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2024-04-22

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共14篇)

篇1: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诗词大全

上元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细细香尘暗六街,鱼鳞浅碧暮云开。

新妆褰幕全身见,误马随车一笑回。

酒酽顿忘风力峭,夜长犹恨漏声催。

京华旧侣雕零尽,短鬓成丝心未灰。

篇2: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丁酉上元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士女拥千重。

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帘掣火龙。

信马随车纷醉侠,卖薪买酒到耕农。

篇3: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品牌的塑造有利于降低消费者购买旅游产品无形服务的风险,为旅游者提供消费导向,并产生持久的扩散效应,从而获得游客的普遍认可,巩固旅游地与游客间的关系。大宋上元灯会作为开封本地传统民俗节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传承性、不可复制性,所以把“宋文化”作为品牌塑造的出发点,在节庆旅游市场上具有垄断性。

一、大宋上元灯会的定位策略

(一)重新定位:将“开封市龙亭灯展”更名为“大宋上元灯会”

旅游节庆品牌定位会在不同生命周期随着市场竞争情况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重新定位可以使原有形象焕发生机,产生新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大宋上元灯会”这一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是在原有“开封市龙亭灯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2015年之前,冲着“北宋皇宫旧址”来的游客很多,冲着“龙亭灯展”来的游客寥寥无几。龙亭灯展的市场定位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市场竞争和旅游者需求。想要让更多的人认识龙亭灯展,想要把北宋第一节庆活动推向全国,就必须对龙亭灯展进行重新定位,塑造一个鲜明的形象,并大力进行宣传推广。

(二)领先定位:“中原地区第一大灯会”(中原第一灯);“元宵佳节观灯,唯有北宋开封(大宋东京)”

通常人们对“第一”、“唯一”或“之最”的旅游地或景区具有明显的崇拜心理,领先定位正是利用了游客的这种心理。[2]率先提出“中原地区第一大灯会”(中原第一灯)的定位有利于在和同处中原腹地的西安城墙灯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如若日后洛阳、郑州等省内城市也要发展灯会,开封就已在心理上抢占先机。所以,此种定位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中部六省。

(三)比附定位:“不用到四川,照样看灯展”

比附定位,也称跟随定位,是以竞争者中最高地位的形象作为参照,借用竞争者的市场影响来突出自己,依附竞争者来定位。大宋上元灯会通过和自贡灯会在旅游者中根深蒂固第一位的形象相比附,借助自贡灯会“天下第一灯”的名气,牢固地稳定第二位的形象。这样的定位一是向潜在旅游者传达了开封大宋上元灯会和四川自贡灯会在品质上的同一性,二是在心理上缩短了潜在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开封之间的距离。由于自贡市和开封市地理位置相距较远,在春节期间,大宋上元灯会和四川自贡灯会具有不同的客源市场,且这种定位的主要目标市场是距离四川省较远的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以及河南省其他城市,所以不会出现开封市打广告游客却流向自贡市的情况,所以在采用比附定位的同时和自贡市做好协同合作关系,互相宣传推广,不仅不会争抢客源,还可以形成互送客源的双赢局面。

(四)空隙定位与资源支撑定位:“重现千年盛世,感受宋式狂欢”

空隙定位的核心是树立一个与众不同、从未有过的主题形象。资源支撑定位则是要将节庆产品中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提炼成旅游形象。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越是新鲜、独特的形象,越能引起旅游者的关注和好奇,因而越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使其转化为旅游行为。所以,同样是灯会,同样是元宵灯会,开封所具有的大宋皇城的历史文化背景便是大宋上元灯会独有的鲜明形象依托和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另外,将开封已经形成品牌的清明文化节大巡游活动嫁接到大宋上元灯会上,举办宋式狂欢派对、上元花灯大巡游等活动,这是其他灯会举办城市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五)利益指引定位:“上元浪漫逍遥城,相约提灯聚开封”

