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消费论文

2024-04-17

粉丝消费论文(共8篇)

篇1:粉丝消费论文

粉丝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分析粉丝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请您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实际看法如实填写,本问卷采用匿名形式,所有数据仅供学术研究分析使用。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填写问卷!

祝您身体健康,学业顺利!

1.你是**大学的学生吗()

A.是

B.否

2.你是否追星,或是否有过追星经历()

A.是

B.否

3.你会考虑购买你喜欢的明星代言的产品()

A.非常赞同

B.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非常不赞同

4.你是否赞同在喜欢的明星店铺进行消费()

A.非常赞同

B.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非常不赞同

5.你是否赞同在喜欢的明星相关产品上花钱()

A.非常赞同

B.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非常不赞同

6.你对喜欢的明星代言持有怎样的态度()

A.非常赞同

B.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非常不赞同

7.你喜欢的明星没有代言某种商品,但购买了或推荐了此商品,你会想要购买同款()

A.非常赞同

B.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非常不赞同

8.你赞同集资给喜欢的明星送礼物或以偶像的名义做公益()

A.非常赞同

B.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非常不赞同

9.你会利用学习时间对喜欢的明星进行消费(演唱会、签署会)()

A.非常赞同

B.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非常不赞同

10.你会考虑明星代言的产品质量而购买()

A.非常赞同

B.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非常不赞同

11.你会考虑明星代言产品的形象而购买()

A.非常赞同

B.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非常不赞同

12.你为什么购买喜欢的明星代言的产品()

A.喜欢这个产品

B.支持明星

C.认为产品质量好

D.就是想买没理由

13.你对于自己喜欢的明星代言产品会不会进一步去考察它的实用性,或直接购买()

A.直接购买

B.考察实用性后再决定

C.不购买

14.相同功能的产品,明星代言的产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你会优先考虑购买哪个()

A.明星代言的产品

B.普通产品

C.不考虑

15.你每个月会对自己的消费做一个计划()

A.非常赞同

B.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非常不赞同

16.你赞同为喜欢的明星超前消费()

A.非常赞同

B.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非常不赞同

17.如果有身边的人和你喜欢同一个明星,你会不会和他竞争为明星消费()

A.非常赞同

B.赞同

C.一般

D.不赞同

E.非常不赞同

18.你的月生活费情况()

A.1000以下

B.1000~1500

C.1500~2000

D.2000以上

19.你每月追星要消费多少()

A.从不

B.生活费的三分之一

C.生活费的一半

D.全部生活费

20.你认为在追星上消费对你的生活是否有影响()

A.是

B.否

21.如果追星消费对你的生活有影响,你还会选择继续吗()

A.是

B.否

22.你对于粉丝消费的看法

篇2:粉丝消费论文

以“解读粉丝——数字营销消费者洞察”为主题的首届泛媒沙龙,于9月22日在北京举行。此次沙龙由泛媒研究院和中国企业家网联合主办,发言嘉宾与到场嘉宾以解读粉丝为切入点,就企业如何在微博上进行有效的营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解读微博粉丝是消费者洞察的新起点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泛媒学者程士安教授根据“SIPS”模型(即Sympathize:共鸣、Identify:确认、Participate:参与、Share&Spread:分享&扩散),以杜蕾斯和香港迪士尼官方微博为例,对微博粉丝行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享。杜蕾斯微博将品牌信息与热点话题进行巧妙地结合,发布“杜蕾斯版蓝精灵之歌”作为品牌传播的引爆点,让更多的粉丝关注品牌,并与品牌直接对话。研究数据显示,在“杜蕾斯版蓝精灵之歌”发布的24小时之内,杜蕾斯官方微博粉丝人数增加了1769人,其中有180个粉丝(10.18%)转发了蓝精灵微博。程教授总结了微博营销策略的四个步骤:首先要建立聚合目标人群的品牌官方微博。其次是要设计有效信息吸引目标人群,营造相同需求人群的“信息茧房”。再次,要及时发现核心人群并推进其参与对话。最后,给予消费者不断的刺激,吸引其分享。

微博改变传播和营销方式

新浪网商业开发部商业运营执行总监宗瑞兴通过现代汽车在新浪微博的传播案例,分享了微博平台上用户对品牌的讨论习惯、信息的传播模式等问题。热门韩剧《城市猎人》中的男主角所开的现代多部车型在微博上受到高度询问并广泛传播。在原有的电影电视中插入得当软广告,在微博粉丝中能获得新一轮的热烈讨论。品牌可以考虑延长传统广告的营销战略,加入微博社交中的介入。宗瑞兴指出企业要进行以微博为基础的整合营销,并总结出企业微博营销的“LEIMO”模型,即倾听(Listen)、参与(Engage)、整合(Integrate)、测量(Measure)和优化(Optimize)。“倾听”是聆听消费者声音,洞察消费者心理。“参与”是与消费者主动对话,积极互动,适时营销,与用户建立长期深入的品牌联系。“整合”社会化媒体,将付费媒体、自有媒体和赢得的免费媒体整合为营销方案的一部分操作实施。“测量”对营销效果进行评估,再根据测量的结果对整个是营销过程进行“优化”。

粉丝对品牌的影响力

秒针系统公司业务发展部总监孙方超谈到了粉丝和品牌之间的关系。秒针系统公司的研究数据显示,从综合品牌指标来看,粉丝的指数是非粉丝的4倍。孙方超指出对于品牌来说微博营销的策略核心是增强粉丝与品牌的绑定度。他还指出,粉丝的数量很重要,但是,它也不代表一切。企业在进行微博营销是应该注重几个关键词:信任、创新、社区感觉、经常性的更新,同时还要投入专门的资源,如配置专业的SNS经理。

90后粉丝——撬动未来的力量

新鲜传媒CEO纪中展分享了《互联网下的90后——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活研究报告》的成果。通过对90后数字化生活的调研,他指出90后粉丝的几大特点。90后粉丝有“无所谓”的包容精神,爱创新,善表现,喜恶搞。他们在消费观上强调“我喜欢”,愿意为尝试新鲜事物买单,但会考虑价格因素。品牌与流行也是90后重要的考虑因素。纪中展指出企业应根据90后粉丝的这些特点,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数字媒体营销策略。

