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易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05-01

关于米易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7篇)

篇1:关于米易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做活产权交易市场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关于米易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产权“沉睡资源”变“流动资本”,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我县于2014年11月率先在攀西地区成立了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新探索。中心成立以来,流转交易服务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流转交易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初步搭建了市(成都市)、县两级联网运行的流转交易服务平台,交易活动有序开展。但是,中心运行半年多以来,进场交易的数量很少,交易平台的功能和作用还未充分发挥,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做活我县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近期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行情况

(一)交易服务硬件设施配套完善。整合使用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场地和设施,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大厅分设农村产权电子竞价区、窗口服务区、现场拍卖交易区和信息发布区等四大功能区,配备了大型LED电子屏、电脑、监控设备等硬件。

(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体系逐步健立。初步制定了《米易县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米易县农 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米易县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米易县农村产权交易规则》等系列政策制度,为各项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了制度保障。印制了《米易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宣传册》和《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指南》并广泛宣传,为产权交易主体提供便民服务。

(三)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络平台初步搭建。建立与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都农村交易所联网运行的米易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信息发布、业务管理、网络竞价交易等核心功能,为产权交易人提供资料录入、信息查询和网上交易等服务。网站设立交易大厅、新闻中心、项目公告、交易指南、政策法规宣传等栏目。至今,共发布县内农村产权交易新闻信息35条,国内行业信息130条;发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流转项目92宗;开展网络电子竞价项目1宗;登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相关政策法规18项,交易指南7项,招商引资项目信息21条。各类资讯点击浏览近10万人次。

(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活动大力开展。一是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接受单位、企业、农户及个人咨询300多次,接待省、市、县(区)单位和团体参观交流10余次。二是组织交易活动。从各乡(镇)收集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息152宗、林权流转信息110宗,筛选了符合条件的92宗通过交易大厅电子屏和产权交易信息网发布信息,征集受让方。征集到受让方后按规定程序组织交易双方进场交易。截止7月底,通过交易中心办理的流转项目共5宗。其中,有两宗项目因 2 权属纠纷等原因终止交易;有3宗项目交易成功,流转面积为387亩,成交总金额为508.9万元。成交的3宗项目中,1宗采用电子竞价方式交易,2宗采用协议流转方式交易。交易成功的项目,由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出具了交易鉴证书。

(五)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迈出新步伐。县委农工委、交易中心、林业、农牧、财政(金融办)等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协作,成功申报全省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县,制定了《米易县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设立了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金专户。7月29日我县举行了首笔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发放仪式,正式启动了试点信贷投放。邮储银行米易支行向捷茂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发放了首笔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50万元,农商行米易支行向跃彬家庭农场发放了首笔农村土地流转受益保证贷款100万元。

二、制约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因素及分析

(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不健全。县级虽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但乡(镇)村两级缺少农村产权管理和流转服务的机构及人员,尚未形成县、乡、村三级上下贯通的流转管理和服务体系。特别是目前各乡(镇)对集体资产、承包地和四荒地的流转管理处于松散无序的自发状态,县交易中心、业务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乡(镇)业务工作脱节,导致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收集渠道不畅,产权资料的审核、权属查档、交易备案及变更登记以及抵押融资等环节的 3 工作开展较为困难。这对建立健全“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极为不利。

(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政策制度不完善。前期已制定的各项产权流转交易制度和规则还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目前还缺乏引导和规范各类产权进入交易中心交易的激励机制,私下的场外交易在一定时期内还将普遍存在。从国家政策层面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村房屋、水利设施等产权流转交易还有许多限制条件,还未出台具体政策,处于改革试验试点阶段,我县未列入试点区,暂不能开展。

(三)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未完成。除集体林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全面完成外,其他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均在进行或完善中。权证资料的欠缺,为产权流转交易的开展增加了难度。现在开展的交易是以业务部门、乡(镇)、村、社的证明和相关资料作为权证依据,办理手续繁琐,不能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有的流转交易主体也因此放弃入场交易而私下签订合同。

(四)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发展目标是要建成集产权交易、维权服务、投融资服务、资产处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交易中心大厅虽设立有窗口服务区,但相关部门并未派员入驻开展相应的工作,近期金融机构开展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也未融入交易中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仍需“多站式”跑路。

(五)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群众知晓度低。由于各部门和 4 乡镇没有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我县广大干部群众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概念、内涵、意义等认识模糊不清,对流转交易政策、交易品种、流转方式、交易方式、交易程序等知识知之甚少,产权交易还习惯于采用契约式“买卖”、“私了”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目前我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不规范和私下进行场外交易的重要原因。

三、做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议

今年以来,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川委办[2015]10号)和《关于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15]58号),为我们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县政协《关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报告》(米政协办[2015]33号)也对我们开展相关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县领导亦对相关部门作出批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县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改革惠民的重要抓手,要加强调查研究,抓住薄弱环节猛推,做活我县农村产权交易”。为深入贯彻各级有关文件精神和领导批示,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服务体系

1.成立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县委农工委、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政务中心、县农牧局、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务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等相 5 关部门及金融机构组成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县委农工委牵头负责,统筹协调全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对重大问题、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和决策,拟定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2.设立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增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站牌子,增设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在乡(镇)调剂使用。乡(镇)服务站承担本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管理服务工作,负责收集汇总、审查核实本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并报县级交易平台,提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政策相关咨询,组织小规模的流转交易,办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备案登记和产权变更登记等。乡(镇)服务站同时接受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县政务中心及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

3.设立村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员。信息员可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兼任。负责产权流转信息收集、资料申领、流转备案等工作;受出让人委托,代办出让人委托的相关交易事项。

(二)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政策制度

1.明确现阶段交易品种。根据《关于全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川办发[2015]58号),现阶段农村产权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农业类知识产权以及农村建设项目招 6 标和产业项目招商等。目前我县已具备条件的交易品种主要是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和“四荒”使用权三大类,其他交易品种建议在以后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开展。

