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董存瑞有感 读后感

2024-04-15

读董存瑞有感 读后感(精选13篇)

篇1:读董存瑞有感 读后感

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有感

我看过很多英雄人物的红色事迹,如《小兵张嘎》、《黄继光》、《铁道游击队》等等英雄事迹,在这些红色人物、红色事迹中,是我最感动的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1948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县城,连长说:“前面就是隆化县城,我们今天就要解放这里!”战士们勇敢地冲向了敌人的总司令部。可是,狡猾的敌人在一条干旱的桥上建了暗堡,战士们被压在一个土坡下面。土坡上敌人的机枪疯狂的扫射着,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冲出去的战士一个个的倒下了。

董存瑞眼睁睁的看着那么多的战友都牺牲了,内心充满了无比的仇恨,他坚定地说:“连长,让我去炸掉它!”另一名战士郅顺义也坚定的说:“连长,我掩护!”他们互相配合,董存瑞很快就冲到了桥下。可是,桥壁光秃秃的,没有地方放炸药包,董存瑞看着一个个倒下去的战友,眼中放射出仇恨的光,他坚定地用手托起炸药包,用自己的身体做支架,拉下了导火索„„

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暗堡飞上了天,战友们踏着董存瑞开辟的血路,在“战友们,为了新中国,冲啊!”的高喊声中,一举歼灭了敌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董存瑞,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他用自己的身躯给战友们铺出了一条血路,给战斗的胜利扫清了障碍,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董存瑞,你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篇2:读董存瑞有感 读后感

历史是见证一个国家最好的证据,那里面包含着国家的荣辱兴衰,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所以我们不可以遗忘它。带着满腔的热血我读完了董存瑞的故事。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面对敌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为了人民能够更好的活着年轻的董存瑞牺牲了,可他爱国、为国的精神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可是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有位记者在西安市一些主要街道上随机采访了20多位市民。面对记者“今天是9月18日,您知道是什么日子吗”的提问,有不少市民都没有想到“九一八事变”。在和平门外环城公园里,一年轻人试探性地对记者说:“是中秋节吧?”在记者说出“九·一八事变”后,这位牛先生恍然大悟。在钟鼓楼广场,一年轻女子一脸茫然,考虑了好长时间才告诉记者,“好像是老人节”。记者问其是否知道“九一八事变”时,该女子方才想起近来电视里一直在播抗战题材的影片。这告诉了我们一些很严峻的问题。在国耻面前,居然有人用遗忘的方式来纪念它,这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悲的事情。难道董存瑞的牺牲为的就是看到中国人的堕落吗?不,我相信不是的,他希望的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此崛地而起!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是中国人的耻辱,可是现在,就在我们的首都,再一次的出现了这样的字眼。在北京雅宝大厦中,明确写明国人禁止入内的话语,由于一名香港女商人坚持自己是“国人身份”,却被店员打昏。一个中国人居然会在中国的土地上受到一个中国人的侮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啊?难道,商业的经营就可以丢弃民族的尊严吗?

篇3:读董存瑞有感 读后感

第一课时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师:读得很好!现在我请你们再读课题, 如果要突出英雄人物, 该怎样读? (甲生先读, 以下是指名个别读, 评价后再齐读。)

师:如果要突出事件, 该怎样读? (乙生再读)

师:如果要突出人物的精神, 又该怎样读? (丙生又读)

师:如果要突出你怀念的心情, 还可以怎样读? (丁生缓慢、深沉地读)

师:此时此刻, 我们高声地歌颂英雄, 又该怎样读? (生齐读, 声音高亢、激昂。)

师:这便是“品读”。 (师板书“品读”, 并解析其义。)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方式之一。靳老师让学生依据语境和语意的重点读出其逻辑重音, 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和水平, 同时又能把学生对文本和人物的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师:读书要一字一句地读, 要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板书“感受”, 并解析为“感之于外, 受之于心”。) 再读课文, 哪一段深深地打动了你, 拨动了你的心弦, 一会儿你就站起来读那一段。 (自由读约5分钟后, 两三位学生均选读“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的语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生:他们把激情读出来了。

师:请你也“激情”地读最后一句。

生: (满怀激情地) “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师:他哪4个字读得最好?

