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现场救护原则

2024-05-09

交通事故现场救护原则(通用6篇)

篇1:交通事故现场救护原则

事故现场应急处置与救护

学习要点:

了解事故的分类与分级;掌握自救器的使用方法;熟悉事故报告的相关要求;掌握事故现场创伤急救方法;熟悉自救、互救与避灾方法。

培训学时:8学时。

第一节 事故与事故报告

生产事故是指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过 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 成经济损失,导致原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煤矿伤亡事故是指煤矿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致使负伤机体立即中断工作,甚至终止生命的事故。

一、煤矿事故的分类与分级 1.按伤害程度分类

(1)轻伤。轻伤是指负伤后需要休工一个工作日及以上,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伤害。

(2)重伤。重伤是指负伤后依据关于重伤范围的意见经医师诊断为重伤的伤害。例如:经医师诊断成为残疾或可能成为残疾的;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手术才能挽救的;严重骨折;严重脑震荡;大拇指轧断一节或其他手指轧断两节的;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及内部伤害的,等等。(3)死亡。

2.按伤亡事故性质分类

(1)顶板事故。顶板事故指矿井冒顶、片帮、煤炮、冲击地压、顶板掉矸造成的伤亡事故。

(2)瓦斯事故。瓦斯事故指瓦斯(煤尘)爆炸(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造成的伤亡事故。

(3)机电事故。机电事故指触电、机械故障伤人造成的伤亡事故。(4)运输事故。运输事故指车辆撞、挤、轧人,斜井跑车,竖井距蹲罐,输送机伤人等造成的伤亡事故。

(5)火药放炮事故。火药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伤人、火药和雷管意外爆炸等造成的伤亡事故。

(6)水害事故。水害事故指透老空水、地质水、洪水灌人井下,井下透地面水,巷道或工作面积水,充填溃水伤人,冒顶后透黄泥、流沙等造成的伤亡事故。

(7)火灾事故。火灾事故指煤层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使人致死或产生的有害气体使人中毒,以及地面火灾等造成的伤亡事故。(8)其他事故。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事故的分级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条,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事故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l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的事故。

说明:上文中的“以上”包含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

二、事故报告

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报告事故时要尽量冷静,把事故情况说清楚;一时分不清楚的,按领导指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调查,第二次进行汇报。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9条对事故的报告作出了明确规定: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l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2)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节 自救设施与设备的使用

一、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是供矿工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一种设施。避难硐室有两种:一是预先设在采区工作地点安全出口路线上的避难硐室(也称为永久避难硐室);二是事故发生后因地制宜构筑的临时避难硐室。

“《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对永久避难硐室的要求如下:(1)设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和放炮器启动地点,距采掘工作面的距离应根据具体条件确定。

(2)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 m,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同时避难的最多人数确定,每人占用面积不得小于0.5 m2。

(3)室内支护必须良好,并设有与矿(井)调度室直通电话。(4)室内必须设有供给空气的设施,每人供风量不少于0.3 m3/min;室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

(5)避难硐室在使用时必须用正压通风。临时避难硐室是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间的巷道,由避难人员临时修建的。为此,应事先在这些地点备好所需的木板、木桩、黏土、砂子和砖等材料,在有压气条件下还应装有带阀门的压气管。若无上述材料时,避难人员可用衣服和身边现有的材料临时构筑,以减少有害气体侵入。

进入避难硐室时,应在硐室外留有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寻找。避难时应保持安静,避免不必要的体力和空气消耗。室内只留一盏矿灯照明,其余矿灯关闭,以备再次撤退时使用。在硐室内可不间断地敲打铁器、岩石等,发出呼救信号。

二、压风自救装置

压风自救装置是利用矿井已装备的压风系统,由管路、自救装置和防护罩(急救袋)三部分组成的。目前世界上几个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已在煤矿中普遍使用压风自救装置。1987年,重庆煤科分院研制了适合我国煤矿的压风自救装置系统,并在江西省英岗岭煤矿试用,效果良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矿井使用了压风自救系统。平顶山矿区在井下使用的压风自救装置系统如图l所示,它安装在硐室、有人工作场所附近、人员流动的井巷等地点。当井下出现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或突出时,避难人员立即到自救装置处解开防护袋,打开通气开关,迅速钻进防护袋内。压气管路中的压缩空气经减压阀节流减压后充满防护袋,对袋外空气形成正压力,使其不能进入袋内,从而保护避难人员不受有害气体的侵害。防护袋是用特制塑料经热合而成,具有阻燃和抗静电性能。每组压风自救装置上安多少个头(开关、减压阀和防护袋),应视工作场所的人数而定。

三、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种体积小、携带轻便,但作用时间较短的供矿工个人 使用的呼吸保护仪器。其主要用途是当煤矿井下发生事故时,矿工佩 戴它可以通过充满有害气体的井巷,迅速离开灾区。因此,《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隔离式自救器又有化学氧和压缩氧两种。我国生产有AZL—40型、AZL—60型、MZ—3型和MZ—4型等过滤式自救器,AZH—40型化学氧自救器,以及AYG—45型和AYG—60型压缩氧自救器。1.过滤式自救器

它是利用装有化学氧化剂的滤毒装置将有毒空气氧化成无毒空气供佩戴者呼吸用的呼吸保护器。它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气体,适用于空气中氧气浓度不低于18%和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的灾 区内。

(1)AZL—40型过滤式自救器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2)注意事项:

①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撤离现场。

②佩戴自救器时,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或超过0.5%,吸气时会有些干、热的感觉,这是自救器有效工作的正常现象,必须佩戴到安全地带才能取下,切不可因干、热感觉而提前取下。

③佩戴自救器撤离时,要求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④在佩戴自救器时,若外壳碰瘪,不能取出过滤罐,则带着外壳也能呼吸。为了减轻牙齿的负荷,可以用手托住罐体。

⑤平时要避免摔落、碰撞自救器,也不许当座垫用,防止漏气失效。

2.化学氧自救器

它是利用化学生氧物质产生氧气,供矿工从灾区撤退脱险用的呼吸保护器。它用于灾区环境大气中缺氧或存在有毒气体的条件下。

这种化学氧隔离式自救器的生氧剂中如混入有机物时具有易燃易爆性;当湿气进入内罐时使生氧剂吸湿放氧,时间一长会使罐内压力升高,易引起自动着火爆炸;使用过(或报废)的自救器内部残存有相当数量的生氧剂,加之无外壳保护,易混进有机物而引起着火等缺点。因此,这种自救器应放置在不受碰撞和强烈冲击的地方,并定期进行气密性检查;对使用过或报废的自救器不能丢放在井下,应带到地面妥善处理。使用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佩戴时,将腰带穿人自救器腰带环内,并固定在背部后侧腰间。

(2)使用时,先将自救器沿腰带转到右侧腹前,左手托底,右手下拉护罩胶片,使护罩挂钩脱离壳体丢掉。再用右手掰锁口带扳手至封条断开后,丢开锁口带。

(3)左手抓住下外壳,右手将上外壳用力拔下丢掉。

(4)将挎带套在脖子上。用力提起口具,立即拔掉口具塞,同时将口具放人口中。将口具片置于唇齿之间,牙齿紧紧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5)两手同时抓住两个鼻夹垫的圆柱形把柄,将弹簧拉开,憋住一口气,使鼻夹垫准确地夹住鼻子。

