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条件股份赠与合同

2024-04-07

附条件股份赠与合同(共10篇)

篇1:附条件股份赠与合同

附条件赠与合同

甲方(赠与人):

乙方(受赠人):

甲乙双方就赠送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将其所有的赠送给乙方,其所有权证明为:_________

二、赠与财产的状况:

1.名称:

2.数量:

3.边界:

三、赠与用途:

四、合同生效的条件:

五、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___种方式解决:

1.提交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六、本合同未作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执行。

七、其他约定事项。

八、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章):_________乙方(签章):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2:附条件股份赠与合同

地址: 地址:

邮编: 邮编:

电话: 电话: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

开户行: 开户行:

帐户: 帐户:

甲乙双方为携手合作,促进发展,满足利益,明确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之相关规定,本着诚实信用,互惠互利原则,结合双方实际,协商一致,特签订本合同,以求共同恪守:

甲乙双方就赠送(赠与的标的物) 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将其所有的(标的物) 赠送给乙方,其所有权证明为:(写明证明甲方拥有所有权的证据名称,如赠与房屋,就应有房产所有权证,赠与微机应有购买该微机的发票等)

二、赠与物的交付

(写明交付的条件,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交付,办理什么手续等等)

三、乙方应在期限内办理所有权转移的手续,逾期不办的,视为拒绝赠与(也可以约定其它条件)。

四、本合同自日起生效(可以写自分证之日起生效)。

五、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签字、盖章) 乙方:(签字、盖章)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赠与人的主要义务 赠与人的义务主要有如下几项:

第一,移转赠与标的物的权利。

赠与合同以使赠与财产的权利归于受赠人为直接目的,赠与人的主要义务是依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地点、方式、标准将标的物转移给受赠人。

赠与的财产贪腐需要办理登记等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

赠一合同系无偿合同,因此,依照《合同法》第189条,赠与人只在因故意和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瑕疵担保义务。

赠与合同中,一般不要求赠与人承担瑕疵担保义务。

但有如下两种例外。

首先是在附义务赠与中,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违约责任。

所谓附义务的赠与,是指赠与人在赠与时使受赠人负担一定义务的赠与。

附义务赠与是一种特殊赠与,所附的义务不是单独的义务的赠与。

附义务赠与是一种特殊赠与,所附的义务不是单独的另一个合同的内容, 而是赠与合同的一部分。

由于赠与合同为单务无偿合同,因此,附义务赠与所附的义务不是赠与的对价,赠与人不能以受赠人不履行义务为抗辩。

原则上,赠与人履地交付赠与财产的义务后,始发生受赠人履行其所附义务的义务。

附义务赠与与目的赠与和附条件、附期限赠与不同。

目的赠与是指为实现一这目的,达到一定结果而为的赠与。

其与附义务赠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目的赠与的赠与人不得向受赠人请求结果的实现,而只能在结果不能实现时请求受赠人返还不当得利;而在附义务赠与中,受赠人不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的,赠与人得请求其履行。

附条件或附期限的赠与中,条件或期限直接关系到赠与合同的效力无关,所附义务的履行与否不影响赠与合同的效力。

其次是赠与人故意不告知赠与财产的瑕疵或保证赠与的财产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受赠人主要的权利义务

受赠人的权利义务主要为:

受赠人有无偿取得赠与物的权利,但赠与合同约定负担义务的,受赠人须按约定履行义务。

对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以及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物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

在赠与属于附义务赠与时,受赠人应在赠与物的价值限度内履行所附义务,受赠人不履行其义务时,赠与人有权请求受赠人履行其义务或撤销其赠与。

赠与合同的终止

赠与合同的终止得基于以下几种事由:

第一,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是指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得由赠与人依其意思任意撤销赠与合同。

但在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和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中,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赠与合同。

第二,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

赠与合同中,赠与地产的权利转移之后,赠与人即丧失了任意撤销赠与合同的权利,但在以下条件具备时,赠与人仍可享有撤销产与合同的法定权利:

1、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宾亲属的;

2、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

3、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的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1年内行使。

该期间为除斥期间。

超过这一期间,赠与人不得再行使撤销权。

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予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其继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6个月内行使。

这一期间同样也是除斥期间。

第三,赠与合同的法定解除。

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解除赠与合同,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该合同解除不发生溯及既往的效力,赠一人就原已履行的赠与,无权要求受赠人返还。

【相关阅读】

附条件的赠与合同的法律效力

一篇名为《考上北大研究生为挣学费当“扁担”》的报道,让万州学子段霖夏成为众多好心人资助的对象,这其中包括一位叫李富华的万州老板。

李先后向段资助现金4万元。

但段不仅早已不在北京大学读书,而且入学四年以来只修完1门课。

李深感自己的善心被骗,决定通过法律程序要回资助给段的善款。

李富华认为,自己与段系赠与合同关系,且是附条件的赠与,因为其在资助段霖夏时说的话--必须好好读书,把钱花在读书上,算是构成附条件的`赠与合同,段霖夏没把钱花在读书上,就是违约。

