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报道现状

2024-05-10

体育新闻报道现状(共6篇)

篇1:体育新闻报道现状

浅析当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现状

绪论

自1992年我国新闻界实现第三次跨越式发展以来,国内新闻媒体数量如雨后春笋般的速度迅速增加。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关注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还是社会体育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历史契机。体育新闻已经成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内容,体育新闻报道在传播体育信息、展现体育文化魅力、塑造体育精神以及提升人们文明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功效。观看体育新闻成为中老百姓生活节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体育新闻工作从属于新闻事业、又与体育事业密切联系,以至于体育新闻被各大媒介作为重要的新闻品种置于媒体的重要版面和时段。

根据上述,在经济高速发展和新媒体主导的社会,体育新闻报道在不同的媒介之中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由于受媒介市场竞争、记着自身素质以及人文精神的缺失以及泛商业化和经济效益的驱使,记者在报道体育新闻时过分追求关注度,以及个人利益的重合。加上体育新闻从业者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的欠缺,导致我国当前体育新闻报道在多个方面出现了背离体育本质的现象。本文就我国当前体育新闻的发展概况、当前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当前体育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展开分析论述。

一、体育新闻报道的概况

(一)体育新闻含义

体育新闻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包含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我国最早出版的体育新闻学专著《体育新闻学ABC》中,马信德援引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一书中对于“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定义,认为“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体育新闻同样是先有体育实践,然后才有体育新闻。”①由此可见其对于体育新闻的定义是以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为框架,将体育新闻定义为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

体育新闻报道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体育新闻记者与编辑将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最小和最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这一新闻实践活动,即传播人类体育运动、健身活动及其相关的一些信息,张扬人类向自身的极限挑战、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追求自身的至善至美的一种人文精神。内容包括各项体育竞技活动,如奥运会、世锦赛等,还包括对体育新闻人物的报道。从广义上说,则涵盖更多的与体育相关的内容,如体育运动的有关政策、法规以及体育产业、体育教育等。

体育新闻是新闻传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时事、经济等新闻报道平行,同时也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也随之蒸蒸日上,体育新闻逐渐成为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点,并且拥有广大的受众群体。

(二)体育新闻报道特征

体育新闻报道在表现各个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承担传播职责、实现宣传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体育新闻报道卓著的影响力,促进了国人对于竞技体育事业的关注,也促进了国人对于群众体育的热衷。

相对于其它新闻报道,体育新闻报道有其鲜明的独特性,体育新闻的独特性是在对体育运动进行报道中逐渐形成并显现出来。其特性主要包括:以竞技运动报道为主、休闲娱乐性、国际性、情感性。人们关心关心体育新闻、观看体育新闻,正是其鲜明特征的具体体现。任何具有个性的事物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是最具活力与生命力的,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独树一帜。体育新闻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在受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就必须了解受众心理对体育新闻不断变化的需求,从受众的心理出发结合体育新闻最鲜明的个性特征。使记者在报道上投受众所好,做好文章、做活文章,体育新闻必然真正成为受众持久关注的热点,使体育 ①马信德,《体育新闻学ABC》,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7月版。新闻服务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闲娱乐,推动体育事业,新闻事业更好、更快的朝前发展。

1.以竞技运动报道为主

纵览当今体育新闻报道的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新闻传媒,无不专注于竞技体育报道为主体。正如两位美国著名体育新闻记者在他们所著的《体育新闻报道》中所说“赛事报道并不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唯一内容,但它却一直是大部分体育版的基础”①。竞技体育作为体育运动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受众对其充满了无限的关注度与好奇心,随之提升竞技体育信息报道的需求。体育新闻媒介在报道竞技体育时有着丰富的新闻源,以此,都竞相把竞技体育报道作为立足于受众的利器。比如,像《足球》《体坛周报》等,现有的市场化体育报纸已将报道的重心转向竞技体育的赛场。

我国体育新闻研究者在《羊城晚报与纽约时报体育报道的比较研究》中也指出“《足球》《体坛周报》在其体育报道中均以竞技体育方面的信息传播为主,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报道占相当比例。竞技运动成为两报报道的重点。报纸媒介为满足越来越多的民众对竞技体育信息的阅读热情,把竞技体育的报道作为自己办报的重点之一”②。

2.体育新闻的娱乐休闲性

体育运动通过体育新闻报道将它的娱乐性展现出来,即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休闲型是体育娱乐性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体育人文社会学者曾在对体育史的研究中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体育从产生之时就不是以一种孤立的状态存在社会之中,它与社会其他各种活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人们的生活意识中显现出来的是与休闲娱乐活动之间的联系。恩格斯曾对原始公社时期北美印地安易洛魁人这样描述:闲暇中“胞族间互相球戏,每—胞族选出自己的优秀球员,其余的人按本胞族旁立观看,并以本胞族球员的获胜打赌。”(《马恩选集》第四卷)这说明了远在原始社会末期,专门的球类游戏和竞赛就以休闲娱乐的形式存在。

体育新闻是以报道体育活动为主体,传播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体育新闻的娱乐特征自然而然在它的报道内容之中体现。同 ① [美]布鲁斯·加里森著,郝勤等译,《体育新闻报道》,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版。②谭康,《羊城晚报与纽约时报的比较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1期。时体育新闻还通过媒介手段(如电视的特技、报纸的各种新闻体裁),向人们生动地传递体育竞赛现场、竞赛结果和体育竞赛进行中发生的各种趣事等等。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的需求。

随着体育竞技的范围不断扩大,体育新闻报道的受众群体也日渐增长,然而受众对体育新闻的求知欲已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赛事结果,还期望了解到更多比赛台前幕后各种各样的新闻,比如运动员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瞬息万变的赛场形势,以及专业记者客观、全面的技战术分析,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事实和见解,得到更多的娱乐享受。体育新闻媒体在立足受众的基础上逐渐在体育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改变报道的方式和手段,如:体育杂文、随笔、散文等,它们风格独特、笔法灵活、语调轻快,使体育新闻报道在呈现给受众时具有更强的欣赏性、娱乐性、消遣性。因此体育新闻越来越受到受众的青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内容。

3.体育新闻的国际性

在政治、经济、文化日趋融入全球化的今天,体育竞技也不例外,日渐风靡全世界。每年的国际性竞技比赛在世界各地几乎从未间断,更有“每天都有一项国际性运动竞赛举行”的说法。伴随着国际性运动竞赛,各个项目、各个地区的国际性运动竞赛组织也孕育而生,同时它也促进了体育运动在全球的普及。此外,对参与比赛的团队突破了相同背景相同种族的禁锢,最近几十年,各国竞技俱乐部纷纷引进高水平外援来增加比赛观赏性。享誉世界的顶级足球俱乐部尤为明显,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招募运动员,他们不代表自己的国家而自主选择参与国际运动竞赛的现象,更丰富了体育运动全球化的内容。

