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理人情范文

2022-05-18

第一篇:义理人情范文

小城镇人情消费被人情“绑架”的消费

编者按

中国人非常注重人情。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情。有些时候,有了人情,不易办的事变得容易办;没有人情,能办的事也不太好办。因此,能否有效地建立人情、沟通人情、润滑人情、经营人情,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据有关调查显示,时下人情消费已成为很多家庭的一项重要支出,特别是在小城镇,有些地方人情消费竟占到居民年收入的五成。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添丁增岁、升学拜师、看病求医、乔迁新居等,各种由头的“人情礼”数不胜数。很多人感觉送礼变成了沉重负担,但又无法也无力摆脱。礼尚往来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但变了味的人情消费,带给人们的除了经济负担,还有无尽的烦恼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人情消费蕴含多少虚荣与功利

2014年过罢春节,在县城某中学当老师的何天明,盘算了一下春节期间送出去的红包,除了孝敬长辈、打发晚辈花掉1800元――这是每年春节的“规定动作”,其余不相干的红包居然高达3500元――给教育局某副局长的孙子和校长的孩子各1000元,给几个副校长的孩子各500元。年前县里“八项规定”抓得紧,给领导拜年送红包显然不合适,妻子给他出点子:给孩子压岁钱!这个点子的确好,几位领导家的孩子收到红包兴高采烈,领导也眉开眼笑,何天明却暗自心疼,3500元,顶他一个半月的收入啊!妻子却安慰他:“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年前,何天明得到确切信息:学校教导处主任再过七八个月就要退休了,校领导正物色合适的替代人选。何天明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从教20年来几乎年年当班主任,40岁了还是一名普通老师。而跟他同年进校的同学,如今都当副校长了,还有比他晚来的同事都有当上校长助理的。有人点拨他:别只顾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他回家跟妻子一说,妻子当即决定:斥资5000元,作为专项人情消费资金,鼓励他抓住这次机会积极争取。何天明这才收起知识分子的清高,给相关领导逐家上门发红包。如今,何天明正眼巴巴地盼着投资能有回报。

除了像何天明这样的“主动投资”,还有被动进行的人情消费。

春天是办喜事的高峰期。2014年春节一过,机关老科长老陈便陆续收到请柬,有同事结婚的,有同学家孩子结婚的,有亲戚家孙子做满月的,也有朋友过生日的。3月份还没过完,老陈就收到了4张“红色罚单”,其中一张是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某局局长老王家送来的。老陈是个爱面子的人,自己年过五十,只熬了个科长,所以对那些比自己混得好的同学,他少有来往,怕有巴结之嫌。没想到这几年没联系的局长同学竟然把请柬发到了他头上!看来人家没有嫌弃自己嘛,老陈感动之余决定不仅要亲自前往道喜,还要送个大红包,以显示自己“混得并不差”。他找老婆想申请500元“专项经费”,老婆眼一瞪:“送这么多干吗?不就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同学嘛!人家做了局长,又没给你什么关照,有必要送这么大的礼吗?”老陈软硬兼施还是要到了500元。可到了婚礼现场,碰到老同学们,大家相互打探送多少礼金,老陈这才知道自己送得最少。其中有个同学说,这家酒店是全市最高档的,人家又是局长,送礼不能寒酸,最少也得千儿八百。老陈一阵脸红,赶紧在原来500元的基础上又加了300元,凑了个800元的红包。

有送礼的,自然也就有收礼的,而有些人想尽办法收礼的原因,又是因为送礼送得不堪重负,孙成胜黄月玲夫妇就是一例。两人为了收礼,专门策划了一个“珍珠婚纪念”活动,策划的灵感来自郭冬临、牛莉表演的春晚小品《人到礼到》。看小品时黄月玲眼前一亮,对丈夫说:“再过几个月就到咱们结婚30周年纪念日了,要不咱们办个珍珠婚纪念活动,请亲朋好友聚一聚?”孙成胜有些犹豫:“不好吧?人家该说咱们是为了收礼了。”黄月玲说:“收礼怎么啦?我就是觉得咱们这些年只顾送礼了,从来没机会收礼,难道收一次不行吗?”