2.修定现行的各项政策制度。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下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修定完善《米易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米易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米易县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并以正式文件印发实施;优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流程、规则和规范服务,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交易服务。

3.研究制定扶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激励政策。把产权流转交易主体是否入场交易作为奖励扶持的基本条件,引导和规范农村各类产权进入交易中心交易。一方面是对一定规模以上的流转主体(包括流出方、流入方、乡镇或部门)予以奖励或补助;另一方面是对产权流入后按照全县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规模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予以奖励或补助,并在申报项目、产权抵押贷款等方面优先考虑和扶持。此外,落实土地流转用地、用电、用水优惠政策,制定出台县级优秀农民合作社和县级示范家庭农场奖励办法等配套政策,也是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

4.清理和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各乡(镇)对已流转的农村承包地(含四荒地)进行一次专项清理,摸清现状,掌握家底。在清理的同时,对流转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查,指导流转双方纠正不规范行为,并使用全省统一的土地 7 流转合同示范文本重新签订流转合同。从2015年起,乡镇应建立土地流转台账,实行土地流转定期上报制度,对一次性流转面积15亩以上的,乡镇政府应做好登记工作,定期上报。实行土地流转合同鉴证制度,对流转当事人提出的流转合同鉴证申请,由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统一按规定办理鉴证书。

三、加快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相关部门要加快推进各项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尽快妥善处理确权颁证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达到颁证要求的尽快颁证,力争按计划全面完成各类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及颁证工作,为产权流转打下坚实基础。

四、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配套服务功能

扩展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备案登记、抵押登记、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等事项纳入中心的服务范围,实行农村产权政策咨询、交易活动、抵押融资、维权服务、农村建设项目招标及产业项目招商等多项业务“一条龙”服务。由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派员入驻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服务窗口,实行集中办公,按照“统一受理、分职履责、归口管理”的运作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急需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出具的交易鉴证或备案登记作为金融机构开展产权抵押贷款的必备条件,以促使更多的农村产权入场交易。

五、加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及各种会议,8 大力宣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政策和办理流程等相关知识,使其家喻户晓,引导各类产权交易主体进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内依法流转交易。加强米易县农村产权交易信息网建设,扩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发布的覆盖范围,提高社会公众的竞争和参与度。在乡镇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后,对乡村两级业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引导和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撰稿:江国虎 审稿:刘利达

米易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2015年7月31日

篇2:关于米易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1 基本情况

截至8月底, 全市共有太谷、左权、榆次、祁县、平遥、寿阳、昔阳7个县 (区) 依托农经部门建立了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 39个乡镇成立了产权流转交易所, 涉及太谷、左权、寿阳的全部乡镇, 昔阳的乐平镇、大寨镇、李家庄乡, 以及平遥的东泉镇。目前主要为辖区农村土地流转、工程建设招投标、产权抵押贷款等提供场所、设施、发布信息、组织交易等服务。

1.1 组织土地流转交易

已成立的交易中心 (所) 均安置了LED信息显示屏, 及时将收集到的土地流转面积、流向、用途、流转年限、流转价格等具体信息滚动公示, 为交易双方搭建信息平台。目前, 共发布流转信息8 837条, 办理土地流转交易183宗, 涉及农户2万户, 交易面积10.9万亩, 成交额8 228万元。其中左权办理101宗、交易额2 464万元;太谷43宗、交易额5 462万元;祁县26宗、交易额120万元;平遥11宗、交易额180万元;昔阳3宗、交易额1.88万元。

1.2 组织农村工程建设招投标

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及公开竞价制度和招投标实施细则, 组织农村工程建设招投标。目前共办理122宗, 交易金额5 701万元。其中左权117宗, 交易额4 950万元;太谷1宗, 交易额645万元;平遥3宗, 交易额100万元;昔阳1宗, 交易额6万元。

1.3 办理产权抵押贷款

太谷、左权两县通过中心同金融部门协调对接, 采取了以经营权证为抵押物的办法, 利用金融部门合作的担保公司, 开展了抵押贷款业务。目前太谷县办理5宗、贷款额800万元;左权县两宗、贷款额400万元。

2 存在问题

尽管晋中市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上, 进行了一些探索, 但客观上还严重存在平台层次较低、交易功能单一等诸多问题,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还尚未形成。

2.1 交易意识尚未形成

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企业作为参与农村产权交易的市场主体, 一方面缺乏接受有偿服务的市场意识, 通过公开交易保护权益的意识不强。目前交易的品种较为单一, 主要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主。另一方面, 有的集体资产管理者不愿配合公开交易, 缺乏自我约束和接受监督的意识, 市场交易主体参与动力不足。

2.2 业务工作尚不熟悉

目前交易中心主要依靠县级农经部门工作人员兼职开展工作, 但由于近年来农经系统工作繁重与人员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加之产权交易工作政策性、技术性非常强, 相关部门未进行专业的培训, 导致目前工作人员普遍对规范开展工作的具体操作流程不够熟练, 影响到产权交易中心的正常工作。

2.3 配套制度尚不健全

由于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刚成立不久, 目前只出台了一些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一些制度, 而对于产权审核、资产评估、抵押担保、融资贷款招投标代理等服务项目并未出台相应的文件, 相关制度也未建立。有的县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制度, 但操作性不强, 形同虚设。交易品种主要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为主, 经营性资产、小农水设施、知识产权的转让、租赁、拍卖, 农村建设项目招投标, 产业项目招商与转让等尚未进场交易。

2.4 保障力度尚不到位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既是一项创新型工作, 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农村改革与发展, 需要大量的人、财、物资源要素作支撑。但从现状而言, 除太谷明确了5个编制、祁县明确增加参公编制10名外, 其它县基本没有考虑增加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预算, 缺乏必要的工作保障。

