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

2024-05-06

《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0篇)

篇1:《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地理组

高阜辉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这本书分为“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优秀生的培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和“沉重的思考”几个部分。我被其中所记录的教育故事深深地打动,几次不知不觉地热泪盈眶。在这本书中,李老师的字字句句都高扬民主、科学、个性教育的旗帜,处处诠释着一个大大的“爱”字。如果说,单纯的理论套套谁都懂,那么李镇西老师触动读者心弦的则是一个个朴实真挚、载满真情的案例,记录着他与学生之间的情与爱。爱是当好一个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爱的情感。

李老师从教17载,对学生的爱全身心地投入,贯穿到教育教学的细枝末节。这种爱细致入微,滴水不漏,这从李老师不管接手哪个班,都精心给每个学生过生日,在生日这天送他们一本励志的书,一本笔记本、自创一首诗、或开个生日宴会等体现出来;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亲和、实实在在、不掺一点杂质,这表现在李老师经常把想家的同学或有特殊情况的同学请到家大吃一顿,学生在这里无拘无束,有种回家的感觉,假期师生一起出去郊游、在草坪上和学生摔跤,斗鸡,打扑克等等,学生推心置腹地称李老师为兄长;李老师的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突出表现在对差生的转化上,更展示出了李老师过人的教育智慧,既有心贴心的情感交流又不失严父的温情,对不同的问题学生投其所好,如对上课好思想溜号,自控能力很差的学生,李老师帮他出主意,就是对自己“每天十问”,如一问今天学习任务完成了吗?二问明天的新课预习了吗等。连问十个问题,并且要坚持这样做;如对基础很差,上课听不懂又捣乱的学生,李老师便送给他一本〈烈火金刚〉,老师讲课他也有事做这样就不打扰别人听课了。他以自己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与这些学生同喜同悲,吃喝玩乐,打成火热一片,再玩世不恭的顽童也会被李老师伟大的爱心所俘虏,孩子们于是敞开心扉,心甘情愿接受李老师的谆谆教导,李老师用自己博大厚重的爱融化了一块块坚冰,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是的,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只要心中有爱,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对于教育也同样,只要自己有充分的爱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只能说明爱心不够。

篇2:《爱心与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提出:“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我想我做不到,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生,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篇3:教育的真谛——恒心、耐心与爱心

从打算写教育叙事开始, 我的脑海里已经一次又一次地把我的学生, 我与他们的朝夕相处, 我从教生涯的点点滴滴回忆了起来。

我从教15年, 当班主任也有14年了。记得初为人师的我内心是那么欣喜, 那么激动。可是在这欣喜与激动的深处却也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是一种莫名的胆怯, 虽然当时我面对的只是二十几个学生, 也总是有一种万一讲着讲着学生提一个我不懂的问题可怎么办的心理负担。

那时候我任教的是小学科学学科, 这一学科的知识包罗万象, 什么天文地理、科学实践, 这些东西可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每一堂课我都精心准备, 把当时条件下所有能利用的教具、器材统统用上。只为满足学生们那强烈的求知欲望。

可是, 越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 他们就越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那时又没有现在的互联网, 查资料需要去学校的图书室。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很小的学校, 可供查阅的资料少得可怜。有的时候真的被学生们问住了, 我只好动用一切可以得到信息的手段, 打电话咨询, 或者去问那些年长的有经验的老人。记得我父亲当时也是我的重要咨询对象。

慢慢地, 我对教材已经能驾轻就熟了, 依据孩子们认知的规律和特点来设计教案, 有了一些教学预见性。

转年老教师退休, 我成为了一名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这个阶段, 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 也经常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其实教育与教学是没有固定方法的, 我觉得必须因学生个性不同而异。

