展综合视野下基于主题的立体式复习课型应注意以下三点:

1. 教学设计应始终围绕话题,保持教(下转75页)(上接72页)学连贯性及创设情境的整体性

在教学设计中,所有的教学环节都应依托话题按教学情境主线的发展进行,保持创设情境的整体性。任何与话题无关的语言知识插入或是与教学情境主线相背离的例句或语篇练习都会破坏整个教学设计的美感,从而影响复习效果。同时,语言知识的复习应始终围绕着语言运用依次展开,从基础练习,到句子翻译提升,直到最后语篇写作输出,都应凸显语篇,在语篇中强化运用。

2. 语言学习应关注综合视野下的思维训练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语言学习不是单一的教学活动。是知识、技能、策略、情感和文化意识多种学习和体验的综合。语言知识复习最好尽可能多的涉及到核心词汇学习,对重点核心词每个课时里最好都选3~5个进行重点突破,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体系。此外,思维训练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在语言复习课型中也很重要,语言复习不应忽视思维训练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应在综合视野下通过回答问题、讨论、辩论、评判性问题等教学设计展开立体式学习。

3. 语言复习应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团体合作构建系统化复习

语言知识复习在高三复习中容量最大,历时最久,也最令一线教师劳苦伤神。要想形成主题式系统化复习,靠某个教师单打独斗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7个模块12个话题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及相关习题编写。因此,一线教师应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团体合作构建系统化复习。

总之,高三一线教师只有不断认真钻研教材和考纲,在学习借鉴别人经验和总结自己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真正设计出高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好课。

【参考文献】

[1] 葛炳芳. 高中英语复习:基于新的语料知识整理与能力提升[N]. 学生双语报(教师版),2010-08-28.

[2] 戴军熔.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的基本框架与策略[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4):20-28.

篇5:教学论复习重要资料

ξ1练习题

第一章 中学物理新课程简介

1.中学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中的科学素养包含哪些方面? 2.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价值?

3.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三维目标是哪三个方面? 4.中学物理课程提出学生的学习要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意义何在? 5.为什么说学习高中物理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6.高中物理共同必修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7.科学探究7要素?

8.共同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内容间的关系? 第二章 中学物理课程资源

1.物理课程资源?物理课程资源的分类? 2.物理教科书?物理教科书的作用?

3.为什么说物理教学参考书(教师教学用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4.什么叫教材的“二次开发”?教材 “二次开发”的基本方式? 5.如何正确认识与使用《教案集》? 6.实验室课程资源包括哪些? 7.社会课程资源包括哪些? 第三章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 1.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

2.物理教师如何才能发挥主导作用? 3.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

4.科学性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5.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6.高中物理教学如何贯彻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第四章 物理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定义?

2.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3.讲授法的特点?讲授法对教师的要求? 4.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5.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6.为什么说探究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思想? 7.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于实施要注意那些问题?

8.为什么说启发积极思维是物理学教学的核心原则? 9.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与关系? 第五章 物理实验教学 1.物理实验的主要作用? 2.什么是物理实验观察能力? 3.什么是物理实验思维能力? 4.以教师设计为主的实验有哪些?

5.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

6.什么叫以教师设计为主的探究性实验?实验中要注意了些问题? 第六章 物理概念教学 1.什么是物理概念?

2.物理概念的内涵、外延指的是什么? 3.一般人来说,建立概念教学要经过哪些过程? 4.建立物理概念有哪些基本思维方法?

5.建立物理概念有哪些主要策略?举例说明。6.巩固物理概念有哪些主要策略?举例说明。第七章 物理规律教学

1.什么是物理规律?它可分为哪几类? 2.为什么说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3.教学中建立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4.建立物理规律要经过那几个环节?举例说明。第八章 物理练习与物理复习教学

1.中学物理练习作业有哪些主要具体形式? 2.物理练习的主要目的? 3.谈谈物理复习的意义? 4.物理复习有哪些方式?

5.阶段复习教学中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第九章 教材分析与备课

1.课题物理教材分析的程序?

