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处处有考卷作文

2024-05-23

校园处处有考卷作文(共14篇)

篇1:校园处处有考卷作文

说到考试,也许不少人会有些害怕,甚至还会有一系列的反应如:失眠、头痛、烦心。其实在我们的校园里,考试无处不在。这样的考试,不需要你坐在特定的考场里,也不需要你动笔写答案。

当你走在校园里,手中拿着纸片时,你就已经在面临着一场考试了。当你乱扔了,你的成绩就是不合格;当你将他投入垃圾箱,你的成绩也只能是合格;当你能将你手中的纸屑与地上的纸屑一起扔入垃圾箱,那你的成绩才是满分。

当你考试失败了,虽然考试结束了,但不知不觉中你又面临着一张新的考卷,如果你一味的伤心难过,不能自拔,抱怨自己,怨天尤人,那下一张试卷上的狰狞的成绩又在等着你,但如果你改过自新,重拾信心,寻找结症所在,用失败鞭策自己,那你会迎来令人欣喜的分数,坚持下去,才能换来更大的进步。但进步了是好,千万别忘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张无形的考卷又在等着你,如果你没把握好自己,又会重蹈覆辙,落入失败的深渊。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我们的目光应该更长远,认真对待生活中每一张考卷,因为那些考卷显示我们的品德与风范,所以,同学们,请注意自己的言行,更加认真对待生活中的考卷吧。

篇2:校园处处有考卷作文

背着书包,迈着轻快的脚步,看见校门口人潮如流,看见屹立在操场中央的校徽,看见朝阳辉映下的教学楼。正如从前一样,一切都是那么和谐。但如今更可爱,更美丽,因为这是一道象征着青春的风景,有内涵,有故事,

那年的操场,人声鼎沸。我们的欢笑声洋溢在校园中,小树听了哗哗响,鸟儿驻足在枝头为我们歌唱。记得那次秋季运动会,为了给班级争光,同学们没有丝毫松懈,紧张备战。田径赛上,选手犹如脱缰之马,搏力狂奔,风驰电掣,无人不感叹他们的速度,仿佛只在刹那间就完成了比赛,这是一道充斥着速度的风景。拔河赛场上,每一位选手都使出浑身解数,尽管脸涨得通红,手臂已经麻木,像熟透的红苹果一样,每一个人都坚持到最后,他们靠意志,靠毅力,博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一道散发着力量的风景线。赛场挥汗拼搏,同学们团结协力。有竞争,有团结,有摩擦,有和谐。这样的一道风景,谁又能说不美呢?

毕业之季,离别之夏,不能说愁绪,却弥漫着悲凉。望着你我,这三年来朝夕相处结影为伴,可叹时间太短,离愁太长。三年学业,却似时光一笔匆匆划过,人未走,茶微凉,趁着仅剩的`时间,我们珍惜在一起的时间,在一次共同学习,在一起共同游戏。离别的风景,虽然凄凉,但是其中凝练友谊,凝练着时光。它同样美,美不可言。

是的,校园处处有风景,风景时时很美丽。也许你的生活被学习所充实,但是请你驻足观察,细细品味那蓝天白云,绿叶红花的校园,那就是最美的风景啊。

篇3:腹有诗书,让作文处处气质如华

1. 以文化展示魅力

【技法解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每一种文化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刻理解某一种具体文化的内涵,写作时对其进行全面解读,充分展示该文化的鲜明特点,这样,就会使整个文章表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增加写作意蕴。

【佳作示例】

不知何时爱上了听雨,听它从天而落窸窸窣窣的声音,听它拍击瓦片滴滴嗒嗒的声音,听它敲击玻璃噼噼叭叭的声音……将一阵阵雨声装入行囊,体会到生命的诗意。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那迷蒙的小雨打在衣衫上,虽然细如牛毛,但谁能说细雨的感情不滂沱?在寂静的夜晚,关掉所有的灯光,那似有似无的雨声,仿佛母亲在我们儿时的吟唱,那么直接,那么恬静,此时我们感到的不是落寞而是满心的宁静与温暖。

听!那雨声在给我们讲述儿时的安逸。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那纷纷的雨不仅敲在了作者身上,更敲在了所有断肠人心上。一句“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此时雨没有母亲般的安逸,只剩下了让愁苦人断肠的阴霾。此时听雨不禁内心又落寞几分,然而那知己的声音却总在心中萦绕。愁苦时纷纷的雨让人更愁苦,却让人更念苦,无处倾诉的衷心却在欷欷的雨中溶化,随着雨水汇入大海。

听!那雨声仿佛在给人讲着那个人消逝的落寞。

——2016年高考作文山东考生《将雨声装入行囊》

【教师点评】写对雨声的感悟,精选两句古诗词,体会其意境氛围,引出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对生活的认识。两个“听”,突出了行囊里的东西的珍贵。

文化素材:

