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精选300字

2024-05-10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精选300字(精选7篇)

篇1:《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精选300字

最近在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个霸权建立破晓时分的故事。那是百余年前的北美大陆,经济发展的火车疾驶向前;机器的摩擦轰鸣,却也过多地掩饰了一时的人心。这本书,便是那段历史点滴的印记。

究其然是一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社会的悲剧,也许并不重要。酒天花地的派对,奢靡豪华的住处,五彩绚丽的衣衫,只是为了他心中挚爱的黛茜。回想初见之时,年轻美丽,一段草样的年华;荏苒而逝,奈何命运弄人,心中的挚爱已然他人的红颜知己。爱得愈深,伤得愈切;不干现实,沉浸于夙愿的完美,却模糊了前行的视野。无力的枪声,所有的梦想与完美,不堪一击地破灭,散于风中,了无踪迹。

盖茨比,他了不起,正因他因时度势的魄力,更正因他追寻完美的情愫。他没有做错什么,却也只得这人去楼空。一个梦想,如何极尽,唾手可得,却也如何之远,难以到达。在人人追求物质的时代,真实的情感那般一触即溃。浮华众生,沾染了铜臭气味,失却了是一颗至真纯净的内心。不留一片净土,那个时代,注定要湮没无畏的追梦者。

篇2:《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精选300字

敲下这行字时,屏幕右下角显示的时间是22:48,大概五十分钟前,十点的钟声将将敲响,那是一个多好的时间啊,说不定今天十一点半就能香甜地蜷缩进被窝。我怀揣着热腾腾的期待把书合上,预备写读书笔记。

忽然——写不出来啊,我想。

一缕散发出浑浊烟味的焦虑感攫住了我,把我黏糊糊地网在里面,五十分钟,我像没头苍蝇般瞎转悠,做各种各样的杂事,就是不坐下来敲键盘。

管他三七二十一,什么再咀嚼一层沉着冷静的思索,把脑子里“咕噜噜”温泉水似的冒出来的话全照样描画下来再说,别想那么多。

篇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精选300字

一、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

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首先在于他自己成就了自己。正如菲茨杰瑞德所说, 盖茨比创造了自己的命运, 创造了自我。盖茨比是个热心又虔诚的美国梦追随者。他时刻起着榜样作用, 激励着那些渴望通过自己努力达成愿望获得成功的人。也正是他的寻梦之旅, 让他成为了“了不起”之人。盖茨比的伟大之处来源于他灵魂深处对梦想的执着、急切追求, 加上他超乎常人的努力, 才使得他跨过一切障碍, 实现梦想。在盖茨比生活的年代, 大部分人沉迷于享乐之中, 拜金主义盛行。但盖茨比不同。即使身处堕落的时代, 盖茨比仍保持着自己的纯真和善良, 也坚持着自己对梦想的追求。他有敢于和社会现实抗争的伟大骑士精神。

盖茨比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对自我的救赎。只有通过详细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 才能全面了解盖茨比的性格特征。在我看来, 盖茨比和耶稣基督有相似之处。盖茨比出身卑微, 从未承认过自己的亲生父母, 却自诩为“上帝的孩子”, 还把父亲给他起的名字“盖茨 (Gatz) ”改成了“盖茨比 (Gatsby) ”, 仅仅因为后者听起来像“上帝之子”。20世纪20年代, 美国传统道德崩塌, 社会良知沦陷, 拜金和享乐主义盛行。盖茨比作为“上帝之子”, 视创建社会新秩序为己任, 而这一点与耶稣基督的神圣职责不谋而合。盖茨比和耶稣基督在走向伟大的征途中, 都遭受了很多艰难困苦, 但他们的死亡都是一种别样的救赎。

人们选择自己的目标, 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虽然盖茨比犯过很多错误, 但后来他选择为自己赎罪。他曾多次举办大型宴会, 人们蜂拥而至, 但少有人心怀感激, 甚至有人到处传播有关盖茨比的谣言。盖茨比并未对此感到愤恨, 反而待他们更加友好。可这些人却想尽办法利用盖茨比获取各种利益。盖茨比这样关心和帮助他人, 却被冷漠相待, 甚至连同情和怜悯对他来说都是奢侈。在历经过各种艰难, 见证过社会百态后, 他仍坚定地守着心中那一方净土, 保持着自己的纯真和善良。他其实就是个基督徒。耶稣基督为了拯救人类而牺牲, 而盖茨比为了替自己赎罪而死亡;耶稣基督牺牲自己, 让整个世界得到了救赎, 盖茨比牺牲自己, 让自己的灵魂和梦想得到升华。

