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散文诗

2024-04-16

梅散文诗(通用8篇)

篇1:梅散文诗

梅散文诗

淡定、洁白

在洁白的世界里

衬托殷红

从冰冻的世界里

理解一种淡定

洁白

是冰雪的底蕴

只因形象思维

已经渗透了

现代化的概念

所以

诗也长开翅膀

摇曳在无限想象之中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我默默地把二胡

小提琴

倾泻在《葬花吟》中

只因流泪的过去

已经在洁白的世界中冰凝

所以

心瑟

已经淡化成一种愁绪

在默默的伤怀中

随一江春水

悠然远去

等再剁下了千万个高度

体温犹在攀升

远远的望去

珠穆朗玛峰

已被我踩在脚下

向我招手

向我致敬

只因豪迈的感觉

穿透了心户之堤

燃烧

已经是一种渴望

爬上了层峦叠嶂的青山

点缀

成了释放的`情怀

那朵青莹滴翠里

也是诗

渗透了蓝天的广阔

只因这辽阔里

也有大海的蓝和广阔

所以蓝天和大海

同时漫展湛蓝

同时拥抱着大地

同时怀抱着高山

所以诗

也成了荡漾的情怀

吞噬了意识

与江的波涛

海的波涛

呢喃细语

窃窃私语

无限缠绵

等我再一次端详

这洁白的世界里

这冰凝的殷红

已经傲就了霜骨

与隆冬的酷冷

渗入冰肌

与寒风幽幽悠悠欢笑

.12.14.

篇2:梅散文诗

中国是梅的故乡,植梅赏梅有着悠久历史,梅是我国的特产,数千年前就繁衍生息于我国的许多地方。最初是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后来慢慢地开始广泛栽培到以江南为主的其他地方。梅种类繁多,朱砂梅,如胭脂欲滴,无比浓艳;玉蝶梅,素静雅洁,无限风韵;宫粉梅,着花繁密,红颜淡妆,浓香袭人;龙游梅,枝干盘曲,犹如蟠龙,蜿蜒多姿。其它名贵者尚有亭亭玉立的照水梅,娇艳如墨的墨梅等。

中国,植梅、赏梅、咏梅有着悠久的历史,由梅花而引发出来的史话、诗话、奇闻逸事,都+分富有情趣。

梅花首先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一旦文士与梅花交上朋友,便产生出风雅绚丽的诗情画意。南宋诗人范成大,隐姑苏石湖,植梅数百本。后又购得王家房舍七十楹,拆之植梅,列梅花11种(连同异名达97种),著有《范村梅谱》,其中详述了江浙的梅花。他特别推崇白色的绿萼梅,有诗为证:“却寻千树烟江曲,道骨仙风终绝俗;绛裙缟袂各朝元,只有散香名萼绿。”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柳梦梅和杜丽娘在梅下结缘、梅树也因而成就了一段曲折的姻媛。

元代画家王冕,自号梅花屋主,隐九里山,植梅千株,茅庐题额“梅花屋”。他在这里绘出大量的梅花画卷。他工墨梅,或用胭脂作“没骨梅”。其颂扬墨梅的`诗写道:“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风满乾坤。”历史上喜梅成癖的是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他结庐杭州西湖孤山,绕屋植梅300株,并养鹤放鹤。因不娶无子,便有“梅妻鹤子”的佳话。他所吟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被誉为千古绝唱。据说此诗脍炙天下殆百年,苏东坡方步其后尘,吟出“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黄昏”之句,才被文士列为咏梅又一好诗。以后元代杨维桢的“万花敢向雪中开,一树独先天下春”、明代高启的“雪满山中高士卧,月照林下美人来”,也得到世人赏,前者咏出了梅的气节,后者咏出了梅的精神,它们与林逋咏出的梅的风韵,并称为梅花诗三绝。历史上的钗裙喜爱梅花,逊于须眉。女人爱梅,大多为了包装,借梅花以显露她们的娇容。南朝刘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正月初七日)卧于含章殿檐下,院中梅花飘落其额上,妩极美极!因被脂粉粘住,—时拂之不去。于是宫女效法,都将梅花饰于额上,盛称“梅花妆”。唐开元间,玄宗有妃名江采苹者,性喜梅,她所居院落尽植梅花,建亭名“梅亭”。梅开时节,赏梅赋诗,夜深不忍离去,被风流的唐明皇呼为“梅妃”,名噪一时。

梅花也曾引出不少奇闻逸事。《花史》载,有名铁脚道人者,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他说:我要将寒香沁入肺腑。《广客谈》载,江湖异人龙广寒,事母至孝。六月二日,其母寿旦,启北牖举觞祝寿,见有梅花一枝伸入室内,香色绝佳。迟放的梅花,竟凑至夏日为孝子母祝寿,客惊奇,皆称此为“孝梅”。,

独具高洁、正气的梅花史话,,发生在战国年代。楚国大夫宋玉曾借梅花之名,为爱国诗人屈原鸣不平。当时楚顷襄王出游云梦,见野外梅花初放,十分喜爱。宋玉借机进谏道:“梅美则美矣,臣惜其生于寂寞之滨,华于岁寒之时,若能迁移至宫苑,岂不妙哉!”原来屈原被奸人进谗,蒙不白之冤,被顷襄王放逐,长年行吟(流浪)于沅湘汩罗江畔,故宋玉借梅以谏君主。昏王当然明白宋玉的弦外之音,竟不予理睬,致使屈原负屈含冤自沉于汩罗江,铸成千古奇冤。后人吟道:“夫嘉卉而信奇兮,历岁寒而方华;茕独处廓,岂不可召兮!王孙兮归来,无使哀江南兮!”

写到这里,不禁使我想起了与我们无锡结缘的两株奇异的梅花:一株被誉为“状元梅”另一株暂且叫它“变色梅”吧。南宋时,在临安任参政的河南人张焘,去任后徙居于无锡和武进交界处的新塘乡。他延请无锡人蒋重珍为他的儿子正甫讲学。书堂之前有一株已经朽蠹了的红梅。蒋对梅默默祝道:“某若能及第,梅当复生开花。”从此,他利用讲学之余,精心栽培浇灌,开春时竟开出满树红梅。蒋重珍感叹说:“朽蠹之梅,经过有心栽培,能重开鲜花,人非朽木,能不为之精心浇灌而使之成材乎?”大概这位古人,悟出了其中真谛,发愤给自身以丰富的知识灌输,后来终于在嘉定癸未年(1223年)夺得状元,官至刑部侍郎。从此他自号“一梅”,并在故乡建“一梅堂”以纪念。这株老梅也荣光之极,被称为“状元梅”。说起“变色梅”,它是显赫一时的-株珍梅。1983年春,《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协作组的专家,在无锡园林发现一株极其珍贵的“绿萼龙游梅”。它,曲枝如蟠龙腾飞,重瓣,清香诱人。行家们说:中国龙游梅的珍品,只有一个品种叫紫萼;就是绿萼梅,品种也很稀少的。“绿萼龙游”,将两个珍贵的特征合二而一,产生了空前难得的奇品。因而,他们当时就把它迅速介绍到国外。可惜,不知是植物生长规律不可抗拒,还是不善于科学管理,至1984年春,这株珍贵的梅花竟绿消红现,变成普普通通的“红萼龙游”了。