(6)将头带分开,一根戴在头顶,一根戴在后脑勺上。戴好安全帽,迅速撤离灾区。

(7)撤离灾区时若感到吸气不足,应放慢脚步,做长呼吸,待气量充足时再快步行走。3.压缩氧自救器

它是利用压缩氧气供氧的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它是一种可反复多次使用的自救器。它每次使用后只需要更换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吸收剂和重新充装氧气即可重复使用。它用于存在有毒气体或缺氧的环境条件下。

使用方法如下:(1)携带时挎在肩膀上。

(2)使用时,先打开外壳封口带扳手。

(3)再打开上盖,然后左手抓住氧气瓶,右手用力向上提上盖,此时氧气瓶开关即自动打开,随后将主机从下壳中拖出。(4)摘下帽子,挎上挎带。

(5)拔开口具塞,将口具放人嘴内,牙齿咬住牙垫。(6)将鼻夹夹在鼻子上,开始呼吸。

(7)在呼吸的同时,按动补给按钮,大约1~2s,气囊充满后立即停止(使用过程中发现气囊空、供气不足时,按上述方法操作)。(8)挂上腰钩。

高压氧气瓶储装有20 MPa的氧气,携带过程中要防止撞击磕碰或当座垫使用;严禁开启扳手;佩戴撤离时,严禁摘掉口具、鼻夹或通过口具讲话。4.自救器的选用原则

对于流动性较大,可能会遇到各种灾害威胁的人员,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在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或突出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其余情况下,一般应选用过滤式自救器。

第三节 事故现场自救、互救与避灾方法

一、瓦斯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互救与避灾

据亲身经历过瓦斯爆炸的人员回忆,瓦斯爆炸前感觉到附近空气有颤动的现象发生,有时还发出“嘶嘶”的空气流动声,一般被认为是瓦斯爆炸前的预兆。井下人员一旦发现这种情况时,要沉着、冷静,采取措施进行自救。具体方法如下:

(1)背向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闭住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人肺部。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肉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弄清方向,沿着避灾路线赶快撤退到新鲜风流中。

(2)当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后,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并佩戴好,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

(3)如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的棚子下面,或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相互安慰,稳定情绪,等待救助,并有规律地发出呼救信号。对于受伤严重的矿工,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并且要利用压风管道、风筒等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

(4)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后,如果进、回风巷道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较易被排除。在这种情况下,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严重伤害,应迎风撤出灾区。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戴自救器,经最近的路线进入进风侧。(5)如果爆炸造成严重的塌落冒顶,通风系统破坏,爆源的进、回风侧都会聚积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立即打开自救器并佩戴好。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出,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经最短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 中。如果冒顶严重撤不出来,首先要把自救器佩戴好,并协助重伤员在较安全地点待救,或临时设立避难场所。

二、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互救与避灾

(1)首先要尽最大的可能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和事故区域钓巷道情况、通风系统、风流及火灾烟气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自己所处巷道位置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2)撤退行动既要迅速果断,又要快而不乱,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撤退中应靠巷道有联通出口的一侧行进,避免错过脱离危险区的机会,同时还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照应,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3)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时,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去;或在烟气没有到达之前,顺着风流尽快从回风出口撤到安全地点。如果距火源较近而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也可迅速穿过火区撤到火源的进风侧。

(4)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时,应在设有储存备用自救器的硐室换用自救器后再行撤退,或是寻找有压风管路系统的地点,以压缩空气供呼吸之用。

(5)如果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则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没有避难硐室时,应在烟 气袭来之前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快速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6)逆烟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这样做。除非是在附近有脱离危险区的通道出口,而且又有脱离危险区的把握时,或是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才采取这种撤退方法。(7)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叉巷道时,应靠有平行并列巷道和交叉巷口的一侧撤退,并随时注意这些出口的位置,尽快寻找脱险出路。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要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联通出口。

(8)当烟雾在巷道里流动时,一般巷道空间的上部烟雾浓度大、温度高、能见度低,对人的危害也严重,而靠近巷道底板情况要好一些,有时巷道底部还有比较新鲜的低温空气流动。为此,在有烟雾的巷道里撤退时,在烟雾不严重的情况下,即使为了加快速度也不应直立奔跑,而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如烟雾大、视线不清或温度高时,则应尽量贴着巷道底板和巷壁,摸着铁道或管道等爬行撤退。

(9)在高温浓烟的巷道撤退时,还应注意利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进行降温,改善自己的感觉,或是利用随身物件等遮挡头面部,以防高温烟气的刺激等。

(10)在撤退过程中,当发现有发生爆炸的前兆时(当爆炸发生时,巷道内的风流会有短暂的停顿或颤动,应当注意的是这与火风压可能引起的风流逆转的前兆有些相似),有可能的话要立即避开爆炸的正 面巷道,进入旁侧巷道,或进入巷道内的躲避硐室;如果情况紧急,应迅速背向爆源,靠巷道的一帮就地顺着巷道爬卧,面部朝下紧贴巷道底板,用双臂护住头面部并尽量减少皮肤的外露部分;如果巷道内有水坑或水沟,则应顺势爬入水中。在爆炸发生的瞬间,要尽力屏住呼吸或是闭气将头面浸入水中,防止吸人爆炸:火焰及高温有害气体,同时要以最快的动作戴好自救器。爆炸过后,应加以观察,待没有异常变化迹象,辨明情况和方向,沿着安全避灾路线尽快离开灾区,转入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带。

三、矿井透水事故时的自救、互救与避灾

(1)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2)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体,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3)如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4)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注意。

(5)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6)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 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避灾。迫不得已时,可爬上巷道中高冒空间待救。若是老窑透水,则应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7)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不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8)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做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四、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互救与避灾 1.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当发现工作地点有即将发生冒顶的征兆,而当时又难以采取措施防止采煤工作面顶板冒落时,最好的避灾措施是迅速离开危险区,撤退到安全地点。

(2)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从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实际情况来看,顶板沿煤壁冒落是很少见的。因此,当发生冒顶来不及撤退到安全地点时,遇险者应靠煤帮贴身站立避灾,但要注意煤壁片帮伤人。另外,冒顶时可能将支柱压断或推倒,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压垮或推倒质量合格的木垛。因此,如遇险者所在位置靠近木垛时,可撤至木垛处避灾。

(3)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冒顶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砸伤、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稳定后,遇险者应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 打物料、岩块;但当可能造成新的冒落时,则不能敲打,只能呼叫)等方法,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呼救信号,以便救护人员和撤出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4)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冒顶后被煤矸、物料等埋压的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在条件不允许时切忌采用猛烈挣扎的办法脱险,以免造成事故扩大。被冒顶隔堵的人员,应在遇险地点有组织地维护好自身安全,构筑脱险通道,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为提前脱险创造良好条件。2.独头巷道迎头冒顶事故

(1)遇险人员要正视已发生的灾害,切忌惊慌失措,坚信矿领导和同志们一定会积极进行抢救,并迅速组织起来,主动听从灾区中班组长和有经验老工人的指挥;团结协作,尽量减少体力和隔堵区的氧气消耗;有计划地使用饮水、食物和矿灯等,做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2)如人员被困地点有电话,应立即用电话汇报灾情、遇险人数和计划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否则,应采用敲击钢轨、管道和岩石等方法,发出有规律的呼救信号,并每隔一定时间敲击一次,不间断地发出信号,以便营救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3)维护加固冒落地点和人员躲避处的支架,并经常派人检查,以防止冒顶进一步扩大,保障被堵人员避灾时的安全。

