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黄昏音乐课教案

2024-05-05

美丽的黄昏音乐课教案(通用15篇)

篇1:美丽的黄昏音乐课教案

《美丽的黄昏》音乐教学反思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三声部合唱歌曲。这一课的难点就在于二部轮唱和三声部的配合,所以教案的重重设计都是为着歌曲的三个声部做着充分的准备。

教案的设计分六个步骤:

第一步骤是引入教学(引发问题,引出主题);第二步骤是结合太阳下山的情景,练唱“miredosol”;第三步骤是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第四步骤是听音乐:欣赏黄昏的景色,感受黄昏的意境;第五步骤是学唱歌曲;最后一步骤是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一步骤,我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下一个太阳,问学生这是什么。越是简单直白的问题学生越显得兴奋又好奇,思绪紧紧地跟着。“这是太阳!”此时我可以感觉到聚焦在我脑后的好奇的眼神。我再次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这下你觉得太阳是要下山了还是刚刚升起来呢?学生一片议论。“我们都不确定太阳到底是要上山了还是下山,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吧!”(我慢慢地弹奏miredosol)并朗诵似的说道:“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吧!”

第二步骤就是练唱miredosol。通过优美抒情地多次练唱,分齐唱、二部轮唱,从这里开始的设计是为后面歌曲的.二部轮唱做充分的准备了,课堂也开始在我的调度之中,我要根据实际情况听学生练唱的效果和程度再做出相应的指导,注意音色美、声部齐、声音慢慢渐弱等的要求。学生在达到一定的效果后我继续引导下去,“再过一会儿,你们说太阳将怎么了?是上升还是继续下降呢?这下我们唱的音乐应该高起来呢?还是要唱得更低了呢?你听,太阳慢慢下山了,这个是什么音?”师逐个慢弹dosilasol,最后停在sol上,唱准低音sol。

第三步骤进入正题,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我首先引导:“黄昏的景色真美,黄昏的音乐也美,让我们变化着来唱唱黄昏的音乐”,接着我画一图形谱,让生认出是:312|5――‖认出后齐唱,二部轮唱,我在音色的和谐、整齐上特别注重,在情绪上加以引导,效果还行。然后我连续画两个图形谱要求学生认出:123|1――‖和312|5――‖也注意音色和声部的效果,这一设计又更进了一层,刚才是同一歌谱的二部轮唱,这一环节先通过分开练习掌握,再把两个不同的歌谱进行二部轮唱,如果这一环节的程度学生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歌曲的二部轮唱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了。在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练习的时间长了一点,但我觉得根据不同的学生素质,时间是需要自己掌握调整的。第三步骤的第三环节是给出歌谱:523|1――‖让学生来画图行谱,这一设计又是考验学生对音高的线条概念,学生上来后不是很清楚,我就让他观察刚才老师是怎么画的,学生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但我知道坐在下面的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明白的,课后我才想到应该给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代表上来画图形谱,老师再加以指导会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要点。

最后一环节我用另外颜色的粉笔慢慢把图形谱连起来问学生这个音乐像什么?先是让一个学生起来唱唱,再小组讨论,再一起来唱,最后得出像钟声。

篇2:美丽的黄昏音乐课教案

新人音版本教材中出现的歌曲虽然简短简单,但是却都是以合唱形式出现的。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去努力尝试,积极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唱教学?因此本学期我们音乐组的庾曼丽老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人音版本第五册,执教了一堂合唱教学课《美丽的黄昏》。

《美丽的黄昏》虽然歌词简单,但是旋律优美,背景温馨。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便于掌握。但是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完整的合唱,因此要想完美的展现歌曲意境是很难的。庾曼丽老师从开学初,就从最简单的句型训练开始,进行听、练、句型的发音训练。面对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对学生程度设置不同的目标,以合唱的形式训练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接着让学生学会为自己声部定音,会聆听其他声部的声音。有了这样一个适应的过程,然后慢慢过度到全曲。

庾曼丽老师上课时注意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个性。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采用游戏的形式,鼓励学生在一切领域中进行创造,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体验中掌握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寓教于乐。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出发,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爱护,关心和尊重。同时注重课后反思,寻找教育教学中的“遗憾”,不断的总结得失,吸取经验教训。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升华自己,从而走向教学民主,提升教育理念,完善人格塑造的过程。也让我们这些参与者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篇3:插上美丽的翅膀在音乐课中飞翔