即段负有义务将自己的捐助款用于求学,而段已经违背了这一义务。

李请求法院撤销自己与段的赠与合同,要求段返还李赠与的现金共计4万元。

但段霖夏的代理律师认为,这个赠与合同不是附条件的赠与合同,之前李富华没有明确要求段霖夏把资助款用于学习。

日前双方将此案诉诸公堂之上,等待判决。

这个案件涉及了一个赠与合同的问题,主要争议就在于这个赠与合同是否是附条件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的规定,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其法律特征是:

一、赠与是一种合意,是双方的法律行为。

赠与合同虽然属于单务、无偿合同,但仍需要有当事人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

如果一方有赠与意愿,而另一方无意接受该赠与的,赠与合同不能成立。

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出现一方出于某种考虑而不愿接受对方赠与的情形,如遇此情况,赠与合同不成立。

二、赠与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

赠与合同是以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给予受赠人为目的的合同,是赠与人转移财产所有权于受赠人的合同。

这是赠与合同与借用合同的主要区别。

三、赠与合同为无偿合同。

一般在赠与合同中,仅由赠与人无偿地将自己的财产给予受赠人,而受赠人取得赠与的财产,不需向赠与人偿付相应的代价。

这是赠与合同与买卖等有偿合同的主要区别。

四、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

在一般情况下,赠与合同仅由赠与人负有将自己的财产给予受赠人的义务,而受赠人并不负有义务。

在附义务的赠与中,赠与人负有将其财产给付受赠人的义务,受赠人按照合同约定负担某种义务,但受赠人所负担的义务与赠与人所负义务并不是相互对应的。

由此可见,本案所涉合同属于赠与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条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二)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撤销权人撤销赠与的,可以向受赠人要求返还赠与的财产。

”可见,赠与合同中可以附义务,而撤销赠与的事由中也包含了“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一项,因此只要法院能够认定这个赠与合同是附条件的赠与合同,那么原告将胜诉。

对本案而言,要认定附条件的赠与合同关键就在于双方在形成这个赠与合同时是否明确了这笔款项的用途是要资助段霖夏完成研究生学业。

如果明确,就像原告所称其在资助段霖夏时说:“必须好好读书,把钱花在读书上”,之后受赠方也接受了这笔款项,那么就相当于双方形成合意,这个合意是通过受赠方的默认所形成的,因此也就形成了原告所称的附条件的赠与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没有把钱用在合同上,无疑是违反了合同的主要义务,致使合同的主要目的不能实现。

合同的撤销决定权在守约方。

如果双方并没有在事先约定款项的用途,正如段霖夏的代理律师所称“之前李富华没有明确要求段霖夏把资助款用于学习”,则不宜认定为是附条件的赠与合同。

如果赠与人在捐款转移给受赠人以后,才要求其将钱用于确定的范围,一般也不宜认定是附条件的的赠与合同,法律上也不应承认“事后要求”的约束力。

在我国本不完善的社会捐助事业的背景下,法庭到底认定哪些事实,依据什么法律,偏重于保护哪一方的利益,这次判决将会有明确的答复。

篇3:附条件股份赠与合同

关键词:期待权,法律约束力,先契约义务,效力过失责任,违约责任

一、首先应界定的概念问题

对于附条件的合同, 台湾、德国并未直接有此提法。据笔者所查资料来看, 台湾、德国学者所著书, 通常把条件、期限放在法律行为一章中作为其中一节来讲, 我国虽然在一般民法教科书中也将附条件、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放于法律行为一章中, 但在实际的法律规定中, 《民法通则》第62条仅提到了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 确切地说应是附生效条件的法律行为, 而在《合同法》第45、46 条, 则较为详细地规定了附条件、附期限合同的情形。比较台湾、德国与我国关于附条件行为的法律规定来看, 前两者与我国对条件的含义界定并不相同。台湾、德国民法认为, 条件乃是当事人对法律行为所添加之限制。一般来讲, 很多著书中都会提到可以附条件的债权契约以及可以附条件的处分行为 ( 尤其指所有权保留) , 而我国对于条件的界定则多限于债权契约。对于包含所有权保留条款的合同我国并未视为附条件合同, 这与台湾、德国将其视为附条件法律行为的一种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论文开篇, 笔者首先界定一下附条件合同的含义, 即采纳我国《合同法》的规定, 对比台湾、德国民法规定, 也就是所谓的附条件的债权契约。

另外, 笔者还需指出的是, 本文主要探讨附延缓条件合同中的责任性质问题, 即本文主要探讨在附延缓条件合同中, 条件成就与否未定前 ( 简称: 未定状态) 的合同责任性质问题。

二、未定状态下合同的法律约束力

本文所探讨的责任发生在附延缓条件合同依法成立后, 合同实质效力产生前。在这里, 就要涉及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 尤其是对本文探讨的未定状态下的法律拘束力。德国学者对此未定状态的效力认定与台湾学者有所不同, 笔者认为, 德国学者将成立时即具有的法律拘束力与生效后所具有的实际效力混称合同效力有所不妥, 更易造成合同成立与生效的混同, 区分契约拘束力与契约效力是较为合适的。

