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2024-05-24

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对比(精选8篇)

篇1: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材目录(最新)

七年级上

第一章 有理数

第二章

第三章 整式的加减 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章 几何图行初步认识

七年级下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八年级上

第十一章三角形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第十三章对称轴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第十五章分式

八年级下

第十六章二次根式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九年级上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第二十三章旋转

第二十四章圆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认识

九年级下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第二十七章相似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篇2: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3.正方形的的性质与判定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 相似图形

1.成比例线段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3.相似多边形

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5.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6.黄金分割

7.测量旗杆的高度 8.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 1.投影 2.视图

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第六章

对概率的进一步研究 1.游戏公平吗 2.投针试验

篇3: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1.1小 学 科 学 教 材 中出 现 过的 章 节

在小学学过的科学知识, 再次在初中科学内容中出现的有许多, 尤以七年级最多, 八年级次之, 九年级最少。下面以七年级为例, 列举在小学科学中出现过的相关章节。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第4节科学测量

第二章第2节细胞;第6节物种的多样性

第三章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5节泥石流;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

第四章第2节质量的测量;第4节物质的比热;第5节熔化与凝固;第6节汽化与液化;第7节升华与凝华;第8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3节动物的生长周期;第4节植物的一生;第6节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二章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3节耳和听觉;第4节光和颜色

第三章第2节力的存在;第3节重力;第6节摩擦力

第四章第2节地球的自转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4节月相;第5节日食和月食;第6节太阳系

第7节探索宇宙

1.2两种教 材 内容 衔 接 中的问题

1.2.1同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重复出现 , 而 难度未变 。

如酒精灯的使用, 都要让学生知道酒精灯点燃与熄灭的正确和错误方法。放大镜的使用, 小学教材内容为:应该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呢? 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 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 直至图像大而清楚。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 移动物体, 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初中教材内容为:1.一只手拿放大镜, 另一只手拿一枝铅笔, 放在放大镜前方, 前后移动放大镜或铅笔, 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 就可以同时移动头部和放大镜, 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2.再用放大镜观察指甲头发、直尺上的刻度和教科书中的文字。

这样的内容还有温度计的使用、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声音的发生和传播、量筒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等。

1.2.2同一内容重复出现 , 小学的深广度高于初中 。

如组成地壳的岩石, 小学教材观察描述岩石、给岩石分类、常见的岩石、岩石的组成、矿物、岩石和矿物的用途。而初中教材则简单一些, 岩石的类型、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的应用再如花的结构部分, 小学教材有从花蕾到结果的生长变化过程、研究花变果实的过程、观察凤仙花的果实, 观察一株油菜观察一朵油菜花、观察一株油菜花上的花、完全花和不完全花果实和种子、雄蕊和雌蕊、给花传粉、油菜的果实和种子。小学教材有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辨别, 学生要知道不完全比完全花缺少了什么部分。初中教材没有对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要求内容也少了很多, 只有观察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如雨量筒的内容, 小学教材要求制作雨量器 (筒) , 初中内容则已有对雨量筒的简单介绍。

1.2.3同一知识内容出现不同观点 。

蒸发皿的使用:小学教材中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初中教材为直接加热。

霜的形成:小学教材中水蒸气在物体上凝固, 初中教材为水蒸气凝华。

2.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2.1了解 小 学 教 材 , 调整 错误 内容 。

如蒸发皿的使用, 小学教材中的蒸发皿使用方法就是错误的, 我们需要告诉学生小学的方法是错的。

2.2教 材 重 复 部 分 不 能 简单 重 复 。

对于小学和初中教材重复的部分, 不能简单重复讲述, 如酒精灯的使用, 可以提问:“你觉得应该怎么操作”? 也可以请一位同学操作, 继而追问为什么这么操作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即使重复部分也不能跳过去不讲, 因为很多小学对科学科目不重视, 由其他科目老师兼任, 导致部分学生零起点。

