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泪的夏天优美散文

2024-05-03

落泪的夏天优美散文(共10篇)

篇1:落泪的夏天优美散文

落泪的夏天优美散文

一向喜欢夏天的我,从骨子里憎恨这个夏天,恨不得这个夏天瞬间越过寒冷的冬季,迎来春风。这个夏天,没有给我带来一丝快乐,奔六的人生旅途上,真真切切地懂得了什么叫“度日如年”,什么叫“手足之情”!

这个夏天,似乎大自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无论走到哪里,映入眼帘的景色没有一丝的绿色,到处都是灰蒙蒙的颜色,消失了植物的葳蕤,一点生命力也没有。走进视野里的花卉,似乎也变得冷酷无情,看不到一丝娇艳,闻不到一缕馨香,似乎全身落满尘埃,每一个花蕾里都孕育着悲伤,每一片花瓣上绽放出离殇。我心里一片茫然,眼里一片灰暗,觉得天要塌下来了。每天压抑得透不过气来,步履维艰,好像腿上绑着一个沙袋,脊背上压着块大石头,真的快要精神崩溃了,每天夜不能寐,经常被噩梦惊醒,醒来泪湿枕巾,无奈在心底涌动,忧伤梦里翱翔……

两年前,我连续做了两次大手术,至今腰椎间盘里还镶嵌着许多异物。虽然生活能完全自理,医院却成了内心深处的阴影,“医院”二字实在令我恐惧,甚至不愿提及医院。屋漏偏逢连夜雨,越是心里害怕的越是无法躲避,灾难并不因为我的畏惧而走远。夏天刚刚起步,天命之年的弟弟感觉鼻孔里有些发堵,去当地医院检查,到北京、长春做进一步确诊。因为弟弟的子女都在自治区首府生活,弟弟来到了首府医大附属医院就诊,检查结果确诊为“恶性肿瘤”。各项检查完毕,弟弟进入了放化疗治疗。

看到化疗过程中弟弟痛苦的表情,甭提心里有多难受了!弟弟四年前做了胆囊切除术,两年前又做了痔疮环切手术,每天空咳不止,身体非常消瘦。这次要连续做33次放化疗,弟弟的身体能否扛得住?真的不敢去想!我是家中的.老大,父亲走了,长兄为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我想“长兄为父”的“父”字一定是“责任”的化身。我这个当大哥的如何担当起兄长的责任?如何鼓励弟弟坚强起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痛定思痛,面对灾难,要与弟弟一同战胜病魔!

远在千里之外的妹妹更是心急如焚,微信、电话不停地问询其二哥的病情,每次跟妹妹通话都是哽咽中挂断。泪水不能阻止灾难的蔓延,唯有坚强起来,勇敢面对才是唯一的选择!

坚强不是安逸的产物,坚强是逆境中的倔强、困境中的冶炼。放疗导致弟弟的味觉、嗅觉失灵了,口腔干燥得难以吞咽。侄女按照医生的指导,把各种富有营养的食物剁碎后熬成粥,弟弟硬是含着眼泪一口一口吞咽下去。与病魔斗争,如同两军对垒,我进敌退,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一个疗程下来,弟弟的白细胞非但没有减少,还略有增加。弟弟的毅力,让亲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弟弟来首府看病一个多月没有回家,母亲反复追问妹妹,后来索性直接打电话问弟弟,弟弟才如实地告诉了母亲。母亲获悉二儿子病情严重,当即决定打款几万元钱。我一直不敢跟母亲通电话,害怕母亲的追问,日夜思念年迈的母亲,煎熬追随着时光的影子,越拉越长。

我在微信里写给弟弟一段话:“亲爱的二弟,大哥相信你永远是最棒的!坚强非你莫属,为了家人,为了母亲,你一定会勇敢地面对病魔,用你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二弟,一定要相信科学,绝不灰心!用乐观的心态去跟疾病玩一场游戏,用你的顽强意志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站在你面前的这股敌人,力量还没有壮大,这股敌人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还没有占领你的重要阵地,只是在鼻孔里发起挑衅。好在发现及时。趁着敌人的力量没有壮大,我们遴选了一支科学的队伍,用最先进的武器,对敌人盘踞的营地放射性围困,力争把敌人原地消灭!弟弟,要有心理准备,在围歼敌人的过程中,要承受痛苦,可能牙齿头发都会受到影响,吞咽也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些都是彩虹之前的风雨。亲爱的弟弟,什么都不要想,积极配合治疗,很快你就会冲出来,健康属于你!”

听话的二弟值得点赞,连续三个星期治疗下来,尽管头发开始脱落,意志丝毫未减,弟弟忍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白血球依然稳定。医生对弟弟说:“你胜利了!”弟弟的坚强让亲人们望见了绿色的摇曳,嗅到了花的芳香,看到了春天的影子!

