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

2024-04-2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通用14篇)

篇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是老人们传下来的,听别人说树也是有生命的,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生活规律。

以下正是一颗老树的想法:哎,我真是后悔啊,要不是当初与别人比姿态,现在的我也不至于老成现在的样子也没有人愿意用我做事情啦。还记得当初我和好多朋友们一起被栽到这里,我们当初都说一定要做栋梁之才。渐渐的我发现我们尽管有直挺的腰干,但是却发现很丑,于是我执着与自己的外部,努力让自己长大好看些,让自己的枝条飞舞些。慢慢的我长的不再直挺,没有原来粗壮的腰干了。而当这时候我发现自己身上有好多的虫子,啄木鸟先生也有些讨厌我,但是还是尽力的.为我驱虫。但是由于我本身的原因,自己已经不能很朋友们一样的粗壮,一样的成才了。当看到朋友们被当作栋梁带走的时候,我开始后悔,但是已经无济于事了。

看到这里,你是否想到了些什么,是不是觉得自己有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面。趁现在还年轻回头吧,对梦想努力,别让周围的诱惑困扰了你们。

篇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篇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

一、早——行动早、计划早

特长生的培养周期长、收效慢的特点决定了特长生的培养必须注意一个“早”字。因此每接一个新班起,我们就要把培养特长生的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开学前借助学生档案,提前熟悉学生的情况,尤其是特长生的情况,做到人未到,情先知。开学之后,便要通过问原班主任、任课老师,课堂提问,测验,谈心,旁窥等手段去进行印证已知的考试成绩、操行评价是否属实,检测原特长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还须把眼睁大些,圈出有培养潜力的准特长生。这样,通过几层查找认证,便能发现特长生和准尖。——此谓之行动早。例如,我在一年级接我现在所教班级时候,孩子们很小,而且新接班级不了解孩子们情况,我就开始观察了解每个孩子,后来我发现王睿和孔繁树两位同学有表演才能,并在教师节来临之际鼓励他们表演节目,在我的鼓励之下,他们共同表演的舞蹈《动起来》给全校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从此为学校挖掘出了两位小演员。多年来,在每一次学校活动中他们都起到了大梁的作用。

二、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

特长生个人品格和学习品格好,对同步进行的教学内容往往掌握得又快又好。学有余力的特长生,有时会失去追求的目标,骄傲自满,浪费时间。这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特长生不断学习,学习实用本领,尤其是学习课外知识。古语说,有容乃大。一个特长生,要有充足的发展后劲,就要有宽广的课外知识。无论什么考试,其实都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积得厚,才可能发得快发得准发得好。这有如建房,占地宽而实,房子才可能建得高而坚。任何一个求发展的特长生,都不应该满足于课本知识,而应积极了解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如文学名著、科技常识。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之源。书读得多,才可能学得深,学得精,学得新,才可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可能成为更加优秀的特长生。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开阔眼界,提高素质。

学得游刃有余的特长生很欢迎教师解其惑、指其路的点拨式指导,使他们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指导是警句式的,语句要言不烦而非夸夸其谈,师生心领神会而不貌合神离。在指导过程中,可多帮助他们做分析,提供自己的看法,但具体怎么做要由他们自己决定,应该允许他们殊途同归,鼓励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时的教师,要象教孩子走路的父亲,只要告诉孩子走的方法和走的地点,然后看着他走就可以了。也许,没有父亲扶着的孩子会摔更多的跤,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孩子一定学得更快、学得更欢。

要使“消化能力”特别强的特长生得到更多的“营养”,除了保证正常的“三餐”外,还需要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参加课外带有竞赛性质的提高班,多进行高难度的智力训练和能力训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训练中要重视训练思维,如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使思维向高精尖,深广新上发展。

为了提高对特长生学法指导的针对性,教师要建立特长生档案,对他们进行跟踪辅导。应对特长生每科的月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及时表扬进步的同学,了解落后同学退步的原因,然后进行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

以上观点,只是我个人的陋见。要想培养出特长生,当然还须做比这还要多的工作,积累比这还要丰富的经验,还要更加讲究方法和技巧。不过,我想,有一点是公认的——培养特长生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需要我们教师的耐心与执着。

参考文献

[1]王永强.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培养体育特长生的学习兴趣[J].少年体育训练.2009 (2) .

[2]朱广宇.农村学校体育特长生选拔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 (6) .

[3]莫冷梅.培养美术特长生的有效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0 (9) .