2.3落 实 基础 知识 , 依 据学 情 促 进 思 维 。

同一内容重复出现, 小学的深广度高于初中, 则可以采取落实基础知识, 依据学情促思维的方式。如电池串并联在小学教材中出现了, 但是初中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在课堂上学生活动时, 个别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两节电池连接起来使用时, 有时灯泡会更亮, 有时亮度不变。教师要告诉这些善于发现的学生关于电池串并联的知识。课外兴趣小组中可适当拔高, 如果学生的整体水平较高, 则可适当提高要求。

2.4注 重 教 学过程 , 发展 学生 思 维 。

在摩擦力大小与重量 (重力) 的关系内容中, 由于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教材探究的是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而在初中教材中则是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压力与重力大小是相等的。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思维活动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的支持。课堂形式丰富多彩, 注重过程和能力,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能够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 应该加强能力培养, 课堂上不应该只注重结果, 更应该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 小学阶段各学校的教学进度不一致, 刚进入初中, 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初中教师教学前要通读小学科学教材, 将小学和初中科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 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小学出现过的内容, 教师要避免单纯重复旧知识。此外, 教师还需弄清学生的原有知识, 利用新旧知识的亲缘关系, 做到以旧引新, 帮助学生从旧知向新知过渡、升级, 有效掌握新知识, 实现知识能力的正迁移。学生的原有知识可视为学生在接受初中科学教育之前形成的前概念。这些前概念中有些是正确的, 有些是学生凭直接经验形成的对现实事物的错误认识。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树立“概念转变”意识, 引导学生实现由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顺利转变。

摘要:浙江小学自三年级开始设置科学课程, 要考虑小学科学到底学了什么?学生已经知道的到底有多少?很多初中老师没有整体了解过, 作者刚开始教学时都是把学生当成没学过科学的学生。初中科学老师需要了解小学教材, 优化初中科学教学。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材,小学科学教材,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潘丽华.中小学科学教材的衔接问题及对策.教研园地.

篇4: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摘 要] 作为数学文化的一部分,数学发展史是对数学发展研究历程的记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数学的发展历史融入到小学数学教材中,使学生看到数学发展的真实历史,不仅能够提升其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批判创新的思维习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材;负数;数学史;对比研究

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推动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目标的改变。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引导其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通过将数学史融入教学课程的方式,能够实现上述目标。就目前来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融入数学史,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真实的数学发展历史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不仅能够看到数学的发展和进步,还可以了解到数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认识到真实的数学发展历程;二是使学生能够学习数学历史中的各种思想和方法;三是可以推动学生批判创新意识的形成。

一、不同小学数学教材负数数学史编排的对比分析

这里以《九章算术》为例,分析其中提到的负数数学史在苏教版、人教版以及北师大版三种不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情况。

1.共同点

虽然三种教材的版本不同,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相同点,在进行负数这一概念的讲解以及例题编排时,都选择了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情境,如温度、海拔等,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负数的概念。而在对负数的数学史进行介绍时,同样有着很多的相似点:一是都将负数数学史的相关内容放在了“你知道吗?”的栏目中;二是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记载以及使用负数的国家;三是都提到了最早对负数进行记录的文献是《九章算术》,同时在内容方面也都提出了以红色表示正数,以黑色表示负数;四是都对中西方在负数这一概念上的认知时间进行了对比。

由这些共同点可以看出,教材编排人员的意图是在保证教材整体风格以及不同内容所占比例的基础上,利用有趣的数学史知识,提升教材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发展情况。

