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2024-05-04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共9篇)

篇1: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总结范文

关心资助贫困学生,推进教育扶贫,是党的十九大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我校高度重视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政策的顺利实施。我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了贫困学生助学工作体系,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影响学习。

一、仔细摸查,落实资助政策

1、高中教育阶段

(1)关于高中免学杂:2021

年秋季共减免135人,该资助已经全部减免到位,避免先收后免的情况,确保不遗漏一名贫困学生。

(2)关于普通高中政府资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按全校学生数20%标准发放。2021年秋季共448人,分三档标准:第一档1250元/人,第二档1000元/人,第三档750元/人。其中,脱贫户、低保户等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助学金最高档(1250元)资助,此资助款全部直接打到资助学生本人或家长的社保卡。

(3)关于高考入学政府资助:我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学生自主申请,2021年我校共有41名贫困生享受了高考政府资助,并已全部发放到学生或学生家长社保卡中。

2、义务教育阶段

关于义务教育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2021年秋季95人享受了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每生312.5元,此资助款直接打到资助学生或家长的个人帐户上。

3、学校资助

根据文件精神从事业收入中每年按3%-5%的比例提取资助经费共27032.85元,至2021年秋季学期结束,我校已足额提取和使用。使用如下:助学金我校共兜底21人,共计25350元;高中免学杂费我校共减免20人,合计7000元整;2021年滋蕙计划我校共兜底21人(省内500元,省外1000元),合计11000,学校资助共43350元,已足额提取和使用。

二、送教上门,托起折翼天使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为切实解决残疾儿童学习、生活等困难,使残疾儿童最大限度地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XX学校针对本辖区情况,因人而异,制定了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残疾儿童帮扶计划。对于能正常入学的残疾学生,我校给予大力帮扶。此外,我校所属辖区内,有4名贫困学生因残疾无法正常入学。按照文件要求定期进行送教上门工作,并做好资料存档工作。

三、广泛宣传,资助政策入民心

一方面、我们首先认真学习了有关上级文件精神,广泛宣传“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免除学杂费,高考入学政府资助等政策和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主要做法是:

1、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学生宣传各项资助政策;

2、发放宣传单,通过发放教体局印发及学校资助办公室制作的宣传页,宣传扶贫政策;

3、在校园宣传栏张贴宣传资料,向学生宣传扶贫政策;

4、通过班会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传、解答宣传政策;

5、利用学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加大宣传力度,多种方式使学生和家长能更深入了解相关资助政策。

另一方面、学校加强对助学工作操作程序、资金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杜绝违法违纪行为,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严格操控,做好每项资助工作

1、为了抓好扶贫助学工作,成立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各班主任老师任组员。开学初开展对贫困生的摸底工作,摸清贫困生家庭状况,做好贫困生的建档工作,明确助学思路,再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做到资助工作公开化,增强资助工作透明度。严格采用三级评审公示制度。由班级进行摸底审查,年级审查,最后由校管理中心审查,确定资助名额。公开、公正地做好贫困学生补助金的申请发放工作,接受监督,确保每项资助资金能顺利发放到每一位贫困学生手中。

五、立德树人,资助育人

关心贫困学生,是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保障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各种资助。为了使受助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意志,培养其健全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我校于4月份,组织贫困受助学生在义峰山公园进行了以“感恩社会树新风,奉献自我共成长”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

贫困生资助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长期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保证。经过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学校资助工作,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中断寻梦之路。

篇2: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解决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它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公民机会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篇3: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反腐倡廉是涉及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必须常抓不懈, 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 要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使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近期对于刘铁男、李春城、杨达才等一批贪腐官员的大力惩治也能看出党对于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

大学一直被认为是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先驱, 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者的摇篮, 高校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拥有风清气正的氛围, 既教书育人的需要, 更是保证党员先进性的需要和传承先进文化的前提。当“象牙塔”中出现了“蛀虫”, 大学在人们心目中形象会大受影响。今年5月南昌大学校长因挪用学生资助款落马为我们再次敲响警钟。如何能建立起高校的反腐倡廉有效机制, 成为现在很多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 杜绝高校贪腐的领域和方面较多, 本文将着重从高校学生资助角度进行探讨。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意义

1、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要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意识, 高等学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必须是群众路线的坚定支持者和服从者, 我党坚持多年的“群众路线”在实践中告诉我们必须真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得到拥护。而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党员干部, 我们更多服务的群众就是在校学生, 而学生中那些家庭贫困或因特殊原因需要帮助的同学, 就是高等教育学生工作者应该重点关注和对象。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帮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够公正、公平、公开的情况。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我们必须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 用朴实的话语引导我们“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引导党员干部正视问题——“即知即改”, 号召大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

高校资助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发现以往在学生资助工作的问题, 及时改正、改进, 把我资助工作的关键和薄弱环节, 确保让最切实的资助到达最需要人的手中。让高校真正把握住“广大学生”这个群众基础, 更把握住困难学生这样的“重点群众”, 让党的政策在“群众路线”中真正为困难学生谋福利。