“狗也不理”,特殊包子

“狗不理”包子不仅是天津,也是全国闻名的传统风味小吃。

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一个十四岁的叫高贵有的孩子从武清县杨村老家来到天津,当了刘家蒸食铺的小伙计。这家铺子专卖什锦蒸食和肉包,因为他幼年性格很强,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灵,做出来的包子好吃,卖得很快,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十六七歲时,利用所积攒的钱,在附近开起了包子铺,人家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经营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适用主题:自嘲人生;挑战命运;传统品牌……

【运用示范】

说到饮食文化,中国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且不论别的,单就包子而言,就有很多种类,什么灌汤包、小笼包、叉烧包、生煎包……当然,最让人感到特别的,还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话说“狗不理”,可不是指的包子味道不好,连狗都不理。相反,这种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在色香味形方面独具特色。而这一名字的由来,是包子创始人父母老来得子,怕不好养,起了这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便成了响当当的传统品牌。

【教师点评】由面到点,从包子的种类写到狗不理包子的特点,归纳出品牌的来源。

2. 以文化抒发情怀

【技法解读】

每一种文化形式,都凝结着民族的智慧,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写作时,选择恰当的文化类素材,并以此为思想的载体,表达自己的情怀,这样,就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与文化的内涵进行巧妙融合,从而展示写作的艺术性。

【佳作示例】

孟子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多分你一粒种子,可能会获得更多果实;多分你一阵花香,可能会引来更多蜂蝶;多分你一片阴凉,可能会滋养更多羁旅中的疲惫者;多分你一个灵感,可能会创造更璀璨的结局。

和鸣之好,你定会懂。

一拉一提,一顿一缓,是小提琴演绎着梁祝柔和的乐谱。闭上眼,是轻歌曼妙的两只翩翩蝴蝶,是小桥流水般的诗情画意,是十八里相送时的欢心与不舍,是悲痛中透着决绝的一片倾心。虽然独奏已经带给世界为之震撼的乐曲,但一首好的乐谱,只献给一种乐器,也必定少了几分韵味。倘若缺少了钢琴的前奏,管弦的和鸣,那又如何真正肆意地表现小情调的雀跃,相见时的轻快,离别时的哀愁,化蝶之际的凄凉美丽?分了一段乐谱,琴瑟和鸣,相得益彰,只用那细细的琴弦与修长的琴弓引导乐曲的和谐,这将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2016年高考作文陕西考生《分一粒种子给你》

【教师点评】写分享这一话题,先以孟子名言阐明观点,然后以小提琴弹奏《梁祝》引申出对话题的深刻解读,将文化情怀融入写作,感觉顿生。

文化素材:

书院复兴,薪火相传

近日,一则探访深圳梧桐山私塾、书院群落的报道引起了许多关注和争议。十年中,梧桐山从只有一所公立小学、发展成远近闻名的书院、私塾集中地。从唐朝发轫,到清朝结束,今天书院又重新兴起。在众多书院中,最让人信任,但实际上也最不像书院的,是大学里的书院,典型如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另外,书院也开始形成规模化的民间教育集团。当然,教点死书背点经典,或以书院来牟利,显然和真正的书院相差太远,也不能薪火相传。

适用主题:文化复兴;文化传承……

【运用示范】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需要通过各种形式传承的,书籍、学校、影视、媒体,都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书院,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教育形态,也应焕发出其应有的精神面貌。应该说,近年来民众对国学的学习兴趣浓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求索日益强烈,这是一件好事。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国学,发扬传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呼应和支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民族的根,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nlc202309091338

【教师点评】从面到点,通过对各种文化形式的分析,引出书院的特点,由此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3. 以现实联系文化

【技法解读】

文化,具有传承性,也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寫作过程中,可以由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引出对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表达对生活的认识,这样,就使文化更好地表现现实,突出主旨。

【佳作示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只因年少时的一节课,老师极具感情的朗诵,使我开始认识了语文,对这个承载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学科产生了浓浓的深情。这就应该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益处了吧,毕竟兴趣是人生最好的导师啊。现在新闻中越炒越烈的,是有关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国家软实力,有个相关新闻,说的是中国的经济GDP从全球的第六位上升到了全球第二位,但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却被忽视了,相比日本34%的水平,我国的软实力与其比较可以说是相差甚远。我想,如果想要在源头处真正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那么仅仅限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此时,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2016年高考作文辽宁考生《“动静结合”,方显益处》)

【教师点评】以古诗词引出对语文的深情,然后以中国经济现状为现实背景,引出对中日文化实力的比较,突出了写作中心。

文化素材:

“杏林”传美德

三国时候,有一个叫董奉的民间医生,专治疑难病症。他行医多年,只提出一个要求,凡是被他治好的病人,都要帮他种植杏树,病重的种五株,病轻的种一株。数年以后,他的园子里种植了十多万株杏树。杏子出卖时,董奉也不要人家给现钱,只要粮食来换,他换得了许多粮食,用来周济劳苦饥饿的百姓。从此“杏林”便成了称赞医生美德时的专用词。