当时班里有一名女生学习成绩不好, 又是班里年纪最大的一个。但是她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 这也是在一段时间以后我才发现的。那时我想学习成绩差怎么办?下工夫给她补课吧。她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 可是连拼音还拼不好, 更别提生字了。每一次的听写生字光改错字她就得需要半个小时, 至少也得二十分钟。哎, 真是让人发愁呀!怎么补呢?无奈之下, 只好等别的同学放学之后把她留在教室里, 每天如此。日子长了, 她的成绩是有提高了, 但她的个性却变了。每天也不跟同学们一块玩了, 似乎连话也不愿意多说了。经过几次与她交谈我明白了, 她是失去自信心了, 在她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如其他同学, 所以也不愿意与同学们在一起了。教师的一片苦心与期待却换来了学生个性的压抑, 这使我陷入了苦恼之中。

我猛然想起学校美术老师曾说过这名同学的画很有创意, 而且有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功底。对, 就通过这个来唤起她心中的自信。我连忙找到她的家长, 把她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沟通, 家长说出了真情:这个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 家长也曾送她去专门的美术教师那里学习过。但家长的心里总是认为学美术没什么用, 还是要以学习“正科”为主。这种想法显然是一种偏见, 如果能让这个孩子将来上美术专业学校, 她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人生价值。我跟家长做通了工作, 最后家长同意每个假期送她去学画。就这样, 每到寒暑假, 她的家长就克服重重困难, 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县城里去学素描、学水粉、学国画。由于孩子爱好画、擅长画, 学画的过程带给了她无限的快乐与自信。她的性格开朗了, 变得阳光起来。现在她已经高中毕业, 考取了哈尔滨市的一所大学, 学习美术教育专业。在大学里,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 每学期都能拿到几千元的奖学金, 而且还入了党, 在学生会里任宣传部部长。真的可以说与她从前比是天地之差, 她不仅成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而且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她对我说:“老师, 我将来一定办一所专教美术的学校, 解决我们林业局孩子参加美术专业培训还要去外地的难题。”看着她充满自信与希望的脸庞, 我由衷地为她有今天的理想而感到欣慰, 感到自豪, 相信她的人生之路会因她的画走得更精彩、更辉煌。

想想这个孩子从开始到现在的变化, 真是体会到了“因材施教”这个词语的含义了。是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与特长, 教师只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使教育教学的深度、广度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能力发挥, 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 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便是成功的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者, 往往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求比较高, 所谓“严师出高徒”。这也是我作为班主任并任教语文与数学两个学科的一种困惑。

其实,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心里非常清楚面对的是儿童, 他们的认知能力是与他们自身的年龄相当的。所以从某一个角度讲, 要有极大的耐心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而能做到这一点又是需要一个磨砺阶段的。

这让我记起了一名学生, 他是一个贪玩又机灵但并不想好好学习的孩子。一上课他就忙起自己的“业务”, 不是搞小动作就是溜号儿, 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学习。课后的作业更是不用提了, 几乎是天天完不成。看着这么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上不来, 哪一个班主任能不着急呢。在老师的心目中他如果能把注意力的三分之一用到学习上就能一跃而成为班级里的上等生。所以我便开始对他展开教育攻势——首先, 上课经常提问他, 看着他慌乱地抬起头的那副模样心里真是生气。不用说, 问题当然答不上来, 同学们对他充满了歧视和失望。其次, 展开家长攻势, 去他家家访, 在他完不成作业的时候打电话给他的家长。还有, 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他的近况并对他进行批评。

一段时间下来, 把这个孩子“折腾”得没精打采, 上课是“老实”了, 但是学习成绩并没见提高。我不禁反思起来, 难道他会是一块顽石, 这么用心地对他, 也一点儿没有感觉, 就不知道上进些吗?不, 还是从自身的教育方式找找原因吧。这样想着, 体会一下这个孩子最近的感受——同学们因他经常答不上老师的提问不愿跟他玩了;家长呢, 得知他在校的表现, 就在家里给他加压了;在其他老师眼里呢, 他更是出了名, 一去办公室老师们都逗他:“又犯错误了?”弄得他整天闷闷不乐的, 虽然上课不再溜号儿了, 也不那么有心思玩了, 但跟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也没有把心思都用在学习上。是不是教育方式出问题了, 我在反思着。怎么把一个教师起码的心理战术给忘了, 连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都不清楚就急于对他展开教育攻势, 怎么会成功呢?老是急于对他提出一个又一个的要求肯定是行不通的, 一股脑儿地把大人们的思想强加在他身上, 他一下子怎么能承受得了呢?制订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 让他逐步地体会成功, 给他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环境, 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里, 都不让他产生自卑感, 这是首先要做到的。

