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绩效

2024-05-21

乡镇卫生院绩效(共8篇)

篇1:乡镇卫生院绩效

一、行为准则

(一)道德守则

1、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医疗卫生事业。

2、崇尚科学,开拓进取,团结合作,勇于奉献,自觉承担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社会义务和职责。

3、遵守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科学施治。

4、恪守职业道德,一视同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5、礼貌行医,不以职业牟利,不向患者索要馈赠,不开搭车药,搭车检查,拒收“红包”,自觉抵制各种商业贿赂行为。

6、注重医患沟通,保护患者知情权和保密权,关心、爱护、理解、尊重患者。

7、遵纪守法,遵守执业范围和类别,客观、真实、及时书写医疗文书,依法出具有关医学证明,依法开展诊疗活动。

8、勤奋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9、履行职责,随时理解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治的指令和义务。

10、履行社会义务,用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宣传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二)行为守则

1、在医疗场所或诊疗活动中应着装工作装,佩戴胸卡(标明姓名、科室、职务或职称等)。

2、仪表端庄,衣帽整洁。男医务人员不留胡须、长发,不穿背心、短裤、拖鞋等;女医务人员不浓妆艳抹,不留长指甲,着装忌薄、露、透。

3、提倡讲普通话,语言温和、清晰、亲切、通俗,使用尊称。

4、使用礼貌用语。

5、工作期间不进行非医疗性活动,不大声喧哗、聚众聊天,不在医疗场所及公共场所吸烟。禁止酒后从事医疗活动。

6、诊查患者时态度和蔼、神态自然,亲切耐心,举止优雅。

7、诊疗行为体现人文关怀,注意保护患者保密,检查前、后规范洗手,冬天要先暖手后检查。

8、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

9、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书写医疗文书,不得涂改、伪造、隐匿、销毁医疗文书及有关资料。

10、进行试验性临床医疗,需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争议时,医务人员须立即向科室职责人报告,同时依法按程序处理,并向患者耐心解释说明,防止矛盾激化。

12、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须分类弃置,废弃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弃置于专用利器盒内,敷料、棉球、棉签等弃置于内衬黄色塑料袋的密闭容器内;易患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的敷料、棉球等弃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并加以警示标识。

二、考勤、休班制度。医院实行定时考勤不定时抽查相结合。早8:30分,12点下班,下午2:30分上班,4:30点下班。点名不到者为迟到,每发现一次扣当事人5分。每月6天休班,经科主任同意。院委会成员向院办公室交休班条。在班人员抽查二十分钟不在岗,按休班处理,如累计旷班3次扣除当事人当月绩效工资。

三、值班期间禁止搞娱乐活动,如:打扑克牌、玩麻将,如发现一次扣当事人10分。上班时间不得干私活,如发现扣当事人10分。本院职工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发生争吵,听从劝解者不追究,若不听劝阻,逐步升级有院内外人员参与者,不问谁是谁非,双方一律停班,凡在院内打架斗殴,闹事的,扣除当事人当月绩效工资。对不服从管理的报镇政府,区卫生局处理,后果自负。

四、收款室为临床科室收款的合法科室,发现其他科收款为私收款,发现一次扣除当事人当月绩效工资。停职检查者上报镇纪委,卫生局纪委处理,严重予以除名。收款室应严格按省物价局的规定收款,收款后开发票,项目务必填全填清,杜绝开假发票,谁违反规定,所引起的一切后果自己承担。各科室每一天对帐,一日一清。

五、卫生制度

1、医务人员应树立讲礼貌、讲卫生的风尚,做到勤打扫、勤整理,持续室内外清洁。

2、用心维护公共财物及办公室卫生,做到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室内及走廊不随意放置杂物。

3、院内卫生实行分区管理制度,卫生区由院办公室统一划分到各科,并职责到人,各卫生区域应持续洁净。

4、每周一或周六,院办公室将组织卫生检查小组成员逐科检查,当月如发现三次清扫不彻底,扣除该科室职责人的当月绩效工资的50%,扣除该科室人员当月绩效工资的10%。

六、药库、中西药房是医院的经济重地。非本科室人员不得随便出入。药品应分类摆放,持续清洁,同类药品先进的先卖,近期失效的及时登记,报药库负责人,同时报告院长办。药库微机化管理,不定期抽查药品,发现药品短缺,扣该科室所有人员当月绩效工资。

七、严格财务管理,实行院长财务一枝笔。所有开支报销均有院长签字即可报销,无院长签字任何人不得随便支取现金。否则,扣除财务科人员的当月绩效工资。

八、婚假15天(包括六天休班),丧假半月,产假六个月,其他按有关文件执行。病假、意外伤害由对方赔偿的,休班期间一律没有工资。经调查核实,确为病假,工资照发,无奖金、无点名费,病假工资为区财政每月对每人的拨款数额。凡弄虚作假,开假病历者,一经发现核实,除停发工资,并交区卫生局处理。事假期间无工资,每月总工资除26天,休几天扣除几天。

九、每月28号前各科负责人把下月排班表一式两份交院办公室审定,否则扣科室负责人10分。

十、科室出现医疗事故,科室承担30%,其余职工承担30%,医院承担40%,如因个人原因造成工作不认真一切后果自己承担,医院不负职责。

十一、经医院同意派出进修人员,每月450元。

篇2:乡镇卫生院绩效

一、考核原则

1.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突出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

2.坚持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和综合评价、合理量化的考核办法,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考核重点,促进乡镇卫生院全面履行职责;

3.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建立对乡镇卫生院的考核体系;

4.坚持考核结果与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收入待遇等相结合。

二、考核资料

1.综合管理:包括财务管理、行政管理、考勤管理、医德医风、村卫生所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基础评价与监督、院务公开等方面。

