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垃圾分类调查问卷

2024-05-08

学生垃圾分类调查问卷(共8篇)

篇1:学生垃圾分类调查问卷

大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的调查问卷

您好:

本次调查问卷是针对对大学生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的一些问题的调查,为此我们设计此问卷,占用您几分钟的宝贵时间,了解一下您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看法。请在下面问题选项的相应位置填写您认为的答案。谢谢合作,祝生活愉快!

Q1 您的性别是

(单选题)

A.男

B.女

Q2 您的学历是

(单选题)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Q3 您是否了解什么是生活垃圾,对生活垃圾有没明确的定义

(单选题)

A.有了解过,有明确的定义

B.有了解过,但是没明确的认识

C.没了解过,不清楚

D.没了解过,想进一步了解

Q4 您觉得大学里实行垃圾分类有必要吗

(单选题)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Q5 您认为在校内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中,最应该关注的是哪一方面垃圾的处理

(单选题)

A.可回收垃圾(纸张、塑料等)

B.厨余垃圾(果皮,剩饭剩菜等)

C.有害垃圾(废电池、过期药品等)

D.其他垃圾(卫生间的废纸)

Q6 您认为在学校哪些地方应该设立垃圾分类区

(多选题)

A.宿舍区

B.食堂

C.教学楼

D.其他地区

Q7 您对学校的生活垃圾分类现状满意吗

(单选题)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太满意

D.很不满意

Q8 您有没有接受过垃圾分类处理的教育或在学校、社区看到类 似的宣传海报,或者是传单

(单选题)

A.经常有

更多问卷模板请上问卷网

B.有时有

C.很少有

D.根本没有

Q9 您认为大学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阻碍因素有哪些

(多选题)

A.垃圾桶没有分类

B.对垃圾分类不了解

C.塑料袋不够

D.觉得麻烦不愿意分类

E.分类没有意义,暂时不起作用

F.其他

Q10 强制性垃圾分类制度和个人自觉垃圾分类意识您觉得哪个可行性高一点

(单选题)

A.前者

B.后者

C.都不行

Q11 根据题10,您更喜欢哪种方式

(单选题)

A.前者

B.后者

C.都不喜欢

Q12 在您所在的学校里,您认为学校方面注重垃圾分类吗

(单选题)

A.重视

B.还行

C.有提倡没行动

D.偶尔

Q13 您认为下列哪些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大家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多选题)

A.讲座

B.海报宣传

C.开设选修课

D.制定校规

E.学生会或社团活动

F.开展竞赛

G.校园广播站宣传

H.其他

Q14 您认为目前您所处的大学关于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等方面的宣传效果如何

(单选题)

A.很好

B.较好

C.较差

D.很差

Q15 您觉得哪种宣传标语会使人更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单选题)

A.人性化

B.警戒性的 C.有文采的

更多问卷模板请上问卷网

D.趣味的

Q16 您所在地区大学生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

(单选题)

A.火焚

B.深埋

C.随便乱扔

D.其它

E.没了解过

Q17 您一般如何处理自己的生活垃圾

(多选题)

A.所有垃圾装一起扔

B.有意识地按照垃圾分类装

C.废旧电池等危险物品分开装

D.其他,如

Q18 若学校生活区没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桶,您是否愿意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单选题)

A.愿意

B.不愿意

C.视情况而定

Q19 离开学校,在家里您是否注重垃圾分类呢

(单选题)

A.重视

B.不在乎

C.家里没这个习惯

D.视情况而定

Q20 垃圾箱内垃圾外露与臭味外泛会影响您将垃圾分类投放吗

(单选题)

A.会

B.有时会

C.不会

Q21 如果您不小心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外,您会捡起来重新扔到垃圾桶内吗

(单选题)

A.会

B.不会

C.有想法,但是不行动

Q22 您认为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有什么好处

(多选题)

A.节约能源,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B.增长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C.回收来的垃圾重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Q23 如果使用奖惩制度鼓励在学校或者是生活的区域进行垃圾分类的话,您是否愿意?回答第一选项的请做24题。

(单选题)

A.愿意

B.不愿意

C.看情况

更多问卷模板请上问卷网

D.不在乎

Q24 采取何种奖惩措施更有利于提高大家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多选题)

A.列入文明寝室(小区)的评比条件

B.奖励日常生活小礼品

C.罚款

D.学校处分

E.荣誉奖状

F.赠电赠水

Q25 您对大学生生活垃圾处理有什么建议?

(填空题)更多问卷模板请上问卷网

篇2:学生垃圾分类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的大学生。首先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这是一份关于“低碳环保——垃圾分类”的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故请放心答题。除了特别标注有多选的题目之外,其他均为单选题。十分谢谢您的合作!

