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石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

2024-04-12

前石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精选6篇)

篇1:前石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

前石畔九年制学校小学生普通话朗诵比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广普通话,为提高我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特举行此次普通话朗诵比赛。

二、活动主题:“爱我校园”“爱我老师”

三、参赛对象:三至六年级每班两人

四、活动时间:2012年9月12日第六至八节课

五、活动地点:升旗台前

六、比赛要求:

1、所选内容以“爱我老师”或“爱我校园”为主题,限时三分钟,超时10秒钟开始扣分。

2、从朗诵内容、语言表达和服装动作等多方面综合评分。

3、各班可在朗诵形式上有所创新,可播放背景音乐。

4、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礼仪得体大方,具有感染力。

5、比赛时按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6、由评委现场评分决出名次。

七、比赛评分标准:

打分采用10分制形式,主要从普通话语音音准、语调、感情表达、流畅度、语句规范等方面综合考虑。

1、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正确把握朗诵节奏。(4分)

2、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正确把握朗诵内容,读得正确、流利,不丢字,不多字,不倒读,不破读,不重复语句。(3分)

3、声情并茂,表达自然投入,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正确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传达出文章意境。(2分)

4、精神饱满,表情自然,举止得体大方。(1分)

八、总分计算: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平均分取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

九、奖项设置

三年级组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四年级组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

五、六年级组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

十、评委

尚丽刘美娥王丽霞郭俊霞王洁段冬梅潘慧

十一、主持人

贾植涵韩子萱

十二、会场布置

李彩艳刘彩霞

十三、准备奖品

杜丽霞

十四、计分

李彩艳刘彩霞

十五、串词、培训主持人

徐云霞樊荣霞

十六、注意事项

比赛时三至六年级学生带凳子在升旗台前按指定位置就座,语文老师维持好本班秩序,负责本班学生的安全。(一、二年级学生继续上课。)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如果在比赛期间有课,请事先自行调配。

前石畔九年制学校小语组

2012年9月10

篇2:前石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

评价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府谷县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评价指导意见》(府教发【2012】17号)的文件精神,聚焦有效课堂教学,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育内涵提升,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活动。为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教材教法,改进课堂教学,形成“人人关注有效课堂教学,人人参与有效课堂教学,人人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浓烈氛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目的意义

依据府谷县教育局下发的【2012】17号文件中关于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领教师准确把握有效教学的重心与关键,明确提高课堂效益的方法与途径。

1、强化所有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的认识,围绕一个主题――“探究有效教学,构建特色课堂教学”,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把对学校中心工作的重点落实在课堂。确保人人参与、人人过关(争取合格率达100%)。

2、注重教学环节的落实和优化。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重点研究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落实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核心作用,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研究。

4、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科学拟定教学方案,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合理采用教学手段。面向全体学生,有序互动,积极引导,有效调

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通过开展全校“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活动,促使全校教师人人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标准,实现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观念转变,实现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指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实现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课堂教学水平与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计划安排

1、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2月17日—2月21日)。全校召开教师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全面发动,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开展该项活动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明确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同时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组长:郭来银;副组长:王伟山、郝晓丽、李书田、郭谦堂;成员:闫海斌、刘文浩、刘巧茹、袁建忠、马红霞、刘莉、任少敏)。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教师参加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充分认识“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活动的意义。

2、学习研讨阶段(2014年2月20日-2014年2月25日)。学校将以此为切入点和抓手,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①、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首先抓好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要认真组织学习“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评价指导意见,熟悉《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领悟新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体系以及内容要求。

②、健全校本教科研机构网络。学校建立分管教学校长、教务处、教研组三级教科研网络,以教务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学校教学领导分工蹲点教研组,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务处抓好教研组长,定期给教研组长布置工作任务,定期检查,通过学校三级教科研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

③、以课例研究为突破点,实施教学研究。从“有效性课堂教学人人达标”活动中发现值得研究的课例,以课例为主要研究方式,让教师确定有研究价值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采取一课多讲,在同伴的互助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基本按照研究课中“教师个人反思十交互式评课”的模式,形成典型课例。