“手种梅花,如此主人真不俗;眼空震泽,看来山势亦朝宗。”这是当年储南强赠送给荣德生梅园的一副联径,真乃情深意切。梅园,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工商业者荣宗敬、荣德生所建,至今已有90多年了。民国元年,荣德生先生用我国的传统名花梅花为题造园,取意梅花冰肌玉骨、高雅坚贞的品质,以示他清白为人,为天下布芳香,以善济世,造福乡里的宗旨。梅园,面临太湖波光,背倚龙山翠峰。园内湖石玲珑,花径蜿蜒;古雅的亭台楼阁,错落地点缀在香海里,窈窕多姿。每年早春,梅花盛开,山翠梅艳,风光旖旎,是久旱享盛誉的中外游人赏梅的胜地。

寒梅傲雪、独步早春,因此,对梅花一直有种说不出的好感。“岁寒三友”松竹梅中有它,“四君子”梅兰竹菊中也有它。梅花高洁、典雅、冷俏、坚贞的气质,任何一种花也比不上。

篇3:梅散文诗

丁立梅喜欢使用简短的句子,即使是非常复杂的意思,她也有特别的本领,化繁就简,避长就短,这使得她的文字字字珠玑,读起来如鸣佩环,有玉器相触的悦耳声。她选用的,多是色彩鲜艳的富有质感的字与词,就像一位讲究的建筑大师,对一砖一瓦的选择都是精益求精的,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瑕疵。光有这些,还不足以成就丁立梅。她的思维是极其跳跃的,即使是在写“实”,她也很少能围绕具体的“实”说上三句话,也许第二句话,甚至是一句话说到一半,她的思维就已经从这朵云彩跳到了另一朵云彩上。她的想象是如此的丰富,令人目不暇接。读她的文字,思维要跟得上那些灵动的、光怪陆离的意象。她的文字丰润而鲜活,有诗的意韵,却没有诗的晦涩和佶屈聱牙。她的文字的美,是面向大众的,能为普通读者理解与接受。她的作品那么受欢迎,能被那么多读者,包括同样在码字的作家同行记住,就理所当然了。

读丁立梅的散文,有两点让人无法回避。一是她的文字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花”,不管是正面写花的,还是信手拈来以花作比喻的。丁立梅熟悉许多种花,包括常见的和不常见的。这些花也给她的文字增添了花一样的美丽。女人爱花,是天性,但一位女性作家,这么痴情于花,在她的文字中赋予花那么多的灵性,却不多见。另一点,是她散文里的那些故事。擅长讲故事,似乎是小说家的专长,而写散文的丁立梅讲的每一个故事,同样很美,很感人。哪怕是一个傻子,在丁立梅的故事中,也如同“美女”一样美好(《美女》)。有时在一篇散文中,她讲一个又一个故事。在一篇散文中,如果她只讲一个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是这篇散文的主体,那么,这篇散文是完全可以当成一篇优美的小说来欣赏的。这样的散文通常都具有缠绵悱恻的意境。丁立梅在散文中很少讲道理,却非常钟情于讲故事,就像她的文字中开满了这样那样的“花”。她的文字,细腻而感性,富有文学的美。

无论是形式的美,还是内容的美,丁立梅通过文字最终想传递的,是情感的美、人性的美。在丁立梅的散文中,很少见到假恶丑,她用她美丽的文字讲述的都是美丽的景与物、情与事。有些文字,讲述的虽是一个命运悲剧,或爱情悲剧,读者首先感受到的,却不是悲,而是美,人性之美。“锦瑟年华,一段情缘,唱尽前世今生。”这是《咫尺天涯,木偶不说话》结尾的一句话,寥寥数字,用在当用,即有了穿越时空、荡涤灵魂的力量,直抵人的内心最柔软处,催人泪下。美好的东西,向来是极具感染力的,能在人的内心引起共鸣与震撼。包括美丽的文字。

(选自《风景这边独好》,丁立梅著,金城出版社2015年)

附:

幽幽七里香

丁立梅

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恩赐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住。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河之洲的斑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

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世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小又丑陋。

读书却使我的内心,慢慢儿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了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而去。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俩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我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我身边许久,我也没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始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也没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迷恋,也没想过自己日后会走上写作的路,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很快,我要毕业了,突然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单价七块六毛。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询似的看他,他却无甚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一直都在。每当我的眼光抚过它时,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丁立梅著,作家出版社2015年)

鉴赏空间

丁立梅善于用“智”观察社会,用“才”编织故事,用“心”描写生活,一棵草,一片叶子,一场雪……总之,一切可以收入眼底的东西,都能被她一一捕捉,并用干净明亮的语言、温馨暖心的文字,让这些看似平常无华的一草一木以极其阳光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可以跟她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万物的葱郁、生命的清新。

文中,一本普通的《诗经》,一间温情的阅览室,一簇幽幽的七里香,一位冷漠的管理员,这些平凡的人和物,经她低唱轻吟,便融入了灵性和热情,氤氲着善良和希望。她的文字便有了灵魂,犹如一缕春风,又如一丝细雨,带来一种柔柔的温暖,注入一股淡淡的清新。

如果说郭沫若的《白鹭》是能让人反复品味的一篇美文,那么,丁立梅的《幽幽七里香》就是会让人唇齿留香的一杯清茶。

读有所思

1.文中三次描写“七里香”,各有什么作用?

2.简析第(4)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篇4:校园新秀徐箐梅散文选登

徐箐梅,女,汉族,1992年2月生于山东省潍坊市,祖籍山东省泰安市,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二级八班。爱好广泛,喜弹古筝、唱歌,喜欢旅游。学习刻苦努力,尤其酷爱读书,擅长写作。从11岁起就在报刊发表习作。利用业余时间写作100余篇。

近年来,先后在《生活日报》、《齐鲁晚报》、《山东青年》、《前卫文学》、《山东国防教育报》、《中学生优秀作文》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50余篇。代表作有《漫步雨中》、《吹柳笛的小女孩》、《在天的那一边》、《美丽绽放的和平花》、《心随朗月高》等。其中作品《漫步雨中》、《在天的那一边》分别入选第二届、第三届《冰心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选》。部分作品曾获得国家级比赛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省级写作比赛二等奖四次、三等奖两次、优秀奖多次。2008年7月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学校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学生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被评为“十佳”小作家。

圆梦桂林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几年来,我每次做梦,都会梦见秀水的漓江,一座座高低、大小的青山,还有那仙境般的世外桃源……这个夏天,我终于美梦成真了。

山青

飞机已准备降落了,从飞机的舷窗上向下望,满眼是青翠的山,桂林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山青”。在随后的几天里,无论是行走在大街上,还是坐在汽车里或轮船上,都可看到一座座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的山一一青山。

