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执法人员着装规定

2024-05-05

交通执法人员着装规定(精选9篇)

篇1:交通执法人员着装规定

交通运政执法人员着装规定及要求

运管人员在工作时必须按规定着装,并保持风纪严整,着制式服装时应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规定佩带帽徽、肩章、胸徽、领花。

1、领花:松枝交叉处对正领尖角中心,松枝两端与缝领线平行。

2、胸徽:应别在兜盖上缝线一指处,并留出插笔空隙不得倾斜。

3、臂章:应别在左臂衣袖膀缝线四至五指下正中。

4、领带夹:从领带右侧向左平行夹于三、四衣扣之间。

5、大盖帽前缘与眉同高,并保持水平,松紧带不用时放置帽内不得外露。

二、执法人员在实施执法检查时,必须按规定着交通行政执法服装,非工作时间不准着交通行政执法服装,严禁着执法服装进入各种娱乐场所。

三、着交通行政执法服装时,必须穿着皮鞋(黑色或者棕色),按规定佩戴帽徽、肩章、胸徽、领花、臂章,带领带时,应着制式衬衣。

四、着交通行政执法服装时应扣好领钩、衣、裤、袖扣,不得披衣、敞胸露怀、挽袖、卷裤腿,不得在制服外罩便服、围围巾,不准上着交通行政执法服装下着便装。

五、服装换季时间:

1、着夏季服装时间为每年6月1日至9月31日。

2、着秋季服装时间为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10月1日至11月30日。

3、着冬季服装时间为每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

4、高寒地区的着装,由当地市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根据实际统一规定时间,但不得四季服装混穿。

六、夏季着装分长袖和短袖两种。如遇寒流时节,可在长袖内加着防寒内衣,但不得将防寒内衣的领袖外露。必须保持着装的整洁、统一。

七、着装人员头发要整洁。男同志不准留长发、胡须,女同志不得染发、不得佩戴各种装饰品。

八、孕妇、有生理缺陷的不得着交通行政执法服装。

九、重大集会、利益活动、外出执勤、岗位培训应扎武装带、戴白手套。

十、服装、标志不得变卖、拆改、外借、外送,在退休或调离单位时各种标志一律上交,不得带走。在全所未统一更换之前,如有破损或遗失,必须自行出钱购买。

违反服装管理规定者,一律按行政管理有关规定给予罚款和其他处罚。

篇2:交通执法人员着装规定

一、城管执法人员上班和执行公务时,必须按规定着格尔木市城市管理局统一订制的制式标志服,佩带统一标志,统一季节服装,做到仪容严整,举止端正。

二、着制式标志服,必须佩带帽微、肩章、臂章、领花等标志。

三、着制式标志服时,不准歪戴帽子,必须扣好衣扣,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

四、着夏装时,长袖衬衣的下摆必须扎入裤内。着春秋装、冬装时,必须内着统一制式衬衣、系制式领带。内衣的下摆不得外露。

五、城管执法人员非因公外出,女队员怀孕期间,应着便装。非公务时不准着标志服到酒店和娱乐场所活动。

六、着制式标志服时,只准穿黑色或深暗色鞋,不准穿着拖鞋和高跟鞋。

七、城管标志服不准买卖、赠送他人,不准擅自拆改或当便装穿着,不准借给非城管执法人员使用。

八、重大活动或集体行动时应戴头盔、扎武装带。

九、特勤中队人员上班和执行公务时,除按规定统一着装外,应戴头盔、扎武装带。

篇3:交通执法人员着装规定

当今社会, 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生活节奏大幅增加, 生存压力逐渐增大, 大量的交通管理执法人员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根据杭州市医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公务员特别是交通行业的一些执法人员的压力指数增幅巨大。公路管理机构的正常进行离不开公职人员勤奋工作。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的公职人员可以保证公里管理机关的高效运行。所以, 对交通管理执法人员进行压力人事管理研究是当代交通管理机关政工干部进行人事管理的主要工作。

1 实际现状

随着当今社会快速转型, 交通管理机关也进行了深度的体制改革。在改革过程中, 大量的资深工作人员对新体制不适应, 新进人员对工作性质不理解。上述的诸多原因最终导致交通管理机关人员管理不畅, 执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经过对交通管理机关进行深度调研, 我们具体发现执法队伍中出现了一下几点问题:

(1) 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多数执法者均为本科以及以上学历, 受过较好的高等教育, 但与群众不合群, 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

(2) 工作压力较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快速成长。大多数执法人员为保证交通安全常年加班加点, 工作辛苦疲惫。