④、遵循“个人研究――集体讨论――形成共识――个性化实施――课后交流”基本原则,围绕“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主题,以各教研组为单位,提前一周公示下一周全校达标课一览表,组织本校的有效课堂教学领导小组成员参与评课,既要客观地评出优点,也要评出问题,评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⑤、组织教师校内考核,检查教师学习研讨所取得成果,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下阶段达标评价。

3、达标评价阶段(2014年2月-6月)。

(1)、活动形式和步骤

(一):组织学习: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有关教学文件,深入领会文件精神,了解学校教学、教研计划,商讨有效教学的策略、措施,制定出备课组具体授课计划等。

(二):课堂教学安排

达标评价具体时间为: 2014年2月-6月。上课总体要求:本着分组教学、分层施教、差异推进、有效达标、高效学习的原则,创造性的开展课堂教学,探索适合自己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措施,凸显自己的教学特色。具体实施方案由各教研组安排。

(2)、评选方法:

①成立评课小组。由教研组长和本组业务骨干教师组成。

②上课、说课、评课。具体步骤是:各教研组长提前一周通知本组下周讲课人员,讲课前一天小黑板通知全校教师,评课小组成员、本组成员、其他科教师(没有课的教师)准时到指定的教室听课,听完课后由教研组进行评课。上课教师在讲课后第二天将自己的教案、反思上交教研组以备检查。

③评价。各评委以评价表的内容为标准,根据说课、上课、和评课等综合情况给授课教师进行最后打分。

备注:①、各项成绩的打分均按规定分值为满分打分,即本项10分则按10分为满分打分。②、各教研组长要及时收缴讲课教师的教案、导学案、教学反思等个人资料,不得拖延。③、评委打分严格按照有效课堂达标评价标准进行,要本着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不得敷衍了事。

4、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6月底)。组织学校全员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集中视导与评估,组织校内骨干教师成立评价小组,进行全方位的“听、查、评”。由评价小组对被评价教师再次打分量化,成绩没有达到评价要求的教师被视为不过关教师。不过关教师在第一轮听课结束后,要写出改进方案,提出自我整改措施、自主寻找帮扶人,经过帮扶后自认为能够过关的可向学校提出申请,邀请评价领导小组进行评价,在第二轮评价中被评为不过关的教师,明确达标期限,多次参与评定仍不达标者建议调离教学一线。学校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挖掘成功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建立完善的活动原始资料档案,以备检查验收。

四、实施要求

1、层层发动,人人参与。有效课堂教学达标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必须人人参加。学校将要把达标活动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来抓,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督促教师深入学习研讨,并严格坚持标准,认真组织评定。“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活动的情况将纳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教师聘任、评优、晋级等的重要依据。

2、加强领导,科学管理。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成立一把手总负责的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活动领导小组,分管校长集中精力主抓此项工作。

学校领导积极参与达标活动,为教师起好带头作用。学校将把达标活动纳入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实施细则,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此项工作。每阶段活动结束,要及时写出活动小结,总结成功经验。

3、探索钻研,反思提升。有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活动不局限于最后的达标验收,要将重点放在平时的学习研讨过程中。各教研组要通过活动的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凸现学生学习主体,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不断进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能力,进而达到大面积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五、对教研组长和组员的要求

1、各教研组长认真制定达标课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科学合理,人员安排上先由骨干教师讲课,然后是一般教师。根据骨干教师的授课先定“样板课”,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

2、听课后必须要及时的评课,做到有讲有评有说,相互交流、借鉴,经验共享、达成共识、共同提高。到时校领导监管,参与听评课。教研组长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不得捏造,听评课活动不能完全取代教研组活动。

3、讲课教师要体现新课改理念,构建高效课堂。要充分利用电教设施,发挥电子白板的作用。

4、组员要全程参与听课,不得缺席,教研组长要做好人员清点、记录。听课教师要认真、详实的记录听课过程,书写要工整,评议要准确有效,不能应付了事。

前石畔九年制学校

篇3:小学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一、小学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力培养研究的意义