本文所探讨的未定状态下的法律拘束力表现在: 当事人双方均不得为自己的一方的利益恶意地促使或阻止条件成就 ( 见我国《合同法》第45 条第二款) 。台湾、德国除以上拟制条件的规定外, 还表现在其它方面, 据台湾民法第100条的规定, 附条件之法律行为当事人, 于条件成否未定前, 不得损害相对人因条件成就所应得之利益, 否则应负损害赔偿责任。其它国家, 又如日民128 条, 法民1108 条, 瑞债152 条153 条、苏俄民法42 条也有类似规定。

三、未定状态下的“权利、义务”分析———期待权的保护与先契约义务

( 一) 期待权

在本文探讨的未定状态下, 合同约定的权利还未实现, 但当事人已经具备取得此种权利的部分要件, 只是有待于合同的附款 ( 约定的生效条件) 的成就, 来确定合同的实际效力, 实际上, 当事人对合同约定权利的取得已经具有了一种合法的期待, 所以法律应予保护。

以台湾、德国民法来看, 在此种未定状态下, 期待权侵害之效力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种是一方当事人妨害条件之成就以阻止期待权之实现时, 其因不正当行为者, 条件视为成就或不成就, 此为前述的拟制条件的规定; 另一种是一方当事人对于期待权利人, 因条件成就所应取得之利益, 加以损害者, 如无特别约定, 无论故意或过失, 均应负赔偿责任。对于期待权的保护也恰恰体现了此种未定状态下的法律拘束力, 这也正好反映了法律对于权利的一种保护: 期待权的权利地位, 法律拘束力的法律效力。

( 二) 先契约义务

保护权利的实现, 必定有义务的存在。那么接下来便是探讨与此相对应的义务的性质, 姑且先称之为———先契约义务。从学者对先契约义务的描述来看, 似乎此项义务的存在不仅存在于缔约过失阶段, 正如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描述的那样: 契约关系是一种基于信赖而发生之法律特别结合关系。债务人除给付义务外, 尚应履行其他行为义务, 诸此义务, 系以诚信原则为基础, 并非自始确定, 而是随着债的关系的进展, 依事态情况而发生, 故在学说上又称为附随义务, 债务人违反此项义务时, 应就所生之损害负赔偿责任。我国学者韩世远教授也有类似观点。如果当事人缔约时没有存在过错, 合同依法成立, 但由于其他原因, 合同并未立即生效———例如在这种未定状态下, 由于一方当事人的过失造成另一方当事人的损害, 有过失的一方应承担什么责任呢? 似乎要承担的并非缔约过失责任, 但据前述分析, 这种先契约义务仍然存在, 所以传统理论的问题出来了, 先契约义务不仅存在于缔约上的过失这一阶段, 本文所探讨的未定状态, 也是其所存在的阶段之一。值得一提的是, 我国有些学者也认识到了在这种未定状态下义务的存在, 但未更好地界定此种义务的性质。

四、未定状态下的责任性质

从契约关系的发展阶段来看, 合同义务一般分为先合同义务、给付义务、后合同义务, 随之有学者提出: 与合同义务相对应, 合同责任主要指缔约上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与违反后合同义务的责任。那么问题浮出水面, 在第三部分中, 我们提出了这个问题: 若双方当事人在合同成立后生效以前, 由于单方过失造成了另一方损害, 而在缔约时并不存在任何过错, 那么过错的一方承担的责任性质应如何界定?据前文探讨, 缔约过失责任来自于当事人缔约之际的过失, 违约责任的承担则是当事人对合同生效后合同规定义务的违反, 那么在未定状态下, 到底存在的一种什么性质的责任呢? 对此笔者翻阅了不少文章, 在众多纠葛于缔约过失责任还是违约责任的观点论战中, 姜淑明先生提出的另一种责任形态则让笔者眼前一亮———效力过失责任。在文中, 他提到了违反先合同义务的责任形态包括两种: 缔约过失责任和效力过失责任, 对此“效力过失责任”的名称采纳, 笔者还未找到其他学者的赞同反对意见, 仅此一家给予此种名姓, 笔者也暂且采用这种“称呼”, 将这种介乎于缔约过失责任、违约责任之间的中间责任称之为效力过失责任。

按照姜淑明学者的说法, 效力过失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阶段性: 缔约过失责任中的过失发生在缔约之际, 效力过失责任中要求的过失则出现在合同依法成立后生效前, 这也正是我们本文中所探讨的未定状态。

但在这里笔者需要指出的是, 在这种未定状态下, 不能一概而论定性为效力过失责任, 当事人由于过失引起的责任承担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因为责任承担的方式往往表现在损害赔偿方面, 所以还要结合过失造成的何种利益损失来看责任性质。

对于未定状态下一方违反义务的情况, 笔者认为, 有以下几种:

