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有趣的石头画

2024-05-08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有趣的石头画(精选12篇)

篇1: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有趣的石头画

大班优秀美术教案《有趣的石头画》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优秀美术《有趣的石头画》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背景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重点难点

从技能方面,发挥想象力,能够通过石头的组合来表现事物,在这基础上,在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来完善整个石头画;二是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图片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吗? 3、**和**有什么不一样的呀?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刚开始的引入过于繁琐,导致了在后面介绍制作方法,特别是用双面胶将石头粘在鞋盒这个重点没能与孩子交代清楚,导致后面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外,还能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把你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听明白,这是当前我的困惑,我想也是我们几个新老师的困惑。今后,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与幼儿交谈,交流的“路”,让孩子能够 “听”得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打破孩子与我之间的那堵墙。

4、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如用石头组合了一个小人,最后用稻草给小人弄了一头美丽的“头发”;用吸管为不倒翁的气球制作了一条绳子,并且懂得用吸管的折叠来体现绳子的动态。另外,也有许多孩子对石头外型观察的十分仔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让我们刮目相看。

总之,作为一名刚刚转岗的年轻教师来说,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还要跟老教师好好学习,多看相关方面的资讯,多了解有关幼教界的信息,以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除了这些之外,我们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样才能做到从孩子出发,了解孩子,贴近孩子。

本文扩展阅读:画是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上部表示以手执笔,下部是笔画出的线条。画的本义是用笔描绘图形,一说本义是划分地界。由用笔描绘引申指画出的图形,用作名词。汉字的一笔叫一“画”,也是由描绘引申而来。划分界限含有设计、规划的意思,因此“画”又指规划、谋划。广而言之,用手、脚或器具某种动作也称“画”。

篇2: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有趣的石头画

活动目标:

1.了解石头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利用石头进行艺术创作。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用毛笔均匀地在石头上涂色。

难点:利用石头的造型进行艺术创作。

活动准备:

1.收集的不同形状的石头若干。

2.颜料、毛笔、水桶、纸盘、双面胶、塑料垫板。

3.石头创意电子稿图片若干张。

4.《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CD曲。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交流讨论师:小朋友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是什么?(石头)你还在哪里见过它?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小朋友说出石头有这么多用途,石头还可以做成什么呢?

二、示范欣赏提出要求

1.出示石头范画,说一说石头画是怎样做成的。

2.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师:有些石头画是根据石头形状来想像绘画图案、有些石头画的制作是根据石头组合粘贴造型而完成的。所以首先要选择石头,看看石头像什么,能做什么画。然后在石头上涂一层漂亮的颜色,换颜色时一定要把笔在水桶里涮干净,涮笔时要轻轻的,不要甩到别人的身上,把毛笔头上的水在桶边挡掉,再在干毛巾上把水吸干净。再蘸上颜料画上漂亮的图案,如果有颜色碰到手上要用湿毛巾及时擦手。将石头放到盘子里,添画上漂亮的的花边,一幅石头画就画好了。

3.播放好看的石头画,请幼儿欣赏石头画作品。

师:老师这里还有好看的石头画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启发引导,拓展想象

1.交流、想象。

师:你想做什么样的石头画?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造型,说给同伴听一听。

2.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师:石头王国要举办一个“石头创意展”需要许多奇特的石头画作品,小朋友们都是小小艺术家,快来大显身手吧。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刚开始的引入过于繁琐,导致了在后面介绍制作方法,特别是用双面胶将石头粘在鞋盒这个重点没能与孩子交代清楚,导致后面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外,还能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把你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听明白,这是当前我的困惑,我想也是我们几个新老师的困惑。今后,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与幼儿交谈,交流的“路”,让孩子能够 “听”得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打破孩子与我之间的那堵墙。

4、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如用石头组合了一个小人,最后用稻草给小人弄了一头美丽的“头发”;用吸管为不倒翁的气球制作了一条绳子,并且懂得用吸管的折叠来体现绳子的动态。另外,也有许多孩子对石头外型观察的十分仔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让我们刮目相看。

总之,作为一名刚刚转岗的年轻教师来说,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还要跟老教师好好学习,多看相关方面的资讯,多了解有关幼教界的信息,以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除了这些之外,我们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样才能做到从孩子出发,了解孩子,贴近孩子。

篇3: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有趣的石头画

一、保护好奇心, 点燃持续探索的火花

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 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 激发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 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索活动中。

案例:保育员阿姨把岑岑带到我身边, 生气地说:“何老师, 岑岑爬上桌子, 去博古架上搬木化石, 要是摔下来怎么得了!”岑岑低下头为自己辩解:“我只是想看看木化石里面的木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在下面看不到。”原来是这样。

在主题活动——石头展览会上, 我们与幼儿共同搜集了许多石头制品和工艺品, 这其中当属奕杨小朋友带来的木化石最为珍贵。经过岁月的沉淀, 木头已和玉石浑然一体, 从玉石外清晰可见木头的纹理, 孩子们对木化石兴趣很高, 在听奕杨妈妈讲解过程中鸦雀无声。但由于木化石价格不菲, 讲解完之后, 我们将它置于较高的博古架上供幼儿欣赏, 却忘了架子与孩子的身高悬殊较大, 不便于孩子进一步观察与探究。了解这一情况之后, 我致电奕杨家长征得他们的同意, 将木化石放在窗台边, 并请保育员阿姨帮忙老师一同维持秩序, 让所有的孩子在不损坏木化石的前提下, 都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这块神秘的石头。每次课后总有一群孩子围着木化石叽叽喳喳讨论不休, “你看这个地方的木头有个小洞, 是蛀虫蛀的吗?”“化石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形成?”“我见过恐龙化石, 和木化石有些不一样呢?”……对于“化石”的探究正悄悄酝酿形成。