篇2:落泪的夏天优美散文

每当看到街上小朋友们那纯真的笑脸,你追我赶,无忧无虑,调皮活泼,走路蹦蹦跳跳的,快乐活泼的样子,我的脑海中不由地弥漫散开了我童年时夏天的碎片记忆……

那年夏天,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沉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衣服都湿透了,村上好多人翻完场,都聚在场上那棵枝叶繁茂的大柿子树底下乘凉,那棵大柿子树身很粗,上面却成了Ⅴ字形状,底下树身是连体的,上面却是分开的,就像一个大家庭,孩子长大了,分开了,各过各的,维护自己的`小家,开枝散叶。柿子挂满了枝头,颜色和树叶一样绿,树上偶尔有几个红红的旦柿,望着它都垂涎欲滴了,有上树摘吃的冲动了。

树下有闲谝的,谈天说地,手里不停摇着扇子,有几个人围坐在一块打牌的,还有的躺在架子车上睡觉的。

我帮母亲照看小弟弟,村上的大国在照看他妹妹。村上有好几个年轻小伙寻找乐趣,你一言,我一语,不知道是谁出了个馊主意,让弟弟坐在我脖子上,两个腿垂直掉在胸前,我的两只手要抓住弟弟的两只手,这用我们当地的方言就叫“驾冠”,和大国驾冠着他妹妹,比赛跑步。

刚开始,我不同意,害怕把弟弟摔倒了,可村上的好几个人都说:“那是你比不过他,害怕了!”另一个又说:“不比赛也行,那你认输好了!”这一下激起了我不服输的劲,我也顾不了许多,比就比,村上好多人都跟着看热闹,打牌的都不打了,围过来跟着看热闹。

路线是从大柿子树底下顺着路从南往北向村的巷道跑,有一个人喊口令:“预备,跑!”只见我驾着弟弟,心突突的,像怀里揣着一个小兔子直跳,心想,我不能光顾跑,要看准路,不能把小弟弟摔倒,我顺利地跑在了前面,很庆幸没跌倒,而大国就没那么幸运,跌倒了把妹妹摔得鼻子口出血。大国他奶奶因此还到我家找母亲理论,母亲狠狠地批评了我,并说“都是我好胜心惹的祸”,我红着脸低着头认错。

夏日里太阳火辣辣的,阳光直射在人们的头顶上,花草树木被烤得打了蔫,田野也被烤出了一道道裂缝,热得人满头大汗、心烦意乱。烦人的蝉鸣,也不闲热,不停地拼命鸣叫着。有时蝉好像和人做对,天越热,它越叫的欢,叫的刺耳,我瞅准白杨树上的蝉,用一根小棍子够不着它,就打其它矮一点的树枝,把它震飞。如果蝉呆在小一点的树上,我就用力摇小树干,直到它展开薄翼飞到远处另外一棵树上为止。

“冰棍!冰棍!”在这炎热的夏天,听到这两个字的叫喊声,心里都凉爽多了,再吃上一口,那才叫爽,甜甜的,冰冰的,直凉到心坎里,那一股冰凉从心底里扩散,弥漫到全身。

夏收季节,大人们起早贪黑,挥汗如雨,在田野里风风火火地奔波忙碌着,把割回来的麦子摊在场上,铺满整个场,让太阳暴晒晾干。

母亲要去地里割麦子,就让我去看麦场,麦场旁边有棵柿子树,我就爬到柿子树上,找个好位置坐下,既编了草绳又看了麦场,并且坐在树上还很透风凉快,时不时的哼唱两句,瞅着那颜色微微黄红的“旦柿”,想尽办法都要给摘下,吃到嘴里,软软的,甜甜的。

我和弟弟是个大馋猫,不光惦记着麦场那棵柿子树,还时刻惦记着家里的核桃。我家院子里栽有一大棵核桃树,当家里只剩下我和弟弟的时候,我让弟弟把大门一关,我就爬到核桃树上摘核桃,不凑巧,母亲回来敲门,嘴里喊着“来了!来了!”我还在树杈上,赶快从核桃树上下来,把树下的核桃叶捡起塞到不起眼的地方,母亲等不及了,在门外大喊,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大门口开了门,母亲看我怪怪的眼神,责问道:“大白天关的门干啥?准没干好事!是不是又上核桃树?”我耍了一个鬼脸,跑进了屋里。

夏日的晚上,天空繁星璀璨,眨巴着眼睛,皎洁的月光撒满地上,吃完晚饭,就在我家院里铺一个长长的凉席,我和弟弟静静躺在凉席上,母亲摇着扇子给我们扇着,既扇了凉,又扇走了蚊子。不一会儿,院里乘凉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劳累了一天的左邻右舍们,坐在小板凳上,闲嗑着当天发生的琐事,很是惬意自在。

篇3:落泪的夏天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传递正能量的优美散文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代人一起到田野去散步,一路上高兴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其乐融融。难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我”的妻子背上年幼的儿子。就是这么一次平常的散步,谱就了一曲真善美的赞歌。短文不仅熔铸了浓浓的亲情,歌颂了生命的意义,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符合时代的要求,传递了正能量。文中几处叙述和描写感人至深,并且饱含哲理。

《散步》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生命延续的道理,而且也表现了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而“和谐”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内容。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

《散步》的深刻意义还不仅于此。儒家经典《四书·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先贤将这段话概括为“修齐治平”四字。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修身齐家”的榜样。他是一家的核心,是家中的顶梁柱,担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责任。由于有他,这个家才母慈子孝,夫妻和睦,小儿天真可爱,全家其乐融融。如果全社会人人都像他一样,何愁不国家大治,天下太平?