一、营造音乐美的环境

审美化的音乐教学环境,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 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音乐是声音艺术, 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 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 并诱发美感的产生, 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 诸如录音机的音量过大, 音质过尖, 或不等音乐结束就“啪”的一声中断放音, 弹奏音律欠准的钢琴、风琴或其他乐器等等。优美的音乐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人的性情, 一处优美舒适的环境照样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感受。试想, 一个尘埃飞扬的音乐教室, 我们还能对学生夸夸其谈所谓的“美”的教育吗?所以努力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音乐环境, 让学生能在音乐课上第一次亲密接触到“美”。我们可以将音乐教室布置得温馨些:一幅动人的画、一束美丽的鲜花、一串如歌的音符或一句娱其心动其情的音乐名言, 都足以让教室“音乐化”。在课前播放一首轻快优美的歌曲, 让学生缓解课前紧张压抑的心情, 给音乐教室渗入一股清新的活力, 使学生步入音乐殿堂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美的环境所激发出来的对美的渴求。

二、开启音乐美的语言

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 是通过音响、节奏和旋律等来塑造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生活的。音乐课上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应具备规范准确的普通话外, 还应具备符合本学科特点的特殊语言艺术。在音乐课上, 音乐教师应保持良好的情绪, 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 把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 让学生和教师的心灵走得更近, 使学生从被动的求知中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 从以往的“讲堂”转变为“乐堂”。现行中学音乐教材中相当比例的音乐作品涉及爱情方面的故事, 如歌剧《卡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影视欣赏《泰坦尼克号》等。也许很多音乐老师都曾有过与我一样的困惑:怎样对学生讲述爱情题材的音乐作品呢?会不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呢?实际上, 只要通过认真备课, 抓住音乐作品的内涵, 其实对中学生讲解爱情题材的音乐作品并不难。例如我在讲解地方戏曲黄梅戏《天仙配》时, 着重让学生体味地方戏曲音乐的独特韵味, 细品黄梅戏演员委婉优美、表现细腻的唱腔, 学生听得如痴如醉, 他们饶有兴致地探寻戏曲音乐的奥妙。我在上五线谱知识时, 学生面对着在线间跳动的小蝌蚪, 无不望而却步。于是, 我采用“闯五关斩六将”的活动, 将五线谱的知识分成高音谱号、高音谱表上的音名、音符的时值、音符的写法、简谱翻译等五个知识点并各设一关。而在每一关的知识教学上, 我都运用幽默生动且形象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启迪音乐美的想象

“美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体现了音乐课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审美情趣和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音乐艺术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般歌曲的艺术形象, 可以通过歌词来感知和理解, 但对乐曲的艺术形象, 学生就感到茫然了。因而,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 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典型的短小的乐曲片断, 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体会。比如柔和婉转的旋律, 学生是否会有静谧安逸的感觉;简洁明快的旋律, 是否会有欣喜欢快的感觉。经过这样不断体会, 在音乐形象和学生的感知之间会建立一种比较固定的联系, 从而积累一定的经验。

在音乐课上, “欣赏”两字即享受美好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换言之, 就是用喜爱的心情去领会其中的意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艺术来源于生活。在音乐审美过程中, 带领学生在音乐的海洋徜徉时, 要充分调动学生用生活去感受和领悟音乐并展开想象。在讲解音乐的力度变化时, 我巧妙地运用美术的色彩变化来处理音乐力度的强弱对比。“音画结合”更使学生明白艺术相通的道理。也让学生明白, 如果一首乐曲仅用一种力度去表现的话, 就犹如一幅画缺少色彩层次对比, 而如果用不同的力度强弱对比去表现抑或忧伤、抑或激昂的情绪就好像一幅色彩丰富的油画给人以动感和想象的空间, 并举例欣赏了俄国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与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在欣赏德国作曲家舒曼的《梦幻曲》时, 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象, 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旋律而起伏。在音乐课上, 我时常鼓励学生用音乐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热爱大自然;用音乐来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 不畏困难, 勇于创新, 坦荡地面对人生和抵制一切朽败思想的侵蚀。

四、体验音乐美的创作

音乐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首先需要音乐教学的创新, 需要一种创造性的音乐学习。艺术不能容忍说教, 审美不能依靠灌输, 那种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背道而驰。音乐教师的责任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让学生热爱音乐, 鼓励学生时时有新的认识, 创造一个能自由探索的音乐空间, 充分挖掘他们的音乐本能, 使音乐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在音乐教学中, 如何加强音乐实践活动, 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去, 这又有别于传统音乐教育的一个观念, 它革除了“以教师为中心”的陈旧观念, 打破了“教师系统传授”的教学格局。在教学中, 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器, 进行节奏训练与创编。这一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创造性思维, 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课堂上, 通过“我想做小小作曲家”的音乐创作课, 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神奇组合,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尽管学生的“作品”显得错误百出, 但通过这一创作使学生更能领会到音乐创作的趣味性, 从而令他们更加热爱和珍惜优秀的音乐作品。当经历创作课后, 再引入一部优秀的作品欣赏时, 学生往往会因这美妙的音乐而展开遐想, 无不为这音乐主题而抒情, 无不为这动人的音乐而流连忘返, 也无不为这诗一般的音乐而感染。

