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专题研究论文

2024-04-16

物理专题研究论文(通用8篇)

篇1:物理专题研究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古人早就提出过“智德”这一概念,即智中有德。智的发展促成了德的提高。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2]。赫尔巴特也曾说过“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 [3],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在学校工作中,要着重解决为谁而学,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而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则涉及到学习的动机、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等,属于德育范畴。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学校德育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4]。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我就物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谈几点看法。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把德育放在首位。培养目标中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及人文素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5]培养新时代的人才,德育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如果一个人才华横溢,但道德品质低下,那么他能为国家效力吗?反而更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使国家利益受损。德育的教育就有必要渗透于学校教育中,让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在学校教育中把德育置于首要地位,学校中的德育是指学校专门举行的德育活动和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组成。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实施德育教育的方式也就不同。中学物理以其自身严谨的科学态度,紧密的逻辑思维,深刻的人文教育决定了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可能经常的直接灌述,更多的是渗透和潜移默化于细节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德育教育。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指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凭借课本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有意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

.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6]。物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始终是关系密切的,这就是所谓的授业离不开传道,物理教学中不重视德育,就是没有实质的教学。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通过课堂将德育渗透其中,逐渐的进入学生的头脑。德育渗透就是要把知识与德育联系起来,做到如影随形。除了把德育渗透于课堂外,还可以在课外适当寻求德育素材,感化和熏陶学生,来达到育人的目的。明确物理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初中物理学科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等几个方面。

2.1 渗透爱国教育

2.1.1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利用多种手段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就可以把爱国主义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如讲声学的时候,可以以故宫天坛的回音壁为例,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天坛的回音壁是圆形围墙,墙体坚硬光滑,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光学就更简单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墨子所著《墨经》中,已提到了光沿直线传播。力学中的杠杆最早出现于三千多年以前,人们利用杠杆原理制成开瓶器以及天平和杆枰等,在现代社会仍然普遍应用。电磁学中的例子,众所周知的指南针就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磁偏角最早出现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书中还提出了人们如何制造指南针的方法。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能够把科学原理应用于生活中,可见祖辈们的伟大,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人都可以如此聪明,那么我们现代人就更不甘落后,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这些例子还可以证明我国古代在物理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有助于他们了解国情,激发他们报效祖国的热情。

2.1.2介绍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发展,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建国以后,中国在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更是取得优异成绩,极大的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如介绍我国近几年运载火箭,飞船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好,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我国在理论物理方面提出的物质结构的层子模型理论,超导的研究与实践,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击的建成,都处于国际前列。又如低温技术,超导,光纤通信,信息高速公路,激光核能技术,阐述他们的物理原理和在有关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引以为荣,更加热爱祖国,让学生感到自豪自信,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2.1.3讲述物理学家的高贵品质,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中学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学家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顽强毅力,严肃认真,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值得学生去学习。如讲初中课本的《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一课时,得出欧姆定律后,还一定要讲解欧姆发现“欧姆定律”的过程,由于生活所迫,他在中学做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科学研究,当时的实验条件可想而知,物理学上还没有电动势,电流,电阻等明确概念,没有直接测量电流的仪器,也没有稳压电源,面临这些困难,欧姆并没有屈服,而是更加努力钻研。历经坎坷,才制成能精密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称,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其他科学家的帮忙,终于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为了找到电路中电流强弱变化的规律,他不厌其烦的把许多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导线依次连入电路,面对大量实验数据,认真总结规律,终于得出我们现在的欧姆定律。讲述科学家们发现定律过程的艰辛,还有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讲述了外国的科学家,再适时的讲述国内的科学家,增进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到自豪。如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他不贪图于荣华富贵,不怕艰难,矢志不移回国,投身于我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是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还有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叶建敏院士,提出以“粒子寿命公式”为核心的“温度体系”理论,震撼、颠覆了“整个物理学界”,是21世纪理论物理学界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完善、发展了现代物理学,可以与相对论、量子物理相媲美。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及其崇高的精神和高贵品质来培

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1.4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的条件和方法

中学物理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等都是从实验得出的,如欧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此时就可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7]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概念、规律、公式的得出都有一定的缘由,不能凭空得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以及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常中学物理实验是分小组进行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定律和原理的发现过程,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如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及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等常用的科学方法。

