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的阅读心得体会900字

2024-04-23

观沧海的阅读心得体会900字(共12篇)

篇1:观沧海的阅读心得体会900字

《观沧海》,一个多么霸气的题目,它透露着曹操的雄心壮志,隐含着曹操的远大抱负,暗藏着曹操的必胜决心!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率兵北上,要歼灭袁绍残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眼前水波荡漾,山岛耸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面掀起巨浪,似要吞吐宇宙,日月也似出自大海;灿烂群星,也是从大海怀中涌现。曹操感到十分有幸看到此幅画面,写下这首诗咏叹自己内心的宏伟志向。

曹操笔下的沧海,既有那水波荡漾、山岛耸立的动景,也有树木丛生,花草丰茂的静景。还有那风吹沧海,卷起巨浪,只见那惊涛骇浪拍击岩壁,激起三尺高的浪花,就同那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因为大海壮阔,所以吞吐天地,渺看银河,写出那无与伦比的壮阔大海。

再品味整首诗,仿佛看见曹操站在碣石山尖,俯视沧海,扬鞭东指,壮心不已!就像一只雄狮,一心决灭袁绍,统一天下,问鼎中原!

曹操的诗,不在于多,而在于内心那暗含的雄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恰巧突出了曹操诗所具有的枭雄本色。

曹操借海言志,写出自己内心的远大抱负与他的心胸开阔。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两句也看出他的必胜决心。

“奸雄”是曹操的形容词,而在我的眼里,他只有“雄”!

篇2:观沧海的阅读心得体会900字

为什么要知止?这也可能与年龄有关。早前,读到这里,感慨万千,因为当时的我非常迷茫。孩子尚小,工作没有突破,家庭也危机重重。当时,读到此处,深有感触。如果,我能做到定→静→安,该有多好?如今,一路过来,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方向,心也开始慢慢的沉淀下来。如果,想说点什么?那么,我想,“知止”就是我们的梦想,是远方的田野与诗,是我们每个平凡人生活中的一点点小盼头;有了“止”,我们的生活,即使平淡,即使磕磕绊绊,即使变化无常,那么,她都足以陪伴我们能够度过那晦暗冗长的岁月。

不管是对于自己,对于他人,或者是作为一个社会人,修身正己都是一个人一辈子要做的事。生活的各种压力与诱惑,需要我们去平衡自我;为人父母,首先自己要是一个良好而稳定的榜样;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也都需要我们不断的自我觉察,同时调适好自我的距离与方式。

篇3:《观沧海》阅读答案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 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答案】B

【解析】B项中“描写了大海的近景”理解错误,应为“描写了大海的远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答案】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或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或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开阔胸襟、宏大的抱负。)

【解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起所作。这首四言古体诗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观沧海》是建安时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古典四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篇4:曹操《观沧海》阅读感悟

脚下湛蓝湛蓝的大海,就好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闪着光,和蓝天连成一片、相互映衬。一阵风吹来,海水卷起朵朵浪花,海面起伏荡漾。碣石山巍峨挺拔,上面遍布苍翠的花草树木,秋风吹来,树叶簌簌作响,仿佛在演奏一曲美妙动听的乐曲。顿时,一种清爽的感觉充满了我的全身。大海也不甘寂寞,加入了自然的“合唱”,汹涌澎湃的波涛不断轰击着礁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欣赏着美景,我仿佛看到了太阳、月亮从大海中升起,又落回到大海。太阳和月亮的轮回都在大海的吞吐之中,由大海主宰。银河群星辉煌灿烂,也像是由大海的水滴凝结而成,包含在大海宽广博大的胸怀中。我完全陶醉于大海的美妙景色,沉迷于关于大海的故事,直到天色渐晚,才尽兴而归。

篇5:《观沧海》曹操阅读答案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作者 ,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 、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 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 ,树木的 ,波浪的 。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篇6:观沧海的阅读心得体会900字

我是一个喜欢阅读的.女孩,一本本书就如我的良师益友,不仅为我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世界,更让年少不经世事的我似乎对生活有了更多感悟和期待。