一把伞可以撑起一片天空, 一种理念可以支撑一番事业, 而一种教育却可以哺育一代生灵。音乐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使人在愉快的审美活动中, 心灵得以陶冶, 情感得到升华, 创造意识也从中得到了提高。要开启音乐圣殿的大门, 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欢歌笑语, 撒满鲜花, 踏着舞步, 哼着歌声, 满载着希望走向未来。就如在音乐教室里, 我与学生所共勉的一样:迎来每一个早晨都有闻鸡起舞的斗志, 送去每一个黄昏都有前进一步的喜悦。

摘要:音乐是美的艺术, 在大谈素质教育的今天, 怎样在课堂上表达美, 让学生感受到美并能表现美呢?这就要求在课堂上营造美的环境、开启美的语言、展开美的想象和体验美的创作。

关键词:营造美,感受美,表现美

参考文献

[1]艾仑·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篇4:美丽的黄昏

那时我正在一所乡镇中学读初二,那时候的乡镇,自然是比不了现在的乡镇,似乎所有的小摊、店铺都要与那所中学联系上,不喧嚣、不热闹,甚至有些沉寂和破败。

那时候,下课铃的声音也是由入控制,敲钟人是校长的女婿。只要他的身影在我们对面教室的屋檐下闪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要下课了,后来,我们就私下叫他“敲钟人”或者叫“鼓丧钟的”,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天,突然翻到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学校的围墙外面就是广阔的田野,那段时间,大概是三月份,每天放学后,我都会背着书包去小镇上那家唯一的台球室和人较量一番。那时候,大概下午只需要上两节课,我寄宿在表姐家,表姐大我很多,她的女儿和我在同一个年级,其实,初二年级一共只有两个班,我在初二(1),她在初二(2),打台球的时间大概要花去一节课,我每次都是跟表姐撒谎,说班主任不像话,总是让我们多上一节自习,边说边向和我同龄同年级的表侄女使眼色。表姐是个实在人,不像现在的家长,精通于盘查和从外围突破,听我这么一说,自然就信了我,而且还抱怨说她女儿怎么不在我们班,没能遇到像我们班那样的负责任的好班主任,我每次都偷着乐。后来,从这件事情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谎话说多了,你就会以为你说的谎话是真话。所以,几乎每天,我都会在小镇的台球馆里多补一节课,而且还真的以为每天比别人多上了一节课。台球馆好像还有一个名字,大约叫“好再来”,现在我住家旁边的一家熟食店就叫这个名字,所以,只要走进这家熟食店,我就会隐约地听到母球落袋和表姐喊我吃饭的声音。上学那会儿,我饭量大,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表姐总是在我吃饱的时候,往我碗里再添上一勺,说学习费脑子,我总是边往嘴里扒饭边点头应着,表侄女会突然发出笑声,甚至将饭都喷出来,我便抬起头故作不解地看着她。表姐总会不分青红皂白地骂她一顿,说什么,没个女孩样,吃饭都疯疯癫癫的,我又开始偷着乐了,没事要学会偷着乐,你想让一个人快乐起来多难啊。可那时候,我不知道,那种快乐,是一种欺骗。

十几年过去了,那些事情渐渐地模糊起来,但有些事情却愈加清晰起来。似乎只要曾经出现过的事物,即使当时没有印象,但经过岁月的土壤培植以后,就会重新焕发出春天。而那些春天的黄昏,1997年春天的黄昏,虽然在当时和我一次次擦肩而过,似乎在当时看来,在一些人的心里,也许就是那些和我一起从台球室里出来的球友们,他们也许早已忘记,但当相似的一幕幕又在我的视域中呈现,放大,以画面以声音的方式袭向我,让我无处可逃,无处可躲。

那些油菜花热烈地开放,田埂上的青草贴着泥土茂密地生长,仿佛是一幅色彩对比鲜明的油彩画,恣意地铺展开来,就在那些田埂上、青草问,在热烈开放的油菜花间,一个两个三五个,他们相隔两米三米五米十米二十米,那些学生,他们坐着蹲着站着,将书放在腿上捧在手上高举过头顶,真的,此后我相信,一些美好的事物,即使当时被你看轻,它总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再次回荡在你的生命中,我仿佛感到油菜花就流淌在他们的周围,流淌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书本上,此刻,也在我的体内流淌。

为什么我在这时会再次想起那样的场景,为什么我总是被深深地打动,仅仅是在多年后,我面对呼我为老师的学生时,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痛苦的压抑吗?