于是我及时改变教育措施, 在同学中间给他树立自信, 他的聪明与机灵就是他的长处, 他虽然贪玩儿, 但在玩中也有不少新的见解, 比如经常发明一些新的游戏, 自己做一些新鲜的玩具。我就把他自己刻的木头剑、小手枪要过来在课堂上展示, 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原来他的小手还这么巧呢!在家长那里也一改报忧不报喜的方式, 把他最近的点滴进步汇报给他的家长。也不再叫他去办公室, 那样太伤害他的自尊心。在老师眼里这样做是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 可是在学生们眼里经常被叫去办公室的孩子一定不是好孩子。

这样一段时间过去了, 他乐观自信起来, 也变得爱学习了。虽然学习成绩并没有达到突飞猛进的程度, 但是也明显取得了进步。同学们也喜欢跟他在一起了, 家长的反馈也不再是消极的。

经历了这么一场“教育风波”, 我不禁长出一口气, 差一点儿把一个好孩子毁掉, 虽然动机是好的, 出发点是积极的, 但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急于求成, 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缺少耐心的教育方式是不对的。经过这一阶段的磨砺, 我深深地认识到耐心对于一个教师有多么重要。

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曾这样说:“教育之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 就不称其池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一位教师值得欣慰的不仅是自己获得了多少荣誉, 学生考了多高的分, 而是你为学生倾注了多少爱, 你是否能成为他们一生感激的人。播撒爱, 收获爱, 这个过程越来越让我着迷。我又想起一个学生。他是当时班级里彻头彻尾学不会的、毫无希望的一名学生。但就是他, 曾经作出一件让我备受感动又难以忘记的事。那是我们林业局第二小学刚成立那年的元旦, 学校给孩子们预订了一些食品, 其中有他们非常爱吃的干吃面。我照例每人发下去一份, 然后我们就开始开联欢会。联欢会过后, 送学生们去食堂就餐。由于家住得远, 我中午就不打算回家了, 所以又回到了班级。这时我发现在我的讲桌上放着一个纸袋, 纸袋是手工粘成的, 很粗糙,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 中年 (午) 的饭。”打开纸袋, 里面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干吃面。看字迹就知道是他, 是班里学习最吃力的这名学生。五年级的学生了, 竟然还能把中午的“午”写成“年”。哎!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想想以往我对他的训斥, 对他一段通顺的话都写不出来时的怒目圆瞪, 对他分辨不出应用题是加还是减、是乘还是除时无奈的叹息, 想想他曾带给我的挫败感, 想想他曾带给我的绝望, 仿佛都成了一个个笑话, 成了一个个辛辣的讽刺。已经成功地教育了他, 为什么感觉不到成功?播撒了爱, 也收获了爱, 为什么内心没有喜悦?就好像房间明明通着电, 却依然在黑暗中默默等待, 心里还在抱怨为什么停电一样。忽然间, 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释然, 何必追求十全十美呢?月亮还有阴晴圆缺, 更何况是我们的教育?教会了他如何做人, 教会他懂得回报、懂得感恩, 这不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吗?

