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功能、特征及实证

2024-05-02

电影音乐:功能、特征及实证(精选8篇)

篇1:电影音乐:功能、特征及实证

[摘要]电影音乐具有抒情、渲染和描绘三种功能,它能够准确地抒发剧中人物的感情,强化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音乐只有与故事情节和画面紧密结合,遵循电影的结构原则和艺术表现原则时,才能更好地层现电影视听艺术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电影音乐;功能;特征;案例分析

法国电影艺术理论家皮埃尔·贝托米厄曾经说过:“电影蕴含的真谛和永恒,是要靠音乐来保证的。”有关电影音乐的研究,颇有影响的研究专著可追溯至1984年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王云阶撰写的《论电影音乐》。该书专门有一个章节讨论“音乐在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作用”。王云阶先生把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总结为“展开生活场景”、“突出主题思想”、“加强形象的鲜明性”、“烘托语言,加强情绪”等九种作用。在1996年出版发行集电影艺术理论之大成的《电影艺术词典》中认为:音乐可以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用音乐为影片创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以深化视觉效果;用音乐可以表达创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主观态度,如歌颂、无奈,悲伤等;用音乐可以描绘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如骏马奔跑、机器运转等;用音乐推动剧情发展;用音乐衔接前后两场或更多场戏,组接同一时间不同事件的若干组画面的交替、同一事件的若干个不同侧面的各组镜头的交替,电影时空的跳跃、交错等等。本文主要从审美主体的主观感受方面探讨电影音乐的抒情、渲染和描绘三种功能及其表现特征并加以案例分析。

一、电影音乐抒情功能及其表现特征

抒情是电影音乐最重要的功能,抒情性音乐在影片中除了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外,还善于刻画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它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内心寄托和心理变化,强化语言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影片的节奏。音乐抒发的感情是电影中的特定感情,其基调与电影内容一致。此时,音乐情感的具体性和确定性由画面赋予,电影的内容和情节就如同音乐的文字说明一样,把音乐限定在一个具体的范围内。而此时审美主体也根据故事情节和画面内容来感受音乐。把音乐与剧中人物的情绪相关联,产生较为具体,明确的感受,并造成一种现实感。

在每一部故事片中,抒情音乐并不是每种情绪都用上。往往只用上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它们与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结合在一起去表现。《廊桥遗梦》主题音乐首次出现在弗兰西丝卡与罗伯特邂逅的第一天里。罗伯特在廊桥下的草地采摘了一束鲜花,送给弗兰西丝卡,这时钢琴奏出一个警句式的爱情主题,明朗温和的大调旋律烘托着这浪漫的一刻。随后,当女主人邀请罗伯特吃晚饭,从屋内欣赏摄影师的背影;当她独自一人在花园里感受寂静的夏日夜晚时,内心躁动不安而写下纸条,不顾一切驱车冲向廊桥焦急地等待罗伯特的消息时,音乐造成的纯美意境与弗兰西丝卡表现出的潜意识情欲释放形成深层反差,抒发着一种爱的美好和对爱情的向往。总之,抒情音乐是故事片音乐中应用得最广泛的音乐,它与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密切相关,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如前所述,音乐具有抒情功能,电影音乐的抒情是故事情节和画面所赋予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但电影音乐的抒情和电影情节的抒情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交互感染审美主体,审美主体在观看电影时理解了剧中人物的感情,音乐出现时,审美主体带着这种理解和感受来欣赏音乐,体验音乐抒发的情感,反过来,音乐又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阐释了画面抒情的内容。因此,画面和音乐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来增强影片的抒情效果,这就是电影视听结合的魅力所在。例如,美国著名影片《魂断蓝桥》里舞会这场戏,该片要表达男女主人公依依惜别之情,画面采用了熄灭灯光后舞厅里这对热恋中的情人相拥而舞,音乐则选用了充满离別忧伤的舞曲《一路平安》。《廊桥遗梦》在柔美的钢琴主题和淡淡的乐队背景衬托下,男女主人公两颗心悄然贴近;而当弗兰西丝卡深情地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心爱之物——串十字项链送给罗伯特的时候,两人的情感进入佳境,此时,宏大的乐队奏响主题,抒发了对她们爱情的讴歌和赞颂之情。

二、电影音乐渲染功能及其表现特征

电影音乐的渲染功能主要是指电影音乐渲染气氛的功能,也就是电影音乐可以为影片营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以达到深化视觉效果的作用。电影音乐在发挥渲染气氛的功能时,既不着意描绘景物,也不特別表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作者的主观态度及评价。运用音乐渲染气氛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解释画面,或者扩大影片的视觉效果,而是通过音乐这种听觉手段,为影片整体地创造某种气氛,增强听觉感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气氛对于音乐和画面而言,既抽象又具体,而音乐就是把这种难以捉摸的情感色彩,借助一定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来,使画面形象更加生动。《艺伎回忆录》电影音乐的制作出现了由荣获五项奥斯卡奖的当代电影音乐巨子——约翰·威廉姆斯与先后荣获巧项格莱美奖的大提琴巨星马友友及传奇小提琴家帕尔曼共同组合的黄金搭档,展示完美的电影音乐美学,在或沉或扬的奏乐声中,渲染出悲喜交集、爱恨情愁的情感张力,让人感受到丰富神秘的艺伎人生。马友友所拉奏的大提琴音色深化丁东方特有的冥思与哀愁,帕尔曼演奏的小提琴则巧妙地将犹太传统的宿命感糅合成艺伎这个角色爱恨交织的人生。约翰,威廉姆斯将壮阔浪漫的西方交响乐置于瑞丽典雅,清幽恬淡的东方传统宫廷音乐的意境中,催化出异样的感人氛围。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选用不同民族的音乐,又为影片渲染了民族特点。西藏农奴翻身解放做主人的故事片《农奴》,选用富有鲜明的西藏民族特色的音乐,并由藏族著名女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其中的插曲,使影片的藏族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三、电影音乐描绘功能及其表现特征

电影音乐发挥描绘功能历史悠久,可以上溯到无声电影时期。影片放映时,旁边总是有钢琴师或小型乐队作即兴伴奏,音乐连绵不断地伴随着影片的画面,描绘画面内容,电影进入有声时期以后,音乐的描绘功能在电影创作中经常被用到,有人把它称为解说性音乐。它是指用音乐对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用独特的音响特征加以描绘,如鸟鸣,追逐、机器运转等,也就是说用音乐手段为画面提供一种声音的造型。有的可以从听觉上强调和加快画面节奏,加强心里的紧张度。如影片《危情十日》的电影片段音乐则让人感受到了紧张、恐怖的气氛,有的可以从听觉上拉慢画面的节奏造成心理时间与实际时间的距离错觉,有的还可以对影片所表现的事物和情景作神似的描绘来表达感情。如《西藏七年》的原声音乐就堪称跌宕起伏!马友友的大提琴描绘着如探险家般穿越群山万壑,在冰原雪域萧索独对的黯然销魂。午夜聆赏,难免泪落枕巾。一段痛苦而迷茫的异域友情,一曲气势磅礴的音乐,因为有了约翰,威廉姆斯和马友友,让人不由放弃一切,大量运用了低音琴和大提琴来体现心理的困苦和矛盾,音乐和人物、时间、事情的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加重了电影给人的压抑感,不愧为大制作的电影音乐。又如在法国影片《白撰野马》中,牧主派人追赶那匹逃跑的野马片段,音乐是用持续的符点节奏和号角音型,模拟奔马的特点,给影片画面增加了动感。在对一些景物的描绘中,美丽的田园景色,往往与牧歌风格的音乐相结合,辽阔、宽广的画面,与舒展悠扬的音乐相配合,电影音乐的描绘功能容易理解,易于应用,能够使审美主题通过画面即可以迅速理解音乐所描绘的内容。

四、结 语

总之,电影音乐能够准确地抒发剧中人物的感情,能够强化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电影音乐在电影特定情感的抒发和表达上比电影画面本身更为深刻和有效。电影音乐对于渲染气氛有着显著的张力效应。音乐对紧张、恐怖气氛的渲染比对抒情气氛的渲染更加灵敏,电影音乐具有很强的描绘功能。电影音乐的描绘功能与电影视觉感受高度相关。电影音乐的抒情功能、渲染功能和描绘功能是电影音乐的三种基本功能,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影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影内容和整体性决定着电影音乐的表现功能和特征,电影音乐反过来既遵循音乐艺术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又有其独特的表现功能和特征,音乐只有与故事情节和画面紧密结合,遵循电影的结构原则和艺术表现原则时,才能更好地展现电影视听艺术的独特魅力。

篇2:电影音乐:功能、特征及实证

叶耀

(南昌航空大学 音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联系方式:江西省南昌市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

邮政编码:330063 电话:***

E-mail: kfiqny123@163.com

[摘要]随着电影的不断成熟,电影主题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是电影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影主题音乐与电影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电影主题音乐与电影相结合,具有情节描述性、剧情从属性和感染性。其电影主题音乐在电影中也具有独特的艺术功能。

[关键词]电影主题音乐;审美特征;艺术功能

电影的图片、文字、声音并存,融为一体。电影音乐,顾名思义,是指在电影中的音乐,为了使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感染观众,电影导演一般都会借助音乐向观众展示电影的故事情节,这就决定了电影音乐和一般的纯音乐不同,它必须既体现电影的艺术构思,又体现音乐的美学欣赏。且作曲,作词家在创作电影音乐时,也会深入了解电影的剧情,根据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创作音乐,所以,电影主题音乐具有丰富的内涵及丰富的听觉审美体验。

