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主题诗歌

2024-04-12

圣诞节主题诗歌(精选14篇)

篇1:圣诞节主题诗歌

平安夜

啊!

好浪漫

好温馨

平安夜的欢乐

灿烂艳丽

如鲜花盛开

绚丽多彩

非凡平安夜的街灯

艳美、明、幸福可人

沐恩平安

啊!平安夜

千姿百态的夜

隆庆的都市、夜景

仙女娘娘俯首

羡慕人间天堂

飘然下凡

就在身边走过

共享盛世融乐

体会人间欢乐

品味一样幸福

平安夜快乐

快乐平安夜

天上人间

共享良辰美景

和谐人类

快乐一家

平安夜啊平安夜

平安夜啊夜平安

远远的街灯

明亮、详和

城市的夜空

燃烧、热诚

天地金碧辉煌

世界共享平安

圣诞树上开满了

铃铛和礼物

让我们一起静静等待

第一片雪花从天空飘落

七色的彩灯

闪烁成浪漫的水晶鞋

灰姑娘很快就要穿上它

去赴王子的盛宴

圣诞老人驾着雪橇

正从遥远的耶路撒冷

以风的速度

借来一场北方的雪

你看

美丽的鹿角上

清凉的雪花

飘的多么优雅

礼物早已放进壁炉前的红袜子里

爬出烟囱的圣诞老人却在四处张望

有没有人知道

他把雪橇停在了哪里

簌簌而来

把一样的节日

带给不一样的心情

行走在

用快乐命名的世界

你也会

脚步急促而轻盈

圣诞老人

眉毛里的慈祥

温暖

每一个霓虹闪烁的窗口

卷白的胡子

笑出

一弯吉他的和弦

不时

嬉闹着传来

孩子天使般的童音

刺激,美丽

华光万点

教堂的钟声

也欣然敲响

万灵的上帝

释放无尽的宽怀

护佑他的子民

平安,健康

就在圣诞节

让我们

一起快乐!

篇2:圣诞节主题诗歌

雪,伴随着圣诞节的音乐

跳起了欢快的芭蕾

街道上

人群熙熙攘攘

教堂里

灯火辉煌

咏诵着圣经的歌声啊

一遍一遍

在这宁静的夜空中飘荡

歌声悠远而漫长

咖啡散发出浓浓的芳香

烟火绽放着璀璨的光芒

教堂里

那穿着红色礼服的圣诞老人呀

满载上帝的恩赐

将祝福送到了人间

平安之夜

当午夜的钟声开始敲响

所有的人民啊

篇3:试析雪莱诗歌的创作主题

雪莱(1792—1822), 19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1792年出生于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然而,年轻的雪莱,怀着对人生的意义与使命、宇宙的起源、认识的界线与可能性的独到探求,走上了一条叛逆者之路。他于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追求民主自由。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被学校开除;也因此得罪父亲,离家独居。1812年,诗人又偕同新婚的妻子赴爱尔兰参加那里的人们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遭到英国统治阶级的忌恨。雪莱的叛逆精神为黑暗势力所不容,并引起了英国统治阶级对他的仇视、攻击和诽谤。最终,诗人于1818年初携第二任妻子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离开祖国,旅居意大利。

他在世不足三十年,创作不过十来年,但他不仅是英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道路的重要开拓者,而且是世界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最出色的抒情诗人之一。在他丰富多彩的诗歌创作中,既有富于政治思想性的诗,也有优美的独具特色的抒情诗,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方面,达到了完美的境界。马克思与恩格斯都给予雪莱高度的评价,马克思称他为彻底的革命者,永远属于社会主义的前锋之列,恩格斯称他为天才和先知。他的主要作品有长诗《麦布女王》(Queen Mab, 1813),《伊斯兰的起义》(The Revolt of Islan, 1817),四幕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 1819),《暴政的化妆游行》(The Mask of Anarchy, 1819)。其抒情诗有《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 1819),《云》(The Cloud, 1820)、《致云雀》(To Skylark, 1820)、《致月亮》(To the Moon, 1820)等。诗中比喻奇特,形象鲜明,至今无不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二、部分代表作及其创作主题

1. 鼓励人们为自由和平等而斗争

1817年,诗人发表了反封建起义的幻想性抒情叙事长诗《伊斯兰的起义》。诗中两个主人公莱昂与西丝娜是一对情侣,他们在一个名叫“黄金的邦国”造反,赶走了暴君。后暴君反攻得手,莱昂和西丝娜被烈火烧死,而暴君也被烈火中的巨大的烟球卷走。诗中,雪莱生动地塑造了莱昂这个革命者的形象,尽管莱昂和妻子被困于烈火中,他们仍疾呼:“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能自由平等!”“我们的死亡会促进人类的前程!”诗人深刻抨击了欧洲的“神圣同盟”对内实行专制暴政、对外镇压民族革命的罪行,让人们看清了黑暗势力的丑恶,激发了人民为自由和平等而战的斗志,同时也表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他们坚信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热爱人民,坚信未来必胜的信念。实际上,《伊斯兰的起义》是雪莱借以号召英国人民起来反抗暴君的召唤,是一首浪漫主义的革命赞歌,也是一首歌颂信仰、仁爱、希望的哲理诗篇。

2. 坚信专制暴政必然会灭亡

同年,雪莱写下了一首十四行诗《奥西曼达斯》。诗中描述了一个来自古老国家的旅行者对他讲述了他在旅途中看见的一尊曾不可一世、以武力著名而又残酷的古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二世的破败雕像。雕像上面刻有这样一些字:“众王之王———奥西曼达斯就是我,看看我的业绩吧,纵然是一世之雄,也必然会颓然而绝望!”诗中提到的他的雕像完整时约有15米高,后倾倒成为一片废墟。雪莱没有像前人一样对这位君主高唱颂歌,他怀着明智的冷峻,将我们带到了法老残缺雕像前,让人感叹:尽管专制帝王曾经辉煌在世、权力无边,但在大自然面前他们是非常渺小的;尽管他们表面看起来十分凶恶,甚至还十分强大和嚣张,但那只是过眼烟云,很快就会衰败、死亡、腐烂;尽管他们刻碑立传,试图流芳百世,但那终究抵御不了时光的磨砺。