2.2 渗透生命教育

2.2.1介绍物理的发展带给环境的污染,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例如:讲解《光及光的传播》时,可适当介绍光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光污染是指强光照射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和生活,会导致多种疾病。晚上,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这样的夜晚难以入睡,扰乱人体正常生活,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它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的正常繁殖过程[8]。面对这些污染,我们要有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意识,要懂得预防的常识。城市里,尽量避免用大块镜面或铝合金装饰门面墙面和楼顶,晚上尽量将卧室的窗户封闭,或装上暗色的窗帘,避免酒店、商场的眼花缭乱的广告牌、霓虹灯的袭击。在讲解《核辐射》时,可以引入日本刚发生的核泄露,它是由于多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爆炸而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其危害范围大,对周围生物破坏极为严重,持续时期长,事后处理危险复杂。有时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9]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作为我们人类,应该有预防和污染的一些常识,如出门要带口罩,穿长衣,最好每天洗澡,多摄入含有碘的食物。福岛核电基地高放射性废液正在向大海泄漏,将会影响到

海内水产品,对环境,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在此时间内,尽量不接触海水,不饮用海水淡化水和海鲜类食品。做到保护我们自己,给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2.2.2多联系实际,在相关物理规律的研究中渗透德育

在讲解《短路与断路》中,请同学们思考在日常用电中,为什么会发生电线失火,或保险丝熔断而整个电路中的用电器都不能工作等等给学生讲明缘由。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里的用电器越来越多,总功率就会越来越大,根据公式I=P/U,电路中的电压保持不变是220v,电流就会增大,如果超过保险丝的规格,保险丝就会熔断,以至于所有用电器都不能工作,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年久失修的电线线路,遇到刮风下雨,火线零线相碰,形成短路,就会引起火灾。通过讲解这些用电常识,增强学生们的防触电意识。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和生命有关的话题很多,每位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认真挖掘。

2.2.3 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资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主要能源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率低,利用率也较低,但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量就大。我们应提高节能意识,爱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如讲《电功和电功率》一章时,可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节能,并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使用节能产品。例如每家每户都有电视机,大家要知道音量开得越大,亮度调得越高,耗电量也就越大,看电视时,调在人感觉最佳的状态。这样不仅能节电,而且有助于延长电视机的使用寿命。又如照明灯,尽量使用日光灯,一盏14瓦节能日光灯的亮度相当于75瓦白炽灯的亮度,因此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可以使耗电量大大降低。[10]既节约用电,收看效果又理想,还要做到人走灯灭,消灭“长明灯”。介绍这些常识,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节约用电,增强他们的节能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知识。

2.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以及规律的科学。[11]它本身就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学习物理就必须接受它的思想与观念,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作为物理教师,就要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

物理现象和规律,注意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运用于物理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用辩证的方法去待人接物。如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光的波粒二象性时就可用到,光的衍射,干涉可证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等又可证明光是一种粒子,即光是波也是粒子;同样在讲正电与负电,力的分解与合成,吸热与放热,裂变与聚变等可向学生揭示物质的对立统一规律。又如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从气态变为固态,物体的温度的变化导致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影响体积,质量等量的变化,揭示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在讲授运动的概念时,强调“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同时应适当给学生渗透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我们平常所谓的运动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从而使学生形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12]的辩证关系。讲授质量概念时,让学生明白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同时,还应向学生渗透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的这一辩证唯物质主义观点,物理研究的内容,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物质(如分子原子电子),从看得见楼房建筑到看不见的磁场,电场,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多种多样的物质构成丰富多彩的世界,由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有统一于物质,世界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3.1 提高物理教师的自身素养,做好师德榜样

德育过程是说理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潜移默化的过程[13]。教师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也是直接的,这就是所谓的为人师表。教师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习惯,教师的板书,上课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感染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如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课,大量备课,准备好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肯定这堂课的听课效果就好,无形中还会给教师产生敬仰之情。从老师这学到做人应有的责任感,对学生以后的做人做事有很大的影响。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是个认真负责,有活力,满腔热情,兢兢业业的物理老师,在学业上师德高尚,学术水平极高的教师,教师要为自己的学生树立好良好的师德榜样,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好的,其作用是无穷的。

