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体会

2024-05-21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体会(精选8篇)

篇1: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体会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高校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宋代理学家杨时曾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如何将德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呢?

首先,改变教育观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帮助青年大学生把准人生方向,把握时代脉搏,踏准时代节拍。高校是我国整体教育序列的最后一环,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主阵地。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改变原有教育方式。立德树人,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激活学生内在动力,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反转课堂”,变被动为主动,由“你教我学”“你讲我听”改为“我要学习”“我学你帮”。课后鼓励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服从,而是主动发挥自身作用,提高学生成就感。培养学生自省、自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将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人品德,外化为相应的品德行为。在课堂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运用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通过个性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采取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办法,把艰深晦涩的理论知识讲透彻,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次,更新教育载体。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00后,被称为“网络新生代”、“触屏一代”。他们思维活跃、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可塑性强。教育者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载体,把专业课教学、生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习、校园广播以及微信公众号、网络等诸多媒介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营造出富有活力、积极向上、温馨健康的德育环境。

最后,全员积极参与育人工作。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是第一线工作人员,肩负重任。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须凭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青年学子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学高身正的教师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除了第一线的教师与学生工作者,干部与后勤服务人员也是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言行举止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管理是否公平、规范,服务是否用心、热心,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全方位的德育,还要求家庭、社会的多方面配合。学校作为教育主体,积极构建“互联网+”的新方式,有效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

立德树人 德育为先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高校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宋代理学家杨时曾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如何将德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呢?

首先,改变教育观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帮助青年大学生把准人生方向,把握时代脉搏,踏准时代节拍。高校是我国整体教育序列的最后一环,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主阵地。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改变原有教育方式。立德树人,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激活学生内在动力,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反转课堂”,变被动为主动,由“你教我学”“你讲我听”改为“我要学习”“我学你帮”。课后鼓励学生自主组织活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服从,而是主动发挥自身作用,提高学生成就感。培养学生自省、自律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将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人品德,外化为相应的品德行为。在课堂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运用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通过个性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采取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等教学办法,把艰深晦涩的理论知识讲透彻,把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次,更新教育载体。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00后,被称为“网络新生代”、“触屏一代”。他们思维活跃、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可塑性强。教育者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载体,把专业课教学、生活管理、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习、校园广播以及微信公众号、网络等诸多媒介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营造出富有活力、积极向上、温馨健康的德育环境。

最后,全员积极参与育人工作。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是第一线工作人员,肩负重任。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须凭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青年学子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学高身正的教师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除了第一线的教师与学生工作者,干部与后勤服务人员也是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言行举止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管理是否公平、规范,服务是否用心、热心,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全方位的德育,还要求家庭、社会的多方面配合。学校作为教育主体,积极构建“互联网+”的新方式,有效连接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目标导向和行为导向。

篇2: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体会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教育是每个人成长奠基阶段,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而品德素质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因此小学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大事。近年来,学校除按国家教育部规定,扎扎实实地做好经常性教育工作外,还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的探索。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品德教育。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构、明确责任、各负其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系统的工程。学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方针政策。强化领导健全机构,从源头上抓起。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少先队辅导员、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少先队辅导员具体抓,教研组长抓教学研讨,明确分工,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及时制订了详尽的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落实有法、反馈到位。初步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

二、加强师德教育,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师资队伍

“师者,为人之表率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为此,学校一直坚持每周二下午的政治业务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全体教师时时教书育人,处处为人师表。教育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学中做到用高尚的人格塑造人,用渊博的知识培养人,用科学方法引导人,用优雅的气质影响人。坚持每学期表彰部分工作有方法、教学有能力、管理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树立身边的典型,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淡泊名利、为人师表、侮人不倦、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全面落实《德育工作实施纲要》,强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育人”。为全面落实《德育工作实施纲要》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以思品课为主阵地,富思想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上好思品课,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加强思想教育和辨别是非能力最直接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要求思品课要有计划有备课有作业并对照检查,充分发挥其“明理、激情、导行”的教育功能。同时处理好思品课与其它各学科的关系,主动挖掘育人素材,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自始至终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2、以少先队活动为主战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1)学校少先队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多项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利用一站(红领巾广播站)、一栏(宣传栏)、二刊(班刊、校刊)、通过四会(晨会、班会、队会、集会)和一式(升旗仪式)等形式加强品德教育。特别是每周一升旗仪式,学校定内容定人员发表国旗下讲话,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通过讲话使学生明白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是同现实同爱集体爱学校,同自己的言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使爱国主义教育入心入脑。