3 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解决, 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利用各种媒体, 通过专题培训、广泛宣传、加强学习等多种手段对各类市场参与主体进行科学、规范的宣传引导。广角度、多层次地宣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成效, 推广典型经验, 为市场建设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发各类涉农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 引导更多的农户, 农民合作社,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愿入市交易, 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有效运转。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专业经纪人队伍, 参与产权交易服务, 撮合产权交易双方进行规范交易, 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活跃发展。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对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公布、竞价、工作流程及具体操作进行全方位系统培训, 促进基层熟练掌握农村产权交易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各种操作规程, 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是完善配套制度。结合逐步增加的农村产权交易品种, 继续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的相关配套制度, 规范相关交易程序, 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 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在市场上合理配置。引导农村集体资产的处置、机动地、四荒地等集体资源发包等要全部纳入交易中心, 实现农村资产、资源处置的公开、公正、公平, 避免暗箱操作, 杜绝腐败现象发生。探索依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为土地托管双方提供信息发布、价格指导、政策咨询、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四是完善保障机制。在目前解决人员机构编制困难的情况下, 借鉴寿阳县的做法, 建立农业、农经、国土、林业、水利、住建、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配备工作人员。财政部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筹建提供必要的经费, 确保其正常运转。

摘要: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 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 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融合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晋中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情况的调查, 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篇3:关于米易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中办发〔2014〕6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71号)要求,我部制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规范(试行)》,现印发供参照执行。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指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健全交易运行规则,督促尚未建立流转交易市场的地方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抓紧建立市场并完善规则,推动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维护交易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农业部

2016年6月29日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规范(试行)

为加强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工作指导,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及相关政策,制定本规范。

第一条 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内,进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的,适用本规范。

本规范所指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是指为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交易提供服务的平台,主要包括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所)等。

第二条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权属清晰无争议;

(二)交易双方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且有流转交易的真实意愿;

(三)流出方必须是产权权利人,或者受产权权利人委托的组织或个人;

(四)流转交易要符合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等政策规定。

第三条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的交易品种包括:

(一)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经营权;

(二)其他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经营权;

(三)集体经济组织未发包的土地经营权;

(四)其他依法可流转交易的土地经营权。

第四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具备农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其他组织或个人均可以依法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进行交易。

第五条 流出方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经营权:

1.身份证明;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中介组织(个人)受托流转承包土地的,应当提供书面委托书;

4.土地情况介绍书(主要包括土地位置、四至、面积、质量等级、利用现状、预期价格、流转方式、流转用途等内容);

5.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其他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经营权:

1.身份证明;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其他权属证明材料;

3.土地情况介绍书(主要包括土地位置、四至、面积、质量等级、利用现状、预期价格、流转方式、流转用途等内容);

4.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未发包的土地经营权: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体资格证明材料;

2.具体承办人的身份证明;

3.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证明材料;

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签署同意流转土地的书面证明;

5.土地情况介绍书(主要包括土地位置、四至、面积、质量等级、利用现状、预期价格及作价依据、流转方式、流转用途等内容);

6.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四)其他依法可流转交易的土地经营权参照以上情形,按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第六条 流入方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进行交易,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身份证明等主体资格证明材料;

(二)流入申请(主要包括流入土地的用途、面积、期限等内容);

(三)流入土地超过当地规定标准的,需提供农业经营能力等证明,项目可行性报告,以及有权批准机构准予流转交易的证明;

(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 交易双方应当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

第八条 流出方和流入方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签署流转交易服务协议,明确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提供的服务内容及协议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九条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公开发布供求信息。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流转土地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土地位置、四至、面积、质量等级、利用现状、预期价格、流转方式、流转用途等内容);

(二)流出方或流入方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条件;

(三)需要公布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 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息的发布公示期限不少于10个工作日。同一宗土地的经营权再次流转交易须设定间隔期限。在公示期限内,如出现重大变化,应及时发布变更信息,并重新计算公示期限。公示期结束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组织交易。

第十一条 土地经营权流出方或流入方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价格进行评估。

nlc202309082300

第十二条 集体经济组织未发包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底价应当由农民集体民主协商决定。

第十三条 交易双方应参照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合同示范文本订立合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双方的基本信息;

(二)流转土地的四至、坐落、面积、质量等级;

(三)流转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转土地的用途;

(五)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

(六)合同到期后地上附着物及相关设施的处理;

(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八)双方的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

(九)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流转交易合同到期后,流入方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续约。

第十五条 按照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的相关要求,流转交易双方签订合同后,可以获得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提供的流转交易鉴证。

第十六条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鉴证应载明如下事项:

(一)项目编号;

(二)签约日期;

(三)流出方及委托人全称;

(四)流入方及委托人全称;

(五)合同期限和起止日期;

(六)成交金额;

(七)支付方式;

(八)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 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合同签订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经流出方、流入方或者第三方提出申请,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确认后,可以中止交易: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存在权属争议且尚未解决的;

(二)因不可抗力致使交易活动不能按约定的期限和程序进行的;

(三)其他情况导致交易中止的。

第十八条 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合同签订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可以终止交易:

(一)中止交易后未能消除影响交易中止的因素导致交易无法继续进行的;

(二)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等单位依法发出终止交易书面通知的;

(三)其他需要终止交易的。

第十九条 经有权机关授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可以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

第二十条 土地经营权抵押人向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提出抵押登记申请的,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申请;

(二)抵押登记申请人身份证明,法人和其他组织还需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其他证明材料;

(三)相关方同意土地经营权用于抵押和合法再流转的证明;

(四)土地经营权权属证明材料或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鉴证;

(五)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一条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应当将交易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 相关权利人可以获得档案信息查询服务,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在提供档案查询服务时,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得损害社会和其他组织的利益,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二十三条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应交易双方要求,可以组织提供法律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项目策划、金融保险等服务。提供有关服务的收费标准,根据相关规定由当地物价部门核定并予以公示。

第二十四条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应当制定工作规程和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依法接受有关部门管理。

第二十五条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发生争议或者纠纷,相关权利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提起诉讼。

(本刊编辑部根据农业部网站内容整理)

