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风土人情

2024-05-07

法国风土人情(精选6篇)

篇1:法国风土人情

法国风土人情

法国是西方七大经济强国之一,旅游业一直列世界前茅。埃菲尔铁塔、凯旋门、香榭丽舍大街、法国葡萄酒和巴黎香水……这是人们对法国的大致印象。浪漫的塞纳河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香榭丽舍大街边坐着喝喝咖啡,谈谈艺术和人生也很有情趣。但是,法国的空气中不仅流动着浪漫的艺术和哲思,同时也飘逸着野性的足球、自行车和拉力赛,看到这些,你就知道法国是有多么的浪漫和野性十足。然而法国的各种风土人情也不禁让你沉醉其中。

(一)法国---时尚之都

法国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制作技术高超,使法国时装一直引导世界时装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时装店,老板们的口号是:“时装不卖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两个妇女穿着一模一样的服装。目前高级时装最有名的有:“吉莱热”、“巴朗夏卡”、“吉旺熙”、“夏奈尔”、“狄奥尔”、“卡丹”和圣洛朗”。近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的裙子,其式样之多。款式之新,在别国很难见到。法国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于穿着的欧洲国家,法国人一般很注意服装方面的鉴赏力,也接受比较便宜的而不十分讲究的仿制品。

(二)法国——小动物

当今法国家庭,对小动物恩宠倍加,不惜耗费居金收买哺养。有一半以上家庭饲养各种小动物,总头数在3000万只以上,法国的狗业很发达。那些阔绰的女子,几乎人人爱狗如婴,全国每年出生狗打百余万只,年经销额约10亿法郎。为与方兴未艾的养狗之风相适应,法国的狗饮食业,狗饰品业等,随之兴起,有专业狗医。各种狗医院,狗服装店屡见不鲜。动物不仅给法国人带来了乐趣,也同时带来了灾难,法国每年发生狗咬人事件50多万起。

(三)法国——人情礼仪

法国是一个讲文明礼仪的国家,对妇女谦恭礼貌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传统,法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见的方式莫过于握手,不过握手时一是我时间不应过长,二是没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劲儿晃动,一般式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长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级向下级先伸手。

(四)法国——饮食 法国人的饮食艺术品味极高,法国的名菜也是多不胜数,其中以鹅肝酱,海鲜,蜗牛,乳酪芝士等最为人熟悉,法国的餐厅食肆种类多样,等级繁多,丰俭由人,有富丽堂皇的传统法式餐厅,富有地方色彩的餐馆,以及露天咖啡茶座和各式茶室等,选择之多,堪称美食天堂。

品尝法国菜需要注意的一些礼节:

在餐桌上,坐姿不能整个背全靠在椅子上,吃饭时最忌讳嘴里发出声音。吃晚饭后,忌讳刀叉乱放,正确方法是将刀叉并排放在碟上,排列整齐。吃抹嘴擦手餐巾用力擦,应该用餐巾的一角轻轻抹去嘴上或或手上的油渍。

(五)法国——信仰禁忌

大多信仰天主教。忌“13”和“星期五”。忌黄色和墨绿色。忌孔雀和仙鹤。视菊花、杜鹃花与核桃等为不祥之物。喜爱艺术和娱乐活动。

篇2:法国风土人情

法国,一个世界上最浪漫的国度,其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它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之一,八国集团之一和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它又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 丰盈,风景优美的国家,被誉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它以它独特的文化,建筑,风俗吸引着全世界的人 们,而法国的城市巴黎、马赛、戛纳更是世界闻名的名城。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法国,去领略一下它别具 一格的风土人情。

一、法国民俗特色

法国是一个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的国度,中世纪以来,一直是在欧洲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拥 有近1500年历史的法国,其民俗风情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随着其历史的形成,法国人塑造了极 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在这一领域中,法国人一直引以为豪的向世界各国展示着其独有的民族特色。

1、餐饮礼仪(饮食文化)

法国饮食源远流长,其菜风靡世界,品种多且讲究,久负盛名。其烹调技术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 许多法国人常以此感到自豪。其中蜗牛,青蛙腿,饿肝是他们的最爱。法国人讲究品酒,有红酒香槟等,餐桌上先喝开胃酒,吃饭时是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饭后上甜点,甜点一般配甜餐酒,世界饮酒 冠军的法国人,尤其爱饮红酒。另外,在法国人的生活中,奶制品非常重要,有奶酪,奶油,牛奶,酸 奶,黄油等,各类奶制品中又分为不同的口味,其中法国人最爱吃奶酪,不同色味的奶酪多达400多种,其消费量也居全国之首,有“奶酪王国”之称。法国的吃喝独具特色,形式多样。

在餐桌上,坐姿不能整个背都靠在椅子上,用餐时,两手允许放在餐桌上,但却不许将两肘支在餐桌 上,在放下刀叉时,他们习惯将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吃饭时最忌讳发出声音,吃完饭 后,最忌讳刀叉乱放。当嘴或手被食物弄脏时,应该用餐巾的一角轻轻抹去嘴上或手上的油渍,切忌用 整张的纸巾用力的擦。

2、服饰特点

法国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制作技术高超,使法国时装一直引领世 界时装潮流。在巴黎,有2000多家时装店,目前高级时装最有名的有“吉莱热”、“夏奈尔”、“巴郎 夏卡”等。近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的裙子,其式样之多款式之新,在别国很难见到。法国 人对衣饰的讲究在世界上是最为有名的,所谓“巴黎式样”。在世人眼中即与时尚、流行含义相同。

在正式场合:法国人通常要穿西装、套裙或连衣裙,颜色多为蓝色、灰色活黑色,质地则多为纯毛 ;出席礼仪庆典时:一般要穿礼服,男士所穿的多为配以蝴蝶结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装套装;女士多穿 的多为连衣裙式的单色大礼服或小礼服.对于穿着打扮,法国人认为重在搭配是否得体,在选择法则发型、帽子鞋子等都十分强调要使之与自己着装相协调。

