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作者曹操的艺术成就

2024-05-07

《观沧海》作者曹操的艺术成就(共7篇)

篇1:《观沧海》作者曹操的艺术成就

《观沧海》作者曹操的艺术成就

艺术成就

诗歌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当今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土不同”,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鲍国安塑造的曹操形象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字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书法

后人称曹操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武双全、文艺兼亥之人。而曹操是一代书法家却鲜为人知,这主要是曹操传世的书法作品较少的缘故。历史上见过曹操书法作品的人,无不赞其书作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之大美。

西晋文学家张华在《博物志》中称:“汉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

南朝的书法评论家庾肩吾在其《书品》中,把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作上、中、下,共九品;他把曹操的书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唐代书法家兼评论家张玉灌,按历代书法家的艺术成就,把它们划分为神、妙、能三类:杰立特出者为神,运用精美者为妙,离俗不谬者为能;他在书法评论专著《书 断》中称曹操的书法作品为妙品。由此看来,曹操的书法作品虽不能列为神品、上品,但在全国名书法家中是数得着的。

有史料记载,他除常与当时出名的书法家:钟繇、梁鹄、邯郸淳、韦诞、孙子荆等人切磋书艺外,还特把喜爱的秘书令梁鹄的字挂在帐中,细细揣摩、欣赏;有时夜间睡不着,便起来慢慢品位、琢磨钉满墙的梁鹄的字。不仅如此,魏宫的牌匾他都让梁鹄写,可以说仰俯皆是。他与梁鹄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梁鹄倾其一生至力于书法事业,当曹操得知梁为借读大书法家蔡邕留给韦诞的一部论笔法的专著遭拒后,便又气又恨,呕血不止时,他遂将自己专用的五灵丹拿给梁鹄服用。

曹操虽善书,大概因忙于战事、政事,没有机会写,所以他流传于世的墨迹很少。

宋郑樵在所著《通志·金石略》中,仅收录曹操书写的一篇《大飨碑》;明杨慎在《丹铅总录》中,也只是说到元朝时还有曹操书写的《贺捷表》;清叶奕苞在《金石录》中说,曹操在武昌“黄鹤楼”侧曾写有特大、凛凛有生气、正书的“涌月台”三字。现留存于世的只有两个字了,即曹操在征汉中时,写在石门南褒河一块大石上的“衮雪”二字,现已迁入汉中博物馆内。[49] 亳州《曹操地下运兵道》处所见到的“衮雪”二字,系依拓本刻写;上边两个隶书小字落款“魏王”,因系直题,又模糊不清,乃后人仿题的

篇2:《观沧海》作者曹操的艺术成就

为政举措

政治

曹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

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曹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曹所败。曹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曹“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曹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曹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总的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在选拔人才方面: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曹操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2到2,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经济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祇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屯田制的实行,是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当然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因此这个政策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短时间内就将地方变成“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欣欣向荣,称其为一大创举并不过分。曹操在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他不得擅兴发。”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得到了一致的拥护。

曹操在世时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并卓有成效,如在周瑜的家乡舒城建立的七门三堰一直到北宋宋仁宗时还能每天浇灌两万顷良田。这些政策之厉害,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反映出来:第一,曹操在汉中打过两仗,先战胜张鲁后败于刘备,但由于北方的元气恢复他前后顺利地从汉中武都等地迁出了十三四万户人口。以一户人家四口人计算,这就是五十多万。第二,建安十九年五月,吕蒙提醒孙权,曹操在皖城(即庐江)一带屯田,如果坐等他们收获,无异于如虎添翼。因此东吴趁雨季来临水军来去自如之机,孙权大动干戈亲征皖城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吕蒙、甘宁全上阵后俘获太守朱光,迁数万百姓回吴。有统计称,孙策、孙权兄弟曾先后四次打到周瑜的故乡淮南舒城一带,但毫无例外的是劫掠而还。