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是幼儿探索、创造的源泉, 没有兴趣, 幼儿产生不了好奇心, 更谈不上主动探索学习了。《纲要》科学领域提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岑岑的“危险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指示信号, 它告诉我们, 幼儿在探索中光“听”是不够的, 他需要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触摸新事物。这样他才能有自己的体验和反应, 才能从中发现问题, 追根求源, 引发思考, 激起探究欲望。案例中孩子们那一连串的问题是在与木化石亲密接触后才迸发的, 如果木化石一直高高在上, 如果岑岑不爬上桌子, 也许我们就在无意识中熄灭了幼儿心中的那簇探索的火花。

二、“等待”与“点拨”, 推动持续探索的深入

“等待”与“点拨”, 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 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方式。教师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 是推动幼儿深入持续探索的必要手段。

案例:下午3:00大活动室制作奇石盆景活动

场景一:元元小朋友要将两块石头粘在一起, 她尝试用了白乳胶、万能胶、透明胶等来粘, 都以失败告终, 她转身喊:“老师, 我不会!”老师问她:“所有胶都试过了吗?”元元说:“还有泡沫胶没有用过, 但肯定也粘不住。”“试试看, 试完后还是不行再来找老师。”元元改用泡沫胶粘石头, 粘完后还给石头刷颜料, 这样又盖住泡沫胶的颜色, 终于成功了。

场景二:睿睿手里拿着几块石头, 反复翻看, 眼神一片茫然, 老师问“睿睿, 想出要做什么吗?”睿睿摇摇头, “你去看看石头盆景画册, 还可以到讲台上看看老师的奇石盆景, 模仿着做一个, 好吗?”“好的!”睿睿高兴地开始他的创作。

场景一中元元在尝试了许多方法都以失败告终, 于是放弃了继续探索的勇气, 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她方法, 而是鼓励她继续探索, 最终她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那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而场景二中睿睿能力较弱, 想要独立完成一个活动过程有一定困难, 教师则让他从模仿做起, 积累经验, 激发他的探索热情。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技能上或是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的难题, 这都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

案例:上午9:40班级活动室科学活动《称一称》

在称一称石头重量的活动中, 我要求幼儿利用自制的天平, 找一找什么样的石头一样重, 并为活动做好记录。活动近尾声, 大家都在收拾整理, 我发现雨宏还在寻找相同重量的石头, 这块不行, 又换一块还不行……我没有着急催促她收拾, 只在默默观察她的举动, 同桌的阿杰要帮她, 她没有拒绝, 可阿杰试了三次也没有成功。一直目不转睛注视阿杰操作过程的她突然眼睛一亮, 她抢过阿杰手里的石头, 屏住呼吸轻轻把石头放在天平上。一边

是大石头, 另一边是三块小石头, 天平平衡了, 雨宏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等待”是一种特殊的介入, 在“等待”中, 既有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又更显示出教师对幼儿能力的信任。从上面的案例记录可以看到, 当雨宏沉浸在思索的过程中时, 她可能会暂时没有明显的行为表现, 这时做为老师“等待”比“帮助”更可贵。

教师只有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 才能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感到成功的滋味, 也只有感受了成功才能唤起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

三、借助表格记录, 促进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再验证再发现

观察记录是探究活动 (特别是科学活动) 的重要环节, 幼儿借助表格真实记录活动的各种现象结果, 便于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过程, 能促进幼儿对探索过程进行比较, 从而让幼儿萌发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幼儿在探索后会乐于拿着记录表与同伴交流结果, 在交流中一经发现与自己不同的想法, 便会产生争论, 有了争论就会相应地产生再次实践验证的动力。

1. 这是幼儿在探索吸铁石吸附能力的记录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对吸铁石吸附物体属性的判断已经很准确。活动后幼儿借助记录表中提出了新的问题, “吸铁石是石头吗?为什么和平常的石头不一样”幼儿发现的新知识体验是:有的东西看起来像铁但不是铁, 有的叫做铝, 吸铁石不能吸附铝。

2. 这是幼儿在区分泥土和石头实验过程后的记录表。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后他们拿着自己的记录表互相交流, “为什么我把小石头放进水里, 水也变浑浊了呢?”“回家我也要把泥土和石头放在火里烧, 看看有什么发现”……幼儿通过交流记录表, 发现了许多新问题, 进而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验证、再发现, 并且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幼儿探索的方法呈多元化, 探索的热情也相当高涨。

四、及时评价, 强化幼儿的持续探究欲望。

评价是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幼儿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话时, 都无一例外地笑逐颜开, 但教师的评价仅仅是为了增添幼儿所谓的成功的喜悦吗?其实, 评价的目的远不止于此。我认为, 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 教师评价的目的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 评价是为了支持幼儿更深入探索的需要。思维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评价的目的就是在此过程中推动幼儿的思维进程, 强化他的探究欲望, 这才是有价值的评价。就如下面片断中, 我们是这样做的:

案例:科学活动《泥土和石头》中, 幼儿正动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区分泥土和石头, 突然“砰砰砰……”一连串刺耳的敲击声吸引了在的目光, “国国你在干什么?”老师走过去问, “我在区分泥土和石头啊, 用大石头一敲, 是泥土就扁了, 不是泥土的小石头是砸不扁的。”他得意地回答。“可是你敲击的声音太大了, 影响了别组的小朋友。”老师说:“这样吧, 如果你想继续在教室里实验就要考虑换个方法, 如果不愿意换个方法就到活动室继续探索, 你觉得呢?”国国想了想选择去了活动室。

其次, 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行为能力, 教师的评价应当如实地体现出这些差异。如在下面片段中对记录表的评价, 教师能针对每张表格的优势展开评价, 引发幼儿的讨论和思考, 并让幼儿从中学到可为自己所用的方法, 这才是评价的关键所在。