体育新闻与体育之间互动共生的各种因素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体育新闻的特征。竞技运动本身的跨文化性造就了体育新闻的国际性。体育新闻主要是以报道竞技体育运动为主,而竞技运动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跨文化性。如每4年举办1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国际单项协会和世界性单项协会,还有洲际协会、洲际运动会和各种类型的运动会,它们以统一的比赛规程、裁判法规来对竞技运动进行判断和评定,这在其他国际组织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比赛跨越了文化,突破了语言、民族、地域、宗教等等因素的障碍,成为“一句话都不用说”的,人与人之间最好、最有效的相互沟通方式。体育新闻的传播对象主要是体育运动,体育新闻记者活跃在这些国际赛事之间,采集的体育新闻信息在世界各地区之间进行传播。同时,新闻的广泛传播性和体育的全球化决定了体育新闻具有强烈的国际性。体育新闻报道就是对这些全球性的身体符号、全球性的运动情景、全球性的竞赛过程的展现。由此,体育新闻的国际性也孕育而生。

4.体育新闻的情感性

体育新闻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以人为核心的新闻报道,既然是以人为核心的报道,就应该充分地展现对人的情感的尊重、对新闻背后人的内心世界的揭示。体育新闻对运动竞赛的消息报道仅仅是很少的一方面,而更多报道的是那些真挚感人的与体育赛事、体育人物密切相关的故事。如果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性”,从传播方式和态度来说,是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大众媒介追求。这种“以人为本”的媒介追求,充分体现了体育新闻的情感性。

心理学中对情感的体验分类,分为高强度情感体验和次强高度情感体验。而作为体育竞赛,它是直接追求胜负、公开挑战极限、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即使知晓结果的运动形式,使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强烈地体验到胜利后的狂喜与失败后的悲伤,战胜自我的自豪和意志软弱的羞愧。因此,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形式。体育新闻正是对这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活动进行报道,自然而然也就充满着高情感的色彩,尤其是在受众带着明显的地域性、倾向性观看体育新闻报道的时候,随着比赛的进行,受众喜、怒、哀、乐的体验就更加鲜明和强烈。

随着近些年来媒介趋势的大众化发展,体育新闻对运动竞赛消息的报道比重越来越小,媒介报道的选择更加倾向于赛场背后不为人所知的那些平凡瞬间。以及,赛场明星的成长经历和感人至深的故事。媒介通过报道这些带有情感性的体育新闻,才能引起受众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激励。

(三)当前体育新闻的发展趋势

1.体育新闻传播媒介将趋于融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网络传播、电视直播、报刊杂志的内容在网 络上传播变得更加的普及,使得体育新闻传播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性的内容。同时,国家大力建设的“三网合一”项目工程,将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加以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传播信息为社会大众服务。国家的“三网合一”工程,更加方便人们通过手机、电视、网络获取最新、最快的体育新闻动态。三网融合同时也促进了三媒合一,能够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融书籍阅读、视频欣赏和网络浏览为一体,使三种不同媒介在功能上进行汇聚与互动补充,产生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带给受众提供了视觉、听觉等多维体验。当代体育新闻发展的媒介融合趋势已十分明显,媒介不仅从技术上逐步推进融合,而且受众需求也加快推进了这种发展趋势。

2.体育新闻传播更加以受众为中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使其也汇入到体育新闻业的“肌体”之中,各大新闻媒体在继续发挥自己的“喉舌”作用之外,也开始利用自身优势在市场之中整合,挖掘潜力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市场竞争之中更加重视自己的“新闻产品”被读者或观众认可和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传统的体育新闻注重政治宣传、思想教育,内容选择较少考虑受众的需求。在新媒体,新传播理念影响下,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逐渐转向以“受众为中心”,更加关注受众的观点、意见和需求,以满足广大受众的不同需求为主要目的和任务。这样,一个新的传收平台正在形成。

体育新闻传播将实现以满足大众需要为目的的重大转变,体育新闻传媒将进入竞合时代,以一种“三赢”的方式来进行某种合作,竞争双方都着眼于为受众服务。以受众为中心、关注受众的需求是多种媒介的同意声音,由于有了为社会大众服务这个共同的目标,媒介融合也就成为自然而然了。以受众为中心,将体育新闻传播更多的采用休闲、娱乐、互动的形式,并以服务的理念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努力让受众获取体育新闻信息变得更加便捷,满足受众随时随地了解体育新闻的需要。

二、当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

(一)报纸体育新闻报道

体育报纸是为了满足广大体育爱好者的需求,刊载体育赛事新闻和体育时事评论为主的一类专业报纸,一般以日刊或周刊的形式公开发行。① 20世纪80年代,体育报纸不断发展壮大,为宣传我国体育政策、传播体育信息、丰富人民的娱乐生活、提高人民体质作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成为大众不可缺少的传播工具。

受到体育新闻传播异军突起,国内体育专业性报刊数量激增,成为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主力。其中著名的报刊如:广州《足球》、天津《球迷报》等,全国各省市的综合性报纸不仅大都有体育版或专栏,而且体育新闻报道走在新闻改革的前头,不断改进内容,提高宣传质量,日益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进入20世纪90年代,体育传播事业不断壮大,体育报刊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除香港、澳门特区和台湾外)的近40家报纸开辟了体育专栏或副刊;全国体育专业性报纸或专项性报纸已有近80种。处在媒介不断发展的今天,报纸传播媒介依然欣欣向荣,体育报刊新闻媒介依然在市场上占据着一席之地。

(二)电视体育新闻报道

电视体育新闻是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发生与体育活动与现象的报道。同时包括以报道消息类新闻为主的体育新闻栏目、体育赛事直播、体育专题报道以及与体育相关的其他娱乐节目。电视体育新闻节目主要以当日国际和国内的重大体育资讯为主,涵盖体育赛事、运动员及其他相关内容。它与电视体育专题、体育现场直播共同构成了电视体育节目的主要内容,它是体育观众几乎每天必看的固定节目,也是每一家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和体育频道必不可少的节目形式。

① 王宏江,《我国体育报纸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年。当代中国电视体育新闻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渐进性,它的发展把握了中国体育改革和中国媒体发展的双重机遇。1978年之前的中国电视发展总体上比较缓慢,主要为政治和宣传服务,为国际交流服务,从理论到实践,尚未意识到满足受众需要。1978-1984年是电视体育新闻发展的第一阶段。1985-1994年是电视体育新闻发展的第二阶段。1995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成立,是当代中国电视体育新闻发展第三阶段的一个开端。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中国电视50年积累力量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新闻改革30年取得成果的全面呈现,更是中国电视体育新闻快速发展的卓越表现。