(2)为强化养成训练,少先队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出台了《金牛小学教学区十不准》《金牛小学校产保护细则》、《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特别是每周先进班集体的评比,既强化了学生个体的养成教育又明白了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道理。另外少先队还定期组织开展清扫街道、去养老院送温暖等活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目前,全体同学已养成放学排路队,午睡有值勤,卫生有督导,自觉使用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3)积极开展读书读报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倡导学生走出校园,从内心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演讲等多种形式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迎奥运、树新风”演讲比赛中,五十多名同学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百年圆梦”的喜悦谥于言表,让在场所有师生深受感染。

(4)围绕每年的“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少先队精心筹备,适时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为防止不良的社会现象侵蚀学生,学校还邀请公安、司法等部门同志来校讲座,让他们掌握法律常识,并指导他们把纪律要求、法律知识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开展拒绝网吧,不进游戏厅专项活动。多年来,我校无一例学生违法违纪,深受社会家长的赞誉。

3、建立了家长学校,加强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的密切联系

我们的学生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由于家长娇生惯养,使他们劳动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严重。对此,我们根据镇关工委要求,创办了家长学校,印发了“告家长书”,建立了“家长联系卡”,密切联系,互通情报,对学生加强基础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突出倡导“关心他人”、“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和“热爱劳动”四个方面的教育。由于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效果十分显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在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做一名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名好少年。

四、以德为本上好活动课,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更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素质。为此,活动课的开设,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视野,发挥了个性特长,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爱好,成立了书法、写作、舞蹈、歌咏、棋类、球类等兴趣小组。活动要求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辅导老师、定期进行作品展览,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同时,学校还坚持每年

组织一次“艺术周”和“体育节”活动,“艺术周”中同学们以不同的形式汇报了自己的成绩,展览了精心创作的优秀作品,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们多才多艺的风貌。体育活动的开展成为我校光荣传统,至今为止,我校已成功举办过十六届运动会.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总之,由于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给我校注入了活力,使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生机,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生张梅参加了北京夏令营活动,刘振亚同学获全国“手拉手、好少年”银质奖章,近百名同学获市、县、镇级表彰。学校少先队被评为市级“雏鹰大队”,“五自”小组成果获全国二等奖。四年级卫生小队获全国模范“假日小队”光荣称号„„学校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安全单位”。

篇3:创新德育路径 实践立德树人

一、由“灌输”到“互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高高在上的教育,容易导致学生表面迎合顺从老师,内心未必认同。为避免学生因为畏惧身为“教育长官”的老师而形成双重人格,我们倡导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教师和学生应该成为共同成长的伙伴,师生关系应该是精神对话的关系。从某种意义讲,教育应该是师生心灵的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应当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把心理教育与班级学生管理相结合,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集体活动、团体培育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班主任要在学生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团队”建设活动。完善“相亲相爱一家人”“有缘千里来相会”等系列活动,拉紧学生心灵的手;举行“我长大了”学生成长仪式,把学生过生日、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等中外节日纳入老师视野,纳入德育范围;举办“我爱我班”“我建我班”等系列主题班会。

二、由“他律”到“自律”

他律是必要的,法律、纪律的强制性是必然的。但是,他律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他律,如果他们只有在老师、家长面前是“乖孩子”,背后又是一副面孔,那么这将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德育目标之一应当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醒自己、激励自己、战胜自己、犯错误时谴责自己、进步时鼓励自己。我们的做法:(1)通过诵读、背诵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弟子规》《论语》《三字经》),开展读书活动等,在学生心灵深处种植美好的花朵,树立理性的行为标准。(2)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让学生自我反思,写《反思书》而不是检察书。没有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坚持“日反思”“周反思”,通过自我积极的“元反思”,清理心灵垃圾,保持纯洁心灵。(3)引导学生写《成长日记》,体验成长历程。我们要求老师不能用“语文”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日记的优劣,而要以“先行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4)开展每周承诺书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周改正自己的一个小缺点,并郑重承诺,让孩子们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5)开展学生自我奖励活动,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每一个小小进步都要学会自己奖励自己。

