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人情散文随笔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柳人情散文随笔范文

人情亲情与感情散文

人情是指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往来,事物往来,还有情感的交往,事业的帮助,生活的关心关注等等,常言说人情往来,也就是说礼尚往来。人与人之间相处要拿出真心,以诚相待,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就是这个道理。亲情是带着血缘关系的产物,父母,姐妹兄弟,以及与之相分支的旁系亲属都带着浓浓的亲情。既然有着同源的血缘关系,相互之间更应该体贴关怀,无微不至,亲人的幸福快乐就是自己的幸福快乐,亲人的痛苦磨难就是自己的痛苦磨难,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是任何东西不可代替的。子女必须关心孝敬老人,无论老人多病,困苦,甚至卧床,子女都要无微不至的关系照顾,要像父母照顾你的婴幼时代一样,有一句话是老小孩小小孩,父母老了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他们的心理往往有着孩子般的天真童趣,有时候他们的小脑萎缩,影响他们的记忆力或者智

当然,在我们泱泱的中华文明大国,一直以来都把孝道放在第一位,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大多数子女都能把孝敬父母放在第一位。可是也有个别人,把眼睛盯在父母那点遗产上,那里管父母死活。一双父母能养活九个儿女,九个儿女谁来抚养老人?大儿子远在他乡,娶妻生子。二儿子五六个孩子自身难保,三儿子好吃懒做,家境贫寒。死儿子远在南方苦巴苦业,倒也有些积蓄。五儿子最算孝敬,家里大事小情一应事务都要操心费力,可是,家住斗室,没有多余地方。只好给老人租个房子单独生活,大事小情跑跑达达照顾而已。六儿子支个大果子摊,家境难以维持,贫贱夫妻万事哀,两个人打打闹闹,最后离婚,扔下一个儿子,再娶媳妇又带来一个儿子,一家四口又增加几分艰难。大女儿早就离婚到南方打工。二女儿离婚再嫁,两个人恩恩爱爱,经营连锁批发生意,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正在生意兴隆,日子日益红火之际祸从天降,丈夫突然发生车祸,好端端的在送货的时候车撞在树上,车里三个人都毛发无损,唯独他一个人从车里射了出去,当场毙命。扔下孤儿寡母维持生计。三女年幼,刚刚嫁人,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父母老了,母亲突然撒手人寰,扔下孤独的老父亲一个人生活,经过大家研究,一致同意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养老,每个儿子一年拿几千元钱。女儿不用摊钱,多跑跑腿照顾下老人。

前几年大儿子上班,儿媳也忙于事业,一天风风火火没有精力照顾老人,加上自己的老父亲在世,需要照顾。前几年老父亲去世了,自己也卸甲归田,觉得有些时间了,就和丈夫商量说,把咱父亲接咱家来吧,我也有时间了,可以照顾老人,这半辈子了,我们虽然没有少给钱,可是,我们没有在身边尽过孝道,让女儿放寒假时直接在哈尔滨去佳木斯,等你放假了我们一起回去过年,然后把父亲接来吧,老人一辈子没享过福,我们好好侍候时候他老人家,让他也过几年舒心日子,就当我们行个好了。

丈夫说,我和女儿去就行了,你去干啥,天寒地冻的,你在家等着吧,我和女儿把咱父亲接来就是了。

女儿一看爸爸自己去了,把妈妈一个人留在家里过年,急忙跑了回来陪妈妈过年。

正月初二丈夫也会来了,妻子问,咱父亲怎么没来?

来什么呀,你想一出是一出,早不接来,现在走路都费劲,弟弟妹妹们都不同意咱父亲来,说怕把老人折腾死了。再说这么老远,儿女们都在佳木斯,想看看都不容易。

妻子无言。说什么呢?父亲是大家的,大家不同意父亲走这么远,强接来,万一折腾出点什么事,吃不了兜着走,把个儿女齐声声讨,谁之过错?那还了得,算了吧。可是,总觉得欠了一桩什么良心债。

前几天儿媳还和女儿说,过了年,我们一起去看你爷爷,我们就在她的敬老院租个房间,在哪里侍候你爷爷,我们陪陪他,尽点孝心吧。

丈夫突然闹心,说做梦唱戏掉牙。儿媳心中一惊,你唱的什么戏?不是你爹要死了吧?