“体育对于每一家媒体来说毫无争议地是最有利可图的领域”①,当前,中国电视体育新闻展现的新态势,既有外在的需求,又有从业者本身的努力,还有电视技术本身的发展。

(三)网络体育新闻报道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勃然兴起,媒体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进入21世纪以后,网络媒体逐渐走向成熟,并成为众多媒体形式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网络体育新闻作为网络媒体新闻的一员,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网络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有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的趋势,成为人们获取体育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网络体育新闻报道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后奥运时代人们期盼着网络体育新闻报道更加完善和完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快、更丰富、更具有现场感的体育新闻。

在传媒业市场化的浪潮推动下,新闻媒体已经越来越注重其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使得网络体育新闻版块成为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也因此成为新闻媒体之间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的阵地。网络的普及,更是加剧了这种竞争,网络本身就注重娱乐休闲功能,体育新闻对于网络新闻媒体无疑是重中之中。各大网络新闻媒体都下大力气开展网络体育新闻报道,从而实现了我国网络体育 ①钟大年,《凤凰考》,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264页。新闻的快速发展。通过多年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体育新闻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我国网络体育新闻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

三、当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中国体育事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转变为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时,体育新闻也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迎来了跳跃式的发展。所有的都市报、晚报、互联网的新闻竞赛中,体育新闻都成为各方赢得市场的重要法宝。在从业人员数量上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体育记者(包括兼职的)人数不到500人,而到1997年4月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召开全国理事代表会议时,全国专职体育记着、编辑超过3000人,经过十多年的孕育,特别是在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体育新闻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使各媒体对体育新闻报道各自祭出绝招吸引受众,占领市场,整体上来说,体育新闻的报道模式呈现出商业化、娱乐化、竞技化的倾向,相对传统的体育新闻更能招来受众的注意力,由此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受到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泛商业化和经济效益的驱使,体育新闻媒介开始过分追求“眼球经济”和市场效益,加上体育新闻从业者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的欠缺,使得我国媒体在报道体育新闻时存在不少偏差。尤其是现代新媒体的发达,网络传媒以其惊人的速度、广阔的覆盖面控制着受众,体育新闻报道的方向更是难以掌控,故而弄清现代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哪些偏离本质的现象,对今后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体育新闻的过度娱乐化

哈贝马斯曾在他的著作《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媒介的最初功能局限于新闻交流与新闻监督。”①按照此理论,体育媒介最初的功能就是体育新闻交流和体育新闻监督。而当前,在我国的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下,众多的体育媒介已经被推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体育媒介在迎合体育新闻娱乐化的过程中,背离了最 ①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版:第15—25页。初的功能,在与市场的妥协融合中,不断的走向异化,即体育新闻报道的过度娱乐化。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采取娱乐化的手法来吸引和招徕受众,对于处于激烈竞争中的现代媒体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问题是当前有一些媒体在体育新闻娱乐化大潮中,已经大大超越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一些过度娱乐化甚至庸俗化的倾向,使体育新闻滑入了泛娱乐化的泥潭。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过度娱乐化,显示出传统的新闻价值标准充满着缺陷,如偏爱事件的冲突、刺激和煽情,片面追求人物和事件的显赫与轰动,甚至丧失新闻职业道德。典型的就是陆俊诉《羊城体育》报社侵害名誉权案,体育记者片面追求时效性,在争先恐后地报道新闻事件时,无暇顾及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细致的背景分析,从而使体育新闻报道流于表面,甚至把道听途说当成事实来报道。

体育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的产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但无论怎样娱乐化,“体育”是核心词,即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本身是最根本的东西,体育娱乐化不等于庸俗化,更不同于色情化,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而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媒体将这种体育娱乐化的内容过度地进行庸俗化报道,不仅对体育的健康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没有好处。

2.情绪化本位主义

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情绪化本位主义是指:体育记者完全以自己所代表的地区或城市球队的立场上去报道和评论。在体育新闻报道或赛事的直播中随着情绪的波动,以个人的观点歪曲客观的事实,比如在电视台转播足球比赛采用地方台的体育解说员评论时,比赛所在城市以外的电视观众难以接受其做出的评论,常常完全站在自己的城市的球队一边,为其呼喊,不顾及还有另一支球队的存在。这种地方色彩较浓的做法,在现代体育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使新闻所坚持的客观、公正的原则遭到违背,造成一些偏激的地方情感的滋生,这严重阻碍了体育新闻报道的健康发展。

诸如上述情绪化本位主义的体育新闻报道还有很多,实际上读者并不希望看到带有情绪化倾向性的体育报道,一项对体育类报纸成都读者调查中显示,虽然24.80%的读者赞成体育报道具有倾向性,而63.20% 读者则是愿意看到不偏不倚、客观、公正的报道。①

3.新闻侵权和虚假新闻

体育新闻虚假新闻表现在歪曲事实,干预新闻事件发展事态,缺乏导向意识,泄露运动员隐私,甚至泄露国家机密等。我国体育新闻领域具有最宽松的报道环境和最放言的报道传统,所以新闻侵权和滥用新闻自由成为我国体育新闻领域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年来,体育新闻俨然成为了虚假新闻的重灾区之一。虚假体育新闻在报道领域上也呈扩大之势,从足球到篮球,从球场到明星,从俱乐部到国家行政部门,可谓触目惊心。比如,体育新闻记者在报道我国运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使用的新方法、新技术时,以维护新闻自由为借口,口无遮拦,泄露了很多我国优秀运动队的技术秘密,实际上这是对国家利益的损害。

引发新闻侵权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因为记者没有深入调查采访,报道失实;为了强调新闻的冲击力和可读性,内容故意夸张;使用侮辱性的降低他人社会评价的词语;记者为了赚取稿费,无视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约束等。近年来,新闻侵权案例屡见不鲜,体育新闻报道中侵权案也频频发生,在体育领域乃至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如陆俊诉《羊城体育》名誉侵权案、深圳足球俱乐部诉《足球》名誉侵权案、李章洙诉《南方体育》名誉侵权案、范志毅诉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旗下《东方体育日报》)名誉侵权案、中远俱乐部诉《球报》名誉侵权案等。在体育新闻业中,这样一些新闻侵权案件的发生,使体育媒体的社会公信力普遍较低,严重影响了体育传媒的发展。

4.缺乏“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

人文关怀的理念一直在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得到传承,体育新闻传播也不例外,然而我国的“举国体育”模式决定了体育运动的功利性更强,因为中国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思维传统。这种功利性思想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就演化为“金牌至上”的观念。与“金牌至上”观念强调胜利的结果不同,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的是比赛的参与和奋斗的过程,正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奠基人顾拜旦,在1908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上所说的:“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体育新闻报道不是让人沦为金牌的奴隶,成为夺金 ① 周丽君,杨蓬,《在杭大学生体育新闻需求的调查研究》,《浙江体育科学》,2003年,第2期。的机器,而是要着眼于人性关怀,通过展现运动员在赛场内外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体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向新闻受众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体育新闻报道摒弃了“参加比取胜更为重要”的奥林匹克精神,过分渲染金牌至上的传播理念,造成了“言必谈金牌”的报道动机。虽近年来这种现象有所缓解,但还未得到根本扭转。