教育就是这样, 当教师面对正值童年和少年的学生时, 应该让他们展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与生机勃勃。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呵护他们生长的土壤, 用智慧去启迪他们纯真的心灵, 用阳光去照亮他们心中阴暗的角落, 使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成长空间更加宽松、更加透明、更加生机盎然。

现在, 我依然乐此不疲地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着、奋斗着, 为这份让我着迷的事业努力探索着, 渴望在工作中收获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摘要:教育方法是需要教育者用心研究和探讨的永恒主题, 作为一名教师, 要用自己对教育理论钻研的恒心、对学生无限的耐心和爱心来诠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关键词:教育环境,因材施教,耐心,爱

参考文献

篇4:爱心教育在《品德与生活》的应用

关键词:课程;品德;生活;爱心教育

曾看到过这样一幕情景:一位母亲给他七八岁的孩子买了饼干,孩子把饼干一把抓在手里,怎么也不肯给妈妈尝一口。妈妈故意咬了一口孩子手里的饼干,结果孩子大发脾气,非要妈妈把饼干吐出来不可。这位妈妈无比感叹地说:“你看,这孩子真没良心,我对他这么好,什么都依着他,有点好吃的都给他留着,可他一点都不会体贴大人。长大了真不知道会怎么样……”

这位家长的感叹确实令人深思。为什么现在有些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舍不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原因是孩子缺乏爱心,这是不注重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造成的结果。

爱心,即关爱他人之心,它有许多外在的表现形式,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从广义上讲,是指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父母,爱同学,爱社会一切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

一、教师要做爱心教育的楷模

要让学生有爱心,教师自己必须有一颗博爱之心,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爱心,以热爱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基点,进而热爱教育对象,并施以正面教育,以雕塑学生美的灵魂为目标,这是人类最纯朴的爱的情感的升华,也是做好德育工作、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客观需求。

1.教师以身立教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教师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方面。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要用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新一代的教师更要有高尚的行为,在品德方面以身立教,把真、善、美作为自己永恒的追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在当代,教师的价值,应体现在其道德情操与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的完美的统一上。

2.情感感染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情感感染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相对的,感情不能对立。”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

二、精心设计载体,激发学生的爱心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育家陶行知有精辟的论述:“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受健康的教育……我们可以说,好生活是好教育;坏生活是坏教育;高尚的生活是高尚的教育;下流的生活是下流的教育;合理的生活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是不合理的教育;有目的的生活是有目的的教育;无目的的生活是无目的的教育。”因此,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精心设计爱心教育载体,是培养学生爱心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1.创设爱的环境

所谓爱的环境,主要是指爱心教育中出现的,能给教师及学生强烈感觉的一种精神表现或景象,是以爱心为主导的群体态度和情感的综合反映,是培养学生爱心所特有的无形的氛围。在具体教学中,通过交流、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加深对爱心的理解,体验爱心的重要和丢失爱心的危害;采取辩论、对话、故事、小品、检查对照等形式,设置情境,使学生明辨善恶,提高认识,引导行动;利用雪景、星空、春色等来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在故事会上宣讲古今名人爱国爱民的事迹,使学生与榜样产生共鸣与情绪体验,激情明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起一座“爱”的丰碑。

2.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活动

坚持不懈开展“爱心教育”和“关爱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关爱活动和爱心体验中受到了较好的“爱心教育”,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开展“爱心周”“爱心大行动”活动,成立“爱心基金会”等,使部分品学兼优而家境贫寒的学生得到了爱心援助。捐一样礼品,捐一份爱心,买一件礼品,献一份爱心,为的是奉献一点爱心,为帮助他人尽绵薄之力,从而唤起学生对“爱”的认识,培养学生懂得“爱”,会“传递爱”和“输出爱”,知道只有具备“爱心”的人才是人格完整的人。

3.鼓励学生写体验日记

每次教育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把收获表达出来,并针对他们的心得体会再进行指导和引导。学生每次遇到困难时,总是自我总结教训,教师采用延迟评价和分解评价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补偿练习,以激起他们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亮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具体操作上,通过制作富有童趣、图文并茂的“星星你真棒”德育橱窗,定期开展评荐“体验之星”活动,编辑生动活泼的爱心体验小报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写体验日记,以再体验得到爱的升华。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综合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爱心教育主线,把爱心教育贯穿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高尚品格,激发学生热爱同学、热爱师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的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刘旭东.生活世界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理念与实践,1999(07).

