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针对小学化倾向

2022-08-23

第一篇:如何针对小学化倾向

如何理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汪婷婷

在2013年毕业将至我被学校分到榆林市红黄蓝幼儿园实习。在没到幼儿园实习之前我的心里很兴奋,想着不用在坐到教室里听那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不用再每天面对老师们像催眠曲一样的碎碎念道了,可以去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玩了。因为考虑到孩子大了比较懂事而且现在的孩子还那么聪明古怪,为了能顺利的轻松的完成这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所以当我来到幼儿园时我就主动向园长提出到大班实习。那时我觉得大班的孩子好带一些生活小事都可以自理,只要带他们认认写写就可以了,可是在那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我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出现在我身边的更多的是一个词“防止小学化倾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使我深刻地了解到一名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这一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逐步意识到知识对于一个人未来生存的重要性。因此,现代社会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促使他们将这种希翼转嫁到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在这种心理促使下,他们在选择幼儿园时,有相当多的家长会选择一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幼儿园。这样的幼儿园成为家长优先选择的对象。他们认为孩子的潜力大得很,只要教得会,何必要等待?教与不教就是不一样,孩子的的知识和技能大大超过了没有被训练的孩子。在幼儿园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也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这种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日趋严重,结果很令人担忧,这样的发展优势究竟能持续多久?

急功近利的提前灌输知识至少有四方面的问题:(1)身体的危害。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手部肌肉疲劳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2)神经系统的危害。幼儿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的学习,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危害。(3)心理危害。如表情呆板,过早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心理发展还不完善,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相应水平。(4)对全面发展不利,最后导致厌学。所以,面对家长的不正确地认识与要求,作为幼儿园不应处于一种被动盲从的地位,而应充分发挥我们在幼儿教育中的专业主导地位。我们的教育目光不能短浅,不能只看到现在,而更应着眼于儿童的未来。

明确了这一教育思路,那么在具体的实施中,怎样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能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而不是盲从于家长不正确的选择?我认为,这就需要家长及全社会的配合,家长正确认识幼儿教育以及在社会上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氛围很重要。家长方面要树立新知识观。教育的内容包括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等,都不是能用成绩衡量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认知特征,决定其学习方式更多地依靠实际的活动:游戏、生活、探索、交往,依靠“做中学”。所以,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园、校要形成合力,加强宣传引导,纠正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错误认识。

基于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分发挥我们专业教育机构的权威性,带领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我园在此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做法:

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第二:多举行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从而能更主动的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

第三:不定期的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大家各抒己见,沟通观点,能更好的达成教育的共识,同时也促使家长更加关注科学的教育观,理智地看待学前幼儿教育,并主动向幼儿园靠拢。

那么,我们不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否就意味着忽略知识技能的作用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知道,能力是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这里涉及到的是让孩子自己建构知识还是记忆模仿知识,是强调“会学”还是强调“学会”,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重新认识知识技能的内涵,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强调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强调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的变化。具体地说,每个领域都会有一个与孩子智慧相关的核心要素,如健康:自我保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只有定位于过程体验的“教与学”,才能抓住这一核心要素,点燃起这一智慧的火花。

第二篇: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下楼镇中心幼儿园 崔文杰

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有很多原因,有办园思想不端正,办园条件不具备,保教人员素质低下,保教经验缺乏等等,但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我认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很大的程度是由于民办教育的兴起,其为了招揽生源,在幼儿教育上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从而产生了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对于这一倾向,作为一所镇中心幼儿园我们必须予以防止和纠正。那如何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呢?

一、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我们园主要是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家长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小孩子在幼儿园就要学习文化知识”的错误认识,从而有效的制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二、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的端正与否,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十分重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需要一支素质合格并逐步优良的教师队伍。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政治和业务学习的时间,在老师中间开展思想教育,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及《纲要》精神,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规范课程设置,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幼儿园课程分为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孩子从小得到的应该是全面素质的启蒙教育。我们应该摈弃“知识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短视行为。注重孩子的生存能力和乐于学习、好奇探索、自主、自信、创造性、责任感等影响人终生发展的教育目的和价值。

其次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包括晨检、早操、上课、休息、眼保健操、游戏、饮食、睡眠等)。幼儿园大班每课时为30分钟;中、小班每课时为15—20分钟。幼儿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及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使班级一日工作做到常规化、程序化。