2.不同点

三种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对于负数数学史的编排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级的不同,三种教材虽然都将这部分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但是具体的年级分布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中,北师大版将负数数学史放在了四年级下册,仅仅是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占据的版面最少,苏教版则将其放在了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为六年级下册。二是形式的不同,虽然三种教材都将负数数学史编排在了“你知道吗?”这个栏目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采用的是同样的呈现形式。对比三个版本的实际情况,北师大版由于版面的限制,以纯文字的形式进行内容的呈现,苏教版采用的是文字加插图的方式,形成了更加直观、更富有感染力的版面,人教版则更进一步,利用连环画的形式,对负数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展示,内容更加全面和生动。三是内容的差异,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的教材介绍的内容侧重于国内对负数这一概念的认知过程,而人教版教材则对国内外在负数研究和认知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些不同点从侧面体现出了教材编排人员的思维习惯,即如何编排才能确保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满足课程設计目标的前提下,为不同地域、不同基础的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二、不同小学数学教材负数数学史编排的启示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数学发展史是数学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其编入数学教材中,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系统数学学习的起点,对于数学史的融入和渗透极其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对教材中的数学史材料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呢?

1.合理利用图文介绍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教学负数数学史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上述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比的方式,收集学生的反应。事实证明,人教版中以连环画形式表现出来的负数发展史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本身对于鲜艳的色彩有着比较敏感的反应,相比大片的文字,他们更加乐意看到图文并茂的教材页面,也更加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改善,尽可能避免采用纯文字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而应该结合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图片,与文字相互结合,化静为动,使得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能够参与其中,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可以焕发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丰富学生过程体验

三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对于负数数学史的介绍,都是从时间维度进行描述的,这也是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编排和融入数学史的主要手段。在现实中,负数这一概念从产生、认知到发展,所经历的时间是相当漫长的,其中也存在着许多的曲折,想要使得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去完整地经历负数的发展历史,不仅缺乏现实基础,也没有必要。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教材中关于数学史的介绍,从其发展历程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设计出一个相对简化的体验过程,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切身体会,了解负数的发展过程。例如,在开展负数教学的初始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对零用钱的储备和支出进行记录,使其获得相应的体验,然后以此为基础,对负数的发展历程进行介绍,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负数发展的曲折过程,了解到无数数学家为此所做出的各种努力。

3.拓展课外阅读材料

虽然负数的数学史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都有所提及,但是教材本身毕竟还是以数学知识和理论方法的教学为主,因此数学史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相对于负数的研究和发展历史,说是沧海一粟毫不为过。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负数的数学史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部分学生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内容,也有一些学生对于其中提到的《九章算术》产生了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向学生推荐一些负数数学史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收集一些电子文本资料提供给学生浏览或下载。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加深其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掌握。

4.延伸数学研究视野

数学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工具,在任何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研究负数这一概念,应该适当对研究的视野进行延伸和拓展,从国内延伸到国际。在现有的文献中,我国是最早提出负数这一概念并且进行研究的国家,这无疑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因此而骄傲自满,更不能认定其他国家的研究就有所不如。教材中的介绍应该保持一个客观的态度,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负数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北师大版和苏教版都仅仅提到了我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只有人教版对世界各国在负数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进行了客观评价,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1]李昊天.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课程的思考[J].课程教学研究,2013,(6).

[2]任志涛.中小学数学中的“认识负数”之比较[J].新课程(小学),2013,(10).

[3]李星云.论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4]梅志华.不同小学数学教材“负数”数学史编排的对比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17).

[5]江献.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调查分析[J].内江科技,2016,37,(2).

篇5: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七年级上

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七年级下

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多边形;轴对称;体验不确定现象; 八年级上

数的开方;整式的乘除;勾股定理;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八年级下

分式;函数及其图像;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数据整理与初步处理 九年级上

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图形的相似;解直角三角形;随机事件的概率; 九年级下

二次函数;圆;几何的回顾;样本与总体;