篇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温家宝谈教育》是一部文集性质的作品,此书收录了温家宝从1995—2013年期间,在教育问题上的一些代表性论述,内容涉及中国教育的各个领域,总计达50万字。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由此对当前的国民教育进行了一些新思考。

当前教育问题聚焦于教育公平,这也是《温家宝谈教育》一书中的重要话题。温家宝曾说:“最大的公平就是教育公平,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为伟大的工具。”的确,教育要公平毋庸置疑。但是,何谓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自恢复高考以来,教育公平的焦点始终集中在“考大学”这个问题上。当前,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约1200万,而高校录取率仅为40%,这也就意味着60%的人无法上大学。残酷的竞争,导致了高考公平问题,使之成为最敏感的社会问题。在一般人看来,高考公平便是教育公平。实则不然,中国教育的差距,并不是从高考开始的,而是在基础教育时便拉开了差距。现在社会上有一句流行的教育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由于巨大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上亿农村地区的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而且根本就没有赢的可能。由基础教育所引发的不平等,不是高考考试制度设计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怎样的制度设计,都不可能彻底解决剩余60%学生的上学问题。那么,也就意味着,高考制度无论如何改革,在剩余60%的学子看来,都是不公平的制度。

理性而言,高教公平并不是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高教公平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欧美教育的公平实则是体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保障每一个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才是教育公平的真正体现。作为当代中国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温家宝很早便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任职国务院总理期间,温家宝多次谈到农村教育问题,他曾说:“不懂农村教育,便不可能懂中国教育。”因此,他的教育观也被称为农民教育观。温家宝之所以强调农村教育,是因为中国农村教育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文盲约为8500万,其中西部地区的文盲占全国文盲比例的50%,此外中国每年新增文盲50万人,其中80%为女性。文盲是由于教育缺失所导致的,文盲率直接表明了中国农村地区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三方面:一是教育经费不足。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学环境差、教师待遇差、教师素质低等问题。温家宝曾说:“发展教育不仅要投入人力,更要投入物力。”没有物力的投入,好比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育发展将无从谈起,教育公平更将无从谈起。二是失学率居高不下。在贫困地区,女童的失学率非常惊人,女性失学是社会不平等的一种体现,如果不能够保证女性的受教育权利,那么社会平等将成为一句空话,妇女权益的保障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三是特殊儿童的教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特殊儿童约为1200万。在教育上,特殊儿童的花费比正常儿童更多,对农村地区家庭而言,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如果得不到政府支持,那么特殊儿童将得不到必要的教育,最终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既然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已经如此严重,为何地方政府迟迟没有行动呢?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成为官员考核的硬指标,投资教育见效慢,甚至可能不见效。对多数官员而言,为了政绩,为了仕途,理所当然会选择见效快的项目。此外,在教育经费投入上一直没有制度上的保障。自1993年以来,我国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平均为GDP的2.5%左右,与世界最低标准4%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事实上,即便采用了4%的标准,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仅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例,一年开支约为30亿美元。而中国顶级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一年仅为5亿美元。虽然经费不能够决定科研实力,但是如此巨大的经费差距,对高校发展不可能一点影响都没有。国内顶级学府与世界发达水平尚且存在着鸿沟天堑般的差距,农村地区学校的情况就更难以想象。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呢?温家宝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将发展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当今世界竞争,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实则是教育的竞争。“只有办一流的教育、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在发展教育问题上,政府应当起引导作用。在制度层面上保障教育的发展,引导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鼓励教育家办学。所谓“教育家”是那些爱教育、懂教育,长期处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是将教育视为信仰,有志于终身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三是加强教师人才的保障力度。当前,农村地区存在着教育人才紧缺的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教师人才流失的情况十分严重。据统计,西部教师收入和东部教师的收入差距最多可达十倍,西部教师的收入甚至不如东部地区的农民工高。如果不能保障教师人才的基本权益,不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那么发展高素质教育将成为一个空中楼阁。

“钱学森之问”是书中另一个引起笔者关注的问题。所谓“钱学森之问”是指2005年温家宝在探望钱学森时,钱老感慨地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可以说问到了中国教育的根源,如果高校不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世界级的大师,那么中国高校何以宣称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呢?而这一问题的根源,究竟出在高校,还是出在其他地方呢?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笔者偶然看到一篇名为《中国教育问题》的文章,作者为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葛剑雄先生认为,“钱学森之问”的根源,实则不在大学,而在社会。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潮,在科研上急功近利,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制,压缩了青年学者的成长空间,没有为青年人提供必要的发展条件,没有给青年人发展的空间和必要的条件。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那么中国的大学永远都不可能出现杰出的人才。在这个问题上,温家宝也有类似的看法。温家宝指出,教育是百年大计,且并不是在短期内便可以看到实效的。在教育投入上,要有长期规划,要有毅力,有恒心,可持续地投入。温家宝还指出,我们应当发展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是千秋大业,关系到国家、民族以及每个中国人的发展,必须具备整体思维。既要立足于当前,又必须着眼于未来。