2、帮助形成校园正气, 促进高校风气育人效果达成

一个环境氛围对个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正在受教育的学生可能因为学校风气的纯正而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 而当今个别学校在资助工作的开展中出现了“吃拿卡要”不好现象。这样的一些现象会发酵式的在同学们之间传播, 在经过学生家长之间, 网络传播加强等各种扩散后, 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于学生本身的声誉影响巨大, 关键是经历这些事情的学生在其中会受到不好的暗示, 从价值观层面影响学生在校和工作以后的认知、做事方式。

反之若高校能在处理学生资助工作时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会给学生带来无尽的“正能量”, 得到资助的学生可能会因感激国家、学校的关怀而更加奋发图强, 没有得到资助同学会心平气和, 在理解学校的同时做好自己的事情。阳光正向的资助工作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风气, 将杜绝学生争相对主管资助老师的谄媚、送礼、请吃请喝等不良现象, 在良好的氛围中达到“环境育人”的效果。

3、帮助促进教育公平, 维持高校安全稳定

安全稳定工作, 是目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稳定也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高校的稳定很重要的一方面来自学校弱势、或少数学生群体对学校的归属感, 而这样一种学校归属感的获得, 很大程度上是和学校对贫困或特殊学生资助政策和效果有着密切关系的。通过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资助氛围, 周到细致地落实各项资助政策, 建设全面的资助体系, 给困难或特殊学生以追求进步的基本保证,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保证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权利接受教育, 是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让困难或特殊群体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影响生活和学业, 是让全体学生健康发展和维护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有力保证。

4、帮助提高高校资助水平, 促进学校廉政建设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是切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维护良好教学秩序, 深入推进党务、校务公开, 确保资助工作公开透明, 是维护广大师生员工思想稳定的基础。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通过国家、社会、学校资助政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作为学校学生资助主管部门和二级单位工作人员, 就必须掌握各级资助政策, 学校资助规定和困难学生情况, 把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爱惠及给每一位需要的学生。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需要, 是关系每一个同学健康成长的大事, 关系到每一个人都有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所以所有高校资助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认识, 增强反腐倡廉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高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探讨

1、坚持“预防为主, 教育为先”, 把握资助管理每一个环节

任何的问题都不能等到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再去处理, 否则可能已经无法挽回, 所以在反腐倡廉建设上也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教育为先”的原则, 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廉洁建设的预防程序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第一, 反腐教育逐级开展, 从学校主管资助工作的校领导开始, 到处级中层干部, 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权利观, 需要加强责任意识, 为人行事前从学校整体的形象, 全校的风气形成出发, 至上而下自主进行预防教育。第二, 要抓住对资助管理科室、各二级单位资助管理负责人教育监督, 确保再次分配合理合法。第三, 把握各直接经手办理资助的学生辅导员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加强责任公平教育的同时, 设立全校性反馈投诉举报机制, 监督最基层资助分配, 杜绝资助过程中全凭个人关系亲疏决定受助对象的情况出现。第四,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完善贫困学生认定体系, 杜绝材料造假、恶意诋毁等恶性争夺的发生。

通过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力度, 资助业务的培训, 提升各级各类资助工作人员的自身修养和业务素质, 确保每一笔资助都能科学、合理、顺利地落实到困难学生手中。

2、落实责任奖惩机制, 以资助促管理、促教育

在学校层面应落实各级责任制, 把责任细化到人, 任何一级出现问题, 追究该级负责人责任。在工作过程中将教育与奖惩相结合,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资助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对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表彰奖励, 对违反纪律规定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以资助的管理促进学校管理。

将学校资助政策进行广泛宣传, 鼓励有需要的学生申请各级资助, 同时对蓄意骗取、材料造假等情况, 一经查实, 立即取消资助资格, 并给予当事学生严肃批评教育。可通过典型案例的处理曝光达到对当事人及其他学生广泛教化的目的, 增强学生诚信意识, 教育学生遵守规章制度。

学校的资助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绝对公平, 所以要通过恰当方式鼓励暂时没有获得资助的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勇敢走向勤工助学等其他途径帮助家庭分忧。教育更多学生在资助评定过程中把握平常心, 培养豁达胸怀, 不做出恶意诋毁、拉帮结派等不利于团结的行为, 通过各种形式资助工作的开展, 鼓励所有学生都能自立自强, 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3、切实做好公示制度, 发扬民主监督作用

由于主管资助工作的各级领导和老师掌握信息的局限性, 可能不能完全及时有效地掌握学生困难情况, 所以在资助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都要发扬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 才能更好的保证资助评定的公平性。

公示包括全校整体的资助帮扶政策、申请流程、管理程序和人员, 当然每项资助最终评定出的结果人员都应是公示的内容, 同时应考虑需要了解的范围采用不同的公示方式, 一般情况下公示内容应该清晰全面, 公示范围应该足够广泛, 公示途径应灵活多样, 公示反馈途径必须畅通且反馈有效, 但特殊情况时应考虑受助学生个人隐私保护。

四、结语

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做到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落实群众路线的切实体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 在落实学生资助工作时, 正视过程中问题, 在新的工作周期中不断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就能将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推上新的台阶, 为党的“群众路线”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2-8.

