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孩子心理教育

2024-05-15

针对孩子心理教育(共14篇)

篇1:针对孩子心理教育

针对孩子的餐桌教育 -资料

杜绝偏食、挑食,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期的偏食、挑食,如幼儿一个劲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

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学习用餐礼仪。英国孩子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用礼仪了,

资料

让孩子帮忙做事。稍大一些(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

重视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效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

篇2:针对孩子心理教育

1、孩子注意力集中了。孩子能集中精力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比以前延长,中班一节活动时间就为25~30分钟,家长可鼓励和教育孩子在园里认真、专心参加学习活动,主动和积极举手发言,养成良好持久的注意力。

2、孩子能动能静。孩子反应快,动作灵活多了,活泼好动的表现尤为突出。他们总是不停的变换姿势和活动方式。如动动手、伸伸腿或做小动作、自由的奔跑等,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行动,显得比小班幼儿自由放松,甚至无拘无束。如果个别孩子比较好动、坐不住,家长可在家里安排一些孩子感兴趣的25~30分钟安静活动(如:看书、绘画、迷宫、连线和乐高拼搭等智力游戏玩具),培养孩子的耐心学习的习惯。 3、孩子嘴巴甜。这一阶段的孩子连贯性语言开始发展,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家长们在家里可以要求孩子说话完整,能说一整句,就不说半句,能说半句,就不说两个字,千万别忘了表情。 4、孩子聪明中的麻烦。中班孩子处在游戏的高峰时期,他们不仅爱玩游戏而且会玩游戏。会自己确定主题,安排角色,独立游戏。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铁哥们,好姐妹”。可是,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有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种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就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碰到这种现象,家长就应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多鼓励。不要采取简单的方法去制止和责备。在孩子们交往中出现的斗嘴,大人尽量不插嘴,让孩子们在争吵中用自己的聪明和判断,从而不断的摸索和同伴间的交往方法。

篇3:针对孩子心理教育

初三学生面对中考压力很大, 学习内容也非常枯燥, 考试、做题、讲题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 学生感觉乏味无趣, 甚至戏称为“魔鬼式”的生活。为了迎接中考, 音乐课、美术课、计算机课都被中考科目所代替。学生在“题”中滚打、在“考”中煎熬、在“分”中拼搏, 在“比”中沉沦。情绪低落, 状态不佳者甚多, 有个别学生想放弃学业, 逃学旷课。这不仅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影响班级管理, 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前途。所以, 教师面对这种情况, 可以利用课前5分钟, 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观念对了头, 学才有劲头”。

一、故事引入

中学生的求知欲强, 颇具好奇心。他们喜欢听有趣的故事, 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通俗的故事引入, 可以启迪学生深刻地了解自己, 提高挫折的耐受力,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人说, 当今社会, 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失业;有人说“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所以, 有的学生就开始放弃学业,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无所事事, 自己不学习而且还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运用生动的故事疏导学生, 端正学习态度, 改变人生观念。比如上京赶考的一个书生, 在一家旅店做了个梦:第一个梦是白菜种在高墙上;第二个梦是戴着斗笠打着伞;第三个梦是和自己亲爱的表妹睡在一个床上, 背靠背。这个书生就把这三个梦告诉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 你这次上京考试是没有希望, 不如赶紧回家。书生说为什么呢?算命先生说:第一个梦是白菜种在高墙上———就是白种 (菜种高墙不能活) ;第二个梦是戴着斗笠打着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第三个梦和自己的表妹睡在一起背靠背———没有结果。书生听完算命先生的话, 回到旅店打起行李就走。店老板很奇怪, 问“明天就要考试了, 为什么要走?”书生把算命先生的话说了一遍。店老板却说, 你这次考试一定能中, 你看第一个梦:白菜种在高墙上———高中 (种) ;戴着斗笠打着伞———双保险;和自己心爱的表妹睡在一张床上背靠背, 很简单你们只要一翻身就能成为夫妻。书生一听很有道理, 参加了考试, 结果中了一个探花。从这个故事看出:一种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种是消极的生活态度, 而两种态度获得不同的结果。态度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希望学生转变观念, 抓住学习机会, 以积极的态度战胜困难, 迎接自己美好的那一天。这则小故事带着幽默, 具有生动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这比直接苍白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二、漫画引入

