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体育新闻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体育新闻失实现象的存在,对体育媒介报道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破坏,影响了体育的和谐发展。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论证法,归纳了体育新闻失实的种类,透视体育新闻失实现象产生的原因,创造性地提出了体育新闻失实治理的有效策略。

第一篇:体育新闻论文范文

我国体育新闻的发展研究

自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新闻业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在这一阶段,不但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因此,我们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对未来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发展变化,分析了各个时期的体育新闻发展状况以及改善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思考。

体育新闻首先是一种人文精神,它传播人类运动竞技、体育活动和健身活动的相关信息,倡导和发扬人类向自身的极限挑战,不断的战胜自我、追求人类自身的至善至美。从体育新闻的概念内涵上分析,体育新闻既从属于新闻事业又与体育事业密切联系,体育新闻是在这两者的交叉和互动中形成,因此必须恪守新闻发展原则,遵循大众传播规律,客观反映体育事实。体育新闻的发展必须以体育事业和新闻事业的成熟发展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之前,我国的体育竞技水平低下。改革开放之后,体育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和连续性的跳跃式发展,从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51枚金牌和总奖牌数100枚的惊人成绩位居全世界第一,我国的体育事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新闻事业是一种精神武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范畴的上层建筑它又是一种意识形式,要求我们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通过客观、真实的事实报道和公正的新闻评论来影响公众的思想和行动,增强人民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它的功能在于传播健康信息、反映真实舆情、引导社会舆论、传授科学知识、提供人性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和人民的文化娱乐。

八十年代体育新闻的初步发展

人民体育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了由马信德撰写的《体育新闻ABC》,这本书对于体育新闻的起源、采访术、特征、功能、写作、直播、解说艺术等各方面均有很多的介绍,不但为深入研究我国体育新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为体育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借鉴。即使这本书的学术研究样式还不太成熟,但不能不承认它是我国第一部著述体育新闻研究成果的代表作。八十年代的体育新闻传播比较简单,那时网络还不发达,基本上是没有专门播报体育新闻的频道存在,无非是中央电视台播报新闻时偶尔插播一下体育新闻,再加上当时我国的体育事业刚刚起步,各项体育运动的发展都处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关注体育新闻的人少之又少。体育新闻发展由于我国当时体育事业和新闻传播事业的俱不成熟而显得十分单薄,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九十年代体育传播事业的稳步发展

到了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大媒体迅速开辟体育专栏、体育频道、体育副刊与体育新闻等等,也就是说,继奥运金牌零突破的同时,我国的体育事业以空前规模的传播局面登上各大媒体平台。与此同时,有关体育新闻传播的研究同时纷纷出现在学术期刊上。《中国体育科技》1994年4期上,发表了有关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最早论文,即秦春霖的《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传播对于竞技体育商业化的驱动和影响》。这篇文章讨论了大众传播对体育商业化的驱动作用、大众传播和体育商业化的结合以及在大众传播影响下竞技体育项目商业化特征。这一阶段的体育新闻依赖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并深受体育史学的研究方法的影响,重视实事求是。

从研究的方法论角度来看,由于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们多为体育院校的体育学学者,所以在研究方法上更多地是借鉴与运用体育学的研究方法。而我国体育学研究,受到体育史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很大,因为体育史学科在我国体育科学领域是最早出现的、研究成果较多并相对成熟的一门学科,从事体育学研究的学者们也大都有体育史学的学术背景。体育史学研究方法在文革后期的发展首先是提出了应当全面地理解史学方法论,纠正文革时期提出的阐明历史问题的、只能是阶级分析方法的观点。指出社会历史研究必须从事实出发,立足于研究对象整体,用历史的观点考察问题。其次是多学科方法引入历史研究,包括有系统方法、社会学方法、历史比较法、心理学方法等。另外还提出了对实证方法的重新评价,重新提出重视“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实证方法。