详细目录: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详细目录: 第1章 走进数学世界

§1.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数学伴我们成长;2.人类离不开数学;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材料 华罗庚的故事;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 少年高斯的速算;§1.2 让我们来做数学;1.跟我学;2.试试看;阅读材料 幻方.第2章 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1.相反意义的量;2.正数与负数;3.有理数;§2.2 数轴;1.数轴;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3 相反数;§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数轴;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6 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7 有理数的减法;§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阅读材料 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2.9 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2.10 有理数的除法;§2.11 有理数的乘方;阅读材料 与 ;§2.12 科学记数法;阅读材料 光年和纳米;§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阅读材料 从结绳记数到计算器;小结;复习题 第3章 整式的加减 §3.1 列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2.代数式;3.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阅读材料 有趣的“3x+1”问题;§3.3 整式;1.单项式;2.多项式;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3.4 整式的加减;1.同类项;2.合并同类项;3.去括号与添括号;4.整式的加减;阅读材料 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供应站的最佳位置在哪里;复习题;课题学习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 第4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阅读材料 欧拉公式;§4.2 画立体图形;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4.3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4.4平面图形;阅读材料 七巧板;§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点和线;2.线段的长短比较;§4.6 角;1.角;2.角的比较和运算;3.角的特殊关系;§4.7 相交线;1.垂线;2.相交线中的角;§4.8平行线;1.平行线;2.平行线的识别;3.平行线的特征;小结;复习题; 第5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5.1 数据的收集;1.数据有用吗;2.数据的收集;阅读材料 赢在哪里;谁是《红楼梦》的作者;§5.2 数据的表示;1.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2.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阅读材料 计算机帮我们画统计图 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图标的收集与探讨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详细目录: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的简单变形;2.解一元一次方程;阅读材料 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程;§6.3 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 2=3吗;小结;复习题 第7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7.1二元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3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 鸡兔同笼;小结;复习题; 第8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8.1认识不等式;§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不等式的解集;2.不等式的简单变形;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小结;复习题; 第9章 多边形

§9.1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三角形的外角和;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1.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2.用多种正多边形拼地板;阅读材料 多姿多彩的图案;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图形的镶嵌 第10章 轴对称

§10.1生活中的轴对称;阅读材料 剪正五角星;§10.2轴对称的认识;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画图形的对称轴;3.设计轴对称图案;阅读材料 对称拼图游戏;§10.3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识别;阅读材料 Times and dates;小结;复习题; 第11章 体验不确定现象

§11.1可能还是确定;1.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2.不太可能是不可能吗;§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1.成功与失败;2.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阅读材料 搅匀对保证公平很重要;§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阅读材料 计算机帮我们处理数据;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红灯与绿灯 八年级上册详细目录: 第12章 数的开方

§12.1平方根与立方根;1.平方根;2.立方根;§12.2 实数与数轴;阅读材料 为什么根号5不是有理数 根号5的算法; 第13章 整式的乘除 §13.1 幂的运算;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3.积的乘方;4.同底数幂的除法;§13.2 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13.3 乘法公式;1.两数和乘以这两数差;2.两数和的平方;阅读材料 贾宪三角;§13.4 整式的除法;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13.5 因式分解;阅读材料 你会读吗;课题学习面积与代数恒等式 第14章 勾股定理

§14.1 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阅读材料 勾股定理史话; 美丽的勾股树;§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课题学习勾股定理的无字证明

第15章平移与旋转

§15.1平移;1.图形的平移;2.平移的特征;§15.2 旋转;1.图形的旋转;2.旋转的特征;3.旋转对称图形;§15.3 中心对称;§15.4 图形的全等;阅读材料 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从敦煌洞窟到欧洲教堂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 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6.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6.2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1.矩形;2.菱形;3.正方形;阅读材料 黄金矩形;§16.3 梯形的性质;阅读材料 四边形的变身术

八年级下册详细目录: 第17章 分式

17.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7.2 分式的运算;阅读材料 历史上的分数运算法则;17.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7.4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小结;复习题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18.1 变量与函数;18.2 函数的图象;阅读材料 笛卡儿的故事;18.3 一次函数;阅读材料 小明算得正确吗?;18.4 反比例函数;18.5 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 The Graph of Function 小结;复习题

第19章 全等三角形

19.1 命题与定理;19.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阅读材料 图形中的“裂缝”;19.3 尺规作图

阅读材料 由尺规作图产生的三大难题;19.4 逆命题与逆定理;小结;复习题

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0.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2 矩形的判定;20.3 菱形的判定;20.3 正方形的判定;阅读材料 完全正方形;20.4 等腰梯形的判定;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中点四边形