(4)如人员被困地点有压风管,应打开压风管给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稀释被隔堵空间的瓦斯浓度,但要注意保暖。

第四节 现场急救 矿井发生水灾、火灾、爆炸、冒顶等事故后,可能会出现中毒、窒息、外伤等伤员。在场人员对这些伤员应根据伤情进行合理的处理与急救。救护指战员在灾区工作时,只要发现遇险受伤人员,都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一、中毒、窒息人员的急救

在井下发现有害气体中毒者时,一般可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将伤员抢运到新鲜风流中,安置在安全、干燥和通风正常的地点。

(2)立即清除患者口、鼻内中的污物,解开上衣扣子和腰带,脱掉胶鞋,并用衣被等物盖在伤员身上以保暖。

(3)根据心跳、呼吸、瞳孔、神志等方面,判断伤情的轻重。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80次、呼吸16~18次,两眼瞳孔是等大等圆的,遇光线后能迅速收缩变小,神志清醒;而休克伤员的两瞳孔不一样大,对光线反应迟钝。根据表l所示情况,可判断休克程度。对呼吸困难或停止者,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当出现心跳停止现象时,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应同时进行心脏挤压法急救。(4)人工呼吸持续的时间,以伤员恢复自主性呼吸或真正死亡时为止。当救护队员到达现场后,应转由救护队用苏生器苏生。对重度CO中毒和S02、N02中毒者,只能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或用苏生器苏生,不能采用压胸或压背法的人工呼吸,以免加重伤情。现场急救常用人工呼吸和恢复心跳的方法。1.人工呼吸

(1)口对口吹气法。此法效果好,操作简单,适用性广。如图3所示,操作前使伤员仰卧,救护者跪在伤员头部一侧,一手托起伤员下颌,并尽量使头部后仰,另一手将其鼻孔捏紧,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救护者深吸一口气,然后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人,并观察伤员的胸部是否扩张,确定吹气是否有效和适当;吹气完毕,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4—16次。注意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或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l/3为宜。

(2)仰卧压胸法。如图4所示,让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呔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半身重力压伤员胸部,挤出伤员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 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使空气吸入肺内。如此有节律地进行,要求每分钟压胸16—20次。

此法不适用胸部外伤或SO2、NO2中毒者,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挤压法同时进行。

(3)俯卧压背法。此法与仰卧压胸法操作法大致相同,只是伤员俯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见图5)。因为这种方法便于排出肺内水分,所以此法对溺水急救较为适合。2.心脏复苏

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前区叩击术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两种方法。(1)心前区叩击术。心脏骤停后立即叩击心前区,叩击力中等,一般可连续叩击3~5次,并观察脉搏、心音。若恢复,则表示复苏成功;反之,应立即放弃,改用外心脏按压术。操作时,使伤员头低脚高,施术者以左手掌置其心前区,右手握拳,在左手背上轻叩。

(2)胸外心脏按压术。此法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者。在胸外心脏按压前,应先作心前区叩击术,如果叩击无效,应及时正确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操作方法如下:

①将伤员仰卧木板上或地上,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其胶鞋。

②如图6所示,救护者位于伤员左侧,手掌面与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压在另一手掌面上,使双手重叠,置于伤员胸骨1/3处(其下方为心脏)。以双肘和臂肩之力有节奏地、冲击式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压,使胸骨压下3—4 cm(有胸骨下陷的感觉就可以了);按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以利于心脏的舒张。③按压次数以每分钟60—80次为宜。按压过快,心脏舒张不够充分,心室内血液不能完全充盈;按压过慢,动脉压力低,效果也不好。

使用此法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①按压的力量要因人而异。对身强力壮的伤员,按压力量可大些;对年老体弱的伤员,力量宜小些。按压的力量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重力应放在手掌根部,着力点在胸骨处,切勿在心尖部按压;同时注意用力不能过猛,否则可致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引起气胸等。

②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应同时施行。一般每按压心脏4次,作口对口吹气1次;如一人同时兼作此两种操作,则每按压心脏10—15次,较快地连续吹气2次。

③按压显效时,可摸到颈总动脉、股动脉搏动,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口唇、皮肤转为红润。

二、外伤人员的急救 1.对烧伤人员的急救

(1)尽快扑灭伤员身上的火,缩短烧伤时间。

(2)检查伤员呼吸和心跳情况,检查是否还有其他外伤、有害气体中毒、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等。

(3)要防止休克、窒息和创面污染。伤员发生休克或窒息时,可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

(4)用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感染。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外,对创面一般不做处理,尽量不弄破 水泡以保护表皮。

(5)把重伤员迅速送往医院。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稳。

2.对出血人员的急救

对出血伤员抢救不及时或不恰当,就可能使伤员流血过多而危及生命。出血的种类有:

(1)动脉出血:血液鲜红,随心跳频率从伤口向外喷射。(2)静脉出血:血液暗红,血流缓慢均匀。

(3)毛细血管出血:表现为创面渗血,像水珠似的从伤口流出。

出血较多者,一般表现为脸色苍白、出冷汗、手脚发凉、呼吸急促。对这类伤员要尽快有效地止血,然后再进行其他急救处理。

止血的方法随出血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对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用纱布、绷带(五条件时,可用干净布条等)包扎伤口即可;对大的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对动脉出血,应采用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或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的暂时性动脉止血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压止血法。如图7所示,在伤口附近靠近心脏一端的动脉处,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血流。此法是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暂时性止血措施,故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应立即寻找材料,准备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2)加垫屈肢止血法。当前臂和小腿动脉出血不能制止时,如果没有骨折和关节脱位,这时可采用加垫屈肢止血法止血。在肘窝处或膝窝处放人叠好的毛巾或布卷,然后屈肘关节或屈膝关节,再用绷带 或宽布条等将前臂与上臂或小腿与大腿固定(见图8)。

(3)止血带止血法。用橡皮止血带(或三角巾、绷带、布胶带等)把血管压住,达到止血的目的,如图9所示。扎止血带的部位距出血点不宜过远,松紧要适宜。止血时间不宜过长,每30~60 min放松一次;若仍然出血,可压迫伤口,过3~5 min再缚好。

(4)加压包扎止血法。此法主要适用于静脉出血的止血。其方法是将干净的纱布、毛巾或布料等盖在伤口处,然后用绷带或布条适当加压包扎,即可止血。压力的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而不影响血循环为宜。

3.对骨折人员的急救 首先用毛巾或衣服作衬垫,然后根据现场条件用木棍、木板、竹笆等材料制成临时夹板,对受伤的肢体临时固定后,抬运升井并送往医院。

4.伤员搬运

井下条件复杂,道路不畅,转运伤员要尽量做到轻、稳、快。没有经过初步固定、止血、包扎和抢救的伤员,一般不应转运。搬运时,应做到不增加伤员的痛苦,避免造成新的损伤与合并症。

三、溺水者的急救

发生水灾后,应首先抢救溺水人员。人员溺水时,由于水大量地灌人人的肺部,可造成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所以,对溺水人员应迅速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1)把溺水者从水中救出后,要立即送到比较温暖和空气流通的地方,脱掉湿衣服,盖上干衣服,不使受凉。