2.知识板块划分的目的?依据?方法?任务? 3.制定板块教学步骤目的?方法?任务 4.什么叫说课?

第十章 物理教学评价 1.新课程评价理念的特点? 2.收集评价证据的基本方法?

3.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ξ1考试题型

一、填空

二、多选

三、简答

四、教法技能

1.习题分析(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解答过程)2.教案设计

(1)三维目标(撰写要求:知识目标3条;方法目标1-2条;情感目标1条)(2)重点难点(撰写要求:重点1-2条;难点1条)(3)导入(撰写要求:“三性”)

(4)过程与方法(撰写要求:对知识板块教学步骤设计)

(5)自主、探究、合作(撰写要求:选取一个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

(6)深层理解(撰写要求:针对教学重点,从物理意义、适用范围、以及与其他相近或相似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方面,展开讨论)案例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2.理解加速度的矢量性

3.会运用加速度定义式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v-t图像分析加速度,体会数学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2.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加速度概念的研究过程;加速度概念的物理意义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 3.过程与方法

导入:普通轿车0→100km/h用时20s;旅客列车0→100km/h用时500s。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怎样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加速度

1.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2.展示数据:飞机滑行在30s内速度从0增加为83m/s);炮筒中的炮弹在0.005s内速度从0增加为250m/s

3.分析1:飞机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变化的快慢。分析2:炮弹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变化的快慢。

4.归纳结论:可以用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记为a =

2△v/△t,a叫做加速度,单位m/s

二、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1.提出问题: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存在怎样的关系?

2.理顺思路:a=△v /△t表明,a与△v的方向相同,只要找到△v与v的联系,就能得出a与v的关系。

3.分析:物体加速、减速的速度矢量图。

4.归纳结论:物体直线运动时,加速则a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则a与速度方向相反。4.自主、探究、合作

安排内容:分析v-t图像中的加速度

(1)提出问题:怎样从v-t图像中看出加速度?

(2)学生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争辩、反驳。(3)学生代表发言:向全班学生陈述自己的看法;教师点评。

(4)总结:v-t图像的斜率就是加速度,斜率大加速度大;反之则小。5.深层理解

(1)提出问题: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的区别?(2)学生思考:在思考基础上,让个别学生回答。(3)总结:

1.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2.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

速度的变化量是△V=Vt-V0,速度的变化率是速度的变化和产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a=△V/t=(Vt-V0)/ △t。

下学期试讲安排

1.整理《教材分析与备课》PPT

2.严格按照PPT对《曲线运动》一章的分析,完成《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试讲

3.具备撰写规范教案的能力(见案例)

《平抛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

2.理解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3.会运用平抛运动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平抛运动性质和规律的探究,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意义 2.通过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自然、生活和生产中平抛运动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平抛运动的普遍性和物理知识的社会价值。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性质,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一)复习旧知识

1.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1)沿运动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利用牛顿定律分析坐标方向运动的性质。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S=v0t+at/2(2)vt=v0+at

(二)提出问题

抛体运动属于曲线运动,并且很常见(边讲边演示):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粉笔、斜抛出粉笔、水平抛出粉笔。本节课我们以平抛运动为研究对象进行学习。那么,什么叫平抛运动?运动性质是什么?平抛运动有何规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叫抛体运动?什么叫平抛运动?同学们阅读教材准备回答。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尝试回答

小 结: 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抛体运动。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沿水平方向。

二、平抛运动的性质

提出问题:平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法来研究这个问题? 理清思路:由于平抛运动发生在竖直平面内,所以研究的方法首先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用牛顿定律分析坐标方向运动的性质,得出结论。

引导猜测:你认为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哪两个方向进行研究?为什么?

引导分析1:通过观察发现,平抛运动同时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和水平向前方向发生了运动,所以沿着这两个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引导分析2:(1)水平方向具有初速度V0,不受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做速度为V0的匀速直线运动。(2)竖直方向初速度为零,只受到重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就是以前学过的自由落体运动。

总 结: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初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合运动。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1.位移 提出问题1: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启发学生:实际上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性质,得出答案。

2结 论:水平位移X=V0t;竖直位移Y=gt/2 提出问题2:合位移大小、方向怎样表示?同学们思考回答!