案例:科学活动《泥土和石头》结束, 老师和全班幼儿对记录探索过程的表格进行评价, 晗涵的记录表被评为“最清晰的记录表”, 她虽然也采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可她在每幅图的边上配上数字, 让我们了解整个流程顺序。奕杨的记录表被评为“详细的记录表”, 他用的是图式加文字的记录方法。小萱的记录表是“最佳方法记录表”, 她采用的区分方法能很快区分泥土和石头, 但没有标注顺序, 看起来有些费劲……孩子们听得饶有兴致, 最后老师说:“这几种记录方式都很好, 让人一看就明白刚才你的实验过程, 你喜欢哪种记录方式?下次在记录时也可以学习记录。”

五、开设区角, 提供自由探索的条件, 延续幼儿探究热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为他们的探究活动提供有利的支持。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究的物质环境, 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是孩子们自由操作、持续探究的重要保证。鉴于这一点, 我们在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中, 将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与区角活动有机结合, 使幼儿与主题活动环境、区角活动形成三维互动, 使幼儿在没有压力和框架的状态下, 随时随地直接操作, 自由进行持续探究, 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开展探索性主题活动《石头也疯狂》中, 石头已深入班级的各个区角中, 美工区里有用石头作画, 建构区里有用石头玩叠叠乐, 科学区里有各种矿石和孩子们超级兴趣的打火石, 另外班级还有一条用石头铺的小路, 每个孩子都喜欢光脚在上面走走踩踩, 既有趣又达到健身的目的, 可谓一举两得。区角中, 孩子自由探索, 轻松创意, 每次分组活动孩子们就分散在各区角中, 平时爱玩的玩具和游戏此刻都被打入冷宫。各类石头成了他们的新宠, 在游戏中他们发现问题:“打火石碰撞后会有一股味道, 那是什么味道?”“为什么有的石头有尖角, 有的石头是圆溜溜的?”……

幼儿在轻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 面对如此丰富的物质材料的刺激, 就会集中精力毫无顾虑的持续探索。幼儿心底的意图、潜在的创造力才能充分地发挥与展现, 他才能体验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和成功者。那份自豪和满足是不言而喻的, 这对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持续探究、创新精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篇4: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有趣的石头画

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欣赏环境,不仅让幼儿感受石头作品的美妙,还要让孩子了解石头的作用、石头的不同,丰富幼儿的经验。环境的熏陶成为孩子制作的催化剂,不仅扩展了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对石头有更深的了解和兴趣,而且使孩子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制作了。

二、通过多种制作方法让幼儿书写“石头神话”

方法一:借助石头原形进行大胆想象

一开始我們和孩子进行“石头原形想象”阶段,孩子可以借助石头原形大胆想象。经过观察,孩子們发现有的石头形状像水果,于是便在石头原形上绘画了草莓、鸭梨、西瓜,并用石头绘画了石头车,把画好的水果放到车里,就变成了“水果大丰收”的画面。孩子不仅体验到制作的快乐还能感受石头的神奇变化。

方法二:简单的石头组合拓展制作主题

“石头原形想象”阶段虽然简单,但是却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我又和孩子們进行平面的简单的石头组合,并以动物的主题进行平面创意表现。孩子們通过几块石头的拼摆,便展示出毛毛虫、小鱼等多种动物,大大丰富了制作主题。

方法三:让幼儿探索如何让平面的石头画站起来

当孩子們熟练后,我又向孩子提出了新的挑战:怎样才能让它們站在“小展台”上呢?孩子們想到了“找立体的石头、用胶粘就能站起来了、做个架子”等方法。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马上和孩子們讨论怎样制作立体的作品。我和孩子們共同学习、充分讨论、反复尝试,终于在共同参与合作下,我們借助多种胶、寻找立体的石头、石头搭建等多种方法制作了立体的“石头作品”。可爱的刺猬运果、山中之王大老虎、小企鹅、大鳄鱼等,都是孩子們的得意作品。

方法四:以制作石头连环画的方式,进一步加大石头画制作的难度

在制作石头连环画的时候,我充分运用了迁移法,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动画片或故事是幼儿较感兴趣的内容,将这些形象纳入石头画活动,是从幼儿兴趣出发开展教学的一种尝试。如:我在进行“小松鼠的尾巴”的语言活动时,我发现幼儿对此故事很感兴趣。于是在制作石头画的过程中我请幼儿来制作石头连环画,孩子們一下子都想制作“小松鼠的尾巴”的故事。我充分调动幼儿的经验,将幼儿对故事的了解和经验都迁移到制作中来。一开始孩子們不知道如何分工、如何选取合适的页码制作,更不会简单的合作,制作出的作品不是重复、就是故事不清晰。我就和幼儿共同讨论协商,哪幅画面适合制作,哪幅画面可以删除,怎样分工等等,并为幼儿提供不同的图片,给幼儿以隐性的支持。

丰富的石头画激发了孩子們的创作灵感,孩子們在玩中做、做中玩,大胆创新,自由想象,多种能力获得了发展。石头画制作成为一项孩子喜欢的动手动脑的活动。

篇5:大班美术:有趣的石头画教案

东湖幼儿园 王爱红

活动目标: 尝试独特的绘画形式,进行大胆创作。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小石头、水粉笔、各种颜色的颜料、各组一块抹布、小水桶。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石头,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石头能干什么?

二、欣赏石头画 1.播放课件

2.提问:你喜欢哪件作品呢?为什么喜欢?

3.小结:根据每块石头的形状,想象它像什么,用颜料画出图案,要画大。4.从不同角度观察石头,想象。

三、作品创作

1.幼儿观察石头,想象。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讲评

五、活动延伸:

回去我们再尝试看看在石头上还可以怎样画,就会更漂亮。

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课多研的第三研,活动整体效果很好。经过老师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每一句引导语,整堂课中孩子们探索的欲望很高,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想象,回答问题。从孩子们的作品来看,都大胆尝试了石头画的作画方法,并从中得到了乐趣。不足:

篇6: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有趣的石头画

设计背景

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在他提出的《课程论》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设计此次活动正是源于“活教育”的课程特点,从幼儿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入手。在幼儿园里、居住的小区里,随处可见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工人休息的石桌石凳。还有幼儿所见到的玉石制品以及石制工艺品等。以幼儿感兴趣的石头为中心,感知石头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石头的作用。认识石头种类的多样性,知道他们各有特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重点难点

知道石头的种类及功能。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什么?