生: (齐) “迎风飘扬”。

师:大家要向他学习, 充满激情地读。

生: (全体, 动情地) “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师:这句话让我们所有的人仿佛都看见红旗在风中猎猎地飘扬。 (师表情丰富、扬手如旗地示范朗读。在教师的激情感召下, 全体学生也豪情满怀地高声诵读:“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这样的情绪同时也感染了听课的教师, 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品读”如何读出真情实感, 如何由个别的感情朗读扩展到群体的感情朗读, 这是当前“以读代讲”教学研究的重点。靳老师在这里运用积极的民主性评价, 以及扬手如旗、动感十足的体态语示范朗读, 使学生真正地“品”出了个中之“味”。】

师:读得真好!隆化中学是敌军司令部所在地, 请看这个“隆”字的笔画怎么记。 (教师提示“隆”字的笔画和最难记之处。)

师:全文好几个自然段, 你们为什么要选这一自然段来读呢?

生:这一自然段写的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后我军取得胜利的结果。读这一段使我感慨万分。

师:说得好!你的发言也使我“感慨万分”。

【以其人之语来评价其人之言, 这样的评价既有个性特点又颇具幽默感。靳老师根据学生所读的语句顺势引出了“昂首挺胸”一词, 并运用语素分析法, 引导学生逐个理解“昂”“首”“挺”“胸”的意思, 并提示易写错的笔画, 然后再组合起来让学生理解整个词义。同时强调, 理解词语首先要分解语素理解本义, 然后再结合语境理解它在文中的含义。先分解语素, 再组合理解, 先解析本义, 再理解文中之义, 这样的语素分析解词法无疑是很好的。但遗憾的是, 至今仍有相当多的语文教师仅满足于学生对词语粗略的感知, 未能先分解后综合。长此以往, 学生对语词 (特别是重点词) 的理解只能处于仅仅知其大意的朦胧阶段, 这样的教学是难以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师:董存瑞昂首挺胸地站在什么地方? (鼓励学生学习要有自信心, 一再强调教师与学生是朋友关系, 并与该生互认“小朋友”和“大朋友”。)

生:站在桥底中央。

师:站在桥底就可以了, 为什么还要站在桥底的中央?

生:因为董存瑞怕炸不毁暗堡。

师:对, 站在中央爆炸力就能发挥到极致。除了站在桥底中央外, 还有其他有联系的词语吗?

生:托起炸药包的“托”字。

师:为什么用这个“托”字?如果把“托”换成“举”“拿”“挺”行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热烈讨论, 通过对“托”“举”“拿”“挺”不同动作的比较、辨析和品味, 学生加深了对“托”字含义的理解。)

【运用换词比较的方法进行词语的品味, 使本课语言训练的特色愈加浓重。】

生:……所以, 只有托起炸药包, 使它紧贴在桥底的中央, 才能把炸药包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师:说得真好!刚才我说话时用上了“极致”这个词, 你马上就学着用上了, 这就叫———

生:学以致用。

【在这里, 靳老师摒弃了套话式的抽象评价, 采用的是极具个性特点的具体评价。试想, 学生听到了老师表扬自己能用上“极致”且是“学以致用”时, 他心里是多么高兴。这与“顶呱呱”的表扬方式相比, 其激励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靳老师还引导学生对“昂首挺胸”“猛地一拉”等词语进行了讨论, 使大家认识到董存瑞此时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最后, 他引导学生对“托起”“顶住”“猛地一拉”“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 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等关键词句着重领会并进行感情朗读, 强调读时语速要稍快, 语气要坚定有力。)

第二课时

师:所有同学都起立, 老师和你们一起背诵这一自然段。 (师生共同背诵“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为了新中国, 冲啊!”这一自然段)

师:之前没有背过, 为什么这一大段一下就能背下来了呢?

生1:因为董存瑞舍身为国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 所以我就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了。

生2:我很敬佩董存瑞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 所以我很快就背了下来。再就是我看了老师的板书, 它帮助了我记忆。

生3:老师的教学水平高, 所以我很快就能背下来了。 (众笑)

师:主要还是你们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除了有老师的板书提示之外, 从上课到现在, 大家已经读了很多遍了, 所以很快就能背了下来。谢谢你们!