3、交际礼仪

法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对妇女谦恭礼貌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传统。对于法国人来说,社交是人 生的重要内容,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大多爽朗热情,善于雄辩和高谈阔论,讨厌不爱讲话的人。在有一定 社会身份的场合,客人要施吻手礼。生活中,人们见面以贴面礼来互表尊重和友好,很多人也习惯性握手礼,不过握手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握住对方的手用力晃,一般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长者向年幼者 先伸手。与久别重逢的亲友同事见面时,贴贴脸或颊,长辈对晚辈是亲额头,只有在爱人和情侣之间才 接吻或亲嘴。法国男女交往奉行“女士优先”的原则,以示对女子的尊重。社交中忌讳过问他人饿私事,如家庭,年龄等。受传统文化影响,法国人不仅爱冒险而且喜欢浪漫的经历,他们是世界上“自由主 义者”。与法国人打交道,约会必须事先约定,而且准时赴约,但是也要对他们可能的姗姗来迟事先有 所准备。与法国人交谈时,如能讲几句法语,一定会使对方热情有加。另外,法国人对礼物非常看重,但又有其特别的讲究。宜选具有艺术品位和纪念意义的物品,不宜以刀、剑、剪等物品。男士向具有一 般关系的女士赠送香水也是不合适的。在接受礼品时若不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品,则是一中无礼的表 现。

4、信仰禁忌

法国人大多数信仰天主教,其次是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近几十年来,法国的宗教状 况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多样化,宗教活动随着拘泥于固定的礼拜形式日渐减少,而变得世俗化,更多样 化。法国人忌“13”和“星期五”。忌黄色和墨绿色,视菊花,杜鹃花,核桃等为不祥之物,忌用黑桃 图案,商标上忌用菊花。法国人还视孔雀为恶鸟,并忌讳仙鹤(认为它是蠢汉与淫妇的象征)、乌龟,认 为杜鹃花、纸花不吉利。喜欢艺术和娱乐活动

5、法国之吻

法国人以浪漫著称,浪漫的法国人表达爱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亲吻。法国人几乎要从清晨起床“吻 ”到熄灯睡觉。吻已经不仅是情侣表达爱意的方式,也是正常的社交礼仪,甚至成为反映外交关系的晴 雨表。法国人绝不是天生的接吻高手,但只有他们会如此骄傲地在公共场合示爱,同时又充满美感。生 活中的法国情侣激情一来就顾不得身处何地,一吻就吻个绵绵不绝。广场上、花园里、地铁站或者街角 随处可见接吻的情侣,有人形容“在巴黎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吻的味道”。卢浮宫著名的雕塑“爱神之吻 ”,引来游客争相留影。

6、婚俗节日

法国人结婚前先订婚,仪式简单,一般由女方的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时邀请其 他亲戚、甚至一两名好友出席。婚礼也已逐渐简化,但仍不失为最隆重的家庭节日,带有庄严神圣的色 彩。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时至下午5时之间。婚后大宴宾 客。法国农村有的地方在婚前要签订财产婚约并办理公证。婚约中要写明未婚夫妇的全部财产、未婚妻 的嫁妆和未婚夫的产业。婚龄纪念在民间已成为一种喜庆的风俗。女子守寡300天后,或宣布与丈夫分居 300天后可以再嫁,男子则无时间上的限制。

在节日方面,法国人得节日假期繁多,宗教节有圣诞节、复活节等,国定假日有元旦,国庆节,一 战和二战纪念日等,另外还有各种文化节,文化遗产日,音乐节,电影节等举不胜举,可以说法国人民 的业余时间生活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如圣灵降临节,也称五旬节,是基督教节日,为纪念耶稣复活后差 遣圣灵降临而举行的庆祝节日。据《圣经》说,耶稣在复活后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开始布道。据此,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50天为“圣灵降临节”。

7、商务宴请 在法国,午宴带有业务特性,但不正式;晚宴较为正式。如果是午宴,邀请时,一般打个电话就可 以了。如果是晚宴,一般需发请柬邀请客人。请柬,印制的或写的均可,需邮寄给客人,注意给客人留 有答复的时间。餐厅的选择,如果是好几家餐厅的常客,可从中挑选。餐厅的接待始终是高质量的,餐 厅老板称呼主人的姓,这样可以给邀请的客人留下个好印象并且用餐过程,气氛轻松。餐厅迎接客人,邀请主人,不应迟到。如果与客人一同去餐馆,进餐馆时,主人应走在前面。如果客人中有女士,男士 先进餐馆,需对女士彬彬有礼地说声:“太太,请允许我走在您的前面”。就坐时,主人右边的座位,留给社会地位最高的受尊敬的年长者,左边座位留给排行第二的客人。需等年长者坐下后,其他人才能 入座。

二、法国文化

法国文化是指法国与法国人创造的文化。法国是一个充满文化、艺术的国家,而在法国文化中,他 们的文学、电影、绘画、建筑等都使人再三回味。几百年来,法国都一直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中心 之一。

1、葡萄酒文化

法国葡萄酒是以用新鲜葡萄果实或果汁,经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酿制而成的饮料。法国法律将法国 葡萄酒分为4级: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餐酒、地区餐酒、日常餐酒。其中,法定产区葡萄酒占全部 产量的35%,优良地区餐酒占2%,地区餐酒为15%,日常餐酒为38%。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 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 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 活方式与文化情趣。

2、香水文化

法国香水驰名世界,其中不乏价格惊人的上品。在法国,你大致可以凭着香水气味的雅俗判断一位 先生或女士的身份。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香水的起源和恶臭有着密切关系。伏尔泰在1756年曾写了一本 名为《美化巴黎》的小册子,小册子中写道:“设在窄巷中的肮脏市场使人不敢驻足,到处散发着恶 臭„„街道昏暗、狭窄、丑陋不堪,似乎代表着一个最野蛮的时代。”

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水和化妆 品出口国。自从1990年以来,法国在香水和化妆品方面的出口一直占该行业世界贸易的35%左右,远远领 先于只占11%的美国。在其出口产品中,45.6%为香水,37.8%为美容化妆品,11.6%为洗漱用品。法国产 品的出口对象主要是欧盟各国,约占49.9%;其次是欧盟以外的欧洲国家,约占12.1%;再其次是亚洲,约占11.2%;对北美的出口约占10.3%。法国该行业的出口历年保持较大的顺差纪录,1994年的顺差达217 亿法郎,从而使该行业成为法国第三大贸易顺差行业。去年,法国香水和化妆品产业实现600多亿法郎的 产值,较上一年增长了4.5%。尽管近年法国香水面临来自北美和亚洲国家的巨大挑战,法国香水在世界 独领风骚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3、街头文化