利益指引定位强调突出游客的特殊利益,针对特定客源市场形成特殊旅游形象。若非商业炒作,只因牛郎织女相会就将七夕节定为中国的情人节是十分不恰当的。相比,古代女子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迈出家门,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从“众里寻他千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些广为流传的词句中便能感受到北宋上元节期间的浪漫气息。此处的逍遥取“优游自得,优哉游哉”之意,旨在传递给潜在旅游者一种信息:在灯会期间来到开封,就可以达到无拘无束的逍遥境界,闲庭漫步,身体不受羁绊束缚,休闲放松,心灵得到自由放逸。

二、大宋上元灯会品牌识别系统设计

将大宋上元灯会打造为旅游节庆品牌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大宋上元灯会的名称、标示、符号等的组合运用,即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商标,通过商标注册,在法律意义上界定旅游节庆品牌的使用权、所有权等;二是大宋上元灯会在旅游节庆品牌在文化层面与心理方面的意义,即包括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可度等在内的品牌口碑。

在大宋上元灯会形象塑造方面,要关注该品牌的识别系统设计。旅游节庆的视觉识别系统VI(Visual Identity System)是指那些直接刺激人们的视觉神经,在人的大脑里迅速形成记忆的节庆识别物,如节庆的节徽/标、会旗、主题口号、吉祥物、标准字与标准色、广告设计、会场布置、纪念品以及节庆形象代言人等。旅游者通过对视觉识别物的零散感知,慢慢形成对节庆品牌的记忆与识别。

(一)大宋上元灯会品牌基本部分

节庆名称:中国开封·大宋上元灯会

节庆时间: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月三十

主办方:开封市人民政府

(二)大宋上元灯会品牌形象宣传口号

在对大宋上元灯会进行分析定位之后,旅游形象定位要用精炼的语言即主题口号表现出来。大宋上元灯会的形象宣传口号设计要以开封的自然社会环境为背景,以灯会的景观资源为基础,将灯会最具优势的特征加以提炼,概括成一句主题口号,以达到打动旅游者的目的,激发其亲临实地一游。旅游地形象宣传口号的创意设计方法很多,在大宋上元灯会的口号设计中,采用从旅游地的资源、文化、历史等方面特征来设计宣传口号的资源支撑法和从游客需求出发,向游客传递一种信息——通过到旅游目的地旅游,游客将获得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与体验的利益指导法。

(三)大宋上元灯会品牌形象标志与吉祥物

大宋上元灯会的节庆标志是品牌形象可识别系统中最直观的部分,也是最容易被游客或潜在旅游者感知的部分,在宣传营销中起着“旅游形象面孔”的作用。大宋上元灯会形象标志的设计就是要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复杂的旅游特性通过简洁明了的旅游品牌标志有效传递给游客,“寓复杂于简约”是进行旅游标识设计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大宋上元灯会的文化内涵,以及想要传递给游客的信息,在进行标志设计时不可缺少的几个元素为“北宋”、“灯笼”、“开封”,色彩系统要体现灯会所传达的“喜庆”、“热闹”、“浪漫”的基调,要能看到灯会背后的象征意义,东风夜放花千树,盛世昌明在开封,花灯与烟火带来光明和温暖,传播希望和力量。

(四)大宋上元灯会品牌象征人物

聘请知名人士作为形象大使,代表旅游地形象从而增强旅游地形象的感召力,已经成为众多旅游地的重要选择。但从资金预算方面和文化背景方面,品牌虚拟代言人比起明星代言人更为合适。虚拟代言人在食品、日用品、服装等各个行业都有所运用,但在旅游行业除了一些OTA品牌尚未有企业或品牌使用。大宋上元灯会若能打造一个全新的虚拟代言人,将会让这一旅游节庆品牌迈上一个新台阶。大宋上元灯会可以利用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等历史人物作为象征人物。首先,龙亭公园景区是大宋上元灯会的主会场,其次北宋时期的上元灯会流行官民同乐,宋徽宗赵佶和京城名妓李师师的故事也充满着传奇的浪漫色彩。另外,如今科技发达,可以让虚拟人物活起来,在现实中和游客进行交流。

