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中心总结

2024-05-03

政务中心总结(精选8篇)

篇1:政务中心总结

文章标题:政务中心工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依法行政和政府工作全面提速的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心提出的“年内工作全区争第一,全市创一流”的工作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了工作,使政务中心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现在,纳入政务中心的单位已达48个,承担着238项审批业务,面对这么多单位,中心的工作如何开展摆在自己的面前,我深知,面对这么大的工作量,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时刻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勇于面对挑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中心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政务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政务办理、招商咨询、督查服务、外来投资、信息咨询“一站式”服务等,采取“一门受理、联合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的方式,实行集中办公。因此,抓好中心的审批业务当属重中之重。绝大多数单位把本单位承担的审批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大厅进行审批。因此,抓好中心窗口单位的审批服务质量尤为重要。根据分工,我经常组织窗口人员学习区委、区政府的有关文件,学习在审批业务中“六件”办理制的要求及程序,明确审批服务项目的审批依据,以便尽快地进入角色开展审批业务,并会同政府法制室、监察局、物价局的同志立即着手起草确定需要保留的审批项目的审核、审批业务流程图的设计等工作,确保现定的审批项目搞全,凡与规定不相符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缔,凡上级已明令取消的,一律停止执行,然后通过报纸、电视台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为使广大客户真正享受到“一站到底”的优质服务,减少客户交费的麻烦,我又会同财政局、中行等部门,研究落实窗口单位统一收费问题,从如何开设帐户,开具发票到每月初如何将此款拨付到各单位等问题都一一解决。各单位统一收费在政务大厅进行,即方便客户,保证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为政府聚财,又杜绝了行政审批收费过程中标准不一,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在审批服务业务中,我特别注重要求各窗口单位要努力提高审批服务质量,遵循“高、严、快、实”的标准,只要属于窗口职责管辖范围内的业务,在承诺的时间内都要顺利地办完所有手续,真正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一、行政审批职能得到较好发挥,办理业务数量大,质量高。2005年,共办理各类审批业务10153件,窗口集中收费805万元,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普遍认可。

二、审批时限明显缩短,行政效率大大提高。由于大厅实行“一条龙”式的审批服务和辖区内7日内办结制度,使有的项目需要十天甚至一个月才能办结的,现在在大厅内集中办理,数小时就得到及时办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广大客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三、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制定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年内实现“全区争第一,全市创一流”的工作目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确保各项工作争先创优。二是不断总结和完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约束机制,确保政务中心的工作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三是规范审批,优质服务。在规定的时间内都能顺利地办完所有手续,热情为顾客服务,达到客户满意。同时做到“五坚持”、“五纠正”,即:就地审批要坚持,送批现象要纠正;联合审批要坚持,各自为政要纠正;按时办结要坚持,拖延时限要纠正;领导带班要坚持,不管不问要纠正;首接责任要坚持,推诿扯皮要纠正。

回顾政务中心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加强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紧紧围绕“服务经济,方便群众”这条主线,积极研究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探索出一套成功的适合长清实际的政务中心管理模式,进一步发挥政务大厅在全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不足之处:

平时学习抓得不够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政务中心工总结》来源于,欢迎阅读政务中心工总结。

篇2:政务中心总结

一、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窗口服务水平

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务服务工作的通知》(德办发〔 xx〕23号)的要求,中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办事制度、政务服务、办公场地和服务设施五个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强化行政审批及服务的管理监督职能,完善政府服务社会的综合办事平台。一是全市52个具有审批服务职能的部门签订了审批授权书,重新确定了窗口首席代表,强化了部门对审批窗口的授权,确保现场办结率达100%;二是设置了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未进驻中心的18个审批部门的申请,完善“一站式”服务;三是加强对进驻中心中介机构的.管理,通过制发《中介机构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窗口管理办法》(德政服发〔xx 〕33号),进一步规范了中介机构的行为。截止今年10月30日,市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受理申请65万多件,办结63万多件,其中即办件为42万多件,即办件率为66%,有效投诉为0。预计全年受理办理75万件。

二、加强干部职工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为把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主要领导带头学习。通过集中学习、自学等多种方式学习《行政许可法》、《四川省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和各部门审批服务相关业务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干部职工学法用法、依法行政意识。特别是注重紧密结合政务服务工作实际,结合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同步推进,全面加强服务窗口依法行政工作力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