新世纪体育新闻的高速发展

2000年以后,伴随着申办、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的重大赛事活动这一条主线,所有的电视、网络媒体、报纸媒体,还有体育节目频道、体育栏目和体育专刊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也就是说,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迅速扩展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热情高涨时期。同时,在全国各个体育院校综合性新闻传播期刊和校刊上,也在不间断地刊载体育新闻传播有关的研究性质学术论文,很多有一定学术质量的研究文章也陆续出现。例如:肖沛雄的《论体育市场和大众传播》(《体育科学》2001年1期),黎莎的《对体育新闻基本特征的探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4期),王宏江的《我国当代体育报纸现状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4期)。这些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之后,在我国体育新闻理论研究圈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2004年,郝勤撰写的我国第一部《体育新闻学》专著,由高等体育出版社出版,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本书的出版实际上标志了我国体育新闻研究开始系统化。值得高兴的的是,在这一阶段,我们还实现了运用研究方法论的突破。其中最突出的是传播学研究方法以及传播学方法论在体育新闻传播中的渗透引介。这主要受益于两点:一是开始引进了一批传播学研究学者进入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队伍,对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突破,他们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从前的体育学者们开始积极和全国新闻传播研究的主战场接轨,主动在体育新闻传播的研究中运用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方法与理论。目前,我国新闻传播研究的方法论主要还是要借鉴和引进西方传播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在这中间,以经验学派的定量研究方法论和批判学派的定性研究方法论为主流。

所谓的传播学经验学派,指的是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特点是对现行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心,而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在方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立场,在方向上坚持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堅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直接与经验主义传播学相对的批判学派,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批判学派主要的理论研究视角有: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批判的观点、主流意识形态分析(dominant ideological analysis)的观点、唯名论(nominalism)和多义性(polysemy)研究的观点。总体来说,2000年以来,在具体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运用上,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得到了不小的的突破,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愈来愈靠近常规的新闻传播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吸引了新闻传播学界非常大的关注。纵观整个研究过程,不管是学术研究活动还是理论专著,其研究成果质量上都比前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提高,但在研究中,也有牵强模仿和套用传播学研究样式及理论模型的倾向。

改善体育新闻发展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体育新闻传播研究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在近年来,因为借鉴和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及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加快了体育新闻传播研究向前发展的步伐。在当前的研究状况中,模仿和套用传播学的研究样板和理论模型的倾向是不被提倡的,也就是说,一定不要从批判学派的定性研究模式向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定量研究模式发生过分倾斜。许多年来,在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中,我们好像缺乏经验主义传播学的研究传统,这使得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有牵强模仿和套用主流经验主义传播学研究样式、理论模型的嫌疑。

过分看重实证的定量研究会产生很多错误,当前的社会现象非常复杂,而其中的变量更是俯拾皆是、随处可见,如果我们单单依靠实证数字和材料,肯定不可能得出全面的结论,因为每个人的思想意识都会对自身行为产生影响,也就是所谓的以“纯主观”的态度研究,这样就不可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研究分析表明,经验主义传播学和传播学批判学派之间的差别,除了在方法上侧重面不同以外,在研究视角上也同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其一,经验主义传播学一般从具体问题出发,比较微观地分析各种因素如何构成某种结果,但是批判学派一般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不过双方不管是在方法还是角度上,依然还是互相贯通的。当前,美国和英国的不少传播学学者在观点上虽然属于批判学派,但是在研究方法上仍然采用相当多的经验主义做法。所以,我们在引入传播学的方法论时,必须要关注到世界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不能片面地强调或者运用某一种特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手段,要综合各门学派的优秀成果为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发展所用。

事实上,任何一种研究都存在方法论的改进和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会促成重大研究成果的出现。回顾体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进程,我们可以看到,最初的研究更多是遵循研究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学术积累,基本上是从自我的母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来研究体育新闻传播的,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其研究结果也具有片面性。就目前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论运用的过程来说,是跟着大传播的研究走,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仍然缺乏主动的思考方法论问題的意识,这样的情况和我国科学研究在整体上对方法和方法论不大关心有一定的关系。然而西方的学术研究非常重视方法和方法论问题,在西方科学研究的历史长河中,对于方法论的探求已成为自觉。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培根到波尔普、库恩、马克斯·韦伯以及马尔库塞、哈贝马斯。方法论上从辩证法、范式理论、工具理性到归纳与演绎证实与伪证、反对方法、科学研究纲领以及价值中立等等,重视方法论问题使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飞速发展。著名生物学家巴浦洛夫曾这样说:“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前进的,研究方法每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事物的更辽阔的前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确定研究方法。”

目前,在我国各大高等体育院校的学者们已经陆续在承担许多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选题。一些比较重大研究成果和研究课题的展开,除了对已有研究方法论的更加主动、更加准确、更加客观和更熟练地运用外,应该还要重视结合体育新闻传播的规律和特点,能够更好地提炼、概括出适用于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方法论观点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或理论模型。在提倡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研究方法的创新性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程度以及和体育新闻传播实践发展的特殊性相结合,促使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事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如今,体育新闻在传播体育精神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倡导体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体育素质。在重视体育新闻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际的同时,体育新闻应将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意义蕴涵其中,广泛传播体育在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广泛传播体育在促进社会和全人类文明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体育新闻真正成为受众持久关注的热点,为推动体育事业、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体育部