( 一) 恶意促使或阻止条件成就。

( 二) 当条件是合同时, 一方当事人对于作为条件的合同的违约, 造成的条件不成就或成就。

( 三) 违反合同中除条件以外的其它约定条款, 尤其以损害期待权人利益实现的标的物为重。

( 四) 负有先契约义务的一方当事人, 违反了不作为义务或准备工作的义务等。

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第 ( 一) 种情况: 笔者认为, 在这种情况下违反义务者承担的责任是效力过失责任。对于效力过失责任, 依前所述, 应该满足两个要件: 过失发生在合同成立后生效前; 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对于第一个要件, 应该没有异议, 恶意促使或阻止条件成就均是发生在未定状态下的过失。至于第二个要件, 笔者认为, 关键是对信赖利益损失的理解。在这点理解上, 笔者较为赞同的是王泽鉴先生的观点。因为, 在合同依法成立后生效前, 双方当事人都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坐守此种未定状态, 而由于对方不遵守约定违反相关义务使得无过错方改变了应有状态, 使条件未按预期的发展———成就或不成就, 侵害了无过错当事人的信赖利益。所以, 承担的责任方式采取视为条件不成就或成就, 使无过错当事人的期待利益得以保护。

第 ( 二) 种情况: 此种情况的责任性质认定, 很少有学者提到, 笔者也是由一个实例启发而总结得出的, 在这里仅作简单探讨。第 ( 二) 种情况还可以区分成两种: 一种是当事人有过错的情形。在这里, 作为条件的合同, 因一方当事人故意或过失违约促使或阻止条件成就, 导致无过错当事人期待利益无法实现。这种情形可归于第 ( 一) 种情况, 责任定性为效力过失责任; 另一种是当事人无过错的情况。实际上, 在违约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中, 严格责任是占首要地位的, 所以一方当事人无过错违约也是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 是作为条件的合同正常所面临的风险, 一方对作为条件合同的违约只能视为条件正当的发展, 而非本文所探讨的未定状态下由于一方过失给无过错方造成损失承担责任的情况。综上, 在第 ( 二) 种情况下, 首先以是否恶意来界定是否承担责任, 再看具体适用何种责任。

第 ( 三) 种情况: 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主要参照台湾和德国的立法。先看台湾法第100 条的规定“期待义务人对于期待权利人, 因条件成就所应取得之利益, 加以损害者, 如无特别约定, 无论故意或过失, 均应负赔偿责任……均以条件成就时始负此责任。”根据台湾法律规定以及学者的论述, 此损害赔偿请求权非因期待权侵害行为即行发生, 而因条件成就始行发生。笔者认为, 在这种情况下, 此种损害赔偿的责任属于违约责任。虽然一方过失发生在合同成立后生效前, 但此方过失造成的损失并非无过错方的信赖利益损失, 而是由条件成就后无过错方取得的利益来确定。实际上, 过错方赔偿的损失是: 合同生效后, 依据合同的约定, 看给无过错方造成的利益损失来确定赔偿范围。所以笔者建议, 在此种情况下, 不妨借鉴台湾的立法, 损害赔偿发生在条件成就合同生效后, 以实际的利益损失来承担。在这样的立法基础上, 此种形式的损害赔偿即属于违约责任。

第 ( 四) 种情况: 即是违反了未定状态下的其他义务使得期待权人期待的权利失效或损害。先看德国民法典第160 条第1 款的规定, “因附延缓条件而取得某种权利的人, 在对方当事人在未定时间内因过失使附有条件的权利失效或受损害时, 可以在条件成就时, 要求对方给予损害赔偿。”按照德国学者的理解, 使权利人的权利失效或损害可能是另一方对未定状态下其他义务的违反。如果一方当事人由于对准备工作或不作为义务的违反 ( 而非对条件成就利益的侵害) , 在以后条件成就时, 仍会导致一个损害赔偿请求权。笔者认为, 在这种情况下, 在条件成就后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仍是一种违约责任的形式: 因为损害赔偿的并非信赖利益损失, 而是条件成就合同生效后, 根据合同约定看对当事人利益的损失来确定。因此, 笔者建议, 在第 ( 四) 种情况下, 首先应借鉴德国的立法, 在立法基础上, 再将责任定性。

综上所述, 未定状态下, 违反义务的情况有4 种: 前两种情况是对条件的违反, 后两种, 一种是对合同主要利益的违反, 一种是对其他义务的违反。应该根据不同的违反义务情况, 结合实际过错方实际侵害的利益, 来判断具体的责任性质。

参考文献

[1]姜淑明.先合同义务二题[J].河北法学, 2000 (03) .

[2]王少俊.论违反附条件合同的民事责任[J].湖北社会科学, 2002 (05) .

