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内容提要

2022-07-17

第一篇:体育新闻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我国财政政策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高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展望未来, 我国财政政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 强化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更好地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关键词:改革开放;财政政策;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年来, 通过持续推动改革, 财政政策在不同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努力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约束, 促进建立市场导向的动力机制建立完善适应不同时期发展要求的财税制度体系, 促进形成全国统

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有效实行国民收人分配调节, 推动地区和城乡协调发展, 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加大财政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力度, 努力实现“ 五个统筹” , 推动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等等。因此, 认真回顾与总结财政政策的演变历程和有益经验, 展望财政政策趋势与走向, 可以为我国今后的改革开放、发展与稳定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财政政策年的简要回顾

财政政策是实现政府职能和改革目标的重要手段。依据不同时期改革、发展的要求, 财政政策在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邓小平同志“ 南巡讲话”期间的财政政策

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1992年的14年间, 财政政策的主要特征是放权让利, 调动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探索建立以物质利益为导向的新型经济发展动力机制, 并初步进行了财政参与经济宏观调控的尝试。

1.通过“ 让利” , 解放生产力。一是通过农产品价格体制改革, 以及农村经济组织方式改革, 对农民、农业和农村让利, 逐步取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积累国家建设资金的方式, 农村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二是通过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税利分流、国有企业改制, 以及一系列减免税措施, 取消了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有企业折旧、利润作为财政收人的做法, 让利于企业, 使企业勃发了生机和活力。三是通过对开发区财政体制的调整, 以及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一系列财税政策优惠, 促进了对外开放。这些改革朝着破除制度约束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为建立物质利益导向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奠定了基础。

2.通过“ 放权” , 推动建立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一是放权于农民, 通过推进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二是放权于企业, 把利润从财政工具中分离出去, 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促进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工具三是放权于地方, 通过包干等形式, 形成下放税收管辖权等的转型期财政体制,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四是放权于职工。通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改革, 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3.探索运用财政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分别于197

8、1982和1987年针对经济运行面临的不同问题,采取财政政策措施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并尝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形成了紧财政、松货币财政与货币政策实行双紧等政策组合, 为我国宏观调控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二)党的十四大至十六大期间的财政政策

邓小平同志“ 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 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财政政策突破了“ 让利、放权” 的传统改革方式, 着力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间财政关系, 努力推进形成平等、竞争、有序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1.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政策体系。1992年以来, 我国充分利用财政部门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密切的合作, 借鉴国际经验以1992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和新税制为标志, 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从不同层面形成了全国统一的、与市场经济接轨的财政政策体系, 为国民经济

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2.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推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1998年开始实施的公共财政框架建设,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较好地解决了财政越位、缺位与错位的问题, 在进一步规范税收、收费、基金等公共收人秩序的同时, 财政政策的重心, 开始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转移, 较好地推进了社会发展领域的改革。

3.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支持培育多样化的市场主体。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 财政大支持国有企业改革, 促进理顺企业产权关系, 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十五大召开后, 按照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的总体要求, 推动了政企分开,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重组, 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 培育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 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4.成功运用财政政策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分别于199

3、1998年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 成功实现经济“ 软着陆” , 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 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成就。

(三)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财政政策

2002年11月,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之后又相继提出了“ 五个统筹”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部署。围绕这些战略部署, 我国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财政政策体系, 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更为科学, 整个社会转型更加和谐。

1.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05年, 我国实施以“ 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 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2008年下半年以来,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中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宣布了4万亿元投资和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十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措施。此次重启的积极财政政策将实施重点放在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方面, 着力于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人群体的收人水平,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政策再一次勇担反周期调节的使命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任。

2.加大财政支持统筹发展力度, 促进城乡和地区协调发展。通过制定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等一系列政策, 大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进一步降低农民负担, 深化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加大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人等,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和加大转移支付, 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了对中西部等困难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3.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发展问题, “ 民生财政”特征日益突出, 财政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领域的支出重不断增加, 社会文教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13.1%上升至2006年的26.8%。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着力形成农民收人可持续增长机制, 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为主题, 加大科技投人, 创新科技管理体制, 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推动节能减排, 初步形成了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财税政策体系,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进一步扩大开放, 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了兑现加人WTO后的一系列承诺, 围绕着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问题, 我国财政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是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 改善了更有利于市场平等竞争的税制环境。二是改革完善出口退税制度, 促进了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形成了多样化的国际财经对话、交流机制, 扩大了我国在财经领域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使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加协调。

二、财政政策在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改革开放年历程, 财政政策发挥了多方面的重要作用。概括起来,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推进改革;二是促进发展;三是扩大开放。财政政策发挥的作用不仅范围广泛, 而且在各个方面都具有先导性、前提性和保障性等特征。

