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三期法律

2024-05-21

女职工三期法律(共6篇)

篇1:女职工三期法律

关于“三期”女职工相关法律规定

一、相关概念

(一)“三期”:

“三期”是指孕期(怀孕至产前15天)、产期(通常指产前15天

至产后75天)、哺乳期(产后至小孩满一周岁)。

(二)产前检查: 产前检查---妊娠期对孕妇和胎儿所作的临床检查,时间应从确诊妊娠后开始,一般孕28周前每月一次,孕28~36周每2周一次,末一个月每周一次,若有异常情况,酌情增加检查次数,产前检查视为正常出勤。

(三)保胎假:

女职工按计划生育怀孕,经过医师开具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本单位按照实行的疾病待遇的规定办理其保胎休息的期间。(特别提醒:法律没有关于“ 保胎假”的强制性规定,是否实行应按省、市现行的有关规定办理,北京地区暂无保胎假的规定。)

(四)哺乳假:

哺乳假指的是女职工在哺乳期内享有的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以及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特别提醒:上海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第十六条: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哺乳假六个半月。北京暂无相关规定)。

二、“三期”女职工保护性规定

(一)孕期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29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第61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

第27条 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第4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26条 妇女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劳动保护并可以获得帮助和补偿。

《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

女职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十五天至三十天的产假;怀孕四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四十二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费用由原医疗经费渠道列支。

北京市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若干规定:

第5条 单位应当根据怀孕女职工的具体情况核减其劳动定额。怀孕女职工依照医务部门的要求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按出勤对待。

对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女职工,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在劳动时间内适当安排休息时间,不得安排从当日22时至次日6时之间夜班劳动。对于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汽车、天车及各种客货运输车辆的女司机、女售票员、纺织挡车女工,应当暂时调离原岗位,安排其他不影响孕妇健康的劳动。

第11条 女职工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应享受奖励或违反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应予处罚的,其怀孕、生育期间的待遇,应按照计划生育的有关规定处理。《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

第23条 劳动者生育或者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依法享受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工资。劳动者因产前检查和哺乳依法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视同其正常劳动支付工资。

(二)产期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62条 女职工生育享有不少于90天的产假。《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第8条 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第30条 妇女享有国家规定的产假。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所在单位应当在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一定的哺乳时间。劳动部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

女职工产假90天,分为产前假、产后假两部分。即产前假15天,产后假75天。所谓产前假15天,系指预产期前15天的休假。产前假一般不得放到产后使用。若孕妇提前生产,可将不足的天数和产后假合并使用;若孕妇推迟生产,可将超出的天数按病假处理。

国家规定产假90天,是为了能够保证产妇恢复身体健康。因此,休产假不能提前或推后。

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

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30天的产假;怀孕期满4个月以上流产者,给予42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女职工产假期满,因身体原因仍不能工作的,经过医务部门证明后,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职工患病的有关规定处理。《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16条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年满二十四周岁初育的为晚育。

第20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奖励假7天。晚育的女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奖励假也可以由男方享受,休假期间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不休奖励假的,按照女方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给予奖励。北京市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若干规定:

第6条 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流产的,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妊娠不足4个月的,产假为15天至30天;妊娠4个月以上的,产假为42天。产假期间,工资照发。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关于贯彻实施《北京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产假时间按自然天数计算。女职工妊娠不满12周(含)流产的产假为15天;12周以上16周(含)以内流产的产假为30天;16周以上28周(含)以内流产的产假为42天。

怀孕28周以上终止妊娠的享受正常生育产假90天,其中包括产前休假15天。

《北京市工资支付规定》:

第23条 劳动者生育或者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依法享受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其工资。

劳动者因产前检查和哺乳依法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视同其正常劳动支付工资。

第44条 根据本规定第十四条计算加班工资的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根据第十九条支付劳动者休假期间工资,以及根据第二十三条第一款支付劳动者产假、计划生育手术假期间工资,应当按照下列原则确定:

(一)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工资标准确定;

(二)劳动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集体合同约定的加班工资基数以及休假期间工资标准确定;

(三)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

依照前款确定的加班工资基数以及各种假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三)哺乳期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63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第9条 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30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三、法律规定之解析

(一)三期女职工并非绝对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国家法律法规,对处于“三期”的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和待遇,但并非三期的女职工就可以无限制、无缘由的享受特殊保护待遇。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与“三期”女职工的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在非因劳动者过错(包括医疗期满、不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情形)及经济性裁员情况下对“三期”女职工有特别的保护,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但如果“三期”女职工出现严重违纪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公司完全可以据此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我国的《劳动法》第二十九条亦有相同的规定。