象鼻山屹立于漓江与桃花江交汇之处,远望似一只巨象在酣引江水。叠彩山在桂林市区偏北的漓江西岸,因山石层层横断,如锦缎相叠而得名,登山可尽览桂林山色之秀。伏波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北,孤峰挺秀,一半插入江潭,另一半则进入陆地,有遏波伏澜之势。九马画山位于漓江东岸画山附近,有九座山峰接连而成,特别是临江的一面石壁平直如削,高宽约百余米,壁上呈青绿黄白色,宛若一幅神骏图……

水秀

我们一家三口乘江轮游览了从桂林到阳朔的83公里的水城。随着轮船的行进,漓江的风情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长轴,宛若一道千回百转的画廊一般,慢慢显露在我们的眼前。两岸是青山万点,玉簪挺立,江水清澄见底,宛如飘动的青罗带,千曲蜿蜒于苍翠雄奇的群峰之间。蓝天白云,翠竹丛丛,秀水之间,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江山如画”地真正意蕴。

忍不住与船上的工作人员聊起来,她说我今天所见雨漓江,烟蒙雾绕,亦真亦幻;金秋漓江,天高云淡,江水碧透,田园似锦;冬日漓江,彩霞满天,翠竹迎风,景色依旧。听完,心中不免神往,定神凝视这一江秀水,耳边传来了刘三姐与阿牛哥深情地歌声……

乘船游览这漓江景区,好似邀游仙宫、如入梦境!“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仙境

一座座山翻过之后。我们便踏入了阳朔景区。一股侗乡之风扑面而来,一轮轮古老的水车在垂柳下辘辘转动,一座造型别致的风雨桥横跨湖面,尽显侗乡建筑技艺之精华:宽敞高大的鼓楼下,喝彩脚酒、跳竹节舞、抛红绣球,是我亲身感受到侗乡习俗的丰厚。穿过廊桥,泛舟燕子湖,但见青山倒影,群峰罗列。一湖两岸,垂柳依依:田间地头,牛耕人作;农舍点缀,炊烟袅袅。晋朝诗人陶渊明笔下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色就在眼前。船行间,不时有渔翁头顶竹笠,身披蓑衣,撑篙驾筏,数只渔鹰昂首筏头迎面而来,使人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洞奇

正当我们以为要返程的时候,游船穿越一片近乎生在水上的浓荫绿树,便进入了神秘的燕子洞,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借着手电筒的光,但见洞壁时钟乳成千上万、千姿百态、千奇百怪,或直立、或突兀、或悬垂,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只栩栩如生的情侣燕,那燕子王展翅欲飞,燕子后神情回望,真可谓情意绵绵。不时有几只真燕在洞内回旋,几声呢喃燕语,让人如置身仙境而感到飘飘欲仙。

游船出了燕子洞,顿感豁然开朗,陶渊明笔下的美景再次跃入眼帘。使人忍不住要弃舟登岸,信步桃花林,感受鸟语花香的景色。

还没从诗人笔下的意境中回过神来,游船又进入了一个“原始部落”,一群身披树叶的佤族“原始人”在模拟打猎,筛米或欢歌跳舞,动作粗旷豪迈,极具浓郁的远古风情。

当游船徐徐驶离“原始部落”时,一个“野人”突然从岸边的草丛中冲出来,喊着不知所云的话,手持长矛要朝游船掷过来,吓得我们大惊失色。但导游却面不改色地喊大家不要慌乱,解释说这是佤族人送客的方式。

三天的旅游结束了,我们怀着恋恋不舍地心情告别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心中却又增添了一丝不舍。那种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特别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的画面,常常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吹柳笛的小女孩

北方的初春,风暖了,树绿了,小雨稀稀沥沥的来了。雨后,在灿烂的阳光下,最惹人注意的还是那些柳树,放眼望去是一片片浅浅淡淡的鹅黄绿。

柳啊,你可是春的消息?含烟的柳丝,你不就是春的泼墨画?嫩嫩的柳芽,你不就是亮闪闪的雨滴?柳啊,你分明就是春的使者!

哦,那是什么?一个穿玫瑰红上衣的小女孩!她带着火一般的色彩,轻悄悄地跑进这三月的美画屏中来。轻轻地采撷初放叶子的柳条,折下来,拧成一支小巧的柳笛,放到嘴上,小嘴一噘吱吱地吹起来了。

淡淡的、缓缓的、甜甜的,像从洞箫竹笛孔眼里滑落的谐调,像是田园交响乐中的一个小小的音符,飘啊飘啊,在小草的尖失角上,在温柔的气流里,在蕨类植物纤细的颈管上……

她仰着脸,对着春天明媚的温柔的阳光,在洋溢着春天气息的空气里,撮起红红的小嘴,努力的起劲地吹着……春风吹乱了她的头发,吹热了她的脸蛋。

安谧恬静的空间,因这柳笛,不,因这小女孩突然问有了新的生命,它被倾注了清新的活力,它被涂上一层立体的色彩……一切都生动起来。

解冻的小溪欢快地打着旋,叮叮咚咚,唱起古老的歌谣……

严冬侵袭过的根须,支起了耳朵,张开了嘴吮吸着春雨的甘甜……

那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像听到了前来播种的耧铃,静静的张开了她的胸怀……

那些冬眠的昆虫,把卷曲的触角自由自在的伸张开来,睁开惺忪睡眼,谛听着这光明天地里的梵音……

路旁的小狗伸直了身子,遥望着远方,似乎在等待什么……

而我的心,也被唤醒了,实实在在地唤醒了,柳笛把我带回了故乡,带回充满着幻想和希望的童年:三五个女孩,在淡淡的柳烟中,在粉粉的杏花中,在故乡的春风中手拿柳笛……

“小姑娘,也送我一支柳笛吧!”

尽管我已长大,尽管我非常忙碌,尽管我十分疲惫,但我也要倾尽全力,加入进这春天的合唱。

春天来了,希望还会远吗?

走进九寨沟

早就听说九寨沟的风景很美,它以翠海、叠瀑、雪山、原始森林、藏乡风情、珍稀动植物驰名于世。那种原始古

朴、静谧神奇、瑰丽多姿的自然山水,用世间任何一种文字形容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怀着好奇心,有幸赶到九寨沟,倏地进入了如诗如画、梦一般的仙境中,只见谷内湖、河、泉、溪、瀑、滩连为一体,山、云、雾、树、花、草处处是画,各领风骚,各具特色,真是千颜万色、多姿多彩,让人看不完、赏不够。

诺日朗瀑布

在很远处,我们就听到“诺日朗瀑布”(藏语为雄伟壮观的意思)“隆隆”的响声。据介绍,它宽为140多米,落差为20多米。登上一个观望台,我们远看瀑布,只见它像一条银链从山崖铺下,在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中半隐半现。来到瀑布脚下,瀑布像一道道银白色的光带直垂而下,落入石缝树丛之中,景物都在水气的蒙盖下若隐若现。“哗哗”的流水速度极快,落在潭里溅起一朵朵银色的浪花。看着这壮美而奇特的景象,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花海