三、结语

篇4:北宋上元节风俗画

北宋时代,“太平日久,人物繁阜”,“时节相次,各有观赏”,元宵就成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尤其是在京师汴京。这首词就描写了汴京上元之夜灯节的情况。

词的开篇从天空景象和季节入手,表现元夕的自然季候特征。上元之夜,明月正圆,银河显得明而淡。此时春虽已至,但余寒犹厉,时有反复,故春意忽深忽浅。

“红莲”句转入写灯。“红莲”即扎成莲花状的灯。满城尽是手持红莲灯的人,可见节日之热闹。“开”字又从莲花本身生出,花与灯两意相关,给人以欢快的美感。

“禁街行乐”二句,写京城观灯者之众,场面之热闹。“禁街”指京城街道,元夕夜,老百姓几乎倾城出动,涌到街上去行乐看热闹,弄得到处灰尘滚滚;而仕女们的兰麝细香,却不时扑入鼻中,使人欲醉。此时词人把视线移向天上,只见一轮皓月,似多情的伴侣,“随人近远”。这种现象,常人亦有所感觉,但经词人灌入主观感情,出以新巧之笔,便见不凡。它与上句“暗尘香拂面”结合起来,写出兼有人间天上之美的元夕之夜的丰富色彩。

下片又转回写灯节的热闹,而笔墨集中于君王的游赏。“天半鳌山”句,写皇帝坐在御楼上看灯。“鳌山”是元宵灯景的一种,把成千上万的灯彩,堆叠成一座像传说中的巨鳌那样的大山。“天半”形容其高。“凤楼”就是宣德楼,“两观”就是它的东西两“阙亭”。《东京梦华录》载:“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皇帝坐在楼上观看,鳌山上千万盏熠熠发光的彩灯,璀璨辉煌,使他感到十分悦目赏心,故曰“光动凤楼两观”。皇帝是垂下帘子来观灯的,“朱帘不卷”句,就是说的这种情况。而有了“东风静”三字,则自然与人事相融洽的境界全出。

“玉辇将归”三句,写皇帝回宫。《东京梦华录》又云:“至三鼓,楼上以小红纱灯球缘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车驾返内矣。”这时候,楼上乐队高奏管弦,乐声鼎沸,仿佛从云外传来。《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节说:“驾回则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前后从驾臣僚,百司仪卫,悉赐花。”因此皇帝回宫时,臣僚们帽上簪着宫花,在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了。这样写臣僚跟着归去,是很生动的。

这是一首写节序风物的词。它提供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元宵风俗画面,特别是皇帝观灯的画面,富于认知价值。继承前人处亦能有所变化,描写也比较生动。

篇5: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上元前一日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异县客游久,今年春事迟。

峭寒增酒价,微雨恼灯欺。

老态人未觉,孤愁心自知。

篇6: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上元夫人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排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

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

篇7: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上元夫人

作者:蜀宫群仙朝代:唐体裁:七绝 思量往事一愁容,阿母曾邀到汉宫。

篇8: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上元戏呈贡父

作者:王安石朝代:北宋 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别开阊阖壶天外,特起蓬莱陆海中。

尽取繁华供侠少,只分牢落与衰翁。

篇9: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留别,留别上元夫人,留别的意思,留别赏析 -诗词大全

留别

作者:上元夫人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萧郎不顾凤楼人,云涩回车泪脸新。

愁想蓬瀛归去路,难窥旧苑碧桃春。

篇10: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奉酬元相公上元

作者:徐凝朝代:唐体裁:七绝 出拥楼船千万人,入为台辅九霄身。

篇11: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送裴宣城上元所居

作者:李嘉v朝代:唐 水流过海稀,尔去换春衣。泪向槟榔尽,身随鸿雁归。

篇12:《上元侍宴》翻译赏析

《上元侍宴》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前言】

《上元侍宴》,原名《正月十四夜扈从端门观灯三绝》。这一首是典型的应制诗,封建时代皇帝临朝,礼仪最繁琐,等级最森严,皇帝高高在上,臣子战战兢兢。但诗人却把它描绘得庄严肃穆,典雅隆重,完全是一派歌功颂德的景象。