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 同时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思维, 从而改变学生的不良态度和行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石河子的生活报, 有一张漫画是石河子东方中学的一位学生画的。第一幅图:她上初三别人在努力学习, 而她在呼呼大睡;第二幅图:看看周围的同学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而她却名落孙山;第三幅图:她终于在一所离家很远的私立高中———东方中学上了高中;第四幅图:虽然这所学校比其他中学相差很远, 但她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加倍努力学习。通过漫画, 教育学生, 不要等到后悔时才知道努力。应珍惜最后一年的学习机会, 不怕困难, 勇于拼搏, 虽然有的学生不一定努力就有好的结果, 但不努力是一定没有结果, 只要努力, 问心无愧就行。通过漫画让学生联想自己, 达到心灵共鸣,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珍惜时间和机会, 付出努力必有收获。

三、事例引入

教师要善于挖掘身边好的素材, 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典型事例, 尤其是利用较高的可信度的事例, 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榜样示范, 促使学生自觉效仿、积极行动。以自身事例说事, 初中时, 我也是不爱学习的学生, 觉得学习太苦, 没有意思, 就是觉得玩得开心就好。但是一件事改变了自己对学习的看法, 从此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家隔壁住着两姊妹, 初中未毕业就去承包土地, 她们没有人帮助, 起早贪黑, 很是辛苦, 但是一年下来还是个“倒挂万元户”, 从她们的身上我感觉到, 自己不努力也会是这样的结果, 也许比她们更惨。所以上了初三我开始端正态度, 认真学习, 认真做题, 不耻下问, 经过初三的努力, 最后终于搭上了末班车, 考上了高中。我的班主任夸我是“笨鸟先飞”。实际上, 我不笨只是不想学习, 因为学习太苦。所以我班的学生没有笨孩子, 在我的眼里只有两种学生:一种是聪明学习的学生;一种是聪明不学的学生。所以听完老师的故事相信你们有所启示吧。学生从教师的成长道路中, 感悟出没有笨孩子只有不学的孩子, 从而树立信心, 增强学习的勇气。

四、对联引入

对联引入课堂, 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对联的形式增强自信, 发现自身长处和优势, 树立信心, 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 教师不用急于上课, 可以让班级四个组比赛, 看哪个组想的对联好和多, 比赛内容是一幅激励本组的对联。学生积极踊跃。比如一组:学海, 让我们游泳。书林, 让我们欣赏。你的心, 在书林中。我的脑, 在学海中。二组: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三组;若有恒, 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 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四组: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对对子比赛, 活跃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 让学生在饱满的情绪状态下学习, 达到教育的效果。

总之, 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心理教育, 学生乐于接受, 从而到达心理教育的目的。这比单一的说教有效果。通过课前5分钟的教育, 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可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和解决心理问题。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从而促进教学, 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和谐, 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教育有更进一步的深化和认识, 促进学校心理教育的顺利开展。

摘要:教师采用故事引入、漫画、对联、自身事例等形式, 通过课堂5分钟来疏导学生心理, 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认知,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初三中考, 实现自身愿望。

篇4:针对孩子心理教育

关键词:潜能生 班主任 转化 家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81-01

笔者在自己近些年的班主任工作当中发现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重点、难点是针对班级里潜能生的管理,这里的潜能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问题学生;经过对潜能生的问题成因分析研究发现,潜能生的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但往往与家庭教育的缺位、缺失、甚至与家长的不良行为、习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如何开展潜能生的工作,成为每个班主任比较棘手的问题,对于潜能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之一,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携手应对的。

班主任要做好潜能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对潜能生及其家庭的情况有所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转化潜能生的工作对象不仅要对潜能生,还要面对潜能生的家长,更要关注潜能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也就是说转化的是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持久有效的教育合力。那么究竟如何来做个人总结这么几点