(2)立即检查溺水者的口鼻,如果有泥沙等污物堵塞,应迅速清除、擦洗干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3)使溺水者取俯卧位,用木料、衣服等垫在溺水者肚子下面;或将左腿跪下,把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护者的右侧大腿上,使头朝下,并压其背部,迫使其体内的水由气管、口腔里流出。

(4)上述方法控水效果不理想时,应立即做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或体外心脏挤压。

四、触电者的急救(1)立即切断电源。(2)迅速观察伤员的呼吸和心跳情况。若发现已停止呼吸或心音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则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3)对触电者,如发现有其他损伤(如跌伤、出血等),应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案例评析)(案例1)2006年2月25日17∶05,湖南省隆回县大园煤矿3352运输机巷,在实施防突切槽时,发生瓦斯突出事故,当班24名人员中有18人死亡。肖甲和肖乙通过有效的自救互救措施,安全逃生。这一天,二肖正上中班测量画线,刚画中线,风筒突然“扑”的一声闷响。随后二人迅速往上出口撤,走到上出口,发现甲烷传感器上显示瓦斯浓度为5%。要逃到安全地点必须路过突出事故地点。他们把传感器放在地上,并尽快把风筒拆掉,瓦斯浓度为20%。他们知道瓦斯较空气轻,而该下山还有一个独头巷道,里面有一定空气,瓦斯也一时压不下去,便返回下山。

退回下山2 min后,肖甲戴上肖乙自救器,要肖乙待在原地,一个人往上出口走,准备到四石门硐室取备用自救器。到上出口后头晕又返回了下山。以后,肖甲连续六次到上出口,瓦斯浓度竟高达48%,二肖互相安慰,吸完上段空气后便往下段后退。当退到距迎头lO m时,他们倚在巷壁一动不动等待救援,并将矿灯光直射着上山的钢轨,谁也不说话。这时他们意识到死亡,准备写遗书„„突然回风巷有脚步声,他们使劲往石门口晃动矿灯。随后,矿山救护队员来了,二肖 戴着救护呼吸机安全撤了出来。

(案例2)1998年5月20日20:30,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某煤矿发生透洪水事故。二级提升台上的绞车司机杭某见透水后立即通知井下16号层工作面作业的12名工人迅速撤离。这时见到一个“小四川”牵着租来的骡子发呆,杭某告诉“小四川”松缰绳逃命。正说话间,大水已经漫过胸脯。杭某就近捞到一块二尺长的木头,紧紧搂住。水与巷顶的空间越来越小,大水把他冲到一条独头巷道尽头,这里有一个1m×2 m的小高地。由于巨大的水流将巷道里的空气全压到这里。杭某顺势登上这唯一的干地,脱下毛裤拧干披在背上,把双脚埋在煤里保暖;为了节省矿灯电能,他关闭矿灯;饿了吃树皮;他还搬来一块煤作标志,观察水位变化。这时杭某也想到了自杀,但求生欲望战胜了一切。最后,充饥的树皮被吃光了,他把站在水中的骡子打死了,用眼镜碎片割骡子肉吃。坚持就是胜利!到6月23日终于被救出了矿井。在一个与世隔绝被大水淹没的矿井里,杭某居然存活了34天,创造了人类生存史上的奇迹。

(案例3)1990年9月27 日10∶25,福建省永定县某煤矿由于资源纠纷巷道被炸,因未完全修复而引发顶板事故,先后埋压3人致死;另有被堵在迎头的3人采取积极自救措施脱险。

该矿于1987年夏开采某煤矿边角煤,由郑某等六个股东集资开采。由于资源纠纷,该硐与邱某硐沟通后,争抢资源,6月24日导致顶板大面积塌落。经过几次巷道维修,才将巷道重新沟通,但并未完全修复。后来,因股东承包,巷道维修未落实。9月27日,股东 陈某带着妻子和雇用来的4人进硐维修,陈妻和一名工人维修巷道,陈某等4人到工作面迎头作业。10∶25在迎头作业的陈某听到硐中沉闷的冒顶声,便立即跑步出来,看到二人被埋,在清理时顶板再次冒落,埋住了陈某。经过8天的抢险,3人的尸体才扒了出来。在迎头作业的另外3人沉着冷静,积极自救,从邱某硐采取边维修边后撤的办法,经过5个小时的努力终于爬出了硐口。

篇2:交通事故现场救护原则

强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掌握火灾事故现场的救护原则,与减少火灾事故现场人员的伤亡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火灾的特点、危害及救护原则

当发生火情时,火场烟雾的蔓延速度是火的5-6倍,烟气流动的方向就是火势蔓延的途径。美国消防组织曾做过一次模拟测试,点燃一只废纸篓,发现仅2分钟烟探测器报警,约3分钟后起火,房间达到使人致死温度,同时楼内充满有毒气体,约4分钟楼内过道被烟火封堵而彻底无法通行。测试结果表明楼房内一旦起火,4分钟后逃离现场的可能性很小,加上由于浓烟烈火继续升腾,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看不清逃离的方向而陷入困境。而救援人员多在4分钟后才到达现场,受难者由于当时的心情十分焦急,往往会作出不理智的举动。因此,火灾事故现场常常造成群死群伤情况的发生。如近十年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会堂火灾死亡325人,河南****商厦火灾夺去309条人命,莫斯科友谊大学火灾夺去32条人命,吉林市中百商厦火灾死54人、伤79人,浙江海宁火灾死亡39人等,都与火灾现场人员密集、混乱、自救互救知识贫乏有直接关系。

火灾往往突然发生,难以预料,现场秩序混乱,受灾人员精神极度紧张恐惧,有的人惊慌失措,甚至铤而走险。当烟雾弥漫,人们受烟呛、火烤、断电后“失明”影响情绪高度紧张,失去理性,此时,大量人员突然出现逃生,安全通道常被堵塞,受灾人员失去思考能力,慌乱和拥挤令人更难以快速撤离。片刻,浓烟接踵而至,火苗在四周飞舞,受灾 人员在烈火中受惊,高温使人无所适从,浓烟使人晕头转向,毒气使人失去理智,缺氧使人判断失误,想不起安全出口位置,为能及时逃生,只好胡闯乱挤,往往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

针对这样的情况,火灾现场救护应立足于现场自救互救,要求受惊人员务必按照“二十四字”要则行动,即做到“头脑冷静,了解信息,认清危险,理性决定,果断行动,争分夺秒”。具体说来,应把握好以下环节:

1、看好楼房的示意图,选择好逃生路线,要走最近的安全通道,迅速逃离火灾现场。

2、千万不能贪恋财物,以免耽误了最佳逃生时间。

3、正确选择所有的出口,入口和太平门都是疏散逃生的主要道路,烟雾过大时要用湿毛巾和湿衣服阻塞门缝,防止烟雾进入室内。

4、楼下着火,楼上的人应关闭通向走廊和阳台的门窗,在室内或阳台上等待,切忌跳楼和往楼下的火场里跑。

5、选择从阳台、窗户处逃生别慌乱,遇低楼层火灾时可利用安全绳、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来疏散,一端拴在门窗栏杆或暖气设施上,打扎要牢固,防止滑脱。