(补遗:《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 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享受产假的限制性规定

国家规定产假90天,是为了保证产妇身体健康、恢复身体健,因此,休产假不能提前或推后。若孕妇提前生产,可将不足的天数和产后假合并使用;若孕妇推迟生产,可将超出的天数按病假处理。此外,女职工产假期前或期满后,因身体原因不能工作的,经过医务部门证明后,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职工患病的有关规定处理。

(三)“三期”女职工旷工的处理

由于女职工在“三期”(仅为孕期和哺乳期)内有一定的生理特殊性,所以用人单位在三期女职工的考勤上,应灵活把握。但若三期女职工没有病假单却长期不上班的情况,用人单位可以依据生效的《员工手册》等企业规章制度对该员工处理。也就是说,不是三期保护是无限的,无原则的。

(四)医疗期的限制性规定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三期女职工长病假按照医疗期的相关规定处理,如果请病假超过医疗期的,可以作相应处理。比如:一个员工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的医疗期。在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达到三个月,就算超过了医疗期。医疗期满后的第一天务必到单位报到;否则,单位可以依据公司规章制度将此视为旷工,从而以《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者将无法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补遗:关于医疗期,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关于医疗期的计算问题,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四条规定,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同时,病休期间,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包括在内。)

篇2:女职工三期法律

「案例回放」2007年4月,原本担任上海某公司资深策划的杨女士请了一个月长假到国外探望丈夫。5月21日重新上班时,她得知公司一个项目宣布解散,包括她在内的总共十名员工将要离职。但这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为此公司不能解除她的劳动合同,就给她安排了一个清洁工的工作。负责清扫公司男、女厕所,负责地面、纸篓、马桶和洗手面盆等的清洁、消毒和卫生工作。这令她气愤不已:“我月薪9000元,如果签了这份合同,估计就成了‘史上最贵的清洁工’了。”

「点评」尽管杨女士原来的岗位已经撤销,但是调整岗位应当合理,特别是“三期”员工的岗位变更应当减少工作量等以使其适应这份工作。从孕妇这一特殊性来说,清扫厕所这一工作对怀孕妇女不合适。若说公司里再也找不到比清洁工更适合一个月薪9000元员工的岗位,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预产期前遭遇除名 女工状告电子公司

「案例回放」2008年5月底,外地一电子公司职员祖女士距预产期只有一个月,因患糖尿病,她申请休息未被批准。几天后,她再次要求休两个月“无薪假”,因没有医院诊断证明,再次被拒绝。此后祖女士一直未上班,也未说明,甚至与公司失去联系。一个月后她在加拿大生下孩子。祖女士回国后得知,她在生产的前几天,已被公司除名。祖女士将公司告上法庭,索赔近20万元。公司称,祖女士连续旷工达3天,违反了规章制度。法庭认定,公司与祖女士解除劳动合同并无不当。

「点评」《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明确规定,经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有习惯性流产史、严重的妊娠综合症、妊娠合并症等可能影响正常生育的,本人提出申请,用人单位应当批准其产前假。此案如发生在上海,结局可能不一样。祖女士当时距预产期只有一个月,只要到二级以上医院开具有关证明,就可向单位提出休产前假的请求,而不必申请休什么“无薪假”,单位应当批准其产前假,这样就没有此后的纠纷了。

为享受生育保险 女编辑追讨社保

「案例回放」2011年1月,某杂志编辑李某已怀孕7个月,但从2009年8月进入这家杂志社起,单位从未给她缴过社保,“现在要生宝宝了,我是外地户口,只能通过单位缴金才能享受生育保险,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目前,区劳动监察部门已介入调解,杂志社口头承诺会结清欠款和补缴社保。

「点评」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外来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从2009年7月1日起,与属于参加本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且具有外省市城镇户籍的从业人员,年龄在45周岁以下等情形,应当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如李某等人属于以上情形的,应当补缴“城保”,符合规定领取条件的,可以享受本市生育保险待遇。如李某等人不属于《通知》规定范围,而属于缴纳本市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范围的,所在单位应当按规定补缴综保,并按规定承担职工生育期间的工资等。

网络公司女职工未婚先孕遭解聘

「案例回放」2008年1月1日,北京一网络公司与销售人员夏某签订劳动合同。2月3日,她收到了公司的辞退信,公司辞退她的理由是没有结婚就怀孕。后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恢复劳动关系。「点评」未婚先孕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怀孕至产前一直未婚,这是违反我国计划生育的行为,如果单位在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将其列入严重违纪行为,一般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而有的女工尽管怀孕时未婚,但是在产前已经补办了结婚和生育手续,这种情况下单位以未婚先孕为理由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没有法律依据。