胡说!你爹才要死呢!你个乌鸦嘴。

儿媳没有吭声,心里也不舒服。晚上家里来电话说父亲过世。

老父亲一个人死在敬老院,身边没有一个子女。看情形人还好好的,好像吃东西噎死的,嘴里有饭,子女们接电话赶到时,还满身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可能是服务员喂饭喂得太急了……

儿媳听后无言,暗自沉吟,唉……一生九子,怎么就没有你安身立足之处?几多愧疚,几多折磨,人啊,有时候也是无奈。唉……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怕是她爷爷的前车之鉴就是你我的后车之辙……

至于感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无论是亲情还是同事之情,朋友之情都是宝贵的,都应该心照不宣,一视同仁,不应该妄自菲薄,亲疏远近,看人下菜碟。

军的侄儿,一家姐弟七八个,一根独苗,大家当做眼珠子一样看待。父亲对女儿说,我就一个孙子,你买卖做好了给我孙子一栋楼好娶媳妇。女儿笑了,说什么呢?好吧。

过几天又说,不行,我孙子没工作,你让他干啥去呀?你给我孙子买一个门市房吧,好做买卖。

女儿又笑了,我的老爹呀,你女儿挣多少钱呀?你又给你孙子要楼房,又要门市房的。等等看吧,好了什么都可以,要是我的买卖不好,也就为难了。

老父亲不吭声,面有怒意。

侄儿也以为姑姑给侄儿买楼天经地义,一旦计划没有全部实现他心里不是滋味,尽管平时没少得到。

姑姑叔叔们条件不如姨姨舅舅好,他们或多或少给与一些小恩小惠,加之母亲的作用,侄儿说,我这些姑姑叔叔,一个比一个差劲,你看看我舅舅我姨对我就是好。所以亲疏有别,姑姑叔叔们逐步冷了下来。姨姨舅舅占了上风。

这些都无所谓,我要说的是做人要有良心,不要昧了良心,只看眼前的一点点蝇头小利。你姨姨舅舅好,在你最困难时他们都干什么去了?包括你的妈妈。你爸爸出事一走就是六年,你妈妈把三岁的你扔给你爷爷和你叔叔,可谈他们一家四口两对跑腿。你奶奶早就没了,你小叔还在上学,你二叔一个人挣钱养活你们一家,六年呀,四千个日日夜夜呀,可怜的老人带着你们怎么生活了?那时候谁看到你的姨姨舅舅了?你的妈妈干什么去了?你二叔把你当自己的儿子,心尖子。可是,千不该万不该,你不该为了老房子动迁和你二叔大打出手,破口大骂,他是谁呀?你叔叔,拿你当儿子的叔叔。可是你把它当什么了?

反过来说,那房子是谁的呀?是你姑姑的,是你姑姑一手盖的房子,那里等一草一木都是你姑姑的,盖房子时你爸爸在部队当兵,你叔叔们都小,你爷爷手里只有二百元钱,一切都是你姑姑的,她高风亮节,无私奉献,她把自己的青春都给了这个家,他还会和你们去争这个房子么?所以,你们谁也不该这样分毫不让。

唉……做事先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对待人和事,常怀善念和感恩之心,不要觉得谁也对不起你,首先要看看你对得起谁?不要钻到钱眼里去,不要把眼睛只看在那些物质、钱财上。做人才最要紧,亲情最要紧,感情最要紧,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凡事都有个来来往往。

第二篇:白洋淀的柳优美散文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尤其是今年的倒春寒,几场雨夹雪,把个“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春天,搅得一塌糊涂。人们时而穿上羊毛衫、套裙,时而又换上羽绒服。然而,白洋淀的柳树却不管这些,依旧率先从严冬中苏醒过来,向人们传递着春天到来的消息。白洋淀的柳树既长在环淀的边缘,也长在水淀的村落,但数以千万计的柳树却宛如一条条绿色绸带,柔软、妩媚地缠绕在千里堤、四门堤、淀南新堤等众多堤岸上。在这早春季节,柳条上的嫩芽初萌,色泽鹅黄中泛着嫩嫩的绿,春风摇荡,舒展腰肢,弥漫着令人心醉的柔情蜜意。这种鹅黄嫩绿被古人称为“柳眼”,有道是“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白洋淀的“柳眼”,在妩柔之中,又有几分刚气,堪与淀里的芦苇相媲美,只是顶着冰盔的苇芽是紫红色,从冰水中钻出;而泛着黄绿颜色的柳眼,则是从千条万条柳丝中抽出,顶着

