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

2024-05-02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精选8篇)

篇1: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评为“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如诗般梦幻。”是美国文学史上墨色浓重的一笔,百年英语文学排名,高居第二位。这些都是封底上描述的本书的伟大之处。这些文学范畴内的概念,我不是很懂。我喜欢小说开头出现的,父亲教导儿子的一段话,“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文学真是个永远不过时的东西,写在85年前的这段句子,它甚至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没有太多的关系,却让人为之长久的思考与反思。就像《诗经》中的“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依然让人内心震动。我还喜欢小说的最后一句话,“于是我们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令人叹息的深深的一股无力感,人们,积极努力,向前迈步,迈向的终是,时光的过去。

在小说中,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夜夜举办着欢歌纵饮的派对,然后他内心唯一的牵绊却是住在河对岸的黛西——他曾经的恋人和如今的女神。“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飘渺的梦,他心中的女神也不过是凡尘俗世的物质女郎。”盖茨比在真相大白后,选择了随梦一起幻灭的归途。生的孤独,是吉光羽片,死的孤独,是永恒。这本书的文字也是如介绍所说的“诗般梦幻”,唯美的很,就连车祸,枪杀,死亡这些与美沾不上关系的场景,菲茨杰拉德仍然能以诗一般的手法展现。稍微例举一段“他一定透过可怕的树叶仰视过一片陌生的天空而感到毛骨悚然,同时发觉一朵玫瑰花是多么丑恶的东西,阳光照在刚刚露头的小草上又是多么残酷。这是一个新的世界,物质的然而并不真实,在这里可怜的幽魂,呼吸着空气般的轻梦,东飘西荡......”这段话写在盖茨比纯真美好的梦破灭之后,深邃的寒冷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诗意,同时也饱含深意,影射着盖茨比周遭的人或事。

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卡拉韦的叙述展开。卡拉韦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后来到美国纽约学习经营股票生意,并想以此发财。他住在长岛,与故事的主人公盖茨比为邻,并与之交上了朋友。盖茨比原名盖茨,和卡拉韦一样也来自中西部,他出身贫苦,但雄心勃勃,后因贩卖私酒而暴富。他经常在家举办大型豪华聚会,大宴宾客,以显示其阔绰,目的是为了吸引五年前的恋人黛西并赢回她的芳心。五年前在盖茨比服兵役时黛西曾是他的恋人,在盖茨比去海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利欲熏心嫁给了出身于富豪家庭的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南。然而物欲和肉欲的满足并没能填补黛西精神上的空虚与贫乏。在卡拉韦的帮助下,与盖茨比重逢后好像又旧情复燃。但黛西已不是原来的黛西,她不再是盖茨比想象中的纯情女孩,而是一个愚蠢、自私、庸俗、美丽的躯壳。盖茨比的美丽旧梦终于被打碎了,但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仍对黛西抱有一丝幻想,以至遭遇了更加凄惨可悲的结局。后来黛西在一次酒后驾驶盖茨比的车时轧死了汤姆的情妇,却与汤姆一道密谋并残忍地嫁祸于盖茨比,导致死者的丈夫突然闯入盖茨比家中并开枪打死了盖茨比,然后自杀身亡,使盖茨比最终彻底成为自私而残忍的黛西的牺牲品。

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理由有很多:喜欢开头那句父亲的忠告:你在评论他人的时候,要记住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这样优越的条件。喜欢看着盖茨比站在海边遥望黛西家码头上的绿灯,喜欢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欢那种惊奇和热切;喜欢盖茨比豪宅上彻夜不明的灯光,和从花园里随风飘至的音乐和笑声,那样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以及盖茨比躲在这一切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被压抑的欲望。喜欢死后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欢看着那辆来自另一个世界尽头的汽车来到豪宅门口,却没有发现美好的宴会早已散场。也喜欢书中的语言、隐喻、讲故事的方式,和精致却缜密的结构。只有在反复阅读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书中的每个人不仅丰满、独立,而且在无形之中又被归拢在情节的网罗里,成为情节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我们都会站到了黛茜的一边,而盖茨比则会永久的站在我们的对岸,忧伤但并不哀怨的注视着等待的哀歌无尽的包围古老的悲剧。

我们都曾坚持过什么,也许已经忘记,也许仍旧铭记却无力实现。

用了一周多的时间把这本书看了三遍,对于从来不看打着世界名著标签的书的自己,对于已经变得懒惰又恶俗的自己实属不易。

这仅仅是一个梦碎的故事,所有的情节所有的人物所有的跌宕也不过是为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的熄灭铺垫的。

这本书让我感到一种委屈。为我们自己。大人们称我们是“浮躁的一代”。美国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是的,他们大人们这么轻责我们。站在他们的高度,站在他们的世界。我们不是不想拥有梦想 我们都曾为心中的一个梦努力过。只是它总是那么容易就被打破。

我们唱“想回到过去”唱“追忆似水年华”,仅仅是在声嘶力竭的坚守曾经的梦想曾经的自己,当发现在乱七八糟的世界这些坚持仅仅的垃圾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遗忘,用更垃圾的方式。没有人看到我们的委屈,大人们只是在指责我们胸无大志不学无术无病呻吟,却不想想我们生来就在这样浮躁的世界。