三、由“单独”到“渗透”

德育不是一门课程,不能专门教授。朱小蔓教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她说德育是“盐”,人不吃盐不行,但也不能单独吃盐,必须将盐溶入各种食物中吸收。人体在吸收盐的时候,看不见盐本身,因为已经溶入各种食物。所以有效的德育不能单独孤立地进行,而应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教育工作之中。如,我们日常课堂要求学生快速解题、读书时形成带笔勾画习惯、体育课上和吃饭站队培养遵守规则的未来公民素质、课间欣赏优美的乐曲等。

四、由“话语”到“行为”

一个人的思想是不可以用考试和话语来衡量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坚决禁止这样的竞赛:看谁关于热爱祖国的演讲或作文讲得最漂亮。教学生高谈阔论爱祖国,取代了教学生爱祖国,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我们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通过评价强化养成教育。比如改革品德与生活课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来给学生确定品德与生活课的等级。如果学生的行为是自发自愿,而不是“强制”的,那么这种行为就是学生思想品德(或内在心灵)的外在表现(或外化)。

五、由“客体”到“建构”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不是老师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的对象———客体。德育过程是一个主体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飞扬的灵魂参与、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和充满活力的思想情感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老师精神互动的伙伴。我们要求老师在德育工作中,不能让学生麻木机械地接受、训练和规范。我们在告诉学生什么“不可以”做的同时,要更多地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

六、由“封闭”到“生活”

正如温室里的花见不得阳光,我们不能将教育与社会生活隔绝开来。有人说:“学校教育一点钟,抵不过社会一分钟。”是德育的失败,是温室式“纯”德育的失败。德育应当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有健全的人格、开阔的视野和抵御社会“病毒”的能力。所以德育应当贯穿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的全过程。德育要向家庭开放,通过家校联系卡、短信联系平台、家长会等各种形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德育要向社会渗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学会取舍;德育要向自然发展,让学生在青山绿水间陶冶情操、强健体魄、飞扬心灵。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纵横联系的大德育网络。另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要向社会和家庭延伸,除了看学生在校表现,更要看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行为。

参考文献

篇4: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体会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是新形势下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帮助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德育为先,立德树人,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建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对工作进行改革创新。

一、德育工作创新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指出:“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现代大学生是日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大学生德育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在原有的工作业绩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1,德育工作创新要具有现实性

现阶段高等教育院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内容不贴近社会现实。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落后于国内外的形势和经济的发展。解决此问题,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要进行相对应的改革和创新。首先改变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贴近现实,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其次,要改变德育工作的观念。德育工作者要更新观念,善于接纳和分析社会上的新变化,并能够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教育工作的内容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纳和吸收。

2,德育工作创新要具有专业性

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能随之成长的人才。专业不同,所需求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长期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把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技能与其分割开来,使得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就要求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与专业内容紧密联系。

3,德育工作创新要具有实践性

德育教育工作创新还要求具有实践应用能力。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德育工作模式化,

工作内容说教成分较多,不能与学生实际关心的内容有关联。德育教育工作的内容对学生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强,很难与学生达成共识。因此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要密切联系实际。要在学生面前展示出教育工作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德育工作创新途径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新形势下要不断研究社会和学生出现的新情况。并进行相对应的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和创新。

1,教育导向,坚定思想

在新形势下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就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强化导向作用。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这些课程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来源。在教学中要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讲解,进行说服和教育学生,从而达到自身思想道德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2,更新观念,改革方法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需要进行观念的创新。高校德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还维持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教学方法。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不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对應,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强、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他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随之而来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观念不是一时就可以改变的。德育工作者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教学相长,双方共同进步。

3,完善形式,更新手段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探索并完善有效的教育形式。不要进行重复单调的听讲座、写报告的形式。在形式创新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组织理论学习小组、主题沙龙、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学生社团、创业中心、科研小组、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中加深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强化德育教育的意识。同时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在海报、校园广播的基础上,开展网络教育,运用互联网、校园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德育教育。使用网络资源和便捷的信息资源,加强校内各部门联系和校际往来。随时咨询、定期探讨。