二、盖茨比的骑士精神

在中世纪, 骑士们为了赢得比赛或战争, 他们会参加各种训练, 以改善自身的马术和作战技巧。他们出身高贵, 受过良好教育, 受到贵族女士的追捧和喜爱。尽管自中世纪末以来, 骑士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但骑士精神仍在社会各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 盖茨比的慷慨、忠实、对自我的完善和公平正义的追求、对黛西小心翼翼的爱, 无一不是他骑士精神的体现。

盖茨比对朋友慷慨, 不惜大肆挥霍金钱, 举办宴会, 招待那些他认识甚至不认识的朋友。他用情专一, 坚持追求黛西, 默默爱了黛西五年, 由此可见他忠诚可靠。盖茨比虽然出身卑微, 但他有梦想, 并强烈渴望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 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 他也在努力完善自我。盖茨比强烈渴望拥有美好的未来, 于是毅然选择去圣·奥拉夫大学学习。虽然后来他离开了圣·奥拉夫大学, 但他仍坚持提升自我。他的忠诚和自我提升, 是他成功的前提。

盖茨比内心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与他表现出来的慷慨、忠诚、对自我的完善完全不同。它的表现方式非常含蓄。从菲茨杰拉德的描述来看, 盖茨比的财富的确是非法所得, 这一点无可厚非, 作者对此也持默认态度。但菲茨杰拉德并没明确告诉读者说盖茨比获取财富的手段可耻, 相反, 他在文章中对此进行暗示, 其目的是在于混淆视听, 模糊对错的界限, 误导人们的判断。这一点在尼克身上也能体现出来。尼克对任何事都是持中立态度。然而,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他逐渐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你 (盖茨比) 抵得上那一群人”。盖茨比被害致死后, 尼克发现他陷入了盖茨比曾经的困境, 孤苦无依。菲茨杰拉德正是通过上述两种方式让使盖茨比成为了理性和正义的化身。

典雅爱情也是骑士精神的显著特征。骑士们举止优雅, 在恋爱中时刻展示自己的礼貌和谦卑, 同时也保持对爱情的忠诚。徐善伟在《典雅爱情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中对骑士文学中的典雅爱情的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首先, 典雅爱情是一种情感上平等的爱, 建立在男女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其次, 它是一种婚外恋, 在初期指未婚男子和已婚女子之间的爱情, 后来范围扩大, 把未婚女子和已婚男子的爱情也包括在内;再次, 它是一种女子占主导地位的爱, 女性处于优越地位, 而男性对女性的忠诚始终如一;最后, 它不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恋爱, 而是掺杂了适度肉欲的理想化的爱。”盖茨比对黛西的爱其实就是典雅爱情。贫穷的盖茨比爱上了富裕的黛西, 但黛西的家庭对其千般阻碍, 并说服黛西与汤姆成婚。几年后, 盖茨比功成归来, 对黛西仍有旧情, 并与黛西发展了婚外情关系。这一点也符合骑士的典雅爱情的特征。

对爱人细心呵护也是骑士的典雅爱情必不可少的特征。盖茨比对爱人的谨小慎微和对细心呵护可以从两个细节中看到。第一个细节是盖茨比和黛西几次约会后, 就遣散了所有仆人。他这样做不是怕被汤姆抓住, 而是为了维护黛西的名声。另一个细节是当他替黛西承担车祸的责任时, 他说的话非常谨慎。他说:“我让她停下, 但停不下来”。他的话暗示黛西在主观上是想停止犯罪的, 但事实上她停不下来, 所以黛西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盖茨比骑士精神来源于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在他眼中, 黛西是就是他梦想的化身。盖茨比是一个骑士, 他为自己而战, 为梦想而战, 为爱情而战, 自信而又骄傲, 至死而无憾。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悲剧, 在书中, 美国梦似乎得以实现却又最终破灭。社会的冷漠导致了盖茨比的死亡, 但盖茨比并未对此感到愤恨, 反而理解人们的做法。盖茨比一生都面临着重重矛盾和选择, 如果他随大流, 就可以避免他所受的艰难困苦。但他没有。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不甘堕落, 心怀梦想, 让自己成为了爵士时代的英雄。很少有人能走进盖茨比的内心, 真正理解他, 所以盖茨比一直都是孤苦无依的。但“盖茨比相信绿光, 相信久违的希望, 希望离我们远去, 但这不重要。明天我们将奔跑得更快, 将我们的双臂伸得更远, 终有一日, 我们继续奋力向前, 逆水行舟, 被不断的向后推, 推入过去。”

盖茨比是伟大的, 他引领和鼓励我们去追求心中的梦想, 不管遇到任何困难, 都应勇敢前行。盖茨比也因他的骑士精神而趋于完美。在20世纪20年代, 美国传统道德和社会良知崩塌, 社会一片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 盖茨比坚守自己的信念, 用自己的骑士精神对抗着西部沿海因资本发达而滋生的拜金主义等价值观, 孤独而伟大。