(一)推进改革

1.担当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为改革开放铺路搭桥。改革开放初期, 财政政策以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切人点, 以调整利益分配格局增量为特征, 通过向地方放权, 为企业发展松绑, 传统体制出现松动, 从而为以后计划、物价、工资、国有企业等方面的改革奠定了基础。通过对“ 分灶吃饭”财政体制和分税制财政体制等的改革, 规范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调动了地方理财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通过实施两步“ 利改税” , 赋予了国营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通过“ 税利分流”改革, 明确区分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者身份与财产所有者身份。30年来, 财政政策成为改革的先行者, 为各项改革创造条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铺路搭桥。

2.承担改革成本, 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一是配合价格改革, 提供价格补贴, 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1979年以来, 为配合副食品、部分工业消费品的价格改革, 国家财政根据消费品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 通过调整职工工资或实行价格补贴予以弥补。一年间, 国家财政用于价格改革和价格补贴的财力累计达3500亿元。1978年, 政策性补贴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0.99%,1980年该比重上升9.58%,在20世纪80年代, 该比重一直维持在12%以上。正是由于财政勇于承担改革成本, 价格改革才得以顺利进行。二是支持国企改革,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8年以来国家财政在财政政策的制定和财政资金的分配上大力支持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 使一大批长期资不抵债、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以及资源枯竭的煤炭、有色金属矿山和军工企业平稳退出了市场向地方政府移交了大量的中小学校及公安、检察院、法院等社会职能单位, 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办社会负担积极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 逐步划清厂办大集体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实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 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积极采取财政扶持政策, 支持重要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在国家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保持了稳步高速的发展势头, 国有资产总量稳步增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三是剥离不良资产, 支持金融改革和银行改制。1998年发行2700亿元的国债充实国有银行资本金;2000年将四大国有银行的14000亿元左右坏账剥离给财政出资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 由后者负责处置这些债务;2004年以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注资。此外, 还允许银行在税前消化一部分不良资产, 包括所得税收益返还。四是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 促进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特别是年实施了“ 两减免三补贴”等财政支农政策, 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加快减免农业税改革试点步伐, 全面推行粮食直补, 对粮食主产区实行良种补贴, 对农民购置农机具给予补贴, 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3.维护稳定, 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如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 加大对收人分配的调节力度, 推进劳动工资制度改革, 加大扶贫开发支出,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等, 为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各项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促进发展

1.参与宏观调控, 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根据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 政府有效地运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 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科学、有效、适时、适度的宏观调控。1993年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成功地使宏观经济实现了“ 软着陆” .1998年,针对紧缩趋势, 及时实施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 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2005年针对经济局部出现过热的态势, 顺应时势调整财政政策取向, 实施了以“ 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为核心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 不仅保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 更重要的是优化了经济结构, 增强了经济发展的

后劲。2008年四季度, 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 重启了积极财政政策, 出台了扩大国内需求等多项有力措施, 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灾后重建, 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

2.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财政政策通过不断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1979-1987年,调整的重点是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加快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调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 改善能源供应。

1988-1996年,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和贷款结构, 集中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 在消除经济过热的同时, 使得农业、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增加了有效供给。1987年以后,以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导向, 加大了对纺织、煤炭、建材、钢铁、汽车和石化等6个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的工业行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人。此外, 财政政策还通过大力支持产业技术升级、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完善科技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促进节能减排等措施, 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从“ 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3.加大财政投人力度,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投入, 支持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保证了法定支出增长的需要, 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特别是1998年以来实施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建设, 使财政职能实现重大的战略性转型, 使社会领域成为公共财政的支出保障重点, 同时还使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财政政策的目标。例如, 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由1978年的75.0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5411.59亿元, 增加5336.54亿元, 增长71倍.年均增长16.52%.

4.着力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如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政政策, 振兴东北和支持中部崛起的财税政策, 逐步形成了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模式, 增强了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二是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投人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规范减负, 不断完善强农惠农的财政政策体系,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投人,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 加大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始, 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方向迈进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 为标志, 向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转变以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标志, 向基本实现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方向努力, 让城乡居民共沐公共财政阳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扩大开放

1.提供政策支持, 全力服务于开放型经济。一是运用减免税等财政政策, 配合区域推进的开放步骤与格局, 促进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针对经济特区、开放沿海与内陆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建立起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二是运用出口退税、关税等财政政策, 支持和配合我国外贸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 30年间根据形势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90年代开始较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 调整进口商品减免税政策, 按照加人WTO的承诺, 我国的平均关税水平从2001年加人时的15.3%逐步降低到2007年的9.8%。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也使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三是运用直接投资、税收减免等财政政策, 积极配合我国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央财政先后设立了对外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对外承包工程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等, 逐步形成了支持企业“ 走出去” 的财政政策体系, 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境外投资, 完善了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优化出口结构, 分期分批调低和取消了部分“ 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率, 适当降低了纺织品等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同时提高了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向产业及中西部地区倾斜, 通过两税合并使所有境内的内外资企业