1、您生活在什么地方?()

A 中心城市 B 中小城市 C 工业开发区 D 郊区与农村

2、请问你们小区的垃圾分类吗?()

A.分类 B.不分类 C.没注意

3、你认为垃圾分类对改善环境有帮助吗?()A.有 B.没有

4、你能清楚的分辨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吗?()A.完全能 B.模糊的知道 C.完全不知道

5、你有经常接受垃圾分类的教育或者在社区看到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吗?(A.有 B.没有 C.没注意

6、在您日常生活中,垃圾一般是如何处理的?()A.未出售也未处理,全部投放到垃圾箱 B.除废品出售外,再分类后投放垃圾箱 C.除废品出售外,其余全部投放到垃圾箱

7、分类垃圾桶和传统垃圾桶,比较喜欢哪一个?()A.分类垃圾桶 B.传统垃圾桶 C.都不喜欢

8、您认为在小区中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困难有哪些?(可多选)()A.居民环保意识淡薄 B.设施不够完善 C.宣传力度不够 D.居民对垃圾回收分类知之甚少 E.职能部门规划不力

9、您所居住的生活区是否有人清理垃圾?()A.没有,都是自己清理 B.有,但不定时清理 C.有,并且定时清理)

10、您认为在小区中,垃圾可以按照哪种方式重新分类?()

A.“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 B.“厨房垃圾”和“非厨房垃圾” C.“湿垃圾”和“干垃圾” D.其他

11、您认为垃圾分类回收中,哪个群体应该发挥最大作用?(可多选)()A.垃圾排放者 B.环卫工人 C.相关职能部门 D.宣传媒体 E.社区宣传员

12、谈谈你所了解的目前垃圾分类的不足之处。

()性别: A 男 B 女

篇3:学生垃圾分类调查问卷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大学生,垃圾分类,影响因素

1 引言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1.5亿t,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故垃圾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同时也有人说“垃圾分类了才算资源”,垃圾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垃圾混合或分类的程度[4]。可见垃圾处理必须得到各界广泛地重视。

大学生作为高学历人群应具有高环境意识,特别是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大学生更应该力所能及地做出自己的贡献,自觉做好垃圾分类,成为榜样和先锋。然而,解红晖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整体的环境意识状况不容乐观[3]。

环境意识的提出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Roth提出了环境素养,概念上与环境意识较为相似。当前对环境意识的定义尚存在广泛的争议和理解,国内学者余谋昌认为,所谓环境意识,它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1]。田万慧、陈润羊通过对甘肃省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得出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随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结论[2]。

郝明月强调,公民的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一直都被大量的探讨[5]。常静等利用多元统计、加权平均对调查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初步筛选出攀比心理、宣传、适应性、盲从心理、学校强制性要求、懒惰心理、环境认知等环境意识影响因素[6],并利用正交设计对环境意识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按照性别差异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男生、女生的不同影响程度。但是具体来讲,除了性别方面的差异,大学生所在年级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其受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影响的不同。

目前学者的研究多停留在环境意识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包括哪些内容等方面,并没有对环境意识不同影响因素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程度的差异进行研究,并且很少有学者针对大学生群体垃圾分类行为进行特别的研究。基于这些研究不足,笔者对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意识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2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或矩阵数据分析,英文缩写为PCA(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是常见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消除指标样本间的相互关系,在保持样本信息量的前提下,提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指标即主成分[7]。在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环境意识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1)样本标准化,得标准化矩阵Z;此为数据标准化时采用的方法。

(2)计算相关系数、得到相关矩阵R;

(3)计算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因子负荷矩阵[8];

(4)计算主成分。

3 问卷调查与数据处理

3.1 问卷设计

在此根据常静等人研究的成果,选择攀比心理、宣传、适应性、盲从心理、学校强制性要求、懒惰心理、环境认知这7项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意识因素为指标。问卷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信息部分,包括对受测者性别、所在年级等基础信息的采集;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体,由环境意识各影响因素和评分选项构成。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问卷没有采用李克特的五点量表将分数赋予选项上,而是更加直观的选用9个等级的分数作为选项,这种问卷设计方式使得每个因素的得分空间变大,更容易看出问卷结果的差异性,也让受测者更加精准的对环境意识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作出相应的评价。

3.2 调查实施与数据汇总结果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总体为全日制大学生,调查对象为随机选取的568名全日制大学生。数据收集方法包括网上发放问卷、校园内发放纸质问卷和校内实地访谈,其中纸质问卷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数量为466份,网上发放问卷有效回收102份,总共有效问卷数量为568份。原始数据是在对问卷和访谈结果整理的基础上,计算平均数获得,将评价小组根据性别和年级分为10组,具体如环境意识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评分表(表1)。