2.基本医疗服务:主要考核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医疗费用及医疗管理。

3.公共卫生服务:主要考核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状况。

三、考核方法和程序

县卫生局与县财政局联合,按照《转发福建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20xx年版)的通知》(德卫[20xx]164号)及《德化县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表》,透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年底分别对16所乡镇卫生院进行集中考核。考核结果送县财政、人事部门审核,并上报市级相关行政部门。

四、考核结果运用

该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依据,年底一次性发放。

1.根据《关于印发〈德化县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通知》(德卫[20xx]134号)精神,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包括副院长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院长助理)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别为本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奖励性绩效工资水平的2倍、1.5倍,即个人岗位系数分别为1.0、0.5,该项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由县卫生局根据年终绩效考核结果统筹安排。

2.实行托管制度的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院长助理)的绩效考核以托管院为主,占80%;被托管院的工作状况作为参考,占20%。

篇3:乡镇卫生院绩效

如何明确乡镇卫生院“法人主体地位”?联系本次研究中的发现, 提出以下建议:

一、采取“两步走”的方式调整现行的补偿政策

(一) 现行补偿政策是必需调整的

财社【2009】66号文件对乡镇卫生院经常性补偿的核定办法是这样规定的:“对核定的经常性收入不足以弥补核定的经常性支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差额部分由政府在预算中足额安排”。简而言之, 是以“核定收支”作为核定补偿的依据。三年多的实践, 凸显了这项政策存在以下缺陷:

1. 挫伤了乡镇卫生院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这项政策的基本特点是“多做少补”。某县有两所卫生院, 覆盖人口和机构规模都大致相同A6, 但由于内部管理的差异, 这两所卫生院在新医改前服务能力悬殊很大:2009年门诊人次相差3.15倍, 住院人次相差2.23倍, 业务收入相差4.12倍, 职工人均工资也相差2.08倍, “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在当时得到了较好的体现。2010年县财政按照卫生院前三年收入的平均数核定医疗收入, 绩效差的卫生院核定的收入指标为15.85万, 绩效高的卫生院核定的收入指标为90.49万, 相差5.7倍, 但核定两所卫生院职工的人均工资却由原来相差2.23倍变为按标准水平全部拉平。这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补偿制度, 使卫生院普遍失去了提供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2. 用医疗收入和公共卫生经费冲抵人员经费

安徽省印发的皖政办[2011]61号明确规定要足额保障“编制内竞聘上岗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 强调必需足额核定人员经费。2012安徽省农村卫生协会对21县2011年乡镇卫生院补助水平进行测算, 结果显示有12个县市的所谓“足额核定人员经费”是采取扣减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和医疗收入的方式兑现的。其中有个县A8从卫生院上缴的医疗收入中扣减60%, 共1098万, 从公共卫生经费中扣减54%, 共848万, 两项合计共扣减1946万, 用扣减的经费冲抵原本应由县级财政安排的人员经费。如果剔除扣减部分, 这个县非但绩效工资分文未补, 连基本工资也只补助70%!本次调查的13个县有12个县的人员补助没有足额 (表7) 。有一个县人员经费补助额为零。

3. 政策本身的自相矛盾

医改初期财政部门领导曾提出很令人陶醉的“财政兜底”, 但话音刚落, 财政部的一位副部长在几个月后召开的中国卫生论坛上提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后的经常性收支差额采取机构内部消化、医保基金补偿、财政补助等多渠道的补偿办法”, 用“三家共担”推翻了“兜底”之说。又过了几个月, 财政部在2010年年底印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对乡镇卫生院明确了“超支不补”。从“财政兜底”, 到“三家共担”, 再到后来的“超支不补”, 前后不到一年时间, 文件中所谓的“足额安排”像变戏法一样有了完全不同的含义。其实无论是“财政兜底”, 还是后来的“三家共担”, 还是最后断然提出的“超支不补”, 都是很不严谨的提法。其间还有一个“超收返还”政策, 规定超过核定的收入指标全额返还。“超收返还”政策又引出了三个漏洞:其一、这其实是一个刺激创收的政策, 这一规定无异于把“核定收支”所标榜的公益性面纱戳了一个大窟窿;其二、紧随“超收返还”之后的, 是鞭打快牛。某县2011年超收, 2011年的收入指标就在原先核定的基数上调增200万, 补助也就随之做相应削减, 卫生院对此叫苦不迭;其三、“超收返还”和“超支不补”的规定折射了超收和超支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这种常态彻底动摇了“核定收支”的严肃性。后来提出“收支结余”的分配政策, 更是与“核定收支”的补偿政策自相矛盾:既然政策只规定把收支差额补齐, 结余又从何而来?

最近印发的国办发【2013】14号文件的表述是“将基层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 把“经常性收支差额”作为核定补助的依据, 显然是要继续实行“核定收支”。安徽省虽然在皖政办【2011】61号文件中终止了“核定收支”的办法, 但上面的文件作了这样的规定, 省里有关部门又以此为依据对县市财政“口解”, 县级财政部门则以此为据将医疗收入和公共卫生经费纳入预算统一核算, 于是用医疗收入与公共卫生经费冲抵人员经费也就顺理成章。因此要纠正基层政府的李代桃僵, 必需从国家部委的层面在政策上正本清源。建议分以下两步对现行的补偿政策进行调整。

(二) 第一步调整:以“定项定额补偿”政策取代“核定收支, 差额补齐”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发【2009】6号) 第十条中规定“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 使其正常运行。”这条规定清晰地界定了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偿口径, 也是定项定额补偿的依据。

这份医改的纲领性文件对乡镇卫生院的经常性补偿明确为三项:

1. 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2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中发【2002】13号) 中明确提出“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由政府安排应是“政府举办”的具体实现形式。