现今社会,更多的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存在、发展、未来。体育新闻同样不能例外,在体育新闻报道中注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不仅是宣扬体育运动的奋斗精神,同时也是进行跨文化传播、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需要。我国的体育报道应该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贯彻到新闻采编的各个环节 ,通过设置人文议程来弥补“举国体育”的弊端和不足。人文关怀也被誉为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①。随着我国新闻宣传思想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转变,重视人文关怀、关照社会民生已经成为当今各级各类媒体实现报道创新、提高文化品味、塑造良好形象、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5.过度民族情结和性别歧视

体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体育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民族自信心或地区实力的象征。大众传播媒介受到以往长期存在的政治化的体育新闻报道模式的影响,特别是在对涉及中国在内的国际大赛的新闻报道中,体育报道有意无意将比赛与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大国地位这些厚重的话题联系在一起。然而如果过度强调这种政治性,只能使体育新闻升格为政治话语,这就失去它的合理性了。从广州亚运会我国女篮与韩国女篮决赛比赛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到,部分体育新闻媒体将政治色彩带到体育新闻报道中,言语之中充满攻击性,这种行为不仅有违于体育道德,还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体育既可以促进世界和平,也可能酿成政治事端。体育和政治最直接的联结方式是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在世界赛场上,以国家为单位的运动员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他们的成败胜负被赋予特殊的政治意义。现如今的体育报道掺杂过多的政治因素在内,与国家、名族相挂钩。以足球世界杯为例,足球世界杯通常以国家为单位来组合,队员在观众眼中成为了国家或地区的代表与化身,如贝克汉姆代表英国,罗纳尔多代表 ①苑书文、贺向东,《人文关怀 新闻媒体的理念追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4年版,第27期,第5页。巴西,齐达内代表法国等。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的合理冲撞就变成了国家或者地区的竞争。这时,足球比赛成了一个象征物,而社团、地区、国家间的竞争、冲突成了它的象征义。

众所周知,体育的本质在于展现一种拼搏、超越的精神,而体育新闻报道中女性的形象常常缺乏独立的健康人格,媒体过分强调女性的外表,在男女报道的比例上严重不平等。在平面媒体的页面设置中,女性体育报道明显处于被忽视地位。相对与男性在体育新闻中的“头条”待遇,体育新闻中关于女运动员的报道大多是集中在“体坛美图”等边缘化的版块之中。男性体育新闻的报道呈现出以“硬新闻”为代表的凸显男性勇敢、潇洒的风格,而女性报道中却以凸显女性娇美、性感的“软新闻”为主,以女性的部分肢体来代替完整的女性形象,利用极具诱惑的身体部位来激发和满足观众(尤其是男性)窥探和玩味的欲望,导致女性体育形象已逐渐形成刻板印象,这严重扭曲了女性体育形象。

四、规范体育新闻报道的建议和措施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客观真实性原则

体育新闻作为新闻传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新闻的正确舆论导向为指导。因为体育报道所传递的不仅是体育活动本身,它每时每刻都在体现一种价值观,对于体育新闻工作者来说,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观,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在报道中能实事求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体育记者缺乏思考,以至于放弃舆论指导。认为赛场新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同时,为在新闻竞争中战胜对手,媒体开始造假,诸如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等。有些地方媒体,带有情绪化的地方沙龙主义,写出的报道、制作的节目明显带有偏袒地方球队的色彩,这样的体育新闻报道,会给受众,给社会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的‘客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来实现的,作者采用的是‘客观 陈述’的方法。”①,可见新闻的客观性是相对的,是带有一定主观倾向的,但这绝不是主观臆造,而是用事实说话。深度报道“主张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上,用新闻事实去解释新闻事实;反对用主观立场来替代客观报道,因为只有用事实说话,新闻才有分量”。②对新闻事实的真实负责,是我们党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作为记者,自己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必须绝对真实可靠,容不得丝毫的掺假和水分。对我们来说,新闻的真实,不仅要求对每一个具体事件的报道完全真实,而且对事实的整体把握上也要完全真实,力求反映出事物的本质。从体育新闻的角度来说,体育赛事千变万化,需要从整体上来把握报道的切入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新闻真实性原则,做到报道体育新闻时把体育赛事的全貌真实的还原给受众。

(二)体育新闻媒体要加强自律

体育媒介是宣传体育知识的渠道之一,在宣传体育知识时不仅仅宣传体育的娱乐性,更应该宣传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对于虚假信息和不道德的信息,媒体应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坚决杜绝一切危害社会价值的伪新闻,为公众提供健康有益的体育娱乐休闲信息。媒介的自身管理也十分重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进行低俗化报道的记者要严加惩罚;记者在写作过程中要把握分寸,坚守报道原则,对一些运动员不检点的行为要加以批评,而不是阿谀奉承、大肆报道;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观众追求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避免体育新闻低俗化的倾向。所谓“治标要治本”、没有无原因的结果,要正真使体育新闻报道归于正道,这就要从体育新闻从业人员素质、新闻单位把关、新闻法规的监督等几个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将最好、最真实的新闻作品呈现给受众。

1.提高体育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

目前我国体育新闻从业者多来自体育圈外,受过专业的体育理论训练较少,一些体育专业出身的人员又缺乏新闻理论知识的学习,故而应 ①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②刘海贵,《中国现当代新闻业务是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3页。加强业内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记着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素质、新闻业务水平。建立体育类报纸人员素质培训规划,体育新闻单位可以和一些师资水平较高的新闻院系和体育院校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定量和定期培养体育新闻的高级人才。比如一些新闻院系和体育院校在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中可以考虑安排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的招生计划。目前,全国高校有600多所院校设有新闻传播专业,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都将进入新闻媒体工作,加强记者新闻传播伦理规范与原则的教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在“源头”上杜绝新闻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并且时刻不能放松,才能确保体育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促进体育新闻健康发展。而后奥运时代体育价值的变化,体育报道重心的转变要求记者将关注的目光从星光熠熠的竞赛场转移到看起来更加平凡的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上来,这对体育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体育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问题,提升记者的个人素质和业务素质,对提高体育新闻媒体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2.新闻单位要层层把关

新闻记者被喻为“红尘中的第三只眼”,同时也是新闻报道中的第一关。体育新闻报道中,体育记者要遵守职业道德,自觉坚守采访报道底线、坚决履行记者的职责,抵制假公济私。体育新闻报道中挖掘人物、事件背后的深层次信息本无可厚非,他们要为读者观众服务,要公正地带给读者观众一个真实的世界,但要坚守自己的采访报道底线。对于运动员,要多关注他们的运动经历、运动成就、真实情感,而少“揭露”少“曝光”他们的私生活、绯闻以及隐私。