[2]鲁云.浅谈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反腐倡廉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 :18-19.

篇4: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关键词:中职学生 资助工作 中职教育 发展

中国分类号:G71

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投入大量资金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中职学校也进一步加强了相关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在严格实施现行资助政策的情况下,还积极探索多渠道、多角度的资助途径和方法。做好中职学生资助工作对社会和学生个人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部门都为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文章结合笔者多年从事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做好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现实意义

1.社会意义

2007年,国务院下发《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学,接受职业教育,这也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对加快首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满足首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人才的需求具有深远意义。作为中职学校,认真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把国家奖助学金及时、足额、公平地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体现了政府的承诺,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个人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为使他们上得起学并能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十分重视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工作。中职学生多数年龄处于15—18岁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认知结构仍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学生是非观念不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界限不明,感情用事,自制力羞,很容易出现打架、早恋、赌博、偷窃、沉迷网吧等不良行为,如果因家庭贫困或家庭变故学生辍学,不能在学校接受教育而成为社会闲散人员,将大大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学生个人的命运也将发生很大的改变。

二、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体会

1.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做好资助工作

学生资助工作资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做好此项工作,作为学校老师要有高度的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把工作做好、做细,在低保等核定上,严格把关,让国家的钱用到实处。在审核过程中,应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不管以何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资助,都对受资助学生名单及时公示。

2.努力作好资助宣传工作

为了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政策宣传,比如招生宣传、新生录取通知书等,向考生家长宣传各项资助政策。新生入校后,学校可以通过校会、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再次向学生及家长做出宣传,力争让每位学生及家长都能了解各项奖、助、免政策,并不断鼓励学生们积极向上,争取早日成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致家长一封信、班主任联系家长、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使此项惠民政策真正的落到实处。

3.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积极性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是最了解学生的,可以把学生资助工作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在班主任掌握各项资助政策的基础上,通过班主任对资助政策的宣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刻苦练习技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学会感恩,回报社会。

4学生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

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何引导受助学生学会感恩,并把感恩的心转化成学习成长的动力,是各级学生资助部门应该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通过资助与育人结合,教育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觉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主动与同学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要诚实做事,诚信为人,诚信生活。

三.深层次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怀与教育

资助的本质是“一手给予帮助,一手给予尊重”。我们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做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大多数困难学生身上具有自强自立、勤奋上进等优点,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为家境贫寒,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因此要特别注意带着关爱和理解去开展育人工作,在给予资助的同时使贫困学生感受到足够的平等与尊重。另外,还应加强对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寻求必要的帮助,并在精神屡次上要保持独立与自助的意识,最终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2.进一步严格评审程序,增加监督机制,适当体现有偿获取资助的原则

在资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在对学生困难的真实性及等级进行认定时,既要参考各级贫困证明,又要注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一旦发现贫困学生在认定评审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或对资助资金不当使用的现象,要根据相关规定批评教育、责令改正甚至收回资助资金并根据校规校纪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各学校要积极向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困难学生参加适当的勤工助学劳动,除了取得一定劳动报酬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鼓励困难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取资助,放弃”等、靠、要”的思想,以自强自立的精神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既发挥了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又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且影响广泛的工作。它一头牵着党中央、政府、社会各界对中职学生的关爱,另一头牵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作为中职学生资助和思想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表面工作,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带着深厚的感情,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高,细致深入地做好各项学生资助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文丽,陈常翠. 關于中职学校资助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 科学咨询,2014(31)

篇5: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制度

一、补助的对象:在读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受助儿童按在园儿童数的15%测算。

二、补助的标准:每生每年1000元。

三、资金来源:经费除中央奖补资金外,不足部分由省、市、县4:3:3的比例进行分担。

四、资金拨付:教科文股依据预算指标,用款计划等审核无误后按资金支付程序办理。

五、有关要求:

1、教育部门要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认定办法,科学设计认定程序,并按照全国学前教育资助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要求,做好在园幼儿和受助幼儿信息的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受助幼儿信息真实可靠。

2、要加强对幼儿资助奖补资金使用监督,督促相关幼儿园做好资助信息公开工作,自觉接受审计、监察部门及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6: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为加强中小学生国家助学金管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实施。我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了每位应享受助学金的同学按时足额领取。根据《普通中小学国家助学金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我校对学生资助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教育现状

全校共有10个班,共有学生三百多人。住校生七十多人,从学生生源情况来看,农村学生占80℅以上,大多数来自偏远落后的农村家庭,留守、寄宿、单亲三类学生占全校农村学生35℅以上,他们的家庭主要靠传统农业或外出打临时工维持生存,还有一部分学生来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发生重大疾病、单亲家庭等,条件差,生活困难。要真正的抚养一个孩子完整的从小学读到中学毕业不容易,尽管省吃俭用,努力挣钱,避免不了上学的孩子中途辍学的可能。