【注释】

上元:指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侍宴:臣子赴皇帝的宴会。

淡月:淡淡的月光。

疏星:稀疏的星星。

建章:汉代的皇宫名,这里借指宋代皇宫。 即建章宫。

仙风:这里喻宫中吹来的风。

御炉:皇宫中用的香炉。

鹄立:像天鹅般引颈直立。

通明殿:玉皇大帝宫殿名。借指宋皇宫。

红云:比喻穿红袍的侍臣。

玉皇:天宫中最高的统治者,借指宋帝。

【翻译】

淡淡的月光,稀疏的星星围绕在建章宫,皇宫的气象犹如仙境一般,香烟缭绕。文武百官毕恭毕敬地站在通明殿前,等候皇帝驾到,这场景,就象一朵朵红云捧着玉皇大帝一般。

【赏析】

首句“谈月疏星绕建章”描绘出仙境般的宫殿外观:淡淡的月光清冽,寥寥的寒星闪烁,巍娥的宫殿在它们的环绕下,恍若天上宫阙,缥缈犹如仙境,照映着雄伟的建章宫。月谓“淡”,星谓“疏”,有两重含义。一是实写正月十五特有的景象。十五月圆,群星自然隐烁稀疏,不可能繁星满天。而时值冬末春初,月光寒淡,不会象八月十五皓月当空,清光四溢。所以暗示了时令;二是要使月和星与建章(宫殿)构成一组完整意象。诗人用了个“绕”字点明宫为主,星月为宾的关系,为全诗定下了飘飘若仙的.基调。同时,也以宫殿与星月的关系来暗示君臣关系,从而为诗的最后两句实写埋下伏笔。

次句“仙风吹下御炉香”承上而来,将上句创造的气氛坐实为仙境。写宫殿内景:似是天上宫阙,阵阵仙界之风吹过,吹送着御炉前的袅袅香烟,使偌大的皇宫清香流荡。诗人以馥郁香气的到来,暗示了皇帝即将驾临。

三句“侍臣鹄立通明殿”,照应诗题“待宴”。写侍宴的群臣像鸿鸽一样,引颈肃立,宫殿满堂生辉,气氛庄严而祥和。此时,群臣们静立恭候皇帝驾临,但诗人此时已犹如置身仙境、浮想联翩。“鹄”,一说指天鹅,一说为鹤。这里应理解为鹤。因为不仅鹤立与鹄立是同义词,而且更重要的是释成鹤更增强了仙界的气氛。鹤在古人看来是仙鸟,称为仙鹤,认为它们是神仙的座骑。在诗人眼中,此时群臣们象仙鹤一胶引颈挺立,静待主人的骑乘。“通明殿”,表面上指举行宴会的宫殿灯火通明,金碧辉煌,而实际双关天上玉帝的宫殿。“上帝升金殿,殿之光明照于帝身,身之光明照于金殿,光明透彻,故为通明殿。” (宋代王十朋注引《敦误明星保留传》)典故的妙用,更增添了仙界气氛。

篇13:解语花·上元原文、翻译及赏析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耍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耍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耍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耍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解语花·上元》注释

解语花:词牌名。相传唐玄宗太液池中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设宴赏花。群臣左右为莲花之美叹羡不已,玄宗却指着杨贵妃说:“那莲花怎比得上我耍解语花呢?”后人制曲,即取以为名。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焰指:燃着耍指烛。一作“绛指”。