你们大人是从虽然艰苦却单纯美好的社会长大,你们曾经的梦想仅仅是吃饱饭吃白面过年穿新衣,你们经历过梦想实现时自我肯定的满足,而我们呢?生来就在已经异化了的世界,你们让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从小顺着我们的毛摸,我们拥有的梦想总是美好却在复杂的世界里被人嘲笑践踏。我们要想不成为废材就要当英雄去改变这个已经被你们损坏的世界,可我们和小时候的你们一样,我们都不是天才,我们仅仅是贫穷的小盖茨比。

当世界已经疯狂,我们寸步难行,我们嚎叫,然后沉默,销声匿迹。我们不是不想拥有信仰。哈利路亚阿弥陀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我们周围的大人们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信仰,却还是冷嘲别人唾骂世界无奈于生活。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中国长大听着文化大革命时的黑暗,却不理解那纪录片里人们脸上洋溢的真正的笑。课本里说人民在疯狂的年代愚昧盲从,我们却羡慕他们简单的快乐,他们拥有信仰,他们只信仰毛主席,他们的信仰无人职责。你们说我们心灵空虚,你们说我们追求物质,你们说我们用金钱评价一切。我们的梦想被拎出来鞭笞再活活歼灭,我们追求被一次次证明是愚蠢的儿戏,我们的信仰换了又换却仍旧被推翻践踏,我们想单纯的爱上一件东西一个人一个世界,却总被漫天的垃圾漫天的钞票一巴掌扇到心灵深处。

我们没做错什么却一直在被指责,这么久了我们都觉得自己有罪,自己什么都不是,我们看看天空想想流浪无事愤青,到头来还要猫着腰低下头赎我们不知道的原罪。

我们不是没有责任心,我们没有逃我们还在努力,盖茨比死去了,我们还在。我们有自己的个性,所以我们不大喊“可怜可怜我们吧”,但我们一直在述说,我们仅仅是要一些理解一些肯定。

所以,请不要无视,请不要鄙视。

回头仔细想想,我们原来并不脆弱,我们很坚强。坚强的让人心酸,我们是在用什么坚强?为了我们爱的人吧,为了我们等待的什么东西吧,为了我们心底那对幸福的悄悄信念吧。

篇2: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

本书的叙述者:尼克,从中西部故乡来到东部纽约,住在一个富豪,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盖茨比的豪华大别墅旁边。由于他们只有一墙之隔,所以,每天晚上尼克都可以看到盖茨比家举行盛大的宴会,宴请各种各样的陌生人,或者是路过但是比较虔诚的想要参加宴会的人。尼克与盖茨比的故事,也是从这场宴会开始的。相熟之后,由于盖茨比有求与尼克,向尼克表明了他夜夜开party的原因,原来是他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位姑娘——黛西,也就是尼克的表姐,黛西当时对他也是情有独钟,后来由于一战爆发,盖茨比被调往欧洲,两人因此分手。之后,黛西与一个富豪家庭的纨绔子弟汤姆结婚,但是婚后的生活,黛西并不是很幸福,因为汤姆另有情妇,汽车修理铺的威尔逊夫人。她经常接口去纽约看望妹妹的理由,跟汤姆私会。而此时,盖茨比,坚信是金枪让黛西背叛了他们的感情,于是,他富裕之后,在黛西别墅的河湾对面买下了现在的别墅,夜夜party只是希望有一天能在这里与阔别了5年的黛西重逢,所以,每天当他看到人群中没有黛西的身影的时候,就会神情落寞的看向海湾对面的小绿灯,那正是的希望所在。尼克被盖茨比的痴情感动,于是就帮忙联系了黛西,帮他们牵线。然而见面之后,盖茨比发现这时候的黛西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黛西了,跟他印象中的黛西也相差甚远,尽管如此,盖茨比依旧昏昏然的任意她摆布,并且天真的以为他心中的那段不了情,有了如愿的结局。而黛西,为了填补自己精神上的空虚,找寻生活中的刺激,总是会有意无意的挑逗一下盖茨比。后来尼克终于发现事情不对,但是为时已晚,再一次去纽约的聚会上,黛西、汤姆、盖茨比关系挑明,返家的时候,黛西开车撞死了迎面而来的威尔士夫人,也就是汤姆的情妇,盖茨比为了帮助黛西逃脱罪责,承担了开车的责任。之后,在汤姆的挑拨下,威尔逊为了找出妻子的情人,给妻子报仇,开枪打死了盖茨比。盖茨比死后,汤姆跟黛西去了欧洲旅行,而平时所谓的朋友、伙伴,在他死后都开始撇清关系,表示与他并无太大关系,不想被这件事情牵涉,所以最后盖茨比的葬礼上,只有尼克,盖茨比父亲,还有图书馆里的那个眼镜男。