确实,黄月玲和丈夫这些年没少往外送礼,亲戚、朋友、同事谁家有喜宴,都得去,而他们只有一个儿子,早几年出国留学,如今已取得美国绿卡,一直只交女朋友不结婚,因此,他们也就一直没理由收礼。两人时常觉得窝囊,又有苦难言,总不能因为你儿子不结婚就不参加别人家的喜宴吧?但总这样吃亏下去也不行啊!两人一咬牙,决定给自己办个“珍珠婚纪念”,说白了,就是找个由头请一次客,把送出去的礼金收一点回来。

如今,人们交际圈子越来越大,需要维系的亲情、友情、乡情、同事情等人情范围也在扩大,人情消费不断膨胀。很多人或因面子相互攀比,消费额节节攀升;或因某种功利目的将人情消费当成投资;或因补偿心理,想尽一切办法制造收礼的机会„„特别是在圈子相对较小的小城镇,人情消费已经变成严重畸形的人情“债”,让很多人不堪重负,有苦难言。

人情消费泛滥成灾危害重重

各种名目的人情消费不仅带给人们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让人际交往复杂化,平添许多不该有的矛盾。更不容忽视的是,变味的人情消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纯洁度,增添了人情交往中的不健康因素,造成精神污染,败坏社会风气,直至滋生腐败。

肖晓是一名“90后”县报记者。他成长在贫困山区,家里供他上完大学已经不容易。当同学们在大城市放飞自己的理想时,肖晓选择了回家乡,应聘到县城党报当了一名记者。肖晓非常勤奋,每天奔波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一个月发稿40篇以上,经常一天写稿两三篇。报社实行按劳付酬,肖晓每月的收入有3000多元,这在一个工资水平偏低的小县城,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算是高收入了。肖晓踌躇满志地规划自己的初步目标――大干几年,存点钱在县城交个两居室的首付,把乡下的爸妈接到城里享福。他算了一笔账,除去租房、吃饭及必要的日常开支,每月至少能存2000元,这样,三年后就可以挣到首付的钱。可他没想到的是,他忘了算一笔重要的开销,那就是人情消费。

拿到工资的第一个月,肖晓将计划内的开支费用提出来,又留了几百元机动资金,其余的存进了银行。可到月中的时候,他提出来的钱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原因是送了两个礼――同事结婚、表叔做寿,又看了一个病人――副总编的老娘住院。同事结婚不能不去,大家都去凑个热闹自己哪能孤立?再说了,人家结婚你要是不去,将来自己结婚谁来捧场啊。表叔做寿也得去,离那么近,不回去拜寿人家要说闲话的。至于领导的老娘住院,很多同事都去看了,他一个刚到单位的新人,还指望着人家提携呢,不去行吗?再说了,这些人情往来可以加强联系增进感情,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这是报社一位热心大姐教他的。他觉得有道理。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单枪匹马只能事倍功半。为了应付接下来的生活,他不得不从银行又取了1000元出来。

还有一笔人情消费也让肖晓感到很无奈:每次回家,父母总是嘱咐他多买点礼物送给乡里乡亲。给隔壁的张爹爹带两瓶酒,给前屋的伯母捎些补品,给后屋王姐的闺女买条围巾„„父母对他说:“你是城里人了,给乡亲们带点礼物是应该的,我们脸上也有光。”