也许吧,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看到他们有过如此浪漫的读书时间,他们没有机会见证曾经被我忽略而今又深深记起的美好时刻。他们必须忍受着疲惫、倦怠和烦躁,在狭小的教室里,而不是面对着偌大的田野,面对着流淌着醉入的油菜花香的田野,他们必须一遍一遍地,在校长、班主任、任课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监督下,无可奈何地嘶喊着。

轻轻的美好的吟诵已成绝响。

我又想起了那个敲钟人,耳边又传来了铃声,而此刻,丧钟真的已经敲响,我听到了在应试教育下,学生痛苦的控诉。那些美好的场景,只能留在1997年的一些叫做春天的黄昏里,留在了历史的花香里。

篇5:有关黄昏的散文:美丽的黄昏

微风拂面,艳红的光芒覆盖了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天下午,那黄昏,让我一直铭记在心,久久不能遗忘……

生病的人总会变得焦躁,在我身上更是如此,本与爸爸约定好五点半来接我看病,可到了约定的时间,却连个人影都没有出现。更可气的是我居然还没带手机,无法和爸爸联系。唉,没办法了,等呗!

也许是因为爸爸的不守时,也许是因为生病了的我感到不舒服,一股莫名的火气已悄悄地从心底出发,遍布了我身体的每个角落,我开始耐不住性子,背着个大书包踱来踱去。

“怎么还不来啊,难受死我了!”我边抓耳挠腮,边嚷嚷。时间似乎睡着了,一动不动。过了好一会儿,我还是没见到爸爸的身影,于是我就到传达室里借电话用。可谁知,里面有个学生正在用着电话,又有两个家长在给孩子送东西。这么多人,我自然不能再由着自己性子,乱走乱晃。只得强迫自己在椅子上坐着,可坐着我也不安生,头东倒西歪地晃来晃去。但是,当我将头向上抬起的时候,时间在这一刻定格了。一束霞光毫无预兆地刺入我的眼际。这光是那么亮,那么红,且来得那么突然,上一秒还晴空当照,这一秒便换了个红色的底片,使我好一会儿才适应过来。

我瞪大了眼睛,决心探个究竟:原来黄昏到了,随着一阵云彩飘过,太阳迅速换上了红色的盛装,准备完美地度过今天的最后时刻,明天一大早,怀着一颗蓬勃向上的心继续工作。我的想象已经结束了,夕阳却在这一会儿的时间变得更有韵味,半抹云彩在夕阳前缓缓游过,映照出了金色的光晕,而夕阳,则像一个绝色倾城的美人,做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好不动人!黄昏的美已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痛疼与不舒服,只是深深地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喂,小伙子,干嘛呢?”一阵不应景的话从保安大叔的嘴里说了出来。硬生生地将我拉回了现实世界。“你爸都来了,快走吧。”我赶紧抬头一看,咦,还真是。我与保安叔叔告了别,就小碎步跑了出来。爸爸一见到我,就抱歉地说:“对不起啊,今天来得这么晚。”我却答道:“没事,你看,黄昏还没散呢!”“黄昏?”爸爸疑惑不解,我的心却已有了肯定的答案。是啊,黄昏这么美,为什么不静下来、慢下来去欣赏?世间美的事这么多,为什么非要在急急忙忙中度过呢?

让一切慢下来吧,不然得有多少个美丽动人的“黄昏”,你会错过呢?

作者|山东省 初二年级 张哲

篇6:美丽的黄昏作文

“嘿咻嘿咻,”农民们还在忙着耕地,他们那黝黑的皮肤,反射出夕阳的光芒。他们头上密密的汗珠,好像一颗颗记忆的宝石,展示劳动的成果。一只只蝴蝶在他们身边飞舞,还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呢!

一级级梯田,散发出柔和的光,像美丽的黄花,似乎有浓浓的清香。大雁飞过,留下一片声响,让人心旷神怡。绿油油的田和红彤彤的光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和谐的风景画,比黯然无味的城市好多了。

一大片玉米地,在快落下的夕阳光线中格外鲜艳,玉米反射出橙光,像橘子,像向日葵。微风吹过,玉米们就微微摆动,橙光也随之跳跃。碧玉般的也存着黄金版的玉米,那般美。一组安静的图画在乡下的玉米地里诞生了。

黄昏,像一幅画,像一首曲,像一篇诗,美好、纯洁、耀眼!

篇7:美丽的黄昏作文

一排排大树种在了十字路口旁,太阳落下。大树依然挺立在那里,树叶在黄昏下显得格外美丽,有些树叶随风飘动,如同一只只美丽的金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让人流连忘返,着迷其中。

夕阳

傍晚6点左右,夕阳也出来了。人们都不惊赞叹道:“这夕阳真是我此生见过最美情景。”那夕阳犹如一片片金色的丝巾像地面上洒来,给小路铺上了金色的毛毯,给世间都铺上了金色。

池塘

夕阳照到了清澈见底的池塘里,池里小鱼儿的鳞片金光闪闪,从远处看向一片片金片。池塘里有许多小鱼儿活蹦乱跳的,似乎玩得很开心,还有许多小鱼儿静静的待在那里,似乎也在欣赏这美丽的夕阳和周边的一切。

篇8:音乐教学中“美丽”的误区

美丽的误区之一:越位的“综合热”