3、他们的样子是一样的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一起合作。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篇7: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手掌画

执教老师:李丽仙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有认识自己手的先备知识,平时,幼儿也常运用双手做事,但却未对自己双手多做留意,通过活动,让孩子利用双手,激发孩子的创意,使孩子更认识自己的双手,了解双手的万能,期许孩子珍爱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活动中我借由绘本《有趣的手掌画》引导孩子发挥创造,因为绘本中的内容全部是由手掌画来表现的,十分新颖有趣,我想这对于孩子们来说一定是个很好的绘本教材,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让绘本活动与美术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孩子用添画的方法来表现手掌画的神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在手掌上作画并能用添画的方式大胆创作。

2、通过感受手掌画的有趣与多变,在欣赏中获得愉快的经验。

【活动重点】在手掌上作画并用添画的方式大胆创作。

【活动难点】能大胆地进行想象、表达,有一定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课件《有趣的手掌画》、各种颜料、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掌印,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手掌印提问:这是什么?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跟手掌有关的书,非常有趣,手掌会变变变,书里的手掌藏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二、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

1、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画面,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幻灯片的内容。

幻灯片1:星期天的早晨,天气真好,太阳公公对着我们眯眯笑。

幻灯片2:“嘀嘀嘀!嘀嘀嘀!开来了一辆小汽车,哦,原来是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和妹妹,一家人要去游玩,大家可高兴了。

幻灯片3:汽车快乐地向前开去,边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瞧!他们来到了动物园。

幻灯片4:动物园的大门到了,你们想不想跟他们一起进去看看呢?好吧,就让我们快进去参观吧!

幻灯片5:哇!快看,大象拿着红苹果来欢迎我们了。

幻灯片6:我们再去湖边看看,咦,一只雪白的天鹅,正悠闲的停在湖面上。

幻灯片6:游啊游,游啊游,一条美丽的鱼,从天鹅下面游过。

幻灯片7:天渐渐黑了,他们游玩了一天也该回家了。

2、提问:故事讲完了,你在故事里找到手掌了吗?他们藏在哪里?变成了什么?

三、幼儿尝试进行手掌印创作。

1、手掌真厉害,能变成这么多的东西,你觉得手掌还能变成什么呢?

2、我们也来试试,让手掌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图案吧。今天我们要用颜料和笔让我们的手掌来变一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刷在手掌上,然后进行添画。等下在刷颜料的时候,先将衣服袖子拉高,用完一种颜料想换另一种颜料时先将笔放回原来的框子里。

四、作品欣赏。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台大的电视机,如果你变好了可以到那里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2、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让我们去表演给弟弟妹妹看看。

2018年11月1日

幼儿园大班优秀美术教案《小手变变变》

执教老师:李丽仙 活动目标:

1、运用手的造型,想象创作意愿画。

2、通过想象,在手的造型上进行添画,创造出不同形态的物体。

3、体验创造、变化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范例画。

2、水彩笔、油画棒、白纸、幼儿用书:《小手变变变》

3、轻柔的背景音乐,播放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游戏“小手变变变”教师:小朋友,苗老师带大家玩个游戏--“小手变变变”,看看我们的小手可以变成什么?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来。

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小鸟飞飞飞。

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小鱼游游游。

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小兔跳跳跳。

我的小手变变变,变成螃蟹爬爬爬。

教师:看一看你们的小手,想想小手魔术师还能变出什么造型?

教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我们的小手可以有这么多的变化呀。

二、欣赏范例,师幼共同讨论绘画方法。

1、出示范画教师:我带来了几幅有趣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里有什么?

(仙人掌,大树,小鱼,小鸡,)

教师:它们和以前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有手掌的轮廓)原来用小手的形象也可以变出这么好看的图画。

教师:怎样在纸上画出手掌的形象呢?

教师示范: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一只手拿水彩笔,另只手张开五指平放在纸上,用水彩笔沿手的边缘描画。作画时,放在纸上的手在画完之前不能移动,水彩笔不要太用力,这样就画出了手掌的形象。

教师:我除了把手这样放,还可以怎样放?(可以换个方向画一画,教师摆放不同的手形)。

2、添画和涂色教师:看看老师的小手像什么?

教师:变只小鸡好不好。拿水彩笔把首尾相连,添画眼睛、嘴巴、鸡冠、翅膀、脚,小鸡就变身成功啦。然后用油画棒给小鸡穿上漂亮的衣服。

教师小结:看图片,可以在手掌的里面添画,还可以在手掌的外面添画。(启发幼儿进行创造)教师:请小朋友先用水彩笔给手掌变身,可以和老师画的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再用油画棒给动物的身体涂上颜色,为小动物们穿上漂亮的衣服。我们一起来施魔法把小手变变变吧。

三、幼儿进行绘画播放轻柔背景音乐,幼儿进行添画、涂色,教师进行指导。

四、结束分享作品,交流感受。

教师:小魔术师们真了不起,变出了小鸡,小鱼,我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小手”变成了什么?

教师:小手这么有趣,希望你们以后要爱护小手,让小手变得更加的健康灵巧!