《散步》也是一篇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这主要表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文章写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踏青,必然要对初春田野的景色进行一定的描写。但文章对颇有诗情画意的景物的描写仅有寥寥几笔:“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着重的只是“随意铺着”的“新绿”和水田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并由此引发哲理性的思考:“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的确,生命是顽强的,但人的生命和植物的生命不同。植物的荣枯可以周而复始,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所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人的生命却不能长生不老,也不能返老还童,所以作者将笔墨更多的用在生命的新老传承上。关于景物,作者还通过“我”的母亲的眼睛作过同样精炼的描写:“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分明就是一幅春天的画卷,明媚的春景愉悦着母亲,儿子的孝心温暖着母亲,无边的春色弥漫在祖孙三代的心中……。

篇5:我的夏天优美散文

在这个即将进入高三的暑假,我的日子平淡又缺乏奇遇。就像一个长跑者被锁在悲哀的节奏中,我对即将到来的九月不断生长着恐惧。

某天小学同学们说要聚会。这会消耗掉我大半天的时间,但犹豫了很久我还是去了。到集合地点的前二十分钟我就开始后悔。

稀稀拉拉到场的也不过十个人,准备去一家KTV。我们稀稀拉拉地走在上海灼人的阳光下,几乎每个人之间都拉开一段距离,除了几个因为打游戏就很快说上话的男孩。我对这沉默的进军感到非常惊讶。没人会相信这十个人竟然要前往同一个目的地。

所有人都还拥有着同一张面孔,没有谁让人大吃一惊的。只是所有人都变得容易疲倦,容易突然沉默罢了。

等到我坐在KTV的小房间里,场面依然是如此。男孩们坐在那一头,女孩们坐在这一头。有几个旁诺无人地玩起了骰子。其他人毫无疑问开始玩手机。手机屏幕在脸上一闪一闪的。几乎所有人都一言不发,包括那几个玩骰子的家伙,沉默地摇着装骰子的小罐。

大屏幕上放着金点的薛之谦或者周杰伦的MV,一首接一首地放,讲述浅薄得可笑的恋情。我没想到金现在会喜欢这种歌。大屏幕里的爱情生活为了文艺范,全都发生在夏天,被歌词唱得那么痛,那么轰轰烈烈,好像那个世界才是真实的。坐在这儿的我们接受KTV里花花绿绿旋转着的灯光照耀,要穿过屏幕才可以开始交谈。这个场景谈不上有多绝望,只是出口太窄。

我试图开口来打破这个局面,我问那个读技校已经工作了的同学——他是怎么工作的,我对那套体系一无所知。他很快地用简短的句子回答我,好像他们没有对彼此的现状和过往(六年了)有一丝一毫的好奇心,除了我。我不知道他们怎么带着小学时夏天太阳的气味来看待彼此。或许他们不记得了,或许他们心里明白。这种味道蛰伏在我们身上已经有好十几年了。

想想金,那个小学时我骑在他背上的男孩,我嫉妒他铅笔削得尖细,就磨损他每一根铅笔的笔尖。直到他终于发现了这频繁的罪行,猜测我是谋杀铅笔的凶手。他把他所有的铅笔握在手里,气呼呼地让我自己拿一根。我拒绝了,并且矢口否认我的罪过。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也不用铅笔,而是用水笔了。有时我把新的水笔放在他的桌上。男孩对于文具总是粗心大意的,金也是这样。他一股脑儿地把桌上的东西往书包里装,不会知道我用水笔的赎罪。

还有李,跟我住一个小区,小学放学后我一路追着他跑回家,只为了比比谁跑得快。或者有的时候他突然加速,处于不服气的心理,我也跑起来。直到某天在这场追逐里,推搡之中我掉进了小区里的小喷泉。被这个意外惊呆了的我忘记了爬出这个才到膝盖那么高的水池,周围的老人们全都朝我们看来。出于内疚他悄悄带我去家里看他的狗,它被可怜兮兮地关在阳台上。它的鼻子在玻璃上被压得扁平,而我湿淋淋的书包在他家里留下一串水迹。