篇3: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

弗·司格特·菲茨杰拉德 (F.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 是“迷茫的一代”中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体现了年轻一代“美国梦”的幻灭。“美国梦”起源于殖民时期, 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主义者本杰明·富兰克林曾提出关于追求个人主义, 通过自力更生获得幸福的信条。也就是说, 任何人, 不论他的出身、种族及宗教信仰如何, 凭借勇气、勤奋及运气, 都能获得成功。但在当时的美国, 因为带着矫枉过正的心理, 人们抛弃了过去所珍视的各种社会价值, 转而把金钱当做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对金钱的盲目追求和腐朽的社会价值观毁灭了这个梦。菲茨杰拉德所要责难的并非“美国梦”本身, 而是腐化败坏了的“美国梦”, 一度曾是对自力更生和勤奋工作的信仰蜕变成了恣意挥霍享乐及对毫无意义的所谓成功的追求。

菲茨杰拉德也是“美国梦”的追求者, 他的作品在记录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应照着他自己的人生, 因此他对这一时期的生活有着更深的感受。《了不起的盖茨比》不论在思想还是艺术方面都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在这部作品里, “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2.《了不起的盖茨比》———20世纪20年代美国现实的反思

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跌宕而又哀伤的“爵士乐时代”的爱情悲剧, 而实际上《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现实的反思, 尤其是对进入一个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后, 美国年轻一代“美国梦”破灭的深思。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细腻而又准确地描写了“爵士乐时代”的众生相。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 一战后最初的痛苦和失落很快被社会上普遍的盲目乐观情绪所代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人们想通过抛弃理想、赤裸裸地追求财富来忘却理想破灭的痛苦。在“爵士乐时代”, 资产阶级传统的道德、理想与宗教信念瓦解了。在年轻人看来, 道德、信义全是一派胡言。在传统的价值标准垮台后, 唯一可靠的似乎只有自我感觉。所以, 在相当一部分青年中, 及时行乐、追求官能感受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菲茨杰拉德归纳“爵士乐时代”的特点:“一切神明统统死光, 一切仗都已经打完, 对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动摇。”但是在一派歌舞升平的繁华世象掩盖下的, 却是比以往更加严重的理想破灭、精神衰退和道德沦丧。

3. 独特的艺术写作手法

3.1 象征手法的运用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寓意深刻而又反复运用的象征使得作品内涵丰富, 意味隽永。位于黛西家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 盖茨比在西卵的别墅草坪只能隔海模糊地看到, 它又小又远 (minute and faraway) , 象征着允诺和希望, 象征着青春和爱情, 因此强烈地吸引着盖茨比, 但是, 它实际上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虚无缥缈的梦, 也注定了盖茨比梦想的最终破灭。在第二章的开头出现的位于纽约和西卵之间的工业废灰堆“制造”的荒凉的灰谷则象征着一战后的美国社会。“这是一个灰谷———一个离奇古怪的农场, 灰尘在这里像麦子一样生长, 堆积成山脊、小山和古怪的园子……” (This is a valley of ashes—a fantasticfarm where ashes grow like wheat into ridges and hills and grotesque gardens...) 菲茨杰拉德把一幅阴沉、肮脏、荒芜的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 与东卵的豪宅和西卵的喧闹夜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T.J.埃克尔堡大夫的眼睛本来是一位眼科大夫竖在长岛至纽约之间的公路上的一幅巨大的广告。这双眼睛是“蓝色的, 庞大无比”, 整日“若有所思, 阴郁地俯视着这片阴沉沉的灰堆”。 (The eyes of Doctor T.J.Eckleburg are blue and gigantic...But his eyes, dimmed a little by many painless days under sun and rain, brood on over the solemn dumping ground.) 它象征着悲剧和不安, 同时还象征着上帝在俯视着已变成道德废墟的美国社会, 但它对此却无能为力。

3.2 个性化语言运用及特色描写

作者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身份、教育程度、性格等。例如在描写威尔逊时, 由于他是下层的劳动者, 教育程度很低, 因此在语言运用方面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如, “Works pretty slow, don’t he?”从威尔逊夫人的讲话中也可以看出她的文化水平不高, 如“Most of these fellaswill cheat you every time.”“fellas”应为“follows”.

作品的另外一个艺术特色便是许多有特色的描写手法的运用。如在第七章, 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心情及气氛。当黛西怀着矛盾的心情终于说出她并不爱盖茨比时, 当时“低沉而闷人的乐曲飘浮在空气中的热浪上”, (From the ballroom be-neath, muffled and suffocating chords were drifting up on hot wavesof air.) 描写当时环境的沉闷与窒息, 以及人物心情的失望与低落。还有便是用具体的描写突出写作目的, 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使形象更具体、生动。如在第二章中对吉卜赛妇女的描写非常形象、具体。对她狂欢纵乐时的描写具体、微妙, 让人感觉到社会的繁华。还有对盖茨比举办的舞会上各种食物的描写, 对舞会上人们狂欢纵乐的描写等都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描写才能, 把“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炫耀的时代”描写得淋漓尽致。

4.《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社会矛盾的折射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 菲茨杰拉德精心挑选了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 并以他们的生活折射出美国的社会矛盾, 把当时美国的生活栩栩如生地浓缩在了每个人物的故事之中。