浥:沾湿。

红莲:指荷花灯。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素娥:嫦娥。

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

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钿车:装饰豪华耍马车。

飞盖:飞车。

《解语花·上元》鉴赏

从艺术表现手法看,这首词确有一定特色,不独“措辞精粹”,而且设想台奇,构思巧妙。谭献评《词辨》,于周邦彦《齐天乐》起句“绿芜凋尽台城路”评词“以扫词生”,这首词的起句也是如此。元宵佳节,到处都是辉煌灯火,所谓“东风夜放两千树”:而作者却偏在第一句用了一个“销”字,意谓通明的蜡炬在风中逐渐被烧残而销蚀。但由于第三句“两市光相射”骤然振起,可见元宵的灯火是愈燃愈旺,随销随点,纵有风露,不害其灿烂闪灼的。特别是第二句以“露浥红莲”夹在两句之间,得虚实相映之妙,就更见出作者得“以扫词生”了。“绛蜡”是真,“红莲”是假,“风销绛蜡”是写实,“露浥红莲”则近于虚拟,由于在灯烛的映射下莲两灯上宛如沾湿了清露。这就不仅写出节日的盛妆,而且还摹绘出台春的生意。此正如孟浩然的《春晓》,尽管他说“夜来风雨声,两落知多少”,人们读了却并无“落红满径”的残春之感,相反,倒显得春色无边,仿佛预见到万紫千红即将呈现。那是由于诗人写到雨后初晴,晨曦满树,既然处处鸟啭莺啼,足见春光正艳。这与此词同样是“以扫词生”。当然,周词毕竟含有消极成分在内,第一句也同下片“旧情衰谢”、“舞休歌罢”等句暗自呼应。因词元夜灯火纵然热闹通宵,也总有灯残人散之时的。

下面“桂华流瓦”一句,人们多受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影响,认词“境界”虽“极妙”,终不免遗憾,“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特别是王氏对词中用代字的意见是十分苛刻的。他说:“词忌用替代字。……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这就使人觉得周邦彦此词此句真有美中不足之嫌了。其实《人间词话》的评语未必中肯,至少是对词用代字的意见未必适用于这首周词。诚如王氏所云,那只消把“桂”字改成“月”字,便一切妥当。然而果真改词“月华流瓦”,较之原句似反觉逊色。个中三味,当细南之。这首词的好处,就在于没有落入灯月交辉的俗套。作者一上来写灯火通明,已极工巧之能事;此处转而写月,则除了写出月色的光辉皎洁外,还写出它的姿容绝代,色香兼备。“桂华”一语,当然包括月中有桂树和桂子飘香(如白居易《忆江南》:“山寺月中寻桂子”)两个典故,但更主要的却是词下面“耿耿素娥欲下”一句作铺垫。既然嫦娥翩翩欲下,她当然带着女子特有的香气,而嫦娥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正应如桂两一般,因此这“桂华”二字就不是陈词滥词了。这正如杜甫在《月夜》中所写的“香雾云鬟湿”,着一“香”字,则雾里的月光便如簇拥云鬟的嫦娥出现在眼前,而对月怀人之情也就不言而喻,昔曹植《洛神赋》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警句刻画出一位水上女神的绰约仙姿,杜甫和周邦彦则把朦胧或皎洁的月光比拟词呼之欲下的月中仙女,皆得异曲同工之妙。周词这写月的三句,“桂华”句宛如未见其容,先闻其香;“纤云散”则如女子搴开帷幕或揭去面纱;然后水到渠成,写出了“耿耿素娥欲下”。如依王说,不用“桂华”而迳说“月明”,则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一栩栩如生的场面,读者也不会有飘飘欲仙的感受。上面所说的美成此词设想台奇,构思巧妙,正是指的这种表现手法。

然而作者的笔触并未停留在这里,他又从天上回到人间,写“时序风物”和“人家宴乐”之盛美。但作者把这些全放到背景中去写,突出地写只有在良辰佳节才出来看灯赏月的女子,故紧接着绘出了“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的窈窕形象。“淡雅”二字,恰与上文“素娥”相映衬。“萧鼓喧,人影参差”是写实,却用来烘托气氛,体现闹中有静;而以“满路飘香麝”作词上片小结,到底是因人间有衣裳淡雅而又馨香满路的“楚女”引起作者对团?而明朗的皓月产生了“耿耿素娥欲下”的联想和幻觉呢,还是用月里嫦娥来衬托或拟喻人间的姝丽?仙乎,人乎,那尽可由读者自己去补充或设想,作者却不再饶舌了。此之谓耐人寻味。

