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风景作文

2024-04-17

祖国的风景作文(通用8篇)

篇1:祖国的风景作文

我们的祖国山清水修秀,有许多好地方。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中国的风景名胜。

故宫位于我国首都的中心,是中国的瑰宝。他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殿群,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御花园百花齐放,非常美丽。

桂林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美称,是我国重点游览城市。卢笛岩和七星塔背誉为大字然艺术宫殿,漓江令人流连忘返。

孔庙奎是孔庙内的一处景点,有人把奎星演化为天下文官之首,与是封建帝王就把孔子比做天上的星星。奎文阁前廊是两块明代的石碑,东侧刻的是明代谨身殿大学家李东阳所做的[奎文阁膑],洋洋洒洒五百余言,声情并茂,文采飞扬,被游人所瞻仰。西侧一碑,刻得是[奎文阁重置书籍记]。奎文阁前,东西有两座独立的小院,叫做东西“斋宿”,过去祭坛时,参加祭祀的人员都要提前几日来这里,以示虔诚。东斋宿归衔圣公使用,清朝康熙和乾隆皇帝来祭孔时,均在次休息,淑洗,更衣,因此,东斋宿又称为“驻哔”。

各位,祖国还有很多名胜古迹,一定要亲自看看呦。

篇2:祖国的风景作文

美丽的北京是祖国的首都,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那里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有美丽的颐和园、故宫、人民大会堂,还有雄伟的长城,从远处开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守护着北京城,这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奇迹。

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养育了我们56个民族的英雄儿女,他们勤劳善良,英勇无畏,正式是因为那些革命先烈和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好日子。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太行山是我故乡的山,美丽而富饶,还有辽阔的大海,金色的沙滩,可以赤着脚在沙滩上捡贝壳,也可以在沙滩上堆城堡,还可以在浅海中捉小鱼、游泳,看海浪,我真想把家安在大海边,我留恋大海,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我站在家乡的高楼上,看见了美丽的石家庄城,有五颜六色的灯光,五彩缤纷的花朵,碧绿粗壮的树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里感到非常的舒畅。

篇3:祖国的风景作文

用好经济管理方面的自治权,打造经济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要围绕打造经济发展的亮丽风景线的目标,根据自治区实际,实行更加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经济政策,包括投资政策、产业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扶持等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这一规定,是我区实行更加灵活的经济发展政策的法律依据。面对当前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授权,实施更加灵活的经济调节政策。比如如何促进“五大基地”建设,如何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如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打造支柱产业,如何延长资源型产业链等一系列重大课题,都应该从完善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的角度去谋划解决之策。再比如,《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这一规定为我们实施更加灵活的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预留了较大的空间。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着眼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授权,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进行政策制度上的重新设计和优化、完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实行符合我区实际,区别于其他省市的经济发展政策的前提是我们制定的政策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应该是国家层面经济发展政策在内蒙古的实化和细化,绝不允许以行使自治权为名,与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相悖,绝不允许在制定政策时只顾局部利益而忽略整体利益,绝不允许出现原则性、方向性错误。

用好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自治权,打造民族团结的亮丽风景线

我国古代就有民族团结的思想,如《论语》中说“四海之内,兼兄弟也”。内蒙古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55个民族。多年以来,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习近平同志视察内蒙古时要求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落实好总书记这一指示,需要我们继续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对自治地方的授权,切实做到“两个共同”。一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离不开”的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要采取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典型事例说话,切实增强说服力、感染力。二是要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对少数民族的扶持照顾政策。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且注意在少数民族妇女中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录用工作人员的时候,对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照顾”。还有,第二十三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招收人员时,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并且可以从农村和牧区少数民族人口中招收”。这些对少数民族的扶持照顾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三是要保护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保护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的规定很多,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在教育方面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更要从促进民族团结的角度,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使《民族区域自治法》中保护和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的规定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用好促进文化发展方面的自治权,打造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内蒙古自治区是民族文化大区。当前,我区要用足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关促进文化发展的规定,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比如,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组织、支持有关单位和部门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民族历史文化书籍,保护民族的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根据最新统计,内蒙古现已发现各种文化遗存近2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210余处,自治区级315处。运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出台和修订完善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具体细则刻不容缓。