九寨沟的湖泊大都叫“海”,也许是取其“广阔”之意吧。走出丛林,来到“海”边,我眼前是一汪蓝色的水,而这蓝色又因深浅和水质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颜色,深得发绿的蓝,如宝石船的蓝,鲜艳明亮的蓝:浅蓝、深蓝、翠蓝、宝蓝、孔雀蓝……啊,这令人心动的蓝啊!捧一汪在手里,清凉透心的。那明媚的淡淡的蓝啊!雪亮雪亮的蓝啊在你的眼里晃动,让你从此对蓝迷得死心塌地。那深邃、遥不可及的蓝啊,幽幽地在远处静着,再次端祥那清清的水,乍觉有斑驳之物,细看原来是“海”边倒下的古木卧躺在水中。古木的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倒卧的姿势也各具特色,由此相互交叉,横斜竖直,确有鲜花潜于海底之意。还有彩色小鱼穿游其中,相映成趣,再加上斑谰的蓝,“海”边的苍山翠林,“五花海”得名确是精妙之极。

珍珠滩

听说九寨沟的水,静到极致的是五花海,动到极致的则是珍珠滩。

来到这珍珠滩,我又一次被这里的美景迷住了,只见碎雪团团,随阳光而流转;晶珠粒粒,含霞光而滚动;星光点点,坠寒露而闪烁。约百米长的峭壁上,跃动着数十条瀑布,细如银蛇,大如纹龙,扭动着,狂舞着,飞流在日光下闪烁出耀眼的银白的光,从苍黑的山石间奔腾而过,仿若白暂润泽的珍珠飞滚而落,熘煜生辉,光彩照人!飞溅的水珠在山石之间轻快欢乐地跃着,密密地打在水面,奏着雄伟而又灿烂多彩的乐章!这是何等壮观的一片滩流啊!我闭上了眼,用心去倾听,去体会,我真正感受到心灵对自然的呼唤与渴望。自然是神奇的,自然的美景是无价的,此时的我体会到了自然衍生的真谛。

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里,九寨沟的鱼与外界的鱼不一样,因为藏族同胞视鱼为水中祥物,从不对鱼开杀戒。我们遇到湖水就停下来看一看,只见湖水清澈见底,鱼群自由自在。我把手刚伸到水里,鱼群即散开,一会又游向了我伸在水中的手,一些鱼里的鱼没人打捞,也无人饲养,自生自灭。九寨沟里的鱼与人为友,真是可亲可近。

我仰望着蓝天,自然沉默不语。它千百年来静静存在,注视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它在等着人们去感觉去领悟。我打开数码相机,摄下了这种神奇而纯朴的人间仙境。别了——神奇的九寨沟!别了——大自然的圣地九寨沟!你真切地让我领略了祖国山河的神奇与壮美,望一眼都让人心醉……留住你那美丽的贝壳

初夏的早晨,海雾还没散尽,几万只海鸥就在这薄纱似地淡雾中展翅飞翔着,洁白的羽毛霎时便遮住了天空,盖满了海面,靠近了海岸。

我从蓬莱军港乘海军登陆艇前往海岛。海风,海浪一如既往。我长久地驻足在船头的甲板上,任思绪随风飞扬。远方海天一色,找不到天的尽头,那是海吧;或许,海的尽头是天。大风,从身体中强行穿过,就像进了筛子,转瞬又无影无踪。登陆艇急驶撕破海面,大浪又急转身狠命地拍打艇舷,真是白玉飞溅千堆雪。紧紧抓住栏杆,身体仍是左右摇晃。所有的喜怒哀乐,好比电脑硬盘被彻底清空。我变得失语失意,像风中的花瓣,轻松、自由又无比喜悦。

海的深处,鹰,从容不迫,流畅自如地滑翔着。看不见鱼却感觉到跳跃声。海面广阔而宁静,生动而温情。阳光,细碎的阳光,洒在海上,大面积的洒在海上,起伏跳跃,追波逐浪。是不是每一片这样的阳光,都诉说着一段海的故事?古人说得好:桑田反复千年事,云水苍茫万里情。

登陆艇快速行进着。群岛的那边,有个逐渐向我们靠近的小黑点,慢慢靠近的时候才发现那也是一艘海军登陆艇。船头的甲板上站着十来个观海的水兵,他们沐浴着海风,远眺着海天。我突然想起了自己童年时代的梦。童年时期,是大海的涛声,像沉沉老钟,一刻不息地敲了又敲。在黎明前将我从梦中唤醒,开始了一天的学习。那时的最大乐趣是赶海:那时候,只见螃蟹警惕地爬动着,海螺静静地盘吸在岩石上,海蛎子在石硼上像盛开的花朵,各种鱼类、海菜、蛤蜊……少年时期,是我第二次到海岛,我的最大乐趣是观海。我站在连绵起伏的海岸线上,观看大海是一种情趣。我叹服大海的雄阔,它能够包容一切,淹没一切。我仰慕大海的张力,它大部分时间风平浪静,有时候海水像奔驰的野马,蜂拥到了岸边,那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波涛滚滚;有时候海水又像溃逃的士兵,急速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露出大片的海滩,遗留下遍地的贝类和鱼虾,海水就这样有规律的涨落着、运动着……远处,水兵们挥动着双臂跟我打招呼,打断了我的回忆。在这短短几分钟的相遇中,我得到了这么多友好真诚的问候。也许海岛上来的女孩不多的缘故吧,我想。

过了几天,我上了一艘登陆艇,正坐在观望台上眺望着大海,一个水兵沿梯上来了,探出一个脑袋,只见脸庞黝黑的他闪动着乌亮的眸子,他朝我微笑,笑的时候我发现他的上排牙齿少了两颗,真像一个正在换牙的孩童,一脸稚气。

“有事吗?”我友好地跟他招呼。

他完全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才清楚地看见他肩上佩着列兵军衔,海军作训帽戴得很正,而老水兵总是把作训帽帽沿稍稍向上翘一点,以示潇洒。

他来到我旁边的一个小椅上坐下。

“前几天,在船上,我见过你。”他脸有些红,悄悄地跟我说着并将打开的一瓶矿泉水递给我。

“真的么?”我皱了皱眉,努力回忆起来。我想起了那几只海鸥似的水兵。原来我乘坐的就是那天相遇的登陆艇。

“那天,你忘了吗?你穿了一件白色的连衣裙,披着长发,在我们这偏僻的海岛上是很难见到女孩的。”

他躲开我的目光,沉默了许久。

“他们说……”他突然停顿了,挠挠后脑勺。头几乎埋到胸前,不好意思地红着脸。

“说什么?”我笑着问。

“说,说你长得像我,我姐姐。”他抬起他那双眼睛,十分紧张地向我肯定:“是真的,班里的老兵看了我的影集都这么说的。我只有一个姐姐,她走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他把目光从我的脸上移开,延伸到海岸上,长长的睫毛轻轻颤了两下,他的脸是半侧的,但我还是感觉到那颗年轻心灵的伤感。

“我姐比我大一岁,从小在一起。一年前她出车祸了死

了”他轻轻补充了一句。

我凝视着他,半天没有说出话。

沉默了一会,他却问:“你不信么?来,你跟我到舱里。”他跟我招手,我便跟着他来到了舱里。其实那是他们的宿舍。

他睡在上铺,他垫起脚尖从枕头底下掏出一本不大的影集,递到我面前,我看到一个穿着简朴,披着长发的女孩,那一脸乡村纯朴的气息,眉宇之间透着她的善良和纯洁,可我并不觉得我们相像。

“她活着的时候,一定对你特别好。”我说,他难过得点点头。

这时,在一旁的几个老兵捂着嘴窃窃私语,他们一定在开他的玩笑,让她把我带到他们宿舍来。

我轻轻地拍了他的肩膀一下说:“我是独生子女,总

希望自己有个弟弟妹妹,你把我当姐姐,我就认你做弟弟,好吗?”我把手伸给他,他犹豫地握了一下,偷偷看了一眼他的战友,在场的老兵望着他点点头。于是,我仔细地在他的影集后面留下了我的地址。

航行的路线并不觉得长,到岸的时候,每个水兵都向我伸出了手,这时候我才感到真正接过的是守岛战士的一颗心,一份真挚的情谊。

我上了岸,那个小水兵在身后喊我,他神秘地递给我一个纸袋。我心里犯了嘀咕一一什么宝贝?