一、建立与家长沟通的常效机制,使家校沟通常态化

①电话联系 班主任定期比如每周一次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种种表现,适时提出一些建议适时因为本身已经是问题学生,家长也习惯接到老师的电话就是“告状”,数落自己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家长是能避就避,对于孩子,或是打骂了事,或是索性不管。所以,在和家长的联系过程中,首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并不时把孩子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告诉家长。②定期家长见面会 比如每月一次,没有条件距离比较远的每两月一次,这样在电话里不太好开展的工作就在家长见面会上说,在家长会中,主要是交流对孩子的看法,谈谈平时孩子的一些在家表现,家长经常到学校来迫使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引导管理,强化家长的教育责任意识,在适当时间、地点指出家长教育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不断主动和家长多沟通,在沟通时有意识的举出几个同类型学生家庭好的教育方法,建议其多用几种不同方法来教育孩子,并在实施后进行比较,最后找出最适合的家庭教育方式③定期主题活动 比如每学期一到两次,这种活动的地点可以选择在学校进行也可选择到孩子的家里进行,让父母能够参与孩子的主题活动,这样的亲子活动有利于父母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因为潜能生和自己的父母往往沟通是不顺畅的,甚至没有交流。

二、班主任及时补位家长对孩子情感、甚至物质上的缺位

潜能生的造成主要因素是家庭原因,但一时之间也是无法改变的事情。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更渴望老师的关注,更加从心理上依赖老师。因此,某种程度上,班主任是个“代理家长”。班主任要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更要从生活、情感上关心他们,积极与他们沟通。潜能生能否被班主任转化,对班主任的信任以及情感依赖是首要条件。

三、营造一个适合潜能生健康成长的班级以及宿舍氛围

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跟潜能生待在一起的時间也不会超过他的同学,所以潜能生每天绝大部分的时间是跟他的同学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营造一个有利于并且适合潜能生成长的班级和宿舍氛围显得尤为必要。潜能生因为经常被批评,听到批评性评价比较多,往往自信心比较缺乏,班主任在班级中要经常性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大家要宽容、忍让、善待我们的潜能生,并且创造潜能生展示自我能力特长的平台,帮助他找回自信。

宿舍被称为是学生的“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良好的宿舍氛围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宿舍氛围对每一个成员思想行为、心理都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氛围能更加有效地实现转化潜能生。比如对于一些行为习惯比较懒散的潜能生,班主任尤其要注意给他安排比较勤快的学生做他的舍友,当宿舍其他人都早早起床学习的时候,他就是再懒也会不知不觉自愿接受适当早点起床。

在班级管理中若能做好潜能生的管理工作,使之转化,那对于班级来说将是一大幸事,班主任要提高工作效率,要有耐心,只要找准潜能生以及他的家庭“病根”,对症下药,就能真正转化他们。做好每一位潜能生的转化工作目光不能只局限于潜能生本身,要知道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思想认识,让家长也成为教育者,又要营造适合潜能生生长的班级宿舍氛围,同时班主任自己还要能在转化过程中让潜能生信任成为他的情感依赖。

参考文献:

[1]桑东平.大学生家庭教育作用的弱化成因分析及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07(11).

[2]杨艳.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9(6).

篇5:针对孩子心理教育

看图写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但是看图写话,对于刚学完拼音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

看图写话,其实说简单就简单,说难也真难。看图说话难或易,我觉得引导是关键。所以我在教孩子《看图写话》时,我喜欢告诉孩子:看图说话也就是看图编故事。当孩子听说是编故事时,兴致可高了。这样就为教学《看图写话》做好了铺垫。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看图写话》呢?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凡事都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看图写话分“四步走”。

第一步:说一句完整的话(时间)(谁)(在哪里)(干什么)。这是对初学者的要求与引导。

第二步:(时间)(天气)(谁)(在哪里)(干什么)(心情或心里感受怎样)。这要善于引导孩子观察图片反映的信息。如:天气,被观察者的面部神态、动作等。

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础之上,引导孩子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景物,并进行描写。如:花开了,有红的,有白的.,有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第四步:引导孩子想象图片后面反映出的信息,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篇6:针对孩子笨学习不好的解决方法

在这里建议孩子:

(1)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不一心二用;

(2)学习要有计划性和目标性,并围绕计划和目标展开学习任务;

(3)做作业时,放在周围的东西一定要与当时学习的内容有关,从而减少注意力的分散,比如做语文时,就不要把数学摆到能看到地方;

(4)长时间的学习容易出现思维停滞的现象,所以要学会在合适的时候切换科目或者休息片刻。除了试卷练习外,建议在家里每学一小时,休息10分钟;

(5)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精神不好,注意力肯定不能集中,所以平时得锻炼身体,劳逸集合;