法国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就是法国的街头艺人比较的多,他们构成了法国的一条独特的风景线。在法国各大城市的街道上,你都会看到四处可见的街头艺人在尽情的表演,他们有的把自己弄成和音乐 盒上的芭蕾舞者一样,在哪里翩翩起舞,更多的是他们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乐器即兴的就地演奏,嘴里 还唱 着属于这个城市的独特音乐。更有一些激情的艺术家就直接在街头上表演起了默剧或是反讽舞蹈,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不会有人干涉你的舞蹈是否符合,有的只是争锋相对的较量和争取观众的决心。整个城市的市区,每天差不多都是沉浸在艺术的细胞与独特的音乐气息中,法国就是你能想象到的神奇。

4、花之文化

在法国,对花有特别的讲究。送花的支数不能是双数,男人不能送红玫瑰给已婚女子。法国人把每 一种花都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所以选送花时要格外小心,在当地送菊花是表示对死者的哀悼,玫魂花表 示爱情,秋海棠表示忧虑,兰花表示虔诚,郁金香表示爱慕之情,报春花表示初恋,水仙花表示冷酷无 情,金盏花表示悲伤,雏菊花表示我只想见到你,百合花表示尊敬,大丽花表示感激,金合欢表示信赖,紫丁香表示我的心是属于你,白丁香表示我们相爱吧,倒挂金种表示心里的热忱,龙头花表示自信,石竹表示幻想,牡丹表示害羞,白茶花表示你轻视我的爱情,红茶花表示我觉得你最美丽。此外,法国 人视鲜艳色彩为高贵,很受欢迎,视马为勇敢的象征,认为蓝色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粉红色 是积极向上的色彩。

三、法国著名景区

历史悠久的法国除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外,还拥有着世界顶级的旅游胜地,因此,法国还是一个旅 游大国。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完美交织,中世纪建筑风格与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交相辉映在一起,让法国 更加的吸引人,更加充满魅力。其优美标致的名胜建筑更是为法国增添一份了喜人的民族色彩,让我们 共同来观赏吧。

1、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是一块广阔的从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内陆的丘陵领域,那里有著名的旅游城市及景点如马赛、戛纳、蓝色海岸、阿维尼翁、阿尔勒、奥朗日、吕贝隆山区、施米雅那山区等,更有天下驰名的普罗 旺斯鱼汤和薰衣草。

普罗旺斯不乏繁华的现代都会,但真正令全球游客为之倾倒的,是以吕贝隆和施米雅那为代表的普 罗旺斯山区。寂寞的峡谷,苍凉的古堡,蜿蜒的山脉,在这片南法大地上演绎着万种风情。7-8月间遍地 的熏衣草迎风绽放,浓艳的紫色装饰着翠绿的山谷,微微辛辣的香味混合着被晒焦的青草的芬芳,交织 成法国南方最令人迷醉的气息,几乎要让人忘掉一切。

2、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 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 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 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 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3、卢浮宫

卢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 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 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 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 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 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 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 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 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 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 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艺术馆 ;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 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 计划”。

总结

篇3:沈从文:湘西风土人情的出色画家

古朴的乡土诗情在强劲的历史激流中失落, 这致使乡情小说的情调, 难免有若《边城》对翠翠哼着的巫师迎神谣所作的评点:“声音既极柔和, 快乐中又微带忧郁。”乡土情是散发着泥土气息的, 在泥土和社会历史衔接处, 作家的感情便发生了质的升华, 由人性的忧郁化作社会的忧愤和沉痛, 使作品在同情下层劳动者人性被践踏的悲剧遭遇中闪烁可贵的民主精神。《丈夫》描写农妇为娼, 丈夫的人性尊严受到残酷的侮辱。黄庄地方太穷, 农家一点点可怜的收成被“上面”拿去一半, 忠厚的男人也就无法膜拜儒家的贞节观, 打发健壮的女人到水码头上做接客生意, 以济家用。丈夫逢年过节带着土产去看望妻子“老七”, 他忍受着“老七”夜间接客不能陪他谈家常的苦闷, 只好向仅有一面之交、还以为是“老七”的“熟客”的老水保, 倾吐着对家中的栗子、小猪、小石磨、失踪半年的小镰刀的感情。老七对他毕竟还有怜爱, 为他买回胡琴, 于是他拉、老七唱, 交流着苦涩的感情。岂知引来酗酒的士兵。满船胡闹, 直到老七把他们安置在身边睡下才得安宁。水上警察查夜, 查完之后。巡官还要过细地“考察”老七。在船尾独宿一夜的丈夫早起就要走路, 他把老七和鸨母给的钱撒在地上, 金钱是难以弥补他在人的尊严上所受的屈辱的。作品直面忧郁的土地, 喑哑了宁静温柔的牧歌歌喉, 憨直愚钝的乡间躯壳中何尝没有尊严的人性人情, 这种尊严的横受摧磨, 证明了半人半兽的社会之冷酷。出于对下层社会人的尊严受损害的同情, 《贵生》甚至让憨实的主人公放了一把火, 以示对社会的抗议。贵生是砍柴割草, 并帮五老爷照看桐子林的青年, 舞龙、下棋、扮戏都来得, 是个乡村能人。他与桥头杂货店老板的女儿金凤眉眼传情, 店老板也动心赘他为婿以撑持铺面。可是因贪色丢掉军职回乡的四爷偶遇这个村店碧玉, 鼓动五爷娶这个“原汤货”为妾, 冲一冲运气, 因为五爷赌运不佳, 连年输去数万家产。贵生不再为金凤有“克夫之相”而犹豫, 进城向在大户人家当厨子的舅舅讨主意、以舅舅积存多年的二十元购置结婚用品。岂知赶回乡下, 杂货店老板已接受了五爷的聘金, 金凤第二天也被花轿抬进大宅深院。五爷是“宽容”的, 曾把三担桐子赏给贵生。而且让他来吃喜酒。长工鸭毛伯劝贵生:“一切真有个命定, 勉强不来。”到了半夜, 贵生的草屋和桥头杂货铺同时起火, 贵生也失踪了。这是一个憨厚能干、穷得硬朗自重的乡间青年, 这是一个崇奉“一切都是命, 半点不由人”的宗法制农村。但是人性是不可侮的, 当其人的欲望和幸福之梦被豪绅阶级毁于一旦, 憨厚人性翻转另一面便是:倔强。这是一把生命之火。它把豪绅施恩怀柔的手腕和乡间凡夫俗子的命定哲学化为灰烬, 同时在弥漫着温馨的牧歌情调的乡村上抹了一股悲凉凄怆的浓烟。