一、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

(一)电影主题音乐具有情节描述性

电影主题音乐通过其表意的手法,通过音响来表达电影的主题思想,听众则凭借主题音乐的声音来对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进行感知,具有情节描述性。且因为主题音乐的特性是不具体性、不确定性,从而需要电影的画面来对电影的主题进行“解读”。如在《大笑江湖》中,它的主题曲《大笑江湖》,由小沈阳演唱,从一开始便能够拨动观众心弦,主题曲所表达的意境与电影中所要描述的情节紧密结合,在欢快的旋律中,我们在解读江湖人的故事,其歌词“我一生戎马刀上飘,见过英雄弯下小蛮腰”正是故事剧情的体现。电影《让子弹飞》中的音乐是抑扬顿挫的,主题音乐《太阳依旧升起》是一首钢琴曲,它的音乐风格既激昂又 沉思,与电影的剧情相匹配,唯美的琴声,将剧情中几大主角都刻画的非常深刻,这种充满原创性的电影音乐与剧情,为电影《让子弹飞》绽放光芒。所以,观众能通过影片中主题音乐激昂、振奋的感受,来体会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

美国斯佩里博士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且两个半球分管的事项不一样。左半球分管说、写等功能,与言语、抽象思维等活动紧密相关,右半球与具体的思维能力联系紧密,在想象能力方面胜于左半球,有人称之为“音乐脑”。”①电影主题音乐与文学、艺术等不同,它主要是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调、音色、旋律、单音的、双音的、带笑声的、带哭声的演唱,慢唱、慢奏、快唱、快奏、重唱、重奏等方法,通过听众感观的感知,获得观众心理上的美学体验。一般来说,人的听觉能够引起人视觉上的想象力,听众能够通过音乐来对抽象事物进行想象,从而体会影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观众被影片所吸引。电影《美丽人生》中主题音乐《霍夫曼的船歌》表达着丈夫对妻子的思念,通过主题音乐来体现电影中的黑色幽默,让观众笑中带着泪,与故事情节中的主人公共同经历着恐惧、死亡与悲痛。其主题音乐不是悲惨的音乐,而是如诗搬美好的歌剧,让观众在享受这美好音乐的同时体会着主人公对家人的关爱,其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一位伟大的丈夫,他留给了家人巨大的精神财富。

(二)电影主题音乐具有剧情从属性

电影主题音乐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它与电影剧情紧密结合,具有剧情从属性。电影主题音乐的创作依赖于作曲、作词家对电影剧情的确定和导演对音乐风格的追求,所有的内容都必须在音乐与剧情相融合的画面中体现,只要音乐与电影画面结合,才能够更充分体现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才能更加吸引、感染观众。因此,电影主题音乐不同于单纯创作音乐,它必须要受制于电影剧本,以电影剧本作为母体进行创作。电影影片要淋漓尽致地展现剧本内容,就必须图、文、声有机地结合,电影主题音乐只有依附于电影剧情,才能展现音乐的艺术性,两者相辅相成。

在电影《山楂树之恋》中,其开场音乐是运用筝独奏的方式来表达,筝的弹拨方式可以避免太过悲伤的感情,且通过夹杂钢琴的演奏,体现出导演张艺谋对音乐的那种阳光与青涩的追求,具有情节从属性。且《山楂树之恋》是陈其刚专 ① 王艳.论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及价值功能[J].电影文学,2010(22).P114.门为电影创作的,其歌词平实朴素,又带着点浓浓的忧伤,拨动观众心灵的感伤。

在电影《阿凡达》中,其主题曲《我看到你》的制作也非常细腻,充分体现了影片的真实性。在影片中,讲述潘多拉星球上的物种和谐相处,为了配合画面中的那种天然朴实的生活,需要运用唯美的音乐,让观众感受到画面的真实性。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只能通过景色来剪辑制作声音,为了使画面中潘多拉星球的物种能在大自然中和谐,把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细微地运用到影片中,这样处理后的声音错落有致,使影片更具有真实性,这也说明了主题音乐相对于电影来说,具有剧情从属性。

(三)电影主题音乐具有感染性

《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电影主题音乐作为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电影紧密结合,且具有剧情从属性,与电影剧情的发展而变化,遵循着电影的剧情。电影之所以能打动、感染观众,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影的表达除了具有声音和画面外,还有音乐。电影主题音乐的加入使观众更能体会电影剧情的内容,更具有情绪感染性。如在影片《泰坦尼克号》中主题音乐就贯穿着整个电影,其音乐是舒缓的,伴随着剧情的变化其音乐也随之响起;在影片《珍珠港》中,电影的场景很宏伟,能够带给观众震撼的感觉,它讲述了战争时代的故事,其主体音乐既高亢又低沉,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能够让观众完全沉浸在影片中,既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又给观众听觉上的享受。

在影片《头文字D》中,由周杰伦扮演的拓海是一名赛车手,他在进行赛车比赛时,“其主题歌《飘移》随着赛车的加速其音乐的声响也随之加大,音乐的频率与节奏也越来越快,电影中的画面也从秋名山的全景拉到进景,这种音乐与电影画面的巧妙结合,非常具有感染性。”①且能够深深地感染观众,让观众完全沉浸电影中,有一种一直想看下去的冲动。如果这部电影没有音乐做背景,只会让人感受到拓海只是在不停地开车,失去了那种扣人心弦的震撼力,不能够体现出影片的紧迫感和刺激感,由此可以看出,电影主题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具有感染观众的效果。

在影片《红高粱》中,其主题曲《妹妹你大胆往前走》能很好地渲染影片,起到很好地感染性。影片一开始,就响起了欢快的旋律,将人们的情绪引入其中,① 沈佩伟.论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J].电影文学,2010(8).p125. 既配合主题,又能引出电影剧情的内容。通过音乐描述了剧情中的人物能追求爱情的自由,爱就真爱,恨就真恨,且剧情跌宕起伏。音乐中的节奏既紧凑又有规律,通过音乐与电影画面的紧密结合,电影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更能够感染观众。

二、电影主题音乐的艺术功能

与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一样,电影主题音乐的艺术功能也有多方面的表现方式。电影主题音乐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化以及对电影氛围进行对比,从而感染观众;也可以直接运用拟人的手法、与画面结合的表现方式来与影片想结合,从而达到展现影片内容,根据影片内容的发展来实现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和对影片剧情的阐述。

(一)电影主题音乐具有深刻表达剧情的艺术效果

主题音乐表达着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使电影中的人物有感而发,反映了人们内心的心理活动。在电影《雏菊》中,整个影片的音乐是由钢琴和小提琴来演奏的,钢琴和小提琴的结合,使影片的主题音乐具有神话般的色彩。其主题音乐一开始就是小提琴演奏,紧接着钢琴演奏,这种基调让人感觉到一种充满着幸福和谐的生活。“当音乐声为和声和大提琴混合时,此时最能够感染观众,让观众的心随之揪一下,跟着音乐声而震颤,仿佛自身在梦境中。”①且音乐声伴随着画面中出现一朵朵美丽的雏菊花,它们在风中摆动着,有节奏地随着风的吹动而颤动,而此时音乐声也伴随着雏菊的摆动而有节奏的演奏着,诗境般的画面,让观众既能感受到雏菊的力量,又能感受到大提琴琴弦的每一次拨动。这些都暗喻着女主人公坚强的心和内心拥有着强大的力量,她外表看起来虽然是柔弱的,但是在她柔弱的外表下拥有着一颗坚强的心。

(二)电影主题音乐能够通过画面激发联想,具有剧情延伸的艺术效果 主题音乐不仅具有审美特征,还具有艺术功能。观众在欣赏主题音乐的同时,也能激发观众联想,很多人听音乐喜欢紧闭双眼,具有剧情延伸性的艺术效果。电影主题音乐通常运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吸引观众,引发观众对剧情的联想,有时还通过音乐来交代剧情的时间。如《唐山大地震》中,以20世纪70年代的歌作为片段,说明了地震发生的时间,让观众能联想到70年代的生活状况。再如 ① 陈海鹰.音乐在电影中的审美与艺术功能[J].电影文学,2010(8).p131. 《阳光灿烂的日子》,其歌曲《国际歌》也能让观众联想到那个时代。通过听音乐和观看影片画面,观众内心很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联想,这种联想会随着音乐的播放和电影剧情的发展,在观众心中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感情释放。

(三)电影主题音乐反映着人们内心的心理活动,具有烘托的艺术效果 电影是一种艺术,电影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其实都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反映,因此电影也具有弘扬优良、善良等责任,抒发着人们内心的情感。而人们内心世界的情感一般都是通过喜怒哀乐来表达,还有一些情感是无法用这些来展现的,它就必须通过音乐来展现。观众通过音乐,可以更加了解人物的情绪,更能够进入人物的心理,感受到那种心境。如影片《侏罗纪公园》中,其音乐是既优美婉转,又壮美,但同时又不缺少气魄,让观众被影片吸引,被音乐吸引,完全沉浸在剧情中。

