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2024-05-08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精选6篇)

篇1: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孩子感受自己长大了,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通过比赛满足幼儿的表现欲,进而落实幼儿生活的教育功能。

二、活动准备

幼儿表情儿歌、幼儿自身的衣物、被套、音乐、奖品。

三、活动过程

1、开场语:

各位家长,下午好,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亲子活动,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活动之中,也一直是我们幼儿园教师关注的工作重心。从小培养幼儿的初步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为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激发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感受到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所有家长坐中间)

2、幼儿表演儿歌(家长坐旁边,请出所有幼儿,组织幼儿排队,表演儿歌,表演完后,所有幼儿跟配班老师到教室外排队)小褂子穿穿好扣子扣眼要对齐套头衫要注意前面向下钻进去裤子前后分清楚一腿一洞才不挤袜子不用分左右后跟在下好打理鞋子左右分清楚鞋扣系好才整齐3、游戏1:穿脱上衣、鞋子(事先分好组的16位幼儿,让配班老师组织好带到教室参加游戏1)游戏规则:参与人数16人分为两组,每组8人,游戏前所有幼儿把鞋子脱下放在游戏区域的中间摆好,听到口令,所有幼儿开始脱上衣,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后去中间取回自己的鞋子,再把上衣鞋子穿好,谁穿得快又好为一名。(请两们家长担任评委,评出每组的一名)

4、游戏2:穿脱裤子、鞋子(事先分好组的16位幼儿,让配班老师组织好带到教室参加游戏2)游戏规则:参与人数16人分为两组,每组8人,游戏前请所有幼儿把鞋子脱下放在游戏区域的中间摆好,听到口令,所有幼儿开始脱裤子,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后去中间取回自己的鞋子,再把裤子鞋子穿好,谁穿得快又好一名。(请两们家长担任评委,评出每组的一名)

5、游戏3:整理书本(事先分好组的16位幼儿,让配班老师组织好带到教室参加游戏3,把书本乱七八糟丢在游戏区域,8种书,每种书各4本)游戏规则:参与人数16人分为两组,每组8人,听到口令,所有幼儿开始整理指定的书本,书本数量为4本,谁最先整理完为一名。(请两们家长担任评委,评出每组的一名)

6、游戏4:叠被子游戏规则:将之前游戏中评出来的6位幼儿参加游戏,听到口令,所有幼儿开始叠被子,叠得快又好的幼儿为全班第一名。(请一位家长担任评委,评出本班自我服务能力比赛的第一名)

7、教师游戏总结,颁发本班第一名:

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从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使孩子自小养成热爱劳动和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让孩子持之以恒地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明白自己的责任。

一位非常有名的幼教专家曾今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手是脑的老师。”的确,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需要孩子亲自动手,而动手操作可以使孩子更聪明。

那么,如何正确的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提高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和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耐心呢?这确实是值得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深思的。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谈几点心得和体会: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由于“角色”还未完全转换,依赖心理较强,这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耐心地引导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学着自己吃饭、穿衣;玩过的玩具让孩子自己收捡,放进玩具柜等。由于孩子小,因此给孩子安排自我服务方面的事情时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行为能力,切忌好高骛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服务能力的领域便可以逐步扩展,同时劳动量也可以逐渐加大。

孩子再远时间的活动占了一日活动时间的百分之八十,回家之后应鼓励家长也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好的环境,以便使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好的顺延。家长要言传身教,在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时,切忌下达抽象或不明确的指令,而应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懂得玩具要如何摆放,如何帮助妈妈择菜等,并且能逐渐理解这么做的理由,从而培养了幼儿做事有条有理、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有些家长怕孩子帮倒忙,又怕麻烦,有意无意就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虽然不是故意的,却容易使孩子的“雅兴”消失在萌芽状态。成人不应认为孩子完全是在捣乱从而加以拒绝,而应该容忍孩子“帮倒忙”,对孩子的“添乱”予以鼓励,不厌其烦地加以具体的指导,才会使孩子日益完美。

孩子升入大班之后,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增加,责任感及集体荣誉感也有所增加,他们非常在意自己在班集体内的存在“价值”,并且乐于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因此,我们老师也抓住这一良好的时机,开展主题教育加强孩子的责任感,锻炼孩子的耐心。如:小老师工作――检查幼儿的自律情况,帮助老师为幼儿分发餐具,检查午睡起床后幼儿的穿衣情况等等。小老师的的确确成了我们老师的“小帮手”。