二、工作机构和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机构,配备人员。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校设立学生资助机构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三位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政教处工作人员任成员,组成了专门的评审工作委员会。学校专门成立学校资助办公室,由主管资助副校长主管,政教处主任为资助办公室主任且具体负责,两名政教干事、一名财务室人员、一名教务室人员具体执行各类资助工作。

2、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

学校为了更好开展资助工作,专门为校资助工作人员配备了资助专项使用的办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档案柜,安排了兼职教师具体负责资助工作,确保了各项资助政策顺利实施。

3、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学校分别建立了《徐村中学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职责及人员分工》、《徐村中学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制度》、《徐村中学学生资助发放程序》、《徐村中学社会助学管理》等制度。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管理

1、建立了两级认定组织 各班级成立班级评议认定小组,由各班主任负责把关,做好本班级贫困学生的认定上报工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评审工作小组。学校资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由主管资助工作的副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各项资助工作,设立了资助办公室,政教处主任和两名政教干事及学校财务具体负责和管理全校学生资助的认定发放工作。

2、规范工作程序

每学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落实新学期各班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及时建立贫困学生信息档案。要求班主任对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根据核实情况及时做出动态调整。学校资助领导小组认真做好贫困学生贫困等级认定和信息上报教育局资助中心,建立贫困学生档案,使真正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安心上学。

四、助学金评审发放和管理

每项资助项目开展前,学校都召开班主任会议,学习文件精神,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在班级宣传学习,利用学校网站向学生家长进行宣传,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和河北省普通中小学国家助学金管理发放程序进行评审、公示和发放。

1、个人申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对享受政策学生的条件、对象、标准公开进行资格排查摸底,做到万无一失。

2、班级评议:严格评审程序。

先由学生如实填好“申请表”“调查表”,按照流程采取自评、互评、老师评、学校评的方法,由全班同学根据申报人的家庭情况进行评议,拟定学生必须到所在地的居委会、乡政府出具家庭贫困证明。

3、班主任审核,资助办公室复核,资助领导小组审查。

班主任根据申请理由、申报人日常生活学习表现,及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初次审核。班级评好交资助办公室,经学校资助办公室复核后再交学校资助领导小组审查。认真核实每一个学生的上报材料并通过个别询问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家访等方式审核上报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从“实事求是、客观务实、宣传到位、准备充分、要求严格”的工作思路,做到班级到年级到校级等层层落实,逐个把关,真正的把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学生认定工作落实到位。审核结果不低于5天的公示。

五、助学金评审发放和管理

1、公示期内如果有师生反映,经查实确有问题,及时召开资助领导小组会议进行调整和公示对反映的问题绝不隐瞒,不营私舞弊。

2、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校长批示。由财务工作人员和负责资助的教师共同发放。受助学生(或家长)签字,照相、建立资助发放档案。我校各类学生资助按照教育局的要求,严格遵循各项程序及要求及时发放和上报教育局资助中心。

3、多年来我校的各项学生资助,在学校资助领导小组的监督和学校财务的监管中严格按照教育局资助中心的要求,认真、及时、如实的进行了发放,各类资助专款专用,从无拖延、挪用、挤占、截留现象。

六、政策宣传

1、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确保资助工作透明度。

为了让国家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广大学生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利用学校网站向家长宣传资助信息和政策,学校公示栏公示等形式,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和措施,切实把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送到学生手中。

2、重视对贫困生感恩、励志教育,提高育人效果。

(1)学校在实施资助工作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诚信,励志、感恩、勤俭教育。开展社区教育、学习雷锋月活动、慰问残疾学生、孤寡贫困老人,灾区捐款等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希望他们能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培养他们大爱精神。

(2)通过在全校开展一些关于“诚信、感恩、自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讲诚信,懂感恩,会自强,努力构建和谐文明校园,营造明礼诚信、知恩图报、自强不息、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

(3)每学期学校拿出一部分办公经费,开展表彰“十星”学生、“三好学生”“拼搏学生”等活动。树立本学校学习的榜样,并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在报效祖国中实现人生价值。

七、不断完善贫困生档案创建,多渠道开展资助工作。

近几年来,学校都分类独立建档,纸质材料分类归档,电子材料备份保管,实行动态管理,时时跟踪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变动情况并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坚持“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缀学”的信念,千方百计保证每一个学生完成学业。

今后我校将通过不同形式,寻求多种渠道积极开展贫困学生的资助活动,并遵照教育局的要求认真做好每一项资助工作完善档案。

辛义乡徐村学校

篇7: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湖南省泸溪县浦市中心完小:徐文召

摘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各学校资助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资助工作中的难点工作。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学校资助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目前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保证助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涉及上千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社会各方面都高度关注。一定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资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层次多,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增强协作意识,主动与相关部门搞好协调配合。特别是财政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抓紧做好学生人数的核定、生源情况的核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核定以及经费分担具体办法的制定等一系列工作。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考虑周全,并准备好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工作万无一失。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顺利实施。