3.2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物理因为学科本身特点,德育内容并不占显要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传授和分析中[14]。例如在讲解初中物理《磁现象》时,可引入我国最早发明的罗盘即指南针,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介绍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时,可介绍诺贝尔得主丁肇中教授在领奖时的事迹,打破了以往只用外语演讲的前例,第一次用汉语在领奖台上演讲,他不顾美国官员的劝阻以及当地没有中文打字机的困难,毅然用中文手写演讲词,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德育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3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渗透,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规律,概念,公式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把以往的“一言堂”变成“百家堂”[15],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宰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敢于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学习,物理课需要大量的练习课才能巩固好知识,以往的练习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现在要变成“百家堂”,也就是学生讲,老师听,老师在整堂课中只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领悟学习的乐趣,学习是给自己学,没有老师的讲解,通过小组团结,也能把知识弄懂,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学习[16]。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成功是相互依赖的,只有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可以成功,增强了学生间的团结意识。这种课堂模式也是新课改下所要求的,把学生彻底推向了主体地位。

3.4 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物理课的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该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交流会,以此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我国人造卫星不断发射,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等情况的介绍,积极的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

心的行为习惯。通过大量的物理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诚实的品德。通过神五神六飞船以及嫦娥一二号相继升空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励志学好当下的物理知识,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全名的科学素养。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17]。德育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只是学校领导、班主任、政治老师的事情。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在哪些方面,如何渗透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中学物理教师从教学中的点滴做起,一个概念,一道习题,一个实验活动,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做到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中,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科德育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高度统一。

篇2:物理专题研究论文

1目前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问题所在1.1学生对物理电学的概念掌握不够全面,只注重浅层次的理解,容易混淆相关概念

比如,有些学生难以分清电功率的单位和电能的单位,总是kW和kW?h混用,而且由于记忆模糊,常常会出现混淆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及电流功率的现象,在解题中常常不知所云,答非所问.1.2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电路图的设计原理,在实物图的连接过程中难以下手

在学习电路图时,学生对实际电路缺乏了解,例如,课本上一般要求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实际电压,但是在练习时,计算小灯泡功率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在练习环节,电压表不是直接测量小灯泡的电压,而是测量滑动变阻器的实际电压,学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在计算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时,会用所测电压乘以所读电压来计算小灯泡的实际功率.1.3学生难以掌握解题的关键,对相关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强

在练习连接家庭电路时,学生由于缺乏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不知道灯泡和开关属于串联,而且也不知道电路应该先连接在火线上以确保安全.其实,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关知识要领已经讲解得十分透彻,但是由于家里一般采用暗线的形式安装家庭电路,所以学生对线路的设计知之甚少.1.4学生在计算物理电学题时,对物理解题模式的了解较少

2如何做好初中物理电学教学

2.1对I、U、R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有清醒认识

2.2注意有关“电路变化”的分析

在学习电学内容时,学生和老师普遍感觉压力较大,其主要是因为电路的变化过于复杂,一旦出现审题错误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解题思路的错误.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反复进行习题演示,学生也会不断练习,但是最后的效果并不乐观.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电路变化分析类题目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影响电路变化的相关因素,了解电压、电流、电功率及电阻的相关情况,使学生在正确分析并联或串联状态的情况下,明确电路变化主要与开关位置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活动密切相关.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开关设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电路变化,同时明确识别开关的闭合以及开关状态对整个输电电路的影响.除此之外,要强化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滑片滑动所导致的电流及电压变化,使学生克服困难,实现物理学习上的突破.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做到心中有数,时刻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教学,循序善诱,逐步帮助学生了解电路知识.只有这样,学生的物理水平才能得到全面提升,并逐步使自己的知识素养达到一定的高度,为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3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

第一,教师要转变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初中学生还处于知识的探索阶段,不能在实际生活中掌握和运用电路以及电阻的相关知识,但是实际上,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练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路图.假如学生没有具备较强的识图与读图能力,将会严重阻碍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限制了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其次,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学生由于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因而对于复杂电路图的分辨能力较差,他们难以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所以教师可以尝试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复杂的电路图直观化、具体化,教学生学会画等效电路图,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电路图的基础上,想象电路的具体走向,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自己对题目内容以及电路图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第二,学生要进一步强化对电学实验的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仅依靠教师的实验演示.所以,学生必须逐步培养起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会分工合作,独立完成电路图的连接,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电路图的一般规律.所以,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要定律,将自主实验渗透进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教师除了必要的课堂演示外,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外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己组装电路、电池、小灯泡、电阻等,使学生在动手的基础上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相关知识,使课堂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的物理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电学知识的兴趣,推动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2.4学习电学要善于总结与归类