(3) 身心容易疲惫。由于公务员特别是交通管理执法人员身份特殊性, 经常即使管理者又是服务者。在工作中一旦碰到不明真相的群众易受到误解, 甚至辱骂殴打。容易造成执法人员身心俱疲。

(4) 人际关系压力大。由于执法人员隶属于政府机关, 所以难以避免的会沾染上政府机关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1.1 统计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式调查, 随机抽取了68位一线交通管理机关的执法人员。具体人员分布包括执法队伍高层领导、中层干部以及一线基层员工。在样本种类与数量上我们极大的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与多样性。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评分, 最终得到总得分, 并运用MATLAB数据分析软件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结果。

1.2 主要压力源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分析, 我们得到主要压力源可以分为四大类:工作自身性质、组织管理制度、单位人际关系、个人前途发展。这四大类压力源主要原因为:

(1) 工作自身性质

近些年来我国公路网线快速发展, 大量新建公路投入使用。随着公路网线的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行业也在迅猛发展。交通管理机构执法队伍作为维护保证交通运输正常合法运行的主要单位, 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极大的工作压力。长期加班以及公路执法时容易遇到意外伤害等等因素的影响下, 对执法人员来说造成了极大的工作压力。

(2) 组织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虽然各个企事业单位在组织架构以及管理模式上逐渐显现出人性化等等一系列先进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长时间的传统思想的存在, 大量机关领导仍存在管理方式粗暴简单, 家长作风浓厚的问题。所以, 组织管理制度对执法人员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3) 单位人际关系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 人际关系也是执法人员产生压力的主要压力源。主要原因有具体两个方面, 一个是单位人员组成比较复杂, 已产生误解。另一方面是由于基层员工众多, 晋升岗位有限所导致的。

(4) 个人前途发展

由于没有一个正常意义上的晋升渠道, 所以在单位中容易产生没有成就感与不被认同感的产生。这种思想的蔓延严重的影响到了执法队伍的心理健康。成为了主要的压力产生原因。

2 改进措施

2.1 工作自身改进措施

(1) 加强人事甄别:对人员的招聘一定要进行心理压力测试, 保证工作人员有较强的心理抗压能力。

(2) 丰富工作内容:加强工作变动, 保证员工不对工作产生厌倦感。

(3) 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安排上合理化, 减少长期工作对员工产生的压力。

2.2 组织管理制度改进措施

(1) 进行目标管理:设定工作目标, 提升员工工作热情。

(2) 进行领导作风改革:改善领导工作作风, 丰富领导工作方法手段。杜绝家长式粗暴简单的工作作风。

2.3 职业发展改进措施

(1) 建立良好健康的职业晋升渠道, 满足员工的进步愿望。

(2) 给予一定程度的现金奖励, 弥补员工内心失落感。

2.4 人际关系改进措施

(1) 建立良好的上下级沟通渠道, 缓解由于上下级沟通不畅导致的工作压力。

(2) 处理好同事之间的沟通关系, 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渠道, 减少同事之间的误解造成的压力。

3 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 我们可以具体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 执法人员的主要压力源为:工作自身性质、单位人际关系、组织管理制度、个人前途发展。人事管理则应对与压力源应当适度进行控制, 过大则会影响工作人员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2) 大多数的压力均为负面压力, 对执法人员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3) 压力的缓解不能仅仅局限与针对个人过着单位, 也要加大人事管理改革力度, 加快人事管理改革步伐。从而从源头上缓解压力的产生。

(4) 对于我国来说, 交通管理机关执法人员人事管理对于压力管理仍然没有有效的控制。针对这一状况, 进行系统化的压力人事管控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Cary.L.Cooper Philip, J.Dewe Michael P.0’Driscoll.Organizational Stress, 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 ications[Z].Sage Publications, Inc, 2001.

[2]Cooper CL, Marshall J.Understanding Executive Stress[M].Macmillan Press, London, 1979.

[3]Cooper C L, Cooper R D, Eaker L H.Living with stress[Z].London:Penguin Books, 1988:124-365.

[4]嘉兴交通局.浅谈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浙江交通调研成果汇编.2007:36-38.