立足于打造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大力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广泛开展文化对外交流,不断提高文化“走出去”水平。通过以上措施,使我区民族文化的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实现大的提升。

用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自治权,打造边疆安宁的亮丽风景线

内蒙古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地处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前沿,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边疆安宁的重大政治责任。自治区党委在“8337”发展思路中提出要建设“两个屏障”,其中之一就是要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在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地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自治权,深入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如在反分裂、反渗透方面,《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再如,在加强维稳专门力量方面,《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当地的实际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可以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这些规定,都应当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实践中得到充足的运用,把抽象的法条变成具体的措施。

用好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自治权,打造生态文明的亮丽风景线

生态文明的理念,古已有之,《论语》中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我区有13亿亩草原、3.5亿亩森林、6000多万亩水面和湿地,草原、森林面积均居全国之首,生态地位显著。同时,我区的生态环境也很脆弱,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最为广泛的省区之一。自治区党委在“8337”发展思路中,明确提出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用足用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自治权,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比如,在保护生态建设主体积极性方面,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确定本地方内草场和森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再如,在保护森林、草原方面,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护、建设草原和森林,组织和鼓励植树种草。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破坏草原和森林。严禁在草原和森林毁草毁林开垦耕地”。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第四十五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开发自然资源方面,第二十八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管理和保护本地方的自然资源。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和国家的统一规划,对可以由本地方开发的自然资源,优先合理开发利用”。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当前,我们应该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相关授权,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切实加强生态治理法制建设。在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方面进行立法探索。同时,探索节能、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等方面的法规制度。还要健全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评价体系、目标体系、政策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步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用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自治权,打造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线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族区域自治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不少很具体的规定,如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为少数民族牧区和经济困难、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山区,设立以寄宿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保障就读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办学经费和助学金由当地财政解决,当地财政困难的,上级财政应当给予补助”以及“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方面扶持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和出版物的编译和出版工作”。在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方面,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决定本地方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发展现代医药和民族传统医药”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加强对传染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和妇幼卫生保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客观地说,这些规定在内蒙古自治区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当前,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授权, 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努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一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要加快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步伐,确保人人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二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努力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要严格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 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三是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当前,要重点研究解决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的问题,确保普通劳动者能通过辛勤劳动过上幸福的有尊严的生活。四是要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做到病有所医。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大框架下,紧密结合民族自治地区的实际,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授权,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规章、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织牢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五是深入实施“百姓安居工程”。对房地产市场实施科学调控,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好分配管理,真正实现住有所居。

篇4:祖国的风景作文

守望相助,肩负起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政治责任

《瞭望东方周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视察,亲切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对内蒙古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王君:这是内蒙古2500万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对于我们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胜利,必将产生巨大的鼓舞。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为新的起点,肩负起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任务,认真谋划、扎实推进自治区各项事业新的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内蒙古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曾被誉为 “模范自治区”。总书记这次来内蒙古视察,对内蒙古的民族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

王君:总书记对内蒙古民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

我们正在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守望相助”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总书记提出的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赋予“守望相助”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明确的实践要求,这是我们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重要遵循。

“三个守好”,是对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新要求。“守好家门”,就是要坚持守土有责,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确保内蒙古社会稳定。“守好祖国边疆”,就是要认真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重大责任,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活动,加强边境地区管控,确保祖国北疆安宁。“守好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就是要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个跳出”,是对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总书记要求我们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规划事业、谋划发展,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比如,一些地方发展中的资源依赖问题,一讲发展产业就盯着资源,一讲招商引资就配置资源,我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与这样的理念、视野、思路有关。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三个跳出”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把内蒙古的发展放到时代大势、全国大局中思考和谋划,以登高望远的视野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谋求新的更大发展。