三、完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促进基层和谐稳定

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建立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是今年中心的一项重点任务。在工作中,市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市行政复议委员会服务窗口,信访接待和调解工作纳入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的建设规范项目,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区)还实行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大调解”中心、村便民服务站与“大调解”服务工作站的一体化平台建设,让群众“进一道门,办所有事”,积极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发挥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站)在方便群众办事、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促进干群关系融洽的重要作用。

四、做好政务公开,构建依法行政工作的窗口和平台

通过“ 市政务网”为主要载体,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及时将社会公众普遍关注、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政府文告、法律法规和办事指南在网上公示,将各项审批服务的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联系方式“七项公开”,着力构建审批服务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窗口、政府机关和人民群众的互动信息平台。下一步。中心将继续加强电子政务工作,推进建设网上电子政务大厅,逐步实现投资企业、群众在网上办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的咨询、预约、网上预审、办件查询等服务。

篇3:政务中心总结

一、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路径

基于电子政务的电子文件中心是建立在政务网平台上介于电子文件生成政府机关和档案馆之间的电子文件保管机构, 同时是数字档案馆前端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 是实现电子文件的接收、管理、利用和移交, 与数字档案馆在信息交换上进行无缝对接, 提供基于权限的电子文件全文检索或浏览、电子文件借阅和归还、专题或个人收藏、信息发布、网上调查等多种电子文件的综合利用形式, 可实现对电子文件生命周期过程的完整管理, 以及海量电子文件的信息使用价值的综合利用, 改变目前中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相对薄弱的现状。

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路径, 基于以下三层架构:

(一) 应用层

政务网用户通过熟悉的微软界面和工具, 如MS-Office, Share Point, 以Web方式直接与电子文件中心进行交互, 提供和实现电子文件的接收、管理、利用、移交等四个核心功能内容。

(二) 公共服务层

政务网为应用层提供众多基础服务, 如存储和索引、工作流、PKI、目录服务、权限管理等, 以支撑上层应用。

(三) 存储层

政务网电子文件采用非结构化的数据存储 (全文数据库) , 其它信息, 如系统配置、站点结构、管理信息等存储在结构化的数据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中。

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内容

在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中, 从电子文件的生成机构 (政府各部、局、委、办) 流转的现行文件到归档部门的归档电子文件中间的过程为非现行文件阶段。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模式所针对的目标是对非现行电子文件从接收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 内容上涵盖电子文件的接收、整理、保管、利用、移交等整个电子文件管理的全过程, 实现文件流程与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 帮助政务网用户完整安全地将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移交到数字档案馆, 实现电子文件中心对电子文件的自动化管理。

(一) 电子文件接收

电子文件中心将电子文件的生成机构所提交完成的电子文件及其符合电子文件或档案管理规范的元数据接收到电子文件中心, 并对电子文件进行元数据修改补充 (电子文件维护) , 再经过审批流程, 进入到后台的全文数据库中存储。

1. 电子文件与元数据的提交。

电子文件中心既接收电子文件生成机构提交完成的电子文件, 同时也将符合电子文件或档案管理规范的元数据接收到电子文件中心。

2. 灵活的提交方式。

一是手工提交。政务网用户通过电子文件中心进行手工在线编辑后提交。二是自动批量提交。通过电子文件中心提供的数据采集服务自动从前端系统 (如OA或公文交换流转系统) 中将电子文件批量、自动地提交到电子文件中心。

3.系统自动校验。提交后的电子文件只有经过校验, 确认其符合电子文件保存的规范和未来归档的条件后, 才能进入到电子文件中心, 存储在接收库中。接收过程采用PKI技术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4. 文件维护与审核。

电子文件中心对接收库中带入的元数据信息进行编辑修改, 同时补充一些元数据信息, 如电子文件中心自己定义的管理属性———保存期限、审计日志等以及将来归档时需要的元数据项。对于元数据信息补充完成的电子文件, 加载到待审核库。电子文件中心利用微软文档管理加速器 (MDMS) 系统的工作流技术进行审核流程的灵活定义。经过审批流程, 电子文件最后进入到后台的全文内容管理和索引库 (全文数据库) 中。