如今三年过去了,肖晓的存款只有不到3万元,而房价却在不断上涨。肖晓有些沮丧,照这样下去,他根本不可能在县城安家„„

人情消费带来的经济负担让人不堪重负,它引发的矛盾也足以让原本和谐的家庭关系产生裂痕甚至瓦解。

张庆和方丽本是相亲相爱的一对小夫妻,开有一家副食店,张庆负责进货、送货,方丽负责守店,小两口配合默契,很少红脸,最近却因为人情往来方面的事闹起了离婚。事情是这样的:张庆的弟弟带了女朋友上门,按照惯例该封个500元的见面礼,可方丽却执意只包了200元。张庆不依:“你妹妹带男朋友来时咱给的是500元,为什么我弟来就只给200元呢?”方丽说:“他要是能认定这个姑娘就是你弟媳妇,我一定给500元,一分都不会少!”张庆一听来气了:“我弟带女朋友上门,你居然说这样不吉利的话!”方丽理直气壮:“他几个月前带回来一个,我不是给了500元吗?现在又换一个,我又得给500元。他要是下次再换一个,我还得再给,这样下去谁给得起啊?”张庆更气了:“你这说的什么话啊?难道他是存心换女朋友的吗?你话说得也太刻薄了!”方丽毫不示弱:“是我刻薄还是你们家有三心二意的传统啊?”两人你来我往,从动嘴到动手,最后闹上了法庭要离婚。

比起送礼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引发的各种矛盾,更加不容小觑的是变质的人情消费带给社会的“精神污染”。

乡镇公务员小张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给老师送礼,先是教师节和春节送,后来发现别的家长连端午节、中秋节都送,她也跟风,于是一年四次给老师送礼,比给父母送得q还勤。送礼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比如安排个好座位,多开点小灶。原先是送烟酒等礼品,后来变成了送购物卡,最后干脆送红包。一开始小张给老师送礼还避着儿子,怕影响孩子。后来听儿子说,班上某同学考试名次倒退了,但因为家长给老师送了礼,排座位时还是换了个好位置。原来儿子早就知道这些,她也就不再藏着掖着,有时送礼还从儿子那儿打听一些老师的相关信息。

去年,小张被学校教导处叫到了学校。原来,上三年级的儿子在学校打架,才8岁的孩子向同伴下狠手,边打边叫嚣:“打你也白打,反正我妈给老师送过礼的,老师不会把我怎么样!”小小年纪居然认为送礼可以摆平一切!小张这才警醒,送礼之风竟然给儿子造成了如此恶劣的影响!

据调查,请客送礼之风已在青少年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危害。一些孩子模仿大人摆生日宴,邀请同学好友参加,甚至还有孩子偷父母的钱请同学吃饭。

送礼之风不但让人情消费完全变味,更让人际交往变得势利、功利,而在这种势利和功利的背后,则隐藏着各类腐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要树立健康的人情消费观

中国是礼仪之邦,适当的人情往来无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当“关系学”盛行、“面子论”风靡,礼数变成了钱数,礼仪只剩下礼物,人情消费也就完全变质了。特别是在熟人圈子相对密集的小城镇,人情消费风气尤盛。民间有种说法,宁肯欠人钱,不可欠人礼。欠礼就是欠情,钱好还,情难还。所以,明知累,还得碍于面子跟风攀比,好多人陷入人情消费这个“打不破、躲不掉、花不起”的怪圈而无法自拔,既是受害者,也是参与者,自觉不自觉地助长着人情消费这股歪风的蔓延。

去年夏天,某县文化站刘站长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当天,刘站长欢天喜地地买来糖果发给同事,让大家分享他的喜悦。可同事们拿到糖果后的反应让他大感意外――他们纷纷给他送红包!刘站长无奈地说:“我本不想办酒席的,太麻烦,可同事们不约而同地硬要塞给我‘礼钱’,磨不开面子我只好收了,当然酒席也就不能不办了,只是感觉怪怪的,像是被‘人情’绑架了。”

泛滥的人情消费,让收礼者和送礼者都不堪其扰。作为送礼者,礼物的轻重,是否符合送礼者的身份,是否符合收礼者的喜好,凑份子该凑多少合适,等等,都是让人纠结的问题。而对于收礼者来说,明明不该收的礼,收也不是拒也不是,更是左右为难。

“其实,理性来看,礼是情的媒介。重情轻礼,才应是社会所倡导的。”社会学专家郑沪生表示,随着随礼金额、档次的不断攀升,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那份情谊却会变得越来越疏远。