生4:我背得快的原因, 是我被董存瑞的那种英雄气概所折服。另外一个原因, 就是老师刚才认了我是他的朋友, 如果背不出来, 就对不起朋友。 (众笑)

师:哦, 你很讲义气, 为了朋友而努力地背诵, 这就叫“亲其师则信其道”。不过, 我们学习可不能仅仅是为了老师这个“朋友”, 而是为了我们长大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感悟———积累———运用”是语文教学的三部曲。积累与感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从学生上述的回答, 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感悟是积累的基础, 积累的主要形式是背诵。如何才能背诵得快呢?学生“亲其师”才背得快, 学生对文本感兴趣才背得快, 理解了主要语词的内涵才背得快, 把关键词勾连成记忆的线索才背得快。】

师:这一段大家能背下来了, 还要能有感情地朗读。下面听老师再读一次。 (师感情范读, 生动情齐读, 听课的教师也受到了感染, 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一定要炸毁这个暗堡吗? (由这一话题引发学生对敌人暗堡里喷出的6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道路的严峻形势进行分析和讨论, 并着重抓住“封锁”一词体会战场上战斗的激烈和形势的严峻。靳老师还在板书“封锁”一词时强调学生识记其笔画, 特别提示“封”字左边下面的“”下横要写为斜提, “锁”字的右边不能写成“页”, 然后让学生连读该词三遍。)

【理解内容与品味关键词语始终相伴而行, 凸显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师:同学们说得对。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所以必须炸掉它。面对这一艰巨的任务, 董存瑞在连长面前是怎么表示的呢?

生:“连长, 我去炸掉它。”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敌军的暗堡已经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形势很紧迫。“我”的语气十分急促, 这样才能让连长立刻同意“我”去炸毁敌人暗堡的请求。 (先后有多位学生以不同的语气读, 靳老师均要求说出这样读的理由, 强调要把仇恨、迫切、坚决、果断的语气读出来。教师范读, 学生感情朗读。)

师:按照这样的读法, 想想郅顺义说的“连长, 我掩护”, 又该怎么读呢? (先后有几位学生感情朗读。在靳老师的鼓励下, 学生越读越好。)

师:下面男同学读董存瑞的话, 女同学读郅顺义的话, 看谁读得好。 (先男女生分读, 而后换读, 最后又齐读。)

师:读得多好啊, 真是掷地有声!

【分合和转换的朗读方式极具竞争性。这样的朗读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接下来, 靳老师又让学生默读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敌人暗堡下的段落, 然后让学生说出哪一处使自己最感动。多位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靳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 形成了如下的诗句板书:“封锁前进路, ‘我’去炸掉它!战友作掩护, 猛冲到桥下!舍身炸暗堡, 红旗映隆化!”学生高声诵读诗句式板书。最后, 播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电影片段, 故事情节曲折, 解说动人。播放结束后, 靳老师谈到他到了河北隆化, 看到那里原来的中学现已改名为存瑞中学, 还建了一所小学, 叫存瑞小学。在小学的操场上, 高高地竖起了一座纪念碑。靳老师要求学生们把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作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的碑文。写完了还要求学生练习感情朗读, 要让每个人听了以后都能深受感动。)

【播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电影片段, 扩展了课程资源, 把情感推向了高潮。让学生们为纪念碑撰写碑文, 以及课尾安排的写“读后感”的训练, 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董存瑞叔叔的高尚品质, 会永远地激励我们更好地为祖国学习和工作。这节课我们没有分段, 也没有概括段意, 更没有归纳中心思想。但是, 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了, 实际上也已经感悟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真切地受到了教育。

请大家看黑板, 我给题目加上书名号, 把“品读”的“品”字擦掉, 就变成了“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靳老师由此引出了写一篇读后感的作文要求, 写其他的英雄人物或者革命领袖也可以。)

评析:

靳家彦老师的这节阅读教学课最主要的特色是:

1.建立了一种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从接触学生起, 就始终强调师生之间是一种友好的朋友关系。正是这样的一种角色定位, 使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充满着对学生的关爱。教师要求学生背诵时, 学生就会想到一定要认真地背, 如果背不出就“对不起朋友”。“亲其师则信其道”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2.运用了极富个性的激励性评价。当学生说读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迹使自己“感慨万分”时, 教师则顺势评价该生的发言也使自己“感慨万分”;在学生读书有进步时不是说“顶呱呱”, 而是说“我可爱听你读了”。个性化的评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篇4:读董存瑞有感

——观《董存瑞》有感暑假里,我看了一部叫《董存瑞》的电影,它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董存瑞17岁就参加了八路军,那时他是军队里最年轻的战士了,但他不亚于比他年龄大的战士。

有一次,军队里比赛摔跤,董存瑞的对手是一名又高又强壮战士,但他毫不害怕,他的对手连续摔倒他两次,但他没有放弃,最后终于把对方摔倒了。他这种勇敢、不退缩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还有一次,八路军为了保护乡亲们撤离到安全地带,八路军与日军又打了一仗,这是董存瑞第一次参战,他还不知道怎么打仗,结果他打了九发子弹,却没有打死一个人,他们的连长批评了他,但他第二次打仗的时候就改了。他这种知错就改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看到董存瑞用手托着炸药包炸碉堡的时候,我被深深的感动了,他在最后的关头还说,为了新中国前进,前进。我心里在想啊,董叔叔,你好勇敢啊,我跟您比起来显得多么渺小啊!您在军队里受到那么多的挫折,您也不气馁,我要向您学习!