体育编辑把好第二关。关于“打人”、“绯闻”、“隐私”、“潜规则”、“丑闻”等的新闻,编辑要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考证,在保护运动员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是否有“炒作”的之嫌。一定要在得到有证实后再发稿。体育编辑,要对体育对自身媒体的长远着想,为读者负责,为社会负责。

媒体主编或部门负责人等负责人严格把好第三关。媒体主编或部门负责人不但要成为这类稿件的第三个把关者,还要做一些“真正新闻人”等的奖励活动,同时将“不法”记者编辑给予及时的“曝光”或批评。这就要求广大新闻媒介和体育新闻媒介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更高的职业素养,当好“守门人”。3.对体育新闻媒体加强监管、监督

市场是体育媒介生存的基础,但却不是生存的根本目的。在体育新闻报道过程中,政府或体育组织应加强对体育媒介的引导与监督,由政府或体育组织出面,用强制性的手段来限制体育媒介偏离本质的行为。如建立社会监督制度、体育新闻工作问责制度等,对有意制造有偿新闻和庸俗报道的媒体,除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外,严重的予以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要责令其停刊整顿。同时公众和记者协会也要加强对媒介的监管。记者是正义的化身,是事实的传递者。体育领域更是如此,只有体育强大了,体育新闻从业人员才会有前途,体育新闻的低俗化严重,媒体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就会丧失。这样只会给记者、媒体抹黑,给记者协会抹黑。

4.建立、健全大众传媒业的法制、法规

强化新闻专业主义,以及实行新闻管理的法制化。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位。在对媒体的监管上应加快立法步伐,首先,要加快体育新闻立法的步伐、加速体育新闻传播相关法律的起草,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明确媒介及从业人员的职责与义务;然后,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加大对违规媒体和个人的处罚力度;其次,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媒介良性发展的市场体制。寻求跨媒介、跨地域经营的理想途径,多方拓展可行性融资渠道,健全媒介竞争机制等,尽量为大众媒介的发展创造政治的、经济的条件。建立、健全大众传媒业的法制、法规,加强新闻行业的他律,采取“法律手段为主,媒介自律为辅”的方针,来逐渐使体育新闻报道走上更好的发展道路。

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我国体育新闻事业的规模仍将继续扩大,体育新闻报道从传播内容到传播手段上日益呈现出巨大的变化,即达到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多元的状态。然而在这种大众文化的冲击下,市场化的商业理念和大众化的消费需求促使一些媒体为获得最大化的商业利润而对一些媚俗化的新闻内容越加青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的社会文化、审美价值和行为方式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过度娱乐化、体育新闻失实和语言暴力倾向严重等。使体育新闻界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难题,一些体育新闻单位在发展中举步艰难,这便从根本上违背了体育新闻报道的宗旨,因而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正确把握这个度,应秉对受众负责、遵循新闻报道的原则来为社会服务,因为它离群众对于它的要求以及我国体育事业、新闻事业对它的要求仍然有着相当的差距,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遵循新闻报道的原则,以真实客观的事实来满足观众,需要体育新闻工作者去弥补和追赶。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媒体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郝勤,《体育新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第一版。

[2]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3]张英编译,《体育新闻报道》,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

[4][美]布鲁斯·加里森、马克·塞伯加克著,郝勤等译《体育新闻报道》(第2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9月版。

[5][美]史蒂夫·威尔斯坦著,郑颖译《美联社体育新闻报道手册》,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5月版。

[6][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王慧琳、阎伟,《体育传播学概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8]熊斗寅,《熊斗寅体育文选》,北京,人民体育出社,1996年版。[9]黄玉舫,《试论体育报道的新闻敏感性》,《体育函通讯》,1998年版,第3期:第22页。

[10]马信德,《体育新闻学ABC》,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7月版 [11]谭康,《羊城晚报与纽约时报的比较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一期。

[1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5—25页。

[13]苑书文、贺向东,《人文关怀·新闻媒体的理念追求》,《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4年,第27期:第5页。

[14]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15]刘海贵,《中国现当代新闻业务是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6]马廷魁,《从政治化到大众狂欢——我国体育报道的流转及转向》,《新闻大学》,2006年第4期:第103~106页。[17]周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现代传媒中的性别失位》,《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报)》,2009年,第3期:第93~95页。

[18]刘静、肖焕禹,《当前体育新闻报道的后现代倾向》,《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第38~40页。

[19]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虚假体育新闻出现的原因及防范办法》,http:// [20]百度百科,体育新闻,http://baike.baidu.com/view/1120654.htm。

[20]胡小明,《新世纪体育》,《体育学刊》,2000年,第5期。[21]许灿,《浅论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偏离本质的现象》,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园:教育科研》,2011年,第15期。

篇2:体育新闻报道现状

我们班来到了操场,我们是最后上场的一个班级,正好可以多练一会。要知道,几年前的我们,可是令人羡慕的.冠军,所以这一次,我们也有十足的把握,能拿下冠军。开始练习了,我们前面的人像是游鱼似的灵活,不仅不断,而且还能接上,可是越跳到后面,断绳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弄得我们不时地发出悲叹。

我们快上场了,先放松放松,热热身,老师也给了我们许多鼓励,这使我们更加充满了信心。

开始了,我的心像是穿了一只兔子似的“咚咚”直跳。同学们如一道道闪电似的冲向绳子,左脚往前一跨,右脚轻轻一抬,绳子像长了眼睛似的乖乖从我们脚下一闪而过,绳子像不知疲倦的风车,不断的旋转着,队员们像一只只灵巧的的袋鼠在“彩环”下钻进钻出。“停”裁判员说。我看了成绩,231下,第四。听到这个成绩,我们班的人都垂头丧气的,有的女生还偷偷地抹起了眼泪。

回到了教室,我们班的李奕响说:“这次比赛我们虽然输了,但是不能输的是我们的意志力。”“他说得对。”老师来了,“不论成绩如何,只要我们尽力就可以了。”

篇3:体育新闻报道现状

一、地方台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其原因

目前, 央视体育频道凭借资金、人才及其覆盖范围广的优势, 收视率占据全国绝大部分市场, 不仅北京、上海、广东体育大省体育频道发展相对较好, 其他地方体育台基本也都有此类节目, 而一些体育新闻节目制作较为困难, 很多地方台都是依靠购买获得, 更有一些地方台干脆全天转插播央视体育频道的节目, 许多地方体育频道根本无法实现赢利。笔者认为, 造成当下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发展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赛事资源困乏。