开源同时,曹操也非常注意节流,并以身作则。史书中称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简单地说,衣服没有花里胡哨,鞋子不曾雕花绣彩,帷帐屏风落满补丁,床榻被褥“败絮其中”。在曹操的大力纠正下,东汉以来的奢华之风为之一扭,天下的人都以廉洁勤俭自律。即使是高官显贵也不敢过度铺张,甚至出现了有人故意穿破旧衣服取悦曹操的咄咄怪事。

建安十四年,曹操反过来不得不下令来纠正这一奇怪的不正之风。曹操的遗嘱,也体现了自己的一贯俭朴的风格:“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相比之下,刘备、孙权的晚年则是昏聩糊涂。《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记载:“刘备称汉中王,于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他的这些所作所为,后来成了陈群劝谏曹叡弃奢华罢宫室的反面教材:“昔刘备自成都至白水,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太祖知其疲民也。”孙权在太子废立上的胡来更是把群臣弄得四分五裂无所适从,已经成了笑柄了。

军事

汉末三国的军事家首推曹操。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著作,在习诸家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

在带兵方面,他治军严整,法令严明,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通典·兵典》中收录的《魏武军令》、《魏武船战令》、《魏武步战令》等,也反映了他严明的军令。

在用兵方面,史称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自作兵书十万余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在对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斗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战术,谲敌致胜,转弱为强。他确实是一个极为杰出的军事家。李靖的《李卫公问对》、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等著作都赞誉曹操的行军用兵。

在御将方面,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曹操能够根据将领特点,用其所长。 例如,许褚、典韦壮武有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他,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不必以东方为念;降将文聘本是刘表帐下大将,在江汉一带颇有威恩,曹操任其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使御孙权。

文化

篇3:曹操的历史形象与文学艺术形象

关键词:曹操 历史形象 文学艺术形象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笔浓墨重彩的艺术佳作,在我国文学史上,作为章回体小说的开山鼻祖,跻身明朝四大名著之一,其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尤其是在人物的塑造方法上首创类型化,成为长时期以来典范,深远的影响着后来者文学作品创作。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中,罗贯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绝大多数代表了某一种标准,对于颇有争议的曹操,罗贯中将其打入“奸雄”行列来进行刻画(有别于董卓的‘奸贼),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另外,《三国志》作为真实的史料,记载的曹操又似乎和小说中有那么一点不同,更加真实可观。因此可以这样说,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不能一概而论,文学形象中的曹操更多的是主观向导,而历史,讲究的是真相与客观,尽管历史中的谜团太多,有时需要动用主观去推测。

一、曹操的文学形象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罗贯中对于曹操形象的塑造,充分地显示了其奸伪的本质。这得益于类型化写作的优势,直接将曹操这个人物,以纯净的形态展现,通过典型事件的描写加工,明晰的将人物在生活中的面貌所展示出来。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年时期的曹操,就已经表现出狡猾奸诈的本性,在小说中,曹操首次登场亮相,就向读者展现了他幼年装病,诓骗叔父。见到自己不喜欢的叔父,并没有像普通的小孩一样躲避起来,而是动用心机,想尽办法名正言顺的不与之见面,这一情节的刻画让人感受到曹操的狡猾,就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半点后天的影响。装病这一行为从客观上看,并不能被称作“奸伪”,至多算作小孩子顽皮起来的玩笑。但这个人可是“曹操”,普通小孩并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同时这也是作者有意而为之的刻画,为将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诈机变做铺垫。

青年时期,曹操壮志凌云之态已经开始展现起来,在基层任官期间,由于精明外加胆识过人,被称为“命世之才”深得太尉桥玄器重。渐渐曹操开始名声大震,“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是当时名士许子将对曹操的评论,一语道破了曹操的雄心壮志和雄才伟略。在这一时期,曹操确实是做过一些好事的,他不畏强权,敢于除暴安良。积极的招兵买马,讨伐暴虐的董卓。自告奋勇单枪匹马的去行刺董卓,但行刺没有成功,曹操急中生智,以献刀为由骗过董卓,在董卓起疑心之前骗马逃脱,曹操的大智大勇尽现眼前,也在众人面前展示出了一个政治家的出色素质。他慧眼识珠,提拔关羽张飞等人,从而在讨伐董卓的战役大获成功。但是他出于误会杀死吕伯奢全家,讲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无半点愧疚之心,也暴露出他残忍阴暗,极端自私的本性,这句话,也是他一生行为的出发点,更是他全部的人生哲学。