适用主题:美好医德;关爱他人;善行天下……

【运用示范】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频频产生。除了患者的不冷静,医生对患者的关爱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医者父母心,真正的医生,应该正确处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这让人想到三国时期民间医生董奉,他用高超的医术让一个个患者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却不收患者一文钱,而是让患者种下杏树来接济灾民。相信,那一片茂盛的杏林,诠释了他美好的品德,也为后世行医之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医者仁心,便可以与患者和谐相处。

【教师点评】从现实生活中医患矛盾这一角度入手,引出董奉行医济世这一文化素材,并由此升华为美好品德。

4. 以名家解读文化

【技法解读】

将文化运用于写作之中,一定能够增加文章的内涵。而在具体运用时,如果能够在直接引用的同时,以旁人的身份对选择的文化形式进行适当解读,便可以使整个分析更具说服力,同时展示出更丰富的写作内容。

【佳作示例】

2015年,谭维维把老腔带上了央视的春晚,把极具原生态特色的华阴老腔与现时流行的摇滚乐融合在一起,使观众看到了民间老艺人和时尚摇滚女歌手的合作,戏曲与摇滚相融合的美妙,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碰撞的火花。独具“精神气”的老腔给万家团圆的日子注入了力量、激情以及声响上的震撼。并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我,突然间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那是爱,震撼带来的爱。

陈忠实在他的散文中提到:“老腔的演出者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从苦难中提取情趣。”是啊,陕西农民在劳作时助兴的小调便能够自成一种文化,在这有着浓浓的地域特色的腔调中,充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乐观的精神。想象中,每天伴着这种节奏生活的人,该是怎样的铿镪有力啊。

——2016年高考作文北京考生《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教师点评】先以谭维维央视表演引出对老腔的认识,然后以陈忠实散文中对老腔的分析引申话题,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解读,从而得出自己的个性化认识。

文化素材:

以酒释怀

酒,作为一种饮品,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酒文化。1971年,美国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开始,他为中国的神秘而感到紧张。为了活跃情绪,周恩来在与他们握手时,极力寻找话题与他们寒暄。其间,周恩来与美国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说:“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呢?”周恩来与他们如同亲朋好友聊家常,这使得基辛格一行紧张拘束的心理很快消失了。

适用主题:饮酒文化;真诚交流;消除紧张……

【运用示范】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酒逢知己千杯少”“举杯消愁愁更愁”……作为精灵,酒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辛格访华时,周恩来总理以茅台酒实现了交流的轻松,也增进了两个国家的关系。莫言在《酒国》中借助“酒”描绘了中国的官场生态,抨击了官场的腐败;林语堂自己虽然滴酒不沾,却鼓励别人喝酒,愿意听喝酒的人豁拳行令。是酒,让生活多了一份情调。

【教师点评】以对酒神精神的理解,引出基辛格访华的事例,再由莫言和林语堂的旁说,突出了酒精神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编辑/李跃

篇4:校园处处有考卷作文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达出的是甘于平凡,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年的3月5日,我们又迎来了雷锋纪念日。仔细一看,我发现在学校中也有着不少“活雷锋”。

今年春天,雨水常常光临本地,但总在人们完全不知晓情况的时候来偷袭。瞧,这早上还是大晴天,一放学大雨便狂扑向大地。我也只能站在大厅“望洋兴叹”。此时,班级里的假小子——小璀来了。我记得她每天都会准时收看天气预报,她手中的那把雨伞吸引着我的注意力。只听她拉着我的手,平淡地说:“我们一起走吧。”我便连连点头。回家的路上,她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推着车。为了让我少被大雨淋到,她推车的右手几乎完全暴露在外,被无情的雨水不停地砸着。初春,天气还是较冷的,加上冰水的冲打,她的那双手已经冻得又红又紫。我从她的手上将雨伞转到我手中,对她说:“你拿了那么久,该我拿了。”边说着,我一边将雨伞向她那方倾斜。我被她那份为同学着想、乐于助人的心意深深触动了内心深处。尽管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我从她身上可以感受到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只要留心观察,校园里的“活雷锋”还真不少:有见到垃圾随手弯腰捡起的,有主动帮助老师批改作业、端作业的,还有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烦恼的……雷锋精神确实给我们的校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果每位同学都能够认真努力的学习,干一行爱一行,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校园一定会更加美好!