篇4:附条件赠与协议可以撤销

周老妈今年78岁,有一个女儿在省城打工、一个儿子在国外。周老妈的老伴于去年3月中旬病逝后,她雇了一个保姆。保姆对周老妈照顾很尽心。2008年5月,周老妈跟保姆商量,由保姆照顾她今后的日常生活,直至她走完这一生。周老妈除了每月照常付给保姆工资外,再给保姆5万元。周老妈跟保姆签订了一份协议书并进行了公证之后,周老妈将5万元的银行存折交给了保姆。今年清明节后,保姆对周老妈说,她母亲要她辞去保姆工作,并马上回家。周老妈表示:她不强留,但5万元必须退还给她,因为这钱给保姆是有前提条件的。保姆卻说,这5万元钱是周老妈自愿给的,并且进行了公证,已经产生了法律效力,不能还给周老妈。请问:周老妈这5万元钱可以讨回吗? 读者 周宏

周宏读者:

周老妈可以要回5万元钱。周老妈与保姆签订的是一份有附加条件的赠与协议书。附加条件的赠与协议书(合同)是指赠与人在赠与财产(金钱)时,对财产的作用和目的等提出要求,受赠人就应该按照约定履行所附加义务的一种双方契约。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受赠人如果接受赠与的财产后不履行赠与人所提出的义务,赠与人则可以撤销赠与,并可要求受赠人返还已接受的赠与财产。虽然周老妈与保姆所签订的赠与协议书经过了公证,但保姆接受赠与后不履行协议书中约定的义务,属于违反法律规定行为,周老妈仍有权撤销赠与,要回5万元钱。

需要提醒的是:法律又规定赠与人的撤销权是有时限的。时限为一年。也就是说,撤销权要在本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缘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超过一年,便丧失撤销权。因此,周老妈如果想通过诉讼途径要回钱,就要及时起诉保姆。

此案例颇具启发意义:其一, 社会上的老年人如果有赠与财产的念头,或者拟将财产分给子女的,可以学周老妈的做法:签订协议并提交公证,以防后患。其二,作为保姆,也应该就待遇等问题与雇主签订协议,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可以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篇5:附条件赠与协议是可以撤销的

村民用老妈今年78岁,一个女儿在省城打工,一个儿子在国外。周老妈的老伴于去年3月中旬病逝后,女儿要周老妈去她家里住,周老妈不喜欢去陌生地方生活周老妈曾雇了一个来自农村25岁的保姆,对周老妈照顾很尽心。5月,周老妈跟这位保姆商量,她继续照顾周老妈的日常生活,直至走完这一生。除了照旧付每月工资外,周老妈再给保姆5万元,周老妈跟保姆签订了一份协议书,内容如前所述在这份协议书进行公证后,周老妈将5万元的银行存折交给了保姆。今年清明节后,保姆对周老妈说.她母亲要她辞去保姆工作,并马上回家。周老妈在电话上对保姆说:我不强留你当保姆,但5万元必须退还给我,因为这钱给她是有条件的。保姆说,这5万元钱是周老妈自愿给的,并且经过了公证,已经产生了法律效力,可以不还给周老妈,打官司她也不怕。请问:周老妈这5万元钱可以讨回吗?

读者:周宏

周宏读者:

周老妈可以索要这5万元钱。

周老妈与保姆签订的是一份有附加条件的赠与协议书。“附加条件的赠与协议书(合同)”是指赠与人在赠与财产(金钱)时,对财产的作用和目的等提出要求,受赠人就应该按照约定履行所附加的义务的一种双方契约。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受赠人倘若接受赠与的财产(金钱)后不履行赠与人所提出的义务,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并可要求受赠人返还已接受的`赠与财产(金钱)。虽然周老妈与保姆所签订的赠与协议书经过了公证,但保姆接受赠与后不履行协议书中约定的义务,属于违反法律规定行为,老人仍有权撤销赠与,讨回这5万元钱。

需要提醒的是,法律又规定赠与人的撤销权是有时限(一年)的,就是说这个权利要在本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缘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超过这个时效,便丧失这个权利。因此,老人如果想通过诉讼途径讨钱,就要及时起诉保姆。

该案例颇具启发意义:其一,这位老人的做法很明智,慷慨赠给保姆金钱,但不是随便赠与,签订协议并提交公证,以备后患。这样“留一手”,最终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二,社会上的老年人如果有赠与财产念头的,或者拟将财产分给子女的,可以学周老妈的做法,也要“留一手”,使自己掌握主动权。

(陆明华冷华)

篇6:附条件股份赠与合同

甲方:,男,汉族,住,身份证号:,电话:(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男,汉族,住,身份证号:,电话:(以下简称“乙方”);

本着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甲方与乙方签订本协议,乙方接受甲方附条件赠与的XXXXXXX公司(以下简称“目标公司”)在职分红股,该股无需登记注册,只具有目标公司税后净利润的分红权,没有其他注册股东的所有、选举、表决、转让、继承等权利,且乙方离开目标公司后自动失效。

一、合作宗旨

为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目标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在提升目标公司价值的同时为员工带来增值利益,实现员工与目标公司共同发展,甲方经股东会决议通过,将附条件的向乙方赠与目标公司2018、2019、2020三年度一定比例的营业利润分配请求权!