音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只能通过音乐的手段来实现, 而音乐学科本位又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和功能范围。在课改中, 出现了相关文化“热”而音乐本位的价值和功能却被忽略和淡化的现象。在一些音乐课上, 老师和同学们或吟诵诗歌、朗读散文, 或借助故事、地理、历史甚至线条、色彩诠释对作品的理解, 或即兴表演故事情节……显然教师旨在通过多种学科和领域的综合, 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 从而培养其广博的人文素质, 体现新理念。但是却出现了以下的误区:1.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示和延伸占据音乐学习的时间过多, 甚至有些教师把音乐课上成历史课、地理课、生物课、班会课, 偏离了音乐课的教学重点, 有喧宾夺主之嫌。2.学生在综合活动中并未真正注意并使用音乐, 只是在营造一种积极踊跃的气氛, 活动的目的不明确。3.学生的描述、表达和表现并没有围绕音乐的要素, 他们的语言不是音乐的。4.课堂活动没有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这样的音乐课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音乐的本体功能和学科特性, 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引向了探究其他学科或艺术门类的方向, 用文学、自然、生物、舞蹈、美术、戏曲等内容作为学生音乐课学习、探究的主要对象。那音乐课岂不成了大容器, 且“耕了自己的田, 荒了自己的园”。到了最后学生也没有准确熟练地学会一首歌曲和学会欣赏音乐, 这显然是同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相违背的。今后我们是否应对学科综合把握的“度”作出明确的规范呢?我们的音乐教学还是应该回归到音乐本体上。毕竟一切联想、通感的产生还是由音乐而生, 最终落实到音乐的语言、要素和形式上来, 不能把走出学科本位理解为淡化音乐的本位。

美丽的误区之二:形式的“合作热”

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 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它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 以其特定的形式受到教师们的青睐。然而有很多教师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性探究学习这一环节而步入流行的误区, 使合作成了“彩色的泡沫”。有些学生可以马上回答出来的问题教师却刻意安排小组讨论。有些布置学生合作讨论, 却因时间不足, 二三分钟便匆匆收场进入新的教学环节, 既没有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也没有对学习活动及时总结反馈。有些为了让合作学习之后交流更顺利, 教师利用巡视的机会, 将自己所希望的结论有意识地暗示给学生, 表面上看, 学生积极行动充分讨论, 教师放下架子参与其中, 其实质是“变相灌输”。这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 而且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实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学生思维受阻时, 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前, 某一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表现形式时, 需要进行必要的合作。同时, 合作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应积极承担责任, 相互支持配合, 协调解决。诚然,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摒弃形式主义, 切实优化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美丽的误区之三:廉价的“鼓励热”

新课改在树立新的评价观念及实施过程中,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尝试和突破, 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由于其特殊的课堂形式, 更是花样翻新。但在评价的定位、功能使用和价值取向上只顾其一, 物质刺激和满堂赞现象过“热”。不少老师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 鼓励学生敢于求异, 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体现鼓励性评价的作用。于是课堂上出现了满堂的鼓励, 甚至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也无原则地叫好:“你真棒”, 而并没有作出任何启发性的引导, 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获得成功体验, 对引导、帮助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教师从事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 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保持应有的理性原则, 特别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明显偏差时, 教师应及时地指出并真诚地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另外, 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课堂情景:教师用答对了奖给小礼物之类的做法来激励学生, 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获得奖品, 俨然每个人都获得了成功和满足。这样做, 其一教师是不是每节课都有这样的精力和物力来准备这些奖品?如果是为了应付听课, 这样的演示有没有实际的价值?第二, 这样的奖励方式体现了学校教育怎样的评价观, 学生获得的这些东西对他们有没有意义?第三, 学生究竟是为了什么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 这种奖励方式在潜意识地培养他们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教育真的能物质化吗?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全面理解和体现评价的功能和多元价值。

美丽的误区之四:贫血的“创新热”

由于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的广阔空间, 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可是有的教师曲解了音乐创造的具体涵义, 使音乐创造流于一种固定的形式。比如很多教师喜欢在教唱完一首新歌后再让学生改编歌词, 学生不加思索地把“春天”改成“冬天”, 把“小猫喵喵叫”改成“青蛙呱呱叫”。也有的教师在学习新歌前先把歌词展示出来, 对学生说:同学们, 发挥你们的创造力, 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看谁最有作曲才华。而对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及其创编却无人问津。当然不是不可以创编歌词, 只是音乐创编的空间应大些, 如从节奏、速度等入手。试想, 这种事先没有任何创作旋律的训练铺垫, 创作根本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学生的创作成果可想而知。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 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 挖掘教材内容, 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 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在幻想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肢体, 激励其创新的精神。音乐创造不仅仅局限于歌词的改编, 更应运用丰富的联想, 让学生续编音乐故事、创造情节、发展思维, 创设创新氛围, 让学生大胆表演。学生在学习音乐时, 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 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 教师才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 去实践, 去玩, 在玩中感受音乐, 并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 发散学生思维, 培养创新的个性。如大自然中包含着各种节奏, 教师可根据大自然中的声音,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节奏, 并在游戏中完成节奏教学。另外, 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乐器。如在易拉罐里放进沙子做沙锤, 在易拉罐上放个橡皮筋拉动皮筋产生声音等, 让学生把所有的创作热情都显露出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 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丽的误区之五:片面的“自主热”