于是我没有告诉妈妈他是罪魁祸首,他以后也不无缘无故地奔跑。他看着他的狗催我说,走吧走吧,一会儿我爸要回来了。然而最终在某一个我们都成熟起来的节点上,我们不再一起回家了。

我们如此留恋的一生中较早的一部分,已经改变了形状。从不用铅笔开始,从不一起回家开始,时间用它的刀把少年和童年分离。它干得如此精巧,它们依然连在一起,直到今天我才发现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从另一部分上掉了下来。

空调呼呼地吹着冷风。被头脑里这些夏天的`日子搞得晕头转向的我,对离遥控坐得最近的男孩说,把电视关了吧。歌声被掐断之后我支支吾吾地说,我们不要就这样——

金从包里拿出狼人杀的卡牌,说他差点忘了这个。气氛很快好起来,同学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起了话。我依然难过的是,目前我们的关系是建立在这个脆弱的多人游戏上的,而不是在彼此了解的欲望上。他们不知道我想其实想说的是,你们还记不记得……用这样的话来开头,让他们回到小学时的夏天,知了都可以叫一整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叫着叫着就呛咳着停下了,好像它们和我们一样疲惫。

母亲打电话来催我回家学习,我无力反驳。离开的时候我对他们充满了突如其来的柔情,心里因为充满对他们和对童年的爱而疼痛。我推开包间的门的时候几乎想哭。好像我打开这扇门,我就即将长大成人了。

行将离别的时候的人们是多么容易受到爱慕啊!我希望他们的父母千万不要打电话催他们回家做题。他们坐在这个房间里,就像植物一样可以回到土中,从小到大,再长一遍。

篇6:夏天的脚步优美散文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端午的艾香和粽香尚未散尽,夏天,激情飞扬的夏天,炽热奔放的夏天,就急不可耐地环拥住了人间。

绿树阴浓夏日长。夏天,有着长长的脚步。

夏天的脚步,行走在蝉的歌唱里。蝉是勤奋敬业的职业歌手,立于高高的绿色舞台上,展放高亢嘹亮的声嗓,唱响整个夏天,把正午的骄阳唱得一天比一天灼热滚烫。

夏天的脚步,行走在青蛙跳跃的身姿和宽阔的喉咙里。青蛙是田地里身着绿衣的庄稼护卫,天天警惕地圆睁一双鼓鼓的眼睛,兢兢业业地履行着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天职。青蛙还是业余歌手,最喜欢气势恢宏的大合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青蛙们豪情万丈地歌颂着上苍的风调雨顺和大地的五谷丰登,把夏天唱出了气壮山河排山倒海之势。

夏天的.脚步,行走在蔷薇的花朵里。蔷薇喜群居爱热闹,千头攒动,摩肩接踵,叽叽喳喳,一朵朵绽放着明朗澄澈的笑靥,挤着,笑着,结队来赴这夏天的盛会。蔷薇心地良善纯净,自然人缘不差,你瞧,蔷薇一登台,立即有众多挚友来捧场,时时舞得戏蝶流连忘返,恰恰啼得娇莺依依不去。倏忽间已是人人困倦的午后时分,四周悄无人声,蔷薇花架下隐隐传来一阵低低的女子啜泣声,你满心疑惑地望去———那不是《红楼梦》大观园中执簪为笔以土为纸划“蔷”字的龄官吗?长于演唱《牡丹亭》的龄官,得元妃厚爱的龄官,禀性执拗孤傲的龄官,“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的龄官,偷午间无人时分躲到这僻静的蔷薇花架下尽情洒泪,对着黄土宣泄幽怨释放郁闷。观此情形,夏天的脚步放慢了,不知是不是为这闺中女儿的纯真情愫而动容感慨?

夏天的脚步,行走在清雅怡人的荷香里。田田莲叶下脉脉的流水是流不断的柔情,日夜把爱慕的涟漪一圈圈荡向婷婷的荷,精诚所至,蓄着心事含苞已久的荷终于微启心扉,霎那间,荷羞红了脸。无穷碧的接天莲叶,别样红的映日荷花,是夏令里最气象万千又最鲜亮绚丽的画卷。薄暮时分,一滩鸥鹭被惊起,是谁在争渡?哦,原来是兴尽晚归的少女时代的女词人,驾兰舟一叶,沉醉间,误入了藕花深处!