[5]戴维斯.应对压力[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篇4:交通执法人员着装规定

关键词:运政执法;法律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这是法规所赋予的神圣职权。《国道条》第五十五条还规定:“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其工作人员的法制、业务素质”。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法制和道路运输管理业务培训、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执行职务”这就是对运政执法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造就和提高运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对于实现依法行政,促进和保障运输市场的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运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其性质

一个合格的运政执法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养成用法律规范自己一切行为的习惯,学会用法律来治理运输市场秩序,管理运输市场工作的方法。运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就是运政执法人员关于法律现象的心理、思想观点和知识的总和;就是运政执法人员对现行法律的理解、认识、愿望和态度;就是运政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义务和人们行为是否符合法律以及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和评价等。总之,是我们运政执法人员对于宪法、法律、法规的一种有意识的反映态度。

我们运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必须是社会主义的法律意识,社会主义的法律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由社会主义的立法者通过一定的程序而制定出来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法律是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并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上层建筑,是巩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和保障改革开放的有力武器,社会主义法律所反映的是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意志。因此,运政执法人员必须把党性原则、组织纪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在当前的形势下,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创造优良的运输市场环境。

二、加强运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1.加强运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是历史发展的需要,运政执法人员是法律的具体实施者,法律、法规所调整的各种关系,都要通过其具体工作来实现。这一种特殊的使命,决定其特殊的地位,也决定其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因此,加强运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是保障其代表国家行使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成为人民爱戴的“运输卫士”的前提。反之,这很可能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以合法的面目出现,进行违法乱纪的活动,损害公民、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如:谋市运政稽查支队的有些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和当地的一些“黄牛”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相互得利的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此,加强和提高运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也是法律赋予的权力,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2.加强运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是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的需要。随着道路运输管理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决定了运政执法人员提高法律意识的必要性,“有法必依”是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中心环节,我们执法人员法律意识的强弱,又是能否“执法必严”的关键。只有运政执法人员模范地执行法律、法规,把自己置于人民公仆的地位,自觉地在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内活动,才能维护好运输市场的秩序。如:我们在现场执法过程中,发现有一辆大客车没有按规定的线路运行,被管理相对人和我们说说好话,打打招呼时,就这样,我们的执法人员怕得罪人,甚至有“好人主义”的思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这样一味退却或回避就可能从眼皮底下溜走,如果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就会使运输市场秩序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这样的经营者不仅要批评教育,而且要依据法律、法规及其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以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3.强化运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是加速发展道路运输业的迫切需要。发展道路运输业,搞好道路运输市场管理,不仅需要经济手段,而且还需要法律手段,这就需要有一批素质高、法律意识强的运政执法人员,来治理和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如果我们的执法人员自己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必然会出现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甚至执法犯法,损人利己,其表现为:

(1)有些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不够深入、透彻、缺少深层次的钻研和学习,没有真正的把握法律、法规之要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只限于本部门的一些法规,而缺少对国家的基本行政法律的学习,以此对公民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如:在上路检查“黑车”时,不问其是否无证经营就到车内到处乱翻乱找,有的甚至打开驾驶台上的抽屉翻阅各种记录本(记事本),这些都是侵权行为。

(2)执法文书制作不够规范。制作执法文书是我们每个执法人员的必备条件,有的对法规的熟悉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不够严谨或受文化程度的限制,造成文书制作不够完整,甚至出现错填,办案质量不够高,本该清楚的事实,材料却不能够反映,造成被动。

(3)有少数执法人员放松世界观的改造,有贪婪的心理,受腐蚀被拉下水,如:谋市运政稽查支队的少数人,目无法纪,法律意识淡薄,知法犯法。尽管是少数个别人的事,但却败坏了我们整个运政队伍的整体形象。

诸如以上等事实说明,不加强运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工作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就难以适应加速发展运输业的迫切需要,为此,提高运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是加强运政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非常必要。

三、如何加强运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施行。它既是我国民主与法律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推动整个运政执法管理活动制度化的重要措施,是促进运输行政行为科学化、程序化、法制化的重要手段,对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加强队伍廉政建设和提高行政执法效率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对我们运管机构的一个检验。就我处近年来执法的情况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行政诉讼案件,更没有行政败诉案件。当然,今天没有,不等于说明天也没有,因此,为了确保行政执法在行政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依法行政,必须把提高运政执法队伍法律意识的工作抓好。如何保证运政执法依法进行,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法规培训,开展业务研讨和法律知识竞赛。运政执法人员应对法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法规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作为一名执法者,只有在自己了解、掌握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在自身守法的基础上全面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法学是一门科学有其本身的规律,而作为运政执法的部门法规更有其特点。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法学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运输法规的特殊性,及其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区别。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区分合法与违法的界限,正确适用法律、法规,量罚准确,程序合法,从而达到依法行政。对执法人员要做到有计划地开展模拟办案,学术交流,业务研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内在素质,不断总结实战经验,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改革开放,依法治国的需要。

2.加强运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要树立好两个观念:一是公仆观念,作为运政执法人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运政执法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运政执法人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是代表人民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个人谋私利,因此,运政执法人员培养自己法律意识,必须增强全民意识,树立公仆观念。二是要树立守法观念。法律是普遍的规范,人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运政执法人员只有牢固树立守法观念,才能提高法律意识。