(四)电影主题音乐具有渲染观众情绪的艺术效果

从以前的无声电影到今天的有声电影,电影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时间,我们都知道电影需要运用音乐来表达剧情内容,渲染观众情绪,如果没有音乐,电影会显得没有生机,不能更好地感染观众。电影从一开始就是通过音乐来展现电影的剧情,随着剧情的逐渐深入,又通过音乐调节剧情,这种时而起伏时而跌宕让观众有足够联想的空间,这就是好电影给观众的感受。如在《泰坦尼克号》中,其主题音乐就是随着剧情的深入而不断在观众耳边响起,从而达到渲染观众情绪的艺术效果。

(五)电影主题音乐的表现方式多样,能有效提升作品品味的艺术效果 电影主题音乐可以通过和、缓、慢、快等节奏来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想法,能以强烈的感染力感染观众,有效提升作品品味。如在电影《恋爱通告》中,其主题音乐《你不知道的事》节奏缓慢悠扬,虽然是一部文艺片,但主题音乐穿插在电影中,引发人们内心的联想,让每个少女都有一种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提升了作品的品味,每次一想起这首歌,都有许多蝴蝶在眼前飞过,很美好。再如电影《人到中年》中,其主题音乐能够使观众被影片所吸引,其音乐既轻快又悠扬,且带有一点忧愁,反映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既对事业充满着信心,又会人生充满着信念,表现了这一时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这一主题音乐的响起,常常让人感受到心中的一种震撼,许多观众被剧情而感染,从而很好地提升了作品的品 味。

总之,电影主题音乐不仅具有审美特征,还具有许多艺术功能,电影主题音乐是电影艺术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随着电影业的不断成熟,电影主题音乐作为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电影关系越来越紧密,形成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其地位是不可以代替的。

参考文献

篇3:电影音乐:功能、特征及实证

一、电影版权贸易平台的存在意义

“在一个电影产业化的时代,我们不能够对电影的商业取向进行否定,因为现行的电影体制本身就是一种以经济为根基的商业体制。”[2]显然,电影版权产业链的逐渐形成与发挥效用属于这种商业体制逻辑下的典型行为,电影版权贸易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则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整个电影产业的升级换代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一)基本作用

电影版权贸易平台指进行电影作品版权交易的运作机制和操作场所,以交易中心为主要代表,其本质是在贸易行为的具体过程中扮演沟通贸易双方、为其提供必要的交易信息的中介角色,涉及电影版权归属、参与者联系方式、标的内容介绍、规定版权使用与受保护范围、发布相关公告、对市场状况做基础性评估等具体的业务内容。需要强调的是,电影版权贸易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有助于为电影版权保护提供有效支持,推进版权保护制度的建立。而“版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在各个环节上弥补了市场的不完善,提升了文化市场,保护了创作者和生产者的利益,克服了市场失灵现象。”[3]

此外“,在媒介融合、跨屏传播的现实语境下,文化性消费的具体实现方式已经呈现出多样式并存、多渠道获得、多类型选择等态势。”[4]面对当前多元变化的文化消费环境,电影版权贸易平台的合理建设与常态化运行对电影版权的创作、使用、监督、保护与再贸易都有裨益。不仅可以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电影版权产业链中存在的结构性病症,推动贸易多元多样发展,改善贸易成本高的现实问题;而且也可全面规范电影版权贸易混乱的市场秩序,为版权贸易发展创造出更为适宜的产业环境,为电影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内在保障。

(二)我国电影产业发展亟待平台建设

在成熟的电影版权产业链中,版权贸易总额理应达到市场规模的15%,即为合理比例。我国电影产业蓬勃繁荣的发展现状客观上带动了电影版权贸易的兴起与发展,但相比于持续上涨的市场规模,电影版权贸易的实际收入仍旧整体处于缓慢发展的初始阶段。

具体来看,2013 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17.69 亿元,但电影版权贸易收入为15.4 亿元,仅为该年度电影市场规模的7.1%;2014 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达到296.39 亿元,但电影版权贸易收入为19 亿元,占比为6.4%。显然,我国电影版权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未跟随电影产业的兴旺发达而呈现出井喷趋势。究其本质原因,贸易渠道的不畅通、贸易方式的不灵活、贸易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是阻碍我国电影版权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结构性病症。完善的电影版权贸易平台则有助于解决贸易困境,实现产业链的价值增值。

二、我国电影版权贸易模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电影版权贸易的具体活动可分为交易途径和交易方式两种贸易模式。其中,电影版权贸易的交易途径可分为非固定场所交易和固定场所交易等两种具体类型,交易方式可分为制播双方对口销售、经销商分散销售、消费者直接购买等三种有效形式。总体而言,现存的交易模式处于畸形的困境之中。

(一)两种交易途径

非固定场所交易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电影版权交易途径。固定场所交易必须依靠电影版权贸易平台才能够完成,是当下我国电影版权贸易中最为普遍的一种交易途径。这两种现存的交易途径各有特点,也各有自身的弊端。

1.非固定场所交易

所谓电影版权的非固定场所交易,即电影版权的持有方与需求方之间以自行寻找、直接谈判、相互签约的形式达成的交易。这种交易途径对于电影版权贸易平台的依赖性较低,基本可以脱离平台而自行完成最终的版权交易行为。这种电影版权贸易的交易方式在我国较为常见,但也存在着显而易见的问题。

在实际的贸易活动中,自行交易存在标的物难觅、贸易双方沟通难度大、谈判成本高、缺少利益协调方、缺少相关法律人才等现实性的问题,更存在因为信息不对称、合同专业性差、盗版成本低、版权使用监督与保护力度不足等因素引发的侵权隐患。特别是在“媒介融合的新语境下,互联网摇身成为最大的影视剧消费平台。”[5]非固定场所交易存在的盗版与侵权的问题隐患也随着传播渠道与消费平台的多元化而变得更加严重。

2.固定场所交易

所谓固定场所交易,目前主要包括各类电影节展和版权交易中心,即我国现有的电影版权交易平台。这种途径下,作为第三方的版权贸易服务平台顺理成章地成为沟通贸易双方的中介,能够有效发挥节约版权标的物搜寻成本、增加贸易主体、扩展贸易范围、优化版权产业价值链等重要作用。这种途径为电影版权贸易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工作效率,已成为我国常态化存在的电影版权贸易平台。但是受制于整个电影产业环境中对于电影版权贸易的淡薄意识、版权司法救济的不足,以及平台自身运行的缺陷与弊端等多方面的因素,电影版权贸易平台的中介作用并未得到深化有效的发挥。

以北京国际电影节为代表的贸易节展整体处于良莠不齐的发展现状。明星红毯秀、话题炒作等营销手段掩盖了电影版权贸易的实质意义,使得实际的版权贸易活动更多趋向于娱乐化、媚俗化的宣传营销。同时,总体而言各类电影节展的延续性差、周期性长、作品重复性高、内部机制专业度低,严重阻碍了电影节展推动版权贸易增长的功能发挥,使得版权信息更多地呈现出碎片化程度高、有效性差、时效性低的尴尬态势。

此外,我国目前已经投资建设完成的一批受政策支持和推动的版权贸易实体机构,包括长沙出版物版权交易中心、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在内的常态版权贸易平台。尽管这些版权交易的实体机构各项交易功能都已经雏形,所涉及的实施规则、具体程序、操作方式等流程也已经全部形成。但是此类平台的业务辐射范围雷同、功能多而杂,对电影版权不具备针对性,存在卖方多、买方少、成交量低的通病。同时,不同的平台之间相对独立,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造成了贸易信息零碎、不明确的缺陷,无形中增加了版权贸易主体的成本投入,也造成国家重复投资的资金浪费,制约了电影版权贸易循环化的良性发展。

(二)三种交易方式

我国现存的三种电影版权贸易的具体交易形式中,制播双方对口销售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贸易形式,经销商分散销售和消费者直接购买的交易方式则必须依靠电影版权贸易平台的中介作用才能够顺利地完整版权交易。经销商分散销售和消费者直接购买是国外普遍的成功经验,但在我国整体处于起步的萌芽阶段,其发展的首要条件是需要依靠成熟发达的电影版权贸易平台。

1.制播双方对口销售

制播双方对口销售是指电影版权的制作方(版权创造者或持有人)直接向播出方(版权需求方)出售电影版权,或制作方即为播出方。这是我国电影版权贸易活动中最主要的市场操作方式。显然,这种方式缺少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加重了电影版权的贸易风险和成本花费,难以实现电影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纠纷与侵权发生的可能性。

电影版权贸易平台的建立与运行能够有效为制播双方提供有效的中介担保支持,通过平台吸引大量熟悉市场的交易者和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创作者、研究者一同参与到版权贸易的具体活动中,结合电影版权创作的生产成本、预期利润、类型估值及市场交易行情等具体内容,为制播双方创造出公平、公开、公正的交易环境,形成合理的市场报价,实现电影版权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交易信息扭曲和机会主义行为,有效降低制播双方的贸易风险、控制其贸易成本、降低侵权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切实维护制播双方的实际利益。

2.经销商分散销售

国外的先进经验显示经销商分散销售是电影版权贸易的现实活动中一种合理有效的市场化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的全面运行需要电影版权贸易平台提供完善的中介支持。就当前我国电影版权贸易交易方式的具体情况而言,这种有效的市场方式整体处于萌芽的起步阶段。