处于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上。

2.积极参与国际协调, 扩大中国的影响力。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 通过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农发基金、全球环境基金、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开展全方位合作, 推动了制度创新。一是引进优惠资金, 弥补经济发展资金不足, 支持交通、农业、能源、城建环保、教育、卫生等领域的重点建设项目, 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二是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提高了我国民族产业升级换代水平;三是通过世行和亚行技术援助和培训项目, 培养了改革开放所巫需的大批技术管理人才;四是支持中国扶贫事业, 加快了中国减贫进程;五是利用国际资金, 引进国际发展经验, 推动中国机制、制度创新;六是我国已经逐步从单一的借款国向借、贷、捐款国的多重角色转变, 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同时, 通过与世界有关国家和经济体在财经领域开展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 参与区域和国际多边论坛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共同维护全球和区域经济金融稳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平台宣传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发展经验以及发展理念, 促进与发展中国家在减贫和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 增进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相互理解和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框架改革, 扩大我国在世界经济问题上的话语权, 维护了我国的核心利益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 进而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新时期财政政策展望

在新形势下, 我国面临着全新的发展要求。今后的财政政策,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充分考虑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 抓住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重点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一)深化改革开放

当前,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了一个关键时期, 财政改革面临的任务也十分艰巨。为了促进深化改革, 提高开放的质量, 财政政策仍将主动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 形成一系列促进改革深化的财政政策。同时, 财政将继续加快自身改革, 实现财政制度创新, 建立并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二)促进科学发展

除了要继续围绕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执行好现有的财政政策外, 促进科学发展的着力点, 一是要放在积极扩大内需, 特别是在消费需求上, 通过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税费制度等, 改善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宏观环境通过推进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逐步实现“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 以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居民即期消费通过深化收人分配制度改革, 形成农民收人的持续增长机制、完善企业职工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以及居民收人稳定增长机制, 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人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继续完善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制度, 逐步提高低收人群体收人, 积极培育中等收人群体, 形成“ 两头小、中间大” 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推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二是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 逐步提高“ 三农”支出的比重, 加快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补贴机制, 形成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 粮食直补, 农民培训, 扶贫开发资金的持续增长机制研究建立综合性的支农投入政策, 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综合运用财政贴息、保费补贴、以物代资、以奖代补等财税政策措施, 创新中央财政投人示范和激励机制, 形成多元化的支农投人格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强化环境保护

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财政政策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一是制定完善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规范、稳定、长效的财政科技投入政策,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是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政策工具, 支持发展低能高效产业, 促进清洁生产,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替代能源, 支持重点节能工程、污水管网、

污染减排监管体系等, 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三是通过整合各类专项环保资金, 并实施“ 以奖代补”办法,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四是制定有利于资源、能源以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税费政策, 建立重点研究完善资源税费的制度, 把高污染、资源消耗大的商品纳人消费税征收范围, 征收环境保护税, 完善矿山企业安全费用、矿区环境和生态恢复资金制度, 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市公用事业收费标准等。

(四)优化产业结构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在第一产业, 要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体系,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安全高效农业,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第二产业, 要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适当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支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 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在第三产业, 要制定和完善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大力支持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文化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另外, 对从事社会化服务和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小型服务企业, 适当给予政策扶持对关系国民素质和国家发展潜力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基础服务业, 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五)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完善促进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相关优惠政策,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二是国家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投资、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安排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着力改善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状况, 提高其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三是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明晰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 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收人划分办法。同时, 健全地方税体系, 增加地方税收收人规范非税收人管理, 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四是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 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探索建立县乡政府最低财力保障机制,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建设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资源枯竭地区转移支付制度, 促进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

第二篇:论文内容提要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高中学段开设美术欣赏不同于初中的美术课。高中的美术欣赏课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这就需要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美术欣赏是一种陶冶情操的互动,是美的享受,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应是出于内心的自愿。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走进了高中美术欣赏课堂。它的出现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好处。

一.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造氛围激发兴趣。 二.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天津一中

牛涌

在全社会大力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就是重要的体现。高中美术欣赏不同于初中的美术课,初中