4 结果与分析

采用SPSS Statistics 21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研究,通过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相关系数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进而得出各成分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见表2。

如表2所示,通过限定条件特征值大于1,得出3个主成分,其中第一成分、第二成分和第三成分的特征值分别为3.427、1.727和1.089,并且3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9.178%,也就是说这三部分所包含的信息量占原始数据信息量的89.178%,因此可以提取这3个主成分作为分析我国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意识影响因素的主成分指标。

基于表2所确定的因子载荷阵,见表3。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

从表3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主因子X1中适应性、学校强制性要求、盲从心理、环境认知的载荷比较高,说明了主因子X1与这4个指标相关性较强,可以用X1代表这4个指标进行研究,这几个指标都反映了大学生主体对客观条件的反应和认知情况,因此成分得分矩阵(表4)中的主成分Y1可以命名为主客关系主成分;第二个主因子X2中攀比心理和懒惰心理的载荷较高,说明主因子X2与攀比和懒惰心理指标相关性高,其中懒惰心理为负相关,用X2可以代表这两个指标进行研究,可将主成分Y2命名为负面心理主成分;第三个主因子X3中只有宣传的载荷比较高,说明主因子X3与宣传指标的负相关性程度较高,只能代表宣传这个指标进行研究,因此可以直接将主成分Y3命名为宣传主成分。

根据表1中数据所确定的标准化数据见表5。

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4)和标准化数据(表5),得出环境意识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评分排名,见表6。

从环境意识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评分总排名中看(表6),大四男生、女硕士、男硕士分别排名1、2、3,说明高年级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受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影响更大。从性别上来看,男生排名普遍靠前且均为正数,女生排名普遍靠后,说明男生垃圾分类行为受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影响更大。分别看3个主成分,首先主成分Y1即主客关系主成分,在总排名中所占的权重最大,为54.90%,说明适应性、盲从心理、学校强制性要求和环境认知4个指标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重要程度高,其中女硕士在这一指标排名第一,说明女硕士的垃圾分类行为受客观因素影响强烈,一旦客观因素满足,女硕士就会有很积极的垃圾分类行为;其次主成分Y2即负面心理主成分,在总排名中所占权重排名第二,为27.66%,说明攀比心理、懒惰心理两指标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其中大四的男生、女生以及大一的男生在这一主成分上的评分较高;最后主成分Y3即宣传主成分,在总排名中所占权重最小,为17.44%,虽然这一指标评分较低,不能完全忽视其重要性,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群体中信息传播速度较高,因此过多宣传就没有太大意义,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也不会产生更多的效果。横向看,对大二男生、大三男生和硕士女生来说,第一主成分所代表的指标重要程度更高;对大一男生、大四男生、大一女生、大二女生、大四女生第二主成分所代表的指标重要程度更高;而对于硕士男生和大三女生来说,第三主成分所代表的指标重要程度更高。

5 建议

根据以上对各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影响程度的分析,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积极性,提出了以下建议。

(1)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Y1主客关系主成分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影响程度最高,因此学校方面应多传播环境保护、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同学们的环境认知有所提高。此外还应在宿舍楼设置分类垃圾桶,做好垃圾分类的标识,以便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垃圾分类行为,对表现好的同学加以表扬和奖励,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作用,从而提高整体的垃圾分类意识。

(2)主成分Y2即负面心理主成分在影响程度中排名第二,针对负面心理的影响,学校应加强教育和引导,鉴于大学生群体的独立意识较强,应以引导为主、教育为辅,将大学生的攀比心理、懒惰心理转化为垃圾分类行为的动力和积极性。

(3)宣传主成分在主成分影响程度中排名最低,但也不能忽略它的影响。宣传讲究适度,大学生群体内部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适当地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将信息传达给更多人才能使垃圾分类工作在大学生中得到普遍的认同,但是过度地宣传又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厌烦心理,因此把握好度至关重要。陶文娣等人认为,宣传工作要多渠道进行,不仅要利用传统的宣传媒体,也要充分利用新型的传播媒体[9]。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时也可以使用创新的宣传工具和手段,以迎合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喜好,摒弃传统宣传中不适宜大学生特点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

(4)根据性别和年级不同,应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看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不同环境意识影响因素的反应有所不同,在推广垃圾分类处理时,应针对这种差异性来区别对待,才能更容易让大学生群体广泛接受垃圾分类行为,如硕士男生对宣传指标的反映最强烈,则应对硕士男生做更多垃圾分类的相关宣传等。