夏天的脚步,行走在汉人的古典诗词里。顺着幼安居士的笔尖,我看到了低小茅檐下的一对白发翁媪。略带醉意的吴侬软语情深意浓温柔婉媚,老两口正心满意足地看着他们田间地头的三个儿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骄阳如火,远远的,那边走来的不是苏东坡吗?“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谩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烈日炎炎,大地焦渴,民生困顿,爱民如子的词人关注百姓的一双眼睛此时更加火热,忧叹黎民的一腔肺腑此时更加柔软。

篇7:乡村的夏天经典优美散文

挟裹在车喧马啸的闹市中,望着身前身后的百丈红尘,仿佛我们的生活注定就这样的浮躁芜杂。直到有一天,那缕琴声在灯红酒绿中悠然自得地滑涓流淌,我才猛然发现在喧嚣的都市里,也是有一份宁静的心境、一分净静之地的。

那是一个薄暮时分,我磕磕绊绊地拥挤在这座南方都市的红尘中,时令虽到初秋,酷暑已逝,但熙熙人流掀起的热浪,仍给我一种窒息的压迫。焦躁中,蓦然听到一串琴声飘然而至,我立时听出,拉的是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琴声很悠扬,很清亮。在这芜杂的市声中,有这么一缕清纯之音,如同给疲慵的身心注入一股清风。我循声走去,拉琴的是位中年汉子,他坐在街边门楼下的竹椅上,面对街市的千种繁华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微闭双目;抚琴自娱,身心完全沉浸在音乐渲染出的那种至真至纯的艺术氛围里,一股无杂无染的清灵之水,带着如珠如玉的清越之声,从他跳跃的指间砰然而出,滋润着这浮躁的街市,濡湿着街市上浮躁的心灵。围观的人很多,都被这清纯的琴声吸引,被这流水的清灵之气感染,屏声静气,驻足聆听。我几乎痴迷,我的心绪顺着这琴声的韵律悠然飞出这都市的庞杂,穿行于山水田园,徜徉于江河湖海。这是一种心灵的放飞,一种联想的.愉悦,也是生活中一份美的享受。我以为这拉琴人是位街头卖艺者,正伸手去袋里掏钱,却听屋里传出一声女人的唤声:“饭都凉了,还不吃!”这拉琴人即嗄然停声,抱琴而起,趋然进屋。有围观者告诉我,这汉子一家三口,儿子在读中学,他和妻子都下岗了,在东街摆了个早点摊,做些凉面、炒粉什么的,赚点钱养家糊口。每天上午10点收摊。妻子伺弄家务,他就备办明日早点的粉面。办毕,便独坐门前,拉琴自娱自乐,生活虽清淡,日子却过得有滋有味。

篇8:落泪的夏天优美散文

他的一篇《荷塘月色》, 把一个如诗如梦的月夜描绘得犹如世外桃源, 让多少读者沉溺其中, 宛如也纯然像作者般“超脱”了, 脱离红尘俗世的凡嚣。

说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很多人并不陌生, 被它的“美”所迷住了。但对这篇美文, 大多数人都是从散文方面说得比较多, 其实朱自清先生原是一个诗人, 这就说到了文中脱不开的“诗”性美感了。近代作家们认为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是现代诗歌中必备条件, 我也就借用这“三美”的理论来细细品味这篇美文“如诗如画”中的诗性美感。

诗歌般的音乐美:重点也就是节奏感、韵律感。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 笔触细腻、语言清丽 (具有鲜明的口语性) 、婉转曲折的在文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尤其是他在叠词的运用上, 更是他文章里的一个闪光点。在《荷塘月色》一文中, 作者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如“迷迷糊糊”的眠歌, “淡淡”的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 “田田”的荷叶, “亭亭”的荷叶, “弯弯”的杨柳……, 全文用了27个叠音词。这些词既加强了语意, 又使文气舒展, 韵律和谐。再来就是叠句, 如:“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句子。巧妙搭配的长短句, 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使人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这样的写法使得全文在一种时而明朗、时而悠扬、时而恬然的节奏中, 韵律协调下, 犹如一首淡雅而感性的乐曲, 行云流水般娓娓带出一个淡雅静美, 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又如亲切而温柔的话语清淡如水, 让人不经意间进入心河中沐浴月光, 心神驰骋间欲罢不能。

诗般的语言美:文中的词汇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 质朴清丽, 使人感觉特别清新、自然, 而且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通感与拟人的手法。如写荷花的清香, 用渺茫的歌声比喻, 将嗅觉形象比作听觉形象, 时断时续, 若有若无, 轻淡飘渺, 沁人心脾, 扩大了意境, 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 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这些贴切的比喻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美表现得那么的恰到好处, 增强了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 更让人有亲切、自然的感觉, 如临其境。

在文中作者还不惜笔墨, 多处描绘了一些带着色彩的词语。淡淡的月色如流水般泻下, 薄薄的青雾包围着象在牛乳般洗过的绿叶, 星星似的荷花, 昏黄的街光, 模糊的远山……这似真如梦的境色随着笔尖流泻于读者的面前, 犹如历历在目, 让每一个读者随之展开无限的遐想。

还有就是文中多处用字用词十分传神, 如:“泻”字, 与文中的“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流水”相照应, 强烈的动感, 表现了月辉照向大地那一览无余的情景。从这可见, 作者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上也认真对待, 从不堆砌词藻, 其用词清丽蕴含着人性的情味。