4,拓宽媒介,加强联系

篇5:仁爱——以德为先,立德树人

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讲话稿

间:2014年5月26日 地

点:学校操场 主讲人:支小磊

题:“仁爱——以德为先,立德树人” 内

容:

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仁爱——以德为先,立德树人”。

做人德为重,做事德为先。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输。俗话说的好,“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毒品。”少德之人,纵有经纶满腹,也不能成大事。所以,同学们,现阶段的学习,品德修养是第一要务,要德才兼备,又要以德为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杜邦公司的一位面试官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年轻人。这位年轻人经过多轮角逐超过了许多竞争者,可是在最后一轮面试的时候却很遗憾地被淘汰了。虽然心里十分难受,可是他还是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把沮丧的心情表现在脸上,而是礼貌地向面试官们表示感谢。当他起身离开的时候,椅子上一个突出的钉子把他的裤子划了一道小口子,面试官并没有发现,可是年轻人还是走上前去,拿起桌上的镇尺,把突出的钉子给钉了回去,然后给面试官鞠了一躬,转身离开。

可是此时,面试官却拦住了他,问:“为什么你都已经知道自己被淘汰了,却还会在意椅子上一颗小小的钉子?” 年轻人笑着说:“这和面试毫无关系,我只不过是不想让后来坐这把椅子的人和我一样把裤子划破了。” 面试官握着年轻人的手说:“恭喜你,你被录取了!”年轻人正惊愕的时候,面试官解释说:“专业知识的欠缺并不可怕,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可是职业道德却是一个员工最宝贵的素质,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故事中这个难能可贵的年轻人就是具备了“仁爱”美德的年轻人。自己裤子被划破了,就想别人的裤子会不会被划破呢?所以就将突出来的钉子给钉了回去。事能推己及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这就是心有仁爱的人。雷锋是仁爱之人,是我们一直学习的榜样。

篇6:德育汇报-立德树人,携手幸福

哈尔滨市群力兆麟小学校

群力兆麟小学校于2010年8月落成,现有47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104名教工。“高端起步、高位发展、坚持文化立校、内涵发展、走特色办学之路”是学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的办学理念。几年来,学校德育课程框架是以“德育生态构建”研究理念为支撑,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与学校幸福教育特色有效融合,以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分层次、有步骤地构建精细化、具体化的德育课程体系。

一、课题研究,促进德育课程体系构建

2013年12月群力兆麟小学成为借助“‘新四化’背景下城乡德育生态构建研究”这一课题的实验学校。人生处处是体验,只有理论联系了实际,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与活力。经过几年的实验与研究,通过2015、2016、2017三年共12人次参加课题年会培训教师,深挖理论基础,并在学校“外出学习交流会”中与广大教师交流,有效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研究能力。2015年12月的课题阶段汇报,向全市教育同仁分享了具体做法与经验,由沙丘主任用“充满灵动的生命体验”评价了学校生态德育研究成果。2016年8月王然校长代表哈尔滨市在年会上做了“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为题的发言,和全国各地教育专家分享了学校在生态体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开展富有幸福教育特色的德育课程实践,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育同仁的认可与好评。2017年5月在国家生态体验教育哈尔滨实验区现场扎根性培训暨研讨会上大队辅导员金雪老师代表学校,就学校开展的生态体验活动“宣传美丽家乡 争做文明使者”进行了专题汇报。

通过《生态体验下德育课程资源拓展与整合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我们立足于还原教育的本真,遵循人成长的规律,深入剖析了生态体验下的“感恩”、“公正”、“爱国”等十五个德目,对于适用于小学生的德目要求,我们拓展延伸、解读内涵,结合道里区100个德育细节,在学生和家长中进行了“怎样幸福成长”的问卷调研;在教师中开展“培养什么样的幸福学生”座谈和讨论。最后提炼了幸福成长16宣言作为幸福学生文化的核心——平安、健康、成长、分享、宽容、合作、创造、体验……源于生态体验教育德目的群力兆麟幸福十六宣言,是属于孩子们的成长宣言,同时也是他们主动参与体验,并通过教育的实践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收获幸福的过程。