美术课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练习临摹来完成。而高中的美术欣赏课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是组织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这就需要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否则教师一味的讲授理性知识,而感性的材料少,又没有初中美术课的动手练习。课堂上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美术欣赏是一种陶冶情操的互动,是美的享受,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应是出于内心的自愿。随着社会的发展,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走进了高中美术欣赏课堂。它的出现使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多彩。开阔了视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造氛围激发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高中美术课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它集网络,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和艺术氛围,同时提升了美术课的品位 。如:在每节课前在屏幕上发送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资料或动画片段,配以相应的音乐节奏,使学生一走进美术教室就有一种新奇感,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的小天地。为上好美术欣赏课创造良好的氛围。另外,在课堂上使用这些设备本身就能使学生有一种新奇感从而在第一时间使学生产生生兴趣。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时代已经到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为师生互动交流探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多媒体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及教师自身知识的局限性。网络资源可以任由教师浏览和下载,理由对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各个角度对所欣赏的作评进行信息收集,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作支持是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提高欣赏水平。如:高中美术欣赏教材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第三讲《青铜器》一课,教材介绍了青铜器制作材料器型名称,以及它的产生发展和不同时期制作的风格。附有几张器型的彩色照片。在实际教学中仅凭课本上的这些内容和图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不够的不能刺激他们学习的兴奋点。他们希望了解更多更直观全面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设计了两环节,(1)给出有关青铜器教学资源的链接,学生利用搜索引擎“google”或“baidu”自行查找任何与青铜器有关的知识内容,(2)通过主动的探究和欣赏,完成对青铜器的欣赏和认知过程。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就会尝试对不同的器形和不同装饰图案的青铜器进行对比和分析,也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欣赏,而是开始融入自己对青铜器的一些思考和设想。在知识的获取上更加地系统和多样,在教学情境和交流方面更为友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象、色彩、声音的刺激使学生通过一般感觉去思考事物的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另外,它的魅力所在,除了直观形象,光色绚丽和悦耳动听,还能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造就更广阔的想象的空间,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有益的。一方面是只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能保持新鲜感和参与热情,一方面要有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及治学的民主气氛。新鲜感是吸引注意力和引起兴趣的前提条件;表达空间是 他们能力得到肯定、思想得到锻炼的场所,而广阔的想象空间则是使他们畅所欲言、打破思想 束缚、自由发挥想象力的肥沃土壤。这正是传统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正是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所表现出旺盛活力的所在。由于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从知识点和新颖性、趣味性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思考和精心的策划,生动活泼的画面以及多种媒体的共同参与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从而可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这样,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学生美术想象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丰富和培养。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与学新模式的探究和尝试。从学生方面来看,明显提高了参与的兴趣,学习变得更主动、更有效。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很多的优势,比如直观生动、图文并茂,学生可以非常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链接功能,有选择地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欣赏到相关的作品,还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对艺术门类做一理解和认识,建立起较完善的知识框架。我们都知道成功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热情和积极参与,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学生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中,面对大量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选择性地获取信息,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单一性引导学习的模式。

多媒体辅助教学参与到高中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素质型教育贯彻得更成功。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可以创造性地学习,美术课不再只是以制作一张作业为主,而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养成良好的独立学习习惯为目的。这种教学模式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艺术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利用这些媒体和资料不仅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更重要的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它的交互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实现资源共享。所以在艺术课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说是一个教与学的革新,为我们开辟了更广阔的教育新天地。

第三篇: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省优秀毕业生事迹材料:XXX,男,汉族,XX人。XX科技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系XX级XX班学生。该生自从20XX年进入XX科技学院以来,始终以一名优秀毕业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在提高自己科...

南风花溪22:45:13

该生自从20XX年进入XX科技学院以来,始终以一名优秀毕业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以适应21世纪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都取出了突出的成绩。

南风花溪22:45:35

思想方面:该生思想积极上进,作风优良。树立了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积极向先进人物学习,树立勤奋学习与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并积极为之奋斗努力,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进步青年。

南风花溪22:45:46

学习方面:他深知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始终都把学习放在自己生活的重要位置。始终保持着谦虚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不懂就问,时常主动与老师或同学讨论学习。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

南风花溪22:45:54

工作方面,该生自大学以来一直担任我系主要学生干部,曾先后担任班长、组织部部长、分团委副书记、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在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为同学服务的原则,一丝不苟,认真踏实,工作效率高,积极为同学提供便利,主动了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南风花溪22:46:02

生活方面,虽然他的家庭状况比较贫困,但是他从不自卑,并且以此为动力,更加努力地去工作和学习。在平日的生活里,他勤俭节约,作风朴素,但是当别的同学有困难时,他又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第四篇:运费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近年来,新型快递公司不断出现,快件丢失、损坏,延期到达所引起法律纠纷也越来越多,针对快件损害赔偿存在的不同观点,是适用《合同法》还是《邮政法》还存在争议。并且现行的法律规范也相冲突,《航空法》和《合同法》相冲突,《邮政法》和《合同法》相冲突,快递公司的“五大霸王”条款和客户的利益冲突。通过对相关法律解读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法律适用的范围将有利于解决日益增多的快件纠纷问题,现行《邮政法》已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客户可根据我国《消费权益保护法》和新实施的《快递服务协议》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依合同提出损失赔偿,同时也可提出精神损害赔偿。为了对快件损害赔偿问题进行统一和规范,不但有利于法治的统一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同样会对快递行业的发展带来真正健康的发展。 本文是我结合在电大所学的法学知识,尝试着从现行法津规范来阐述快件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纠纷问题,并对快递行业应该正确发展做了一点分析和措施,供大家商榷。