沈从文的乡土情愫, 融会着理性选择和浪漫情调, 他描写古风朴朴、或神人参半的边地人物, 旨在“替他所见的这个民族较高的智慧, 完美的品德, 以及其特殊社会组织, 试作一种善意的记录” (《凤子·题记》) 。这“善意记录”是与他目睹的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社会中人性异化和沉沦相对立的。他从由乡及城的人生轨迹中, 痛感“所有值得称为高贵的性格, 如像那热情, 与勇敢。与诚实, 早已完全消失殆尽” (《写在〈龙朱〉一文之前》) 。这种理性选择不无现实性和合理性, 因为他描写的湘西, 是汉、苗、土家族杂居之地, 存在着一种特殊的、保留了浓郁的氏族制度遗风的宗法制社会。恩格斯曾经痛斥阶级社会的文明以其“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掠夺”, 毁坏了古老的氏族制度, 并且赞叹道:“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制度呵!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 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地方官, 没有监狱, 没有诉讼, 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凡与未被腐化的印第安人接触过的白种人, 都称赞这种野蛮人的自尊心、公正、刚强和勇敢”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92—94页) 。作于1928年冬的中篇《龙朱》是湘西“死去了百年的另一时代”, 即“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遗风的“光荣时代”的一首真挚热情的颂歌, 一部洋溢着浪漫气息和古典情调的边地风俗、人性和智慧的传奇。龙朱是白耳族苗人中兼备美貌美德和勇武智慧的王子。“这个人, 美丽强壮像狮子, 温和谦驯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这种逼人的美使远近女子不敢把他当目标, 做荒唐艳丽的梦, 因为她们不能把神当对象来热恋。为之流泪流血。尽管白耳族逢年过节, “男女成群唱, 成群舞, 女人们, 各穿了峒锦衣裙, 各戴花擦粉, 供男子享受”, 他却有若兽中之狮, 独行无伴。矮奴是聪明慧黠的, 用尽种种巧妙设譬奉承他, 也难以拨散他寂寞的阴影, 唯有提及对山有女作歌, 蔑视龙朱的用人, 指名要龙朱与她对歌, 才激起他的愤慨。他用精粹的歌词和甜美的歌喉与对山女子反复对答, 怦然心动, 待到循声寻觅时, 对方的“鸟儿”已远远飞走。龙朱陷入烦恼, 拔刀向天作誓:“我龙朱不能得到这女人作妻, 我永远不与女人同睡。”矮奴探知此女是花帕族黄牛寨寨主的姑娘, 龙朱便迫不及待地登门求爱, 以遂心愿。小说并没有编织过分曲折或惊险的故事, 故事是如此单纯, 它通过对奇风异俗和人才品貌的类乎民间传说的夸张叙写, 奇趣盎然, 野气扑人, 出色地烘托了一个作为古典遗风之代表的人物几近于超凡入圣的人情品性。主人公在氏族社会风气中养就的自尊心、刚强、聪慧, 和在爱情生活中所表现的勇敢和真诚, 是与灰色都市中虚伪庸懦的道德处于相反的两极的。作家为都市文化圈提供了一面能照出其平庸委琐的真实面貌的镜子, 自然这面镜子古雅朴野、锈迹斑驳, 有若沈氏多年致力研究的“唐宋铜镜”。

这种质朴的、向往氏族社会纯朴遗风的社会意识, 派生出作家对人物形象的特殊的审美追求, 其笔下的理想人物多带野趣或古典风格, 其品性素质多是糅合着神性 (皈依自然并具原始的天道心理) 和野兽性 (狮子般的刚强和绵羊般的驯良) 的一种未被金钱社会的文明所腐蚀的自然人性。《会明》中的同名主人公长得仪表堂堂, 一副将军相。在他峨然巍然令人敬畏若神鬼的躯干中, 安置着一颗平凡纯朴的心, 生性天真如小狗。忠厚驯良如母牛。十年前在讨袁军中当火伕, 如今在土著军队中依然其职。他保存着讨袁时的军旗, 不曾忘蔡锷说过“中华民国再不应当有皇帝坐金銮宝殿欺压人”的话, 无根无蒂地梦想着出现一种无官阶、无荒谬军法、无歧视和贪鄙的军队。他以为每打一仗, 便向军人到国境线屯边卫国的理想走近一步, 但十年军阀内战的结果是流一些愚人的血, 升一些聪明人的官。他于是不为“国家的迁都和政府的统一”, 只为“冲上前去就可以发三个月津贴”, 在开往前方的路上, 肩挑百余斤伙食担子, 依然一路唱歌, 大着喉咙说话。他始终保持农人的质朴, 战事稍弛, 便下乡采购东西, 顺便捎回心爱的黄得如金子的烟叶。他对村人奉送的母鸡每天一卵的本领无限钦佩, 一旦孵出小鸡, 便欣喜若狂, 到连队每个帐篷谈论小鸡, 进村就带着这笼鸡去看望原主人。为了这群鸡, 他渐渐倾向于“非战主义”了。作品着力在一个老军人身上发掘出农人的健康而纯朴的血, 他善良、天真、乐观, 做着先前的“光荣的梦”和眼前的“宁静的梦”。这个宗法制农村的纯朴灵魂, 糊里糊涂地被抛入裂土为王的军阀战乱之中, 性格在不谐调的环境中带上浓郁的喜剧性。当一块璞玉浑金被穷兵黩武之徒恣意拨弄, 置之血泊而充当攫取荣华富贵的垫脚石的时候, 喜剧性的描绘便弥漫着浓重的忧郁感。