各类国际体育赛事竞标, 央视是目前国内少有的有实力参与国际重大赛事转播的电视媒体, 地方体育台只能转买央视竞标获取的一些赛事转播权, 如奥运会、亚洲杯、NBA等央视独揽版权, 各地方台只能录像转播或者购买版权, 地方台既缺乏丰富优质的赛事资源, 也无法参与这些重大赛事新闻节目的策划和制作。

2. 新兴媒体异军突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数字杂志、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新媒体迅速发展, 他们在体育新闻的传播范围及其时效性方面占据优势。单单从网络体育新闻传播来说, 不仅仅是国内一些知名网站开设了体育新闻专栏, 就连地方各类门户网站也设立了体育频道, 提供了丰富的视频、文字、图片资源, 以腾讯体育频道为例, 其中细分了奥运、欧洲杯、国内国际足球、NBA、CBA等各种体育栏目, 还配备了图片、视频、微博、博客、论坛、评论各类子栏目, 这些众多的栏目显然是电视媒体无法做到的。

3. 地方体育台营销管理滞后, 这是其自身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些地方台体制僵化、管理混乱、缺乏市场活力, 新闻节目缺乏创造性, 基本模仿央视五套或者国外的一些体育节目, 没有自身特色和品牌, 再加上受地方经济发展实力的制约, 在体育新闻的栏目设置、专业人才培养和专题性新闻节目策划上十分欠缺, 直接影响了自身发展, 而即便央视覆盖广度和实力再强, 但也不可能承办所有体育赛事的转播, 地方台在一些地方特色赛事或者特色体育竞技项目上仍有发展空间和优势, 这些都需要靠营销和市场化管理来运作。

二、地方台新闻节目生存和发展的对策

在全媒体时代, 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多, 或者生存或者发展, 地方台也是如此。地方台新闻节目存在频道容量和资源的限制, 从足球赛事上来讲, 国际上有英超、西甲, 而国内有中超, 篮球赛事则有NBA, 也有CBA、CUBA等等, 只要地方台能够更新观点, 从地方特色品牌资源着手, 扬长避短, 独显个性, 优化核心资源配置, 提高自我营销和市场管理能力, 就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具体来说:

1. 挖掘本土资源, 立足本土特色。

地方台新闻节目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 就必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 立足自身特色。对一些本土性的体育新闻资源要善于发现, 做地方新闻的代言人, 而非一味跟进具有优势的体育赛事资源, 要注重本土受众的关注热点和赛事。江苏台体育频道关于CBA江苏南钢篮球赛的转播, 就保持了非常高的收视率, 赢得了当地受众的欢迎, 很多观众甚至一有南钢的赛事, 江苏当地篮球迷都会锁定江苏体育频道, 此外, 广东台体育频道转播英超和《体育世界》都采用广东话, 以贴近本土观众的欣赏口味, 且以国内体坛消息为主, 汇集了国际体育新闻, 在广东地区拥有极高的人气。

2. 整合地方资源, 塑造地方品牌。

地方台体育新闻要立足自身重点赛事资源, 甚至有必要实现地方体育新闻频道的联合, 比如赛事新闻联播、联合竞标赛事转播权, 在各自赛事转播中实现互利互惠, 实现体育信息资源的互补, 从而节约运营成本, 提高节目质量。对于本土的体育赛事, 地方台要好好利用起来, 重点编排播出, 一场不落地直播、转播或重播, 给本土观众带来持续的社会关注。虽然地方台的体育品牌化建设不能与央视相比, 但是差异化的品牌化建设在风俗习惯、语言和地域上仍有较高优势, 比如广州台竞赛频道采用粤语直播NBA和足球比赛, 黑龙江电视台的体育栏目以速滑、花样滑冰这些受众喜爱的节目进行包装盒策划制作, 同样可以充当品牌化运作的基础平台。还可以加强媒体间合作, 以弥补自身信息源的不足和被边缘化的危险。

3. 加强营销策划, 提高地方台的影响力。

地方台体育新闻节目要转变观念, 加强自身栏目建设, 更新经营理念,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和节目制作水平, 从各类赛前赛后的新闻采访、专题前瞻、赛后分析上下足功夫寻找卖点, 从节目形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 获取观众的认可。同时, 还应注重大的体育赛事宣传和全方位跟踪报道, 注重提高地方台对体育新闻的认知度。■

参考文献

[1].陈菁:关于地方电视体育频道专业化生存的思考[J];东南传播;2007年08期1.陈菁:关于地方电视体育频道专业化生存的思考[J];东南传播;2007年08期

篇4:体育新闻报道现状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新闻;新媒体;体育专项;媒介融合

近年来在网络上采集新闻的形式逐渐被大家使用。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逐步深入,网络新闻以惊人的速度出现在传媒界。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正式进入千家万户,得到了百姓的认可,逐渐为其所用。

一、新旧媒体中的体育新闻传播特点与研究方法

(一)传统媒体中的体育新闻报道

纸质媒体近些年来不温不火,相比九十年代关注度明显下降。曾经它的优势在于没有时间段的限制,无论何时只要想看就能看到,且便于长久保存,也可作为历史或专题等整理成搜集资料。前些年来,经济与电子技术得到重视,使电视逐渐得到人们的宠爱。很多体育爱好者及球迷粉丝也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电视节目中,像近距离接触明星的访谈类节目,仿佛亲临现场与赛后专家可点评的现场直播,以及体育明星的真人秀等等,多种形式的表现通过电视呈现出多种趣味,使观众竞相追捧。相比纸媒,电视体育新闻报道能够更加直观的让观众近距离、深层次的接触体育明星,也更加了解体育赛事的人前幕后。提高观众的信任度,加深对体育项目本身的感情与热情,全方位立体化的向观众展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之外的日常生活,心理活动,训练计划,以及不为人知的艰辛。

(二)新媒体的体育新闻的传播特点

1.更新更快。与传统的媒介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则只需要几分钟或几秒钟。网络与体育新闻的结合使体育新闻的传播更快,这种实效性极强的报道方式让受众感受到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远远超出以往。

2.信息量大。网友和关注者在页面上看到的比赛数据与赛场可以完全同步,从而实现了体育新闻发布的最新最快和最全面。海量的信息在网络上一目了然,分类清晰,关注者还可以把需要的信息拷贝在移动设备里,随时打开进行教学或搜集等用处。

3.互动方式多样化。只要在一个平台或页面里,传授双方就可以进行自由的互动。在网上发布的重大体育新闻中,人们可以在平台中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大量的评论与回复形成规模之后,一种影响社会的舆论环境便会自然产生,能让媒体快速得知受众的反馈与真实的意见。

4.全面立体的视听感受。网络传播可以采用多种字体,采用滚动、闪动甚至渐变等多种变换,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始终可以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享受到多种媒体形式带来的趣味性,更易于和更主动的接收信息。在直播中还可加入弹幕,在舆论评价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形式。