3.加强运政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必须把法律意识体现在实际行动上,集中到一点,就是依法行政。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表现:(1)严格依法办事,把自己的言行和自己所做的事纳入法制轨道。(2)建立、健全各种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制度,严格限制和克服官僚主义,特权思想,事事按法律、法规办事,处处体现法律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克服只重视传统习惯的行政管理,而忽视按法律手段处理问题的偏向。(3)严格按照法律程序监督检查,促进执法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完善承诺制,推行公示制,执法人员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亮证执法。(4)接受党纪、政纪和社会监督,促进和加强廉政建设,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清廉执法。

篇5:交通执法人员着装规定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交通运输部令 2019 年第 9 号,以下简称“新规”)于 2019 年 4 月 12 日发布,2019年 6 月 1 日起施行。现行适用的《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交通部令 1996 年第 7 号)和统称为《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的 5 个规范(交体法发〔2008〕562 号)同时废止(以下简称“旧规”)。十年磨一剑,新规的施行既是行业去粗取精,更是时代发展要求。新规是指导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宝典”,认真学习新规是每一名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必需修炼的“功夫”。

一、新规顺应依法行政的要求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我国大约 80%的法律、90% 的地方性法规和几乎所有的行政法规都由行政机关执行,行政执法是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直接体现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法治建设水平。为贯彻依法行政要求,国务院先后出台多项措施,特别是实行“双随机、一公开”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新规贯彻了上述举措。

新规第 19 条规定了“双随机、一公开”内容,第 3 条对推行三项制度作了总要求,第 22 条规定了执法中出示证件表面身份内容,第 75 条对事后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信息作了规定,第 21 条以及第四章对执法过程中进行文字、音像记录作了要求,第 66 条、67 条、68 条对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审核作了规定,第 69 条、72 条、73 条对行政处罚决定审查批准作了规定,重大执法决定由本单位负责法制审核的工作机构审核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上述规定规范了执法程序、强化了执法监督,有助于提升交通行政执法整体水平和公信力,有助于树立交通执法新形象、提升法治交通建设水平。

二、新规顺应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的需要

《关于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8〕63 号)明确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通过整合执法队伍、理顺职能配置,将交通运输系统各执法门类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执法职能进行整合,梳理编制执法工作规程,完善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升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效能。新规顺应改革要求,为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擘画蓝图,与旧规相比,新规有以下几项重要变化。

一是扩大了规定内容,修订了行政检查、增加了行政强制方面的规定。旧规受出台时间(1996 年、2008 年)所限,着重行政处罚。随着 2012 年《行政强制法》施行,行政强制成为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新规适时调整,对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进行了全面规范。其中,第 2 条明确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包括公路、水路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依法实施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第三章、第五章、第七章第二节对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尤其是代履行作出了详细规定,全面规定有助于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职尽责。

二是规范了调查取证,明确了各种证据的收集制作、审查认定方法原则。证据对于行政执法至关重要,据以往的经 验事实,证据的收集制作是交通行政执法的薄弱环节,往往 导致行政处罚决定被撤销、行政诉讼败诉等后果,挫伤了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和信心,损害了交通执法部门的威信。新规第四章对交通行政执法中八种证据的收集调取方法、制作固定要求、审查认定原则进行了全面规定,这一方面对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有 助于提升交通行政执法的专业性、权威性。

三是对待定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新规第九章对涉案财物的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第 125 条明确了无主物的处理程序;第 100 条、第 101 条明确了拍卖扣押财物抵缴罚款的规定和要求;第 118 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强制执行申请的,按照结案处理,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完毕后,将相关案卷材料归档;第 25 条明确巡查时可在视线良好、路面开阔地段对涉嫌违法车辆发出停车检查信号,实施检查;文书式样之十六《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增加了救济渠道内容,责令改正作为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三、新规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发展,政府各部门依托“互联网+”出台了很多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同时转变传统工作模式,提升工作中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新规一方面顺应时代发展,增加了电子送达方式(第 17 条)、网上支付罚款(第 95 条)等便民内容;另一方面根据信息化发展趋势,改进执法方式,对非现场执法作出了规定。其中,第 18 条、第 33 条明确交通行政执法部门可以通过技术系统、设备实施电子监控开展行政检查、收集固定证据;第 29 条增加电子数据证据种类,第 49 条明确通过电子监控取得的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的证据效力。这些规定为开展非现场执法提供了依据和指导,规避了现场执法中矛盾激化的风险,提升了交通行政执法智能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篇6:执法人员着装管理制度