经销商分散销售的好处在于真正实现了电影作品的制播分离、降低了寻觅标的物的投入,使贸易主体双向选择的机会增多、版权信息更加透明、贸易成本花费得到节约、贸易潜在风险有所弱化,利于电影贸易的双方主体发挥各自业务所长。这种依靠版权经销商而进行分销的市场形式在我国并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和普遍性的共识,对电影版权贸易总量的上升也未起到助推作用。

在经销商分散销售的贸易行为中,搭建权威性的电影版权贸易平台有利于整合数量庞大的电影版权资源,实现版权统一管理,为贸易主体提供具有公信力的版权登记认证、版权推介交易服务和执法取证等服务,进一步降低贸易风险,为经销商和购买方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此外,平台作为著作权人、经销商、版权企业之间互动与交流的中介平台,有助于潜在顾客快速掌握交易信息、降低沟通成本,推动经销商分散销售形式下的版权交易更加的规范化和便捷化。

3.消费者直接购买

就存在意义,消费者直接购买的贸易方式与经销商分散销售基本相同。消费者能够直接购买和消费电影版权得益于移动互联和数字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依靠电影版权贸易平台为中介、以网络运营商为技术支撑、借助网络传播的广阔渠道,在消费者与版权企业之间建构的一种新型、有偿的点对点式消费模式。

显然,“网络传播的要点在于个性化信息的聚集与传播,基于这种变化,原有的线性、互动、循环等传播模式都受到挑战,在可以随时变化的传者和受者之间,加入了智能化的信息过滤系统。从简单的垃圾信息清除,到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搜索,再到个性化推荐系统,网络个人过滤技术的成熟,改变了新媒介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模式。”[6]这样的传播环境下,消费者对于电影版权的选择和消费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个性化的体验和及时性的需求成为新趋势,平台作为中介的沟通作用和贸易对接功能愈发显得重要。

此外,消费者直接购买的交易方式能改变传统的电影播出及盈利模式,迅速激活版权内容生产的积极性和时效性。借助于互联网跨屏传播的天然优势,电影作品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也得以提升。因此,在这种市场形式的发展轨迹中,内容产品的适销对路和版权使用的监督保护是最重要的两个助力因素。所以,想要时刻与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保持一致,只有不断地更新电影版权的内容产品、提供丰富多元的消费选择,才能产生持续不断的消费活动。

需要警惕的是,在移动互联的新语境下,这种直接购买的交易方式使得电影版权可以随意地、几乎零成本的被使用与再传播,版权交易的情况变得更为多变和复杂,版权使用的监督与保护的难度也不断增大,平台的版权保护机制和维权支撑作用的重要性也因此更加显现。

毫无疑问,面对消费者直接购买的交易方式,电影版权贸易平台首先需要完成的使命在于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和内容支持的天然优势,借助互联网环境占据电影版权消费的主导地位,打破电影版权创作、售卖、播出的行业壁垒,整合电影传播的技术服务和网络通信运营商的基础业务,努力做到集合多方群体参与、满足各方现实需求、推动版权贸易规模化增长。同时,以智能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影版权贸易平台能够通过适时监督和管理平台用户的侵权行为,形成有效的反盗版监控体系,维护电影版权网络传播的合法性和利益。此外,消费者直接购买的交易方式可以使电影平台逐渐投融资特点的风向标,通过整合消费数据,判断版权类型的受欢迎程度和开发潜力,降低电影项目的风险。

三、电影版权贸易平台的市场特征

合理化的电影版权贸易平台运行机制能够保障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厘清平台的商业特征、促其效用的发挥,是电影版权贸易顺利发展、版权产业改革的重要环节,更是规范电影市场未来走向、实现产业增值的发展策略。

(一)类似于创造型双边市场的特征

电影版权贸易平台的运行机制与创造型双边市场的特征相类似。因为在贸易活动中,平台能够面向双方或多方的贸易主体提供以电影版权为核心的相关业务,而不同的贸易主体又可以通过平台的中介作用来完成各项所需的版权贸易活动。随着以平台为依托的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平台内部的合理性、规范性、辐射力度则变得愈加明显,贸易完成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此外,随着类似于双边市场的商业特征进一步深化,平台能够有效控制贸易活动的外生成本、规避内生成本激增风险、规范贸易活动的具体行为、提升贸易成功率,从而促进电影版权贸易总量呈现出规模化的增长,又有助于提升电影版权使用、监督与保护力度的有效性、推动电影版权产业链的金融化发展。这证明电影版权贸易平台本质的商业特征属于市场创造型的双边贸易平台。市场创造型双边贸易平台在具体的贸易活动中有利于完善贸易信息的对称透明、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贸易总成本、合理地拓宽贸易范畴、规避潜在风险。

(二)明显的网络外部性特征

电影版权贸易平台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特征。也就是说,随着贸易主体数量的持续增加,贸易行为的个体反馈特性和整体集群效应会不断发挥作用。电影版权贸易中的交易信息会愈发透彻对称、版权产品的质量会不断提升,版权贸易活动的规范性、有序性、合法性不断加强,贸易活动的成功率得以大幅增加。更多的贸易主体受市场导向的影响不断地向平台聚拢,新一轮的网络外部效应再次发挥作用,以形成循环优势。

同时,随着网络外部效应的不断扩大,贸易主体的选择范畴与版权产品的覆盖层面会随之扩大,客观存在的外生交易成本会达到一个最佳点以确保投机行为、机会主义等内生交易成本的风险得到合理抑制和规避,促使电影版权贸易的总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贸易成本的控制与降低能够促进电影版权贸易总量的增长,实现版权贸易平台的规模化发展。开放型的平台能够对相关作品建立长期、公正、公开的评价标准以及深化、有力、具体的版权使用保护机制,可以对版权产品进行质量监督,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产品淘汰制,依靠有效的保护机制来降低贸易全过程的多种风险,提升版权贸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四、电影版权贸易平台价值提升策略

当前“,整个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化发展的全新时代。这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又一次呈现出的文化图景。”[7]互联网与电影的产业联姻迅猛发展,版权的重要性持续凸显。“随着互联网思维影响到电影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以创意为核心的内生性动力将得到提升,使得产业融合、电影长尾经济、衍生价值的开发以及未来大型国际娱乐传媒集团的形成等成为可能。”[8]版权贸易的正规发展成为保护创新产业积极性的首要因素。互联网的虚拟与遮蔽在一定程度上蚕食着电影版权的合理使用与商业价值。电影版权贸易平台的运行能够切实提高版权交易的可信度与合法性、整合版权资源的有效性和系统性,辅助电影版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现有效的产业增值和持续开发。因此探寻电影版权贸易平台功能价值提升的有效策略,增强平台自身的市场粘性必要而紧迫。

(一)深化价格发现功能

电影版权贸易平台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和提供多种优惠措施和便利条件,吸纳大量的版权创造者、持有方、投资者、需求方等主体加入平台的使用及优化。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提升。一方面,贸易主体总量的增加与多元扩充,能有效地对版权的创作成本、存在价值、市场前景及利润空间做出科学、理性、客观的市场判断,以推动电影版权形成具体、合理的市场价格,实现价格发现的市场功能。另一方面,平台开放式的自然属性决定了版权贸易活动天生具有公平、公正、透明的基本特征,可以有效避免个别版权贸易活动中的垄断行为及恶性竞争,有助于形成客观公正、权威性的版权价格。

(二)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电影版权贸易平台能够根据对电影版权作品的定价、挂牌、交易等具体的贸易行为的追踪与公示,引导版权资源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实际的交易情况,平台又能够启发版权创造者提高对成交价较高的作品的创作,同时合理地找出成交价较低或存在交易困难的相关作品,并对其所存在的具体病症进行一定程度的市场化修正,以完善版权开发的有效性、实现风险规避,从而优化电影版权创作的资源配置和市场调控力度。

(三)夯实版权保护力度

是否能够对电影版权的相关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对版权保护措施实现有力推行,直接关系着电影版权贸易活动及电影产业链的可持续性发展。电影版权贸易平台明确版权权限所属、扩大交易信息的现实作用能够为电影版权的有效使用和着力保护夯实前提基础。随着电影平台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平台的交易信息和用户群体都会持续增多,会形成一种版权使用自觉监控的外部效应,也会倒逼平台自身不断地追求版权保护和监控的技术进步和服务升级,促进版权的合理开发和规范使用,以实现平台运转的可持续化。同时,贸易平台可以有效地缓解贸易双方在市场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情况下的贸然进行博弈,给予版权贸易的普通性保护;也能够根据使用记录和信息公开对维权活动提供重要的证据支持。

(四)强调激励原创机制

电影版权贸易平台能够有效地对版权进行保护、防止侵权行为的频发,并且可以为维权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这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版权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激励原创转化为平台提升自身价值的一项重要功能,同时也增强了用户使用的市场粘性。电影版权的创作者可以通过使用贸易平台,将个人的创意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报酬,更加能够得借助平台到有力的保护机制和维权支持,夯实了原创人的合法权益。版权原创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平台的长久运行,对提升我国电影产业的民族性、自主性有着重要意义。重视版权平台激励原创的市场功能是完善平台建设、促进常态运行的题中之义。

(五)促进产业集群实现

电影版权贸易平台自身具有明显的集群效应,必须深化发展其正外部的规模经济效应,充分发挥平台对接产业的现实作用,才能使得平台的存在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实现。因此,在相关的实体贸易平台建设的时候,理应选择靠近电影文化产业聚集地、电影拍摄地等区域,特别是应该选择产业规模完善、生产流动量充足、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便利的相关地区或城市作为实体平台建设的落地处,以获取政策的规模支持、有力的产业环境、广阔的市场空间。