雪莱借埃及国王嘲讽了封建专制,表达了他对专制帝王的厌恶和蔑视,并讽刺了当时的英国和世界上其他所有的专制暴虐统治。雪莱通过对破败、荒凉的雕塑的描写暗示所有像奥西曼达斯一样雄心勃勃不可一世的统治者们,终将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3. 呼唤充满着“爱”的自由王国

雪莱的作品广为我国读者所熟悉和喜爱,他的诗充满了对真、善、美的世界的憧憬,对专制暴政的愤恨和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一位敏感、尖锐地捕捉、体验、领悟一切美好的东西的诗人的高贵天性。他热忱地呼吁人类自由地生活、自由地爱、享受造化的赐予,享受大自然一切馈赠的权利。他不仅是天才的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诗剧作家。

1819年,雪莱写下了表现人民反暴政胜利后瞻望空想社会主义前景的代表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巨人,他从天上盗取火种送往人类,触怒了主神宙斯,被拴缚在高加索山上每天忍受神鹰啄食内脏之苦。诗剧的第一幕描写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忍受着长期痛苦的折磨,但坚毅不屈,拒绝向暴君投降。第二幕描写了与普罗米修斯离别已久的恋人———海洋的女儿亚西亚为救情郎不辞劳苦、四处奔走的经历。美丽纯洁的亚西亚深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并预感总有一天会和普罗米修斯重逢。第三幕描写的是宙斯的儿子,象征着变革必然性的冥王,把宙斯从天上王座打入地狱深渊,力量之神赫拉克勒斯解放了普罗米修斯。诗剧的最后一幕描写的是整个宇宙欢呼新生和春天再来的颂歌。旧时代被埋葬,时间和人类思维的精灵庆贺并欢唱着人类未来的光辉成就。诗歌艺术和科学将为人们所享有,“爱”将代替“恐惧”,大地将成为乐园,温和、美德、智慧和忍耐将重建大地。诗剧中主人公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折射出了雪莱对封建暴政和宗教迷信的反叛精神。通过这个神话,作者形象地揭露了专制统治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抨击了英国专制统治的罪恶。冥王打败了宙斯暗示了推翻旧制度的必然性,同时,普罗米修斯经受了三千年痛苦之后仍能乐观、宽容、温和地对待一切也体现了雪莱的道德标准:普遍的、永恒的爱是化解仇恨、拯救世界的良药:

“再也没有暴力,

没有暴君,再也没有他们的宝座,

人们彼此间,像精灵一样地

自由……”

如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象征时间、象征历史必然的时辰精灵所说的,如同《刺客》中笼罩着神奇之光的异乡人所憧憬的,一个劳动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快乐源泉的时代终将到来,人类变得美好而善良,那条低微然而快乐的、自由的小蛇与自由、高贵、纯真的人一起,生活在洒满阳光的希望的乐园里。诗剧气势磅礴,魅力非凡,不愧为英国浪漫主义诗剧的杰出范例。

4. 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坚定信念

1819年8月的曼彻斯特八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反动当局竟出动军队野蛮镇压,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卢大屠杀事件,雪莱满怀悲愤,写下了长诗《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拿破仑帝国的解体大大促进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1819年10月就在武装起义的前夕,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An Ode),为西班牙革命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同年秋日的一个午后,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雹雷电倾盆而下,荡涤着大地,震撼着人间。大自然威武雄壮的交响乐,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奋笔疾书,谱写了不朽的抒情短诗《西风颂》。

长期以来,人们对《西风颂》的理解与解释因人而异。有人将它视作一首政治抒情诗,表达了诗人豪迈、奔赴的革命热情。西风象征着一股强烈的革命风暴,风卷残云,摧枯拉朽,扫除一切旧势力,同时又播下新生的种子,将自由和幸福传遍人间。

The winged seeds,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

Each like a corpse within its grave, until

Thine azure sister of the Spring shall blow

Her clarion o’er the dreaming earth, and fill

(Driving sweet buds like flocks to feed in air)

With living hues and odours plain and hill:

也有人将它看作是一首描写大自然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泛神论的思想,即西风代表自然,而自然则是神灵的体现。此外,还有不少评论家认为诗人在《西风颂》里表达了自己对创作灵感和想象力的呼唤:“Oh!Lift me as a wave, a leaf, a cloud!I fall upon the thorns of life!I bleed!”然而,无论评论家对这首诗如何解释,他们都将西风看作是自由的象征和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诗的最后,诗人以“天才的预言家”的姿态向全世界大声宣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塑造的西风这一坚强而有力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人类新生活必将到来的坚定信念。

三、结语

雪莱一生热爱自由,向往平等,其浪漫主义理想的终极目标就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幸福的新世界。他的作品热情而富哲理思辨,诗风自由不羁。在诗作中,他设想自己是日夜飞翔的天使、飘浮蓝空的云朵、翱翔太空的云雀,乃至深秋季节的西风,天上地下、时间空间、神怪精灵往来变幻驰骋。他的长诗主题鲜明,表现出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的抒情诗思想奔放,情感炙热,想象丰富。他一直都像西风一样,桀骜、坚强、乐观,他相信人类的前景非常光明,相信理想的社会终会实现,相信每个人都会成为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谐地生活在自由的平等社会中,他以其振聋发聩的抒情诗记录下了对自由的向往,对强权的蔑视,对美的追求,对新生活的渴望。雪莱的生命之树过早地凋谢了,但正如拜伦所说:他的艺术光辉却是永恒的,他的不朽诗篇不但赢得了他的同胞的热爱,而且超越了国界,跨过了时代,在亿万人心中引起共鸣,燃起火……

摘要:雪莱是19世纪的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道路的重要开拓者, 在他丰富多彩的诗歌创作中, 既有富于政治思想性的诗, 也有优美的独具特色的抒情诗, 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本文通过对雪莱部分代表作品的阐释, 以展现雪莱一向的创作主题:对专制和暴政的无情抨击;对自由、正义原则的热忱追求;对真、善、美新世界理想的坚定信念;对充满仁爱的光辉的美好未来的热情呼唤。

关键词:雪莱诗歌,部分代表作品,创作主题

参考文献

[1]步雅芸, 岑玲.妙音神思, 喻言万象——《西风颂》意象赏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杜传舜.雪莱及其抒情诗《西风颂》[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1, (3) .