1 1

浅析快件赔偿的有关法律问题

任月红 安庆电大2009年法律本科

摘要:近年来,新型快递公司不断涌现,相应地因快件丢失、损坏和延期送达等情况而引起赔偿的有关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有鉴于此,笔者尝试着结合有关法律规定,特别是结合电大相关课程的学习而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字 快件 赔偿 法律纠纷 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邮政业务和货运业务已打破了过去垄断经营的格局,新型民营快件公司纷纷地出现在老百姓面前,更加快捷、简便的快递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因其自身具体经营活动的不善而引起很多法律问题的纠纷。这给快递业务乃至整个物流行业提出了不少新的法律问题。然而,由于相关法律制度和行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各种快递纠纷事件与日俱增,尤其是有关快件丢失而引起赔偿的案件越来越多。然而,更多基于部门利益考虑的《邮政法》、《航空法》等法律与《合同法》在个别具体规则方面理解的偏差,造成在遇到不同的类似案件时可能带来不同判定结果。因此,结合目前案件审理的具体状况和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已成为系统的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不可或缺的课题之一。

一、快件损害赔偿案件的表现的形式:

1、快件丢失赔偿案件。虽然邮政企业曾在快递行业拥有垄断地位,快递行业的经济市场巨大,但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大量民营公司进入快递行业,快递行业的利润已经越来越薄。而且,新型快递公司员工不固定,存在大量的纠纷问题。例如,小王2010年1月1日通过快递公司寄发邮件,邮件内装有其本人的身份证、学历文凭、国家颁发的各类资格证明书等重要证件。在邮寄时,其本人没有选择保价。2010年2月,小王指定的接收人仍没有收到该重要邮件。小王于是向快递公司询问,快递公司告知他,“由于其内部工作人员辞职后私自带走寄件人信件,现信件已经无法查找到”,双方就赔偿问题发生争执。根据我国 2 2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行业标准-快递服务》规定,对没有购买保价(保险)的快件,一旦遗失,快递公司的赔偿标准应按照邮政法、邮政法实施细则及相关规定办理,而根据《邮政法》第三十三条第

(三)款 “非保价邮包,按照邮包实际损失价值赔偿,但是最高不超过国务院邮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限额”。在《国内特快专递邮件处理规则》中又将这一原则具体化为按实际损失补偿,但最高补偿金额不超过所付邮费的2倍.基于上述规定,现在大部分快件公司抱住这根救命草,而有恃无恐。很多邮政企业的运单后面都是根据国务院的这一规章制度将此标准做为企业赔偿的最高标准,利用此“霸王条款”减轻或免除其赔偿责任。由此而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当事人最后得到的赔偿和自己的损失相比往往是微乎其微,导致公平正义越来越被人们所淡泊。

再者,邮政公司作为从事快递业务的传统行业之一,历来在快递业务方面占据并试图一直占据垄断地位,但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日益提高,产生的纠纷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向外地邮寄价值1万元的包裹,邮政企业却把包裹弄丢了。当事人找邮政企业索赔时,对方却称,丢失物品的价值不能凭客户单方面说的算。 到底这个包裹该怎么赔,赔多少,最终的赔偿结果可能离当事人的损失差距很大,甚至赔偿缩水得很离谱。

2、快件损坏赔偿案件。某顾客寄一台笔记本电脑给上学的儿子,快件公司拒收,说是易损物品不予邮寄,但该顾客坚持要邮寄,快件公司答应了,但要求客户写明“损坏自负”。结果,邮包损坏了,顾客要求赔偿,但快件公司拒绝赔偿。顾客非常气愤,却无奈于此乃霸王条款。因此,关于快件损坏的责任承担和赔偿问题仍需提高关注。

3、快件延期送达赔偿案件。例如,刘某已在上海工作多年,赶上了公司2008年之前要给一部分职工转上海户口的政策。于是,刘某家人将刘某的户口档案从相关部门取出后,通过航空快递向深圳市人事局寄送,但在运送过程中档案延期送达,造成刘某错过了办理户口迁移的时间,故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从事实上讲,刘某的损失并不是一点邮寄费能够补偿的,但赔偿该如何计算,是否计算精神损失费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快件损害赔偿存在的不同观点:

关于快件损害赔偿的处理,实践审判中一般存在两种观点。因邮政公司长期以来从事快递业务,对邮政公司发生的纠纷问题的分析将有助于该类案件的处理。在实践审判中,对邮政快件纠纷产生的原因一般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3 3