(六)扩大交易规模

在许可的范围内,最大化公开交易信息是电影版权贸易平台提升自我价值的重要策略。贸易平台主要涉及对电影版权买卖双方的挂牌信息、标的物信息、版权合同情况等内容进行公开,可分为公开已完成的交易信息或公开未形成的交易信息两种。对于已经完成交易的信息进行公开,有助于明确版权使用的范围、期限的所指,切实维护版权持有人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能够辅助版权过期后的再次贸易。公开未形成交易的电影版权是平台运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职能,能够改变目前相对混乱、无序、碎片、重复的电影版权交易市场现状,扩大版权信息的辐射范围,使贸易双方能够最大化地获得有效的电影版权交易信息,实现贸易期望值的有效沟通,促进我国电影版权贸易的规模化发展。

(七)推动金融业务发展

文化产业的金融化发展属于时代命题,在中宣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地提出了“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的政策建议。电影版权产业的金融化发展是其题中之义,而推动电影版权的金融化则成为版权贸易平台不可推卸的市场责任。“影视作品的版权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但目前在我国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领域,对于影视作品版权价值的评估体系建设非常短缺。”[9]电影版权价值的金融评估受制于多种市场动态因素的影响,风险系数较高。平台能够依据已有的相关信息对版权的金融评估给出具体可靠、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提升最终结果的科学性,以优化电影产业金融投资的市场组合、降低项目投资及金融业务的操作风险。

(八)提升版权产业的综合价值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电影版权贸易平台还具有提升电影版权产业综合价值的作用,这样成为版权贸易平台自身价值增值的又一突破口。因此平台的常规化运行,不仅能够为电影版权产业链的上游肃清不良的产业环境,对下游的投融资服务、市场秩序整治、产业融合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良性影响,而且可以提升电影版权产业链的综合价值和竞争实力,为电影产业的持续化发展贡献一份坚实可靠的保护力量。

五、结语

2015 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首次突破400 亿元大关,与产业发展繁荣兴旺并行的是电影版权贸易的兴起与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贸易平台是推动电影版权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电影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狂飙突进的当下,电影版权的价值属性及其归属、使用及保护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中国电影持续扩充的市场规模为电影产业的兴旺发达奠定了坚实的动力支持和物质保障,尤其是在成功迈过产业化改革的十年拐点后,更是依靠卓越的市场表现与新兴的本体特质证明了自身蓬勃的发展现状和无限的未来空间。”[10]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具有无限可能,而电影版权的常态化发展则成为这一切可能先行的核心,因此电影版权贸易平台也将在未来酝酿出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1[1]王秋硕.当代中国类型电影发展观察(2002-2015)[J].文艺评论,2015(11).

2[2]贾磊磊.中国电影产业的类型重组与价值整合[J].电影艺术,2016(1).

3[3]姚林青.版权制度与文化产业关系的辩证分析[J].现代出版,2011(4).

4[4]王秋硕.浅论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类型发展与优化培养[J].中国电视,2015(12).

5[5]鲁昱晖.危机与突围:“网文剧”版权问题初探[J].编辑之友,2016(4).

6[6]陈力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与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5(3).

7[7]鲁昱晖.生存与衍变:中国电影营销的互联网化图景[J].电影新作,2015(6).

8[8]饶曙光.“互联网+”与中国电影格局的提升[J].当代电影,2015(7).

9[9]司若.我国影视基金项目投资策略初探[J].当代电影,2013(11).

篇4:电影音乐:功能、特征及实证

一、青海门源回族宴席曲的渊源

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回族在青海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朝,宴席曲的历史渊源与当地回族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密切相关。对于任何一种没有相关史料明确记载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它的历史渊源都会产生讳莫如深、众说纷纭的现象,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过笔者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发现关于青海门源回族宴席曲的历史渊源,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1、“宴乐说”:这种说法源于宴席曲的名称。“在南北朝和唐宋时期的文化大交流中,已有外域少数民族民歌传入内地,于中原民歌合流,成为一种新音乐体系,主要用于宫廷宴饮间的歌舞,称“宴乐”(燕乐),宴席曲为婚典上的宴乐,其名称也可能由此演变而来。”

2、“元曲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宴席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来分析。“众所周知,回族是元朝时期才真正形成的一个民族。而从筵席曲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来看,它是从元曲中脱胎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说唱表演。据此,有学者推测,回族宴席曲在华夏大地上至少已经传唱了五百多年”。“依据宋词元曲的发展和现存的宴席曲曲调、曲文来看,回族宴席曲就是产生于元朝的一种民族民间散曲”。

3、“多元说”:这种观点认为宴席曲是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种民间音乐形式不断融合和发展的产物。“唐代的胡旋舞,拓枝舞曲,到元代的“散曲”,明清时期的伊斯兰音乐,以及蒙古族音乐和流行于西北地区的“花儿”等各类民间小调,共同融合产生了回族宴席曲,这种音乐与舞蹈结合,长于叙事、载歌载舞、生动活泼的艺术。”

综合以上说法,笔者认为“多元说”是目前较为科学全面的论述,门源的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地理位置特殊加之回族的来源复杂,因此,宴席曲作为民族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一定是历代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多元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

二、门源回族宴席曲的音乐特征:

(一)门源回族宴席曲的分类

门源回族宴席曲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内容涉及回族人民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恋爱婚姻、风俗习惯等各方面,歌词引经据典、包罗万象,是该地人民思想感情、伦理道德和民族风情的集中体现。从歌词表现的内容来看,可分为赞歌、生活歌、劝谕歌,出征歌、诉苦歌、历史故事歌和新编歌曲等;从歌曲的表现功能分贺辞赞歌、异乡恋歌、春闺怨歌、劝谕歌、人物历史歌打莲花和其它七种类型;从歌曲的音乐结构特征又可分为表礼、叙事曲、五更曲、打搅儿和散曲。

(二)门源回族宴席曲的音乐特点

1、音阶、调式

门源回族宴席曲主要以五声徵调式、羽调式和商调式为主,而宫调式和角调式应用较少。分别以Re、SoL、La三个音为骨干音;有少数作品出现微降7,这种现象在西北民间音乐较普遍,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门源回族宴席曲旋律中浓郁的地域民间音乐特色。

2、节奏节拍

门源回族宴席曲的节奏以四四拍居多,还有四二拍、四三拍和少量的变拍子等,这种节奏既可抒情,也可叙事。由于受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门源回族宴席曲的节奏较自由舒展,使人联想起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浩瀚壮丽的浩门河流。如《找正宫》旋律以长音开始,旋律以上行三度小跳到全曲高音区的宫音,然后迂回下行之后又以长音结束全乐句。

3、曲式结构

①两乐句或四乐句构成的复乐段是门源回族宴席曲最常见的音乐结构形式,如《大老爷》为A(a+b)+A1(a1+b1)第一乐段由对比的上下乐句组成,第二乐段也由两句组成,是前一乐段的变化重复。这种结构中第二乐段经常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它与中国传统音乐追求的“同中求变,变中求同”的曲式结构原则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再如《十不亲》为A(a+b+c+d)+A1(a1+b1+c1+d1)是两个四句构成的复乐段结构,第一乐段为典型的起、承、转、和四句乐段,第二乐段也是由四句构成,每一乐句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

②多乐句构成的单乐段是门源回族宴席曲另外一种重要的音乐结构形式,它一般由五句以上的乐句构成,这种结构一般是由某一乐句的重复、变化、发展而形成,它的最大特点是音乐结构的非对称性和音乐陈述方式的开放性见长,主要曲目有《太平歌》、《方四娘》、《莫奈何》等。

③两句体乐段的形式在门源回族宴席曲也有所运用,如歌曲《瞌睡多》就是两个对比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a(5)+b(5),这种结构有规整(或方整)和非方整两种形态,规整结构一般是上下两乐句小节数相同(如2+2、3+3、4+4、5+5、6+6等)这种结构对称、均匀,音乐陈述方法以呈示性为主;非方整结构指上下两乐句小节数不等,结构不对称,音乐运动以动力性陈述为主。

④三句体乐段结构一般是由二句乐段重复变化发展而来,有的是将第二乐句变化重复形成a+b+b1结构,如《蓝桥相会》等。

4、旋法特征

①四度音程律动

由于受到西北地区民间音乐旋法的总体影响,双四度框架的旋律形态是门源回族宴席曲特征之一。在歌曲《方四娘》中,SoL—Do、Do—SoL、La—Mi、SoL—Re的双四度音程关系成为贯穿该歌曲特性旋律线条和旋法特征。

②大二加小三的核心音调

在宗教信仰和民族审美心理的驱使下,门源回族宴席曲的旋律也有以大二加小三的核心音调为主的形态,这种旋法保留了回族音乐古朴的特征,音区变化不大、音域较窄,旋律起伏不明显,具有小调的色彩,成为回族独特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例如《白鹦哥》。

三、门源回族宴席曲的文化功能

(一)门源回族宴席曲的文化价值

众所周知,客观事物的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的属性就是文化价值,宴席曲作为门源回族民族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主要包括音乐价值、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等。