篇3:物理专题研究论文

关键词:专题研究活动,大学物理,选题指导策略

近年来, 面对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严峻挑战, 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专题研究活动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指的是基于特定的专业课程,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自兴趣, 设计研究课题, 自主探索, 实施研究计划, 完成课题[1]。整个活动围绕课题的研究展开, 如何选择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是整个活动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则基于理工科通识基础课《大学物理》设计了一套推荐选题, 并结合教学实践中学生选题的倾向与热点, 分析了选题流程中教师的应有的指导策略。

1《大学物理》课程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理论课, 其主要内容包括经典物理中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 以及近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基础。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到自然界各种基本运动形式及其规律,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点与专题研究活动的目标一致, 因此,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改变教学内容滞后等不足, 成为贯彻教学大纲要求有效的教学手段。

2 专题研究活动的推荐课题

专题研究活动的常见选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 描述型, 这类难度较低, 要求学生搜集专题的背景资料并加以整理, 适合大学低年级学生选择, 重在提高学生的兴趣, 体会基本的研究过程。 (2) 认知型。重在探究专题的基本原理, 与专业联系密切, 适合深化专业课中的基本问题的认知。 (3) 应用型, 着重于探究一些前沿交叉性的应用, 提出实际应用的解决方案, 这类型的问题适合专业知识较完备的高年级学生。考虑到大学物理课程面对的是大一、大二的低年级学生, 在选题方面应以描述型和认知型为主。

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在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秋季学期网络工程专业12级 (116人) 的《大学物理》课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活动, 第一周为了缓解学生对专题研究的陌生感, 基于课程内容, 设计了一套适合大学物理课程的推荐选题 (见表1) 。其中考虑到专业特色, 加上秋季学期学生已有一定的电磁理论基础, 以及在探究课题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光学和相对论阶段, 故推荐选题中涉及电磁理论的较多共计22个, 其次光学共计8个, 相对论5个, 力学和热学各3个, 量子力学1个。

3 学生选题倾向与教师指导策略

课题初选结果显示, 3d电影技术的发展与解析、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历史上的永动机之谜、神奇的液晶、引力与黑洞这几个题目被较多同学选中, 可以看出学生感兴趣内容在于身边的物理知识、宇宙的起源等, 出乎意料的是永动机也有多组同学同时选中, 经分析原因在于热学部分的授课过程中曾安排过一次永动机的专题课,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然而费曼圆盘佯谬、有限差分法对静电场的模拟等需要涉及理论计算的课题则没有人选。说明了学生对于理论计算存在畏难感。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专题研究活动, 他们有积极性但缺乏经验, 缺乏对课题研究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常常导致缺乏研究依据盲目选择课题, 甚至对实际要研究的问题不明确, 当种种矛盾出现就亟需教师发挥隐形主导作用。

首先, 重视学生的研究兴趣, 让学生研究他最想研究的问题。如果出现选题过于集中, 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前提下多次协调。例如永动机的课题当时有四组同学同时选中, 分别交流后有两组仍有强烈的研究兴趣, 一组课题不变, 而另一组教师鼓励他们从小视角入手, 选择了饮水鸟永动机做课题, 这组同学最终手工制作了饮水鸟并现场进行了演示。其他两组同学则换了研究课题, 一组改为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在研究过程中慢慢对科里奥利力产生了兴趣, 而另一组换成了微波炉的辐射危害。

其次, 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隐含的争议性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判断学生想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避免学生主观想象。比如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这一课题当时也有三组同学同时选定, 他们发现网络资料各有各的说法, 其中一组决定做有名的鸡蛋实验, 在半个月的实验过程中, 发现网上流传的鸡蛋实验显示辐射危害的结果并不真实, 于是他们做了反方认为手机辐射是安全的, 而另两组则建议查找并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手机辐射对人体会有危害, 最后答辩三组放在一起, 深化了学生对手机辐射的认识。

最后, 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客观条件, 选题不能太难或太简单, 尽可能的将选题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比如有4组同学选择了3d电影技术这个热门选题上, 交流后除了一组换题, 其他三组不换, 最早提交的一组建议他们重点放在偏振技术, 可以加些裸眼3d技术的展望, 而学生正在学波动光学, 已具备了基础的理论, 这组完成得很出色并提交了全彩打的论文, 另外两组交流后一组对imax电影技术很感兴趣, 一组觉得4d技术很有前景, 这两组的共同特点担心理论推导, 故推荐他们以论述的形式完成了各自课题。

4 教学实践反思

最终学生的选题所涉及的面极广, 成果是喜人的, 除了表1里的推荐选题, 有5组同学另选了研究课题, 如特斯拉线圈的原理及应用、普朗克常数的发现、3d打印技术等。不难发现由扶到放的专题研究活动中, 选择和确定课题是最难的一个环节, 需要教师耐心指导, 与学生的定期交流, 善于倾听学生的问题;也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来驾驭学生研究的课题, 能为学生身心发展作出积极的引导。

参考文献

篇4:中考物理热量计算专题练习

为0.88×103 J/(kg·℃)。现用铝壶烧水时,铝壶的质

量为0.5 kg,水的质量为5 kg,把水从20 ℃烧开,共要

吸收多少热量?