比如我本来就特别喜欢小草,它处处可见,毫不起眼,但生命力却非常顽强,只要有一些泥土的地方,甚至在围墙上,砖缝里,都有它弱小的,嫩绿的身影。而当我读到了泰戈尔《飞鸟集》中那一句“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你却拥有足下的土地!”后,我的脑海中似乎有一道光冉冉升起,这,不正是我喜欢小草的理由吗?可我一直都无法准确的表述出来,伟大的泰戈尔啊,你短短几个朴实无华的文字,竟让我如此欣喜若狂!我愿意做一颗小草,我不但拥有足下的土地,更有老师化作雨露滋润着我,父母化作阳光抚育着我,朋友化作清风吹拂着我,我,就是一颗幸福的小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小草虽小,依旧努力生长,绽放点点小花!

我喜欢交朋友,也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直到某一天,我读了纪伯伦的《沙与沫》中的一句话:“如果你想了解她,不要去听她说出的话,而要去听她没有说出的话”,细细咀嚼,慢慢回味后,我才真正明白了交朋友最重要的准则:朋友,最重要的不是她对你说了什么,而是她对你做了什么。因而在我心中,纪伯伦的地位已经和泰戈尔等同了,他们都是我的偶像了!

读《论语》,才发现二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孔子的话,流传到现在还是那么的有帮助,“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更让我明白了学习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开始有意识的每天睡觉前把一天学过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点都在脑海中温习一遍,这种感觉真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的《道德经》读起来非常有的难人寻味,我只能知“道”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东西,但“人之道,为而不争”,让我明白了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只和昨天的自己去相比似乎也不错,这可能也算是悟出了一个自己的“道”吧。

篇7:《观沧海》阅读训练及赏读

THE SEA

I come to view the boundless ocean

From Stony Hill on eastern shore

Water rolls in rhythmic motion,

Islands stand amid its roar.

Tress on trees, from peak to peak,

Grass on grass, lush far and night,

Autumn winds blow drear and bleak,

Monstrous billows surge up high.

Sun by day, moon by night

Appear to rise up from the deep.

The Milky Way with stars to sleep.

How happy I feel at this sight!

篇8:《观沧海》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志哉,歌以咏志。

【鉴赏关键点】初读之下,这首诗仿佛通篇写的是山水景物。然而细读之后,可以体会到山水景物只不过是抒情的依托,通过大海吞吐宇宙的气象,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因为这时的曹操正踌躇满志,渴望着建功立业呢!

【思想内容】本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夸张、互文,通过想像,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突出大海吞吐宇宙,包蕴万千的景象。并以沧海自比,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魄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阅读训练训练】

1、本诗作者 ,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 、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 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 ,树木的 ,波浪的 。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参考答案】

1、曹操 政治家

2、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

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

6、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7、互文 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8、苍茫动荡巍峨 茂盛 汹涌

篇9:保洁责任书900字阅读

地 址: 联系电话: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保障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水平,我单位作为城区建设相关单位,保证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__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__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规定,为保障施工工地出入口、周围和运输沿线的市容环境卫生,自愿签订《环境卫生责任书》如下:

一、自觉遵守市容环境卫生、建筑垃圾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在处置前向市城市管理局建筑垃圾服务大厅提出申请,同时制定详细的建筑垃圾处置计划,在领取《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建筑垃圾准运证》、并缴纳环境卫生保证金 万元后,再进行相关的处置工作。

二、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建筑垃圾,保证按时、足额交纳相关费用。

三、我单位积极做好工地建筑垃圾清运现场的管理,建设施工及房屋拆迁时,施工现场周边保证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围挡,且设置的围挡牢固、严密、美观,车辆出入口道路硬化,运输车辆驶出施工现场前,将车辆槽帮和车轮冲洗干净。

四、建筑垃圾处置过程中保证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及建筑垃圾准运证。

五、保证不涂改、倒卖、出租、出借和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建筑垃圾处置核准证件、证书。

六、保证不将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运输、处置。

七、保证不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

八、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保证按照建筑垃圾准运证指定的路线、时间行驶,按指定地点弃置,不超量装载,装载最高点不超过槽帮上缘40厘米,两侧边缘应低于槽帮上缘10厘米。