“两个共同”,是对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新要求。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上世纪50年代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区重要讲话中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民族团结工作做得是好的。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的鼓励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 团结进步各项工作,使各族人民紧紧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瞭望东方周刊》:总书记在讲话中,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民生工作,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

王君:总书记指出:“各族干部群众都要明白,没有民族团结,整天乱哄哄的,哪一个民族也过不上好日子。”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总书记的教诲和要求,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

我们必须通过搞改革、谋发展,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们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 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都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始终带着责任 和感情扎实做好民生工作。

顺应农牧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门路和渠道,大力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帮助农牧民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起来。

二是要扎实做好民生基础工作,完善制度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把那些让老百姓头疼的、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难事实事办好。

三是要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创 新扶贫开发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事业发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软环境建设,充分挖掘扶贫对象自身潜力,努力为各族群众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创造条件。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困难家庭孩子上学问题,决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把祖国北疆打造成更加亮丽的风景线

《瞭望东方周刊》:党中央历来对内蒙古发展寄予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视察期间又有何新期待,你是怎么理解的?

王君:总书记希望我们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我理解,“亮丽风景线”的思想内涵,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经济繁荣的风景线。就是“五大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多元发展、多極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显著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相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呈现经济蓬勃发展、活力动力强劲的景象。

---民族团结的风景线。就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景象。

---边疆安宁的风景线。就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保障,平安内蒙古、法治内蒙古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呈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景象。

---生态文明的风景线。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深入推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有效保护,呈现千里草原水草丰美、辽阔壮丽的景象。

---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风景线。就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呈现各族群众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的景象。

《瞭望东方周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转方式、调结构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这也与总书记在内蒙古视察期间提出的要求完全契合。内蒙古将如何把转方式融入到改革大局之中?下一步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

王君:我们将按照总书记“五个结合”的要求,切实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方式、调结构是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紧迫任务。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在经济结构各方面都有表现,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内蒙古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早转,早见效、早主动;慢转,积累的问题会越多,后续发展会更加被动,必须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真转快转。我们将以延长资源型产业链为重点推进资源转化增值,把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源转化增值上,改变简单的“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

内蒙古将以“五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打造支柱产业,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延长资源型产业链为重点推进资源转化增值,发挥比较优势,把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源转化增值上;以加强科技创新为重点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市场导向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强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以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切实抓好产业培育、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县域经济重点工作,夯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县域基础,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强化政策扶持,统筹抓好大中小微各类企业发展,充分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发扬 “蒙古马精神”,吃苦耐劳,一往无前

《瞭望东方周刊》:你到任内蒙古一年多了,对内蒙古有什么印象?

王君:到内蒙古工作之前,我先后在四个部委和两个省工作。无论是革命老区江西、还是我的家乡山西,在自然资源、区位条件、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我对这两个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作为一个边疆民族地区,内蒙古的发展始终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到任一年多來,先后走遍12个盟市和大部分旗县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对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通过与各方面同志的深入接触,我对内蒙古的区情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内蒙古是一个好地方,草原已经是我的家。

说内蒙古是好地方,是因为这里的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多公里。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全国第一,30种矿产资源探明储 量居全国前三,其中煤炭、铅、锌、银、稀土类等12种矿产资源居全国第一。煤炭探明储量超过8000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5万亿立方米,风能技术可开 发量超过1.5亿千瓦。这里的自然风光壮美,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说内蒙古是好地方,是因为这里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内 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区),既是京津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也是华北连接大西北的经济通道,靠近出海口和国内中心市场,资源、区位优势组合条 件较好。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现有对外开放口岸18个,其中满洲里、二连浩特分别是我国对俄罗斯、蒙古国的最大陆路口岸,已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 要桥头堡。

说内蒙古是好地方,是因为这里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有13亿亩草场、3.5亿亩森林,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电力外送量居全国之首。内蒙古是我国粮 食主产区和净调出省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每年调出商品粮200亿斤以上,羊肉、牛奶、山羊绒、马铃薯等农畜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说内蒙古是好地方,是因为这里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祥地,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一直保持着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局面。目前,内蒙古正站在 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新的发展,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美好。

《瞭望东方周刊》:内蒙古自治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面有哪些创新性的特点?“四风”问题解决得怎么样?