四、改善办园条件和环境。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幼儿园办园条件差,设施设备等相关教育资源不能给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基本的、充足的条件。教师很难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所以我们应加大投资力度,按照办园标准加快建设,丰富、积累和创造园内、社会和家庭的教育资源,使办园条件逐渐完善。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长远发展都带来恶劣的影响,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贯彻《纲要》精神,为幼儿的健康发展铺设平坦的道路。

第三篇:农村幼儿园如何杜绝“小学化”倾向

猴头沟幼儿园 王素红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在现实教育活动中,也有违背《指南》要求的现象存在,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小学化”倾向。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相对较为严重些。 要想杜绝农村幼儿园 “小学化”倾向,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幼儿园要明确办园目标,端正办园指导思想。并依据《指南》《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工作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并从专业的角度宣传真正对孩子有益的幼儿园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利于孩子成长的;也担负着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和转变家长观念的责任。

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要通过农村幼儿教师外出培训、园本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正确把握幼儿教育的方向,把握“幼小衔接”的教学特点,改变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

三、要帮助家长树立新知识观、让家长真正理解和形成“以幼儿发展为本、终生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促进家长成为预防和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体,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亲子游戏等一系列活动来宣传《指南》和科学的育儿经验,指导家长加强育儿知识,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定期向家长反馈幼儿发展情况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定期了解家长意见、建议并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要杜绝农村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要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教育环境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第四篇:如何克服幼儿园小学化教学倾向

2010-09-30 15:40:25 作者:佚名 来源:幼儿园 网友评论 0 条

镜头一:大班十几名幼儿家长联名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知识。

镜头二:学期末,幼儿园中班教师进行升班统计,结果有46.4%的家长准备让孩子上学前班,原因是:想让孩子提前学些知识。

镜头三:幼儿园大班幼儿严重流失,在园大班幼儿数远远少于中、小班,而各学前班爆满。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除学前班办学的问题外,更主要的是家长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掌握不够,对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认识不够。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错误地把开发幼儿智力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学前班仍属于幼儿教育,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学前班的主要教学目的,应是使孩子在学前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和学习兴趣,能迅速适应课堂教学和学校生活。目前,一些学前班教材存在有“小学化”的教学内容,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计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编入了教材,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这样就使一部分家长认为,在学前班可以提前学习一些一年级的知识,孩子上小学时容易接受所学知识,不至于“跟不上”。而开发幼儿智力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顺利适应学校教育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家长观念上的误区给幼儿园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给幼儿增加了沉重的学习负担,滞碍了新《纲要》的实施。幼儿园作为专门教育机构,要坚守“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核心价值,“自觉抵制各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案、教材、学具、活动及比赛等”(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幼儿园应当考虑家长的需求,但不能盲目满足家长的所有要求。我们冷静面对家长的要求甚至是社会上已经形成的风气,理智的进行价值判断,“坚持应当坚持的,抵制应当抵制的。”

作为幼儿园,担负着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的责任。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家长真正理解和形成《纲要》倡导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终身教育和科学的幼儿教育”新思想,促进家长成为实施《纲要》的主体之一。

1.请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学习特点。

平时许多家长送了小孩不愿离去,很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到底是怎样活动的,想知道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一些什么东西?老师是怎样在带孩子?我们每学期都要向家长进行教育活动开放日和亲子游戏活动,并向家长承诺:欢迎家长随时进班了解班级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家长了解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了解了幼儿学习的特点,从而就消除了他们的疑惑,见识了一些教育方法,进一步达成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2.幼儿园与学校、家庭密切合作,为即将入学的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加强与小学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组织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座谈,让小学教师对我园教师培养的孩子作出分析、评价,及给予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使本届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受到更多的启示。我们也给小学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方法,使小学也能向幼儿园靠拢。然后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学习,加强老师的思想意识。

