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研活动总结

2024-04-20

三研活动总结(通用10篇)

篇1:三研活动总结

“三研”活动个人总结

本学期,我校组织了“三研”即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系列活动。各个学科的教师们都认真对待,精心准备。我们英语组虽然人少,但是也没有松懈对自己的要求,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经验不足,更是在备课,说课,做课,评课各个环节中做足了功课。忙碌中感觉充实,辛苦中留下回味,这一活动对我个人的成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将近阶段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重视理论运用,促进理论素养提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基于以上理论,我在备课的时候经过多次的稿件润色、修改,之后又请师父指导,终于完成六年级英语上册第14课的教学设计。

二。重视实践过程,促进业务素质提升。教师的经验和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课题研究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当科研和教学一体化运作时,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在完成教学设计之后,我做了一节实践课,同时由师傅参与听课、评课,并给出中肯建议。

三。重视反思改进,促进综合能力提升。在师傅对我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效果做出评价后,我又经过认真思考,反复修改教案,多媒体课件,同时又精心准备了这一课的说课。师傅们在听完说课之后也及时给予的评价。

在整个过程中英语组成员不但人人参与,而且在讨论时每人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给出了建议。

在这一活动过程我们真正地把教学、教研、整合在一起了,使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真正地使“三研”活动宗旨落到了实处。

篇2:三研活动总结

一年的三研活动,可以说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地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为地理教研组长,我也在这个团队中日渐成熟,在教学中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还不忘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对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具体地说: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教学方向

《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身置其中必须去迎接这种新的挑战。怎样上好课,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去思考、去实践。因此我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对比变化,同时从书籍、网络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用新的思想武装头脑,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用新的标准评价学生。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学习体会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促进整个地理教研组的学习与进步。

二、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研活动中,我们每位地理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和生活作为学生主动探索的地理学习的主阵地,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把地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平时教学中我渗透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关注学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从容对待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课上我教态亲切,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好。我的课堂教学轻松愉快又不失严谨与流畅,受到了学生、家长、同事和相关领导的好评。多次做校级观摩课和区级观摩课,并在2009和2012年的河东区双优课比赛中获区级二等奖。

三、课堂之外,多学习,多反思,多总结

平时碰到教学问题,不仅虚心地与同行谈论交流,还经常阅读一些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杂志,这不仅给了我很多教学前沿的理论指导,更给了我很多实际教学问题的成功案例的指示。这些都为我能写出一些又价值的反思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因此我撰写的论文也先后在《河东教育》发表,获河东区教育年会三等奖。这点点滴滴的积累,都将帮助我更自如地对待日常的教学工作,也必将促进教学成绩的取得。

四、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喜欢在课堂中渗透一些育人的名人名言或是讲一点发人深思的小故事等等。比如说如何体

现复习的重要性,我会以《论语》中的名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以指导,还有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来提醒他们学习要塌实等。同时,课后还会找个别学生同学,关心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这样更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五、近一年所获成绩

1、论文《快乐氛围营造高效地理课》获河东区教育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三等奖。

2、在田庄中学2012—2013学年校级公开课评比中获一等奖。3、2013年5月在河东区地理“三研”活动中做区级观摩课。

4、河东区第八届中青年“双优课”评选中,获地理学科二等奖。

5、在河东区地理“三研”活动中,所做教学设计获河东区一等奖。

篇3:三研活动总结

一、开展教研,提升教学质量

少先队活动课教研的主体是少先队教研员和广大基层大中队辅导员,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辅导员教学业务水平得以提升,从而促进少先队活动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1. 重视少先队活动课的教研骨干队伍建设

市、区(县)少先队教研员、辅导员带头人工作室主持人是少先队活动课研究和活动课程建设的市级中心组成员。根据《少先队活动课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他们承担着研究本地区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总结少先队活动课的实践成果以及经验推广的职责;而上海市少先队示范校辅导员和辅导员带头人工作室学员则是少先队活动课先行试点和教学实验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实验研究,调控和总结评估少先队活动课教学实验成果,并做好观摩、交流和成果推广的工作。

2. 形成市、区(县)、校三级教研网络,明确少先队活动课的教研内容

上海市少工委于2013年上半年启动了市级教研,对本市的少先队活动课进行规划,制订了《上海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活动建议(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建议》)。2015年3月,根据全国少工委六届六次全会下发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版、讨论稿)》和《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分年级实施建议》,市级中心教研组又对《建议》作了修订。

区级教研则以组织少先队活动课的观摩、研讨交流活动为主,探索规律,提高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效;并通过总结经验、培养典型、以点带面等措施,推进区域少先队活动课的教研工作。