图书的新媒体营销创新

黑天鹅图书品牌经理韩杨对《人生不设限》和《乔布斯传》两本书在微博上的推广案例进行分享。特别是《乔布斯传》的微博营销,黑天鹅图书通过对《乔布斯传》的全面分析,定位了“有趣”的营销风格,制造出“大话乔布斯”等一系列搞笑娱乐话题,得到名人李开复的推荐,并抓住乔布斯辞职的突发事件,将“事件营销”做到了极致。同时,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图书的推广方很注重与粉丝的互动,通过话题和送书活动,增强粉丝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最后,韩杨总结出企业在进行微博营销时,一要反应迅速,二要集中火力,第三要立体化营销。

现场嘉宾关注“什么是高质量的粉丝”、“如何聚拢高质量的粉丝”以及“如何量化粉丝价值的提高对品牌价值提高的效果”等问题

关于如何聚拢高质量的粉丝的问题,复旦大学的周巍博士认为聚拢高质量粉丝是一个构建自己品牌意见领袖的过程。首先要用话题吸引粉丝对品牌的关注度,扩散之后再聚拢回来做品牌话题,制造话题茧房对粉丝进行确认修改。长此以往,高质量的粉丝就沉淀下来。

进而有嘉宾提出了如何定义高质量粉丝的问题,程士安教授认为,高质量粉丝要从两个角度来看,首先要看他是不是你的目标人群。第二看他是不是具有很好的传播作用,有能力并愿意为你推广。企业在传播过程中要扩大消费基础,还有要识别出来有价值的粉丝,这是需要一步一步培养的。

对于如何量化粉丝价值的提高对品牌价值提高的效果问题,程士安教授认为,粉丝只是品牌推广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对品牌建设来说最重要是第一层传播,即在营销当中用自己的品牌说话,然后找到客户的核心概念去沟通和传递。然后再通过微博这样优质的社交媒体让粉丝来说,让粉丝当中的目标人群使用者来说,这样对品牌价值渗透到目标人群当中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也就是在第二层传播中发现意见领袖,以他作为一个出发点,再下一层的传播效果就是对品牌价值提升的效果。

篇3:论文化消费品市场的培育

文化消费品是精神产品, 它既是一种有物质载体, 又是一种浓缩了心理或社会内涵的的符号系统, 能提供给人们多种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品包括三种基本形态:一是相对独立的物态性文化产品, 如书画, 雕塑, 等。二是以劳务形态出现的文化服务, 如舞蹈、歌唱等舞台表演、展览等。三是向其他产业或商品提供附加值, 如服装设计、景点设计等。文化生产者创造的价值不是单独体现出来, 而是融化在一个综合性的产品或服务中, 提高了它的整体商业价值。

二、我国文化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1. 文化消费总量较低

有研究显示, 当人均CDP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44%时, 城乡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的18%, 总量应该是1090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修正数据, 2001年我国就已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 但2004年的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只有3740.5亿元。当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 恩格尔系数为33%, 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20%, 消费总量应为20100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0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 而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却只有4186亿元。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文化消费的增长刚刚起步。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这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群体仍然是看重物质消费, 忽视文化消费。这种形势亟待解决。

2. 文化消费结构层次较低

从消费支出结构看, 城市居民的学杂费、保育费支出占绝大比重, 比例为82.88%, 农村的比例为77.48%, 文化消费支出较低。从文化消费支出结构看, 城市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为16.03%, 文娱消费中耐用机电消费品的比例61.73%, 而农村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仅为3.72%, 其余的都用来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看, 非教育性知识文化消费较少, 很多人热衷于武侠言情影视片、休闲书刊、流行音乐, 经常出入于各种娱乐场所, 对严肃文化、高雅文化不感兴趣, 对自身的继续教育舍不得投资。从生产经营方面看, 娱乐业发展迅速, 从事娱乐文化生产与经营者获利丰厚。相比之下, 严肃文化, 高雅文化则倍受冷落。中小学生对娱乐界明星了如指掌, 而对中外表演艺术家则知之甚少。

3. 文化消费中的消费环境令人担忧

在今天, 文化消费的环境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 经营者一般只盯着如何赚钱, 而不着眼于整个行业长期的发展, 没有某些国家经营者所具有的很强的责任感, 既缺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又失之长远的目光。如网吧, 一直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人, 但屡禁不止, 老板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

4. 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

文化产业的从业八员大都直接与文化消费者接触, 尤其是娱乐性、休闲性和商业性等服务形态的文化消费更是如此, 而真正懂文化、懂消费心理、素质较高的人员是少之又少。他们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 而淡化给消费者带来的精神享受, 在文化消费过程中, 消费者所看重的却恰恰是精神享受。因此, 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三、原因分析

1. 文化消费观念相对滞后

文化消费观念是经济因素之外影响社会文化消费水平高低和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对某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认同将激起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消费热情, 对某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偏爱将引起人们对其执著而扩大的消费激情, 对某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抵抗将使人们拒绝对其消费并增加对文化偏爱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近年来, 虽然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与发达国家居民的消费观念相比, 仍然显得相对滞后, 主动享受文化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2. 文化消费能力不够强劲。

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消费都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文化消费也不例外, 文化消费总量和结构受消费大众的收入水平及其收入分配制约, 而我国市场机制尚未成熟, 人均GDP水平不高, 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仅为51.1%和38.2%, 恩格尔系数还较高, 地区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平衡, 社会保障不健全, 教育支出过大, 价格结构不合理, 加上消费结构和消费支出的惯性以及边际效用递减约束着消费量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文化市场、文化消费还处于发育初期。

3. 文化消费环境不够完善

文化消费环境是指对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 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等。文化产业存在商品性与艺术性、意识性的矛盾,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政治利益的矛盾, 文化管理存在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规制、管理和调节的矛盾, 文化消费存在社会价值取向、民族风俗习惯、消费空间时间与个人需求的矛盾。而我国目前文化消费经济政策不到位, 消费法制体系不健全, 消费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消费管理不善, 文化市场秩序不规范, 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消费权益、消费信息安全等宏观消费环境没有根本提升。

四、培育文化消费品市场的措施

1.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在经济收入一定的情况下, 人们的文化消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的多少、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如果文化消费品的价格合理, 内容健康, 质量优异, 人们的文化消费意愿会比较强烈, 文化的即期消费会增长。但如果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价格高高在上, 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 或者内容不健康, 或者质地比较粗糙, 都会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因而,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特别是要大力发展被称为“内容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 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保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的同时, 大力丰富文化产品的数量, 使文化产品物美价廉, 使文化服务周到体贴。要大力提升文化产品的档次, 打造文化精品, 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推出有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且具有良好的价值导向的能吸引群众参与的节目。