王君: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中央督导组指导下,自治区党委精心组织开展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做精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一是先行正风肃纪。围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委常委会研究制定2 8条配套规定。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前,集中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正风肃纪专项活动,重点整治庸懒散、奢私贪、蛮横硬等问题,全区共受理投诉举报3073批 (次),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2076批(次),开展专项活动监督检查6027批(次),明察暗访4422批(次),曝光或处理典型问题1351件,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强化领导示范。党委常委会对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各步骤工作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常委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双重职责、全程参加和指导联系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开展批评、 整改落实等关键环节,常委班子带头把自身摆进去,自觉揭短亮丑、纠偏矫枉,传导了压力,激发了动力,形成了领导带头、上率下行的良好局面。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党 委常委会坚持真开门、开大门,先后3次大范围征集意见、6次聚焦“四风”问题,将征集到的31万多条意见建议梳理归纳成2435条,明确了20个需要班子 重点整改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常委一班人自觉贯彻整风精神,深入开展谈心交心,深刻进行自我剖析,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召开了一次较高质量 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的效果,提高了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四是坚持立行立改。在正风肃纪活动中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活动第一环节开展了清车清房、精文减会、压缩“三公”经费等10项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后及时研 究制定整改落实“两方案一计划”,确定了16个方面63个整改项目,开展了9个方面32项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第一批参加活动单位共清理办公用房7.8万平方米、超编超标公务用车389辆,精简会议和文件33.3%和10.1%,压缩“三公”经费16%,减少因公出国(境)批次和人数39.9%和38.5%,停建楼堂馆所2.1万平方米,减少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40.2%。

五是注重常态长效。 党委常委会坚持把建章立制贯穿始终,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共废止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26件、宣布失效248件、修改37件。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在前期制定10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细则、公务接待管理暂行办法等32项制度规定,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促进了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经历了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的洗礼,党性修养得到加强,“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贯 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初步形成,党员干部的作风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气象。

《瞭望东方周刊》:你觉得内蒙古的广大干部应该用什么精神来开创事业?

王君: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鼓励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我对此感受很深。蒙古马不仅是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马的生存环境很恶劣,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却可以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驰骋。

篇5:描写祖国风景的作文

中国有许多文明的名胜古迹和日丽山川,如:紫晶宫、丽江古城、黄河、长江、珠穆朗玛峰、万里长城,等等。

万里长城,人类的巨著!中华之魂!

像巨龙般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的长城,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地和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它是两三千年来,由各族人民反复多次修筑而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成为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项光辉灿烂的瑰宝。

可是有不少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不道德和违法行为,使我们的祖国千苍百孔、伤痕累累,失去了当年的雄伟风范。原来,祖国的小溪汩汩的流着清澈见底,小鱼、小虾们欢快地流着——而现在,污水累累,小鱼、小虾们痛苦的在水里生活着。

人们去原始森林里,可却把垃圾人在原始森林里,把森林也污染了。许多偷猎者把稀贵的麋鹿、骏马、雄鹰大回家卖掉,使祖国大量流失稀贵的东西。还记得,《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片课文里西雅图说过,要保护好一草一地。

篇6:描写祖国风景的作文

街口的风信子开了,一团团,一簇簇,挨挨挤挤,好不热闹。街口的那一家饭店,从早到晚,也永远是热热闹闹的,人进,人出。我看见一个老人,颤颤巍巍地坐在店旁的石阶上,从破烂的衣中掏出一个看上去硬邦邦的馒头,就着还有点冷的春风,准备吃下。不忍心看下去,我别开眼,再看时,是老人捧着碗热汤和店员道谢,店员憨厚的笑,和老人红着的眼眶,映在我的心中。街口的风信子摇曳着,为这一幅画面鼓掌。你看吧,祖国风景独好。