各地财政、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制定本地区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政策顺利实施。各级教育部门要将学校资助工作纳入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学校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实行校长负责制,指定专门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强化资金管理。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资助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及时发放、专款专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学籍管理,确保学生资助信息真实、可靠。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于挤占挪用资金、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行为,应将严惩不贷。

我校在对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领导小组。以李代海校长为组长,邓雪梅为资助专干,组织其成员负责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和工作动态;掌握学校贫困生状况;争取和募集救助资金;按照上级下达的资助名额分配资助指标;受理学生申请、社会咨询以及来信来访;初步审定资助对象;管理和发放资助款物;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协助开展社会性捐赠;建立健全资助工作档案。

二、规范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保证资助公正公平。为使资助贫困生家喻户晓,我们通过标语、校务公示栏及学校集会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惠学政策,熟悉贫困生资助申报程序,即学生提出申请、教师调查走访、评审委员会评审、学校社会公示、名册上报、资金发放、后期监管,从而营造了全社会关注贫困资助、关心贫困学生的良好氛围。经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认定资助对象必须坚持以下程序:

1、调查摸底。

家庭情况调查表存在真伪难辨的问题,这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生源地民政部门在贫困生认定中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且没有相应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家庭情况调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较差。

目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这一指标虽可作为家庭经济总体情况的观测口,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因此不具有横向比较性。

第二,家庭状况。如父母双亡、单亲和变故等情况,或者是由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突发疾病等意外情况,这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

2、学生申请。

目前,各校根据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制定各校的认定方案,并依次来确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校具体做法虽不尽相同,但基本模式仍然是“学生申请——评议小组评定——辅导员审核——学校审批”,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为操作方便,许多学校采取按学校学生的人数分配指标的办法,而不是依照学校贫困生的实际人数进行分配,这就造成资源分配不公平,有的学校贫困生人数较多,但由于名额的限制,一部分贫困生就享受不了资助。有的学校名额相对较多,为完成指标,只能放宽对贫困生认定的标准,致使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也享受了资助,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认定工作的目的。

在认定过程中,要求评议小组的成员本着公平、公正的心参与评议,但在实际操作中,每学年开学的第一个月内,我校组织学生填写资助申请表,申请表须加盖村委会公章,学年中途调整也必须申请。资助申请表学校存档。

3、评审。

按照规定的时间,依照政策标准,学校在评审中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严把个人申请关、资助条件关、信息录入关、审核签字关,对评审的结果予以负责认同。严把公示公告关,在校务公示栏、人流醒目处张贴公示一周,设立咨询举报电话。评审工作的层层审核,层层把关,阳光下的公开公平透明运作、求真负责态度,使整过资助工作的核心关键环节落到了实处。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学校审核小组明确实行谁签字谁负责责任制。在资助工作开展中,因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的工作要求运作,确保了市下达给我校的资助名额全部落实到了贫困家庭学生头上,家长与社会反响良好。

4、发放资助资金。

学校收到专项资金后立即将资金落实到学生手中。任何人不得挪用或以其他形式抵用。

三、加强资助宣传和教育工作。

从社会捐助困难学生的现状表明,捐资者往往希望将资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奖优的项目远多于助困的项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向社会宣传帮困育人工作,宣传特困生先进事迹和社会各界捐款助学义举。同时,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要与社会慈善机构和组织保持经常性联系,通过学校的校友会联络校友,号召他们为自己的学弟学妹提供援助。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学生知晓受助的权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解困的重点在于解心,扶助的目的在于成才、成功,励志是学校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关心隐于行动中,把教育寓于活动中,从物质上、思想上和心理上全方位帮助困难学生,引导他们正视“物质困难”,认识到暂时的物质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困难面前产生的自卑、畏难、消极心态,一味“等、靠、要”的错误想法等种种“精神困难”,不断增强自强、自立意识,增强直面人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要坚持对所有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调查。对困难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在校园网、论坛、报刊、广播等媒体上建立“与困难学子面对面”栏目,了解其心理变化,主动倾听其心声,在资助的同时尊重其隐私、尊重其人格。定期召开困难学生座谈会,交流大家在学习生活上取得的成绩和心得。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校园自强之星”评选、“感动校园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对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自强意识、爱心意识、感恩意识,对家庭和亲人的小爱为对国家、社会、学校、他人的大爱,真正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篇8: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一、健全机构, 加强管理, 资助工作成为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

我校领导一直十分重视学生资助工作, 校领导一开始就做出了“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 让他们生活舒心, 学习安心”的指示。目前我校的“学生资助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 组员由招就办、学生科、财务科等相关部门的骨干教师组成, 并安排了两名专职老师具体负责学生资助工作。

二、严格程序, 严肃纪律, 确保各项资助评选和发放公开、公正、公平

为确保国家中职资助政策很好的落实, 我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按以下程序扎实做好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的发放和管理工作:

1.应享尽享, 全员受助。每年秋季学期开学让符合条件的学生填写助学金和免学费申请表, 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 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至班主任处;