一个人的人生意义,不在于他做出多么伟大的贡献,而是在于他是否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可见雷锋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着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的人。

篇5:校园处处有考卷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纵古观今,虽生活中处处有阳光,但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感受到阳光的存在。那些没有坚定信念的人,最终得到的只有黑暗。那些在地震中丧生的人大多是缺乏坚定的意志和求生的欲望。而那些最终获救的人都是对生充满了执着的信念才让他们有顽强的意志力,从而又重见天日。

每个人都有遇到困惑的时候,我常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有时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偶然把它搁置几天,再拿出来做就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了。有时我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我就满脸愁容,但旁人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暖融融的问候,让我欣慰不已,有如见到明媚的阳光。

篇6:作文 处处有雷锋

雷锋,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普通战士,他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在日记中写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雷锋故事中讲到:有一次,雷锋在火车站遇到了一位老婆婆,在候车室的座位上流泪,雷锋走上前去仔细询问,原来是老婆婆出远门去探望自己的孙子,在路上把钱弄丢了,没法买车票就急哭了。雷锋了解了情况后什么也没说,赶紧把自己衣兜的.钱全部塞给了老婆婆,便匆匆忙忙地走了。老婆婆在后面使劲地喊“孩子,你叫啥名,我日后好把钱还给你……”,但是雷锋同志早已没有了身影……像这样的故事,书上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有雷锋。据报道在浙江,有三位老爷爷主动打扫社区里的一所公厕,每天早晨,他们拿着笤帚、水桶等工具进行打扫,不嫌脏、不嫌累、不嫌臭,而且一干就是十八年,人们都称他们为活雷锋。其实,我也当过“雷锋”呢,在去年12月8日,我和爸爸去鹿子坝走亲戚,刚走过一条小路来到一个池塘边,我发现一位老人坐在地上,原来是老人的双腿断了,正吃力的用“手”在走路,我想这位老人真不容易,连忙把爸爸给我的零花钱给了他,老人一脸慈祥笑呵呵地说:“谢谢,谢谢啊,祝你学习进步!”我听了,心里十分高兴。

生活中的“雷锋”,可能是打扫街道的清洁工人,可能是执勤的警察叔叔,可能是忙碌奔波的叔叔阿姨,也有可能是正在匆匆上学的学生。如果能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伸出大家的手,那么孤儿就不再孤独,老人就不再寂寞,有困难的人就能得到帮助,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

让雷锋永驻我们的心中,让我们都来做活雷锋吧!

篇7: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处处有教材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81-001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很显然,广义的教材既包括课堂教学的教科书,也包括其他所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材料。然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就是指单一的教科书,我们的课堂就是教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实施对教材的开放,语文课本不等同于语文教材,其实,就是提出广义教材的概念,语文课本仅仅是核心教材,而语文教材范围广泛,涵盖了一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文本及非文本的、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语言材料。这就意味着语文是个大课堂,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善于利用广义的教材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和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乐于课外阅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这样描述: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理念对教材的束缚,学生可以以教材为载体,源于课本,更高于课本。

如学习了《沉香救母》,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神话故事《宝莲灯》,学生自主阅读后,情感也许会进一步升华。学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小橘灯》《寄小读者》等,从冰心情真意切的散文和小诗中,感受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真挚。学习了《爱如茉莉》,可以带着学生阅读经典时文《爱的体验》,从而体味出爱的单纯和直观,其实,爱不需要过多的语言,爱就在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当中。学习了《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后,可以引入《忆江南》《春日》《游园不值》等一系列描写春景的诗歌,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千姿百态的春色图。可供引进的文章很多很多。

当然,所引进的文章应该是教师认真选择的,或是文质兼美、或是名人名篇、或是脍炙人口,它们有如肥沃的土壤,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丰厚着他们的文化底蕴,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在大量的阅读中积淀起来。

二、搜集、整理资料

当今社会,信息越来越重要,勤于搜集资料、善于搜集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理所当然地要把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来培养。

课前搜集:如学习《郑成功》,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郑成功的不朽功业,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郑成功生平、贡献等各方面的文章。学生可以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去查阅,还可以在网上、或在影视剧中选取片段。课前有了这样的资料积累,课堂上再集体交流,学生就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郑成功这个人物感到由衷的崇敬和爱戴 。如学习古诗文,可让学生查找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生平、其它作品等,为读懂诗文,体悟诗情打下基础。

课后搜集:如学习了《早》,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通过对名言警句的搜集,学生会更深刻感悟到要珍惜时间,珍惜眼前,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再如学习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师布置了如下作业:组织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诵读古诗,传颂经典”。

1.赏析、积累描写雨的古诗;

2.赏析、积累《望湖楼醉书》的另外四首;

3.赏析、积累苏轼的其他诗作。

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语文综合活动课上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们交流。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积累到更多名诗佳句,对苏轼的写作风格、人格魅力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学完主题单元后搜集:如学习了《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一类赞美世界各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智慧的文章,可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名胜古迹的成语和古诗,也可让学生搜集有关各地古迹名胜的邮票、名信片、历史资料及逸闻趣事,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世界各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搜集资料很重要,整理资料也必不可少。资料搜集后,还要学会筛选和整理,分门别类地辑录,如分成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作者生平及作品、名言警句等,这样可以使知识更加条理化,便于查找,为学习语文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