2. 强化对文化消费的经济调控

充分发挥政府在财政、收入分配、税收价格和利率汇率等方面的政策的调控作用, 强化对文化消费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调控。要大力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能力, 在保证基本文化消费的基础上, 逐步扩大发展性文化消费的比率。大力培养文化消费主体, 形成以居民消费为主、单位或社区消费为补充、政府消费为引导的文化消费主体格局。根据发展实际, 鼓励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 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 限制低俗、劣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以及外国文化产品的进口规模、市场份额, 形成文化消费为主、引进外来有益文化消费为补充的文化消费结构。

3. 提高广大居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人们对文化的自然消费力是由其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决定的。有些文化产品和服务, 如交响乐和抽象的绘画作品, 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和修养才能进行消费。现代社会文化消费手段的改进和现代化, 也要求消费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例如, 电子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发展和应用, 早已扩展到了消费领域, 如果不进行计算机有关知识的培训, 显然就不会产生这方面的消费能力。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离不开相关的文化教育和实践中的熏陶、培育。为此, 要从娃娃抓起, 加强对青少年的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 加强对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学宣传和普及, 让人们在耳懦目染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水准。同时, 剧院 (场是人民在紧张劳动和工作后休息、欣赏艺术的娱乐场所。既帮助观众提高艺术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 也要通过优秀的节目来弘扬“文化的价值导向”, 给观众更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关怀, 从而促进剧院文化产业的发展。

4. 坚持公益性和注重市场的培育性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 但受地域文化差异、消费习惯的影响, 文化产品的推广尚处培育阶段, 在精神文明的范畴里, 体现了一个城市或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品味。因此, 文化演艺市场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需要一至二代人的学习提高, 剧院既是文化产品的经营者也是文化市场的培育者, 有其公益性的一面, 剧院 (场)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优质节目为媒介, 宣传贯彻执行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 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 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剧院的这一使命, 有利于它在经营中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与指导,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剧院在节目的组织上必须善于整合文化资源, 同时, 还要让有积极意义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也能精彩登场。贴近观众需要, 奉献积极向上的剧目, 感染不同层次的观众。在演出门票的定价上以低价甚或低于成本价格投放市场, 意在市场的培育和艺术氛围的形成, 在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同泽: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分析[Jl.商业研究, 2002 (9) :65一67

[2]徐淳厚:关于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J].北京商学院学报, 1997 (4) :45并8

篇4:一个粉丝的消费经

第一次见到杜宣是在上海民乐路的ACU,当时是2009年秋,ACU的人气已经远不如前,店里只有几个打扮嘻哈的小男生,也只是闲逛,甚至有人在别人的指点下才得知这就是陈冠希的CLOT在上海的店铺。杜宣几乎每周都会来长乐路,在知道长乐路之前,他对上海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外滩和黄浦江。

“我不是陈冠希的fans,你说的狂热在我这里不适用。”接到电话的杜宣很肯定地否认了对于他的定位,“其实很多人因为喜欢陈冠希,才喜欢CLOT,每件东西都买,却不知道哪些才最有价值。我不是,在知道CLO之前,我小知道陈冠希。”确实,明星潮牌对于杜宣来说,其实已经失去了明星的光环,“这和收藏艺术品没什么区别,并不是你喜欢一个人就要把他的所有作品都买下来,而是要有自己的立场。”所以,他更能分辨出到底哪个明星品牌才是货真价实的“潮牌”,这样“眼毒”的粉丝估计不好伺候。

杜宣还没上小学就去了加拿大,读完大学才回国,那时他需要了解的东西实在太多,陈冠希这个名词当然不是必修课。但是,在上海,他爱上了CLOT。“第一次去长乐路是陪别人去的,2006年。当时我看上了一件荆棘图案的Tee,就问朋友,这是哪里,我下次还要过来。”然后,他顺理成章地成了CLOT的追随者。

供奉起来的球鞋

“我本来对球鞋要求就很高,第一次从加拿大回北京的时候直接去了‘野驴’(北京知名的鞋友圣地),其他的地方一概不去,直到我被Nike和CLOT联名的球鞋吸引。”和Nike合作的Nike Air Max 1 NL x CIo(“KISS OF DEATH”死亡之吻)刚面世的时候,全球限量,1299元一对,在中国大陆买到的概率几乎为0,但杜宣在上海的家里却摆着一对。朋友们都对这种“香蕉人”的诡异事迹见怪不怪了,居然没有人问他这双鞋的来历。“你是第一个问我的人。”他神秘一笑,“当时一个香港的朋友知道我喜欢CLOT,通过他的朋友给我抢到一双。”“死亡之吻”发布的那一天,杜宣按到了那位香港朋友的电话:“只有这一双了,44码,要吗?”杜宣想都没想就要了下来,挂了电话想起来,自己穿45码。“拿回来之后我还是怀着侥幸心理试了一下,发现太小,就放在书柜里了。”这双鞋到现在还摆在杜宣书房的展示位置,他几乎是把它当艺术品供着,随时欢迎参观,但是坚决不卖。

这双被供奉着的“死亡之吻”,鞋身是卡其色和橙色的混搭,后跟有CLOT的logo和中国图腾,鞋头采用透明的设计,鞋垫和鞋盒的设计也都透着浓烈的中国风。“我很喜欢它,我觉得陈冠希和我都应该有中国风情结。”杜宣一直认为自己喜欢CLOT和个人经历分不开,“一般不太了解中国但是渴望被这里接纳并融合进去的人,都喜欢中国风的东西。我觉得陈冠希也会有这种情结,我从他设计的产品能够感受到。”

大萧条

Juice SH(在上海的ACU转让给李晨和潘玮柏之后,陈冠希在上海新开的一家潮流服饰店)开店的时候杜宣就在现场,那时候粉丝们的排队现场绝对不输给和平影都放映《阿凡达》时的盛况。“那天很多人是为了看陈冠希去的,我是纯粹为CLOT去的,非常激动。为什么?因为我几乎有一年没有见到CLOT的实体店了。”