2.层层把关, 实事求是。各班主任按照相关文件规定, 认真审查各项证明材料, 之后由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对上报材料严格审核以确定资助对象;

3.上榜公示, 公开透明。为了使资助工作公平、公正, 对各项受助学生名单进行为期一周的张榜公示;

4.中职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实行“统一管理、银行代发、直接到人、准时足额”的管理模式, 确保资金安全、高效汇入受助学生资助卡中;

5.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受助学生证明材料、公示情况、《资助卡签领表》、《助学金发放签领表》和《免学费退款签领表》等材料, 并按年级、班级为单位分类整理, 装订成册, 归档备查;

6.设立学生资助咨询和举报电话, 及时答复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询问, 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

三、规范管理, 按时上报, 熟练应用全国中职管理系统

全国中职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做好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基础, 是国家下达各项资助经费预算的重要依据。每年秋季学期开学, 我校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就将学校审核、公示的各类受助学生录入系统形成本学年受助名单;每月末提前5个工作日让各班主任将本班当月异动学生上报至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工作人员审核后统一在系统里进行变更, 坚持做到“三不”原则, 即“不多报、不漏报、不挪用”。

四、立足本校, 加大扶持, 确保校内学生资助的专项经费

多年来, 我校坚持从各项事业收入中足额并超额提取5%作为校内学生资助的专项经费, 主要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勤工俭学, 校内奖学金, 全校、全区和全国技能大赛学生补助和奖励等活动。该专项经费由学校实行分账核算, 专款专用, 并将具体使用方案和款项明细报校领导、财务和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备案。

五、大力宣传, 让资助政策深入人心;德育渗透, 给予学生“精神资助”

为了使国家中职资助政策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校于每年3、4月份都响应上级号召,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学生资助宣传月”活动。主要通过海报、手册、专题讲座、征文比赛、演讲竞赛、班级板报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中职学生资助政策。

同时, 我校招生办每年都更新招生宣传彩页, 着重增加最新的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等资助政策内容, 并组成多个招生宣传小组, 深入到全市各县区的初级中学进行宣传;另还在各县区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含有中职资助政策的招生广告, 使广大初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对这项政策有更多了解, 真正让这项“国策”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由于长期以来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和偏差,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多为纪律差、学习差的问题学生, 所以对中职学生仅给予物质上的资助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给予“精神上的援助”。从2010年开始, 我校开展了全校教职工与后进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的活动, 在物质资助的同时, 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帮助和心灵上的关爱。我们越发觉得, 在贫困学生的资助过程中, 物质和精神是两根重要支柱, 缺其一, 将前功尽弃!

同时, 我校定期在各班级开展以诚信、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并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进行感恩、节俭的宣传和评比, 将资助工作与学生品德教育相结合, 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德育功能, 将感恩、奉献等意识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如何引导受助学生学会感恩, 并把感恩的心转化成学习成长的动力, 是我校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我们经常找受助者谈心, 让学生明白认真学习, 自立成材, 才是目前最好的感恩。我们教育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立, 自觉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树立诚信意识, 要诚实做事、诚信为人, 诚信生活。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学校对贫困的学生如甘霖润心田般的关爱, 换来学生对老师、学校和国家发自内心的感激。曾有欠缴学费的同学动情地说:“我们困难, 学校也困难, 新校区的建设资金不足, 我们借钱也要交学费, 不误学校发展大计!”宁静美丽的城建校园处处吹拂着和谐的春风……

六、任重道远, 不断革新, 全面落实和推进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纳入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社会建设重点, 提出要“健全学生资助体系”。近五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各项资助政策的实施, 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贫困学子的关怀, 也表明了上级的政策导向, 资助工作, 任重道远, 我们要深刻理解和领会国家制定中职学生资助政策的目标和意义, 不断改进学校的学生资助工作:

1.进一步加强资助机构建设, 不断完善资助管理体系, 大力开展以减、免、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的各类资助;

2.从事资助管理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国家、自治区有关中职教育的文件精神, 进一步熟悉各项资助理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资助管理领导小组更应加强领导, 统一认识, 明确分工与协作, 更为高效地开展学生资助工作;

3.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要定期深入调查、了解学生情况, 收集真实、准确的信息和案例, 以提供更持久的资助并进行更有共鸣性的宣传;

4.资助资金的合理使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针对不少学生拿到资助后乱花钱的现象,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的力度, 并通过全校性德育工作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 将感恩、勤俭等美德深化到学生心中, 让他们对国家这一民生工程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使他们懂得国家资助来之不易, 要将资助资金用在对学习、成长最有帮助的地方!