(6)通过由易到难解决问题,建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让兴趣和自信引导学习,近而提高集中力;

(7)学习之前的1小时内,避免做一些让自己兴奋的事,如剧烈运动后,人的身体是亢奋的,学习集中力会很低;

(8)课前要有预习,并在听课时要有主动性,尽量在听懂的基础上做笔记,而不是一味抄笔记,否则根本就没有思考的空间,实在听不懂一定要标记出来,课下尽快找老师或者听懂了同学给自己讲讲。

篇7:针对孩子笨学习不好的解决方法

有的孩子边做数学题,会边翻参考资料,比如做到某道题时,忘记了公式翻一下,忘记了某个步骤翻一下,虽然对着书上的知识点也把这题做出来了,但是下次再遇到很有可能还是不会,最终结果还是不会做题。

这样做数学,就和开卷考一样,考完就忘了,很可能导致长时间掌握不住这个知识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东西记在脑子里。一来能节省时间,二来能够快速提供解题思路。

可能一开始有些知识点没记住,需要翻翻书,这也很正常,但是随着复习的深入,做数学题时就要尝试着“戒掉”参考书了,慢慢你就会发现进步不止一点点。

篇8:针对学生实际开好心理诊所

学生的心理活动虽然是丰富的, 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 但并不是神秘莫测, 不可捉摸的。我们可以利用它的各种特征、认识和掌握心理活动的特点, 揭示其发展规律, 进而准确预见, 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状况, 采取相对有效措施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预测学生的心理

天气的变化有它的种种征兆, 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通过各种行为动作、语言表露出来, 尤其是小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 在周会评比优秀小助手的活动中, 有的学生满脸喜色, 手舞足蹈, 而有的学生默不作声, 在旁边当观众, 或许他们心里别有所思, 不服气, 心中不乐, 自估一周没什么长进, 对评比没有信心等。我们应细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 在某种情况下会想些什么, 干些什么, 便于及时进行心理诊断治疗。

二、分心刺激

一名学生在活动中与另一名学生发生吵架, 我们应该抓住学生平时爱帮助老师做事的特点, 请他们为老师做点事, 过后, 他们吵嘴的事也就谈化了, 就会高高兴兴地参加活动。所以我们不一定叫过来当面帮他们分析谁是谁非。但要注意: (1) 新的刺激要更强, 最好能与我们的教育目的相吻合。 (2) 时机要争取在消极注意力刚露头时就进行思想“补课”。

三、兴趣转移法

利用两种事物间相互联系的因素把学生的兴趣从一事物迁移到另一事物上去, 比如学生由于玩游戏, 导致学习落后。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情况, 通过观看教育图片等活动, 使他们了解到自己学习落后的原因, 让他们试着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 从学习上找到另外一种乐趣, 逐渐地把那些影响学习和不利于思想品质健康成长的行为谈化了。

四、激将法

推动人的进步动力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正面的鼓励、表扬, 二是来自反面的冷嘲热讽。前者是向着事业目标的推动力, 后者则是反作用力。但我们应该把握好尺寸, 这主要在高年级同学中,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能使他们猛醒过来, 深感自己再不努力学习, 将永远被人瞧不起。当然, 对学生, 我们必须以正面教育为主, 反作用力宜少用、慎用, 避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心理感应法

在学生的心目中, 最有才能、最可尊敬的形象是老师, 他们常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老师叫我们这么做的”“我们的老师就是这么做的”。由此看出, 他们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毫不怀疑地接受和模仿, 有一句话说的好:“如果你指挥不了自己, 也就指挥不了别人。”所以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得天独厚的优势, 努力加强自己的心理修养,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自己的心理品质给学生以良好的感应。

六、抓住时机满足需要

当一个人的某种心理需要及时得到满足时, 就会在他身上激起某种动力, 推动其进步, 有效地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好时机抓不住, 就会失去效果, 不仅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反之会引起学生的埋怨和不满等消极情绪, 这样更不利于我们的思想工作。

篇9:针对孩子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7-0063-01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的德育不同,它要求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个体教育。为了更好地落实心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苍梧小学每学期开学初都要对在校学生情况做全面普查,特别是对留守儿童、贫困儿童、父母离异儿童以及在学习与交往方面有困难儿童的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建立特殊儿童成长档案,制定出相应的教育计划、方案和措施,循序渐进地进行疏导和教育,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给予更多的机会、关注和关爱。