孕期请假遭解职 法院判决须恢复

「案例回放」魏某是上海某电子设备公司职工,2008年4月22日,魏某因孕期不适,以手机短信形式告知经理:“我身体不舒服,明天请假到医院看看。”经理未回复。次日上午魏某又电话向经理请假,并说明妇幼保健院已出具建议休息一月的医疗证明单。4月24日,公司以魏某“擅自连续旷工三天、严重违反公司管理制度”为由,决定自4月27日起解除劳动关系。后法院判决,公司须在10日内恢复与魏小姐的劳动关系。

「点评」现代社会通信手段多样,员工特别是“三期”员工因身体不适等原因以短信、MSN等方式请假屡见不鲜。只要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未明文禁止,这些请假方式就不能被认为无效。员工在紧急情况下即使未严格履行规定的请假手续,也可事后补交病假证明,单位动辄以严重违纪为由解除劳动关系缺乏依据。但如果员工存在假造病假证明等情形,则可能构成严重违纪。“三期”女工确实构成严重违纪的,单位也可解除劳动关系。

孕妇解约后反悔 要求恢复难支持

「案例回放」2008年8月16日,医药检测公司女工丽丽经诊断为怀孕。8月27日,公司与丽丽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丽丽办理了工作移交,亦领取了补偿金,公司开具了退工证明,后丽丽反悔。法院判决对丽丽要求与医药检测公司恢复劳动关系请求、支付拖欠工资及同期社保费均不予支持。

「点评」《劳动合同法》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但并不禁止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关系。尽管丽丽在劳动关系解除之前已确诊怀孕,但丽丽在明知自己怀孕的情况下,仍与医药检测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可视为她放弃处分自己的权利,该处分是丽丽真实意思表示,具有约束力,除非当事人有证据证明签字解约是出于重大误解,或公司有欺诈、胁迫的行为。所以劳动者在签署解除协议时下笔要慎之又慎,否则事后反悔可能无法得到法律支持。

假孕骗续签 女工还十万

「案例回放」张女士原为一公司高级销售代表,月薪1.2万元。2008年7月,公司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下月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签。孰料两天后,张女士告诉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自己已经怀孕,并出示了诊断证明。然而近一年后,公司发现张女士根本没有怀孕,因此将其告上法庭索赔孕期工资、社保等。当地法院认定延续的劳动合同无效,张女士需返还公司社保等近10万元。

「点评」张女士“怀孕”一事系造假,因此延续的劳动合同是无效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合同无效期间,张女士向公司提供的劳动应为劳务关系,她可以领取工资,但没有相应的社保、福利待遇。

退工以后才知有孕 可否恢复劳动关系

「案例回放」窦女士是外地某汽车4S店客服部员工,原来签订的劳动合同将在2008年4月底到期。但就在合同到期的前一天,窦女士发现自己已有40天身孕了。于是她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单位。哪知道单位不买账,声称终止合同通知发出时已经生效,那时窦女士没有提出来就不算。窦女士多次找单位协商都没有谈拢。无奈之下,窦女士只得到劳动部门投诉,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点评」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劳动合同到期的,应当延续到“三期”结束,才可终止劳动合同。但如劳动者在终止劳动合同时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办理了退工手续后才发现怀孕了,能否要求恢复劳动关系?对此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在实践中也有不同意见,但确有支持职工请求的司法判例。一种意见认为,当时劳动者同意终止合同是一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终止劳动合同的决定应被撤销,劳动合同至少应顺延至“三期”期满。

“未婚先育”女职工不可享受产假待遇

「案例回放」2008年5月17日,某复合材料公司员工小丽在未获得婚姻登记的情况下生育一女。她请产假未获公司批准,公司发出提前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小丽经过仲裁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公司支付工资、拖欠工资的补偿金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等。

法院审理后认为,公司单方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系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向原告支付赔偿金,但非婚生育的女职工只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不能享受产假工资。

「点评」享受产假与享受产假待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妇女生育休产假是法定的,不管其生育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员工提出要求休产假,企业应批准。但《上海市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对无计划生育者给予以下处罚:

(一)分娩的住院费和医药费自理,不享受产假期间工资照发的待遇;

(二)无计划生育的子女在参加工作之前的医药费全部由其父母自理;