篇4:关于米易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地票,效益模糊评价

一、相关概念

农村产权指在农村范围内的财产权利,其主体是农民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有农村土地产权、宅基地使用权、大型农用设施使用权或租赁权、农业类知识产权等。其中农村土地产权是农村产权的核心,指有关土地财产的一切权利的总和,包括土地所有权及由其派生的各种权利,如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等。从目前来看,农村产权交易主体的供给方主要为农民和村集体,需求方主要有企业、专业大户和普通农民;交易客体包括农村土地产权(包括耕地和林地)、宅基地使用权等。

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现状

(一)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

2009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设立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开展土地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试验(地票交易”。重庆市农村土地交易所在运转过程中重点推进5项工作。一是做好确权发证工作,夯实地票制度运行基石;二是开展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提供有保障的地票来源;三是强化制度建设,指导地票试验有序推进;四是规范组织交易,保障地票市场稳健运行;五是与相关工作联动,促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经过5年的探索,重庆市基本形成以“自愿复垦、公开交易、收益归农、价款直拨、依规使用”的地票制度体系,扭转了农村建设用地点多、面广、量大的格局,探索了用市场化方式完善农村土地价格,开辟了城市反哺农村新途径。截至2013年年底,重庆累计交易地票13.15万亩、267.26亿元,已有8.21万亩地票陆续落地使用;办理地票质押贷款5.22亿元(质押土地3859亩)。

(二)梁平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2013年1月,梁平县在完善原有农村产权交易的政策体系基础上,正式成立了重庆市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本县农村产权交易活动,提供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林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等权属交易鉴证服务。鉴证分为“必须入场交易确认鉴证”和“自愿入场交易鉴证”两种。“必须入场交易确认鉴证”是指产权的交易必须进入梁平县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交易成功后由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出具确认书或交易鉴证书,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互换、作价入股和抵押;农村房屋所有权的转让、互换、作价入股和抵押;农村林地和“四荒”地经营权转让、互换、转包、出租300亩及以上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互换、转包、出租100亩及以上的在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和鉴证。目前,该中心已鉴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92宗,面积8000余亩,交易额近6000万元,其中5宗抵押贷款,涉及土地400余亩;6宗林权,涉及面积1400亩;94宗农村房屋所有权,涉及建筑面积近15000平方米。

三、农村产权交易特点

(一)家庭承包耕地交易特点

1.经济发达组①交易量比重高。2013年重庆市家庭承包耕地面积3533万亩,其中交易总面积为1358万亩,占承包经营地面积的38.4%,比2012年增加2.3个百分点。分区域看,家庭承包耕地交易面积占承包经营地面积的比重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经济发达组、经济次发达组、经济欠发达组的交易比重分别为41.6%、38.2%和22.8%。

2.出租和转包为主要交易方式。2013年重庆市出租和转包完成的土地交易面积分别为551.2万亩和440.6万亩;转让、互换、股份合作及其他形式完成交易面积分别为62.3万亩、69.8万亩、136.8万亩和97.0万亩。

3.农户是土地交易的主要吸纳方。2013年,重庆市参与交易的土地中近一半流入普通农户,1/5流入企业,还有近1/5流入农民合作社。

4.土地交易日趋规范。2013年重庆市签订耕地流转合同份数198.7万份,比2012增长21.9%;已签订流转合同的耕地流转面积885.7万亩,占流转面积的65.2%。

5.土地交易渠道多以亲朋介绍为主。调查显示,土地交易主要靠亲朋介绍的村,占被调查村的比重为48.9%,主要靠政府部门牵线搭桥的村占17.4%,主要靠合作组织的村占21.7%。

(二)农村“三资”管理及交易特点

1.多数村“三资”②在100万元以下,且多由村干部管理。有88个村“三资”由村干部管理;有6个村建立了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有11个村对村“三资”进行了量化配股;81.2%的村“三资”规模在100万元以内。“三资”规模的大小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有所差异,经济发达组的“三资”总体规模明显较经济不发达组的“三资”总体规模大。

2.近1/3的村“三资”进入了市场,集体建设用地是“三资”进入市场的主力军。近3成村的“三资”进入了市场进行流通。其中,发达组和欠发达组“三资”进入市场的调查村所占比重分别为25.8%和25.0%;欠发达组“三资”进入市场的调查村所占比重为36.7%。有19个村的集体建设用地进入了市场;有8个村的其他资源及8个村的资产进入了市场。

3.村“三资”市场以乡镇级为主。绝大部分村的“三资”进入乡镇级平台,大部分有正式且严谨合同;有少部分村“三资”进入市场使用区县级平台或自由市场。其中使用区县级平台交易“三资”的均有正式且严谨的合同。

四、农村土地产权交易绩效分析与评价

(一)土地流转绩效

1.促进了农村分工分业及农民收入增长。随着土地流转不断加快,一产业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快速下降,经营性收入不再是绝大多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越来越多劳动力就业方式由务农转为务工。调查显示,流转前调查户的一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46.8%,流转后则下降为27.0%;流转前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最主要收入来源的家庭数量占调查家庭总数比重分别为77.1%和20.2%,流转后这两项比重分别为39.3%和50.3%;流转前有74.4%、9.2%和14.6%的家庭其最主要劳动力就业方式是本地务农、本地务工和外地务工,流转后3项比重分别为32.7%、32.1%和24.7%。土地流转后,被调查农户的年人均总收入年均增长21.5%,高于调查区县普通农民总收入16.9%的平均增幅。

2.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一是实现生产规模化。455个土地转入方平均转入土地近190亩,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提高综合生产率。土地转入方年劳动生产率为54604元/人,高于2013年18037元/人的全市农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年亩均利润1108元,高于普通种植业生产获得的亩均利润。三是提高机械化水平。其中,转入土地方粮食作物的机耕比重、机播比重和机收比重分别为83.9%、43.0%和51.5%,均高于全市71.6%、5.6%和12.3%的平均水平;粮食作物平均劳动力投入为0.10人/亩,低于普通农户0.14人/亩的平均劳动力投入;蔬菜作物平均劳动力投入为0.09人/亩,低于普通农户0.22人/亩的平均劳动力投入。四是农技人员比例高。土地转入方聘请了大量技术人员从事生产经营(技术人员占所有劳动力的比例为12.9%),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