啊,董叔叔,您这种永垂不朽、知错就改、有积极心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也要向董叔叔这种精神

篇5:读董存瑞有感

读到“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我多么希望战士们马上冲上去,消灭可恨的敌人,去救董存瑞,董存瑞用自己受伤的身体和暗堡一起炸毁了。他用牺牲换来了战士的胜利!他的精神永载史册,永存于我们的心中。

对比英雄看自己,我心中感到很惭愧。生活中,我擦破点小皮就大哭大叫,这点伤比起董存瑞的伤那算什么呢?我们现在生活在幸福和平的年代里,没有了敌人的暗堡,我们面临的是学习上的挑战,我们应把一个个生字当做敌人,把一道道难题当做暗堡,用董存瑞顽强战斗的精神来激励自己,战胜它们。

篇6:读董存瑞有感

之所以我会想到这两个词,是因为我读了《董存瑞》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合上书,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腔对敌人的恨,一股对董存瑞的敬意,在我的心里油然而起。

文章讲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抗战胜利后不久 ,又爆发了内战,经受过战火考验的董存瑞,已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 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队长,为了配合总攻,他们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以身殉国。

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能够幸福的生活,为了自己庄重的承诺,年轻的董存瑞义无返顾地牺牲了自己,可是他的爱国精神,为新中国以身殉职的情怀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曾记得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国家而死,必是重于泰山,董存瑞正是为着这座心中的泰山而死。生与死,千百年来只是一线之差,就是有气和断气。董存瑞的事迹告诉我们:重于泰山的死,即使失去了生命他也是那么的悲壮,他的精神与情怀也将像一座丰碑一样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作为中国人,一旦敌人的枪弹要毁掉我们的锦绣河山,我们定会愤怒不已。满含着离别的苦楚,母亲勉励他们的爱子、妻子鼓励她们的丈夫去前线奋勇杀敌,为国效命。作为一个中国人,必定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积极支援前线,捍卫我们的锦绣河山、捍卫我们的尊严,最终也必将会取得光荣的胜利!

每当我回想起董存瑞的惊人的壮举,我就深感惭愧。我们是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可是在学习上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甚至是放弃。这样怎么能面对革命先烈呢?董存瑞为了民族解放。克服了重重困难,赴汤蹈火 ,为国捐躯,我们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不可以因为一点小事就打退堂鼓,那么明天又怎么又为祖国做贡献呢?我们怎么对得起先烈的英灵呢?

我们应该把先烈们的精神作为动力,勤奋学习,为中国做贡献,把中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但是,我们还是会面对着种种的挑战,尤其是科学的挑战。因此,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好少年,认真地学习。注重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决不做有损国家颜面的事情。

爱国,决不仅仅是两个字的问题,而是一种概念,一个深刻的道理,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都不可以遗忘的东西。它也是一面旗帜,一面精神的旗帜,永远鼓励我们中华儿女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点评

篇7:读《董存瑞的故事》有感

今天,我在邓老师作文班上阅读了《董存瑞的故事》这篇文章,读后我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董存瑞所在的部队要把敌人的雕堡炸掉,可是因为敌人猛烈的炮火导致部队连续两次火暴破均未成功,但董存瑞这时却挺身而出,大胆冲上前把敌人的碉堡炸了,牺牲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董存瑞那时年仅19岁。

读完这篇课文,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一种爱国之情,董存瑞竟然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爱国之情是多么的伟大啊!

故事中的董存瑞之所以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那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之心。如果董存瑞不牺牲出自己的生命,不一心为国,怎能做出如此大的奉献呢?然而,董存瑞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去敬佩、去学习的。

由此,我想到了许许多多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战士。如黄继光、邱少云、刘少奇、吉鸿昌、朱自清……可我又惭愧地想起了我在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是多么的马马虎虎,有时我看着国旗,态度一点都不严肃,手臂敬礼也毫无力气,有时我甚至还会用左手去升旗,去开玩笑,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简简单单的升旗仪式我都做不好,如何能为祖国效劳?

以后,我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升旗仪式,一定要热爱祖国,永远忠于祖国,为祖国效劳,做出贡献!