在长乐路的ACU关张之后,杜宣和其他CLOT的粉丝一样有过一段寝食难安的时期。说“寝食难安”其实完全没有夸张成分,他在关张后的几个月里,每周末都还会去长乐路的原址,虽然后来那里经营的是李晨的NPC。“NPC也很好啊,Nic Tee(NPc的T恤子品牌)有很多经典款,但是我还是找不回来cLOT的感觉。”按理说一个奔三张的大男人居然为了一家关张的店铺郁闷惆怅,真让人匪夷所思,但是看到杜宣那种眼神我们就能明白其实这件事一点都不荒谬。“你可以喜欢一首歌就一直听,喜欢一部电影就一直看,为什么我喜欢一个牌子就不能为它小惆怅一下?”他理直气壮得很。

向维多利亚的裤子致敬

杜宣在“萧条时期”也不忘在各个店铺搜集品牌合作设计的产品,比如李维斯、三叶草、Pepsi等。上海买不到的东西他一般会在网店买,而需要抢购的限量版则让香港的朋友帮忙。收藏这件事很费神费财,比如CLOT和李维斯合作设计的一款levi's x clotx fragment 505,全香港限量100条,“所有人都是一大早去店铺门口排队的,因为香港的朋友刚好有事不能帮我代购,况且让他去店铺门口排上一天我也很不好意思。于是,我准备提前两天到香港去买。”但是港澳通行证办下来的时候,已经是发售前一天,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我要是第二天早晨乘飞机去,必然买不到,要是当天去,夜里12点多才能到。”最后,杜宣拿着钱包和护照,当天就两手空空去了香港,下了飞机直接奔铜锣湾CLOT总部所在地,“等着,等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我排第一个!”这个疯子在买完牛仔裤之后当天又飞回上海,后来他把这次48小时未合眼的经历形容为“向维多利亚的裤子致敬”,每次提起都无限自豪。

篇5:农村消费论文内生动力论文

摘 要:农村消费的主体是农民,所以拉动农村消费的内生动力来源于农民自身所拥有的能够消费、敢于消费、愿意消费、乐于消费、会消费的力量。了解农民消费的内生动力,是提升如何提升农村消费能力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农村消费;内生动力;农民收入

我国农村消费的内生动力的含义

动力即力量的源泉。内生动力即事物本身具有的力量源泉,它能够带动机体本身运动与发展。

农村消费的主体是农民,所以拉动农村消费的内生动力来源于农民自身所拥有的能够消费、敢于消费、愿意消费、乐于消费、会消费的力量。了解农民消费的内生动力,是提升如何提升农村消费能力的关键所在。农村消费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

2.1 没钱消费的原因

收入是消费的函数,是影响和左右农民消费趋势的重要因素,消费需求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从总的来说,农村还不富裕,特别是一些贫困弱势群体有着强大的消费欲望,但是没钱可花,只能维持较低的消费水平。这是农村消费内生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2.2 有钱不敢消费的原因

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民钱是有一点,也有较强的消费愿望,但是不敢消费,未来养老、医疗及教育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储蓄,其消费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为主,要将钱存在银行里,以备不时之需。而只有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才能促进个人消费。

2.3 有钱不愿消费的原因

中国人,特别是在农村,喜欢用“会不会过日子”来评价一个人精打细算的能力,以节俭为美德,不能提前消费的观念在农民心里已经根深蒂固。这部分人即使有较高较稳定的收入,但是长期以来形成了省吃俭用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此消费观念的制约下,因循守旧,对所谓奢侈品消费持消极态度。这种观念抑制了农民消费热情。

2.4 有钱不会消费的原因

一部分农民还停留在过去“一件新衣穿三年”的生存型消费观念,对教育消费、发展型消费、健康型消费和热衷时尚、运动、旅游、社交等的享受型消费等知之甚少。消费结构不能及时更新,也影响了消费的提高。

2.5 消费不舒畅的原因

消费不舒畅的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其一是农民在消费时买不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其二是因消费环境缺乏诚信和竞争无序化等问题日渐凸显,一些销售者和生产者采取虚假宣传、设计陷阱、偷换概念、隐瞒真情、混淆标准等手段,诱导消费者上当受骗。消费者对现实消费的不良感受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即期消费;如最近对近万名农

村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农村消费者对下乡家电产品质量认为一般和不够好的占15%。其三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及维修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所有这些造成农民在消费时存在顾虑,也影响了农民的消费热情。提升农村消费的内生动力的对策

3.1 提高农民收入,使农民有钱消费

解决没钱可花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农民收入,最重要的是解决着力点问题。我认为在原来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提升农民工工资等基础上,提高农民收入重要的是着眼于长远,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收入的根本之策。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

从长期看,我国产业发展必然选择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则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中的部分农民工将面临失业,而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是农户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这项收入的缺失将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并且今后农业的发展也要向科技型发展。因此,研究如何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价值是长期解决农民收入提高的根本之策。

我认为:一是农民必须更新观念,实现自我升级。改变原来靠“出大力、流大汗”就能挣钱的思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增强市场用工适应能力。二是政府结合产业发展及企业用工需求,搞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业技能,解决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同时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从基础做起,从整体上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素质。

3.2 提高农民生活保障,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使农民消费无后顾之忧

3.2.1 搞好惠民工程,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要解决有钱不敢花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这有赖于医疗、养老、失业、住房、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为此,要不断深入完善国家惠民工程,要尽快明确一些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改革措施,如提高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层次、加快新农村住房建设改革、普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其他福利制度的改革,并着力提高水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改革的透明度和到位率,减少不确定性,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为居民消费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2.2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

要做好培育农村市场这篇大文章,需要继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各类金融机构都要强化服务“三农”的意识,推进组织制度和产品创新。从经营观念、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快向商业银行转型。要深入农村调研,掌握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从贷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开发适应农村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例如对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户,可适当发放住宅贷款;农民子女上学,可以推出教育助学贷款;还可以在农村推广农业机械和家电的消费贷款。尤其是农业机械消费贷款,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增加农业机械的销售量。如此,才能扩大农村消费,更好地

培育农村市场。

3.2.3 更新农民消费观念,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提升农民消费愿望

(1)更新农民消费观念,提高生活质量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应逐步改变,在提倡正当消费和文明消费的同时,也要“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行讲便当”,这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所以培育农村市场要加大科技与文化投入,更新农民消费观念,培养新型农民,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一方面,使科技文化进村入户,不断满足着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繁荣农村文化,使城市消费向乡村流动;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对农村、农民的辐射,逐渐提高农民的素质,且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民传统的过分节衣缩食的消费习惯,使他们在提高收入的同时,逐步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的消费,提升生活质量。