诗般的意境美:也可说是作者想表露的情感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更是“以情写景意境生, 无情写景意境亡。”作者在文中情景的交融是全文的一个升华。如“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感情起了变化, 先前是潜藏在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哀愁, 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 这种淡淡的哀愁中夹杂着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喜悦中又挥不去的淡淡的哀愁中, 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但又被迫于现实从幻想中解不开的烦恼。也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 作者笔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 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还多处与最后一段和第一段, 都使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使得整篇文章有回环往复的感觉, 形成一个“圆”形结构, 再来就是作者的游踪 (把荷塘绕了一圈又回到家中) 与作者的情绪的波动 (“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的往复) 来说, 也是造成了另外两个“圆”形的结构, 共是三个“圆”。这一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的写法, 这一意境, 更是将文章中的情意圈住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让人有一种如丝丝牵绕的感觉, 似是如作者一般有一种时而解脱烦恼, 致身于人间仙景之中, 时而又似沉浸在难以明状的忧愁情绪之中, 像一首乐曲般——绕“心”三日。

所以, 在作者笔下, 荷叶清纯, 荷花素丽, 荷香清淡, 月色如雾, 月光如水, 月影如乐……而这一切, 无不是作者他那朴素无华的品格象征与拳拳赤子之心, 把真挚的情感悠悠地流畅在整篇文章之中, 似是万物有情, 又似是个中无我。大概是因为他认为“文章的成功, 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这个原由, 所以他的作品, 就笔致简约, 朴素中绕着娓娓动人的亲情, 让读者为之动情, 随他感情起伏而起伏。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 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 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 巧妙的比喻、联想, 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便构成细密、浑圆的意境。使得整篇文章都沉浸在似悲似喜, 朦朦胧胧的情感中, 让人读起来不知不觉中, 随之喜悦, 随之哀愁, 荡漾在心中的是那让人说不出味道来, 却时而不舍挥去, 时而摆脱不了的感觉。

从这三方面可看出作者将诗歌的写法无不尽收入他的散文之中, 可讲是文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情。不但把散文讲求的“形散而神不散”做到情景交融, 更是把诗的三方面的美感, 在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诗情画意交融之下, 一篇揉合了诗与散文的优点惊世之作, 从此流芳百世。

摘要:《荷塘月色》是一篇有名的散文, 但曾为诗人的作者在文中, 同时也蕴含了诗性美的三个元素: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

关键词:荷塘月,色诗性美,音乐美,词藻美,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篇9:大运河的优美篇首(散文)

人对什么都有探求之心,泰山极顶,长城龙头,黄河源地,天涯海角都已去过,大运河之首却成为一个焦渴的期待,那是久违的故乡吗?

正是草枯地阔,木落山空时节,出京城好远了,又出了通州好远,天地越见舒朗,直到再不见一座建筑,完全一片野旷天低的景象。

有雪纷纷扬起,温度更显低落,情绪却昂扬起来。浑茫间走下一个斜坡,再拐个弯,就看见了粉墙黛瓦。是的,这里该有一些房舍,这里该是多么繁闹的去处,茶肆酒楼客栈官署都会有。一排高树挤出了一条通道,落叶发出苍然的声响,车辚马萧一般。尽头一堵巨石,石上有字,再看一个牌坊,上书:漕运码头。是了。急走几步,不顾鞋子踩进水洼,眼前已然出现一条气宇轩昂的大河。禁不住喊出了声,那声音,连自己都吃惊,似乎在村口见到了倚望的亲人。我呆愣着,这就是大运河?那个京杭大运河的北首?

许多河流的源头,都是细水浅溪,就像一部交响的序曲,而后才渐入高潮。只有大运河首来得这么突然,横江断河一般,置你于无准备的惊叹之中。

河首像个大口,万里旷风都顺到了这里。水面蒸腾着雾气,像河在呼吸。大运河,你老有千岁,同自然的河流相比,却仍是一条年轻的河。你那么平静,平静得只有轻波微澜,越是如此,越显端肃。你那么宽阔,比我想象的宽多了。看不清你流去的地方,那里已烟锁雾罩。

漕运码头空无一人,干净得像一个封面,打开去看,却是山重水复、雄浑壮阔、帆樯林立、舳舻相接。身背肩扛的急步,浑浊嘶哑的呼喊,昂扬长啸的骡马,低陷沉转的车轮,泪眼彷徨的送别,白发苍然的祈望。一条大船刚刚离港,一批船舶又小心靠岸。漕运发达时,仅从天津每年过来的漕船就有两万艘,更别说还有商船。

大运河,一个运字,让水的实用功能活泛起来。运河不仅输去一条通衢大道,还输去了大河的文明之波,广袤的土地变得丰沃,并催发了农耕经济向商旅经济的转变,码头带动着一个个集镇和城市迅速膨胀。水道的开通已使直沽寨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天津卫”。运河沿岸呢?淮阴、镇江、常州、无锡无不得益大运河的润泽,还有苏州、嘉兴、杭州呢。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扬州,更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方。