(二) 电子文件管理

电子文件管理是负责从电子文件进入文件中心后一直到移交至档案系统期间的全程管理。

1. 基于文档的元数据全程管理。

电子文件从产生、流转一直到发布归档都是基于元数据进行全程管理。包括接收阶段带入的描述性元数据信息, 如作者、创建时间的管理;维护阶段自定义管理属性, 如保存期限, 审计日志的管理;审核入库阶段, 元数据信息迁移到全文数据库;移交阶段, 元数据信息打包后供档案管理系统接收利用。

2. 基础元数据的词典化管理。

电子文件中心将使用频率较高的元数据内容汇集成词典, 使其内容变为可选项而不必手工录入, 提高文件维护的效率和准确性。电子文件中心提供词典条目的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方便政务网用户进行维护。

3. 强大的日志管理。

电子文件在接收、维护、审核、发布、利用、移交过程中, 会产生很多辅助信息, 如接收时间、审核人、检索信息、浏览时间等, 这些信息对一份电子文件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日志管理就是实现对电子文件流转的全程监控, 真实记录这些辅助信息, 并且在电子文件移交给档案系统时, 一起把日志详细信息移交, 达到记载政务网用户操作痕迹, 为事后责任辨认提供仲裁依据的目的。

4. 用户及文件授权管理。

电子文件中心提供用户统一身份管理, 支持政务网用户或用户组的增、删、改操作。系统管理员可以针对政务网不同的用户或用户组授予其对电子文件的不同控制权限:政务网某个单位的用户只能检索到本单位提交的电子文件;政务网普通用户只能浏览电子文件, 不能保存到本地;政务网借阅用户可以被授权将电子文件下载到本地, 在许可的时间段内查看电子文件。

(三) 电子文件利用

政务网用户可通过MS-Office和Web界面完成对电子文件的多种利用。

1. 电子文件全文检索和浏览。

电子文件中心对集中存储管理的众多电子文件提供全文检索和浏览功能, 并提供保存、打印等辅助功能。检索的手段主要包括:字段检索、任意词检索、复合检索、二次检索等。

2. 电子文件借阅和归还。

电子文件中心根据政务网不同类型用户设置其对电子文件的不同权限, 如设置允许保存、复制权限, 同时设置过期时间后, 当政务网借阅用户将电子文件下载到本地机器后, 允许其对电子文件进行脱机浏览, 超越借阅时间 (即过期时间) 后, 电子文件失效不能浏览。

3. 编订电子文件专题和个人收藏。

电子文件中心可以根据政务网用户工作和研究的需要制定电子文件专题, 通过检索电子文件中心数据库, 选择需要的电子文件数据, 加载到专题全文库。提供专题数据库管理、专题内容管理和网上专题资料检索服务功能。其中专题检索是专门针对专题电子文件库提供检索利用的服务, 主要包括全文检索和浏览等功能, 并提供保存、打印等辅助功能。支持将查询网页加入个人收藏夹, 提供个性化服务。

4. 其他利用方式。

电子文件中心提供信息发布 (新闻、公告、制度规范等) 、网上调查等功能, 方便用户获取更多的信息。

(四) 电子文件移交

电子文件中心提供电子文件移交到数字档案馆的自动化管理手段。

1. 完整移交。

当电子文件中心中的电子文件达到规定的保存期限后, 电子文件中心将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 将到期的电子文件及相关的元数据、操作日志信息打包后形成可被接收的档案文件移交到档案系统, 另外, 将电子文件的利用和借阅情况也准确地移交给档案系统, 确保电子文件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完整归档。

2. XML格式打包移交。

移交的数据包按照XML数据交换标准格式进行打包, 采用PKI服务确保移交过程中数据包的安全性、一致性。

3. 比对确认后删除原文件。

电子文件中心接收电子文件时, 原单位的档案室保留一份纸质文件。当电子文件从电子文件中心移交到档案馆时, 需要把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一起移交给档案馆, 通过比对并确认移交成功后, 删除电子文件中心中已移交的电子文件。

三、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保障

(一) PKI技术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公钥基础结构) 为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提供基于国际开放标准的安全的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支持。通过PKI技术保障电子文件接收、管理、利用、电子文件移交过程中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二) 目录服务