[3]顾子欣编译.英诗300首[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6.

[4]侯维瑞主编.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5]刘洊波.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6]徐倩.诗坛上的普罗米修斯——读雪莱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2002.

[7]王钦峰.拜伦雪莱诗歌精选评析[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6.

篇4:圣诞节主题诗歌

中国制造助力圣诞经济

眼下西方的圣诞市场已离不开中国产品。以美国为例,“中国制造”目前在美国覆盖面极广。无论是老牌商场,还是工厂直销的奥特莱斯店,很大部分商品都产自中国,不少国际名牌的全线产品都是中国制造。礼品店里,马克杯、各式精美项链、手镯产地多为中国,亲朋好友间承载浓浓祝福的礼品盒和传情达意的贺卡也多是中国造。有西方媒体称,中国产品已成了美国圣诞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尽管西方生活中已经充斥各类“中国制造”,但对于这些产品,很多人仍有成见,即中国工厂只能大量生产廉价的一次性产品,并且这些商品都出自小作坊。

事实上,中国商品的价格正在不断上扬,价值也在攀升。这是中国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转移升级以确保长远竞争力带来的必然结果。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近日撰文,为怀揣着刻板印象的西方人介绍了一位中国圣诞“精灵”,他为西方人带来了放心的中国产圣诞礼品。

文章中衣着整齐、充满活力的39岁男人杨建东是很多中国生意人的代表,他经营着生产iPad、“菲比小精灵”和“变形金刚”机器人的数千家工厂中的一家。而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眼下正出现在西方很多国家的圣诞树下。

在杨建东的工厂,管理者相信,那些多年来提供廉价玩具的小型玩具制造商很快就会遇挫。今后的圣诞节将会更贵。

这些变化背后是市场的压力。杨建东说,十年前,只要你能报出一个低价,外商就会选你制造他们的玩具。但他们现在更关心资质和研发能力。小规模、环保不力的工厂正在逐渐被经营有方的先进工厂挤出市场。

中国游客拉动圣诞消费

在瑞士湖畔城市卢塞恩有上百年历史的宝齐莱表行,圣诞树还没摆出来,就已经计划着为迎接中国新年重新装饰店铺了,邀请中国游客到店里选购豪雅、劳力士和另外20多个品牌的手表。

如今中国人正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游客,2012年在境外游期间总共消费1020亿美元。在圣诞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西方的酒店、商店和政府都在极力吸引中国游客,以助力本国经济复苏,例如:把粥和饺子加入早餐菜单、向来自中国的游客发放象征好运的红包、提供能说流利汉语的导购、中文的产品说明和购物指南。

代表伦敦购物区中心600家零售商的新西区百货公司表示:“中国购物者促进了大卖。”中国访英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676英镑(约合2674美元),接近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

为方便游客支付,伦敦塞尔福里奇、哈罗德等多个百货公司都已接受中国银行卡。伦敦西区的商店也设立了中国导游接待处,鼓励他们带游客到店内消费,以获得佣金。而牛津郡的比斯特购物村每逢圣诞节就会遭遇大堵车,那里有100多家商店在出售高档打折商品。销售人员说:“我们每天都在接待不少中国游客。”

哈罗德百货今年还利用中国的新浪微博推出“圣诞寻宝”互动活动。想要赢得大礼的粉丝们需要在店内找到礼盒与之合影,并把照片上传至哈罗德百货的官方微博。

哈罗德百货表示,此次“圣诞寻宝”活动的目标受众既包括赴英旅游的中国人,也包括在英国生活和工作的中国人。此次推广活动旨在提高哈罗德百货在中国消费者中的知名度。通过微博营销活动,哈罗德百货希望对赴英中国游客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中国元素融入圣诞文化

在享受“中国制造”的礼品,向中国游客推销商品的同时,中国文化也越来越融入到西方人的生活当中。

为庆祝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猴年,美国财政部造币和印钞局在圣诞节前就开始发行中国猴年限量版“吉利钱”。每年“吉利钱”的设计都力求突出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

美国财政部官员罗茜?里奥斯说,发行十二生肖“吉利钱”既是货币发行活动,也是文化活动,财政部很高兴借这一方式与美国华裔及整个亚裔社群一起庆祝农历新年,希望新年能给人们带来成功和繁荣。

据她介绍,生肖主题“吉利钱”产品备受欢迎,市场需求旺盛,几乎每年推出新款后都会被抢购一空。

篇5:圣诞节诗歌

这个冬天的夜晚

全世界都在狂欢

那位熟悉的老人

手忙脚乱

半路上点击了删除键

于是,小城没有圣诞

于是,严寒依旧

灯火阑珊

只有一双黑色的眼睛

在黑色的夜里

望得很远很远

篇6:圣诞节赞美诗歌

一棵树,用干净真实的姿态

竖起一面高高的旗帜,西风哗啦啦的歌唱

嗓音沙哑,我分明听见冬的颤抖

一壶老酒,刚烈,醇厚,幽香,深情

我就是想醉生梦死一回,舍弃名利

忘记忧伤,记住这时光里的温暖

又是圣诞节,又是平安夜

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我浣洗岁月的痕迹

故乡的河流干枯了又干枯,槐树上的乌鸦走了又来

去年断线的风筝不知去向,而我依旧

站在门前高高的土棱上,四处张望

篇7:圣诞节儿童诗歌

牛仔单帽借戴一天

匆忙别离,道一声再见难

拨通的电话码编

空响一遍又一遍

无力支撑爱塌掉的思念

夜,悄悄吻上你的唇

熟睡中那骑白马的人

戒指戴在无名指

他的那一半,是你?