(三)无计划生育子女的托费和管理费全部由其父母自理;

篇3:女职工三期法律

10月25日, Dora所在部门向公司人事部报告说, 这几天Dora多次请假, 经询问才知Dora怀孕了, 请假是去医院做检查。人事部又将此事向总经理作了汇报。总经理对人事部的工作很不满意, 认为人事部招聘审查不严。四季度是公司业务最多的时候, 员工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到明年上半年大项目还要上马, 更需要人手, 人事部千挑万选却招来“大肚子”, 耽误工作。总经理最后要求人事部妥善处理。

挨批后, 人事经理考虑把Dora辞退, 理由是:公司明明在招聘简章中注明要是“身体健康”, 应聘的人员应该知道。Dora在明知自己怀孕的情况下还来报名应聘, 又不在员工登记表上如实陈述, 是一种欺诈行为, 因此双方所签的劳动合同无效。

但为慎重起见, 人事经理又把部里的三个专员叫来共同研究。薪酬福利专员认为, Dora不但存在欺诈行为, 而且还处于试用期, 公司对这样不符合条件, 又势必无法承担工作重任的试用期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关系专员说, 她看过Dora的诊断报告, 报告上推断Dora的怀孕开始时间为8月下旬, 说明Dora 9月初刚进公司时完全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已怀孕, 并非有意隐瞒, 所以从保护“三期”女员工和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 不宜解除Dora的劳动关系。招聘培训专员认为, 公司的《员工手册》中明确规定:员工之间不得有暧昧关系, 新进人员在一年内不允许结婚, 两年内不得生育。”Dora在入职培训时按照公司的要求已全文阅读过该《员工手册》, 并和其他员工一样书面承诺遵守其中的全部规定。所以Dora如果是在进公司后才怀孕, 那么其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理应被解除劳动关系, 而不受“三期”保护政策的限制。

虽然下属中仍然存在分歧, 但人事经理最终还是决定按照本部门大多数人的意见, 决定解除Dora的劳动合同, 并报请总经理批准。

11月30日, 在与A公司交涉未果的情况下, Dora只得向当地劳动部门投诉反映, 要求恢复与A公司的劳动关系。劳动部门立案处理, 经过对案件事实的认真调查, 于2007年12月底依法作出要求A公司撤销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的处理意见。

【评析】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 试用期内的劳动者如果被证明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录用条件, 用人单位可以直接解除其劳动合同。根据《劳动法》第十七、十八条的规定, 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是平等自愿、协商一致, 违背该原则采用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所以劳动者如果被证明确实对用人单位有故意隐瞒事实的欺诈行为, 并因该行为导致用人单位与之订立劳动合同的, 劳动合同无效。

本案中, A公司虽在招聘简章中将“身体健康”作为录用条件, Dora本人也应当明知, 但Dora怀孕并非“身体不健康”, 其不属于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人员, 况且从证据资料上看, A公司为并未将怀孕与否作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前提条件, 而医疗机构证明Dora受孕是在2007年8月中旬, Dora在九月初进A公司时完全可能不知道自己已怀孕, 不能认定Dora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有欺诈行为。所以, A公司不能依据《劳动法》第十七条或二十五条解除Dora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 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劳动者的恋爱婚姻、生育等权利受法律保护, 除法律有专门规定的, 用人单位不应在规章制度中加以限制或剥夺。本案中, A公司在《员工手册》中有关新进职工“一年内不允许结婚, 两年内不得生育”的规定显与法律精神相悖, 因而不能作为管理职工的准则, 更不能据此解除Dora的劳动合同。

篇4:女职工“三期”待遇问题的探讨

关键词:三期;三期待遇;劳动合同

典型案例:2013年12月14日,芳芳(化名),女,入職深圳市某幼儿园,岗位为带班教师,合同期限为三年,2014年7月发现自己怀孕,2014年9月告知幼儿园,2014年10月12日芳芳以事假的名义请假两个月,在2014年12月15日,芳芳通过短信告知幼儿园副园长,要求回幼儿园上班,被副园长告知,其已经于2014年12月7日已经通过短信提出辞职,幼儿园按其要求停缴社保,且岗位已经有人,暂无合适岗位为由拒绝其回去上班。2015年4月23日芳芳破腹产一女。2015年7月18日芳芳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深圳市某幼儿园继续履行双方劳动合同、支付产假期间工资、支付因未缴交生育保险导致其怀孕至生育期间产生的生育医疗费用损失及生育津贴。