3.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成效更加显著。经济发达组土地流转后农民总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8.5%(现价),高于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分别高于次发达组和欠发达组11.2个和14.2个百分点。

4.“转让”劳动生产率最高,“转包”亩均产值最高。从不同流转方式看,采取转让形式的年均劳动生产率最高,达93 041元/人;转包类年亩均产值最高,达4766元。

土地流转后,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对化肥、薄膜和农药的使用量增长幅度较大,均高于普通农户正常生产用量。

(二)地票交易绩效

1.加速了城镇化进程。根据重庆市土地交易所统计,在地票支持下,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已有9.1万户转户居民提出自愿将宅基地以地票方式变现。在被调查的69户有宅基地复垦农户中,有17户农户由于宅基地复垦由村庄转向城镇生活。重庆市城镇化率由2008年的50.0%提升至2013年的58.3%。

2.农村土地实现增值,农民获得现金收益。由于地票交易是在全市范围公开竞拍,使得全市不同区域的农村土地均实现了明显增值,在市场模式运作下,地票成交单价由首场的8万元/亩逐步提升并稳定在20万元/亩左右。地票价款扣除复垦成本后全部收益由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按85:15比例分享,提高了农民的现金收益。被调查农户平均获得现金6.4万元,每亩获得现金8.7万元。

(三)基于普通农民和村干部视角的农村产权交易政策评价

在农村产权交易政策效益评价中,有许多与政策相关的指标无法进行数量化,如“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对此,笔者采用效益模糊评价。

基于农民的视角,应重点关注收入、生活质量、居住质量、基础设施及农村生态环境等指标的变化。因此,选取农民重点关注的6个因素组成评价因素的集合:家庭总收入、就业机会、居住条件、生活便利条件、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同时对这6个因素的判断分为A、B、C、D、E 5个等级,分别代表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和极差。在调查总体的普通农户中,对总收入增长问题,有83人十分满意,占18.4%;有291人比较满意,占64.52%;66人表示一般,占14.63%;11人较不满意,占2.44%;无人表示极不满意。因此,对总收入增长问题的评价向量为(0.1840 0.6452 0.1463 0.0244 0)。同理,对其他5个因素也得出评价向量,得出评价矩阵。

本文采用专家估计法,根据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将农民总收入、就业机会、居住条件、基础设施、生活便利条件、生态环境等6个因素的权数分别分配为(0.25 0.2 0.15 0.15 0.1 0.15)。即从农民角度判断农村产权交易政策效益,总收入变化占25%,其他分别占20%、15%、15%、10%和15%。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B=A×R,有B=(0.232 0.562 0.191 0.012 0.003),即23.2%的十分满意、56.2%的比较满意、19.1%的一般、1.2%的较不满意、0.3%极不满意。上述结果显示,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比重达到了79.4%,说明大部分普通农民认为政策效果较好;1.5%的较不满意和极不满意,说明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根据同样方法,可得到基于村干部视角的评价结果=(0.243 0.704 0.049 0.003 0)。结果显示,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重达到了94.7%,较不满意和极不满意的占0.3%,说明与普通农民相比,村干部更加认同农村产权交易政策。

分区域看,经济发达组的普通农民对政策认可度较高,但也是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域;经济次发达组农民对政策的负面看法最少;经济欠发达组的农民对政策认可度相对较低。经济发达组普通农民视角评价结果=(0.243 0.605 0.128 0.016 0.008),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84.8%,较不满意和极不满意占2.4%,相对而言两极分化较突出;经济次发达组普通农民视角评价结果=(0.246 0.546 0.199 0.009 0),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79.2%,与平均水平基本持平;经济欠发达组普通农民视角评价结果=(0.1470.518 0.317 0.018 0),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66.5%,远低于平均水平。

基于村干部视角,评价结果随经济发达水平降低而降低。其中,经济发达组村干部视角评价结果=(0.250 0.705 0.042 0.003 0),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95.5%;经济次发达组村干部视角的评价结果=(0.205 0.732 0.059 0.004 0),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93.7%;经济欠发达组村干部视角的评价结果=(0.250 0.638 0.113 0 0),十分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88.8%。

五、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目前重庆市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发育处于初级阶段。其中土地交易市场主要依靠亲朋介绍和政府牵线搭桥,缺乏专业平台规范管理;地票交易在全市具有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之雏形,但其交易物单一;除梁平县外,其余区县均无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或尚处于规划阶段。即使是梁平县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一些规定和做法也有待现行法律法规和实践的检验。建立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迫在眉睫。

(二)加强对流入土地的监管

虽然农村土地产权交易的发展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上起着非常积极作用,但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农村产权交易本质仍是资本在逐利性的驱使下的流动,在此作用下,农业生产所用化肥、薄膜及农药的使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破坏。应不断提高土地流入方“五位一体”意识,加强对流入土地使用的监管。

(三)有序推进农村产权交易

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产生成效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经济越发达地区成效越好,农民也越满意,但突出矛盾也越多。农村产权交易进程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各地绝不能盲目推进,必须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发展状况有序推动。