“我在沙滩上拣了两个,一个寄给了天堂里的姐姐。”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纸袋一看,嗬,这里面竟然装着一枚漂亮的贝壳,我暗暗赞叹。贝壳正面镌刻着一道道极整齐的纹理,而背面又十分光滑;从上到下,由橙黄过渡到雪白,没有一点瑕疵。最让我惊奇的是,整个贝壳像玉石一样晶莹透亮,还泛着珍珠般的光辉,阳光一照,便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我捧在手心,像捧着一个纯净的小小的世界,我拥有了它。

“可以给你写信或打电话吗?”

我点点头,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了。

登陆艇返航的时候,小黑点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而我还是清晰地看见他们站在船头的甲板上向我挥手,这一次,也许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记忆,写进我的旅游生涯中。

再一次离开海岛的时候,我想,我见到的海比任何时候都深邃、辽阔,因为我身边留着一枚美丽闪亮的贝壳,那是来自大海故乡的礼物。

湿地红荷游记

暑假时,听说滕州的湿地红荷的风景很美,荷花怒放,芦苇丛生,禽鸣鱼跃,满是江南水乡的韵味。我们便驱车前往,奔向心中的梦想之地。

刚到湿地红荷,阵阵的荷香就随着微风飘来。站在湖边,那一望无际的荷叶、荷花、芦苇,还有远处的渔民撑着长篙划着小船,赶着一群群排列有序的鸭子在湖中慢慢地游着……这一幕幕都映入我的眼帘。此时,我仿佛融进了这景色之中,慢慢地感受到心灵被大自然净化,静静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安抚。直到爸爸催促,我们才乘上一叶小舟,融入进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荷色之中。

小舟慢慢地在湖中荡漾着,那片片荷叶从我们的身边慢慢地滑过。那碧玉托盘似的荷叶上,滚动着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似晶莹的珍珠。细看那不同姿态的荷叶:刚出水的荷叶鲜嫩,展开的荷叶碧绿;荷叶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独立傲视着,有的相互连接着,有的重重叠叠着……微风吹过,本是肩并肩密密挨着的叶子,这边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轻轻地唱出了“哗哗”的歌声,就像奏响一首优美的夜曲。蜻蜓飞来飞去,一会落在莲蓬上,一会又飞在荷花上,飞倦了就停歇在那里。在这炎热的夏日里,它们演绎着各自的精彩故事。这时,我不禁想起杨万里《小池》诗歌中那有名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更加有魅力的是那洁如冰雪、秀似粉颜的荷瓣,荷蕊更见风致,也格外新丽芬芳,莹洁得使你以为她已化为晶黄的水。瞧,湖中那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随风摇曳,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有的羞答答含苞待放,活像一只熟透的桃子;有的已经盛开,每一个花瓣都像一把勺子,花瓣的顶部是深红色的,渐渐往下就是淡粉色了……落在荷花上的水珠宛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吹来,一朵朵荷花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轻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我一会儿瞧瞧这朵荷花,一会儿看看那朵荷花,觉得一朵赛过一朵,一朵比一朵美丽。再细看那顽韧的梗格外地显眼,翠得要滴下鲜美的汁液,我不禁陶醉在这诗一般的境界里。

不知不觉,小船载着我们来到了小岛旁。听说,新近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外景拍摄地就在这里。我们怀着好奇,随着游人陆续上了岛,行进在曲径遮深的芦苇荡中。我们一边照相,一边欣赏着挺拔翠绿的芦苇丛。倏忽之间,从芦苇丛中划出一只小渔船,船上戴斗笠的红衣少女撑一支长篙赶着一群水鸭慢慢驶到湖边,低头采起了莲蓬。于是,我想起了《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呵!今天真的看到采莲人了……

篇5:梅散文欣赏

寒冷的冬天,时不时刮起一阵阵北风,山上,原本没多少叶子的草木更显衰败及光秃,呈现出一派萧条,凄凉的景象,时值中午,与几位朋友绕过几座山头,终于再一次来到了大余梅岭,到了这,感觉将是焕然一新,喜悦与感动随即胀满了整个心房。

一棵棵梅树,伸展出无数似枯枝的细干,这些枝干似乎经受了整个冬季的冰霜雪冻及寒风的肆虐吹刮,显得枯萎干燥,没有一丝绿意,但,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枝干上,却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一粒粒花蕾,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延续,也真正领略到什么叫“寒梅傲骨”,于是,一朵朵待开或已怒放的梅花,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沁人心脾,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梅花是超凡脱俗的`,它不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迎接它的不是和煦的阳光,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他成长的不是和风细雨,而是冰天雪地。当你漫步在它身旁,映入你眼帘的是傲然挺立的枝干,含苞欲放的花蕊。那一朵朵已经开放,红红的,细细的花蕊伸出,蕊间,零星点缀着白色,丝丝缕缕,情意绵绵,这就是梅花。三九严寒,任凭风霜雪打,从不低头弯腰,依然那样娴静,用它那高洁质朴的性格,洗涤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

随着石阶拾级而上,整片梅林已呈现在眼前,这时看到夹道两旁几棵高大的白梅,花瓣在微风轻拂下,娇柔可爱的翩翩落下,似下雪,已飘洒了一地,看着满地洁白的花瓣,我停住脚步,踌躇不前,黯然伤神,唯恐这些稚嫩,娇弱的花儿被我们无情的踩压,玷污了这洁白的梅,我缓缓蹲下,双手轻柔地捧起些许花瓣,不由然的想起《红楼梦》里“黛玉葬花”那一段,“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打动了多少人心?唉!一把花锄,埋葬的不只是花儿,更是她的哀怨与凄婉,注定了她这一生与宝玉的爱情不得终,也注定了她红颜薄命,香消玉殒的早,唉!可怜的美人儿!