街上的迎春花开了,那一株株树丛中冒出嫩黄的花朵。街上有一位清洁工,透过窗,看见她那如小姑娘一般的扫帚在地面上翩翩起舞,她时不时地蹲下,从地面上捡起一片叶子,用手小心拂去上面的灰尘,装进她的口袋里。忽地,一个小女孩从她背后向她飞奔过来,附在她的背上,说了一句话,接着两人便笑了出来,不知小女孩说的是不是:“妈妈,你看,迎春在你背上开花了。”阳光照在她们笑的脸庞,映在我的心中。她们生活虽不富裕,但她们乐观向上,热爱生活。你看吧,祖国风景独好。

楼下的樱花开了,嫩粉,深粉,在樱树上挂着,美好,幸福。中午车来车往,街道变得喧嚣,菜市场内熙熙攘攘的人群,满目的春色,使他们看上去温和了许多。楼下的大叔卖了一上午的菜,也累了,他将车停好,上楼拿了两根火腿,坐在了楼梯口,一只狗坐在他的身旁,他笑了。撕开包装,将火腿凑近那只狗。看样子,他们很熟。樱花瓣儿落下,舞着旋儿,伴着大叔温和的笑,那只狗,依偎在他的身旁,他高大却瘦弱的身躯硬是多了几分柔情。人与动物的相遇多是诚心相待的吧,因为动物的爱,是无私的,因为它会使人类,也懂得爱。你看吧,祖国风景独好。

篇7:描写祖国风景的作文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时候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诗人站在瀑布畔眺望远方的画面。水如牛奶般白皙,如丝缎般倾泻而下。用珍珠点缀的白色连衣裙是那么的清纯,在绿意的包围下,温暖在洋溢。

梦境中无数次幻想它,直到真正见到才突然发觉我早已被它征服。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驶去,左边是山壁,右边是深渊。当我摇下车窗的一刹那,我的心为之一惊。苍劲挺拔的树木在山上生成,绿荫将荒芜覆盖。丝密的树叶将空气分分割,却露出点点泥土的黄色。

此刻的我呼吸开始急促,内心有一种要迸发的压抑在不断上升,接近我的心、肺、喉咙,我无法控制了,旁若无人的呐喊着,然后在山谷的回音中慢慢平静。那阴霾的天空似乎也透出一丝光芒,照射在那幽深的谷底。

休整一段时间后,我们踏上通往三叠泉的路。

走过了几千级台阶,到达那瀑布的脚下。扑面的水珠似无数的精灵在你周围飞舞,与你嬉戏。当手指触摸到那冰冷刺骨却带着生命灵气的瀑布时,整个人都酥软了。天空中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心中却在燃烧着一团烈火。

站在观望台上仰视,那若隐若现的瀑布如一条通往天堂的阶梯,那样神秘却仿佛触手可及。它与我想象中的瀑布很不一样。瀑布是清澈的可以在浪花间看到山的那一边。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孙悟空,也许这也有一群机智的猴子在洞里把酒言欢吧!

在那时期的包围下是那么舒适。再望望两旁的青山翠柏,无疑显出闪亮的光泽,雁群飞过,情趣盎然。仿佛这山是为瀑布而存在,这瀑布是为山而流泻。它们相依在这蓝天碧水的环境里。它们不去想着烦恼与无奈,尽情为世人展示他们的风采。

篇8:祖国的风景作文

然而,面对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恢复乏力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复杂形势,内蒙古无法独善其身,对于曾经以能源工业快速发展为特征的高速增长,内蒙古人开始理性思考如何面向未来,实现持续发展。

“8337”发展思路顺应了内蒙古发展的时代要求

最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急速降温,呈现出全球流动性过剩、大宗产品价格和资产价格变化难测、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地缘政治紧张等一系列现象。

