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校企合作

2024-04-09

智库校企合作(精选9篇)

篇1:智库校企合作

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倡议书

我们,来自中国和非洲16家智库的代表,于2013年10月22日在北京出席了“中非智库论坛第三届会议”开幕式暨“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启动仪式,总结中非学术交流合作成果,共同规划未来合作前景。

我们满意地看到,过去三年来,“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顺利实施,有效推动了中非学者智库交往与合作,提升了中非关系研究水平,促进了中非人文和学术交流,巩固了中非友好民间基础,为中非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我们注意到,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的引领和带动下,中非智库论坛已成功举行了3届会议,成为推动中非智库进行研讨对话、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扩大共识的平台和建立更紧密联系的桥梁。

我们高度评价《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5年)》决定今后三年资助中非双方学术机构和学者实施100个学术研究、交流合作项目,并倡议实施“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以鼓励中非智库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双方智库学者交流与合作。

我们认为,“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的实施开创了中非学术交流合作新模式,打造了中非智库互动新平台,并将以其开放的精神吸引更多的中非智库和学术机构,以及世界上其他地区关注中非关系的智库学者,就促进非洲和平与发展及中非关系等问题进行坦诚、平等、深入的对话

交流与研究。

我们感谢国务委员杨洁篪出席“中非智库论坛第三届会议”开幕式暨“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启动仪式,并会见中非双方智库代表。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中非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们欢迎和鼓励中国和非洲国家更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支持中非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为深化中非人文与学术交流提供切实帮助。

我们认为,加强中非学者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非各领域合作快速发展,成果丰硕。展望未来,中非关系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新问题,有待中非智库学者进行系统的理论思考和深入的实践探索,以使未来的中非关系继续在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相互借鉴的基础上持续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加强中非学者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中非实现各自复兴的现实需要。历史上,中国与非洲都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形成了各自丰富的知识传统与思想遗产。当前,中非都在努力追求各自的梦想、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中非学者智库可以加强交流,互学互鉴,开展更广泛的治国理政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交流,从对方的经验中汲取智慧,共同探讨如何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实现各自文化与社会的复兴。

我们认为,加强中非学者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随着整体实力的上

升,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中非学者智库应立足中非双方的实际需要,通过共同的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原创性思想体系、知识产品和话语形态,塑造和维护好自己的话语权,以此来不断拓展非洲和发展中国家的自身利益。

我们认为,加强中非学者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对话。文明的冲突并非历史的宿命。新形势下,中非思想知识界应共同努力,推进中非及全球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增进南南共识、南北对话、东西互通,使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更加和谐、和平、安全。

我们注意到,随着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的支持和带动下,中国对非研究和非洲对华研究都显著升温,这与中国和非洲在全球战略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密不可分。中非智库学者应站在中非关系发展的思想前沿,以求真务实精神,积极为增进中非人民相互理解、扩大务实合作、促进中非关系发展建言献策,同时双方应扩大交流,加强机制建设,增加资源投入,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为此,我们倡议中非智库学者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根据中国、非洲和世界发展的实际,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非洲的发展和外部世界,创立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重点围绕如何实现中非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非关系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中非务实合作中的具体问题及相关基础性问题进行研究。

——丰富中非学术交流合作模式,加强创新,通过交流、互访、研讨以及深入开展联合研究,共同出版一批高质量的论文、报告或专著等方式,形成研究特色和优势,对中非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切实的智力支持;提高中非双方学者智库研究水平和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为中非关系发展营造积极、客观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

——中非智库学者要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交流互鉴,实现优势互补。要打造一支专业程度高、研究能力强、愿意长期研究中国和非洲的学术队伍,要特别重视青年人才培养,为其发展创造更多机会,这包括亲历中国与非洲国家,直接了解这些国家的机会。

——中非智库、院校要在人员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对各自涉非、涉华研究的支持力度,建设好相关图书资料中心、博物馆、网络数据库等设施,并加强学者间信息交流与共享。

我们相信,“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的实施,必将推动中非思想知识界建立起更富有成效的长期合作关系,为中非关系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3年10月22日于北京

篇2:智库校企合作

作者:苏海亚

来源:《职业·中旬》2013年第10期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教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但存在着合作稳定性差、合作层次较低等问题。本文从笔者所在的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推出的―66670‖校企联盟合作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出发,阐述这一模式的成功之处,证明其不失为一种建立校企深层次和稳定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校企合作联盟 课程改革 基地建设