二、名师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

如果说教育就是一场修行,那我们首先要修炼的,就是自己。教师队伍建设更是德育课程开发的核心力,鼓励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上争做“十心十意、五有五精”之师。凭借区德育研修部的理论指导,依托市、区名师工作室为圆心,(刘晓玲班主任工作室——鲁丽韬、魏红艳;冯季莹班主任工作室——李丹、樊一文)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主要载体的教师发展培训体系,制定了《校本研修方案》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逐步形成“新教师——合格教师——成熟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梯度教师队伍成长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这样一支有理论基础、有实践精神、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将立德树人内化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开发并实施德育课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学校全体班主任参与的“群星杯”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以赛促练,提升班主任教师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性,并通过大赛推选参加道里区“幸福杯”的选手,2016年樊一文老师《善待他人,友好相处》参加了在荆州举行的全国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可以说老师们有“自修齐,至平治”之心,亦可将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带领孩子们去实现。

三、幸福课程,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一)全员参与,创造幸福的体验课程

让每个鲜活的生命因教育而幸福成长,注重每一个孩子人生的完整发展,更追求学生在人格上、心理上、体格上的均衡发展,将来能正确面对人生的挑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挫折和阻碍,做出正确的选择,愿意为社会和公众服务,成为初步具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公民。学校针对学生阶段特点,在生态体验教育德目下,每一项与学生幸福十六宣言相结合的学生体验式活动,形成了成长足迹忆幸福、综合素质展幸福、阳光阅读品幸福、校园节日享幸福、养成教育炼幸福、艺体教育汇幸福的几大亮点。

在常规教育中,面对全体学生,教师抓住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的载体,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抓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延伸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渠道。学校利用下午上课前的20分钟进行了学生自主德育课程的探究。每周统一主题,周一的自主班队会,自周三的红领巾广播站,周四的分享讲坛,周五的文明清扫行动,无不体现了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创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二)自主参与,分层递进的校本课程

在学校“实施全课程育人,追求全人发展”这一办学特色的引领下,我们形成以“角色、责任、成长”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体系,围绕学生幸福成长十六宣言,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校本课程,使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在角色体验中完成,逐渐形成健康、完美的人格。

(1)特色选修课——我的兴趣我做主

我们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教学资源(这里包含了家长志愿者)为孩子们创设“多姿多彩、张扬个性、意趣洋洋”的学习空间,开设“我的兴趣我做主”的选修课程。学校每年在开学初向孩子们下发调查问卷,根据问卷分析结果,并结合教师的特长向全体学生开放特色课程,让孩子们自由选择。选课活动在体育馆进行,开课的老师利用宣传海报,以各具特色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各自课程的特点。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咨询着,互相交流着,认真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学校在孩子们选课的基础上,进行了统计和调整,根据教师特长和学生需求开设了六大类30门选修课程,每年6月份面向全体师生及家长举行选修课成果汇报。精彩纷呈的选修课程,既面向全体,又注重特长;既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品质,又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和自我发展中感受幸福。

在“我的兴趣我做主”选修课中,我们始终把握一条准绳,一切尊重孩子的意愿,自主选课,自主调换。我们鼓励孩子能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一门课程来研修,但同时也支持第二年的重新选择,“尊重”这一德目的体现,当孩子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手中紧握着那份自主行使权时,小脸洋溢的是一种别样的幸福。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让我们的老师才华得到进一步的施展,“合作”实现了师生的共赢。

(2)幸福体验课——我的成长我主秀

把教学和育人从狭小的课堂空间延伸到更为广阔的生活和社会领域,把教育教学、社会生活的每一项活动视为课程;从着眼未来学习和社会所需的素质、能力、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的要求来设计、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孩子的一生幸福成长奠基。

A.“我做新区小主人”文化考察活动

由于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我们见证着群力的发展变化,也充分利用新区的优质资源,让学生与新区一起成长。2011年3月,在“金源文化历史博物馆”落成的第一时间,我们就带着孩子们去了解金源文化历史,感受家乡文化的厚重;随后又走进了群力新区规划展馆,去领略家乡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从小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理想。2011年9月,当更多的新区资源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对校本课程方案进行了及时修改,重点补充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部分,先后带领学生参观了泰姆凯迪体验馆,到天鹅湾社区进行了“我爱我家,从小做起 ”主题活动,连续七年到音乐主题广场举行了风筝节的亲子放飞活动;走进关东古巷,了解家乡历史文化……这一系列的新区文化参观、考察、实践活动,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做群力新区人那份独有的幸福,爱家的情感汇聚成浓浓的爱国之情,达到了德目中“爱国”的目标。