2. 质量为2 kg,温度为80 ℃的水放出4.2×105 J的热量

后,温度降低到多少?

3.(2014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今年“五一”期间,爸

爸开车带着鲁鲁去旅游。汽车(包括车上的人和物品)

质量为1.6×103 kg,汽车以90 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

上匀速行驶230 km,所受的平均阻力是汽车总

重的0.05倍,汽车发动机的效率为25%,汽油的热值

是4.6×107 J/kg(假设汽油完全燃烧)。(1)汽车以

90 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发动

机的牵引力是多少?(2)汽车行驶230 km牵引力做了 多少功?(3)汽车全程消耗汽油多少千克?

4. (2015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小丽需用温度为

40 ℃的水泡脚,便把90 ℃的热水与10 kg、20 ℃的水混

合,设混合过程没有热量损失,问:需要90 ℃的热水

多少千克?

5. 某一型号的汽车质量为5×103 kg,轮胎与地面接触

面积为4×250 cm2,在一段平直公路上用0.5小时匀

速行驶了54 km,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求:

(1)该汽车的行驶速度;(2)该汽车对地面的压强;(3)

该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4)已知这一过程消耗燃油

1.5×10-2 m3,求汽车发动机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总能量

及该汽车的效率。(假设燃油完全燃烧,燃油密度ρ为 0.8×103 kg/m3,燃油热值q为4.5×107 J/kg,g取

10 N/kg。)

篇5:物理专题研究论文

1.请简要描述教学案例研究的价值和作用。

答:案例研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案例研究得到了很多方面的认可,从而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教育界也把案例研究引入教育。对课堂教学里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以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过听取优秀教师的讲课,和优秀教师的对话交流,找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差距,不断提升。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对课堂教学研究改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课例研究,在英语里面就是lesson study。课例就是一个课堂教学改革的实例,不断修正改进提升的过程,实际就是老师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实际就是课堂一个基本的研究范式。课堂教学里面有:探究教学、习题教学、实验教学等等。通过对各类课程的研究,我们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然后对一类课程进行研究,对我们更有启发,更有实践指导意义。

2.请深入思考与理解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并能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 答:进行课例研究的五个要求

1.心态与行动

2.有目标、主题要凝练

3.学科教学内容的研究和关注 4.改进策略 5.理论提升

课例研究的步骤:

1.组建一个颗粒研究小组 2.确立一个研究主题 3.选择一个学科领域 4.计划安排研究的课程

5.对这节课进行教授(实施)6.描述研究课程

篇6:物理 专题一小结

引言课

一、什么是物理

研究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的运动规律。

二、物理学特点

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是一门测量科学的学科。

三、初一物理的任务和要求

1、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以自由学生实验为主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专题一:测量

预备知识

<1>量具三要素

1、刻度线

2、量程

例:测力计的量程是0~5N量筒的量程是0~250ML3、分度值

例:厘米尺的分度值是一厘米<2>国际单位制:

1、单位制

2、七个基本单位

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

2、准确度

3、单位换算

<1>长度

<2>面积

<3>体积

方法:数字×进率

4、正确的测量方法

<1>会选

<2>会放

<3>会看

<4>会读

<5>会记

5、误差和错误

6、特殊测量方法

(1)替代法

(2)累积法

(3)轮滚法

(4)化曲为直法

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秒表)

2、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1天=24h1h=60min1h=3600s 1天=86400s

体积的测量

1、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杯)

2、量筒使用方法

(1)使用前认清量程,分度值

(2)观察量筒内液面时,将量筒放在水

平桌面上

篇7:物理专题研究论文

一。重点知识精讲和知识拓展 1.动量守恒定律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i)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它是一个实验规律。相互间有作用力的物体体系称为系统,系统内的物体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需要和求解问题的方便程度,合理地选择系统.(ii)动量守恒定律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的外力的矢量和为零。(2)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比系统内力小得多。