(2)及时更新消费结构,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为适应农村未来消费需求的增加,急需发现和培养新的消费需求热点。

结合新农村建设及城镇化,推动住房消费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取消目前在部分城市出现的限制民工进城和就业的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政策,为农民创造平等的就业竞争机会,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在城市化过程中,发育农村资本市

场,促进农民以住房为主体的存量资产的流动,在流动中创造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宣传教育消费。随着社会经济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随着城乡居民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教育消费将成为人们消费中经常的较长期的热点,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应进行合理引导,提供多种渠道,促进教育消费的健康增长。

倡导旅游消费。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消费越来越成为消费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旅游消费成为消费需求的热点,也是消费的必然趋势。

3.2.4 加强农村市场调研,保证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使农民舒畅消费

(1)提升农民消费,要解决农民需要的商品“买不到”和生产的商品在农村“卖出难”的矛盾。生产厂家必须转变轻视农村市场的观念,深入农村,搞好市场调研,了解农民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细分市场,研究农村需求,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适应农村市场的质优价廉的产品适应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

(2)创建诚信消费环境,保证产品质量。第一,从政府层面,完善法制环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第二,加强行业监督。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并搞好监督、检查,约束企业最大限度地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拿出你符合国家要求的产品。第三,企业要严格自律。提高我们

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个企业的经营素质,保证产品质量。

(3)提供满意的销售服务是目前我国农村家电市场营销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农民不仅需要售前服务,也需要售后服务。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家电销售服务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均远远不足,使农民的购买利益基本上没有保障。因此可以预计,成功占领农村家电市场的企业将是那些为农民提供良好服务的企业。

综上所述,提升农村消费的内生动力是扩大农村消费的当务之急,应想尽一切办法搞好政策落实,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6:消费与生态论文

(一)大学生群体网络消费的性别特征

在本次调研中,男生有60人,女生有123人,分别占32.8%、67.2%。

被调查的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过网络消费的经历,比率高达98.4%。

而从接触网络消费的时间上看,男生比女生更早,男生5年以上网龄的占13.3%,而女生只有5.7%。

这与男女生网络消费的类别也存在较大关系,男生多用于虚拟物品消费,如购买网络游戏中点卡、Q币等,而女生则多以网络实物消费为主。

从月平均消费而言,女生的月平均消费却比男生更高,300元以上的占25%,比男生高出7个百分点。

(二)艺术类学生比非艺术类学生网络消费网龄更长,频次更高

调查结果显示:艺术类学生的网络消费比非艺术类学生的网龄更长,在3—5年的选项上高出5个百分比,这与艺术类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追求新鲜感有很大的关系。

当问及每周上购物网站的频次时,艺术类学生也明显比非艺术类学生高,前者为41.5%,后者仅为17.2%。

并且有超过半数的艺术类学生认为网络消费已经是自己目前普通常用的消费模式了。

(三)艺术类学生网络消费内容比非艺术类学生更多元化,更追求时尚性、个性化,更追求品牌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中实物消费占主要消费类别61%,虚拟物品消费占17%,服务消费占22%。

但艺术类学生和非艺术类学生相比,具体的实物消费内容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由于调研对象中有部分是服装专业的学生,因此艺术类学生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服装、配饰和电子产品。

而非艺术类学生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电子产品、生活用品、书籍。

从访谈中笔者还了解到,艺术类学生更加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产品,特别是网上提供的一些完全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更深受他们的喜爱。

因此是否与众不同、是否能充分体现个体自身价值的,这已成为他们消费的首要标准。

其次他们的品牌意识也比非艺术类学生更强烈一些,他们关注各类时尚信息,对于各大品牌了如指掌。

因此可以说艺术类学生更是网络消费追新一组的典型代表。

(四)艺术类学生网络消费比非艺术类学生认同度更高,并且有意向开网店或已经开网店的学生比率较高

从对网络消费的认同度来说,整个大学生群体对网络消费的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这主要体现在网络消费安全、操作简单、商品丰富、价格便宜这几方面,而相比较之下,艺术类学生在安全性、时尚性、商品丰富性上认同度更高些。

也正因为对网络消费有着较高的认同感,所以在问及“是否已开网店或有意向开网店的问题时,艺术类学生中有5%的学生已开网店,有34.2%的学生有意向开网店,其比率均高出非艺术类学生。

(五)艺术类学生偏向于感性消费,更在乎网络消费的情绪体验

感性消费和理性消费往往关系到消费的质量。

理性消费以性价比为标准,将商品的价格与自己的需求结合起来考虑并作出理性的消费判断,然后决定消费行为。

而感性消费则是以商品的“情绪价值为标准,出于对心理满足感的追求而进行消费,没有明确的消费目的。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80%的艺术类学生没有网络消费的计划,往往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想买就买。

这是很明显的感性消费的倾向,他们更追求网络消费带来的心理愉悦感。

从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认为通过网上购买过程获得到大量信息或娱乐情报,结识新的朋友,既节省了体力,也节约了时间。

灵活的支付方式和快捷的送货上门服务,让他们体验到传统购物方式无法提供的乐趣。

在网上购物可以一个人自由选择而不受到商场销售人员的打扰,还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做产品,从而获得一种自由、被尊重的愉悦感。

总之,艺术类学生网络消费具有普适性、超前性、个性化、多元化、情绪性等几大特点,由于这些特点,更加凸显出研究艺术

类学生网络消费的现实意义以及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网络消费良性发展的重要。

二、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网络消费总体上是健康稳定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但是,艺术类大学生网络消费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网络消费耗费时间长、存在一定的从众消费、消费风险意识还有待加强等等,这些

问题制约着艺术类大学生网络消费的良性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应对。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网络消费耗费时间长

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即使不购物,也有上网浏览商品的习惯。

由此可见,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正在加强,虽然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的利用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但仍有小部分同学对网络的使用时间过

长,必然会占用学习、人际交往等的时间,甚至迷恋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导致身体素质差、学业下降、身心疲惫、人际关系紧张等不良后果。