2. 人员经费。

在实行药品加成制度时期, 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经费只补助一部分, 其余部分来自药品差价收入。2009年全国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508亿, 支出350亿, 差价收入158亿, 药品加成率为45%。药品差价收入占当年的人员工资福利总额370亿的43%[7]。需要提出的是, 财务报表中的45%药品差价率是在乡镇卫生院当时为了避免被物价部门处罚, 不得不将相当一部分药品收入在财务报表中转为“医疗收入”后测算出的差价率。如果按照实际药品加成收入测算, 乡镇卫生院药品差价率要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安徽省2009年组织对三县六所乡镇卫生院2008年差价收入调查的结果显示, 药品实际加成率高达91%。江西省某县A3的财务资料显示:该县乡镇卫生院2007年——2009年三年平均药品加成率为106.6%。药品加成收入事实上已经是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的主要支柱。实行药品零差率制度后政府把人员经费补齐, 是不可缺少的政策保障。

3. 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

国家安排的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分为两块, 拨给村卫生室的是作为劳务经费, 占40%;拨给乡镇卫生院的是作为业务经费, 占60%。业务经费是与公共卫生服务诸多项目绑定的。四川省什邡市是全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示范县, 这个县2012年公共卫生服务实际支出为1271万, 而该县公共卫生服务按标准核定的费用只有1073万, 实际发生的服务成本超出核定的经费200万。可见如果真的要把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做到位, 这笔“办事钱”是决不能挪做“吃饭钱”的。

“定项定额补偿”就是按照中央文件确定的补偿口径, 对乡镇卫生院这三项支出足额保障。乡镇卫生院的其他支出, 由乡镇卫生院从医疗收入中解决。乡镇卫生院的支出项目与资金来源由此形成了明晰的对应关系 (见表13) :

(三) 第二步调整:将“定项定额补偿”调整为“按绩补偿”

“定项定额”补偿政策虽然明晰了补偿口径, 体现了独立核算, 但它最大的软肋是按编制内人员的人头费核定补偿, 很容易形成“大锅饭”的局面, 且编制管理的缺陷也决定了补偿方案的缺陷。因此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时候应该适时地把补偿标准与编制管理脱钩, 将“定项定额补偿”调整为“按绩补偿”。按照购买服务的原则, 取消人头费补助, 设立“基本医疗服务补助9”。

值得注意的是国办发【2013】14号《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在重提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的同时也提出了“鼓励各地探索按服务数量或服务人口定额补偿的方式落实补助资金”这虽然只是一笔带过的提法, 但它至少反映了一种政策取向, 或者说是为“按绩补偿”在政策上开了一个口子, 留下了一席之地。

第二步调整实现后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偿方式为两类:其一是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 体现政府举办, 以此保障公益;其二是公共卫生经费和基本医疗经费, 用于购买服务, 以此保障效率。这种产权公有、“以事定费[10]”的运行机制有助于“建立宏观调控有力, 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机制[11]”。

二、落实乡镇卫生院的用人自主权

“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10]”制度原本是希望搞活乡镇卫生院的人事管理。但实际运行的情况是编办强调编制管理的规则:编制必需核定到人头;人社部门强调工资管理的规则:工资必需根据编办提供的入编名册核定;财政部门强调预算管理的规则:人员经费必需依据人社部门提供的工资总额核定。环环相扣的衔接形成了“编制—工资—补助”的固有链条。每个部门的规则都言之有据, 不容置疑。这些部门的意见组成了传统编制管理凛然不可侵犯的权威。在如此权威面前, “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的新规便成为一纸空文, 根源便是现行的编制管理制度。政府众多权力部门按照各自既定的政策, 对卫生院的人员管理实行刚性控制, 但人员管理最核心的问题却被丢到一边。这个核心问题便是:如何建立与任务相适应的卫生队伍, 如何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而置身于这一问题漩涡中的乡镇卫生院却完全失去了应对这一问题的基本权力。实践清楚地证明:“落实用人自主权[10]”, 把政府调控与乡镇卫生院用人自主权有机对接到一起, 应该是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理顺政府与乡镇卫生院的权力边界, 简化管理流程。

权力边界是:政府控制人员总量和资质, 卫生院在核定的总量和资质框架内自主聘用。

管理流程是:第一步由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 按照岗位必需具备的资质, 从具备竞聘条件的人员中选择聘用对象, 并与聘用对象草签聘用合同报县卫生局审核;第二步由县卫生局审核以下三点:是否在编制总量控制内;是否具备竞聘资质;聘用合同是否规范。经审核合格后正式办理聘用, 报县编制管理机构备案。

(二) 调整编制的核定方式

提高乡镇卫生院“实际服务量”在核定编制中的权重。把年度的“实际服务量”作为调整编制的重要依据。服务人口、地理交通状况等因素[11]”只能作为次要依据。

(三) 扭转长期“空编”现象

核定的编制数, 是保障服务量的底线。“空编”现象的必然后果是编外聘用, 自费用人。针对空编的原因,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纠正不适当抬高门槛的现象

对偏远地区不宜规定临床一定要本科学历、护理一定要大专学历。临床可降至大专, 护理可降至中专。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的卫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聘用, 不需要再接受人事部门组织的考试。

2. 变统招统聘为乡镇卫生院自主聘用

在政府有关部门监控下, 由卫生院自主聘用。这样既能保证聘用人员的质量, 又能形成卫生院和应聘人员的直通车, 保持彼此的亲和力, 减少人员流失。

3. 按定编数核定人员经费

人员经费按定编数核定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超编不补;其二是空编不扣。现在是只讲前者, 拒谈后者。人员经费按定编数核定可以避免一些地方为减少补助故意空编。

(五) 严格控制编外聘用

核定的编制数与实际服务量很难完全对应, 医改初期一律禁止自聘是行不通的, 这条禁令早已在实践中被突破。但与此同时, 卫生院人员聘用失控在一些地区也渐露端倪。因为自聘人员不涉及编制和补助, 编办、社保、财政等部门对此都不再过问。此时如果卫生主管部门不建立严格的控制措施, 而是放任自流, 则卫生院人员很容易再次失控。