6 结语

与国外相比,我国垃圾分类尚存在很多问题,作为人口大国,要想做到全民实施难度也很大,沈颖青认为垃圾分类不仅能减少垃圾产生量,还能降低处理费,提高垃圾处理资源化效率[10]。可见,垃圾分类行为的推广非常具有必要性。通过发放纸质问卷、网络问卷和实地访谈,共回收有效问卷568份,得出“环境意识影响因素重要程度评分表”,根据主成分分析方法将7个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划分为主客关系主成分、负面心理主成分和宣传主成分3个部分。其中主客关系主成分对大学生垃圾分类影响最大,其次是负面心理主成分,宣传主成分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最小。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如何通过有效使用环境意识影响因素提高垃圾分类行为的积极性本文给出4点建议。第一,学校应在垃圾分类方便度、环境知识和树立榜样等方面投入最大的精力;第二,减少负面心理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阻碍;第三,适度宣传与创新相结合;第四,差异化对待因性别、年级不同引起的环境意识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差异。笔者在进行研究时尚且存在不足,未能避免因学生填问卷时回避负面答案所造成的数据失真的情况,有待更多学者在这一方面做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13~16.

[2]田万慧,陈润羊.甘肃省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5):33~39.

[3]解红晖.我国大学生环境意识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6):110~113.

[4]张丽娜.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流程控制与影响因素浅析[J].科技信息,2013(16):444.

[5]郝明月.垃圾分类中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相关性探究[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21(2):5~10.

[6]常静,杨阳,李海云,等.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1):4~6.

[7]赵光华.管理定量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3~85.

[8]吴海建.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应用实例[J].河南省情及统计,2003(4):30~32.

[9]陶文娣,王会,王瑾芳,等.北京市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21(2):5~10.

篇4: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调查分析

摘要:本研究以青岛市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了解了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表现情况,并进一步探究了其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垃圾分类中,情感因素和冲动因素上环境态度表现比较积极,而认知因素上环境态度表现消极。不同学校 、性别和专业类型的学生在垃圾分类环境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理科类学生对垃圾分类问题更为关注。

关键词:环境态度;垃圾分类;情感;认知;冲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垃圾的产量也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生活垃圾任意堆放、大量侵占土地、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大量浪费等问题,已成为影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出路,就在于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2000年4月,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定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作为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青岛市于2013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如今垃圾分类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关于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情况的报告》中提到市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包括餐饮单位)和集贸市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80%以上。高校作为人口聚集区,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大,相对于其它人口生活单元,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较高,在高校率先实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可以作为城市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示范。本文以青岛市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的环境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希望能为高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一、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研究的意义

环境态度是指个体对环境有关的活动、问题所持有的信念、情感、行为意图的集合。①有关环境态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类:一般环境态度与特定环境态度。一般环境态度是个体对环境和环境问题持有的普遍的态度,通常来说,一般环境态度也被认为是环境关注。②特定环境态度是指针对特定某个环境行为持有的态度,“特定的环境态度”与经典心理学研究模型中的“对行为的态度”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是对某种特定环境行为的态度。一般来说,特定环境态度能够预测特定环境行为。③本文针对垃圾分类的态度所用的即是特定环境态度,从环境态度的这个特质上看,对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垃圾分类行为具有预测作用。本次调查对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进行分析研究,就是从大学生在对待垃圾分类问题的环境意识的最核心部分出发,了解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情感、认知和冲动因素的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一方面可以预测高校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的环境行为 ,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建议,以期提高高校垃圾分类回收率。

二、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研究方法

(一)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测量指标及问卷设计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依据Diekmann/Preisendorfer的环境意识量表对环境态度的划分方法并结合洪大用提出的“环境保护态度”的测量指标,对两者进行综合利用并突出了“垃圾分类”的情境因素。Diekmann/Preisendorfer设计的环境意识量表,将环境态度作为最核心的部分,并将环境态度区分为情感、认知和冲动三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又分别包含了三个叙述。④洪大用提出的测量“环境保护的态度”的具体指标依次为:对环境保护工作中国家与个人关系的看法;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态度;对缴纳环境保护费用的态度,并以此列举了所对应的问题。本研究所用问卷共设计了11个问题,分别测量大学生在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情感、认知和冲动部分的具体情况。其中,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情感部分的测量共涉及3个问题,分别是“如果想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生活在‘垃圾围城’中,你会感到不安吗?”“‘如果我们不重视进行垃圾分类,必然会导致环境灾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你是否同意‘进行垃圾分类是国家的事,与我个人无关’这一说法?”。认知部分的测量共涉及两个问题,分别是“你认为学校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数量多吗?”“你认为现在对垃圾问题的报道是否夸大了垃圾问题现实状况”。冲动部分共涉及6个问题,分别是“你支持在学校实行垃圾分类吗?”“如果看到有人不按垃圾分类要求扔垃圾,你会去过问吗?”“‘政府在垃圾分类方面所做的努力仍然太少。’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了保护环境,即使会造成生活不便,我们也应该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即使会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我们也应该贯彻垃圾分类工作。’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你同意向公民收取垃圾处理费这样的做法吗?”