最后的圣诞送我到天亮前

只为今晚马路边,那片烟花灿烂

爱的终点时生死离别

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

仿佛异地才证明爱的恒坚

娓娓道来的衷肠

白纸蓝字,没有邮编

插上翅膀也到不了你的那边

丘比特写的剧本

搁浅不用已足千年

你说,曾经的诺言还是不变

一切又回到最初的那夜

最后的圣诞,流星划过瞬间

篇8: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主题

关键词:狄金森,诗歌,死亡观,主题

一、引言

艾米丽·狄金森是美国一位革新诗歌的女诗人。她一生写过1700余首诗歌, 生前仅发表过5首。然而她的作品却对现代派诗歌产生深远的影响。她在摆脱旧诗体的束缚创造新诗方面与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惠特曼不谋而合。她的诗歌诗行不多, 口语色彩浓重, 不强调韵律, 常常压半韵或完全不押韵, 没有标点符号, 也不受语法的限制, 但意象鲜明活泼, 来自生活却又富有新意。被誉为美国20世纪新诗的先驱。

二、狄金森独特的死亡观

狄金森对于美国文坛所做的最大贡献在于她对死亡的本质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将死亡与对痛苦的感受以及对永生的向往紧密联系起来, 并不只是单纯地描写死亡, 而是着力描写死亡与爱情、死亡与永生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认清在诗人的头脑中死亡与死亡后的来生的可能性交织在一起。死亡是一座必须跨越的桥梁, 因而必然给予死亡本身特殊的对待。”

1. 死亡与爱情

与19世纪其她的女诗人一样, 狄金森也喜欢描述爱情。在狄金森1700余首作品中, 有超过300首是基于爱情主题的。在这些诗作中, 情感时而炽烈如火, 时而悲痛欲绝;时而灰暗迷离, 时而缠绵悱恻。情感的跌宕起伏生动地展示了狄金森内心的冲突以及她丰富的精神世界。

作于1861年的第1737首诗是一个明证。在狄金森有生之年, 这首诗被收录于她的诗集中。然而在她去世后, 由于这首诗可能会暴露狄金森的秘密, 它被人取走。在这首诗中, 狄金森展露了一些未知的情感, 表现出极度的痛苦以及对死亡的渴求。

“七年的忠贞对你的教诲

胜过妻子身份!

肩负沉重一直壮丽辉煌—

没有人怀疑我的王冠

因为我戴着荆冠直到夕阳西沉—

然后—才戴上我的王冠

巨大的秘密, 但它被绷带包裹—

永远也不会泄露

直至倦怠的主人

带着它穿过坟墓到你身边” (第1737首)

“七年的忠贞”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字。狄金森在1855年第一次遇见查尔斯·沃兹沃斯 (Charles Wadsworth) 。七年之后, 她写了这首诗。因此很多学者和批评家都坚信诗中的“爱人”正是查尔斯·沃兹沃斯。一方面, 狄金森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妻子对丈夫的忠贞不渝;另一方面, 这首诗所展现的最重要的情感是由分离所带来的无法忍受的痛苦。她的痛苦

“如此巨大, 如此绝望得不可思议,

……离别就是我们对天堂的体验,

和我们要了解的地狱。” (第1732首)

“我戴着荆冠直到夕阳西沉”很显然是暗指耶稣受难:耶稣被迫穿上血红色长袍, 戴上由荆棘做的皇冠。在夕阳的余晖中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在这里诗人表达了为爱情殉难的意愿。与此同时, 诗人坦诚在爱人之间存在着一个秘密, 这个秘密绝对不能向公众公布。 (沃兹沃斯是一名有家室的牧师, 在基督教教义中, 与有妇之夫的爱情是不可饶恕的) 正是由于极度的疲惫和破碎的心, 诗人渴望死亡的到来。只有通过死亡她才能得到解脱, 与爱人永远在一起。

2. 死亡与永生

狄金森认为对于死后未知的恐惧要比死亡本身更令人感到可怕。由于她将死亡视为所有人的一个必经阶段, 因此她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畏惧死亡、躲避死亡。面对死亡的淡然之心将她从绝望中解救出来, 并且使她能够从更深层次探索死亡。在她晚期的诗歌中, 死亡通常与永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她开始以更成熟、抽象的方式探讨死亡。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是狄金森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它戏剧性地展示了生前和死后的世界。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

他殷勤停车接我—

车厢里只有我们俩—

还有‘永生’同座。”

在这首诗中, 死亡被描述成为一名“绅士”。他礼貌地走下马车, 邀请“我”一起踏上旅程。很多学者认为这里“死亡”是指撒旦。很显然, 叙述者忙于日常琐事, 无暇考虑死亡。然而死亡却从不曾忘记她。死亡是温柔友好的, 而不是残忍恐怖的。在这里“永生”以一种人格化的形象出现很令人费解。因为死亡旅途的终点是永生, “永生”不能与“死亡”同游。

“我们缓缓而行, 他知道无需急促

我也抛开劳作和闲暇, 以回报

他的礼貌”

在这节诗中, “死亡”的温柔和冷静被充分地表现出来。并且“我”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与“死亡”同游, 她抛弃了工作和闲暇时光, 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我们经过学校, 恰逢课间休息

孩子们正喧闹, 在操场上

我们经过瞩目凝视的稻谷的田地

我们经过沉落的太阳”

Shaw指出学校、田野、落日代表着“生命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学校代表童年;稻谷代表中年;而日落代表老年。通过技巧性的整合, 这些不相关的意象构成了有机的整体。

“露水使我们颤抖并且发凉

因为我的衣裳, 只是薄纱

我的披肩, 只是绢网

我们停在一幢屋前, 这屋子

仿佛是隆起的地面

屋顶, 勉强可见

屋檐, 低于地面”

马车继续前行, 而仅着薄纱的“我”却开始颤抖。恩格尔认为薄纱这一意象巧妙地将有限的生命与无限联系起来。因为薄纱不仅仅是死神的衣服, 也是新娘的服装。或许身着婚纱, 她能够在死亡的世界中遇见自己日思夜想的爱人。最后, 他们停在了一座英式房屋前。有学者认为“房屋”和“隆起的地面”指的是新掘的坟墓。“屋顶”是墓碑, 而“屋檐”是棺材或是长方形的墓石。

“从那时算起, 已有几个世纪

却似乎短过那一天的光阴

那一天, 我初次猜出

马头, 朝向永恒”