6、火灾初起时烟雾大,热气上升,应注意自身防护,可沿着墙壁趴在地面匍匐前进,上下楼梯也应采用爬行姿势,这样可减少烟气的袭击,千万不要乘坐普通电梯。

7、用湿毛巾、湿口罩、湿内衣捂住口鼻,看清火源位置后再设法迅速撤离。

8、开门前应先摸门把,判断是否热,以防开门时火苗窜入室内。

9、室内人员被困时应通过窗户或在阳台上呼救,不得在室内久留,不能过于胆小,也不能蛮干。

10、受困人员要选择在上风处,用粗绳帮助自己或他人从不通风处撤离。

11、衣服着火时,伤员不宜奔跑呼叫,以免风助火势,造成吸入性损伤,可采取双臂抱胸、卧倒打滚的方法扑灭,也可用湿毯子包裹打滚,切忌用手拍打,防止手部烧伤致残。

12、脱离火灾现场或通过过火处时,可将衣服打湿或用湿毯子、湿棉被包裹冲出楼下。

13、房间火盛,门被烈火封住,无法通行时,可利用阳台或下水管道向下滑落,同时应搞好自身安全的保护。

14、在高楼层居住,火灾危急时,应大声呼救或发出明显信号,等待救援。若下层火势大,可向上层逃生。

15、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16、疏散人员应从最危险处开始,高楼层火灾发生后借助器材逃生和救人可采用缓降器、救生袋、救生网、救生软梯、救护气垫、云梯车等,由消防人员直接参与救护。

17、救护人员要加强自我保护,进而保护他人。

18、灭火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关掉通风设备和空调,防止可燃、毒性气体或蒸汽扩散。

19、对火灾现场要加强人员搜寻工作,便于早发现、早抢救、早转送。

二、火焰、热力引起的吸入

性损伤

火灾现场的被困人员受火焰及高热空气和烟雾影响造成吸入性损伤即刻就可发生缺氧,这是由于物质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毒性物质,又因燃烧过程消耗空气中的大量氧气,伤员吸入氧浓度必然降低,造成早期缺氧。火焰及高热空气和烟雾造成的吸入性损伤还可能使受困人员很快并发肺水肿而导致死亡。

现场发现伤员应对其有

无吸入性损伤进行快速诊断。

轻度吸入性损伤:指声门以上,包括鼻、咽和声门的损伤,表现为粘膜充血、肿胀或形成水泡,粘膜糜烂,尤以声门以上区域肿胀明显。现场伤员常出现喘息、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口鼻渗液多等呼吸道阻塞症状,小儿的这些症状会更明显,可引起窒息死亡。

中度吸入性损伤:指气管隆突水平以上,包括喉和气管损伤,临床出现喘息、支气管痉挛。

重度吸入性损伤:指支气管和肺泡单位水平以上的损伤。伤后立即或短期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并很快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现场判断:

在密闭空间如建筑物内及汽车、飞机等处发生火灾致烧伤者,有面部烧伤尤其是鼻周围面颈部烧伤者,检查可发现鼻毛烧焦或咽部粘膜烧伤。在火灾现场意识不清、昏迷或在火灾现场停留时间过长和大喊大叫及奔跑者,损伤表现为刺激性咳嗽,唇部水肿和发音嘶哑同时出现,听诊检查有喘鸣音,重度吸入性损伤伤者常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伤后不久即可闻及干、湿啰音,多为双侧,严重时遍及全胸。

现场救护:

1、观察伤员生命体征。

2、呼吸心跳停止须现场进行心肺复苏。

3、脱去燃烧后和污染的外衣,松解腰带,尽量脱离现场,吸入新鲜空气,鼓励咳嗽及深呼吸,翻身拍背。

4、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5、地塞米松20mg静脉推入。

6、有支气管痉挛者,常用氨茶碱0.25g加入10%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滴注。

7、采用雾化吸入。0.9ns20ml+地塞米松10mg+沐舒坦4ml+庆大霉素8万u,进行雾化,利于气道湿化,有助于分泌物的排出等。

8、在现场救护人员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行气管内插管。

9、迅速转入就近医院医疗,必要时尽快施行气管切开。

三、烧烫伤

现场判断:

烧烫伤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出现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烧伤。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可导致休克。

(一)烧烫伤面积

现场判断:

不规则或小面积烧伤,用手掌粗算,五指并拢一掌面积,约等于体表面积的1%。新九分法为:头颈部9%,双上肢各9%,躯干前后各2×9%,双下肢各2×9%,会阴1%,总计为100%。

(二)烧伤休克

现场判断:

烦渴,烦燥不安,尿少,脉快而细,血压即将下降,四肢厥冷,发绀,苍白,呼吸增快等。

烧伤现场急救的原则是先除去伤因,立即脱离现场,脱去燃烧的衣服,就地滚翻,用水喷洒着火衣服;切勿奔跑,以防风助火势,越烧越旺;不宜用手扑,以防手部烧伤;不得呼叫,防止吸入性损伤;保护创面,维持呼吸道通畅,再组织转送医院抢救及治疗。针对烧伤的原因和程度不同,可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现场救护:

1、用冷清水冲洗或浸泡伤处,降低表面温度,同时紧急呼救,启动ems系统。

2、除去受伤处的饰物。

3、一度烧烫伤可涂上外用烧烫伤膏药,一般3-7日治愈。

4、二度烧烫伤,表皮水泡不要刺破,不要在创面上涂任何油脂或膏药,应用干净清洁的敷料或就便器材如方巾、床单等覆盖伤部,以保护创面,防止污染或再损伤。

5、严重口渴者可口服少量淡盐水或淡盐茶。条件许可时,可服用烧伤饮料。

6、对呼吸窒息者应行人工呼吸,如发生气道梗阻,须及时做气管切开;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等;对伴有外伤大出血者应予止血;对骨折者应作临时骨折固定。

7、遇有大面积烧伤伤员或严重烧伤、休克者,现场如条件许可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有效地对其补液,使其及早纠正休克,同时应尽快组织将其转送有救治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

四、化学性损伤

化学物品强酸强碱对组织的损害与酸类、碱类的浓度、接触时间长短、接触量多少有关。强酸对组织的局部损害为强烈的刺激性腐蚀,不仅伤面被烧,且能向深层侵蚀。但由于局部组织细胞蛋白被凝结,从而能够阻止烧伤的继续发展。碱性物质更能渗透到组织深层,日后形成的瘢痕较深。常见的强酸有硫酸、硝酸、盐酸等,强碱有氢氧化钾等。

现场判断:

硫酸烧伤的伤口呈棕褐色,盐酸、石碳酸烧伤的伤口呈白色或灰黄色,硝酸烧伤的伤口呈黄色。烧伤局部疼痛剧烈,皮肤组织溃烂;如果酸、碱类通过口腔进入胃肠道,则口腔、食管、胃黏膜造成腐蚀、糜烂、溃疡出血、黏膜水肿,甚至发生食管壁穿孔和胃壁穿孔。严重烧伤病人可引起休克。

现场救护:

1、脱离现场,急救时迅速将残余化学物质清除干净。应脱去被污染、浸渍或燃烧的衣物。无论是何种化学物质致伤,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用大量清水冲洗稀释,冲洗时间须在2小时以上。被少量强酸、碱烧伤,应立即用纸巾、毛巾等蘸吸,并用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烧伤局部,冲洗时间须在15分钟以上。