裁判要点:该案争议的焦点双方劳动合同是否解除?芳芳是否符合享受三期待遇条件?根据双方各自提交的且对方认可的证据及当庭陈述的事实,最终劳动争议仲裁院及法院均认定双方已于2014年12月7日解除劳动合同,深圳市某幼儿园支付芳芳在职期间因因未缴交生育保险导致其在职期间产前检查产生的生育医疗费用损失及生育津贴损失、驳回芳芳的其他诉求。

1女职工“三期”的含义

女职工“三期”特指怀孕期(又称孕期)、生产期(又称产期)和哺乳期,简称三期。孕期是指女职工怀孕的期间,根据医学常识,怀孕期间通常为280天左右。产期是指女职工休产假的期间,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产假为98天(包括产前检查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实行晚育者,即已婚妇女23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增加产假30日。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增加独生子女假35天。如果女职工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应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怀孕4个月以上(含4个月)流产的,给予42天产假。以上产假假期各省市在具体操作中颇具地方特色,女职工在休产假前应充分了解当地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充分享受自身的合法权益。哺乳期就是女职工给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时间段。

2女职工三期期间享有哪些权利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女职工分别在三期期间享有以下权利:在孕期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孕妇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延长女职工的劳动时间上班和从事夜班劳动。每天享受工作时间休息一小时。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算作劳动时间。对孕期不能胜任原劳动的,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用人单位应为女职工缴交生育保险,女职工怀孕及生育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即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且产假期间照发工资。产假期满后,若有实际困难,经女职工申请,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至婴儿一周岁;其次,女职工产假期满,因身体原因仍不能工作的,经过医务部门证明后,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职工患病的有关规定办理。哺乳期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安排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从事夜班劳动。哺乳假期间,所在单位应按不低于本人标准工资的75%发给工资。用人单位应为三期女职工提供相应的便利的环境,比如设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不得对哺乳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应为女职工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生育多胞胎的女职工,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天增加1个小时的哺乳时间。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同时,女职工在三期期间不得被用人单位无故解除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否绝对不能辞退三期女职工

国家对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给予特殊保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合同应当延续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有的用人单位会在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前以女职工未告知其已经怀孕的事实,且双方已经办好离职手续为由,拒绝女职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要求。用人单位与女职工终止劳动合同时,虽然不知道女职工已经怀孕的事实,但女职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就已经存在着怀孕的事实,由于女职工在成功受孕后都有一个待发现的过程,从客观受孕到主观认识到已经怀孕,有一个时间过程。用人单位以女职工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未告知其已经怀孕的事实来抗辩女职工的请求不应得到支持。因此,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到哺乳期满。《妇女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也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三期”女职工享有就业保障权,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或终止与“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与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女职工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第八十七条的规定,要求用人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女职工未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或法院则应撤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双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支付女职工工资收入损失;或应认定双方劳动合同解除,并依照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判令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除此之外,如果在要求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双方劳动合同终止,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或法院则应在撤销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的同时,认定双方劳动合同终止,并判令用人单位支付至劳动合同终止之日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也规定,劳动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者(含女职工)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由此可见,女职工三期期间受特殊保护也是有条件的,女职工不能因为自己处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就可为所欲为,在该期间的女职工仍然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勤勤恳恳工作,否则,在符合法定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依据相关劳动法律法规规定辞退处于三期期间的女职工。

4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女职工是否能享受三期待遇

《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认定是否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应具备以下两个因素:首先,生育男女是否具有夫妻关系。如果该男女是未婚生育的,因未婚男女之间不形成夫妻关系,所以,未婚生育在一定时间内未补办结婚登记的会被认定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未婚怀孕的男女,可在生育之前或生育后一定时间内依法领取结婚证,形成夫妻关系,具体多长时间内,各个省市也有具体不同的规定,女职工在出现以上情况时,也应及时了解所在省市的具体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定。故,未婚怀孕并不必然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其次、生育男女是否只生育一个子女或符合条件的生育第二个子女。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办理计划生育证明,凡是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计生服务部门不会出具计划生育证明。未持有计划生育证明的男女职工生育子女的,是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属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

篇5:女职工“三期”权利保护

女职工“三期”是指:孕期、产期、哺乳期

一、女职工怀孕期间劳动保护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享受如下劳动保护待遇:

1、女职工在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加班,对不能胜任原工作的,应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减轻工作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

2、怀孕7个月以上的职工,一般不得安排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该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夜班劳动是指在当日22时至次日6时的期间劳动。