起身绕过这片圣地,我们继续前行,一路上,暗香涌动,梅花与我们相伴,时不时能看到夹杂在白梅里的黄色梅花,一打听这品种,名曰“香雪海”难怪一接近这种梅,花香更加浓郁,花朵也更加娇艳,最惹人注目的当然要属红梅了,真可谓是“千白丛中一点红”,它开的刺眼,开的高傲,也因而它的美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从所有游客拿着相机对着它拍摄的概率就知道,它的独领风骚,是理所当然的。

篇6:丁香梅散文

快结婚了。他陪她去选首饰,一间一间的店走过来,一方一方的柜台看过去,蓦然间,她如遭电击,目光定格,手扶玻璃,生生要将台面按碎的样子。他惊讶地问:“怎么?喜欢什么就买下吧。”她急急指点小姐将柜台里的一对耳饰取出:“就是那个,对,那个,链子上垂着一只丁香花的。”

上午他们已经选了一套项链耳环,白金,镶嵌蓝宝石,配着她白皙的皮肤,端庄优雅,一看就是好人妻。而这副耳环不过是银饰品,百余元而已。但好在做工精细,一弯月钩上垂一线银丝,坠着一只银造的丁香花,若戴在娇小玲珑的耳上,一摇一荡,十足的江南韵味。她并不试戴,却急忙地摊在掌心里审视,看到了丁香花心镂刻成一朵五瓣梅花,外层是丁香花萼……

他凑近来看,也赞叹说:“看起来满精致,买下吧。”说着便让小姐开票。她牢牢地攥住那一对耳环,神色似悲似喜,小姐连唤几次,才从她手里要回耳环包装起来。他要去付钱,她决然止住他,自己走去收银台。

他说:“我们去选戒指吧。”她恹恹地摆摆手:“我忽然想起来,还有件事要办,明天再买吧。”

一回到家,她便取出发票、产品回执单,找了银饰品的厂家电话号码,打过去。

“我要找一对耳环的设计师。”对方的客户服务中心吃了一惊,这还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这样的`要求。

被婉拒之后,她索性搭了飞机,一直赶到那厂,拿着耳环,一定要找寻耳环的设计者。厂子生怕是对手公司挖角或者是别的什么诡计,坚持不透露设计师的姓名。

她急了,在接待室里一屋子陈列的银饰中落下泪来:“七年前他离开我的时候,惟一的约定就是,有一天他如果成功,会为我制作一对耳环,把我的名字做成首饰。”

她取出自己的身份证,名字竟是:丁香梅。青梅竹马的爱人因为家境贫困辍学,去浙江学金饰打造手艺,与她分别。两人都知道,以后的境遇会落差越来越大,再见已经无期。心有不甘,男孩子安慰女孩子说:“我不会只做一个普通的金银匠,有天我会成为首饰设计师。如果有天我能成为设计师,我第一件饰品就是打造一朵丁香梅,把你的名字嵌进去。”

她念了大学,离开家乡。而他辗转多地,两人的音信在4年前已经断绝。有时她经过南方小镇,看到街头巷尾挂着“金”字标志的小店铺,总要忍不住进去看上一看,盼望那工作台后能抬起一张熟悉的脸。听她说完往事,接待小姐站起来,出去打了几个电话。小姐回来告诉她,设计师一会就来。

片刻之后,设计师终于出现了。她只看了一眼,一颗头就失望地垂了下去。那已经是个40出头的中年男人。她拿起手袋,忍着泪告辞。设计师赶紧叫住她:“这个设计,应该是你的爱人为你铸造的。因为最初的构思,是我在火车上听来的。”

她愕然。

设计师说:“前年我在出差路上,碰到一个年轻人,听说我是首饰设计师,他很感慨地告诉我,他差点也会成为设计师,他一直梦想设计一副丁香心里是梅花的耳环,来纪念一个叫丁香梅的女孩。”

她的泪水一下冲出眼眶:“他看起来还好吗?”

设计师点点头:“很好呢,他似乎一直在做服装生意,很有钱的样子,是陪新婚妻子去旅游的。算起来,也该有孩子了吧。”

她的脸黯淡了一瞬,手掌握紧了那对耳环。

她离去之后,接待小姐忍不住问设计师:“这个设计真的是从火车上听来的吗?”

年逾不惑的设计师微笑不语。

她且悲且喜地回到自己的城市。未婚夫已经在她的屋子里等得发昏,一见面就叫起来:“失踪了3天!你要把人吓死啊!”

听着这声音,看他惶急的脸,她竟觉出一缕温暖。

他恨恨地说:“戒指没等你回来再挑,我挑好了!不满意就算了!”掏出小盒,塞到她手里。

她笑着打开,柔柔地说:“款式是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低头一看,愣住,泪水再次模糊了眼睛:

篇7:二度寻梅散文

对梅的印象一直是荧屏或图片上的灼灼其华,以及她凌寒独放的傲然挺秀。其中以红梅居多,背景大抵以雪映衬,那盈盈的白与那娇艳的红相辉映,显现出她夺目的色彩以及独有的顽强。其实,我是比较喜欢白梅的,所有颜色的花中,我独爱白。

但无论什么样的梅,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从未亲眼见过一株真实的梅,我不知晓,那样娇小倔强的精灵是从怎样的躯体里拱出来的绝美惊艳。这对于一个爱花之人,是有些滑稽的遗憾。

那日,有文友在群里发布喜讯:腊梅开了!即刻询问确切地址,说是在磨凹村。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早饭后约友一同前往,不巧的是,她那日正好有事。由于初次与梅相约,心情激动得难以淡定,怕过几日后耽搁了她的花期,岂不是要再等上一年的光景?随即便一人独自前往。满怀憧憬,徒步寻梅,兴致勃勃地走了很远的路,也不觉得累。但是,来到磨凹村口,四下张望,只见两排健硕的桂树挺立在寒风中,却不见腊梅的影子。

在路边徘徊,细细寻找,四处呈现出一派冬的萧条,树木落光了叶子,遍地枯黄的野草,哪儿有花?这磨凹村刚刚搬迁过来没几年,一排排庭院式的青砖瓦房顺着地势呈斜坡状分布,周围被群山环绕,房子挺新,却难以掩饰荒凉与偏僻,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向村里延伸。在村口问了好几个进出的人,都摇摇头说不知道。旁边更有甚者,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我。

也许,从没入心的,也就入不了眼罢,或者是视而不见。梅对于我来讲是视为珍物,不远数里来寻她,而经常出入她身边的人,却不曾留意她的存在。始终不见梅影,万般无奈之际,走进村子,企图问出梅的所在。正在询问,遇到一个到村里行事的熟人,走过来,问我到此何干,我说没事儿,闲溜达呢。他嘿嘿地冲着我笑了,悠悠地说:“到这儿有啥溜达的?”

岂有此理,分明是把我的“雅”当作了“愚”与“痴”。

也难怪,眼下人们都在忙着准备过年,或是在这大冷天安然地待在有暖气屋里悠哉悠哉,谁闲的没事儿跑到这荒凉地儿呢?