编校:郑明扬

作者:惠忠涛

第二篇:体育新闻失实现象研究

摘 要:体育新闻失实现象的存在,对体育媒介报道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破坏,影响了体育的和谐发展。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论证法,归纳了体育新闻失实的种类,透视体育新闻失实现象产生的原因,创造性地提出了体育新闻失实治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虚假体育新闻;现象;对策

Analysis on the Phenomenon of Pseudo Sports News

XIE Hui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Jiangxi China)

Key words: pseudo sports news; phenomenon; countermeasure

体育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新闻类型。中央五的《体育新闻》的常年收视率保持在1.5%左右,《体坛周报》也曾创下期发量262万份的纪,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力不言自明。但随着体育传媒市场竞争的加剧,新媒体的出现,一批老牌体育媒体先后陨落,如《21世纪体育》、《体育天地》、《体坛导报》、《球报》、《南方体育》等十几家体育媒体的相继倒闭给体育传媒市场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体育传媒市场的竞争几近白热化。处于现实的无奈和市场利益的驱动,一些体育媒体为了击败竞争对手,利用体育失实新闻来满足受众的猎奇心,使体育新闻报道领域的虚假信息增多,体育新闻的公正性受到了质疑,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广州体育学院张德胜教授认为,体育新闻传播界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不实新闻层出不穷,虚假报道屡禁不止。那么,如何认识体育新闻失实这一现象的存在,本文就从体育新闻失实现象的特征、形成原因和治理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1 体育新闻失实现象的特征

1.1 扼杀真实,丑化体育人物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传播理论指出:“传媒构造出来的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具有一定的差距,新闻报道并非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1]但是,在体育新闻报道领域中,体育传媒所书写出来的新闻事实带有极大的真实性,因为体育比赛具有一定的纪实性。不过,体育新闻也遵从了一般新闻传播理论,如体育人物的报道,受体育媒体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影响,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的记者经常对体育人物的描写刻意渲染,一些真实性的情节被歪曲,结果导致体育新闻报道“扼杀了真实,并丑化了体育人物”。这样的虚假体育新闻屡见不鲜,如奥运报道联合体记者王敏杜撰的《金钱激出张国政奥运冠军》:“张国政的教练陈文斌告诉记者,赛前他专门准备了一张信用卡,可以透支4 000欧元,相当于人民币40 000元,也是一张不小的票子,在张国政上场的时候在他眼前晃晃,说这里面有50万现金,这把举起来就是你的了。这样的刺激对于张国政来说非常管用,他的稳定发挥就是最好的证明。”此文被《成都商报》、《东方新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并转载,文中“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叙述,使多数公众相信了这一事件,引起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1.2 设置结局,“恶搞”体育比赛 体育新闻报道区别于其他新闻的主要特征是以竞技体育为报道核心,“赛事报道并不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唯一内容,但它却一直是大部分体育版的基础”[2]。众所周知,体育新闻报道人员对于体育比赛会做胜负两方面的报道准备,以最快的速度发布体育新闻,这源于新闻写作中对稿件的处理要求:真 短 快 活 强。一篇好的体育新闻稿要达到比较好的刊发效果,除了新闻价值、新闻事实外,其写作速度也是考量标准,如:高殿民凭借许海峰夺金的奥运报道快讯,获得了全国好新闻奖。但是,编辑在刊发稿件时如果操作不慎或者缺乏责任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比赛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和戏剧性,一味地追求刊发速度,就会产生虚假体育新闻。如2004年8月29日凌晨,《新浪网》发表了《女排姑娘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奥运会女排决赛一波三折,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中国女排绝地大反击。在第四局的最后关头,中国队仍以21:23落后,新浪体育频道出现一条消息:“女排姑娘奋战不敌俄罗斯,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然而,接着新浪网将消息改回为“20年后中国女排再登奥运之颠”。当天上午10时17分,新浪网向广大网友致歉:“本场女排中俄大战紧张激烈,前两局中国队均以2分惜败,所有热爱中国排球的人都心感焦急。同时男子跳台跳水金牌争夺战也在紧张进行。在胡佳夺得跳水金牌后,为了瞬间呈现喜讯给广大网友,新浪体育频道值班编辑对页面进行了更新,由于紧张出现误操作,误将有关女排的模板预备代码一同发布,造成女排比赛尚未结束时即标题宣告中国女排失利,但这个失误不是为了抢新闻而造成的。之后虽马上进行了修改,但这次失误已经在广大网民和媒体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在此,新浪体育向广大网友和媒体同仁表示深深的歉意。”