三、从生活中学语文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教材,每篇课文仅是范例,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实践,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内容,在实践中运用语文,把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观察、生疑、体悟、发现,可以举行读书汇报会、开展演讲比赛、举行小小辩论赛等。如学完了《水》,布置学生开展小小调查:关于我国的水资源状况。调查的方式可以是:采访相关人员、查阅书籍、看电视、上网等,调查后要对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能做出小结。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就能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要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通过交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感受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乐趣,在兴趣盎然中得到教益。

篇8:处处有爱心作文

记得有一次,我放学以后急匆匆地跑回家里,连忙把书包打开,开始写起那老师留的作业,很快就写完了,那时离吃饭时间很远,由于我想起老师说要体能测试,就拿起了跳绳来,从窗户往外看,哇!外面真是阳光明媚啊,太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感觉有些耀眼,哦,天气太好了,阳光明媚的,风和日丽的。我马上穿好鞋,拿起跳绳,就马上下楼了,开始跳绳了,1个,2个,3个,4个······我跳了许多个,刚要跳下一个,脚没太站稳,但,还好,我没有摔倒。

我听见从远方传来一种声音:“跳的真好!”我一回头看,原来是一位老爷爷在说我跳得好,跳得棒,老爷爷话刚说完,就拿起小凳子,放在地上,便坐起来,过了一段时间,老爷爷起来了,显然有些吃力,但最后还是站起来了,手里拿着很多东西,像是走不动的样子,我心里想:我应不应该上前去,跟老爷爷说一声,我来帮他,可是我矛盾着,后来,我勇敢地上前去,去帮助老爷爷,到了老爷爷的家,老爷爷一开门,里面还有一个老奶奶,老爷爷向老奶奶说了当时的情况,然后很感激我,还要我去她们家喝口水呢!可是我说:“不了,我现在要回家了,老爷爷,老奶奶,再见!”

篇9:生活处处有作文

张仕杰

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养成积极审视生活的习惯,拥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养成认真修改文章的习惯,形成富有个性的表达,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生活化习作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

“写什么”永远比“怎样写”更重要,解决“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作文教学重在开源,凡是生活需要文字之处,皆是写作的训练之处。日记随笔,设计活动,生活体验,读写结合,为生活服务之处的文字写作,都是作文的源泉。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一、日记作文,在记录生活中写

作文是“厚积薄发”,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夫。生活化佳作的诞生,高手的打造,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生活的观察,素材的积累,感悟的积淀,练笔的磨砺。写作素养的训练需要好载体,日记随笔就是观察积累的好方式,“引诱”同学产生日记的兴趣,养成记录的习惯,日积月累,一支流畅表达的笔就可以炼成,“下笔千言,倚马可就”的本领就可以造就。让学生爱上日记,已经成为课题组学生的写作必修课。教师要经常引导并带领学生参与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积累有关材料,互相交流所得,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备、误解时的难过与愤慨„„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

二、生活作文,在读写结合中写

作文过程是学生尝试使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素材的描摹。如果习作内容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那么他们在创作时必然无话可写。四年级下学期有一篇习作内容涉及“非典”,而学生们都是“非典”时期后出生的,对“非典”十分陌生。我在作文教学时,便舍弃了这一内容,换成了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的“雾霾”主题。因为“雾霾”与学生的生活,甚至能否进行户外的课间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他们对此有着丰富的话题。而前段时间柴静所创作的《穹顶之下》的热传,更让这一话题有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生活素材。在这样的素材支持下,学生的讨论与观点也都有血有肉,有理有据,写起来也就格外顺理成章了。

三、课文改续,写作素材的“酵母”

课文里更有叙事真经,有写人秘笈。深掘课文,平常话题会翻出无限新意;细嚼课文,课文诸种兵法可变幻为考场千般技艺。比如故事性作品,就是绝好的“读写结合”训练素材,可以开掘多方向的“读写结合”训练活动。如学完课文《云雀的心愿》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续写小云雀的心愿实现了没有?是怎么实现的?学生因为对课文已有了深入的理解,从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生活想象,文学创作的张力。

培养叙事能力之初,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特别是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在感受体验基础上进行写作,学生容易做到有话可说。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共同生活情境之后进行的初始写作,可以成为后续写作的重要资源。在作文指导时,我先出示了两组学生熟悉并且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人物形象,一组是中国的,一组是外国的,让学生随机抽取,学生抽出了小哪吒和米老鼠,然后我又出示了许多情景图,让学生随机挑选,结果挑选出了森林失火的情景。然后我让学生们分组想象讨论森林失火的原因,这两个人物在这一情景下的表现,以及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学生们兴奋地想象交流,创作出了许多不同的小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自己喜欢的两个不同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而后选择自己熟悉的情景创作一个新的童话。在这样的指导下,孩子们写出的童话各具特色,风格迥异。有的学生写了一篇以后还不尽兴,又写了下集,有的甚至写出了好几部。

创设的共同生活情景,可以成为多次写作训练的素材资源。比如写具体之后,再围绕叙事能力目标“写得生动、写出波澜、写出新颖”进行多次修改练习,让学生在同一素材的反复运用中掌握叙事的技巧,培养叙事的能力。这种“挖深坑”的方法,有如捏泥人的用一团泥反复捏出各型人儿,有如学裁缝的用废旧报纸剪来剪去在不断实践运用中学习裁剪技术。