参考文献

[1]张红宇等.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梁子谦.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安全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篇5:关于米易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产权流转;市场法律;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107-0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农村劳动和农村产权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各类农村产权的流转交易需求都有了明显增长,我国许多地区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或管理服务等平台,以便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我国的地区差异化是依然严重存在的问题,各地区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发展不平衡,相关的设立、运行、监管体制有待规范。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月22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中主要强调以公益性为主、公开公正规范、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四项基本原则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主要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制度建设占有主要地位。针对当前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现状,当前的重点改革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建立契合长春市当地农村金融状况的农村产權流转交易制度,支持和保护农村集体经济产权股份合作等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其次,提升农业现代化的规模,保障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严格按照流转程序的基本要求,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在农村地区,覆盖土地流转交易的网络服务平台,尤其可针对当地农村地区的局限性,创新出一系列新型农村网络小额信贷机制,以便于推动当地农村的产权流转交易制度的改革。最后,创新提出新型土地开发模式,为构建当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奠定基础。我国的农村产权改革工作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人心,在初步实现农村产权流转的基础上,有效地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的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需要一个稳定、自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空间,与此同时,我们则需要一个构建完善的关于农村产权流转的交易平台体系,在此之上形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雏形,从而加速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步构想。基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基本情况,近几年逐步完成了对农村集体土和房屋的确权工作,基本完成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初期阶段,我省同时还创新提出新型的耕地保证金制度,组建成了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流转的交易平台。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始终秉持“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变,例如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农村耕地的总量和质量。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市场的制度方面仍有以下些问题有待解决:1.产权不明晰。由于历史、土地分配问题等原因造成承包权不明晰,同时存在农民自己开发土地时为了躲避农业税而不进行申报确权,使大量土地成为“黑地”,这些都为产权的确认造成困难;2.确权成本问题。农村土地占地范围广,面积大,农村人口众多等因素,确权登记等程序所需人力物力成本消耗较大;3.法律瓶颈。集体土地的流转过程中由于土地产权不明晰,在法律程序上无法确认土地的产权归属,一旦进入流通体系,无法确定产权归属等一系列问题,利益分配环节必然存在各种矛盾;4.维护农村稳定问题。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的集约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必然有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走向城镇,面临重新选择生存方式的现实问题,此过程中,如何保障农民生活的平稳过渡的各种问题将会集中暴露,一旦处理不力,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5.利益分配问题。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的职能相对弱化,逐步丧失对土地的控制权,而政府目前严重依赖土地财政。如果不解决好农民和政府的利益分配问题,政府对此项工作的财政拨款和支持力度都将弱化。

目前我国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的改革依旧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制度还不完善和成熟,为此,我们本次项目提出了以下几个主要观点:第一,建立适合我国农村各地区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制度,支持和保护农村集体经济产权股份合作等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第二,提升农村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的规模,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程序要求,保证农村土地在市场中的有序流转,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同时在农村地区覆盖土地流转网络服务平台,尤其针对农村、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创新提出一系列新型网络小额信贷机制,适时地退出这种机制有助于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制度改革;第三,在原有的农村流转交易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积极探索推出新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型土地开发模式,探索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使农村的土地资源与城市的开发实力相结合,促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加快发展,促使农民快速致富,逐步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目前我国一些省份地区正在积极探索设立使用农村耕地的保护基金制度,同时保障农民养老基金的准时发放,根据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加快城乡建设用地流转项目,旨在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的整体布局,提升农村的土地利用率,保障不滥用不滥用建设用地,同时也不能减少耕地面积,积极探索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制度改革。当前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除了土地承包权以外,并没有其它财产可以用于设立抵押权,建议一方面放宽乃至取消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也需要针对农民需求进行业务创新,由市场机制来兑现其本源和潜在价值,把农民理论上的财产转变为货币和资本形态的财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村镇银行正在探索放宽对农民贷款门槛,但目前形式还相对单一,范围也比较小,仍需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叶兴庆;张云华;伍振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现状与问题》[J].中国农村金融.2015(2).

[2]刘艳.《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产权制度法律化问题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14(11).

篇6:关于米易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产权,产权流转,产权交易,服务保障标准化,标准体系

1 概念与范围

农村产权包括承包到户的和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等,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地经营权为主,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承包权,具有明显的资产使用权租赁市场的特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既要发挥信息传递、价格发现、交易中介的基本功能,又要注意发挥贴近“三农”,为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流转交易产权提供便利和制度保障的特殊功能。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71号),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设立、运行、监管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利于保障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有利于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根据GB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服务保障标准包含环境标准、设施设备标准、人力资源标准、能源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职业健康标准、信息标准、财务管理标准、合同管理标准。

因此,研究范围确定为围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体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特点几个方面,主要包括设施设备、人力资源、信息管理、风险控制等。

2 现状与问题

2.1 服务保障标准化现状分析

为了掌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化的现状,课题组采用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展开。在文献检索中,重点检索了论文、标准和技术法规,在实地调研中,考察了全国主要省市的农村产权交易所和林权交易所。

论文检索以“中国知网”为主要工具,与农村产权交易和标准相关的论文仅有课题组成员发表的一篇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化的文献。文献中介绍了国内农村产权交易所设立及发展情况,没有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化进行深刻的论述。其他农村产权交易的论文主要是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基本制度和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性的研究,均没有提及从服务保障标准化的角度来如何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标准检索依托国家标准馆和全国各省市标准资源库,结合国内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主要依据的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颁布的政策性文件,直接采用的服务保障标准没有,间接采用的服务保障标准数量也很少。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现行有效标准共有14项,此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在一些省市也采用技术法规的形式,如:上海市采用一项工程建设技术规范DG/TJ08-2120-2013《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范》,这种方式是在国家相关标准缺失下,而采取的一种以地方性技术法规的形式作为补充,可以看作是一种标准化行为。

通过检索近期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以及农业部发布的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其中还有4项关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相关的标准正在制修订过程中。再有14项标准,其中2项地方标准,11项行业标准,1项国家标准。

为了较为清晰地了解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的应用情况,采用以下几种分类方法来分析。

(1)按照标准的行业分析。现有的标准中,有农业标准、林业标准、土地标准,其中2项地方标准也属于林业,这样,目前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保障标准(包括正在制定的标准)中,涉及林业的有3项,其余的全部是涉及土地的标准(其中实施有效的农业的4项标准也和土地有关),也就是说11项标准均为涉及土地方面,这也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主要是土地流转交易的现状相符。但是,显然目前标准的结构较为单一,国家标准仅有1项制定中,而且,除土地和林业方面之外,再无标准可依。

(2)按照标准的实施时间和数量分析。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现有标准进行时间段的整理分析,在2010年前,有3项土地方面的行业标准实施,在2011年到2015年有7项标准,其中林业3项,土地4项,目前正在制定的有4项,全是土地方面,而且还有1项是国家标准。从时间长度来看,总体标准数量偏少,不足以支持目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的蓬勃发展趋势。