2结 论: 合位移S=√V0t + gt/2 tanθ=Y/X=gt/2V0 2.速度

提出问题1: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启发学生:实际上我们仍然可以根据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性质,得出答案。

结 论:水平速度Vx= V0 竖直速度Vy=gt 提出问题2:合速度大小、方向怎样表示?同学们思考回答!结 论:合速度V=√V0+ gt tanθ=Vy/Vx=gt/V0

四、问题讨论

1.研究斜抛运动采用什么方法?

2.如何利用所学知识求出平抛运动的轨迹?

五、例题

例题1:用m、Vo、h分别表示平抛运动物体的质量、初速度和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在这三个量中:

A.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由________决定的。B.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是由________决定的。C.落地时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由________决定的。D.落地时瞬时速度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分析:先画图再分析

2A: 根据Y=gt/2可知,由h决定; B: 根据X=V0t可知,由h和V0决定

C: 根据 V=√V0+ gt 可知,由h和V0决定

D: 根据tanθ=Vy/Vx=gt/V0可知,由h和V0决定

六、学生课堂练习

安排学生课堂练习,必要时给予讲解。练习

1、在离地高为15m处以5m/s的水平速度抛出—个物体,则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 _______s,2物体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__________m.(g取l0m/s)练习2:一架飞机在h=2000m的高空以v=200m/s的速度水平飞行,为使飞机投放物资到地面上指定

2地点A,则飞机应在距指定地点多远的地方开始释放物体?(g取l0m/s)

七、总结:

1.平抛运动的性质 2.平抛运动的规律

八、布置课后作业 教材练习:全做

九、板书设计

《圆周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周期、转速。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

3.会运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目标

通过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学习,体会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情感目标

通过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线速度、角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物理意义 2.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圆周运动是比较常见的运动,电风扇时叶片上的点、时钟指针的尖端、田径场弯道上赛跑的运动员等,都在做圆周运动。那么,什么叫圆周运动?怎样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概念(2分钟)

1.提出问题:什么叫圆周运动?同学们看教材,看能否回答? 2.学生回答:让学生尝试回答。

3.教师概括: 运动轨迹是圆周或圆周的一部分。

二、运动快慢的描述 1.线速度(6分钟)(1)提出问题:怎样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2)画图:在黑板上画一虚线圆弧M N。(3)演示:拿粉笔头,在△t内通过A、B弧长△L。

(4)启发学生类比分析:以前描述直线运动快慢用位移/时间,类比这个方法,可以用通过的弧长△L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表示快慢。图1(5)教师概括:物理学把 △L/△t叫做线速度,表示为V=△L/△t(6)拓展讲解:

其一:当△t→0,弧长△L可以看成直线,而V就表示A点的瞬时线速度,方向即是该点切线方向;

其二:如果线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称为“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角速度(6分钟)

(1)提出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2)演示:在教学圆规脚尖与粉笔头间连接一根拉紧的白色粗毛线。把圆规脚尖固定在图1的圆心O点,转动圆规让粉笔头由A点运动到B点。可以看到,拉紧的毛线(即圆心半径)在△t内扫过了圆心角△θ,即 图2。

(3)启发学生类比分析:在△t时间内,半径扫过的圆心角与通过的弧长,都随时间发生变化。类比定义线速度的方法,既然可以用弧长与所用时间 图2 的比值表示快慢,也可以用半径扫过的圆心角△θ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表示快慢。

(4)教师概括:物理学规定,△θ/△t叫做角速度角。表示为ω=△θ/△t。

(5)拓展讲解:角速度的国际单位是弧度每秒,什么叫弧度?数学的定义是“弧长与半径的比值。” 同学们课后可以利用这个定义很容易地进行“度”与“弧度”的换算。

3.周期与转速(3分钟)

(1)提出问题:教材中还提到了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另外两种方法,它们是什么?单位如何?请同学们看书。

(2)学生看书:第17页。

(3)教师概括: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叫转速,用n表示,单位是“转每秒”。运动一周所用时间叫周期,用T表示,单位是“秒”。关系是:n=1/T

三、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5分钟)

1.提出问题:线速度与角速度有怎样的关系?