推进区域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但校企合作中普遍存在着企业参与主动性不强、合作层次不高、产学脱节、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如何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至今仍是一个难题,需要不断努力探索。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创设的―66670‖校企联盟合作模式,打破了校企合作的瓶颈,开启了校企合作的破冰之旅。

所谓―66670‖校企合作联盟,是指以政府为统筹协调,由6所职业学校、6个工业功能区、6个行业协会和70多家企业本着平等的原则而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联合体。它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够较好地实现校企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点对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双向合作、系统―面对面‖合作的转变,是校企合作发展的高级阶段。―66670‖拓宽了合作渠道,使得校企合作在合作平台、合作途径和合作目标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一、合作平台:变―点对点‖为―面对面‖

以往大部分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与单一企业的―点对点‖合作,这种模式难以满足企业或学校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因为各自利益关系,合作比较松散。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笔者学校努力探索新的众力―合作‖模式——多所职校的联盟、政府力量的支持、多个功能区和多家行业协会的加入、70多家核心企业参与,形成了―面对面‖的合作模式。

―66670‖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促使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既不会因某个学校没有某专业学生而导致合作无法开展,也不会因为某个企业的倒闭而致使合作关系的终结。同时,校企合作为双方或多方联动,达到了社会、企业、学校、学生等多方共赢。联盟成员单位的合作领域更加宽广,从单一的校企合作变成校–企、校–校、企–企、校–企–校、企–校–企合作,拓宽了合作深度和广度,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二、合作途径:变―单通道‖为―多通道‖

―66670‖校企合作的途径,也由原来学校向企业单向输送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单通道‖变成了学校与企业在多方面紧密联系合作的 ―多通道‖。

龙源期刊网 http:// 1.聘请企业专家,共商发展大计

联盟学校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专家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建设等事关学校大局的事项进行研讨,对专业设置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企业领导和专家对学校招生计划和专业布局、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学生能力培养及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科学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设实训工场、培养师资队伍、考核学生技能、制定三年发展规划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组织联盟成员,开展职前培训

自联盟成立以来,学校多次邀请成员单位来校为学生进行职前培训。培训主要以讲座形式开展,多个功能区领导、多家行业协会专家、多位企业老总和技术骨干莅临学校,给学生带来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文化、从业要求等信息,使学生提前了解实习、就业知识,从而增强就业竞

争力。

3.设立企业奖学金,参与学生培养

作为校企合作联盟单位的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参与学生评价与考核,使学校的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科学。如海宁德俊织染有限公司在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设立―德俊奖学金‖,每年奖励优秀毕业生;海宁雄风广告有限公司设立―雄风奖学金‖,每年奖励园林绿化和工艺美术专业中品学兼优的学生;海宁中国经编园区也设立―经编园奖学金‖,奖励经编专业品学兼优的学生。

这些奖学金的设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使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举措落到了实处。

4.引进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

通过校企合作联盟,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管理当中。比如,联盟单位海宁市技工学校在班级管理中采用―仿真企业‖的管理模式。在―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以理财教育为切入点,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为载体,借鉴和模仿企业,将企业文化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成立―班级公司‖,并冠以―企业‖名称,每个―班级公司‖都提出自己的―企业‖核心价值内容,并浓缩为企业精神,提升职业素养。5.深入企业车间,实现校企对接

鲁昕副部长在―职业教育要学会与行业企业对话对接‖的讲话中指出,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推动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

龙源期刊网 http:// 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融合。教师、学生深入企业是进行有效对接的途径。

6.开展信息互通,畅通供需网络

作为联盟副理事单位之一的海宁市人才交流中心,在其网站上专门设置链接,发布联盟学校各专业毕业生的情况,并及时提供用工信息,积极组织招聘单位来职业学校现场招聘,基本保证了每年两场专场招聘会。通过网络和现场招聘会,建立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供需网络,有效畅通了双方的供求信息。