汤姆和戴西是旧贵族的代表。他们讲究生活的优雅细腻和情趣, 但是他们只会用钱去消遣无聊的时光, 对由此带给人们的伤害却漠然置之。“他们是粗心大意的人, 汤姆和戴西———他们毁掉了东西和人, 然后就退缩到自己的金钱堆里或是沉浸于异乎寻常的粗心大意或是待在任何能使他们聚在一起的东西之中, 让别人去收拾他们弄的烂摊子”。汤姆是美国上层社会代表者, 作为特权阶级的一分子, 他认为享有特权是天经地义的, 为了保护他的特权, 他可以使用一切手段, 包括陷害。这部作品对于上层社会的谴责是明显的:汤姆嫉妒、自私、专横, 是作者心目中的富人形象。戴西不过是一个庸俗的资产阶级小姐, 她没有理想, 没有情操, 百无聊赖, 以享乐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她操心的是“今天下午做什么消遣?明天下午做什么消遣, 这三十年的下午做什么消遣?”她虽然爱盖茨比, 但更爱汤姆稳固的地位和万贯家产。盖茨比为她而死, 她竟一走了之, 不敢向任何人承认她是真正的肇事者。她缺乏最起码的真诚, 她的一切真诚都化为冷冰冰的金钱, 甚至连她的声音里都充满了钱。“Her voice is full of money.”

盖茨比则来自下层社会, 他的追求和失败标志着“美国梦”的幻灭。盖茨比是怀抱“美国梦”, 通过自己的奋斗甚至使用违法手段迅速积累财富而发家的新贵。他讲排场, 好炫耀, 衣着缺乏品位和风度, 不能领会社交场合的微妙之处, 但是他的感情真挚而忠诚。他并不稀罕豪华的生活, 他珍爱的是那种上层社会的“纯洁的爱情”。他为了爱情, 或者是为了理想中的那种爱情, 从社会的底层奋斗上来, 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所以这个人物形象的意味超越了对上层社会的一般批评:他的追求与毁灭更具有悲剧性。作者借尼克的口对盖茨比作了评判:“你比他们加在一起都强。” (They are a rotten crowd;you areworth the whole damn bunch put together.) 威尔逊夫人和她的丈夫则分别是充满渴望的中产阶级和贫苦劳动者的代表, 等待他们的只有悲惨的命运。

5. 结语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对整个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预示了“美国梦”在这一时期必然幻灭的本质。菲茨杰拉德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美国梦”的幻灭, 他所刻画的各种人物形象也为人们所熟悉, 不愧是“迷茫的一代”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不仅描绘了“爵士乐时代”人们的生活与观念, 而且作出了自己的道德评判。虽然他对财富有着深深的留恋, 但他还是清醒地对只注重物质追求的生活作出了明确的批判。在他对奢侈生活的描写中, 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欢乐表面下隐含的深刻的绝望和危机感。能在一片太平盛世景象中为美国命运感到担忧, 这正是菲茨杰拉德的过人之处。

摘要:弗.司格特.菲茨杰拉德, “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视角与写作方式对20世纪20年代“爵士乐时代”的各个不同阶层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预示了“美国梦”的幻灭。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作品独特的艺术写作风格, 讲解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对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现实的反思, 以及对美国社会矛盾的折射。

关键词: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F.Scott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M].Nu Vision Pub-lications, LLC, 2008.

[2]刘峰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三联书店, 2009.

[3]鹿金, 王晋华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5.

[4]林慧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

[5]史志康主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篇4: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

一、《了不起的盖茨比》内容解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穷小子尼克从中西部的故乡来到纽约并住在了主人公盖茨比的旁边。在盖茨比的府邸,每个周末都会举行盛大的宴会,尼克与盖茨比的相识构成了作品的开端。在两人频繁的接触中,尼克逐渐了解到在盖茨比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感情。盖茨比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他十六岁那年,为了寻求更多的人生体验,他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之后,盖茨比到部队当兵,在路易斯威尔训练基地,他遇到了自己追寻的对象黛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盖茨比被派往欧洲参战。在战争期间,黛西与盖茨比失去了联系。在此期间她结识了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南并与他结了婚,但是,黛西婚后的生活并不快乐,因为她的丈夫汤姆布坎南另有情妇。富足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够填补黛西在精神上的空虚,盖茨比感到十分痛苦,他觉得是金钱让黛西背叛了他们彼此的感情,因而他下决心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富翁。几年之后,盖茨比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就在黛西住所的对面,盖茨比建造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

在这个城堡里,盖茨比通过举行奢侈的宴会来吸引黛西的注意,虽然刚开始见面的时候有些尴尬,但是两人最终重新建立起彼此的关系,爱再一次在他们的心中点燃。在过了不长时间之后,黛西的丈夫汤姆布坎南开始怀疑妻子与盖茨比的关系,他对于黛西对他的不忠感到非常气愤。在与黛西现任丈夫汤姆布坎南的摊牌时,盖茨比突然失态,疯狂的举动和可怕的表情吓住了黛西。在回家的路上,黛西觉得心烦意乱,为了避免与迎面开来的车子相撞,黛西突然猛打方向盘,不料却撞上了旁边的车子,压死了汤姆布坎南的情妇莫特尔。