白洋淀的柳树既是极普通的,又具有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只要经一丝春风,沾一点水气,立刻就会“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辉。”前两天,一位朋友来白洋淀,曾陪他去堤上寻春。朋友想折一支柳枝竟折不断,在那棕色树皮里裹着鲜绿的枝条。他慨叹白洋淀的柳树韧性极强。我笑着告诉他,白洋淀自古多柳树,不仅诗词里有反映,而且还有传说:金代章宗元妃李师儿就是渥城(安新县新安镇)人,回乡省亲,曾在渥城东南城角修建荷池与赏荷台,在荷池周围植柳千余棵,使绿柳红荷交相辉映,蝉鸣蛙鼓相互呼应,成为一道独特风景。进入19世纪末期,安新巨商董兰舫、董树堂、董兰泉等董氏三兄弟在其事业顶峰时,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董家花园。园中除亭台楼榭之外,重要一项就是植柳。因当时柳树成阴,被称做“柳树趟董家”和“柳园”。由此足见柳树在白洋淀的地位。我指着长堤两旁的柳树告诉朋友,白洋淀的柳树为什么多植在堤上。因为盘根错节的柳根恰如柳树伸开的指头,紧紧抓牢堤土,起到了固堤防洪的重要作用。白洋淀有个村庄叫马村,村里每年都有个庙会叫“柳爷庙”。传说早年马村村头有棵巨大的柳树。有一年洪水泛滥,洪流滚滚,声如牛吼。当洪水冲到马村村头时,柳树轰然倒下,巨大的树躯把洪水分开,保护了村庄内几百名男女老幼。自此,马村为了纪念柳树的救命之恩,修了柳爷庙,建了个庙会,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洪水泛滥时期,人们都是用砍伐下来的柳枝护堤,免受洪水冲刷。

白洋淀的柳是一种质朴的树木,平淡,素雅,普通,没有松柏典雅肃穆之风,不具备桃李的袅娜多姿,不显示,不张扬,默默地做着奉献。它的枝条可编柳条筐、篮;它的树干可打制桌椅,可盖房屋,可制作木船;它的叶、茎、皮、根可入药;它的枝条、树叶可净化空气,具有极高的环保价值。白洋淀以波光潋滟、景色优美跨入首批全国五A景区,柳树也做了一份贡献。

“万柳跋长堤,江乡景重题”,“斗笠沧波三月雨,一堤杨柳两湖烟”这是清帝弘历在白洋淀留下的诗文。白洋淀的柳已融入历史文化之中,虽则历经沧桑岁月,报春依旧,美丽依旧,功绩依旧,它将永远成为白洋淀美丽、平易、环保、朝气的象征。

第三篇:小城镇人情消费被人情“绑架”的消费

编者按

中国人非常注重人情。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情。有些时候,有了人情,不易办的事变得容易办;没有人情,能办的事也不太好办。因此,能否有效地建立人情、沟通人情、润滑人情、经营人情,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据有关调查显示,时下人情消费已成为很多家庭的一项重要支出,特别是在小城镇,有些地方人情消费竟占到居民年收入的五成。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添丁增岁、升学拜师、看病求医、乔迁新居等,各种由头的“人情礼”数不胜数。很多人感觉送礼变成了沉重负担,但又无法也无力摆脱。礼尚往来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但变了味的人情消费,带给人们的除了经济负担,还有无尽的烦恼和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人情消费蕴含多少虚荣与功利

2014年过罢春节,在县城某中学当老师的何天明,盘算了一下春节期间送出去的红包,除了孝敬长辈、打发晚辈花掉1800元――这是每年春节的“规定动作”,其余不相干的红包居然高达3500元――给教育局某副局长的孙子和校长的孩子各1000元,给几个副校长的孩子各500元。年前县里“八项规定”抓得紧,给领导拜年送红包显然不合适,妻子给他出点子:给孩子压岁钱!这个点子的确好,几位领导家的孩子收到红包兴高采烈,领导也眉开眼笑,何天明却暗自心疼,3500元,顶他一个半月的收入啊!妻子却安慰他:“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年前,何天明得到确切信息:学校教导处主任再过七八个月就要退休了,校领导正物色合适的替代人选。何天明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从教20年来几乎年年当班主任,40岁了还是一名普通老师。而跟他同年进校的同学,如今都当副校长了,还有比他晚来的同事都有当上校长助理的。有人点拨他:别只顾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他回家跟妻子一说,妻子当即决定:斥资5000元,作为专项人情消费资金,鼓励他抓住这次机会积极争取。何天明这才收起知识分子的清高,给相关领导逐家上门发红包。如今,何天明正眼巴巴地盼着投资能有回报。