摘要:本文从组织机构、工作程序、管理系统、专项经费和宣传教育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情况。望各兄弟院校相互交流指正, 从而不断改进中职学生资助工作, 更好地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

篇9:学校学生资助工作制度

关键词学生资助体系;体制方法;发达国家高校;比较研究

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虽然没有统一使用“高校学生资助”这个名称,但各国高校都有实质性的高校学生资助,在加强高校学生资助方面积累许多经验, 方法多样,内容广泛,效果明显,进而受到借鉴和启发。

一、高等学校学生资助的投入体制比较分析

1.美、法、日高等学校的投入体制

美国是典型的教育分权制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州和地方政府的教育经常费拨款、资本性拨款和专项拨款,联邦政府的投入比较少;州政府通过立法拨款、科研拨款和设立奖、贷学金的方式为高等教育提供经费投入;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管理者和公立高校的主要办学者并不是联邦政府,而是州政府,通过学费收入、教育捐赠,发行彩票,招收留学生也是经费来源之一;政府投入分级,责任分层,投入主体多样性,经费来源多样性,促成美国以市场控制为主导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方法。

法国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教育预算与财政拨款占教育投资的绝大部分,国民教育部负责分配和管理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投资,高等教育经费绝大部分实行公式拨款制,是世界上教育财政投入最多的国家之一。法国在经费投入领域存在着分权管理、耗资巨大和投入失衡的三个主要特点;中等教育耗资巨大,高等教育投入相对不足;2007年后政府积极推动确立“大学自治法”减轻高校投入机制, 加强高校对企业或者私营投资机构开放的程度,以达到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的目的。

日本教育财政投资实行分级筹措机制,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中央和地方政府比较均衡,国立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开支。政府将国立高校绝大部分收入与政府财政拨款合并,共同纳入国家预算中,统一下放教育经费。日本中央政府对国立高校优先拨款,并将拨款列入专门的国立学校特别预算,增加校产收入、捐赠收入及自筹资金比率的措施;地方政府是公立大学教育经费的主要投资者,财政拨付权是由官方机构行使的,但具体的经费管理工作是由独立性的机构进行。

2.美、法、日高等学校的投入体制的异同

美国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州和地方政府的教育经常费拨款、资本性拨款和专项拨款。法国国立学校的经费列入国家财政预算,而私立高等院校的经费则由地方政府负责。日本高等教育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它实行中央与地方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其教育财政投资也相应地实行分级筹措的模式。

二、高等学校学生资助体系比较分析

“高学费高资助”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典型方法,美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了这种方式,可以兼顾教育的效率性与公平性。

1.美、法、日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比较

美国高校具有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学生贷款多采用低息或政府贴息的形式贷款,学生家长分担教育成本。美国提供两种贷款,一种是传统型的有固定日程表的学生需要贷款(包括一些就读于私立院校、家庭收入水平不低的学生) 都能得到贷款, 政府对这种贷款给予少量补贴。联邦政府担保所有的学生贷款并负担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以及 “宽限期”的利息。另一种贷款是“免入息审查”, 无需调查学生经济需要背景的贷款。大部分资本和贷款本金是由私人银行提供的,政府也可以通过学院直接贷款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按照收入的比例按期还款。

法国原本采用福利教育,助学金资助体系实际执行了一种免费的高等教育政策,但是在上世纪末期,学生资助体系显得越来越难以为继。在法国综合大学中,采取收费制度,但国家直接承担每一个学生的大部分学费,只向学生收取少量注册费,使学生应缴纳的注册费用保持在全世界最低水平,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大学生教育资助方法。

日本学生贷款分为“一般贷款”与“特别贷款”两种无息贷款,一般贷款的金额较少,特别贷款则较多,特别贷款对贷款学生的家庭经济能力与学生学业成绩则要求十分严格,毕业后本金分期偿还。日本学生服务组织 (JASSO)管理机构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成绩在校期间免息发放一等和二等奖学金,学生申请贷款可选择由个人或由日本教育交流服务社( JEES)机构提供担保联署担保,学生需每月向其缴纳违约保险金及押金;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负责助学贷款的审批与发放,对于提前还款的,可减少一定还款金额,因此日本助学贷款的回收率约为90%以上,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高。

2. 美、法、日学生资助体系异同比较

从上述外国资助体系中可以看出,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助学贷款,利息补助由政府财政承担,资助政策灵活,还款政策较人性化, 还款期限与学生毕业后的收入挂钩,学校基本不承担贷款风险,资助体系呈现多元化特征。资助力度与学生家庭收入相联系,而且也考虑了学生毕业后的收入情况。他们都有相对完善的信用体系和较为严格的惩罚措施。无论是政府担保还是家长担保, 都有一整套防范风险的管理机制。他们资助体系中的 “奖学金”基本上都不是无偿的, 需要学生完成学业后按规定偿还本金。

三、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方式比较分析

美国采用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校园工读和减免学费五种方式并存的学生资助方法,分为政府财政支持、联邦助学贷款和学生勤工助学。高校通过基本教育助学金增补教育助学金,政府担保学生貨款。联邦政府允许学生通过在校内或校外工作来支付自己的教育开支。建立“按收入比例还贷”等新型还款机制,把单一的“标准分期还贷”方式改为可供学生选择的“逐年递增还贷”、“延长年限还贷”和“按收入比例还贷”的还贷方式,并逐步完善贷款回收机制。