一、完善校园心理疏导图式

学校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图式。由校长信箱为图式的起点,下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年级心理疏导活动室等场所。最终形成有专业指导,人人都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环。在这样的心理疏导脉络下,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给校长写信,把心愿通过校长信箱向校长表达,校长室成了他们爱去的地方。心理咨询室向所有的学生开放,倾听学生心声,疏导学生心理。孩子们知道了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阅读等方法调节放松。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室还肩负起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心理辅导工作,从而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学生的变化,从而构建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心理疏导网络。

二、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用爱与尊重营造温馨的班集体环境对学生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苍梧小学积极推进班集体文化建设,在各位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心理换位,互帮互学、互相关爱,强化心理体验,矫正心理偏差,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导教师采用问题导学,根据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推进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体验学习带来的快感。同时采用师生互助、生生互助等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其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引领作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

三、创建丰富多元的活动评价体系

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体悟和直接体验。“新生入学礼”“十岁的成长礼”“六年级的毕业礼”以及长线穿插在各年级的“探春、嬉夏、品秋、暖冬”户外系列实践活动、别开生面的“体育节”、精彩纷呈的“艺术节”都触动着孩子们的灵魂深处。“小百灵”“小画家”“舞精灵”等称号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自信,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在这样的活动普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活动体系与评价机制。融评价于学生的活动之中,创建丰富多彩的活动评价策略,这样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得以彰显与释放。

四、构建家校互通的交流平台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对孩子的成绩过分在意,不能平常心态看待考试,经常唠唠叨叨,甚至出现一些暴力行为,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务和孩子沟通太少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认为教师不仅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同时还要指导家长的心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实践中我们通过家长QQ群、校信通、家长会等形式及时汇报孩子的在校进步表现,引导家长淡化分数,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对“问题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从而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篇10:针对孩子心理教育

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2、父母的要求应合理

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 仓库防火措施

★ 该采取哪些自我调节的措施

★ 哪些装修材料要做防火性能检查

★ 办公室安全防火措施必读

★ 预防混凝土结构裂缝应采取哪些措施?

★ 适应加入WTO财政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 装修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用采取造句

★ 网站进入谷歌沙盒应采取积极措施,早日走出沙盒

篇11:针对孩子心理教育

孩子不爱学习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与学习兴趣的缺失有很大关系,没有学习兴趣孩子有没有动力,这样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上课走神,学过的东西没印象,不按时完成作业等都是厌学的表现。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应该警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所有很容易走神,不专心听讲,学习兴趣就是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的积极态度和情绪。对孩子来说兴趣就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当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对相关内容会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

在面对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上,很多家长只是一味的责备和打骂,而没有设身处地 的站在孩子角度上想问题,或者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这样对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孩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家长眼里不上进的孩子了,对于孩子家长应该适当的进行鼓励,就连我们在工作中都希望上级的赏识,何况孩子呢?所有适当的赞赏和鼓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爱上学习根本方法

孩子的学习方法很重要,不会学习的孩子,学的苦,学的累,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呢?家长应该不要一味的抓住重点,忽视不重要的内容,这样就很难把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的表达出来。渐渐的孩子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的心理。

卓卷美式超营根据孩子所出现的状况,帮助孩子摆脱不爱学习的情绪,让孩子爱上学习,摆脱枯燥所带来的困扰,开拓孩子新的感官,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到无尽的乐趣,学习态度发生根本的改变。

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对相关内容会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学习兴趣的拥有不只是对学习表面的关心,而是会由于获科学知识或参与学习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