2.引导分析图2:由数学知识可知,△θ= △L/r,将 V=△L/△t 与ω=△θ/△t代入其中,可得V=ωr。

3.教师概括:线速度的大小等于角速度与半径的乘积。

四、问题讨论:(5分钟)

砂轮转动时,各个砂点的周期是否相等?角速度是否相等?线速度是否相等? 1.学生回答:让学生尝试回答。

2.教师演示:事先自制一个直径与篮球相当的纸板圆盘,上面画上A、B两点。3.教师概括:砂轮可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各点周期相等;各点角速度相等;各点线速度不等,由V=ωr可知,半径越大的点,线速度越大。

五、例题讲解:(5分钟)

自己设计

六、学生课堂练习(学生练习5分钟,教师更正5分钟)

自己设计

七、总结(2分钟)

1.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2.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叫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3.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是v=rω。

4.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如何?留给同学们课后研究。

八、布置课后作业(1分钟)自己设计

篇6: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1632年,捷克夸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是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重要里程碑。

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里程碑,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的《课程》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949年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行为目标之父)

一、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二、与课程相关的概念

1.教学内容:指“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还包括“怎样教”的问题。两个概念的外延不一样。教学内容还存在形态的划分问题

2.教学进程:是“怎么教”这个问题里的时间组合问题。教学进程还有计划的进程和动态的临时处置的进程。3.学科:指教学科目。从各门科学领域里(文化领域里),以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内容(知识或技能),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

4.科目:强调分科的形式,如课程表上的“语文”“体育”“音乐”等。科目与学科的区别主要是,后者强调了内容。5.知识:与技能、价值观并列,是学校课程内容的一个主要方面。6.经验:是学校课程内容和实施的一个主要方面。7.活动:是学校课程的内容;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8.计划或方案:有人认为计划即课程;但计划是静止的,课程还有实施的动态意义。

课程与计划有密切相关。

三、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课程类型)

1、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

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3、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5、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四、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社会、儿童、知识)

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课程规律)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五、课程目标的取向 1.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1)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反映学科的价值,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看成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学术系统性是课程的基本形式。

2)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主要是反映课程促进个体成长的价值,如人本主义课程观就把情感与认知和学生行动的整合看成课程的核心。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2.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认为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主要有四种类型:

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和指导的目标。含义比较模糊,有一定的随意性。

行为性目标,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行为性目标的基本特点是具体和可操作,也好评估。它的缺点是忽视情感意志的领域,枝解人类行为的整体性(高级神经的参与),有控制本位的倾向。

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目标不是预定的,更关注过程。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追求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表现性目标只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结果是开放而非预定的。

需要注意的,在实际课程目标撰写中,这几种形式可能出现在同一个课程目标中。即有的目标是普遍性的,有的是行为的,有的是生成的,而有的是表现性的。

六、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3.学科发展的需要

七、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1.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2.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3.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4.运用“需求评估模式”

课程内容: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一、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1.课程内容即教材或学科知识2.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3.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二、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注重基础性:这源于基础教育的地位和特征;基础性主要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贴近生活:这是体现课程内容的时代性,与社会有紧密联系

3.尊重学生经验:课程要为儿童理解和接受,课程就必须尊重儿童经验,把儿童从大人控制下解放出来。4.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三、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

施瓦布把学习者、即使、教材和环境看作课程组织的四大要素。古德莱特把课程的要素划分为范围、连续、序列、整合四个方面。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组织要素是:主题和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等四个方面。

校本课程这一术语有多种理解。我们这里界定为: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1.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

学科取向、学生经验取向、社会问题取向以及混合取向,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应该是不一样的。2.处理好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的关系

泰勒提出要注意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三个要点 3.处理好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的关系 4.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关系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