第二条 建设行政执法人员着装,是指建设行政执法人员按照规定,穿着统一的制式服装,佩戴统一的标志。

第三条 建设行政执法人员着装必须按本规定着制式建设行政执法服装,佩戴标志,保持仪容严整、着装整齐、举止端庄的`仪表形象。

第四条 除规定情形外,在工作时间应当着装。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单位领导同意可不着装:

(一)执行特殊任务的;

(二)非因公外出的;

(三)女性怀孕后需着便装的;

(四)其他不宜或者不需要着装的情形。

第六条 辞职、调离,或者被辞退、开除公职、因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审查、停止执行职务的,不得着装。

第七条 着装时,应当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按照规定配套穿着,不同制式服装不得混穿。内着非制式服装时,不得外露。男、女着制式衬衣时,下摆应扎在裤腰内( 夹克装除外)。

(二)按照规定佩戴胸牌、胸徽、帽徽、领花、肩章等标志,系扎制式领带。不得佩戴、系挂与建设行政执法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物品。

(三)保持制服干净整洁。不得歪戴帽,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

(四)执法行为要举止文明。不得边走边吃东两、扇扇子;不得背手、袖手、插兜、搭肩、挽臂、揽腰;不得嬉笑打闹、高声喧哗;不得席地倒卧。

(五)除工作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形外,应当穿棕、黑色皮鞋。非工作需要,不得赤脚穿鞋或者赤脚,不得穿拖鞋;男性鞋跟一般不得高于3 厘米,女性鞋跟一般不得高于4 厘米。

(六)不得系扎围巾,不得染指甲、染彩发、戴首饰、化浓妆,不准戴外露饰物。男性不得留长发、大鬓角、卷发(自然卷除外)、剃光头或者留胡须,女性发辫(盘发)不得过肩。

(七)除工作需要或者眼疾外,不得戴彩色眼镜。

(八)非工作和非值勤时间,不得穿着制服,不准佩带标志。

(九)不得穿着制服到农贸市场买菜、商场购物、餐饮店就餐和娱乐场所活动。

第八条 着装时,除在办公区、宿舍内或者其他规定不宜戴帽的情形外,应当戴制式帽。

(一)立姿可以将帽用左手托夹于左腋下(帽顶向体外侧,帽徽朝前);坐姿可以将帽置于桌(台)前沿左侧或者用左手托放于左侧膝上(帽顶向上,帽徽朝前)。

(二)在办公室内,帽挂于衣帽架(柜)上(帽顶向外,帽徽朝下),或者统一放置在床铺被褥正上方。

(三)除紧急情况外,驾驶或者乘坐摩托车时,应当戴制式头盔。

第九条 着装时,应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精神饱满,姿态良好。进领导办公室应当打报告。

第十条 着装时,不得在公共场所以及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不得饮酒;非因工作需要,不得进入娱乐场所。

第十一条 着装时,应当随身携带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二条 着装徒步巡逻执勤或者外出时,应当两人成行、三人成列,作到行列整齐、威严有序。

第十三条执法人员调离、退休,其帽徽、肩章、领花、胸徽等标志一律交回本人所在单位制服管理部门。应当爱护和妥善保管制服以及制式标志,除工作需要外,不得赠送、转借。

第十四条 季节换装的时间由市建设局根据气候条件和工作需要统一确定。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执法人员,由市建设行政执法大队依照本规定进行处理:

(一)情节轻微的,当场予以批评教育并纠正;

(二)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或者拒绝、阻碍督查人员执行现场工作任务的,可以暂扣其证件及相关物品,通过下发《城建督查通报》等方式通报其所在单位要求整改。必要时,可以采取带离现场、停止执行职务等措施。

第十六条 违纪者所在单位收到《风纪违纪情况登记表》后,应当对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对再次违纪者,应当在建设系统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当年参与评先评优资格;对屡教不改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规定予以纪律处分或者调离执法岗位。违纪者所在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行政执法大队报送处理结果。

第十七条 本规定适用于从事建设行政执法工作的机构或组织。

第十八条 离休、退休职工在参加重大礼仪活动时,可以根据需要,参照本规定穿着制式服装,并佩戴专用标志。

篇7:治超执法人员着装规范

第一条

为加强治超站点公路路政执法人员的着装管理,规范着装行为,树立路政执法的良好形象,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执法着装对象是:治超站点从事路政执法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 执法人员应按统一的着装时间着执法服装。着装时间规定如下:

春季(3月1日至5月31日)和秋季(10月1日至11月30日)着春秋常服;

夏季(6月1日至9月30日)着夏装,一线执法人员可视情形着制式长袖。

冬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28日)着冬常服与多功能棉衣

如因气候变化等特殊情况,站点报治超办后可在上述时间内酌情调整换装时间。

第四条 路政人员执法时,着装遵守下列规范:

(一)按统一规定的样式、质地、颜色,内外配套着装。着春秋服装应内着制式衬衫,系制式领带;着冬装应扣好领钩、衣扣;

(二)帽子佩戴庄重端正,不得斜戴、歪戴、反戴。不戴时,摆放或挂置应整齐井然;非执行任务,室内工作时可不戴帽;

(三)执法时佩戴统一的帽徽、肩章、胸牌、领花、臂章、领带夹、皮带、领带等标志,不同制式标志不得混戴。不得佩戴、系挂与执法人员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物品。胸卡挂于左上衣口袋正中处,腰带扎在上装第四、第五钮扣之间,背带右肩左斜,从肩牌下穿过;

(四)严禁混穿不同季节的执法服装,严禁混穿制服与便装。严禁卷袖口、敞衣扣、披衣、敞怀、卷裤腿、衣领上翻等有损风纪的着装行为。不得围围巾,不得警服外罩便服,不得在外露的腰带上系挂钥匙、饰物以及其他与执法工作无关的物件。不得着有破损的制服从事执法活动,除工作需要和眼疾外,着执法服装时不得戴有色眼镜。

(五)着装时必须穿着黑色皮鞋,不得穿其他颜色的皮鞋,休闲鞋、拖鞋或者赤足穿鞋。

(六)严禁着装在公共场所饮酒和到娱乐场所活动;

(七)上路执法时,可佩戴头盔,在制服外加穿反光背心。

第五条 执法人员各类服装着装要求:

(一)春(秋)季着装,着春秋常服,内穿制式长袖衬衣,扎领带,戴大檐帽(安全头盔)。

(二)夏季着装,着夏装短衬衫和夏裤(裙),或者制式长袖衬衣,戴夏帽(安全头盔)。

(三)冬季着装,着冬常服(也可着多功能棉衣)。内穿制式长袖衬衣,扎领带,戴大檐帽(安全头盔)。

(四)穿着春秋装、夏装时,上衣下摆必须束在腰带内;穿着冬装时,冬装内衬衣下摆不得外露; 第六条 参加集会、检阅和外事活动时的着装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遇重大庆典活动、专项整治执法活动及执行安全保卫任务时,需戴头盔,着反光标志服或扎武装带。

第八条

路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时,仪容行为应遵守下列规范:

(一)头发要整洁,男同志不准留长头发、长鬓角、长胡须、剃光头,女同志不得头发披肩;

(二)女执法人员着执法服装时,不得留长指甲和染指甲,不得化浓妆,不得佩带各类饰物;

(三)现场执法的身姿、敬礼和手势标准,要明确、利索、规范;

(四)两名以上路政执法人员着装徒步巡查或者外出时,应当两人成行、三人成列,做到整齐有序;

(五)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应态度和蔼,用语文明,不得盛气凌人、态度粗暴,不得推搡或手指相对人,不得踢、扔、敲打相对人的物品;

(六)执法人员在现场执法时,不得袖手、背手和将手插入衣袋,不得吸烟、吃食物,不得搭肩挽背、嬉笑打闹;

(七)着装外出时,应当遵守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维护路政执法人员的良好形象;

(八)路政人员着装进入室内脱帽后,无衣帽钩时,立姿可以夹于左腋下,坐姿置于桌(台)前沿左侧或者膝上,帽顶向上,帽徽朝前;

(九)路政人员敬礼分为举手礼和注目礼两种。着制服戴帽或者不戴帽时,行举手礼。携带路政装备或物品时,行注目礼;

(十)路政人员交接班时,应当互相敬礼。领导车队经过时,应当行注目礼。

第九条 制服、执法工作证件以及帽徽、肩章、领花、号牌等专用标志不得变卖,不得擅自拆改或者借(送)给其他人员。执法人员调离本单位或退休时,工作证、执法证及专用标志一律上交。

篇8:交通执法人员着装规定

关键词:交通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交通部门作为我国主管交通的职能部门,不仅具有广泛的行政管理范围,而且具有较多的执法门类,其执法人员对道路交通运输市场进行监督整治和管理,所以交通执法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并且能够反映出交通执法人员对交通法律法规的熟知程度及运用水平,从而能够体现出交通执法部门在社会上的形象。目前,在执法队伍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执法责任建立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执法人员综合执行力不强;执法队伍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交通执法人员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交通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因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执法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并认真进行对待和及时解决,不断加强交通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