要走出人情消费的怪圈,需要从我做起,树立健康的“人情观”,不随波逐流。时评员史泽娜认为,要从每个小我做起,量力而行,合理安排、支出人情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麻烦。花店女老板卫宁就是这样一名先行者。她动员未婚夫陈少杰用浪漫的“素婚”向铺张的传统婚礼挑战,勇敢地走出了人情消费的怪圈。卫宁原来也打算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毕竟婚礼是女人一生中最闪亮的时刻,怎么隆重都不为过。可她见识过太多奢华婚礼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也目睹过有的闺蜜“劳民伤财”办婚礼的全过程,于是果断决定:取消大张旗鼓的仪式,办一场属于两个人的朴素婚礼。“酒席不办了,那我们送出去的礼金不是收不回来了?”未婚夫陈少杰不解。“能收回多少礼金啊?辛辛苦苦操办下来,礼金全给酒店和婚庆公司还不够,别人也得陪我们折腾。再说了,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它不需要盛大的仪式,需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爱情和经营爱情的智慧!”卫宁耐心说服未婚夫后,两个人开始了甜蜜浪漫的丽江之旅,并在途中发微博,向网友们宣告他们的幸福,赢得了很多朋友的真诚祝福!

刹住人情歪风,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倡导,换一种清新的方式表情达意。比如,薄信一封、清茶一壶、鲜花一束,既节约又不失礼节,还能更多地重视情感、关注心灵。小楠、小红、小珍、小敏四个人,上高中时住一个宿舍,大学毕业后凑巧又一起回到县城,成了亲如姐妹的闺蜜。各自找到男朋友谈婚论嫁时,为了避免为人情所累,同时不想让纯真的友谊被世俗的东西玷污,老大小楠提出,结婚时大家相互免礼,只在一起聚一聚庆祝一下。她的提议得到姐妹们的响应。老大小楠第一个结婚,由她做东,在一家既简朴又雅致的茶餐厅请姐妹们聚了聚。到小红、小珍、小敏结婚时,都沿袭老大的做法,轻松愉快地召集聚会。以后,谁家有了喜事,都沿袭这个传统,既联系了感情,又没啥负担,经济上精神上都很轻松。如今,四姐妹从豆蔻年华跨进中年门槛,彼此间的友情依然纯真、美好,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浓郁。

端正人情观,树立文明新风,更需要全社会的正确引导。人情消费泛滥之风不是一两天刮起来的,当然也不会戛然而止,要想遏制它,需要全社会努力。重庆市社科院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孙元明认为,扭转这一现象,要重视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宣传教育,比如以健康的风气和价值观引导民众移风易俗,跳出人际交往怪圈,树立好的精气神和人文精神,通过长期努力,改变地区的文明状况。首先,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要求国家公务人员从自身做起,坚决反对送礼、抵制送礼,让送礼者无处可送。同时,健全监督管理新机制,针对一些借人情消费敛财的腐败现象,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加强监察力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其次,各类媒体要营造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合理消费及遇事简办的益处,对大操大办的恶习进行曝光,让人与人之间真诚交流,重情不重礼成为新风尚、新潮流。最后,还要加强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引导人们以健康的形式开展社交活动,自觉摒弃旧习俗,让人情消费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编辑:冯士军〕

第二篇: 风土人情

青岛是一座令人向往和眷恋的城市。这里,既有老城区别具韵味的欧陆风情,又有新城区大气磅礴的都市风貌;既有传统的名胜古迹,又有新开发的特色旅游产品;既有醉人的青岛啤酒,又有好客的青岛市民„„青岛的一切都值得您品味!

青岛是“山·海·城”完美结合的城市。山在海边,海在城边,城依山势,海映山色,一派“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醉人风光。海,赋予了青岛蓝色的浪漫和四射的活力。