从课程管理的角度看,校本课程开发的责任方是学校和教师,是一种较为民主的课程决策机智;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看,它作为一种课程开发的模式,在开发主体、开发范围、教师脚色、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影响等方面均有自身特色;

也有人把校本课程这一根本特征理解为: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属于学校。

(1)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参与的、开放性的课程决策过程(2)校本课程开发注重具有情境性和适应性的课程结果(3)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必要补充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1.是体制上的变革,走向课程管理的民主化,激发地方和学校办出特色; 2.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是促使学校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开发出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各色课程,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特长在体制内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的机会;

4.也有利于民间社区的资源走进学校的课堂。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意义 1.它发展了学校能够进行课程决策的信念;

2.从理论上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职责和权限,它丰富了课程观,发展了课程开发的模式; 3.它也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论; 4.给教师提供一种实验机会。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校本课程上午实施侧重解决谁来开发和怎么开发的问题。需要有效的组织程序和恰当的方法。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1.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三要素说: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 四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和媒体 六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和目标 七要素说:教师、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和反馈 2.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是人类的种族经验,作为个体在遗传上不能自然获得。个体通过教育掌握种族的经验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现人类文明的传递和再生产。从教学内部看,教学内容是学生的认识对象,而学生又是认识的主体。这样,教学内容制约了学生的认识方式,同时又建构了主体。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师生关系有多种描述,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动说、师生合作说等。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师生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双方任务侧重点有别,互动实现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授业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对整个教学活动负责;学生一般是受业者、参与者、学习者和管理对象,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师生关系还可以从伦理、情感角度来描述。1.现代教学的形成

现代教学的产生以17世纪为起始,19世纪基本形成。有如下特征: 1)普及义务教育,扩大教学对象。2)课程体系变革。

3)发展师范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4)教育科学发展。出现一大批现代教育理论著作。5)教学方法体系日益丰富,班级授课制日渐成熟。2.现代教学的分化和多样化

到20世纪,现代教学出现分化和多样化新局面。首先,美国出现新教育;

现代教学就分化出两种不同的具体形态:

一是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为主的班级教学模式,一是以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为主的活动教学模式。二战以后,多种流派共存共生的教学新格局(如前苏联、美、德)。

三、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1.现代教学是有理论指导的教学

2.现代教学是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

3.现代教学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具有较大影响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分类):

1、美国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1)认知领域——知识、理解、运用、综合、分析和评价六个层次(2)情感领域——态度、兴趣、理想、欣赏、适应方式

——接受、反映、价值判断、价值的组织、价值的个性化

(3)动作技能领域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加涅的教学论思想融合了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及控制论等观点,是西方教学理论集大成者之一。(《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学习的条件和教学理论》)

3、奥苏泊尔的教学目标分类——抽象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

4、罗恩特里的教学目标分类——求生技巧目标、方法目标、内容目标

5、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思想——教养目标、教育目标、发展目标(班级授课制)

6、中国学者顾泠沅的教学目标分类模式——技艺水平的教学、说明性理解水平的教学、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理论的演绎或对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即有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

近代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

1、夸美纽斯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目标上,主张进行泛智教育,强调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在教学程序上,主要强调以下环节:一是感知。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因而,在尽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二是记忆。他认为知识的获得靠记忆,而记忆主要是通过经常复习和多做练习等实现的。三是理解。四是判断。

在教学策略的原则上,主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直观性原则;二是循序渐渐原则;三是启发儿童的学习愿望与主动性原则;四是巩固性原则。

2、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德行,培养出有道德的人。第二,在教学程序上,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认为教学有四个基本阶段: 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 联想——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系统——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

方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第三,在教学策略上,强调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使学生具有主动性和要使教学具有教育性等原则。

3、杜威的教学模式

杜威认为,观念知识在本质上是经验,经验中包含着做,包含着行动。另一方面,行动基于观念、知识,是观念的具体化过程。由此,知与行是直接统一的。所以杜威倡导“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

杜威强调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性,重视反思思维。他认为思维过程分为五个形态:

⑴ 暗示,在情境中感觉到要解决的某种疑难; ⑵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排除的疑难; ⑶ 提出解决疑难的假设,搜集事实或论据; ⑷ 推演观念或假设的涵义;