(二)网络消费存在一定的从众消费

调查显示,虽然多数艺术类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

但心理不完全成熟,自制力不强,易受情绪和外界的干扰,冲动性和情绪性消费依然存在。

在特殊的环境下,易于感情冲动,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社会环境、消费群体成员、权威人物的影响,甚至存在着消费崇拜,跟随明星消费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演变为畸形消费。

这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网络消费风险意识还有待加强

调查显示,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对网络消费的风险性往往认识不足。

如有个别学生提交给网站的私人信息被非法利用,被诈骗、银行卡账户和密码被盗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网上交易也会经常发生纠纷。

如果所购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与网站上宣传不符,但因为网上交易除了上网记录外,几乎没有其他有效的凭证,而目前网上交易的相

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此时消费者的权益未必能获得足够保障,这使得大学生利益受损后主动放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网络生态消费的因素

生态消费是国际消费发展的大趋势,在美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分别有77%、82%、94%、67%的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生态环境因素,我国生态消费大众化虽已起步,但比例仍不足20%。

而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念也很淡薄,其消费行为非生态化现象较为突出,高消费、过度消费、超前消费以及一次性消费成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显著特点。

为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消费的生态观实属必要。

那么,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网络生态消费理念形成呢?综合来说,主要有消费环境、消费心理以及消费教育等各种内在外在因素影响其形成。

具体来看:

(一)网络生态消费环境

所谓消费环境,是指消费者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

马克思说:“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

……。

消费者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消费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当然还包括消费的文化环境和消费的制度环境。

网络生态消费环境自然也离不开文化环境、制度环境以及集体环境。

一般来讲,文化因素对网络生态消费行为影响极深,如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消费习俗以及道德规范等文化环境因素通过影响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家庭来影响到大学生以及大学生的心理活动。

其次,网络生态消费与他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受到周围相关群体的影响。

最后,网络生态消费与制度环境有密切联系,如经济制度、政治与法律制度、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等。

(二)网络生态消费心理

所谓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进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大学生是网络消费主体,因此,大学生自身的性别、年龄、学历、家庭背景、专业背景以及生活地域等个人因素是支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最直

接因素,由于大学生存在自我认识能力差、自信心较弱、自尊心与虚荣心又较强等心理,使得他们在消费时,很容易发生从众行为,导致个体丧失自我。

适度消费、理性消费、智慧消费和绿色消费等消费价值取向被享乐、奢侈腐化、挥霍浪费和非理性的盲目消费以及新潮、变异、个性化等现代消费价值取向所取代。

这样的网络生态消费心理就会产生一些不合理的对生态环境有消极影响的消费行为。

(三)网络生态消费教育

消费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消费、怎样满足消费、如何实现可持续消费成为政府和国民关注的重大问题。

如何通过网络生态消费教育来促进消费者转变观念、建立文明消费方式,最终实现可持续消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当前网络生态消费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行的大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平时的日常管理中,对大学生进行网络生态消费观的教育渗透不够,大学生对生态消费知识的了解甚少。

二是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深。

三是大学生生态消费主题活动频率低、层次浅、面不宽,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距甚远,其触及的领域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

四是考评体系中缺乏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等重要指标的考量,这种片面的评价标准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四、引导大学生网络生态消费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如前所述,为进一步有效提升大学生网络生态消费水平,引导大学生网络生态消费良性发展,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正确的网络生态消费观

生态消费观是倡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地消费,拥有健康适度的消费心理、高尚的消费道德及行为规范的一种全新消费理念。

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身消费教育,提高消费技巧,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

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刻认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注重自身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

注重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

注重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只重视娱乐性、消费性消费。

同时要自觉学习一定的商品鉴别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

(二)开展系统的网络生态消费教育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网络生态消费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辩论赛、社团活动等形式,传授生态消费知识、消费伦理、生态伦理等内容,促进

大学生生态消费观的有效形成,从而加强文明网络消费行为,及时纠正自己的不科学的消费方式和不文明的消费行为。

第一,端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导向,要用生态文化意识培养良好的机体,从文化的表层深入到深层文化的建设中去,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价值观导向问题。

第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消费的社会功能,充分认识和了解网络消费是一把双刃剑,它作为虚拟交易工具的出现既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一面,也有可能带来困扰的一面,要正确对待。

篇7:消费信贷-论文

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或商业机构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调剂资金余缺的信贷行为和信用关系。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可以提高社会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从而扩大消费需求,对有效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

1.1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从严格意义上讲是1980年代起步的。住房信贷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它有力地配合了住房体制改革。然而,由于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之后十年间发展十分缓慢。1990年代中后期,为了配合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政府再次加大力度启动并且推广消费信贷,才逐渐使其出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到了二十一世纪出现了突飞猛进,消费信贷从2001年的0.699万亿元发展到2009年底的5.5万亿元。截至2009年我国消费信贷总量已占GDP总量的16.42%,银行总贷款规模的13.75%。

1.2 其他金融机构开办个人消费信贷的状况 为了鼓励消费信贷的发展,我国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开始办理住房公积金。这项制度的实质是政府为解决职工家庭住房问题提供的一种政策性融资渠道,在我国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各地还相继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这批机构对我国尤其是住房及农村的消费信贷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在上海浦东新区试点的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标志着像消费金融公司这种在西方市场经济中已经存在400年之久的金融业终于在中国“破冰”。随着各种能够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不断出现,我国消费信贷体系会变得越来越完善,我国各个阶层的消费者也能得到实际的受益。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

从历史上看,我国人民有崇尚节俭的“良好”消费习惯,宁愿先储蓄而不愿超前消费。虽然近年来有稳定收人和消费欲望的年轻消费者对消费信贷的认知度呈上升趋势,但绝大多数最有消费能力的中老年人还是坚守量入为出的消费思想,不敢也不愿贷款消费和超前消费,从而制约了消费信贷的发展。

2.2 消费者承贷能力较弱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居民户均金融资产增长迅速,但相对于住房、汽车等高价值商品而言,其收入水平和已经具有的金融资产还难于承受。而且随着近两年物价上涨指数居高不下的影响,我国居民家庭的实际收入预期增幅下降,支出预期受基本生活、教育、养老、医疗等的影响而上升,从而使得消费者负债消费的能力大大减弱。另外,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使居民的消费差距扩大,居民更多地选择储蓄存款,以备不时之用,也直接制约了城乡居民的消费信贷意愿。