二、在职分红股来源

本协议项下三年期分红股比例为公司总股份的8.5%,由甲方所持有的目标公司59.5%股份中拨出进行附条件赠与。

三、在职分红股机制

1、在职分红股权益享有条件

乙方在目标公司任职期间完成下列考核指标时,方有权享有分红股:

(1)、首期考核指标为,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至2018年6月30日前所管理团队实现单月放款额不低于8000万元的目标;(2)、第二期考核指标为,本协议生效之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前所管理团队实现单月放款额超过1.5亿的目标。

(3)、末期考核指标为,引领团队于2019年度实现同比2018年度利润增长超过25%的目标。

鉴于上述考核指标的完成是享有分红股的先决条件,当任意一期指标考核未达标时,甲方有权终止本协议,本期与后期的分红股乙方无权享有,但就之前考核达标阶段按比对应的分红股有权主张分配。

2、在职分红股权益实现方式、时间及除外情形

乙方依据本条第一款约定所享有的在职分红股,该权益应按下列时点分3期实现:

(1)、首期权益行使时间为2020年度目标公司年度财务决算完毕之日起10日内,当期乙方应得收益为按时间占比、分红股权比例折算的乙方应得总收益的50%;

(2)、第二期权益行使时间为2021年度目标公司年度财务决算完毕之日起10日内,当期乙方应得收益为乙方应得总收益的25%;(3)、末期权益行使时间为2022年度目标公司年度财务决算完毕之日起10日内,当期乙方应得收益为乙方应得总收益的25%。

按如上约定,原则上在2020年度完毕之前目标公司不进行利润分配,但若期间单年度实现利润1500万以上,超出1500万以上部分可按乙方占比提前分红。

四、保证金

为促使乙方能勤勉、忠诚的履行其职责,顺利完成本协议所约定的考核指标,实现双方共赢的目的,乙方应在本协议签订之日期3日内,向甲方缴纳100,000.00(大写拾万元整)保证金,该保证金在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不予退还:

1、本协议生效一年内,本协议解除的或非因目标公司过错导致乙方离职的;

2、本协议期满前,双方均同意续期的;

3、滥用职权、违背职业道德、失职渎职等过错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除上述情形外,甲方应在本协议终止之日起30日内如数返还乙方缴纳的保证金。

五、协议期限

1、本协议有效期自双方签订协议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期限届满后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续展延长协议期。

2、协议到期终止后,甲方根据协议期限内的乙方考核营情况决定是否签署新的分红协议。

六、双方权利义务

1、甲方有权对乙方的职务行为与工作成果进行监督、抽查。

2、甲方应对乙方工作的开展进行必要的配合。

3、乙方违反忠诚、勤勉义务损害目标公司利益和形象的,甲方有权提前解除本协议。

4、经考核乙方未通过的,甲方可提前解除协议。

5、甲方如发现乙方行为违法、违反目标公司规章制度及与目标公司之间约定的,有权提前解除本协议。

6、乙方有权自行管理、运作下属团队,自主决定团队人员配置及任免,但不得违反法律及目标公司制度。

7、乙方对目标公司的财务情况具有知情权。

8、有权参与制定目标公司新设制度及规则,并积极努力为目标公司创造利润。

9、乙方有权依约主张实现在职分红权。

七、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是指发生所列示的行为,即丧失本协议约定的分红。

1、乙方在本协议有效期内实施任何刑事违法行为。如涉嫌犯罪,在侦查、审查起诉、诉讼阶段中,甲方有权中止本协议,待判决结果确定后,再视是否犯罪而决定终止或继续履行本协议。

2、竞业禁止:乙方在本协议有效期及期满后2年内不得到与甲方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公司任职、担任股东、法定代表人或为其提供服务,也不得自己开业生产、设立公司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与甲方经营范围内的同类业务。作为补偿,目标公司应在本协议期满后按3000元/月标准向乙方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直至竞业期满。

(1)、不得以投资、参股(含隐名持股)、合作、承包、租赁、委托经营或其他任何方式参与同目标公司相竞争的业务。

(2)、不得直接或间接受聘于其他公司或组织参与同甲方相竞争的业务。

(3)、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从与甲方相竞争的企业获取经济利益。(4)、乙方确认应严格按照本协议约定,不得从事上述竞业限制行为,如乙方违反上述约定的,甲方有权将该违约所得归入甲方所有,且无偿解除本协议。同时违反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一次性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人民币10万元,给甲方或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违反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3、乙方须保守本协议的内容及目标公司的商业秘密,该保守义务无期限限制,但甲方书面允许公开的除外。本协议的内容包括协议中乙方所得分红股及分红等情况;商业秘密是指,目标公司所有的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能为目标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的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目标公司的客户名单与信息及联系方式、行销计划、收费政策、财务资料、渠道信息、公司资信资料、员工手册等经营信息。

4、甲方依约提前解除本协议的。第八条 纠纷的解决 甲、乙双方之间如发生纠纷,应共同协商,本着有利于目标公司发展的原则予以解决,如有未尽事宜,应由双方集体讨论补充或修改。补充和修改的内容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如协商不成,由甲方所在地法院管辖处理。第九条 协议的生效

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生效。

甲方: 电话:

年 月 日

乙方: 电话:

年 月 日

篇7:不动产附负担赠与合同

第一条 甲方将其所有的不动产依以下各条约定赠与乙方。

第二条 甲方会同乙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日进行登记的不动产转移登记及转让手续。

