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县上半年县域经济运行情况的发言

2024-04-30

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县上半年县域经济运行情况的发言(精选3篇)

篇1: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县上半年县域经济运行情况的发言

在县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关于我县上半年县域经济运行情况的发言

根据人大常委会2006年工作要点的安排,月 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带领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我县2006年上半年县域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地调查了解。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半年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度,主要经济指标都基本上实现了双过半目标,取得喜人的局面。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今年以来,我县能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农业的文件精神,将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上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这个数字是令人振奋的,虽然受退耕还林的影响,全县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比去年略有减少,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新品种及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我县粮油产量保持了稳增,生猪生产、工业经济、特色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现金收入都取得了稳步增长。

二、工业生产效益双增

半年来,我县的工业经济保持了生产与效益同步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呈现以下特点:

1、股份制企业增势强劲。

2、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3、产销衔接好。

4、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县生产与效益之所以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经济增长的有力保证。上半年我县的XX公司、XX公司、XXXX公司、XX食品公司、XX钢铁公司等骨干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58.2%;实现利润648万元,同比增长1.5倍。这些骨干企业对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地拉动了全县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招商引资,新增了一批规模企业,对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XX纺织公司、XX实业公司、XX纺织公司、XXX纺织公司等新增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019万元,实现利润189万元,已经成为县属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1—6月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实施技改项目12个,完成投资7470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今年,我县在重点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各项固定投资增长较快,长幅的百分比例较大,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得到加快,有力的提升了城市形象。

四、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加快和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等原因的推动下,我县消费品市场趋旺,我们认为,其主要特点:

一是城乡市场增长基本同步。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增势强劲。

三是各类行业竞相发展。

四是消费品市场热点较多。

五、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我县坚持了走“开放带动,增大总量”之路,实行了目标责任制、项目秘书制和奖惩逗硬制,狠抓了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六、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我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特别是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是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粮食补贴政策的落实,农业税的降低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拉动,农民第一产业收入大幅增加;二是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外出务工人数增加,输出质量提高,工资性收入增加较多。

总的来讲,上半年我县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基本上实现了增长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但在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总量偏小,产业优势不明显

上半年,虽然我县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GDp增幅居全市前列,但这种增长速度是建立在经济总量及人均水平较低的基础之上的,再有我县三次产业的重点还不突出,支柱产业不十分明显,一产业的比重虽逐步下降,但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还比较低;二产业行业结构不尽合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三产业仍以小型的商业、服务业为主,大型的高贸、物流中心还未发展起来。

二、物价持续走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一是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对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产生了较大影响。据调查测算,由于粮油价格普遍上涨,导致上半年粮、油、肉、禽、蛋五项生活必需品的月人均消费比去年同期多支出20元左右。二是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部分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给农民的利益。全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持续走高,到今年上半年,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9.7%,其中化肥上涨了12.5%,饲料上涨14.9%,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部分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给农民的利益。三是企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运输成本增加,给企业经营带来了一定困难。加之近期国家对公路运输超限超载出台了严厉的监管措施,影响运价高涨,导致部分企业原材料紧缺,成本大幅上升,经营出现了困难。

根据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情况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下半年乃至今后的计划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充分发挥计划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特别是要深入农村、企业了解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并拟出相应的对策,供政府采用。要及时了解、掌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使我县的主要产业发展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衔接。要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增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

二、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为县域经济聚财。一是通过计划部门自己找项目、找资金,比如生态工程建设。二是积极地与其他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如项目包装、帮助理顺关系等。

三、加强建设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力。监管的对象一是国家投入的资金。二是县财政投入的资金,监管的方式一是监管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工程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建设,不得随意增减项目建设内容和降低质量标准;二是监管项目资金使用情况,严禁截留、挪用、转移项目资金。

总之,计划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紧密相联。我们的经济工作离不开计划,计划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计划部门的同志继续发扬成绩,开拓进取,为XX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2: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县上半年县域经济运行情况的发言