《灯》中的老兵与会明属于同一类型, 同样被抛进另一个陌生的世界:不是战乱, 而是都市。这个跟随“我”的祖与父经历庚子事受、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 走遍半个中国的老兵, 没有沾染江湖习气, 带着一颗质朴单纯的心来到“我”的身边。他把“我”当小主人侍候, 尽心筹措伙食, 连给他到繁华的大世界取乐的钱, 也买回母鸡清烹, 还奉上一瓶家乡米酒。他得了置办新衣的机会, 只是买一套与都市环境不调和的朴素军服。遇到停电, 便为“我”准备了一盏旧式油灯, 在灯下讲述跟随吾祖吾父的光荣历史, 叹息督办省长之类把乡间的好风俗破坏了。这个古典风度的军人, 连梦都是古典的, 梦见穿着整齐的军装到大饭店门口为“我”的婚礼当“迎宾主事”, 梦见把“我”的小孩打扮成将军的儿子, 梦见“我”荣归故里, 他驰马前导, 入城报喜。这个人物既具有宗法制农民的质朴、诚实、善良, 又具有传统“忠仆”形象的封建伦理观念, 当鲁迅《故乡》从这种人物身上感到温暖后的悲凉之时, 沈从文则感到忧郁中的温暖。他们的心都联系着旧中国农民, 但联系以不同的思维方向。当鲁迅由此而向前探索那条亮色朦胧的“路”之时, 沈从文由此而频频返顾这盏亮色朦胧的“灯”。小说中的“我”把老军人留下的旧式煤油灯拭擦净洁、置于案端, 以作为他永远可爱地活在心中的象征。这旧式灯盏象征着东方古民族和平灵魂的人情美, 折射着“另一个天地”即沈从文魂梦萦绕的带浓郁氏族制度遗风的湘西宗法制农村的“光与色”。

在描写湘西社会特殊的“光和色”中, 沈从文小说充分地展示了由闭塞而保留原始清新感和神秘感的民间风情, 尤其是展示了把节日娱乐和宗教仪式融为一体的带点神话意味的奇异风俗。从而丰富了我国小说的生活畛域和审美内涵。这显然受了古楚文化的启示, 其小说的牧歌情调不仅如废名之具。有陶渊明式的闲适冲淡, 而且具有屈原《九歌》式的凄艳幽渺。沈从文曾借小说人物意味深长地说:湘西的敬神谢神仪式“是诗和戏剧音乐的源泉, 也是它的本身。声音颜色光影的交错, 织就一片云锦, 神就存在于全体。……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二千年前中国会产生一个屈原, 写出那么一些美丽神奇的诗歌, 原来他不过是一个来到这地方的风景纪录人罢了。屈原虽死了两千年, 《九歌》的本事还依然如故。若有人好事, 我相信还可从这口古井中, 汲取新鲜透明的泉水!” (《凤子·神之再现》) 小说《山鬼》取了与屈原《九歌》的一章相同的题目。情节很单纯, 描写一个灵精快活、多才多艺的山乡青年到了需要爱情的年龄, 笑哭随便, 鄙视保董, 讥笑祭神, 爱花、爱月、爱唱山歌, 不惜徒步二十五里去赏一树盛开的桃花, 来去无踪地在高山深洞住四五天, 唱着深情忧郁的山歌。他何以成为无端哀乐的“癫子”, 或许如同《九歌》那空灵缥缈、仪态万方的“山鬼”因失恋而陷入神魂迷惘的境地吧, 小说并没有明白交代, 只留给读者如烟似雾的审美神秘感。小说摇曳多姿地点缀着、渲染着种种山乡风俗:巫师说青年变癫起因于冲着霄神撒尿, 为他作法禳解;山民在山麓傍晚聚会, 老人讲古事。退伍兵讲异地新闻, 癫子却因一副好歌喉, 用泥抟张飞武松之类英雄像的好手艺, 而成了“代狗王” (孩子王) ;母亲为癫子平安归来, 许了土地神夫妇一只鸡, 许了傩神一匹猪。单纯的情节衬以繁复的风俗描写, 宛若热带阔叶树, 干弱叶茂, 婀娜多姿, 有一种野趣盎然的生命力。

沅水流域, 自古以巫风称盛。《汉书·地理志》云:“楚人信巫鬼, 重淫祀。”王逸《楚辞章句》又谓:“昔楚国南郢之邑, 沅湘之间, 其俗信巫而好祠,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1929年春所作的中篇《神巫之爱》就是把楚沅巫风、民间娱乐和男女真挚爱情相交织的风俗传奇。云石镇花帕族苗人年轻美貌女子五十人, 守候着神巫晚间到来, 给全村带来神的恩惠, 并把爱情赐给其中一人。神巫在烛光火把和野猪皮鼓声中跳傩, 唱娱神歌曲, 跳优美迷人的舞蹈。临至神巫为五十女子祈福。个个跪在他面前的女子都以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希望:“只愿求神让我作你的妻, 就是一夜也好。”但都被神巫瞪目喝走了。最后来了一个如玉似雪的白衣女郎, 赤足披发跪下, 不发一语, 但用宝石般的双眼向他传神。使他目眩心跳, 不愿当神的仆而愿做人的仆了:“我如今已从你眼中望见天堂了, 就即刻入地狱也死而无怨。”他决定在石云镇留下, 发现族总的寡媳眼神笑貌与那白衣女子无异, 仆人却打听到那白衣女子在三里外的碉楼中居住。次晚, 神巫踩在仆人肩上窥窗一睹白衣女子, 因她一言不发, 不敢贸然跳窗入室。原来这白衣女子与族总的寡媳是姊妹, 两人皆哑, “舌是生在眼睛上”的。第三晚, 神巫冒着暴雨, 跳入碉楼, 在灯火明暗不定中掀开蚊帐一看, 却看到姊妹二人并头而眠, 他心痴神迷, 仿佛一切皆梦。这是一个独特地区的独特宗教风气———巫风笼罩下的独特爱情。写法婉曲幽深。在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中不断地翻出奇笔, 使人如漫步于九曲游廊。在九曲游廊中闪烁着的是一种庄严、强烈、幽秘的光、色、声。它赞颂的并非神性, 而是人性战胜神性, 在浪漫主义奇异感中融解着人文主义亲切感, 令人在宗教与爱情交织的原始生活景观之中, 顿觉一个东方大国古老、辽阔和发展的不平衡。这类作品使你在奇特中感到优美, 惊愕时受到感染, 向你打开了一幅看似“新天方夜谭”, 实为一个古老国度文化遗迹的人物山水风俗画, 带有高度的地理风俗学价值。每一个想了解老大中国的边地人情风物的人, 尽可披卷一阅。