(二)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向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3所驻青高校在校本科学生发放了问卷,A、B、C三校分别获得有效问卷109、107、108份,共324份。对获取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基本情况如下:在调查样本中,男生占总人数的42.9%,女生占总人数的57.1%,性别比例基本均衡;从年级分布上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比例分别占34.0%、29.9%、22.5%和13.6%;从专业类型上看,文科类学生占45.1%,理科类学生占54.9%,专业类型上比重也比较均衡。

三、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具体分析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后,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频数、交叉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差分析等分析方法,首先对大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各个项目上的表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找出其基本特征,最后从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对影响环境态度的因子进行分析,找出对环境态度的表现情况影响最大的因素。

(一)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总体表现情况

nlc202309011806

对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考察共涉及11个问题,总分共计31分,调查样本得分的均值为24.58分,这一数据说明大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的环境态度比较积极。其中,三个部分分别包含3个、2个和6个测量项目,总分分别为10分、7分和14分,均值分别为8.64分、3.14分和12.79分。表明大学生在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情感表现比较积极,而认知表现比较消极,在冲动部分则表现非常积极。

(二)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具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情感部分表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此次调查中,当问到“如果想到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生活在‘垃圾围城’中,你会感到不安吗?”这个问题时,有94.4%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因此感到不安;有87.3%的学生对“如果我们不重视进行垃圾分类,必然会导致环境灾难”这一说法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这表明了大多数学生对垃圾问题表现出担忧,对垃圾分类问题造成的长期影响有清楚的认知,学生们对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情感表现强烈。对“进行垃圾分类是国家的事,与我个人无关”的说法,有57.4%的学生表示“非常不同意”,而认为与自己无关的人数所占的比重较低,说明大多数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问题的解决与自身有重要关系,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积极态度。

进一步将情感部分的得分总和及包含的三个测量项目与学校、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四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其中,专业类型的F统计量的概率P值为0.001,说明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在情感部分上呈现出显著差异。从各评价项目上看,对“如果我们不重视进行垃圾分类,必然会导致环境灾难”这个评价项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对这一说法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做交叉表发现回答为“非常同意”的人数,理科类学生比重(26.2%)显著高于文科类学生(14.5%),可以知道理科类学生比文科类学生表现出更积极的情感态度,对这个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另外,不同学校的学生对“进行垃圾分类是国家的事,与我个人无关”这一说法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交叉表可知,A校学生表示“非常不同意”的人数比重(24.7%)明显高于B(16.7%)、C(16.0%)两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表现出了更高的环境关心,认为垃圾分类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

2、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认知部分表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调查中,关于“你认为学校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数量多吗?”这个问题,调查结果不尽如人意,38.9%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人进行垃圾分类,另外有46.9%的学生认为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人数比较少,这表明学生对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的认知比较消极,同时也集中表现出当前高校学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现状并不乐观。在问到“你认为现在对垃圾问题的报道是否夸大了垃圾问题现实状况”这个问题时,有70.1%的学生认为垃圾问题的现实状况比报道更严重,仅有3.1%的学生认为报道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垃圾问题的现实状况表现出消极态度,因此在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认知上表现消极。

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中,“你认为学校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学生数量多吗?”这一项目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学校与年级、年级与专业类型的交互作用的概率P值分别为0.049和0.039,由此认为不同学校与年级、年级与专业的交互作用下的学生的回答存在显著差异,是影响这一认知表现的主要因子。

3、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冲动部分表现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有96.6%的学生支持在学校中实行垃圾分类,说明从环境态度上看,如果要求在学校中实行垃圾分类,会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但问到“如果看到有人不按垃圾分类要求扔垃圾,你会去过问吗?”这个问题时,有7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会过问,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仍然只将垃圾分类视为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并不会过问他人行为。调查还发现,有86.1%的学生认为政府在垃圾分类方面所做的努力仍然太少,表达了同学们希望政府在垃圾分类问题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的意愿。分別有85.2%和76.5%的学生认为“为了保护环境,即使会造成生活不便,我们也应该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和“即使会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我们也因该贯彻垃圾分类工作”。这两组数据表明大多数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意愿比较强烈,表达出的积极态度也比较明显。而对于是否同意向公民收取垃圾处理费,支持和反对的人数比重相当,分别为50.9%和49.1%,说明尽管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实行垃圾分类,认为垃圾分类不只是国家的责任也与自身密切相关,但在相关费用是否该由公民承担这个问题上却分成两派,因此对于是否应该向公民征收垃圾处理费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将冲动部分的得分总和及包含的六个测量项目与学校、性别、年级、专业类型四个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和专业类型的学生呈现出显著差异。从各个评价项目上看,首先,不同学校的学生在是否会过问不按要求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的态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回答为“会过问”的学生的比重,B(10.5%)、C(12.7%)两校显著高于A校(5.9%),说明B、C两校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积极冲动的倾向,会过问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会更高。