1交通执法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所谓素质,从生理学概念上来讲,是指有机体从遗传获得的生物特征,则后来被指人的品德、修养、学识、才能、风度和性格等,其主要在一定的遗传条件下,人通过后天的学习、教育和实践形成一些能力和素质。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高尚的品格素质

所谓高尚的品格素质,主要是具有乐于奉献、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以诚待人、严于律已的高尚精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1.2坚定的政治素质

所谓坚定的政治素质,主要表现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指导,并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认真贯彻执行,其政治要与党中央相一致,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

1.3复合型、全能型的业务素质

所谓业务素质,主要包括能力素质、知识素质。首先,能力素质,可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身为一个合格的交通执法人员不仅要胜任本职工作所必须的文字写作、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调查取证及办公设备使用等一般能力,而且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新设备与新技术的使用与操作能力及常用外语会话与翻译能力等特殊能力。其次,知识素质,交通执法人员应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与培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对所在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各种行业管理法律和法规及相关的理论与政策进行熟练地掌握;对与行业相关的行为科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系统学和控制论等学术与著作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对代表行业发展方向与趋势的前沿学科进行一定滴探讨与研究,比如:国际贸易、网络技术等。

2交通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2.1加强交通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现实工作的需要

对于交通执法人员来说,其综合素质的高低能够将贯彻执行力的程度直接地反应出来。在交通执法工作中,经过调查发现,如果交通执法人员学历高、从事执法岗位实践时间长以及积极学习,不仅能够对违章的车辆进行恰当地处理,还可以对处罚的依据、标准和程序进行规范地运用。如果交通执法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且从事执法工作岗位时间较短,则其独立处置的能力就较差,对法律法规的认识程度较浅,并且不能坚决、规范把握对处罚依据、标准和程序,从而会导致执法存在严重地缺陷。然而,随着人们法律意识以及交通执法透明度的不断地提高,需要更新原有的执法思路以及不断地丰富执法的手段。因此,身为一名合格的交通执法人员,不仅要对法律法规和道路交通违章处罚程序进行熟悉地掌握和运用,对关键环节进行把握,还应对严格执法与维护业户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地处理。

2.2加强交通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于交通执法人员来说,其手中有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一旦权力失控失去监督,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腐败犯罪的发生。从近几年来看,在交通领域该典型案例常发生,一旦其管理放松,不严格进行监督,就会造成违法犯罪现象的产生。因此,必须要加强交通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力度。首先,要签订治理公路“三乱”责任书和廉政执法责任书,要做到彻底,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其次,实施廉政谈话制度。强化监督检查交通执法人员的廉政谈话是一种非常有效行为,这样可以确保交通执法人员一直处在一种高压的状态,将廉政这根弦始终处于绷紧状态。然后,加强明案暗访的力度,做到零距离监督。一般情况下,交通执法人员的工作在野外进行,与运输业户直接打交道,但有些运输户为了个人利益,达到个人目的,采用金钱引诱、请客送礼等手段去贿赂交通执法人员,在执法现场他们可能达成肮脏的交易。同时,因交通执法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为了一点小利,失去身为一个交通执法人员应具有的素质,就会与他人做违法交易。

2.3加强交通执法人员的考核测评

通过事实表明,加强交通执法人员的考核测评,可以对交通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更好的约束,并且交通执法人员严格、文明执法及规范执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交通执法人员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必须要加强交通执法人员的考核测评,从而有助于执法行为的规范。首先,要根据业务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对考核测评标准和办法进行制定,并确保其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其次,要将业务工作、治理公路“三乱”与行风评议、安全管理及文明服务窗口建设进行有机地结合,做到全面兼顾,将工作整体地进行推进。

2.4提高交通执法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

由于交通执法人员手中有法律赋予的权利,一旦交通执法人员的思想觉悟低、抵御风险和金诱惑的意识不强等,会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为确保交通执法队伍的健康发展,必须要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提高交通执法人员的拒腐防变能力。首先,不仅要对交通执法人员继续进行再教育,还要严格把关新进人员,以此提高交通执法人员的文化素质。其次,对交通执法人员集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交通执法人员培训的质量,从而有效提高交通执法人员的素质。然后,在交通执法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交通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规人员进行严格地处理。最后,通过一切积极因素的调动,使交通执法人员的工作处于全社会的监督下,这样以来交通执法人员一旦有违规行为的出现,就可以对其进行掌握,从而能及时对其进行调查和处理,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防止交通执法人员腐败现象的出现。

3结语

总之,交通执法人员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工作中交通执法人员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交通执法人员的素质低、职责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等,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提高交通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确保管理制度的健全,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使交通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新的高度,以此为我国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范冠峰.我国交通行政执法体制的弊端及其克服[J].理论探索,2011(,09).