基于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轻量目录访问协议) 的目录服务在电子文件中心中提供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服务。

(三) 权限管理与审计日志

篇4:南京统建政务数据中心

——南京市信息中心综合管理部副主任桑菁华

当前,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政务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总体而言,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孤岛”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政务应用难以深入;二是局部与整体的发展不协调,综合效益无法体现;三是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投入产出比率不高。云计算、物联网、无线宽带等新技术的涌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和手段。为此,南京市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快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的意见》,开始了以电子政务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集中和共享建设与应用进程。

缺乏顶层设计

近年来,政府运营机构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加上政府机构内部每个部门独特的业务结构,各种有效信息资源的急剧膨胀,形成了海量的信息和数据。但是,由于技术发展水平和对信息化认识上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散建设、数据异构、资源独享等问题,建成的系统自成体系,信息共享性差,造成大量政府信息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大大影响了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效益的发挥,成为制约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规划,建设不同步、不规范。

由于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相关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大都为分散建设、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建设时间也前后不一,造成重复建设严重。

2.各单位机房条件不一,导致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抗风险等级差。

由于各相关单位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大都各自单独建设机房,各机房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不安全因素较多,从而导致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性、抗风险等级差。

3.信息共享困难。

由于各系统分散建设,导致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相对滞后的矛盾十分突出,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共享信息资源面临信息源多头采集、重复采集,数据命名、类型、格式差异,数据不能及时同步更新、部门间的数据不一致、技术多样化等问题。一些电子政务关键业务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从而造成了许多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制约了电子政务功能的发挥。

4.管理制度无统一标准。

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是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成功建设、规范化运行及后续推广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是对政策法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有益补充,管理制度建设也促进了整个政务机制的逐步完善。由于各系统分散建设,各自所需遵循的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自成体系,无统一标准,造成管控困难。

消除“信息孤岛”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电子政务发展导向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在政府内部,强调业务和数据的整合;在服务体系方面,强调政府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一站式服务,要求政府在职能管理和服务中,对各类事项与问题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应对。因此,对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综合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随着国内电子政务建设开始步入以信息整合和信息安全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建立统一的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成为南京电子政务建设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以深化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与推广应用,重点推动跨部门应用,促进信息资源交换和集成工作,营造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综合应用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1.助力节约型城市建设。

现有的政务系统建设模式下,各相关单位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系统的维护,造成人员成本的浪费,无法实现基础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共享,造成各系统基础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通过对电子政务的统一管理可大大减少维护人员数量,从而减少大量的维护成本。同时,通过统一规划,并引入云计算平台,可大大提高基础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节省大量资金。

2.加速信息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

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通过打造基础平台系统,建设南京市中央数据库系统,实现电子政务项目间的资源交换和共享,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应用。实现了对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格式、不同类型的政务信息资源的集中与统一管理,为最终消除“信息孤岛”奠定了基础。

3.促使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新阶段。

政府数据中心项目将促进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进入统筹规划、顶层设计、集中建设的理性发展阶段,必将有力地促进南京市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同时,南京政务数据中心将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和规范的管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为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各类公共及专业数据库、促进南京市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使数据中心逐步发展成为南京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整合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容灾备份中心。

篇5:政务中心年终总结

政务中心年终总结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及市政务中心的悉心指导下,中心以打造“便捷、高效、廉洁、为民”服务体系为己任,着力从提效率、促规范、强服务、倡廉洁等方面下功夫,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加强规范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由中心牵头,各窗口部门配合,统一编制了行政许可事项服务指南、示范文本、格式文本和审查工作细则。基本做到同一层级同一个审批项目的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事程序及审批标准全统一,切实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至上”理念,想群众之所想,问群众之所需,以便民、利民和群众满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换电脑26台,添置吧凳15根、沙发4张,新安装电子显示屏2个,在大厅设置了综合窗口、饮水处、休息区、银行转帐POS机等服务设施,服务设施和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为窗口人员和中心人员订做工作服33套。中心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法律依据、流程、申报资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及依据等均在网上办事大厅进行了公开,统一印制了《办事指南》,制作了申办事项《一次性告知单》,窗口工作人员信息上墙公示,提高了办事公开透明度。按照行政权力动态调整要求,清理保留行政权力事项5901项。