任性的“我”毫无感觉的在坟墓中度过了几百年。当她从永恒的沉睡中苏醒、冷静地回忆过去时, 她只能记起马头似乎是面向永恒, 死亡消失在马车停止的一刹那间。最令人惊讶的是, 几百年的时间却似乎短过那一天旅途的光阴。

三、总结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 狄金森在诗集发表后立刻成为了文学家关注的中心。本文从狄金森诗歌中独特的死亡主题出发, 着力分析死亡与爱情、死亡与永生的关系。在狄金森眼中, 死亡只是自然变化的一个过程,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止, 而是通向永生的桥梁, 具有特殊的荣耀。一方面狄金森承认生命的美好;另一方面她又赞美死亡。狄金森对死亡的探索将生命的意义从有限扩展到无限, 从幻灭扩展为永生。此外, 在众多的死亡经历的描述中, 狄金森诗歌的最大特点在于她善于把死亡这一不为人知的过程具体化。尽管她没有明确界定死亡, 也没有提出深奥的哲学概念, 她却能独树一帜地从人类体验的角度出发, 以生动的语言来展示死亡的过程和情景。

参考文献

[1]Dickenson, Donna Emily Dickinson[M]Berg Publishers Ltd.

[2]Wendy Mart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to Emily Dickinson[M].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篇9:微博主题:假如我是圣诞老人

上帝跳舞: 假如我是圣诞老人,我要为我所在的城市送出一件礼物,让雾霾永远消失。因为我不愿瘦西湖被笼罩在灰色之中,我要她如她原本地美丽多彩婀娜多姿;我不愿街头可爱的孩子捂上口罩,我愿孩子们可以畅快呼吸大声说笑;我不愿太阳被隔离于雾霾之外,我愿阳光倾洒于每一个人每一片叶子每一个角落。

吴香玲: 假如我是圣诞老人,我会悉心修复被污染的森林和海洋,还动物们一个自由自在的家园;我会满足巴基斯坦女孩玛拉拉的愿望,所有女生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再有歧视和不公;我要消除世界上一切战争和屠杀,让那些可怜的非洲孩子们不再流离失所,给他们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给所有孩子们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

袁揚扬: 假如我是圣诞老人,我不会仅仅做一个独行者,我会呼朋引类以团队的形式和力量与年轻人交流探讨宣讲——人与自然、人与人、不同文化的人群与人群怎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和谐共存,最大程度的抑制人类的贪婪与堕落,使人类明白,如果我们既然曾经变得更坏,我们也一定可以变得更好!

王海燕: 假如我是圣诞老人,我会坐上高级的驯鹿,趁雪下得纷纷扬扬的时候,悄悄地划过每家的屋顶,挨家挨户地把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放在好孩子床边的袜子里;假如我是圣诞老人,我会将我所遇到的故事和笑话编制成小册子,让那些性格孤僻的孩子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我要将快乐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言: 我扛着一袋祝福钻进满是灰的烟囱,顺着孔洞跐溜一声滑下来。拍拍身上的灰,向窗外云雾笼罩的圣诞月抿唇一笑,开始我的神圣工作。这个黑肤胆怯的小男孩我认为送他勇敢是明智之选。这骄傲的姑娘我要送些谦虚给她。瞧这安恬的黄肤女孩,睫毛沾着珍珠微颤。可怜儿,定是没考好,我得送她开心呢!

【下期微博主题:2014,我的新年愿望】

(更详尽预告、更多主题讨论请关注润文摘腾讯微博http://e.t.qq.com/run9090)

上一期获奖上榜名单

为了感谢读者朋友们对《润》文摘的厚爱,本刊将隔期刊登幸运读者的上榜名单,欢迎大家踊跃来信哦!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 黄晓

安徽省怀宁县黄墩镇黄墩初中 黄丽鹏

广东省雷州市培蕾书店 廖丽梅

广西省河池市都安县都安高中 石玉趣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源江路212号 刘薇

海南省海口市 海南中学 林丽

《润文摘》

2013年12月读者

评刊调查表

亲爱的读者朋友,读完本期的《润》文摘后,请参加有奖评刊活动,大家认真填写评刊表后,请在第一时间邮寄回编辑部,我们将定期随机抽取5-10名幸运读者刊登在《润》中,并将回馈给大家惊喜!

姓名: 性别: 年龄: QQ:

Email: 通讯地址:

1.你觉得本期封面如何:

□很喜欢 □一般

□不喜欢 □有待改进

2.本期《润》文摘,你最喜欢的3篇文章是:

3.愿意分享你的博客(微博)或你认为精彩的博客(微博)吗?

博客(微博)地址:

4.本期你最喜欢哪个栏目?

篇10:庆祝圣诞节诗歌

圣诞节的前夜期待平安

平安的祝福送去心愿

如果平凡的分秒刻意的崇拜寡欢

浓浓的期盼将要为了谁去梦幻

为了最爱的人

为了牵强的心愿?

何必去想

何必让孤独再多一份可怜

爱人……

朋友……

就让圣诞节前舞动的飞雪

带给您期望中的浪漫!

庆祝圣诞节现代诗歌六

很想在月光下与你散步

最好踏雪

轻赴村外

在雪停风落

万籁静寂的夜

听我们的心跳和呼吸

我要诉尽思念

我要捧着你的脸

吻暖你长久冰冷的唇

很想在月光下与你散步

听我们的脚步发出的.声音

不论那时

你已老去

还是富有青春

我都愿意等

在故乡的某一个冬天

篇11:圣诞节的优美诗歌

圣诞节的前夜期待平安

平安的祝福送去心愿

如果平凡的分秒刻意的崇拜寡欢

浓浓的期盼将要为了谁去梦幻

为了最爱的人

为了牵强的心愿?

何必去想

何必让孤独再多一份可怜

爱人……

朋友……

就让圣诞节前舞动的飞雪

带给您期望中的浪漫!

2、《圣诞节,一起快乐》

簌簌而来

把一样的节日

带给不一样的心情

行走在

用快乐命名的世界

你也会

脚步急促而轻盈

圣诞老人

眉毛里的慈祥

温暖

每一个霓虹闪烁的窗口

卷白的胡子

笑出

一弯吉他的和弦

不时

嬉闹着传来

孩子天使般的童音

刺激,美丽

华光万点

教堂的钟声

也欣然敲响

万灵的上帝

释放无尽的宽怀

护佑他的子民

平安,健康

就在圣诞节

让我们

一起快乐!