1.3 编造事实,平添体育花絮 媒体三维竞争理论认为,媒体经营者要考虑三个维度:如何满足受众、如何胜过竞争对手、如何增强自身的实力与特色,这也是中国新时期媒体竞争的突出特点。不可回避的是,媒体竞争的三维思考,并不能脱离媒体竞争的社会环境,可以说环境仍然是媒体首要考量的要素。在有着旺盛开发欲望和强烈竞争需求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体育新闻娱乐化的三维视角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受众需要体育娱乐、体育媒体自身也有诉求、社会体系也逐步接纳体育娱乐化的思潮,于是带有消遣性和娱乐性的体育新闻开始大行其道,一系列的体育新闻事件都被戏剧化。德国记者协会主席赫尔曼•麦恩认为:“我们不能不承认,当信息包装服务于市场推销目的,因而包装比信息本身更受到重视之际,信息对公众的告知功能也就名存实亡了。”[1]事实如此,体育媒体人员甚至为了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经常会编造一些体育明星的花边新闻,让受众融入到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时代浪潮中,这些编造的事实、平添的花絮已经丧失了体育信息的真正功能。如:2002年6月27日,《新快报》刊发报道《意韩赛主裁惨死于乱枪》,当天,人民网发表《“厄籍主裁被杀”一事纯系无中生有的谣言》一文,肯定此报道是无聊之人编造的假新闻,而照片也是从别的新闻报道中移花接木而来。

1.4 夸大事实,追求轰动效应 体育新闻策划和撰写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宏观把握、微观入手,能够发掘极具体育新闻价值的事件报道,这不仅能吸引受众进而满足公众的需求,而且还能保证体育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新闻的策划与撰写不能掺杂虚假体育事实,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轰动效应极具新闻爆炸效果,是评判体育记者才华和价值的重要依据。洛克菲勒认为,新闻的轰动效应是任何其他公关手段难以达到的,所以体育新闻的轰动效应是每个体育记者所期盼的,能极大地提升体育记者的知名度。但是,有些体育记者却片面追求新闻的“显著性”和“轰动效应”,不负责任地任意夸大事实,追求所谓“良好的公关效果”,可是往往事与愿违,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毁掉了媒体的声乐。其实,我们必须了解这样一个前提:轰动效应并不等于轰动效益,需要真实的报道作为依托。此外,夸大事实,追求轰动效应也是外国媒体丑化中国体育的主要手段。究其原因,媒体的消息来源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造就了体育新闻失实的这一特征。如2007年6月15日《家庭导报》报道德唐颍事件;2007年11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对北京奥运会外国记者数据库的恶意报道等。

2 体育新闻失实现象透视

2.1 媒体道德失范的恶果所致 媒体的道德失范是引起体育新闻失实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媒体的道德失范,是指在媒体报道中出现的基本道德规范的缺失,以及在媒体报道中道德调节作用的弱化以及失灵,并由此产生整个媒体报道层面的混乱无序。“体育新闻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媒介素养,必须要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客观记录重要历史事实、传播有用的服务性信息、塑造精神文化、引导时代潮流、延续人类文明”[3],可以说,体育新闻工作者对最起码的道德准则的服从,是新闻媒介人员应有的素养和品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原有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普遍否定,很多报道程序成为圈内的公开秘密或者行为方式,现有的道德法则逐步地对体育新闻工作者失去了规范的效力,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规范约束力的消退,是对新的体育新闻工作者道德观念和行为的消极塑造,从而导致体育新闻工作者处于缺乏道德约束的真空状态中。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现代体育传媒的各个层面围绕着以提升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主体价值观念,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策划、炒作,横向与纵向联合,在体育新闻的表达方式上,专出奇招,吸引受众眼球,忘掉了媒体本身的使命,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精神。”