其次,在“为了保护环境,即使会造成生活不便,我们也应该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上,从性别差异上说,女生(25.6%、24.4%)比男生(23.5%、11.7%)更倾向于支持这样的做法,表现出更明显的冲动倾向。从专业类型上看,理科类学生(48.8%)比文科类学生(36.1%)冲动倾向更明显,由此看来为了保护环境,即使会造成生活不便,女生以及理科类学生也更可能在生活中产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最后,“即使会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我们也应该贯彻垃圾分类工作”这一评价项目中女生(22.2%)比男生(6.2%)更倾向于“非常同意”这种做法,表明女生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可能性更大。

nlc202309011806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详细分析,本研究对大学生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统计,并总结了大学生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经过总结,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首先,从所得样本的总体状况上看,大学生在垃圾分类环境态度的情感部分和冲动部分上的表现都比较积极,而在认知上表现比较消极。具体看来,在情感上,大多数学生都对垃圾问题状况比较关心,能认识到垃圾问题所产生的长远影响,对进行垃圾分类表示了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积极态度。在认知上,大多数学生对当前垃圾分类的现实情况表现出不乐观的态度。一方面认为垃圾问题十分严重,另外也认为能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个体却只有少数,现状不容乐观。在冲动部分上,尽管大多数学生支持在学校中进行垃圾分类并认为即使会造成生活不便或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仍需要实行垃圾分类,但关于垃圾处理的相关费用是否应该由公民承担这个问题却存在分歧,此外,学生们也希望政府对垃圾分类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其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性别、学校和专业类型是造成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具体看来,女生比男生更關心垃圾分类问题,理科类学生比文科类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更高。

通过对青岛高校学生在垃圾分类中环境态度的情况的了解,针对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为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问题的关注,以期产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建议学校增设与垃圾分类有关的环境教育的课程,通过进行垃圾分类专题教育,组织与垃圾分类有关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对垃圾问题的现状有清楚的了解,培养积极的环境态度,掌握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逐渐培养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环境保护行为。

注释

①李新秀,等.国外环境态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0(6):1448-1450.

②唐明皓,等.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调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49-152.

③武春友,孙岩.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及其关系研究的进展[J].预测,2006(4):61-65.

④周志家,环境意识研究:现状、困境与出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9-26.

参考文献:

[1]Icek Ajzen.The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

[2]洪大用,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5(1):127-132.

[3]周志家,环境意识研究:现状、困境与出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9-26.

[4]李新秀,等.国外环境态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0(6):1448-1450.

[5]唐明皓,等.城镇居民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调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49-152.

[6]武春友,孙岩.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及其关系研究的进展[J].预测,2006(4):61-65.

[7]郝明月.垃圾分类中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现状及环保意识的调查[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2):5-10.

篇5:生活垃圾分类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华中师范武汉传媒学院的大学生。首先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这是一份关于“低碳环保——垃圾分类”的问卷。调查采取匿名方式,请放心答题。十分感谢您的合作!

1.您的年龄是?

A.20岁以下B.20-50岁C.50岁以上

2.您平时处理垃圾的方式?

A.整袋一起处理B.分类后处理C.将可回收的垃圾分开处理

3.在公共场所(如商场、街道、公园等)您认为生活垃圾可按照?

A.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如瓶罐、废纸等)、其他垃圾

B.可回收垃圾(如瓶罐、废纸等)、其他垃圾

C.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4.您对垃圾分类回收的收益与作用了解吗?

A.很清楚B.基本清楚C.不清楚

5.您是否会将垃圾分类投放?

A.经常B.有时C.从不

6.您对现在投入使用的分类垃圾箱满意吗?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看法?(选做)

A.满意B.不满意C.有待改进

——————————————————————————————————————————————————————————————————————————————

7.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的?(可多选)

A.电视、广播B.报纸、书籍C.网络D.朋友或家人 E.社区居委F.从未了解或听说过

8.您所在的社区是否见过垃圾分类的垃圾桶?