第三条 前条的转让系以现有状况下交付乙方。

而自签约日始至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乙方可以继受为不动产建筑物的出租人。

甲方须将前述房屋租赁合同交付予乙方。

第四条 乙方受赠不动产后,应负抚养甲方夫妻之责。

但,乙方应自不动产租赁所得租金___________元于每月前交付予甲方。

但,当甲方夫妻之一生病时、或乙方生于时,双方可重新酌商前述但书的约定。

第五条 乙方如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甲方可撤销本合同:

(1)无法履行前述的抚养义务时。

(2)对甲方犯下重大罪行。

第六条 乙方若因前条任一事由遭致撤销合同时,不得将不动产转让,并应立即将之归还甲方。

第七条 根据第二条所述不动产于办理移转登记或交付日之前损坏时,则撤销不动产建筑物的赠与,而仅赠与土地使用权。

乙方可不支付第四条但书中的抚养费。

不动产标示:

(1)土地使用权:

坐落于___________市___________街___________号

篇8:对办理赠与合同公证的认识

一、赠与合同公证的含义

赠与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将赠与活动或赠与行为进行公证, 通过公证赋予该行为或活动真实性、有效性和一定强制性的行为。办理赠与公证, 并不一定导致该赠与行为发生法律效力, 也并非赠与行为的必经程序。然而, 经过公证, 该赠与合同具有较高的效力。我国法律关于赠与及公证的效力有如下规定:第一百八十六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不适用前款规定。第一百八十八条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 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

二、赠与合同公证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公证机构性质和法律地位不够明确。在实践中公证机构的性质和地位不明确, 导致公证机构没有准确的编制定位和管理定位, 任务负担繁重。

2.公证的法定核实权难以得到保障。《公证法》第29条规定:“公证机构对公证事项及证明材料应当进行核实, 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予以协助。”实践中, 其他单位部门与个人往往消极对待, 不配合公证人员的工作, 公证机关和公证人员也缺乏有效手段落实法定核实权。

3.行业不正当竞争现象普遍, 行业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有的公证处实行全员效益工资, 办证数量与工资挂钩, 导致公证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导致公证社会公信力不断下降, 影响了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

4.公证员风险保障机制缺位。《公证程序规则》以及执业管理制度等相关法规、规章中的规定, 要求公证员及公证机构对所有的公证事项负全责。但实践中公证处根本无力承担实质审查所需要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 难以切实审核虚假公证, 易于造成严重后果。

5.公证人员法律水平有待规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公证处对当事人所述事实及所提供的证明材料有进行核实的权利和义务, 但公证处工作人员往往难以有效核实证明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 只能进行形式审查, 在出具公证文书时, 还存在着引用法律、法规不准确, 逻辑性不强, 表述不够严谨等问题。

三、改进赠与合同公证办理的建议和措施

(一) 重视对合同双方主体资格的审查

赠与合同的主体是赠与人和受赠人, 公证实践业务中应当注意一种较为少见的情形, 即限制行为能力人能否成为赠与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成为纯获利益合同的受益人, 并且, 在由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可以在必要时处分其财产。在办理此类公证中公证员重点要审查法定代理人申办赠与公证的原由并详细记录在案。

(二) 重视对赠与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审查

赠与人意思表示真实才能确保赠与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然而, 在实务中存在着双方恶意串通, 或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胁迫、欺骗达到不法目的或规避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在审查过程中, 公证员应当注重对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审查, 通过背对背谈话等方式了解真实意图, 避免法律风险。

(三) 重视对房产赠与合同公证中“房屋所有权证明”的审查

根据《物权法》规定, 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权采用登记生效制度, 是否具有房屋所有权证是是否具备房屋所有权的证明。在实务中, 确认房屋所有权的唯一证据更是以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事实为依据, 房产证并非房屋所有权归属的绝对依据。如果当事人持有的不是产权处已备案的正式合同, 但同时房地产开发部门也出具相应证明, 证明该房产的产权属于当事人所有, 只是产权证尚未办理完成, 则公证机构也可受理。

(四) 重视对房产赠与合同是否附义务、条件的审查

在公证实践业务中, 赠与合同所约定条件和义务种类基本上为结婚、养老及共同居住等, 然而, 在约定中, 当事人的约定往往十分笼统, 难以明确阐述, 甚至在约定中出现无法操作甚至不合法的情形, 因此公证员面对此种情况, 应当让赠与人详细表明解决办法, 并通过笔录详细记载, 交由当事人签字, 以防发生纠纷。总之所附条件及义务应体现内容清楚明确, 有可操作性, 合理合法。

结语:赠与合同以其受益性的特点, 在对其办理公证时需要进行重点的关注与审查。当前, 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公证的方式来达成协议, 在公证业务办理中, 应当注重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加强业务能力, 履行审慎义务, 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车辉.对赠与合同几个问题的探讨[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04) .

[2]杨丽斌.对赠与合同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甘肃社会科学, 2000 (05) .