五、体验作文,在体验深刻处写

我们一直认为,“观察”是作文素材的宝库,眼一睁、耳一竖,鼻一嗅,文字就如泉源,滚滚流淌不息。其实,观察并不必然导向写作。无魂参与,没心发现,会看的眼,善听的耳,能嗅的鼻,全都白搭。说到底,写作关乎心灵。训练“观察”,不妨从“用心”开始,善于将目光从纷乱外在引向沉慧内在,打开心灵“天眼”。只有观细察微、体验充分才有个性化感受,有个性化感受才有个性化表达,有个性化表达才有可能走向创造,体验深刻心有参与才可能写出生动,才可能走向深刻。

篇10:人间处处有真情作文

星期五下午一放学我兴高采烈地准备坐车回家。等车的人真多呀!车来了,人们蜂拥而上,我怕书包被挤掉,就把书包紧紧地贴在胸口。

一上车,一股冷气迎面而来。我挤到了车身前面突然一双双诧异的眼睛都看着我,霎时我成了他们关注的焦点,又觉得自己是一流浪儿。大家为我闪开了一条道,我顿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车子突然一停,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差点摔一跤,幸好有人挡住我。

车依然在行驶,我扶住车上的铁杆,生怕自己在摔跤了。渐渐地,我感觉自己有点累了,便靠在车的墙壁上。这时,有一个长得高高的个子,体格健壮的大哥哥看见我有气无力的,就对我说“;你过来坐到这儿吧。”我谢过大哥哥坐在那里心想没想到竟然有人会给小学生让座,真不可思议。这时我觉得天空变得更加蓝,小草变得更绿,花儿变得更香了。

篇11:校园处处溢书香

“一墙一角皆文化,

一草一树蕴教育”

在二小的校园里,随处都能感受到读书氛围。走进校门即可看到一幅巨大的屏风,屏风正面是学校简介、校歌、校训、办学目标等,背面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主题板块。在错落有致的植物花卉中,有三处读书的好场所——书香苑、读书廊、文化墙。这是二小近两年重点打造的集学习、休闲为一体的校园景观。

书香苑常年青藤缠绕,花儿飘香,一张张小长凳摆放在绿叶红花间,旁边的亭柱子上镶嵌着宣传板,用于宣传家乡的特色文化。例如根据武鸣县的壮乡特色,制作的“我爱家乡”系列主题内容,包括“壮乡名人”“壮乡民俗民风”“壮乡饮食”等,图文并茂,供师生在闲暇时欣赏阅读。25米长的“文化墙”,结合国学传统文化教育,以“读书明理”为主题;墙角一排排古朴的凳子是学生的最爱,整个建筑古色古香,具有中国文化的意蕴。“读书廊”则由7根彩色的圆柱子和造型夸张、多变的长凳连架而成,柱子上有经典书籍及书目简介,指引着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向。

为了让每一名师生都成为乐于读书的人,二小加大了读书阵地的建设力度,设立了图书室、阅览室,每一年都投入专项经费用于购买中外儿童读物、教育类、工具类书籍,不断充实学校图书室的藏书。此外,每一间教室和办公室都添置了书柜,成立开放式图书角,方便师生课余时间随时阅读。

学校还在教学楼每层的楼梯间及各班教室前走廊的墙面上,布置了宣传板近200块,宣传板上书写着一些读书名言、名人读书小故事、经典诗词等。每个年级按照学生年龄段的特点,都设立了独特的书香文化主题,如低年级体现趣味、童真,中、高年级体现理想、励志。班级宣传板块内容全部由学生设计,班级书香文化各具特色,有班级“全家福”、班名、班风、班训、学期读书目标和“读书之星”评比等内容,还张贴有优秀的“读书心得”和“好书推介”。

二小充分利用了校园的可用空间,精巧布局,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处都是读书好去处”,形成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如今,该校校园里的景观书香文化、楼层书香文化、班级书香文化各具特色,校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每步皆景,体现了“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树蕴教育”的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全校师生在健康、优美的文化氛围中,感受着读书的乐趣,心境得到了净化。

“学生爱读书,也要会读书”

“要教孩子们读书,我们老师自己也要读书。”二小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在二小,老师的读书氛围也很浓厚,每一位老师的办公桌上都能看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类书籍。为培养书香教师,该校每年都会为教师购置图书,丰富教师的书架。在每个学期开学初或放寒暑假之前,学校都会给教师列出必读书目,要求教师课余时间阅读。每学期还举行教师读书体会交流、班级阅读经验交流以及演讲、朗读比赛等活动。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使读书、爱书、品书在教师中蔚然成风。