篇12:针对幼儿自卑心理的对策

(一)钟爱孩子、悦纳孩子。

(二)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要偏爱,帮助幼儿克服自卑心理。

(三)正确运用评价这一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克服自卑心理。

(四)及时地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

(五)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六)帮助儿童获得能力,获得成功感。

篇13:针对90后高职教育教学对策

一、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

1、渴望独立充满自信追求个性张扬, 但是缺乏对挫折的认识

90后出生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期, 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敢于挑战权威, 选择特立独行, 能够正确认识自我, 对自我有较高的接纳度, 更加认可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对自我发展充满期望, 这说明90后更加自信, 更加认可自身价值, 对未来期望更高。90后追寻一种个性的张扬, 一种不寻常的思维方式。他们力争保持自己的个性, 充满激情, 追求时尚, 追求另类, 强调个性的发展, 有实现自我的强烈欲望, 他们敢想、敢说、敢干, 富于挑战性、冒险性, 拒绝被这个世界所同化。调查数据表明, 有59%的90后讨厌父母把自己和别人比较;有23%最讨厌他人关注自己的隐私;有一些人还表示讨厌父母不尊重自己的行为、想法, 为自己安排一切。但是由于大学之前的经历简单平顺, 对面临的问题认识不够, 缺乏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吃苦精神, 容易在麻烦到来时陷于被动, 造成心理失衡乃至崩溃。

2、善于用网络获取信息

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因特网的便捷和低成本, 教育民主程度的提高,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发生改变, 90后获取信息更加快捷, 他们懂得通过多元化途径获取新知识, 知识储备更加丰富, 兴趣爱好更加广泛, 积极进取, 善于发散思维, 乐于表现自己, 对自己的人生表现出的信心和理性远超过他们的前辈, 在某些方面比老师知道得多, 现在的90后在知识结构上的复杂和多样性远远超越了以前, 他们利用网络有时也依赖网络, 信息丰富有时也良莠不分, 仍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信息量的极大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 使得他们渴望成熟独立, 希望能跟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 而不是被动接受单向的知识和观念灌输。

3、渴望同伴友谊又顺其自然

90后常常有四五个人经常联系, 相互间通讯畅通无阻。同伴在90后心目中处于重要位置, 是他们最乐于交往的对象, 也是他们最重要的陪伴者。在交友上顺其自然, 有40%认为性格相投就好, 有51%相信缘分使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 仅有9%以对自己有帮助而交友。

二、面对90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应对措施

1、建立学习型班级

90后大多求知欲旺盛, 但是缺乏引导, 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构建和形成学习型班级, 在全班成员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也要引领学生创造新知识、新思维和新的价值观, 使学习终身化、学习自主化成为每个人的共识, 使学校的每个方面都能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创设开放的教学资源体系。

2、开展小班化教学, 实施个性化辅导, 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尽管大部分的学生喜欢表现自我, 始终处于积极互动的状态, 但仍有小部分的学生因为性格内向或由于基础稍差导致的自卑心理, 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 只是等待老师注意到他们才愿意开口, 这种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因材施教, 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小班化教学正好满足这一需求。它与传统学校教育中所要求的整齐划一、步调一致的模式不同, 传统的大班接受式教学一点一点地抹杀学生的个性, 把不同的学生变成从同一模具中铸压出来的“标准件”, 客观上造成了教学的盲区。而在小班化的教学现场, 由于人数少, 教师有条件充分地以自己的人格、个性影响每个学生, 同时又能充分地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给个性差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使其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3、充分利用网络新载体, 贴近学生实际, 建设与完善网络疏导模式

一方面要加强校园网建设, 及时发布校园时事、新闻;建立以理论知识学习和团队活动交流兼顾的学习型网站、办公平台和论坛。还要鼓励建立班级网站, 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宣传展示。另一方面, 要适当运用网络和通讯的新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利用MSN、QQ群、飞信群、校内网、开心网、博客等学生易于接受的交流方式, 这样可以减少师生面谈的拘谨和尴尬, 90后也乐于在网上和教师进行交流, 可以无拘无束的畅所欲言, 教师的引导采用网络疏导也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4、架构新型的大学师生关系, 注重情感在教育中的投入

大学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一直存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教育的有效开展, 新型的大学师生关系应该提倡启发式的教育和开放式的探讨, 更加强调师生地位的平等, 所谓“亦师亦友”。但90后对挫折的认识不足,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要善于观察, 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 对症下药, 与学生以心交心, 进行情感交流, 即注重情感在教育中的投入, 晓之与理, 动之以情, 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广博的学识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 让学生倍感亲切, 乐学爱学, 缩小师生间的距离, 真正把学生当亲人、当朋友, 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努力培育学生成才。

总之, 90后走进高职校园, 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同时, 也给教育教学带来新的机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它能催生一些新鲜事物的出现, 也是件好事情。因此, 作为新时期的高校工作者, 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切实改进教学理念和模式, 教育、引导90后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要充满信心, 给予他们更多宽容与认同, 相信在大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历练中他们会不断成熟、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3) 。