先前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 教师“绘声绘色”地讲, 学生“一本正经”地听的音乐课, 在新课改后“忽如一夜春风来”深入到教师们的观念中, 听课老师评价一节课, 也只看这堂课是否热闹, 学生是否有兴趣, 学生主体性有无体现, 以这些表面现象来衡量课堂的成功与否, 片面强调音乐的趣味性。有关知识技能却无人问津, 好像一提双基就是应试教育, 就是老观念。有些老师上公开课有意回避识谱教学, 对学生的演唱技能发声方法等不再提什么要求, 甚至学生大声地叫唱歌曲也不敢指出来, 只怕扫了学生的兴致。为了追求表面上的兴高采烈, 学生学习什么都不去考虑了。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兴趣、为了民主, 让学生自由表现, 叫学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初听起来, 似乎很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 如果教师老不给予一定的指导, 而一味听任学生“自由”发展, 那学生就不会进步。虽然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且在乱舞乱画中得到了一定的快乐, 但这种快乐只是一种海市蜃楼, 飘渺而短暂, 而且得不到应有的审美体验。这种极端的民主, 完全否认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很多时候,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调动”了起来, 课堂气氛异常地“活跃”, 而教师却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这种现象完全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称职的“孩子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并不是教师不要传授知识, 学生学谱和掌握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 与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不仅没有冲突, 而且只要方法得当, 反过来更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如发声方法的训练, 不仅要启发学生掌握发声的技能, 还可以从单调、枯燥、无内容的练声曲中挖掘其情感因素。训练气息流畅的练声曲, 让学生带着一种美好舒畅的情绪, 将几个简单的音符, 情绪饱满地用气息支持到音的结束, 再根据想到的为它取上名字, 给原本没有内容、没有表情的练声曲赋予生命力、表现力, 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9:那个美丽的黄昏

我家在浮邱山脚下,站在堤坝上就可以看到浮邱山的頂峰,整座山就像一堵绿色的墙壁,遮住了人们探寻更远世界的目光。堤坝的东边是一池清水,西边是一片绿色的稻田,稻田与山的分界线是一条蜿蜒而过的水泥公路。

我找了一处平坦的草地坐了下来,盯着浮邱山山顶,我用手指比量太阳与山顶之间的距离——两厘米,还有两厘米,离太阳下山还有一会呢,不急,先休息会儿。我索性躺下,身子在地上摆成了一个“大”字,凝视天空,空中飘着一片片金黄的云霞,以致我分不出那是云还是光……

太阳落下去了一点点,我侧转头,天边的光,似乎在向我挥手,太阳红了脸,它是害羞了,还是发烧了呢?或是时间使劲拽着它,它生气了?

太阳落下去一半了,它依然不忘给这个世界围上最后的金黄的头纱,它是怕黑夜来临,这万物感冒了吗?

太阳终于落下去了,它终于还是走了,它为自己铺了玫瑰色的地毯,为自己走得庄重做好了一切准备。呵,多有意思啊!

东方的黑夜铺天盖地而来,很快就吞噬了蓝天、金霞。可西方还有几束光芒,黑夜大军行动缓慢,似乎是惧怕那光辉圣洁的残霞。

那真是一个美丽的黄昏,光芒渐暗,太阳逝去,一个老旧的日子逝去,一个全新的日子正蓄势待发。

【指导教师:姚建源】

篇10:美丽的黄昏作文

叶子落了,虽然只是一片,但两片、三片……不仅仅是想象吧。

不知道天空如此的高高,已经多久了,也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曾经这高高的天,含着我多少梦啊。那些日子这天空我是如斯的向往,我多渴望如苍鹰的翱翔----和你,双宿双栖在天堂。

可你毕竟要走了,没等看那叶的枯黄和山的.芜荒,太阳将要隐了,远处的苍茫蔓延着,一如近处蔓延的惆怅。

如果不是那个枝繁叶茂的早上,如果不是彼此回眸的对望,如果……;如果不是你要去遥远的他乡,如果不是这个枝欲凸叶欲落和黄昏……。或许会是……

我不敢奢望,现实是泪水徘徊在眼上,却没有流淌。

鸟儿归了,燕子呢,正飞翔着,回温暖的南方。遥远的南方,对于我是多么陌生的地方,但对燕子,那里不正是它熟悉向往的故乡?