1、音乐价值

“宴席曲是流行于青、甘、宁三省区的回族民间文化艺术,门源是具有代表性的流行地,被称为“伊斯兰文化走廊”。首先,门源回族宴席曲长于抒情,音乐具有古典套曲的特点,旋律中融合了古代西域各部族的民间音乐特色,并且保留着元明时代西北少数民族歌舞小曲的古老风貌,它对于研究古代民间歌曲的音乐结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音乐价值;其次,门源回族宴席曲的音乐曲调丰富、节奏明快、风格独特,体裁有:赞歌、问答歌、叙事歌、诙谐曲等,表演形式多样,有独唱、对唱、重唱、表演唱等,演唱时抒情与叙事俱佳,载歌载舞、歌舞结合,不仅是研究回族历史演变、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回族音乐特征、音乐功能、音乐价值等方面的主要载体;第三,门源回族宴席曲是回族音乐的代表曲种之一,它将民歌、曲艺、表演融为一体,把音乐、舞蹈、武术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通过音乐叙述故事、讴歌生活、赞美家园,以其特有的音乐形态、音乐语言、音乐织体,成为展现本民族历史的宏伟音诗。

2、文化价值

门源回族宴席曲既有传统曲目,又有创新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它的曲目有近百种,通常是一词一曲,常见的曲目有《恭喜》、《打柴》、《十二个月》、《孟姜女》、《方四娘》、《杨大人领兵》等,“歌词无论是叹世怀古、还是写景缘情,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点,语言诙谐活泼、流丽典雅”。

门源回族宴席曲从音乐体裁和音乐功能上看属于“家曲”,它的音乐风格和特色既不同于热烈奔放、音调高亢的“野曲”(例如回族“花儿”等),又不同于庄严肃穆、深沉低缓的礼拜赞念。

在门源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汉、藏、土、蒙古等20多个民族,各民族和谐共处,“宴席曲的音乐来源比较广泛,不仅有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汉族的小调特征,还有《古兰经》念诵的音调”。其音乐文化呈现出地域性、多元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成为研究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依据。

3、传承价值

门源回族宴席曲唱词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西北民间口头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研究本民族文学形态、文学价值的重要依据;2008年门源回族宴席曲以其浓郁的地方民族生活气息,独特的民族音乐元素,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深受当地回族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因此对它的传承和保护既具有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意义,又具有共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二)门源回族宴席曲的文化功能

马凌诺夫斯基认为,人类的任何社会现象和任何文化现象,都是为满足某种现实的需要而存在的,这就是各种文化的功能。“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功能和作用也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是当地和当事人刻意创造、寓意和追求的,有些是不经意中产生的,另一些是被旁观者所理解和认识的。但是,它们独特意义和价值却是随着不同社会和文化的特性、依不同的个人接受程度而千变万化的。”门源回族宴席曲与其它音乐文化一样,具有鲜明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娱乐功能

音乐的娱乐功能存在于所有的音乐文化之中,音乐的这种性质在非西方社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宴席曲是门源回族婚礼中的重要文化事项,由于伊斯兰教规的限制,回族人忌纵情欢唱、禁绝饮酒,为增加喜筵的欢乐氛围,活跃婚礼的气氛,宴席曲成为最热闹、最富喜庆的中心环节。相对于日常严谨、肃穆的生活,宴席曲可谓场面热闹壮观、喜庆祥和,把回族人民热爱生活、渴望幸福、追求欢乐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宴席曲不仅是“唱把式”维持自身生计的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他们崇尚艺术、享受音乐的一种生活方式,一旦“唱把式”开始声情并茂地演唱、载歌载舞地表演时,他们并不是为了取悦他人的逢场作戏,而是从内心深入涌出的一股清泉,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而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这欢乐的氛围感染,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通过优美的旋律运动、欢快的节奏律动、独特的音调组合、让人们感受音乐的美,享受音乐带来的感官愉悦、情感释放和精神升华。

“一般来说,回族宴席曲中许多都是悲壮的内容,演唱时常使人声泪俱下,这时穿插一段打搅儿,可使听众转悲为喜”。打搅儿是门源回族宴席曲中最富特色的音乐类型,它的语言诙谐幽默、合仄押韵,使用当地方言进行演唱,是婚礼上调节气氛、活跃情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与宴席曲交错进行,具有滑稽逗趣、生动活泼的艺术特点,是回族人民原生态生活的写照。

2、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在音乐中的地位可以说比其它任何艺术更为重要,音乐的音响在客观上不可能产生直接的功利作用。它对于现实来说,既无约定性也无对应性而总是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它虽然不能直接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内容,但它却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门源回族宴席曲在音乐和文化的结合中呈现门源回族的历史演进、社会制度和文化变迁的轨迹,真实地反映回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思想道德、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是千百年来回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

门源回族宴席曲的旋律运动形态是本民族审美标准、审美心理和审美取向的客观体现,它以最具本民族音乐特征的旋律运动与特性节奏的组合,揭示出高原回族人民爽朗质朴的性格和正直善良的优秀品质。

舞蹈表演是门源回族宴席曲另外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将日常生活的舞蹈姿势和武术动作融入其中,使听众在接受听觉审美想象同时受到视觉审美的冲击,使得音乐美、舞蹈美、语言美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展现回族民俗文化的风情画卷,具有多层次、多意境、多视角的审美价值。

回族宴席曲历经百年沧桑历史,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空间,依然屹立于青藏高原,虽然在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民俗环境改变和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一度消沉甚至濒临消亡,但它会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豪迈的步伐,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马成云.婚典喜乐宴席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

[2]马志荣.幽婉的心歌[J].青海:柴达木开发研究,2007(6).

[3]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县群众艺术馆编.回族宴席曲(内部资料)[M].甘肃:1984年.

[4]金清河,马有义主编.金色之源[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

[5]王十仪.中国回族民间文化概观[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年.

[6]洪梅香,刘同生.中国西北回族宴席曲大观[M].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

[7]马冬雅.当代回族音乐[M].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年.

[8]洛秦著,罗艺峰导读.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

[9]中国曲艺音乐集成—青海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音乐集成—青海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社,1996年.

[10]韩锺恩.音乐美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

篇5: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功能

(1)在组成成分方面,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2)在空间结构方面,生态系统大多与一定的地理组成相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3)在时间变化方面,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的时间特征,使生态系统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发展规律。

功能

1、能量流动有两大特点分别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和能量逐级递减。

2、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推动着各种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这里的物质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础元素:碳、氮、硫、磷,以及以DDT为代表的,能长时间稳定存在的有毒物质

篇6:论企业文化的特征及社会功能

论企业文化的特征及社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文化观念,是由企业领导者倡导,为全体职工认同的`本企业的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研究和探索企业文化的特征、功能,开发企业文化资源,对于社会的进步无不起到推动作用.

作 者:马琪山 杜秀兰 Ma Qishan Du Xiulan 作者单位: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课室,甘肃西峰,745000刊 名:甘肃高师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NORMAL COLLEGES年,卷(期):8(3)分类号:B026关键词:企业文化 特征 社会功能

篇7:电影音乐:功能、特征及实证

【摘 要】广西民间宗教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对当代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的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与探究,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民间宗教信仰研究的总体性认识,更有利于我们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趋向。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的特征有:自发性、多元性、民族性、世俗性和功利性等,其社会功能也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即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在乡村社会中能够促进社会整合、协调控制、心理调节、社会交往等,但也存在保守性强,有反科学倾向,易导致宿命论思想,还有可能演变成为邪教等消极影响。

【关键词】广西 民间 宗教信仰 特征 社会功能

一、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的特征

(一)自发性

广西民间宗教信仰是在民众中自发产生、自然传承的民俗事像,其自发性体现在无组织性、非官方性。

1、无组织性,即群体性,是指民间宗教信仰在产生和流传过程中具有群体性特征,大多是群体自发形成[1]。迄今为止,民间宗教信仰都是集体传承创造的结果,当然也不排除个人因素在传承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2、非官方性,即民间性,是指民间宗教信仰是在民众之间产生发展而非官方推动的,而是深植于民众之间,带有松懈性质。[1]在封建时代,官方为了维护政权、解决集体事件、处理乡村事务等方面屡次利用过民间宗教信仰,但其本意只是为了阶级统治,而并非为了民间信仰的发展。

(二)多元性

广西的民间宗教信仰,是多神崇拜,有着明显的兼容性,体现了其多元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民间宗教信仰客体的多元性。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仪式不仅因民族、地区不同而相异,还在同一方言区内,不同市县、乡镇与村屯,其奉行的神灵、信仰仪式、时间节律等都有差别。[2]例如,在乡村当地既建有祠堂,同时观音庙中也烟火缭绕;乡民的家中既有祖先的牌位,同时也可以供奉财神、观世音菩萨。加之,不同广西地区的乡村原先所固有的一些原始信仰与宗教的相互杂糅,就会形成民间宗教信仰客体的多元性。

2、民间宗教信仰主体的多元性。

随着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民众生活习惯的改变,广西的民间宗教信仰的群众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民间宗教信仰者的数量要远远超过正式宗教信仰的数量;年轻的民间宗教信仰者人数逐年下降;民间宗教信仰者中大多数以妇女为主;复杂的祭祀活动正逐步被简单的、文明的祭祀活动取代;年龄结构向着中老年、多元化方向发展等。