700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看到运河的时候,不由得惊叹万分,并说:“值得赞美的,不完全在于这条运河把南北国土贯通起来,或者它的长度那么惊人,而在于它为沿岸许多城市的人民,造福无穷。”马可·波罗当时把浙江称为蛮子省,他没有想到,那个蛮子省,后来成了世人向往的人间天堂。

说起来,应该庆幸一次次从皇宫里发出的疏浚运河的圣谕,不仅是从隋文帝开始,在他之前早已有过,隋炀帝之后更是接续不断。那些声音越过道道森严壁垒的高墙,低徊于运河之上。

运河的挖掘和整治,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无从知道那些群体中的普通姓名,但不妨碍对他们深怀敬意。从一条沟渠的初始,到千里通畅的结果,无疑见证了人类构筑文明的艰苦进程。声声号子里,多少生命在蠕动,他们淌洒着汗水和血水,也淌洒着一个民族的苦难史奋争史,而最终,低沉的号子变成了水边清丽的歌声。

运河首先表现出了民族对自身环境的挑战,它是一种群体智慧和精神的结晶,是价值取向和生命观念的飞升。正是运河的穿引,中国东西走向的水系有了横向交流,运河身上汇通了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和海河的血脉。一个数字难掩心中的自豪,大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世界上没有哪一条运河能与之比肩。

站立运河源首,想着她不同于其他河流的地方,她不跌宕,不凶猛,没有急流险滩、峡谷漩涡,她母亲般大气、淳厚、秀美、沉静。她比其他河流更善于接受和容纳,即使是很窄的河道,也能见到一支支首尾相接的船队往来穿梭,那种繁忙有序而无声,不会出现大惊小怪的声笛和躲闪。即使是目前,京杭运河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我知道,北京的很多河流都归入了大运河,这条人工开挖的河首先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都城带来了好運,以至于不少帝王从这里一次次乘舟巡访。乾隆是在哪里下船的呢?“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这是乾隆登舟时的心情。李白早从白帝城出发,乾隆从北京而去,同是烟花三月,到了扬州也相差千年。不过李白站在运河边说了:“齐功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乾隆的毎次出行都有收获,不是考察的收获,就是私访的收获,或是文思的收获。乾隆十次到泰山,六次下江南,借助大运河,他走得比历代任何一个皇帝都勤。

不能简单说这些帝王都是游山玩水,包括隋炀帝在内,他们还是要做些事情的。出行起码比坐在金銮殿听汇报强,比在位48年有25年躲在深宫不理国事的朱翊钧强。也许杨广修好了运河,一激动排场搞过了头,史上这种一激动的事情不算少,因而杨广挖运河的功劳被骂名掩盖。皮日休倒是给了个公道话:“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不过这样也好,提醒有些人做点事别忘乎所以。

大运河既已完成,就不是哪个人的了,而是整个中华甚至整个人类的。隋炀帝早已销声,乾隆帝也随波匿迹,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帝王更是淹没在浪沙之中。多少年后一声锤响,中国大运河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看见了燃灯塔,它高高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凭着“一支塔影”,顶风沐雨的船工就知道通州河首到了,心境立时开阔起来。

在燃灯寺的外面,见有从运河挖出的巨木,那从南方运来的宫廷用品,不知哪一次事件,使它们水下沉睡400年。塔前还遇一老者,81了,十分健谈,他说中学就在运河边上的,前面坐的同学是刘绍棠。立时想起那个善写河淖的通州人,运河水波托举出多少人物?可是灿若星辰了。

将目光放远,运河不远处,还有一个同样由人工修造的工程——万里长城。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线条,长城和运河的一撇一捺,构成中华版图上的“人”字。是的,那是历史最能代表人类活动的标志。现在看来,长城的一撇,更多地成了观赏物,而京杭大运河,却是有力又有益的一捺。一防一疏,总是后者被视为经验。想起河首所在通州的名字,这名字那么名副其实。古时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通州,通州有着“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一通而百通,不说其他,光一条运河就够了。

雪花弥漫。大运河,久久看着你的时候,就感觉你身上有一种宗教色彩,原以为你很难抵达,真到了跟前又似乎在虚幻中,是因为心中久存的景仰吗?

