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清明节》

2024-05-03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清明节》(精选8篇)

篇1: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清明节》

清明节话清明教案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各种文明祭扫的方式,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基本风俗,快来看看幼儿园清明节话清明教案吧。

活动目的:

1.通过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使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基本风俗。

2.让幼儿了解各种文明祭扫的方式,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对清明节有初步认识、音乐、有关清明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播放轻音乐,师幼齐念古诗《清明》。

师:你知道这首诗写的关于什么节日的事情吗?你知道清明是怎样来的吗?

2、讲介之推的故事——即清明节的来历。

3.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寒食节的第二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给烈士扫墓的日子。

教师: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又是传统的扫墓日子,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死去的亲人,人们往往在这一天扫墓。请幼儿观看有关清明节习俗的图片。

4.互动猜想环节:人们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吃青团、扫墓、踏青)

教师讲解:扫墓为什么要选择清明呢?

1)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免要荒芜,需要整理;2)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大好春光,出去郊游;3)为怀念古人介之推,而现在已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了。

5.一起品尝青团,结束活动。

本文扩展阅读:清明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气处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篇2: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清明节》

活动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二、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三、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1.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件同时播放毛主席树立纪念碑的录音,教师讲述:毛主席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永远怀念这些英雄,并在1949年3月30日在tiananmen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2.现代英雄:抗洪救灾、抢险救火、保卫国家生命财产等等许多现代英雄也献出了生命。

四、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

五、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六、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七、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八、放彩蛋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制作兴趣。

九、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十、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十一、玩鸡蛋:

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鸡蛋作出多种玩法(滚、转、抛、立、碰鸡蛋等),幼儿比赛看谁的玩法多。

十二、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朋友们一起玩,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向烈士致敬默哀或扫墓等活动追念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通过吃鸡蛋、画鸡蛋、玩鸡蛋、踏青春游、荡秋千、放风筝活动,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到春景的美好。

篇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清明节》

通过在成都市某幼儿园对A幼儿一日生活一周的观察, 发现在值日生选举的时候会出现幼儿私下叫小朋友给他投票的现象, 如果有同伴没有给他投票他也不会投票给那个小朋友, 老师对这种现象也没有干预。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关于值日生的文章没有涉及此问题的, 本文试图通过A幼儿的案例来呈现一些粗浅的观点。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成都市某幼儿园大班A幼儿, 5岁, 男。由于是个案, 故选举值日生的活动为A幼儿参与的选举; 本研究运用到的方法为观察法和访谈法。

三、案例呈现

此时正值放寒假的倒数第二周, 幼儿园在举办一个关于庆祝春节的活动。

观察的第一天, A幼儿一直在户外画画 ( 庆祝春节活动的一部分) 故没有参与值日生的选举;

观察第二天没有进行值日生选举;

观察第三天10: 45—10: 50是选值日生的时间, 吃完水果, A幼儿和班上小男孩聊了起来: “由北京开往青岛方向的列车以3600米的速度超速行驶, 由于列车离心力撞到了电线杆上……。”老师打断了, “说话的待会儿就不选值日生了哈, 他昨天中午吐饭, 还选 ( 指着A幼儿) ?”他抿着嘴摇摇头。

选举开始了。

Y老师: “想当值日生的男小朋友举手?”他举手了。

Y老师: “举手的都上去 ( 站成一排让其他小朋友举手投票) 。”

Y老师: “同意他 ( A幼儿) 的举手”。这时他歪着小脑袋看了看哪些小朋友举手了。

Y老师: “哦, 两票”。他撅着小嘴, 嘀咕着: 哼, 以后也不选你了。

观察的第四天10: 15—10: 20选值日生, 今天选男小朋友当值日生的时候他没有举手。从Y老师说开始选的时候, 他就一直在和同桌的另一个小伙伴商量什么。当老师说选B的时候, 他同桌的小朋友举手了, 他直接把同桌小朋友举的手压了下来 ( 意思是叫他不要选他) 。当老师说选C小朋友的举手, 他笑着把手举得高高的, 还冲着同桌做鬼脸。

观察的第五天11: 05—11: 10选值日生, 他站上去就对D幼儿说: “D, 你投我哈。”刚竞选没有成功的一个小女孩对他说: “A, 你不选我, 我就不选你。”他歪着脑袋仔细的看了看举手选他的小朋友。

小朋友争当值日生有很多原因: 1. 为了获得教师的表扬或奖励。例如有的幼儿当值日生是为了获得教师的称赞还有的幼儿是为了获得漂亮的小奖品; 2. 当值日生可以管别人, 行使一定的权利;3. 认为当上值日生是小伙伴对自己的一种肯定, 回家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讲, 觉得这是一件自豪的事情等。但幼儿这种私下“拉票”的举动有哪些原因呢?