二、新媒体中体育新闻报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新媒体中体育新闻报道的现状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新媒体已逐渐成为主流的当今社会中,体育新闻报道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新媒体与体育新闻的融合,使体育新闻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由于媒介市场竞争的压力日趋增加,在面对商业化和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记者在网络媒介中报道体育新闻时趋于追求关注度,节目的明星效应,及个人利益多方面的重合。加上体育新闻工作者的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精神的缺乏,导致了我国当前的体育新闻报道虽然关注度高,但在多方面已出现了偏离体育本质的现象。本文就我国当前新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解决的可行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二)新媒体中体育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媒体往往将大量的时间、板块留给夺金热门项目和呼声最高的选手,做专题专访,方方面面的介绍与评价。以成败论英雄,使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不平衡。每当国内有重大的体育赛事时,各家网站总是默契地使出浑身解数为之进行全面的报道,报道的重心几乎全都在竞技体育和热门项目上,而对于我国的冷门项目和弱势项目的运动员却鲜有人知。新媒体时代的体育新闻报道对竞技体育的过度偏爱必定会冷落社会体育,比如全民的健身运动。导致很多冷门项目和成绩不太突出的运动员只能占到很小的篇幅,甚至无人问津,被众人与媒体遗忘。

新闻工作者既要突出竞技体育的残酷性,又不能陷入“成王败寇”的思维惯性,应当给予失利者充分的人文关怀及鼓励。体育运动展示的是一种人类向自身极限挑战的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最根本目的是为了使自身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竞技只是手段,输赢并不能决定一个人。如果透过报道传递给观众和网友的是新闻工作者对报道对象的冷漠与缺失,原本想要达到的传播效果也就会失去根本意义,也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人应时刻重视职业道德,不要因为网络平台的自由而影响自己的职业方向。

三、对于新媒体体育新闻报道的建议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是相互依存的。网络媒体彰显出的强大生命力,给原本竞争就激烈的大众传媒带来了更大的冲击。以至于不少人认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它的普及化,传统媒体将逐渐走向衰落,被新媒体取而代之。但如果可以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得到更好的结合与配合,也许应用起来效果将更加明显,受众接收信息的形式能够更加多样化,增加人们的新鲜感。

比如盛大网络携手湖南广电就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作的成功案例之一。湖南广电具备强大实力,但受困于传统媒体的体制和已成型的经营模式,在内容研发等方面的能力有限。与资本运作相对成熟的盛大网络合作,让双方在内容和渠道相互融合,可谓强强联手,在资本上也实现整合,在形式上得到更多创造,推动了整个新闻行业的发展。新媒体仍然需要传统媒体的报道经验、专业能力、品牌优势,两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有利的互补。

参考文献:

[1]佚名.第三方数据显示:搜狐领跑网络奥运报道[Z].互联网.

[2]于瑞青.新媒体时代环境传播的特性[J].青年记者,2014-1-10.

[3]彭兰.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D].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邹英,李芳.“纯竞技体育”新闻报道的问题与反思[J].新闻战线,2007(12).

[5]刘洁琼.我国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4-1.

[6]郝勤,周雪蕾.体育新闻报道应走出三大误区[J].中国记者,2004(05).

[7]岳冉冉.论报纸竞技体育新闻的报道艺术[D].广西师范大学,2007.

[8]陈放.我国报纸体育新闻的生存环境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四川大学,2006.

[9]田静.网络时代新闻媒体传播手段分析[J].青年记者,2013,3,27.

[10]姚琳,张洁.合作: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突围之路[N].中国地市报人,2014-8-10.

篇5:体育新闻深度报道写作要素

体育新闻深度报道写作要素

本文以体育新闻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参考普通新闻学深度报道相关理论和体育文化相关知识,对体育新闻深度报道的概念作了界定,并通过对大量优秀的有深度的体育新闻报道作品的剖析与梳理,从内容层面上归纳出了“多向选题、新颖角度、理性剖析、人文情怀、专项知识”等5种写作要素,以期为平面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实践提供一些理论和经验支持。

篇6:体育新闻报道现状

【论文关键词】 体育赛事;新闻报道;个案比较

【论文摘要】 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都遵从了新闻报道的规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需取长补短,还需向西方学习。要尽量做到客观报道,同时,要注重运用写作方式与技巧,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创作出新颖而又适应国际发展的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不仅是对有关体育赛事的报道,还涉及到体育背后的社会文化。西方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冲突性、搏击性的体育文化与中国平和的养生体育文化在意识观念上有明显的不同。为了更好地融进世界大家庭,我们应自己树立起文化自觉的意识,随时去彰显我们的民族文化。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变报道理念、模式和笔法,接受西方一些成熟的技法。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益之处,尽快提升报道的制作水准,提倡有创意以及创造出可以媲美西方的体育新闻报道。下面以两则报道为例作一比较。

其一,中国网球:中国女双组合晏紫、郑洁苦战三盘,击败经验老道的女双组合帕斯奎尔/苏亚雷斯,为中国赢得了首个温网女双冠军。作为大赛4号种子,晏紫、郑洁分别以6:

3、3:6和6:2的比分击败对手,为中国女网谱写了新的历史。此次冠军争夺战历时128分钟,冠军奖金为205,280法郎。赛后,郑洁总结了她们这场比赛:能成为中国首个在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的双打冠军,我们很高兴很骄傲。她说,“这(冠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一年,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比赛中能继续这个势头。”郑洁完全有理由感到高兴和骄傲—温布尔登的胜利为她赢得了超过1百万美金的职业奖金。在取得温布尔登比赛胜利之前,早在今年一月份的澳大利亚公开赛上,她们就成为了首个拿下大满贯冠军的中国选手。国际上冉冉升起的中国网球选手并不是只有郑洁和晏紫,李娜也曾成功地打入了女子单打四分之一决赛,只不过后来输给了比利时的Kim Clijsters。似乎有迹象表明:在赢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金牌后推动了中国的网球的发展尤其是女网。来自上海电视台的顾珏(音译)对此分析说:中国政府对中国女子网球加大投入力度,因为他们不得不选择一种方式去提高比赛成绩,但是男子网球的竞争更加激烈,女子网球更容易出成绩。随着今年六名女子选手出现在温布尔登的赛场上,相信男子取得同样的成绩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其二,大杨扬为中国夺得首枚冬奥会金牌。第一个项目女子1500米比赛失利之后大杨扬背负了更多的压力,可以说大杨扬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的最主要的希望所在。进入决赛的五名选手中只有保加利亚的拉达诺娃是最强劲的对手。此前,拉达诺娃一直是女子500米世界纪录的保持者。幸运的是大杨扬今天抽到了最有利起跑的第一道,只要起跑时占据第一位,拉达诺娃就基本上没有了追回的机会。发令枪响了,大杨扬果然跑在了第一位。这一次杨扬不会再有任何闪失,不会再给对手任何机会,她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也穿破了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尘封已久的心。王春露也获得了宝贵的一枚铜牌,两名中国姑娘紧紧拥抱,主教练辛庆山与两名爱徒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杨扬:今天最后我战胜了自己,赢了以后我还在喊:杨扬我不是别人。刚才冲刺,我还在喊:我是杨扬我不是别人。我要冲刺!我要冲刺!此时,杨扬终于可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一周了。第一次冬季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因金牌而升起了五星红旗。何振梁:咱们参加了六届冬季奥运会,前几次六块银牌,就差一块金牌。有几次就差手指头这么粗的距离,与金牌失之交臂,这次终于实现了我们冬季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小杨扬:从她一出发,我就觉得她能拿冠军。