篇8:大班“沉浸式”幼儿美术活动初探

美术教育是启迪人的情感,实现人之间情感表达和交流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最具成效的工具之一。由此我们想到,如果能让孩子们“沉浸”于美术活动之中,那么他们所获得的审美情感体验和由此促使他们掌握的艺术表现技能技巧,以及所进行的艺术创作表现也必将是最为显著的。

为此,将“沉浸”理论与大班美术教育有机结合,打造“沉浸式”幼儿美术活动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举措。通过此类活动,可以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美育氛围,激发他们愉悦的审美感受,鼓励他们大胆地创作表达。从而使幼儿的心智在“沉浸式”幼儿美术活动中达到 “自然式沉浸”“情境式沉浸”“探究式沉浸” “激励式沉浸”等状态。使大班幼儿在沉浸于感受美的同时,亦沉浸于用自己的方式彰显美; 在享受创作精神自由的同时,亦习得一些必要的艺术表达技能。

一、选材———吸引幼儿欣 然于 “自然式沉浸”

“自然式沉浸”,即幼儿直接被艺术题材所吸引而进入沉浸状态。艺术能给人以审美与愉悦的感受,这是艺术最本质、最典型的特质。正是它的审美和愉悦让人们乐在其中,享受艺术活动的快乐。赏阅文艺作品的美、改造生活原材的美,其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因此, 富于艺术气息、充满生活情趣的选材能一下抓住幼儿的兴趣,使其自然而然地就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去。

1. 借大师之思再造

经典的艺术作品往往是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的,它如同一双无形的手臂, 将欣赏者紧紧环抱。因此,亲近大师、选择经典,利用其独有的艺术感召力可帮助幼儿沉浸于对经典作品的感受体验,并享受由此带来的愉悦。

如: 瑞士雕塑大师贾科梅蒂的作品《行走的人》是其巅峰之作,作品中人物细瘦、单薄,如同线和点的组合。作品一呈现,孩子们就被这些貌似怪异、实则耐看的小人吸引住了。当幼儿纷纷好奇于这些小人的制作方法时,老师为他们提供了铅丝和锡纸,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专属于自己的雕塑作品。在整个过程中,大师的作品既激起了幼儿的创作欲望,又拓展了他们的创作思路。当最终幼儿与大师的作品交相辉映时,我们看到了稚拙中体现的无限创意。

2. 借传统之美调融

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及表现方式有着特有的艺术魅力。随着时光流转与淘洗,当我们再次走近、触摸,多个传统艺术元素巧妙融合的馥郁芬芳更让人不知不觉就沉醉其中。

如: 美术活动《水墨故事》借助吴冠中名画的欣赏让幼儿感受了水墨画的韵味,同时清雅的古筝背景音乐与水墨画交相辉映,幼儿即刻陶醉于古典艺术的雅韵美之中; 《非洲时刻》将非洲人的脸部彩绘和非洲民族音乐相结合, 让幼儿“在黑色立体底板的奶粉罐上装饰脸谱”和 “伴随非洲音乐鼓点跳舞”,当老师充满激情地与幼儿一起拍打着装饰好的鼓唱歌跳舞时,两种非洲民族的艺术美在幼儿创作中自然融合。

3. 借绘本之蕴表达

“儿童在审美心理结构中,顺应能力较强,而同化能力较弱,使他们极易沉入作品,把自己整个交给作品,并被作品引导着前进,他们可塑性强,易感、易接受各种艺术形式和思想情感、易被规范整合。”由此可见绘本对幼儿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因此,一本高品质绘本蕴涵的丰富艺术教育元素,可以让幼儿在绘本打造的艺术海洋里忘我地遨游、大胆地表达。

如: 跟随着绘本《田鼠阿佛》的赏阅,孩子们被故事中造型有趣、个性独特的阿佛所吸引,并乐此不疲地用报纸和彩纸制作着他们自己的《老鼠阿佛》故事,于是我们看到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关于阿佛和他朋友的故事: 雨天吃冰淇淋、和妈妈一起看书、调皮的阿佛爬到高高的树上、阿佛摔了个四脚朝天,等等。

4. 借生活之材创想

艺术题材的生活性能够激发幼儿的艺术创作潜能。艺术题材若来源于幼儿的实际日常生活,是幼儿或看、或听、或感受、或经历过的,那么幼儿的前期经验就会有更大程度的积累,更容易激起创作的欲望。

如:《面包大变身》教学活动中, 利用幼儿感兴趣的食材作为活动材料, 引导幼儿运用分割组合、想象创造的方法将普通的吐司面包进行神奇的创作, 再适当添加辅助材料,变化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活动中,由于原材源自自家厨房,幼儿充满了好奇感和亲切感,一下子就投入到创作中去了。

二、环境———感染幼儿置 身于 “情境式沉浸”

“情境式沉浸”,是因情境感染而进入沉浸状态。由各种手段、各种方式成功创设的艺术教育情境、艺术教学氛围,可以使幼儿获得更生动、更具体的体验,激发幼儿更加丰富的情感活动, 唤醒幼儿内心深处的艺术火花。

1. 班级内审美型环境的创设

( 1)“处处皆艺术”。沉浸式幼儿美术活动在创设环境时,应尝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施加艺术教育影响,如教师引导幼儿在充满艺术元素的环境中进行一些自由游戏活动,并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丰富色彩与艺术特色的图片、装饰材料来引起他们对于艺术的关注、欣赏、参与与评价。

( 2)“物物皆材料”。倡导“生活即艺术”,努力做到物物皆材料,可将棉绳、报纸、雪碧瓶、鸡毛等一些原本不起眼的自然物,变成幼儿艺术想象和审美创造的重要素材。而孩子们也在不断地收集、观察、设计、创作、欣赏中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从而让他们真正沉浸其中,感知到艺术元素在他们身边无处不在。

( 3)“角角见童心”。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特色,创设丰富的学习性体验场。老师可为幼儿们创设主题鲜明、情节丰富的角色游戏主题乐园体验场,将各类艺术活动融入其中,开展具有苏州吴文化特色的主题游戏,如三万昌、黄天源、采芝斋、工艺博物馆等。古色古香的游戏环境,种类繁多。形象逼真的“糕点”,最具苏州特色的“刺绣”作品,吴侬软语的昆剧欣赏, 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苏州的艺术魅力。