篇5: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走进《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们收获了感动,得到了启迪,好像有人给我们点亮了一盏灯,照亮了你我的教育之旅。阅读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我要有这样的老师多好!”,同时我也在暗暗下决心,我要向雷夫老师学习,做一位对孩子充满爱,对工作充满热情与智慧的老师!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们看到了对孩子爱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这才是不断创造奇迹的根源。一些孩子,他们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捉一只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面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第56号教室因雷夫.艾斯奎斯的工作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孩子们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而学会了遵守规则、为他人着想、自我计划、自我教育。而这一切的获得并非教师最初的目标,他也是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后才渐渐明白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当我们越是想让孩子们达到我们设定的目标时,我们往往离目标越远。所以作为教师有时要回到教育的起点,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够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为了课堂纪律,为了应试教育,许多老师使用的是“下马威”,并佐之以“小

红花”的激励,“逻辑后果”的制约等措施。其实在无形中降低了孩子的水准。我们常把老师是否“用心”只是理解为态度专注与否,并以此评判一个人事业上的得失。而雷夫老师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却不断告诉我们:有热

情和态度还不够,还要运用智慧,乃至一个小小的鬼点子!巧妙地做,坚持不懈的做,才会充满力量,令人叹服。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讲到了品格教育的六个阶段。原来信任孩子,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是我们父母、老师由于没有认识到教育的根本,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要知道孩子原本就是可以做到的!

雷夫.艾斯奎斯在培养孩子品质的六阶段中细致地描写了每一阶段的目标、做法、结果,同时也不断地提出“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就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带着自己的学生走到了第六阶段。当我们读完了这六个阶段就会给自己一个新的目标,并

且确信自己的学生也可以做的这么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样细心观察,从爱每一个孩子出发,那么我们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教室,就让我们从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开始,让我们的教室变成孩子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

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

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的防线。其实他也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诠释着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因为他明白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感情,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必须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李老师认为自己目前远没有达到宗教的境界,但是把教育当做我热爱的事业,并尽量使自己逐步具备一种宗教情怀。因此,他自觉地记录、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于是便有了持续不断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已经不是他的工作常规,而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了。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欲速则不达发展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他的信念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唯分数至上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

“总以为教育有爱心就足够了,可是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这本书没有深邃的语言,有的只是对学生无尽的情感和最真实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是万同的故事。“这长达50页的转化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见过最感人的后进生日记,在阅读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这样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 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天赋倾向、性格特征等,当一个教育者能够真正地了解学生并在与学生交流中获益而提升自己的时候,他的所得将要比他所付出的多得多!

在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

育》中,我深深的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更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纵然不能给予鸟语花香,也可以带来些微绿;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成为画中和谐的一味色彩,即使不是画龙点晴的神来之笔,也不会是大煞风景的涂鸦之作;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回报爱;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地久天长。最后,我想用一首曾经读过的小诗来表达我的情感: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是一片看不够的景,是一腔抒不倦的情。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知识浪花滋润你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目标。让阵阵馥郁的书香在校园萦绕,陶冶你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自由的精神,高尚的情操。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让读书成为人生的追求,让读书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酒泉育才学校马建东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借助学校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际,花了一些时间,捧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读完了一部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 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

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详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

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 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

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

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

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篇6:《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在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记中的程桦、杨嵩、黄金涛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孩子。程桦爱好广泛,学习非常优秀,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小;杨嵩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可很“调皮”,上课时有些“不务正业”;黄金涛自控能力较差。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对于程桦,李老师从谈心入手,推荐书籍作铺垫,一步步引导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树立远大志向发展;对于杨嵩,李老师从引导他战胜自我开始,逐步过渡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黄金涛,李老师则发挥了“日记”这个教育载体的作用,让黄金涛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不断地总结、反省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经过李老师费心地调教,三个人都渐露出耀眼的光芒,为他们以后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着他的教育实例,我也在心里记下了他所说的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的几点: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第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第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我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实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默默耕耘,在自己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篇7: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政治