2.2 媒介社会责任的缺失导致 体育新闻报道要强化体育新闻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就应该使体育新闻报道者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职业价值的必由之路。那什么是媒介的社会责任呢,“所谓媒体的社会责任是指新闻报道对所反映的事件的真实性,以及报道所产生的效果负有社会责任。新闻报道要对所报道事件的真实性负责,既不是道听途说,不是凭空想象,更不是假造事实,而是在充分了解事件的过程和采访相关知情人的情况下进行报道,这与那些道听途说和凭空捏造的假新闻是完全对立的,格格不入的。”[4]体育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时代已经变了,当今社会是多元社会,“多元社会是一个经济成分多元化、社会生活领域独立化、社会组织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人的个性独立化的社会。这种状况使各个组织和每个人都关注于自己利益的实现,社会整体的背景变得越来越不清晰,社会整体利益变得越来越难以确定,人们因此也越来越难以对自身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产生认同。于是,人们也就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5]但对于体育新闻工作者来说,无论当今社会如何多元化地发展,社会价值如何多样化地存在,体育新闻工作者都应该具备开阔的视野和海纳百川的心胸,能够客观真实地记录体育事实,还原体育新闻的本来面貌,只有这样,体育新闻工作才会有大的发展。此外,无论市场经济怎样发展,商业化如何地过度,体育新闻工作者应意识到内心恪守的社会责任是不变的,可以说,“现代体育新闻工作或者体育新闻事业发展的坐标就是社会责任”,只有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体育新闻工作才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可,才能够引导社会舆论。

2.3 媒介社会舆论失语的表现 媒介社会舆论的失语代表着舆论引导的迷失。对于宣传工作来讲,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在于引导人们的意识和行为,规范公众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当然,大众传媒或媒介的言论并不等同于社会舆论,只是对社会舆论的引导起到重要的作用。“从现代新闻学来看,话语设置已明确被认为是媒介应承担的责任。每个新闻机构都应该仔细考虑一下自己在引导社会舆论时直接或间接的作用。”[1]体育新闻工作与其他新闻媒体的工作规律是一样的,都有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可是,在体育新闻报道领域仍然存在不顾社会影响的消极做法,出现了很多胡编乱造的体育新闻,其新闻事实经不住任何的推敲,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也不符合法律道德的行为报道。体育新闻工作者应该把握报道事件的态度,正确发挥媒体的评价功能,对体育领域的一系列事件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在体育事件的处理中发挥正确的引导功能。如果媒体对所发生的体育事件夸大其词、捕风捉影,这将影响体育事件的正规处理程序,对事件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引起一系列地不良社会影响。

3 体育新闻失实现象的应对策略

3.1 “道德的自我反问”,体育媒体应有的职业道德自律 康德用以表达普遍道德规律和最高行为原则的术语为“绝对道德命令”,得到的选择要适合四个步骤地法则:首先要选择一个行动路线,然后是在你行动之前,推论指导你选择的行动准则或普遍规则,再次,你要询问:在没有逻辑上的矛盾情况下,这个规则能够成为每人都负有义务的普遍法律吗?最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回到第一步骤,反之,则继续。康德的“绝对道德命令”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揭示了意志自由在道德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道德行为的限制,要通过“道德的反问”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具体到体育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体育记者要按照社会、受众的期望来实施报道模式化行为,就应该有这种“道德自我反问”的意识,体育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记者要按照社会、受众的期望来实施报道模式化行为,就应该有这种“绝对道德命令”意识。每位从事体育新闻的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报道的时候,要时刻审视自己:是否遵守了新闻职业道德,你的做法符合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吗?只有这样,体育工作人员才能够从意识、行为层面做到“道德自律”,才能做到“内省”。

3.2 “注重真实的表达”,体育媒体应负的责任与义务 “事实是新闻的源泉,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这个命题是再熟悉不过的。但是,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宋春阳认为“体育新闻的真实性包括体育事实的真实性,构成体育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的真实性及赛事细节的真实性等。”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这些要素都是要考虑的,许多体育新闻失实的案例就在于对体育比赛的结果、体育人物的安排出现了明显的偏差甚至是错误的书写或是生死的颠倒,忽视了体育新闻的真实性,导致了体育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其实,体育新闻的真实性还受到体育新闻其他特性的影响,如上文涉及到的体育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竞争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体育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要切实的掌握体育专业知识,对体育比赛的各种项目做到最基本的了解,对于经常报道的体育专项要精通掌握,即使临时性的报道任务也要做到准备充分,熟悉各种体育项目的规则。总之,体育媒体应该肩负起这种责任,要有这种使命,在保证体育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同时,认真履行各种报道程序,注重稿件真实性的审核,真正做到“记者不到现场不报道,不去采访不署名,不经核实不引用”的准则,这样才能够保证“时效性”和“专业性”,才能够杜绝各种体育新闻失实现象的发生。