在曹操逐渐的掌握实权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暴露了他的野心和奸诈。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第十七回,描写了曹操割发代首的情节。事情是这样的,在一次行军途中,曹操下令军队不得践踏百姓的麦田,但是由于自己的马受到了惊吓冲入麦田,曹操成为第一个违背军令的人,为此,他招来行军主簿,对自己的违令问责,为了表明自己的法度严明,当即就要拔剑自刎,但是在郭嘉的劝导下,最终以割发来代替了。曹操当然不会真的拔剑自刎,作为弄权者他只是在演戏,以得到利益的最大化。这过程中实现了一举三得,即严明了军纪,向士兵军官表明执法的公平性,赢得纪律严明的美名,同时得到了百姓的谅解,保住了性命。狡猾之形象跃然纸上。

王垕,在正史上并未见其名,出现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第十七回,是曹操征讨袁术时的管粮官。在建安二年,曹操大战袁术,军中缺粮,军队士气不高,当时军中已将开始传言粮草不足了,这样的情况不利于稳定军心。在曹操的示意下,王垕以小斛发粮给士兵,王垕觉得此事不妥,提出异议,但是曹操告诉他他自有办法。依照曹操的指示,军中果然开始怨声载道。事后,曹操秘密召唤王垕,将其杀死,对军中宣称是王垕私自克扣粮食,平息了士兵的愤怒。曹操用阴谋换来了美誉,同时也将其阴险与残忍显露了出来。

随着故事的向后推移,“奸雄”二字越来越成为曹操的代名词,罗贯中的描写也越来越突出曹操的这一性格,直到“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为曹丕能够篡夺汉室天下扫清了道路,罗贯中对于“奸雄”中的“雄”描写逐渐消失,开始着重的突出曹操性格中的“奸”,此时的曹操,就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窃国贼”。曹操的文学形象全面形成。

显而易见,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于曹操的态度,是否定的,其实在历史中,是不存在正面角色或者反面角色的。但是在作品中,曹操以一个反面角色登场,完整的演绎了自己的阴险狡猾,奸诈毒辣,大奸大恶,十恶不赦,成为了文学世界里的第一大恶人。

二、曹操的历史形象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但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历史。对于曹操形象的研究,还应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之中去探究。曹操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的大量的记载。其实像曹操这样的在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其在世时,就已经开始有大量的史学家在记载他。其中,《三国志》成书最早,保存的最为完整,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也成为我们研究曹操的重要原始资料。