了解小学教改情况,熟悉小学教学计划的基本精神和各科大纲及教材的基本内容,使幼儿园大班后期的教育逐渐接近一年级要求,实现幼儿园与小学可改的对接。同时帮助小学教师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特点,了解以往幼儿入学后的表现,共同探索改进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在活动安排上,大班幼儿临近毕业时,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幼儿认识小学的环境:教室、操场、图书室、计算机房等;参观一年级小学生的一些活动,如上课,少先队活动等;与小学生联欢,与幼儿园上届大班毕业生见面和谈话,以激发起幼儿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向往,使他们从思想上、情感上做好入学准备。同时,调整幼儿的作息制度以适应小学作息制度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室的布置逐步具有小学的某些特征,如设立黑板、桌椅成排摆放、减少游戏角等;召开幼儿升学庆祝会和幼儿毕业典礼;指导家长为幼儿购买书包、铅笔等幼儿入学时必需的文具用品。以上这些幼小衔接活动,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向家长公布,让家长了解到为使幼儿能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幼儿园所作的具体工作,达到家、园、校三方认识上的统一。

3.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

(1)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3)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家长认识。针对家长认识上的误区,发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搜集成功的教育案例,提供操作上的经验帮助。

4.家长与小学教师及家长间的互动。

我们的家长会形式一改过去的老师说家长听的做法,而是让老师和家长同成为家长会的中心,以“座谈会”的形式,让家长积极地发言。

组织家长方面座谈、咨询活动。如:请小学优秀教师给家长做“怎样给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的讲座。分班请一些小学的老师与家长开座谈会和咨询活动。将“幼小衔接”的有关计划发给家长,使家长更进一步明确:该如何配合幼儿园教育好孩子,使他们能顺利过渡到小学进行学习。各班还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家长小组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研究家长反馈的意见,改进工作。

声明: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

第五篇:论如何防止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主要表现为: 在行为规范上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对其严加管束;在学习知识上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随意加大学习量。这种倾向的存在扼杀了幼儿天性和学习兴趣,影响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我们需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来对其进行防止和纠正。

关键词:防止;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一、前言

当前,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它是指幼儿园将小学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运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状态化,教学化,并进行普及、区域化的教学现象。

幼儿教育“小学化”实质是背离了素质教育,迎合了应试教育。为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遏制超前教育,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来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部还特别强调,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内容。

为避免外界对幼儿园办园宗旨端正与否、办园条件好坏、教师业务素质高低等情况进行不实评价,这往往会催生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出现。有的幼儿园为了招揽生源,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凤)和迅速成才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家长方面则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送到幼儿园,主要是让孩子多学点东西,现在这也不让教,那也不让教,还不如让孩子在家呆着呢,干吗每个月花那么多钱送到幼儿园呢?”,这些导致了“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广泛存在。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我们必须对其加以纠正与防止。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表现

(一)行为规范方面

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严加管束。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节课的准备。

(二)学习知识方面

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随意增设英语、拼音、识字、珠心算等课程,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像小学生那样学知识,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100以内的加减、英语、珠脑心算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等。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扼杀幼儿的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和知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剥夺了幼儿的童真童趣和游戏玩耍的权利,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小学化”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等。这些“小学化”的做法超越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极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严重的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严重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扼杀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也给学校的教学计划带来了麻烦,扰乱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幼儿教育“小学化”也误导了社会教育风气,部分家长为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拔苗助长”,要求幼儿园实施“小学化”教育;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这种需求,违背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偏离了幼儿教育的正确轨道,这样必将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

(三)影响幼小衔接工作的正常进行。

由于刚进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有一部分学过拼音、写字,有的甚至还会加减乘除,导致班上学生学习进度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计划。而让小学教师更为苦恼的是,因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上的种种不同,造成教学不到位,使一些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写字姿势不正确、笔顺不对、发音不规范等等,入小学后需花大力气进行矫正。在幼儿园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由于这阶段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暂时相对会比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学习上感觉轻松一点,但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学习不用功,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接受正式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则在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提前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而且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防止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一)端正思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多管齐下,内外兼治,切实有效地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

1、更新观念,端正办园思想。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活动,深入理解《纲要》精神实质,更新幼儿园园长、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切实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要加大对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市教育局重点抓好幼儿园骨干园长和骨干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各区市县教育局和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抓好辖区内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和教科研部门充分挖掘培训资源,积极构建多元、开放、多向选择的培训体系,切实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2、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各幼儿园要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才能有效得到制止。