篇9:附条件合同法律问题分析

关键词:附条件合同;效力;法律责任

所谓附条件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特别规定一定的条件,以条件是否成就来决定合同效力的发生或消灭的合同。由此可见,附条件合同是合同的一种特殊形式,与一般合同相比,附条件合同对合同的生效做出了特殊的规定,这就使得附条件合同在实际交易中的作用更有针对性,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买卖交易而言,附条件合同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交易双方的交易安全,同时也可以对交易双方产生一定的约束,对合同的顺利履行有积极的意义。正是因为如此,在市场经济逐渐丰富化的今天,附条件合同的应用在逐渐增多。

通常情况下,附条件合同包括附条件生效合同和附条件解除合同,其中附条件生效合同是指合同签订时双方约定一定的條件,待条件成就时,合同方可生效;而附条件接触合同则是指合同签订时,双方约定一定的条件,待条件成就时,合同失去效力。不管是附条件生效合同,还是附条件解除合同,所附条件的成就与否,直接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成立并没有任何影响,只要双方达成统一意见,符合合同成立的条件,那么合同自然成立,与所附条件的成就与否无关。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附条件合同的效力以及违反附条件合同的相关责任问题:

一、附条件合同的效力

我国《民法通则》的第52条及75条对民事附条件行为的一般效力问题作了规定,而附条件合同的本质就是一种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所以说,附条件合同效力的确定,需要以《民法通则》52条及75条为指导,这是关于附条件合同效力的一般规定。根据《民法通则》52条和75条的规定,符合所附条件时,附条件民事行为生效,所附条件不可能成就时,视为一般民事行为,所附条件无效。此外,我国《合同法》的第45条是关于附条件民事合同的专门规定,这是附条件合同效力认定的直接指导,根据该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对合同效力做出附条件生效约定,如果是附条件生效的合同,那么条件成就时,合同生效,如果是附条件解除合同,那么条件成就时,合同解除,失去效力。虽然有这些法律规定,但是与逐渐复杂的市场经济相比,目前我国法律关于附条件合同的效力的规定还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特别是关于附条件的方式以及当事人行为对条件的影响等内容的规定还比较少,这就直接导致了实践中附条件合同的效力认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最主要的就是关于未生效合同的效力问题。根据附条件合同的定义以及相关法律规定,附条件合同在所附条件成就前,其性质属于未生效的合同,在我国的民法体系中,民事行为的效力包括无效、效力待定、可撤销以及有效四个种类,所以说,附条件合同最终只能成为其中的一种,未生效只是其一种暂时的状态,也就是说,它的效力评价,是非终极的。那么,就状态效力而言,未生效合同应如何认定呢?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有两个:其一是认为在该种状态之下,附条件生效合同是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的,也就是说,合同只是成立,但是对合同双方都没有任何的约束力,只有当条件成就时,约束力才会随之产生;其二是认为该种状态下,附条件生效合同对合同双方当事人有一定的约束力,在此观点下,合同的效力是广义的,除了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外,合同一经签订,就产生了暗含的权利义务关系,比如双方有信守合同约定的义务、双方都有为对方进行基本的商业保密的义务等。所以说,关于未生效合同的效力,是目前我国法律关于附条件合同的规定中不完善之处。

二、违反附条件合同的法律责任

违反附条件合同的法律责任,也是附条件合同相关法律问题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一般合同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合同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而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附条件合同的法律责任除了包含一般法律责任以外,还包括合同中一方或双方为了促进(阻碍)合同所附条件成就时应负的责任。

首先,关于一般责任的规定。我国的《民法通则》以及《合同法》中都对合同责任做了规定,主要是指违约责任。通常情况下,违约责任的产生主要是合同未履行、合同瑕疵履行,不管是什么原因,未履行或者瑕疵履行的一方都要承担违约责任,给予正常履行的一方一定的补偿,既可能是完全履行、修复履行,也可能是直接给付违约赔偿金。在附条件合同中,一旦条件成就,合同成立,那么附条件合同也就与一般合同完全相同,其责任的认定及承担,也遵照一般合同的规定。

其次,关于特殊责任的规定。我国《合同法》的第四十五条对合同中一方或双方为了促进(阻碍)合同所附条件成就时应负的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对该条苦啊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处于某种目的而刻意为某种行为,导致合同所附条件的非自然发生,那么就直接认为该条件未成就,进而直接影响到合同的效力。而如果一方当事人出于某种主观目的而刻意为某种行为导致合同非自然状态的不发生,那么则直接认为该条件成就,进而影响合同效力。由此可见,关于影响合同所附条件的行为,其责任的承担是间接的,即直接接受合同的成立或不成立,履行或者无法履行合同。除此之外,在实践操作中,影响合同所负条件的一方当事人通常也可能承担一定的先合同责任。

三、结束语

附条件合同的存在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所以我国在相关立法方面,应逐渐完善其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何子康.附条件合同中的效力性质法律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2(03).

[2]王少俊.论违反附条件合同的民事责任认定[J].湖北社会科学,2013(17).

作者简介:

张弦(1990~),女,汉,辽宁丹东人,辽宁大学,2014级法律硕士(非法学)在读。

篇10:附条件股份赠与合同

但是却因为甲方没有支付足额报酬,所以乙方辞职。

现在甲方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乙方返还房屋,到底还不还呢?

麻烦专业人士解答下・・感谢!!

上一篇:程文秀先进事迹下一篇:党员五个一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