A.见过,且人们都是按照分类扔垃圾

B.见过,但人们没有按照分类扔垃圾

C.见过,但只有极少数人按照分类扔垃圾

D.从未见过

9.您认为现在投入使用的分类垃圾箱有起到垃圾分类的作用吗?

A.有,作用很大B.有,作用很小C.没有作用

10.您认为在小区中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困难有哪些?(可多选)

A.居民环保意识淡薄B.设施不够完善C.宣传力度不够

D.居民对垃圾回收分类知之甚少E.职能部门规划不力

11.您认为在小区中,垃圾可按照哪种方式重新分类?

A.“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B.“厨房垃圾”和“非厨房垃圾”

C.“湿垃圾”和“干垃圾”

12.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您的态度是?

A.垃圾分类是环保行为,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有无规定我都会遵守

B.如果市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应该会遵守

篇6:垃圾分类及绿化调查问卷

月日 年纪(学生/工作/退休)文化程度(小学/中学/大学)

一.选择题 1.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那几大类?(多选)

A、可回收垃圾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E、不可回收垃圾 2.城市绿地分类之中包括以下哪一个选项?

A、防护绿地 B、植物园 C、机关

3.可回收垃圾包括哪几类?(多选)

A、废纸 B、塑料 C、金属 D、布料E、玻璃

4.绿化的其中一个作用:。A、灭菌 B、防高温 C、好看

5.垃圾分类的优点:。A、变废为宝 B、破坏环境C、造成二次污染

垃圾分类及绿化调查问卷

月日 年纪(学生/工作/退休)文化程度(小学/中学/大学)

一.选择题 1.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那几大类?(多选)

B、可回收垃圾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E、不可回收垃圾

2.城市绿地分类之中包括以下哪一个选项?

B、防护绿地 B、植物园 C、机关

3.可回收垃圾包括哪几类?(多选)

B、废纸 B、塑料 C、金属 D、布料E、玻璃

4.绿化的其中一个作用:。A、灭菌 B、防高温 C、好看

5.垃圾分类的优点:。A、变废为宝 B、破坏环境C、造成二次污染

垃圾分类及绿化调查问卷

月日 年纪(学生/工作/退休)文化程度(小学/中学/大学)

一.选择题 1.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那几大类?(多选)

C、可回收垃圾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E、不可回收垃圾

2.城市绿地分类之中包括以下哪一个选项?

C、防护绿地 B、植物园 C、机关

3.可回收垃圾包括哪几类?(多选)

C、废纸 B、塑料 C、金属 D、布料E、玻璃

4.绿化的其中一个作用:。A、灭菌 B、防高温 C、好看

篇7:新农村垃圾分类问卷调查

您好!我是安徽省农科院的一名实习生,为了了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治理现状及措施,以提出更好的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方案,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供可行性措施。我特进行此次调查,希望您能配合。非常感谢!

1.您家里有口人。您家里每周大约产生公斤的生活垃圾。

2.您家生活垃圾的主要来源是?

A、厨房废弃物(废菜、煤灰、蛋壳、废弃食物)B、废塑料、废纸

C、碎玻璃、碎陶瓷、碎纤维(废衣服之类的)D、其他废弃生活品

3.您平时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的?(可多选)

A.自己回收再利用B.就地焚烧C.随意乱倒

D.卖到废品收购站E.堆放在指定地点F其他

4.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主要目的是?

A.赚点花销B.保护环境C.村里要求D.循环利用

5.如果现在国家强制全体公民进行垃圾分类,您有何意见?

A、愿意接受,而且非常希望政府能够颁布

B、既然政府颁布了,我们只能实施

C、不愿意接受,垃圾分类更应该靠自觉

D、可以接受,但希望政府强制实施

6.在您的周围有没有关于保护环境的宣传或者活动?

A、经常有B、偶尔有C、听说过但没见过D、从来没有

7.您对实施垃圾分类有什么看法?

A、支持B、反对,没必要C、无所谓

8.如果您家附近有垃圾箱功能分类,您是否愿意将垃圾分类?

A、愿意B、基本愿意C、跟大家一样D、费事,不管它

9.您对我们村垃圾治理的现状看法如何?

A、很不好,急需整顿和改善B、还好,每个村都一样嘛

C、无所谓,现在没什么影响D、很好,大家都很方便

10.如果本村要处理好生活垃圾,改善生活环境,您觉得应该怎样做会更好?你有什么建议或处理方法?