第21章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

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阅读材料 均贫富;21.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

阅读材料 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说长;道短;21.3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阅读材料 借助计算机求方差与标准差; 早穿皮袄午穿纱;标准分;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心率与年龄 九年级详细目录:

第22章 二次根式

22.1 二次根式的概念;阅读材料 蚂蚁和大象一样重吗?;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小结;复习题; 第23章 一元二次方程

23.1 一元二次方程;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阅读材料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3.3 实践与探索;小结;复习题 第24章 图形的相似

24.1 相似的图形;24.2 相似图形的特征;阅读材料 黄金分割;24.3 相似三角形

阅读材料 线段的等分;24.4 画相似图形;阅读材料 数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分形

24.5 图形与坐标;小结;复习题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25.1 测量;25.2 三角函数;25.3 解直角三角形;阅读材料 葭生池中;小结;复习题

课题学习高度的测量; 第26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26.1 概率的含义;阅读材料 电脑键盘上的字母为何不按;顺序排列;26.2 概率的预测

26.3 模拟实验;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通讯录的设计

第27章 二次函数

27.1 二次函数;27.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阅读材料 生活中的抛物线;27.3 实践与探索 小结;复习题 第28章 圆

28.1 圆的认识;28.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阅读材料 你能画吗;28.3 圆中的计算问题

阅读材料 古希腊人对大地的测量; 圆周率;小结;复习题 第29章 几何的回顾

29.1 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29.2 反证法;阅读材料 几何原本;小结;复习题;课题学习图形中的趣题 第30章 样本与总体

30.1 统计的意义;30.2 简单的随机抽样;阅读材料 空气污染指数;30.3 用样本估计总体

篇6: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

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2.数轴3

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

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有理数的乘法

8.有理数的除法9.有理数的乘方10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字母表示数2.代数式3

4.整式的加减5.探索与表达规律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

3.角4.角的比较5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2.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3.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4.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

5.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6.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2.普查和抽样调查

3.数据的表示4.统计图的选择.绝对值 .科学计数法.整式 .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3.同底数幂的除法4.整式的乘法

5.平方差公式6.完全平方公式7.整式的除法

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3.平行线的性质4.用尺规作角

第三章 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用尺规作三角形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第四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

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3.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1.轴对称现象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3.简单轴对称图形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

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

1.感受可能性2.频率的稳定性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3.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 实数

1.认识无理数2.平方根3.立方根4.估算

5.用计算器开方6.实数7.二次根式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2.平面直角坐标系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第四章 一次函数

1.函数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象4.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2.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4.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增收节支

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7.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8.※三元一次方程组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1.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

3.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4.数据的离散程度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1.为什么要证明2.定义与命题3.平行线的判定

4.平行线的性质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证明

(二)1.等腰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角平分线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2.图形的旋转3.中心对称4.简单的图案设计

第四章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2.提公因式法3.运用公式法

第五章 分式

1.认识分式2.分式的乘除法3.分式的加减法4.分式方程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

3.三角形的中位线4.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3.正方形的的性质与判定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2.配方法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第三章 相似图形

1.成比例线段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3.相似多边形

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5.黄金分割6.测量旗杆的高度

7.相似三角形的性质8.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第四章 视图与投影

1.投影2.视图

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第六章 对概率的进一步研究

1.游戏公平吗2.投针试验3.生日相同的概率

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4.船有触礁的危险吗5.测量物体的高度

第二章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2.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4.最大面积是多少5.何时获得最大利润6.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 圆

1.圆2.圆的对称性3.垂径定理

4.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5.确定圆的条件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7.切线长定理8.圆内接正多边形9.弧长及扇形的面积

第四章 统计与概率

篇7: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水利水电实务》教材目录变化

1F410000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

“围堰及基坑排水”变为“导流建筑物及基坑排水”

“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工程与灌浆工程”变为了“地基处理工程” “堤防与疏浚工程”改为了“堤防与河湖整治工程”