总而言之, 盖茨比是爵士时代的英雄, 是拥有骑士精神的英雄, 是自我成就的英雄。

摘要: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菲茨杰拉德用凝练的语言和多样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骑士般的生平和爱情故事。在本文中, 作者通过具体分析盖茨比的生活和爱情, 着重展现盖茨比的骑士精神在各方面的体现。

关键词:盖茨比,伟大,骑士

参考文献

[1]倪世光, 西欧中世纪骑士的生活, 保定,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

[2]徐善伟;典雅爱情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06期。

[3]菲茨杰拉德著, 《了不起的盖茨比》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9。

[4]周一“西进:让美国成为美国”, 《西部广播电视》杂志, 2010 (08) 。

篇4:了不起的盖茨比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凯瑞·穆里根

艾拉·菲舍尔

类型:爱情剧情

地区:美国澳大利亚

上映日期:2013年08月30日 (内地)

剧情

故事描写一个长岛富豪的神秘巨宅中总是夜夜笙歌,但他却心事满腹,仿佛一直都在追求一个无法达到的梦想。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的代表作,发表于1925年。该小说的主题是“美国梦”的覆灭,讲述了20年代的美国社会上流阶层的隐秘故事。小说通过一个名叫尼克·卡罗维(Nick Carraway)的穷人,亲眼目睹并讲述大富翁杰伊·盖茨比(Jay Gatsby)的个人感情经历,为“爵士时代”送上了一曲挽歌。在美国学术界选出的100部最优秀的小说名单中,《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成为了一部传世经典之作。

篇5:《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精选300字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漫漫求学路,一个人走过了太多的孤独和无助,但非常幸运地是在各个阶段都遇见了几个良师益友。人生的前二十几年,虽然很清苦,但是几乎没有忧伤。

在医院工作后,无意间见到了很多种人生,才开始慢慢体会到:这世间原来还有很多很多苦,只是自己不曾经历过。所以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深以为意。

以后,不会再随意评判任何人,也不再在意别人的评判。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不同的人生,有时候我们连自己都搞不懂,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别人呢?

读到最后一页,我的心感觉都要碎掉了,我听到了梦碎掉的声音。那些应该受到道德和法律制裁的人逍遥事外,而正直善良的人结局却无比地凄凉。所有的华丽堂皇不过是一场幻梦,码头上的绿光依然在闪烁,但是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有时候觉得作者简直惨无人道,为什么要让善良的人接受不公正的命运,但是也许悲剧更能引人思考。

抚着这本书,我问盖茨比:你到底做错了什么?

努力没有错,追求梦想的生活没有错,爱自己所爱也没有错......他大概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

也许,最致命的错误是:爱错了人,爱得太盲目。

也许,正如尼克所述,有些人配不上你的善良。

读完思绪有些混乱,有些经典就是来颠覆价值观的。最大的疑惑:如果道德和法律审判不了的罪恶,拿什么来审判?这不是一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也许这样才更接近真实的世界。在绝望中,我只能祈求良心给予每个人应有的审判。

“我们拼命追赶着梦想,却每每失之交臂,但这没关系——明天我们总可以跑得更快些,将手臂伸得更长些......直到又一个美妙的早晨。”

篇6:《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精选300字

大学时候看过的旧书重新读。这一次注意到的是精彩的譬喻(听说人老了注意的东西会琐碎)。 现在大概地球人都知道村上春树,也知道村上最喜欢的作家正是这位菲茨杰拉德。读了这本就知道,菲很多语言比村上更直接老辣,不见斧凿,却极有功力。如: “我马上注意到客人中夹着不少年轻的英国人:个个衣着整齐,个个面有饥色,个个都在低声下气地跟殷实的美国人谈话。我敢说他们都在推销什么——或是债券。或是保险,或是汽车。他们最起码都揪心地意识到,近在眼前就有唾手可得的钱,并且相信,只要几句话说得投机,钱就到手了。” “月亮和晚餐的酒菜一样,无疑也是从包办酒席的人的篮子里拿出来的。”云云。 至如 “他心领神会地一笑——还不止心领神会。这足极为罕见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这你一辈子也不过能遇见四二次。它面对——或者似乎面对——整个永恒的世界一刹那,然后就凝注在你身上,对你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偏爱。他了解你恰恰到你本人希望被了解的程度,相信你如同你乐于相信你自己那样,并且教你放心他对你的印象正是你最得意时希望给予别人的印象。恰好在这一刻他的笑容消失了——于是我看着的不过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汉子,三十一二岁年纪,说起话来文质彬彬,几乎有点可笑。在他作自我介绍之前不久,我有一个强烈的印象,觉得他说话字斟句酌。” 这种笔法无疑被村上辈借鉴了无数次了(不含贬义)。 而本书的最后句,也是刻在菲墓碑上的句子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大概是以来我看到的最伤感的笑话。