三、合作目标:变―强知‖为―强用‖

所谓的三用即―够用‖―能用‖和―会用‖,―够用‖可以解决课程体系标准问题,―能用‖可以解决教学内容选择问题,―会用‖可以解决学生技能评价问题。为更好地实践校企合作,达到社会、学生、教师、学校、企业多方共赢的目的,我们必须以此为引领,深化学校课程改革。1.以―够用‖为标准,改革专业建设,重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满足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而企业最需要的是技能的―好人‖,因此,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应以企业用人的标准为准则,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上,学校应根据企业需要,以够用为原则,围绕知识、能力、素养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在专业性课程设置上,以企业对学生的技能需要为标准,以课程设置―够用‖为原则,强化专业技能课,重组以核心能力为框架的横向技能模块体系。在文化课设置上,学校针对企业对学生素养的需求,以培养企业―够用‖知识为原则,取消高

二、高三就业班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开设书法、应用文写作、口才、实用英语、礼仪、职业生涯设计、个人投资理财等课程,着力培养 ―说、写、礼仪、公关、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设计‖六大职业素养。2.以―能用‖为标准,改革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

在制订课程标准时,我们努力摆脱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限,在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指导下,积极改革课程标准。比如在了解到目前英语教学中―学生无兴趣‖―企业用不上‖的现状后,学校根据企业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需要,从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能力出发,改革现行英语课程,制订了《实用英语》课程标准。标准以能力为本位,重口语交际能力,轻语法、词汇知识,从学生生活场景出发,以任务为引领,结合海宁本土经济、文化特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

以往,中职学校在选用教材时,注重内容的体系性,忽视职业教育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到的不会做,该学的学不到。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的能力普遍低于普高学

龙源期刊网 http:// 生的这一状况,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从企业现实需求出发,以―能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积极开发素养类和专业类校本教材,删减以往教材中繁杂难懂的内容,让学生用―能用‖的知识达到―会用‖的目的。

3.以―会用‖为标准,改革培养模式,重视基地建设,转变评价机制

(1)教学模式:变―重理论‖为―重实操‖。根据―会用‖原则和企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学校在遵循职业教育要求的前提下,把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到总教学时间的60%以上,并着力构建―课堂设到工场、企业搬到学校‖的新模式,切实加强技能课教学。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经历三次实训、实习:教学见习,参观企业生产现场,建立感性认识;教学实习,进行技能操作和仿真实训,用实训、实践来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查漏补缺,巩固完善理论体系;毕业实习,到合作企业下车间顶岗实习,重在综合能力的运用,对几年来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检验与考核,在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前最后一次检验审视自己。

(2)基地建设:变―学校单方‖为―校企共建‖。职业教育作为―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因职业劳动中的知识与技能存在较大的隐性成分,必须依靠实际的动手参与才能掌握。因此,职业教育对实训基地和实训工场的依赖性特别大。但由于受到资金、设备、场地等因素的制约,加上近两年招生规模的扩大,仅靠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根本无法满足学生见习、实习的需要。

校企合作联盟成立以来,联盟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场地,变基地建设从原来的―学校单方‖为―校企共建‖,极大地解决了学生见习、实习等问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评价机制:变―学校一方‖为―社会、企业和学校多方‖。以往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重视书面考核,而忽视技能和素养考核,因而学校评价产生的好学生往往不是企业所需的好员工。校企合作联盟建立后,考核主体由学校变为学校和企业,考核内容由专业知识考核变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考核,考核方式由单一的书面考核变为书面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考核。近年来,随着考核内容和评价机制的改进,学校培养的学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多年的实践证明,―66670‖校企合作联盟的确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达到了多赢的合作效果。我们将继续进行实践和研究,进一步解决区域性校企合作联盟深化发展、机制稳定以及体系完善等问题,区域性校企合作联盟有望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探索的一条新路子。

篇3:智库校企合作

会上,三方举行了中俄蒙智库合作联盟的成立及启动仪式,审议通过了《中俄蒙智库合作联盟章程》。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蒙古国科学院出任中俄蒙智库合作联盟共同理事长单位。参加中俄蒙智库合作联盟的三方机构有30多家。

三国外交部代表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参加本次大会的三方代表共120多人。

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了首届中俄蒙三方智库国际论坛。论坛主题为“文明互鉴·思想交流·政策沟通——携手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来自三方智库机构的代表围绕发展战略对接、基础设施共建、经贸合作, 旅游、文化、人文交流合作和智库创新、生态保护、农牧业发展等专题,展开了广泛深入和富有建设性意见的研讨。