除了像何天明这样的“主动投资”,还有被动进行的人情消费。

春天是办喜事的高峰期。2014年春节一过,机关老科长老陈便陆续收到请柬,有同事结婚的,有同学家孩子结婚的,有亲戚家孙子做满月的,也有朋友过生日的。3月份还没过完,老陈就收到了4张“红色罚单”,其中一张是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某局局长老王家送来的。老陈是个爱面子的人,自己年过五十,只熬了个科长,所以对那些比自己混得好的同学,他少有来往,怕有巴结之嫌。没想到这几年没联系的局长同学竟然把请柬发到了他头上!看来人家没有嫌弃自己嘛,老陈感动之余决定不仅要亲自前往道喜,还要送个大红包,以显示自己“混得并不差”。他找老婆想申请500元“专项经费”,老婆眼一瞪:“送这么多干吗?不就是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同学嘛!人家做了局长,又没给你什么关照,有必要送这么大的礼吗?”老陈软硬兼施还是要到了500元。可到了婚礼现场,碰到老同学们,大家相互打探送多少礼金,老陈这才知道自己送得最少。其中有个同学说,这家酒店是全市最高档的,人家又是局长,送礼不能寒酸,最少也得千儿八百。老陈一阵脸红,赶紧在原来500元的基础上又加了300元,凑了个800元的红包。

有送礼的,自然也就有收礼的,而有些人想尽办法收礼的原因,又是因为送礼送得不堪重负,孙成胜黄月玲夫妇就是一例。两人为了收礼,专门策划了一个“珍珠婚纪念”活动,策划的灵感来自郭冬临、牛莉表演的春晚小品《人到礼到》。看小品时黄月玲眼前一亮,对丈夫说:“再过几个月就到咱们结婚30周年纪念日了,要不咱们办个珍珠婚纪念活动,请亲朋好友聚一聚?”孙成胜有些犹豫:“不好吧?人家该说咱们是为了收礼了。”黄月玲说:“收礼怎么啦?我就是觉得咱们这些年只顾送礼了,从来没机会收礼,难道收一次不行吗?”

确实,黄月玲和丈夫这些年没少往外送礼,亲戚、朋友、同事谁家有喜宴,都得去,而他们只有一个儿子,早几年出国留学,如今已取得美国绿卡,一直只交女朋友不结婚,因此,他们也就一直没理由收礼。两人时常觉得窝囊,又有苦难言,总不能因为你儿子不结婚就不参加别人家的喜宴吧?但总这样吃亏下去也不行啊!两人一咬牙,决定给自己办个“珍珠婚纪念”,说白了,就是找个由头请一次客,把送出去的礼金收一点回来。

如今,人们交际圈子越来越大,需要维系的亲情、友情、乡情、同事情等人情范围也在扩大,人情消费不断膨胀。很多人或因面子相互攀比,消费额节节攀升;或因某种功利目的将人情消费当成投资;或因补偿心理,想尽一切办法制造收礼的机会„„特别是在圈子相对较小的小城镇,人情消费已经变成严重畸形的人情“债”,让很多人不堪重负,有苦难言。

人情消费泛滥成灾危害重重

各种名目的人情消费不仅带给人们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让人际交往复杂化,平添许多不该有的矛盾。更不容忽视的是,变味的人情消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纯洁度,增添了人情交往中的不健康因素,造成精神污染,败坏社会风气,直至滋生腐败。

肖晓是一名“90后”县报记者。他成长在贫困山区,家里供他上完大学已经不容易。当同学们在大城市放飞自己的理想时,肖晓选择了回家乡,应聘到县城党报当了一名记者。肖晓非常勤奋,每天奔波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一个月发稿40篇以上,经常一天写稿两三篇。报社实行按劳付酬,肖晓每月的收入有3000多元,这在一个工资水平偏低的小县城,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算是高收入了。肖晓踌躇满志地规划自己的初步目标――大干几年,存点钱在县城交个两居室的首付,把乡下的爸妈接到城里享福。他算了一笔账,除去租房、吃饭及必要的日常开支,每月至少能存2000元,这样,三年后就可以挣到首付的钱。可他没想到的是,他忘了算一笔重要的开销,那就是人情消费。