学校教研重在活动课的落实。由大队辅导员牵头,把少先队活动课时落实到学校课表上,进行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校本指导。学校教研组以大队辅导员为主,吸收年级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建立少先队教研例会制度,对《建议》的实施进行研究,结合队员特点和学校特色,帮助辅导员和队员创造性地设计本中队少先队活动课的实施方案。

3. 开展少先队活动课教研活动

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少先队有自己独特的专业理论,通过学习《少先队学》《少先队管理学》《少先队活动教育学》等专业书籍,对《纲要》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进行案例示范教学。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分年级活动课的实施建议在示范校中先行示范教学,提供教学案例,供大家研讨学习。

实施专题交流研讨。针对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内容等方面进行专题研讨,用好文化产品,及时总结成果,调整实施方案。

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市少工委已将活动课程培训纳入常规的“十二五”培训中,并且对中队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做到四个结合,即面上培训和点上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区域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现场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

二、强调学研,凸显队员主体

在少先队活动中,辅导员与队员的地位是平等的,具有同为主体的相同地位。少先队活动课的“双主体”理念应用不仅仅体现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上,还贯彻于课程的开发与评价中。因此,学研的主体是广大少先队员。

1. 了解队员需求。

开展“我最喜爱的少先队活动课”大调研,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小组座谈等形式进行。重点关注队员的需求,要求根据调研结果形成校本化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活动内容开发及实施建议。

2. 开发课程内容。

少先队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主体化,队员是队组织的主人,是少先队教育与队员自我教育的主人,是少先队集体与活动的主人。因此,少先队活动课的课程内容是以队员为主体开发的,这就要求辅导员树立以队员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队员的发展,根据队员的实际来确定教学,使少先队活动课更加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更为少先队员所喜欢,更能影响少先队员。

3. 参与教学实践。

重点抓好各级少先队队长的培训,开展师生集体备课,共同确定活动课的教学专题,研究教学方法,设计典型案例。让队员们共同参与教学实践,师生平等对话,教师少讲多听,队员勤议善问,尊重队员差异,关注队员的道德思维过程。

4. 实施课程评价。

少先队活动课倡导以上海市少先队雏鹰奖章基础章为载体,对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培养组织意识、促进全面发展的成效进行评价。队员们也可以自主设计校本特色奖章进行课程评价,及时进行过程性评价激励。

三、鼓励科研,促进专业发展

科研是第一辅导力。在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加强科研。上海少先队一贯倡导基层少先队组织和广大少先队工作者以发展的眼光和研究的视角,探索少先队活动课程中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推动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发展。

1. 做好课题的选题工作。

大力开发群众性科研,是上海少先队科研兴队的光荣传统。选题要有前瞻性,适应新时期少先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对少先队活动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选题要有针对性,研究角度要小,要结合本地区、本校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实问题的研究。

2. 注重课题的过程管理。

鼓励基层学校申报市区级立项课题,立项单位的课题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管理工作主要有评审立项、中期汇报和结题鉴定三个环节。上海市少先队工作学会与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专题培训,扎实推进科研工作。

3. 做好成果推广、运用和转化。

在《上海少先队研究》杂志上开辟专栏,为辅导员展示科研成果提供园地,对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上报学会秘书处。根据推广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研讨、交流、观摩,并出版相关书籍和加强多种传媒宣传,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4. 进行科研专题培训。

各区(县)少先队教研员利用辅导员例会,以会代训,提高区域广大辅导员对少先队活动课程研究的科研水平。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举办科研专题培训,组织科研课题单位的大队辅导员,通过专家辅导报告、观摩示范课、交流研究成果等培训活动,提高课题单位辅导员的研究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篇4:一课三研活动反思

一研就是说课,在小班级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一研说课完成了,接下来是二研,就是上课,我是在小二班上课的,一节课下来感觉跟幼儿的互动不是很好,没有完全调动起幼儿的兴趣。

课后大家指出:课上的平平的没有起伏,幼儿说的不多。

提出的调整建议是:

1、利用情境引出四个小动物。

2、最后可以加入音乐让幼儿动动脚,呼应主题。

三研是在我们自己班上课的,根据听课老师提出的意见我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改动,幼儿与我的互动很积极,而且课堂气氛很活跃,幼儿能大声的说出来,在操作中幼儿也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配对。

课后集体研讨的时候,大家指出:

1、教师的提问比上次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幼儿能围绕老师的提问有针对性的回答,课堂气氛活跃。

2、流程可以改一下,把操作的环节可以放在前面,游戏部分放在最后,这样幼儿的注意力就在老师的身上了。

3、教师没有完全放手让孩子去动手操作,科学活动就要让孩子探索。

篇5:一课三研活动方案

活动意图:

我们针对本月我园有三位老师参加了第十六届苏浙沪优质园精品活动观摩研讨会的机会,为了达到更好的外出学习后的教学效果。我们利用此次外出学习的良好机遇开展了一课三研活动,进一步发挥教师间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培养教师们的团结协作精神,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教学相长的目标。