主教练辛庆山:盼这块金牌已盼14年了,从1988年到现在已努力14年了。作为我们冰雪项目来讲,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杨扬:它应该是最辛苦的,我想说,现在感觉非常灿烂,但我觉得(拿这块金牌)是最辛苦的。

比较这两则消息,体裁不同但赛事新闻对新闻要素的要求来说都是一样的。

一、相同点

都属于硬新闻——体育赛事报道,结构安排上都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以及赛后或赛中教练员、运动员的点评,消息短小精悍,简洁明了。围绕各自主题都具有由重到轻,层次分明,条理性强的逻辑特点。

二、不同点

1、主题不同

西方报道就赛事而论,紧紧围绕运动员而写,突出选手的个人成绩。也报道了赛事奖金。即使有对中国网球发展的预测也依旧以赛事为主,不脱离运动员。

中方以夺金牌为中心,紧紧围绕金牌的意义而论,运动员是叙述整个事件的线索。运动员角色在赛事报道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赛事数据的使用不同

西方报道以赛场的运动员为主,紧紧围绕赛事进行写作。有关赛事的数据交代详细。中方以运动员为线索,但更多关注的是赛事的意义。大杨扬的赛事数据交代不明,她的比赛成绩做了淡化处理。

3、客观性

《中国网球》,标题客观,不带有主观性的语言。内文以温网女双冠军引出赛事背后的新闻,预测中国网球的发展。以逻辑推理证实“似乎有迹象表明”的可信度。表明自己的观点,而引述中国上海记者的分析,使读者看到双方的声音,增加客观性。《大杨扬…》的标题以热情的笔调赞扬赛事的结果,报道中“不会再有任何闪失,不会再给对手任何机会,她一路流畅地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也穿破了所有中国人期盼已久的、尘封已久的心。”主观性的语言富有情感煽动性。

4、语言使用上的区别

《中国网球》击败经验老道的女双组合,“经验老道”与“苦战”的“苦”,形容词的使用凸显了中国新手的胜利。此后就鲜有形容词了。没有使用“激烈的冠军争夺战”、“兴奋地总结了”等形容词性主观词语。《大杨扬…》的报道全篇洋溢着激情,形容词使用较多,抒情性很浓。导语中动词的使用,“组合”、“苦战”、“击败”、“赢得”与“失利”、“背负”、“是”相比,《中国网球》的动态性要强。

5、结构安排上的区别

《中国网球》采用断裂式结构,把材料分散形成小段落,角度多变,一段落一个意思,简洁明了,信息量大,显得结构松散但又紧绕赛事而论,文章富有跳跃性,起伏波动,既把多重的信息传递出来又让受众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不沉闷。《大杨扬…》讲究结构的完整,层次分明,严谨、稳重但缺少流动感,缺少变化,概述性的语言多。

三、中西赛事新闻报道的区别给我们的启示

从对比中可以看出,中西体育赛事新闻报道都遵从新闻报道的规律,各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需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还需向西方学习。

1、做到客观报道

西方经过了多次的新闻改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进入商业报纸与大众化报纸时期,强调报纸是纯粹的新闻工具。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的要求促使西方的新闻报道注重新闻的客观性。具体操作上,从上面例文就可看出,(1)对中国网球的预测,在事实做论证的基础上,再用中国记者的语言证实,主客双方的意见都表明,显得中立客观。(2)引语的使用上多采用直接引语,因直接引语具有可信性和历史性,尽量避免间接引语,因其具有修饰和重编的可疑。(3)多用数据说话,因数据的引用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显而易见,他们充

分运用写作技巧尽量表现的客观些。

尽管西方标榜其新闻的纯客观性,但新闻毕竟是上层建筑,有其意识形态。纯新闻是不存在的。“报纸的新闻方针并不是贴在布告牌上或印在工作手册上的,它是通过种种办法加以贯彻的。称职的把关人和记者受到奖赏,懂得方针的记者委以重任。不符合方针的新闻报道受到修删以至被扣押。报纸的实际做法,就是雇员对新闻的方针是什么心领神会了。”西方的新闻工作者是深谙新闻报道宣传的,每篇报道后面都有其引导作用,只是其尽量表现的隐晦不明罢了。西方注重个体意识,赞扬并鼓励竞争,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个人自我价值为荣,肯定奖金的获得。商业经济带来的对金钱的追求也就毫无遮掩的成为正当的目标,也就难怪用充满羡慕与肯定的语气报道通过竞争角逐获得高额的奖金了。

中国则注重群体意识。《大杨扬…》开首就提到“中国代表团…希望”,以后的官员、教练、队友等反映出群体的力量。这样一对比,西方新闻突出客观性与我们的舆论引导和宣传的表面性截然不同,一目了然。

2、注重写作方式与技巧

从《中国网球》的写作结构上分析,基本不脱离西方赛事写作的惯例。(1)导语,最重要的内容。(2)对导语的支撑,细述赛事经过,各局比分。(3)点评,运动员或教练员的直接引语。(4)细节,跳跃性地选择与赛事相关的细节描写。(5)背景,与赛事相关的背景介绍,(6)相关的事件等。一场赛事要写的内容非常多,而不论何种媒体,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内容要压缩,因而形成这样断裂式的写作方式,富有跳跃性,显得轻松、活波,易于随内容而改变形式。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使其具有求异、创新的特性,而这点也就促使他们在写作方法上与众不同,不断创新。过去在创作手法上我们太强调新闻的写实性以致放弃了文学的许多创作手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文学中的一些手法也可借用,正叙、倒叙、插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等都可借鉴,有广博的中国文学作基础,我们一定可以创作出新颖而又适应国际发展的体育新闻。

【参考资料】

[1] 程道才.《西方新闻写作》.新华出版社.2004.

[2] 唐•彭伯.《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新华出版社.1992.

[3] 马建国 马桂花.《新闻英语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上一篇:车辆购置税退税规定下一篇:xx最经典婚礼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