2.3 消费信贷品种不够丰富

我国现阶段各大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主要品种就是住房、汽车和助学消费贷款,而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好大件耐用消费品、旅游和个人住房装修等消费贷款品种并不普及,受众也较少。而且上述三种贷款的品种也很有限,基本上都是等额还款方式,可以看出信贷产品对市场的细分不够,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这导致了消费信贷的发展较慢。

2.4 个人信用体制不健全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专业信用认证机构对自然人的身份、个人账户、收入来源以及过去的信用状况等进行调查和评估的制度;二是居民的收入尚未完全货币化,从而导致贷款机构无从判断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因此因此造成借款人的多头贷款、故意不还款或是恶意透支时有发生。这些因素都会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风险,影响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2.5 法律制度配套设施不完善

目前银行主要是依据《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对消费信贷进行管理,其针对性不强。另外,个人信用制度、个人破产制度等与消费信贷配套的制度政策尚未建立或有待完善,特别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也不明确。因此我国亟待出台与消费信贷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文件,以规范消费信贷行为。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的对策

3.1有效地引导消费者转变观念

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应该适当引导消费者改变陈旧观念,提升消费者适度超前消费的经济理念,使其消费观念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鼓励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具有足够经济实力的中老年消费者合理消费,逐步促成其消费模式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正确处理储蓄和消费的关系,进而促进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

3.2 逐步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消费者的承贷能力消费信贷的发展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不同经济模式企业间员工收入差异逐步增大,会使消费者间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条件下,应当从宏观上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政府还可以效仿西方先进国家采取差别税收政策,降低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收人者的储蓄倾向,促使他们少储蓄多消费。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要加大受益者广泛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范围,这样可以减少居民对预期支出增大的隐忧,使其放心地把即期收入的大部分或全部变成即期消费,促进消费信贷的迅速发展。

3.3 增加消费信贷的品种

只有不断开拓适合时宜的消费信贷品种,才可以满足不同收入层次、不同消费需求、不同年令和不同时间段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从而促进消费信贷的发

展。各金融机构应该密切追踪消费者的需求动态,不断增加消费信贷品种。除住房、汽车抵押贷款之外,可以进一步扩大对家用电器、高档家具等大额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信贷业务,以及教育、旅游等贷款业务。同时,在农民收入渠道和收入数额逐渐增多的今天,积极拓展农村消费信贷,针对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大力发展住房和农机具贷款产品、以及农村青少年教育贷款产品也不失为消费信贷发展之路。

3.4完善信用报告体系的建设

对消费信贷申请人进行信用调查是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发展个人信用体制的必由之路,我国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一套完善的“个人诚信体系”。建议由政府和银行组织设立专门性的全国个人信用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专门负责收集、保存申请人的有关信用资料,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对申请人的信用进行评估。这样就可以迅速而准确地掌握借款申请人的信用背景资料,并对借款申请人的还款能力做出客观的判断,在申请人进行信贷活动时提供给银行,作为是否放贷的依据。

3.5 健全消费信贷相关法律制度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应将消费信贷列入国家整个法律体系,制定专门的法律制度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应制定一部专门的《消费信贷法》,从立法的原则、调整对象及范围,到消费信贷的广告、费用、利率、合同的订立、履行、违约及责任处理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从而营造有利于消费信贷发展的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加大对失信的法律惩罚力度,加大违约人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于守信。总的原则是:让消费者有参加消费信贷的积极性和还贷的约束性,同时让贷款机构有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的动力和责任感。4 结语

目前,消费信贷在我国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我国由于起步晚,实际应用中也不免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我国已将发展消费信贷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

篇8:论文化消费是扩大内需重要突破点

所谓文化消费, 就是利用文化产品或服务, 来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 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方面。

从经济意义上说, 文化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不论是买书还是听音乐会, 不论是健身还是休闲旅游, 每一种文化消费行为的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从文化意义上说, 文化消费是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抓手。文化消费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 从而促进社会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所以我们要鼓励、要挖掘。

2 我国扩大文化消费的潜力巨大

我们主要从文化消费市场的供求双方来分析。

首先, 从供给来看。文化消费取决于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 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电视剧、出版物的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带来消费的繁荣。根据国际公认的钱纳里标准, 当一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 文化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要达到23%左右。2008年, 中国人均GDP跃过3000美元大关, 而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仅仅是6.06%。可见, 中国的文化消费总量偏低。

从需求来看。随着收入水平提高, 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有所增加。但从文化消费的结构来看, 仍然以娱乐型、消遣型消费为主, 学习型、发展型消费的比重不高, 文化消费的层次较低。

可见, 无论是从供给还是需求来分析, 我国文化消费潜力都远远没有得到释放。孙政才书记在吉林省十次党代会上提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 就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上, 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优势, 挖掘和释放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

3 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健康发展

人们为什么不去扩大文化消费?从心理层面上看, 是因为消费理念相对落后, 不想去消费;从经济层面上看, 文化产品结构和价格设计不合理, 人们不能去消费;从社会层面上看, 文化消费环境不好, 管理不到位, 让人们不敢去消费。所以要解决文化消费滞后的问题, 就要想办法让人们想消费、能消费, 敢消费。

3.1 树立科学的文化消费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现在我们每年生产500多部电影, 1万多集电视剧, 1亿多册图书。相对应的, 整个十一五期间, 中国文化消费发展速度也是比较快的。但在这么大的总量当中, 我们还应该承认, 表面的、娱乐化的文化消费盛行, 而较有内涵的、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增长并不大。因此, 如何引导人们养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消费理念, 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 引导。老百姓对于文化消费, 目前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些人认为, 像体育旅游等文化消费就是花钱买罪受, 这是落后的;有人认为, 文化消费就是休闲、找乐, 就是打打麻将唱唱歌, 这是片面的;还有人认为, 文化消费就是寻找感官上的刺激, 这更是不对的。针对这些误解, 政府要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力量, 正确地宣传和引导, 帮助人们走出误区, 树立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理念, 鼓励大家增加文化消费, 让文化消费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

第二, 培育, 通过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 培育人们进行文化消费的能力。消费能力直接影响消费的效果。同样是贝多芬的交响曲, 听得懂的人, 会觉得经历了一次美的享受;听不懂的人, 可能只会觉得吵闹。当然, 这种修养和鉴赏水平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是不断学习积累来的。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 主要是教育, 增加人们的知识储备, 让大家对文化产品能看得懂、听得明白、欣赏得了。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激起人们消费的兴趣。当然只有兴趣还不行, 要让居民去扩大消费, 还必须有真正适合我们的文化产品。