(六) 积极探索将刚性的编制管理转化为弹性的人事管理

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应逐渐由刚性管理变为弹性管理。“编制”的刚性是源于以下两点:其一是与财政预算联系在一起, 增加一个编制就意味着多支一份皇粮;其二是与身份管理联系在一起, 增加一个编制就意味着多一个具有“事业单位身份”的人员, 而“事业单位身份”又属于“全国流通粮票”, 我国拥有这样身份的已经多达3000余万, 不能不严格控制。但随着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深化, “按服务业绩”补偿可以切断编制与补偿的联系;“定编定岗不定人”制度可以切断编制与身份的联系。对乡镇卫生院编制刚性管理的两个重要支点逐渐消失后, 编制管理便可以回归到它的应有含义:把卫生院的人员控制在与卫生服务需求相对应的幅度内。实际服务需求是决定人员数量的唯一依据。服务需求是流动的, 变化的, 服务需求的弹性决定了编制管理的弹性, 决定了编制管理必需与服务需求相匹配, 随行就市, 水涨船高。而对服务需求最敏感的是卫生主管部门和乡镇卫生院自身。当乡镇卫生院真正取得了“法人主体地位”后, 成本效益原则必然成为乡镇卫生院自我控制的内在约束。所以适时地将乡镇卫生院刚性的编制管理转化为弹性的人事管理, 其管理权由县政府的编制管理机关转交给县卫生主管机关, 同时赋予乡镇卫生院在人事管理中更多的话语权, 应成为乡镇卫生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趋势。

三、让能做事的人获得体面的收入

“低水平的大锅饭”是当前乡镇卫生院分配制度的主要弊端。用“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13]”封顶, 完全没有顾及乡镇卫生院的岗位资质、执业风险、劳动强度等因素。另一份文件又规定除工资和绩效工资外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分配, 完全没有考虑夜班、值班、节假日加班等是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必需流程,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 理所当然应该给予报酬。强行封顶形成了低水平分配, 而相关部门作出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只允许占30%的死规定, 又形成了大锅饭格局。虽然以后政策上突破了30%, 但总额过低, 差距也很难拉开。后来出台的“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可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11]”新规, 似乎是对分配总额实行了弹性控制, 但如果继续坚持“按经常性收支差额[11]”核定补助, 那就不可能有收支结余。除非另寻旁门左道, 否则“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就只能是画饼充饥, 由此也就定格了低水平的大锅饭。

乡镇卫生院分配政策调整必需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以服务业绩核定机构的分配总额, 取消对分配总额的刚性控制;其二是在建立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赋予乡镇卫生院分配自主权。总之, 用体面的收入留住能做事的人, 应是调整乡镇卫生院分配制度的基本思路。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 合理核定工资总额

根据卫生院的岗位资质、执业风险、劳动强度等因素, 应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 不再用“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为标准。

(二) 赋予乡镇卫生院分配自主权。

政府只需要控制三点:其一是核定年度分配总额, 即核定工资总额和奖金福利总额, 控制上限;其二是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保障底线;其三是禁止将员工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 亮出红线。在此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赋予乡镇卫生院分配自主权。不再由政府把工资核到人头, 拨到人头, 淡化皇粮意识。提倡由乡镇卫生院以能定岗, 以岗定酬, 优绩优酬。

(三) 借助收支结余奖励技术骨干

完全依靠绩效工资奖励优秀员工是不可靠的。因为绩效工资本质上还是工资, 是员工在完成既定工作任务后应得的薪酬。员工对自己绩效工资的标准是清楚的。如果为了奖励技术骨干, 人为的扣减已经履行了工作职责的员工工资, 是很难被员工接受的。奖励技术骨干最可靠的资金来源是收支结余。应该按照“在核定的收支结余中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12]的政策, 把奖励基金重点用于对技术骨干的奖励, 确保被社会广泛认同的技术骨干能够得到相应的薪酬。需要注意的是把奖励基金与福利基金在分配方式上严格区别, 福利体现普惠, 奖金保障效率。

(四) 规范“挂钩”方式

允许服务绩效与个人收入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是绩效管理的必要手段, 但必需意识到医疗服务是以爱心为基石的特殊服务, 不宜简单的用提成的方式“计量分配”。应该通过“以能定岗, 以岗定酬”的方式, 用“岗位”这个平台, 通过“优绩优岗, 优岗优酬”的转换机制, 将员工的业绩与报酬间接地联系在一起。一些地区推行“首席医师”和“优秀员工”制度, 应该是推行岗位薪酬制度的有益尝试。如果说目前完全用“岗位管理”取代“提成制度”还不现实, 至少应该把国办发【2013】14号文件提出的两个“严禁”, 即“严禁将负责人的收入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收入挂钩”“严禁将医务人员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作为监管的红线。

(五) 在保障阳光收入的基础上, 清扫灰色收入

收取药品商回扣, 将处方介绍到药品零售店获取分成, 通过转病人获得对方的返还, 类此灰色收入在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体面的阳光收入不足, 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在保障阳光收入的基础上,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清扫灰色收入, 是卫生院分配政策调整的重要延伸。

(六) 积极推行周转房制度

乡镇卫生院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设置决定了很多员工几乎是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推行周转房制度, 不仅是一项福利分配制度, 更是保证乡镇卫生院工作正常运行的内在需要。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安排专项基金, 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的周转房建设。

参考文献

[7]安徽省合作医疗办公室资料

[9]徐杰《“内部购买”是补偿制度的发展方向——三论乡镇卫生院补偿制度》载《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7期