刘媛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成名作、代表作。该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这本书,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我为中国有这样的教师而感到自豪。

书中提到,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星族之一,他深受苏霍姆林斯基影响,重视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不得不说,李老师的思想源于苏霍姆林斯基,又超越了苏霍姆林斯基,顺便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撰写教育日记的做法深深地影响了我,纵使我有可能没有毅力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去撰写教育日记,但我觉得日常写写教学反思、教育总结,还是很有必要的,希望自己能一直坚持下去。

作为一名新教师,教育教学经验非常匮乏,如果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话,班级琐事的管理更是非常棘手。没有做过班主任的教师职业生涯是不完整的,班主任工作难做,但是要勇于挑战自我。读完李老师的书,在教育教学方面,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管理方面我学到了很多,这些将是我未来工作的财富。我懂得了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要发挥“集体教育”的功能,注重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融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充实,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班级协调发展。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谈具体的做法感觉有些抽象,从李镇西老师身上我学到,做班主任一定要有“三心”——爱心、耐心、细心。

一个好的班主任一定要“细心”,了解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基本信息,适当地去关心情况特殊的学生。李老师的手记一:“爱心与童心”中“生日的故事”深深的感触了我。给学生送生日礼物,这种偶然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会有意识地注入教育的内容,学生与老师的爱或尊重是相互的,老师对学生好,学生能够体会得到,出于年少时单纯的情感意识,他们会加倍尊重老师,甚至有时还会为老师制造小惊喜,为生活增添色彩和趣味。

好的班主任要有“爱心”,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爱。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爱往往是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的催化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会遇到“爱屋及乌”的现象,某些学生因为喜欢某门科目的老师而喜欢去学习这门课程,所以要尽可能建立一种爱的良性循环。同时,老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永恒的、持久的。老师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最终做到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班主任在与顽童打交道时,爱心是前提,同时“耐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这一记中我就深刻体会到李老师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万同是个坏学生,他有不少不良的社会风气,在无人监督考试中作弊通报批评处分但他仍然再犯,李老师并未大发雷霆而是以这件事作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契机,让全班学生从个人言行与班级荣的关系上来思考万同的作弊,使包括万同在内的每一位学生得到一次深入心灵的教育。可见李老师对学生耐心十足,也让我懂得作为一个老师,要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他们会体会到你的宽容与忍让,不会让你的努力付之东流。

另外,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素质教育”这个词总在我的脑海中盘旋。《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素质教育探索手记”,里面论述了李老师采用各种途径有效地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一名教师,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何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那就是爱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教育。这里,我想就“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谈谈个人的想法。素质教育,并非“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既要培养优生,又要做好后进转化工作。

优生教育不能只注重分数,到底该如何培养优生,读完李老师的书,我深有体会。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优生是“上线生”,如果他们仅以考上大学为目标,那我们国家不过是又多了一名大学生而已,所以作为老师要引导优生树立志向,让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近年来,学生中有不少承受不了各种打击而自杀,其中大部分是我们教育者眼中中的优生,这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针对优生,我觉得要训练他们的受挫心理,长期处在金字塔顶尖的优生,很少品尝失败和冷落的滋味,他们对受挫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高一,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各个学校的佼佼者,汇聚到这所中学,以前都是班上的尖子生,现在大家水平都相似,老师自然也不会视如珍宝,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心理可能承受不来。因此,优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受挫的心理承受力,是优生培养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除此之外,我觉得不断激励优生超越自我,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通读完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体会到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信念、鼓励与宽容。当我们走进后进学生的心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个比较调皮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找他几次谈话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此时才深刻体会到李老师说的后进学生的教育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通过一次谈心教育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的太简单了,只有将李老师的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自我教育的同时,又接受集体的监督,既允许其反复,又鼓励其进步,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书中关于万童的教育事例,是我看过最成功的一个后进生转化实例,给了我莫大的启示。