(三)民族性

民间宗教信仰的民族性是指所有的宗教信仰都是民族的信仰,带有民族文化特色,与民族问题相依相联,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3]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其民族的多样性也造就了民间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特别是广西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生活在边远山区。因此,广西的民间宗教无不具有更强烈的民族性。例如,壮族地区大多崇尚师公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京族主要信仰道教中的“正一派”等。

(四)世俗性和功利性

广西民间宗教的世俗化和功利化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这股世俗化和功利化潮流在促进广西民间宗教信仰发展,带来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热的同时,也带来了宗教信仰的冷淡与衰退,导致了民间宗教信仰形式的保留和自身精神价值的丧失。[4]在某种程度上,民间宗教的功利性与世俗性密切相关,也即是说,正因为广西民间宗教信仰具有一定的世俗性,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功利性。人们往往只希望能够通过随时可行却又不失某种庄严神圣意味的意识来满足自己或者家人的要求。在广西乡村民居的神龛中所供奉的偶像杂乱纷呈,既有道教神祗,又有佛教神祗,还有社会神、领袖神和财神。这种多多益善,无限包容的现象,其意义明显是想借助众多功能不同的神明的存在,以便更多地满足个人精神心理上需求的渴望。不少广西乡村的神佛信仰中,功利性原本很强的神仍保留着固有特色,原本不带功利性色彩或者说功利性并不那么明显的神被赋予了明显的功利色彩。比如,在桂林地区的一些乡村,财神的功利性更强了,很多村民在除夕之夜请财神,悬挂财神画像并摆设供品,举行祭祀,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烧纸钱供奉财神等等的传统,希望能够招财进宝[10]。

二、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功能

(一)有助于调适人们的心理状态, 使人们精神稳定

民间宗教信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是能够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调适,从而使人们保持一种稳定的精神状态。当人们受到自然力量的压迫时,或感到自身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某种权利受到侵犯而又难以实际地解决时,人们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被剥夺的不平衡感,导致心灵受到创伤,且留下心灵隐患,而民间宗教信仰能够为人们提供希望和慰藉,使人们能够消除心理上的焦虑、恐惧以及罪恶感,甚至可以补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苦难、不幸和失意等产生的不满、压抑和空虚。[5]广西民间宗教信仰在群众的精神世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能够调适群众的心理状态,从而使他们保持精神稳定。广西人居住的地方,尤其是桂西北一带,恶山险水横亘,毒虫野兽出没,气候湿热,可耕作的土地稀少贫瘠,这样的自然环境给世代居住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压力。当先民们对电闪雷鸣、毒蛇猛兽、旱涝灾害等自然界的威慑前无能为力时,便想象着有一个神秘而巨大的力量在背后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是神灵的力量,于是,广西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人在生活中处处都谨防着鬼,如鸡鬼、牛鬼、芭蕉鬼、竹子鬼、谷鬼等等。[11]为了能够在充满鬼神的世界中把握自己的命运,人为的创造了名目繁多的禁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巫术手段和祈祷来讨好或降伏鬼神。人们认为只要遵守禁忌,施行解凶求吉的巫术,就会得到神明的怜悯与帮助,就能够驱逐恶鬼、镇慑凶神、安抚祖先灵魂,从而使自己及家族、庄稼、禽畜等平平安安、逢凶化吉。如壮族的一些地区至今还保持祭祀树神、石神、土地神、社神、雷神、水神等自然神的习俗。[9]在这些由一定具体的程式、咒语以及象征物所构成的原始宗教活动中,人们心理上的紧张得到了克服,精神上得到了慰藉。

(二)有助于人们和谐相处, 维护社会安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间宗教信仰为多神,各地庙宇所供奉的神有所不同,如桂西北地区供奉莫一大王,龙胜的一些地方过去供奉二圣猴王,象州各地则建有甘王庙。此外,各地还建有三界庙、盘古庙、观音庵、关帝庙、土地庙、神农庙等等众多庙宇。但一般说来,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都会有共同的庙宇,有的是一个村或几个村共有,有的则是一个氏族共有。[5]在共同的神灵崇拜和祭祀活动中,分散的乡民、氏族的力量被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文化共同体。共同的活动使得这个文化共同体内各成员的关系变得更密切,增进了家庭间村寨间的团结,维护了社会安定。广西汉族人家中有祖先牌位、各氏族都有祠堂,瑶族则有石牌制度,侗族也有款团制度,壮族没有全民族通用的社会制度,但在各地区、各民族内都有各自的乡规民约,这些社会规范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靠了民间宗教信仰的力量。[8]如宜山县(今宜州市)洛东乡坡榄村韦氏祠堂就有条规规定不得勾贼劫抢,盗窃分赃,又如龙胜龙脊十三寨中各时期制定和修定成文的乡规民约禁令牌就立在龙脊大庙两侧,十三寨寨老处理大事时规定在廖家寨旁的场地或龙脊大庙举行。类似的乡规民约处于祠堂、庙宇中的现象十分普遍,各地的祠堂、庙宇通常是氏族、村寨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象征,所以把乡规民约刻在祠堂、庙宇里,把祠堂、庙宇作为处理乡族事务的场所,这就使得乡规民约更具有神圣的威慑力,起到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10]壮族的一些地区还会利用民间宗教信仰来进行民事裁决、平息民间纠纷。如过去环江县龙水乡壮族凡遇到偷盗事件的争执,便到雷王庙去进行神判。神判前,由争执的双方各找一人代替赌咒,找不到别人代替的,则由自己赌咒,如果被指为偷盗犯的人因找不到别人代为赌咒,便要引起对方和社会更为怀疑。人们通常相信咒的灵验,所以洁身自爱、互相监督,神判也就在一定条件下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与平衡。

(三)参与民众教化、反思灵魂、自我完善

很多广西群众的家庭,非常注重从小对儿童传授宗教伦理、宗教道德、教义教规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从小就具备了用宗教约束自身行为的能力,而等他们长大后也就习惯经常按照宗教所约束的内容来审视自己的言行,当发现自己的行为有悖于宗教规定的范畴的时候,他们会立即改正,并按照宗教规定的要求去做。[5]广西百姓由于宗教信仰会经常对灵魂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灵魂方面有哪些缺憾,灵魂是否被蒙上了灰尘,当他们发现自己在灵魂方面的缺点的时候,会立刻进行擦拭,从而使自己的灵魂又恢复到好的状态。广西民间宗教信仰还对百姓的教化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信仰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与其他宗教道德一样,主要是利用百姓对鬼神的敬畏,规劝民众遵循,潜移默化地教化目不识丁的老百姓。民间宗教信仰的教化作用,在宣传忠孝的伦理道德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8]不管是壮族人、瑶族人还是汉族人、回族人等,都对祭祖活动很重视,祭祖本身就是孝道的体现。在祭祖的过程中,族长往往要向晚辈讲述本家族的历史,宣读祖训,介绍本族富有建树、功成名就的人物,要求族人认宗明祖、知规识礼、奋发进取、团结互助。一次祭祖活动,实际上就是一次以孝道为主的传统伦理道德教育。[2]龙胜龙脊的壮族过去在二月举行春社节,人们不下地劳动,老人在村中宽平的地方唱古缘歌,讲解农作物的耕作时间和方法,这对农村生产知识的传承教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青少年通过参加各种宗教活动,不仅可以懂得各种宗教仪式的步骤和内容,而且可以学习到生产技能,了解到民族的历史、风俗, 认识美与丑、善与恶。

(四)传承民族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有学者这样论述民间宗教的文化价值:真正形象地、彻底地表明了儒、道、释三家殊途同归的历史走向,造成了三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全面合流的,是下层民众出于现实的宗教抚慰需求而逐渐确立起来的民间宗教信仰。[6]站在这个角度上,民间宗教信仰不是被正统宗教所指斥的邪门歪道,也不是被上流社会所蔑视的低俗迷信,而是在不断吸收、改造其他观念形态过程中愈加宏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民族文化就借着宗教信仰的神秘力量得以代代流传。广西民间文艺与宗教信仰很多时候是密不可分的,如壮族的师公调和师公舞就是古代乐神的歌舞曲。广西的民间宗教性活动中往往还包含了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学科的内容。[7]占卜和算命活动中常会用到数学知识。师公在从事神判、驱鬼等巫事活动中,大量运用物理化学的知识。[8]例如,师公事先在白纸上用白矾水写字,在巫事活动中再喷水显出字迹以表明是神意的显示。在杀鬼仪式中,可先在刀上擦姜黄,口喷碱水,其刀刃上现出红色,以示斩杀了鬼怪。另外还有上刀山、下火海、竹棍神棍、放客过油等巫术,都是对物理、化学、知识的绝妙运用。在医学方面,桂西的德保、靖西一带乡镇,五月初五这一天有数百种草药参与集市,形成独具风格的药市,人们在这一天会上街买各种草药,治病健体,驱瘟辟邪。[11]广西民间宗教信仰推崇精神充实的状态,要求人们精神方面不空虚,不虚妄,要充实,要快乐,百姓们势必要求不断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发展。