[10]中发[2011]5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11]中发[1997]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12]国办发[2013]14号《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

篇4:乡镇卫生院财务绩效评价优化分析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财务绩效评价;优化策略

一、绩效考核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我国乡镇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开始建立,经过三次重要的转型,最终确立其公益性与民生性的服务根本。因为乡镇卫生院属于基层的医疗服务组织,其经营性质与功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服务群体医疗常识与维权意识较低,导致部分乡镇卫生院服务态度恶劣,医疗服务水平被人为降低,严重违背了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基层医疗组织的设置初衷。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将医疗服务人员的薪资与其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相关联,贯彻付出回报机制,以服务质量与医疗服务人员薪资挂钩的方式创建激励制度,塑造服务氛围,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医疗服务人员参与提升医疗服务的积极性。

二、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因为乡镇卫生院的行业特性,所以其实施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于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资源、保障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之服务于人民群众,提升我国的基础医疗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乡镇卫生院在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绩效考核定位出现偏差

现在乡镇卫生院的绩效核算体系虽然初步建立,但是极不健全,特别是在公益性与社会效益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绩效核算体系的雏形是借鉴企业制的绩效考核制度,忽视了二者之间的社会性与经济性差异,使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服务受绩效考核制度影响,更倾向于盈利性,过度趋利必然会影响到内部医疗服务人员对于医疗服务的正确认识,造成乡镇卫生院的公益性的立院之本受到社会公众的怀疑,使得我国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和系统的整体评价偏低。

2.考核方式单一

绩效考核的推行是为了提升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保障我国人民群众享受医疗服务的基本权利,并在此基础上保障医疗服务组织内部财务正常运转。但是我国乡镇卫生院在实施绩效考核时采用的衡量指标往往过于单一,造成绩效考核制度下的乡镇卫生院经营活动与预期出现偏差。卫生院在绩效考核中较为普遍的是关注医疗服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所耗费的成本与收入之间的差额,以及医疗服务人员一段时间内所提供的服务数量,忽视了受服务患者的医疗反馈与投诉,造成卫生院与患者关系恶化。另一方面,很多卫生院采用的是部门绩效考核方式,同一部门无论工作质量与效率高低,按部门统一绩效奖惩分配,造成小范围内的公允失衡,日积月累必成为多劳者与能者消极怠工的理由。

3.绩效考核难以落实

绩效考核是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辅助制度之一,其根本意义在于利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来服务人民群众,保障我国人民享受基础医疗服务的权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却发现,很多乡镇卫生院对于绩效考核建设仅仅停留在制度建设上,并无实践。理由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乡镇卫生院内部人员关系密切,通过绩效考核调整薪资难以执行;二是人员储备不足,相关考核能力达不到绩效考核需要。导致绩效考核只能停留在制度化建设中,丧失实际意义与价值。

三、乡镇卫生院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措施

1.塑造绩效考核氛围

乡镇卫生院想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必须要通过制度化的建设和内部文化氛围的建设来保障,而制度化的建设多属于上层建筑,卫生院本级难以干预核心内容,所以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首要问题就是塑造一个正能量的绩效考核氛围。而塑造内部氛围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将其切实与内部员工的利益相结合,并对已经建立的制度进行绝对有公允性的执行,处于对自身利益的维护,相关的医疗服务人员也会积极学习绩效考核制度,并详细了解自己对其自身岗位的影响,以点扩面,必然能够短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塑造出一个初具规模的绩效考核氛围。

2.落实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指标

制度化建设的实际价值在于对其的执行,所以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化的建设中,要与财务制度与医院日常经营相结合,对待员工的工作考核可以作为一项核心工作,因为其涉及到的是卫生院整体的服务意志。在内部员工职称晋升、技术进步等方面要与其利益进行密切,并且无时差的联系到一起。不仅如此,还要将绩效考核机制与卫生院医疗服务的享受者满意度相联系,不能仅关注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与效率,还要关注到卫生院医疗服务的质量,践行我国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本质要求。

3.增强竞争,引进新人才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医疗服务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正在稳定地流入社会,乡镇卫生院要想贯彻绩效考核机制,必须要保障卫生院的人才流入,增强内部竞争。在竞争的环境中才能有效的推动医疗服务人员的进步,也就能顺利的提升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另外引进新人才也是对我国乡镇卫生院输入新血液,新人才受高等教育拥有新思想,更能够适应不断更新的医疗设备使用需求,并且其思想能够适应绩效考核这种竞争观念,以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推进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建设才是绩效考核机制的根本目的。

4.考虑医疗服务人员需求

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每一位医疗服务人员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处于基层,每一个医疗服务人员都是一个岗位的支柱,而绩效考核制度虽然是利用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来提升卫生院服务质量的,但是却不可以以医疗服务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代价,也就是说乡镇卫生院在进行绩效考核制度化具体建设中,要满足医疗服务人员的生活与发展需求,防范技术人才的流失导致的区域性医疗服务缺失。

参考文献:

[1].郝晋,杨佳.我国乡镇卫生院绩效评价现状与改革思路[J].医学与社会,2014,(06).