小学生的生活是教师进行美术课程创新性设计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做课程设计时需要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比如,小学生创意性设计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其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提高其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美术活动中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设计方式,要坚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出适应小学生的美术课程,并引导他们提升自身的创造力。通过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可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世界,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加以想象后通过画笔来描绘出来,从而创造出更多新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设计时,还要结合小学生的特殊心理需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感受生活之美。因此在今后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儿童创造力培养课程设计工作,为以后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小学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 一) 及时鼓励,适时指导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并且做出适当的引导,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告诉学生“画的真棒”“做的真好”等,让学生在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得到认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往往会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活动。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必须要教师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大脑,发挥无限的想象。笔者在《手指玩偶》活动中, 引导学生观察玩偶,让学生依照自己的爱好,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偶,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激发自身的创造欲望,从本质上改善学生的创造能力。

( 二) 强化能力,提升水平

任何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的,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确保将能力教学充分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想象力、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等,为学生创造提供良好的契机。例如, 在想象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日记画着手,通过绘画的方式对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一切进行呈现。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考虑一天中都经历了什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日记“写作”。这种日记画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美术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美术训练中进行想象和创造,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三) 引入环境,活跃氛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单纯的美术课本引入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学生在课堂开始就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这种状况,会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受到限制。因此,在小学美术创造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情境进行合理把握,要选取多样化元素、内容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思维在情境中得以放飞,自由想象和创造。笔者在《瓶子变个样》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开始时选取了装扮成娃娃、设计成花瓶、粘贴成树木的瓶子让学生观赏。笔者在学生观赏后询问学生: “你们发现这些都是什么制成的吗?”“这些瓶子还能够变成哪些样子呢?”等等。由该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想象,让学生在脑海中对瓶子进行“创造”。这种情境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创造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 四) 把握自然,拓展思维

对于创造者来说,大自然永远是其灵感的来源。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为我们的设计所利用。小学生是充满好奇心的,只要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就可以进行非常轻松地引导,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大自然进行合理利用,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让学生对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想象,在想象过程中再造,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笔者在《山外有山》教学过程中,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带学生到大自然写生,让学生对自己眼中的山和课本中的山对比,分析自己眼中山的特色。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山进行创作,对大自然中的山进行描绘。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创造,给山蒙上了一层美丽的面纱,为自身创造力的培养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五) 合理评价,注重童心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以发展的眼光、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才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成长空间,让学生自由创造,在美术的海洋里恣意徜徉。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的作品,肯定学生的付出。笔者在《风车转啊转》这一课的教学中,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风车进行肯定,告诉学生“你们真聪明,居然可以想象出这样的风车,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样式的风车呢?”这种肯定性的评价, 让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得以延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创造力是美术发展的关键,是美术能力提升的核心。只有充分提升创造力,改善学生创造质量,美术事业才能够得到突破,有所成就。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创造力,要围绕创造力的培养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和设计各项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改善学生能力水平,为学生今后美术发展铺平道路。

摘要:小学生有着与成年人不一样的视觉和心理认知。所以,在对小学生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力进行培养时,我们必须要仔细研究,要对美术课程进行严格地设计,保证其创意性。只有通过详细的研究,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对小学生美术活动中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方法进行设计研究,为小学生的成长创造科学的课程教育方案,逐步满足小学生成长的需要。

篇4:前石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

关键词: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20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127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所接触到的一些知识有时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对小学生实施人文教育,提升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需要对不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安排,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组织小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