3、《情寄圣诞节》

轻轻的

为你敞开心灵的门

迎接你的到来

悄悄的

拥抱午夜清脆的钟声

迎接即将到来的曙光

看到了你前行的步伐

收到了你真诚的祝福

在欢快的跃动

在热烈的燃烧

在这个美丽的日子

严寒已悄然而褪

温暖在心里涌起

明媚的阳光洒落

我们的心底

4、《圣诞节》

这个冬天的夜晚

全世界都在狂欢

那位熟悉的老人

手忙脚乱

半路上点击了删除键

于是,小城没有圣诞

于是,严寒依旧

灯火阑珊

只有一双黑色的眼睛

在黑色的夜里

望得很远很远

5、《圣诞节的祝福》

雪,伴随着圣诞节的音乐

跳起了欢快的芭蕾

街道上

人群熙熙攘攘

教堂里

灯火辉煌

咏诵着圣经的歌声啊

一遍一遍

在这宁静的夜空中飘荡

歌声悠远而漫长

咖啡散发出浓浓的芳香

烟火绽放着璀璨的光芒

教堂里

那穿着红色礼服的圣诞老人呀

满载上帝的恩赐

将祝福送到了人间

平安之夜

当午夜的钟声开始敲响

所有的人民啊

6、《圣诞》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节日

我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

我把自己装在篝火冉冉的木屋里

聆听圣诞的舞曲

我看到天上和地下

弥漫着一种欢快的味道

我睁开眼睛

为自己打开信仰之门

看到真实与幻想交织

把自己引入童话的长廊

我想躲避这熙熙攘攘的热闹

让冰冷的雪花

把自己燃烧的温度,降到冰点

于是,没有情感和理智的心扉

在交叉路口中徘徊、张望

在这岁尾的十字路口

圣诞老人也许把我遗忘

美丽的`礼物,曾缠绵我的幻想

而我,在错觉中

如冷水浇灌,把自己

从梦醒的地方拉回人世

我知道,在告别了这个圣诞之后

我的憧憬和幻想、狐疑都将

与这冰冷的世界尘封

于是,虽然没有礼物的诱惑

但我一样能看穿这生命的迷雾

我已不再相信,童话的真实

只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这人间冷暖

只有,圣诞游离在我的心门之外

7、《快乐圣诞节》

快乐圣诞节,浪漫平安夜

快乐圣诞节,浪漫平安夜,

我们相聚在这快乐的节日里,

我们相聚在这温馨的夜晚里;

因为缘我们相遇在这里,

因为情我们相聚在平安夜;

我们用热情和双手建设未来,

我们用汗水和智慧开拓事业,

我们用情缘和爱心创立团队,

我们用勇气和希望打造品牌;

在这快乐的圣诞日,

在这浪漫的平安夜;

让我们一起张开双翅,

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

让我们一起点燃希望,

让我们一起开拓前方的旅程,

让我们一起用感恩的心,

送去最美的希望和祝福;

安全第一,努力加油!

我加油,你也加油,大家一起加油;

加满了油,充足了力,输满了希望;

我们才会走得更坚信、更快乐!

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

8、《圣诞树》

圣诞树上开满了

铃铛和礼物

让我们一起静静等待

第一片雪花从天空飘落

七色的彩灯

闪烁成浪漫的水晶鞋

灰姑娘很快就要穿上它

去赴王子的盛宴

圣诞老人驾着雪橇

正从遥远的耶路撒冷

以风的速度

借来一场北方的雪

你看

美丽的鹿角上

清凉的雪花

飘的多么优雅

礼物早已放进壁炉前的红袜子里

爬出烟囱的圣诞老人却在四处张望

有没有人知道

篇12:圣诞节节目诗歌朗诵

大家齐来庆贺,圣诞!

圣诞普天同庆,高歌欢乐佳音,

我们也不例外,欢欣!

昔日救主缰绳,大地热烈欢迎,

天使含笑弹奏,金琴!

慢慢长夜过去,救赎黎明来到,

万民有了盼望,欢笑!

主是生命真光,主是万福真源,

降生开新世纪,公元!

神子道成肉身,降卑是为我们,

世上万千罪人,蒙恩!

主是荣耀之王,却成忧患之子,

十架流血为我,受死!

我们都是罪人,该受地狱永刑,

主使我们复活,重生!

复活生命真好,魔鬼害我不了,

靠主得胜有余,奇妙!

我们白得洪恩,也要想着别人,

要向大家传扬,福音!

诸位朋友留心,救主也爱你们,

请你不要迟疑,赶紧!

今晚庆贺圣诞,多么喜乐平安,

愿主永住我心,做王!

篇13:圣诞节主题诗歌

关键词:文艺复兴,爱情主题,爱情诗

一、前言

文艺复兴作为一场运动,历经百年,席卷欧洲,一扫中世纪“黑暗时代”的阴云和桎梏,让人性的光芒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重新闪亮。亘古不变的爱情也在人性的照耀下,释放出了新的光彩。在这一时期,每种艺术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情歌颂着爱情,爱情的甜蜜、圣洁、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尤得诗人的青睐。在他们的笔下,爱情呈现着不同的姿态,或芬芳,或温柔,或充满诱惑激情,或神圣光洁,每一个诗人,每一首诗,都言及一面,共同描绘出了一个绚烂无比的爱情的宏大主题。笔者选取了这一时期的三位诗人的三首爱情诗,希望在比较分析中得以一窥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爱情主题的独特表达。