为了帮助黛西掩盖真相,确保她的安全,盖茨比决定由他自己来承担事故的责任。莫特尔的丈夫乔治威尔逊当得知妻子被压死的消息,开始发疯似的寻找凶手,汤姆布坎南告诉乔治威尔逊当时是盖茨比开的车,乔治威尔逊断定盖茨比就是莫特尔的情夫。在游泳池旁边,他找到了盖茨比并开枪杀死了他,之后他自己也自杀身亡。尼克为盖茨比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葬礼,但他发现盖茨比昔日的好友中却没有几个人对此表示关心。整个事件让尼克清楚地看到了黛西、汤姆布坎南等人的肤浅虚空与无情无义。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主题思想

整部作品通过主人公尼克的视角讲述了盖茨比的故事,为了爱追求金钱,以金钱博取爱,最终死于他人枪下。小说通过盖茨比追求爱情梦想的破灭,表现了年青一代“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盖茨比是一个追逐美国梦的年轻人,早期的美国梦意味着: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然而,在一战结束后,这种美国梦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其背后的动力成为对财富的渴求。盖茨比为了能得到心爱的姑娘不惜铤而走险贩卖私酒以此获得巨额财富,他每个周末宴请宾客只为引起黛西的注意。由此可见,在当时经济蓬勃发展的美国,拜金主义与攀比之风空前繁盛:社会各阶层的人不择手段赚钱,有钱人花钱如流水,穷人则贷款消费盲目攀比。

·文化艺术杨天地: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赏析 女主人公黛西是小说中人性堕落的代表。黛西身为交际花,每日晚上都有军人来自己家中参加宴会,而黛西跟随盖茨比的原因也是因为盖茨比欺骗她说他很有钱。在盖茨比离开之后,黛西随即开始寻找新的归宿,有钱有势的汤姆布坎南成为了他的丈夫。多年之后,当盖茨比腰缠万贯回来的时候,黛西又决定跟随盖茨比。之后,黛西撞死了人,汤姆布坎南献计利用盖茨比对黛西的爱嫁祸于盖茨比,黛西又从了汤姆布坎南。黛西如墙头草一般左右摇摆,这也反映了当时美国女性拜金的普遍心态,用金钱衡量包括爱的一切事物,以玩乐作为生活的目标,将男性视为自己的钱包,也就是说,她们追逐爱情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金钱。

相比之下,汤姆布坎南则成为花心男人与不择手段的典型代表,汤姆布坎南在与黛西结婚后不久便找到了一个情妇,两人秘密交往数年,等到盖茨比回来要带走黛西的时候却又紧紧抓住黛西不放,这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占有欲与面子。在故事最后,黛西阴差阳错地撞死了汤姆布坎南的情妇,汤姆布坎南立马装作完全不认识情妇的样子,还帮助黛西出谋划策嫁祸给盖茨比,最终盖茨比被杀死,而这两人马上远走高飞消失不见,连盖茨比的葬礼都未参加,他的所作所为形象地反映出人性的无情和堕落。

篇5:《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浮躁的20年代”,“爵士时代”,作家菲茨杰拉德因作品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这个时代的发言人。小说语言优美,比喻精彩,意境悠远,如作者本人一样富有诗人和梦想家的气质,不愧为“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也居于不读就会留下遗憾的伟大书籍之列。最近空闲,我就花了三天时间把全书读完,小说不长,一共182页。

《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讲述了盖茨比的一个梦想,一个“女神”梦。年少的盖茨比因贫穷没能得到心目中的女人黛西,随后的五年为女神奋斗,五年后他家财万贯,再去追求已为人妇的黛西,却发现“黛西的声音充满了金钱”。他的真爱并不能得到丝毫回报。后来盖茨比死于非命,这个执着的梦想正是幻灭,同时也宣告了“美国梦”的破碎。故事的叙述者尼克目睹了这一切,看尽了人世的虚伪和冷漠,选择离开了浮华的城市,回到了朴实的乡村。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作者的天才之作,内涵深刻,意味深长,解读起来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

一.盖茨比是怎么死的盖茨比被“疯子”乔治·威尔逊枪杀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为什么威尔逊会枪杀他,作者并没有明说。事实上盖茨比并不是肇事者,开车撞死威尔逊太太的是黛西。当时盖茨比,汤姆,黛西三人感情摊牌后,脾气都不好,所以大家开车出去透透气。盖茨比和汤姆并没有开自己的车,而是相互换着开,因此网上有传言称汤姆策划了这起车祸,欲置盖茨比于死地。但是我想车祸的发生只是一个偶然,一是汤姆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橄榄球运动员,没有能力策划这么一起精密的事件。二是他无法预测威尔逊太太何时在何地,因为那时威尔逊太太被他丈夫软禁了。当时是黛西开的车,只是运气不好,偶然撞到了威尔逊太太,而后来的盖茨比之死从这里开始演变成了必然的了。一,盖茨比绝不会供出是“女神”闯的祸。二,威尔逊因丧妻而疯狂,一心想要杀死凶手,且他与汤姆熟识,认识肇事黄色小轿车是汤姆的。汤姆为保妻子黛西脱干系,就把责任推向了盖茨比。三,黛西自私怕死,不敢承认事实,便把错指向了盖茨比。小说中描写了黛西与与汤姆坐在一起吃饭的景象,“这副图画清清楚楚有一种很自然的亲密气氛,任何人也都会说他们俩在一同阴谋策划。”那个时候,这对夫妻在如何解决这件事达成了一致。这样一来,老实的盖茨比成了替罪羊。丧失了理智的威尔逊就认定盖茨比是撞死他妻子的凶手,冲进别墅射杀了无辜的盖茨比。盖茨比死于非命,虽然生前宾客如云,死时竟无一人为他辩护,来给他送行的也只有他的老父亲。