B.“我是新区小导游”实践参与活动

随着群力各场馆的陆续建成与使用,群力新区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它已经成为哈尔滨旅游、休闲的新地标。我们发挥地域优势,拓宽学校教育活动资源,将参观考察转变为学生亲自参与,更好地体现我校体验课程主题“角色、责任、成长”,开展群力新区小导游活动。借助丁艺涵同学事例以点带面,学校将“小导游”活动纳入到学校的幸福体验课程中,形成了小导游体系:“一年级品味幸福——讲自己的课桌文化、二年级见证幸福——讲讲班级文化、三年级参与幸福——讲解楼廊文化、四、五年级创造幸福、传播幸福——讲家乡文化”,本着全员参与、互为体验的原则,通过这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力发展的幸福体验课程,使孩子们以“小主人”的角色从学校走进群力新区的大课堂,将公民意识内化为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一种勇于实践的主动精神。长期坚持、逐年递进,让群兆的孩子们在适合自己的活动中体验角色、责任、成长的真正含义,真正做一名热爱家乡、热爱家乡文化的合格小公民。

(3)角色班本课——我的目标我担当

学校还将家长请进学校,走进班级分享自己的职业心得,展示自己所长。这样具有班级的特色的班本课程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一方面家长真切地体会到老师的付出,另一方面各行各业的家长所展示的职业风采,让孩子体会到了不同社会角色的魅力,这不仅带给孩子心理上的满足感、树立自己远大目标,同时在孩子们角色的转换中,让他们换位感受父母的不容易,对他们性格习惯甚至是价值观的形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7: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体会

【摘要】当前,中职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加上家长教育方法较差,甚至有些家长偏离了教育教学规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使大多数教师都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本文论述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

教育

中职生

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4-0175-01

总书记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处于市场经济浪潮中的中职生将越来越面临严峻的社会现实,因此加强中职生的德育教育将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基于以上认识,谈一谈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 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德育教育,做好中职生思想品德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幸福人生,实现中国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中职生,加强德育修养,是他们即将踏入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前提,因此,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贯彻德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本着教书育人,本着为学生长远发展的原则,克服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思想。

二 创建新的德育工作模式,面对市场经济灵活性、多样性地开展德育

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的工作模式,以往的德育工作过于空洞化、形式化,这样产生的德育效果不但不显著,还脱离了人的实际需要,会产生不尽人意的结果。面对市场经济开展德育教育,要注重德育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科学性、层次性,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对于中职生而言,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提倡立德树人,就是要教育和引导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努力成为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 德育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德育工作效果显著。一是从学生真正关注的问题入手,如利用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将来的就业前景等心理,进行热爱专业、诚实守信、自主创业等一系列的德育教育。二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着手,挖掘德育教育的深层次内涵,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参与的热情。如中职生普遍喜欢网络,但分辨是非的能力相对较低,往往带有冲动性,我们就抓住这个特点引入德育,使他们能够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遵守道德规范,强化文明意识,按网络礼仪要求去做,用键盘敲出和美的心声,使网络家园更和谐、更温馨,从而规范他们的上网行为。三是广泛树立典型,从身边的德育典范入手,这样会一举两得,两全其美,既能使德育标兵更加进步,其他同学有所提升,又能使全体同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形成团结和谐、活泼进取的良好风气。四是建立德育反馈信息工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德育贯彻落实情况,引导学生做优秀的职业人,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 建设起以校园文化为轴心的德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借校园文化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为此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的技能大赛、感恩活动,组织专题讲座、报告会、歌咏、书画展,参加社会实践,成立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小组,举行模拟求职、技能比武等,这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课外活动,使这些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融为一体的活动能为培养高素质的中职生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中职生整体水平的目的。

五 建立和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构,确保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绝不只是党支部、团委、政教处、班主任和学生会的事,而是学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所以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只要全体教职员在工作岗位中用高尚的情操、正确的思想引导、教育和感染学生,那么,德育工作就会更加美好。为此学校要成立德育领导组,统一部署、统一领导,以政教、团委和各班主任、学生会为轴心,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相互合作,形成团结向上、和谐共处的德育群体。