5月6日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深入分析了当前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并制定出台了省委9号文件和新的县域经济考核办法,结合我县实际,我委在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就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着力培植中小企业,不断壮大工业经济 鉴于目前我县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工业总量不大,竞争力不强,行业分布较为分散的状况,建议着力培植中小企业,继续把关心支持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围绕大产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向生态产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配套延伸支柱产业链,着力培育医药食品、印刷包装、针织服装、机电建材等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企业之间的关联互补,增强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为县域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在“担保融资、银企合作、项目申报、土地征用”等方面探索出台新的举措。三要围绕企业培育,加强工作调研,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重点在资金、项目、用地等方面搞好协调服务,使中

小企业成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服务功能,牢固树立“政府营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的理念,大力营造充分激发全民创业热情的机制、氛围和环境,积极引导有创业技能、创业资本和创业冲动的能人创业,促进我县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二、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做强做大园区经济 受地域和资源条件制约,我县县域工业发展土地空间狭窄,可供用地能力不足,建议围绕提高土地节约利用,做强园区经济。一是在国家及省主体功能区相关政策未出台前,强力推进华杨园区的建设规模,为今后的工业项目落地提供平台。二要围绕支柱产业和特色园区两条主线,重点提高企业集聚度、推进产业集群。三要加强开发区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的衔接,加大园区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开发区配套功能和服务功能,更好地聚集人气和商气。四要提高入园企业标准,包括产业标准、科技含量标准、规模标准,绝不能搞“拉郎配”,禁止企业搞圈地运动,制定出台鼓励园区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提升入园企业发展后劲。要把园区企业建成龙头企业,园区产业建成支柱产业,使园区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

三、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为实现“全省生态经济强县”目标,建议围绕工业园区产业定位和生态产业定位,重点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方面,开展面向重点区域的一系列招商活动,将招商引资与扩充产业链、提升产业投资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努力实现从“引资”到“选资”的转变,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税收项目和牵动性强、投资大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实现招商引资规模和质量的同步提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搭建良好的承接平台,继续在活动策划、信息沟能、资源整合、政策指导和项目协调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努力形成让投资商青睐的“无障碍进入、无障碍发展”的商务环境。

四、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坚持多种方式融资 我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资金制约明显,尤其受国家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项目融资更为困难。为此建议加大向上争取工作力度,尽快启动徽商银行县内设分支机构工作,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争取先批先设,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壮大我县融资平台;加强和省信用担保集团衔接沟通,加快完善县域担保体系,创新担保模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担保途径,简化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县试行的“林权证”担保制度,并尝试在农房、农村集体用房抵押贷款等方面进行探

索,通过转变商贷方式,提高企业融资效率;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健全运行机制,强化金融诚信度教育,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引导企业上市,力争1-3年内我县有1-2家企业上市。

五、深入挖掘供地潜力,缓解用地制约问题 由于我县土地资源十分短缺,全县土地总面积222073.2公顷,其中农用地214457.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6.57%,建设用地3109.6公顷,仅占土地总面积1.4%。特别是随着国家土地新政的出台,我县建设用地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但要发展就得用地,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紧张矛盾必须缓解。因此要创新方法,拓展思路,努力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充分挖掘供地潜力;要积极抢抓省委皖发[2008]9号文件26条中有关土地补助的政策机遇,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置换政策,鼓励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把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复垦为耕地,既增加土地储备又获得省补偿资金;积极兴建多层标准化厂房,对新入区的企业要严格把握投资强度,总投资低于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原则上不予供地,可通过租赁标准厂房的形式来解决;继续大力清理闲置土地,对供地一年仍未开工的项目收取闲置费,两年仍未开工的项目用地要及时收回,安排其他项目用地。

六、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切实把好环保关

篇3: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县上半年县域经济运行情况的发言

一、全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基本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统计,截至2009年末,我省(含宁波市)政府性债务余额4579亿元,比上年增加1787亿元,增长64.01%。其中省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31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增长6.43%。市县政府性债务余额4248亿元,比上年增加1767亿元,增长71.22%。全省及市县政府性债务的负债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0.15%和18.69%,高过警戒线(10%)10.15和8.69个百分点;债务率(政府性债务余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分别为97.46%和97.99%,低于警戒线(100%)2.54和2.01个百分点;偿债率(当年偿还政府性债务本息额,当年可支配财力)分别为28.58%和26.48%,高过警戒线(15%)13.58和11.48个百分点。全省累计建立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121.8亿元,为年初债务余额的4.36%,比规定要求(3%-8%)下限高出1.36个百分点。根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调查统计,截至2010年3月末,全省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1346家,其中省级融资平台13家,市级214家,县及县以下1119家。全省地方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贷款余额为4869.34亿元,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从贷款结构上看,市县及县以下融资平台贷款比例达97.9%;从贷款方式上看,项目贷款占贷款总额的68.6%;从贷款期限上看,1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63.7%;从贷款对象类型看,各地城市投资建设公司贷款占41.8%,各类开发区和园区投融资平台贷款占17.4%,交通运输类投融资平台占12.5%,各类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土地储备中心和其他类投融资平台贷款占9.8%、6.5%和11.9%。除贷款外,2009年全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发行企业债279亿元,短期融资券59亿元,中期票据65亿元。