论坛期间,有15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旨演讲,有22位专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这些专家学者主要来自中、蒙、俄高端智库,如俄罗斯科学院、蒙古国科学院、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等,他们在论坛主体框架下,从不同角度对“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表了真知灼见。

中俄蒙是山水相连的邻居和伙伴,开展三方务实合作是三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符合三国的共同利益。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将推动三国实现经济政策对接,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 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从而带动整个欧亚大陆发展。中俄蒙智库合作联盟通过聚合各方力量,围绕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研究,促进思路创新、决策咨询、沟通磋商,为三方政府决策建言献策、为三国经济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这种智库间的务实对话和深入交流, 对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意义重大。

篇4:联姻智库 合作共赢

秦皇岛开发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简称: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坚持 “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勇于实践,在建章立制、服务模式、政策激励等方面做出了成绩、积累了经验,取得了实效,形成了长效机制,为全国开发区做出了示范,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注重体系建设 扩大服务范围

2011年1月8日,“秦皇岛开发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揭牌仪式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研讨会在秦皇岛开发区举行。这是当时全国首家国家级开发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河北省首家院士专家服务中心。

中国科协书记处原书记宋南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尚合、王梦恕,商务部外资司开发区处处长吕建华等共同为“秦皇岛开发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揭牌。宋南平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尚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研究员陈益强等首批受聘于中心的院士专家颁发聘书。

该中心由中国科协咨询服务中心和秦皇岛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建设,合作双方按照“联合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着眼长效”的原则实行紧密性合作。根据协议,中国科协咨询服务中心主要在宏观层面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有效平台的搭建,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的工作提供政策指导、智力支持;秦皇岛开发区具体负责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建设、运行与管理,重点负责企业需求的征集、调研,院士专家对接,追踪问效,总结经验,典型推广等具体工作。

自成立以来,该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不但能把院士专家邀请来,而且还把企业的研发团队带出去,与院士专家广范围、多角度地进行接触与合作,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解决区内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活动中高端领军人才紧缺的矛盾。

该中心不断完善院士专家数据库、企业需求数据库和项目数据库建设,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收集秦皇岛市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帮助其寻找与技术需求对口的院士专家;通过中国科协咨询中心,了解一些院士专家及技术团队的科技成果,为这些科技成果寻找对口的载体企业,进行成果孵化、产业化的联系落实工作。

截至目前,经河北省科协批准,秦皇岛开发区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和科技专家企业工作站4家。11家工作站共聘请院士专家26名,其中院士7名,专家19名。此外,秦皇岛开发区院士专家数据库有渠道联系的院士专家41名,企业需求数据库收集本地企业的技术需求45条,项目数据库有关资料正在收集中。

同时,该中心把建站工作与加强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结合起来,让企业科协成为工作站的基础,把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和和工作站建成“院士专家之家”,让进站的院士不仅体会到工作合作上的愉快,还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探究服务方式 学习先进经验

秦皇岛是著名的休闲避暑胜地,该中心充分利用院士专家来秦休假疗养的机会,积极搭建多种服务平台,开展一系列的科技对接及服务活动。

2011年8月10日,“2011院士专家秦皇岛行”活动在秦皇岛开发区隆重举行。活动邀请了张锡祥院士、刘尚合院士、天津工业大学校长杨庆新教授、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书记赵刚研究员和刘尚合院士的研发团队等各位院士专家走进秦皇岛,走进开发区,与开发区前景光电、天业通联、康泰医学等近20家企业进行互动交流活动。

刘尚合院士带领其研发团队在开发区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现场调研企业需求,并就与前景光电公司合作建设电梯电磁兼容实验室提出指导性意见,对该公司研发的健康风险评估系统提出了改进意见;张锡祥院士及其团队与川速微波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联系,着手进行技术合作。

同日,该中心还成功承办了第二届全国电磁环境效应与防护技术学术研讨会。王小谟院士、张锡祥院士、刘尚合院士分别作了关于“电磁云计算”、“强微波反无源侦查电磁环境分析”与“电磁环境效应与赛博空间”的报告,徐桂芝教授等5位专家也做了专题学术报告,全国各地180多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秦皇岛市开发区科协组织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人员先后到湖北襄阳、辽宁沈阳等建站较早的城市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启发工作思路。通过学习,中心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建设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和工作站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明确了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和工作站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进一步坚定了做好此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大家一致认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科技工作者更好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有效平台。