1、第一种观点认为:快递公司作为承运人,未按约定完成客户交付的托运工作,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故应承担违约赔偿的责任。且快递公司单方面清楚写明其有权检验承运的任何快件,却声称不知道承运货物的名称、重量,根本不符合寄递规定。这一“邮件丢失索赔案”属于运输合同纠纷,应适用合同法处理。虽然双方约定快递公司对所承运快件丢失或破损时其责任限于赔偿不超过其所付邮费的三倍,但快递公司提供的该项合同条款违反了公平原则,并且没有提醒客户注意,应认定该条款无效。最后,一审法院判决快递公司赔偿客户的实际损失,当然,客户必须提供其本人实际损失的证据。

2、第二种观点认为:这类“邮件丢失案”并不应该按合同法处理,而是适用邮政法。首先我们看看邮政损失赔偿的范围:“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范围以外的邮件的损失赔偿,适用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 第四十七条 邮政企业对给据邮件的损失依照下列规定赔偿:

(一)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或者全部损毁的,按照保价额赔偿;部分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保价额与邮件全部价值的比例对邮件的实际损失予以赔偿。

(二)未保价的给据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邮件丢失、损毁的,按照所收取资费的三倍予以赔偿。

邮政企业应当在营业场所的告示中和提供给用户的给据邮件单据上,以足以引起用户注意的方式载明前款规定。

邮政企业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给据邮件损失,或者未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无权援用本条第一款的规定限制赔偿责任。 第四十八条 因下列原因之一造成的给据邮件损失,邮政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可抗力,但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保价的给据邮件的损失除外;

(二)所寄物品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 (三)寄件人、收件人的过错。 第四十九条 用户交寄给据邮件后,对国内邮件可以自交寄之日起一年内持收据向邮政企业查询,对国际邮件可以自交寄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内持收据向邮政企业查询。

查询国际邮件或者查询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规定的边远地区的邮件的,邮政企业应当自用户查询之日起六十日内将查询结果告知用户;查询其他邮件的,邮政企业应当自用户查询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查询结果告知用户。查复期满未查到邮件的,邮政企业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赔偿。用户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查询期限内未向邮政企业查询又未提出赔偿要求的,邮政企业不再承担赔偿责任。 ”

依上如述。邮件丢失的赔偿标准按照国家邮政局国内邮件处理规则规定:未保价邮件发生丢失、损毁、短少时,最高赔偿金额不超过付邮费的两倍。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理, 4 4

其从业行为应受邮政法调整,客户在填写快递单时,快递公司写有一旦邮件丢失约定赔偿三倍邮费的规定—此条款虽为格式条款,但客户填写快递单时,快递公司有提示、说明的义务。如不主履行该义务,则该条款无效。但客户若未对此条款予以否认,这样该格式条款对双方均具约束力。因此,只能按照双方约定进行赔偿.

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此条款确定了实际损失和间接损失的赔偿原则,完全符合合同法公平诚实信用的指导原则,也符合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公平正义观。而做为《邮政法》和邮政部门规定的规范性文件,最高补偿金额将不超过所付邮费的2倍,消费者做为弱势群体,本应由法律来维护其合法权益,然而《邮政法》却更多的侧重保护邮政企业及非邮政快递企业的利益,与《合同法》规定不符,也与我们所追求的法律价值背道而驰,应排除其不适当之处。即不管是邮政部门批准的快递企业还是非邮政部门批准的快递企业都应按合同法和民法通则的规定对托运人进行合理赔偿,适当情况下可赔偿全部。

三、现行法律规则的适用规范冲突与解决

1、《邮政法》与《合同法》的规范冲突,因邮包丢失导致消费者状告邮政企业的案件时有发生,但对此类案件是适用邮政法还是适用合同法,还存在争议。关键还是看邮政企业是否是受邮政法保护的主体。如果是,就适用于邮政法。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规定,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是“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在特别法与普通法的规定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时,应以特别法为准,适用特别法。我国合同法是普通法,邮政法是特别法,在邮件丢失造成的损害赔偿方面当然应优先适用邮政法的规定。而我国邮政法规定:对未保价邮件发生丢失、损毁、短少时,应按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赔偿金额不超过所付邮费的两倍。所以,消费者如果邮寄的是贵重物品,一定要在邮寄单上注明,并选择保价方式—按物品的实际价值填写保价金额。这样虽然需要多支付邮寄物品实际价值的1%的费用,不过,一旦物品丢失,可以按保价金额赔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现在邮政企业多选择与保险公司合作,对邮寄物品进行保险,与保价费用差不多,但物品丢失时赔付会更快,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关键在于该条款是否属于合同法规定的限制对方权利、加重对方责任的条款。