1F420000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删除了水利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1F430000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

删除了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注册执业管理规定及相关要求

2018年

1F410000水利水电工程技术

1F411000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与设计 1F411010水利水电工程勘测

IF411020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7年

1F410000水利水电工程技术

1F411000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与设计 1F411010水利水电工程勘测

IF411020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变化情况

2018改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流控制

2018年改成:导流建筑物及基坑排水 2018年合并成:地基处理工程 1F41200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流控制 1F41200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

1F412010施工导流与截流

1F412020导流建筑物及基坑排水

1F412010施工导流与截流

1F412020围堰及基坑排水

IF413000水利水电工程地基处理与灌浆施工 IF413000地基处理工程

IF413010地基基础的要求及地基处理的方法

IF413020灌浆与防渗墙施工

IF414000土石方工程 1F415000土石坝工程 IF415010土石坝施工技术

IF415020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 1F416000混凝土坝工程

1F416010混凝土的生产与运输

1F416020模板与钢筋 1F416030混凝土坝的施工技术

1F416040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技术 IF417000堤防与疏浚工程

IF417010堤防工程施工技术

IF414000土石方工程 1F415000土石坝工程 IF415010土石坝施工技术

IF415020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技术 1F416000混凝土坝工程

1F416010混凝土的生产与浇筑

1F416020模板与钢筋 1F416030混凝土坝的施工技术

1F416040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技术 IF417000堤防与河湖整治工程

IF417010堤防工程施工技术

2018年修改为:混凝土的生产与浇筑

2018年修改为:堤防与河湖整治工程

2018年修改为:河湖整治工程施工技术 1F417020河湖整治工程施工技术 1F41702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 IF418000水闸、泵站与水电站

1F418010水闸施工技术

1F418020泵站与水电站的布置及机组型 1F41900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1F420000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1F420010水利工程建设程序

1F42002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分包管理 1F420030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容

1F420040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事故处理 1F420050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 1F420060水力发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1F42007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 1F420080水利工程验收

IF418000水闸、泵站与水电站

1F418010水闸施工技术

1F418020泵站与水电站的布置及机组型 1F41900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1F420000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1F420010水利工程建设程序

1F420020水利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1F42003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分包管理 1F420040水利水电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容

1F420050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事故处理 1F420060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 1F420070水力发电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1F42008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 1F420090水利工程验收

2018年删除

1F420090水力发电工程验收

1F42010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F4201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1F420120水利工程建设监理

1F420130水力发电工程施工监理 1F420140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 1F430000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

1F431000水利水电工程法规

1F431010水法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定 1F431020防洪的有关法律规定

1F431030水土保持的有关法律规定 1F431040防汛的有关法律规定

IF431050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的有关规定

1F432000水利水电工

1F420100水力发电工程验收

1F4201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F42012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管理 1F420130水利工程建设监理

1F420140水力发电工程施工监理 1F420t50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 1F430000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

1F431000水利水电工程法规

1F431010水法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规定 1F431020防洪的有关法律规定

1F431030水土保持的有关法律规定 1F431040防汛的有关法律规定

IF431050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的有关规定

1F432000水利水电工

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1F432010水利工程施工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F432020水力发电及新能源工程施工及验收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F433000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注册执业管理规定及相关要求

1A431020施工安全生产及施工现场管理相关法规

1A432010安全防火及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相关规定

1A432020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的相关标准

1A432030主体结构工程的相关标准

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1F432010水利工程施工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F432020水力发电及新能源工程施工及验收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F433000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注册执业管理规定及相关要求

1A431020施工安全生产及施工现场管理相关法规

1A432010建筑工程安全防火及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的相关规定 1A432020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的相关标准

1A432030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的相关标准

1A432040建筑工程屋面及装饰装修工程的相关标准

1A432050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管理规定 1A433000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注册执业管理规定及相关要求