此刻,我也松懈了。也许好东西是需要与人分享的,正好今日友没能来,我亦不能独享梅的美丽,所以便一身释然地踏上了归途,但有一个信念在心里坚定起来,我还会再来的。

第三日,终于与友约好,再度寻梅。这次,我向朋友问清了梅确切的位置,便信心百倍地出发了。

两个人的行程,像是在漫游世界,不紧不慢地走,一边聊着心事。穿过人民路,直至东环路,然后沿着一条道一直往前,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

磨凹村口的高台上,一排简易房被一圈矮矮的铁栅栏围着,正面有个铁门。根据文友提供的信息,梅就应该在此,门只是关着,没锁,叫了几声,没人应,园子里的狗却朝着我们狂吠起来。看清了园中共有两只狗,一大一小,都被铁链子拴着。我与友都是怕狗之人,犹豫片刻,虽然此时紧张得心咕咚咕咚地跳,还是打开门慢慢将脚步移了进去。但是环视四处,不见梅的影儿,奇了怪了,仿佛感觉梅就在身边,却又望眼欲穿的不见她的影踪,无限焦急与失落。

怎么办呀?友说,也许梅在村子高处吧,尽管朋友给出的位置与我的直觉都告诉我,梅就在此处,但是,此时确实找不见梅影,我已没有了别的法子。

我俩往村子高处走去,一边寻梅一边欣赏冬日的风景,转过几个弯儿,愈上愈高,渐渐来到了半山腰,一会儿几近山顶,极目瞭望,县城的美景尽收眼底,高低不等的房屋、树木,一条条街道……

我说,若是今日没有寻到梅,但也借此舒展了心情,也不枉此行。友点头赞同。

这是一个苗木种植实验基地,随着地势分布的梯田栽种着不同的树木。路边地头,分布着一些黄色的像蒿草般的枝干,请教一位在地里干活的师傅,那人告诉我们,这叫黄金槐,属于观赏性植物。我们又向他打探梅的位置,他憨厚地笑着说,就在来时高台那儿园子里的水池边,梅已经开了呢,很美。咦,我们明明是去了,怎么就没找见呢?他说是在水池边,黄色的腊梅。

沿路返回,从后面又绕回到园子里,下面那只灰色的大狼狗一边撞着铁链一边朝我们狂叫,这次找得更为仔细,却还是一无所获。园子里光秃秃的,找不见水池,也找不见梅。友有些沮丧,说我们大老远地徒步而来,这样虔诚的苦心不应该被辜负。难道是我们注定与梅无缘吗?我不敢想,若此行真是一无所获,归途的脚步该是何等的失落。

那一刻,我们都绝望了,欲打道回府,有着些许不甘,但又无可奈何。在走出的时候,我的脚步像灌了铅般沉重,眼睛一直没有停止寻找。那一刻,我祈祷出现奇迹。

终于,我瞧见了她!园子角落里,四五尊亭亭玉立的身姿,那一团团娇嫩优雅的黄,在寒风中静静挺立,端庄清秀,艳而不俗,干瘪的树枝上还缀着几片干枯的叶子,那满树小巧精致的大大小小的花苞,是冬最美丽的衣裳。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刚刚绽开了一点,全开的花朵寥寥无几。一年中最冷的气温,使她不能淋漓尽情地舒展娇容,只能一点一点地绽放。

我不知道,那小小的身躯里,究竟蕴含着怎样强大的力量,才那么无畏地敢把倔强晾晒在枝头,高傲地仰着脸,与寒风霜冻叫板。

那薄如蝉翼的花瓣,层层叠叠,精致透亮的如用蜡打过,尽管我知道她的名字与“蜡”无关。她叫腊梅,是因为她选择了在天气最为寒冷的腊月绽放。我不知道,那看似如此娇弱的花瓣,如何抵挡寒夜里零下五六度的冰冻。她的花期很长,要在最冷的气温下绽放出一道靓丽的风景,惊艳冬孤寂的时光。

这几株梅身姿玲珑娇小,想必在这儿安家落户的时间不长吧。她们围绕水池一周,每一株树上都结满了花苞,树干婀娜,生就了一副天生丽质的俏模样,即使绽放在无人的角落里,也端庄大方,难掩其秀。

凑近鼻子去闻,感觉不出明显的.花香,梅无香?不可能,稍远些,想给她拍照,淡淡的花香溢过来,与我撞了个满怀,闭上眼,暗香浮动,深嗅一口,沁人心脾,醉了……这清雅的香,恰好迎了我的口味。

留恋在她的身旁,久久,不愿离开。友感慨道:“众里寻她千百度,懵然回首……”我笑接:“那梅却在眼前。”

我们都笑了,也许经过了这苦苦的寻觅所得来的结果,才分外的美丽与珍视。友说:“看到的梅树挺小。”我接到:“但是挺值。”

我觉得赏梅其实就是赏心,抛开烟火纷扰,寻的一份逃离尘世喧嚣,回归自我,静静与时光对饮的悠然自得。生活的诗意一直都在,只是在被我们匆匆赶路时给忽略了。

园子中心有一个圆形的花坛,一圈用石头垒成,外围是一圈精致的鹅卵石铺就。池子里结了厚厚的冰,与池外围绕她一周盛放的梅相映成趣。眼前,那一树树娇小的身躯,用尽了整个生命在与冬的肆虐奋力地抗衡,静静绽放她的美丽,有谁不为她惊叹,不为她倾倒?

看园的狗这时也不叫了,拖着铁链在原地打转。那条小狐狸犬蹲伏在地面上,眨巴着机灵的小眼睛,友善地瞧着我们从一棵树移到下一棵树前。友打趣说:“一会儿功夫,狗狗就被我们拿下了。”而我情愿相信狗是被我们寻梅的痴心所打动。这一刻,我着实是承认了自己对梅的“痴”了,那么仅有的几株娇小的梅,竟惹得我跑了两趟来顾。二度寻梅呵,这样不悔的追逐,不改的痴心,此刻,我找不到一个更贴切的词来形容自己。

寻梅本应是在踏雪时,此时,我倒不为自己今日赏到的梅少了雪的映衬而遗憾。今冬,雪是曾两顾人间,然而,都是来去匆匆,落到地面倏而不见。雪来时,梅还赶在途中,这世间缘份终是这样的阴差阳错,不知接下来雪还会不会再来,但是梅如约而至,不知梅的等待会不会成空。

仅有的几株梅落落大方地绽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背倚一块硕大的广告牌,难怪在路边寻了许久,不见影踪。许是,如此清雅脱俗的珍物,需得煞费这样的一番苦心,辗转远行才可得的罢。抑或是她自身本就不喜欢热闹,不喜爱张扬,安静的角落里寂寞地绽放,有人欣赏,我自欢喜,无人来顾,依然芬芳。怪我们对她的不解,找寻的角度出了错误,差一点与她失之交臂。

不知看园的主人何时离开的,铁门上俨然挂上了锁。还好院墙的高度只是个装饰,我们没费多少劲便从一角慢慢翻了出去。此行不是游园不值,而是主人无意地把游人关在了园内,让你看了个饱,却忘了如何离去。

踏上归途,近乎是绕着县城一周的行程。宽阔干净的路面在眼前延伸,半天不见一辆车驶过,此境幽静,阳光虽不太好,风儿还算温柔,友说,这是冬天里的好天气。倘若有雨的天,如此撑伞缓缓而行,也应不错。或是在漫天飞雪的日子里,不必撑伞,两人穿着长长的羽绒服,就这样踏雪而行,背后留下两行浅浅的脚印……