此次活动以外出学习的优质活动课为载体开展“一课三研”的教研活动,并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在这一教学活动全过程中的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学会互动式研讨,学习理论,感悟理念,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后的教育行为跟进和教育技能提高。

一课三研的形式与要求:

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年级组长负责,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准备;在研讨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活动结束后,每一位老师都要写下自己在参加本次活动后的体会与反思。

一研活动:

通过观看优质课视频→集体研讨、说课。说说你对这些优质课的想法或感想。(全园保教教师)

二研活动:

执教者:俞爱花张莉肖月

三位教师分别对全园教师进行了教学活动展示。活动结束后以年级组为单位立即组织教师进行研讨。首先执教者提出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困惑和不足。然后每位教师分别对这三节课进行研讨。大家共同分析诊断。

三研活动:

执教者:李云 王锦丽 李春香骆倩倩唐从銮

让这几位青年教师在一研、二研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三研教学展示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随意任选一节课,但是必须运用在“第一、二研”中,共同探讨提问策略的有效迁移,尤其是语言问题与游戏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情境的依存性问题进行三研教学活动。积累关于“什么是适宜的教育策略”“如何迁移”的方法,加速观念向行为转化的进程。提高活动的效率和师生、生生互动。

此次一课三研活动执教者要做好对活动前期准备及活动方案背景的分析。要扎实,流程要规范,每一次的听课、评课活动要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

建湖恒济实验幼儿园

篇6:一课三研总结

“一课三研”活动总结

社会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又是其发展的内容。人不能离开人类群体而独立生活幼儿更是如此。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离开人类社会、离开成人的教育,幼儿根本无法生活。所以社会的发展是在幼儿与周围的人的交往中在于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基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经过我们全组教师的讨论,制定了本次“一课三研”的实施活动——社会活动《小威向前冲》。

从活动前的准备到三研顺利画上句点,本次“一课三研”在全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结束了。它作为幼儿园教研组的一种活动形式,使我们老师学到了好多看到了好多,凝聚了老师的智慧,“一课三研”的活动让我们教师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我们发现通过这样一个活动的过程,每一个教师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感到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提高,都把这样的活动当作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教师自主地发展。

本次“一课三研”活动一研的执教者是陆老师,她一名年轻教师,经验较浅。在陆老师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年轻教师施教过程中较容易存在的问题:活动重点不突出、语言不精练、过程不能紧扣目标,问题交代不清楚。活动结束后,对幼儿来说,对故事中小威的性格及他的行动过程了解得都不够透彻,幼儿只能记得“小威会游泳”、“小威最后变成了一个小宝宝”等浅显的问题。

经过研讨后,我们将活动目标修改成:

1.通过阅读,了解宝宝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发育而成的。2.寻找自己和父母之间想象的地方,体验亲子之情。3.引导幼儿养成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并且,建议二研时将PPT前半段过程细化,深刻挖掘幼儿情感;PPT最后可以出示幼儿与自己亲人的照片,寻找相似之处。

二研的执教者高老师是一名工作了五年以上的教师,有一定的经验,所以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得有条不紊。只是由于班上幼儿的常规问题,在有些问题的拓展上效果不明显。而且过程中也没有突出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养成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研讨后我们提出了建议:故事结束后,针对故事情节稍作小结,再进行下面的环节;突出社会性情感的挖掘;活动最后出示幼儿与亲人的照片,升华主题。并且将活动目标修改为: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生命的形成。

2.寻找自己与亲人之间想象的地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解自己的独特。

3.引导幼儿养成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经过两天的准备,年级组长刘老师作为三研的执教者实施了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刘老师直接引入绘本,通过图片、文字的观察与表达,和巧妙的提问相结合,牢牢抓住了幼儿的内心,师幼互动效果较好。在故事中小威遇到困难奋力向前游泳的环节,刘老师利用“遇到困难向前冲”告诉幼儿遇到困难需要用勇气和智慧去积极争取,这是一种很健康、积极的心态,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隐性地渗透。活动的最后环节,刘老师出示了幼儿与亲人的亲子照,旨在让幼儿比较总结自己与亲人想象的地方,以及与同伴不一样的地方。但是由于幼儿看到照片后较为兴奋,导致这一环节没有完全实施。

通过本次的“一课三研”活动,我们认识到执教老师在领到研讨任务后,首先必须对所对应的研讨专题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学习,内化,再提交教案,开展“一研”,“一研”活动结束后执教者进行自我反思与剖析,学习用教育理论来解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形成书面反思材料,与课题组成员交流,内化群体的智慧,并接收来自群体的质疑:目标的制定是否适宜、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指导是否到位等等,而后再反思,再研讨,如此循环反复,形成三研三反思。