篇4:品尝来自法国的浪漫风土

卡慕世家酒廊于近日正式开业,主推晚间的法式大餐与深夜的安静情调酒廊。主厨William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西餐大厨,在此施展新天地,他大有信心。酒廊副经理Kevin在活动开始时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卡慕世家酒廊在今年全新开业的意义—为卡慕干邑品牌在上海展示提供最佳渠道。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干邑品鉴,卡慕品牌特意邀请资深培训师肖晶先生来到现场为来宾们讲解卡慕的品牌故事和文化,在场与嘉宾们互动,一同品鉴了三款优质干邑,分别是新款GMC、X.O以及最受顾客青睐的经典Extra。

在干邑品鉴环节进行的同时,南方精英传媒为现场来宾带来与法国文化相融的上海生活元素,特别邀请来生活家、作家Karen Yang小姐,为来宾们分享她在世界各地的生活享受经验,并对上海旧法租界过往的纸醉金迷和风骨气质与现在上海韵味的关联进行品评。Karen在多家餐厅工作过,在现场也为大家分享了她对洋酒文化和餐酒搭配的心得。嘉宾杨丽萨小姐、金子小姐、齐文先生、GW先生、钱晨先生、蔡婷婷小姐、Celine小姐分别分享了自己对干邑品尝的感受。

此次活动受到大华银行上海分行全情支持,同时也得到法国玖玖和IBeetle T品牌的赞助。法国玖玖DeJOJOez的李艾云(Maggie)小姐与IBeetle T的创始人刘刚先生分别莅临现场,与各位来宾分享生活中和事业上与法国千丝万缕的关联,以及对品牌塑造过程中值得让大伙儿了解的经验。现场,两位嘉宾分别抽取了部分幸运儿获得品牌提供的礼品。欢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临近傍晚,来宾们领取了由卡慕干邑提供的伴手礼,依依惜别,期待下次再聚。

篇5:风土人情

扬州·宝应

(一)地理位置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西部,夹于江淮之间,北纬33度、东经119度,县域呈梨形,射阳、广洋二湖环其东,宝应、白马二湖绕其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总面积1467.4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979.43平方公里,占66.7%,水域488.05平方公里,占33.3%。宝应县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寒暑变化明显,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霜期不长,灾害性天气较多等特征。

宝应县水道纵横,全县水系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运河东东部属里下河区射阳河水系,运河西部属高宝湖区水系。北倚洪泽湖,南靠高邮湖。

(二)人文历史

宝应境域置县已有2200余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东阳县,后又称“平安”、“安宜”。唐上元三年(762年),县境获“定国之宝”,肃宗诏书,将安宜改名为宝应,沿用至今。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先属吴,后属越,复属楚。秦时建东阳县,属东阳郡。汉为东阳、平安、射阳三县地,先后属临淮、广陵郡。县境曾出土“有柄石斧”、“鹿角化石”、“青铜宝剑”、“楚币郢爰”等珍贵文物。省文物保护单位质疑的“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即坐落在古射阳遗址西南一公里处。这充分表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隋初,境内统一为安宜县。唐改称宝应县。南宋期间,先后升为宝应州、宝应郡,领宝应、盐城、山阳、淮阴等县。明隶属高邮州。清属扬州府。民国期间先后属淮扬道、淮阴行政督察区。解放后先后属扬州、泰州区,1953年1月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直至今日。

宝应县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汉有臧旻,曾戍边陲,深谙西域国情,不啻班固;臧洪、陈容义斥腐恶,同日殉难,后世尊为烈士; “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其《檄豫州文》气势磅礴,笔锋犀利,诚为千古佳作。晋有陈骞,足智多谋,位在三司之上。明、清人文尤盛,登科及第者指不胜屈。前后有状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朱士彦、冯煦。共有进士67名,举人263人。巾帼中闻名诗坛者,明有仲云鸾,清有刘文兰、刘文芳姐妹及刘淑曾、陈瑞华、乔亦光等20余人。经学家刘宝楠,学识渊博,所著《论语正义》,堪称训诂名作。自汉至清著书立说者逾200名,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宝应籍文人著作10余部。另有,李元泰斗高朗亭,为京剧奠基人之一,享誉京都。杏林妙手仲昶、仲兰,精通岐黄,回春有术。工丹青者,陶成居首;并有女画家濮文湘,所绘《落花蝴蝶》,尤为艺苑增辉。善金石者有刘稼、成法溥,刀法苍老,古韵尤浓。再者,能工巧匠也不乏其人,民国期间射阳湖镇雕刻艺人陈青槐,精于建筑设计,擅长绘画雕刻,手艺高超;望直港镇人郭如金民间誉为“活鲁班”。

(三)特色物产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宝应县土地肥沃,气候温润,西湖东荡,百里荷香,是全国著名的“荷藕之乡”。

藕粉是“中国荷藕之乡—宝应”的著名特产,生产历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明清时期,宝应白莲藕粉被列为皇室贡品,有“鹅毛雪片”之称;因其营养丰富、口感滑润,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此外 宝应藕菜“蜜饯捶藕”满誉江淮,为四方宾客所称道。当时宝应名士喜好 藕菜,产生了“全藕席”,室供碗莲盆景,壁挂荷花诗 画,席中放一花瓶,以清水插鲜荷花数朵,色香味具全,颇具雅趣。

宝应西有湖、东有荡、,五湖四荡,如九块翡翠镶嵌在这片宝地上。水连水,水依水,水乡风景,如诗如画。境内水面滩地共有70多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近50万亩,年水产品总量可达12万吨,水产业的经济份额成为全县农业的“半壁江山。” 2002年,全县河蟹养殖面积突破25万亩,占整个水产养殖面积的一半以上;全年河蟹产量达2万多吨,占全省河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占全国河蟹总产量近七分之一;河蟹单项产值达10多亿元。宝应养蟹的规模、产量、产值都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单打冠军。宝应湖大闸蟹作为宝应水产业的拳头产品和特色品牌美名传四方,蜚声海内外。

除水产品外外,还有白龙泾河大糕,白龙泾河大糕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因传说泾河小龙王在此避难而取名,曾获商业部和江苏省优质产品称号,中国首届食品博会银奖。该产品以本地优质糯米粉、纯净白糖、精炼油脂、高级蜜饯等主要原料,配以核桃仁等多种辅料,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色白片薄、绵软细腻、香甜油润、卷曲不断、入口即化、点火即燃等特点,是喜庆、旅游、节日馈赠亲友之佳品。