想有一段清闲时日,乘一叶扁舟,慢慢地漂,慢慢地体验运河所带给的感知与兴奋。而后望着燃灯塔,在通州源首靠岸。

责任编辑 黑 丰

篇10:青岛的夏天优美写景散文

经过了漫长的秋季、冬季和春季的庸常而平静生活之后,当初夏刚刚来临的时候,青岛的街头便陡然增加了许多行人,其实这往往并非都是岛城的居民,其中多是慕名而来青岛避暑观光的国内外游客。他们三、五成群地行走在这座城市高低不平的街道上,观赏着诸多欧式风格的建筑;或者在海风猎猎中走在海边木栈道上,感受着大海辽阔而多变的风景;或者行走在商业街市,购买干鲜海货,以便带回去给亲友品尝。

然而青岛最为繁华热闹的时节是在盛夏的时候,这时中国大地无论南北城乡都在经受着酷暑的煎熬,惟独青岛这个海滨城市却很难超越摄氏三十度。一霎时,国内外游客便向这个海滨城市蜂拥而来。海风的吹拂尽管使人们凉爽舒坦了许多,但是降温消暑的最好办法还是扑向大海。上个世纪30年代青岛国立大学成立,现代文化名人在杨振声的感召下,一下子就来了20几位,老舍、沈从文、闻一多、梁实秋、方令孺等等。而在他们的回忆文章中几乎没有人不提到洗海水浴的情景。梁实秋写道每到夏季,游客蜂拥而至,一个个、一双双玉体横陈,在阳光下晒,晒得两面焦,扑通一声下水......汪静之则诗云浪儿张开它的手腕/一迭一迭滚滚地拥挤着/搂着沙儿怪亲地吻着......闻一多说海边沙滩上人象小鱼一般,曝露在阳光下,怀抱中是熏人的咸风,有的.下海去游泳、去踩浪,孩子们光着身在海边拾贝壳。......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不但是从第一海水浴场到第六海水浴场做了全面修整,开拓了沙滩,建立了风格别致的更衣室,增加了安全和游乐设施等,而且还增建了石老人海水浴场和黄岛新区的金沙滩海水浴场。郁达夫曾言,青岛的海水浴场坡缓沙细,堪称东亚第一,绝无夸大之词。如今,每每盛夏之际,十几个海水浴场一下子都忙碌了起来。尽管许多人的游泳技术并不高超,但是却久久地呆在海水里不愿意出来,因为他们舍不得那透彻肌骨的凉意。海滩上更是人员密匝,从远处看去,乌压压的一片。在海水中过足了瘾的人们便走上岸来,直直地躺在沙滩上,享受着阳光的亲吻和海风的抚摩。当然,还会有人坐在太阳伞下,一边喝着饮料一边交谈着。不时的,我们还会看见大人们带着孩子在浅水中玩耍,捡一只贝壳,捉一条小鱼,或者用细沙堆起一座小山什么的......

许多人由于舍不得海水的清凉和沙滩的舒适,在这里一呆就是一整天,直到夕阳西下,天空依稀出现几颗星星时,才极不情愿地离开这里,然后在路边找一家餐馆做一番精神上的休息和身体上的补充,吃一点海鲜、喝一点啤酒,谈谈对这个海滨城市的新鲜感触。吃喝中天色便渐渐暗淡下来,透过玻璃窗,可以看见海面上渔火点点,军舰游弋,脚底还会传来海涛哗哗的响声。这时你也许会想起陈老总的诗句来海市灯辉煌,海水漫无边。群山海中峙,远岛似规圆......走出餐馆,如果游意未尽的话,你还可以到附近的夜市去逛逛。这里有许多用海螺、贝壳等海生物,甚至是崂山玉作成的纪念品,当然还有品种繁多、很有创意的日常用品。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山海哺育出来的女孩子是多么清爽和美丽,趁着夜色她们穿着美丽的裙裾和衣衫,婷婷袅袅地行走着,展示着自己的曼妙身材。当然这里还有许多方便的小食摊,煮几只螃蟹,炒一盘海螺,炖一盆蛤蜊,来几瓶啤酒,沐浴在微咸的海风中吃喝着,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另外,还有许多人是慕崂山之名而来青岛的。我昔东海上,崂山餐紫霞。亲见安其生,食枣大如瓜。这是中国最为著名的浪漫派诗人李白的诗句;波海参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始皇帝的题词。崂山,这座中国沿海海拔最高的山峦,不仅山清水秀、崇峦叠嶂,而且山海相连、大气磅礴。同时还蕴含着许许多多宗教文化内涵,流行着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据说,曾经在崂山传道的全真教七位嫡传弟子之一的邱处机,由于谒见元太祖成吉思汗致使道教在中国北方得到了空前发展,从而使崂山成为中国重要道教丛林之一,素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上清宫,下清宫,蔚竹庵,华楼宫,只要我们漫游于崂山的山水间,道宫仙观随处可见。天下名山僧占多,佛教在此也不甘寂寞,气势恢弘的华严寺便是有力的佐证,如今这里常是游人如织,烟火缭绕。如果你熟读经典,对儒学感兴趣,那你就应当到康成书院去看一看,东汉末年的大儒郑康成曾经在此传经讲学,这在当年可是轰动朝野的一大景观。另外,下清宫内的耐冬曾经被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演释出一段美丽动人的香玉故事;他在这里还构思出那篇著名的崂山道士,告诉人们只有刻苦努力才能成才、投机速成难成正果的真谛......

上一篇:人有悲欢离合下一篇:关于电化教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