2. 师幼间支持型环境的创设

( 1)师幼和谐。一个身心紧张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沉浸于某个活动中的,因此要让幼儿沉浸于艺术活动,首先要为幼儿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其最基本的就是要轻松、愉悦。因此,教师“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心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是极为重要的。试想, 如果老师处处控制着孩子,没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又怎么能够奢望幼儿投入到艺术创作中去呢? 因此只有师生积极互动、彼此信赖,老师率先进入沉浸的状态,才能够更好地带动孩子进入沉浸状态。

( 2)创作自主。艺术具有典型的创造性,独创性是艺术的根本。因此要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鼓励幼儿的创造精神。幼儿只有真正获得了艺术创造的自主权,才能投入地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教师应为其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如《水墨故事》中,幼儿在滴墨印画的基础上进行添画想象,一定范围内的借形想象给了幼儿适量的挑战,而宽广的创作空间又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乐此不疲地从事着创作活动, 创作欲望得到极大满足。在《好忙的蜘蛛》中,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和表现方式,如油泥、麻绳、洞洞板, 水油分离、刮画、滴画、吹画等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变化出丰富多样的蜘蛛网,那一刻幼儿已经把自己当成一只忙碌的蜘蛛。

三、指导———带领幼儿酣 畅于 “探究式沉浸”

“探究式沉浸”,是指幼儿在对不同艺术材料颜色、材质和运动方式的“玩乐、探索”中进入沉浸状态。在这里,美术成为幼儿学习的语言、探究的工具以及表达、交流情感的手段。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关注美术作品,更关注孩子们的快乐探究过程”,强调鼓励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来探索艺术工具和材料,积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自由表征与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经验和情感。

1. 材料的易操作性

幼儿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行艺术创造的,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投放便于操作、易于成型的材料,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内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艺术活动中。

如在《设计大师就是我》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类明星的半身照,建议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为明星设计服装、配饰,为此教师给幼儿提供时尚杂志的册页、超市广告单以及各类线状、点状材料,鼓励幼儿通过剪裁、添画、粘贴的方法去装扮明星。由于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转换”功能 ( 如一方面对杂志册页不同角度的裁剪可变换成不同花纹做成明星的服装,另一方面杂志上的图片“现成物”可用于明星的首饰、帽子、配饰等) ,幼儿操作起来更有成功感,“设计大师们”饶有兴趣地为自己喜欢的公众人物做着各种打扮。

这一指导要点在《小小雕塑家》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幼儿在活动中选用的两种材料———铅丝、锡纸均极具质 感,而这两种材料强烈的塑造感和造型性成为幼儿专注于作品创作、实现自己构思的一个重要保障。

2. 创作表达的游戏性

对幼儿来说,艺术也是一种游戏。以游戏为载体,将艺术活动作为手段, 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满足他们自我表现的需要,让艺术活动的过程变成幼儿充满自信和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自由、自主的状态下,幼儿才会沉浸于艺术活动,并在那份自由创作的快乐中坚持。因此,作为老师,应让孩子以自己已有的经验与游戏结合,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进行表现,引领孩子去体验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

如《大象的彩色泡泡浴》以帮大象洗澡为游戏情境,将音乐与绘画相结合,幼儿一面沉醉于音乐的跳跃与沉稳,一面沉醉于丝瓜筋作画带来的洒脱感; 《七彩下雨天》中教师鼓励幼儿玩装有彩色墨水的瓶子,当幼儿沉浸于挤玩墨水瓶的快乐、惊奇于墨水滴流成直线的变化,无形中感受了作品色彩自然流淌的美感; 《水枪喷画》中,老师让孩子在游戏化的喷画中感受色彩在不同力度、方向撞击下产生的变化,并通过借形添画形成新的作品。在玩乐中动口、动手、动脑,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的活动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做了还想做,讲了还想讲,自身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3. 教师自我的投入性

幼儿“容易受暗示”这一心理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沉浸状态是会受老师的状态所影响的。教师的状态如果是投入 的,幼儿自然会被教师的热情所吸引, 然后逐渐被引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而这个“投入”包含两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对艺术的钟爱、热忱,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放松、自如的教学心态和教态。

四、评价———帮助幼儿满 足于 “激励式沉浸”

“激励式沉浸”,是受到赞许、认同、肯定等激励而进入的沉浸状态。

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与内在的激励机制,让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艺术学习活动,并在自己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尊重幼儿的解释和幼儿的表现方式,审幼儿之“美”,挖掘艺术活动过程和作品对幼儿自身的价值,也是幼儿愿意将沉浸进行下去的一个要点。教师应以“尊重幼儿作品,提高艺术修养”为基点开展艺术评价活动,如: 将全班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给大家欣赏; 请幼儿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启发幼儿从画面安排、色彩运用、形象处理、想象力等方面进行讲评,说说评选的理由; 请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命名; 幼儿一起相互讲述画面,请个别幼儿独立讲述自己的故事。

篇9:大班美术活动:我给石头化化妆

1.欣赏各种彩绘石头,感受彩绘石头上花纹与图案的美。

2.初步尝试利用各种作画工具在石头上创造性地进行彩绘。

3.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绘制,体验在石头上创作的乐趣。

1.奇石图片课件一套、石头彩绘课件一套、音乐。

2.扁平鹅卵石16块,奇石一块。

3.幼儿操作工具:水粉颜料、毛笔;水彩笔、蜡笔:油性笔:丙烯颜料、棉签;人手一个纸盘、抹布、水桶。

4.辅助材料:桌布、

“美丽的石头画”标签牌。

活动过程

一、出示石头,吸引幼儿兴趣

二、播放不同类型的石头图片课件,欣赏石头上的不同花纹图案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在石头上自然形成的一些有趣画面,有动物,还有风景,许多人非常喜欢这样的石头,有的人还把石头摆在家里做装饰欣赏它,很有意思,也很漂亮。

(出示一块没有图纹的石头)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块石头,上面没有图案和花纹。有人在这种没有花纹的石头上用彩笔画出了各种美丽的画面,你们想看吗?请小朋友们来欣赏,看看他们在石头上都画了些什么?