篇8:爱心教育在《品德与生活》的应用

这位家长的感叹确实令人深思。为什么现在有些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舍不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原因是孩子缺乏爱心,这是不注重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造成的结果。

爱心,即关爱他人之心,它有许多外在的表现形式,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从广义上讲,是指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父母,爱同学,爱社会一切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

一、教师要做爱心教育的楷模

要让学生有爱心,教师自己必须有一颗博爱之心,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爱心,以热爱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基点,进而热爱教育对象,并施以正面教育,以雕塑学生美的灵魂为目标,这是人类最纯朴的爱的情感的升华,也是做好德育工作、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客观需求。

1.教师以身立教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教师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影响方面。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要用完美的人格,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新一代的教师更要有高尚的行为,在品德方面以身立教,把真、善、美作为自己永恒的追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在当代,教师的价值,应体现在其道德情操与知识水平、教学能力的完美的统一上。

2.情感感染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情感感染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相对的,感情不能对立。”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

二、精心设计载体,激发学生的爱心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教育家陶行知有精辟的论述:“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过健康的生活便受健康的教育……我们可以说,好生活是好教育;坏生活是坏教育;高尚的生活是高尚的教育;下流的生活是下流的教育;合理的生活是合理的教育;不合理的生活是不合理的教育;有目的的生活是有目的的教育;无目的的生活是无目的的教育。”因此,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精心设计爱心教育载体,是培养学生爱心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1.创设爱的环境

所谓爱的环境,主要是指爱心教育中出现的,能给教师及学生强烈感觉的一种精神表现或景象,是以爱心为主导的群体态度和情感的综合反映,是培养学生爱心所特有的无形的氛围。在具体教学中,通过交流、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加深对爱心的理解,体验爱心的重要和丢失爱心的危害;采取辩论、对话、故事、小品、检查对照等形式,设置情境,使学生明辨善恶,提高认识,引导行动;利用雪景、星空、春色等来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在故事会上宣讲古今名人爱国爱民的事迹,使学生与榜样产生共鸣与情绪体验,激情明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起一座“爱”的丰碑。

2.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活动

坚持不懈开展“爱心教育”和“关爱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关爱活动和爱心体验中受到了较好的“爱心教育”,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开展“爱心周”“爱心大行动”活动,成立“爱心基金会”等,使部分品学兼优而家境贫寒的学生得到了爱心援助。捐一样礼品,捐一份爱心,买一件礼品,献一份爱心,为的是奉献一点爱心,为帮助他人尽绵薄之力,从而唤起学生对“爱”的认识,培养学生懂得“爱”,会“传递爱”和“输出爱”,知道只有具备“爱心”的人才是人格完整的人。

3.鼓励学生写体验日记

每次教育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把收获表达出来,并针对他们的心得体会再进行指导和引导。学生每次遇到困难时,总是自我总结教训,教师采用延迟评价和分解评价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补偿练习,以激起他们积极的心态,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亮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具体操作上,通过制作富有童趣、图文并茂的“星星你真棒”德育橱窗,定期开展评荐“体验之星”活动,编辑生动活泼的爱心体验小报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写体验日记,以再体验得到爱的升华。

篇9:爱心与慧心教育

胡正勇老师是广东实验中学(简称省实)高中部的信息科组长,信息学奥赛主教练,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省实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机器人比赛与学科竞赛中长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学生在全国、亚太区屡获金奖,被保送到北大、清华等全国重点大学者络绎不绝。更有学生因出色的竞赛表现,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

骄人的成绩,用胡老师的话说,源自学校领导的支持,源自学生的拼搏与努力,也源自坚持不懈的爱心和慧心教育。

和胡老师交谈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他思维敏捷,逻辑清晰,表达简炼,常一语中的。胡老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分到一所中专院校任教,长期将教学与项目实施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与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不谋而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年后他南下广州,成了省实的一名信息学科老师,在教学与辅导奥赛、机器人大赛中依旧保持了自己的这种教学特色,深受学生欢迎。