⑸ 在实际行动或构想的行动中检验假设,从而解决疑难获得经验。杜威构建了实用主义的教学模式。特点是: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养成创造的智慧,即使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二,在教学程序上,强调完整的教学过程需要经历五个具体步骤: 1.设置疑难的情境。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 2.确定问题。在情境内部产生一个问题; 3.提出假设。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 4.推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5.验证。通过应用来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在教学策略上,一是提倡从做中学;二是注重儿童兴趣,认为兴趣是天赋的资源,是未投入的资本;三是采用发现式教学,主张教师不要向学生简单地奉送真理,而是要共同参与儿童活动,引导儿童去探究和发现真理。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由单一到多样

2、由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

3、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4、由刻板到灵活

5、由被动性到主动性

6、由传统方法到现代技术手段 当前值得关注的几种教学模式

1、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2、研究性教学模式

3、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评价优缺点)

1.讲授法:具体方式主要有四种:讲述、讲解、讲演和讲读。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讲授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很大。

2.谈话法:根据教育任务不同谈话法的具体方式有三种: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和检查知识的谈话、指导和总结 性的谈话。

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对于学生智力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育任务,它需要较多的时间。此外,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谈话法经常与讲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做好充分准备。

(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克服谈话法的不足。(3)提出的问题应明确具体、难易适度。(4)在谈话结束时要进行总结。3.讨论法: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学生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种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讨论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前,要选择好讨论的题目或内容。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拟订发言提纲等。

(2)讨论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不轻易地对学生的各种意见加以评价。(3)教师要善于积极引导,克服讨论法的不足。

(4)讨论结束时,要及时地予以总结,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等。

4.读书指导法: 5.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的智力、体力和情感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念解决有关问题,或反复多次完成某些动作和行为,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有的知识、观念,并培养相应的技能技巧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1)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只有学生了解了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才可能有较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作自我要求和自我检查;只有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用理论指导练习,才能保证练习的顺利进行。

(2)要精选练习题,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性。精选题目可以收到一反三的效果。各门学科的题目是无穷尽的,我们要从教学要求出发,选择那些有典型意义的,解一题可弄清一类的题目给学生练习。选题应注意代表性和针对性,要防止搞“题海战术”。同时应注意采用多种练习方式,如口头练习、心理练习、书面练习、操作练习等,以减少学生练习的心理疲劳,提高练习效果。

6.参观法:

参观法的优点在于,以大自然和社会作为活教材,打破课堂和教科书的局限,能够有效地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从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它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难以组织和管理,特别是安全问题。7.实验法: 8.演示法:

演示法优点在于,直观、具体、生动使学生在直接的感知中认识事物,主动获取知识。适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征,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演示如果选择对象不合适或出示时机不成熟,会造成课堂教育零乱,不紧凑等。

教学手段: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

1、综合性原则

2、经济性原则

3、教学最优化原则

4、健康和安全原则

选择与使用教学手段的制约因素

1、教学任务和目标

2、学习者因素

3、教师因素

4、经济因素

5、时间、资源和环境因素

教学手段现代化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必然结果 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的影响

1、丰富教学内容

2、扩大教育规模

3、提高教学质量

4、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

1、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班级人数确定

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一

3、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统一

4、分科教学

优点:

1、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

1、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和现场教学

个别辅导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辅导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对教材的复习和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的辅导,目的是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是对学科内容相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的辅导。在进行个别辅导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个别辅导,一般是个别进行的,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有效地进行指导。个别辅导就是个别指导,而不是通常的课堂教学,而不要搞成课堂教学中的分组教学。

2.个别辅导,是以学生的自己的独立学习为基础的,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自己独立完成有困难的情况下,才求助于教师。

3.在个别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问题给予帮助,而且要指导他们学会正确的学习和思考方法。4.平等地对待学生。

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分类:

1、根据学习某学科知识的需要,组织学生到有关现场进行教学。

2、学生为了从事某种实践活动,需要到现场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现场教学的作用

(1)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

(2)现场教学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更为生活,丰富。

(3)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4)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现场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教学目的要明确(2)准备要充分(3)重视现场指导(4)及时总结。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标准,运用可操作的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信息对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的功能

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调节功能 教学评价的类型

1、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 教学评价的改革(发展趋势)

1、重视发展功能,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3、强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科学化

4、自评与他平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式

1、学生学业成就的量化评价

2、学生学业成就的质性评价 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1、目标导向性

2、规范性

3、整体性

4、灵活性

5、发展性原则 制定课堂规则的依据

1、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

2、社会及家长的期望

3、学生对课堂规则的认识规律和态度

4、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熟水平

5、学科特点 制定课堂规则的要求

1、课堂规则的要求要科学合理(合理性、科学性、可执行性)

2、课堂规则的内容要规范明确

3、课堂规则的数量要少而精

4、课堂规则制定的过程要有学生参与

5、课堂规则的表述应以积极的语言为主

6、课堂规则的执行要公平公正

课堂问题行为:这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美国威克曼把课堂问题行为分成扰乱性问题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

奎伊等人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把课堂问题行为分成人格型、行为型、情绪型 我国学者把课堂问题行为分成行为不足、行为过度、行为不适 还有的分为外向性问题行为(攻击型)和内向性问题行为(退缩型)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实施预防性管理,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3、积极开展行为矫正,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教学设计:是指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 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特征:指导性、统整性、操作性、可控性、创造性 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1、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学生情况

3、制定教学策略

4、设计教学评价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教学进度计划(3)课时计划

2、上课(中心环节):讲授课、演示课、讨论课、阅读指导课 要求: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得好、教学效果好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延续)

4、课外辅导(必要补充和必要环节)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重要环节)

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 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翻转课堂”要在中国的教育热土上开花结果,要促进我国的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的方向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第一,要树立教育变革的坚定信念。

观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很多教师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已经锤炼出了一整套的看家本领,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范式和习惯。实施“翻转课堂”,必然要打破自己和教育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态,让自己处于一个新的、自己内心没有确切把握的动荡状态之中。如果没有坚定的改革信念作为支撑,教师通常是不愿意“革”自己的命的。

第二,要有较高的教育信息化素养。

今天的学生,本身就生活在信息时代,对信息时代的电子产品和各类软件有着天生的亲近感。但今天的教师不同,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基本上都没接触过电脑,缺少了与信息技术的一份亲

近感。大多数的教师平时使用电脑就是上上网、编写一些文本和数据表格、制作PPT等,其他的软件和技术很少涉猎。虽然视频平台可以聘请人来进行制作,但如果教师不具备与教学视频编制相关的系列技能的话,要推动“翻转课堂”改革是很困难的。

第三,要抓住“翻转课堂”的关键点。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很多人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视频的制作上,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视频自然重要,但比视频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第四,要建立教育评价的新机制。

要打破现有的谁是教师,就由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做法,建立一种新型的评价机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观看自己的任课教师的视频来学习,也可以观看其他老师的视频来学习,只要能够顺利通过学习,都应该计算学分。这样的一种机制,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焦建利老师是这样说的“

1、颠倒教室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

2、颠倒教师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理念。

3、颠倒教师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4、颠倒教师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中的教师

在课前,教师要把要讲授的知识,做成视频,发布到网上,供学生自学。也可以利用网络上的现成视频,但这往往会与教学目标不相符合。

在课堂上,教师真正走下“圣坛”,走向学生中去。由传统的讲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翻转课堂可以很好地贯彻建构主义的相关思想。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对话”和“协商”中完成“意义建构”。

“翻转课堂”中的学生

在课前,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讲课视频,由于视频可以随意暂停、重播,因此很方便学生自学。在此过程中学生把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拿到课堂上进行解决。

在课堂上,学生真正获得解放,成为课堂的主角,他们可以把遇到的问题与同学或老师分享,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或教师的知道,解决问题。并且学生之间的进度不一定相同,充分尊重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汽车凹陷技术下一篇:学生军训开幕式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