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草木—花鸟画》教学设计

2024-04-09

《移情草木—花鸟画》教学设计(共4篇)

篇1:《移情草木—花鸟画》教学设计

《移情草木—花鸟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和多种体裁、表现手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理解花鸟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认识花鸟画的欣赏价值不在于形似,而在于得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发人们爱美、爱生活的感情。

3、创新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注重寓意,但画家的艺术表现、情感的表达是更为主要的。

教学难点:花鸟画的表现技法。

教学关键:教师的知识面以及引导、堂演示和学生的投入程度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

教师: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生长特点,另人联想到洁身自律的高尚人品,因而受人们喜爱,也是花鸟画中常见的体裁。

(三)新授:

1、欣赏以荷花为主的典范作品:《出水芙蓉图》

《映日》潘天寿

《荷塘》齐白石

教师介绍齐白石、潘天寿的作品和各自的特点,从而引出花鸟画的一些特征

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荷花题材的作品及其喜欢的原因。

2、通过“胸有成竹”启发学生说出古代画竹著名人物以及文人画中“四君子”

请学生分组讨论几幅美术作品。图片展示有

(北宋)文同《墨竹图》(清)郑燮《兰竹石图》

(明)徐渭《墨葡萄图》(明)徐渭《牡丹蕉石图》(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清)虚谷《松鹤》

(每作品都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放映一个小短片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特点

3、花鸟画的最高境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以古代画家画虾出名是谁?引出本重点移情草木--花鸟画家齐白石,简介生平及绘画特点。

欣赏齐白石的作品《青蛙》、《虾》、《花卉册页》

古代画论:绘事不难于写形,而难于意,得其情而点出之,则万物之理挽于尺素间矣(教师解释)

4、小结(学生做,老师补充):中国花鸟画家以其高深的画技把自己热爱生活的情愫,寄托于草木“得其情而点出之”。使欣赏者获得启迪,激起爱美,爱生活之心

篇2:《移情草木—花鸟画》教学设计

本节视频课中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中国画,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展示研究成果时,采用了课堂剧的形式,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在互动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从赏析画家的花鸟画作品活动中,可以看出学生能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及画家的生平来理解作品的内涵,已从单纯的绘画语言、艺术形式的评价上升为从文化层面上去鉴赏作品,这是学生情感的最好体验。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整节课体现学生从以往传统课堂被动地接受到现在主动地参与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贯彻了以学生为主的学生观,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观,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这一课程不局限于现行教科书,拓宽了学习的知识面。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后半部分,教师利用讲授法,既让学生掌握了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又了解了花鸟画的产生、发展的脉络,同时还能对一些重要的、具有时代性的画家、名作进行鉴赏。使学生明白了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工笔和写意为主的花鸟画传统绘画格局。在摹写客观对象的过程中,画家们倾注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所以,花鸟画便成了画家拟人化的观照,审美化的再现。因此,花鸟画也有了象征的寓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功能。从而使学生懂得了传统花鸟画的人文内涵,并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当然,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篇3:让“移情”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咬文嚼字, 进行细节体验

字斟句酌是表达的需要也是理解的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咬文嚼字, 可以避免囫囵吞枣和望文生义。通过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无疑是阅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鉴赏文学作品, 理解人物形象也需要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 咬文嚼字就是一个品味的过程。利用语言载体掌握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

1. 引入名家修改佳例, 体味词语运用之妙。

许多名篇佳作在编入语文课本时, 或请原作者亲自再次加工, 或由资深编辑加以精心修改再征得原作者同意, 以使语言表达更准确。在教学中利用修改佳例, 引导学生进行比照阅读, 展开联想, 进行分析, 可以识别和体验语言表达的“通”与“好”, “好”与“妙”, 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语感, 加深对文本内容、尤其是关键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提高比较、选择、品味、赏析等能力, 使原本隐性的知识变为显性的可以陈述的知识, 并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条分缕析, 体味词语表达之精。

瑞恰兹以语义学为根据, 对语言作细致分析, 区分出参证的科学语言和感情的文学语言。他指出, 科学语言具有传达信息的指称功能, 是一种真实的陈述, 与客观事物相符, 花是花, 雾是雾, 强调绝对的“真”;文学语言具有唤起感情的象征功能, 是一种虚假的陈述, 未必与客观事实相符, 花非花, 雾非雾, 是一种可接受的“真”。这一区分实际上说明了对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应有不同的读法。因此,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层含义去理解它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味。

二、以理激情, 进行语境体验

语境指人们在利用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时所处的特定语言环境, 它制约和影响着传递过程中言语意义的确立。对于相对复杂和隐晦的言语意义的确立, 教师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 讲清与文章、语段 (句、词) 有关的背景材料和知识信息, 引导学生认清其丰富的含义。

例如《药》在结尾处作者对上坟有一段环境描写, 描写的中心是一只乌鸦:“两人站在枯草丛中, 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枝树间, 缩着头, 铁铸一般站着。”学生初读这段文字时, 一般都能感受到一种凄凉、荒芜而又压抑的气氛, 但是, 细说起来又难以准确地解释此种感受的原因和此中的深意。此时, 教师便可采用点拨法引导学生根据经验对语境的文化背景进行诠释和体验, 使他们明白:在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中, 乌鸦是恐怖、神秘、不祥的象征, 此处乌鸦与坟场等意象一起营造了一种悲怆、死寂而又压抑的氛围。而且, 死因的不同以及其中隐含的“人血馒头”的故事, 使小说主题更加深刻, 更加凄婉, 折射出了当时整个社会的死寂与麻木。

三、移情入文, 进行角色体验

从一个文本中可以读出多种意义, 不仅是因为读者见仁见智, 各有一解, 更重要的是事物和文本自身不表现为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逻辑, 也没有一个终极的、固定不变的意义。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品味词语、把握语境外, 还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 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情感凝聚物———意象中去, 用换位的方式进行角色体验, 以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创造性诠释。

角色, 指戏剧或小说等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小说、戏剧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中的某个或某类人物形象进行设身处地的深入体验;而在散文、诗歌的教学中, 教师同样也可以让学生对隐含于文本中的意象进行深入的体验。

篇4:移情花鸟 妙造自然

Ge Baodong was born in 1936. He is a calligrapher, a painter and an aesthetics theoristwith tremendous influence. His native place is Dongtai, Jiangsu province. He graduated from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in 1961. He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of the school of fine arts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a member of National Associationfor Comparative and Contrastive Studies between the Chines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andCultures, and the vice president of Zhejia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ijing Opera Union.Mr. Ge was chosen into Who’s Who of Chinese Origin Worldwide in 1998. Many of his workshave owned prizes.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移情草木—花鸟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艺术的移情体验04-25

移情式英语教学05-16

“百谷草木”品牌展示设计09-11

态度和移情与外语教学10-24

草木亲人散文05-13

移情05-02

草木知春杂文随笔05-19

文化移情策略05-15

草木苍翠茂盛的词语04-09

人间草木心情随笔04-15

上一篇:《法律常识》中拆迁补偿评估有法律依据吗下一篇:木咱镇中小学营养餐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