六 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树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思想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做德育工作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政治观念、政治立场、思想觉悟、思想水平,道德、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强化自身师德修养。

篇8:实施生活德育践行立德树人

一、小学实施生活德育的内涵

小学德育要将德育观确立在小学生品德发展需要的基础上, 使德育活动贴近小学生生活, 贴近小学生身心发展实际, 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 使德育观念和德育过程循环往复, 连绵不断。

二、小学实施生活德育的意义

现实社会生活是小学德育的生动载体, 是小学生建构德育框架的不竭源泉。

小学德育要回归生活。我校实施生活德育的宗旨是:建构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生态环境优的小学德育工作体系, 实现让全体小学生依学段成就品德要素全、品德结构优、品德状态协调达标的德育工作愿景。我校的德育理念是:德育为首, 学生中心;立德树人, 自主建构;人人传德, 课课联德, 结成团队, 校家合作;遵循规律, 用好佳期, 生动形象, 学校德育生活化, 校园生活德育化。

实践证明, 在现代小学实施生活德育, 是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 的要求, 是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所体现的“思想品德课程回归生活思想”的引领, 是小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的规约, 是完成立德树人工作任务的有效途径, 是小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期待。

三、小学生活德育实施操作体系

(一) 小学生活德育内容

我校生活德育的总体内容是:立德树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

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 小学生活德育目标

我校建构了小学德育目标体系, 由四项全学年总目标与每学段各项分目标构成, 分低、中、高三个阶段, 形成既有总目标、又有阶段目标的德育目标体系。我校设定的德育目标如下:

1.小学生正确价值观成长目标

全学程总目标:小学生通过六个学年的全程学习, 在自我观、亲情观、友情观、幸福观、集体观、国家观共六个方面逐步形成感性价值观。

2.小学生品德行为成长目标

全学程总目标:小学生通过六个学年的全程学习, 在团结、助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师、孝敬、勤奋、节俭共12个方面渐进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3.小学生感性信念成长目标

全学程总目标:小学生通过六个学年的全程学习, 逐步形成具有跟共产党走, 走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就会有幸福生活的信念。

4.小学生爱国情感成长目标

全学程总目标:小学生通过六个学年的全程学习, 在形象维与形式维方面渐进养成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真挚情感。

(三) 小学生活德育途径

我校实施生活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如下:

1.通过校本化的国家课程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实施德育。

2.通过德育渗透要点的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八门课程实施德育。

3.通过班主任德育工作途径实施德育。

4.通过少先队活动途径实施德育。

5.通过校方组织的各种活动实施德育, 诸如“升旗仪式后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学农劳动活动”“春季田径运动会活动”“郊游活动”等。

6.通过家校互补联教的途径实施德育。

四、小学实施生活德育效果

自2005年3月至今, 我校先后在三所小学实施生活德育, 提炼出小学生活德育的模式, 形成了小学生活德育实施操作体系 (含目标、内容、载体、策略、模式、方法以及理论要点) , 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了德育工作效益。

小学生活德育的总模式是:

用语言表述为:生活为主载体 (在生活中观察人际关系事件和道德典范人物的内涵) , 活动为中介 (在活动中发现) , 教师引领 (用言行引领) , 同伴互动 (互相交流、互助帮助) , 自主构建 (学生自主构建知、情、意、行品德要素及其结构) 。

在实施生活德育研究过程中, 我校先后开辟了每周一次的“国旗下主题教育活动”园地, 编印了校本课程教材 《社会主义荣辱观奠基教育课程》 《小学实施生活德育手册》。我校的“小学实施生活德育研究 (实验) ”获得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和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实施的“小学生活德育研究 (实验) ”获得了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 实施的小学生活德育提高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增强了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校在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中, 创编了小学生活德育实施纲要, 形成了“小学生活德育实施操作体系”, 促使学校德育形成了德育任务时代化、德育目标合规化、德育内容课程化, 德育载体生活化, 德育形式形象化、德育评价多元化的工作特色。

德育工作体系如下:

上一篇:我生活在独立中作文下一篇:派出所2021年工作总结暨来年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