3.3 “媒介功能理论”,体育媒体应有的大众传播特性 新闻媒体是大众传播实现其社会功能的重要载体,它承载了大众传播的大部分功能,实现了大众传播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在我国,新闻媒体一直是我国政府、人民、政党的工具和喉舌,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从社会系统看,体育新闻媒体也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部份,它负责报道整个社会体育的发展、变化,记录着体育在运转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与所有的媒体一样,体育媒介多担负的大众传播功能也不外乎“监督、联系、传承文化与娱乐”这四种功能。体育新闻报道领域主要是承担着及时准确地传递体育新闻报道信息,把第一手体育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的任务。其实,对于体育新闻报道来说,监督也是体育新闻媒体的又一重要功能,有助于实现社会中个体权利的对等以及义务的履行,促进不合理事件的及时解决,如对“艾冬梅事件”的报道。可是,体育新闻失实现象彻底抹杀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颠覆了体育事件的本来面目,何谈传递了体育文化、履行了监督职能,只是戏剧化地娱乐了大众。所以,体育媒介必须发挥媒介应有的社会功能,即使在体育新闻娱乐化泛滥的今天,也不能丧失体育新闻真正的功能和使命。体育新闻要娱乐化,但不要过渡娱乐化,过度娱乐化就会抹杀体育新闻媒介所具备的其他社会功能。因此,体育新闻媒介要有良好的素养,不仅要发挥良好的监督、传递功能,还要保证娱乐化与真实化地平衡,尽到传播体育文化的责任。

4 小 结

在体育赛事和体育运动的生存和发展中,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大众传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体育组织和社会。如果没有新闻报道,体育运动很难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兴趣,有的赛事甚至由此难以得到发展。但是,体育新闻失实现象的存在会直接影响体育的良性发展。不可否认,体育新闻失实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体育新闻报道工作非理性发展的结果,其中融合了大量的负面因素,涉及到了诸多的主观因子如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态度。但是,无论如何,体育新闻报道是一项严肃性的工作,应该对体育新闻报道加以监督和管理,“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来说,如果不加以适当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6]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媒介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认识到体育媒介应有的社会功能,注重体育新闻的真实性表达,真正发扬一名体育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精神,坚决抵制体育虚假新闻,杜绝体育新闻失实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吴飞.传媒影响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4.

[2] [美]布鲁斯•加里森.郝勤,译.体育新闻报道[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23.

[3] 岳乃军.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统一:一则新闻摄影报道的思考[J].视听纵横,2006,3:72. 

[4] 黄晓钟,等.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8:256.

[5] http://www.ndcnc.gov.cn/datalib/qikan/2005/2005_08/qikan.2005-07-21.9294841251/.

[6] 转引自逯改.传媒社会责任的伦理审视[J].兰州学刊,2007,9:149.



作者:谢辉

第三篇:审美视角分析体育新闻标题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体育新闻标题在竞争性、审美性、娱乐性三个方面的审美内涵,进而提出体育新闻标题的重要意义,并分别从应用修辞手法、设置悬念、口语化表达三个方面分析标题拟定策略,旨在通过合理拟定体育新闻标题,传播体育文化,推进体育新闻的传播。

【关键词】体育新闻标题;竞争性;体育文化

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体育新闻和其他新闻一样,通过标题,让受众直接获取信息,引起阅读兴趣,在此情况下,标题制作需要充分考量内容真实性和审美需求,以审美视角,彰显新闻内涵,新闻记者也需要充分运用个人的语言功底和美学修养,以新闻学和美学视角,完成体育新闻标题制作。

1. 体育新闻标题的审美内涵

1.1 竞争性

体育新闻与其他类型的新闻一样,受众通过新闻标题,直接获取文章的大致内容,从而产生阅读兴趣。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习惯于碎片化阅读方式,而体育新闻标题就像是一个窗口,直接将最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显示,具有与众不同的意境美、细节美、语言美。体育最为明显的特征便是自身的竞技特性,即竞争性。只要有体育比赛,便会有竞争的存在,竞争代表着不同队伍之间的顽强拼搏和勇敢奋斗,体育新聞报道也需要充分突出体育的竞争性特点,从标题制作就能够满足受众的心理期待。事实上,标题作为整篇体育新闻的统领力量,通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技巧,可以更为直接地吸引受众观众、展现体育竞争精神。