篇5: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

一、行为准则

(一)道德守则

1、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医疗卫生事业。

2、崇尚科学,开拓进取,团结合作,勇于奉献,自觉承担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3、遵守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科学施治。

4、恪守职业道德,一视同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5、文明行医,不以职业牟利,不向患者索要馈赠,不开搭车药,搭车检查,拒收“红包”,自觉抵制各种商业贿赂行为。

6、注重医患沟通,保护患者知情权和隐私权,关心、爱护、理解、尊重患者。

7、遵纪守法,遵守执业范围和类别,客观、真实、及时书写医疗文书,依法出具有关医学证明,依法开展诊疗活动。

8、勤奋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9、履行职责,随时接受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治的指令和义务。

10、履行社会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宣传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二)行为守则

1、在医疗场所或诊疗活动中应着装工作装,佩戴胸卡(标明姓名、科室、职务或职称等)。

2、仪表端庄,衣帽整洁。男医务人员不留胡须、长发,不穿背心、短裤、拖鞋等;女医务人员不浓妆艳抹,不留长指甲,着装忌薄、露、透。

3、提倡讲普通话,语言温和、清晰、亲切、通俗,使用尊称。

4、使用文明用语。

5、工作期间不进行非医疗性活动,不大声喧哗、聚众聊天,不在医疗场所及公共场所吸烟。禁止酒后从事医疗活动。

6、诊查患者时态度和蔼、神态自然,亲切耐心,举止优雅。

7、诊疗行为体现人文关怀,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检查前、后规范洗手,冬天要先暖手后检查。

8、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疗护理核心制度。

9、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书写医疗文书,不得涂改、伪造、隐匿、销毁医疗文书及有关资料。

10、进行试验性临床医疗,需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争议时,医务人员须立即向科室责任人报告,同时依法按程序处理,并向患者耐心解释说明,防止矛盾激化。

12、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须分类弃置,废弃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弃置于专用利器盒内,敷料、棉球、棉签等弃置于内衬黄色塑料袋的密闭容器内;易患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后的敷料、棉球等弃置于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并加以警示标识。

二、考勤、休班制度。医院实行定时考勤不定时抽查相结合。早8:30分,12点下班,下午2: 30分上班,4:30点下班。点名不到者为迟到,每发现一次扣当事人5分。每月6天休班,经科主任同意。院委会成员向院办公室交休班条。在班人员抽查二十分钟不在岗,按休班处理,如累计旷班3次扣除当事人当月绩效工资。

三、值班期间禁止搞娱乐活动,如:打扑克牌、玩麻将,如发现一次扣当事人10分。上班时间不得干私活,如发现扣当事人10分。本院职工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发生争吵,听从劝解者不追究,若不听劝阻,逐步升级有院内外人员参与者,不问谁是谁非,双方一律停班,凡在院内打架斗殴,闹事的,扣除当事人当月绩效工资。对不服从管理的报镇政府,区卫生局处理,后果自负。

四、收款室为临床科室收款的合法科室,发现其他科收款为私收款,发现一次扣除当事人当月绩效工资。停职检查者上报镇纪委,卫生局纪委处理,严重予以除名。收款室应严格按省物价局的规定收款,收款后开发票,项目必须填全填清,杜绝开假发票,谁违反规定,所引起的一切后果自己承担。各科室每天对帐,一日一清。

五、卫生制度

1、医务人员应树立讲文明、讲卫生的风尚,做到勤打扫、勤整理,保持室内外清洁。

2、积极维护公共财物及办公室卫生,做到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室内及走廊不随意放置杂物。

3、院内卫生实行分区管理制度,卫生区由院办公室统一划分到各科,并责任到人,各卫生区域应保持洁净。

4、每周一或周六,院办公室将组织卫生检查小组成员逐科检查,当月如发现三次清扫不彻底,扣除该科室责任人的当月绩效工资的50%,扣除该科室人员当月绩效工资的10%。

六、药库、中西药房是医院的经济重地。非本科室人员不得随便出入。药品应分类摆放,保持清洁,同类药品先进的先卖,近期失效的及时登记,报药库负责人,同时报告院长办。药库微机化管理,不定期抽查药品,发现药品短缺,扣该科室所有人员当月绩效工资。

七、严格财务管理,实行院长财务一枝笔。所有开支报销均有院长签字即可报销,无院长签字任何人不得随便支取现金。否则,扣除财务科人员的当月绩效工资。

八、婚假15天(包括六天休班),丧假半月,产假六个月,其他按有关文件执行。病假、意外伤害由对方赔偿的,休班期间一律没有工资。经调查核实,确为病假,工资照发,无奖金、无点名费,病假工资为区财政每月对每人的拨款数额。凡弄虚作假,开假病历者,一经发现核实,除停发工资,并交区卫生局处理。事假期间无工资,每月总工资除26天,休几天扣除几天。

九、每月28号前各科负责人把下月排班表一式两份交院办公室审定,否则扣科室负责人10分。

十、科室出现医疗事故,科室承担30%,其余职工承担30%,医院承担40%,如因个人原因造成工作不认真一切后果自己承担,医院不负责任。

篇6: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一、基本原则

(一)效率优先原则:坚持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相结合,按劳取酬、优劳多酬;

(二)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工作总量与服务质量相结合、岗位风险与分配系数相统一,实行因事设岗、以岗定责、以责定分、以分取酬;

(三)合理分配原则:坚持成本核算、保底封顶、总量控制、确保结余;

(四)分级考核原则:卫生院接受卫生局的考核,同时负责对职工进行考核。

二、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 考核内容及标准详见附表。

三、考核方式及发放标准

1、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负责对职工采取不定期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2、实行基础工资制度:全院职工工资按当月档案工资的80%发放。

3、确定绩效工资分配总额:全院职工工资总额的20%做为卫生院绩效分配工资的总额。4、1、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分值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合格,70—79以下为基本合格,70以下为不合格。

2、按考核结果确定考核系数,优秀的为1.4、(812)合格的为1.2(696)、基本合格的为1.0(580),不合格的为0.8(464)。最多相差348

按考核结果确定考核系数,优秀的为1.1(638)、合格的为1.05(609)、基本合格的为1.0(580),不合格的为0.9(522)。(我院)最多相差116

3、优秀等次实行总量控制,不超过职工总数的15%

5、确定考核系数:不合格的为0.8(464)、合格的为1.0(580)、良好的为1.2(696),优秀的为1.5(870)。

6、结合考核系数对绩效工资进行分配。

即:个人绩效工资=卫生院当月绩效工资分配总额×个人考核工作量/全院职工考核工作总量。

个人考核工作量=个人考核系数×本人百分制考核分值(院长绩效工资取前三名的平均值)