《三国志·武帝纪》之中,记载了曹操的政治生涯,对他当权期间的功绩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这里的曹操是一个拥有雄才伟略,推进历史向前发展的非凡人物。《三国志·武帝纪》表明,曹操在我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中,可以算的上是一位革新派,他当权期间,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政令,也正是这些改革,成就了他的一个个胜利。他下令减租减赋,百姓无不拍手叫好,他“禁断淫祀”,他“整齐风俗”,北方社会因此获得了稳定发展的机会,种种这些,连历史上某些帝王都望尘莫及,都充分的展现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胆识和睿智。曹操驰骋纵横于乱世20多年,从陈留起兵到赤壁之战,为北方的安定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得不让人称赞其的军事才华。另一方面,曹操的文学造诣也非常之高,《短歌行》《观沧海》足以证明。从这些诗作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阔达胸怀。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乐章,不可避免的“为尊者传”,即使是生活中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一无是处的人,他也总会有一个方面是闪光的,更不必说曹操这样的拥有丰功伟绩的“治世之能臣”。好端端一个人,是不可能无端被文学作品描述成一个十恶不赦的奸佞之人的,在《三国志》的其他篇章里,就可以看到曹操阴险狡诈的一面,证明了小说中的歹毒并非空穴来凤。陈寿在《三国志·魏荀彧传》这一篇目中记载道:“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仔细研读,“威罚实行”委婉的讲出了曹操杀人如麻,确实是个凶残之人。荀彧跟随曹操20多年,作为谋士为曹操进言献策,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但荀彧最终还是被曹操赐死了,只因在一条政治问题上的反对,令曹操心中生疑,“心不能平”。这一事情足以证明曹操的狠毒与多疑。在大大小小的城池争夺战役之中,从曹操的军法之中也可以窥得他的残酷。《三国志·魏志·高柔传》中记载:“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奏者尽杀之”,尽管在战争期间,对于逃兵行为都是严惩不贷,但是诛连亲族的,实属残忍冷酷至极。对于这一点,曹操的竞争对手孙权对其的评价也收录于《三国志·吴志·诸葛亮传》:“操之所行,其唯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至于御将,自古少有”。《三国志》的写作方法采用了“互见法”,这一方法的好处是能够将人物的真实品质给予集中的表现,其实,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治家,都是善与恶共存的,单纯的善和极端的恶都不可能在尔虞我诈,暗流涌动的官场生存,更何况是乱世,曹操有他自己的生存哲学。单以功绩来论曹操,他足够被称得上伟大,而对于曹操的言行品性,其实没有必要去探讨,因为人本身,也是一个矛盾体。

三、结束语

我们通过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资料,对曹操的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进行了分析,在文学作品之中,曹操被刻画成为一个阴暗的人,但是在历史资料中,曹操的丰功伟绩几乎快要遮盖住他的阴暗面,但即使如此,也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曹操,是一个双重性人物。我们在分析研究他的时候,就必须辩证的,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对于其的历史地位,以功过为评判的标准。对于曹操这个人的评价,要客观,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其实,从《三国志通俗演义》来看,其作为历史文学作品,罗贯中写作的出发点就是“拥刘反曹”,因此在作品中就表现出了一个阴险毒辣、一代奸雄的曹操。《三国志》是本历史书,讲求真实性的记载,所以在我们研读中,又会发现一个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略与不同,还散发着光辉的曹操。

参考文献:

[1] 代明亮.治世能臣 乱世奸雄——曹操人物形象的历史流变[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74-75.

[2]齐学东.从接受美学的维度看影视剧中曹操形象的塑造[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4,(05):62-67.

[3]陈印兴.文学形象的历史追忆——以曹操为中心[J].戏剧之家,2015,(10):265.

[4]刘咏涛.论新旧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曹操形象[J].四川戏剧,2015,(07):88-92.

[5]石麟.从《三国演义》“三绝”研究的三个视点说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6,(01):125-130.

篇4:《观沧海》作者曹操的艺术成就

参考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意思是:日月的运行,星河的璀璨看起来都是出自大海之中。这一句写出了大海包罗万象的宽广。这一句除了写景还喻作者自己统一四海的雄心壮志!所以应该是这一句.

参考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参考三

中表现作者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虽然是高度的夸张,但作者还是紧紧抓住了大海气势磅礴这个特征来写,夸张是合情合理的。

篇5:曹操的养生

从《曹操集》中可以看到,他很注意向老寿星请教,其中一封致皇甫隆的密信就很有意思,全文不长,照抄如下:“闻卿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此盛事也。所服食施行导引,可得闻乎?若有可传,想可密示封内。”(《与皇甫隆令》,第57页)曹操前后下过很多的“令”,态度从来没有这样客气过。

所谓“服食”(吃补药)“导引”(练气功)是当时大家都相信的长寿之道,曹操自己也曾根据方士们的意见实行过,大约效果并不明显吧,所以还是要向真正长寿的人请教奥妙。皇甫隆有没有将自己的妙法写成秘密文件向曹操报告,从《曹操集》里看不到,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以及裴松之注所引用的史料里也找不到,幸而张华的《博物志》记录了此事的下文:

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生)法即可放(仿)用,大略云:“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虚。去肥浓,节酸咸,减思虑,捐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春夏施泻,秋冬闭藏。”详别篇。武帝行之有效。(卷五)

可知皇甫隆把自己的几条基本原则都传给了曹操,而曹操也确实照办的。大约老寿星并不觉得是什么秘密吧,所以后来的知识精英张华也知道这些,并且写进自己的著作里去了。

这几条现在看来仍然实用:一要经常活动,但不过量;二要节制饮食,但不过头;三要少吃脂肪,少吃盐,少瞎动脑筋,保持正常的情绪,不追逐名利,谨慎地安排好性生活;四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调节自己的状态,与自然同步运行。“除驰逐”这一条曹操大约做不到,其他应该是可以实行的。

曹操的“保健医生”华陀也有一套养生长寿之道,他曾经设计过一套保健操“五禽戏”,让人摹仿动物的各种动作做全身运动,据说非常有效。史称他的学生广陵(今扬州)人吴普坚持做这一套体操,活到九十多岁,仍然耳聪目明;另一个学生彭城(今徐州)人樊阿,则活到一百多岁(详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曹操不大佩服华陀,后来把他杀了;估计曹操没有好好做五禽戏,又一辈子忙于“驰逐”,自然终于成不了寿星而只能比较的长寿。

篇6:曹操的秘密日记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

作者:文/段立欣 绘/赵红阳

编辑推荐

《曹操的秘密日记》是以第一人称日记体为叙述方式,配以单线条漫画的儿童小说,它记录了四年级聪明、顽皮、可爱的小学生曹操、哈哈哈、大狼等真实、有趣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日记体故事以现代的校园生活为背景,同时汲取了时尚的、流行的各种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感,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这些故事轻松、风趣,但又引人深思。孩子既可以享受儿童文学的天真和趣味,也可以领略蕴藏在字里行间中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理,读后令人捧腹而又回味无穷。

曹操的秘密日记 (节选)

星期二

课间操的时候大狼又打架了,还好没有被班主任老师看到。

我问大狼为什么打架,他气呼呼地说,外班有个小子居然说中国没法待了,还说自己上完小学就要去美国念中学。

“你嫉妒他能出国?”哈哈哈问。

“我呸!”大狼喷了哈哈哈一脸口水,“我嫉妒他?我是生气,他嫌咱们中国不好。”

好半天我才弄明白,原来,课间操的那场战争,起因是最近持续不断的雾霾(mái)天气。

当时外班的一个男生说“中国没法待了”,因为雾霾天气太可怕。大狼听到可气坏了,上去就给了人家一拳头。他还气势汹汹地发誓说,自己早晚会想出治理雾霾的好办法的。

我问大狼怎么会这么生气,大狼翻了半天白眼,实在想不出什么婉转的表达方式,于是愣头愣脑地大喊了一声:“我是中国人!”

星期三

放学前老师宣布了一个消息,那就是,下周正式的军训就要开始了。

军训!听听!多威风的词儿啊!

我回家后刚跟老妈说了一句,老妈就激动起来,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结果还得老爸跟她解释,说我们只是去部队训练几天,并不是要当兵,人家也肯定不会发枪给我们。