该中心通过与院士专家的合作,企业在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诸方面收到显著成效,对产学研结合促进创新体系建设具有战略意义。正如刘尚合院士在讲话中指出:“建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搭建了院士专家与企业的桥梁,是科协系统一项创新性工作,不仅可以解决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还为科技工作者、院士专家搭建了新平台,要把这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从而对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技术人才培养和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秦皇岛开发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的建立构建起了以政府为“红娘”、以企业为主体、以院士专家为智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创新园区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提升了秦皇岛开发区的科技创新水平。

展望未来,秦皇岛市科协下一步将依托开发区,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使服务中心成为全市科技攻关的人才库和智囊团,大力吸引全国各地专家到秦皇岛传道、授业、兴业,联姻智库,合作共赢,将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和工作站建设成为交流合作的“立交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科技兴市的“根据地”。

篇5:智库校企合作

陈卫莉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管理学院,重庆400052)

篇6:智库校企合作

下午好!

很荣幸受邀出席今天的盛会,与大家共享并见证荣鼎通集团打通中西,把健康的食材和幸福厨房的理念引进中国取得的成果和宏大的规划。我代表重庆江北财经培训学校.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重庆教学部、重庆奥普兰商业有限公司对此表示祝贺 ,同时今天我方和荣鼎通签订2份战略合作协议成了收益最多的单位因此表示感谢。

下面我就校企合作平台合作事宜做如下分享:

深化校企合作 共建多赢局面

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延伸发展,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于2007年在重庆成立教学部,和重庆江北财经培训学校合并办公,是一家集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教育、总裁研修、企业内训、企业咨询、人才预职培训、校友服务、校企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教育培训单位和平台服务单位。我校和荣鼎通集团达成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对我方的办学、我方平台以及其它社会服务工作都有受之不尽的好处,同样对荣鼎通及合作伙伴也是多赢的大好事。

(一)首先,我方授牌荣鼎通集团成为我校的“教学实践与校友联谊基地”,我校将不定期组织学员、校友到企业参观考察,帮助创办企业内刊或网站,为企业组织宣传策划活动,请高管开讲座、分享经营管理经验、创业经验、人生感悟、指导就业等,企业有条件优先为学员提供学习机会、实习机会、就业机会、创业机会;

(二)另外 荣鼎通授牌我方为“企业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在培养企业现有人才,也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为企业选拔、定制培养人才,同时校企可联合创建”企业商学院“。校方成为企业发展、升级的智力库、人才库。

(三)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方承诺利用办学资源、校友资源在企业发展中需要的金融服务、人才培养、外部资源方面尽力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也期望企业尽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今天与荣鼎通的战略合作加强了校企联盟的力量,为其它校友企业增加了合作交流的新机遇。重庆奥普兰商业有限公司是我校办学中学员抱团发展的典型代表,公司由几名核心校友代表牵头,在学校的助推下众筹的平台公司。

公司经营了一个集餐饮娱乐会务交流为一体的会所,我们叫做“窝子”,旨在打造一个以西财校友,各界精英人士为核心,以大爱传承理念为指导,集执善爱心、文化交流、人脉共享、合力发展等为一体的线下交流平台。

同时公司的线上平台“窝子好产品电商平台”已上线,旨在帮助校友推广最健康、最绿色、最富营养价值的洋产品、土产品,好产品,此举正和荣鼎通“健康、高品质”的产品理念一致,故达成今天的战略合作,我方将把荣鼎通的进口好产品作为主推的洋产品。在此面向与会的其他企业发出诚挚邀请,把你们的好产品放到我们的平台来跑跑。

篇7:校企合作政策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职业教育模式。”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而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模式,日本的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手中的教育”,这些国家的经验证明: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人才的培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发达国家之所以取得校企合作的成功在于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扶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校企合作的政策,笔者所在的常州近期也由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确立财政专项经费奖励和扶持优秀的校企合作项目,并提出要实现校企合作的“五共”模式,即:共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共同参与职教办学、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但是,目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将形成校企之间“合作双赢”的局面。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实施的主要问题(一)职业院校对扶持政策学习宣传不够

一些职业院校领导对有关校企合作的扶持政策不了解,学习、宣传工作做得还很不够,没有认识到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上应当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只有职业院校先动起来,校企合作才能达到新的高度。(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许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仅仅停留在解决部分学生就业或实习这种浅层次的合作,没有把校企深度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三)职业院校自身的瓶颈