二、爱情观的演变:从斯宾塞到马洛到多恩

谈到爱情,无论细腻与否、崇高与否,我们总会想到恋人间炽热的感情或是二人世界里的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然而在爱德蒙·斯宾塞的《有一天,我把她的名字写在沙滩》一诗中,人们在浪漫主义诗歌中体会到的奔放感情,或是早已在古希腊戏剧中熟悉的壮烈行动却不见踪迹。诗中的女主角和“我”更像两位玄学家而非恋人,是在谈玄论道而不是在谈情说爱,称呼彼此时也让人感到并无热情,诗中出现的称谓也并非关乎眼前那具体生动的恋人形象,而常关乎诸如“不朽”、“美名”、“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尽管在诗人的心中,“你”的名字满是“光辉”,但只是“写在天国”;而女主角对男主角的呼语,只是一句“自负的人”,听上去并无半分激情,不过是一句客观冷静的批论而已。诗中所言之爱,也并无一句关系到此处的二人,却是在写“我的诗”和永恒:“我的诗使你罕见的美德长留。”诗中的“我”更像是一位中世纪的骑士,只是手中的长剑变成了十四行诗,来为这位在诗中隐其容貌的女主角赢得“美名”和“光辉”。而这位骑士为她所有的行动也不再是仗剑天涯,而是化简为一个单调的举动:“把她名字写在沙滩”,这一行为既不与她相接触,又不会留下踪迹,因为“海浪来了”会“把那个名字冲跑”,这种行为更像是一位冥想者所为,而不像是会发生在相爱的恋人之间,而既然名字都被海浪冲刷得荡然无存,那么这一行为就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造成任何结果。而相应的,一整个的“她”形象也被化简成了一个纯粹的名字而已。即使这一“美名”可以得其不朽,除了一个空荡荡的符号,也别无它留了。尽管这是首爱情诗,但失其甜美,好像爱一经蒸馏,所有的感情便化云而散。

克里斯托弗·马洛的《牧羊人的恋歌》开篇便用热烈的祈使句邀请读者分享热恋中牧羊人的热情:“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斯宾塞诗中抽象的追求变成了热切的呼唤,美名和光辉变成了世俗的生活。诗中的行动也大多直接与相恋的二人相关,如若不然,也都表达着牧羊人强烈追求的决心和对被追求的恋人的由衷赞美。在一二诗节中,复数形式的主语“我们”引发了一系列行动。情态动词“will”一方面为他的爱人许诺了一个美丽光明的未来,另一方面显示了他愿意获得如此未来的强烈意愿。而从第三诗节开始,一连串由“我将”引出的动作又将牧羊人的意愿和决心显露无遗。无论诗中的“我”是“用成千的花束做床”,还是用“长春藤和芳草做的腰带”,都是为了“打动”“你的心”。细读此诗读者会惊异于诗中众多具体的意象,如“山谷田园”、“羔羊”、“鸟儿”、“玫瑰”、“长袍”等,和斯宾塞诗中“美名”或“美德”之类的抽象概念相比,无一不是具体生动的生活中的形象。所有这些具体的意象共同描绘出了一幅个人生活的生动图景。分析至此,我们应该注意到,两首诗中自然的意象是不同的。在斯宾塞的诗中,自然的意象只是作为纯粹的背景而存在。主题一经点亮,自然便又隐身于黑暗中了。而在马洛的诗中,自然便是光亮本身。“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是要生活在羔羊遍地、“风光明媚的山谷田园”。而再来关照主人公的形象,除去上文言及牧羊人的热切、主动和直接,诗中女主角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具体化了。从第三到第六诗节,一位被装扮得楚楚动人(头戴“花冠”,裙饰“爱神木的叶子”,身穿“最好的羊毛”做成的“长袍”,“纯金”的“鞋扣”,腰间“点缀着琥珀水晶”)、被尽心款待(用“银碟”“盛着”“美味”,“摆在象牙制的桌面上”),也被倾心所爱(他愿“用成千的花束”为她“做床”)的姑娘的形象生动地出现在牧羊人热切的话语中。然而,这位为人所爱的姑娘依然隐身在诸多意象中,只在这丰富的修辞中才得以存在。

斯宾塞诗中的姑娘没能出场,马洛诗中的姑娘只在比喻意义上才得以在场,约翰·多恩的《诱饵》则似乎描述了一个完整的女人。从第二诗节起,诗歌不仅颂扬她热烈的“双眸”,而且在捕捉着她的行动:“在那流淌的浴池中游弋。”女人的形象再也不是抽象的名字,不是一袭华服,而是有血有肉、可以行动的女人。在诗歌中,女人的行为在“你就是自己的诱饵”一句中被浓缩成了一个诱人的“饵”的意象。这与第一诗节最后出现的一个意象遥相呼应:钩。“银钩”带给读者的是冰冷、锋利、无情和狡猾的感觉,而且是颇具征服欲望和主动性。这一意象连同诗歌开始时的其他意象,诸如“冷冽的溪水”、“滑滑的线”,给人的感觉远非舒适,而是令人讨厌、不安,这和诗歌戏仿马洛诗歌的开句“来吧,和我生活在一起,做我的爱人,/我们新鲜的快乐也无边”给人的期待大相径庭。不久这种不安的感觉就成了一整幅爱之残酷图。其他试图赢得爱情的人必须“在苇荡中受冻”,“双腿也割伤”,或用“破网”,或用“苍蝇”做饵,诗中的女人却“无需如此伎俩”便可轻易赢得爱情,因为她便是“自己的诱饵”。虽仍是被追逐的对象,她因其美丽而卓尔不群,可以去引诱男人而不需要男人用永恒或是美满的生活来诱惑她。读者也几乎无法像在斯宾塞或是马洛的诗中那样清晰地找到一个追求者,在这首诗里,只有以鱼群形象出现的一群求欢者的群像。因为被“诱饵”“所惑”,这些从“每条河流”游来的鱼都“欢喜着要去捕获”她。诗中之爱更像一场游戏,充斥着诱惑,伎俩和捉—放的过程。“诱饵”这一意象也不仅仅存在于隐喻层面,而是处处保留了其实体层面的质感,诸如“hook”、“amorous”、“catch”的字眼总蕴含着强烈的性爱含义。与斯宾塞诗中抽象的概念或是马洛的田园生活相比,《诱饵》言性更详、更直接、更具体,但一旦被钩子钩住,爱的残忍、冷酷和无情就像肉体上的疼痛和流血一样具体。