(四)风俗习惯

(1)节日风俗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宝应也是如此。宝应人把过春节叫做“过年”。春节前家家要打扫卫生,人人要理发沐浴。宝应人过春节,是从“三十晚上”开始的。“三十晚上”这天,家家户户要贴上春联,还要把过年五天吃的菜全部烧好(按照传统习俗,过年五天中是不能动刀的)。晚上全家人共饮守岁洒,这顿洒席是最丰盛的。开席之前要燃放鞭炮。大年初一清晨,孩子们未起床,先摸枕头下的“压岁钱”,吃云片糕(“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升高”)。早上起床后,穿上新衣服,点烛焚香,燃簇鞭炮,敬天地。第一顿饭总是吃汤园,祝贺全家诸事圆满。然后出门,逛街,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说一些祝福的话。大年初二,宝应地区有“带女儿”的习俗,即把出嫁的女儿一家人带回家吃饭、团聚。初五,接财神,又称“小年”,零时一到,家家户户争相燃放鞭炮,迎接“财神爷”进门。过年的几天,宝应城乡街头上十分热闹,有舞狮子、舞龙的,也有踩高跷、打腰鼓、玩荡湖船的,锣鼓响处,人山人海。近年来,春节晚上放焰火的人家又多起来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古称“天夕”或“上元节”。自古以来,元宵节即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狂欢节日。宝应地区过去最流行的是粉红的荷花灯、白色的兔子灯、绿色的蛤蟆灯等。灯会还伴以精彩的文娱节目,有诗:“金龙逐队市声嚣,花鼓隆隆踩高跷。”文化人则另有一番乐趣,这就是猜灯谜,又称“射灯虎”,讲究的是在宫灯、玻璃灯上书写谜面,简单些的则把谜面写在彩笺上用线悬挂起来,供人猜射。月上柳梢,华灯初上,猜谜者乐此不疲,必欲觅得其底而后快。此节始于汉初,盛于隋唐,灯俗历朝不衰,沿袭至今。宝应地区灯节有六天,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食俗,即正月十三上灯,晚上吃汤圆,表示合家团圆,十八落灯,晚上吃面条,意为顺顺畅畅。过去,姑娘出嫁尚未生育的,娘家要给婆家送“麒麟灯”或“莲子灯”,祝姑娘“早生贵子”。昔日宝应地区流行过这样一首戴起花来爱煞人。我问小姑娘到哪里去?辕门桥上去看灯。又是龙灯又是会,又是奶奶八十岁,又娶媳妇又圆房,又添孙子一大床。”这是过去的老话了,现在,提倡“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当然不能再祝愿生“一大床”了。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又称端阳。宝应地处水乡,盛产菖蒲、艾,每到端午佳节,插挂、放置菖蒲、艾几乎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宝应一带,端午节期间,还有用五彩丝线结成“百索”(又名“百岁索”)系扎在小孩手腕上、结成小网兜内装煮熟的鸭蛋挂在小孩胸前的习俗。老人们认为,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做成的饰物可以驱邪降福、消灾延寿。

(2)婚庆习俗

宝应地区的婚庆习俗大致分为五个过程:暖房,正日,回门,瞧招,遥招。暖房:

在结婚的日子商定下来之后,双方都要做些准备。结婚前一天叫做暖房日。男女双方家里都要置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酒席一般安排在晚上,主要亲戚没有特殊事情通常都要到场,尤其是舅舅,舅母,因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外甥结婚,外甥女出嫁,舅舅,舅母必坐主席(上席),然后再安排其他客人。吃喜酒的人同时也要出人情,所以这一天吃的酒就叫暖房酒。新娘,新郎也有事情要安排。新娘出嫁前,娘家直系亲戚一般要请出嫁的姑娘吃一顿离家饭。暖房日要沐浴更衣,卧床休息。第二天(正日)梳妆打扮,静候新郎的到来,同时准备好一切随身携带的物品。新郎暖房日除了招呼客人外,也要沐浴更衣精心修饰一番,临睡觉前,要安排一个童男子陪睡。陪睡的童男子一般是近亲小男孩,第二天在新郎床上可以获得压床钱和糕点之类的食品作为奖赏。正日:

正日是结婚日子的当天,也是新郎迎娶新娘的终生难忘的日子。新娘在家翘首以盼,父母招呼客人,一早烧香谢菩萨,燃放鞭炮。亲戚朋友吃早茶,恭候迎亲队伍的到来。新郎家同样也是一早烧香谢菩萨,安排娶亲队伍。娶亲队伍的人员组成一般是新郎,伴郎,媒婆,司机,必须成双。简单吃一顿清茶后,鞭炮欢送,出发迎娶开始。

快到新娘家前,放鞭报信,新娘家早派人等候,也放鞭回应,迎接娶亲队伍的到来,到了新娘家里,再放鞭炮告诉别人迎娶的队伍已到,接着安排客人就坐吃三茶(一茶白糖红枣,二茶清水糕点,三茶汤圆),家里另外安排四人陪吃,刚好组成一桌(8人)。稍作休息,此时时间已近中午,然后安排入席吃午饭,完毕出嫁开始,首先发妆奁。(有先后安排,子孙马桶,铜炉门帘,箱子被子,梳妆用品,陪嫁物品),其中箱子闭锁要求新郎给闭锁人(新娘亲哥或者亲弟)压手钱,多少事先商量好的,一般不为难新郎。接着娶人。新娘脚不沾地,搭着父亲或哥哥的鞋子,或者由哥哥背着上新郎花轿(船,车),且要求新娘流泪辞别家人,家里也安排人送嫁,通常是新娘的弟弟,哥哥或者伴娘,同样也要成双。最后放鞭欢送,新娘家基本就没有大事了。经常要求新郎的娶亲队伍在太阳下山之前到家。

娶亲队伍快要到家的时候,伴郎放鞭报信,新郎家人也早已安排人等候他们的到来,同样放鞭回应,到了家里再放鞭。先安排送亲的人吃三茶,新娘暂不下轿(车,船)由媒婆陪着,完成后接人开始。先接妆奁(还是按照以上顺序进行),随后迎新人。新郎在前,掺着或者抱着新娘,也有驮着新娘的,新娘脚还是不着地,根据距离长短放上芦柴或是芦柴席,新人在鞭炮声中由烧着的芦火棒发出的光指引下沿着此进入洞房,入房后媒婆关门,安排新娘新郎吃富贵饭,然后挂上门帘(一般由媒公进行,需要说上几句叫好的话语),还要安排人戳窗户,也要叫好,戳窗者可以得到喜糖或喜烟的奖励。一切完成新郎家的客人入席,宴会开始,此时的舅舅舅母不再入坐主席,取而代之的是新郎的好朋友和送亲的人,酒到一半时,(一般是上到肉圆时),送亲人离去(闹房避免尴尬),放鞭欢送。新娘新郎敬酒、撒烟、发喜糖,闹房开始。