一些职业院校存在管理水平落后、办学模式普教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脱节,学校也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失去了吸引企业的魅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上的变革。没有学校的变革,为校企合作做好准备,有效的合作机制是不可能形成的。(四)企业顾虑较多

目前,我国企业对校企深度合作积极性不高,认为劳动力现在是供大于求,不愿意承担义务,没有看到合作能够给企业带来重要的和长期的人才和技术上的支持。一些企业对合作不热心,有的对优惠政策不了解,还有一些企业担心合作培养的人才不能为自己所用。“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企业需要”是校企合作深层推进的基本原则,只有让企业尝到合作的甜头,校企合作才能实现“整体联动动、深度运作”。

二、对我国现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解读

美国政策学之父拉斯韦尔认为,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校企合作扶持政策对校企合作、特别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起着重要的影响。校企双方掌握和运用校企合作扶持政策,将有助于提升校企合作办学的水平,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转变和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一)对企业的优惠与奖励

国外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大部分是一些雄厚实力的大企业、大公司或跨国集团,他们生产力水平较高,在激烈竞争中迫切需要新的技术人才,而且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过渡,科技发展带来社会生产部门对大量的专门人才需求,因此他们愿意与学校合作,在共同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研发新产品。他们能够提供较雄厚的资金参与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提供坚实保障。在校企合作的收益中,他们注重校企合作的成果可转化为生产力的收益和人力资本的收益。而我国大部分企业为中小企业,技术能力普遍较低,承担技术转化失败风险的能力不强。但我国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也提供了一些优惠与奖励政策。例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发[2006]4号)精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其中涉及到七方面十九条对企业优惠政策;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2007]4号)第十五条指出“:对积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管理规范、成绩显著的学校和单位,以及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支付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报酬、意外伤害保险等费用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7]42号)规定执行;对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展产学研结合,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对企业资助和捐赠职业院校用于教学和技能训练活动的资金和设备费用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品、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校企合作的成本,并能够获得国家的资助,企业通过合作将得到人才、技术、资金三方面的支持。职业院校应当向企业宣传这些政策,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得到实惠。(二)对学校优惠

政策不仅对企业有优惠奖励政策,对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也有许多优惠: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等文件都有相关规定;校企合作开展情况,作为国家重点示范性院校评估备案的必要条件(教育部和劳动保障部有关评估标准要求),有专项资金配套;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成绩突出职业院校,将授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中办发[2006]15号规定),有专项资金及相关优惠政策配套,并优先推荐申报中央财政实训基地建设和国家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项目(中办发[2006]15号),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重点计划项目,如中办发[2006]15号文件提出的劳动保障部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实施的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火炬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品、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规定,进行技术收益免税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规定:政府举办的职业学校设立的主要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由学校出资自办、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职业院校应当充分用足用好这些优惠政策,实现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政策的实施策略

20世纪4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谆谆告诫全党:“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实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切实用足、用活、用好政策,让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要掌握政策实施的策略。(一)推进“三区联动”建设策略 “三区联动”就是将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科技园区或经济园区、城区捆绑在一起,充分用活用好区域内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带动区域内科技和文化产业发展,并形成具有产学研特点的园区化发展态势,进而打造一个城区的产业和人文特色,以产生综合效应。推进(科技)园区、校区与城区三位一体建设,争取各方面的优惠政策。“三区联动”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有:韩国的大德、日本的筑波、台湾的新竹以及上海的张江、杨浦、漕河泾、紫竹等。

(二)创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策略

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我国也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它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支持,进而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三)兴办校办企业策略

兴办校办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策略就是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有实力的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兴办企业,实施科技和经营理论成果转化;或建立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兴办校办企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化解学校风险;二是要增加企业科技含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四)依托行业优势策略

行业自主办学或职业学校与行业协会(企业)进行全面合作。只要在制度、组织和机制上加以完善和创新,必能有新的飞跃。依托行业优势,走校企合作之路,回报丰厚。依托行业优势策略,可以实现“两个转化”:把经济优势转化成学校的办学优势,又把学校的办学优势转化成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优势,从而形成与经济互动的局面,达到与行业企业共赢的目的。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做法主要有:共建产学合作机构(支柱产业/名特优产品)、共建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共建课程(精品优秀课程)、共建实践基地(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等。(五)校企项目式合作策略