拿到工资的第一个月,肖晓将计划内的开支费用提出来,又留了几百元机动资金,其余的存进了银行。可到月中的时候,他提出来的钱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原因是送了两个礼――同事结婚、表叔做寿,又看了一个病人――副总编的老娘住院。同事结婚不能不去,大家都去凑个热闹自己哪能孤立?再说了,人家结婚你要是不去,将来自己结婚谁来捧场啊。表叔做寿也得去,离那么近,不回去拜寿人家要说闲话的。至于领导的老娘住院,很多同事都去看了,他一个刚到单位的新人,还指望着人家提携呢,不去行吗?再说了,这些人情往来可以加强联系增进感情,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这是报社一位热心大姐教他的。他觉得有道理。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单枪匹马只能事倍功半。为了应付接下来的生活,他不得不从银行又取了1000元出来。

还有一笔人情消费也让肖晓感到很无奈:每次回家,父母总是嘱咐他多买点礼物送给乡里乡亲。给隔壁的张爹爹带两瓶酒,给前屋的伯母捎些补品,给后屋王姐的闺女买条围巾„„父母对他说:“你是城里人了,给乡亲们带点礼物是应该的,我们脸上也有光。”

如今三年过去了,肖晓的存款只有不到3万元,而房价却在不断上涨。肖晓有些沮丧,照这样下去,他根本不可能在县城安家„„

人情消费带来的经济负担让人不堪重负,它引发的矛盾也足以让原本和谐的家庭关系产生裂痕甚至瓦解。

张庆和方丽本是相亲相爱的一对小夫妻,开有一家副食店,张庆负责进货、送货,方丽负责守店,小两口配合默契,很少红脸,最近却因为人情往来方面的事闹起了离婚。事情是这样的:张庆的弟弟带了女朋友上门,按照惯例该封个500元的见面礼,可方丽却执意只包了200元。张庆不依:“你妹妹带男朋友来时咱给的是500元,为什么我弟来就只给200元呢?”方丽说:“他要是能认定这个姑娘就是你弟媳妇,我一定给500元,一分都不会少!”张庆一听来气了:“我弟带女朋友上门,你居然说这样不吉利的话!”方丽理直气壮:“他几个月前带回来一个,我不是给了500元吗?现在又换一个,我又得给500元。他要是下次再换一个,我还得再给,这样下去谁给得起啊?”张庆更气了:“你这说的什么话啊?难道他是存心换女朋友的吗?你话说得也太刻薄了!”方丽毫不示弱:“是我刻薄还是你们家有三心二意的传统啊?”两人你来我往,从动嘴到动手,最后闹上了法庭要离婚。

比起送礼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引发的各种矛盾,更加不容小觑的是变质的人情消费带给社会的“精神污染”。

乡镇公务员小张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开始给老师送礼,先是教师节和春节送,后来发现别的家长连端午节、中秋节都送,她也跟风,于是一年四次给老师送礼,比给父母送得q还勤。送礼的目的,无非是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孩子,比如安排个好座位,多开点小灶。原先是送烟酒等礼品,后来变成了送购物卡,最后干脆送红包。一开始小张给老师送礼还避着儿子,怕影响孩子。后来听儿子说,班上某同学考试名次倒退了,但因为家长给老师送了礼,排座位时还是换了个好位置。原来儿子早就知道这些,她也就不再藏着掖着,有时送礼还从儿子那儿打听一些老师的相关信息。

去年,小张被学校教导处叫到了学校。原来,上三年级的儿子在学校打架,才8岁的孩子向同伴下狠手,边打边叫嚣:“打你也白打,反正我妈给老师送过礼的,老师不会把我怎么样!”小小年纪居然认为送礼可以摆平一切!小张这才警醒,送礼之风竟然给儿子造成了如此恶劣的影响!