上片是作者眼前目击之景,下片则由当前所见回忆和联想到自己当年在汴京元宵赏月的情景,用“因念”二字领起。结尾处的今昔之感,实自此油然而生。“都城放夜”是特定的时间地点:“千门如昼”写得极空灵概括,然而气派很足:“嬉笑游冶”转入写人事,即都中士女在上元节日总的活动情况,其中也包括作者在内。这些都是写上元应有之文,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可是着重点却在于“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这大有“晚逐香车入凤城”(张泌《浣溪沙》)的味道。柳永在一首《迎台春》的词里写汴京元宵的景况也说:“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两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与周词所写,意趣正复相同。不过柳词朴实坦率,直言无隐;周词委婉含蓄,比较收敛而已。柳词是客观描述,周词则由上片的眼前风物回顾当年,情绪上是由波动而克制,终于流露出年华老去,“旧情衰谢”的`无可奈何之感。故两词风调仍复不同。这里对“自有暗尘随马”一句想多说几句。历来注家于此句都引苏味道《上元》诗中五六二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轼《密州上元》词则反用其意,说是“更无一点尘随马”。而周词此处的用法似与苏味道诗略异其趣。意思是说女子坐着钿车出游,等到与所期男子在约定地点相遇之后,车尾便有个骑马的男子跟踪了。“暗”不独形容被马蹄带起的“尘”,也含有偷期密约,蹑迹潜踪的意思。这是苏味道原诗中所没有的。

底下作者自然而然转入了自嗟身世。“年光”二句是说每年都有这样一次元宵佳节,可是自己饱历沧桑,无复昔日情怀,那种嬉笑游冶的轻狂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以“清漏移”三句作结。一到深夜,作者再也无心观赏灯月交辉的景象,流连追欢逐爱的风情,于是就乘着车子赶快回到官邸(“飞盖归来”有避之唯恐不及的意味),心想,任凭人们去狂欢达旦吧。结尾之妙,在于“从舞休歌罢”一句有两重意思。一是说任凭人们纵情歌舞,尽欢而散,自己可没有这等闲情逸致了;二是说人们纵使高兴到极点,歌舞也有了时,与其灯阑人散,扫兴归来,还不如早点离开热闹场合,留不尽之余地。作者另一首名词《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的结尾也说:“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都是写自己无复昔时宴安于声色的情怀,却又都尽极蕴藉含蓄之能事,也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吧。到了李清照,由于感情过分悲凉伤感,便直截了当地写出“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这样万念俱灰的句子,看似衰飒,情感却反而显得奔放,不嫌其尽。有人认词李清照的《词论》中没有提周邦彦,事实上却是承认周邦彦词词道正宗的,以此看来,未必尽然。

《解语花·上元》简评

这是词人飘流他乡,逢元宵节的忆旧感怀之作。先写元宵夜的灯节花市,巨大的蜡烛,通明的花灯,露水虽然灯笼纸打湿,可里面烛火仍旺。月光与花市灯火互相辉映,整个世界都晶莹透亮,嫦娥也想下来参加人间的欢庆。苗条的楚地姑娘在花市嬉戏,箫鼓喧闹,满路溢香。又写“昔日”京都的元宵。着重从大处着笔。“钿车罗帕”突出都市特点,与上阕“楚女纤腰”及“箫鼓”形成对照,脉络井然。“暗尘随马”写夜市繁华。从“年光是也”开始抒情,抒发今不如昔的际遇和伤感。此作结构缜密,厚重顿挫,极具匠心。

《解语花·上元》创作背景

篇14:上元,上元陆游,上元的意思,上元赏析

原文: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上一篇:放假的日子作文高中下一篇:中学计算机教室管理规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