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执教老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发现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通过不断的执教、反思,在磨练中提高了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学会了考虑目标的设计要全面性和适宜性,做到明确具体,能反思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投放的教学具是否做到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是否做到服务于教育目标,在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逐渐改进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加快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步伐。

篇7:三研活动总结

一选择教学素材点, 形成活动方案构想, 进行一课

选材分析: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性地建设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 是学校对师生进行创造教育的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这种创造性建设环境, 就是使学校的校容整齐清洁、井然有序, 使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

我园地处农村, 园内不仅开辟了公共种植区, 每个班级也有自己的种植区。种植看似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但是里面的学问却不少, 怎样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如何设计合理的活动?于是我们通过研讨形成了中班科学活动“豆豆的生长”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豆豆的生长。

活动目标: (1) 了解豆豆的生长过程, 能正确排列相关的图片。 (2) 能大胆表达探究结果, 并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活动准备: (1) 豆豆生长PPT。 (2) 幼儿操作图片 (每个幼儿一份) 。 (3) 前期经验准备:自己种过豆豆。活动过程:首先, 自身经验讨论。“你认识什么豆呢?”“你种过豆吗?种豆子我们需要做什么呢?”“谁知道豆豆的成长需要什么?” (水、泥土……)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水、泥土、阳光等图片。其次, 排列图片了解豆豆的生长过程。 (1) 幼儿尝试排列豆豆生长过程图片。 (2) 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排序的结果。 (3) 教师展示豆豆生长过程的PPT。 (4) 幼儿纠正排序图片。 (5) 豆豆的生长过程。最后, 观看动画, 延伸了解豌豆的生长过程。

总结 (教师播放动画) :豆豆的长大不仅需要我们的细心照顾, 还需要粉蝶来传播花粉, 这样才能长出新的豆豆给我们吃。

观摩记录:邀请同事们观摩此活动, 大家记录了活动各环节中教师、幼儿的互动情况, 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 目标达成情况等。如:在活动中老师跟孩子们互动之处较多, 大部分是言语上的奖励。如果在眼神、情感中多些互动效果会更好。如:把赞赏的眼光送给孩子;孩子回答问题后及时鼓励、引导;可以用肢体语言奖励孩子, 跟他们互动等。

个人反思:材料互动和准备方面有很多不足之处, 需要改进。目标达成度较高, 图片排列对孩子来说没有难度, 但缺少发展的空间。

二一研:“豆豆的成长”

幼儿自身经验讨论环节符合陶行知先生创造的儿童教育观点, “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 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 以培养加强发挥创造力, 使他长得更有力量, 以贡献民族与人类。”

本次活动从学习形式、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情况、环境创设等方面展开了充分讨论, 形成以下观点: (1) 目标的定位。活动的目标是定位科学还是数学, 并不明显。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的特点本次活动目标缺少发展的空间。 (2) 互动情况。教师能够跟幼儿及时互动, 但幼儿间的互动较少。 (3) 幼儿座位安排。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座位安排较散, 导致幼儿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 (4) 操作材料。教师示范是6幅, 幼儿操作却是5幅, 需要形成一致。

三二研“豆豆的生长”

修改目标: (1) 在交流与观察中了解豆豆的生长过程与生长条件。 (2) 乐意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对豆豆已知的经验。分别从认知学习和情感出发, 促进幼儿对豆豆生长有更深地认识。

修改准备:将一研中豆豆生长的PPT改成豆豆生长过程图片及生长条件图片、关于豆生长的视频课件。跟活动内容相关的图片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灵活操作, 而且便于改错。视频课件更生动, 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修改过程: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 大疑则大进, 小疑则小进, 不疑则不进”, 并明确地说, “这个疑字我当重用它。”活动过程中重点通过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在交流与观察中了解豆豆的生长过程与生长条件。如:“你知道豆豆是怎么长大的呢?”“豆豆的生长需要什么呢?”通过请孩子们观看视频, 从而更多地了解豆豆的生长过程。

观摩记录:同事们观摩了第二次活动, 并有目的地记录各活动环节中教师、幼儿的互动情况、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目标达成情况等。如:在活动中老师不断提出问题, 孩子们围绕问题进行回答, 互动较多。老师跟孩子间眼神的交流也增多了。

个人反思:材料互动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特别是关于豆豆生长的视频课件, 制作细致、精美。目标制定较合理, 活动过程紧紧围绕目标开展。

集体研讨:视频的运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关于豆豆生长的视频课件很美, 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细节:受特级教师的启发, 能够运用她的模式梳理活动内容, 但是在细节上需要注意: (1) 图片的出示要小一点, 只是为了给幼儿提示。 (2) 图片排列时要有条理, 不能误导幼儿。 (3) 教师的反应。作为青年教师, 在组织活动中反应还欠缺, 需要及时处理幼儿突发性的问题并有效把握活动的重、难点。