据调查,请客送礼之风已在青少年中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危害。一些孩子模仿大人摆生日宴,邀请同学好友参加,甚至还有孩子偷父母的钱请同学吃饭。

送礼之风不但让人情消费完全变味,更让人际交往变得势利、功利,而在这种势利和功利的背后,则隐藏着各类腐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要树立健康的人情消费观

中国是礼仪之邦,适当的人情往来无疑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当“关系学”盛行、“面子论”风靡,礼数变成了钱数,礼仪只剩下礼物,人情消费也就完全变质了。特别是在熟人圈子相对密集的小城镇,人情消费风气尤盛。民间有种说法,宁肯欠人钱,不可欠人礼。欠礼就是欠情,钱好还,情难还。所以,明知累,还得碍于面子跟风攀比,好多人陷入人情消费这个“打不破、躲不掉、花不起”的怪圈而无法自拔,既是受害者,也是参与者,自觉不自觉地助长着人情消费这股歪风的蔓延。

去年夏天,某县文化站刘站长的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当天,刘站长欢天喜地地买来糖果发给同事,让大家分享他的喜悦。可同事们拿到糖果后的反应让他大感意外――他们纷纷给他送红包!刘站长无奈地说:“我本不想办酒席的,太麻烦,可同事们不约而同地硬要塞给我‘礼钱’,磨不开面子我只好收了,当然酒席也就不能不办了,只是感觉怪怪的,像是被‘人情’绑架了。”

泛滥的人情消费,让收礼者和送礼者都不堪其扰。作为送礼者,礼物的轻重,是否符合送礼者的身份,是否符合收礼者的喜好,凑份子该凑多少合适,等等,都是让人纠结的问题。而对于收礼者来说,明明不该收的礼,收也不是拒也不是,更是左右为难。

“其实,理性来看,礼是情的媒介。重情轻礼,才应是社会所倡导的。”社会学专家郑沪生表示,随着随礼金额、档次的不断攀升,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那份情谊却会变得越来越疏远。

要走出人情消费的怪圈,需要从我做起,树立健康的“人情观”,不随波逐流。时评员史泽娜认为,要从每个小我做起,量力而行,合理安排、支出人情消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麻烦。花店女老板卫宁就是这样一名先行者。她动员未婚夫陈少杰用浪漫的“素婚”向铺张的传统婚礼挑战,勇敢地走出了人情消费的怪圈。卫宁原来也打算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毕竟婚礼是女人一生中最闪亮的时刻,怎么隆重都不为过。可她见识过太多奢华婚礼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也目睹过有的闺蜜“劳民伤财”办婚礼的全过程,于是果断决定:取消大张旗鼓的仪式,办一场属于两个人的朴素婚礼。“酒席不办了,那我们送出去的礼金不是收不回来了?”未婚夫陈少杰不解。“能收回多少礼金啊?辛辛苦苦操办下来,礼金全给酒店和婚庆公司还不够,别人也得陪我们折腾。再说了,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它不需要盛大的仪式,需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爱情和经营爱情的智慧!”卫宁耐心说服未婚夫后,两个人开始了甜蜜浪漫的丽江之旅,并在途中发微博,向网友们宣告他们的幸福,赢得了很多朋友的真诚祝福!

刹住人情歪风,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倡导,换一种清新的方式表情达意。比如,薄信一封、清茶一壶、鲜花一束,既节约又不失礼节,还能更多地重视情感、关注心灵。小楠、小红、小珍、小敏四个人,上高中时住一个宿舍,大学毕业后凑巧又一起回到县城,成了亲如姐妹的闺蜜。各自找到男朋友谈婚论嫁时,为了避免为人情所累,同时不想让纯真的友谊被世俗的东西玷污,老大小楠提出,结婚时大家相互免礼,只在一起聚一聚庆祝一下。她的提议得到姐妹们的响应。老大小楠第一个结婚,由她做东,在一家既简朴又雅致的茶餐厅请姐妹们聚了聚。到小红、小珍、小敏结婚时,都沿袭老大的做法,轻松愉快地召集聚会。以后,谁家有了喜事,都沿袭这个传统,既联系了感情,又没啥负担,经济上精神上都很轻松。如今,四姐妹从豆蔻年华跨进中年门槛,彼此间的友情依然纯真、美好,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愈发浓郁。

端正人情观,树立文明新风,更需要全社会的正确引导。人情消费泛滥之风不是一两天刮起来的,当然也不会戛然而止,要想遏制它,需要全社会努力。重庆市社科院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孙元明认为,扭转这一现象,要重视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宣传教育,比如以健康的风气和价值观引导民众移风易俗,跳出人际交往怪圈,树立好的精气神和人文精神,通过长期努力,改变地区的文明状况。首先,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要求国家公务人员从自身做起,坚决反对送礼、抵制送礼,让送礼者无处可送。同时,健全监督管理新机制,针对一些借人情消费敛财的腐败现象,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机制,加强监察力度,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其次,各类媒体要营造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合理消费及遇事简办的益处,对大操大办的恶习进行曝光,让人与人之间真诚交流,重情不重礼成为新风尚、新潮流。最后,还要加强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引导人们以健康的形式开展社交活动,自觉摒弃旧习俗,让人情消费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编辑:冯士军〕