[2]司松.交通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9).

[3]熊明生,李成刚.我国交通行政执法改革方式探索——兼论重庆市的改革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

[4]朱卫国.狠抓四个创新,促进交通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M].江苏省兴化市交通运输局2010-4-23.

[5]熊明生,李成刚.我国交通行政执法改革方式探索——兼论重庆市的改革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篇9:交通执法人员着装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促使本市继续教育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严格执行《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保证《规定》各项制度的落实,全面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整体效能,根据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工作的决定》,制定本责任制。

第二条 本责任制适用于与《规定》有关的市和区、县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责,各系统、各行业、各企事业单位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上述机关或组织必须根据本责任制规定,使行政执法经常化、规范化,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第三条 本责任制实行分级职责和综合职责两部分。

第二章分级职责

第四条 市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

(一)负责《规定》配套管理办法的制定、实施、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二)编制全市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规定》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制定、实施、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四)负责对全市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工作。

(五)负责全市继续教育年度统计报表的制作、布置、汇总和分析工作。

(六)负责制定全市继续教育公共课程的教学计划,并组织教学实施。

(七)提出继续教育年度执法主要目标和检查评估办法,会同本市教育监督部门对各区、县,各委、办、局(总公司)和市属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八)负责向国家人事部、市人大常委会或市人大教科委汇报本地区继续教育执法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

(九)制定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计划。组织市属各委、办、局及区、县等单位的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研修等活动。

(十)根据《规定》第十五条-——十八条规定,制定继续教育的奖惩办法,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区、县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 (一)负责本区、县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F)编制本区、县的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区、县继续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制定、实施、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四)负责对本区、县各行业、各系统、各单位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工作。

(五)负责本区、县继续教育年度统计报表的布置、汇总和分析工作。

(六)负责本区、县继续教育公共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工作。

(七)根据本市继续教育年度执法主要目标和检查评估办法,会同本区、县教育监督部门对所属单位的继续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检查。

(八)负责向北京市人事局、区县人大常委会或区县人大教科委汇报本地区继续教育执法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

(九)制定本地区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计划。组织所属单位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研修等活动。

第六条各委办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系统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二)编制本系统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所属系统各单位继续教育工作指导、协调工作。

(四)负责本系统继续教育统计报表的综合汇总、分析、总结工作。

(五)负责制定本系统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六)对所属单位继续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根据上级行政执法机关的要求,进行工作汇报。

(七)制定本系统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计划。组织本系统所属单位的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研修等活动。

第七条行业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

(一)制定本行业继续教育的发展规划、计划。

㈡制定本行业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规范本行业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组织编制行业继续教育的科目指南、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行业的继续教育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局(总公司)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局(总公司)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二)编制本局(总公司)继续教育规划、年度计划和继续教育经费预算,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本局(总公司)继续教育年度统计报表的布置、汇总和分析工作。

(四)负责本局(总公司)继续教育公共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工作。

(五)对所属单位的继续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六)负责汇报本局(总公司)继续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七)制定继续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计划。组织所属单位继续教育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研修等活动。

第九条 企业、事业基层单位的工作职责

(一)负责制定本单位继续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编制本单位继续教育年度计划。

(三)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四)保证继续教育经费支出。

(五)完成年度继续教育工作目标,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

(六)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奖惩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综合职责

第十条 各区县、局(总公司)继续教育工作领导的职责

(一)负责指导本地区、部门继续教育规划、计划和配合行政执法的各项继续教育制度的制定。

(二)领导、组织、协调各继续教育职能部门、处室的继续教育工作,明确其责任目标和制定奖惩办法,确定从事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的职责。

(三)根据部门、处室的责任目标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对违反《规定》的违法行为予以批评和惩处。

(四)监督继续教育经费专项使用情况,以确保继续教育经费的落实。

第十一条继续教育办学部门的工作职责

(一)根据继续教育的三项主要任务(见《规定》第四条)和首都经济发展需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办学活动。在办学中,学习内容应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学习方法应灵活多样,讲求实效。

(二)建立继续教育师资库,择优选聘继续教育教师,教师条件应符合《规定》第十三条的有关要求。

(三)根据继续教育教学需要,编写继续教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继续教育参考资料。

(四)面向社会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应遵守北京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监督。

(五)按照北京市物价管理部门的规定收取办学费用。

(六)开展继续教育教学评估和效果跟踪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二条各级财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管理职责

(一)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根据财力将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继续教育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把继续教育经费纳入职工教育经费中安排,并确保专款专用。

(三)继续教育经费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从科研经费和项目资金等经费中开支。

第四章附则

上一篇:基层公务员考核工作总结下一篇:村镇银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