笔者最后想要谈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教育独立性的问题。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内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外行领导内行现象。当前高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由于高校办学不独立造成的。以美国的大学为例,其主要的资金源自于社会,但是高校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可以不受政府和社会的干预。而在中国,高校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高校工作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专心从事学术活动。就这一问题,温家宝指出,必须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把发展教育的主动权交给专家,政府应充当后勤保障角色。温家宝还指出,应当重视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在过去,以行政手段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是不合理的。教育资源的配置应当从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将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将配置权力给予教育家,让教育家安心办学、有权办学、一心办学。这是促进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未能全面展现《温家宝谈教育》一书的深刻内涵。希望读者能够亲自去阅读和感受此书的宏大深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温家宝在教育问题上的真知灼见,充分体现他作为一个卓越政治家的眼光。无论是教育工作者或是一般的读者,一定能从这部作品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篇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隔壁的修车厂要占地,几棵树立在了那里,面临的`是被砍伐或挪窝的命运。都说人挪活,树挪死,我只能心一横,砍了。砍树是一个体力活,树的一生都在长,没有尽头,而我们却早早止步。那么我只能借助于工具,一把锃亮的刀具,一刀刀剥离他和大地的联系。木屑从砍口处跳出来,洒在了周围的地上,更像是树的青春被击落得粉碎。砍到一定程度时已显得费劲,也露出树干上的年轮。木屑的味道更是带着清香,像割草机在草地上来来回回。

休息间隙,我算了算日子,这棵枇杷树已经生长了十年有余了,年年都在结果子,味道还不错。这样砍掉,确实可惜,而这十多年,我们各自的改变又怎能不说大呢。我们有很多个十年,而这十年,却是批把树的一生。我还可以联系到的,是那一坛子酒,浸透了枇杷的味道。我想,即便他的生命就此陨落,却会在我的记忆里无数次活过来。

批把树的木质较硬,刀砍在上面,声音像是砍在石头上一样。我在感叹,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一颗速生的树木长到腰粗,而枇杷树却只有手臂大小。但在这一刻,我却更加信赖,类似枇杷的生长,才算坚实可靠。坚实的生长,都是一点点靠时间累积起来的,没有捷径可循,没有一步登天之说。这让我想起年轻的时候,心比天高,往往只是一个梦,是时候梦醒了。

当枇杷树终于被放倒,我有些兴奋,但这兴奋并没有维持多久。在剔除枝叶的时候,我失落了。那么一根笔直的树,就这样消失在我日常生活中,感情从最初的可有可无,变成了离别时的无限眷恋。收拾粗圆树干的时候,我遐想着,要是可以用他做一张桌子,该多好。他从生命的一端连接到了另一端,我可以在上面看书写字,最重要的是可以抚摸他细腻的纹路,感受着时间和阳光的杰作。更重要的是,这是我种下的,他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我的日常,我对他有着心心相惜的生命认同,我爱他。而我并不会木工,也没有工具,我并不知道如何把他变成一件充满情感气息的生活用品。他就这样被摆在那里,直直的吹着寒风,我不知所从。

还有两棵李树,幸而年龄还小,也就几岁,连同一棵枣树,虽然年纪十好几年了,也有移栽的可能,找到了主人,托付了终生。两棵较大的速生刺桐,已被先前砍掉,粗壮的树干倒在那里,挪不动,也无太多用武之地,就要被填埋在土下。那一片地,一下子敞亮了许多,但到了夏天,恐怕又是毒辣辣的刺眼。心里头的空,是再也看不见他们,他们各自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变化。能撑到最后的,不能闯过难关的,都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欣欣向荣过。我们可以根据使用效果对他们进行评价,但他们并不依赖我们的评价而活,他们的肢体,他们的信仰,永远会通过更多的植物来传承。传承,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绿色的气息。

篇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镜头一]

第一位老师是我小学数学老师,她有一双慈祥的眼睛,宋老师,我的启蒙老师,她用眼神给了我一份肯定,也给了我永恒的自信。有一次班会课上,她要求我们大家表演才艺,大家都很胆小,不敢上台表现自己,我也如此。这是,突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指我对老师说:“她能行。”我当时害怕极了,不敢看老师的眼睛,甚至会怕她叫我表演。当我不小心与老师四目相对时发现老师的眼神里充满了信任与鼓励。我不知怎么的,突然充满了勇气,之前的害怕都换成了想要展现自己的欲望。当我上台表演完之后,老师用手轻轻放在我的背上并投来了赞许且慈祥的目光,对我说:“你可以做一个既会读书又会跳舞的好学生。”这件事让我做每件事都充满了自信。