3、女职工怀孕,在单位的医疗机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医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参加生育保险的由医疗社保开支。

4、为了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怀孕女职工应当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做产前监察。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期间进行检查的,应该当算作劳动时间,按照正常出勤待遇计算,不能按照病假、事假、旷工处理。对在生产第一线的怀孕女工,应该减少生产定额,以保证产前检查时间。

5、女职工怀孕反应厉害、需要保胎、经医师开具证明批准休息的,按病假处理,期间的医疗待遇按医疗保险待遇处理。

6、女职工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有关规定怀孕的、一般不享受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7、女职工非婚怀孕时,一般不能按照有关生育的规定享受生育待遇。其需要休养的时间不应发给工资。对于生活困难的非婚怀孕女职工,可以由企业行政方面酌情补助。

8、法律法规其他规定。

二、法律对女职工产假规定

产假:在女职工权利保护上,国家法律作出了专门的法律规定,一、女职工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时,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十五天至三十天的产假;怀孕满四个月以上流产时,给予四十二天产假。产假期间,工资照发。

二、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其中产前休假十五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

三、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费用由原医疗经费渠道开支。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

四、女职工产假期满,因身体原因仍不能工作的,经过医务部门证明后,其超过产假期间的待遇,按照职工患病的有关规定处理。深圳市产假天数规定及生育津贴计算标准

以生育(流产)时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为基数按规定假期计发。

生育津贴=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30(天)*假期天数

假期天数:

(1)正常产假90天(包括产前检查15天);

(2)独生子女假增加35天;

(3)晚育假增加15天;

(4)难产假:

1.剖腹产、III度会阴破裂增加30天

2.吸引产、钳产、臂位产增加15天。

(5)多胞胎生育假,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

(6)流产假:

1.怀孕不满2个月15天;

2.怀孕不满4个月30天;

3.怀孕满4个月以上(含4个月)至7个月以下42天;

4.怀孕满7个月以上遇死胎、死产和早产不成活75天;

深圳市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的给付标准

(1)正常产、满 7 个月以上流产;上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25%;

(2)难产、多胞胎:上市职工月平均工资× 50%。

深圳男职工陪护假工资

领取《独生子女优待证》的男配偶享受 10 天的假期,以孩子出生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计发。

男配偶假期工资 = 当月单位人平缴费工资÷ 30(天)× 10(天)。

三、哺乳期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九条和《劳动部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问题解答》第十四条规定,哺乳期应为十二个月,即从婴儿出生之日起至满一周岁。

处于哺乳期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法律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其中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主要是:

1、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己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

2、制药行业中从事抗癌药物及已烯雌酚生产的作业;

3、作业场所放射性物质超过《放射防护规定》中规定剂量的作业;

4、人力进行的土方和石方作业;

5、《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Ⅲ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6、作业场所空气中锰、氟、溴、甲醇、有机磷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的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作业。

四、女职工“三期”相关问题问答

1、三期内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能否终止劳动合同?

答:《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因此,三期内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能终止劳动合同,应顺延到哺乳期满时方可终止

2、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女职工办理完离职手续后才知道在自己合同期内怀孕了,如何处理?

答:虽然劳动合同期满,而且用人单位在与员工办理离职手续时,员工也未告知怀孕的事实,但鉴于劳动合同期限内,女职工已怀孕,加上女职工在受孕后都有一个待发现的过程,从客观受孕到主观认识到已经怀孕,本身就有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即使已经办理完终止手续,劳动合同也到期了,因法律规定,女职工三期的,劳动合同应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故双方应恢复劳动关系至三期期满之日或由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补偿。

3、由于“三期”原因而续延劳动合同期限的,用人单位是订立一个新合同还是以书面通知续延?有何风险?

答:因“三期”原因而续延劳动合同期限,并不是基于劳资双方均具有顺延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只是基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该续延为法定续延,是用人单位不得不履行的法定责任,其在法定顺延期间的用工义务也有法律予以了明确的规定。这与劳动合同双方在劳动合同即将到期之前约定顺延合同至某一时间截然不同,后者是约定顺延,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基于共同的意思表示主动完成,双方必须通过新的书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因此,由于“三期”原因而续延劳动合同期限的,用人单位只需在原劳动合同到期前向劳动者送达或决定,告知其劳动合同因三期而顺延至三期结束,并要求员工在书面通知上签收确认,而不必订立一个新的劳动合同。订立一个新的劳动合同,约定期限至到三期期满之日终止,会被认定为签定了第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导致三期期满需要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针对三期女员工合同到期顺延的手续,如果用人单位在员工的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对工资结构具有明确划分,并约定产假期间可只发放基本工资的情况下,可以签定补充协议,明确约定员工在三期期间可以享受的假期、工资、福利等。

4、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三期”期间孕检相关费用如何承担?