(五)消极作用

一种文化的诞生,总是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民间宗教信仰文化也是如此。一方面,民间宗教的产生体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最初确定,体现了人类在原始时代渴望掌握和认识自然界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人类的认识能力在当时只能通过幻想以神灵的形式来体现。[6]因此,原始宗教又体现出人类智力对自然的无可奈何,它对于自然的认识又是一种歪曲的、消极的反映。广西民间宗教信仰的消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认识上的愚昧无知、有反科学倾向。由于民间宗教总是强调信仰上的虔诚,因此容易把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引入歧途,妨碍人们对于时代和社会变化的适应。[3]广西民间宗教信仰往往包含有某些消极的传统思想,如男尊女卑、卜卦问神等,这些思想会形成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阻碍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另外,在我国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巫术型的祭拜模式仍然有广阔的生存空间,一部分演变成一种民俗活动,而另一部分则表现出反科学倾向,如解放前龙胜龙脊乡壮族妇女难产时,就请师公来念催生三道符,师公将符边念边画三次,然后将这符条烧灰放入清水中,给产妇服食,还将其余一部分用来刮胸刮背,有许多难产的妇女往往因此而死去。[9]

第二,广西民间宗教信仰中杂揉着不少封建迷信的消极因素,容易使人精神消极,事事求神灵,固步自封,安于天命,缺乏进取精神。当人们遇到烦恼时,宗教可以通过对彼岸世界的追求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以消除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恐惧。[7]但是,广西民间宗教往往强调“命定”、“前世”,容易使人迷信自己的命运,产生宿命的思想,不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听任命运的摆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

第三,有可能演变成邪教。邪教是指具有特定的政治目的和突出的意识形态色彩的教派,往往体现为否定现有的社会秩序,追求所谓“理想净土”并具有武装化、暴力化的特点。当社会稳定时,宗教的保守性比较突出。但是当社会不安定、自然灾害频繁时,民间宗教信仰易发展为政治结社的性质,如宋明清末社会动荡时期所产生的一些教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4]当政治结社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有可能表现出明显的暴力倾向以及反社会的行为等。另外,民间宗教信仰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包容性,各种教派以及宗教思想鱼龙混杂,村民们也难以进行分辨,因此非常容易被邪教分子所利用,从而公开对抗国家法律和社会秩序,给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危害性极大。

综上所述,广西的民间宗教信仰对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忽视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一般来说,在社会稳定时期,民间宗教信仰的正功能总是大于其负功能,可也要警惕社会失衡时期宗教负功能的破坏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广西乡村民间宗教信仰的现状,并适当地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对于一般的民俗活动应关注而不干预,而对于民间宗教结社并违反了社会规范的行为则要进行一定的威慑,比如制定相关的法律,颁布、印发劝导性文件,对于严重违反社会秩序的行为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同时,应当加强农村社会的各种交流途径,对民间宗教潜在的负面影响进行一定程度的疏导。

参考文献:

篇8:电影音乐:功能、特征及实证

关键词:电影艺术,背景音乐,发展历程,重要意义,霸王别姬

背景音乐是电影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特定的画面内容相得益彰, 由此强化电影作品的情感表达效果与内涵意义。甚至可以说, 一部电影的背景音乐既能够充分折射出特定作品的人物心理、角色性格、情感意蕴、主题思想, 也反映特定时代的影视音乐创作水平、艺术特性和欣赏观念等。

中国电影背景音乐的风格特征

通过对中国电影背景音乐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看出, 其虽然沿袭甚至是在不断地汲取西方电影背景音乐的创作方式, 但也在不断地实现本土化的过程, 由此呈现出自身的风格特征与创作特色。

1.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西方电影背景音乐的直白坦率、豪放不羁相比, 中国电影背景音乐则展现的是内在、深沉、写意、自然的风格特征, 尤其注重凝练、含蓄、抽象的表达方式, 极大地拓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另外, 我国电影背景音乐也融合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 包括绘画、诗歌等。尤其是在一些电影插曲的歌词中, 由此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氛围。

2.地域特色明显

中国电影背景音乐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对各种地方民歌、民调的借鉴与使用方面, 比如宁夏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长调与短调、北京的京剧、河南的梆子、江浙的昆曲与黄梅戏等。这些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特征的地方音乐为中国电影背景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极大地推动了电影背景音乐多样化、本土化、民族化的发展, 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特定电影作品的艺术水平。

3.异国风情渐趋浓厚

我国电影背景音乐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沿袭甚至是在不断地汲取西方电影背景音乐的创作方式, 尤其是近年来, 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 更是使中国电影背景音乐在创作方式、风格特征、内容样式方面呈现出浓厚的异国风情。比如小提琴、钢琴、单簧管以及协奏曲、交响乐、弦乐四重奏等西方乐器和音乐体裁在我国电影背景音乐中的应用早已是司空见惯。

电影背景音乐的重要作用

1.抒情功能

电影背景音乐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抒情。一方面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的情绪, 揭示人物的内心寄托与心理变化;另一方面刻画影片中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特定角色的情感和心境, 发挥潜台词或者是解说的作用, 由此推动剧情的发展, 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现实感。比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 程蝶衣对着镜中的师兄说:“师哥, 咱们就好好地唱一辈子戏, 不行吗?”段小楼轻轻一笑:“兄弟, 你可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呀。可人要真是疯魔了, 在这世上还活得下去吗?”自去了烟花深处。这时的音乐是西皮二黄, 过门反反复复的不再进行下去, 程蝶衣的眼神也是一样的欲说还休。

2.完善影片故事内容

部分背景音乐在影片中还发挥着完善故事内容的功能, 比如暗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特定区域内的民风、文化等, 从而加深观众对影片内容、情感、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比如《霸王别姬》将京剧贯穿于影片的始终, 不仅作为背景音乐、插曲, 甚至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这些背景音乐都承担着完善故事内容, 推动情节发展以及展现作品风格的作用。

3.吸引观众注意力

最初, 在以默片为主的电影时代, 配合荧幕内容而在现场演奏的音乐目的之一便是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强化他们对影片的接受与理解程度。在当前电影艺术商业化、娱乐化色彩日渐浓厚的环境下, 影片中的背景音乐除了要符合影片内容的需要之外, 往往也承担着一定的宣传功能, 成为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当前不少电影或者是聘请知名歌星为其配乐;或者是直接采用流行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借此提高影片在观众中的知名度和认识度。

电影《霸王别姬》背景音乐分析

1.古风古味的京剧贯彻始终

李碧华的小说是以“霸王别姬”的故事为蓝本, 借助我国几位京戏大师的经历改编而成, 讲述两个京戏艺人颠沛流离的半生经历, 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曲折的发展历程。因此, 电影《霸王别姬》从取材、编写剧本到制作影片, 都在告诉人们戏和人生是密不可分的。在此情况下, 原版京戏自然成为影片必不可少的内容。比如从开篇民国时期, 戏班街头卖艺时的《霸王别姬》表演到文革结束后师兄弟二人重返戏台表演, 有原版京戏, 有经过改编的主题曲, 断断续续, 《霸王别姬》这出戏在片中出现不下四十次, 因此, 具有浓厚古风古味的京剧作品贯穿于影片的始终。

2.依据剧情需要融合其他音乐样式

电影《霸王别姬》除了大量使用京剧之外, 还根据剧情的需要采用了一系列其他音乐体裁, 由此极大地强化了影片的时代感, 完善了相应的故事内容,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比如程蝶衣为了营救段小楼, 为日本军官表演昆曲, 成为影片背景音乐的一大亮点。另外, 到了文革时期, 也使用了一系列样板戏和革命歌曲作为背景乐, 比如当人群押着“反革命分子”在街上游行的时候, 响起了革命歌曲, 还原了文革时期的面貌。除此之外, 李宗盛演唱的主题曲《当爱已成往事》、插曲《不懂》则具有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 以此来吸引和打动观众。

3.大量使用我国传统乐器

传统乐器是我国普通民众最熟悉、最具亲和力的音乐样式。电影《霸王别姬》也大量使用我国传统乐器进行背景音乐的创作。比如当戏班小演员在江边练声的时候, 除了有“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若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独白之外, 还加上悠扬婉转的笛声来显示他们宿命般的无奈和悲怆, 不仅准确生动描绘了主人公心境, 更是将虞姬和程蝶衣的命运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在悲凉的意境中提升主题, 塑造人物性格。除此之外, 对于笛声的应用也多次出现在其他场景之中。

4.借助音乐营造特定的情境氛围

纵观电影《霸王别姬》中诸多的背景音乐, 除了京戏作为影片故事的重要内容之外, 其他的诸多背景音乐都承担着在特定画面中营造情境氛围的作用。比如在“断指”这一段, 当小豆子被母亲切去多余的六指之后, 沉闷的鼓声加上凄凉的京胡, 既表现了小豆子疼痛难忍的心理, 同时也暗示他凄凉而无法挣脱的命运。另外, 在段小楼结婚的晚上, 程蝶衣去送剑, 而段小楼却说:“又不上台, 要剑干什么。”此时笛声响起, 镜头推向了墙上的一张旧照, 一组交叉蒙太奇所形成的听觉、视觉上的冲击, 迅速地提升了程蝶衣的个人背景, 使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进角色的心境, 体会到“汉兵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的凄惨心境与感受。随后, 背景音乐中又加入了轰鸣的雷声, 既能突出程蝶衣的心情犹如“晴天霹雳”, 同时又缓缓带出随后的日本侵华内容, 彰显出人物同历史和京剧命运相连的思想。

参考文献

[1]张宝印.面向情感的电影背景音乐分类方法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11, 1:52.

[2]翟建农.新时期电影音乐发展的主要趋势[J].电影艺术, 1989, (02) :55-61.

上一篇:腊八节与腊八粥500字作文下一篇:《冒险小老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