第四篇:杨 柳 青

教材:人教版小学音乐第八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导入激发学生演唱兴趣。

2、通过学唱歌曲《杨柳青》了解江南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3、通过南、北民歌的对比,进一步了解南、北民歌的不同点。

4、通过学唱民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

1、学唱江苏民歌《杨柳青》;

2、感受、对比南、北民歌的特点;

3、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同音反复、歌曲的地方风味 课前准备: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律动:唱《拍手拍手》歌进教室,三段歌词用三种不同的节奏。

一、导入:师:同学们的歌声太美了,老师从你们变化的掌声中看出你们激动的心情,老师想送一首歌给你们,你们猜一猜,它是那个地方的歌曲?曲名叫什么?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

师:你们去过江苏吗?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地肥沃、经济发达、名胜古迹多,那儿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引来了世人对他们的称赞,用一句上海话来形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么美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跟我一同走进江苏。 多媒体;播放江苏的名胜古迹

师:江苏的风景美,江苏的歌曲更好听,你们想不想听? 生:想。

二、歌曲教唱:

1、初听歌曲《杨柳青》

师;这首歌是用普通话演唱的吗? 生:用地方方言(或江苏方言) 师:是用江苏方言演唱的一首民歌 板书: 杨柳青 江苏民歌 师:什么叫民歌?(学生可自由发言)

师小结:民歌就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口头创作的,用当地方言演唱的歌曲叫民歌。

师:提问这首歌的情绪、速度 生:情绪欢快、活泼 , 速度稍快

2、复听歌曲《杨柳青》 师:听时发现了什么,那个地方的感觉有特别的地方,你听清

楚了吗?

﹒﹒ ﹒﹒﹒

生:在126和121两处加了下划音。

师:说一说加了下滑音以后,歌曲的效果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有了诙谐的情调

师:跟录音只在露水和杨柳两处唱,其他地方听。 3、再听歌曲《杨柳青》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衬词部分有几处音型、节奏型相同

的地方,共有几处?我们用横线把他标出来。 生:共有四处。

师;跟录音只演唱有下滑音和四处节奏型相同的地方,其他地

方听。

4、探究衬词

师:是什么原因导致歌曲的民歌气息这么浓郁,用自己的话,

或者自己在歌曲中找到答案。 生:衬词 师:对,是运用了地方方言的衬词导致了浓郁的民歌气息,下

面我们按节奏来读一遍衬词,注意尽量用地方方言来读。(师

提示:露水、麦苗、石子、杨柳的读音)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的钢琴演唱一遍衬词。

5、演唱歌曲《杨柳青》

师:我们已经多次感受了歌曲杨柳青,下面老师想唱这首歌,

老师用稍慢的速度来唱,请同学们听清歌词,然后,你们也用

稍慢的速度来演唱,我们来比一比,看那个唱的准,唱的地道,

(实际上是教师的范唱)

学生演唱时注意下滑音、衬词、地方方言等

6、歌曲处理

师:通过初听、复听、再听和自己的演唱,充分感受了歌曲《杨

柳青》,并对这首歌曲的曲调进行了探究,你能总结一下到目

前为止我们所学的主要内容吗?

生:知道了这首歌的情绪、速度,掌握了民歌的含义,了解了

下滑音运用产生的诙谐情调,四处同一音型反复,衬词的运用

更具地方特色。

师:我们把所探究的内容全部融入到歌曲中,我还有个建议在

同音反复的地方我们加上拍手或同座位相互拍手的方式来演

唱这首歌,老师为你们伴奏。

7、发散、对比、巩固

师:这首歌和我刚开始唱的《茉莉花》同为江苏民歌,我们从

旋律上体味到南方民歌的细腻、委婉,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上

节课演唱的歌曲《大雁湖》,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旋律波动

较大,多大跳。

三、拓展

1、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南北差异大,

南、北划分以秦岭为界,秦岭以北为北方,秦岭以南为南方,由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北方多高山、高原,南方多水乡、平原,从而导致南、北方人们不同的个性,北方人豪爽、奔放,南方人多细腻、委婉,从语言上也能分辨出来。请同学们模仿一下,老师也来模仿。