1A432040屋面及装饰装修工程的相关标准 1A432050建筑工程项目相关管理规定

篇8: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对比

一、学习重点的细腻与否

台湾教材的学习重点:了解生活周遭小人物对社会的贡献;培养描述日常生活见闻的能力;体会劳动者敦厚朴实的精神。

人教版的学习重点:学习这个单元, 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 做到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能初步读出语气。

同样有学习重点, 台湾教材是针对《那默默的一群》这一篇课文的, 而人教版只是针对《紫藤萝瀑布》所在的这一个单元的, 细腻与粗糙已然初显。前者要求“了解生活周遭小人物对社会的贡献”, 这一重点的突破需要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基础, 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拓展到学生对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了解, 既有由点到面的辐射, 又指向学生的精神世界, 细腻得立体而深刻。而后者仅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从能力维度来看, 前者要求“培养学生描述日常生活见闻的能力”, 从文中引出, 又再一次地将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学生、文本、生活三位一体, 同样细腻得立体而深刻。而后者仅要求“提高朗读能力”, 做到读音准确, 停顿恰当, 能初步读出语气。只指向学生和文本。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来看, 前者要求“体会劳动者敦厚朴实的精神”, 后者要求学生“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想想人生的大问题”。不知怎的, 就感觉前者的要求正如劳动者的精神一般“朴实”, 它是着地的, 就像树木, 根踏实在地, 细腻得真实。而后者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给人既要立地又要顶天之感,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啊!

二、课文导读与作者简介引入与否

台湾教材中的课文导读在内容上涉及课文的出处、课文内容、语言特色, 是人教版课文导读与注释的组合;在表达上, 人教版运用疑问句的形式, 更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这种形式在第一单元的课文提示中广泛运用。关于作者简介, 台湾教材比较具体, 人教版的要么没有, 要么比较简略。拿《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宗璞来说, 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 学养深厚, 气韵独特, 再者, 她的作品《西湖的绿》也曾编入教科书之中, 值得简介, 但是编者没有安排。此外, 最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教材课文导读的下方附有《乡景》一书的封面, 作者简介的上方附有作者的照片。试想, 如果读了课文后对《乡景》有好感, 对作者有好感, 许是马上买来或借来看, 许是过了若干时间, 甚至若干年, 偶然瞥见这样一本书或印有作者照片的别的书, 是否会怀起旧来?是否会泛起一种亲切感?是否会因此而翻阅抑或买来看?不管是哪种可能, 那种感觉是美好的。而人教版的往往选择较少, 放在教科书的前几页, 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课文导读与作者简介是否引入虽说各有千秋, 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 这种不影响他们阅读能力的直观的、感性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

三、文下注释具体与否

台湾教材《那默默的一群》相当浅显, 尽管如此, 编者还是对“疆土”、“防区”、“容貌”、“一丝不苟”、“文雅”、“不厌其烦”、“泥泞”、“敦厚”、“风范”、“人物”十个词语进行了解释。而人教版《紫藤萝瀑布》只对“忍俊不禁”作了解释, 其他的诸如“进溅”、“伫立”、“伶仃”、“蜂围蝶阵”、“盘虬卧龙”都不曾解释。对于词义的把握, 教材体现的要求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至于测试时考查的词语很多是注释中不曾有的词语, 学生学得糊涂, 教师教得糊涂。

四、课后练习指向如何

台湾教材的问题与讨论:

1. 为什么作者说清道妇是“默默的一群”?又为什么说她们是有资格被称之为“人物”的一群?

2. 请你说说看, 哪些文句是把清扫道路的工作比喻成兵士的护卫疆土?