(二)加强效能监察,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市政务中心电子视频监察办法(试行)》,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会同区纪委监察局加强对大厅窗口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的监督管理。推行全员管理制度,每天对中心窗口开展4次以上巡查,着力解决脱岗、工作不在状态、慢作为、消极怠工、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等问题。启动电子监察平台升级改造工作。规范行政效能投诉处理机制,做好“96960”、“96196”日值工作,建立健全记录、报告、处理、反馈工作制度,跟踪群众网上投诉、咨询、建议办理情况。继续落实“三访三问”制度,畅通意见收集和反馈渠道。对咨询回复、投诉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办。今年受理并妥善解决效能投诉1起。

(三)强化中心管理,树立窗口形象。修改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工作制度,强化刚性执行,让制度“落地落实”。严格考核管理,全面实行电子监察,对窗口工作人员每月实行办件量、服务满意度评价、考勤、群众投诉、日常巡查“五位一体”考核,每季度评选一次先进,并及时通报窗口和相关单位,窗口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坚持特事特办,创新服务,开通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审批、返乡农民工办事绿色通道,设置老年人医保社保服务特别窗口,推行并联审批、跟踪督办、全程代办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公共服务事项5722项中超过7成进驻中心受理、办理,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重视群众意见和服务对象投诉,不定期开展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收集服务评价和群众意见,落实专人负责处理。继续开展服务质量评价、示范窗口创建、“服务明星”评选活动。1-11月,区政务中心累计受理办件事项64855件,其中:行政许可11597件,公共服务事项53258件,现场办结率99.8%,按时办结率100%,办理提速率87.68%,提前办结率100%,各窗口无超时件和有效投诉事件,服务对象评议率100%,满意率100%。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满意度评价在全区23个综合管理部门中位列第七。

(四)推进并联审批,服务项目建设。对重大投资项目实施看板管理,推动“三级联审”和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常态化运行。每月25日前向市政务中心重大投资项目代办科上报我区重大投资项目推进情况,同时更新政务中心重大投资项目上墙信息,确保看板管理扎实推进。继续开展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并联审批。区内所有并联审批项目均纳入xx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清理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事项,制定主要并联审批事项流程图和办事指南。区内所有联审事项均制定了流程图及办事指南,方便服务对象了解事项进展,提升工作透明度。完善企业登记“一照一码”并联审批工作。“一照一码”工作已于今年6月完成系统搭建和并网运行工作,现由区市监局负责试运行。1—11月,中心共代办并联审批事项21件,投资金额10635万元,按时办结率100%,较好发挥了网上联审平台“网络申报、网络办理、网络预警、网络监督”的作用。

(五)加强党建工作,夯实组织基础。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按照区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召开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开展集中学习12次,开展专题讨论3次。通过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增强,营造了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年召开支部会、组织生活会22次,切实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根据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制定单位工作意见,成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逐项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开展廉政专题学习13次,集中观看《镜鉴》等廉政教育警示片4次。狠抓换届纪律,严肃换届风气,学习相关要求3次,开展集体谈心谈话2次,班子成员签订了换届纪律承诺书,确保了换届风清气正。完成了“七五”普法市级示范点创建工作。

(六)加强帮扶工作,聚力脱贫攻坚。认真落实脱贫攻坚相关要求,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深入联系村21次,立足村情实际,帮助村“两委”和贫困户谋划发展思路,挖掘致富产业。做实脱贫攻坚验收考核核查工作,走村入户4次,对3户已脱贫、3户预脱贫户收入情况、满意情况等事项进行全面核查,查漏补缺,做细、做深、做实思想和环境卫生工作,力保考评验收质量。全年慰问贫困户12户,发放慰问金1800元,米面油等物资折资2300元。资助贫困学生7人2100元。邀请技术人员到村举办青花椒、藤椒种植管护培训会2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权责不明确、运行管理机制待加强。现行审批服务窗口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区中心仅有管理权,而无人事权,有“管事”的职责,无“管事”的手段。多数进驻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长期从事窗口工作,存在被单位“边缘化”的现象,对区中心的运行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二)个别部门对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重视不够,无健全的责任体系,行权平台没有真正体现行政权力具体的执行行为,而是在有具体结果后再上平台进行录入,行权案件存在事后补录现象。绝大多数部门没有按照平台流程操作相关要求录入案件,依然存在一个人录入整个案件现象,线上线下实时同步运行没有落实。