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也呈现出“新常态”特征:经历了30余年接近10%的平均增长后,开始“换挡”。为应对危机,我国采取了4万亿强投资对策,经济迅速回升,一度冲破12%的高点,但在过去三年,经济增速持续走低,因发展方式转变缓慢而积累起来的风险日益凸现: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弱化,科技引领尚未破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处处力不从心;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动力不再,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极为紧迫;产能过剩、出口竞争力下降、人口的老龄化、政府性债务风险、以土地为核心的“融资-投资-建设-发展”模式困局……

过去十年,尽管内蒙古的经济总量由全国的第23位上升至第15位,但是欠发达的区情没有改变,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矛盾仍然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依然严峻: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同步,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产业单一、区域和城乡不平衡问题严重;全区尚有200多万农牧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内蒙古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原先主要依靠“能源产业支撑、大型企业主导、少数地区领跑”就能实现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终结。

发展遇到问题,问题启发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党的十八大凝聚改革共识、推出了中国面向未来的“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确定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

跃上新起点,面临新挑战,开启新征程,催生新思路。内蒙古怎么办?自2012年年底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国“两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对内蒙古区情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对内蒙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道路,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建设美丽内蒙古,具有重大现实和指导意义。

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说:“必须立足欠发达的基本区情,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紧紧扭住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松劲,进一步找准发展定位。”

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立足当地发展实际和比较优势,在坚持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思路举措基础上,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的新思路逐渐清晰。2013年3月1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内蒙古面向未来的“顶层设计”——“8337”发展思路。

“8”,是从全国大局出发对全区的发展定位,包括“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是内蒙古发展蓝图的总体概括、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回答了“建成什么样的内蒙古”的问题――即要把内蒙古建设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同时,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另外,还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

“3”和“3”,是指与八个发展定位形成呼应的“三个着力”、“三个更加注重”,是内蒙古当前面临的薄弱环节、必须坚守的发展底线,和赖以驱动的活力源泉――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

“7”,是指与发展定位息息相关的、当前需要着力抓好的七项重点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1号文件)已将内蒙古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如今,“8337”发展思路细化了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和工作重点,符合自治区实际,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更好地兼顾和处理了自治区发展中当代与后代、需要与可能、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经济与社会等几对关系,抓住了内蒙古推动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五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和经济带”描绘了内蒙古未来产业的轮廓。近年来,内蒙古一直力图扭转“一煤独大”的不利局面,尽力推动结构调整。目前,依托丰富的能矿和农牧业资源,内蒙古已形成能源、冶金建材、机械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化工、高新技术等六大主导产业,煤电一体化深入推进的格局初步形成,但是六大支柱中“三强三弱”甚至能源产业“独木支撑”的格局久难改变。

按照“8337”发展思路,内蒙古正在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着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五个基地”的阐述中,在原来“四个基地”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把产业定位由一、二产业扩展到第三产业,在表述中也突出了“清洁”、“示范”、“新型”、“绿色”、“体现草原文化”等定性和定向的要求,虽然着墨不多,但指向明确、意义重大,体现了低碳发展、科技引领、绿色革命、文化追求等全新的发展理念。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向长链条、高附加值转变,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加快发展非煤产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发展支柱产业,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门户,内蒙古毗邻八省、界接俄蒙,边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内蒙古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内蒙古与俄、蒙及周边地区经济的互补性前景广阔,这种优势发挥好甚至可以将远东和欧洲连接在一起,带动特色加工业、旅游业、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对内蒙古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促进“三驾马车”协调发展意义深远。

内蒙古地跨“三北”,生态环境脆弱而地位至关重要。坚守这一底线不仅决定着内蒙古能“跳多高、走多远”,而且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大局。

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非公经济发展不足、民生与社会管理滞后,在内蒙古的经济“长跑”中渐显力不从心,成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为了尽快拉长、弥补“短板”,内蒙古深入调查研究,出台了加快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