2、南北民歌大汇展

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回家搜集一下南北民歌,请说出你们搜

集到的民歌的地名、曲名,并且能唱上两句,我们来一个

民歌大汇展。

板书: 南 北

四、小结:今天的民歌大汇展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去传唱、搜集民歌,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爱祖国、爱家乡的信念,在这春末夏至的季节,让我们和今天听课的老师一起再唱杨柳青,共同感受江南民歌给我们带来的浓浓情谊。

第五篇:震柳精神

关于开展“弘扬震柳精神 推动科学发展”

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党支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弘扬‚震柳‛精神,奋力推进全镇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按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大力弘扬‘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震柳精神‛的总体要求,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岗位、真抓实干、勇创一流,在加快建设和谐富裕新李旺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新辉煌,镇党委决定在全镇深入开展‚弘扬镇流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

一、 活动宗旨

紧紧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弘扬一种精神、突出一个主题、实施一项战略‛这一核心,在全镇掀起弘扬‚震柳精神‛的热潮,即弘扬震柳临危不惧、历难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奋斗,志存高远,埋头苦干,为李旺发展振兴献全部力量;弘扬震柳顽强拼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负重拼搏,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活动内容

1、强化宣传,使之家喻户晓。在镇宣传公示栏开设‚弘扬震柳精神 推动科学发展‛专题报道,黑板报要及时更换。各、(站所)要以‚弘扬震柳精神 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专栏,大力宣传‚震柳精神‛,使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全镇中小学生中,把传承‚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弘扬‚震柳精神‛作为

‚看家乡、爱家乡、颂家乡‛活动为重要内容,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团、队)会、社会实践轰动等载体形式,广泛开展‚我与‘震柳精神’同行‛主题实践活动,让‚震柳精神‛根植于青少年心灵。

2、理论引导,挖掘精神内涵。镇领导要撰写弘扬‚震柳精神‛文章,在新闻媒体刊播,深化理论引导。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引导全镇人民深化对‚震柳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3、开展文化活动,扩展宣传层面。各行政村要专门设计、组织以弘扬‚震柳精神‛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震柳精神‛的宣传在机关、校园、村文化活动中有充分的体现。在文化艺术层面把‚震柳精神‛的宣传活动搞得更加生动多彩。

4、开展大讨论活动,凝聚发展合力。各行政村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震柳’精神,破‘满’树立危机意识、破‘难’树立机遇意识、破‘旧’树立创新意识、破‘靠’树立开拓意识‛开展讨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围绕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创一流站排头的意识强不强、加快发展的干劲不足‛开展讨论;广大群众要围绕‚如何传承弘扬震柳精神,立足岗位创一流;开展讨论。要采取党委中心组学习、座谈交流、撰写体会等多种形式,把讨论活动引向深入,从而把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镇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推进海原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5、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科学发展。组织全镇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按照深入实施‚兴海富民‛战略总体要求,紧紧围绕‚选准三个突破口‛,实现‚五镇目标‛等重点工作,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倡导和践行‚震柳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争先

创优活动,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引领和鼓舞全镇人民,锐意改革创新,继续艰苦创业,把坚定的理念贯穿于和谐富裕新海原建设之中,更好地推动海原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

6、选树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在全镇各个行业、各条战线推介宣传一批在‚弘扬震柳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各条战线典型人物和群体,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内涵,大力宣传新时期创业之星、劳动模范和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努力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尚。

三、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全镇各级领导要把这一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抓手,切实摆上重要日程,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突出特色,创新载体。各村要紧紧围绕‚弘扬震柳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主题,结合各自实际,创设生动鲜活、各具特色的活动载体,确定符合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的活动内容,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主题实践活动。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各行政村要利用板报、橱窗、条幅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努力为主题实践活动营造强大舆论声势和良好社会氛围。

4、注重结合,增强实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推进主题实践活动与搞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把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镇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相结合,与镇委年终目标考核相结合,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柳人情散文随笔范文】相关文章:

病魔无情,人情有爱散文04-16

古柳青青散文04-20

南柳兴龙寺散文04-15

云翳美丽柳拂春帏散文04-08

人情关系范文05-17

义理人情范文05-18

人情债范文05-15

人情消费看法范文05-31

人情做透范文05-17

农村人情债范文05-20

上一篇:楼盘代理协议书范文下一篇:离婚协议书手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