校企项目式合作的策略主要有:联合申报科技项目。可以申报高新技术产品、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也可以联合举办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办学项目有:举办二级学院、专业培训(如德国的SAP)等。(六)校企股份合作策略

篇8:智库校企合作

关键词:中美教育,教育智库,教育改革,探索

一、引言

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上的大国, 也是在人文教育方面非常重视的两个国家, 美国的现代化教育实行比较早, 也有着比如哈佛大学, 斯坦福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的大学, 在教育方面有着很多成功的经验, 中国从孔子开始, 已经有几千年的教育历史, 但是真正的现代教育开始于近代的几十年, 从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来说, 相比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这三十多年也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 但是一直没有完成, 互相借鉴, 互相学习, 也是中美教育智库建立的意义。

二、中美教育智库合作的发展历程

智库也被称为思想库, 是一个思想的工厂, 有着某一方面比如对于科学, 艺术, 教育等方面的明确的目标, 并为此进行研究和时间, 提出一些先进的观点, 类似于头脑风暴, 智库的存在对于推动世界的全球化, 以及人们的人文意识的提高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教育的智库的建立, 也将会推动教育的全球化作出很大的贡献。

教育智库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的教育大国, 美国的现代化教育实行比较早, 依托着哈佛大学, 斯坦福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的大学, 在教育方面有着很多成功的经验, 而中国从孔子开始, 虽然在教育上面已经有几千年的教育历史, 但是真正的现代教育开始于近代的几十年, 中国这三十多年也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 但是一直没有最成功的方案, 可以说, 一直在进行探索教育阶段, 因此, 和美国的教育智库合作拓展, 也是对中国的教育体系的不断地进步和改革。

多年以来, 中美智库已经展开了很深入的合作, 在双方的教育改革的沟通交流以及教育思想的提出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习近平主席的访美, 也将教育智库作为一项重要的议题, 并且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等文件, 中美智库的合作也应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因此, 为了中美双方在教育交流上更加的深入, 提高两国在教育智库方面的李璐能力, 应该加强中美双方在教育智库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提高智库管理人员的教育思想水平, 促进中美的教育智库在思想方法, 教育理论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共同交流以及合作。

三、中美教育智库的教育改革探索的意义

基于中美教育智库对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中美教育智库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近几年, 中美之间教育交流日益频繁, 很多的中国教育工作者都到美国的大中小学进行交流和参观, 与美国的教育界人士进行交流, 对于中国的创新型教育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留学生到美国的数量也日益增多, 平均每三个美国的留学生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美国的学者也到中国的学校进行交流, 并多次就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这些工作对于中美教育智库的教育探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四、中美教育智库的教育改革探索

加强中美教育智库对于教育的共同改革探索, 在双方的教育改革探索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一) 加强交流合作

要完善对话机制, 加强互相之间的交流, 建立中美高端教育智库联盟, 成立联盟之后, 组建专业的教育专家团队, 针对教育问题定期的开展讨论, 并进行专业的研究和探索, 围绕着教育研究, 决策和创新的几个方面, 对新世界的教育创新以及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创业教育, 区域的教育改革以及教师队伍的培养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力争能够探讨出更多的符合中国现状的教育理论, 能够切实的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二) 加强教育创新改革的发展

美国有很多的教育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 比如上课的时候, 并不是非常机械的进行课堂教学, 可是灵活机动的进行随机教学, 这在中国是没有的, 另外, 对于教育硬件的投入方面, 美国对于教育的投入是国家的重点关注的点, 学校的设施都是最先进的, 对中国来说, 也需要借鉴这些, 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也是国家的未来, 只有把学生的教育问题放在重中之重, 才能够建立创新的教育制服, 中国有很多的大学, 但是世界一流的大学不多, 教育发展也不均衡, 中美教育智库的建立可以为中国的教育欠发达地区提供一些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促进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

五、结束语

中美教育智库的建立, 意义不仅在于促进了中美双方的教育的互相交流和完善, 同时也将给其他的国家的教育改革做出一些帮助, 很多的经验和方法, 可以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改革一些借鉴, 并且为了其他的国家的教育改革, 促进世界的教育共同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这是关乎世界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意义, 并且是构建人类文明以及建立和平发展的未来的应作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郝平.加强中美教育智库交流合作推进教育改革发展[J].大学 (研究版) , 2016-06-15.