(3)按照服务保障标准的分类分析。根据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的范围,将现有标准按设施设备标准、人力资源标准、信息标准和风险控制标准4个方面进行分类,得到表1,由于目前仅有土地和林业这部分相关标准,表1也仅列出这两项。从表1可以看出,现有的标准主要集中在信息标准方面,而设施设备标准还没有。信息标准虽多,也仅仅是体现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前期数据保障方面的数据分类等基础标准,围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的信息化建设仍然是一个空白。

总之,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保障标准化工作基本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具体表现在标准数量匮乏、标准结构单一、标准制定工作缓慢,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需求日益高涨的国情。

2.2 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仍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基于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发展趋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指导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的顺利开展,但标准化工作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化工作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服务保障标准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在“中国知网”可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主要是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基本制度和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性的研究,没有将服务保障标准化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结合起来,没有将服务标准作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方式。

(2)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现实施有效的标准和正在制定的标准主要是集中在信息标准方面,其他方面很少,甚至没有。即使在较多的信息标准方面,也没有围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总体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总量较少,比较散乱,尚未形成标准体系,且我国还没有针对这块领域成立专门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事实上,根本没有产生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的思想,无法从整体上提供保障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的标准。

(3)服务保障标准制定工作滞后。目前,我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行政色彩较浓,服务标准研究相对滞后,标准覆盖范围较窄,且国家标准非常少。标准主要集中在农村土地地籍调查、数据分类,以及土地确权部分环节,并没有覆盖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整个环节。因此,加强服务保障国家标准的制定,从国家层面进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的设计,有利于规范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工作的推进,同时,在一些较为特殊的省市自治区,可以先行制定地方标准,满足当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的需求。

(4)服务保障标准化意识不强。多年来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过程中,政府职能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相互混淆,致使这块工作行政干预过多,政府色彩过浓,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意识较为淡薄,标准化的意识则更为薄弱。目前,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化领域,还缺乏专门的标准化技术组织,以及相应领域的标准化人才队伍,相关的标准化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标准化经费投入也不足,标准化长效运行与保障机制尚待健全,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农村产权改革发展的需要。

3 规划与建议

3.1 标准化需求分析

课题组通过对全国8家典型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和其他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的调研发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依据国家的政策性文件来制定自己的规则,由于国家文件是宏观层次的指导文件,是各个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的前期总结,无法对具体的内容进行详实的表述,因此各个交易所对一些术语和定义等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不同的理解,交易所建设模式也不尽相同,每个交易所都在推介自己的建设模式,目标是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达到统一、简化、可复制的模型,这正是标准化工作的特点,说明在行业内部已经产生了标准化的需求。

事实上,2008年成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成立后,到现在的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了8年的时间,第一个县级试点东海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于2012年成立,到现在也已经有4年时间,行业经验得到了初步总结。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71号)。文件从“总体要求、定位和形式、运行和监管、保障措施”四大方面全方位地提出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既体现了前期试点的总结,又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在71号文件的框架内,解决当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的需求,规范当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行为,标准化原理和工具成为目前较为有力的手段和方法。

3.2 规范内容

根据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化的对象及其开展优先顺序的建议,各个标准化对象的规范内容具体如下。

(1)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设施设备方面的标准。主要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场所及配套设施设备的基本要求,交易服务场所应根据71号文件的规定,规范利用现有的各类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的场所建设标准,以及新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设标准,协调县、乡农村产权流转服务平台与更高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关系,提出多种形式合作共建和实行一体化运营的规范要求。

(2)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信息化方面的标准。信息标准覆盖范围较为广阔,标准内容除了涉及现有的信息分类编码方面之外,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还有非常重要的信息标准,如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数据管理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

(3)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人力资源方面的标准。主要应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的资质要求、配置要求、职业规划和保障等方面的要求,可以是一个标准包含所有内容的方案,也可以开展某一具体内容单一标准的制定方案。

(4)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风险控制方面的标准。主要规范保障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合同风险和社会风险等几个方面,风险控制方面的标准应对内部控制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对外部监管的保障体系及要求有明确的规范。

其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也应包含提供保障服务的各个环节,服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可以是一个标准包含所有要素的方案,也可以是某一要素制定一个标准的方案,要以服务实施主体的适用性为前提。

3.3 实施建议

在国家71号文件的指导下,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可以按照以下顺序逐步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化工作。

(1)在基础理论上展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的研究。目前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方面出现了统一、简化的标准化需求,但是行业内部的这种需求停留在自发的、潜在的状态,需要标准化研究人员在基础理论上深入研究,挖掘底层基本原理,使这种自发状态转变为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可以参照GB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系列标准的原理方法,结合提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的特点,引入其他成熟服务保障标准化模型,提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化建设基本理论。

(2)应用系统原理建立和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目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方面尚未建立标准体系,各种服务行为正处于由自发无序到自觉有序的跨越阶段,那么构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理论框架,并实施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的措施,从顶层设计上引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行为,符合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发展的趋势,顺势而为,可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成效。

(3)根据标准化对象逐步编制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具体的服务保障标准。目前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集中在土地和林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几乎没有,而要由全国层面来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制定国家标准应该是必要且可行的一种手段。国家标准的制定,首先,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的场所和设施设备要求开始,给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的基本硬件要求,明确现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市场如何利用现有政务中心等场所,以及全新建设的硬件要求达到提高效率和节约资源的统一;其次,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的信息标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最重要的服务保障之一就是信息化服务,无论是交易网络系统,还是数据库管理,以及数据存档等等,都是适应农村分布广阔、信息分散的特点而实施有效的交易服务方式之一,因而,急需制定相关的信息标准,保障系统之间接口的通畅、信息的共享;然后,规范从业人员和岗位设置等方面的要求,人力资源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基本条件,提出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和服务职能要求,以及提出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等办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的质量,保障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的顺利进行;最后,规范风险控制和其他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保障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的市场或者政府主体的有效管理,保障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得到第三方的有效监管。

(4)针对标准化对象有计划地开展标准的宣贯培训。标准发布后,需要有一个接受和验证的过程,在这段过渡时期,相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标准的宣贯培训,推广标准,满足标准应用部门和人员的标准化认知需求,同时,进行标准的实施测试,验证标准适应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保障标准化需求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姜宏涛.海南省农村产权交易模式构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2]毛飞,孔祥智.农村土地流转的政府支持和模式创新--来自重庆市江津区的经验与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2011(06).132~137.