3、在幼儿教师中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直接实施者,端正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体幼儿教师(含幼儿园办园者和幼儿园园长)中深入开展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认真学习《纲要》,《指南》,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我们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不能盲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尤其是当园长的,一定要有正确的办园思想和办园理念。

4、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因为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幼儿园里很少玩具、教具和图书图片,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各幼儿园要配备教育教学、游戏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定期组织人员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教育教学效果测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

(二)正确理解并利用相关示范文件

教育部网站公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此次《指南》分两个部分,一是提出学习与发展目标,二是教育建议。

客观而言,《指南》为幼儿园和家庭,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育幼儿的情感提供了不少意见。但由于对其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不论是教育建议,还是发展目标,在现实中都可能难以落实。

比如,《指南》建议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在越来越提前到来的学业竞争压力下,家长就是看着孩子哈欠连天,还要送他们上各种培训班、兴趣班。有调查显示,我国超过70%的中小学生都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指南》提出5~6岁的孩子“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在“幼升小”的压力之下,很多幼儿早在3岁就达到这一水平了,如果到6岁还只有这一水平,是很难赢得择校竞争的。另外,《指南》提出的一些新标准,还有可能成为“幼升小”的新考题,比如,《指南》认为孩子需要有初步的归属感。5岁要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一些学校以此出题考学生,还可以拿《指南》作依据。虽然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指出,《指南》提供的是家长和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并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实际上,鉴于我国存在“幼升小”择校热的事实,以及学校(幼儿园)管理的行政化特点,这些标准很有可能演变为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的“标尺”。

所以,要让幼儿健康成长,不让学业负担赶走快乐童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学校间的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差异,缓解“择校热”幼儿园的“小学化”都因此而生,家长就算懂得幼儿教育理论,也难以付诸实践;二是改革我国单一的评价体系,给予幼儿发展个性、兴趣的空间,目前,很多幼儿都被裹挟进“不输在起跑线”、“从幼儿园开始准备高考的”的洪流中,家长和幼儿园无不关注高考科目的学习,甚至不惜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三是给予学校办学自主权,只有学校有办学自主权,不围绕行政指标转,老师有教育自主权,才有学生的个性可言,学前教育才会真正关注幼儿健康的习惯养成和情感教育。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并利用好相关示范文件,不被急功近利的思想占据了幼儿教育工作的重心。而是要根据当前幼儿教育工作的实际,多管齐下,有效地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

(三)回归幼儿教育本位

1、课程设置方面。严格按照教育厅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幼儿园课程教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每个主题可以相对划分为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严禁教授一年级课程,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园不能任意增设英语、写字、珠心算等课程。幼儿园不能以识字为主要目的,人为规定识字的数量。要让幼儿通过听故事、读儿歌、做游戏、阅读图画书,练习组词、造句,使幼儿对汉字产生求知欲,培养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儿童早期阅读,为正规的小学识字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2、活动组织和作息时间安排方面。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教学常规(试行)》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开展备课、上课、游戏、教研、家长工作等活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的顺序和时间。幼儿园、学前班每日授课不得超过3课时。学前班要制定课程表,每课时为30~35分钟;幼儿园大班每课时为30分钟;中、小班每课时为15~20分钟。幼儿音乐游戏、体育游戏及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常规及保教人员工作程序要求》,使班级保教人员一日工作做到常规化、程序化。

(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从教育部下发的《指南》上我们可以看到,它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南》中明确提出,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即可。

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要在大班为孩子做好准备,让孩子认真听讲,注意坐姿等。在做游戏时,让孩子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的拓展,而不是开始就教孩子小学知识。另外,“去小学化”并不是不让孩子看书,可以让孩子阅读富有生活情趣、具有生动形象的图书,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

同时,我们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保证幼儿自主阅读;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可以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幼儿园教育要结合《指南》来安排课程,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到户外游戏,而不是整天待在室内听老师讲课。此外,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幼儿园要多摆设一些能开发孩子智力的物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结语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当中普遍存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对其不良影响和弊端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这种倾向在较短的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但是,相信只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多管齐下,端正思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理解并利用相关示范文件、回归幼儿教育本位并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就一定能够有效地防止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这种不良倾向,还孩子一个美好童年,使其茁壮成长,成为未来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上一篇:人力资源部岗位职责下一篇:人力资源部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