[分析处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眼神。正所谓。人与物样,其神在目。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被他的学生捕捉到,从而可能会影响着他一生。宋老师擅于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总觉得在她眼中,我是那么的优秀。正因为这样我就要努力永远都是那么优秀。不能说我现在的成就都是因为她,但是她那善于给学生信心,动力的眼神让我一直处于自信的状态。

[镜头二]

另外一位老师,是我的一位中学数学老师,很严厉。记得那一次是在食堂,由于我们是贵族学校,每个小孩在家都是被宠着的,所以都有着傲气。那时班里有一个卑微的女生,有一次是在食堂,一个调皮的男生将辣椒粉偷偷倒在女生的头上,女生发现后告诉了这位数学老师,听了女生的哭诉后,二话没说,对那位男生大声训斥,看那位男生也没有丝毫认错之意,还是那种不屑的表情,老师情急之下,踢了一脚那个男生。事后,老师被领导教育了一番,那个男同学也被思想教育了一番。而更可怜的是那个女孩。因为这件事,更加受人欺侮,也只能默默承受,也没再去找过老师。变得更加自卑了。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分析处理]

沟通技巧的掌握是处理师生问题的重要手段。如果老师掌握好沟通技巧,知道换位思考,重视学生,角色走位。那么便会妥善处理这件事,对女孩心理也不会造成严重伤害,男孩会反省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有悔改之意。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方法不对,最终导致了不好的结果。这与在培养人,教育人时背道而驰了。

[反思和领悟]

篇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散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以下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散文,欢迎阅览!

“小苗长成大树要多久?大约吧。可一个人要成长,成才。要多久?我不知道。可能10年,可能,30年……人就像树,要努力地往地底深处扎根,汲取水分和养分,才能长得更快。”他这么对我说。

几年来,这话不曾忘记。第一次看见他是在小学的植树节。我们坐着大巴去一片小树林里植树。当我们在烈日下扛着小树苗“呼哧呼哧”地跑向地那边时,我老远就看见一个身影:破草帽,大锄头,沾满了泥的布鞋,洗到发白的毛巾。一身小麦色的皮肤显现出健康的红晕。他飞快地挖一个洞,从肩上拿起一颗树苗,埋进土中,施上肥,浇上水。整套动作娴熟自然,让站在一旁的我们吃惊不已。栽完一颗树。他略作休息。用已经湿透的毛巾擦了擦脸。他身后的那不是水痕,是汗流在土上形成的“小路”。那衬衫如在水中泡过,他给我留下第一个印象:吃苦。

在栽完一颗树后,疲惫的我们急忙躲进了车中休息。望向他那儿树苗如一道道绿色的旗杆,随风飘扬。他正在树下休息,我跑了过去。很远就听到他剧烈的喘息声。一个同学问道:老伯伯你一个人种这么多树不累吗?”他微微一笑,呼出一口气,道:“累是,谁不累啊!可我爱这些树啊!每当我种下一排树,回头一望,满眼翠绿,我就会感到一切的付出是值得的。每次看到树又长高了,又葱郁了,我就开心。这些树就像你们,是一个个孩子,快乐,活泼,生机勃勃。每当微风吹过,他们就会用“沙沙”的.歌声来减轻我的疲惫。看,那是6号,长得最快,上面还有个鸟窝。那是8号,老是长不大,但枝叶最茂盛……”迎着微笑,我们才发现,每颗树苗,他都为他们精心制作了号码牌。风儿轻轻跑过,我仿佛真看到了一群孩子玩耍、嬉戏,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气中飘荡…

正想的出神,他翻身爬起,说:“今天要种300棵,还有50棵,不能歇了!”我赶快跟了上去。他种树,埋土。我施肥,浇水。可他突然回过头,严肃的对我说,浇水、施肥不能太多。肥一小把就够了,水半壶就行了。我很疑惑,水越多,肥越多,那树不就越壮吗?他转过身,指着那棵刚刚我们成阴的大树,苍天挺拔,枝叶茂盛。说道:“知道这树为什么比平常的更茂盛吗?就是因为它的养料,水分少。我种树多年,当然知道这些水分,养料不够一棵树苗成长,因为不够它才往下,往深处扎根,吸取更多养料,水分啊。日积月累,它根必须旺盛,不像平常的养料充足的树,大风一吹就倒了,它早已和大地连为一体。自然就长的高大旺盛了,小树到大树的过程要多久?大约十年,但在这里六到七年就足够了。说完他自然的笑了。

是啊!我们不是一棵树吗?老师给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要知道更多,只能自己课外去研究和拓展。不付出额外的努力,我们凭什么比别人高一筹?强一筹?