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孩子做什么事往往都是凭一时的`兴趣,难以持之以恒。针对这一特点,教师有必要给孩子下达一些指令性的指示。如:收发书本、书本归类、整理椅子等,如果有的孩子没有做到,决不能迁就,而应让他多学多练,在练习的过程中达到熟练,同时让他明白他要负的责任。

当然,当孩子做事的过程中成人不要忘记适时地给予孩子鼓励,因为对于一个单纯的孩子来说,在他们眼中所看到的事肯定与成人的不同,成人的鼓励不仅可以给当事人以肯定,也会让幼儿增强自信心。

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增强,不仅可以使孩子责任心得到提升,同时也巧妙地、无意地处理好了幼儿之间的人际交往,培养了爱心、同情心,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总而言之,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成人对孩子的帮助也不在于多少,而应始终坚持不懈的激励、支持、指导孩子,把握好孩子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多挖掘好的教育素材,掌握教育契机,促进其发展。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刚开始自我服务,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例如,倒豆浆时水壶放不稳将它洒在地上、桌子上甚至身上,不要因此就不让幼儿动手,而要给幼儿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使用水壶,鼓励幼儿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对幼儿的动手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然后再提高要求,使幼儿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说给爸爸妈妈的话: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8、家长套被套比赛游戏规则:用抓阄的形式随机抽取10位家长来参赛,抽到数字的家长请上台参加比赛,抽到“评委”的请上台担任评委,听到口令,所有参赛家长开始套被子,谁又快又好为一名。

9、家长幼儿律动:外婆家的屋檐8结束语: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后,我们的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活动中孩子感受到快乐,家长感觉到欣慰!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家长的到来,谢谢大家!

篇2: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教育笔记: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是指幼儿照料自己生活的简单劳动。通过自我服务,能逐步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习惯。自我服务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地进餐和盥洗等。大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质量要比小班、中班要高。例如在平时我会要求幼儿能够正确、迅速地完成各项内容,并养成整洁的习惯,除了自我服务之外,还要求幼儿能照顾小班、中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平时我能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教幼儿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篇3: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指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生活各方面的能力。如:自己脱穿衣裤、自己折叠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动手吃饭、自己入厕等。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为了适应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他们的认识和探索,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肌肉的发育和完善,促进他们的动作协调发展,而且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到新鲜有趣,他们喜欢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而且为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而骄傲,从而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和意志力,获得成功感。

总的来说,幼儿的自理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幼儿的自理能力与自理的难易程度有关。幼儿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如:自己脱穿衣服、自己动手吃饭都很乐意去做,因为这些事做了之后往往不会出错。然而对于较难的事,如:自己擦屁股、自己穿鞋幼儿都不喜欢也不愿去干,生怕做错了会受到责备等。

(二)有一些幼儿不具备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叠衣裤、自己叠被子、自己收拾整理玩具、自己穿鞋,等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运用了一些教育手段,以增强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一、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和内在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些旨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活动,如《小猫爱吃鱼》、《我会叠衣服》、《我的手套》等。

午餐时,我发现许多小朋友都不会吃鱼,不会剔鱼骨头,于是选编有关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小猫爱吃鱼》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剔鱼骨头,解决吃鱼的困难。通过《我会叠衣服》这个活动,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叠衣服:“小衣服,放放平,正面反面看仔细,小袖子,快过来,一起过来抢娃娃,小被子,盖盖好,我的娃娃要睡觉。”“一对双胞胎,面对面站好,一起弯弯腰,再把椅子找。”我在指导时,边念儿歌边操作给幼儿看。还开展了一些游戏活动,要求孩子给玩具喂饭、穿脱衣裤等。并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事情,如洗脸、刷牙、梳头等,通过《我的手套》这个活动,让孩子通过手指游戏能够分清手套的正面和反面,找出大拇指和其他的几个手指,学会自己戴手套,并利用儿歌和歌曲“大拇指”来激发其游戏学习的兴趣。这样便使幼儿通过娱乐游戏的形式学会了一些本领。

此外,我们还选择和自编了一些故事,讲给小朋友听,让他们通过故事,明白一定的道理,知道怎么样做对,怎么样做不对。

二、积极开展各类区角、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让孩子给娃娃扣扣子、梳头、穿衣等,在美工区中玩折纸的游戏;供练习扣扣子的花扣、大树与果子扣等,孩子给妹妹系蝴蝶结(练习系鞋带);给开口娃娃喂饭(学习使用勺,拿筷子),等等,使孩子平时掌握的自我服务的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的机会和条件。