(三)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代办站点)规范化建设和管理程度不高,部分乡镇重视不够,群众办事还不够方便。

(四)进驻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部分职能部门受本部门工作任务、工作人员少的限制,迫于规定把人员安排在窗口工作岗位上,且不愿把素质好、业务精的人员安排进窗口工作,临时抽调现象频繁,或者从下属单位抽调顶岗,其中部分为非在编工作人员,造成窗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是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中心将根据市、区政府效能建设相关要求,对在区级审批权限范围内的承诺办件项目,除特殊情况外,继续加大压缩办件时限的力度,实现高效运作的目标。

二是强力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按照省、市政务中心要求和有关会议精神,有计划、按步骤在全区继续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与有关部门一道,组织协调好相关单位进驻、项目进驻、人员进驻中心工作,努力实现“一个门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目标,发挥好中心“一站式”服务功能。

三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依托中心网站、电子查询系统、窗口《办事指南》、业务宣传册等载体,积极搭建信息公开平台,推进政务公开形式多样化。探索、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进审批、公开方式,杜绝暗箱操作,实行阳光审批。

四是抓好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监管。拟定《xx区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管理办法》,将全区行政权力事项纳入行权平台统一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考核机制,加大对乡镇、部门行权平台相关考评、奖惩的力度。对先进窗口和个人大力表彰,对违规违纪人员严格教育,严肃处理,进一步规范行权平台管理,确保行政权力公开有序运行。

篇6:政务中心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2009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里,在领导们关心、指导和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在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上得到了提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我在这一年中,认真的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了新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把政治思想和实际行动紧密的结合起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学习了关于业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工作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端正工作作风,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爱岗敬业廉洁。对来办事的人员谦和礼待,耐心讲解各项政策法规和程序,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力求在短时间内正确解决,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能坚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严格规范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改善了服务态度,礼貌待人,热情对待每一位到我窗口来办事的人员,坚决执行政务中心“六查六看”准则和“六不让”要求,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对办事人员和咨询电话提出的疑问都给予详细耐心的解答或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做到了当天能办的事决不在我手里拖延,不让领导交代的工作在我手里耽搁,提高了我窗口办事效率。

篇7:政务中心工作总结

一、工作情况

自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以来,我镇按照规定将政务信息公开、效能投诉全部纳入服务中心,具体包括:受理接待信访投诉、调处矛盾纠纷、开展党建(组织关系转移)、民政优抚、劳动保障、农林水利、新农保、新农合、计划生育、城建等相关事宜。通过开展集中服务,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改善了政府形象。

二、主要做法

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加强政务中心组织领导。成立社港镇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顾问,镇长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我镇政务服务中心启动以来,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围绕这一主题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党委政府主抓、纪委监督、部门落实、群众参与”的政务公开工作运行机制。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夯实政务中心运行基础。服务中心大厅面积210平方米,现设党政服务、社会保障、城建服务、计生服务、民政服务、农林水服务、综合服务等七个窗口。大厅电脑、桌椅、电话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大厅内添置了休息椅、茶水机、报刊、杂志栏,以人性化的办公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

三是狠抓学习培训,提高服务中心人员素质。选派职能部门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15名同志到“政务服务窗口”工作,实行ab岗位制。政务中心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培训,工作技能得到有效提升,能做到熟练操作、高效服务。

四是强化日常管理,提升服务中心服务质量。为了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增强服务意识,树立窗口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了“七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预约服务制、全程代办的制度、责任追究制、全员考核制等一系列的便民利民服务管理制度及日值班制度,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增强服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加大违反规定的处理力度,对乱作为,不作为的工作人员,将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汇报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汇报。做好宣传工作,善于利用引导牌、指示牌,同时各个办事部门对直接来办事的群众及时进行引导。组织各村(社区)干部在政务公开栏上进行政务服务中心的宣传。

二是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采取多种培训渠道和积极开展多项服务活动来提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篇8: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中心的研究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将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运用到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以实现政府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优化,从而改变传统工作中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制约,使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规范、优质、透明的服务。[1]