突然觉得故事有点像《飘》。美国。虚荣骄傲的女人和不懈追求的男人在不同时代轮转的背景下演出的惊心动魄的活剧。当然郝斯嘉远较戴西可爱,故事和人物性格不尽相同。但是男作家和女作家处理起相类似的母题和题材——金钱,生活方式,理想,爱情,梦的幻灭,以及这一切与时代变化的关系——眼中所见和处理的方式差别就有这么大。 这样一想就很好玩。 另外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全书中菲茨杰拉德都没有提到任何如雷贯耳的音乐家名字,但读过全书,却会隐隐感觉激情,喧嚣,浮华,摇摆但隐隐忧伤的Ragtime音乐在耳边犹自萦绕。反观村上春树的小说,虽然不厌其烦地无数次援引长串爵士,民谣,摇滚乃至古典史上的杰作,甚至连年份和版本号都一一列出,但一切只是作者个人品位的某种符号,于外界,社会乃至音乐本身几乎无关。 倒不是说村上写的不好,而是试图说,捕捉时代的音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篇7: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1500字

我最近一直在读渡边淳一的书,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红城堡》和《失乐园》,两部对于性和爱情之间的淋漓尽致的描述,让我对性有了重新的定义。因为这两本书,我在前两个月中对于性和爱情的概念浑浑噩噩,过度的追求性,失了自我。但一旦清醒,我会重新审视它们之间的平衡。

《钝感力》这本书是我在找渡边的书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给我的,等我读了之后再来谈谈感想,我今天想说的不是关于它的。

对于《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耳熟能详,我身边的朋友都听过它的名字,但很少有人读过它,以至于我没办法和别人讨论我的见解、看法。

有人问我是不是比尔盖茨,我觉得很好笑。但事实上,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也认为这是一本关于比尔盖茨的传记。

它就在我的手边放着,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把我喜欢的句子用铅笔圈了出来,准备整理到本子上。我刚才看了它一眼,想知道是谁译的它。我在某APP上刷它的点评时,我看到有人说我买的这个版本是翻译的最好的。

这本书流传到日本,译者是村上春树。村上春树对它的评价极其高。对于这一点,我不能说不敢苟同,至少我还理解的不够。我看了所有关于这本书的点评,希望某些评论能帮我理清思路或者能够解答我关于这本书的一些困惑。但细数下来,没有几个评论能让我激起半点兴趣。

唯一记得两个点评,其中一个就是夸我买的这个版本翻译的好,我暗自庆幸。另外一个则是说,不明白为何村上春树对这本书的评价如此高。

对于村上春树的言论,有一句话我记得清清楚楚——这种小说阅读原文是最佳选择。因为翻译会改变它原有的意思,或是有的地方无法完整的表达出来。读者不能深刻理解或是根本就无法理解这本书的奥妙。我自己也只是略懂一二。

关于这本书,我只能把我的拙见表达出来,如果有任何错误,请谅解。

我读了两遍,看了一遍电影。电影挑选了主要的情节,但却将整本书以2D的形式完美的呈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刻的画面感,让扑面而来的奢华和欢乐直达眼底。

读一遍的时候,我并没有读懂,看了其他人的影评,更是大失所望。想起开头村上春树的序言,我决定将这本书认认真真的再读一遍。倒不是说我第一遍没有认真读,这就像在做阅读理解。我想起上学时期,语文老师说过,做题的时候,不要只读一遍。因为每读一遍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对于这句话谨记于心。

读第二遍的时候,我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开心,从开心到压抑。开心是因为,第二遍解决了我第一遍读完时的困惑,压抑是因为这本书本身。

你可以说这本书是关于爱情的,也可以说它是关于友情的。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盖茨比很傻,我觉得他傻是因为我想不会有人像他这样做,为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为了一个不值得爱的人。黛西爱的只有她自己,或是她只是爱慕虚荣罢了,她就如金丝雀一般让人喜爱但又恨不起来。

正是因为有了黛西,我们才能看出来盖茨比的伟大。原谅我的文笔匮乏,时隔两月有余才继续这篇文章的叙述。在我看来,这篇读后感还不如我初中写的作文。但太久不曾接触,不曾写读后感,难免生疏。对于故事情节我时刻谨记于心。对于这本书,我可能会像村上先生说的那样,反反复复要读个几遍。第一遍读下来,一知半解。第二遍读完,已经了解了大概的轮廓。

但我知道这远远不够,它的描写足够细致,对于景色,对于人物。不知不觉间仿佛置若其中。

上一篇:沈阳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下一篇:幼儿小班端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