7、设立管理岗位津贴

根据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及责、权、利相互一致的原则,特设管理岗位津贴,月标准如下:

院长300元,副院长150元,科主任60元。

篇7: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发„2009‟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切实做好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目的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和责任意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正确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激励督促他们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分配改革力度,使工作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挂钩,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二、考核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坚持全面、客观、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考核理念,建立以社会效益为考核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体系。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与调动人员积极性相结合,将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工作人员收

入待遇相挂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履行职责。

三、考核对象

卫生院全体职工

四、考核主要内容

1.基本医疗服务:主要考核依法执业、医疗质量、服务数量、医疗安全、医疗费用、基本药物制度、中医药服务及满意度等内容;

2.公共卫生服务:主要考核省级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应急处理、卫生监督等工作情况;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

4.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开展情况;

5.院内管理与建设情况;

五、考核主体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县卫生局依据本办法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考核。对于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县卫生局可委托隶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考核。

六、考核程序和方式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程序。县卫生局按照考核标准,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现场问卷调查等方式,于本12月上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集中考核。财政、人事部门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并将考核结果(包括绩效分值)报市级相关行政部门。对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考核,县卫生局可委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县卫生、财政、人事部门备案。

(二)县卫生局将不定期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考核结果使用

(一)考核结果。考核实行百分制。合格线为70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结果分为四个等次,90分以上为优秀,90-80分为良好,79-70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定其考核得分比,得分比为实际得分除以70。

(二)考核结果使用

1.作为政府补助的依据。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政府补助额,并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等方式,由县卫生行政部门根据考核结果予以结算。考核结果在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按核定的政府补助额与相应等次的考核结果予以补助;不合格的,乘以考核得分比确定补助金额比例。

纳入省统一规划、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基本药物

制度,并承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村卫生室,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按照县政府核定的标准水平与相应等次的考核结果进行补助;不合格的,政府按照标准补助水平乘以考核得分比确定补助金额。其他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并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按照县公共卫生服务有关规定给予合理补助。

2.奖惩的依据。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予机构及其负责人通报表扬;对当年考核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连续2次考核均不合格或3年内有2次不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其负责人的行政职务。

七、组织实施

篇8:乡镇卫生院绩效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东、中、西部各选1省, 确定广东省、江西省和甘肃省作为研究现场, 综合当地区域分布特点、乡镇卫生院种类及运行状况、经济水平、人口特征、研究人员和能力及可操作性等因素, 每省各确定2个县。采取单纯随机抽样, 每县抽取乡镇卫生院6所, 共36所乡镇卫生院。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 以机构为单位填写, 内容包括乡镇卫生院疾控岗位绩效考核开展情况、考核内容、考核频率、考核主体、考核形式、考核流程、考核结果运用以及与机构考核衔接情况。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 采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 对于3个项目省率或百分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岗位绩效考核开展情况

88.8%的被调查乡镇卫生院开展了疾控岗位绩效考核, 3个项目省情况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χ2=0.563, P=0.755。

2.2 岗位绩效考核形式

对于乡镇卫生院疾控岗位绩效考核形式, 所有开展岗位绩效考核的被调查乡镇卫生院都采用了内部员工和群众访谈形式;超过一半的机构也采用了现场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考核形式。在3省的所有考核形式中, 甘肃省除员工和群众访谈形式外, 其他方式相对其他2个省采用较少。见表2。

2.3 岗位绩效考核频度

被调查乡镇卫生院的疾控岗位绩效考核频度以季度考核和半年考核为主, 均占43.8%;其次为年度考核, 占21.9%;月考核比例最低, 占12.5%。广东省没有乡镇卫生院采取月考核, 江西省以季度考核为主, 甘肃以半年考核为主。见表3。

2.4 岗位绩效考核内容

调查发现, 根据由高到低的比例, 乡镇卫生院疾控岗位绩效考核内容依次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业务能力、群众满意度、医德医风和劳动纪律, 比例均超过50%。从地区分布看, 广东省对业务能力、工作质量、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四方面进行考核的机构较多, 江西省所有开展岗位绩效考核的被调查乡镇卫生院均对工作数量进行考核, 甘肃省对劳动纪律进行考核的乡镇卫生院仅有5所, 在3个省中最低。见表4。

2.5 岗位绩效考核实施主体

被调查乡镇卫生院中, 84.4%的机构以本科室为疾控岗位绩效考核的主体, 其次是本人 (81.3%) , 再次是机构内部管理部门 (78.1%) , 服务对象满意度最低 (56.3%) 。在3个省中, 广东和江西省的考核实施主体以机构内部管理部门为主, 甘肃省该选项最低, 主要以科室和本人为主要考核实施主体。见表5。

2.6 岗位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情况

各地普遍将考核结果运用到乡镇卫生院疾控岗位管理的有关方面, 其中, 挂钩因素主要为奖金发放 (65.6%) 、工资发放 (56.3%) 、晋升机会 (50.0%) 、培训或进修机会 (31.3%) 、物质奖励 (25.0%) , 仅3.1%的乡镇卫生院的考核结果与上述因素均不挂钩。从3省情况看, 广东省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因素的第1位为晋升, 江西第1位为奖金发放, 甘肃省第1位为工资发放。见表6。

3 讨论

2009年以来,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 国家先后出台了《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 (卫人发[2010]98号) 、《卫生部关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 (卫办农卫发[2011]34号) 、《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见》 (卫疾控发[2012]42号) 等一系列相关政策, 包括上级有关部门对乡镇卫生院开展机构绩效考核以及乡镇卫生院对其工作人员的岗位绩效考核两个方面, 机构绩效考核由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岗位绩效考核由单位自行组织实施。本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已开展疾控岗位绩效考核。