在区域活动中也为幼儿提供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材料。如在生活区给幼儿提供一些小衣服小裤子,让幼儿进行叠衣服和给娃娃穿衣服的比赛,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在益智区里帮幼儿提供一些豆子、花生米等体积较小的材料,让幼儿用勺子来舀,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赛谁舀得又快又多。还提供有壳的花生、有包装的糖果让幼儿自己剥花生、剥糖果。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平时对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重点表扬鼓励,对能力弱的幼儿也充分地肯定其点滴进步,同时进行个别培养教育,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也可以经常开展“大帮小”的活动,如在午睡起床后,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帮助能力弱的小朋友穿衣服、鞋子、叠被子等。当被帮助的小朋友说“谢谢”时,不仅使能力强的小朋友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而且在能力弱的小朋友内心深处播下了要学会自己事自己做的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取得一点进步,则给予一定的表扬或肯定。因此,除了在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技能方面的练习外,有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评比活动,对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在《我会剥》这个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剥鸡蛋、剥桔子等,对一些剥得快的幼儿,奖励吃鸡蛋和桔子。还对剥鸡蛋、剥桔子进行了比赛,每个组分相同数量的鸡蛋、桔子,看看哪一组剥得又快又好,胜利的则得到奖励。这样既使得到表扬、奖励的幼儿感到自豪,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幼儿。

四、密切家园联系,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需要家长的配合。通过家访,教师向家长宣传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家长只有明白培养自理能力对孩子的重要性后,才会在思想上加以重视,行动上加以配合。并且向家长介绍一些自理能力的内容,传授巩固自理能力的具体做法。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劳动,提高孩子的劳动兴趣,融洽家庭气氛,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如和孩子一起打扫房间,收拾碗筷,等等。在睡觉和起床时,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刷牙洗脸,和孩子比一比谁做得好。吃饭时也不要因为孩子吃得慢而喂,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同时,教师和家长还应该多交流多联系,针对每个孩子特有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自理能力获得较快的提高。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家抢着帮妈妈干活,能自己穿衣裤,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大人帮忙。幼儿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了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篇4:大班幼儿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自主意识; 自我管理; 能力; 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11-001

对于即将要迈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从而培养其独立能力、自觉性和自信心,为其顺利地从幼儿园迈向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学习自我安排,增强自主意识

1.了解作息时间,学会自我安排

《纲要》指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将一日作息时间表制作成图示、图片的形式,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通过幼儿的观察、讨论及教师的引导,帮助幼儿了解、读懂作息的安排。对于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每个月选一名班级之星,每星期选择不同的三位值日生,要求班级之星和每一组值日生负责自己组组员的餐具与饭菜,并进行分配。一段时间后,发现幼儿能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2.共同制定规则,学会自控自律

通常情况下规则的制定是由教育者或成人来完成的,幼儿是规则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是被动的接受者。进入大班后 ,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明显增强。因此尝试把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通过同伴间的提议、讨论、协商的方法来制定、实施、评价规则,使幼儿感觉自己是班里的小主人,让外在的意识内化为行动,让幼儿学会自控、自律,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开学初我通过晨谈、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发现自己平时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随之带来的危害性。引导幼儿互相讨论、交流、分析,让幼儿认识规则的重要性,知道遵守规则的必要性。从而让幼儿协商制定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的规则,并加以执行、评价。如阅读区的区域活动中,小朋友会互相提醒安静地看图书,不离开位置,小声地和同伴交流图书内容等。

3.自行整理物品,增强“主人”意识

平时经常会有小朋友来问我:“老师我的橡皮不见了;老师我的铅笔没了,不知去哪里了……”小朋友对自己物品的管理意识非常差,经常忘了这个丢了那个,当自己要使用时才发现东西少了。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应该具备自我物品的管理能力,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因此每次离园前,我就请幼儿先整理自己的书包,检查一下自己的物品,并将书包里的物品进行有序的摆放。起初阶段需要老师的提醒,但一段时间后小朋友能自觉地整理好书包。

除了学会整理个人的物品外,也应具有整理集体物品的意识。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主题活动的开展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每次活动中小朋友的兴趣都非常浓厚,但活动后只有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整理材料。因此我会利用晨谈或餐后活动,让幼儿理解区域活动中的材料、玩具都是小朋友自己的东西,是大家共同的玩具,应该共同整理。并请幼儿讨论玩好玩具后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损坏、缺少。间接地让幼儿知道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要管理好自己的材料、玩具,不斷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