[2]首届中美教育智库对话在京举行[J].新课程研究 (上旬刊) , 2016-07-01.

[3]杨宇冠.中美法学教育合作机制探索——中美法学院院 (校) 长会议综述[J].政法论坛, 2005-06-30.

篇9:智库校企合作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活教育 校企合作联盟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关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校企合作强调的是高职院校的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的结合,体现了陈鹤琴先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思想。校企合作是活教育课程论在当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下的新体现。

1 校企合作联盟的总体目标和合作原则

校企合作联盟的总体目标是在各个相关高职院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以专业或专业群为基本单位,联合当地经济发展区域的行业、企业事业组织和机构,成立校企合作联盟,通过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新平台,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有力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联盟是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下进行的。

2 校企合作联盟的组织机构

校企合作联盟可以由校企合作联盟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理事会组成,按照专业群成立专业合作联盟。

3 校企合作联盟会员单位的互利共赢关系

作为校企合作联盟的成员,必须具有互利共赢的条件,才能够使合作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行业企业等联盟会员单位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联盟获得以下主要权利与利益:

(1)有相关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的信息知情权;(2)参加联盟组织的各种合作与交流活动,应邀出席相关高职院校重大活动;(3)与相关高职院校共同进行各种形式校企合作项目;(4)优先使用科技成果;(5)优先选拔相关高职院校毕业生;(6)评聘兼职教师;(7)在相关高职院校设立企业奖学金;(8)使用相关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场所;(9)享受招生选择性计划名额;(10)在相关高职院校校园网、校内公共教学科研场所宣传企业与企业文化。

与此同时,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合作方可以为相关高职院校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承担相关高职院校师生实习实训基地义务;向相关高职院校推荐兼职教师;协助相关高职院校各相关专业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等教研活动;赞助职业教育基金;优先录用相关高职院校的合格毕业生等等。

4 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

4.1 教学模式

基础模式是指相关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教学指导方案,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合作中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到校兼课;相关高职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双方共同评价教学效果。其合作可延伸到共同开展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以及相关高职院校教学项目研究等领域;企业可向相关高职院校提供实习设备和原材料,改善相关高职院校实训、实习条件。

4.2 基地模式 (下转第29页)(上接第8页)

为保证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适应企业需求,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较强的企业作为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就业前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运营环境和节奏,提高岗位适应能力。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建立由相关高职院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的实训(实习)基地。

4.3 订单模式

院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按照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计划和技术要求,对学生实施量身定制培养。实施订单培养的班级可以采取冠名制管理形式。

4.4 创业模式

院校与企业以各自的优势资源为资本,就一个创业项目进行合作投资,共同管理,共享效益。

创业项目可以是一个企业(如工作室、旅行社、咨询公司等生产经营性实体),以校办企业形式开展工作,可以享受校办企业的相关政策。创业项目还可以是一种研发产品或技术,校企专业共同开发,共同享受高校科研项目支持,共同享受科研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5 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1)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研究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研究开发相关专业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工作;(3)實习实训,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方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共同参与对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完成效果的考核与评价;(4)科研开发,校企专业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工作,共同享受科研成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5)职工培训,利用相关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定期对合作企业的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培训,培训工作可以共同进行。(6)师资培训,利用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优质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相关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培训,提供挂职锻炼(训练)机会;(7)联合创业,相关高职院校与企业以各自的优势资源为资本,就一个创业项目进行合作投资,共同管理,共享效益。(上述联合创业模式)(8)顶岗实习,学生以实际员工的身份定岗参加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9)订单培养,通过企业命名方式设立专业班级组织,运用企业的文化、技术、素质要求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10)设立奖励金,以企业命名的形式设立经学金、奖教金,通过奖励金的评比活动,宣扬企业的文化和精神,鼓励优秀的师生争先创优。(11)社区服务,校企合作以双方的资源优势开展对企业、相关高职院校和社会的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义务的;(12)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3)就业基地,通过合作,吸引和鼓励企业定期接受相关高职院校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建立就业基地;(14)校企文化建设,利用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相关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文化品位,使学校教学科研场所和校园建设更加具有职业文化特征,使企业更具人文科技的精神特征。

上一篇:茶圣陆羽小时候的故事下一篇:暴躁的反义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