篇14:针对学生心理 注意引导艺术

关键词:高职生 心理 引导 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183-02

由于社会和某些人士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深,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念本科分数不够,读民办高校经济条件不允许,而勉强选择职业院校。许多学生也受此影响,到职业院校就读后,内心苦闷、彷徨、焦虑、不安,自卑感较强,自信心不足,自我肯定较少……因此,高职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作为高职院教师,对于那些学生自己未察觉或显而易见的缺点,有义务、有责任予以规劝和提醒,促使学生省悟改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是有的老师尽管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但效果却不理想。笔者认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首先应该仔细剖析导致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再结合其心理特点对症下药,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方法,从而使学生乐于接受并完成教育任务。

1 因道德品质存在问题从而导致不良行为产生

“道德品质,又叫做品德,它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反映,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和某些稳定的道德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1]导致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很多,一是受家庭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二是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三是学校教育的失误。而高职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能导致种种矛盾状态,是高职生品德不良的主观方面的成因。

品德不良的学生,认识能力很低,对道德、法纪的认识愚昧无知。是非颠倒,被强烈的个人欲望与私欲所驱使。例如,对“光荣和耻辱”,对“美与丑”,“香和臭”,对“公和私”,“个人和集体”等认识,是截然相反的。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要注意和善于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正确的方向,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法纪教育,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要澄清是非观念,特别要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不仅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预防他们品德不良并走上犯罪道路的一项治本措施。

品德不良学生情感上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缺乏正义感和没有明确道德感。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强烈的友谊需要、异性吸引,使他们好交友、重感情、讲义气。例如,“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等,于是他们在對待人与人的关系上爱憎颠倒,好恶颠倒,极易感情用事。

针对不良品德学生的情感特点,要充分地重视、调动品德不良学生的情感因素,根据他们的品德心理特点,尤其要注意正义感、荣辱感、良心等道德情感的培养。

品德不良学生的意志力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在正确方向上自卑,意志力很薄弱;在错误的方向上自负,畸形地发展着意志力。这是为狭隘的个人利益服务的,是与社会的需要,社会道德和法律要求背道而驰的[2]。不良品德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后进学生,一方面,他们受到社会的歧视,产生了很强的自卑感,丧失上进心,自暴自弃,这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另一方面,他们又在错误的方向上,在他们所接触的那个小群体里,顽强地表现自己的虚荣心、自信心,自负得很。

在《教师口才学》中,柏恕斌等认为:教师要根据自卑自负这两极性和意志特征,正确对待后进的学生,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帮助,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切忌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伤害学生的自尊[3]。有的教师为了走批评的捷径,轻易地取笑、嘲讽学生,这样显然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达不到批评的预期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他们微小的积极因素,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在进行批评时,应以鼓励为主,忌专挑问题,要注重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以此带动不良行为的改正。

总之,针对因道德品质存在问题而导致不良行为产生的学生,要从正面进行教育,要结合高职生心理发展的整体水平,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切忌简单、粗暴、讽刺、辱骂,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选择好进行疏导的突破口与时机。另外,教师还应抓住高职生重感情、好激动、易受感染的特点,用真挚、诚恳、浑厚的情感,培养师生朋友式的情谊,对他们的教育要动之以情,使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从而导之以行。

2 因智力偏低或学习态度不端正从而导致不良行为产生

俗话说:十个指头不一样齐。人与人之间在能力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属正常现象。《心理学》中讲到,全人口的智力差异从低到高有许多不同的层次,但在全人口中智力基本上呈常态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学生智力正常在85~115分之间,超过130分为智力超常,低于70分为弱智,后两种占3%[4]。我所指的智力偏低,并不是针对低于70分的弱智而言,而是指在智力正常学生中,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

影响学生智力偏低的因素很多,当代心理学认为,遗传和环境是影响智力形成和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在智力发展过程中,两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