早期电子政务平台属于桌面方式,由上级部门下发软件,在填报单位的单机上安装填报完成后上报,然后出现了服务器平台,填报单位使用浏览器或者客户端连接后台数据库直接进行填报,免除了对下发软件的频繁维护和上报的麻烦,提高了行政效率,现在又出现了移动办公和云政务中心,把电子政务的研究和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电子政务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的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分别进行的,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部分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一,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互联互通,从而形成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系统难以兼容,信息数据资源难以共享,造成极大的资源和财力浪费。同时,由于电子政务涉密业务的要求和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数据交换在公众与政府机构、政府机构内部及跨机构之间并未畅通进行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难点可以归纳为:

2.1 电子政务系统的整合问题

各个单位独自建立自己的政务办公系统,后台使用的数据库、数据格式、元数据以及数据接口各不相同,硬件设施也千差万别,不同单位只侧重于自己需要的一方面数据,而且这些系统数量庞大,使得对于不同系统的整合成为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2.2 信息孤岛问题

大量的信息存在于不同政务系统中,有些信息因为难为外界获取而形成了信息孤岛。

此外,当前政府信息化中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信息安全,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系统存在以下安全隐患:[2]

(1)无法控制工作人员访问政务网以外的网络资源而导致机密文件意外泄露。(2)无法控制一些机密信息通过如U盘拷贝、打印、电子邮件等方式或途径的外泄。(3)来自内部主机和用户之间的相互攻击和非法访问无法防止和控制。(4)无法严格限制终端用户接受安全检查,如终端主机系统自身的安全性、终端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等。(5)网络病毒的泛滥对终端电脑的攻击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电子政务本身的特点(开发性、虚拟性、网络化)对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处理、传输和交换的安全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3 云计算的概念

云是一种“资源池”,由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构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软件和应用等等。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提供给用户使用。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成一个数据中心,这个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可以自动地管理和动态地分配、部署、配置、重新配置以及回收,也可以动态安装软件和应用。

同时,云计算是也一种计算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计算资源、软件、数据、应用以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只需要连入互联网,借助轻量级客户端,例如手机、浏览器,就可以完成各种计算任务,包括程序开发、科学计算、软件使用乃至应用的托管。提供这些计算能力的资源对用户是不可见的,用户无需关心如何部署或维护这些资源,在用户看来,“云”中的资源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并按使用付费。“云”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虚拟计算资源,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以及软件、数据和应用。[3]

云计算按照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即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公共云:直接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用户通过互联网访问获得云资源服务,但并不拥有云资源。目前Google、Amazon、IBM都搭建有公共云,通过自己的基础架构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

私有云:企业自己搭建的基于“云”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面向内部用户或外部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企业拥有基础架构的自主权,并且可以基于自己的需求改进服务,进行自主创新。

混合云:同时具备公共云和私有云特征,既有自已的云计算基础架构,也使用外部公共云提供的服务。[4]

通常,“云”的资源可从三个层面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使用者。首先是基础架构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提供的是虚拟化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网络资源;其次是平台服务(Platforms as a s erv ice),提供的是优化的中间件,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portal服务器等;最后是软件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包括应用、流程和信息服务。云环境的建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基础架构开始逐步实现或一步到位。[5]

在基础架构层面,按照云资源类型划分,我们又可以把云分成计算云和存储云。计算云的云资源以服务器为主,旨在为异构平台应用提供计算资源的服务;存储云的云资源则以存储设备为主,为云用户提供块虚拟磁盘空间及文件存储服务。当然,也有很多云同时提供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服务。

云计算的特点可被总结为:(1)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2)简化应用程序的部署和管理;(3)应用程序和基础设施的灵活性;(4)方便的将应用程序扩展到互联网;(5)经济有效地处理高峰期流量;(6)注重新功能开发,而非基础设施

目前,云计算解决方案正在被逐渐应用于开发测试中心、培训与教育中心、创新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IDC及企业数据中心。

4 云计算政务中心的优势

通过以上对电子政务中心和云计算特点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云计算电子政务中心能克服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诸多缺点,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6]

(1)云计算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能有效降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安全风险。

(2)云计算提供用户端需要的设备与技术,能有效减少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成本。