( 一)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 特别是现在的小朋友都聪明。当听到大人的一些对话或行为都会很快的学会, 他们的“拉票”行为可能会从电视或一些其他成人的事例中习得。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不需要强化, 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就可获得学习, 因此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对儿童来说, 不仅教师、父母、同伴是重要的榜样, 大众传媒也是重要的模仿对象。

( 二) 幼儿确实特别想当值日生但一直又没有办法当上, 因为每次只选一个男小朋友和一个女小朋友, 即使表现好但投票出来还是没有办法选上值日生可能就会想到私下拉票的办法。

( 三) 老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没有建设性的干预, 老师是比较赞赏的, Y老师曾对我说: “A幼儿的情商很高, 他的情商体现在选值日生的时候, 叫小朋友都选他, 下次他就反选他们。”尤其是老师在幼儿面前流露出这种赞赏之情的时候, 幼儿会觉得这是一种鼓励, 值得继续做的事情。

对于幼儿在争做值日生这一现象上, 我们家长、教师是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们知道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 我们家长、老师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选择, 成为他们的榜样。

我认为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 给孩子的是一些正面的教育。当孩子回家跟父母谈论起自己当上值日生的时候, 除了感到自豪还应该问问在学校都为小朋友干了些什么, 小朋友为什么选自己当值日生啊。如果孩子说是跟小朋友商量好选自己的, 父母是不是应该给一些引导。告诉孩子, 每个小朋友都想当值日生, 在选举中是不是应该公平的让小朋友投票, 让表现好得到大家认可的小朋友当值日生呢。

作为一位幼儿老师, 更能及时的发现幼儿在园的一些行为表现。对幼儿值日生私下“拉票”这样一些行为, 幼儿老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开展移情教育

移情又称同理心 , 是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心情, 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当老师看到这种现象是不是可以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移情教育, 为了不针对某一个幼儿让他没有面子可以在其他的一些活动中进行干预, 比如: 在角色游戏的时候再次玩值日生选举的游戏, 老师也参与其中就当那个叫其他小伙伴选他当值日生的幼儿, 如果其他小朋友不选他下次就也不选他们。并正对这种行为引发一些讨论, 这样到底对不对? 如果我每天很听老师的话, 没有违反规则等但还是做不了值日生 , 一个又不听话的小朋友当了值日生 ( 拉票的结果) , 我会不会难过? 通过一些问题的思考, 孩子们可能会更明辨是非, 公正选举。《3 -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有说到: 学会“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人的感受是幼儿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认知基础。《指南》社会领域的相关部分指出要结合具体情境, 引导幼儿换位思考, 学习理解他人。

2、对于值日生的选举, 我们应该有一些标准比如: 好好吃饭, 安静睡觉, 遵守规则……同时尽量让参选的幼儿自己讲出自己的优点或则平常的表现让小朋友来评判。这样比起想要竞选的幼儿站成一排到教室的中间, 一言不发, 让小伙伴投票可能更能公平, 更能判断一些。但切记将值日生工作制度变成一种奖惩的手段, 对“表现不好”的幼儿, 剥夺了别人当值日生的权利, 比如有个小朋友一直调皮捣蛋, 喜欢表现, 老师觉得他影响了老师的管理, 就从来不让他参与竞选值日生。这种不公平的教育方式, 会伤害到幼儿幼小的心灵。