闹房完新娘拜见新郎家的主要亲戚(爸爸、妈妈、舅父、舅母、姑父、姑母、姨父、姨母、哥哥、姐姐、叔叔、婶婶等,需要给见面礼金。也有举行拜堂仪式的)完毕新娘新郎洗漱关门休息,放鞭炮。睡觉前媒婆叮嘱两个人的鞋子要放一样齐(日后过日子平等对待,互敬互爱)。回门、瞧招、遥招

回门是结婚日的继续,也就是第三天,一大早新人起床,由新郎陪伴打着伞,新娘提着洗漱用水或是其它垃圾倒到门外垃圾堆或是家里洗手间,放鞭炮,开始新的娘家生活的第一天,新娘一般要求做一顿早餐,然后收拾一下由新郎陪伴准备回门,新娘家也安排男士过来瞧招,主要目的就是与男方家里人会亲,以便于日后避免亲戚对面不相识。第四天由新娘家安排遥招;主要是女士为主,目的与瞧招一样也是会亲。第五天带来新娘家父母与亲家相认加深感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认识到过去的陋习缺陷太多,于是婚俗也在不断改变,逐步向节约,简朴有纪念意义方面发展,现代许多年轻人已不再按照古典的传统进行,他们把婚礼的时间缩短成了两天,把正日,回门,瞧招,遥招合为一天。既省钱,不累人,又把事情办成了,两全其美。还有运用现代高科技产品(拍照,摄像)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综述:宝应是一个美丽的水乡,荷花是当地的象征,所以宝应人是 “应水而生”的。而水也为当地人带来了一切,京杭大运河是宝应人的黄金水道,五湖四荡是宝应人的富饶粮仓,而依水而居的宝应人,吃着运河水,闻着五湖四荡的荷香,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水文化”,而水文化也在宝应人的各种习俗中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宝应人的性格也如这水一般,宝应人的内心如水一般细腻,柔软,包容万物。而宝应人的性情也如这水一般柔中带刚,有小桥流水之柔和,亦有波涛澎湃之壮阔!宝应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宝应一座为水而在的城市!

篇6:风土人情

摘自“扬子晚报”2008年1月27日星期日繁星A23版作者常爱晖

在江苏的地方方言中,被人所熟悉和常常提起的是苏州话,柔婉绵甜的“吴侬软语”与丝竹雅趣、太湖水景、园林秀色一起构筑了一幅完整的江南水乡风景画,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相比而言,与它一江之隔,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通泰方言(南通、扬州、泰州地区的方言)却很少有人提及,其实通泰方言也有它独特的韵味和鲜明的特色,它的直截了当,它的诙谐、幽默、风趣以及在调侃中夹带着的促狭、狡黠和机智让人听来常常会会意开怀,捧腹大笑。

通泰方言里最具地方特色的语言是“杲昃”(音:稿子),意为“东西”的“杲昃”一词在通泰方言中运用得极其广泛,几乎只要是“东西”一词的所在处,就有“杲昃”一词的影子。在通泰方言里你常常能听到“你吃的什么‘杲昃’”、“用的什么‘杲昃’”“玩的什么‘杲昃’”等等。他们把吃苦受累说成“挨杲”(受罪);把聪明,有心眼,会算计的人形容成“杲子简”。就是在吵架的时候,骂人的话里他们也离不开“杲昃”一词,在大街上,两车相碰,互不相让眼看双方当事人就要动手打起来了,弱势一方会怯生生地说一句“你做什么杲昃啊”?(你想干什么)。如果吵架的某一方耍了无赖,或动手打了人,正义的围观群众会愤怒地骂一句“这人不是个杲昃啊”(这人不是个东西)。

通泰方言中的许多谐谑词汇虽然有的只是简单的两三个字组成的,听起来却风趣无比。比如他们在与人调侃时常喜欢把吃饭说成“捣头”,把睡觉说成“挺尸”。初听不知啥意思,细一想,人吃饭时的样子,不正像鸡啄米,头捣个不停吗?我们睡觉时的样子,直挺挺地躺在那里,不就像一具挺着的僵尸吗?这些话听上去感觉好像有点低级庸俗的味道,但你细想后,会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他们比喻得生动和精妙呢。

幽默类的小口语在通泰方言里很多,有时不需要你去细想它的含意,但看字面就能让人发笑,他们常常把吵架淘气说成“或(嚎)丧”(像办丧事一样嚎丧);把老相,不知天高地厚,不谦虚的人唤着“老象巴子”(像目中无人的大象一样拽);把喜欢啰嗦的人说成“穷嘴”,意思是说啰嗦有人说得太多,把嘴都说穷了,想想人的嘴能说穷吗?听到这样的话,让你想不喷饭都不行。

在通泰地区的农村,常常有人把自己的老婆唤作“女将”,把自己的丈夫唤作“男将”。想想一个在农村操持家务,里外都是一把得力好手的女主人,多么像一位英姿爽飒,威风凛凛的“女干将”,一个奋发进取,广开财路,发家致富的男主人,多么像一位能征战沙场,勇往直前“男干将”,这些生动幽默的妙称,不仅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更是在对生活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高度提炼,听来让人备感受温馨和亲切。

在通泰方言中对日常用品和某些动物也有他们的特有的趣喻,比如说他们把小板凳叫作“趴趴凳”,把蛤蟆叫作“癞包”,把青蛙叫作“田鸡”,把蜈蚣叫作“百脚”,看着这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比喻,你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通泰人的聪慧,想那小板凳趴在地上可爱的样子,不是趴趴凳是什么?两条腿在田间活蹦乱跳的青蛙像极了一只在田间的公鸡。癞蛤蟆,不就整一个癞皮包着的小包包吗?把蜈蚣说成“百脚”,那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百脚小虫的立体摄影写真啊。

上一篇:电力公司迎峰度夏下一篇:初二优生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