3.2 提供优质的文化消费产品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随后全国三分之二的省份和地区都提出了要建设文化大省, 提升本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这个词, 我个人理解它应该有两层意义:对内, 它是凝聚力, 是一个地区和谐向上的精神动力;对外, 它是影响力。影响力主要来自文化产品的质量、数量和传播的渠道。如今我们的渠道建设应该说做得比较好了, 数量供给上也比较充足, 但为什么影响力不大?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产品质量不够高。广义上来说, 一个高质量的, 或者说一个优质的文化产品, 他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产品本身的质量要好、产品的结构要优, 产品的价格要合理。所以要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就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 要通过创新, 提升文化产品本身的质量。文化发展的实质, 在于创新。文化消费的生命力, 也在于创新。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开始愿意对文化消费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财力。可有时我们却发现, 可以消费的产品很多, 值得消费的却很少。问题出在哪里?在于文化产品跟风模仿盛行, 创新太少。2009年一部《潜伏》引爆了谍战剧的热潮, 风声、旗袍、悬崖, 蜂拥而至。2010年共播出了82部谍战剧, 其中很多情节设计都出现雷同, 假夫妻遍地开花。图书出版领域也一样, 明朝那些事儿火起来之后, 清朝、汉朝、宋朝, 几乎每个朝代都出了那些事儿。当您打开电视, 翻开书本儿, 发现很多东西都似曾相识的时候, 会不会觉得索然无味?所以要提高文化消费品的质量, 创新是关键。

当然, 光质量高还不行, 文化产品是要投入市场的。只有产品和服务更符合消费习惯, 才能唤起消费的欲望。所以我们还要合理设计产品结构。比如, 城乡之间, 受生活水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别。让农民去听交响乐、看芭蕾舞, 他们可能一时难以接受。根据一个调查, 57%的农民从不参加文体活动, 68%的农户从不订阅报刊杂, 43%的农民没有看报、读书的习惯, 农民最主要的消遣方式就是电视。7亿多农民, 这么庞大的一个消费群体, 如何去挖掘他们的文化消费潜力, 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所在。所以我们要扩大文化消费, 就要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但无论是针对什么层次、哪个群体, 文化产品的价格都要合理。就文化演出来说:据对北京市场的一项调查, 能够接受100元以下票价的人占到72%, 能接受400元以上票价的人只占4%。而现实是什么样的呢 2010年, 北京各类演出总平均票价是201元, 大型场馆的平均票价为772元, 高于大部分普通民众的心理预期。如果说文化演出卖的是知识产权, 价格高点可以理解。那么旅游产业占用的是公共资源吧?应该是面对普通老百姓的吧?可就在今年五一之前, 全国各景区的门票又出现新一轮的“疯涨”, 有的景点甚至翻了一番, 一两百块的门票再加上来回路费及其他开销, 只要走出家门, 就是一两千打底, 这让很多普通老百姓无力承受, 出门旅游眼看就要成了“贵族消费”。人民日报曾经在全国范围搞了一个调查, 在问到“阻碍您进行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时, 61.4%的人选择了“生活压力大, 文化消费过于昂贵”。文化产品应该获得多达的利润, 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当文化消费变得如此奢侈, 文化也将远离大众。所以说, 合理的价格, 是扩大居民文化的消费的关键所在。

3.3 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文化消费需求的最终实现, 还必须依赖于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环境的建设, 提高人们去扩大文化消费的信心。针对目前文化消费市场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 要加强市场环境建设, 主要着力点应该放在三个方面: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

首先是政策环境建设, 要强化对文化消费的政策调控。规范价格形成机制, 使价值得到真实反映;另外, 政府还要发挥公共服务职能, 加强对文化的公共服务, 比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 包括免费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等。像我们吉林市的人民广场和北山公园, 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市民去休闲娱乐, 既强身健体, 又愉悦了身心。另外, 对于低收入群体, 政府还应该适当的提供文化消费补贴。可以借鉴最低生活保障的经验, 推行“文化低保”, 给文化弱势群体比如农民, 提供图书、视听设备, 从文化层面对他们进行救助, 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 让经济、文化发展的成果能惠及更多的普通百姓。

第二, 要优化法律环境, 加强法律建设, 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包括劳动法、消费者权益法、知识产权法等, 保障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最后, 文化消费市场的健康运行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要规范文化消费市场的制度管理。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可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 制度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缺失。就拿当下十分火热的艺术品投资市场来说:2011年9月, 媒体曝光“金缕玉衣”案。5位国家顶级文物鉴定专家“集体走眼”, 把一件富商拿碎玉片缝制的所谓“金缕玉衣”断定为出土真品, 并给他估价24个亿。这个富商凭借鉴定证明, 又在银行骗得六个多亿的贷款。据说专家们拿了不少的评估费, 可评估过程好像有点儿戏——他们连“金缕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没打开, 只围着玻璃柜子看了一会就做出了判断。结果, 不仅给银行带来了损失, 对整个艺术品市场也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当代艺术品创作、收藏、交易、研究的各环节, 其实都已经有了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管理。所以说, 不是没有管理, 而是管理不善的问题。再加上诚信的缺失、法规的不健全、监管的缺位, 让整个市场存在着“繁荣”与“乱象”、“天价”和“赝品”共存的现象, 对整个行业带来极大的危害。不止艺术品市场, 整个文化消费大市场都需要一个规划的管理的制度, 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环境好了, 再加上科学的理念指导、优质的产品供给, 人们才会想消费、能消费、敢消费, 文化消费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文化消费就像一把尺子, 能衡量出一个民族的进取精神和发展状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积极扩大文化消费, 让文化消费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文化的力量, 只有这样, 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文明和富强!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加文化消费总量, 提高文化消费水平, 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更是提出:“把扩大文化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扩大文化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可见, 文化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历史趋势和必然选择, 积极扩大文化消费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路径。政府应通过正确的引导, 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文化消费理念;通过规范产业发展, 提供优质的文化消费产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 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理念、产品、环境三管齐下, 共同促进文化消费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文化消费,扩大内需

参考文献

[1]林东生.论文化消费增长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J].东岳论丛, 2011, (05) .

[2]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N].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几个着力点.河北日报, 2012-04-11.

上一篇:电力调度培训计划下一篇:员工业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