5 5

2、《航空法》与《合同法》的规范冲突:目前航空工业公司针对快递业务丢失、损坏也有相应规定,例如关于责任起止时间,大部分规定航运公司从快件收运时起至交付时止,承担安全运输的责任。在此期间,如发生快件丢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航运公司应负赔偿责任。航空公司对客户填写的构成法律文本的相关托运书、快递单要认真妥善保管。 并明确列举了如对不可抗力、易损等原因造成的快件损失,不承担责任的条款。如果被保险快件的声明价值实际赔偿金额低于投保金额或声明价值很高时,保险公司、承运人按承保或声明价值比例进行赔偿。关于各项货损赔偿价格的核定,均以起运地承运当日的价格为准。各类货物价值的核算,以国家定价标准核算。按保险公司有关保险赔偿的规定和运输合同中合理损失的规定,不属于保险责任的应在实际赔偿损失中剔除。根据保险公司有关保险赔偿的规定,应当由承运人或其他第三者负责赔偿经济损失,被保险人应当向第三者索赔。如一时未能向第三者取得赔偿,被保险人可提出要求由保险人依据保险公司有关保险赔偿规定先给予赔偿。但被保险人应填写‘权益转让书’,把追偿权转让给保险人,并协助保险人共同向责任者追偿。 显然,航空业的快递规范与合同法也存在不同,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可能适用航空法,但由此可能给客户造成很大损失(包括间接损失).

3、快递公司的五大“霸王条款”与客户的利益冲突

快递公司的运单,大多存在一些不公平条款:条款一,拥有“绝对权利”不通知寄件人即可开封检查寄件;条款二,不经平等协商,任意扩大“不可抗力”的免责范围;条款三,快递延误不赔;条款四,限制索赔期限,免除自身责任;条款五,寄件人投保由保险公司赔偿,其他损失,快递公司不赔偿。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的规定,此类“霸王条款”符合该规定。同时,它具备格式条款的一些特征:如条约的广泛性、持续性;承诺的无奈性、不平衡性;事前确定性和不变性;缔约的高效性、低成本性等等。我们认定“霸王条款”为无效条款,关于格式条款的订立,合同法作了相应的规定:除必须遵循合同法的基本法则外,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不得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否则该条款无效。上述五类条款均有违公平原则,属于不合理、不正当地排除了托运人的主要权利,免除了承运人的部分赔偿责任,违反了国家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该条款应认定为无效条款,不能作为计算货物损失赔偿数额的依据。

四、相关法规解读及解决问题的出路

6 6

1、明确法律的适用范围将有助于解决日益增多的快件纠纷问题,国家邮政局近日公布国内首个《快递业服务标准》,并已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快递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服务组织的人员、服务时限、单件重量、查询期限和赔偿标准等内容。如规定快递服务组织及其分支机构的人员总和应不低于15人;除了与顾客有特殊约定(如偏远地区)外,同城快递服务时限不超过24小时,国内异地快递服务时限不超过72小时。该标准还规定,同城快件承诺送到日之后3天还没到的,将视为丢失,对未保价的包裹,需按服务费的5倍进行赔偿,信件类快件则按服务费的2倍进行赔偿。同时该标准引入国际“彻底延误标准”,对快递服务“彻底延误时限”进行了限制。按规定,从快递组织承诺的服务时限到达之时算起,同城快递彻底延误时限为3个工作日,国内异地快递彻底延误时限为7个工作日,国际快件彻底延误时限是10个日历天。在强化服务的同时,也为解决快递法律纠纷问题提供了相应依据。

2、在解决引入保险等机制的大多数快件纠纷问题中,均由从事本行业管理的部门提供反复使用的规范性合同文本,并由此导致“霸王合同”之争,甚至立法争议。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整个社会利益的平衡,引入保险或者快递合同中的保价条款,虽然会延缓法律问题的解决,但为了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及个人利益,应视为当今的最佳选择。现行的《邮政法》已经过时,国家立法机关应尽快考查快递行业的现状,结合将来发展趋势,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快递行业的法律制度。同时,应由政府出面成立快递业协会,完善行业的自律性组织,并加强监督和处理消费者的投诉职能。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的规定,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经过核查,本案中快递公司提供的运单及其背面《运单服务协议》,均无该快递公司的全称。事实上,该快递公司在全国设有多家分公司、办事处或子公司。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条规定,法人分支机构具有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由此可见,子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此一来,消费者选择被告就有了一定的困难。

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发票等相关单据上的印章获得赔偿依据。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服务,应当出具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服务单据,经营者必须出具。本案中,快递公司一直未向王某出具正规发票,不但阻碍了消费者的维权途径,也严重侵犯了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

消费者如果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维护自己的权益,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仲裁机构)则尤为重要。《快递服务协议》约定,就赔偿问题发生的纠纷,由快递服务组织所住地法院管辖。上 7 7

文谈到,法人分支机构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子公司又具有独立民事主体资格可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如果采用诉讼途径解决纠纷,依然要面对选择被告和管辖法院的困境。