学生爱读书,也要会读书。为了做到这一点,该校从2010年开始进行“有效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由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上研究课、课后反思等课题研讨活动,不断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思路及方法。目前,该校语文教研组已经构建了阅读课的5种基本形式:课外读物推荐课、阅读方法指导课、自由交流阅读课、阅读收获汇报课、阅读欣赏活动课。

课外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在推荐过程中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进行适当的梳理和指导,为学生走进书本进行铺垫。基本模式为“情境导入→教师推介→小组推介→代表推介”。

阅读方法指导课主要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比如“浏览性泛读法”,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从中发现精彩的地方或自己急需的内容,再翻看具体内容;还可以看内容提要或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快速默读,用较快的速度了解大概的意思,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此外还有“探求性速读法”“单元组合专题阅读法”“品味性精读法”“类比读书法”“联想记忆法”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

自由交流阅读课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体会或者对所读的作品进行评论,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其基本模式为“谈话导入→营造氛围→交流内容→复述故事→表达感受→提出见解”。

阅读收获汇报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展示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成果,教师从中检测学生某阶段的课外阅读情况。汇报、展示的形式有讲故事、演讲、朗诵、读书知识比赛、读书笔记展示、课本剧表演、读物插图设计等。

阅读欣赏活动课以教师活动为主,借助录音、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某些片段、章节或语言的表达等,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能力。

以上阅读课的5种形式相辅相成,全面关注了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全过程。经过教师的专业指导后,学生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该校的一名语文教师表示,学生读书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有好的方法引导,就能起到好的效果,现在二小的学生读书能力较高,不说读后能过目不忘,但至少能说出大概内容,并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nlc202309031124

“读书活动伴我成长”

在一次家校开放活动中,二小二年级的学生与家长共读绘本图书《红鞋子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个洋溢着温暖气息的心灵成长故事引领着学生和家长体会了“关怀”“友谊”“承受挫折”“接受自我”等宝贵的心理品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循循善诱的提问,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回答,把课堂演绎得十分精彩。在座的家长无不为之动容,一名家长说:“孩子虽然才读二年级,但通过这些读书活动,我能感受到孩子在成长。”

二小每年都会精心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每年的春季学期一开始,学校都会举办“我的压岁钱有书香”活动,号召学生拿出一部分新年压岁钱购买自己喜爱的图书,然后在开学典礼上举行“献一本,读百本”捐书仪式,充实班级读书角,让更多的好书在班级中相互传阅,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促使他们共读书,共成长。该校的不少学生都感言,在读书活动中收获了很多东西。

每年4月,是二小一年一度的读书节。这一活动自2011年4月启动,目前已举办两届,每届每期历时1个月。在这1个月的时间里,有教师的读书交流,有家庭的亲子同读,有各学科特色的讲故事、朗读,有读书报的展示……最后还有一场精彩的“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读书主题成果汇报专场晚会。精彩纷呈的活动就像一场文化盛宴、一顿精神大餐,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饥渴。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规划寒暑假生活,每一年的寒暑假前,二小都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好书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该读书活动围绕“六个一”来实施,即:读一部中外名著、看一部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片、撰写一篇读后感或社会调查报告、帮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创作一件科技小制作、参加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性活动。学校以《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将此活动告知家长,一方面让家长与孩子同读,另一方面也借助家长的力量,督促孩子制定好寒暑假读书计划,合理地安排读书时间。开学后,学生上交读书成果,班级开展评比,量化得分记入学生档案,学校从中挑选出优秀的成果在校园中展出。为了配合主题阅读,该校还开展了朗读、演讲、辩论、书法、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展示才华搭建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书香活动不仅贯穿学期的始终,还融汇于校园生活之中。该校以晨会、班会、课外活动为主阵地,举行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的诵读会,同时经常开展读好书、读好报竞赛,开展读书演讲比赛,开展古诗词背诵活动,开展师生共读等读经典活动。二小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提出的阅读要求也不同,例如,六年级阅读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五年级阅读《爱的教育》,中年级阅读《童年的故事》,低年级阅读绘本《童话故事》。

为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该校还规定每天上午或下午组织学生朗读不少于20分钟,语文课的课前3分钟口语交际也要求围绕读书知识进行。放学时,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边走边背古诗文,成为二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打造校园文化,开展系列读书活动,二小师生的读书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校园正成为教师提升精神境界和师德修养,提高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精神乐园,“人生因读书而精彩,生活因读书而充实”的理念已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二小人的脑海中。

(责编 欧金昌)

篇12:生活处处有发现作文

生活处处有发现作文

今天,老师又让写日记了,这下可难坏了我,没办法,我只好看书解闷,看书时,正巧一只鲸鱼出现在我的眼帘,这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鲸鱼是吃什么的。我想了想,觉得鲸鱼一定是吃大鱼的,要不然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身子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来到了电脑前,想看看鲸鱼是不是吃大鱼的.,可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没想到鲸鱼是吃小虾的啊!