二.盖茨比为什么了不起

1.出淤泥而不染

盖茨比的豪宅具有宫殿般的奢华:海景别墅,私人海滩,两艘汽艇,八个佣人,跳台泳池,劳斯莱斯。每个周末,宾客满座,络绎不绝。男男女女们在舞池狂欢,豪饮高歌,放纵享乐。这一切都是盖茨比提供的,但她别人从不参与进来,他不喝酒,不狂欢,他喜欢独处,心中有高尚的情操,保持着一份与世俗的与众不同。直到被害前不久,盖茨比才说,“你知道吗,老兄,我整个夏天从来没用过那个游泳池。”即使从小受到家庭教育不轻易评价人的故事叙述者尼克也忍不住第一次直接坦白地评价盖茨比。“他们是一帮混蛋,”我隔着草坪喊道,“他们那一帮子都放在一堆还比不上你。”如果你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之重,你就能了解到盖茨比在作者心目中是多么了不起。作者看来再多的收到社会腐蚀的人也不上一颗赤子之心的。

2.为爱执着,从一而终。

初次见到女神的时候,盖茨比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屌丝,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再也没能忘掉她的容颜,产生了一段缠绵悱恻的单恋。在他艰苦奋斗,逆袭成高富帅后,凭借他的实力找个拥有黛西般美貌的女子本不在话下,但盖茨比坚持黛西到了痴迷的地步,他愿意为女神做任何事。他特意把豪宅安置在黛西家的对面,隔海相望,为的是夜晚可以看到海对面的那盏绿灯,遥寄盖茨比构筑的梦。当盖茨比与黛西相遇,他害羞害怕,神色仓皇,战战兢兢,一刻不停地看着黛西,这不正表现了他那难以言表的爱吗。由于黛西不喜欢盖茨比家里的派对和佣人,盖茨比把多有佣人都辞掉了。“由于她看了不赞成,这座大酒店就像纸牌搭的房子一样整个坍掉了。一起坍掉的还有,当盖茨比领悟到黛西徒有其表,其实是个拜金女时,他的梦随的身体一同消亡。在我们旁人看来,这样太不值太愚蠢了。

3.凭借个人奋斗,实现美国梦

美国梦的含义是,无论出身,只要通过不懈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实现梦想。盖茨比就是美国梦的化身,他出身屌丝,靠自己的才智和双手,年纪轻轻就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他的名字“杰伊·盖茨比来自于他对自己柏拉图式的理念,他是上帝的儿子”,“字面的意思是他必须为他的天父效命,献身于一种博大、庸俗、华而不实的美。”他立志高远,不碌碌无为苟活于世。在他父亲无意发现的书中,盖茨比端端正正地写有时间表和个人决心,他每天的时间几乎都安排在两件事上——学习和运动。他的决心包括不要浪费时间,不吸烟,每周都要读有益的书,对父母更加体贴等等。他的父亲说“真是从小见大”,“杰米是注定要出人头地的”。最终我们撇开盖茨比之死不谈,当时的盖茨比显然成为了一名成功人士,甚至达到了辉煌的境地,且财富取之有道,飞黄腾达之时,仍不忘故人,待人友善。

三.读盖茨比,谈中国梦

小说写的是美国社会和美国梦,如果读者把视野局限在美国的话,那么了解当时的美国社会是读后的社会。但我们把这部小说植入中国社会的环境中,那便对我们有了启示意义,因为人性是相通的。

20世纪初,美国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小说中能读到作者对电话、汽车和榨汁机的生动描写。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同时也必然会打破旧的东西。在那个时期,传统道德濒临瓦解,享乐主义大行其道,人们普遍感到精神空虚。

当今中国社会很能对应这样的一个时期。改革开放大大促进了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许多事物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社会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成功,是金钱。一个个的现成的励志故事宣扬着只要好好念书,长大后就会成功,出去努力打拼,就能多挣到钱。无数年轻人为青春,为梦想,为女神,试图从屌丝逆袭成高富帅。但残酷的现实,激烈的竞争令人无助和彷徨。

篇6: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

最近看完了放假前借阅的最后一本《了不起的盖茨比》。如果说我看懂了什么,说实话,我看不懂这本书,对书中的内涵也只是一知半解,了解到了一些皮毛而已。盖茨比退伍后通过卖私酒,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终富甲一方,但他退伍后却得知自己深爱的女人黛西嫁给了别人,为了重新引起女友注意,他在女友家对面买了一幢比女友家豪华数倍的别墅,每晚派对开到深夜,但是最终他却得知心中的女神也只是世俗僧或中的拜金女而已,他杀了女友,将自己也送上了一条死路。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看完后,我感受到的更多是盖茨比对爱情的执着与坚贞,仿佛沧海桑田也不会放弃自己深爱的女友,但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世俗的平庸和势利,以及对那些坚持不懈的人的打击,在当时那个昏暗、势利、庸俗的社会下生存,是极其艰难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盖茨比这样不幸的人。