新闻标题主要用于表示体育新闻中出现的某个句子,用于放在整篇新闻文章的最前端,内容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出版时,往往会采用加深颜色、加大字号的方式,从而强调标题自身的重要性。而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会存在差别,用虚题阐明道理、用实题讲明事情,实题可以单独进行使用,但是虚题只能和实题一同使用。在体育新闻标题制作时,就可以充分采用虚题和实题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受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新闻内容,直接通过标题去感受标题背后的竞争性。

而体育竞争往往都伴随着较为激烈的竞争节奏和高亢的气势,记者可以直接通过应用感叹、排比等修辞方式,以语言的方式强化体育竞赛的气势,充分彰显体育新闻标题背后的美感,体现体育比赛的竞争性。

1.2 审美性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极具审美性质的项目,运动员通过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在多种角度、多种方向,展现着健康之美、体育之美,而体育运动本身的这种审美性还可以应用于新闻标题制作中,将体育人文精神和运动员的拼搏奋斗结合在一起,从而充分彰显体育运动的独特之美。而为了更好地传播体育之美,就需要尽可能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制作出符合体育审美的新闻标题,从而更好地完成体育美的传播。事实上,无论是哪种表达方式,凡是具有“美”的事物,都能够引发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交融,想要传播体育的美,就可以灵活应用各种具有美感的语言材料,从而充分彰显新闻标题的审美性。例如,在2007年围甲联赛中,《齐鲁晚报》就采用古典诗词的表达方式,将引题书写为“稳坐中军帐 谢赫擒主将”,将体育新闻的主题拟定为“围甲联赛山东网通队险胜云南”。巧妙组合各种文学词汇,不仅直接表达出竞赛结果,也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意境,充分彰显体育美。

与此同时,新闻标题词语本身的含义也能够更好地实现情感表达,不同词语的色彩含义存在诸多差别,或悲伤难过,或慷慨激昂。还有一些词语本身就含有着强烈的主观情绪,通过各种词语表达,就足以体现记者对事件的感受。还可以采用提问等方式抒发记者的个人情感。

1.3 娱乐性

从审美视角来讲,体育新闻标题的娱乐性,是当前阶段体育新闻的主要发展方向。从内容上来讲,体育新闻开始从着重于体育比赛报道为主,朝向体育赛事和周边新闻共存,体育新闻标题的娱乐性和当前社会大众化的发展方向相符,体育明星的感情生活也慢慢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讨论热点,这类新闻内容不仅能够吸引大众的关注,满足社会公众的猎奇心理,也能够吸引受众对体育新闻的管护度。在标题拟定上,通过应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方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的关注,例如,记者可以通过运用比喻、感叹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情感表达氛围,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体育新闻标题具有强烈的情感特性,在内容背后往往还带有着一定文化意蕴,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到一起,将体育精神和娱乐审美相结合,更是进一步加深了体育运动的内涵。

事实上,人们关注体育新闻,很多时候也是为了填补日常生活的空缺,满足精神需求,从而了解时事变化、增长见识、休闲娱乐,提高审美认知,因此,体育新闻标题也应当不断朝向娱乐休闲化的方向前进,新闻从业人员能够始终秉持着专业工作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彰显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从而切实发挥体育新闻标题的审美意境。

1.4 新闻性

体育新闻的本质在于吸引受众看新闻、了解新闻内容,新闻事实是新闻标题拟定的基础性前提,如果脱离了新闻内容,即使用词表达再生动,都难以切实发挥效果。现阶段,对于体育新闻报道,以竞技类赛事为主,许多体育新闻标题就将重点放在赛事的结果,反而很少对体育赛事过程进行阐述。与此同时,在对体育赛事胜负进行标题拟定时,偶尔还会出现模糊输赢的情况,影响受众的信任度。还有一些体育新闻标题存在过度情绪渲染的情况,以上都是不符合体育新闻标题新闻性的存在。

体育新闻报道应当将体育事件讲解、体育文化传播放在核心位置,充分关注体育事件中的亮点,并能够适度进行背景补充,充分体现新闻价值。

2. 体育新闻标题的重要意义

体育新闻标题制作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将最为重要的内容展示给受众面前,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的关注,实现艺术性和审美性并行。