这个结果让我很不满意,我想:要是鲸鱼吃小虾,怎么维持一天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呢,我又查了查,想看看是不是他们打错了,可结果还是一如既往,这下我可生气了,我又打开百度,想查查他们是怎么吃小虾的,这下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不是电脑打错了,是我异想天开的想法错了,因为鲸鱼没有牙齿,所以鲸鱼主要吃小鱼、小虾。在游泳时,我们张开大嘴,将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同吸入嘴中,再把海水从须经中排出来,把鱼虾吞进去。可现在我又有了一个疑问,鲸鱼每天要吃多少东西呢?我又查了查,可结果还真是奇怪:如果鲸鱼肚中的食物少于2吨,鲸鱼就会饿得发慌,好像是永远吃不饱似的。所以要经常潜入水深三四十米处,搜寻食物。我一看,还真被它给吓得了呢,鲸鱼每天要吃那么多食物,真可以是一个大胃王啊!通过这次我了解了鲸鱼,使我的知识又多了一些,所以说,生活处处有发现。

篇13:生活处处有科学作文

刚下车就看见科技馆门口好生热闹,前来的小记者都争先恐后地签到。签完到排好队,就有一名讲解员阿姨带领我们参观。讲解员介绍完一些展品之后,就让我们小记者自由参观、体验。

我发现馆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比如宝藏换不换、对称脸形、大炮烟圈、制胜之道、混沌水车、上升的气泡……这里面最吸引我的就是对称脸形和上升气泡了。

对称脸形,就是根据题目提示,对准面部中心位置,按下“确认”按钮,就会拍左脸对称和右脸对称的自己,因为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导致骨骼发育和皮下软组织发育不对称,所以左右脸并不完全对称,会略有差异。在几何对称的图形中,给人以美的感觉,所以在建筑中经常容易找到对称的元素。

上升的气泡,就是提压打气筒,向不同的浓度液体中注入气体,液体中会有一个个像水母的泡泡浮上顶端,有的像蚂蚁那么小,有的像小鱼那么大,有的甚至有液体外的柱子那么大。因为硅油浓度的差异,每个容器中气泡上升的速度也不同,快速提压打气筒时,气泡会逐渐变大,而慢慢地提压打气筒时,气泡就会慢慢变小。

篇14:生活处处有友谊作文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确,朋友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朋友之间,有时不需太多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胜过千言万语(改成“就足以表达极其深刻的含义”更好,避免了与前面提到的“语言”重复)。有了朋友,人生路上我们不会觉得孤单;有了朋友,前进的路上又多了一个伴侣。给朋友一个拥抱吧!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友谊的温暖。

邹韬奋说过:“友谊是天地之间最宝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所谓朋友,在顺利的时候很难分辨真假,而在逆境中却可以看得分明:真朋友给予我们帮助与鼓励,而假朋友会渐渐疏远。生活是很平凡的,我们也许没有去考验友谊的机会,但仔细想想,真正的友谊不正是渗透到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来给我们温暖与力量的吗?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慢(漫漫)求学路,有进步的欢喜也有退步的泪水。进步了,自己高兴的同时朋友也替我高兴,还会不时的告诉我骄兵必败(语言不凝炼,偏重口语化,改为“有朋友分享快乐、鞭策自己不断向前”要好得多。再者,告诉后面的本身是个病句,应该说“告诉……的道理”。),要用(以)谦虚谨慎的态度面对进步;退步了,自己失望难过时朋友会来安慰,还会说人生道路本来就是布满荆棘的(改为“有朋友好言安慰,鼓励自己重整旗鼓”),要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前面说了“态度”,这里替换为“心境”)迎接困难与挑战。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但是朋友也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他们就像一对无形的翅膀,给我力量让我飞向成功的彼岸(前面提到了“苦作舟”,那么后面则应该说由“苦”转“乐”,把逆水划桨变成了劈波斩浪。这样一改,语句不仅简洁了不少,还增加了动态感和画面感)。(在议论文中适度使用成语或者四字词语、短语能让文章语言成熟凝炼,增强文学性和说服力。)

赛场上,似乎永远也跑不到的终点,我的(就在)信心在一点点消失,步子越迈越小之时。这时,一个急促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快跑!加油!”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身旁出现。是什么给了我力量,使我越过了那道本来在我心中可望而不可即的白线?是那鼓励的声音和一颗充满爱的心!在他的搀扶下我走回休息室场地。有人搬过椅子,有人递过汽水,粗心的我却没有发觉是谁做的(改为“之后便默默离开”更好)。也许并不需要寻找,对我来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朋友!

在平常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好处理的问题或者是大大小小的麻烦,当我感到无助时,朋友的手伸了出来(改为“伸手相助”更好),为我排忧解难共度(渡)难关。在幸福欢乐的时刻,朋友总是默默地与我共享,使欢乐倍增;而在痛苦失落的日子里,朋友始终留在我的身旁,给我支持与鼓励,让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与第三段所提内容重复,而且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上一篇:一杯苦咖爱情诗歌下一篇:瑜伽选修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