篇8:梅散文诗

一、坚守“梅精神”的思想动因

思考之一:用梅花精神孕育学校精神, 让这种精神推动学校可持续和强劲的发展。

翻阅一幅幅梅画, 诵读一首首梅诗, 我们努力从历代画家和诗人的画作和诗句中寻找感悟。梅花精神究竟指什么?经过概括和提炼, 我们从三大方面去领悟梅花精神:一是“凌寒独自开”的不畏严寒和不屈不饶的精神;二是“报春第一枝”的顽强奋勇和敢于争先的精神;三是“无意苦争春”的谦虚不争和包容大度的精神。实践中, 我们将梅花的三大精神作为学校的精神提出来, 充分让老师再感悟、再提炼、再浓缩, 从而孕育出了超越表象的的具有个性特色的的学校精神, 即“无畏、不屈、敢当、争先、大度”。

【感悟】人是需要有精神的。同样, 一所学校的发展也是需要有精神的。学校精神是全体师生一致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也是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认识、共同理想、共同价值取向和共同思想境界的具体体现。它将产生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 成为引导学校奋发向上、积极追求的灵魂。这种精神的影响力是积极深远的。它将伴随着师生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追求中和谐发展。

思考之二:用梅花气质涵养教师的人文修养, 让教师的人格魅力有效提升。

一是梅花的“文气”。梅花这种花, 好像骨子里从来就是属于文人的。教师应该是属于文人的。文人身上的斯文之气质, 来源于诗书的熏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多读书、勤读书, 使自己能够知书达理, 文质彬彬, 从而行不言之教———身教。

二是梅花的“清气”。自古以来, 对“留得清气满乾坤”的追求一直是圣人的处世准则。作为老师, 从事着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一身清高之气, 在当下社会中理应是必要的修持。教师只有让自己的心清才能让学生的心更清。

三是梅花的“静气”。从山涧到悬崖, 从墙角到断桥, 风雨中, 飞雪里, 梅花默默地悄然开放。那份静气正是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的觉悟回归。

四是梅花的“正气”。梅花勇敢迎霜斗雪, 那铮铮傲骨, 历来被誉为是中华民族的最高精神写照。作为教师, 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职责, 教育的兴衰就是民族的兴衰, 就是国运的兴衰。如果教师不能效梅花之“正气”, 其心不正, 其身不正, 又岂能担当“为人师”之重任?所以“树一身正气, 挟两袖清风, 稳三尺讲台”就成为我校教师人文修养的重中之重。

五是梅花的“香气”。梅花争春是为了最早把第一缕清香送给这个美好的世界, 从此梅花赢得世人的盛赞。人们画梅咏梅, 留下无数画作和诗篇。由此让我们教师懂得, 我们也只有专注于这份崇高的事业, 教好书多出成果, 育好人桃李天下, 散发应有的书香气、墨香气、桃李芳芳之香气, 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赞誉。

【感悟】不难发现, 梅花的这五种气之特质和国家规定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有的品格修养是何等的相似!梅是自然的精灵, 更是我们邓尉山的精灵。从梅品到人品涵养, 从梅格到人格转化, 这是我们教师在提升自身人文修养的过程中, 伴随着研究梅文化所反应出来的一种师法于梅花, 得道于自然的心灵自觉。这种心灵自觉可以直接唤醒教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行为内驱力, 从而形成一种持久的自内而外的文化自觉性。

二、浸润“梅文化”的管理愿望

思考之一:以梅为载体, 结合地方文化的多种元素, 打造显性人文环境, 发挥“润物无声”的环境教育和管理力量。

在精品景点的创设上, 学校建设了“傲骨情怀———香雪海”和“福地文化———邓尉林”两处文化长廊。在香雪海里, 我们不仅介绍了香雪海名字的来历, 还展示了历代名人来光福所留下诗篇和画作, 同时对梅花的审美意趣和家乡梅花的栽培都一一作了布置说明。邓尉山是著名的探梅胜地, 清康熙、乾隆两帝曾“六下江南邓尉探梅”并留下宝贵的诗文古迹。由此在邓尉林里, 我们展示了历代文人墨客咏梅的大量诗篇, 我们努力使每一个漫步长廊的人都能受到这种梅文化的浸润, 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环境育人效果。

思考之二:以各类教育活动为载体, 在活动中汲取梅花精神, 练就隐性的精神文化环境, 发挥“润物无声”的环境教育和管理力量。

“人人争当小梅农”和“我是邓尉小导游”的活动开展, 时时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学校通过对梅树种植、梅子采摘等一系列的劳动, 让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并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和沟通能力, 学校和当地的旅游公司进行合作开展。学生自主报名, 然后由旅游公司专业导游对学生进行导游知识和谈话技能等多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 学校组织他们在每年的“太湖之春”梅花节上正式担负起当地导游的责任, 为四方游客讲解家乡风光。一位位“香雪海景区小导游”深受外地游客的喜爱。

三、打造“梅品牌”的发展归宿

实践之一:编写梅文化校本教材。作为一种承载校本课程的有形载体, 校本教材在指导师生课程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以“香雪海梅文化”为主题, 围绕“探索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自我”三个纬度编写了《香雪海梅文化———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用书》。全书分成“人文篇、生长篇、经济篇”三个篇章, 内容涉及了家乡的地理风貌、名胜古迹、人文历史和丰富特产。在编写体例上, 突出了实践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采用主题菜单式, 每个主题设有“背景资料、助学提示、活动建议、安全警示和网际导游”等活动化设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自纳入课表推行以来, 深受师生欢迎并产生了一定的区域影响。

实践之二:建立专题网站和实践基地。我们依托校园网络优势, 采用“网页+博客”的形式, 构建了“香雪海梅文化———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网”, 设计了“研究指南、研究团队、活动掠影”栏目, 汇集了大量“梅文化”图文信息, 使学生可以实现跨时空、跨年级地选择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我们认为, 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校本化学习资源, 有利于教师的有效指导;有利于师生的参与互动;响应新课程的倡导,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努力开辟和完善校园基础设施, 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将“香雪海”旅游景区拓展为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还利用校内闲置空地开辟了“梅花种植基地”, 每年植树节开展“献出一份爱心, 撑起一片绿荫”种植梅花活动;创办了“邓尉草堂”专用教室基地, 开展以梅花为创作题材的书画艺术教育等。

实践之三:突出梅文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性学习。

【感悟1】构建梅文化的办学特色, 把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提到未来办学方向和发展的高度, 以此来打造学校“内涵﹢特色”的发展之路, 这是一个需要不停思考、实践甚至是斗争的过程。因为现实情况之一是教师“题海教考”, 学生“埋头应试”的局面依旧顽固地存在着。走进学校, 不论是早上还是中午, 你能看到的就是教师围绕着他教的学科, 正在认真地毫不松懈地向学生灌输着知识。这种现象背后的实质, 就是教师天经地义地以自己所教的学科课程抵制着特色化的校本课程的实施, 以至于有时校本课程根本无法实施。学校中的这种看似认真的现象, 其实和新课程的精神是不相符的。

上一篇:九岭学校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青力冬奥聚力青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