再经过反思、研讨和修改, 进行三研:“豆豆的生长”……

四“一课三研”的启示

“豆豆的生长”正是有了一研的思、二研的创、三研的新, 才让我在反思、创新、再反思中慢慢成长起来。本次教研活动给了我一些启示:

第一, 教材的把握。通过此次“一课三研”活动的尝试, 我们教研组的教师们积累了开展种植类集体活动的经验, 提高了能力。更进一步感悟到幼儿园集体活动价值的体现、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我们教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能力及当前需要出发, 选择合适的素材、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创设活动情境、提供适合的操作材料、灵活演示, 进而引导和调控幼儿活动。

第二, 教研的方法。“一课三研”的实践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 积累了新的教育经验, 掌握了新的教育技能。在研讨——展示——评价——反思的循环过程中, 教师得到的是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发现自己平时不易察觉的问题, 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 学会提问、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评价等等。

第三, 教师的收获。“一课三研”为我们搭建了互动、展示的平台, 为教师之间的互动、伙伴式的合作、切磋教学技能等提供了环境。教师们在相互交流、思维碰撞中获得实践智慧的发展。通过层层深入反思, 教师们不断解读自己与他人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 分享有效的教育策略, 老师们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更快地成长。

篇8:一课三研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启示

本学期我园开展了体育教学“一课三研”活动,即:由教研组定出活动项目,由本组的三名教师执教,执教教师自己设计教案,在组内展示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结合主题活动内容精心设计本次体育教育活动,认真备课、上课;本年级组的教师参与听评课,在宽松的研讨氛围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结合自己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学目标制定、材料提供、活动环节安排、场地的利用和幼儿发展等各方面进行了自评和互评,使教师们之间做到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成为了本次活动的亮点。

“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不但给教师们,特别是像我这样的新职教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评析等多项教学技能,使教师在观摩、反思、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一下即为开展活动后本人总结的一些有关体育活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第一,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活动目标是整节课程的核心和关键部分,也是活动评价的归宿,因此,活动目标的制定应该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等特点。目标从何而来呢?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灵活的确定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当今幼儿的发展水平不能较以前的幼儿相比较,要根据本班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确定一个大多数孩子能够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并尝试设计一个只有少数幼儿能够达到的水平,这样富有挑战性的目标,不但可以增强幼儿的兴趣,激励他们为达到目标而不断努力,调动他们的动机;还可以增强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二,教学材料的准备。中班幼儿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由此,活动中我们要提供多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具,如:动物头饰、活动场景的布置等。还要注意材料的选择要色彩鲜明,多用一些鲜艳的颜色;要多利用一些活泼可爱、与幼儿日常生活中叫贴近的材料;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也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材料的摆放要考虑实际情况,决定材料的多少距离;有利于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三,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富有变换性和紧凑性。多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变化性的环节。过程中可以增加活动的难度或是运用多种情景。如:到山羊奶奶家里去要跳过小河,跨过高山等,而不要只局限于一种障碍的设置;富有紧凑性的教学环节,可以减少孩子的等待时间,使幼儿的兴趣点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得到良好的保持,而不会随着等待时间的增长而很快的流失。

第四,场地的布置要合理、充分。要根据可以利用的场地的实际的情况和活动内容、教学材料的特点等,进行场地的划分和布置。不要局限于一个较狭窄的空间,或是很宽松的范围。场地的利用要保证能使整个活动环节十分紧凑而和谐的开展。

第五,教师的语言要富有艺术性。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体育活动的开展,指令的下达都以教师的肢体动作和语言符号进行传达。因此,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转化为幼儿能够听懂并理解的言语,才能保证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其次,教师的语言,语调要抑扬顿挫,带给幼儿一种挑战性和趣味性,不能只是平淡无波的叙述;再次,语言要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幼儿有意注意的实践较短,而且,体育活动以幼儿的亲身实践和练习为主。由此,教师说的话要少,且都是重要性的话语,能对幼儿起到指挥棒的作用。这样的话不但能够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还能够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

第六,增加一些小律动,注意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一些动作要领的讲解、活动环节的过度,可以配合一些富有律动性的词汇或儿歌,以利于幼儿的记忆和操作。另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活动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节奏明快、活泼欢快的音乐。使幼儿能够随着音乐节拍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动作或活动,不但增强了活动的新鲜感,使幼儿的听觉和运动觉得到良好的配合,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篇9:三研活动总结

执教者: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听儿歌,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乐意尝试彷编儿歌。

3、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活动准备:

吹泡泡的玩具、相关图片一套。活动过程:

一、游戏:吹泡泡

1、出示吹泡器引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陈老师带来一样好玩的东西,看,这是什么?(出示吹泡器)

2、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吹泡泡游戏。

师: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的游戏吧!在玩之前要说一句好听的话,它就能吹出许多泡泡来。(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串大泡泡。)教师示范后引导幼儿一起学习。

师:看看这些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引导幼儿扮演泡泡的造型。

二、欣赏儿歌

1、第一段

引导幼儿看图欣赏,理解词语“一串”。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什么叫一串?(一个接着一个连起来。)幼儿用动作表演儿歌内容。

2、第二段

幼儿倾听并回忆儿歌内容。

提问:儿歌里的泡泡像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为什么说泡泡像西瓜、气球……?(引出都是圆的)幼儿用动作表演儿歌内容。

3、完整欣赏并朗诵。

看图朗诵和表演朗诵。

三、创编儿歌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儿歌。

小朋友们想一想,圆圆的泡泡还像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画出图片并引导幼儿完整朗诵。

四、游戏:我是一个大泡泡 教师交代要求并参与游戏。

2011年1月

附:儿歌《吹 泡 泡》

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串大泡泡。

像西瓜,像气球,像太阳,像脸蛋,还像乌黑的大眼睛。

活动准备

泡泡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观察并大胆讲述

1.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很有趣的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吹泡泡,让教室里充满泡泡。)小朋友睁开眼睛,快看是什么呀?

2.师: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用各种词语来描述看到的泡泡)我们一起捉一个大泡泡吧,再来捉一个小泡泡。

3.师:快来看看,我们的泡泡上还有颜色呢!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观察边回答.随着幼儿回答丰富词汇:五颜六色。)

4.师:小朋友去追一个泡泡,看看能不能用手捉到它。你们捉到泡泡了吗?泡泡哪去了?

二、师生边小结边学儿歌

1.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请幼儿和老师一起边说边表演)

2.师:泡泡的颜色是怎样的?(五颜六色)教师小结:五颜六色真漂亮。

3.师: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就怎样了?(泡泡不见了)教师小结: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见了!

三、再次感受并理解儿歌内容

1.师:老师把刚才我们和小泡泡做游戏的事情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听一听。(教师有表情地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教师用手势、动作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

四、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进行创编

1.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吧,我们全班小朋友手拉手,变成一个大泡泡;再向圆心走变成一个小泡泡。(教师与幼儿一起,一边朗诵儿歌,一边表演。)

2.师:我们的泡泡还能飞到哪里去?(将“飞到手心上”这一句进行内容替换。如: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头发上。咦?泡泡不见了!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滑梯上。咦?泡泡不见了!)

3.师:小朋友说飞到哪里,就将它编到儿歌里去。(依次请幼儿回答,然后边做游戏边朗诵创编的儿歌。)

五、总结活动

师:老师今天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泡泡液,我们一起到院子里吹一吹、看一看,泡泡又飞到哪里去了,我们再把它编到儿歌里去,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孩子们看泡泡、捉泡泡、说泡泡,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发现后表达,在表达后提升,很快就掌握了儿歌内容,而且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特别是在创编环节中,由于有了前面游戏的铺垫,孩子们创编思路开阔,创编内容生动,整个活动淡化了“课”的痕迹。

附儿歌

吹泡泡

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个大泡泡,吹出一个小泡泡,五颜六色真漂亮。

泡泡、泡泡飞呀飞,飞到手心上,咦?泡泡不见了!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喜欢和老师一起朗诵儿歌,并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创编儿歌。

2.能认真观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游戏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活动来源:

日常生活中,幼儿在洗手时常常洗很长时间都不出来。通过观察我发现原来孩子们对肥皂泡爱不释手,有时还喜欢用小嘴巴吹吹手上的小泡泡。一天,黄家祺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吹泡泡的玩具,为大家吹出了一串串的泡泡。这下孩子们更是乐开了花,他们还兴奋地喊:“泡泡多像大太阳啊圆圆的,像你的眼睛,像大气球……”我结合孩子们对泡泡的兴趣和对泡泡的想象创编了生动有趣的儿歌,生成了这次欣赏活动。

准 备:

1物质准备:小猴子手偶、每人一份吹泡泡的玩具材料、过渡音乐、轻音乐。

2精神准备:为幼儿创设愉快轻松的氛围,以游戏的口吻和幼儿进行互动,给幼儿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用不同的表情、声音、动作等激发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

过 程:

一 玩游戏

教师握手偶,以小猴子的身份引导幼儿先来进行吹泡泡的游戏。并提出问题:泡泡像什么?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 欣赏儿歌 幼儿听过渡音乐放好玩具后坐下,结合刚才的游戏体验欣赏教师朗诵儿歌。教师朗诵时屋子四周飘散着泡泡,播放轻音乐,生动、形象地配合肢体语言吸引幼儿认真倾听。引导幼儿回忆:儿歌中都提到泡泡像什么?(西瓜、太阳、眼睛、气球…)并惊喜地说出:其实儿歌内容都是小朋友自己想出来的,老师只是帮大家整理成儿歌。表扬小朋友仔细观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再次欣赏儿歌。当教师朗诵完儿歌的最后一句“小朋友想一想,泡泡还像什么呢?”时,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鼓励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并对幼儿的想象充分肯定。

三 活动总结

教师同样以小猴子的口吻对注意倾听及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幼儿给予充分的肯定,请他们和小猴子拥抱;对有些胆小的幼儿提出希望,请他们握握小猴子手。

四 活动延伸: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有感情的朗诵,表达出自己对所

想象事物的不同情感。进行绘画活动,幼儿边说边画,练习画圆。根据幼儿的兴趣续编儿歌,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

附儿歌:

吹 泡 泡

呼……

吹泡泡,吹泡泡,吹出一串大泡泡。

像西瓜,像气球,像太阳,像脸蛋,还像乌黑的大眼睛。

小朋友想一想,泡泡还像什么呢?

教学反思:

游戏化是快乐发展课程中小班主要的活动方式,本活动正是利用小班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设计的。

优点:

1、在目标的制定上,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今天的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喜欢听儿歌,能认真地倾听,难点是根据体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体现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3、小班幼儿的认识靠行动。因此我采取了先进行游戏,在结合印象来欣赏儿歌的方式,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很容易就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互动。

4、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氛围,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利用玩具手偶、配乐朗诵以及游戏化语言和夸张的表情,并注意到音量的大小和语速的快慢,时时吸引着幼儿;而且注意个体差异,肯定幼儿的不同表达,帮他们树立自信心。自始至终幼儿都能专注地倾听,积极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如:像包子、皮球、地球、戒指、花骨朵、车轱辘、打球拍;几个泡泡连在一起像冰糖葫芦、像杂技表演里的火圈……

总之,通过整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获得了愉快的情绪体验,更增进了和老师的感情。他们的想象力也充分地得到了发挥,为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了基础。

篇10:三研课题交流体会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今天能有机会在全所三研课题研究交流会交流课题研究方面的经验,心里非常激动也很忐忑。首先是感谢领导和党委工作部的信任,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支部,另外,在座的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书记、理论雄厚的党务工作者,和大家相比,我们完全是一个新手,谈不上有什么经验。综合试验检验部党支部课题研究工作,一直有良好的传承,从徐钢书记到郭世勇书记,都打下了很好地基础。自从接任支部书记以来,在课题研究方面,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索和依样画瓢中进行的,创新的做法不多。在此,只能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一些浅显的做法。

先和大家说一说我支部的课题研究的工作进展。自从2014年以来,我支部课题研究工作在部门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一些成果。2014年《学习型党支部创建》课题获得所内评比三等奖,2015年《开展建设服务型党支部研究》课题获得所内评比二等奖,2015年支部组织《试验检验工作能力提升》课题参加洛阳市管理创新成果,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参与课题研究的党员群众达到80多人,课题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实践验证,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达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2016年,我们支部确定的《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研究》课题,已经通过党务工作部审核,准备随后就开始正式实施。

一、选好题目是课题研究的“眼睛”

基层党组织的课题研究方向应该偏重于行动研究,最好不做理论研究和战略研究,毕竟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和工作定位和上一级党组织有所区别。基层党组织选择课题研究方向时,要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可以是解决实际问题、经验的总结、规律的探索等,这类研究内容针对性强,便于基层党组织把握。如果基层党组织选择理论的提升、战略的思考和企业文化的规划,就可能由于站位偏低、理论支撑不够等原因,造成课题研究的内容空洞、片面化,或者达不到统筹考虑全局的高度,而且普通党员和群众会感觉和自己距离较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选择合适的题目,是课题研究能否取得最佳成果的一个重要前提。

比如《开展建设服务型党支部研究》、《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研究》等课题对于基层党支部来说就容易把握,而《党建工作科学化研究》、《集团企业文化落地研究》等课题就由于战略站位高,需要很强的理论根底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类课题如果结合业务工作内容,由负责全所规划、战略和文化的支部组织实施,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确定研究内容是课题研究的“骨骼”

确定好课题研究题目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做好破题,理解题目的内涵,确定研究内容,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为课题内容确定枝干。在这个阶段,需要组织支部相关人员进行研讨,范围不用太广,根据研讨内容确定参加人员,确保内容收集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如果是党建的内容,组织支委和党员代表参加即可,如果是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内容,要组织党政工团的相关代表参加,如果是企业文化方面的内容,就需要在全部组织范围选择各种职工代表参加。