盖茨比本来有大好前途,可以安稳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但社会摧毁了他。

篇7: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

只读了译文,后面的英文原版没读,最大的感受就是翻译的好短,400多页的短篇小说。我觉得盖茨比没有多么了不起,只不过是被别人利用做了一颗棋子,同时活在自己编织的鸳鸯蝴蝶梦里面,然后意外为保护心爱的女子当了一次勇士,最后被误杀染红了泳池。简而言之,悲剧且充满戏剧性的一生。

一般来说,故事的女主角都是美丽大方、善良且有爱心,不过在这里倒翻了船,这个叫黛西的女人也美,很多男子被她倾倒,但是我觉得她却是个红颜祸水,太懂得趋利避害,也太懂得算计。她应该很清楚丈夫汤姆·布坎南的情妇是哪一位,我甚至觉得她是故意开车撞死丈夫的情妇,因为她算准了那个对她年年不忘的男人——盖茨比会替她顶罪。这个女人太爱自己,舍不得让自己受一丝丝苦难,所以她斡旋于两个男人之间,伪装出自己温婉端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我觉得黛西和汤姆真的很般配,都是自私自利、吹嘘炫耀的人。

盖茨比,有点虚伪,为了一个女人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成功人士,夜夜宴请名流、成功人士,最后让自己都差点信了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自出生时便有了主角光环,一直都活在上流圈中。灯红酒绿,但他仍然孤独寂寞,因为在河畔的另一边,他过分执着地等待一个不肯回头的佳人归来。他被误杀后,甚至都极少有人来给他送葬,尘嚣寂寥、落日余晖,他来时一人,终了亦是一人,自己编织的梦网,自己堕落的深渊,也怪不得谁。

篇8: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

一、菲茨杰拉德与他笔下的“爵士时代”

菲茨杰拉德在《爵士时代的回声》 (Echoes of the Jaz Age) 中明确地将1919年的5月示威至1929年10月经济危机的开始其间的十年界定为“爵士时代”, 并称之为“这是一个不断出奇迹的时代, 这是一个艺术繁荣的时代, 这是一个挥霍无度的时代, 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时代”。

“爵士时代”的美国物质主义和及时行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生活在那时的菲茨杰拉德不仅仅是历史的一个旁观者, 还沉湎其中, 尽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酒食追逐。他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的变化, 将自己的亲身体验诉诸文字, 定义了一个独特的时代。几度迷梦沉沦, “爵士时代”的历史特征深深地印刻在菲茨杰拉德的身上和其小说的字里行间, 他天才与颓废相伴的一生使其小说更能触及那个年代最真实、本质之处。可以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爵士时代”的美国的一个悲剧;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便是来自菲茨杰拉德自己的柏拉图式的理念, 作者赋予了他那一时代美国人的典型特征;菲茨杰拉德和妻子的恋爱便是盖茨比和黛西感情纠葛的素材。《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就指出, 作家菲茨杰拉德和他的妻子姗尔达·赛瑞的“社会角色和在小说中的形象已经完全合二为一, 融为一体了”。菲茨杰拉德结识姗尔达后即被她这个娇艳妩媚的新时代女性所吸引, 为了能消除两人之间的地位和阶级差别与意中人结为连理, 他奋力写作。1920年3月《人间天堂》 (Thi Side of Paradise) 的成功出版让菲茨杰拉德的人生发生了重要变化。声名大噪的他仅在一周后就和姗尔达举行了婚礼, 之后便活跃于曼哈顿知识界的社交聚会并常常出没于百老汇的各个剧场。他们年轻富有、讲究排场、挥霍无度, 尽情地享受爱情, 年轻的生命, 以及成功的欢乐, 过着夜夜笙歌、觥筹交错的生活。菲茨杰拉德狂热地爱着他的妻子姗尔达, 这从一开始就预示着结局的悲惨:过度的奢华使他经济上入不敷出, 他一度到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 纵横的才气一点点地耗费殆尽。两人凄惨的结局和他们早年穷奢极欲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从默默无闻到盛名远扬, 从生活奢华到一场“美国梦”的破灭, 菲茨杰拉德内心一直存在着一个矛盾:他深知享乐之后的空虚, 却又不顾一切地投身其中;在沉迷享乐的同时又极度地讽刺这个时代。小说中的盖茨比是“爵士时代”美国文明孕育出来的产儿, 他追逐“美国梦”时的遭遇正是灯红酒绿的“爵士时代”的写照。早在美国建立之初“美国梦”便随着《独立宣言》进入美国人民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紧紧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为之奋斗。像盖茨比、黛西、汤姆、乔丹及那些出入高尔夫球场、乡村俱乐部和豪华宅第的年轻人的“美国梦”也是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永恒主题。盖茨比拥有巨额的财富、羡煞旁人的豪华别墅、多哥罗国王授予的勋章……这使他的名气在那个夏天随着到达他别墅宾客的不断增多迅速在整个纽约传播开来。在如此的盛名之下没人知道他那脆弱与空洞的灵魂是如何支撑他显赫的名声与过于沉重的奢华。他在宫殿似的豪宅中举行的盛大的晚宴, “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酒和繁星之间来来往往”, 但宴会结束后“一股突然的空虚此刻好像从那些窗户和巨大的门里流出来”;五年来, 他信奉着海湾对岸一盏通宵不灭的绿灯, 几乎完全依靠它来维系自己的希望;他对爱人黛西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美丽的幻想, 并“不断地添枝加叶, 用飘来的每一根绚丽的羽毛加以缀饰”。当他的无限憧憬随着黛西的出现而如朝露一样慢慢蒸发, 他再也无法继续他的梦想。在“爵士时代”里人们被它表面的繁华与绚烂所吸引, 沉醉于表面奢华无法自拔。