学习就是种树,每件事都精心努力,饱含趣多的动力去干,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会留下经验和教训。趣味不一定有成果,但会留下快乐和喜悦。但若我们无任何趣味,无任何付出,只是一味的满足现状,那真一无所获,是平庸。

今年暑假,我重去了那片土地,下车看见满眼绿油油的大树震撼了我,生机勃勃,鸟语花香,但我却找不着他了。是离开了还是与树为伴?风儿再次跑过,它告诉我,他一定还在寻找自己的趣和味。

有些事,随时间送给了流年,随空间献给了岁月。但那段话,那件事。永留心中,不曾忘却。

篇8:有感于“百年树木”

这个小故事使我对这位350年前的建筑师顿生敬仰之情, 他是一个对人类对后人有着巨大爱心的人, 一个对后人有着极度的人文关怀的人, 他是以爱心和高瞻远瞩面对他的子孙后代的。他的姓名, 我不得而知, 但是他的形象在我心中却是那么的清晰和高大。掩卷深思, 我想, 我们做教师的或许还真该学一学他的精神风范。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稚嫩生命, 所肩负的使命就是呵护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关注他们的终身发展。而我们的教育体制, 逼得我们去压榨他们的学业成绩,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考试分数, 为了这个分数, 我们便不顾学生身心健康, 更谈不上高瞻远瞩的关注他们的终身发展。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说的是, 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 是9年的时间, 加上3年高中教育, 学生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是漫长的12年, 这12年, 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这期间所接受的教育, 关乎人的一生。传统的做法, 是让学生在应试教育之下, 度过漫长的时日, 最终以分数决定自己的中考、高考乃至一生的命运。在这期间, 教师们大多是以分数来衡量自己的学生, 以追求高分作为教育的手段和目的, 极少呵护学子们身心的康健, 然而, 学生即使以高分进入名牌大学、热门专业, 心灵则往往是被扭曲的, 身心则是不健全的。我们这十年树人, 培养的仅仅是做题高手, 得分高手。学生除此别无所长, 一句话, 人们忽视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未能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把他们培养成了空心树、歪脖子树。

牛津大学校园那片橡树, 得以成材并在350年后派上用场, 我觉得不仅仅是那位伟大的建筑师一个人的功劳。试想, 在这漫长的350年的岁月里, 这片橡树未遭刀斧之劫, 最终成材, 实属万幸, 它是受到了数代人的呵护才得以成材的。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 这不仅需要一个或几个富有人文关怀思想的教师去呵护他们, 而是需要所有与他们形成师生关系的教师去呵护, 需要不同年级段、不同学校的, 凡是教过他的教师都要具备这种素质和理念, 用这种素质和理念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

多数孩子都崇尚独立自主, 渴望个性价值得实现,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他们的诉求, 他们的天赋被蹂躏被遏制, 现实中有不少孩子从小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除了考试还是考试, 只有应付考试的技能而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 不懂起码的人情世故, 不要说独自远行, 就是过条马路也叫父母牵肠挂肚。

百年树木, 福泽后人, 300多年前的建筑师做到了;十年树人, 功在当代, 我们不该做得到么?

参考文献

篇9: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一、掌握学生思想特点,学习品德知识,提高道德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德育工作首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思想实际,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道德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作为一名班主任,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教师对学生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戴老师,更有利于加深师生的感情,从而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

二、激发兴趣,调节情感,深入研究授课艺术

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前提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讲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可联系思品课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机会参与活动,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结合贯彻“减负”精神,我们基本取消了那种死记死抄的思品课学生作业。倡导富有活动性、实践性的学习自创“作业”。

三、联系生活实际,指导道德行为,强化自我教育意识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时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在指导道德行为中强化自我教育意识是行之有效的。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家里的“小皇帝”,贪图享乐,害怕艰苦,轻视劳动,不热爱劳动人民,不珍惜劳动成果。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方面加强劳动观点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让学生在日常的反复的自我服务、义务劳动和家务劳动中,获得劳动体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将思想教育与劳动、生活实践有效地相合,不断进行有效的尝试和改进,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取得较显著的成果。

四、量化管理培养学生相互评价,约束、规范日常行为

在初步形成道德观念的基础上,每个学生不但教育他们自己该怎样做,而且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能对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监督和帮助,形成良好的校园新风尚。 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相互评价、约束、规范日常行为,是一种自我教育的好方法。我们依据学生行为的量化数据,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范》为评比标准,组织班干部和学生定期进行考评和自我对照评测。在自我评测的基础上,由小组互相评比,再拿回家让家长考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和完善各类班队活动。