青岛旅游景区从范围上讲就是青岛市辖区内的所有旅游资源的综合。青岛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目前有青岛崂山风景区、青岛海滨风景区、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海底世界、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共5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同时崂山和青岛海边还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另外还有青岛海军博物馆、青岛海尔科技馆等13个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并且还拥有石老人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和田横岛、凤凰岛、琅琊台三个省级的旅游度假区。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天柱山摩崖石刻、即墨故称、齐长城遗址、德国侵占时期的总督府和提督楼、八大关建筑群等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天主教堂、康有为墓等2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湛山寺、天后宫、太清宫等1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岛还有众多的旅游节庆活动,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青岛海洋节、青岛国际时装周、青岛金沙滩文化旅游节、海之情旅游节等等。著名旅游景点还有鲁迅公园青岛凭借着美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2008年成功的举办了夏季奥运会的帆船比赛。 办校入企,定向培养(人才培养) 优势:一是有利于使学校的教学计划与企业的生产需要相衔接。二是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三是是有利于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教师与师傅互动,学生与工人互动,育人与生产的全面兼顾。 平度职教中心把学校建到平度海尔公司,公司提供教室和生活场所,学生吃、住、学、练和课外活动全在公司,每天工作4个小时,学习3个小时。由平度海尔公司提供生产线,供学生实习实训,生产线的各个工位除企业选派的指导师傅外,全部由学生担任,轮换进行“线体承包”,由教师与企业师傅一起实施教学和管理,公司承担实习学生和驻企教师的实习补贴,实现了教学与生产的一体化。 产教一体,集中培训(实训) 学校按照企业和教学标准,自主建设教学工厂,并尽可能将其办成一个经济实体。教学工厂既是学校的实训课堂,又是生产产品的车间。

优势: 一是实现了由纯消耗性实习向适当进行生产性实习的转变。二是可以有效克服教与学、学与做的分离,克服单纯从事重复单一工作岗位的弊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转换工作岗位的能力;三是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生产订单产品,推动了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

五合一”:即一是车间、教室合一;二是学生、学徒合一;三是教师、师傅合一;四是作品、产品合一;五是教学、生产合一。 学习工作站

合理规划实训场所,建立教学区、小组讨论区、实训区和生产区,理实一体,产教一体。

优势:一是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二是有助于实施项目教学。

实践能力极强的专业师资 加拿大职业教育是小班制,进行结业考试。

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CBE教学模式(适应于专业课堂教学) 先思考后得出结论 可以将课堂搬到车间 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

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是近年来

国际上相当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教育目的是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验证,不是把纸面的考试都答正确。我们所说的能力是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特定的工作环境完成工作,所以,毕业生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

CBE的两种教育方式: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在理想中,学生需要多长时间学会,我们就让他学多长时间,而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做到,学校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完成课程计划,因此,我们要把教学重点放在不太聪明学生的身上,老师给聪明的学生更多的练习题,让他有事可做,这样学的快的与学的慢的学生都能掌握教学目标,通过各种方式的评估,证明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以确定学生的能力是否达到工业界的标准。

2)注重学生学习反馈:注重学生的学习信息的反馈,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自评,老师是学习过程的管理者,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只把理论告诉(Tell)学生,他就会忘记,如果是告诉(Tell)+演示(Show)+做(do),学生就会记住了。

(一)实践能力极强的专业师资 加拿大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与其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密不可分。高质量、多渠道培养职业教育师资,是加拿大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加拿大一方面通过高等院校大量培养高学历、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另一方面从社会大量选聘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师范教育而成为兼职职业教育师资,为加拿大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二)严谨的教学风格

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制订了严密的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折不扣地执行计划。社区学院有着严格的标准,让教、学双方都明白教什么,学什么,理论上达到的最低标准是什么,技能方面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实现这个标准。

(三)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加拿大社区学院注重所学课程的操作性、实用性,许多教室与操作车间连在一起,教师可以在教室中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随时到操作车间进行练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这样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加拿大社区学院的教学不重在传道授业,重在启发与引导,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授课时会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热烈地参与课堂讨论,启发学生自学和思考。一是案例教学,教师通常会选取接近生活和实际工作的实用性案例,鼓励学生讨论和发言,学生学业成绩的15%来自于课堂的参与率;二是项目教学,教师有时会选择一个项目(project),让学生自学后提交书面报告或根据项目内容完成相关内容操作,这样学生就会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件和资料,提交书面报告;三是情境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创设综合的问题情境,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加拿大社区学院的课堂上,课堂互动性极为热烈,学生大胆、灵活、充分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第三篇: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通泰方言的幽默》