[3]孙国贵等.东海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实践与思考[J].综合改革.2014(3):39~41.

[4]吴兆明,等.搭建产权交易平台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扬州全面构建市县镇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J].江苏农村经济.2015(01):33~34.

[5]黄捷凯.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127~128.

[6]申燕君.农村土地交易所与农村土地流转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9):168~169.

[7]吴群.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发展若干问题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4(10):43~45.

篇7:关于米易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流转;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大河镇是农业大镇,全镇8个行政村,45个村民小组,4895户农户,农业人口19685人,耕地面积9853hm2。多年来,大河镇党委、政府和各行政村组织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指导、服务工作,形成了镇政府主抓、行政村跟进、上下互动的模式,营造了良好的土地流转社会氛围。2013年大河镇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279hm2,涉及农户1414户,其中旧户东村的100hm2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饲用玉米,东头渠村二组的55hm2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大路菜。

1 大河镇土地流转现状

1.1 新特点

大河镇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新特点:(1)土地流转从部分村向全镇扩展。各村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2)流转范围窄。大河镇土地流转范围主要体现为“四多四少”。即亲戚、朋友或熟人之间流转多,向种粮大户流转少;单块零散流转多,整村整组连片流转少;本村本组成员之间流转多,向外镇、外村流转少。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集体经济组织也少加干预,缺少契约和约束。(3)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化,有转让、转包、委托代耕、租赁等多种方式。(4)土地流转中约定的流转期限短,绝大多数流转时间为1年,这影响了土地流入户对土地的投入。

1.2 成效

1.2.1 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降低了成本

通过土地流转,不但能较好地满足了一些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户既不愿放弃自己的土地承包权又不愿经营土地的要求,而且满足了一部分有种植、养殖等特长的经营能人集约经营土地的愿望,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降低了成本。

1.2.2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地减少了土地撂荒

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流转的方式,既可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效益更高的工作,又可以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除农民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调查结果来看,大河镇2013年常年外出人口 6721人,占总人口的34%,劳均占有耕地从500㎡变为7600㎡,提高了劳均耕地占有量。

1.2.3 有利于普及和推广农业科技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经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促进了多种农机具、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提高了土地生产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1.2.4 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

种植大户流转入大量土地后,雇佣因各种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农民进行耕作,这些受雇农民在受聘务工过程中得到磨练,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其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

2 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农户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一些农户和部分土地承包户对推进土地流转还存在“三怕”:一是部分农户怕土地转包出去后,自己丧失了土地经营权,没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线,加之转包收益特别少,使得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后宁愿土地荒芜也不愿转包出去。二是部分土地承包户怕政策不稳,政府收回土地,因而不敢大胆投入。三是部分土地承包户怕市场前景不佳,承包无效益,不敢大规模搞开发。

2.2 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户的土地不舍得转出

随着党中央“多予少取放活”政策的落实,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逐年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实施强农惠农政策,有些农户认为种田还有小利可图,虽然“嚼之无味”,但又觉得“弃之可惜”。

2.3 土地流转中农民利益难以保障

由于农业生产先期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土地流入户给出的土地流转价格往往不高,农民土地流转直接收益偏低。而且一旦承租土地的经营大户生产经营不善,农民的流转租金就难以到位,农民的利益直接受损。

3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建议

土地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从新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离开了土地流转,土地的潜能发挥将受到极大的束缚。因此,必须让土地流转活跃起来,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之路。针对大河镇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切实流“活”土地。

3.1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是搞好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一项重要举措。

3.1.1 健全保障机制

要通过明文规定、合同约定、宣传解释等途径,解除流转出土地的农户的后顾之忧,确保流转出土地的农户能够按照流转协议或合同按期收回承包权,获取应有的流转费。

3.1.2 健全激励机制

一是让兼业的、弃耕的农户自愿放弃土地,转出经营权,建议党委、政府加大政策激励的力度,调动农户转出土地经营权的积极性,鼓励农户把闲置的土地流转出来。二是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投资农业,推动土地流转。

3.1.3 健全服务机制

要进一步发挥镇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作用,调整充实服务人员,明确责任何权利,使之真正担负起土地流转中的各项服务工作。如建立土地流转台帐,提供土地流转供求信息,指导签订、督促兑现土地流转协议或合同,调解土地流转引发的纠纷,维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利益等。

3.2 提高规模经营质量和水平

3.2.1 政策导向

引导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大胆投入,不断应用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提高规模经营水平。政府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贷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乘数效应”,促使大河镇的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3.2.2 抓好培训。

搞好规模经营业主的培训,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培养合格的经营管理人才;搞好非农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转产就业;抓好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知识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水平,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

3.2.3选优汰劣

建议实行动态管理,对守信用、经营业绩好的承包者予以表彰和鼓励,在流转合同期满后给予优先续包;反之,不给续包。对新增的承包者,事先要对其经营能力和信誉程度进行调查,避免合同签订的盲目性。

3.3 探索新型经营形式

在坚持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新的土地规模经营形式,将集中的土地通过招投标租给有实力的种养殖能手经营。这样既保护了基本农田和农户的土地权益,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又使农户得到的实惠比分散经营时更多。通过合作社牵头,引导一般农户参与,将品种布局、生产标准及购销服务等方面统一起来,实现家庭经营和统一服务的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钱忠好著.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黄祖辉,王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2).

[3]万力,刘秋婵.新时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03).

上一篇:州发改委“帮县、联乡、驻村”工作自查报告(5.10)下一篇:祝离职同事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