五、建立建全完善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

通过考试,我们只能考察出学生对思品知识掌握了多少,而不能反映出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这充分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节。为了搞好其评价工作,要建立和健全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考核制度,成立评价机构,配备人员,使评价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一是要实行评价目标管理,使评价内容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增强思想品德评价的实效性;三是使广大德育工作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完善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学者深入地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程度,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10:教育心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古曰:“信、达、雅”;“仁、义、礼、智、信”。中华儿女自幼便听同一句话长大:“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泱泱大国文明传承五千年,怎能在现代失了文化的精髓?诚,由心诚,不欺己,不欺人。当代重教育,反而太重教育,以致生出“真人假事”也没什么关系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有些荒诞。连最基本的诚信都做不到,又以何教书育人?这好像有人拿了包不含氮磷钾的化肥,一边说着这也是化肥,一边一股脑儿倒树根上了一样,这树能长好吗?

多有圣贤求学问。不来严谨,何来学问?如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因零件故障而全盘覆灭,成败优劣,有时仅在分毫之差。负责殷墟遗址考古的‘’女战神”,在墓穴发掘到五米深时坚持继续,商王之妻妇好的惊世传奇才得以展现世人眼前。秦朝小官“喜”,恪尽职守,一丝不苟,认真记录自己所管辖地区的人口户籍,每日认真抄写秦朝法规,并烂熟于心,上至国家大法,下至生活琐事,甚至连偷窃失作案手法、抓捕时间及惩罚都记载极为详细,为后世法律的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诚实的华盛顿》《爱迪生救妈妈》等此类文章的出现会对当代青少年产生不同程度的误导,致使他们在孩童时代对此的思想就已根深蒂固,将来难以修改。如是“细水常流”,还是“细水长流”的问题屡见不鲜,许多人们打心底里认识并坚持了十几年的理论,很可能是错误的,其原因归根究底就来源于这些不严谨,甚至被扭曲的文化常识,真正明白的少数人站出来,反倒可能被人说是错的,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成这幅摸样,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看了都会觉得心塞。

漫漫黄沙,风起遮天,需要树木的覆盖;泱泱大国,雄鹰飞天,更需人才的支撑。严谨之行,蔚然成风,实事求是,方可育得所需之才。

篇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作文

记得参加太原晚报百名小记者管护树木活动时,我既兴奋又紧张,晚上特意拿着家里的炒菜铲练习挖土的动作。

那天,我们来到了太原晚报阳光天使小记者林。森林公园的邢科长为我们讲解了如何挖坑、种树、培土的要领后,我们开始干活。我领到了水桶,我的校友李佳乐领到了铁锹,妈妈领到了树苗,我们邀请另外四个没有领到工具的女同学,一同结成小组开始挖树坑。挖树坑的活儿肯定要由“男子汉”来完成了。第一次拿起铁锹感觉很不好操作,比家里的炒菜铲笨重多了,草皮的根都缠绕在土地里,很难挖。我急得满头汗,正想把铁锹交给妈妈代劳时,编辑部的老师过来鼓励我:“张津睿,你拿铁锹的姿势特别帅哦,怪不得你的文章写得那么好呢,因为思路是源于生活,对吧?”听着鼓励,我心里美滋滋的,打消了求助的念头,开始一点一点地挖起来,挖不动的地方就干脆用手来刨,去掉草皮后,下面的土就好“对付”一些了,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挖出了一个大坑,一棵皂角树高高地立在了小记者林。给树浇水时,我同样没有让妈妈帮忙,一桶不行,就提半桶;不能一气呵成,就走走歇歇,最后我给亲手种植的小树起名为“小天使成长树”。红色的马甲在绿色树丛间格外抢眼,映衬着我们的张张笑脸,像花朵一般。

篇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喜欢把老师这个职业说成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常用“如诗如画”来比喻世间美不可言、令人憧憬的境界。没有当过老师的人,大概想不到“如诗如画”的境界可以与老师的工作相联系,那是因为老师太累,生活又清苦。于是,就有了教师如同蜡烛,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比喻,有《红烛颂》、《烛光》等呕歌教师的篇章。当然也有用李商隐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然而,这些比喻都不免有些伤感。

其实,当老师的乐趣是难以言喻的。我深感老师远比蜡烛更永恒,照亮了别人,升华了自己的;即使比作“春蚕”,也是丝虽尽,身不死。蚕化作蛹,蛹变成蛾,蛾又孕育、孵化出蚕宝宝,无穷无尽……那真是如诗如画!而且是长长的“画卷”,是叙事、抒情融于一体的“诗集”。