摘自“扬子晚报”2008年1月27日星期日繁星A23版作者常爱晖

在江苏的地方方言中,被人所熟悉和常常提起的是苏州话,柔婉绵甜的“吴侬软语”与丝竹雅趣、太湖水景、园林秀色一起构筑了一幅完整的江南水乡风景画,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相比而言,与它一江之隔,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通泰方言(南通、扬州、泰州地区的方言)却很少有人提及,其实通泰方言也有它独特的韵味和鲜明的特色,它的直截了当,它的诙谐、幽默、风趣以及在调侃中夹带着的促狭、狡黠和机智让人听来常常会会意开怀,捧腹大笑。

通泰方言里最具地方特色的语言是“杲昃”(音:稿子),意为“东西”的“杲昃”一词在通泰方言中运用得极其广泛,几乎只要是“东西”一词的所在处,就有“杲昃”一词的影子。在通泰方言里你常常能听到“你吃的什么‘杲昃’”、“用的什么‘杲昃’”“玩的什么‘杲昃’”等等。他们把吃苦受累说成“挨杲”(受罪);把聪明,有心眼,会算计的人形容成“杲子简”。就是在吵架的时候,骂人的话里他们也离不开“杲昃”一词,在大街上,两车相碰,互不相让眼看双方当事人就要动手打起来了,弱势一方会怯生生地说一句“你做什么杲昃啊”?(你想干什么)。如果吵架的某一方耍了无赖,或动手打了人,正义的围观群众会愤怒地骂一句“这人不是个杲昃啊”(这人不是个东西)。

通泰方言中的许多谐谑词汇虽然有的只是简单的两三个字组成的,听起来却风趣无比。比如他们在与人调侃时常喜欢把吃饭说成“捣头”,把睡觉说成“挺尸”。初听不知啥意思,细一想,人吃饭时的样子,不正像鸡啄米,头捣个不停吗?我们睡觉时的样子,直挺挺地躺在那里,不就像一具挺着的僵尸吗?这些话听上去感觉好像有点低级庸俗的味道,但你细想后,会不得不由衷地佩服他们比喻得生动和精妙呢。

幽默类的小口语在通泰方言里很多,有时不需要你去细想它的含意,但看字面就能让人发笑,他们常常把吵架淘气说成“或(嚎)丧”(像办丧事一样嚎丧);把老相,不知天高地厚,不谦虚的人唤着“老象巴子”(像目中无人的大象一样拽);把喜欢啰嗦的人说成“穷嘴”,意思是说啰嗦有人说得太多,把嘴都说穷了,想想人的嘴能说穷吗?听到这样的话,让你想不喷饭都不行。

在通泰地区的农村,常常有人把自己的老婆唤作“女将”,把自己的丈夫唤作“男将”。想想一个在农村操持家务,里外都是一把得力好手的女主人,多么像一位英姿爽飒,威风凛凛的“女干将”,一个奋发进取,广开财路,发家致富的男主人,多么像一位能征战沙场,勇往直前“男干将”,这些生动幽默的妙称,不仅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更是在对生活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高度提炼,听来让人备感受温馨和亲切。

在通泰方言中对日常用品和某些动物也有他们的特有的趣喻,比如说他们把小板凳叫作“趴趴凳”,把蛤蟆叫作“癞包”,把青蛙叫作“田鸡”,把蜈蚣叫作“百脚”,看着这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比喻,你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通泰人的聪慧,想那小板凳趴在地上可爱的样子,不是趴趴凳是什么?两条腿在田间活蹦乱跳的青蛙像极了一只在田间的公鸡。癞蛤蟆,不就整一个癞皮包着的小包包吗?把蜈蚣说成“百脚”,那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百脚小虫的立体摄影写真啊。

幽默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让人笑中取意,乐中哲思的文化。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通泰方言,它是一味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的快乐调味剂,有了它,我们的生活会被调和得更生动、活泼、谐趣、有味,更轻松欢快、温馨健康和多姿多彩。

第四篇:体会人情

连麦中学 占惠英

上周六,端午的第一天假期,学生叫我去她家玩,一路过去,经过了许多学生的家,也就顺便家访啦,发现这里的人们很热情,虽然我们彼此语言不太通,却也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吃饭就是浓浓人情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情,不吃饭那就是不给面子,吃吃饭,聊聊彼此的生活,跟从前的聊天有太多的不一样,角色变换了,我是他们孩子的老师,除了聊聊孩子们的事情,其实很多都没有变,就是在互相交谈中彼此熟络,增进感情。慢慢地,我发现我自己爱上了与人相处的那种感觉,生命因此多了许多乐趣,因为人情!