叶子黄了,有再绿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只与朦胧为舞,粉饰生命脂底是一声苍凉的叹息,叹流星在一生漂泊后短暂的闪光,叹月光于多情之夜孤独厮守的凄凉……

篇11:美丽的黄昏作文

一轮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太阳收敛起毒辣辣的阳光,光线变得柔和起来,将世间万物罩上了黄色外衣:叶子是金黄色的,花朵是金黄色的,房屋是金黄色的……太阳的光照在了碧潭上,使水面波光粼粼,银光闪闪。“嗖”的一声,一条顽皮的小鱼跳出了水面。他的鳞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小鱼仿佛穿上了一条高贵的水晶裙。“砰”的一声,小鱼又似一位出色的跳水员,跳入了金黄的碧潭,水面霎时又恢复了平静。洁白的云朵被光染成了各种颜色:红、紫、黄、橙。五彩缤纷,像仙女的裙子,可漂亮了。大雁经过这色彩斑斓的天空,看见这五颜六色的云朵,嘴巴里不时发出叫声,好像在赞美这些云朵。这,都是大自然的那一双巧手,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不知不觉,太阳要落下了,这一天就快过去了。但是太阳恋恋不舍这个绚丽多姿的世界,还要多看几眼。这时,太阳发出最耀眼的光芒,尽自己最后一丝力量,照亮这个世界。但是,自然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太阳终于落下山头了。

天黑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月亮姐姐露出笑脸,接替了太阳的工作。月亮像黑夜中的大灯泡,将温柔的光辉洒满了世界,为人们在夜里照明指路。

篇12:美丽的黄昏作文

原来还是深蓝色的天空渐渐地增添了一点点红晕,此时的太阳收起了它光芒四射的亮光,变得红彤彤的,犹如火盆一般。它照在人们的脸上,他们的联仿佛镀了一层金,脸上的汗珠就像一颗颗小星星在闪闪发亮;漫山遍野的绿叶,好像搽了一层油,油亮亮的,好看极了。

夕阳已经西斜了,我仿佛看见了七色光似的,太阳的变化真快,一会儿是红的,一会儿是紫的,五光十色。转眼间,夕阳像个小姑娘害羞的脸蛋,又像一个大火球。艳丽的晚霞已经占了半边天,美丽极了!

夕阳依依不舍地慢慢地往下沉,从山顶往远处看辽阔的田野、碧绿的草地、弯弯曲曲的小道都给人们一种分外美的感觉。一瞬间,夕阳只剩下一丝光线,只剩下红色的晚霞在天边漂浮,像一位仙女,穿着绚丽的纱裙在天边散步。

篇13:美丽的黄昏音乐课教案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情境教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方面的问题,而音乐素养就是其中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内容,小学生在辨识音符乐谱,文字歌词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如果要让小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教师还要巧妙地使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让音乐课堂变得好玩起来,让学生的学习也能够有所促进。

一、加入游戏情境,让音乐课堂欢声笑语

小学生往往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韵律操等来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

游戏是音乐课堂中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了,有很多苏教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如果能够使用音乐游戏来助阵的话,效果就会好多了。例如在学习《听听谁在唱歌》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让学生模仿小狗、小花猫、小山羊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思索它们的叫声是怎样的。在这样简单的模仿游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扩展开,逐渐增加难度,添加一些新的游戏项目,例如可以将单纯的模仿动作变成动作接龙,配合《传、传、传》让学生将一个动作按照顺序传下去,最后看看动作是不是会走形。另外,有节奏的韵律操也是小学音乐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游戏方式,在学习诸如《编花篮》等较为欢快的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歌曲的进行而做简单的韵律动作。为了让学生提高对韵律操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游戏之前可以先用简单的故事来将学生带入到游戏的情境之中,例如可以告诉学生:“春天到了,花园里有好多好多的鲜花,最多的就是牡丹花,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牡丹花是什么样子的吗?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花园里采牡丹花好不好啊……”这样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学习中去,对音乐课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游戏能够让他们提高兴趣,更快地进入到音乐情境之中,更能让音乐课堂变得欢声笑语,充满了乐趣。

二、安排表演情境,让音乐学习情景交融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如果要让他们阅读抽象的乐谱,会让他们感到比较枯燥,另外,小学生学习汉字不多,所以阅读文字歌词也会让他们感到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根据音乐自编舞蹈,投入到音乐情境之中。

为了促进学生的在创造性方面有所发展,教师可以先用一些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根据图片来练习音乐的内容,然后再将两者联系起来进行编辑,自己编创符合歌曲情境的动作,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来让音乐课堂展现出无限生机。例如在学习《木瓜恰恰恰》这首歌曲的时候,由于这首一种新体裁叫卖歌,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先明白印度让买东西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卖汤圆》等常见的中国叫卖歌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学生展示载歌载舞的印度歌舞场面,在适当的情境之下让学生思索“:大家思索一下,我们平常看见的卖东西是怎么叫卖的,和歌曲之中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呢?”在学习了《木瓜恰恰恰》的节奏和歌词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歌,等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掌握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印度市场欢腾的场景,并让学生展开想象,在“恰恰恰”中尝试编一些舞蹈动作,然后相互交流,最后每一个小组统一舞蹈动作,进行表演,展示给其他的学生看,并且最后评选出舞蹈编得最好的那个小组。