(3)云计算提供不同服务器间数据共享环境,能有效扩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范围

(4)云计算提供全方位的高效交互平台,能有效满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个性化需求。

5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模型

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系统模型分为五个部分:资源层、虚拟层、应用管理层、业务表现层和CA中心,如图1所示。

资源层,主要是云计算用来实现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将各种软硬件资源整合在一起,组成各种硬件资源池,如服务器池、存储池、软件资源池等,从而合理配置资源,减少浪费。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调配各种资源。

虚拟层:位于资源层的上方,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为上层提供虚拟服务器、虚拟存储器等资源,该层使用资源层提供的服务,但不触及具体硬件资源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得电子政务系统的部署更加灵活。

应用管理层:是系统的后台管理层,动态管理资源和支持电子政务系统的相关业务,主要负责系统的容量规划、资源部署、监控和安全等。

业务表现层:是电子政府系统所提供服务,包括各种政务软件和应用、计算中心、存储中心等,是云计算政务中心对外界的接口和功能服务。

CA中心:为整个云计算政务中心提供数字认证的颁发和处理,为各层提供数字证书,使得各层之间的相互调用都有数字证书的保护,其传输通过密钥进行,防止信息泄露和否认行为发生。CA中心还为使用政务中心服务平台的用户提供身份认证的功能。

6 电子政务云平台对现有电子政务系统存在问题的解决

6.1 解决了硬件使用效率低,资源无法共享的问题

各委办局子系统独立运行,特定时间一些业务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其他业务系统却处于空闲状态。

政务云平台通过多层次虚拟化技术,实现各电子政务系统的之间的硬件共享。可以充分利用共享的硬件资源(计算机、存储等)。实现应用系统按照需求,向“电子政务云”动态申请计算与存储能力的“云计算”。

6.2 提高了服务质量

现有政务系统运行方式不断申请上马新的业务系统。运维压力不断提升。水平却很难提高。一些经过特殊设计的应用系统,能够实现高可用性。而更多的系统服务质量完全依赖各信息中心的技术与资源。运营水平参差不齐。

政务云平台通过集中化的虚拟化管理,轻松实现统一的低成本高标准的运维管理。各个委办局系统都能达到统一标准的运维管理。各委办局信息中心,可以将精力投入到各自业务系统中,不必再过分关注,备份恢复,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等细节中。

6.3 降低了客户端维护成本

每个系统都要有特定的客户端应用。这些应用的分发,维护工作随应用的增加,成本增长。

政务云平台通过VDI(Virtual Desktop Infrastructure),全面虚拟化客户端上的行业应用。简化客户端应用运维需求。实现动态管理。大幅降低客户端运维需求,将有可能实现低成本的客户端运维,或客户端外包与租赁。

6.4 解决了灾难恢复困难的问题

遭遇重大灾害,造成全面彻底的破坏,除个别特殊设计的系统外,多数政务系统将完全瘫痪。而按照现有模式,把所有系统都实现异地灾备,成本和复杂度极高。政务云平台可通过与异地城市达成共识,利用对方的“电子政务云”互为备份,实现低成本异地灾备。即使遭遇重大灾害,造成全面彻底的破坏。仍然可以在数小时内,恢复完整的政务系统,恢复正常工作。而且成本极低,只需要与异地城市的政务云,互为备份即可。

7 结语

随着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信息资源有效共享不足,业务难以协调,数据交换不够安全,降低网络风险和提高电子政务利用效率,成为当务之急。云计算具有的各种特征,对于解决电子政务中心遇到的问题特别适合,因此将云计算中心应用于电子政务中心,形成各个城市的政务云,再将各城市政务云统一连接在一起,可以极大的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提高信息共享,减少业务冲突,减少重复投资,提高了电子政务的服务有效性,有助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秋萍.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7):116-120.

[2]胡亨伍,张俊兰.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应用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1,(10):30-32.

[3]吕元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4):106-109.

[4]董蕙亚,薄剑勇.政务云计算中心运维管理系统的架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2,25(3):53-57.

[5]王聪,王翠荣,王兴伟,蒋定德.面向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网络体系结构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49(2);286-293.

上一篇:抗裂保温砂浆施工方案下一篇:黄冢初中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