上周日,终于再有机会去到第二镇上,前一天接到电话,离开学校后不再有联系的朋友们,在回来怀集时,想起我了,找我去玩,我内心百感交集吧,说不去的心情。第二天还是高高兴兴的去了梁村师妹家,一起围在楼梯一脚处包端午粽,一起聊聊天,中午和他们家人一起吃饭,感受的是满满的热情和开心,与人相处尽在当刻,开心尽兴就好!

这周六,中洲、闸岗的同学们来我们学校玩,虽然没有我认识的同学,可是还是很开心,和他们围在一桌聊天,谈谈教学、谈谈生活、谈谈趣事,似乎来顶岗,我们都很开心,埋怨甚少,每每提起几乎是那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有趣,亦或是感动之事。时间不长,却让我感动,我们在青春追梦路上,有人一直陪伴我们一同走过,那就够了。

人在,情在,或许是我学习到最重要的一点!

第五篇:法治与人情

为什么要改变现在那种事事讲人情,处处找关系的思想观念,提倡法治核心价值

中国的法治道路一直不容易走,原因有很多,有思想层面的,有制度层面的。制度上的不足在往后的发展中会不断进步。我认为要实现法治就不能有人情,要实现法治社会的艰巨目标,执法者必须要铁面无私,无视任何求情,应当追求公正。

中国一直以来人情关系思想占据社会的主导,现今社会中,人情关系思想也甚严重。人们习惯性的将自己放在很浓厚的关系背景之中,如家庭出身,家族地位等等观念更是残留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尤其是在有权势的人之中,这种观念更加普遍。一直以来,人们把这种关系的不当理解作为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标准和筹码,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它的消极影响。

如亲属间的利用职权走后门等等,都与社会法治精神背道而驰,这种行为势必对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的破坏,而且在社会上并不鲜见。中国人喜欢讲人情,人情是什么?依我的初浅的理解,人情不外乎两种,一种就是刚才所讲的人情关系,一种则是建立在金钱利益关系上的人际关系。当一种利益直接支配着他们,或者一些世俗的观念支配着他们的时候,往往会让这两种支配超乎法律的界线,对社会的法治道路设下了难以跨越的障碍。

因而,一旦法律参入了人情关系的成分,法治就会受到破坏,人们的法治观念便会淡泊,渐渐减小对法律的畏惧,甚至不尊重法律,视法如无,法治就会失去它的威严与效力。就比如甲与乙的违章行为完全一致,而甲因为有权势通过人情关系受到了轻罚,乙因为找不到人情关系受到了重罚,这是完完全全的人治,是一种倒退。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谈及法治,法律成了执法者手中的橡皮泥,而执法者背后就是违法者的猖狂,他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这时法治相对人的行为则处于一种不定状态:轻罚或重罚,取决定因素的是违法者的人情关系的大小,这就可能迫使相关人去跑关系,而最后是否轻罚,就决定于谁的关系好、谁的送礼重,在此没有法律一点事,法律成了一个稻草人,成了一个摆设!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与特定身份、地位的人建立人情关系网络,从而使人情与经济、政治、权力等交织在一起而更加复杂化。在诉讼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因为权力关系或人情关系而影响法官公正裁决的“人情案”、“关系案”这严重挑战了法律的权威。所以,要想尽快实现中国的法治建设,人们思想上的转变势在必行的,只有人们能做到都能以法律为权力和义务的准绳,那法治社会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然法律观念的加强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工作,尤其是法律观念和知识的普及工作。现在很多公民对法律一无所知,认为法律离自己很远。所以对人们的法律思想工作一定要加大力度。同时,执法人员务必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一起努力把中国法治道路上的障碍清除,建设一个真正依法治国的国度。

上一篇:学校消息范文下一篇:音乐流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