从调研情况来看,近年来,我省各地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举债融资,为经济社会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规范政府举债行为,防止债务规模过快增长,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全省政府性债务从规模、结构、安全性来分析,整体上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部分地方存在系统性债务风险隐患,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2005年初,省政府颁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浙政发[2005]5号),在全国率先重视并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2006年,省政府又制定了《浙江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实施暂行办法》,提出了“适度举债、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总体要求,明确规定了政府性债务的归口管理、收支计划、偿还机制、绩效评估、风险预警等管理制度。根据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措施引发政府性债务增长较快的实际,省财政厅于2009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通知》,对正确处理发展和财力保障的关系、债务规模和偿债能力的关系、完善偿债准备金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省财政厅草拟了《关于浙江省省本级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编制了2010年省本级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并已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各地认真贯彻省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义乌市从2008年编制综合财政预算开始,将年度债务收支计划由市财政结合可用财力综合编制,统一安排,把债务资金视同财政性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根据省财政厅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省69个市县中已有62个市县出台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制度办法,并编制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59个市县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报政府审批或人大审议,65个市县设立了偿债准备金。

(二)部门协调配合的监管模式初步形成。2006年,省委组织部将地方政府性债务负债率、债务率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正式列入全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省及市县财政部门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绍兴市财政部门向政府性投资重点举债项目委派财务总监,确保项目投资计划的执行。玉环县财政局专门成立了债务管理科以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已有60个市县政府性债务由当地财政部门实行归口管理,预计到2012年底,我省所有市县政府性债务都将归口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审计部门为省政府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的出台提供了基础信息,开展了多领域的政府性债务专项审计,并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列入日常审计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大了对政府性债务的监督。舟山市人大常委会早在2004年就对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议,督促政府加快制定有关规章制度,规范政府举债行为。衢州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要听取政府性债务情况汇报,对于政府项目建设和借款的必要性、可行性、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审议和把关,严控债务风险。

(三)融资平台的融资和风险管理得到加强。省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部署开展对我省融资平台公司的清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实行分类管理。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要求金融机构在保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的同时,加强总量控制和限额管理,严格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准入,有效落实贷款担保方式,密切监控项目还款来源,控制融资平台的信贷风险。工行省分行对2010年城市基建类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增量控制在45亿元内;农行省分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抵质押贷款占比达到70%左右,高于其他各项贷款中的抵质押贷款比重;许多商业银行区别不同还款来源的项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监控。银监部门根据银监会统一部署,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融资平台“项目包”逐笔打开及分类处置工作,进一步摸清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现状和

潜在风险,促进融资平台贷款的规范运作。湖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区别每笔融资平台贷款的用途、还款来源、抵押担保等情况,对融资平台贷款实施差别化、精细化管理。省发改委认真做好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工作。2002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累计发行13支企业债券,总额为157亿元,为有效缓解地方建设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初见成效。教育部门全面核实义务教育债务,制定化债计划,建立监控体系。省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1亿元,根据各地偿债进度同比例分年度到位。至2009年底,共化解义务教育债务29.29亿元,化解率为83.2%,预计2010年将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修建校舍和购置设备等形成债务的化解工作。为做好高校债务的化解工作,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高校债务管理的意见》,提出高校债务管理的十项措施。省财政还安排58.01亿元资金用于化解高校债务,省属高校的贷款规模从2005年的94.6亿元下降到2009年的68.7亿元,预计2012年底可降为47亿元,2018年可基本还清银行贷款。温州市根据项目贷款的性质制定不同的偿债计划,实施债务的分类化解,取得了明显成效。舟山、金华等地建立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的激励机制,完善财政补助方式,嵊泗、磐安、青田等县的乡镇债务已经全部得以化解。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是债务规模呈较快的增长态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民生事业的深入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2008年以来应对金融危机、拉动内需、扩大投资等因素,政府性债务增势迅猛。2009年全省政府性债务较2008年增长了64.01%,其中市县政府性债务增长比例高达71.22%。部分市县负债率、债务率等指标超过预警线较多,且有扩大的趋势。根据省财政厅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省69个市县中,负债率超警戒线的有36个,债务率超警戒线的有29个,偿债率超警戒线的有40个,三个指标都超警戒线的有29个。鉴于政府性投资仍处于高峰期,政府性债务规模将呈继续增长的态势。