研讨不是听我讲课,而是大家讲,职工、党员等代表谈对课题的认识,谈自己的想法和存在的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广泛的了解调查,才能够收集到最真实和最基础的想法,为课题研究收集大量的信息。当然,每个人的说法也许有自己的片面性,收集的信息有些也是虚假信息。最后就需要课题成员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甄别,进行剔除、筛选后把信息分类,作为确定研究内容的有力支撑材料。

对于解决问题的课题,需要确定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内容;对于经验总结、规律探索的课题,需要确定经验规律的内容、核心内涵以及重要意义等内容。

三、进度计划是课题研究的“脉络”

所里把课题研究周期分为一年期和两年期,有各支部自己根据研究内容确定。个人认为:能一年结题的最好就一年结题,不要分为两年结题,除非是复杂的课题,或者是需要把成果放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长期实践验证的课题。大家知道,人都是有惰性的,事情总是到最后节点才会下功夫去完成,“绝处逢生”、“置于死地而后生”等古语都说明了这个情况。如果一年可以完成的课题放到两年去做,工作量都是一定的,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一样,还要一直惦记着课题研究的事,“长痛不如短痛”,还不如一年完成省心。

为解决课题拖到最后到节点、去突击完成的问题,在课题立项初期,就要制定好课题研究的计划和进度要求。计划要有工作内容、时间节点和阶段性成果,并且召开课题研究阶段分析会议,讨论课题研究进度是否满足计划的需要,讨论阶段成果是否符合职工的利益需求,并研究检验阶段成果的方法,保证了课题的稳步推进。

作为支部书记,一定要掌握课题研究的进度,不能把课题直接扔给负责人就万事大吉,坐等成果。要对立项的课题心中有数,做好课题的过程监督,及时提醒课题组开展相关工作,有时候得要“盯着”课题负责人,逼着课题研究按时完成。同时,悉心帮助他们整理调查资料,耐心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档案资料和及时提醒课题的阶段检查、结题准备工作等事务,让课题研究者体会到他们是“有人在管”的。

四、组织、行政、经费、规划保障是课题研究的“四肢”

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关键。从支委主导、党小组行动到党员责任区参与,保证所有有关的人都能在课题研究中发挥作用。根据课题内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吸引党员,包括部分群众一起投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大家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

行政、业务工作的支持也是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展的重要因素。在课题研究工作中,会经常召集相关人员研讨课题进展和阶段成果,会造成和相关人员的业务工作时间冲突,各行政班组都能及时安排替代人员。有时,需要把研究阶段成果放到业务流程中进行实践,各流程都能积极配合进行。

三研课题一般用到的经费不多,大部分都是一些学习和教育书籍,但是不能只想着学习书籍,时间久了,会让员工对课题产生一种抵触,认为课题就是学习。可以走出去、引进来,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基层党建优秀单位参观交流,或者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指导。

要保证课题研究工作正常进行的延续性,需要建立支部课题研究的长期规划。工作规划很重要,对于课题研究也一样,规划好了,能使支部沿着规划设计的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就是中间换了负责人,只要规划合理,也不会推倒重来,这样就保证了支部发展的步伐。比如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递进阶段,再比如党员教育研究、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支部战斗力研究等也可作为递进阶段,而且每一阶段的成果都可以作为后一阶段的依据和输入。

五、课题总结报告是课题研究的“形体”

课题研究成果需要整理、完善,形成课题总结报告,总结报告的内容和结构决定着能不能把成果完整、全面的展现给大家。

要注重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积累和整理工作,是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每个研究阶段,都要重视研究资料的积累,要收集了研究过程中的实物、图片、音像等各种资料,也要收集研讨的原始记录、现场调查的访谈记录等,对形成的会议纪要和相关管理制度,也要及时归档。

养成学习三研课题研究成果的习惯,从优秀研究报告中借鉴编写方法。大致看来,相似类型的三研课题采用的编写格式基本相同,解决自身问题的课题报告,都可以按研究背景和意义、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章节编写;对于经验总结、规律探索的课题,需要确定紧迫性、现状分析、核心内涵以及对策研究等内容,当然如果有自己的特色更好。

随着我所三研课题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各支部报告编写的能力也都显著提升,部门支部也能采用以理论支撑指导研究过程的的办法。由于各支部对理论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一样,利用理论的效果也不一样,这也需要所里给各支部提供学习理论知识的平台。

结语:三研课题不是写写文章,只要真抓实干,认真研究,就能总结好支部工作经验,逐步提升支部科学化管理水平。以上是我对三研课题研究工作自己的认识,由于理解不同、个人能力等,有些不一定正确和准确,大家可以不接收,也可以批判的接收。

上一篇:螳臂当车的故事下一篇:《考场记事卡》填涂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