很多人都说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相等的,而又有些同学的想法却截然不同。

有的同学说:“我很爱老师,但有时也害怕老师。”有的同学说:“我有许多话想和老师说,又不知从何说起。有的`同学说:“我希望能和老师成为朋友,又觉得与老师之间有段距离。”

长期以来,学生把老师看做权威,而自己更多地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影响了师生间的交往。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我国古代有很多优秀的师生交往的范例。其中“亦师亦友”的主张启发我们:老师是我们的好朋友,和老师的交往还体现在娱乐、生活和思想交流等方面,我们和老师共同组成学校生活共同体。

每个老师都有烦恼,但他总会选择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每个老师心目中都有他的好学生,但他知道在自己的心里必须装着所有的学生。

每个老师都会遇到令他烦恼的学生,但他知道教育需要等待、需要耐心。

每个老师都要承受工作压力,但他心中最大的压力一定是来自对学生的期盼。

每个老师都会获得工作的酬劳,但最大的酬劳一定是来自内心的愉快,这种愉快无法用语言形容,无法用金钱衡量。

篇1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

山西煤炭资源储量概况

根据2006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资料显示, 山西省保有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2 660.70×108t, 占到全国保有查明煤炭资源储量 (11 597.78×108 t) 的22.94%, 居全国第二位;煤炭资源总量为65 521×108 t, 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 (55 697×108 t) 的11.76%, 居全国第三位 (见表1) 。

根据山西省煤炭地质局资料显示, 山西保有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2652.84×108 t, 2000 m以浅的合计预测资源量为3899.14×108 t, 见表2。

在山西省2000 m以深煤炭资源储量预测表中 (见表3) 所列煤炭资源量预测, 是基于对各煤田已经掌握其可靠的煤层层位和厚度的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并以煤田为单位, 按各煤田已勘查地区的可采煤层平均厚度的总厚和平均视密度, 或资源储量丰度分别乘以面积求取。两者进行比较后, 根据煤层厚度变化趋势, 取其平均值作为资源量, 故认为预测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108 t)

呆滞与残留煤炭资源分析

现有呆滞与残留煤炭资源存量估算。

新中国成立前, 山西煤炭开发规模较小, 以开发浅部露头区为主, 故该阶段的呆滞与残留煤炭资源储量可以忽略。1949—2008年山西累计采出煤炭为103.42×108 t。其中, 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煤炭为47.26×108 t, 地方煤矿生产煤炭为56.16×108 t。由于投资、装备及技术水平的关系, 这一时期的煤炭资源采出率较低。据调查, 国有重点煤矿矿井煤炭采出率约为45%, 而总资源采出率约为35%;地方煤矿矿井煤炭采出率约为20%, 而总资源采收率约为15%。

山西呆滞与残留煤炭资源总量估算为

若地方煤矿煤炭的采出率Cd=15%, 则残留率1-Cd=85%。

由以上估算得出山西地方煤矿累计采出煤量为56.16×108 t, 则地方煤矿的呆滞与残留煤炭资源量为

式中, Qdc为地方煤矿呆滞与残留煤炭资源量;qd为地方煤矿累计采出煤炭资源量;Cd为地方煤矿总的资源采出率。

若国有重点煤矿煤炭的采出率Cg=35%, 则残留率1-Cg=65%。

由上面的估算可知, 山西国有重点煤矿累计采出煤量为547.26×108 t, 则国有重点煤矿的呆滞与残留煤炭资源量为

式中, Qgc为国有重点煤矿呆滞与残留煤炭资源量;qg为国有重点煤矿累计采出煤炭资源量;Cg为国有重点煤矿总的资源采出率。

由此得出, 从1945—2008年, 山西地方煤矿与国有重点煤矿呆滞与残留煤炭资源量为406.009亿t。

山西省未来将要形成的呆滞与残留资源量。

近年来, 经过对地方煤矿的整合与改造, 山西省煤矿开采的资源采出率已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十一五”期末, 煤炭行业总的资源采出率将达到50%, 也就是说, 仍将有50%的资源作为煤矿开采的呆滞与残留资源成为新产生的潜在资源, 其资源量为

其中, 2000 m以浅的保有查明资源总量为6552×108t, 根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预测,

未来技术发展后山西可供再利用的残留资源总量。

综上所述, 包括不合理丢弃的、现有技术或工艺条件下不能采出的呆滞与残留资源估算总量为过去采出残留量加上未来暂不能采出量为3722×108 t。

山西煤炭产能发展的资源保障度分析

现有保有查明资源量对煤炭开采的保障年限。

山西现有保有查明资源储量为2652.84×108 t, 是经过地质部门勘查后, 可供煤矿建设使用的资源量。

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可供煤矿开采年限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Nb为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可供煤矿开采年限, a;Qb保有查明资源储量, 108 t;Cp为“十一五”期间平均资源回收率, %;P为“十一五”期间煤炭产能, 108 t。