法国高校实施成本补助方案,是对学生资助最慷慨的发达国家,教育成本实际费用较低。学生只缴纳少量注册费用,免收学费可申请助学金,可以享受各种优惠,设施费用减半使用,可以申请用于资助培训、进修等各类奖学金。

日本采取收费加贷学金方法,可以解决学生在求学期间本人暂时的经济困难,以及那些家庭困难贫困学生,同时资助一些毕业后将会获得较高的个人回报从而有能力来偿还贷款的大学生。其具体实施育英基金会建立的育英奖学金制度来实现,是社会公共资金资助方式,最大的利益受惠者是日本大学生。

四、发展趋势与启示

1.高校学生资助的发展趋势

(1)加大贷款制度的改革力度。国家对学生的资助不仅仅是一个财政问题,它更多的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在实行高资助的条件下,进一步加大贷款制度的改革力度,提高贷款利用率。(2)重视教育投入的重要性。把“成本分担”理论放在核心位置上来指导资助方法的改革,充分肯定现行的高等教育收费体制,重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重要性,以保障每个符合入学要求的学生的受教育权,达到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契合。(3)加大担保贷款力度。担保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趋势,实行担保助学贷款不仅可提高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更能约束贷款学生的行为。(4)在预算拨款领域引入成本和效益保障机制。资金来源是完善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公共资金分配中适当引进竞争机制;在高校、学生等各个层面强化诚信竞争手段,以追求公共资金的强有力的责任制;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允许私人投资兴建高校建筑,设置种类多样基金资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对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的启示

(1)加强立法,规范管理,健全保障機制。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来规范。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应注意市场手段的调节作用,也必须强调非市场手段 (即政府干预) 的调节作用。引入非政府部门作为实施机构的管理机制,使政策制定者与具体实施者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关系;学生入学前通过信息公开管理系统,对大学费用以及可获得的资助情况进行基本的概算,规范资助管理,使资助工作有法可依,保障信贷资金安全,建立合理的还款方式和资金回收机制。

(2)树立混合多元的学生资助工作理念。建立“混合资助方法”,体现多元的资助理念,保证“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下,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发挥的主导性作用,指导资助方法从“免费”到“收费”的演变,理念互相包容、互相补充、并存互动,保证了公平与效率,促进了大学生资助方法的完善,共同推动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从技术和政治等角度来研究对中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3)充分发挥各资助主体的职能,拓宽大学生资助渠道。资金来源是完善大学生资助政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国高校资金不足问题始终是我国大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实施的最大障碍,依靠政府和高校自身资助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需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和个人等社会各界的捐资助学,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基金,鼓励私人、社会团体、企业进行捐赠捐资,扩大招收海外留学生,利用国内外信贷资金和争取国际教育资助等,建立了一个从政府到社会组织或个人到高校相互联系、良性循环的资助筹资体制,特别是加大地方政府和社会资助的力量;进一步拓宽大学生资助渠道提供支持,实现资助经费来源多样化。

(4)建立资助信息公开机制。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科学合理建立信息管理机制。勤工助学、助学贷款或其他资助方式,均通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一归口管理,便于学校统一接受外来资助,预防学生盲目重复申请,同时也可以控制资助的最高限额,便于及时调整资助政策,完善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的信息公开化;公开资助条件、公布资助结果和资助后的学生追踪信息管理,严惩资助申报或操作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能为学生提供个人接受经济资助的预见性。

(5)创新高校学生资助方式。进一步完善奖、贷、补、助、减“五位一体”的高校学生混合资助制度的多元化学生资助体系。改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提倡有偿资助,要求受助学生对资助主体进行适当回馈,利于学生建立健康人格和良好心态,促进资助行为的良性循环。改直接资助为间接资助。直接资助的方式可及时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间接资助作为资助行为的有效补充。拿出部分资金建设洗衣房、家政服务社等为学生提供兼职机会;联合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践平台,间接资助方式和高校的资助体系合理融合。转变“救济式”资助方式,强化激励体制。引导学生先贷后补再助学,鼓励学生寻找自我解困的办法,把自助和他助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银校合作、诚信教育等可行性建议。完善校内贷学金制度。学校对贫困生发放一定数量的无息贷学金,双方签订还贷合同,约定还贷期限,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可适当延长还贷期。制订奖励措施,对在校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可实施一定比率的贷学金减免政策。

参考文献:

[1]张民选.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佚名.国外政府对高校学生的资助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1999,(2).

[3]郭雯霞.日本贷学金资助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7).

[4]李从松.我国大学生贫困的现状及趋势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

[5]林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创新初探[J].高教探索,2003,(2).

[6]赵立卫.美国大学生资助的“资助包”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2005,(2).

[7]刘芳.大学生教育资助问题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8]何丹,孟祥龙,董伟英.国外高校贫困生资助方法及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7,(6).

[9]沈东华.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J].教育评论,2007,(3).

上一篇:营建近义词下一篇:空地对抗战术训练仿真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