三首诗虽同为爱情诗,但诗中之爱各不相同。斯宾塞抽象理想的爱也许比马洛田园的生活更久长,却全无生活赋予爱情的真实感。同样真实具体,多恩笔下充满诱惑的性之爱更强烈,却也因强烈而蒙上痛苦的色彩,失去了斯宾塞诗中的纯洁和马洛笔下的真挚。但我们很难在三首诗中辨析出清晰的线性发展。如果说多恩和马洛的诗比斯宾塞的更具体,这种抽象也许只是斯宾塞的个人风格。同样的主题在莎士比亚的18首十四行诗中具体生动得多。斯宾塞诗中无足轻重的自然在马洛的诗中成了关键,而这种对自然的青睐又未能延续;在多恩的诗中,曾经甜美的自然意象成了粗砺的“苇荡”、“壳与杂草”。女性形象似乎在三首诗中得以加强,逐渐清晰。但热恋的牧羊人也不曾热切地描述爱人的形象,具体的饰物、用具掩住了具体的女性形象。就此而言,马洛笔下的牧羊人和斯宾塞的冥想者也非判然不同。他们都掌握着爱的控制权,不够关注自己的爱人。只有多恩笔下的女人,抓住了“线和钩”,占尽先机。尽管如此,多恩诗中的女人也只是被赋予了性的诱惑力,而非爱的权力,所以说,多恩也未能树立起一个恋爱中的女人形象。

三、结语

虽然简化是危险而有害的,但如果说爱因其多元而又多元化的表达倒是无妨,上文所述的三首诗足以证明这一真理。爱情在斯宾塞的诗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在马洛的诗中跳动着温暖的脉搏,而到了多恩的笔下,感官的享受与诱惑写成了爱的另一旋律。正是这种缤纷多彩才让爱得以永存,也让爱得到了诗人的青睐。多元化的表达和多样化的呈现共同描绘着爱的美丽图像,这在漫长的中世纪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也为后世的诗人们开拓了空间,任他们用更强烈的感情、更大胆的言辞去尽情地表达爱。

参考文献

[1]李正栓.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6.

[2]夏尚立.英诗和英国诗人——从伊丽莎白时期到现代[M].中国: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5.

[3]刘炳善, 罗益民编.英国文学选读[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

[4]胡家峦.英国名诗详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篇14:怀古主题诗歌教学一隅

关键字 怀古;诗歌;教学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对怎样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有效性产生困惑。在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怎样将古诗词的知识点的落实与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有效结合起来?即能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情感的体验,真正做到陶冶情操。教学中发现,教师的一言堂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情绪的底下。常常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情绪高涨的讲授着,学生坐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现实之需要。

语文新课标中将发现和创新定位课程目标之一。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怎样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将是教学方法研究的方向。笔者曾长期走进初高中语文古诗歌课堂,在观摩中学习到一些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古典诗歌的阅读量做了具体要求,并做了部分推荐,还有一部分的阅读内容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任课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能体现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的诗歌作为教学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米已有,那么教师怎样做一个巧妇呢?

将相同主题诗歌划分归类,对已积累了一定基础知识的中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如《登幽州台歌》《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越中览古》等。学生不难发现,怀古诗多以地点为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关注点,以此为开启学生兴趣的钥匙。可将怀古诗以地点特点分类教学。陈向春教授将怀古诗的场合特点分为三类:故都怀古、遗迹怀古、人物怀古。本文以故都怀古为主要研究内容。故都往往有着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常常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这里书写了一段段历史,所以故都怀古的诗歌更能激发学生探寻的兴趣。

教师在怀古诗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故都的历史,在故都中金陵是诗人咏怀的热点,金陵是今江苏省南京市,在历史中是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故都。作为六朝古都,金陵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所以受到诗人的关注。以金陵为怀古对象的诗歌很多,教师可选择某一焦点为教学关键词,如某一诗人的金陵怀古诗专题,或是情感表达的不同等为探究点进行教学。

一、刘禹锡的金陵怀古诗

刘禹锡的《金陵五题》诗前“引”中写到:“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全唐诗》卷三六五)秣陵是金陵的别称,刘禹锡未游过金陵,却凭对金陵的了解做创作了大量的金陵怀古诗,可见金陵的魅力。学生最熟悉的要数《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和乌衣巷都位于金陵,乌衣巷是东晋时王导和谢安居住地,这里还聚居着名门望族,富有历史内涵。朱雀桥、乌衣巷又形成对偶可谓语言之精妙。作者又通过对朱雀桥与乌衣巷自然环境的描写勾勒出萧条落寞的景象,不禁引起作者的对历史的回想。作者没有写朱雀桥、乌衣巷从前的模样,但我们可以想象,它们的变化是与金陵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可想而知,金陵经历了从繁华到衰败的过程。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是金陵又一别名,没一个别名背后都有一段历史,石头城由来于三国时期的孙权。这首诗的开篇作者同样描写了金陵城的自然环境,围绕故都的群山依然存在,潮水拍打着石壁带回的是寂寞冰冷。与《乌衣巷》相同的是作者开篇都描写金陵的自然环境,通过描写金陵现实的荒凉暗示出金陵过去的歌舞喧嚣的繁华在历史的沧桑变迁中消失了。作者通过古今对比,移情于景,由景感怀。经历了六朝繁华的金陵,已成为“空城”一座。在历史中没有改变的天空中的明月,依旧照过“女墙”。作者习惯拿一贯穿时间空间的景物来表达物是人非之感,《乌衣巷》中的“堂前燕”和《石头城》中的“旧时月”都表达了诗人无限感慨,意味深长。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具有一定联系的两首或几首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

二、表达情感内容分类教学

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地点意象的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同的诗人由于人生经历不同诗歌表达的情感也大不相同。

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诗人讲述了当年金陵的繁华如今已是野草丛生的荒凉,诗人不单是吊古伤今,还对历史做出了评价,统治者的奢侈荒淫造成了国破家亡。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兴亡之感,忧国忧民的情怀。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创作此诗已被排挤出长安,李白想通过自身才华走向仕途,却并不如意,一直追求“功成身退”,却离功名十分遥远。王朝的兴盛一去不复返,吴国今日的宫廷一片荒芜,诗人遥望远处的风景,想看一看念念不忘的长安城。但因“总为浮云能蔽日”未能实现,李白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痛苦。

怀古诗作为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陶冶性情、丰富情感真正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申论五大题型解题技巧下一篇:大洼县民政局殡葬管理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