此外,一旦就损害赔偿问题发生争议,所应适用的法律通常也成为大家面临的难题。快递公司主张按照我国《邮政法》第四十五条关于邮政普遍业务“最高不超过邮资三倍”的规定进行赔偿。事实上,根据我国《邮政法》第二条、第十五条的规定,本案快递业务不属于邮政普遍业务,损失赔偿应当适用我国《合同法》关于货运合同的有关规定。

五、解决途径

1、 可同时提起精神损害赔偿

因为上述快递公司所丢失的物件为受害人本人身份证明、学历证明、国家办颁发的资格证明等重要证件,这些证件对于受害人本人意义重大。且丢失快件完全是由于快递公司的过错,因此受害人可以以其人格权利受到侵害为由,附加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为侵权行为永久性的灭失,物品所有人可以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虽然本案中所丢失的物品非特定纪念物,但是,因其身份证明,学历证明,特别是国家颁发的资格证明等证件对受害人本人来说是证明其人生经历,学习经历以及对其所具有的资质的证明,是社会价值的表现,对其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证件虽然无法定值,但是这些证件的价值就在于其附加在证件所有人身上给所有人所产生的增值效应,仅以其物化价值进行索赔是不能完全补偿受害人的损失。因此,应当附加提起精神损害赔偿。

2、 可依保管合同提起损失赔偿

快递公司的邮寄行为至少包含两方面:妥善保管、如约送达,两行为的服务费用都包含在邮费里,即是有偿保管、有偿送达。邮寄合同包括了保管合同和运输合同两方面。参照《合同法》的有偿保管合同的规定,“保管人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赔偿责任包括直接损失以及保管人在订立保管合同时可以预见到的间接损失。而保管人承担赔偿责任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保管物必须是在保管期间毁损、灭失的。

2、保管物的毁损、灭失是由于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的。

3、委托人无过错,也未有不可抗力等。本案快件是在快递公司保管邮寄时遗失的,现已查找不到可以推定为灭失;且一般情况下,委托人在实施委托邮寄的行为时,会根据快递公司的要 8 8

求填写快件内容,即快件公司应该知道如若遗失该快件将给委托人造成何种损失,这种损失是在快递公司可以预见的范围内;另外,按照《合同法》第311条规定,除了具有不可抗力等特定免责事由的情况外,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又因快递公司承认是其员工存在恶意行为,所以,比照有偿保管合同的规定,作为快递公司应赔偿对客户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间接损失应包括:补办证件的工本费、服务费、差旅费、误工费等。

虽然快递产生的纠纷问题,涉及金额一般不像传统商业案件那样庞大,但因其对行业、部门等利益产生的问题,今后将大量存在。所以,对快件损害赔偿问题进行统一和规范,不但有利于法治的统

一、维护法律的权威,同样会给快递行业带来真正健康的发展。

9 9

参 考 文 献

1、2009年4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通过的新《邮政法》。

2、2010年货物运输《合同法》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行业标准-快递服务》

5、民法学 《中央电大出版社》

10 10

第五篇:早会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召开早会的内容

早会要讲解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经营动态、生产信息、质量信息、现场5S状况、安全状况、工作纪律、班组风气以及联络事项。当然,并不是每天都面面俱到,而是根据当天的实际情况确定当天要讲的内容主体。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齐唱厂歌、朗读经营理念

根据企业要求,由值日员工领唱厂歌、领读企业经营理念。如果企业没有要求,则可以不进行。班组长可以根据阶段性工作的重点,设计相关的内容由值日者领读。如,在生产旺季抓品质,以“品质从小做起”的品质管理方针或质量管理格言,这样可以创造抓质量的气氛。

(2)分享个人感想

由值日员工与大家分享个人的工作经验、心得体会、自我反省、工作建议等。要求值日员工主题明确、表达完整,至少要分享2~3分钟,避免“一句话分享”仓促了事、简单应付。让员工轮流主持早会,给予员工总结经验、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机会,这是班组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意识、集体观念和班组凝聚力。

(3)工作总结

由早会主持者请出班组长讲话。班组长首先要对头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总结头一天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没有未完成的任务,有没有达到目标,有没有事故和异常,现场有哪些变化点,以及上述情形带来的反省和要求。

在总结时,要避免诸如,“大家都干得不错”之类大而空的表达内容,尽可能具体到人、具体到事,有根有据地对员工进行表扬或批评。

(4)工作安排

安排当天工作是早会的重点内容,包括当天的生产计划、工作目标、任务分配、人员调配等。布置工作时要清楚明确,不要含糊其辞造成混淆,讲到具体员工的工作安排时要注视对方,确认对方的反应,确保对方理解到位。

(5)工作要求

根据前一天的情况和当天的安排,班组长应该明确提出对大家的要求和期望,包括时间要求、工作质量要求、工作配合要求、遵守纪律的要求、及时联络的要求等等。

上一篇:聆听雨的声音作文下一篇:团支部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