在学生们看来,信息技术课总是很有意思。最近,高一南山班的学生开始学计算机编程了,胡老师介绍指导学生用“scratch”软件,独立开发一款游戏。用这个软件开发游戏非常简单,大受学生欢迎。

胡老师说:“我让学生开发游戏,主要目的是让他们从一个游戏的整体制作流程,熟悉做成一个产品或者一个项目的系统过程。开发游戏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有趣的载体,我希望学生能够领略系统工程的思想。”胡老师认为,教育需要爱心,更需要慧心。仅有爱心,不讲方法会事倍功半,可能好心办不成好事;仅有慧心没有爱心,可能让老师过于追求效率与显性的功利,面对挫折与失败容易失去耐心,面对不那么聪明的学生容易失去信心。爱心加上慧心,老师才舍得为学生作出自我牺牲,最大限度地挑战自己,永立学科教学与竞赛的最前沿,以科学的方法,高效的行动,启迪学生,成就学生,师生力量叠加,共创佳绩,达成双赢。

显而易见的是,现在我们对老师的爱心强调有余,对慧心关注不够。如果说爱心让学生感动,慧心则让学生睿智,二者有机融合,成就教育的品格与境界。

胡老师指导参赛的学生大都集中在高一高二两年,能利用的只有课余时间。高中生功课紧张,学习任务繁重,教学能利用的时间往往只有学生午休和周末的时间,还不能因此影响学生平时的上课学习。如果没获奖,仿佛只是无效的付出。时间一长,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没有一点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高要求,必须讲求方法,激发兴趣,提高效率。从学习到参赛,时间紧,任务重,目标高,压力大,都要靠老师悉心化解,既要让学生能看淡成败,举重若轻,更要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而这一切,对老师全是义务劳动,没有半分报酬可言。

带学生外出参赛,更是一种考验。参赛地点往往离家远,甚至是海外地区。许多孩子是第一次外出参加这种大型高规格赛事,又紧张又兴奋。胡老师重任在肩,学生的生活、学习、竞赛,需要他全方位的投入,不容有丝毫差池。有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分区联赛,学生深夜生病,而居地又偏远,第二天就要竞赛,胡老师一面及时送学生上医院,一面做好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学生带病坚持上赛场,获得了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最后保送中山大学。胜利属于爱拼才会赢的人们!

信息学课时少,学生基础弱,缺少参赛经验。因此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胡老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胡老师会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放在公共邮箱供全班同学查阅,让学生看到别的同学是怎么做的,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学生开发出第一个版本的游戏,胡老师会让其他同学试用,“这个实际上是意见反馈阶段,开发这个游戏的学生要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反馈意见再进行修改。”胡老师说,不能小看了这个意见反馈阶段,“失败后的反思特别关键,我们做一个产品,用户的意见反馈特别重要,通过反思不断纠正自己方案里的不足,从而进行改进, 然后得到提升。”

胡正勇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机器人大赛中斩获各种奖项。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他也想了很多新招。不管是课程教学还是竞赛辅导,他都会在活动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提高警惕,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很少先入为主地要求学生如何做,而是先让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自己只是引导与提醒,建议与参谋。引领大方向,关键时刻让学生如醍醐灌顶,但从不包办。

胡老师经常带学生去高校实验室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科研素质。“一个实验往往要做好几天,只要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老师不用过于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学生就会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中明白科研需要具备严谨的态度;实验数据的获得并非一蹴而就,经常我们的实验从早做到晚,可能连续几天都不一定能得出我们想要的数据,再加上实验有很多偶发因素,失败是常事,所以我们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和坚持。”胡老师如是说。

近几年,胡老师辅导学生获国际金奖4项,国际银奖1项,国家级奖项70余项,省级奖项400余项,有16人次获得全国重点大学保送资格。他的爱心与慧心教育,在省实这块沃土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篇10: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酒泉育才学校马建东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借助学校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际,花了一些时间,捧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读完了一部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详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上一篇: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孝敬长辈的名言(孝敬父母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