3. 在你生活的周遭, 还有哪些默默付出的“人物”, 请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观察心得。

4. 什么样的工作态度才是“一丝不苟, 绝不捡便宜”?请说说你自己的经验。

人教版的研讨与练习:

1.朗读全文。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2.揣摩下列语句, 体会写景的妙处。 (具体的四个句子略)

3.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 试搜集几种说法 (有兴趣的同学, 还可以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 , 与同学交流一下。

台湾教材的问题与讨论1是指向文本内容的, 2是指向文本形式的, 3是联系生活, 要求学生观察生活的, 4是联系学生自身, 要求学生关照自我的。人教版的研讨与练习1是指向文本内容的, 通过关照自我或观察生活来印证文本内容, 2是指向文本形式的, 3是指向知识的, 通过其他文本解读花木的象征意义。虽说都涉及文本内容、形式、生活、自我,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 台湾教材中的四个问题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别人走向自己、从封闭走向开放, 最终实现了通过练习对学生灵魂的触及。而人教版是从生活或自我到文本, 或是从文本走向知识、从开放走向封闭, 与学生的灵魂绝缘。如果说人教版的开放体现在每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之中, 则又显得与文本不够密合。唯独指向形式的练习因为多了鉴赏而略胜一筹。

五、阅读链接高下如何

台湾教材的“阅读光廊”中推荐了作者的另外两部作品——《溪头的竹子》《大城市小人物》, 还附有作品的封面。人教版的阅读链接选的是陈素琰《〈宗璞散文选集〉序》中的内容。前者由文章到作品, 后者是从一篇文章到一个片段或另一篇短文。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赵镜中认为, 阅读教学希望孩子去读真正的读物, 是以书本为单位, 一本一本地读, 因为读物是完整的, 保有作者个人的风格。从这个角度来看, 高下已见分晓。

六、其他内容必要与否

与人教版相比, 台湾教材在文后明显多了三块内容——“课文赏析”、“语文部落格”、“应用练习”。课文赏析部分能让学生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是对学生初读的提升, 以便于学生的阅读得到印证与进一步深入, 使课堂学习更为深入, 侧面反映出台湾教学的民主与开放。“语文部落格”显现的是人物描写的方法, 内容非常细致:首先让学生做准备工作, 必须先观察人物的外貌、表情和动作, 透过观察和感觉去思考他的个性、为人, 以及对我们或其他人的影响。其次指导学生如何描写, 要抓住重点, 把握人物的特色, 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材料, 以及适合其年龄、身份的谈吐与动作, 将其所作所为具体而细致地呈现在眼前。不只叙述人物做什么, 更要描写出他是怎么做的, 以充分表达人的内心与性格。最后, 说说人物的优点、贡献和地位, 对我们的启发与教导, 如此可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 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 还以课文为例进行说明。这种细致的写前的准备有助于促成写作的真实, 这种细致的写作指导更是我们教材中不曾出现的, 有助于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理性认识来提升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应用练习”由形音义辨识、文字订正、认识映衬三块内容组成。形音义辨识要求学生写出各组形近字的字音, 并根据字义 (字义在题目中已然呈现) 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字, 以完成词语。这与我们“读一读, 写一写”中单单列几个词语相比, 可谓煞费苦心, 注重音、形、义三者结合来识字, 将识字写字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的这一理念体现在了练习上。文字订正要求在短文中将框起来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侧重在具体的语境中考察字形, 与形音义辨识相比更进了一层。认识映衬部分先介绍什么叫映衬, 并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 之后要求学生对课外的五个句子是否运用这种修辞作出判断, 是语文知识的浅层学习, 可见台湾的教材没有把语文的工具性扔在一边。显然, 以上三者都有存在的必要, 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人教版语文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但与台湾教材比较之后, 深感我们的语文教材缺失理念的细线条落实, 加重了普通教师的教学负担, 且不利于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台湾教材在理念的落实方面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借鉴:

1援学习重点的提出、问题的设计、书面表达的指导、阅读链接的安排, 均以课文为单位, 且注重文本、书本、生活、学生之间的联结, 最终指向学生的灵魂, 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使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命共舞, 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又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2援作者简介和注释的编写、课文赏析的加入、插图的编排, 均围绕课文, 注重引导的层次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体, 所以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 让学生在自主、独立的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因此教材的编写应该为学生的自主、独立阅读铺设台阶。

上一篇:课程教研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商业计划书与预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