“8337”发展思路不断丰富让内蒙古的明天更亮丽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对自治区的工作充分肯定,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并提出“四个着力”的重点任务,为内蒙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实施“8337”发展思路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的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是内蒙古改革发展的根本指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指出,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最重要的是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区情实际的认识和把握,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完善“8337”发展思路的内涵和要求,进一步明确内蒙古的发展方向,更好地谋划和推动内蒙古发展。

今年4月,自治区党委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发展理念上,要按照总书记“登高望远”的要求,大力推进思想解放,着力破除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之路。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

在发展目标上,要按照总书记“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的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契合民生期待,打造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生态文明,和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6条亮丽风景线。

在发展定位上,要按照总书记“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的要求,自觉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准内蒙古的战略定位。立足内蒙古的基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这既是内蒙古的现实需要,也是内蒙古的责任担当。需要我们围绕“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的定位,为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政治安全和向北开放做出内蒙古独特的贡献。

在发展路径上,要按照总书记“努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不断取得新成效”的要求,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把和谐稳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内蒙古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让“8337”发展思路落地生根

“8337”发展战略在各地如何落地生根?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态度。

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各地文化习俗、资源秉赋、自然环境等差异都很大。自治区党委站在全区的角度提出了“8337”发展战略,这是立足自治区发展实际和比较优势,在坚持近年来行之有效的思路举措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它既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又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是内蒙古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细化、实化和具体化,是对过去思路的丰富和发展,是推动自治区各项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总动员。

落实“8337”发展战略,要因地贯彻、突出优势,不能不顾实际,一窝蜂一拥而上。各盟市应根据当地的资源秉赋、自然环境等因素,有选择地发展。适合农业生产的,要持之以恒地抓好粮食生产;适合畜牧业生产的要在积极打造现代畜牧业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上下功夫;适合工业生产的要紧紧抓住“五个结合”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努力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不要不顾客观实现,盲目追求“全盘”贯彻落实。

过去一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8337”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内蒙古草原创新发展的“星星之火”已开始点亮:

我们注意到,在“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煤炭、稀土产业领域,内蒙古包头的稀土交易中心、鄂尔多斯的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都已具有一定规模且在业界小有名气。2014年3月,神华集团把神东矿区所有的地方煤采购,全部放到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这一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实施。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以这一平台为基础,重新整合煤炭的生产、物流、采购、销售各个环节,并向与此相关的新能源货运车辆生产、高速公路加气站布局、煤炭供应链金融服务、区域能源保障和节能减排解决方案、能源大数据分析等各类新型业务拓展。在以装备和技术为核心的“硬件升级”走向世界一流之后,在煤炭这个传统优势产业中,以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为核心的“软件升级”正艰难起步。

在和林格尔县,继往开来的“蒙牛”,脱胎换骨的“蒙羊”,脚踏实地的“蒙草”,融入自然的“蒙树”……以这一批“蒙字号”企业为代表,哪怕是古老如“养牛养羊、种草种树”产业,也正在孕育着一场蓬勃的革新。

习近平总书视察“蒙草抗旱”时,站在一株长青石竹旁说,目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已逐渐向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转变,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起来后,关键还是在于怎么有可以实现的途径、平台和手段。就是要走出一条符合我们自己规律的、符合国情、地情的路,一条自我开发、推广之路。就像这种长青石竹,四季常绿,以前大家就是到处去找,靠外来引进奇花异草,成本高、不适宜,不可持续,实际我们自己就有。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内蒙古各地、各部门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讲话精神和深入实施“8337”发展思路的工作中,亮点频出,成果初现,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和好的经验做法。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祖国的风景作文】相关文章:

写祖国风景优美的作文04-09

的风景作文05-03

借来的风景作文04-07

靓丽的“风景”作文04-14

记忆的风景作文04-15

初一的风景作文04-22

校园的风景作文05-01

晨起风景的作文05-02

转角的风景作文05-08

湖的风景的作文05-04

上一篇:图书馆考勤制度的规定下一篇:房屋改造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