对于智力偏低的学生,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在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这类学生,切忌进行人身攻击,伤害学生的心灵[5]。尤其不能说:“你真蠢!”、“你笨得像头驴!”之类的气话。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的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倾向与意志努力程度等方面来加以判断。学习态度是后天习得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更远大的人生目标,促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去为达到学习目的而努力;其次,培养积极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后进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生性顽劣,一提到学习就没有了精神,因此,学习态度消极。对这一类学生,教师不应采取一味批评或处罚的办法,而要热情地关心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和他们一起游戏,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文化知识,体会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再次,教师还应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学习失败的时候,往往对自己的学习成功缺乏信心,确立的抱负水平很低,甚至低于已有的水平,他们总认为自己不是一块学习的“料”,自己智力存在问题,即使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的。针对这一点,教师应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长处或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激励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不断提高学习成绩;第四,消除师生隔阂,改善学习条件。教师存在偏见,容易使学生产生抵抗情绪,但慑于教师的权威,一般不会正面产生冲突,于是学生把一腔愤懑发泄在学习上,再加上学生本来就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学习态度日益消极,不良行为逐渐产生。教师针对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消除老师存在偏见的想法。另外,学习条件差也是学生产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原因之一。如家庭作业多,不能按时完成;没编入理想班级或座位编排不好;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对头等。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予以妥善解决,切忌把这当作是学生无理取闹,寻找学习成绩不好的客观理由。

3 因生理、心理年龄特征从而导致不良行为产生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高职生正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之中,具有多种生理、心理年龄特征,如爱冲动、情绪激动不稳、遇事急躁、做事鲁莽、自我意识太重、唯我独尊、纪律涣散、妄自尊大、自私自利等方面。这些毛病都只是暂时的,决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坏学生。但教师必须针对他们的生理、心理年龄特征,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如果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因高职生生理、心理的年龄特征而引发的早恋现象是班主任工作中最棘手的事情之一。如果教师对这一问题处理不妥,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因此,教师应从分析高职生生理、心理的年龄特征出发,掌握引導诀窍,使学生尽早醒悟。

高职生早恋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方面:从内因说,首先是高职生的生理成熟。进入青年期的高职生,随着活动领域的扩大和知识的增多,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增强,在性成熟的生理作用下,试图接近异性,探索异性的奥妙。其次是道德观念相对薄弱和自制力不强。有的高职生把恋爱当作儿戏,丝毫不考虑爱情中的责任和义务,不理解何为美的行为,何为不道德的行为。从外因方面来说,高职院校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压力相对减少,自我支配时间增加,而远离亲人,内心寂寞、苦闷,使得他们或是寻找“知己”,或是外出看蝶,或是租借小说聊以自慰,并由此而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有时还将幻想付诸于实践。于是早恋现象、哥们团伙、家乡帮派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对之的不正确态度,也会成为高职生早恋的催化剂。

早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并非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高职院的男女生接触的机会很多,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产生友谊是自然的,处于青春期的高职生向往纯洁的爱情,寻找同伴的理解、支持是这一时期青年心理需求的反映。一位高职生曾经写道:“青年时代是个播种友谊的时代,我们都愿意在此时缔结下真挚的友谊。其间产生了朦胧感情也不乏其人,这本无可非议,但我们却苦于不知如何对待,一概作反对的回答,我们并不满意;全盘接受,任其自由发展,也并非我们真心所愿”。这是这位高职生的苦闷、彷徨、矛盾。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持正确的态度,理解他们早恋是生理、心理年龄特征的产物,理解他们的纯洁情感,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具体分析产生早恋的原因,教育他们正确认识早恋对学习和进步的危害,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回到集体中来。有的教师和家长看到早恋的危害,却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一旦发现早恋的苗头,根本不去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甚至不耐烦弄清究竟是异性的正常友谊还是早恋,一律斥为“越轨行为”,有的动辄给学生扣上“作风不正派”的帽子,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公开批评,甚至处分,这是完全错误的。在对早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教师切忌说话不注意分寸,不照顾学生的面子使其难堪,对学生进行讽刺、羞辱,更不能采取强行压制的方法,而应尊重学生的隐私。有的教师对早恋学生进行当众讥讽,如批评男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使学生难堪,从而导致学生敌对情绪的产生。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只会使学生感到压抑和苦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总而言之,高职院的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生理、心理和环境的急剧变化,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引导诀窍,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2]林崇德,侯山潜.中学生心理与教育[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56,88.

[3,5]柏恕斌,丁振芳.教师口才学[M].中国书籍出版社,1944,64,68.

[4] 叶奕乾,程蓓里.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22.

上一篇:新市场调研下一篇:湖心亭看雪表格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