2、大量强酸、碱烧伤,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烧伤局部,冲洗时间须在2小时以上,冲洗时应将病人被污染的衣物脱去。

3、病人如能口服食品或药物,则可服用蛋清、牛奶、面糊、稠米汤,或服用氢氧化铝凝胶保护口腔、食管、胃黏膜。

4、如头、面、眼部被化学药品灼伤,须检查有无角膜烧伤,并予优先冲洗,在送医院途中仍应为病人冲洗受伤眼部。

5、很多化学物质不仅从创面吸收,还可因密闭空间从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吞入,甚至通过健康皮肤粘膜吸收,使伤员中毒,其症状不一定立即表现出来。因此,不能因当时局部损伤不重而麻痹。如有全身中毒症状,应根据其性质和毒性及早预防,可先用大量高渗葡萄糖和维生素c静滴,施行给氧等治疗。

五、火灾现场常见的外伤救护

(一)骨折及脱位

现场判断:

疼痛:剧烈疼痛及定点压痛。

肿胀:出血和骨折端的错位、重叠而致肿胀。

畸形:骨折后肢体发生畸形,肢体缩短、弯曲。

功能障碍:原有运动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现场救护:

迅速了解,简要判断伤员有无危及生命的伤情,使受伤病人脱离危险区,实施现场救护。具体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1、检查意识、呼吸、脉搏等状况及处理严重出血。

2、用绷带、三角巾、夹板固定受伤部位。

3、夹板的长度应能将骨折处的上下关节一同加以固定。

4、骨断端暴露,不要拉动,不要送回伤口区。

5、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液运行情况。

6、固定伤肢后,如可能应将伤肢抬高。

7、预防休克的发生。

8、如果离断肢残端出血多,呈喷射状,应先用指压止血法止血,然后上止血带,再行包扎。

9、对离断的肢体,应用三角巾、无菌敷料或清洁布料包扎好,外面套一层塑料袋,放在另一装满冰块或冰棍的塑料袋中保存。

10、用大量纱布压在肢体残端,采取回返式包扎法加压包扎。

11、如果离断的肢体留有部分相连,则直接包扎,并按骨折固定法进行固定。

12、如有大的骨块脱出,应同时包好,一同送医院。

(二)电击伤

现场判断:

了解电源、电压、接触部位、时间和有无高处坠落等,要观察伤员意识状态、心跳和呼吸情况,确定有无入口及出口伤位置,并注意腹部体征和气胸骨折等。

电流伤:电流通过心脏,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室纤颤而造成心脏骤停,电流对延长过中枢的损害,可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麻痹,导致呼吸衰竭、停止。

电烧伤:多由高压(1000伏以上)电器设备造成,烧伤程度根据电压及接触部位不同,轻者仅为局部皮肤的损伤,严重者伤害面积大,可深达肌肉、骨骼。

现场救护:

1、切断电源,关闭电闸,在潮湿地方,救护人员要穿绝缘胶鞋、戴胶皮手套,或站在干燥木板上,以保护自身安全。

2、对无呼吸、心跳者应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有心室纤颤者要施行电复律,并持续进行心电监护,直至恢复到正常状态。

3、烧伤伤员创面要用敷料包扎,或用干净衣物、毛巾、床单等作为临时性的包扎材料。

六、伤员的分类和护送

搞好火灾现场对伤员的分类和护送,使伤员得到最佳的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单个重度伤员在现场救护处置完毕后可尽快护送至医院救治。对于批量伤员,必须在现场将伤员进行评估及快速分类、分检,进行合理分流,从而体现优化配置原则,使尽可能多的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现场评估的分类原则如下:

1、对呼吸心跳停止或即将停止者,暂缓送,现场立即施行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技术,使呼吸心跳恢复,由建立静脉通道的专人护送。一时未能使呼吸心跳恢复者,应在救护车上放置于平卧位进行持续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并及时与后方医院联系。应尽可能缩短护送的距离和时间。

2、对中重度烧伤病人,应在现场进行液体复苏或在距现场最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液体复苏后护送。

3、对呼吸循环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者,包括复苏成功者或正在进行心肺复苏者、严重颅脑和胸腹受伤患者、特重度烧伤和严重吸入性损伤伴窒息者、需立即进行抢救性手术和改善通气者,应标以红牌,确定为“紧急后送”的危重伤员,由医护人员尽快护送,至最近的有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4、对生命体征平稳、中重度烧伤和一般性骨折、胸腹部损伤、受切割伤病员应标以黄牌,称为“优先后送”的重伤员。对成批伤员应尽量分送多家医院,避免过多伤员集中到一家医院。

5、一般的轻伤可标以绿牌,实行“暂缓后送”。

6、护送前要向接收医院通报病人的数量、伤情,预计抵达时间,以便医院进行接应和快速救治。

护送的一般原则如下:

1、现场进行检伤、分类、包扎止血、固定等救护后再行搬运及护送。

2、用装备齐全的救护车护送危重伤员,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3、护送途中对危重伤员要有医护人员护送,密切观察伤员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应记录尿量等情况,注意保温和防尘。应保护好创面,防止创面再次感染。

4、判断有吸入性损伤或在途中有发生气道梗阻可能的危重伤员,应在护送前进行气管切开术,以防止护送途中发生窒息而死亡。

5、尽量减少伤员的搬动,防止发生意外。

6、对于创伤患者、疼痛明显的伤员,在无明显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使用小剂量度冷丁、曲马多镇痛,防止发生创伤性休克。

7、在搬运和护送中,要将伤员固定牢固,防止过度颠簸导致加重休克的程度。

篇3:谈交通事故伤的现场救护

1 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

现代交通事故伤中, 多发伤发生率高, 伤情严重、复杂多变[2]。伤情急、重、危、难, 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现场和搬运途中的紧急救护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1 判断伤情

要急、快、准全面以最快速度, 初步估计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严重程度, 确定急救类型、分级, 降低急救失败率。

(1) 判断意识:分秒必争, 迅速、准确判断伤者的意识, 轻拍或轻摇伤者的肩部, 如无反应可用手指甲掐压伤者的人中6s。若发现伤者意识已经丧失, 即行胸外心脏按压。 (2) 判断呼吸:将耳贴近伤者的口鼻, 侧头注视其胸腹部, 从“一看、二听、三感觉”来判定伤者有无呼吸。即:看胸腹部有无起伏, 听口鼻有无出气声, 感觉脸面部有无吹拂感。若有呼吸, 可保持呼吸道通畅, 无呼吸, 立即行人工呼吸。

1.2 紧急救护

“时间就是生命”, 及时准确对伤情作出判断后, 应果断采取抢救措施。对现场呼吸、心跳骤停者应就地救护, 少搬动, 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即在开放气道下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等救生技术。

1.2.1 开放气道

解松衣领及腰带, 清除口鼻分泌物、血液、异物, 有义牙取下。严重创伤有吸入胃内容物、血的危险, 避免误吸, 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3]。

1.2.2 心前区叩击在心脏骤停1.5min内, 立即行心前区叩击, 可使心脏复跳, 因此现场就是复苏成败的关键所在。

1.2.3 心脏按压

将伤者仰卧于坚实的地面或木板上, 使头、颈、躯干无扭曲。在伤者胸骨下段, 胸骨中线与乳头相交处, 左手掌根部紧贴此处, 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 两手指交叉抬起, 双肘关节伸直, 借用身体的重量, 有节律地、垂直向下按压, 使胸骨下陷3~4cm, 按压的次数为60~80次/min。