二、教师以身作则,提升实践效能

教师是幼儿最直接、最喜欢模仿的对象,教师自身的为人处事对幼儿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幼儿对自己操作材料的整理、摆放意识比较淡薄,平时教师总是以语言提示的形式提醒幼儿将材料摆放到原处。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只能让幼儿机械地完成老师的要求,新《纲要》指出:“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因此平时我对教室中物品的摆放会做出良好的榜样。如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会及时地收拾、整理教具。将教玩具摆放整齐,或收集到专门摆放教玩具的橱柜里。如今发现每次教学活动后,小朋友也能将自己的操作材料摆放到固定处。可见,教师的行为能感染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生活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重视家园携手,共促自我管理

幼儿在园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会自己吃饭、穿衣等,但在家的表现却截然不同。平时家长只重视知识,忽视了生活技能对孩子的重要性。尤其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的管理能力能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使其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只是幼儿园单方面的工作,更应该是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

1.参与活动,提升教育理念

教师应帮助家长有正确的认识,为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方法。幼儿园可召开专门涉及一块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内容的家长会,或通过《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的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应该衔接什么,应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同时,教师可以在家园栏设计一块科学育儿的栏目。向家长提供如何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的知识,帮助家长全面认识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除此之外,利用节日和学期末开展家长半日活动,活动中展示幼儿入厕的自理能力、整理书包的能力等活动,让家长直观地观察到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表现,意识到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这样家长有了体会后,会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

2.参观小学,领略小学生活

很多家长会把幼儿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都包办代替,或把任务交给老师。为了能让家长更正确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我们组织家长参观小学,让他们亲身感受小学生从早上入校后独立学习、生活的场景。通过对小学生半天的观察,使家长深刻意识到孩子独立生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能更科学地引导、教育自己的孩子。

维果茨基认为指出:“教育应该是这样来组织的,不是有人来教育儿童,而是儿童在自己教育自己。”这也是我们《纲要》所指出的。把幼儿看成是教育的主体,让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幼儿是班级小主人的意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我管理中茁壮成长。

篇5:大班自我服务能力亲子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孩子感受自己长大了,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通过比赛满足幼儿的表现欲,进而落实幼儿生活的教育功能。

3. 为了进一步促进家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二、活动准备

幼儿表情儿歌、幼儿自身的衣物、被套、音乐、奖品、、、、、三、活动过程

1、开场语:

各位家长,下午好,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亲子活动,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幼儿园活动之中,也一直是我们幼儿园教师关注的工作重心。从小培养幼儿的初步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为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激发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感受到集体活动带来的快乐。(所有家长坐中间)

2、幼儿表演儿歌(家长坐旁边,请出所有幼儿,组织幼儿排队,表演儿歌,表演完后,所有幼儿跟配班老师到教室外排队)

小褂子穿穿好扣子扣眼要对齐套头衫要注意前面向下钻进去裤

子前后分清楚 一腿一洞才不挤袜子不用分左右后跟在下好打理鞋子左右分清楚鞋扣系好才整齐

3、游戏1:穿脱上衣、鞋子(事先分好组的16位幼儿,让配班老师组织好带到教室参加游戏1)

游戏规则:参与人数16人分为两组,每组8人,游戏前所有幼儿把鞋子脱下放在游戏区域的中间摆好,听到口令,所有幼儿开始脱上衣,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后去中间取回自己的鞋子,再把上衣鞋子穿好,谁穿得快又好为一名。(请两们家长担任评委,评出每组的一名)

4、游戏2:穿脱裤子、鞋子(事先分好组的16位幼儿,让配班老师组织好带到教室参加游戏2)

游戏规则:参与人数16人分为两组,每组8人,游戏前请所有幼儿把鞋子脱下放在游戏区域的中间摆好,听到口令,所有幼儿开始脱裤子,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后去中间取回自己的鞋子,再把裤子鞋子穿好,谁穿得快又好一名。(请两们家长担任评委,评出每组的一名)

5、游戏3:整理书本(事先分好组的16位幼儿,让配班老师组织好带到教室参加游戏3,把书本乱七八糟丢在游戏区域,8种书,每种书各4本)

游戏规则:参与人数16人分为两组,每组8人,听到口令,所有幼儿开始整理指定的书本,书本数量为4本,谁最先整理完为一名。(请两们家长担任评委,评出每组的一名)