3、针对每次分别只有一个男女小朋友能当选值日生, 如果能适当增加一两个值日生名额。参选的幼儿比较多, 可能竞争就没有这么激烈了。

不能说大班幼儿在值日生中的“拉票”现象就是绝对的不好, 这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引导其社会性更好的发展。学校及社会, 幼儿园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 幼儿则是小小的社会活动家。《指南》将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值日生竞选中的“拉票”也是一种人际交往。幼儿在做出选谁到值日生, 不选谁当值日生的时候也是一种对同伴、对事件认同的过程, 发展着他们的人际关系。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初期。幼儿在这一阶段对人物、事物和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 逐渐发展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 不仅直接影响其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 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形成, 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一时期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 会慢慢认识周围的环境, 接触到社会行为规范, 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等的认同, 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总而言之, 幼儿这一时期对其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家长、教师、社会都应该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于美荣.关于中班幼儿值日生劳动态度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7, (03)

[2]王莉丽.浅谈大班的值日生教育[J].园所视点

篇4: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参考文献:

吴巧云.激发幼儿音乐活动兴趣点滴谈[J].考试周刊,2016(73):187.

篇5:幼儿园大班清明节的教案

1、学会儿歌,能变念儿歌,边游戏。

2、知道清明节有做青团,吃青团的风俗。

3、让幼儿知道清明节的时间。

4、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关于清明的做青团的儿歌

活动过程:

一、引出

师:小朋友们,清明节到了,谁知道清明节要吃什么?

二、学儿歌

1、教师示范儿歌。

做青团、做青团,好吃的青团哪里来,糯米、青汁揉出来,想吃青团做出来。

谁知道什么是清汁?

2、幼儿学习儿歌(3-4遍)

三、游戏

幼儿边念儿歌,边手拉手走圆圈,等念完儿歌,听老师口令,老师说:两个人做青团,幼儿就两个人抱在一起,说三个人做青团,就三个人抱在一起,抱错的组,就被老师“啊呜”一口吃掉。

四、结束

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活动中,幼儿能较快的掌握儿歌,但是在玩游戏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如:一开始让他们手拉手边转边念儿歌,本以为很简单的一个环节,有个别调皮的幼儿就拉着跑,导致有幼儿就摔倒了,不过经过提醒后,就没有这种现象发生了;还有最后幼儿做青团的环节,两个抱在一起,大部分都会抱对,数量增加了就出现了很多的错误,有些能力稍微差点的孩子就乱抱。不过几次游戏以后,大部分幼儿都能掌握游戏方法了。

篇6: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清明节》

活动目标:1.简单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活动重点:简单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活动难点:体验感受清明的气氛,懂得怀念先祖与革命烈士。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古诗导入:《清明》

师:这首古诗里藏着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二、基本部分。

1、幼儿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并能够简单讲述。

师:为什么会有清明节这个节日呢?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清明节到了,都有哪些习俗呢?

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播放清明节由来的视频,幼儿观看。

2、交流:

师:清明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会有清明节呢?在清明节这天我们都要做些什么?

(根据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3、引导幼儿初步体验怀念先祖,怀念革命烈士的情感。

(1)出示扫墓图片。

师:瞧!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去扫墓呢?

小结:每年清明前后,为了表达对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怀念,我们都会去他的墓前祭拜,表达哀思。

(2)出示革命烈士陵园扫墓图片。

三、结束部分

篇7: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清明节》

设计意图:

春天的脚步款款走来,微风吹上了我们的脸,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微笑和欢乐。因为春天来了,因为植树节要到了,每当植树节来的时候,天气总是暖暖的,小鸟总是唱着欢快的歌曲。为了让幼儿知道春天来了,植树节要植树的基本常识,特意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植树节。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

3、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植树的工具,在幼儿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柳树枝段。

2、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

3、自制常见树小纸牌人手3~4张。

活动过程:

一、讲树

1. 观看“风沙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 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 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

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玩树牌

幼儿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有对方讲。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四、种树

1.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让幼儿说说如何种植“柳树”

(1)种植工具

(2)种植方法

2.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3.插上小标志,便于日后负责照看和护理。

编后语:

篇8: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清明节》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典型的游戏形式, 它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 以模仿和想象, 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 通过扮演角色, 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 有利于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 幼儿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进入假想的情景中去体验成人的生活, 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首先, 角色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成人的劳动和交往, 培养了幼儿对角色的认同感和角色意识, 愿意与人交往, 潜移默化的对幼儿产生影响。其次, 角色游戏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 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成人的活动, 他们进行独立的对话, 展开自由的交往, 这些都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三, 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发展。在游戏中, 幼儿互相协商分配角色, 商量游戏的内容和规则, 准备游戏材料。这些都需要幼儿相互协商并自我控制才能达成一致。

二、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及社会性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明显增强, 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 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 幼儿知道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 上课发言要举手等。幼儿的自主结伴游戏明显增多, 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幼儿在责任感和自制力方面还存在问题, 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有的幼儿也缺乏与同伴主动交往的能力, 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

三、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方法

( 一) 创设丰富、合理的环境指导幼儿角色游戏

1. 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首先, 提供各种成品材料, 如餐具、书报等。其次, 制作一些半成品材料, 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各种纸盒、瓶子、布料等废旧物品,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 “以物代物”。

2. 合理划分教室的游戏区域, 根据游戏的需要增设游戏区, 并做到动静交替。如开设烧烤店、饺子店、饮料吧、收银台和手工吧五个部门, 了解班级教室的空间大小和各部门的特点。在分组游戏时, 将不同的部门分教室安排, 游戏活跃的部门和游戏时较安静的部门分开设置, 给幼儿留出游戏和讲评的空间。

3. 在各游戏区的明显位置粘贴小标记、提供工作证等, 帮助幼儿更快地区分和进入角色, 如厨师帽, 经理证等。

( 二) 细心观察幼儿游戏情况,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情绪

在开展角色游戏时, 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情绪, 这样才能有助于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一次饮料吧的游戏中, 我看到文文和朵朵在角落里哭, 走过去问了才知道是两个人都想当饮料销售员, 都不妥协, 最后都哭了起来。我提出让他们石头剪刀布来决定, 可是两人都不愿意。我对文文说:“文文, 你之前当过饮料销售员, 朵朵没有当过, 那这次就让给朵朵可以吗?”说了很久, 文文还是只哭, 不肯退让。我想起上次游戏中, 朵朵当手工吧经理的时候开心的摸样, 便对朵朵说: “朵朵, 老师记得上次你当手工吧经理的时候当得特别好, 教小朋友做手工, 评价小朋友的作品, 特别棒, 游戏都开始了, 手工吧还没有经理呢, 要不你去手工吧帮帮小朋友吧。”听到这, 朵朵心动了, 便停止了哭泣, 高兴地拿着经理的工作牌离开了, 文文便成为了饮料销售员。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都是因为上次游戏时对孩子的仔细观察。将观察的东西记录下来或者拍下来, 很有可能对之后的活动带来帮助。

2. 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

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 如常用哪些材料? 是如何操作材料的? 不会使用到什么材料? 有没有一物多用? 当缺少某样物品时是否使用了其他的替代物等。通过观察, 及时地调整游戏材料, 为幼儿深入地开展游戏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 三) 选择适当的时机、方式介入游戏

1. 介入的时机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遇到了困难会向老师寻求帮助, 当幼儿严重违反了游戏的规则时或者无所事事时, 老师也需要介入游戏。老师对于解决角色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时, 可以采用“发现幼儿问题———等待幼儿思考———幼儿互相协商方法———提出解决方法”的方法。例如, 在烧烤店的角色游戏中, 服务员端来烤好的食物, 放到了两位顾客中间, 两个小朋友就争抢了起来。这时, 服务员也忘了到底是谁点的餐了, 便发生了争执。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便介入了进来。我先询问事情发生的过程, 了解问题的原因所在, 然后我留了一点时间, 给自己和幼儿理清事情、解决问题的时间。在我已经想好解决方法的情况下, 我将问题抛给幼儿, 请幼儿自己想想解决方法。一名幼儿提出看服务员手里的菜单, 可是服务员为了给下一位顾客点餐, 已经擦掉了刚才的记录。有幼儿提出大家一起吃, 如果两个人不够, 就再点一份。听到这里, 一名幼儿直接就把烧烤让给了同伴, 说自己再点一份。问题解决了, 我才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如服务员要在送餐之后再擦掉记录或者准备多份菜单, 并对两个幼儿在情绪上有了一定的安抚。