二、菲茨杰拉德眼中的“爵士时代”社会价值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复苏和发展, 实力激增, 国家进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和物质丰富时期。然而经济上的繁荣并没有给美国人带来精神上的充实和提升, 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刘易斯·芒福德用“国家物质增长产生了思想空虚的人们”来描述当时的社会状况。精神空虚的那一代美国人开始了对金钱的追逐, 开始用金钱铺垫他们奢靡生活的道路, 用金钱作为他们达成目的的主要手段。“爵士时代”已经被人们用“金钱”这两个字深深地烙上了印记。

小说中当盖茨比见到黛西时, “他那些无法形容的憧憬和她短暂的呼吸就结合在一起了”。黛西成为盖茨比奢华而虚幻的追求, 一个可以用手段追求的“美国梦”, 即使他能清楚地听出“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 他也不愿更无法远离金钱社会的硝烟。盖茨比寄希望于金钱, 想通过拥有金钱来实现梦想。在“发家致富”后他继而以金钱为手段为自己攫取身份和地位, 以及他念念不忘的“爱情”。然而可悲的是黛西也只是他那创造式梦幻的华丽外表, 一个荒诞不经的童话而已。她貌似多情, 实则浅薄、自私、冷漠无情, 有着金钱支配一切的价值观:她在盖茨比怀揣梦想奋斗时顺从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最终还是嫁给了能保障她安稳生活的汤姆, 依赖于财富的保护, 沉湎于豪华生活不愿离去。当黛西驾车撞死了汤姆的情妇时, 盖茨比却心甘情愿地为她承担了一切。他天真的付出没有得到丝毫的感激和回报, 黛西和她的丈夫为了自己的利益却将盖茨比致于死地。对于黛西和汤姆来说, 世上不存在任何道义与责任, 人们始终将蜷缩在金钱的外衣之中。“他们是粗心大意的人———他们砸碎了东西, 毁灭了人, 然后就缩回自己的钱堆里, 回到他们的麻木不仁或是足以维系他们之间关系的任何因素中, 而让别人来收拾他们的烂摊子”。盖茨比正如其创造者一样为了这种繁华背后的虚设耗尽了自己的感情和才智, 被社会冷落直至生命的终结。是“金钱”成就了盖茨比的“美国梦”同时也破碎了他的“美国梦”;盖茨比的死是一个必然, 这是金钱下人性碰撞的必然结局。小说家以凝炼而富有浓郁抒情气息的语言刻画出“爵士时代”一个“美国梦”的幻灭。菲茨杰拉德本身经历了那段沉浮的历史, 他看清了当时社会极大物质丰富背后的精神空虚和金钱至上的本质, 《了不起的盖茨比》正是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道德虚空社会里人们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

三、结语

无论是注定会破灭的幻想, 还是当时人们奢靡放荡的生活, 或是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 菲茨杰拉德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他眼中的“爵士时代”。而面对这个放纵、奢华的年代, 菲茨杰拉德内心是矛盾的, 在极端讥讽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的同时却又不顾一切地沉湎于奢华;在极其鄙视权贵的同时却又与妻子周旋于豪门贵族之中;在描写上层社会的繁华与辉煌的同时又渗透着浓浓的哀伤与强烈的不满。该小说不仅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的戏剧化表现, 更是美国文化本身的戏剧化表现。菲茨杰拉德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饱含浪漫情愫的笔墨向我们展现了那个“不断出奇迹的时代”、“艺术繁荣的时代”、“挥霍无度的时代”、“具有讽刺意义的时代”。

摘要: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将美国20世纪20年代称为“爵士时代”, 他把自己与生活其中的那个时代水乳交融的关系带入其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 并以亲身经历及同妻子姗尔达·赛瑞的生活为蓝本, 用真实而细腻的笔触还原了一个表面奢华而背后精神空虚的“爵士时代”。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爵士时代”,社会价值观,“美国梦”

参考文献

[1]Francis 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3.

[2]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巫宁坤, 唐建清.了不起的盖茨比/夜色温柔[M].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8.

[3]Francis Scott Fitzgerald.The Crack-Up[M].New York:A New Directions, 1993.

[4]RichardH.Pells.激进的理想与美国之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5]余志森.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829-1929[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菲茨杰拉德小说05-23

菲茨吉拉德范文05-19

菲兹杰拉德英文简介08-09

上一篇:2023电大英语3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下一篇:偷桃作文6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