答:《劳动部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女职工怀孕,在本单位的医疗机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检查和分娩时,其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费用由原医疗经费渠道开支。因此,女职工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三期”期间孕检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PS:各地的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都有类似的规定)

5、能否以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哺乳而影响正常工作为由予以辞退?

答:《劳动合同法》规定,女职工在三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因此,不能以以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哺乳而影响正常工作为由予以辞退。

6、用人单位真的不能辞退三期的女职工吗?(三期女职工严重违纪能否辞退?)答:“三期”的女职工虽然享有特别的待遇,受到法律法规的特别保护。但是法律法规对三期女职工的特殊保护并不是无限的、无原则的,而是有范围、有条件的,也就是说,倘若三期女工不是因为《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41条中规定的情形,而是因为《劳动合同法》第39条中规定的情形(如: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法律是不对其进行特殊保护的。此种情形辞退三期女职工,用人单位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7、女职工未婚先孕,是否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答:安同学的意见: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是指未经结婚登记而生育或无计划生育的超生。未婚先孕和未婚生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未婚先孕并未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但司法实践中,除非未婚先孕的女职工能证明自己在生育之前已经进行了结婚登记并办理了准生证了或者已经终止怀孕了,否则,仲裁员或法官有可能会认为未婚先孕就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意见:未婚先孕是不违法的。因为未婚先孕和未婚先育的区别在于未婚先孕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1、未婚先孕结果一:自然流产或者人工流产。

2、未婚先孕结果二:补办结婚证,生产。

3、未婚先孕结果三:直接生产。

8、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用人单位能否辞退?

答: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女职工应享受什么生育待遇,实践中的认识比较统一:国家规定产假90天,目的是为了能够保障女职工恢复身体健康,享受产假不以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为前提条件,因此,女职工只要有生产的事实,就应当享受90日的产假。但鉴于女职工违反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规定,其劳动保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划生育规定办理,不适用《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的规定,不能按照生育保险条例的规定享受生育待遇(孕检生育费用不能由社保部门或单位报销),女职工需要休养的时间,不应发给工资。但对于女职工违反计算生育政策的,用人单位能否辞退?版主们有不一致的意见:《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解除与怀孕女职工的劳动合同,但这些规定均没有区分女职工的怀孕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是符合计划生育的还是违反计划生育的,只要是女职工怀孕的,就享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就业保障权(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是例外)。女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当地计划生育机关会进行相应的处罚,基本上和用人单位无关。因此,以员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由解除其劳动关系的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鉴于实践中由于各地环境差异太大,而劳动部门和司法机关的水平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导致了判例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出于法律风险和人道考虑,很不推荐在制度中规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按照严重违纪辞退,即使做了这样的规定,也不建议用人单位对怀孕女职工予以辞退。

9、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与“三期”内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如何补偿?

答:(深圳的处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与“三期”内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如女职工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则应撤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双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用人单位还要支付工资。如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则应在撤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决定的同时,认定双方劳动合同终止,并判令用人单位支付至劳动合同终止之日的工资待遇和经济补偿金。如女职工未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履行的,应认定双方劳动合同解除,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和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女职工在“三期”内依《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五条的规定,提出被迫解除劳动合同,除要求经济补偿金外,还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至“三期”期满的,对劳动合同解除后的“三期”工资,不予支持。产假期间的工资,按原工资待遇照发;哺乳期工资依《广东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规定按不低于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发给工资。

10、女职工在三期内,用人单位能否调整女职工工作岗位?

答: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工作岗位作为劳动合同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变更或调整自然也要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进行。当然,在特定情况下,即使三期女职工一方不同意变更,用人单位也可以行使单方变更权:其一是三期女职工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其岗位;其二是用人单位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将三期女职工从禁忌工作岗位上调整到非禁忌工作岗位上。

11、女职工在三期内,用人单位能否调整女职工劳动报酬?