一、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文学启蒙的关键阶段,是培养小学生的文学想象力以及文学阅读兴趣的有利时期,对他们的精神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小学阶段,学校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的编排都会涉及到文学阅读。例如新课程标准就有规定指出,为了使学生养成独立的课外阅读能力,需要学会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九年义务阶段的课外文学阅读量至少要达到四百万字,而且从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古典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大。这也显示出儿童文学作品对小学生的文学阅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小学生文学阅读的方式主要就是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这两种类型。但是为了更好地把儿童文学阅读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们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对具有丰富文学涵义的文章进行详细解读。这种方法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例如,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课堂,通过每个星期一节阅读课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儿童文学阅读的地位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们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学生开展早期阅读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之所以进行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主要是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不仅如此,小学生还可以通过许多优秀的知识类文学读物了解世界,以此来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因此,儿童文学阅读不光是小学生学习知识和文字的过程,还能够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喜欢上文字,喜欢上阅读,因此,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三、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的具体实施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课内儿童文学阅读是所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而课外儿童文学阅读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延伸,这时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和课外儿童读物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在儿童文学阅读起的是领导者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上儿童文学阅读课时,需要把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能够逐渐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儿童文学阅读的课程上多下功夫,一定要注重阅读课程的有序进行,同时还要选择适合小学生而且有深远影响的书籍,使学生进入神奇的文学世界。阅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举办班级讲故事比赛,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发挥的场地,通过讲故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给他们的乐趣,开拓视野,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教师阅读思想的提升

我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所以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都不是非常注重儿童文学阅读,只是把文学作为一种工具,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能起到有利影响。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己对儿童文学阅读的认知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通过儿童文学阅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进行言语上的沟通,让学生在阅读完一篇文章以后能够有自己的感受,深刻地体会书本中所创造的文学世界。

(三)儿童文学阅读时间加长

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所以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儿童文学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非常好的精神食粮,而且儿童文学中所含的文学体裁也非常丰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儿童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且人物性格非常鲜活,能够使情感更快地传递给学生。一般一节课的阅读时间是无法使学生很快感受到书本中的内涵的,所以我们需要增加儿童文学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四、结语

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的开展与教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在开展方式上多下功夫,儿童文学阅读是陶冶学生情操的一个有效方式,因此我们要把阅读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通过文学阅读使学生健康成长、快乐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文侠.当阅读成为最快乐的事——儿童文学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初探[J].文理导航(下旬),2013(8).

[2] 邵洁.对当下儿童文学阅读之“失”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4).

篇5:前石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的第一项议程是课堂教学研讨, 共设置六个领域 (道德与公益、语文与人文、数学与科学、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国际理解) 以及融合课程的课程展示。怀着对该校课堂教学的好奇和期待, 各位来宾分别走进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的教室, 亲身体验“在一小, 学习如何发生”。

课堂教学研讨结束后, 学校通过18个各具特色的活动向大家展示了六个支持性平台, 即自主选择平台、自主展示平台、自主实践平台、自主提高平台、自主管理平台和个性化问题解决平台。

篇6:前石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

非智力因素的主导活动是以某种心理体验获得“感受”,反映主观世界的种种心态。它的活动表现形态是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为意识所控制,是以潜意识的方式自然地表现出来。它的活动结果是形成一个稳定的个性品质。这种个性品质使人的知识能力获得个人的心理背景,并制约着智力活动的展开。

据有关研究表明:影响非智力因素的机制是非言语交流。如果说,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主要靠语言交流来开拓学生智力的话,那么组织开展小试验、小制作、小种植、小考察、小发明等科技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这种非言语交流则是影响和培养学生积极的非智力因素的最好形式。开展这些科技活动可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锻炼他们顽强的意志,培养他们良好的性格。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吸引注意力,培养和发展科技兴趣

开展科技活动,首先必须使学生形成和发展科技兴趣。注意,是兴趣的先导,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常见而且很重要的心理现象。在科技活动中,学生被某种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所吸引的不随意注意的时机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抓住活动时机,帮助学生变不随意注意为随意注意,借以形成并发展对某一科技活动的兴趣。例如:当我们科技小组到石钟山开展活动时,同学们被湖口泾渭分明、清浊有别的分水线所吸引。当时我们启发性讲解这是因为鄱阳湖和长江两种水在水中的含沙泥量和水的流量的不同造成的,并设置了“鄱阳湖为什么从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上升为第一大淡水湖!”、“长江会不会成为第二条黄河!”等思考题,变同学的不随意注意为随意注意。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把鄱阳湖与洞庭湖、长江与黄河进行了比较。学到了一些水文知识,明白了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的道理,产生了对环境保护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增效性的心理特征。愉快、兴奋、生动是兴趣显而易见的心理体验。它属于个性范畴,兴趣的差异会显示个性的差异。作为个性的心理痕迹来说,兴趣是很不稳定的,易因某些主客观因素而产生与拓展、以及相对的持久与稳定,也易因某些主客观因素而瞬间消失与转移。它的产生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认识需要的表现。只有符合、满足某种需要,才能产生兴趣;反之,是难于产生或难于维持的。