6、游戏4:叠被子

游戏规则:将之前游戏中评出来的6位幼儿参加游戏,听到口令,所有幼儿开始叠被子,叠得快又好的幼儿为全班第一名。(请一位家长担任评委,评出本班自我服务能力比赛的第一名)

7、教师游戏总结,颁发本班第一名:

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从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使孩子自小养成热爱劳动和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让孩子持之以恒地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磨练孩子的意志,明白自己的责任。

一位非常有名的幼教专家曾今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手是脑的老师。”的确,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需要孩子亲自动手,而动手操作可以使孩子更聪明。

那么,如何正确的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提高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和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耐心呢?这确实是值得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深思的。

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谈几点心得和体会: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由于“角色”还未完全转换,依赖心理较强,这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耐心地引导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学着自己吃饭、穿衣;玩过的玩具让孩子自己收捡,放进玩具柜等。由于孩子小,因此给孩子安排自我服务方面的事情时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行为能力,切忌好高骛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服务能力的领域便可以逐步扩展,同时劳动量也可以逐渐加大。孩子再远时间的活动占了一日活动时间的百分之八十,回家之后应鼓励家长也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好的环境,以便使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好的顺延。家长要言传身教,在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时,切忌下达抽象或不明确的指令,而应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这样,孩子就能逐渐懂得玩具要如何摆放,如何帮助妈妈择菜等,并且能逐渐理解这么做的理由,从而培养了幼儿做事有条有理、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有些家长怕孩子帮倒忙,又怕麻烦,有意无意就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虽然不是故意的,却容易使孩子的“雅兴”消失在萌芽状态。成人不应认为孩子完全是在捣乱从而加以拒绝,而应该容忍孩子“帮倒忙”,对孩子的“添乱”予以鼓励,不厌其烦地加以具体的指导,才会使孩子日益完美。

孩子升入大班之后,明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增加,责任感及集体荣誉感也有所增加,他们非常在意自己在班集体内的存在“价值”,并且乐于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因此,我们老师也抓住这一良好的时机,开展主题教育加强孩子的责任感,锻炼孩子的耐心。如:小老师工作——检查幼儿的自律情况,帮助老师为幼儿分发餐具,检查午睡起床后幼儿的穿衣情况等等。小老师的的确确成了我们老师的“小帮手”。

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孩子做什么事往往都是凭一时的兴趣,难以持之以恒。针对这一特点,教师有必要给孩子下达一些指令性的指示。如:收发书本、书本归类、整理椅子等,如果有的孩子没有做到,决不能迁就,而应让他多学多练,在练习的过程中达到熟练,同时让他明白他要负的责任。当然,当孩子做事的过程中成人不要忘记适时地给予孩子鼓励,因为对于一个单纯的孩子来说,在他们眼中所看到的事肯定与成人的不同,成人的鼓励不仅可以给当事人以肯定,也会让幼儿增强自信心。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增强,不仅可以使孩子责任心得到提升,同时也巧妙地、无意地处理好了幼儿之间的人际交往,培养了爱心、同情心,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总而言之,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成人对孩子的帮助也不在于多少,而应始终坚持不懈的激励、支持、指导孩子,把握好孩子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多挖掘好的教育素材,掌握教育契机,促进其发展。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刚开始自我服务,往往做得很

慢,有时甚至“闯祸”。例如,倒豆浆时水壶放不稳将它洒在地上、桌子上甚至身上,不要因此就不让幼儿动手,而要给幼儿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使用水壶,鼓励幼儿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对幼儿的动手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然后再提高要求,使幼儿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说给爸爸妈妈的话:

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勾心斗角.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存感恩.*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愛人愛己.*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寬大.*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慷慨大方

8、家长套被套比赛

游戏规则:用抓阄的形式随机抽取10位家长来参赛,抽到数字的家长请上台参加比赛,抽到“评委”的请上台担任评委,听到口令,所有参赛家长开始套被子,谁又快又好为一名。

9、家长幼儿律动:外婆家的屋檐

8结束语:

篇6:大班社会优秀教案《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

3、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植树的工具,在幼儿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柳树枝段。

2、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

3、自制常见树小纸牌人手3~4张。

活动过程:

一、讲树

1.观看“风沙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

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玩树牌

幼儿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有对方讲。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四、种树

1.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让幼儿说说如何种植“柳树”

(1)种植工具

(2)种植方法

2.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3.插上小标志,便于日后负责照看和护理。

编后语:

上一篇:鸽子哀歌阅读理解答案下一篇:制作甜点趣事的作文