答:《妇女权益保护法》第27条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因此,不论是因女职工个人的原因造成的调整工作岗位(如:不胜任工作或主动提出调整工作岗位),还是因单位的原因造成的调整工作岗位(如:部门被撤消),“三期”女职工绝对不可以被调整劳动报酬。当然,绝对不可以被调整劳动报酬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必须全额发放与女职工工作业绩、工作表现挂钩的全部劳动报酬,如果用人单位有严格完善的工资管理制度,那么与工作业绩相挂钩的绩效奖金、销售提成,与出勤天数相挂钩的全勤奖金,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女职工当月工作业绩、出勤天数予以发放。

12、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与女职工约定“不得结婚”“不得怀孕”条款的效力? 答:签订劳动合同,双方除了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以外,还必须遵循合法性的原则,即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内容和形式均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虽然与女职工约定“不得结婚”“不得怀孕”的内容,但是上述约定违反《宪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条例》的有关规定,因此,这些条款为无效条款。

13、怀孕的女职工超过医疗期的,用人单位能否做辞退处理?

答:女职工怀孕后,确实因身体原因,经医师开据证明需要保胎休息的,可以请保胎假,保胎假按照病假待遇处理。怀孕女职工医疗期满,尽管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超过医疗期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因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依照本法第40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因此,怀孕女职工超过医疗期的,用人单位也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14、女职工怀孕后连续请病假,怎么办?

答:怀孕的女职工请长病假,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真实的长病假,即女职工确因身体问题需要保胎休息或其他原因需要连续请病假的;另一种则是虚假的长病假,即许多不负责任的医生为病人随意开具虚假的病假条。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医院出具的请假证明,没有否定的能力,也没有否定的权利;特别是社会上对怀孕期的女职工的权益保护意识还是非常高的,这里的用人单位绝对是弱者,就算是女职工是弄虚作假请病假,如果用人单位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对当事人也无法作任何处罚。

如果是真实的长病假,那只能满足女职工的请求。但如果是虚假的长病假,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做好防范措施:

1、用人单位虽然没有限制就医的权利,但用人单位对怀孕女职工的病假证明拥有复核的权利。对于请病假的怀孕女职工,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其提供就诊记录、病历卡、病情证明单、医药费证明等以便对病假的真实性进行形式上的审查,用人单位还可以要求女职工提交主治大夫的联系方式予以核实。

2、用人单位也可以对请病假的怀孕女工进行探望,这样既体现了单位对女工的关爱之情,也达到了单位了解女工病情的目的,客观上也起到了对女工病假的某种监控作用。如果单位对女职工的病情有怀疑可要求劳动者到单位指定的医院进行复核。

3、制定规章制度,完善请假的程序,指定复核医院和规定医院的资质以及虚假病假的法律责任(单位可以无条件辞退以及由此给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求赔偿(如:社保、工资待遇等)。

15、女职工在三期内,用人单位能否安排加班? 答:三期是指孕期、产期、哺乳期。其中,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产期就是休产假期间,连班都不上,自然不用加班;女职工在哺乳期内,所在单位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

16、女职工哺乳期内如何请假?

答:(广东)哺乳期内员工有两类特殊假期,一类是哺乳时间: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其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三十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三十分钟。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哺乳时间和在本单位内哺乳往返途中的时间,算作劳动时间。另一类是哺乳假:产假期满后,若有实际困难,经女职工申请,领导批准,可请哺乳假至婴儿一周岁。哺乳假期间,所在单位应按不低于本人标准工资的75%发给工资。

17、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是否算作劳动时间?

答:《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

18、用人单位能否安排三期女职工上夜班?

答:《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怀孕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女职工在哺乳期内,所在单位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

19、公司解散,女职工在三期内的,其权益怎么保障?

篇6:三期女职工严重违纪能否辞退

摘自太仓日报周律师说法

案例:2009年6月,李某进入某服装公司工作,劳动合同为期三年。2010年1月,李某体检时查出已怀孕两个月。李某因此觉得自己享有特权,经常消极怠工,甚至连续旷工一周。2010年5月,公司以李某连续旷工5天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为由将李某开除。李某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院提出仲裁,请求撤销公司作出的开除决定。

解析:所谓“三期”,是指孕期、产期、哺乳期。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用人单位不能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和41条的规定单方解除与三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即不得裁掉三期女职工,也不能以三期女职工不能胜任工作或客观情况发生变化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为由单方解除与三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但是,对三期女职工的特殊保护以必要限度为由,不能妨碍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也不能损害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因此在三期女职工出现《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任何一种情形时,用人单位仍然享有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2项为“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本案中,若单位通过合法程序制定规章制度且将规章制度的内容向劳动者告知,同时规章制度中又明确规定连续旷工5天为严重违规的,该单位就享有根据该规定单方解除与李某之间劳动合同的权利,且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上一篇:助推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质量再上新台阶下一篇:城市户外广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