生活中总是情趣相连,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可以创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和气氛影响,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满足需要,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如前例所说,同学们要满足解决老师布置的思考题的需要,才产生了求知欲,进行课外阅读,进而产生兴趣的。

需要总是同动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绝大部分动机都是需要的具体表现,或者说需要的动态表现。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会促使人去寻找满足的手段。激起和维持人的相应活动,使需要转变为活动的动机。就在我们组织考查狮子洞、涌泉洞的时候,同学们对倒挂的石钟乳、挺拔矗立的石笋和石柱提出了很多疑问,又自己寻求到正确的答案。一个同学在小考察报告中写道:“这神奇的景物,原来是石灰岩受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变成一种可溶性的岩,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成碳酸钙沉淀下来,经过日积月累的地质运动,就出现了今天这万千的景象。”由此可见,开展科技活动可以满足回答解决疑问的需要,进而产生了要探个究竟的动机,动机帮助学生叩开了科学知识的大门。

二、强化动机,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

个性的动机体系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对于儿童来说,动机的形成有两个特点:一是冲动性,二是情境性。促使学生产生要寻求探明科学道理的动机,是儿童内心的冲动及当时所处的客观情境。具体地说,湖口的分水线、溶洞的景物是产生要解决疑难问题动机的诱因。众所周知,开展科技活动还可以使动机所特有的有层级的、多水平的性质得到发挥,产生强化作用,从而形成意志品质。在科技活动中产生动机的诱因通过过去的经验和未来前景而发生折射并被重新(充分)理解,使动机向高层级发展。这要取决于诱因的实际内容。开展科技活动中所产生的诱因一般来说都是科学的,它引导学生向科学、道德、理想不断探索、进取,帮助他们向着调节自觉意志水平的方向发展。例如,我县高塘乡大城村小学的果树种植科技小组的同学,为了解决提高柰李座果率问题,长期观察,向专家请教,最终以强化管理,推迟花期,喷洒冰糖水保护幼果等措施使座果率达到90%以上,说明动机锤炼了他们的意志力。当然,意志力与情感也有一定的联系。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强烈地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学生为了一项小发明的成功、小论文的获奖,必然也发展了他们的情感因素。

三、稳定意志,培养和形成良好性格

人的各种愿望、志向、动因构成的动机范围与人的意志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在动机范围内存在的各种推动力,指引人去完成意志行动,决定实现意志行动的性质和心理条件。意志活动可以调节人的行为去适应于有意义的目的,而这些目的是他作为自觉的个性给自己提出的。同时又会压制那些不符合于他的思想、信念、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动机的产生和这些行动的实行,这就形成了个性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一些本质的、特性的、个体的组合,这些本质的特征显示着人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并且在行为、举动中表现出来。性格是以习惯的行为形式巩固下来的态度。科技活动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发展自己的志趣和特长,展现他们的智慧、天赋和才能。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例如,我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解决某个科技难题,长期阅读课内外书籍,习惯成自然,也就养成了热爱阅读,勤于思考的性格,从而陶冶了情操。性格同个性的其它方面,比如说,同信念和气质是相互联系着的。信念的指向性规定着人的目的和意图。这些目的和意图在人的性格中表现出来。同时信念又能改变性格。众所周知,我们开展科技活动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心全意为社会、为人民谋利益的情操。这些都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

综上所述,科技活动在开拓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力的同时,也开发和培养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为他们成为未来科技人才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彝良县民族宗教局2008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开膛破肚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