假设从现在起停止所有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 生产量按“十一五”期间规划产量6.5×108 t/a, 资源回收率按预计“十一五”期间平均50%计算, 则保有查明资源储量可供煤矿开发年限为

但事实上, 山西的煤炭地质勘查正在加速进行, 因此这一预测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2000 m以浅资源储量对煤炭开采的保障年限。

2000 m以浅的资源储量包括查明储量和预测储量。由于山西成煤环境的特点。如前所述, 预测资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从历年勘探后的结果来看, 实际勘探后的资源量均大于原先预测的资源量。2000 m以浅的资源储量可供煤矿开采年限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Nb为2000 m以浅资源储量可供煤矿开发年限, a;Qb为2000 m以浅资源储量, 108 t。

山西省2000 m以浅资源量为6552×108 t。如生产量按“十一五”期间规划产量6.5×108 t/a, 资源采出率按预计“十一五”期间平均50%计算, 则2 000 m以浅的资源储量可供煤矿开采年限为

2000 m以深资源对煤炭开采的保障年限。2000 m以深资源全部为潜在资源储量。从开采技术角度考虑, 由于2000 m以深地温和地质等问题, 开采难度大, 目前尚无相应的开采技术、设备与方法。从经济角度考虑, 由于开采深部煤层成本大幅提高, 在浅部资源能满足市场及开采需要的情况下, 开采深部煤层不具备经济可行性。

但是, 几百年后世界的能源形势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无法预测, 也许某一新型能源的规模化利用的成本低于2000 m以深资源的开采成本, 而导致放弃对煤炭的开采与利用;也许煤炭作为一种获得更高使用价值的资源, 而使2000 m以深资源的开采经济价值获得可行;也许深部煤炭通过地下气化等新技术和新方法, 转化为气体能源进行开发, 使开采成本大幅降低。

不论怎样, 山西2000 m以深的煤炭资源是客观存在的。在此, 权且将其作为一种概念进行讨论。

2000 m以深的煤炭资储量可供煤矿开采年限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Ns为2000 m以深资源储量可供煤矿开发年限, a;QS为2000 m以深资源储量, 108 t。

山西省2000 m以深资源储量为1417×108 t。生产量按预计“十一五”期间规划产量6.5×108 t/a, 资源采出率按预计“十一五”期间平均50%计算, 则2000 m以深的资源储量可供煤矿开采年限为

呆滞与残留资源储量对煤炭开采的保障年限。

呆滞和残留资源储量可供煤炭开采年限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Nzc为滞留和残留煤炭资源储量可供煤矿开发年限, a;Qzc为滞留和残留煤炭资源储量, 108 t;Cz为资源再回收率, %。

按以上所述, 潜在资源总量合计为3 722×108 t, 仍按产量6.5×108 t/a (或相当热量的煤气) , 呆滞和残留资源再采出率按30%计算,

则Nzc=3722×108t×30%6.5×108t/a=172 a.

山西煤炭资源对产能发展的总体保障年限分析。

综上所述, 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特别是采用比较现实的资源采出率等关键参数后, 山西煤炭资源可供开采年限为

可见, 开采山西的煤炭资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山西的煤炭资源来看, 不管是维持现有煤炭产能与采出率, 采出率的提高与产能的提高同步, 还是生产规模迅速增长而服务年限减少,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那就是山西煤炭资源使得山西不仅将拥有中国最后一个未枯竭的炼焦煤矿井, 而且山西的煤炭行业将与美国、俄罗斯等极少数国家, 以及国内几个省区共同度过煤炭行业的最后时光。

篇1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素材积累·名言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布鲁纳

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

——居里夫人

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素材积累·片段

【片段一】

“你给我一句话,就打开我一扇窗;你给我一个微笑,我就浑身是力量;你给我一个眼神,我就找到了方向。你放开双手,让我遨游知识的海洋……”每当轻轻哼唱这首歌时,我就会想起影响我一生的老师。

【评点】

片段引用歌词开头,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出奇制胜,突出了老师给“我”带来的巨大影响。

【片段二】

她中等身材,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打着卷儿,高高的鼻梁下是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嘴巴里住着一排整齐的牙齿,好像珍珠一般。最特别的是,老师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这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当我失败时,老师用眼睛鼓励我;当我害怕时,老师用眼睛给我力量;当我开小差时,老师用眼睛提醒我。

【评点】

片段对老师的身材、秀发、嘴巴、牙齿进行了粗略的描写,对老师的眼睛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详略得当。

上一篇:半屏山听课反思下一篇:离婚协议书范本无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