幸亏我还有个思路正常的老爸,否则我都怀疑老妈是不是准备学岳飞的妈妈,要在我的后背刺字了。

星期四

上语文课时老师问我们1+1=?,我们都没搞懂她是什么意思。

只有哈哈哈勇敢地举起了手……

我看这家伙真的是有点二(据说在东北话里是傻乎乎的意思),如果这么简单,我们就白上五年级了。

果然,语文老师说这节课是锻炼我们发散思维的一节课,她说:“一加一等于创造和发明。”接着她还举了个例子,比如说:牛奶加冰淇淋等于牛奶冰淇淋。

这下子我们都明白了。

老爸说我们这一代孩子有个大毛病,就是不爱动脑子,有什么问题最先想到的是上网“百度”一下。

这个观点我一直不太同意。于是,接下来的时间大家畅所欲言地说出了各自心中的1+1=?,这足以打破了老爸的担忧。

为了更有意思,我们分成了男生队和女生队,看谁说出的东西更多。

男生队说:自行车加电瓶等于电动车。

女生队说:芒果加冰等于芒果刨冰。

男生队说:鞋子加轮子等于溜冰鞋。

女生队说:气球加氢气等于热气球。

我们男生队这时候的思路有点塞车了,多亏大狼及时贡献出了关键的创意……

这一点我特别佩服大狼,他是我们班为数不多的,会自己做饭的同学。

这节语文课真的很有意思,我想,今天这些可能还属于想象,但总有一天,它们会变成真的,那时候,全世界都会佩服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星期五

今天我们班班会的主题比较新颖,是关于“中国梦”的。看得出,大家对“中国梦”都很感兴趣,老师刚在黑板上写下这3个字,所有人就都来劲了。

段小磊说,他的中国梦是将来要当航天科学家,让中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好的空间站;邓景旻说,他想当一名孤儿院的老师,教小朋友跳橡皮筋,让他们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刘子瞻说,他长大要当建筑大师,让具有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的建筑,出现在世界各地;何博朗说,他的梦想是种满一百棵树,让我们的空气变得更清新;牛世豪说,自己将来要当中医专家,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医的神奇。

哈哈哈摇头晃脑地说:“我要让‘舌尖上的中国’走向世界!”

我就知道,他永远离不开吃。

大家越说越激动,整个教室就像发生了集体吵架事件一样,充斥着嗡嗡嗡、哇哇哇、叽里呱啦的声音。

有的同学甚至大声喊着,说自己的梦想是“世界和平”!是“争霸宇宙”!害得老师不得不敲着黑板大声说:“中国梦!中国!中国!是中国梦!”

要我说,我的梦想才是最专一的“中国梦”,因为我的梦想是让五星红旗飘扬在全世界,不不不,是整个宇宙的各个角落。

不过我知道,这个梦想很庞大,我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那就是当上学校的小升旗手。

同学们都很认同我的想法。

宁静更是惊讶地看着我,好像第一天认识我一样。她用力捶了我的肩膀一下,说:“曹操,我支持你!”

我疼得直咧嘴,建议宁静说:“我觉得你有让中国功夫走向世界的潜力!学跆拳道可惜了。”

篇7:曹操的养生观

历史上的帝皇虽贵为“天子”,但面对死亡也都无可奈何。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君主,都曾做过“长生不死梦”,迷恋着长生不老,由此而流传不少轶闻。惟有曹操面对人生,直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生动地体现了他对于死的豁达态度。连神龟一类的“灵物”尚且有生命的极限,更何况人。有生必有灭,这是自然界一切生物的必然。曹操对生与死持乐观之态度,又从“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中看出他的唯物观点。人的寿命并不完全听天安排,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禀赋和素质,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后天的积极调摄和保养。

他认为,只要有恰当的养生之道。就可以活到高龄。曹操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政局动荡不安,烽烟四起,战乱经年的时代,饱经乱离忧患。他日夜操劳军国大事,一生大多数岁月是在东征西战的戎马生涯之中度过的。但曹操竟然活了六十六个春秋,这在那个时代堪称高龄了。这显然与他的养生之道分不开。曹操既有政治家的胸襟,又有文学家的情怀,他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常在繁忙的公务之暇吟诗作赋,以倾吐心头的慷慨激情。由于他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高犷风标,不像其他帝王那样奢侈,沉湎于金衣玉食,迷恋女色。临死前,他写下的遗令也没有一丝皇帝的威严,并叮嘱不要厚葬。这在中国历代帝王将相之中,实在是屈指可数。

上一篇:领导履职能力自我评价下一篇:环保活动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