篇8:读《董存瑞的故事》有感

董存瑞那种精神让我震撼。他当时只有19岁,却能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我读到“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这句话让我感觉到董存瑞好像是烈火里的战士。还有他喊得那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我从这句话深深的体会到了他那热爱祖国,舍生忘死,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吗?能吃得饱、穿得暖吗?我们放学回来,爸爸妈妈已经把晚餐都做好了。而战士们整天风餐露宿,有时还吃不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呀!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血却换来了许许多多人民的生命,死得其所。他那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与无私无畏的品质和性格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没有先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当今的小康生活。忆起英雄,想起往昔,烈士们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怎能不感慨满怀啊!昔日无数的烈士用爱凝聚成一首首颂歌,铸就了新时代新生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幸福日子呢?

篇9:读《董存瑞的故事》有感

今天,我看了《革命英雄的故事》中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故事讲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董存瑞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开始是一名儿童团员,后来加入区小队打鬼子,抗日胜利后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的碉堡度都被消灭了,正当部队要发起冲锋时,敌人的一个暗堡开始疯狂的扫射,战士们纷纷倒下。这时,董存瑞挺身而出,他拿起炸药包冲到了敌人的碉堡下面,可是没有地方可以放炸药包。在这紧要关头,董存瑞毅然用手举起炸药包,拉开了导火索……他牺牲时,年仅21岁。

全国解放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隆化中学改名为董存瑞中学,他身前所在的班改为董存瑞班。

董存瑞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今天,我们应该学习董存瑞不怕牺牲、报效祖国的精神,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才可以报效祖国,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富强。

篇10:读《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有感

这几天,我读了《董存瑞的炸调堡故事》这本书,真是让我让我受益匪浅啊!相信对董存瑞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勇敢炸碉堡的英雄事迹,在人们心中永留。这本书重点讲了青年董存瑞参军后的一次战役。董存瑞和战友们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攻入隆化中学。他们顽强作战,取得了初步性的胜利,正当他们继续向前进攻时,敌人的机枪突然扫过,战友们纷纷倒下。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冲到了桥下,但桥上没棱、角,无法挂炸药包,眼看着战友们纷纷倒下,这是,董存瑞举起炸药包,贴紧桥底,随着一声巨响,碉堡被炸得粉碎。他也为国献身了,当时他才19岁。

董存瑞这种舍身为国、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篇11:观董存瑞有感

现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6岁,却比我强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胆量、勇气、思想都是我所不敌的。他只是一个上了几天学的青年,但有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比我们要优秀许多。

想想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在老师、家长的关爱下成长,我们没有经历过董存瑞那样的困难,也没有为中国奉献出什么。但我们也应该为中国、为人民作出奉献,现在我们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们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董存瑞为中国的发展奉献出的生命;才能对得起那些为革命事业、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战士们。

篇12:读《董存瑞的故事》后的感想

读我了《董存瑞的故事》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觉得董存瑞是一个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

故事叙述了1945年秋,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为了把最后一个碉堡炸毁,做出一个英勇的选择。董存瑞在其他战士掩护下冲到桥下,他发现桥下无法放好炸药包,在思索办法的时候。这时主攻的号角响起来了,董存瑞看见很多战士在敌人的枪下倒下去,他为了不让更多战士牺牲,毫不犹豫地举起炸药包.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董存瑞的英勇行为感动了。他从小就有保卫祖国的信念,他在战斗中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董存瑞牺牲了,可他爱国、为国的精神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董存瑞他舍身为国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人为革命英勇奋战。董存瑞的英名永垂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为了新中国不惜牺牲自己。我觉得董存瑞他非常伟大。我应该学习他那种舍生忘死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篇13:《董存瑞》读后感

1948年,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重要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关键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请准许我去!”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由于两头桥台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董存瑞牺牲了自己,保卫了祖国,不仅在当年受到人民的敬仰,成为人民的榜样,他的舍身取义的精神仍激励当今的人们。

读了这篇文章,我哭了,这样一名优秀的战士就这样牺牲了,但他牺牲得非常英勇,给中国人长了志气,我还看出了战争是多么可怕。战争虽然残酷,虽然可怕,虽然无数中国人牺牲了,但永远击不倒中国人民的精神。无数英雄事迹呼唤我们,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奉献,互相帮助,见义勇为,为国家、为他人、也为自己,我们国家和社会就一定会更加安宁、富强、和谐。我爱《董存瑞》这本书,希望它激励更多人为国奋斗。

上一篇:关于初中学习计划汇总下一篇:背篼干部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