三、欣赏在石头上绘制的画面,幼儿了解石头彩绘的特点

小结:看了这些在石头上用五颜六色绘出的画面,不仅色彩鲜艳,轮廓也很清晰,有动物、风景、色块和条纹图案,你们觉得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试一试在石头上画一些好看的颜色和美丽的画面?

四、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介绍分组材料:蜡笔、水粉、油性笔、水彩笔。

2.要求:幼儿大胆用笔,自由创作,颜色鲜艳,轮廓清晰。

3.重点:幼儿学习用各种作画工具进行彩绘。

难点: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构图进行彩绘。

五、作品欣赏与评价

1.将幼儿制作好的作品展示,幼儿相互欣赏、介绍创作方法。

2.教师小结:对幼儿的创造性、图案的表现以及不同彩绘方法的选用

进行小结。

活动延伸

1.幼儿在美工区域活动中,可用小型鹅卵石进行拼、摆,进行石头造型创造,如四块小鹅卵石摆成热带鱼造型等,并根据造型用水粉上色。

2.在生活中做一名有心人,捡拾的大石头可进行艺术造型,视觉审美。

篇10: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有趣的石头画

活动目标:

1、欣赏延伸画,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延伸画的有趣及作画特点,积极参与到延伸画艺术创作中。

2、了解延伸画简单的作画风格,仔细观察原有图片上的内容,根据图片延伸画出动物、人物不同的形态、动作,大胆设计有趣的情节。

3、在创作中发现延伸作画的艺术美,体验画面情节的有趣。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重难点:

根据图片上的表情及线条提示,能够大胆的想象、设计,画出有趣的情节。

顺着图片向外延伸线条。

活动准备:

1、布置画展。

2、旧画报、旧挂历中的动物、人物图片。

3、胶棒、油画棒、黑色水笔、活动过程:

一、欣赏延伸画,发现延伸画的作画特点引起兴趣。

1、欣赏“延伸画”画展,引起兴趣。

导入:“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画,待会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请你看看上面都画了什么?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刚才欣赏了这么多的画,那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

小结:我们大家都很喜欢这些画,这些画有的内容、图案、表情、动作很有意思,小朋友很喜欢。

2、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延伸画的有趣及作画特点。

提问:

(1)这些画和我们平时见到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有一部分是图片,有一部分是画出来的)你们瞧!这个图片是完整的,还是不完整的呢?

(2)用这些不完整的图片画出来的画,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二、教师讲解示范延伸作画,幼儿发现作画的有趣,积极参与创作。

师:“那你们猜猜看,这些画是先粘图片?还是先画身体呢?(幼儿讨论)到底是怎样的呢?那我们接着看你就知道了。”

1、选择一张图片,想想画什么样的内容。

2、将图片贴到合适的位置。

3、观察图片,顺着图片上线条的位置向外生长、延伸。

4、画出不同的动作、表情。

5、添画花纹、背景。

6、那现在你们知道是先粘图片,还是先画画呀?

小结:“这种先粘上图片,再根据图片上的提示画出不同的表情、动作、内容的画叫延伸画。同样的图片还可以延伸许许多多不同的动作和造型。

三、幼儿自由选择动物、人物头像,进行延伸绘画。

1、出示动物、人物图片,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有创新思维的幼儿。

提问:“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你们先看看这上面都有什么?

你准备怎么画?(幼儿交流)

2、幼儿自由选择,并进行绘画。

师:“请小朋友选出你最喜欢的图片到后面的桌子那开始画画吧!

3、教师在观察中适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四、展示、评价幼儿的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画,体验创作延伸画的有趣。

教学反思:

首先,请幼儿欣赏的儿童画生动有趣,色彩鲜艳明快,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了美感。

其次,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感受画面上动物、人物的动作、表情、情节等等,使幼儿一步步感受延伸画的有趣。

我认为在此次活动中,在幼儿欣赏画展后讨论中,教师的引导时间上有点急,应该再放慢些速度,老师的引导语应该再精练些。幼儿在作画过程中,对动作的表现比较单一,很多都是站着的造型,所以,我应在孩子们讲述动作造型的同时,及时捕捉幼儿的信息。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深感受到,在与幼儿对话中及时捕捉幼儿的信息,提炼他们的语言并加以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篇11: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有趣的石头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在手掌上作画并能用添画的方式大胆创作。

2、通过感受手掌画的有趣与多变,在欣赏中获得愉快的经验。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重难点】

在手掌上作画并用添画的方式大胆创作。

能大胆地进行想象、表达,有一定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课件《有趣的手掌画》、各种颜料、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掌印,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手掌印提问:这是什么?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跟手掌有关的书,非常有趣,手掌会变变变,书里的手掌藏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二、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

1、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画面,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幻灯片的内容。

幻灯片1:星期天的早晨,天气真好,太阳公公对着我们眯眯笑。

幻灯片2:“嘀嘀嘀!嘀嘀嘀!开来了一辆小汽车,哦,原来是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和妹妹,一家人要去游玩,大家可高兴了。

幻灯片3:汽车快乐地向前开去,边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瞧!他们来到了动物园。

幻灯片4:动物园的大门到了,你们想不想跟他们一起进去看看呢?好吧,就让我们快进去参观吧!

幻灯片5:哇!快看,大象拿着红苹果来欢迎我们了。

幻灯片6:我们再去湖边看看,咦,一只雪白的天鹅,正悠闲的停在湖面上。

幻灯片6:游啊游,游啊游,一条美丽的鱼,从天鹅下面游过。

幻灯片7:天渐渐黑了,他们游玩了一天也该回家了。

2、提问:故事讲完了,你在故事里找到手掌了吗?他们藏在哪里?变成了什么?

三、幼儿尝试进行手掌印创作。

1、手掌真厉害,能变成这么多的东西,你觉得手掌还能变成什么呢?