1.2.4 人工呼吸

呼吸骤停者常首选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保持伤者的头尽量后仰、口张开, 拇指和示指捏住鼻孔, 深吸一口气, 屏气, 双唇包住伤者口部, 用力吹气, 吹气毕, 手指离开, 松开鼻, 让伤者呼气, 速度16~20次/min。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 做5个循环。

2处理伤情降低伤残率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是现场救护最基本的技术, 是降低伤残的重要手段, 也是防止病情恶化、减轻伤者痛苦等的重要措施。

(1) 有效补液。交通事故中, 对于伤残严重者, 及时有效的静脉补液是预防休克的首要措施。必要时保持两条途径分别补液、输血或给药。 (2) 包扎止血。头部和四肢的浅表出血, 可用手指按压近心端动脉血管, 有条件时即用止血药或止血粉。 (3) 妥善固定。若有骨折, 应有效固定骨折部位, 防止骨折移位或错位、减少血管神经的继发损伤、便于搬运和减轻伤者的痛苦。 (4) 规范搬运。在搬运过程中, 方法要正确、体位要适当。凡疑有骨折者, 妥善固定后, 用木板平运。如:四肢骨折时给予夹板初步固定后搬运;对脊柱骨折者, 搬运时应保持头、颈、胸部的一致性, 搬动要小心, 推车要平稳, 勿扭转或局部位置变动, 防止截瘫的发生或者脊髓再度损伤。 (5) 合理转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面色、表情、肢体活动的情况及变化。危重者经现场救治, 伤情改善后及时转送;对生命体征稳定者, 对症处理后可安全转送;条件有限时, 要边救边送或边救边求援, 尽量争取时间。

总之, 面对交通事故伤的救治, 应用最短的时间、最敏捷的思维判断、最果断的决策、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将急危重伤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也是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救死扶伤、起死回生。在此, 必须强调以下两方面: (1) 下决心把创伤急救工作的重点放在现场和运送途中; (2) 创伤急救技术和救命手术在院前或急诊科内开展。现场救护是急诊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急诊急救工作的延伸, 为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奠定必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韦颖屏.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现状[J].护理学报, 2008, 2.

[2]王伟雄, 刘坚义, 姚志挺.城市多发伤院内死亡患者原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 2008, (3) .

篇4:溺水现场救护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56-01

意外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溺水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溺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有时造成多人受伤,不仅对患者有害,而且还可能威胁救助者和同一环境中所有的人。溺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故,溺水后的急救应争分夺秒,方法正确;否则,抢救效果却能有生死之别。

1原因

溺水是由于人体淹没于水中所导致的危及生命的情况,大量的水以及污泥、杂草堵塞呼吸道;或冷水刺激引起喉部、支气管反射性痉挛、声门关闭,导致窒息,肺的通气及换气功能丧失、缺氧、昏迷直至死亡[1]。

2 现场救护

2.1救人出水

如溺水者仍浮于水面,应向水中抛投救生圈、大块木板等抢救器材或伸长杆将溺水者拉出来;如溺水者已沉入水底,抢救者如习水性应迅速潜入水中进行抢救,抢救时应注意,不要从正面接近溺水者,应从侧面接近,托住其掖窝或下颌部,将其救出水面。

2.2 判断溺水者伤情

判断有无呼吸、有无心跳。溺水者被抢救上来后,应立即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位送到较温暖、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抢救。触摸颈动脉—在颈中线旁开2cm位置,触摸1-2分钟,感觉有无动脉血管的博动。向伤员问话,视其有无反应;轻摇伤员肩部,观察其反应;听呼吸气流声音,看胸腹部有无起伏判断有无呼吸。并检查其是否曾受过物体打击、硬物碰撞,根据症状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

2.3心肺复苏

畅通气道,当伤员无呼吸时,将其置于平卧位,将假牙取出,清洁口腔,用仰头举颌法(稍垫高肩部,头低位,将下颌往上推)以畅通气道。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进行人工呼吸,频率为12-14次/分钟。如吹气不进,表示气道不通,可能有异物阻塞气道。如果是痰液、呕吐物,可用手指将其抠出;如果为其他异物,则先用挤腹法、拍背法、胸部按压等,然后将伤员侧身,用手指探索,将异物挤向一边,慢慢抠出。切忌将之捅进去。胸外心脏按压,用左手掌根部放在心窝上方二横指的位置,右手掌放在左掌上,双手手臂绷直,肩部和手与按压位置垂直,按压时利用上身的重量缓缓下压3-5cm,然后抬高肩部和上身以放松按壓力度,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按压位置,频率为60-100次/分钟。单人抢救时,吹气与按压的频率为2:15双人抢救时,吹气与按压的频率为1:5。心跳呼吸停止的现场抢救有效时,伤员的面色出现红润和有自主呼吸。当抢救未见效果时,千万不要松懈放弃,应一直坚持至医生到现场接手为止。

2.4 对症处理

首先要松开裤带,脱掉湿衣服,盖上干衣服,不使受凉。对落水者进行详细的观察,将其口、鼻里的泥沙异物清理干净。如果发现溺水者受过物体打击,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性质后对症处理,如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出现昏迷时,必须维持呼吸道通通畅。昏迷者应平卧,将其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跟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而发生气道阻塞。

2.5 倒出体内污水

呼吸道有水阻塞者,可先行控水,但要尽量缩短控水时间,以免耽误抢救时机。控水时要注意防止胃中流体吸入肺中。控水的方法(1)使溺水者取俯卧位,救护者骑跨于伤员大腿两侧,用双手抱住伤员腹部向上提,使水流出。(2)将溺水者扛于急救者的肩上,急救者上、下耸肩或快步奔走,使水流出。(3)急救者可一腿跪在地上,另一腿曲膝,将溺水者腹部放在急救者屈膝的腿上,让其头朝下,用手按压溺水者背部,将呼吸道及腹部的水倒控出来。在抢救溺水者的同时,必须尽快向医院求救。另外,抢救时要注意保暖,溺水者苏醒后,除进一步注意保暖外,应暂时禁食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3 讨论

意外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它包括除疾病外所有导致患者身心受损的各种情况,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其中溺水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急救者必须对意外伤害有充分的认识,同时掌握保护自己与救援受害者的各种技能。否则不仅不能帮助患者,而且还会危及自身安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突发急症和意外的时候,在生命与死神赛跑的过程中,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双手给亲人和需要帮助的人送上最珍贵的东西——生的希望[2]。

参考文献:

[1]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家庭医学全书 第4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951)

篇5:瓦斯爆炸的现场救护

当听到或看到瓦斯爆炸时,应面背爆炸地点迅速卧倒,如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鼻口。距离爆炸中心较近的作业人员,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离现场,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

瓦斯爆炸后,应立即切断通往事故地点的一切电源,马上恢复通风,设法扑灭各种明火和残留火,以防再次引起爆炸。所有生存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应统一、镇定地撤离危险区。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区。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处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不要延误抢救时机。

怎样预防井下瓦斯爆炸?