利用创新表演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完全投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对于启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同时也能够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欢快,让学生的学习更为投入。

三、融入生活情境,让音乐学习扩展延伸

为了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情境之中,教师不仅要在授课的时候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之中,更要将课堂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在过日子的同时中也感受到音乐情境的美妙。

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小小演唱会,给自己认识的亲戚朋友或者是邻居之类的唱歌,让他们对自己的表现打分,和小朋友们结伴参加少年宫等地方举办的演唱会等,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能够将音乐情境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学习了《小鼓响咚咚》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寻找一下其他的乐器,看看其他的乐曲能够发出怎样的声音。在学习《堆雪人》这首歌曲之后,如果这个时候外面正好在下雪,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一把堆雪人的乐趣,并且一边堆雪人一边演唱《堆雪人》的歌曲,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和歌曲亲密接触,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的。在学校组织一些活动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将音乐课和学校活动结合在一起,例如学校组织去动物园进行秋游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看,刚刚有些什么动物是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并联系课堂上学过的歌曲,一起演唱《小猴子》等和动物有关的歌曲。教师还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播放《尤开迪》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动起来,回忆小动物的动作,将它们改编成舞蹈动作,随着音乐翩然起舞。

这样的活动能够在课堂外营造学习音乐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回忆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渐渐地变得更加热爱音乐。

篇14:迦太基遗址:“黄昏”依旧美丽

迦太基,是地中海地区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像一个文明汇集的橱窗,透过它可窥见历史的丰富多彩,品茗大海与沙漠交织的蓝色梦想

白色乱石、幽静寂寥、草原棕榈、烈日海风,外加地中海的蓝天与大海,同撒哈拉大沙漠纯净的黄色交相对峙,诞生出一个最古老的绝望美丽——迦太基遗址。

古迦太基城邦遗址坐落在北非突尼斯北部,距首都突尼斯约18公里,迦太基帝国曾势力强大,疆土辽阔,繁荣富庶,威甲一方,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商业和农业中心之一。

相传,公元前814年,腓尼基蒂尔王国公主爱丽莎因其兄庇格玛隆在国王穆托死后排斥她而独揽大权,为免遭迫害,爱丽莎挟财宝与仆人飘洋过海,在突尼斯登陆,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她向部落首领马西塔尼求借一张牛皮之地栖身,得到应允。于是她便把一张牛皮切成一根根细丝,然后把丝连在一起,在紧靠海的山丘上围起一块315公顷的地皮,建起了迦太基城(腓尼基语,“新城”的意思)。因此,大家奉她为皇后。现在,在迦太基山坡上的蒂东皇后旅馆,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公主而建的。

公元前264—前146年,迦太基同罗马帝国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第三次战争以迦太基失败而告终,迦太基被夷为平地,成为罗马治下的阿非利加省。公元前122年,罗马人重建该城,如今的迦太基城遗迹多数是罗马人在这段时期重建的。所以,有人说今天的迦太基城见证的是“迦太基人的黄昏”,因为它只有残垣断壁。

尽管原汁原味的迦太基“繁华风韵”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罗马人还是赋予了这块“领地”不朽的风采。从残存的遗迹可知,当时迦太基主要建筑有长34公里、高13米、厚8米的城墙以及宫殿、神庙、别墅、住房、公共浴室、竞技场、跑马场、剧场、基地和港口等,现在依旧依稀可辨。地上零星地散落着一些古迹残痕:厚重石块砌成的墙基、粗大断折的花岗石圆柱,显示着当年巨型建筑的规模和辉煌;原殿堂廊厦中雕有花篮形、卷叶形、铃形、荷花形、棕榈叶形、兽形、扇形等各式形状的花岗石柱头,雕刻精细,逼真生动。

篇15:美丽的黄昏作文

黄昏像一个刚出生的小婴儿,用他那小小的、红彤彤的小手遮住了蔚蓝的天空,使整个天空都是红色的,天上的云刚开始还是一只雄赳赳的老虎披着黑色和棕黄色相间的虎皮,跑着跑着他就变成了美丽的凤凰,秀了秀自己那九根大而长又美丽的羽毛。远处,几朵云拼成了一头大牛,大牛有着金黄的犄角,与其它的牛别有几处不同。

黄昏也像一块红纱,它把太阳包了起来,使太阳变成了一颗火球,让人感觉太阳在燃烧。燃烧的太阳照在人的面孔上;窗玻璃好像要被烧爆了一样;高楼被太阳这粉刷成了红色;狗的毛被照成了红色;绿叶也是红的,好像秋天的叶子。

上一篇:初中化学学习总结下一篇:送课下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