九、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保证密封、覆盖,保持车容车貌的整洁,做到不带泥行驶,不超载,不抛、撒、滴、漏。

十、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有权组织人员沿途进行巡查,发现抛撒,有权制止。出现清运途中抛撒等污染道路现象,按照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接受处罚,保证立即整改。不具备保洁条件的,委托市环卫处实行有偿清理,清理费用由我单位承担、清理所产生费用可从保证金中扣除。

十一、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保证不污染周边环境、不随意倾倒、抛撒渣土和建筑垃圾,不占用行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和建筑垃圾。

十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执法检查,服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的管理。如有违章行为,保证及时整改,并按有关规定接受处罚。

十三、遇有迎检等特殊情况,服从统一管理。

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建设(施工)单位一份,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机构一份。

责任单位: 法人代表:

监督单位:

篇10:阅读渐渐碎片化作文900字

“沙沙”……轻抚那蒙尘已久的书卷,才发觉,这细腻的声音,甚是好听……

“吃饭啦!”“马上马上。”去表妹家做客时,这种情况的发生,早不是一次两次。表妹好读书,从小便喜欢捧着一本绘本,走到哪儿,读到哪儿。我读过的书,她时常会来借。邻里都打趣称,这孩子以后定是个文学家。表妹不怎么在乎文学家的尊称,只是一直默默地秉持着阅读的好习惯。

只是……去年,表妹拿到了人生的第一部手机。先是兴致勃勃,令她高兴了好一阵子。渐渐地,她却还是选择放下手机,一头扎进书海。唉,这个小书虫,真是拿她没办法,手机都治不好她啦。每每看到表妹认真读书的样子,无奈之中还是有一丝浅浅的欣慰。

近几次来做客,却甚是奇怪。表妹的身边,不仅是一本书没有,她却还满腔热血地盯着被她遗忘许久的手机。这是为什么?我不解,悄悄走到她身后。“嘿,干嘛呢?”“哎呀,姐啊你吓到我啦。”表妹长吁一口气,“看书呢。”“看书?”这么一答,我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是啊,你看!”她把手机递到我面前。只见密密麻麻的字倏地浮现,宛若一本掌间的小书。“这是?”我愣了愣。“电子书呀,最近可流行啦!”表妹笑了笑。回头,便去继续她跌宕起伏的故事。我沉默了好一会儿,却始终找不到什么可以说出口的字眼。

心里有一股涩涩的感觉,往日那种浅浅的欣慰,此次却烟消云散。转身,去问舅妈,想让表妹读电子书的原因。“电子书又好携带,又便宜,看起来质量也差不多,干嘛还要买那种纸质的`?”这,是舅妈的回答。我没辩驳,但,也没同意。

回家后,理所应当地想去体验一番。所谓的电子书,真的有表妹与舅妈口中的那么好吗?打开手机,下载了软件。挑了几本中意的加到了书架,便开始阅读。刚开始时,确实与纸质书相差不大。内容不会改变,只是载体的问题。只是,时间长了,一个小时左右时,我倏地感到眼睛酸酸的,一阵不适。

我放下了手机。电子书,对于视力的伤害并非一点两点。碎片化阅读……这个词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是利,是弊?心里明摆着想偏袒某一方,却还是要保持理智。固然,手机上的阅读,轻便易携带,深受人们喜爱也是理所当然。但,切不可因为一时的方便,而不考虑身体因素啊。

篇11:阅读,与你为邻作文900字

你是否纠结于要不要读经典名着?你是否徘徊于阅读方式的选择问题?你是否担心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我想说:不用纠结,不用徘徊,更不用担心,让阅读,与你为邻,一起同行,为人生点亮一盏明灯。

有人说:要读就读经典名着。也有人说:读不读经典名着没有关系。所以就有人在想:那我是读经典名着好还是不读好呢?其实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哪种都好,只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好。阅读经典名着,可以培养古典优雅的气质,阅读科普文,可以增长科学知识。在这个科技信息发展的时代,阅读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课程,无论阅读哪类书籍,都会提高自身的修养。适应时代的发展,让阅读,与你为邻,你会发现人生道路上处处充满芳香,那是阅读撒下的味道,引领你前进的方向。