篇6: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摘录自《电力工业紧急救护工作规范》DL/T692-2008 A1基本要求

A1.1 紧急救护应就地抢救,动作迅速、果断,方法正确、有效。

A1.2 要认真观察伤员 全身情况,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用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以支持呼吸和循环。

A1.3 在现场紧急救护的同时,应立即与急救中心或附近医院取得联系,请求给予进一步的指导与帮助。在医务人员未达到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不能仅根据伤员没有呼吸与脉搏就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更不能放弃现场急救而直接送医院。触电伤员死亡诊断只能由医院做出。

A1.4 现场紧急救护时,应保持好现场并做好紧急救护记录,现场急救结束后,应将记录与小节移交企业主管部门存档。

A2 触电急救

A2.1 伤员脱离电源的处理

A2.1.1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时间越长,对人体伤害就越重。

A2.1.2 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或其他断电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得直接用手触及伤员,以免救护者同时触电,如触电者处于高处,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该伤员脱离电源后自高处坠落形成复合伤。

A2.1.3 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还可戴绝缘手套,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裹绝缘后解脱触电者。另外,救护人员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解脱,在操作时最好用一只手进行操作。如果电流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可设法用干木板塞到其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绝缘柄的钳子等将电线弄断。用钳子剪断电线,最好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操作。

A2.1.4 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A2.1.5 如果触电发生在架空线杆塔上,对低压带电线路,若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应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由救护人员迅速登杆,束好自己的安全皮带后,用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干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对高压带电线路且不可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的,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积的适当的长度金属短路线的方法,使电源开关跳闸。掷挂前,将短路线一端固定在铁塔或接地引下线上,另一端系重物,在抛掷短路线时,应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人员安全。不论是在任何级电压线路上触电,救护人员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要注意防止发生从高处坠落的可能和再次触及其它有电线路的可能。

A2.1.6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要先确认线路是否无电,确认线路已经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以接近触电者)前,不得接近以断线点为中心的8m~10m的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救护人员将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m~10m以外再开始心肺复苏急救。只有在确认 线路已经无电时,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A2.1.7 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的防火、防爆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

A2.2 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A2.2.1 对神志清醒的触电伤员,应将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呼吸、脉搏等生命指标,暂时不要让其站立或走动。

A2.2.2 对神志不清的触电伤员,应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丧失意识,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A2.2.3 对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伤员,将其脱离电源后,立即就地迅速进行有效心肺复苏抢救。

A2.2.4 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心跳情况。

a)看:看伤员的胸部,上腹部有无呼吸起伏动作。b)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c)试:测试口鼻有无呼气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凹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采用看、听、试方法发现伤员即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伤员呼吸心跳停止。A2.3 心肺复苏技术(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A2.3.1 触电伤员呼吸、心跳均停止,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技术支持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包括:

a)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

A2.3.2 通畅气道:

a)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b)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颏骨向上抬起(对颈部有损伤的伤者不适用),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额头用力向后推,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这样会使头部抬高前倾,加重气道阻塞,并且会使胸外心脏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A2.3.3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隔式人工呼吸及:“S”形口咽吹气管人工呼吸。a)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吹气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每次吹气时间 1-1.5s,在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即可判断心跳已停止,此时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如有脉搏而无呼吸,以每分钟12次速度进行人工呼吸。

b)除开始时大口呼吸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c)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

d)如有条件的话,用简易呼吸面罩、呼吸隔膜成“S”口咽吹气管进行隔式人工呼吸,以避免直接接触引起交叉感染。e)“S”口咽吹气管人工呼吸方法。将“S”口咽吹气管一端插入伤员口腔内,并将其舌头压在管下使托盘正好压紧伤员的唇,密闭住伤员口部,然后捏住伤员鼻孔,向吹气管内吹气。

A2.3.4 胸外心脏按压

a)未进行按压前,先用拳的小鱼际处适度捶击伤员的心前区,捶击1次~2次后,如体表较大动脉的搏动仍未恢复,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b)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如下; 1)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 2)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

3)另一只手的掌根紧靠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c)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

1)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将下面手的掌根部置于伤员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 3cm~5cm(儿童肌瘦弱者酌减);

3)压至要求的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按压必须确保有效,按压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d)按压操作频率要求如下:

1)胸外按压要以均匀的速度进行,每分钟80-10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2)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e)在按压时,不能用力过大,因用力过大易发生肋骨、胸骨骨折,甚至引起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这是复苏失败的原因之一。

f)在抢救过程中如操作者更换操作位置或由其他人接替,其抢救操作中断时间不应超过5s。

A2.3.5 头部降温。现场抢救呼吸心跳恢复后,应立即对头部进行降温,如用冰帽、冰袋等,紧急情况下亦可用冰棍放在伤员头部或用冷毛巾置于额部。A2.3.6 抢救过程中的再判断:

a)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按压吹气循环),应 用听、看、试的方法在5s~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是否恢复的再判断。

b)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用心肺复苏技术抢救。

c)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断一次,每次判断时间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轻易放弃现场抢救。

A2.3.7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mal Defibnllator,AED)。

在抢救过程中,应迅速、准确地使用简易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A2.4 伤员的移动与转院

A2.4.1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实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s。

A2.4.2 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木板外,还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应继续用心肺复苏技术抢救,并做好保暖工作。A2.4.3 在转送伤员去医院前,应充分利用通信手段,与有关医院取得联系,请求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同时应对触电伤员的其他合并伤,如骨折、体表出血等作相应处理。

A2.5 伤员好转后的处理

如伤员的心跳和呼吸经抢救后均已恢复,则可暂停心肺复苏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复后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

A2.6 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现场触电抢救,对采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应持慎重态度,若没有必要的诊断设备和足够的把握,不得乱用。

A2.7 杆上触电急救

A2.7.1 发现杆上有人触电时,应争取时间及早在杆上开始进行抢救,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工具和绝缘工具以及牢固的绳索等,并紧急呼救。

A2.7.2.救护人员应在确认触电者已脱离电源,且救护人员本身所涉环境安全距离内无危险电源时,方能接触伤员进行抢救,并应注意防止发生高空坠落的可能性。

A2.7.3 触电伤员脱离电源后,应将伤员扶卧在自己的安全带上(或在适当地方躺平),并注意保持伤员气道通畅。

A2.7.4 如伤员呼吸停止,应立即口对口(鼻)吹两次,再测试颈动脉,如有搏动,则每5s吹气一次,如颈动脉无搏动,并可用空心拳头叩击心前区2次,促使心脏复跳。

A2.7.5 为使抢救更为有效,应立即设法将伤员营救至地面抢救。

a)单人营救法。首先在杆上安装绳索,将5分粗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杆上,固定时绳子要绕2圈~3圈,绳子的另一端放在伤员的腋下,绑的方法是先用柔软的物品垫在腋下,然后用绳子环绕一圈,打三个靠结,绳头塞进伤员腋旁的圈内并压紧,绳子的长度应为杆的 1.2倍~1.5倍,最后将伤员的脚扣和安全带松开,再解开固定在电杆上的绳子,缓缓将伤员放下。

b)双人营救法。该方法基本与单人营救方法相同,只是绳子的另一端由杆下人员握住缓缓下放,此时绳子要长一些,应为杆高的2.2倍~2.5倍,营救人员要协调一致,防止杆上人员突然松手,杆下人员没有准备而发生意外。

c)在将伤员由高处送至地面前,应再口对口(鼻)吹4次。

上一篇:调查报告与论文下一篇:初中的学习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