3.1 关于考核形式与考核频度

《卫生部关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提出, 机构绩效考核以查阅文件资料、现场检查、问卷调查、机构负责人述职、内部员工和群众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 国家未对岗位绩效考核的方式进行明确要求, 交由乡镇卫生院自行操作。本调查发现, 乡镇卫生院的疾控岗位绩效考核方式以内部员工和群众访谈最多, 结合使用现场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

被调查中, 乡镇卫生院的疾控岗位绩效考核频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月考核。据了解, 由于目前考核多数停留在人工方式上, 月考核周期过短、过于频繁, 考核部门与职工均感到考核过程的时间成本和工作量太大;而年度考核周期太长, 考核信息反馈滞后, 难以发挥管理的时效性, 考核结果不够敏感, 因此, 综合权衡考核周期、考核效果敏感性、考核工作时间成本等因素, 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倾向于采取季度考核的方式。

因此, 鉴于乡镇卫生院疾控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元化, 考核不能完全依赖定量化或定性化, 应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及各地实际情况综合采取定量和定性考核, 并且根据当地资源和工作需要区分重点考核和一般考核, 短期考核和长期考核。

3.2 关于考核内容

本研究中, 乡镇卫生院疾控岗位绩效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业务能力、群众满意度、医德医风和劳动纪律, 与国家关于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的要求相一致。目前, 国家没有对乡镇卫生院工作岗位绩效考核的内容作出具体要求, 由各地结合当地和本单位情况组织实施。《江西省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办法 (暂行) 》对乡镇卫生院职工的绩效考核细化为工作数量 (30分) 、工作质量 (30分) 、劳动纪律 (15分) 、医德医风 (25分) 等4个方面共计100分。2010年《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 (试行) 》规定,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医德医风等。

3.3 关于考核主体

按照有关政策要求, 乡镇卫生院的机构绩效考核主体主要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中心。目前对疾控岗位绩效考核主体没做出明确规定, 本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采取多种角度实施岗位绩效考核, 包括本人、本本科室、机构内部管理部门和服务对象, 符合人力资源管理中提出的360度绩效考核的理念, 但有30%~50%的疾控人员在问卷中未选择上述四类绩效考核主体, 他们的绩效考核可能会流于形式。同时, 第三方组织和群众参与岗位绩效考核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只有1/2的乡镇卫生院的疾控岗位绩效考核采取调查服务对象满意度, 如何让服务对象对乡镇卫生院疾控岗位工作的绩效做出有效评价, 仍是一个新的课题。

按照《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基层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见》 (卫疾控发[2012]42号) 要求, 卫生行政部门要将疾控及相关专业防治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考核结果作为核拨经费的依据。本研究发现, 疾控机构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绝大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容都是疾控工作在基层农村的延伸, 但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谁出经费谁管理的问题, 疾控机构对乡镇大多时候只能发挥技术指导作用, 没有实质性的管理抓手, 疾控工作经费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也比较薄弱, 对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督导或考核必须通过县卫生局进行, 管理力度很多情况下取决于县卫生局的重视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疾控机构参与乡镇卫生院疾控工作绩效考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利于开展乡镇卫生院疾控工作的绩效考核。

3.4 关于考核结果运用

在本调查中, 乡镇卫生院疾控岗位绩效考核结果普遍都与人员工资相挂钩, 目前, 绩效工资是体现绩效考核结果的重要形式, 但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不能仅限于此, 应从多种角度提高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对疾控岗位人员的激励作用, 但是, 仅仅靠乡镇卫生院自身重视和努力上不能实现这个目标, 还必须依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财政部门、疾控机构、甚至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推动, 建立绩效考核的长效激励机制。

另外, 疾控岗位绩效考核还存在很多问题:虽然乡镇卫生院普遍将个人绩效考核结果与其绩效工资挂钩, 但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高, 绩效工资所起到的激励作用非常有限;很多乡镇卫生院的绩效工资来自于创收, 根据科室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奖金分配, 疾控工作因没有创收, 基本按全院平均水平进行奖金发放, 远低于临床部门;有编制的人员才能有绩效奖金, 没有编制的人员不参与绩效考核, 也没有绩效奖金;部分地区岗位考核与机构考核不相衔接, 没有将个人绩效考核与机构的绩效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和机构发展目标一致, 因此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须将个人绩效考核与组织的绩效考核目标相统一。

岗位绩效考核需要开展岗位分析或工作分析等工作, 通过分析制定岗位说明书[1]。考核指标体系结构正逐渐向简单化方向发展, 在设计考核指标体系时, 更多考虑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使指标体系贴近实际情况[2,3,4]。因此, 虽然近几年,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实施绩效考核政策规定, 明确了政策导向, 但在实施中省、市、县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 细化地方和乡镇卫生院内部的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措施。另外, 乡镇卫生院的绩效管理不能一刀切, 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统筹兼顾原有的绩效考核措施和做法。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良好的个人绩效水平对于组织绩效的提高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组织的制度设计等方面也会影响到个人绩效的有效形成[5]。乡镇卫生院的机构绩效与岗位绩效有着共同的目标, 岗位绩效与机构整体绩效之间存在联动关系, 应组织乡镇卫生院结合自身特点, 制定具体的疾控岗位绩效考核方案, 增加可操作性, 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方案, 建立科学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陈倩.人力资源中岗位的确定与评价[J].市场论坛, 2008, (7) :88-89.

[2]Murphy, K.R.Criterion issues in performance appraisal research:Behavioral accuracy versus classification accuracy[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 (1) :45-50.

[3]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20.

[4][美]赫尔曼·阿吉斯.绩效管理[M].刘昕, 曹仰锋,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263.

上一篇:《幻城》读后感600字下一篇:高中美术教研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