(3)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分动量守恒。

(4)在某些实际问题中,一个系统所受外力和不为零,内力也不是远大于外力,但外力在某个方向上的投影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也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iii)动量守恒定律的四性:(1).矢量性

动量守恒方程是一个矢量方程,对于作用前后物体的运动方向都在同一直线上的问题,应选取统一的正方向。凡是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同的为正,相反为负。若方向未知,可设为与正方向相同来列动量守恒方程,通过解的结果的正负,判定未知量的方向。(2).瞬时性

动量是一个瞬时量,动量守恒是指系统在任一瞬时的动量守恒。m1v1+m2v2=m1v1′+m2v2′,等号左边是作用前的各物体动量和,等号右边是作用后的各物体动量和,不同时刻动量不能相加。(3).相对性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动量大小与选择的参考系有关,应注意各物体的速度是相对同一惯性系的速度,一般选取地面为参考系。(4).普适性

它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2.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的区别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即F△t=mv2-mv1。

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动量定理为矢量方程,动量和冲量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22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W=△Ek。或Fx=1mv2-1mv1。

22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累积效应,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动能定理为标量,动能、功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3.碰撞

(1)碰撞是指物体间相互作用时间极短,而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在碰撞过程中,系统内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一般远大于外力,故碰撞中的动量守恒,按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是否在一条直线区分,有正碰和斜碰。

按碰撞过程中动能的损失情况区分,碰撞可分为三种: ①弹性碰撞

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不变,对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正碰情况满足: m1v1+ m2v2= m1v1’+ m2v2’;(动量守恒)2

2(动能守恒)1m1v1+ 1m2v2= 1m1v1’+1m2v2’;2222两式联立可得:v1’=m1m2v12m2v2;

m1m2v2’=m2m1v22m1v1。

m1m2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当v2=0时,v1’=m1m2v1;v2’=m1m22m1v1。m1m2此时:若m1= m2,这时v1’=0;v2’=v1,碰后实现了动量和动能的全部交换。

若m1>> m2,这时v1’≈ v1;v2’≈2 v1;,碰后m1的速度几乎未变,仍按照原方向运动,质量小的物体以两倍m1的速度向前运动。

若m2>> m1,这时v1’≈-v1;v2’≈0,碰后m1按原来的速度弹回,m2几乎不动。②非弹性碰撞

碰撞中动能不守恒,只满足动量守恒,两物体的碰撞一般都是非弹性碰撞。③完全非弹性碰撞

两物体碰后合为一体,具有共同速度,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但动能损失最大:

m1v1+ m2v2=(m1+ m2)v。

(2)在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相互作用的系统一定满足能量守恒定律。若相互作用后有内能产生,则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3)碰撞过程的三个制约因素:

①动量制约——动量守恒。由于碰撞过程同时具备了“相互作用力大”和“作用时间短”两个特征,其它外力可忽略,取碰撞的两个物体作为系统,满足动量守恒定律。②动能制约——系统动能不增加。③运动制约——运动变化合理。

4.反冲现象和火箭

系统在内力作用下,当一部分向某一方向的动量发生变化时,剩余部分沿相反方向的动量发生同样大小变化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实例.若系统由两部分组成,且相互作用前总动量为零。一般为物体分离则有 :0=mv+(M-m)v’,M是火箭箭体质量,m是燃气改变量。参考系的选择是箭体。喷气式飞机和火箭的飞行应用了反冲的原理,它们都是靠喷出气流的反冲作用而获得巨大速度的。现代的喷气式飞机,靠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气体,飞行速度能够超过l000m/s。5.爆炸与碰撞的比较

(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相互作用的力为变力,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在爆炸后可能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转化为内能。

(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的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6.力学规律的优选策略

力学规律主要有: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和能量守恒定律等。

(1)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的瞬时效应,其表达式是:F=ma。据此可知,在研究某一物体所受力的瞬时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时,或者物体受到恒力作用,且又直接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问题时,应选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若物体受到变力作用,对应瞬时加速度,只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求解。

(2)动量定理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其表达式是:Ft=Δp=mv2-mv1。据此可知,动量定理适合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而涉及运动时间的问题,特别对于冲击类问题,因时间短且冲力随时间变化,应选用动量定理求解。

(3)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其表达式是:W=ΔEk=112。据

mvmv12222此可知,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对于机车恒定功率P运动,其牵引力的功W牵=Pt,可以涉及时间t),而涉及力和位移、速度的问题,无论是恒力还是变力,都可选用动能定理求解。