篇8:关于垃圾分类的调查研究

难道我们对待垃圾就束手无策了吗?办法是有的, 这就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垃圾分类投放, 并通过分类的清运和回收使之重新变成资源。

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 既省下了土地, 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 还可以变废为宝。这场人与垃圾的战役中, 人们把垃圾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然而, 在日常生活中, 垃圾分类的进展似乎并不顺利。为此, 我利用暑假时间, 在武汉市、云南丽江市、新加坡等地针对垃圾分类开展一次调查研究。

一、研究的过程

1. 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出6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56份。本次受访者均为武汉市民, 年龄集中在15—55岁之间。

从问卷结果来看, 93%的受访者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垃圾分类;66%的受访者会将电池专门放置, 52%的人会将厨余垃圾专门放置, 37.5%的人会把有毒有害类专门放置, 而仍有12.5%的人未曾进行过垃圾分类处理。由此看来, 大部分人已有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 并会进行粗略的垃圾分类。

平常做垃圾分类处理时, 70%的人认为不方便, 其中63%的人认为其生活半径内的分类垃圾箱不能满足日常需要。可见, 目前的分类垃圾箱数量上仍有欠缺, 相应设施不完善。

在路边看见分类垃圾箱时, 5%的人会选择不按分类随便投垃圾, 60%的人选择按分类投放, 34%的人视情况而定 (即若垃圾箱中本来就很乱, 就不按分类随手丢, 若箱中干净就按分类投放垃圾) 。可见如果垃圾箱中分类明确, 大多数人会按规定使用分类垃圾箱。

(数据来源:问卷调查)

在没有开始做垃圾分类的人群中, 35%的人是因为不清楚如何分类, 45%的人是因为没有相应的分类条件, 还有部分人是认为个人做了分类也没有用所以不做。

2. 实地观察

我观察了武汉市部分主要街道和小区、云南省丽江风景区的垃圾箱设置情况。总体来说, 小区内的垃圾箱基本没有分类标志, 而部分主要街道、东湖风景区、云南省丽江风景区的垃圾箱有分类标志。然而, 分类垃圾箱并没有起到分类作用, 大部分的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是随意投放的。

二、现状及原因分析

从问卷结果及实地观察情况来看, 大多数人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 并有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 并在生活中会进行粗略分类。但从笔者做的小问卷来看, 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并不清楚, 导致分类垃圾箱内各类垃圾堆放杂乱, 起不到分类的效果, 从而, 对分类垃圾的下一步处理产生很大阻碍。

阻碍人们垃圾分类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相应设施不够完善, 很多地方的垃圾桶没有分类设计, 或是分类垃圾箱分布不够合理, 让人们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感到十分麻烦, 降低了人们将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另外, 环卫工人在运转垃圾时, 也没将垃圾分类放置, 这又降低了垃圾分类的有效性。

三、国外垃圾分类处理经验

1. 日本:

每个城市都有垃圾分类指南,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教育, 如果不严格执行垃圾分类, 将面临巨额罚款, 落下“不履行垃圾分类”的名声。

2. 瑞典:

把垃圾分类的概念引入学校, 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再由孩子们告诉大人, 同时瑞典政府重新设计垃圾容器来提高乱扔垃圾的难度, 例如, 把扔瓶罐的容器口设计成小孔状的, 把扔硬纸盒和纸板箱的容器口设计成信封状的。这样一来, 大大减少了乱扔垃圾的现象。

3. 新加坡:

政府对于如何减少垃圾总量可谓不遗余力。其垃圾处理以“3R原则”为核心, 也就是Reduce、Reuse和Recycle, 包括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尽量对垃圾进行循环利用等。

四、建议和意见

为了改善垃圾分类的现状, 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 宣传垃圾分类的标准, 让人们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社区或物业管理部门定期对新来户上门指导或发宣传册, 让居民都知道如何垃圾分类。有条件的地方, 还要定期播放学习国外环保收集垃圾的视频, 提高本地区居民的素质, 培养其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的意识。

2.在学校开设环保课程, 宣讲垃圾分类的知识, 树立中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从而影响家长, 促进全社会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3.合理增设分类垃圾箱, 并借鉴其他国家在垃圾分类上的经验, 在垃圾箱上标明如何分类, 可以举例说明哪些物品属于哪类。

4.

加强对环卫工人分类垃圾处理意识的培养, 可以采取奖惩结合的办法, 尽量避免市民分好类的垃圾在转运的过程中又重新混装。

5.

组织集中回收垃圾, 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如减免税收等) , 鼓励相关企业变废为宝。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 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 可少采20吨铝矿。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 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而且, 垃圾中的其他物质也能转化为资源, 如食品、草木和织物可以堆肥, 生产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供热或制冷;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等等。

上一篇:未来的电脑教室想象作文下一篇:迎接作文高三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