一方面,拟定体育新闻标题,能够吸引更多受众进行阅读。新媒体时代,受众不仅可以通过报纸进行阅读新闻,也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浏览新闻,任何一条体育新闻标题,只要拟定合适、生动鲜明,就能够直接吸引受众的关注,从而打开新闻网页,实现新闻传播。而如果新闻标题拟定的平平无奇,即使内容非常精彩,也很难吸引受众点开报道、实现新闻传播。

另一方面,拟定體育新闻标题,直接向受众展示新闻内容,促使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直接了解和掌握体育赛事内容。体育新闻标题具有一定的字数限制,但是如果记者本人的文字功底够好,标题拟定的合适,能够突破字数的限制,直接透过标题告诉受众新闻报道的主旨,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报道内容。

3. 体育新闻标题的制作策略

3.1 应用修辞,体现新闻报道的功能

标题作为体育新闻的眼睛,能够让受众直接获取新闻报道内容,实现体育赛事传播。将多种修辞方式应用于体育新闻标题制作中,能够切实彰显体育文化。现代社会,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往往正是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否拟定得当,看受众是否会打开报道便可得知。对于没有吸引力的新闻标题,即使内容丰富,受众也很少会打开新闻报道。将修辞方式应用于标题制作中,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彰显着体育新闻标题的审美特性,具有多方面的应用意义。其中,对于一些体育赛事报道,则可以采用对比策略完成,从而更加强化和突出体育比赛的矛盾双方。这样制作标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受众对于体育赛事的理解和认识,让受众直接透过体育标题去感受比赛胜利的兴奋、比赛失败的难过。例如,《中国体育报》对于2018羽毛球世锦赛,就将标题拟定为“国羽“双塔”组合圆梦世锦赛冠军”,通过标题就可以让受众直接了解到此次羽毛球世锦赛,李俊慧和刘雨辰两位中国选手代表中国队获取得到冠军,引领受众一同感受赛事背后的奋斗。

3.2 悬念设置,提升新闻标题感染力

体育比赛本身就是一项充满悬念的运动项目,体育比赛结果是胜利抑或失败,将会直接调动着受众的情感变化。在比赛双方实力都实力较强的情况下,双方的实力越相接近,比赛胜负的悬念性就更强。事实上,体育比赛场上并无绝对的胜利或失败,任何一个细节变化,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也正是由于体育比赛瞬息万变的特性,促使体育新闻报道也可以充分利用悬念性原则,灵活采用反问、设问等方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与此同时,标题作为一篇体育新闻的窗口,想要吸引受众打开新闻去阅读,就需要能够充分注重体育新闻标题,结合体育新闻的特有属性和文化特征,制作出令受众眼前一亮的新闻标题。新闻从业人员也应当不断加强知识学习,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丰富经验,从而更好地了解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了解体育文化,从而制作出更加生动的新闻标题。

3.3 口语表达,彰显新闻标题大众性

体育运动本身是一项极具大众性的文化活动,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在观看运动员比赛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激发社会大众的体育热情,从而充分利用日常休息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在拟定体育新闻标题时也可以采用口语化的拟定策略,一方面,可以直接引用新闻报道中人物原话,从而让受众直观了解到新闻报道内容,增强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应用一些带有号召性的话语,引导受众一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还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俗语,从而将原本复杂的体育运动,以更加灵活生动的方式进行展现,让受众能够直接通过新闻标题了解到体育新闻的内容。例如大洋网就将标题拟定为“深足水货外援试训王婆卖瓜 张军不屑评价”,在帮助受众了解新闻内容的同时,增强吸引力。

此外,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加强思维创新,学会整合多方知识,让社会大众能够更好地融入于体育运动中,合理拟定标题,拉近受众和体育新闻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综上所述,以审美视角分析体育标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体育运动具有大众性、娱乐性的人文属性,在体育新闻标题拟定时,也需要充分考量体育运动的既有属性,将体育赛事的亮点进行表达,讲究语言艺术,彰显审美艺术,促使体育新闻标题更加精炼、得当,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阅读。

参考文献:

[1]武艳芹.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思考[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34(11):55-59.

[2]袁乾.浅谈记者如何采写好体育新闻[N].鄂尔多斯日报,2021-06-18(007).

[3]李丽,李玉光,徐茜源.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优化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3):343-347.

[4]张金峰,卞伟洁,于风.新媒体视域下体育新闻传播策略探析[J].科技传播,2021,13(10):107-109.

作者:韩帅

上一篇:自考会计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大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