二是偿债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从债务结构上看,银行贷款是我省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的主要方式。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统计,银行贷款占比高达85%,而通过发行债券、上级财政转贷等其他途径筹措的资金十分有限。银行贷款有融资成本较高,易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等特点,因而政府偿债的压力较大,潜在的偿债风险较高。同时,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反映,在银行贷款中各级财政担保占到有担保贷款总额的57%,其中部分人大也出具了担保函件,这显然与国家有关规定相违背。且融资平台公司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高,国有独资平台公司占到全部平台公司的90%,筹集资金大都用于公益性项目,这些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回报率低,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量的债务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进行周转。假如国家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不能及时取得新的银行贷款,债务按时还本付息将十分困难,极易引发债务风险。从债务的还款来源上看,各地政府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还款的主要来源,把政府债务防范模式建立在土地资源不断增值的基础之上。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且土地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市场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在土地价格上升期,债务风险可能被低估,在土地价格下行期,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政府偿债能力会有所下降。

三是政府投融资平台缺乏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偏多,投资范围和职能比较模糊,投资界限不清,对负债的规模、还款期限及还款来源等缺乏有效的统筹机制;融资计划性不强,有些地方融资平台建设与融资脱节,融资与偿债脱节,形成了较多的沉淀闲置资金,加之资金使用缺少应有的监督,部分资金使用效益较低;部分投融资平台存在违规担保、超额担保、相互担保的情况,使得债务链不断延伸,一旦个别融资平台出现问题,债务风险将迅速蔓延。

四是部分地区未能严格执行和落实省政府有关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相关规定。省政府规定政府性债务应实行财政归口管理。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地方的财政部门未对政府性债务实行归口管理,有些实行财政归口管理也只是统计意义上的统一管理,借债主体呈现多元化,借款、担保、资金使用、偿债均缺乏完善的综合评估、监督和约束机制。部分市县未按省政府通知要求,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财力可能,制定债务举借规划或债务收支计划,有的虽制定但未正式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部分地方政府没有严格执行对未按规定举借债务、违规对外担保的单位和人员追究有关的责任的规定。已建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风险控制机制大多流于形式,政府性债务监管制度未能发挥实际作用。

此外,政府性债务管理上还存在其他的一些问题。如各部门、各地区对于政府性债务的理解和统计口径不统一;现行的债务风险预警指标尚未客观有效地反映债务风险状况;项目规划缺乏预见性和约束性;投融资机构融资成本较高;部分乡镇化解债务的压力较大;政府性债务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等等。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地方领导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树立科学发展理念,重任期政绩,轻长远发展,重项目建设,轻债务管理,不能正确处理好任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同财力可能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次,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2008年后中央和省采取的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地方配套资金的需求,加之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惠民生的举措,地方政府财政在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大量的融资来解决。同时,现行的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及干部考核机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举债行为和政府性债务规模。

三、意见和建议

(一)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识和水平。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抑制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借债建设的政绩冲动,正确处理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坚持政府投资“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编制预算中,要把握项目的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项目中来,集中财力用于基础性和公益性建设项目建设,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牢固树立综合平衡观念,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财力可能、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制定政府举债的中长期规划时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和还本付息等债务收支计划,保持政府资源与政府投入的持续平衡。要牢固树立债务风险意识,正确把握政府性债务利弊得失,做到举债有度,风险可控,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债务的正面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学校抗击疫情事迹材料下一篇:我设计的邮票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