(4)如果物体(或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而又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对于此类问题应优先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5)如果物体(或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滑动摩擦力或空气阻力等的作用,应考虑应用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两物体相对滑动时,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总功等于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转化为系统的内能。

(6)在涉及碰撞、爆炸、打击、绳绷紧等物理过程时,必须注意到一般这些过程中均隐含着系统中有机械能与其它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例如碰撞过程,机械能一定不会增加;爆炸过程,一定有化学能(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绳绷紧时动能一定有损失。对于上述问题,作用时间一般极短,动量守恒定律一般大有作为。典例精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典例1.(15分)一质量为M的平顶小车,以速度v沿水平的光滑轨道作匀速直线运动。现

0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无初速地放置在车顶前缘。已知物块和车顶之间的动摩擦系数为。

1.若要求物块不会从车顶后缘掉下,则该车顶最少要多长? 2.若车顶长度符合1问中的要求,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共做了多少功? 参考解答

2.由功能关系可知,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系统动能的增量,即

(6)1122W(mM)vMv0222mMv0W2(mM)由(1)、(6)式可得(7)

典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b球用长为h的细绳悬挂于水平轨道BC的出口C处。质量也为m的小球a,从距BC高为h的A处由静止释放,沿ABC光滑轨道滑下,在C处与b球正碰并与b粘在一起。已知BC轨道距水平地面ED的高度为0.5h,悬挂b球的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8 mg。试问:(1)a球与b球碰前瞬间的速度为多大?(2)a、b两球碰后,细绳是否会断裂?若细绳断裂,小球在DE水平面上的落点距C处的水平距离是多少?若细绳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不断裂,小球最高将摆多高?(小球a、b均视为质点)

典例3.(16分)(2013天津市五区调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A=0.1kg的小球A,以8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与质量为mB=0.2kg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碰后小球B滑向与水平面相切、半径为R=0.5m的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且恰好能通过最高点N后水平抛出。g=10m/s2 求:(1)碰撞后小球B的速度大小。

(2)小球B从轨道最低点M运动到最高点N的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3)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损失。

【解题探究】根据碰撞后B球沿竖直放置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且恰好能通过最高点N后水平抛出,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和相关知识解得碰撞后小球B的速度大小。应用动量定理解得小球B从轨道最低点M运动到最高点N的过程中所受合外力的冲量。两小球A与B发生正碰,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得到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的机械能得满分。

典例4.(20分)(2013安徽省马鞍山市三模)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固定的挡

v0AOB板,挡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现有一质量M=3kg,长L=4m的小车AB(其中O为小车的中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点,AO部分粗糙,OB部分光滑),一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车的最左端,车和小物块一起以v0=4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车撞到挡板后瞬间速度变为零,但未与挡板粘连。已知车OB部分的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小物块与车AO部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重力加速度g=10m/s。求:

(1)小物块和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2)小物块和弹簧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物块的冲量;(3)小物块最终停在小车上的位置距A端多远。

【解题探究】对小物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能量关系解得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根据动量定理解得弹簧对小物块的冲量;根据功能关系解得小物块最终停在小车上的位置距A端的距离。

2(3)小物块滑过O点和小车相互作用,由动量守恒定律 mv(mM)v(2分)

典例5(18分)如图所示,以A、B为端点的1/4光滑圆弧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一足够长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圆弧轨道相切于B点,离滑板右端R处有一竖直固定的挡板P.一物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经B滑L02上滑板.已知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板质量M=2m,圆弧轨道半径为R,物块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重力加速度为g.滑板与挡板的碰撞没有机械能损失,滑板返回B点时即被锁定.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1)求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2)求滑板与挡板P碰撞前瞬间物块的速度大小;

(3)站在地面的观察者看到在一段时间内物块正在做加速运动,求这段时间内滑板的速度范围.

【解题探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得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由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列方程联立解得滑板与挡板P碰撞前瞬间物块的速度大小;通过分析,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联立解得物块正在做加速运动这段时间内滑板的速度范围. 【参考答案】

(1)物块由A到B的运动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设物块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为v0,有:

1①

(2分)

mgRmv02解得:v02gR

(1分)

(2)假设滑板与P碰撞前,物块与滑板具有共同速度v1,取向右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没有判断滑板与P碰撞前是否有共同速度,扣2分)

(没有判断滑板与P碰撞前是否第二次有共同速度,扣1分)设当物块的速度减为零时,滑板速度为v3,取向左为正,有:

Mv1mv1Mv

3⑦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得分要诀】第(1)问容易得分不要失去。第(2)问通过分析正确列出方程联立解答可多得分。第(3)问要列出相关方程,力争正确解答得满分。

篇8:物理专题研究论文

1. 时代的需要。

为了适应国家课程改革的需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体现普通高校自己的办学特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0年, 借我校教学大纲的修订之机, 提出开设《实验专题研究与创新》课程, 其目的是通过专题训练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研究中的创新意识、科学分析方法、交叉学科的合作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2. 学生的需要。

根据教学反馈信息, 学生反映做实验的时间太短, 在规定的两三个小时中, 只能做一些常规的验证性试验, 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在我校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倡导下, 物理专业的学生更要有一个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环境, 从实验中选择专题研究更为便捷。

3. 物理学科的性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学习物理的过程实质上是探索物理知识和发展的过程。实验专题研究是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方法、技术、设备、材料研究解决某一问题, 达到某一目的的研究过程[1]。这种研究方法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 灵活多变地研究问题。这恰好符合探索物理知识和发展的需要。

二、《实验专题研究与创新》课程的实施方案

实验专题研究与创新是物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环节, 它是在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 实验的过程不在于它的复杂性, 而是结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 多搞小发明、小制作。从实验装置的设计方面考虑其合理和弊端, 提出自己的改进措施和方法;从实验数据方面考虑怎样才能减少实验误差;从实验环境要求上探索新条件下实验结果会怎样, 等等。目前该课程在大二的上、下学期开设, 学时为4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 学生按照自己感兴趣的物理知识模块进行申报研究方向, 主要按照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近代物理等模块进行大组划分, 再将申报在同一课题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再结合教师的研究专长进行教师配备。第二步, 教师召集学生分配实验专题研究的任务, 可以是学生自己在大模块下进行选题, 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参考。第三步, 让学生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 将自己所选的实验项目认真地做一遍, 做出数据处理与分析。结合自己的观点, 找出实验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或者在实验的基础上稍加改装, 可能会有哪些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等。第四步, 学生结合文献资料, 实施创新环节训练, 完成实验。第五步, 学生整理自己的实验数据, 归纳分析, 得出结论, 重点突出自己在原有实验条件下, 创新点在哪里, 最后形成报告。

总之, 《实验专题研究与创新》重在突出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创新性。在实验内容、试验过程及结果方面:可分析、可评论、可感悟、可联想、可扩展、可比较、可综合、可创作, 并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搭建展示身手的平台[2]。

三、《实验专题研究与创新》课程的实施成效

1. 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学习环境, 《实验专题研究与创新》正是教师采取民主型的教学方式, 平等地对待学生, 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学生主体”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挑战权威;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氛围[3]。通过此项校本课程的实施,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达到了丰富学生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4]。

大学教师由于科研的压力, 导致自己的研究领域越来越窄, 承担的讲授课程也是多年固定不变的, 学生所涉猎的问题也有可能超出教师的研究范围, 这就导致在物理模块交叉应用的过程中出现衔接不上的现象;也有可能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师生思想碰撞, 学生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刚好也是教师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 这就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3. 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5]。

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验项目较多, 怠慢实验实验的现象屡见不鲜, 部分学生课前不认真预习实验原理, 而实验中教师讲解相对简单, 这使得有些学生把做实验当成了简单的测数据, 数据测完就走, 根本不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通过《实验专题研究与创新》课程的训练, 学生形成了积极严谨的实验态度, 在后期的实验教学中也少了应付, 多了思考;少了照搬, 多了创新;少了抄袭, 多了实干。

4. 推动综合实验的开设。

专题研究的实验原理设计, 实验方法设计, 需要将常用的比较、放大、平衡、模拟、转换法, 以及近代的超声波法、射线法、红外线法等相互融合;实验技术的应用, 需要将力、热、声、电、光测试技术、传感技术、近代物理测试技术、现代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进行交叉。可见, 专题研究可以丰富综合实验的内容, 对其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是开设综合性实验的重要载体[6]。

四、结语

《实验专题研究与创新》课程的实施,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初步有了研究课题的欲望。教师也从中感受到了压力和动力, 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这一系列的变化, 是常规实验无法达到的效果。当然, 任何事情的开展都有其特定存在的问题, 《实验专题研究与创新》需要克服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 多个实验室自然开放所带来的管理问题。第二, 专题研究的内容是否充实, 创新程度如何?第三, 教师能否有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些问题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上一篇:酒店经理年终总结下一篇:未来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