阅读是无处不在。尤其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阅读方式也成为一个问题,有人喜欢纸质阅读,因为这才是原汁原味,也有人喜欢电子阅读,因为方便快捷。其实无论是哪种,都是以“阅读”为目的,都是从根本丄获取课外知识,都是充实我们知识的.背囊,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忙碌的时候偷闲一会,翻开几页书,细细品味纸的芳香,感悟书中的美,赶路的时候静坐一会,拿出口袋的手机,百度一下美文,放慢你的脚步,等等你已渐行渐远的灵魂。阅读就是无处不在,与你为邻,所以由此可见,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方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让阅读一直与你为邻,在人生的道路上,伴你前进,照亮前进的方向。

阅读是无时不在的,只有你想,都有时间阅读。学习太忙早已不是不阅读的理由。我记得有位诗人曾这样说过: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用力挤,还是会有的。好一句“事在人为”,就是让那些借“学习太忙”而不阅读的同学反思,那些自认为学习太忙的同学,忙得过带领人民翻身成为当家作主的毛泽东同志?答案是不可能的,但毛泽东同志无论怎样依然坚持每天阅读,正是他的阅读习惯让他不断进步,在他一生中,阅读始终与他为邻,所以没有什么能成为不阅读的理由。

有些人总在为不阅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但阅读却是人生必须具备的课程,怎么能少得了阅读?改变你的观点,抽出一点时间,用一杯茶的时间来感受阅读的乐趣,来聆听阅读的心声。

篇12:阅读伴我成长作文900字

小时候起,听的故事是妈妈讲的,大彩电里播放的,录音机中唱出来的。见到真正的图书时,很开心、很兴奋。那是一本绘画本,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自己尝试阅读的书,名字已经忘了,情节也只记得大概。讲的是一个女孩和她的布熊的故事。到如今还记着那个女孩的笑脸。

“妈妈,画报寄到了呢!”“嗯,那晚上一起读吧!”“好。”随着那名女孩天真烂漫的身影,背后母亲慈祥而又温和的笑脸,那名女孩不知道,天上的太阳,白悠悠的云,飞着的鸟,地上的花草树木也不知道,女孩的身后长出了一对洁白的翅膀,但还是带着她踏着书籍的阶梯,助她飞上一点,再上一点。

《红楼梦》拿在手上,我仔细地阅读着,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看的不下二三十次了。这本书,刚看时是图画,后是儿童版,接着是少年版,现在看的是原著。里边有着当时各式各样的食品、精艳的服装,那些像摆在我眼前一样,真想尝一尝、摸一摸,还有里边有一位老是生病的林黛玉,娘里娘气的贾宝玉,很有心机的王熙凤……里边的人物都在我身边生动地讲着话,在我的脑海里做着事,接着看下去,我默默地想。

《水浒传》里边有一百零八将,每一个都有有自己的特点,把他写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边有幸福、乐观与感谢,还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降妖除魔,斗智斗勇。《阿Q正传》里头的阿Q的乐观开朗……现在阅读是我习以为常的事,晚上睡觉前都会看一小时的书。这时的我,处在这美丽的,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中,很快乐,很幸福。

坐在教室里,聆听雨那清脆的声音,我想起了作家与诗人写出关于雨的文章和诗篇,写学校,看到天边的云彩,我想起了小学时阅读过背过的《火烧云》,在园子里看母亲种花时,我想起了老舍先生写的文章——《种花》想起他那朴实的文字和亲切的感悟。

阅读,我是贪婪的,书无止尽。阅读时,背上的翅膀就会默默展开,那对翅膀,或许还没足够丰满,但还是承载着我,一步一步走上阶梯,好想再爬高一点呢!在高一点,上边的风景一定比这里的更美,更绚烂,阅读的书籍肯定会有更多、更丰富。

上一篇:关于平等的话题作文下一篇:论贪污受贿罪定罪量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