2. 介入的方式

(1) 语言的提示。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 或遇到问题而无法顺利进行时, 教师的一两句建议性的提示能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如发生角色争抢时, 教师说“你们可以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选择角色啊。”在手工吧的游戏中, 幼儿制作了手工作品, 需要出售来赚钱, 但是在商量价格时不是很合理, 两人发生了争吵, 老师说“你买的价格稍微高一点吧, 小朋友做东西也是很辛苦的。”

(2) 行为的暗示。行为的暗示即教师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的示范帮助幼儿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游戏。如在饺子店的游戏中, “顾客”把吃了饺子的碗、筷子随便仍在桌上, 教师看到了, 便“忙”了起来, 整理桌上的东西, 并说了句“这样店里就干净多了。”有服务员和顾客看到后, 便自觉地收拾起来。

(3) 直接的干预。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 或者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 教师便需要直接以教师的身份接入到游戏中去。

( 四) 关注交往能力较弱的幼儿, 鼓励幼儿积极交往

在游戏中, 除了那些能干的幼儿, 还有一些孩子会被我们忽略。也许是因为胆小、不自信, 他们只能玩到没有人愿意玩的角色, 或者因为无法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而不参与游戏。典典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朋友, 当我看到他一个人坐在旁边的时候, 便问他: “典典, 你怎么不去玩游戏?”他说: “我不想玩。”原来是他想扮演的角色被别的小朋友扮演了, 他又不想去玩别的角色。于是我先慢慢引导他选择其他角色, 告诉他除了他喜欢的角色外, 其他角色也非常重要, 如果做得好, 也可以为小朋友带来帮助。我也告诉他, 在下次游戏中, 让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激发他游戏的兴趣。通过努力, 他慢慢开始接触别的角色, 玩得很开心。

( 五) 丰富幼儿评价经验, 帮助幼儿发展

通过每次游戏评价环节, 我总结了角色游戏评价环节的内容。首先, 可以评价幼儿的角色意识。角色意识一般指幼儿对角色的装扮、语言、动作、职责的认识等。如有的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做出“请”的手势, 送菜的时候用双手端,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其次, 是分析评价幼儿反映的生活经验。如幼儿在烧烤店的游戏中, 知道服务员是如何点餐的, 知道烧烤的摆放位置等。再次, 是评价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如有幼儿提出“厨师做烧烤很慢, 顾客要等很久”, 幼儿是否爱惜游戏材料也可以是评价的一个方面。在评价时使用多种讲评方式。包括幼儿自评、幼儿互评、教师讲评等。在评价时, 我会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用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 请幼儿观察回忆, 帮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如有幼儿提出自己是饺子店的服务员, 但是生意不好, 大家都去烧烤店了, 饺子店没人, 通过吆喝的方式吸引顾客也没有用。这时, 有幼儿提出把饺子做得更美味才行, 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调味料, 让顾客自己调味道。有幼儿提出要增加饺子的种类, 如蒸饺子、煮饺子、煎饺子, 还可以有不同馅的饺子, 这样才能吸引顾客。有幼儿也提出了饺子的价格要规定好。教师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做了改进, 增加相应的游戏材料, 下次游戏中, 饺子店的生意好多了。

由于大班孩子年龄的特点, 其社会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感受快乐, 在玩中学、在玩中交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教师要适当引导, 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摘要:幼儿进入大班, 社会性得到了发展, 他们有了与同伴相互合作、交往的需要, 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 对社会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 以模仿和想象, 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 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 获得身心的发展。但在活动中, 有部分幼儿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 缺乏与同伴主动交往的能力和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本文试图从环境创设、游戏中的观察、游戏介入和游戏评价等方面阐述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以帮助幼儿获得勇气、健康成长。

关键词:角色游戏,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瑜.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08, (8) :64-65.

[2]方建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研究[J].幼儿教育, 2008, (7、8) :30-38.

[3]王月霞.观察法在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 2006, (10) :23-25.

[4]方建华.角色游戏中教师对问题的判断与指导[J].幼儿教育, 2010, (1、2) :41-44.

上一篇:张东荪多元逻辑观试析下一篇:新推广普通话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