2、我们也来试试,让手掌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图案吧。今天我们要用颜料和笔让我们的手掌来变一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刷在手掌上,然后进行添画。等下在刷颜料的时候,先将衣服袖子拉高,用完一种颜料想换另一种颜料时先将笔放回原来的框子里。

四、作品欣赏。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台大的电视机,如果你变好了可以到那里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2、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让我们去表演给弟弟妹妹看看。

【教学反思】

通过试教后,发现用印好的手掌直接让幼儿添画,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过于简单,所以我改变了以前的美术活动画在纸上,今天让幼儿尝试画在手掌上,然后进行表演,幼儿的兴趣比较浓厚,想象也比较丰富,变成了蜘蛛、鳄鱼、蝴蝶等,但是绘本的内容有点偏向于手印画,最好在活动的第一环节让幼儿先动一动自己的手,来变变,这样在欣赏好绘本后问幼儿手掌还能变成什么,可能就说的出来了。

篇12: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设计有趣的石头画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园承接了《幼儿美术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后,我们针对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开展有效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纲要中指出要通过各种途径使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兴趣是孩子绘画的最好的帮手,有一次,带领幼儿到我们幼儿园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对于一条用各种鹅卵石铺成的小路特别感兴趣,他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按摩路。孩子们对石头产生了兴趣,那我们就在石头上画画,我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一些较大的和较光滑的石头,作为绘画材料。在活动设计时我想让孩子能根据石头的外形特征进行创作,但考虑到中班幼儿虽然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些欠缺。我便将活动的重点放在用色彩鲜艳的颜料来装饰石头,这样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创造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能够运用水粉颜料来装饰出漂亮的石头画。

2.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在石头上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方法。

3.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在石头上绘画的乐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习在石头上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方法。

难点: 在装饰石头画时注意画面的布局及颜色的变化。

活动准备

石头展览馆场景,视频展示仪,各种石头,水粉颜料,水粉笔,轻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作品欣赏:

通过欣赏石头画展,引导幼儿欣赏,引起幼儿兴趣:.师: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个石头画展,请小朋友仔细看,石头上都画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块石头。.讨论:重点引导幼儿欣赏三种类型的石头画

(1)形状(2)色彩(3)布局

3.总结:师:刚才欣赏了那么多的石头画,有的石头画是根据石头的形状来装饰的,有的则运用了许多漂亮的颜色,有的画上画了丰富的内容我们也来办一个画展吧。

二、示范活动:.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边示范边讲绘画重点(首先我要选择一块喜欢的石头,然后想好要画什么,接着用小的毛笔来画轮廓,选用大一些的笔来图底色,颜料不要加水太多,要根据你的内容,合理搭配颜色,<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在换颜色时要注意将笔涮干净,另外等石头上的颜色稍微干一些在换另外一种颜色,这样颜色不容易乱。.讨论:

师:我的石头画完成了漂亮么,给我鼓励一下吧。(放在展览架上)

师:你想在石头上画什么呢?(幼儿讨论)

三、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提示幼儿注意色彩的搭配,保持画面干净)

四、欣赏评价

老师将幼儿作品一一展示出来,请幼儿欣赏评价,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刘老师和学校领导及同事对我的活动进行讲评:

优点: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由于提高材料是幼儿很感兴趣,幼儿的绘画兴趣很高。对于初次尝试在石头上,幼儿的绘画作品效果还不错。

不足: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拿取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刚开始的引入过于繁琐,导致了在后面介绍制作方法,特别是水粉绘画时颜料不能沾太多水这个重点没能与孩子交代清楚,导致后面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外,还能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把你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听明白,这也是这个课题的真正目的今后,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与幼儿交谈,交流的“路”,让孩子能够“听”得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打破孩子与我之间的那堵墙。

4、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自我反思

教学活动是要精心安排的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学习结果的过程。有效教学就是要遵循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要求教师努力追求有效的教和有效的学,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双方的主体作用,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认识到有效教学的开展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幼儿

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幼儿。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成长的个体,在备课前,要对幼儿做充分的了解,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注意他们的个别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幼儿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这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综合应用线条和色块进行装饰,每个环节都要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进行。虽然活动环节设计合理,但在备幼儿方面,却考虑得不周全。我应当在备课前对幼儿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选择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经验的内容,以真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应及时把握教学现场,适时引导幼儿

教师通常会预先设计好整节课的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师就会为了达到目标调节教学的进度。然而教学的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会发现自己精心设计了活动方案,认真组织了幼儿活动,但常常要花很多时间去维持活动秩序,最后落个活动计划没完成、活动效果差的结局。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教师缺乏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有关,尤其缺乏把握教学现场的能力。在设计活动时很少留有生成的空间,活动中注重计划的成度,却很少注意幼儿的反馈,更不敢或不能对幼儿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因为一旦对幼儿反馈的信息给予解释或处理,那么这节课预定的目标就有可能完不成。其实,教学活动过程中是否完成教学进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把握教学现场,把注意力转向幼儿,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幼儿提出的新想法或新发现适时分析,一旦确定有教育价值,要及时生成新内容并积极引导幼儿探索。

三、注重幼儿作品讲评

绘画完成后的评价部分也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评价不能重视结果,更多的要关注绘画的过程,围绕活动的重点进行作品评价。具体说是教师要对每一位幼儿的作品作出针对性的评价。幼儿的作品哪里好?为什么好?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允许幼儿在创作时采用不同的方法,不同角度的给与肯定,以保护和鼓励幼儿为主,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幼儿的作品教师更应予以认可,具体地评价他们提高的水平,改变过去整齐的横向评价。评价注重个别,从幼儿个人的成长来进行评价,以各种形式鼓励幼儿迈出可喜的一步,真正使评价收到好的效果。

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有效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做有思想的教师。泰戈尔说“最远的距离是到达你自己”,就是说改变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地改变自己,每天能多学习一点,多反思一点,多提升一点,多改变一点,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品位的教师。

上一篇:学校德育工作指导纲要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